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精選11篇)
在平日的學習中,大家都聽說過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利于班級集體的建設。那么,主題班會需要如何準備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1
一、活動目的:
1、中華傳統美德,蘊涵著豐富的人類道德精華,讓學生學習中華民族歷代先輩們對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
2、充分調動學生在班集體活動中的主動性、創造性,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3、通過多種形式演繹經典,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經典。
二、活動準備:
1、挑選好兩位(一男一女)主持人。
2、班委組織節目。
3、根據流程,制作PPT。
4、各類節目準備:潮汕童謠、《三字經》、詞朗誦《沁園春》、歌曲《青青河邊草》、《在水一方》。
5、收集有關經典的素材。
三、活動過程:
開場白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如長江黃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華經典如天上繁星奪目璀璨,星光熠熠。誦讀中華經典,會使我們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誦讀中華經典,會使我們我們成為一個知書達理的人;誦讀中華經典,會使我們成為一個洞察世事的人。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齊誦經典,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迷人風采。第一環節:唱唱潮汕童謠
“一二三,洗浴免穿衫,三四五,洗浴代過老石靠,.拍胸肝飼大大,拍胸后食到老...”.相信這首童謠立馬能勾引起大家對童年的回憶吧?童謠陪伴著我們的童年,小時候爺爺奶奶經常會唱著童謠哄我們睡覺,潮汕地區有自己獨特的潮汕文化,潮汕童謠便是其中一朵奇葩,相信聽到那些熟悉的歌詞,童年那些溫馨的畫面已浮現在我們腦海中,那還有哪些潮汕童謠是我們以前經常聽到的呢?
表演者:班里會說潮汕的同學
(1.一羅坐飛飛,二羅走腳皮,三羅有米煮,四羅無米炊,五羅五田莊,六羅百心腸,七羅七益益,八羅做乞食,九羅九安安,十羅做大官.無羅十畚箕,免賺就無錢。
2潮州風景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潮州風景好蕩跎,十八梭船廿四朵,廿四樓臺廿四樣,二只鉎牛一只溜。)
第二環節:朗讀《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寶貴遺產,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它短小精悍、瑯瑯上口,千百年來,家喻戶曉。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所以說熟讀》《三字經》可知天下事。下面請全部同學一起誦讀《三字經》體會中華民族的博大精深。
參與者:全班同學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
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
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
親師友習禮儀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三字經》節選)
讓學生講講《三字經》所講述的故事,或者談談從《三字經》中學到的做人道理。第三環節:欣賞舞蹈《青花瓷》
有人說,“舞蹈是肉體和精神統一的最高境界,是音樂和肢體的完美結合,也是技巧和表演的美好展現。”一首《青花瓷》古色古香,勾勒出千年的風姿,曼妙的舞姿帶來美麗幻想,接下來讓我們欣賞佳馨同學帶來的舞蹈:青花瓷。
表演者:
第四環節:朗誦《沁園春·雪》
從“鯤鵬擊浪從茲始”到“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我們領略到了“的喚起工農千百萬”的雄偉氣魄。“三軍過后盡開顏”的喜悅告訴世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謹記一代偉人的教誨:接下來請欣賞駿亮同學帶來的`朗誦《沁園春·雪》。
表演者:
背景音樂:《冬雪》
第五環節:看圖片猜古詩
我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留下了無數輝煌的詩篇,這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學習古詩詞不僅能使人靈秀,而且能陶冶一個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華。許多詩詞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游戲,看圖片猜古詩。
全班同學一次指定四位答題者,按相關圖片在紙上寫出答案。答錯And答不出或者最后
一個答好的同學將接受懲罰。
參與者:全班同學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第六環節:欣賞古詩新歌
有人說詩詞是古人遺存在這個世界上最美麗且最真誠的淚(注1),即使在千年之后,我們從浩繁的典籍中捧出這些淚珠,仍然可以感受到它們的晶瑩、溫潤和對我們的默默凝視。它們穿越浩瀚的時空,滴落在每一顆靈犀相通的中國心上。在一些流行歌曲中,我們可以尋覓到中國古代詩詞的蹤跡。比較著名的有瓊瑤阿姨的《在水一方》。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綠草萋萋,白霧迷離。
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
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
這首歌應出自《詩經》的《蒹葭》,原詩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兩相對照,不難發現《在水一方》不過是《蒹葭》的白話文譯本,只不過瓊瑤阿姨為了流行歌曲演唱上的需要,做了一些韻腳上的處理,使得前者更瑯瑯上口。再經鄧麗君婉轉、甜美的演唱,遂成就了一首名曲。
第七環節班會總結(班主任)
中華經典的千年音韻,仿佛還在我們耳邊回響;中華經典的萬事情懷,似乎還在我們心頭蕩漾。吟誦經典,讓民族的精神在我們血脈中流淌,吟誦經典,讓華夏文化撐起我們人格的脊梁。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2
一、活動目的
(一)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蘊涵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讓學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隊員們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事的良好習慣和尊敬師長,愛護他人的良好品質。
二、活動準備
收集并背誦古詩文和《三字經》三句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并宣布本次活動主題
主持人:同學們,從我們入學第一學期開展背誦古詩文活動到現在誦讀《三字經》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以來,誦讀的聲音便不絕于耳。通過學習吟誦,使我們知道了祖國的山川河流,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品德修養。今天我們班舉行古詩文誦讀主題班會,愿我們民族優秀文化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伴隨我們成長的良師益友。
(二)班主任簡單介紹中國詩文
同學們都知道,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感強,易讀易記,它蘊含著豐富
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因此,大家都愛聽古詩文故事,愛誦古詩、背古詩。
(三)講唐詩宋詞故事、誦古詩
1.課件播放《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
師:遙望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重禮儀,德至上,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三字經》《千字文》是古代傳統的啟蒙課本。 《論語》《弟子規》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今天,我們悉心選擇了《三字經》這本書里的內容,作為我們本次活動的載體。
2.演示《三字經》
師:看到這些內容,我們便感到肩上多了一份責任,繼承祖先的傳統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責無旁貸。弘揚民族精神,作為龍的傳人,我們義不容辭。
(四)學生誦讀:《三字經》
(五)小結
用《三字經》來結束這次班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初。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六)班主任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深深體會到《三字經》在我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了,它已經成為照亮我們前程的一盞明燈。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時時刻刻用它來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讓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3
活動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能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3、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在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活動方式
朗誦詩歌、說詩意、談感受、明道理
課時安排
2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古詩嗎?(出示古詩)《小兒垂釣》。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唐詩,好嗎?
二、出示畫面:小兒垂釣
1、指名讀讀詩題。
2、看了詩題,猜猜詩里可能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過渡:是不是同學們所想象的呢?我們就來讀讀詩句。
三、初讀詩句,要求讀正確,讀出節奏。
1、首先同學們自己讀兩遍,要求字音讀正確,節奏讀鮮明。
2、指名讀。
3、集體讀。
四、理解詩句,進入意境。
1、讀了那么多遍,誰來告訴老師,這首詩中寫到幾個人?
2、詩中怎樣稱小孩的?(稚子)這個稚還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總之都是指小孩那獨特的單純天真的感覺。
3、你能根據詩句內容想象一下,猜猜這個小孩的外貌嗎? 結合學生的發言,理解“蓬頭”; 再猜猜他的衣著啊。
4、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五、熟讀成誦,強化記憶
1、自己背誦。
2、同桌比賽背。
3、帶有動作表演背誦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兒垂釣》這首詩,主要體現了兒童的童貞稚氣,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除了這首詩,你還知道哪些充滿童趣的古詩呢?
二、拓展眼界,增長知識
1、出示《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出示《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巡回指導。
2、指名讀,教師隨時訂正錯字。
3、集體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意境
1、細細品讀,自己感受詩中意境。
2、小組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
五、誦讀古詩,感悟升華
1、自己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2、帶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體現詩中的意境。
3、評選優秀的誦讀者。
六、課堂小結:
其實,生活中充滿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撲蝶、捉蝸牛;夏天捉蟬、游泳;秋日賞菊、采集標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時時處處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師今天的作業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個你認為好玩的事做做,并寫下自己真實的體驗,好嗎?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4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非常幽靜、美麗的地方。 出示書中插圖:
能猜出是什么地方嗎? (小山村)
2、引導觀察,練習說話:
圖上畫著誰?(兩個小朋友)這兩個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 (指導學生從遠處往近處看)。
這幅圖上畫的內容比較多,我們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遠處。 (引導學生說完整話)
這幅圖的遠處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這幅圖的近處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3、同學們說得太好了,小山村的景色真美,書上有一首小詩,把圖上的小山村寫了下來,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一去二三里)
二、圖文結合 借助拼音 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古詩
(1) 請小朋友自己來讀讀這首小詩。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
過渡:這些字你們都會讀了嗎?現在,老師可要檢查了。
(1)出示“三”、“十”
誰會讀這兩個字?(指名讀)
大家都來讀一讀,你發現它們在讀音上有什么不同嗎?
(提醒學生讀準平、翹舌音)我們再來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詩中還有哪些字是平舌音,哪些字是翹舌音呢?
(學生說,教師一一出示“村”、“四”、“座”、“二”、“枝”) 看看誰的小舌頭最靈活,能把這幾個字都讀準。(指名讀,教師伺機正音)
(2)出示“臺”、“六”、“花”
這3個字誰會讀?(指名讀,齊讀)
“小小火車開起來,快快開到——”(隨機抽字卡,學生開火車讀生字)
(3)出示“煙村”、“亭臺” 誰能當小老師教大家讀這兩個詞?(指名帶讀,提醒學生讀準后鼻音)
(4)(把去掉拼音的生字詞寫在花朵形的卡片上,貼在黑板上)在花兒的反面,藏著一個字詞寶寶,如果你能正確大聲地讀出它的名字,這朵花就屬于你了。 (請學生上臺隨意翻卡片認讀)讀對了,大家鼓鼓掌;沒讀準,大家擺擺手。 請讀對了的同學帶著大家讀一讀。
(5)字音都讀準了,誰能把古詩連起來給大家讀一讀。(指名讀古詩)其他同學當小評委,看他讀得準不準,通不通。(師生評議,在評價中滲透朗讀方法)
(6)請全班同學一起朗讀古詩。(齊讀)
三、借助畫面,誦讀古詩
過渡:想去郊游嗎?今天我們就到一個美麗的小山村去游玩吧。
1、瞧,在這座小山村里,稀稀落落地坐落著幾戶人家,煙囪里偶爾飄出縷縷青煙。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在蔥綠的樹木間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座古色古香的亭子。村子周圍,到處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2、在這樣一個小山村里游玩,你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體會。)
3、山村風光的確很美,詩人也用一首詩來贊美它。(教師配樂范讀古詩) 理解品讀第一、二句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出示畫面)一眼望去,二三里路遠的地方,你看到了什么?(幾座房子)小山村的煙囪里有時會飄出裊裊炊煙,這就是“煙村”。(板書:煙村)
誰愿意把第一、二句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沒走多遠,就看到了美麗的小山村,多輕松啊。村子不大,只有幾戶人家。誰再來讀讀第一、二句?(指名讀,齊讀)
理解品讀第三、四句
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出示畫面)快看,遠處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
這就是“亭子,也叫亭臺”。(板書:亭臺)你在哪兒看到過亭子嗎?它有什么用?
(亭子是蓋在路邊或山上讓人們休息用的,面積比較小,只有頂,沒有墻。) 出示圖片:亭臺
近處,有什么?(開得正艷的花朵)(板書:花)
請把你看到的美麗景色介紹給大家。(自由讀,指名讀,分男女生讀) 村子四周的景色這么美,我們一起美美地讀讀吧。(齊讀)
4、同桌合作,一個讀第一、二句,一個讀第三、四句,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5、誰能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大家閉上眼睛認真聽,看他能把你帶到那美麗的地方嗎?(指名讀全詩,在評議中進一步感悟山村的秀美,激發學生的情感。)
6、炊煙裊繞的村莊,古樸美麗的亭臺,艷麗芬芳的鮮花,組成了一個多么幽靜美麗的世外桃源。讓我們再放眼去看—看吧.(出示全詩,配樂齊讀注意指導學生學會短句朗讀)如截圖:
四、借助游戲,背誦古詩
過渡:現在,我們來做個游戲吧。
(給每個小組發一個卡片盒,在盒子里有這首古詩的每個字)每組四個人,共同將卡片擺成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古詩。然后,第一個人朗讀古詩的第一句,第二個人接著朗讀第二句,依次類推,看哪組擺得快,讀得好。(學生練習)
請你當個小小宣傳員,介紹一下小山村的美景。(學生自由背誦,用擊鼓傳花的方式指名配樂、配畫背誦) 小結:聽了你們的誦讀和介紹,老師也喜歡上了小山村、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背誦古詩,讓更多的人也喜歡它,好嗎?(師生共同背誦)
五、擴展活動
談話:清代畫家鄭板橋有一首《詠雪詩》也用上了十個數字,請大家讀一讀。 詠雪 鄭板橋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片, 飛入蘆花總不見。
注:(強調“不”的讀音)
我們的祖國真大
一、出示中國地圖引起孩子興趣。
二、會議天氣預報,感知在同一天祖國各地氣溫和氣候的不同。
(1)教師播放“天氣預報”錄象。
(2)提問:為什么北方(如哈爾濱)和南方(如海口)的氣候、氣溫不一樣?重點引導孩子了解北方是個冬天來的較早,并且比較冷的地方,南方是個溫暖的地方,一年四季都盛開鮮花。
(3)小結:我們的國家很大很大。南方和北方在同一時間里氣候不一樣,北方很冷,南方很溫暖。
三、學習詩歌《我們的祖國真大》。
(1)欣賞教師朗誦詩歌。跟著老師朗誦3~4遍后,提醒孩子要注意感情,聲音有高有低
(2)提問:你覺得詩歌有趣嗎?什么地方有趣?引導孩子了解世界上人在同一時間在過著四季的生活。
(3)孩子回憶詩歌內容,教師將有關圖片逐一貼在地圖相應的位置上,如雪花、鮮花、滑雪、游泳及吃西瓜的孩子。
詩歌:
我們的祖國真大
我們的祖國真大,我們的祖國真大
北方,有冬爺爺的家,十月就飄大雪花。
我們的祖國真大。
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開鮮花。
啊!偉大的祖國媽媽,
東南西北中的孩子,
在同一個時候,
有的滑雪,有的游泳,
有的.圍著火爐吃西瓜。
課文:《小池》 《江南》
一、 導入新課:
1、 閱讀教材,聽老師朗誦欣賞《小池》 《江南》,跟讀、模仿讀詩文。
2、 看詩文畫面欣賞理解詩文內容:
(1)《小池》寫了什么?泉水、樹蔭、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畫面。
(2)《江南》是怎么寫蓮花和水中的魯的?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塘的東、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變化生動傳神地描摹出魚戲蓮戲水的動態。
(3)告訴孩子蓮花、荷花是同一種花。兩首詩寫的都是荷花,讓孩子仔細讀一讀,在描寫上的有什么時候不一樣?
(4)請孩子找到詩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師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讀出來。《小池》:蜻蜓、荷、蔭 《江南》:采蓮
根據偏旁給字歸類:蜻蜓、荷、蔭、蓮
(5)教師小結“蜻蜓”是“蟲”字邊的字,“蟲”字旁字都與昆蟲有關,請孩子說說還認識哪些“蟲”字旁的字。教師將孩子說出的字寫出在黑板上,引導孩子認讀。
(6)“蔭”和“荷”是“艸”字頭的字,“艸”字頭的字都與植物有關,孩子說說還有哪些字是有“艸”字頭。教師將孩子說出的字寫在黑板上,引導孩子認讀。
二、教師帶領孩子在音樂伴奏下,誦讀、背誦古詩。
三、活動結束。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5
知識與技能:
1、會認“簸”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與方法:
學習借助注釋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詩的意境、節奏、韻律美,養成課外積累名家名篇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借助注釋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的意境。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生雙邊教學活動方案預設預設修改或生成情況。
一、復習舊知導入。
1、同學們,你們學過有關劉禹錫的哪些詩呢?誰來給大家背誦一下?
2、今天我們將要學習他的'另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初讀古詩。
1、請同學們觀察書上的插圖,指名說圖意,釋題。
2、學生自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多讀幾遍。
3、指名認讀生字,注意正音。
4、指名讀古詩,讀中正音。
5、同桌互讀。
再讀古詩,借助注釋和圖理解詩意。
三、細讀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節奏、韻律美。
1、指名讀第一行。
(1)說說“九曲”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2、指名讀第二行。
(1)說說“浪淘、簸”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3、指名讀第三行。
(1)說說“上、銀河”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4、指名讀第四行。
(1)說說:“同”的意思。
(2)解釋這句詩意。
(3)齊讀這句。
5、學生自讀古詩,想想整首詩的意思。
6、分組讀、男女生讀詩。
7、說說這首詩反映了什么?從哪句體會到的?感情朗讀。
8、學生各自背誦古詩
四、拓展。
請學生回家后再查找劉禹錫的詩進行背誦。
板書設計:
浪淘沙。
景: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情:直上、同到(豪情萬丈)。
作業設計:
背誦并默寫古詩、課外查找李禹錫的詩進行背誦。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插圖、生活實際,結合詩人背景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感情。
3、了解詩畫特點,領悟本課借物言志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歌大意,欣賞詩中景物,領悟詩人情懷,學習表達方法,感受古詩魅力。
教學過程
一、以畫入詩,走進詩文。
1、顯示:《蘭竹石軸圖》(公元1747丁卯)
《蘭石圖》(公元1749己巳)
《墨蘭圖軸》(公元1754甲戍)
《蘭竹圖軸》(公元1758戊寅)
《山頂妙香圖軸》(公元1758戊寅)
2、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圖都是誰畫的?(鄭燮)看到這些圖有何感受?
生:略
3、簡介詩人,揭示課題。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是清代歷史上杰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于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畫以竹、石、蘭蕙為最工,天趣橫溢,神理俱足。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題于《山頂妙春圖軸》上的古詩《題畫蘭》(板書課題)
二、習文讀詩,明了詩意。
1、自由讀詩,文通字順。
2、指名朗讀,集體正音。
3、二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與音韻。
4、三讀古詩,借助插圖,了解詩中大意。
5、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本詩語言明白流暢,通俗易懂,疏通詩意應著力在自由大膽表達上。)
蘭花本是山中之草,它生長在山頂、巖縫、高崖之顛,香氣飄散四溢、沁人心脾,被譽為“天下第一香”。尤以突出巖石、深深的巖縫中的美好花香更為馥郁芬芳,濃香撲鼻。并不是腳下沒有浮云翻滾的喧鬧,只是蘭花不愿去理睬它們,不知道它們什么時候來到,更不會在它們離去時進行挽留。
6、再讀古詩,把握本詩整體意象,基本情調。
預設:a、蘭花生長環境惡劣……
B、蘭花香氣無與倫比…..
C、蘭花品性高潔,非凡脫俗……
D、蘭花深受詩人鐘愛……
三、精讀品詩,感悟詩情。
(一)看蘭
1、作為“三絕詩書畫”的板橋畫風活潑奔放,挺拔沉雄,沖破了繪畫發展的一切清規戒律,開啟了一代繪畫新風。來,擦亮咱們的雙眸,仔細看一看他所畫之蘭,你看到了什么?
2.反饋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預設:
生:我看到了蘭花生長在千山疊峰之頂,巖石縫中,環境十分惡劣。可是它卻顯得那么茂盛,有生機。
師:好一幅具有生命力的蘭花,請讀——(課件)身在千山頂上頭。
生:我看到了蘭花的葉子十分傾斜零亂,但是雜亂之中透著一種零亂美感。
生:我看到了蘭花的不拘一格,其它的花兒是長在平地、泥土或是花盆之中,可是它卻生長在山頂之上,仿佛可以看見世間萬物…..
師:好一個蘭花知音、憐花之人,請讀——身在千山頂上頭
(二)聽景
1、師:高寒之巔,飽覽千山美景,蘭花呀蘭花,你看見了什么?聽見了什么?
2、學生自讀、想象。
3、反饋,師疏導學情
生:我看見了漫山的碧樹、如茵的小草……
生:我看見了清澈的瀑布,雄偉的大山……
生:我看見了展翅翱翔的山鷹,活潑亂跳的小兔……
生:我看見了皓月當空,月光如水,水波蕩漾……
生:我聽見了潺潺流動的山泉唱著歡樂的歌兒……
生:我聽見了山風的呼嘯,大地的震撼……
生:我聽見了牧童的笛聲,知了的蟬鳴……
生:我聽見了巖石的回聲,鳥兒的呢喃,花兒的`呼吸……
師:蘭花呀蘭花!沐浴著大自然的清輝,享受著山中獨有的清閑,你可真是幽雅脫俗,怡然自得呀!(齊讀——身在千山頂上頭)
(三)聞香
1、師:古人云“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人們常用“國香”、“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等詞句形容它,而在板橋的筆下,又是如何呢?
生:——突巖深縫妙香稠(課件出示)
2、師:香嗎?聞一聞!(香)哪里看出來?
3、理解“妙香稠”
(花香本是四溢,四溢的花香在突巖深縫處聚集。竟香濃到讓人感到粘稠,這種蘭香真是非一個“妙”不能言盡。)
4、能否將“妙香稠”中的“稠”字換成“濃”“重”“絕”“溢”等?(比較感悟古詩用字精妙)
5、小結:蘭花身處貧寒之地,不因山巖的貧
瘠而凋謝,卻孕育大地的精華,吐納著人間絕有的妙香,好一朵妙“花”呀!。(配樂讀一、二句詩——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四)悟性
1、師讀:“非無腳下浮云鬧,來不相知去不留”(課件顯示)同學們,你們可曾想過蘭花腳下會有什么喧“鬧”嗎?
2、生討論交流:
——有游人上山郊游,踏青賞景…
——有車馬快遞飛馳而過…
——有采藥者前來驚擾…
——有詩人學者高聲喧嘩,談詩論道…
——有姑娘小姐尋香采花…
3、換位思考:師:假如是你聽到這些喧鬧,你會如何?而蘭花呢?(來不相知去不留)為什么?
4、感悟蘭花品性(不與浮云游塵為伍,兩耳不聞,兩眼不看塵世喧鬧,追求自我,吐納芬芳,超凡脫俗,淡泊自足)(配樂個性朗讀3、4句)
過渡:蘭花至真至純的秉性令人激賞,至香至美的風采令人留念,然而令人不明的是為何大畫家板橋(出示課件)——“板橋專畫蘭竹,五十余年,不畫他物。”(板橋“題畫竹”中自述)
四、多元賞詩,升華詩境
1、賞蘭竹之姿(課件伴樂再看一次前面各圖軸)
2、聽板橋之史
鄭燮,30歲前以讀書教書為主,康熙秀才,后賣畫揚州,以活潑奔放,挺拔沉雄的筆墨,振聾發聵地反擊了純以臨摹為能事的毫無生氣的如意館畫派的靡靡頹風,革新畫的意境,大膽創造。他文筆敏捷,心思高曠,詩文書畫,幾乎是信手拈來,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為“揚州八怪”之首,39歲中雍正舉人,44歲乾隆進士,曾任山東范縣,濰縣縣令。做官期間,不肯逢迎上司,頗能關心人民疾苦,饑荒年歲,曾因擅自開倉賑濟,撥款救災,濟人無數,但卻因此獲罪罷官,為官十二載,看透官場黑暗,秉直清廉,體恤百姓,愛民如子,“恨不能填滿普天饑債”。罷官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舍,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囊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桿。
從此,鄭板橋回鄉以畫竹賣畫為生,度過了他貧寒而很有節氣的一生。
3、賞析《題畫蘭》的表達方法。
師:身處高寒之地的蘭花與板橋有何共通之處?
蘭花鄭板橋
身處劣境堅持操守
卓爾獨立VS淡泊自足
淡泊脫俗追求個性自由
四時不謝倔強不馴
(借物言志)
4、“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之者披文以入情”,讓我們靜下心來再次領略畫中之詩,詩中之人吧!(美讀古詩,背誦古詩)
五、拓展誦詩,凝出詩味。
1、板橋作為文學家,書畫家,雖畫路較窄,尤愛竹蘭石,是因為畫如其人,人如其畫,詩文寓托,意境雋永。
2、讀一讀下面兩首詩,品一品其中詩味。
竹石 柱石圖
鄭燮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誰與荒齋伴寂寥,
立根原在破巖中,一枝柱石上云霄,
千磨萬擊還堅勁,挺然直是陶元亮,
任爾東西南北風。五斗何能折我腰。
3、反饋交流,積累古詩。
六,鞏固習詩,提升詩趣。
1、書法抄寫本詩,并為之配畫。
2、選自己得意的一幅畫,題一首小詩。
板書設計
題畫蘭
千山頂上 → 妙香稠
浮云喧鬧 → 不相知
借物言志
教學反思: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7
活動目標:
1、 學生通過學習能理解古詩內容,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詩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詩人的孤獨、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句。
3、能學懂一組思念親友類古詩,提高閱讀、理解古詩的能力。
教前準備:
學生預習并了解相關知識,收集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活動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上次活動課上我們感受了表現兒童天真活潑的古代詩文。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唐詩,好嗎?
板書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指名讀讀詩題。
2、看了詩題,猜猜詩里可能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過渡:是不是同學們所想象的呢?我們就來讀讀詩句。
二、初讀詩句,要求讀正確,讀出節奏。
1、同學們自己讀兩遍,要求字音讀正確,節奏讀鮮明。
2、指名讀,師生評議。 3、集體朗讀。
三、理解詩句,進入意境。
1、讀了那么多遍,誰來告訴老師,你讀懂了什么?
2、小組討論,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詩人在佳節里思念自己的家鄉及親人;詩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陽節
4、感受詩人的孤獨、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讀成誦,感悟升華
1、自己背誦。
2、同桌比賽背。
3、開火車背誦。
五、拓展延伸
課后搜集有關思念親友類的`古詩。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誰來背一背?
2、檢查課前搜集的資料。(有關思念家鄉親人的古詩)
二、拓展眼界,增長知識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曹植《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巡回指導。
2、指名讀,教師隨時訂正錯字。
3、集體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意境
1、細細品讀,自己感受詩中意境。
2、小組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
五、誦讀古詩,感悟升華
1、自己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2、帶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體現詩中的意境。
3、評選優秀的誦讀者。
六、課堂小結:
我們都是在親情的呵護中長大的,讓我們學會感受親情,回報親情。讓我們帶有感情地誦讀這幾首詩!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8
一、活動目的
(一)通過活動,使學生懂得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蘊涵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讓學生知道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隊員們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事的良好習慣和尊敬師長,愛護他人的良好品質。
二、活動準備
收集并背誦古詩文和《三字經》三句半。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并宣布本次活動主題
主持人:同學們,從我們入學第一學期開展背誦古詩文活動到現在誦讀《三字經》弘揚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以來,誦讀的聲音便不絕于耳。通過學習吟誦,使我們知道了祖國的山川河流,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同時,也提高了我們的品德修養。今天我們班舉行古詩文誦讀主題班會,愿我們民族優秀文化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伴隨我們成長的良師益友。
(二)班主任簡單介紹中國詩文
同學們都知道,古詩文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它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節奏感強,易讀易記,它蘊含著豐富
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因此,大家都愛聽古詩文故事,愛誦古詩、背古詩。
(三)講唐詩宋詞故事、誦古詩
1.課件播放《三字經》《千字文》《論語》《弟子規》
師:遙望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重禮儀,德至上,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三字經》《千字文》是古代傳統的啟蒙課本。《論語》《弟子規》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今天,我們悉心選擇了《三字經》這本書里的內容,作為我們本次活動的載體。
2.演示《三字經》
師:看到這些內容,我們便感到肩上多了一份責任,繼承祖先的傳統文化,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責無旁貸。弘揚民族精神,作為龍的傳人,我們義不容辭。
(四)學生誦讀:《三字經》
(五)小結
用《三字經》來結束這次班會: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初。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六)班主任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深深體會到《三字經》在我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本書了,它已經成為照亮我們前程的一盞明燈。希望
大家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時時刻刻用它來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讓我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9
教學目標
1.有節奏地誦讀本詩,感受古詩詞帶來的韻律美,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2.以字的品析為切入點,抓住古人講究煉字、煉句乃至煉意的特點,體味詩詞推敲字句的妙處。
3.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唐朝是中國詩歌史上最輝煌的時期,其間出現過無數的詩人,他們如繁星璀璨奪目。在這眾多的詩人中間,著名文學家韓愈尤為推崇兩個人,他曾經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我們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對,就是杜甫。對于杜甫,我們并不陌生,哪位同學還記得曾經學過的杜甫的詩?
2.吟誦學過的杜甫的詩句。
3.師:杜甫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圣”,而他的詩也被稱為“詩史”。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的《春夜喜雨》。(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乃(nǎi)潛(qián)俱(jù)花重(huā zhònɡ)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對照注釋,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重點字詞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指名學生說說詩句大意。
知:明白,知道。說雨知時節,是一種擬人化的'寫法。
乃:于是,就。
潛:秘密地,偷偷地,這是指靜悄悄地。
潤物:指植物受到雨水的滋潤。
曉:天剛亮的時候。
紅濕處:被雨水打濕的花叢。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誦讀和探究詩歌,說一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
(詩的第一、二句采用擬人手法,說春雨仿佛知道春天的到來,及時地下了起來。第三、四句詩人點出了春雨降落的具體時間——夜間,并寫出了其無聲滋潤萬物的特點。第五至八句不直接寫春雨,而先寫春雨中野外、江上兩處的景色,后寫想象中第二天早晨看到的雨后景象,那種喜悅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2.每一首詩都有自己的創作背景,了解一下詩人創作詩歌的背景,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詩歌,《春夜喜雨》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呢?
(這首詩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之時。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一帶發生了旱災。經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在春雨來臨之際,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3.這首詩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
(盼雨—聽雨—看雨—想雨)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師:大家能讀懂詩人筆下的這場雨嗎?你讀出了怎樣的雨?(及時的好雨)
(1)理解“及時”:正趕上時候;適合需要。
(2)從哪兒看出來它是及時的好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2.師:除了這是一場及時的雨,你還讀出了這是一場怎樣的雨?(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雨。)你從哪兒看出來的?(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3.“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這兩句詩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人在這里所用的“俱”字和“獨”字,都是為了突出這種景象。而在這種景象之中,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雨中夜景圖;欣喜)
4.想象一下,經過一夜的春雨,第二天清晨的錦官城會是什么樣子呢?(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5.剛剛我們讀懂的雨,在詩中濃縮成一個字——(好)。剛才我們讀懂的詩人的內心,在詩中也濃縮成一個字——(喜)。讓我們感受詩人的喜悅,再來讀讀這首詩吧!
五、總結詩歌,拓展延伸。
1.見詩如見人,詩是詩人真實情感的表達,今天我們不僅讀懂了一首詩,也讀懂了一位詩人——杜甫。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樣的詩人?(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
2.杜甫表面上是因雨而喜,實際上是為誰而喜?(為百姓而喜。)
3.課后收集杜甫的詩,感受他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情懷。
板書設計
春夜喜雨
(及時)好(潤物)喜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中,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以讀為主,根據情況采取了誦讀、小組合作探究交流等形式,注重了學生主動性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例如,讓學生自己結合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小組成員之間認真、仔細地交流。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10
教學目標:
1、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2、在誦讀的過程中,展開想象,感悟詩中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本首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
圖片、實物投影儀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名字叫《登幽州臺歌》。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自由讀詩,學習生字詞。
二、自學古詩自由讀讀古詩,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都讀準了。
三、整體感知,理解古詩:
1、學生自由讀詩,借助注釋理解古詩
2、指名讀詩,及時正音。
3、交流。
四、借助畫面,理解詩意,感情朗讀。
1、(實物投影儀:插圖)請學生觀察,師講解詩意,并進行范讀。
2、學生自由練習感情朗讀。
3、指名誦讀,指導朗讀。
4、全班齊讀。
五、指導背誦。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 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本詩,背誦并默寫本詩。
2.通過注釋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古詩的詩句意思。
3.結合相關詩句,體會這首描寫春天的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復習背誦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師:一年之計在于春。生活在嚴冬中的人們對春天總是有著強烈的企盼。是誰最先發現了春的蹤跡?李白說是柳樹,于是李白這樣寫道:“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蘇東坡說是鴨子,他則這樣寫道:“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毛澤東說是飛雪,他寫下了“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這其實都是詩人們以獨特的眼光觀察和描寫到的春天到來的跡象。今天,我們學習一首唐代詩歌,看一看詩人韓愈是怎樣發現春天的特點的。(板書課題)
3.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韓愈的詩奇崛雄偉,力求清新精辟,想象奇特,風格自成一派。后世有“以文為詩”之評。
二、初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讀詩。
教師指導學習:重點講解“呈(chénɡ)”和“酥(sū)”字的讀音。
2.教師范讀。
3.讓學生結成小組,對照注釋,利用三到五分鐘理解重點字詞意思。
4.教師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
呈:恭敬地送上。
天街:京城街道。
絕勝:遠遠勝過。
煙柳:形容綠柳成蔭,望去如同煙霧籠罩的樣子。
皇都:指京城長安。
三、再讀詩歌,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誦讀和探究詩歌,說一說這首詩的主要內容。(這首詩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描寫了長安初春小雨的優美景色,寫景清麗,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里可以看出來?(春天。“天街小雨潤如酥”“最是一年春好處”。)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理解詩的第一、二句。
(1)學生借助預習,理解“天街”“潤如酥”。(天街:京城街道。潤如酥:形容春雨滋潤細膩。酥:酥油。)
(2)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詩的第一、二句所描寫的景象。
(3)教師歸納小結這兩句詩的大意。(初春的小雨落在京城的街道上,猶如酥油一樣滋潤細膩,綠茸茸的細草,遠看有青青的顏色,走近卻看不出草的顏色了。)
(4)“草色遙看近卻無”這句詩寫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點?(寫出了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的特點。)
2.理解本詩的三、四句。
(1)理解“絕勝”的意思。(絕勝:遠遠勝過。)
(2)師生共同交流第三、四句詩的大意。(正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早春時候,遠遠勝過京城楊柳成蔭的暮春景色。)
(3)“絕勝煙柳滿皇都”這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對比)
3.引導學生朗讀全詩。
(1)展示體現本詩意境的教學掛圖,教師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學生看圖聽教師朗誦。
(2)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用自己的話簡述全詩大意。
(3)抽學生單個朗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相應作指導。
(4)讓全班學生閉眼想象全詩所描寫的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4.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詩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小雨、小草。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2)這首詩將早春草色與什么作對比?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好在哪里?
(這首詩將早春草色與滿城“煙柳”作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早春美景的喜愛之情,能給讀者無窮的.美感和趣味。)
(3)引導學生帶著贊美、喜愛的感情,吟誦全詩。
五、總結詩歌,拓展延伸。
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寫出了早春的美麗景象,呈現給我們無盡的美感。指導學生搜集整理一些關于“春”的寫景的詩詞名句。
板書設計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 如酥
草色遙看無
最是 春好處
絕勝 皇都
教學反思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首寫景詩,贊美了當時京城長安的早春微雨時的優美景色。指導學生學此詩的關鍵在于領悟“早春”二字。而早春景象,是由詩的前兩句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來體現的,應將此作為教學的重點。
【小學誦讀經典主題班會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班會主題教案02-18
小學主題班會安全教案11-24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02-21
小學主題班會教案05-30
小學班會主題教案15篇02-18
有關小學主題班會教案11-18
小學六一主題班會教案01-05
小學欺凌主題班會教案11-22
小學班會防溺水主題教案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