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優秀的父母都這么做
孩子管教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家長,有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從何入手。管教孩子當然有方法,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管的家長
龍應臺曾講過這樣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和飛機上的孩子有關系。
她說有一次上了飛機才發現,自己座位旁邊正好坐著母子三人,一個母親帶著兩個兒子,大的孩子十歲左右,小的那個也就五六歲……當時自己的心情瞬間就涼下來了~
飛機上的小孩子,周圍有一個就足夠雞犬不寧的了,更何況是兩個小男孩,而且雙雙處在“狗都嫌”的年紀!
果然飛機剛剛起飛,兩個孩子就興奮起來了,嘰嘰喳喳你一言我一語……龍應臺深深地嘆了口氣,認命地拿出耳機剛要帶上……
這個時候,只見孩子的母親一臉平靜,對著兩個孩子,伸出食指,在嘴邊“噓”的一聲,暖人的一幕出現了……
兩個小家伙瞬間閉緊了嘴巴,并老老實實坐完了全程,從始至終再沒大聲說過一句話……直到飛機落地。
所以說,孩子不聽話,只是你不會管而已。
管教孩子,這些方法最失敗
1.父母的管教反復無常
很多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一半時間對孩子實施管教,一半時間對孩子實施放任。這樣孩子認為規則可以被打破,孩子就會不斷地去嘗試打破它。我們要一以貫之地執行我們的管教規則,讓孩子知道這些規則和設限是不能更改的。
2.不能堅持到最后
擺脫父母的管教,不讓父母管教成功是孩子的天性,正因為這一點,很多孩子在和父母的對抗中能夠堅持到最后,他們往往會挺直脖子,消磨父母的意志。要解決這個問題沒有其它辦法,就是父母要堅持得比孩子更長久,并最終獲得勝利。
3.管教的時間間隔太長
很多父母在1-2年的時間內,沒有對孩子實施管教,卻在一夜之間又開始對孩子實施嚴厲管教,這種方式讓孩子非常不適應,孩子因平時不受管教而變得放任,一下子再難以接受這樣的管教規則。
4.責打可能太輕
對于孩子來說,因為犯錯被父母責打,如果挨打不疼,下次也不會害怕挨打。
父母要掌握好責打的力度,關鍵是要讓孩子明白被打的原因。當然,這里我們所說的責打是父母充滿愛意而非敵意的責打,當孩子不明白這些道理的時候,父母一般不要體罰孩子。
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你知道嗎?
1.家規要清晰
如果規矩模凌兩可,或者事后諸葛亮,只在孩子犯規的時候才提出來他要怎么做,會很難讓孩子守規矩。
家長一定要和孩子解釋得非常清楚,哪些行為是鼓勵的,哪些是不鼓勵的,以及為什么。還要告訴孩子如果犯規了,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2.家長要以身作則
要知道孩子們都看著你呢。你可以給孩子訂一堆的規矩,但你自己的一言一行留給孩子的印象比這些規矩要深得多。人類學習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模仿。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怎么樣的,那就示范給他們看。不要因為你的言行不一致給孩子傳達混淆的信息。
3.讓孩子自己承擔后果
家長應該讓孩子明白,不妥當的行為會帶來失望、不快和悔意。與其幫孩子承擔后果,不如讓他們自己學會去承擔。例如被罰抄,就讓他自己去抄,你在旁邊陪著就可以了。
4.適當進行獎勵
如果家長把懲罰作為管教孩子的重心,會很容易忽略孩子們優良的行為。獎勵孩子們好的行為是在告訴他們,這些行為是爸媽鼓勵的。
但是,不要用獎勵來誘導孩子去做這做那,獎勵主要是要讓他明白,他的這個行為你是肯定的。
5.大哭大鬧時,冷處理
不順心時大哭大鬧,甚至一屁股坐到地上或躺在地上,是很多孩子發脾氣時最愛干的。
這個時候,家長自己千萬別發火,而應該冷處理。等他哭完了,冷靜下來了,再和他談。
6.不要辱罵孩子
不要罵孩子蠢或者笨,或者做一些讓自己事后后悔的事情。但如果真的后悔了,該向孩子道歉還是要道歉。
如果某一周你的情緒非常糟糕,讓你的另一半多管管孩子,直到你好起來。
7.杜絕說教、恐嚇
說教、恐嚇和打孩子非但沒有效果,反而會讓孩子討厭和忽視你。同時你的言語和行為可能會讓他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受到傷害。
8.溝通比管教更重要
一番管教與宣泄后,孩子往往想依偎在父母的懷里,父母應該張開溫暖的雙臂歡迎他。你可以耐心地和他談談,因為這個時候,你說的話他容易聽進去。這樣,管教孩子就有了一個充滿愛的結尾。 管教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生形形色色的問題,需要我們家長有智慧,有勇氣,更有愛心,相信,你會找到更多訣竅。
如何才能正確管教孩子
一、管教孩子不正確容易導致孩子肥胖
1、管教過嚴,孩子以食物緩解壓力
很大一部分孩子緩解壓力或是忘記不開心都是靠著暴飲暴食。對于孩子關鍵過于嚴厲的父母他們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心理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如果長期不得抒發,他們就會通過“吃”這種原是本能來解決內心郁悶。
2、管教太縱容,不加約束
如果對于孩子太過溺愛,不注意孩子的飲食攝入量以及飲食搭配,孩子往往控制不好科學飲食的標準,長期下去自然而然的出現了身體過度肥胖的癥狀。
3、淡漠的親子關系,讓讓孩子以食為伴
很多年輕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將孩子丟給爺爺奶奶照顧,而老一輩表達愛意經常通過美食佳肴來表現,這種做法其實是一種對于孩子的精神饑餓,因為他們跟父母的溝通不夠,只能夠用生理上的充饑感來填飽情感饑餓。
4、強制性的要求孩子飲食
使用“不含溫暖和關切”的方法硬性規定孩子吃什么或是吃多少,會造成孩子的逆反情緒。
總結:教育的核心其實是跟孩子創造情感共鳴,只有精神富足的孩子才能夠表現出健康的心理,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因此家長要善于培養孩子自制能力,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尊重孩子的意見,理性愛著孩子的父母才是真愛。
二、家長教育孩子的常見誤區
誤區1:總想控制孩子
尊重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也導致了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常常擺出家長的威嚴態度,企圖控制孩子,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但控制的結果往往引來對抗。專家表示,家長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卻并不考慮孩子的要求,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家長就會生氣、發怒,這樣的行為示范,也將讓孩子習得,成為他性格的阻礙。
誤區2:看不得孩子的壞習慣
“孩子的壞習慣或壞的行為,經常會包含好的因素在里面。”專家認為,孩子行為上的問題對于父母而言并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之分。過于擔心孩子的壞習慣或者行為,與對孩子放任自流、忽略孩子一樣,都有可能使孩子的壞習慣趨于強化。
那么,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的壞習慣呢?杜宇表示,家長應善于發現孩子壞的行為背后好的因素,并善于利用這些好的因素,讓孩子擁有更多的可能性,體會多樣的'成功與自信,如此,一些所謂的壞習慣或壞行為就會化于無形。
在管教孩子上家長應該如何做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這樣那樣的錯,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樹立家長式的威嚴,往往都會臉紅耳赤地“教訓”一番,嚴厲的批評教育方式往往得不到孩子的心服口服,發怒只會換來孩子的懼怕,從而產生順逆或者反抗家長的叛逆思想,使得孩子自尊心受到傷害,最終只落得兩敗俱傷。那么,家長應該如何做到威而不怒,在管教上不但“贏了”孩子,還“贏得”孩子的心呢?
1、切勿態度不一致
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表現得不一致,是教育的大忌。媽媽不準孩子放學后到處跑,孩子卻說是經過爸爸允許批準的。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孩子是最喜歡去鉆空子,找到父母教育的漏洞了。孩子很喜歡將有利于自己的意見作為擋箭牌,爸爸教育他,他說是媽媽已經同意了;媽媽質問他,他又說這是爸爸批準的。
父母雙方態度的不一致,除了讓孩子有機可乘,其實也不利于孩子良好行為的塑造。因此,父母雙方在給孩子訂立教育原則之前,一定要充分地溝通協商好,在原則態度上要保持一致性。這樣也就不至于讓孩子不知道聽誰說的話,同時父母雙方的威信也能夠建立起來。
2、信守承諾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被自家孩子抱怨一句:“你說不算話”吧!當初給給子信誓旦旦地許諾說這個周末帶他去游樂園、帶他去吃大餐,孩子滿心期盼地等到周六卻被爸媽一句,今天要加班就給孩子吃了個閉門羹。久而久之孩子便會懷疑家長說話的可靠性,認為他們都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家長的威信心就會逐步降低,這很容易影響孩子日后品行的成長方向。如果家長教育孩子說做人要信守承諾,就更不會得到孩子的認同了。
家長能否對孩子信守承諾,是能否在孩子心中建立權威的重要前提。在生活中,孩子面前,家長應做到不應輕易向孩子作承諾,一旦許諾,就—定要設法兌現;如果因為某種原因對孩子失信,應該及時向孩子說明,不能敷衍了事。
應該鄭重向孩子道歉,并和孩子一起商量可以用什么形式彌補。家長以身作則做一個言而有信之人,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尊重,成為孩子立正品德的好榜樣。
同時父母也要教育孩子對別人要講信用、負責任,教育孩子在答應別人之前,要慎重考慮自己有沒有能力和把握做到,答應別人的事要兌現;對不能做到的,就不要輕易答應。如果經過再三努力仍沒有做到,應誠懇地說明原因,表示歉意。這些都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傳身教。
3、要是非分明
小明和妹妹在家玩耍,突然玻璃杯打碎的聲音,爸爸趕不過去一看,玻璃杯碎在地上,小明和妹妹在一旁低著頭,誰都不說話。爸爸問:“是誰摔壞的?”小明指著妹妹說是妹妹碰到的,妹妹又說是哥哥打碎的,兩人互不相讓還因此吵了起來。
類似這樣的情景,有些家長會紅著臉生氣地質問孩子,非要找到罪魁禍首不可。孩子在一旁戰戰兢兢,誰都不敢說真話被懲罰。其實誰對誰錯其實也無補于事了,家長最重要的是要在孩子面前樹立自己明辨是非、賞罰分明的形象。而不是不聽孩子的任何解釋而妄加定論地認為誰錯了,跟著就是又打又罵,這樣孩子心里是很不服氣的。
面對這樣的情景,家長應該要表明態度,首先要表明態度,自己不會打罵犯錯的人,讓孩子卸下心理防御,同時還要指出孩子要誠實,要勇于承擔過錯而不是在錯誤發生以后互相推搪,有錯就改,這樣子才能得到別人真誠的原諒。像這樣以溫和的“講道理”代替扯紅臉皮的打罵,會有更好的教育效果,同時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是個是分明、講道理的人,從而樹立了家長說一不二的權威形象。
4、講原則并堅持
爸爸媽媽如果在教育孩子時有一套原則,并一直堅持實行,讓孩子知道家長是在某些方面是有底線的,是不可逾越侵犯的,那么孩子便會遵照父母的那一套原則表現得乖乖的,父母的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這里講的原則,不是父母說了算,也不是說規范孩子行為的條條框框,是父母和孩子協商約定的行為準則。
比如,孩子要先把作業完成了才能看電視,或者說看到叔叔阿姨要禮貌地打招呼。這些其實也是家長有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孩子表現得好,家長可以多贊揚鼓勵孩子,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如果孩子不遵守約定,就根據輕重令行禁止,并指出孩子的錯誤,適當地給他一些小懲大誡,例如罰他今天晚上不能看電視。家長要注意賞罰分明,并且要一貫作風,堅持原則。
不能因為太過溺愛、慣寵孩子而喪失原則,對孩子過于遷就。讓孩子感覺父母是說到做到的,不準就是不準,沒有空子可鉆,這樣也就能夠威而不嚴地建立家長的威信了。
5、避免情緒化
家長在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過于激動,保持冷靜和堅定的態度。家長在處理事情上表現理智,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決定是理智的,是不可更改的,那么孩子便不會再固執己見,順應家長的意思。
但家長千萬不要表現過火以致讓孩子覺得家長過于霸權,什么都是家長說了算,自己沒有一點自由的空間。家長應該要適當地掌握好這個度,以民主的方式做決定而不是利用大人的理性力量來作為壓制孩子的手段。
當孩子犯錯誤,家長表現得暴跳如雷,情緒激動而不能自制時,孩子的感覺是家長現在是不清醒,不理智的,父母被情緒左右而會對自己做出不公平的對待,這會大大地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因此,父母應該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用平靜堅定的語調來向孩子提出要求或表明態度,避免情緒化,讓孩子感覺父母這樣做出來的決定時深思熟慮、是理性的,自然孩子也就會比較順從地接受。
還在體罰孩子?這樣管教才有用
讓他吃討厭的蔬菜
要是孩子挑食的話,就很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真是讓人頭疼。我身邊有位媽媽對管教孩子真有一套,每次孩子不聽話或者做錯事情的時候,就讓孩子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吃一種自己討厭的蔬菜。
孩子第一次的時候,花了好長的時間才吃一口青菜,但是慢慢地,這位媽媽發現孩子對青菜沒有那么抵觸了,不愛吃的菜也慢慢減少了,最重要的,孩子在以后犯錯的時候,都學會了自己承擔錯誤。
讓他一個人寫字
其實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寫字也可以是一種懲罰的方式,對于好動又不愛學習的孩子,讓他靜靜坐下來寫字就很痛苦了,很明顯就起到了懲罰的作用。要是孩子每次都=犯錯都寫字的話,逐漸就能讓孩子練成一手好字,也鍛煉了他的秉性,做事都能靜下心來。
幫助家長做家務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習慣,每周周末不用上學了,家里就弄得一團糟,用過的畫筆、玩過的玩具都是隨便亂放,每次都要家長在后面收拾。
要是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讓他參與到勞動中去,體諒以下做家務的辛苦,每次犯錯不聽話的時候,就要求他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比如洗碗拖地收拾自己的房間等,慢慢你就會發現之前他不愛整潔亂丟垃圾的習慣通通不見了。懲罰孩子做家務,就是能讓孩子樹立熱愛勞動的意識。
一段時間內禁止玩玩具
天底下沒有不愛玩具的孩子,每次出去超市商場,就算家里的玩具已經堆不下了,還是要求買,但是十有八九的孩子都是不會自己收拾玩具的,玩過之后的玩具都是隨手一扔,床底下、沙發下、廚房里到處都是,分分鐘讓人覺得火大,真的很想打一頓才痛快。
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還是不要用打罵還解決問題,你可以這樣做:當孩子第一次犯錯誤的時候,你適當提醒他不要到處亂扔玩具,然后跟他一起收拾好,教他怎么收拾玩具,要是他還是亂扔的話,就必須要懲罰他一段時間內禁止玩玩具,就算他怎么耍賴哭鬧都不要給他玩,要他知道錯了,真的改正了才讓他玩。相信這樣子做孩子就會有所改變的。
剝奪孩子的一些權利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剝奪孩子的一些權利,比如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可以縮減一點,本來越好周末去公園玩的等這些,都可以取消,讓孩子知道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這樣做也不會讓孩子有怨言,變得更加有自制力。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方法得當,不體罰也能教育好孩子。
【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優秀的父母都這么做】相關文章:
父母應該避免的管教方法12-16
父母管教孩子的名言警句06-27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08-21
父母這么做,拯救“玻璃心”的孩子04-11
父母管教太嚴 孩子易患潔癖12-06
孩子厭學怎么辦?父母可以這么做……06-14
父母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12-09
孩子犯錯了,聰明的父母都這樣懲罰孩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