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法研修的觀課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通用14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十分的重要,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1
5月7日晚上,我認真聆聽了郭華教授的講座。她以“讓核心素養落地”為主題,從“課程修改定位”“課程修訂基本做法與追求”“義教課標框架的內在邏輯”“修訂重點與課程亮點”幾個方面,全面而系統地為老師們解讀了2022年新課標。下面,將我所學習的一些心得感受做如下小結:
一、發揮課標的功能。
新課程標準每十年修訂一次就是為了緊跟時代步伐,結合學生在不同時代,不同年齡段發展的特點制訂出切實可行的、目中有人的、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有導向性功能的標準。在具體修訂過程中實現課程內容的結構化,強化學科實踐及快跨學科主題學習。強化素養導向的'質量關。做好學段銜接,實現一體化。聽到這兒我的感受比較深。在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一直對學段銜接比較重視。小學生的生活基本比較輕松,學業負擔比較輕。學生能夠參加多項有意義的校內校外活動,但是,到了初中,時間相應被增加的學習內容所擠壓,學生不可能再有太多的時間去參加課外活動,部分學科的知識、難度呈直升飛機式增長,所運用的學習方法也不太相同。面對這種種情況,可能會造成部分學生的心理上的變化。因此,做好小初銜接,將小學與初中的課程標準一貫而下很有必要。同樣,我的孩子也面臨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營造緩沖跑道,幫助他感受小學生活也是我目前在做的。在過程中我發現新課標所提到的多個學習主題是有順延性的,如果能夠在小學的六年時間里扎扎實實的落實下去,孩子的核心素養會真正落地。
二、目中有人。
學生核心素養再一次肯定了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課程是為了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而設定的。在課程內容結構化的過程中,讓學生進入課程,無論是各門課程的橫向相關與聯通還是學生學習和發展規律的關注,都關注到了學生的個性化,這也再次彰顯了課程標準對學段銜接的重視。小侄女剛剛上高一,她告訴我現在選科目時可以不在只選擇英語作為外語種類,這就是教育在與時俱進的一種改革。目中有人,真正關注到人的發展。讓學生進入課程,成為課程設計的核心關切要素,成為教學主題。從課程內容的改變再到課程方法的變革,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
三、跨學科主題學習和教研。
所有的學科其實都不是孤立的,他們是有關聯的,將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跨學科整合、貫通,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系統化,對學科進行主動跨界,讓學生感受到參與與努力的結果,學科的縱深,提前關注社會,做到視野開闊,具有創造性思維,愿意主動參與創造性實踐。這需要教師先轉變自己的思想觀念。所以,在未來,跨學科教研非常重要,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2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后簡稱“課程標準”)發布,修訂后的各課程標準的主要變化有: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各課程標準基于義務教育培養目標,將黨的教育方針具體化細化為本課程應著力培養的核心素養,體現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培養要求。二是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三是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各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結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征,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等提供依據。四是增強了指導性。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
在本次變化中:
一是新增核心素養,分為五個方面:
(1)政治認同。
(2)道德修養。
(3)法治觀念。
(4)健全人格。
(5)責任意識。
二是課程內容按學段設置,新增第一至三學段(1~6年級)相關內容,第四學段(7~9年級)分為“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五大學習主題。三是評價建議中新增學業水平考試相關要求。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3
認真學習了郭華老師的講座《新課標:讓核心素養落地》,對新課標有了全面、系統的整體感知,對于新課標的重點、亮點有了進一步認識和理解。作為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結合學科特點,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注重學段的銜接
義務教育階段的新課標,涵蓋了從一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習內容,學生年齡跨度大,認知水平差異大。新課標從整體構建把握,注重學段之間的銜接。作為小學老師,格外關注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與學生個人素養聯系緊密的學科,一年級時注意了解收集學生幼兒時期的已知能力和素養水平,從而在學生進入新的學習環境時,盡快適應、逐步轉變。同時,高年級的內容又要與初中知識相關聯,從個人行為習慣、道德認知順利過渡到社會道德與法治層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準確把握這兩個銜接點,便能很好地做到教育的`連貫性和一體化。
二、注重素養的落地
郭華老師解讀道,新課標的重點和亮點是素養導向、素養落地。在講座中,郭老師也始終將“素養”二字貫穿在整個新課標的解讀當中。她指出,在教學、評價、反饋等各個環節,都要做到“目中有人”,不再是我要教授多少知識,而是要考慮我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學生學習目標不再是掌握多少知識、技能,而是通過知識技能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形成了什么素養。課標也從提供內容轉為提供過程。在前一版課標中,就在探索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設計和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新課標中,就將這一點深入拓展,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目標,以學生的核心素養達成為導向。真正將學生的主體性落實到位。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4
隨著2022版各科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我們的教育即將步入一個新的時代。我們三年級三位帶《道德與法治》的老師一起研讀了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新課程標準呈現了下列亮點: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也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精心引導和培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二、一體化設計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系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多種因素,構建全新德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為“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四、增強了操作性指導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道德與法治是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要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5
4月21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及16學科課程標準正式發布。我第一時間對新的課程方案和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進行了通讀。新的課程方案優化了課程設置,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一體化設計,完善了培養目標、細化了實施要求。新的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實施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推動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對廣大教育工作者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把握課程性質,培育時代新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與法治教育基于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以正確的政治思想、道德規范和法治觀念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系統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促進作用,在法治教育中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培養學生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作為思政課教師,必須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結合課程的政治性、思想性和綜合性、實踐性,正確解讀教材釋放的信息,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學內容要圍繞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法治精神,把“德”與“法”養成在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中,從而助推國民素質全面提升的國家戰略。
強化課程理念,落實立德樹人
十八大報告首先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這是黨中央在新時代對教育根本任務的新概括,是對學校德育地位和作用的新認識,是對學校教育的新要求。作為思政課教師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成長規律,按照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立足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以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為基礎,建立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育人機制,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的知行合一,充分發揮道德與法治課程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明確課程目標,實現核心素養
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道德與法治課程,明確強調要著力培養學生五個方面的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和責任意識。作為思政課教師,對于教材一定要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對于課程目標的建立需要緊緊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形成健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形成法治信仰和維護公平正義的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培養學生的擔當精神。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名師工作室,首先要以新的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為指導思想,組織教師進行深入地學習,幫助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新理念、新目標、新要求。其次加大教研力度,堅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研工作方向,結合新課標要求重點開展教學過程方法探索、教法研究、教師專業培訓、教學評價研究、教學調研指導等教研工作,形成濃厚的教研氛圍,促進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高質量發展。最后作為學科帶頭人,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發揮名師的示范引領作用,為打造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助力。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6
在思想上崇尚、遵守師德,在行為上,體現師德,在社會實踐中進行道德修養,真正認識善和惡,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依靠自己的師德標準去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學生,從而在教書育人中感受一份愉悅,一份成功。
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不僅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師該如何培養崇高的職業道德呢?教師要自敬自重,必先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誠信立教,首先要做到淡泊名利,敬業愛生,在為人處事上少一點名利之心,在教書育人方面多一點博愛之心;創新施教,要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同時要不斷加強學習,與時俱進,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手段。
我個人以為,師德師風所包含的內容,自古就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但“育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有新的內容,現在的.老師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業務素質。其中在業務素質上,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要求老師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師德師風應注入新內涵。通過師德師風教育學習,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思想指導下,我談下面的一點體會:
“愛崗敬業”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沒有責任就教不好學生,沒有感情就做不好教師。我們應始終牢記自己的神圣職責,志存高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會變革和豐富的教育實踐中履行自己的光榮職責。
“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
親其師,信其道。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們必須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在新形勢下我們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用我們的責任心、愛心、寬容心對待每一位學生,用我們的親情去感化每一位學生,絕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
我們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常言說:“只有不會教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我們要面對全體學生,不能歧視、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我們教育的目的不是讓所有學生成為專家、教授,而是讓每一個學生將來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
“為人師表”是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我們要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各個方面率先垂范,做學生的榜樣,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影響學生。要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我們要用模范的言行去熏陶、感染學生,時時處處做學生的表率,為學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做出榜樣。
“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終身學習是時代的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21世紀的今天,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層出不窮,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
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教師素質,師德最重要,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鉆研精神,發揮敢于與一切困難做斗爭的思想和作風。刻苦鉆研業務知識,做到政治業務兩過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用扎實的知識儲備教育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會時時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自己,爭做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7
2022版課程標準頒布后,我認真通讀了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最切身的體會就是教師教育理念要更新,教學方法要逐漸改革,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和諧互動,共同探討、交流經驗、增加實踐。下面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學習了2022版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后,我發現新課程標準與舊版課程標準相對照,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描繪了育人藍圖,增強了思想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調育人為本,依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強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強了科學性,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注重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增強了時代性,注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增強了整體性,注重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配合;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課程實施指導,做到好用管用。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具體變化如下:
1、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推進由學科邏輯向生活邏輯的轉變。
2、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加強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
3、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加強了法治教育和生命教育。
4、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強化公民意識教育。
5、修訂后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具有共創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
6、修訂后的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知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7、修訂后的課程標準,要求學會享有自己的公民權利和義務。
8、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更加強化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
9、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對教學理論和方法的.革新。
0、修訂后的課程標準,更加注重雙向互動共同成長。
總之,2022版道德與法治新課標是一盞指路燈,它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新的教學方向,我們教育工作者跟著新課標的方向前進,實現專業發展的遠航!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8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教育作為基石工程,著力于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此,國家歷時三年進行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修訂并于日前隆重發布,為深化義務教育改革賦予了綱領性的教學遵循。筆者認為,要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需做到“三個注重”。
注重課程,素養培養
新修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強調學科核心素養,義務教育新修訂課程標準突出課程核心素養,內涵更加豐富、意義更加深遠。各課程標準以核心素養為綱呈現課程目標,以主題、項目或活動組織課程內容,強化學科實踐和跨學科實踐,驅動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深層變革。
這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體現了課程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標準》整合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原思想品德為“道德與法治”,進行九年一體化設計,課程育人的系統性、體系化、整體化得以充分彰顯。
為此,廣大教師要充分關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設計了課程在同一核心素養指歸下不同學段的“學業質量”標準,并通過“學習任務群”的方式加以實踐性呈現,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閉環鏈條,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過程、全方位、全要素培養。
注重課程,融合實施
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課程融合是新時代教育綜合改革的一大特點。因此,“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則,《標準》要求“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強化課程協同育人功能”,“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
在教師“教的方式”的變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舉措,《標準》倡導“探索大單元教學,積極開展主題化、項目式等綜合性教學活動”,注重真實情境的創設,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結構化;在學生“學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突出實踐,學生積極參與學科探究活動,經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建構知識、運用知識的過程,體會學科思想方法。
為此,廣大教師要充分利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加強橫向學科間相互關聯、有效配合,突破學科邊界,探索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課內外學習有機融合,帶動課程的綜合化實施。
注重學段,有機銜接
課程實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關注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強化教材學段銜接”。新修訂《標準》特別注重學段銜接與科目分工,注重幼小銜接、小初銜接、初高銜接,依據學生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把握課程深度、廣度的變化,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進行課程一體化設計。
“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學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強化一體化設置,促進學段間的銜接,提升課程的科學性、系統性,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循序漸進地奠定基礎、做好準備。
為此,課程實施中,要力避“鐵路警察思維”,把教育教學的所有元素統籌起來,對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認知水平科學研判,靶向精準、有效融合。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9
一、201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與2022道德與法治學科課程標準對比
前言較2011年課程標準發生變化,前言內容強調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增強課程思想性,發揮本學科教育的立德樹人作用。
新增核心素養,包括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治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五個方面。課程內容按學段設置,新增第一至三學段(1~6年級)相關內容,第四學段(7~9年級)分為“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五大學習主題。評價建議新增學業水平考試相關要求。新課標在個人成長的這一板塊當中更加細化了學生對于生命安全的重視要求以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必要性。給“成長中的我”更加具體的實施方法與要求標準。
兩版課程標準,不變的地方在于國情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側重與要求。力爭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到我國基本國情以及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國,做合格守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二、新舊兩版課程標準下的學校教育實踐
201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下的思品課程,基本課時1個班每周兩節政治課,具有極強的.應試性,教材版本各個不一,給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以及不同經驗水平的教師備課上課帶來了一定矛盾。2022年道德與法治學科新課程標準,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學科教材全國統一使用的基礎上,有了較強的可行性以及參照度。近年來,在思政課程備受重視的大背景下,學校課時也進步為1周至少3節道德與法治課,授課教師團隊專業度不斷增強,均為高校思想品德專業出身的教師團隊。
除此以外,思政大練兵活動的如火如荼,我向大家將黨史故事以及區領導張書記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優越性的專題講座,高楊杰校長面向高新區第五校師生的思政講座活動,足以見證思政課程的備受矚目,實踐活動學習的不斷進步。
三、道德與法治學科新課標對雙減的保障作用
“雙減”工作是國家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作為進行德育教育的主陣地——道德與法治課凸現出了其舉足輕重的作用,“雙減”環境下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首先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指導學生創建學習共同體,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單位時間內提高學習績效,全面實現課程目標。這不僅是一個教學活動,更是一個高質量、持續發展的合作學習過程。在課堂實踐中,為實現教的課堂向學的課堂轉變、學生由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勤學;實現教知識走向指導學會學習、逐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我逐步嘗試、總結形成了課前預習、情境導入、課堂探究、課堂總結、課后拓展“五步”有效教學法,提高了道德與法治課堂效率。
四、課后服務中的道德與法治學科實踐
為落實雙減政策,貫徹課后服務的育人作用,道德與法治學科針對不同學年級段的學生有著不同類型實踐活動的開展,比如:針對七、八年級展開思政大講堂、黨史故事人物事跡演講活動、我向大家將黨史故事手抄報評選活動。針對九年級師生,西安市高新區第五學校我校積極開展名師講堂弘揚正能量,學習政治課。在富有興趣與獨具匠心的規劃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為提高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質疑與思考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五、新課標對校本課程(大美陜西)實施方面的促進作用
“陜西娃愛大陜西”、“大美陜西美麗秦嶺我的家”、“草堂我的家”,道德與法治課堂結合當地特色推出了大美陜西·道法系列課程,充分的體現了草堂區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以及經濟發展的高新速度。《陜西娃愛打陜西》這節課堂帶我們了解了草堂區的文化風俗、人文特點,讓學生了解家鄉、為建設家鄉而奮斗。
《大美陜西保衛秦嶺》這節課堂帶我們了解了美麗秦嶺的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保護秦嶺,建設美麗中國人人有責。陜西作為自由貿易試驗區,當然是全面貫徹國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草堂區的高新產業園區、比亞迪新能源二廠的蓬勃發展。五校初中部道德與法治教師團隊們在校本課程的研究與探索上不懈努力,道德與法治之大美陜西課堂在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方面均有校本研修的綜合性較強的課堂。為學生了解家鄉,報效祖國奠定了思想基礎。
2022版本道德與法治新課程標準為“雙減”的貫徹落實提供了有效支撐,是“雙減”政策的理論支撐,相信國家的“雙減”政策將會在新課標的支持下得到強有力的貫徹于落實。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10
東市街道法律服務所屬于城市街道基層法律服務所;能夠做到基層法律服務所與司法所職能分開,人員逐步分離;東市街道法律服務所實行主任負責制;我所有3名專職從業人員,二名具有法律本科水平,具有律師資格,一名有大專法律水平。所內分工明確,年齡結構合理,隊伍團結,充滿活力,我所每年都參加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培訓班。我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政治素質較高。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每月有不少于一次政治理論學習;我所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強,積極學習文化、業務知識,能夠熟練掌握基層法律服務各項業務,文明執業,無重大業務差錯,每年均按照規定參加年檢注冊。能夠做到執證上崗,嚴格遵守執業紀律,無違法違紀現象,無被投訴現象。
在基礎建設方面:東市街道法律服務所有固定辦公場所,有電腦、傳真機、檔案柜、辦公桌椅等辦公設備和必要的交通工具。
購置業務檔案、圖書資料存儲設施,辦公場所整潔衛生,環境較好。
在法律服務所制度建設方面:建立健全所務會議制度,民主管理本所重大事務;建立健全政治業務學習、收費和財務管理、崗位目標責任、年度考核獎懲等制度。明確收入分配比例、辭職辭退等內容;建立社會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公開公示制度。工作流程、收費標準、工作紀律、服務承諾、所務公開等一律上墻公示;建立健全投訴查處制度,做到有投訴必查處并及時反饋投訴人;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報表統計、辦公設備、安全保衛、保密等管理制度,有專人保管委托合同、介紹信函、印章和票據等。
在業務建設方面:能全面開展司法部規定的各項業務,有效滿足本轄區的法律服務需求;業務領域不斷拓展,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好,有較強的.自我發展能力;能夠嚴格遵守上級司法行政機關制定的基層法律服務業務工作規則,無重大業務差錯;積極開展法律援助,能夠完成法律援助任務;建立風險告知制度,各類委托合同內容、形式合法規范;建立健全統一收案制度,由基層法律服務所統一指派專人承辦法律服務案件,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私自收案現象;對受理的重大、疑難案件和有較大社會影響的案件,能夠及時向主管的司法行政機關和街道辦事處進行報告;建立統一結算制度,與當事人結算辦案費用規范、透明,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私自收費等問題;按規定收取法律服務費用,出具合法票據;建立服務質量反饋機制,不斷改進服務方式,不斷提高當事人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提供的法律服務滿意度;建立基層法律服務所誠信檔案,及時發布、更新基層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誠信信息;我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信息化應用達到上級要求;基層法律服務業務檔案一案一卷,統一規范,資料齊全,裝訂整齊,歸檔及時;能夠爭取當地街道辦事處的支持,與相關部門建立良好的業務聯系,為基層法律服務所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及時總結、宣傳、交流轄區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的先進經驗,大力表彰先進典型。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11
為期兩天的培訓結束了,我收獲頗豐,此次培訓聚焦道德與法治學科,邀請來自國家課標組的核心成員韓震教授和具有豐富經驗的一線名師,結合新課程標準,分別從“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核心素養培育”“基于實踐的新課程標準亮點”“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深度教學,走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對新課標進行了全面、深刻的解讀。通過學習,我對新課標也有了新的理解。
一、新課標強化了課程立德樹人的育人導向
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也旗幟鮮明地強調了課程性質: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政課,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拔節孕穗期”,道德與法治課程要對他們精心引導和培育,讓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一體化設計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
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成長中的我”為原點,將學生不斷擴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圍作為建構課程的`基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成長規律,按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的思路,依據我與自身,我與自然、家庭、他人、社會,我與國家和人類文明關系的邏輯,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和呈現教育主題,強化課程設計的整體性。
三、有機融合多種因素,構建全新德育課程體系
新課程改革將小學原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合為“道德與法治”,以道德與法治教育為框架,有機融入國家安全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勞動教育,以及信息素養教育、金融素養教育等相關主題,強化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革命傳統和法治教育。
四、增強了操作性指導
中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強化了“怎么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
道德與法治是門有思想,有溫度、有深度、有寬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課程,我們要把握好這門課程的靈魂和實質,真正讓這門課照亮學生的心靈世界,促進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12
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十分珍惜能夠聆聽全國著名專家羅嫣才、鐘守權、孫靜、鐘亞、王麗敏教授關于道法新課標的詳細解析、學習的機會。通過27日至29日的網上學習交流,使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增強了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認識了更多的專家老師和老師朋友們。首先要感謝專家們的精彩講座,我從他們的講座中全面系統地學習了上好道德與法治課的策略和方法;從網絡教學觀摩和課標研讀材料中我學習了課標增值評價的技巧;落實思政課“八個相統一”要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策略;新課標導向下育人的獨特性及教學的策略;從大家的評論中我獲得了更多的見解。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一、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目標,指明了教學方向。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要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首先要依據課標和學情制定的教學目標,要吃透教材,要認真閱讀教材和教參,把握重點和難點。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在教學內容中引入了許多有藝術性的資料。如:名人名言、成語故事、插圖漫畫等等。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在教學中多做創造性的創新挖掘,挖掘教材中內在的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邏輯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等等,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把道德與法治知識學活了。教師在引導教學內容時,靈活運用藝術性材料能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挖掘材料還要注意確定教材的重難點。教學文本中有一些內容同學們不易理解的,教師應該對其深入理解,然后找到一種易于讓學生們掌握的方法。新教材中略去了的部分有些在生活中還是很有用的地方,教師應該補充講解,而且還可以彌補教材滯后性所帶來的缺陷,充實學生的知識、體驗。
其次,研究分析學生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學生和我們是不同時代出生的兩代人,他們和我們在興趣愛好,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有很多不同,我們不能用我們的眼光去看這些學生,更不能用我們的思想去認為、要求他們。教材中有的內容學生知道的很多,但有的卻根本不知道。有些東西他們根本就不以為然。所以我們只有去研究分析學生才能對我們的教材進行取舍和增添,才能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學生向往的課堂。
最后,要研究教學方法,突破重點和難點。在認真閱讀教材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確定了重點和難點后就要找到最恰當的方法來突破。什么時候討論,什么時候思考,什么時候老師給予適當的鋪墊,什么時候給予慷慨演說,我們教師都要認真思考,周密布置。這時候老師就是一個導演,你水平的高低決定了這部戲的成敗。
二、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上好道德與法治課,調動學生積極性和參與熱情。
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教師不能拘泥于課本,而是要善于利用課本,把課本知識、事例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講授,善于聯系生活,使學生感到道德與法治課就在我們身邊。能夠聯系生活,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化多媒體的應用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教材的生活化、具體化,教師在課前就要做好充分準備,制作好課件,課件要盡可能涵蓋知識面,但又要突出主題,讓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深刻。
三、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多媒體教學既能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替學生主體提供文本、語音、圖形,圖像或一段活動影像等信息資源,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且可以獲得即時反饋。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并同時參與學習活動,可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它能把過去單一的知識表達結構轉變為立體的知識展示結構,可有效擴大知識面,增加主體參與的選擇性;它可把教學內容變繁為簡、變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有效地降低教學難度,優化教學過程。這樣,學生就有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即真正體現出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
四、不斷反思,提高自身素質。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不斷地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因此,我們要重視反思,及時反思,深入反思,有效反思,并持之以恒,堅持反思,提高反思能力,是教師成長的不竭動力,也是教師不斷超越自我,提升品味的必由之路。教師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就要珍惜時間,不斷努力,堅持學習。這需要教師自身具備一定知識背景,在平時的讀書中積累自己,積淀一定文化底蘊,教師具備了豐富的知識,又建立起獨特的風格,這樣就會具有你自己的個人魅力。有個人魅力的教師,在這樣的教師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一定很活躍,心情一定很舒暢,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愉悅,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總之,要做一個好老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還要有一顆對學生的愛心,對工作的一份熱心,對家長的一片誠心。用老師的人格改變學生的靈魂。要考慮學生什么時候需要我,學生最需要我什么。我要做學生最需要的人,我要做學生最需要的事,只有這樣才配當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促使學生愛學、學會,用好道德與法治課的知識,也才能體現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價值,用我們的愛心,用我們的責任,用我們的雙手,去實踐道德與法治的真正價值。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13
本學期道德與法治科組的工作在科組成員通力合作下,有序地開展并完成。教學工作方面,以學校的教學工作計劃為指導,以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積極參加活動和培訓為抓手,以不斷探索教學方式,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為目標,積極做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具體匯總報告如下:
一、注重了做兒童教育活動的指導者和合作者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德育教育為先,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和行為表現,及時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給予幫助個指導,使課堂教學能夠順利的實行。新的課程標準規定了我們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踐培養兒童的品德與習慣,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引發探索欲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二、積極探索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完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
本學期堅持和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注重學生參與的同時,更注重參與的有效性。在充分相信學生、充分依靠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教學活動中,注重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學生的活動,而不是單純地講解教科書。我們的課堂上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構建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德。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同學們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價值;了解社會,以發展的眼光看周圍的世界。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自豪感。
三、注重了創造性、開放性的教學模式
教師們能根據本地兒童的實際,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放開手腳,大膽嘗試,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把我們的課堂拓展到家庭,社會及兒童的各種生活空間,并結合學校的其他活動或有關學科的配合中彈性地延伸,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我們還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了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的思想素質,生活能力在多側面、多層次上得到提高。
四、童心向黨立新風,百年黨史新征程
本學期伊始,我們科組全面開展黨史的學習,聚集落實“立德樹人”的學科教學根本任務,進一步增強師生愛黨愛國情懷,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以愛黨愛國愛家為主題,嘗試推動本學科的課程改革。
五、具體工作情況
(一)組織開展廣東省中小學中職學校思政課優質課程申報工作。接到此項任務之后,我們迅速組織相關老師,開會研討,確定以四年級為主,安排道德與法治老師的分工。每位老師負責申報表上的部分板塊內容的撰寫。
(二)參加“同上一堂黨史課”廣東省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展示交流活動。時間非常緊迫,徐老師除了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這一節課的錄像,還加班加點完成視頻的剪輯和優化工作。科組成員的老師們在備課工作上給予了支持和幫助,提出了合理的優化建議。
(三)參加區教育局召開的思政課教師黨史教育專題講座,并在思政課教師分組交流討論中就“如何在小學課堂開展黨史教育”進行了發言。
(四)組織全校道德與法治教師開展全校黨史課工作。包括三位校長在內,有33位教師參與到這項工作中。全校五個年級的道法老師都積極開展黨史教育,包括三位校長在內都加入到給學生講黨史的課堂中來。
(五)我校教師參加道德與法治青年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以第一名獲區一等獎,第四名獲市一等獎。
(六)全科組開展生態文明主題教育。每一次科組活動由一個年級主持一個課題,圍繞生態文明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一年級主題為“熱愛自然,保護生態”,二年級“綠色小衛士”,三年級“我的家在這里”,四年級“美好生活哪里來”,五年級“公共生活靠大家”。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加強專業教學水平。教師的專業即是教師之本,我將在具體的教研活動中,在教案編寫、課堂教學、課后反思等方面加強鉆研,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學水平,并通過聽課加強互相學習,通過撰寫反思、教學論文等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讓品德與生活教學更有趣、有效,更富創新思想,更能促進學生的成長。
(二)繼續加強品德與生活學科教學研究,多開展科組研討活動,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回首一個學期的工作,忙碌而充實。在下一階段,我們會一如既往的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入到教學中去,積極探索,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 14
“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是教育部、財政部于20xx年開始實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這就體現了國家對于各個地區中小學教師的重視,而我有幸正好成為教師行業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2020年10月12日到10月23日,我參加了由湖北工程學院承辦的“國培計劃2020”——青年教師學科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培訓班。
培訓期間,我前后分別聆聽了2位醫師、15位教授或講師的講座、6位一線教師的講課;參觀了孝感市體育路小學、孝感市實驗小學、孝感市毛陳小學的校園環境文化;觀摩了這三所學校的示范課,并與這三所學校的負責人和《道德與法治》教師進行了交流。另外還參觀了孝感市博物館里面的孝文化主題展;云夢縣伍洛小學、大悟縣思源學校校園文化;云夢縣黃香紀念園;大悟縣中原突圍紀念館等。
通過這10多天的培訓,我才真正感覺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管是給我們培訓的教授、講師還是給上觀摩課的小學老師,他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一、教師是當“導演”還是當“演員”,是教師教學觀的直接體現。當把學生放在主人、主體的位置時,教室、課堂就成為了教師作為導演教育話劇的舞臺。學生就是這話劇中的“演員”而不是“觀眾”。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就會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各種“演出活動”體現出來。學生也通過這“演出實踐”學習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課堂不是教師演講的地方,而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以學生為中心。—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牛活的情感;另—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在生活問題解決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二、我們要講好課,創設學生喜歡的課堂,只有讀書、讀書、再讀書,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自己的.覺悟,豐富自己的學識,擴展自己的眼界,以身作則,從而更好的引領我自己的學生健康快樂充實的成長著。備課的精心和設計的新穎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在本次的培訓中時常看到老師們獨特的教學設計、精美的教學環節和課件制作都讓我心動不已!使我明白一切的手段都可以用來服務自己的學科教學。
三、下校聽課,跟著老師的講課評課議課總結課,我領略到了更高一層的教學水平,真實不虛此行,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上課教師語言的魅力深深的令我折服,尤其是課堂教學評價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老師們在這個問題上處理的特別精彩,風趣幽默精準的語言,準確的評價了孩子們的回答。教師培育學生,一定要通過各種育人手段,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能力,哺育學生的心靈,形成學生的人格,使他們“百花齊放”、“千姿萬態”,成為各色各樣的人才。
總之,此次培訓,我受益很多,感受很多。回去以后,我一定認真領會,仔細消化。把這些來之不易的寶貴資源運用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為深化道法課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小學道法研修觀課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道法研修的觀課報告(通用21篇)02-27
小學研修觀課報告07-20
小學數學研修觀課報告01-21
小學音樂研修觀課報告02-07
小學研修觀課報告通用05-31
小學語文研修觀課報告03-14
小學遠程研修觀課報告03-28
小學數學研修觀課報告03-22
研修觀課報告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