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化建設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1
人民大眾既是文化的擁有者,也是文化的建設者,更是文化成果的最終享有者。基層文化建設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是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通過對盂縣基層文化建設和文化需求的調研,深深感到基層文化建設是任重道遠且十分艱巨的工作。
一、盂縣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的基本現狀
近年來,我縣把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確立了“以建設忠義文化為統領,建造一批文化設施,打造廣場文化、節會文化幾個亮點,統籌縣、集鎮、鄉、村四級文化網絡,構建盂縣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村落文化五個平臺,真正讓樂起來。加大了對文化事業的扶持力度營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同時從文化建設的軟環境看,近年來每年評選文明廉潔家庭標兵戶10,學習才藝型家庭標兵戶10戶、好婆媳10對、好夫妻10對、好妯娌10對、好鄰里10對。全縣創建44個星級文化活動室、歷年來表彰誠信經營戶350個為全縣的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大大提升了盂縣人民的整體素質。目前,盂縣文化館、劇院、圖書館、新華書店等設施向立體式多樣化轉變。新建了文化廣場、文化公園等活動場所。農村大部分中心村都已建有各類活動室、閱覽室及黑板報、宣傳窗等設施。全縣已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城鄉一體的縣、鄉、村三級文化陣地。
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走訪和問卷發現,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建設設施總量不小而實用量不足民間文藝隊伍龐大而文化工作專業人才欠缺。目前全縣農村文體活動的設施總量為875個,其中包括籃球場、乒乓球室、老年活動室、棋牌室、影劇院、健身室、書畫室、古戲臺、閱覽室、多功能廳等真正成為農民的文化活動場所的卻是少數。我縣絕大部分民間藝人都在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全縣14個鄉鎮只有14名文化員編制,同時多或少地兼干其它工作。文化員隊伍總體素質偏低,專業出身的幾乎沒有,農村文藝后備人才相當缺乏。另外各類文藝下鄉活動雖然形式優美、格調健康,但是取材于基層生活的題材不多,藝術品味雖高但貼近廣大農民的實際需要不夠。縣圖書館藏書總量為769120冊,除了一些經典的文學著作外,很多內容都已經落后過時,適合當代農民閱讀的作品極少,而且一些地方還沒有圖書閱覽室,普及程度不夠,許多基層群眾無書可讀。
二、強化基層文化建設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調查走訪,我們認為盂縣基層文化建設必須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縣委精神,全面實施“文化塑縣”戰略,以文化塑造精神、塑造品牌、塑造形象為抓手,著力打造“崇文、忠義、爭先、包容”的“盂縣精神”,推動盂縣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一)進一步拓寬基層文化建設的出路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要切實改變目前基層文化建設在經費上“吃不飽、餓不死”、人員上“丟不掉、甩不脫”、事業上“放不開、搞不活”的局面,走出一條減輕實際負擔、服務地方經濟建設、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促進文體事業自我發展的新路。具體講,一是政府要積極規范引導基層文化中心創建工程。二是構建適應市場經濟的新機制。三是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打造忠義文化品牌。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的文化機制,把文化推向市場。立足當前,起好步、走好路,依法嚴格規范文化市場,真正使文化發展惠及人民群眾。
(二)構建覆蓋全縣城鄉公共文化網絡體系
構建全縣公共文化網絡服務體系總體框架。充分發揮陽泉百度優勢,逐步建立縣、鄉(鎮)、村三個級網絡體系。在堅持政府為主導同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鼓勵和支持各種社會力量,以捐贈贊助等方式,興辦公共網絡文化事業,提供公共網絡文化服務,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無紙化辦公等等各項網絡文化建設事業,以增強公共網絡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能力,促進公共網絡文化服務事業的發展。推動盂縣規劃和建設公共網絡文化設施,填補圖書館、藝術館的空白,并通過新建和改擴建的方式,實現縣級網絡圖書館和文化館達到國家級標準。
(三)加強政策引導構建良好的文化市場氛圍
1、制定完善各類文化產業政策。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項目補貼、后期贖買、獎勵、貸款貼息以及搭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平臺,如組織文化產業博覽會、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優秀文化產品評獎推介等。
2、培育市場主體,優化產業結構。充分發揮我縣現有文化資源和工藝美術、民間工藝、文化產業制造方面的優勢,培育市場主體,在具備條件的地方重點建設一批文化產品制造、演藝、休閑娛樂等產業示范基地和文化產業園區,提高文化產業的'集約化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形成具有盂縣特色的文化產業群。根據我縣北、西、東、南部不同的歷史文化特色,扶持建設集文化、休閑、娛樂、度假為一體的大型文化產業基地和文化觀光園區,在藏山旅游景區打造一批旅游演藝系列節目。形成我縣文化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3、培育文化產品市場。重點扶持3-5個有規模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積極培育小型多樣、具有我縣特色的剪紙、編織、木刻等農村民間文化產品的交易市場,形成民間藝術品生產銷售基地。逐步發展文化經紀代理、評估鑒定、技術交易、推介咨詢、擔保拍賣等各種類型的文化中介服務機構,加強各類文化行業組織自身建設,發揮其推薦、聯系、協調的橋梁作用,創新、健全市場運行機制。
4、精心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塑造忠義文化品牌,推出盂縣精神。舉辦具有影響的地域性大型文化節慶活動,積極參加全國性的博覽會、交易會,運用舞臺藝術劇、影視作品等多樣化的宣傳手段,塑造文化品牌,提升地域形象。全方位展示根祖文化、晉商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盂縣特色文化,在塑造有影響的文化品牌的同時,為藝術品交易搭建展示、營銷平臺。
(四)、根據目前我縣文化建設現狀,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1、盂縣歷史悠久,傳統文化積淀異常深厚,非物質文化遺產品類繁多。建議按照申報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條件,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條例,規范我縣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建立文化精品生產機制,確定全縣重點專業藝術院團名錄,出臺精品獎勵辦法,政府舉辦藝術節。建議盂縣要確定重點專業藝術名錄。制定《盂縣文化藝術精品獎勵實施辦法》,把藝術創作經費和文化活動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保證藝術生產和文化活動穩定的經費來源渠道,為繁榮創作和組織引導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證;對在全國或國際上產生一定影響的文化精品給予重獎,對宣傳盂縣和樹立盂縣良好形象。同時要創新藝術節投資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資,將各種要素資源集中于營造環境,提高藝術節的品牌價值上,形成良性循環的投入產出機制,使藝術節永遠充滿生機與活力。
2、建議制定盂縣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使盂縣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更為明確、方法更為科學、效果更為明顯的基礎。鑒于我縣文化資源分散、涉及管理部門較多的現狀,擬組成多個相關部門參加的規劃編制工作機構,全面開展編制盂縣文化產業規劃工作。編制文化產業規劃要與文化產業調查相結合,為文化產業發展摸清家底,為篩選文化產業項目提供依據。各部門應立足不同的文化資源和經濟基礎,找準發展的切入點,為建立支柱型文化產業,豐富文化產品,完善文化產業門類結構打好基礎。
3、繼續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建議設立榮譽制度表彰有杰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對文化工作者的深切關懷,設立盂縣文化人才獎勵制度,表彰有杰出貢獻的文化工作者,是在文化戰線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的具體體現。積極推進公民文化建設,相關部門要定期評選道德模范、見義勇為、誠信經營等凸顯忠義文化為主體的先進個人和集體,逐步構建道德文化、誠信文化、法治文化、選舉文化、機關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網絡文化、節會文化等全方位寬領域多渠道的文化建設格局。
從盂縣文化建設的整體看,基層文化建設相對薄弱。為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活躍百姓文化生活,使群眾的精神面貌昂揚向上,使群眾的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發展活力得到實質性提升,真正做到以人為本,服務于民,把精力放在管理上,投資落在群眾中,是政府從辦文化、送文化逐步轉型為政府管文化、發展文化建設的種種積極探索。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2
摘要:校園文化的建設與體育社團是息息相關的,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會對當今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學生自我獨特個性的形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等,根據當前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的,對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展開了探討,旨為能進一步推進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的統一發展。
關鍵詞:體育社團;校園文化建設;協調發展
在體育教學當中,一般都是一個體育老師需要帶很多學生,所以體育教學不能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和興趣愛好來對每個學生進行細致的一對一講解,不能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體育需要。學校體育社團,是根據學生自身的愛好追求所成立的,體育社團的成立不僅有效滿足了學生們對體育活動的各種需求,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體育興趣與培養了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同時也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了許多的色彩。因此,研究校園文化的建設和體育社團的和諧發展十分具有切實的發展意義。
1、體育社團發展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1.1發展現狀
隨著體育教學的不斷改革與創新,學生的健身、健康意識開始逐步的提升,尤其是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參與意識也有了十分顯著的改變和提高。尤其是,隨著校園文化的不斷豐富與深入進行,學校也越來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進行素質教育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這給學校體育社團的發展,營造了融洽的環境和良好的發展機遇,對體育社團的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從20世紀末開始我國學校體育社團的數目顯著增長,社團的活動內容也開始不斷豐富與多彩。學校體育社團的產生,取決于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滿足學生的自娛和娛人,來實現學生的自我鍛煉、自我進步、自我發展、自我服務的目的。同時也有不少學校一直在不斷學習與創新,通過參考其它學校的體育社團特點,來不斷完善自身學校體育社團的項目,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興趣,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社會,這對校園文化凝聚力的增強,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作用。
1.2存在問題
1.2.1主管管理問題校園社團有自己獨立的管理體系,學生社團聯合會是校園社團的管理層,但是往往卻因為學校的社團往往數目過多,加上很多學生本身對體育知識的認識就不充分,就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很難管理體育社團的日常,一般會運用規章制度實現管理,制度的管理往往會將目標政績化,會忽視對社團的扶持、引導和梳理,而注重社團的榮譽和穩定,難以做到實質性的管理。1.2.2客觀原因由于各級學校的不同,也就造就的教學環境的不同,各級學校之間的校園文化也是參差不齊,這對社團工作的銜接也帶來了諸多的不便,是學生社團活動豐富步履艱難。另外也要面對專業指導教師缺失的現實,以及社團負責人不足等,這都使得體育社團的創新難以實現。其次社團活動的舉行必然需要經費的'支持,而社團的經費來源主要來源于社團成員的社費、校方下撥和社會資助,但是不少學校由于經濟水平有限,有不少學校對社團經費難以滿足,再加上對體育社團的不全面認知,就會出現體育社團經費審批較少的情況,這對校園體育社團的發展有了限制。
2、提高學校管理部門的重視程度
體育社團如今已經成為學生鍛煉身體的主要原因,學校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想要促進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首先應該提升相關管理部門對其重視程度,使學校的管理人員充分的認識到開展體育社團的重要性。體育社團的開展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更是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工作學習打下良好的身體基礎。學校體育社團應該和管理部門有機的結合起來,發揮學校的管理優勢,并將體育社團進行統一化的管理。定期對體育社團進行社團活動評估,實施獎罰分明的制度,其次應該對社團的相關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提升相關人員的專業能力。這樣從整體上提升了學生和教師對體育社團的認識,并使社團可以在未來獨立有序的發展。
2.1完善體育社團的物質文化建設
學校體育社團的發展情況與學校的物質以及文化建設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學校應該大力進行體育社團文化精神的宣傳活動,就派出專業的體育指導教師,來為體育社團進行指導訓練,以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興趣。同時,還可以通過張貼海報的方式,在運動場懸掛體育名人的格言以及畫像;在校園廣播中宣傳體育賽事信息,以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在此之后,還要為學生配備良好的體育運動環境。健全的體育設施才能使學生充分的發揮自身的技能,以更好的營造體育文化環境。物質與文化建設兩者之間是息息相關,當然充足的資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應該適當的為體育社團的發展投入一部分經費,以解決體育設施缺乏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運動品質與質量。同是,良好的體育活動設施,也可以為校園體育社團的發展提供物質保障。最后學校應該對體育設施科學化管理,保證體育設施的使用率。
2.2開展豐富的社團活動
為了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的體育需求,學校應該積極組織各種風格的體育社團,并還要多多舉辦一些多種多樣的體育社團活動。首先,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組織學生參與體育知識講座,觀看體育賽事節目等,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其次,可以擴大學生的體育活動范圍,讓體育社團的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之后,可以讓學生在本校園內組織體育比賽,也可以與其他學校組織籃球比賽、拔河比賽等,以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使學生更注意集體主義以及團隊合作精神。這樣不僅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其對于文化課的學習興趣也會得到穩步提升。在各式各樣社團活動的開展下,不僅提升了學生參與體育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也使得校園文化的發展建設有了更加豐富的實踐依據。
2.3建立健全體育社團發展機制
體育社團的組建,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通過體育社團的快速發展,還有效構建了和諧的校園文化。因此學校應該將體育社團作為重點,建立健全體育社團在未來的發展機制。應將其加入到學校體育課程的管理體系當中,實施學分制,獎懲制,并將其和體育課程聯系起來,以充分發揮體育社團的積極作用。另外,學校還應該加強對社團活動的管理監督工作,建立社團發展評估機制,以使體育社團在未來的發展當中,能取得更好的效益。
3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體育運動有了新的認識。追求個性化,提倡自由發展成為當前的主流。體育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發展當中的重要部分,它的出現不僅擴大了學生體育活動的活動領域,還有效激發了學生的體育興趣與愛好,提高了學生的體質。學校想要實現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就應該受到學校管理層的重視。針對當前體育社團的發展現狀,建立健全體育社團的發展機制,積極舉辦各種社團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充分發揮校園體育社團的職能,促進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霞.高校體育社團對校園體育文化傳播的影響[J].運動,20xx(15):79-80.
[2]吳陽.高校體育社團的困境及發展探究[J].運動,20xx(6):62-63.
[3]吳陽.簡析高校體育社團的教育生態意義[J].運動,20xx(4):75-76.
[4]劉揚.全民健身視域下民間傳統體育社團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xx(1):40-42,82.
[5]吳陽,劉啟坤.大學生體育社團運作方式與建議[J].運動,20xx(22):85-86.
[6]吳陽.基于成員主體化的體育社團實體化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xx,23(12):107,117.
[7]吳陽,徐東富.高校體育社團活動對大學生健康的價值影響研究[J].運動,20xx(20):40,27.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3
為了全面了解我區農村文化建設情況就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并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石窩村地處房山南部,因村內有漢白玉而得名。近年來,村兩委班子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按照全國文明村鎮創評標準,因村制宜,突出特色,努力營造全村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石窩村文化建設已初見成效,閱覽室、村民籃球場已經完工,并計劃布局陳列館、遺址館、文物保護研究中心、園林景觀綠化等設施,再現當年沙井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風貌,努力營造歷史文化景觀與園林景觀的和諧統一。石窩村內古樸文化氛圍濃厚,基礎設施好,文化建設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極參與,爭做“十星級”文明戶,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
三是發揮了農民文化主體作用。在區上“送文化下鄉”的同時,???還十分重視“種文化”工作,利用傳統和重大節日、,開展民間藝術和民俗活動,吸引群眾參與。鼓勵指導民間力量興辦了農村文化交流會,農村樂隊等多種文化活動,為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推動了農村文化的發展。 石窩村文化建設總體上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局面,但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為:
一是農民群眾受教育水平普遍較低。就石窩村來講,40歲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占到了50%以上,其中小學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農民文化素質,這是農村文化建設中面臨的最大課題。
二是農村文化隊伍薄弱。一方面,文化工作人員不足。大部分鄉鎮文化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鄉鎮布置的各項“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專干不專”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許多文化方面的組織人員都是當地農民,沒有藝術專業特長,存在著專業不專、后繼乏人的狀況。
一要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農村文化活動經費正常增長的保障機制,設立農村文化發展資金,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提高文化經費用于鄉村的比例,同時用好國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動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石窩村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應擴大數量、提升檔次受惠、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等具體指標,列入各級領導干部的`考核范圍,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創建、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評價體系,激發出社會各界的文化自覺意識。
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以城市的標準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推動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聯動對接。在創建內容上,與新農村建設同步,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創建要求上,突出群眾得實惠,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向農村流動,推動政務、法治、人文、市場、生活、生態“六大環境”建設向農村延伸,使農民群眾共享文明創建成果。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4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促進我市文化事業發展,加快建設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和遼北現代化小都市步伐。我于8月在文化局領導的陪同下,對我市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中聽取了文化局領導的情況匯報,深入文化基層單位進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文化建設基本情況
我市文化建設由宣傳部指導,文化局主抓,文化局及各鄉鎮所屬文化站21個,圖書館2個,文化館1個,書店1個,電影院2個,文化室16個,從業人員230人;現有音像、書刊、娛樂、電子游戲、網吧等文化經營業戶300家,從業人員1000多人。
隨著開原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斷提升,文化的職能和作用越來越大,文化在社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為了實現遼北現代化小都市"文化繁榮"建設目標,廣大基層文化工作者為此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全市基層文化建設呈現出積極向上、健康發展的態勢。
1、以爭創先進為動力,推動文化建設
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積極爭取省、市文化部門的大力支持,并且主動協調鄉鎮黨委、政府,卓有成效地開展省級鄉鎮"文化中心"、"文化先進村"創建工作,到目前,已建成省級"文化中心"2個,省級文化先進鄉鎮3個,省級文化先進村5個。此項工作成績顯著,排在鐵嶺市前列。在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工作實踐中,全市掀起了城鄉共建,加強基層文化建設的熱潮。通過開展城鄉共建活動,基層的文化設施、設備明顯改善;為廣大群眾休閑、娛樂、健身、開展文化活動等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使農村文化工作上了一個臺階。
2、全市文化活動走向市場,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文化工作逐漸向社會化、市場化邁進。我市舉辦的一些大型演出活動均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全部實現商務動作,為我市文化活動提供了資金保證。全市民營文藝演出團體及音像、書刊、娛樂場所、電子游戲、網吧等個體文化經營戶有了新的發展。各鄉鎮通過互相溝通,加大了改革力度,大膽創新,探索出一條把鄉鎮文化事業推向文化產業運作的新路子,并已取得較好效果。例如慶云鎮文化中心通過產業化經營,年創收2.5萬元,不僅解決了文化活動資金問題,減輕了鄉鎮政府的經費負擔,而且促進了全鎮文化活動的全面開展。走出了一條以文化產業促進文化事業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為解決全市農村文化站活動經費不足問題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經驗。
3、以精品創作為重點,大力加強群眾性文化活動
今年,我市已舉辦大型文化活動20多次,而且多次組織人員參加中央、省、市舉辦的大獎賽,分別在文化部、中央電視臺、中央教育電視臺、遼寧省及遼寧電視臺舉辦的比賽中,獲金獎9人次、銀獎10人次、銅獎2人次,文化局獲優秀組織獎。文化局創研室兩部二人轉作品獲鐵嶺市參賽獎。隨著《馬大帥》一、二部的熱播,今年趙本山又在開原拍攝了《鄉村愛情》電視劇及正在籌折《馬大帥》第三部,這必將進一步增加開原的文化藝術品位,推動開原的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工作,更提高了開原的知名度。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從調查中看到我市文化建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1、基層文化建設仍有不到位之處。
一是發展不平衡,市區內與廣大農村的文化設施建設差距在拉大,農村中東部地區與西部差距也在拉大。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5個省級文化先進村都集中在西部,東部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呈逐年下滑趨勢。
二是資金匱乏,農村文化場所被擠占、賣掉的現象十分普遍,文化站站長幾乎全是兼職,農村文化陣地破壞嚴重,市內的情況也比較嚴重。培養人才工作也因資金、場地限制難以開展,目前開原的文藝人才已出現青黃不接、難以為繼的局面,這與鐵嶺建設文化名城,開原建設小都市的要求很難適應。
2、基礎設施仍有不健全之處。全國文化先進縣對硬件設施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具備五個以上大型封閉文化娛樂場所,而我市卻沒有相應配套設施。此外,還有一些文化站舍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已不能使用。文化設備短缺,陳舊落后,文化館、站、室均缺少用于工作和開展活動的必要設備。有些鄉、村圖書室,至今還在書架上擺放著相當數量的.80年代的中小學輔導教材及不符合當前形勢的政治性圖書和沒有利用價值的圖書,以充當圖書冊數。
3、文化市場監管仍有不到位之處。從目前調查的情況和群眾反映的情況來看,對文化市場監督管理不到位是當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一是網吧吸納未成年人進入和超時營業兩個問題雖然經過多次集中專項整治,但仍然存在并且比較突出。在每天中午休息,晚上放學的高峰期內,全市70家網吧幾乎個個爆滿,每天上網的中小學生不少于1000人次。"未成年人養活網吧"已經成為業內心照不宣、家長反映強烈的社會熱點問題。二是市內銷售的音像制品、書籍盜版嚴重,有的產品盜版率高達50%以上。這也是全國普遍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三是歌廳、茶社噪音擾民問題比較突出。目前市內投入資金裝備了隔音板的歌廳、茶社不多,大部分都存在噪音超標問題,受到噪音影響的群眾意見很大。
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
1、個別鄉鎮政府對基層文化建設重視不夠;仍然存在著說起來重要、忙起來不要,檢查時要,不檢查時不要的現象。定期研究、部署、檢查基層文化工作不夠,幫助文化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少,影響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2、由于經濟欠發達,市鄉兩級財政對文化投入的資金總量偏少,比例偏低,未能達到國家關于"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的規定。必要的文化活動經費及人員開支難以保證。困擾、制約了文化事業的發展。
3、陳規陋習改變難。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窮不思變,富不思文",思想守舊落后,對文化和科技不求學、不求用,仍然是走東家串西家,個別地方仍存在搞封建迷信或以打麻將為主要的娛樂形式。這種陳規陋習一時還難以轉變,這給基層文化建設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因素。
三、對加強我市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加強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是我市黨委、政府的一項長期的重要工作任務。為進一步加強全市的文化建設,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文化工作的發展方向,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對文化事業的認識。
黨委、政府要站在認真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會議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高度,繼續提高對我市文化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必須加大領導力度,把我市文化建設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納入當地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當中;強化思想政治工作;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我市文化建設不斷上質量、上水平。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的前提下,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允許和鼓勵民營企業和個人興建、管理、經營文化設施。國家與集體、個人相結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形式發展的格局、實行目標與實效相結合,不斷提升我市文化建設水平。
2、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投入。
黨委、政府要加大對基層文化事業的投入,按照國家規定的"各級財政對文化事業經費的投入增長不低于當年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的要求,在財政支出中確定對文化投入的具體比例,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建立以獎代撥的投資機制。鼓勵創建文化先進縣、先進鄉鎮、先進村、先進社區及建設鄉鎮文化中心、標準文化廣場,保證有影響的重大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保證文化館、圖書館等公益文化單位的日常工作經費,保證專職文化工作干部開支,保證文化干部培訓經費,加快我市文化設施建設步伐。
3、加強文化市場的監管。
加強對網吧監管,爭取上級文化部門支持,盡快落實終端統一控制接線時間,安裝過濾軟件等技術性措施,解決超時營業和黃色網頁問題。加大巡查、抽檢、處罰力度,嚴肅查處吸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違規經營行為。積極與工商、公安、電信、消防等部門溝通,加大聯合整治力度,推進綜合執法。
4、大力發展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
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部署,組織開展好各類群眾性大型文化活動。深入研究活動方式,不斷創新,大力推行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活動等。繼續打好"趙本山藝術"品牌,依托藝術團等團體,引進和培養高素質文藝人才,活躍城鄉文化市場,創作文藝精品,創出有開原特色的文藝品牌。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5
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和前沿陣地,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班級文化直接影響著學生在班級的生活質量,影響著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水平,影響著學生以后的生活質量和生命的發展。葉瀾教授的新基礎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校生活的質量主要是班級生活的質量,而班級生活質量的高低主要是看班級文化為每個學生提供的發展條件如何。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有著巨大的教育、促進作用。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能豐富孩子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感,凈化學生的心靈,并有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素質的提高,潛能得到挖掘,智慧之光得到閃爍,創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識得到強化,各種情感得到升華。積極的班級文化猶如生活中的浪花,記憶中的亮點,在學生生命發展的歷程中留下鮮明的痕跡。對每一個學生而言,都可以內化為進取精神,形成內在動力,同時又作為外部推力推動著每個人頑強奮進,促進孩子走向成功。
高密市康莊中學近年來十分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學校領導充分認識到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對陶冶、塑造學生高尚情操和優良品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先
后開展了“文明班級評比”、“班級十佳學生評比”等班級文化活動,通過開展“建設積極的班級文化,提高班級生活質量”的.課題研究,引導班級建設和諧、寬容、健康、向上、豐富、活躍的班級文化。把班級還給學生,把管理的權力還給學生,努力營造富有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氛圍,提高班級生活質量,讓班級成為學生學習的集體,讓班級成為學生向往的樂園,成為學生個性成長的集體,成為學生社會性發展的集體,讓班級煥發生命的活力。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于20xx年3月10日至4月25日開展了調查研究,為課題研究提供切實可靠的依據。
我們設計了一張針對全體班主任老師常規管理工作方面的問卷,并收到有效問卷32張。現將問卷情況匯總如下:
一、問卷內容:
⑴你在平時的班主任常規管理方面,如學生的說話習慣的培養、傾聽習慣的培養、完成作業習慣的培養、課間文明活動的習慣,再如學生的文明禮儀、學生的有序做操、學生的衛生習慣等等,有什么突出的或者覺得棘手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什么方面?
⑵針對上述問題,你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或者說這學期你準備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問卷情況匯總:
問題一:衛生習慣差,亂扔垃圾
解決方法:
從衛生意識抓起;
成立“小白鴿”突擊隊,進行專項整治;
采取小組評比、個人評比,準備一些塑料袋裝垃圾;
多檢查,多教育,每組設立衛生員;
利用晨會時間,多進行衛生生活常識方面的知識教育;
每人自帶垃圾袋,每天自己負責清理自己的垃圾;
合理安排分工,責任分配到個人,掃地、拖地、擦黑板、擦窗臺、掃包干區等工作實行個人承包,一星期一換。
問題二:紀律差,自控能力差
解決方法:
培養一批得力的小干部,在老師不在場的情況下管理班級;
常抓常教育,增強自覺性;
從小事做起,從整體抓起;
把自控能力差的同學與班干部搭配起來,把作業拖拉的同學和 又快又好的同學坐在一起,發揮小干部的督促作用。
問題三:課間行為不文明,追逐奔跑
解決方法:
從“坐、立、行”起步,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利用晨會時間對學生進行安全方面的教育;
課間參與學生的活動,對不良行為及時糾正;
請班干部負責提醒、督促、制止違規行為的發生;
制訂“班級公約”,以班級“光榮榜”的形式檢查落實情況,并與期末評優評先掛鉤;
經常溫習常規,讓學生對課間文明行為爛熟于心;
引導學生反思每天行為,重視自我教育;
開展小組之間的競賽活動。
問題四:傾聽習慣差,只聽不想,或者根本不聽,左耳進,右耳出 解決方法:
增加聽力訓練,采取游戲活動,激發興趣;
教師以身作則,傾聽學生發言;
讓學生明白傾聽的含義和重要性,提出傾聽要求,懂得要尊重別人; 對能認真傾聽的學生及時表揚,發揮榜樣作用;
把傾聽當作一項常規工作來抓,訓練傾聽習慣,做到“耳聰”、“會神”; 營造傾聽氛圍,利用學生的傾聽注意力,攻克學習重點、難點;
通過誦讀經典,學習古人的傳統美德,做現代文明君子,通過討論表演小品,從細節入手,循序漸進;
關心學生,讓學生做好傾聽的心理準備。
問題五:作業習慣差,完成的質量差,尤其是節假日的作業質量令人頭痛 解決方法:
加強目的性教育;
給學生做作業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
嚴格要求學生認真作業,及時交給老師批改;
面批面改,決不漏批一個學生的一次作業;
開展寫字比賽,樹立正面典型,及時表揚;
協調各科老師,控制作業量,適當延長一些作業時間;
進行訪談教育,與家長取得聯系,得到家長的幫助;
增加作業的實效性;
個別交流,平時對此類學生多加關注;
對節假日作業全批全改,開展評選優秀作業活動;
家庭作業繼續采用家校聯系本形式,多與家長溝通。
問題六:自理能力差,勞動觀念淡薄
解決方法:
從思想上轉變學生的思想,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
加強體育鍛煉,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磨練意志,增強集體榮譽感;
學習名人事跡,發現身邊的先進事例。
問題七:缺乏責任心
解決方法:
和家長密切配合,抓住閃光點,適時鼓勵,在班級開展評優活動,從正面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學習的責任感。
開展“三有”活動,即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祖國,借助學雷鋒日、三八節、清明節、勞動節、兒童節等,開展活動;
設置“名人名言欄”,讓學生搜集、背誦一些名言。
三、問卷情況分析:
班主任作為一個班級的“將領”,對這個班級的影響極大。一個班級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班主任。
⑴從問卷中,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了每個班主任老師對常規管理工作的重視。班主任老師們都認識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并通過實踐研究,探索出了一些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⑵班主任班級日常管理工作是項瑣碎的工作,同時又是一項艱巨的工作,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班級日常管理有自己的客觀規律,同時又千變萬化。班主任不應滿足于按常規辦事,而應發揮工作中的獨創性,以順應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創造出更多的班級日常管理的新辦法,新經驗。
⑶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應該是剛柔并濟的。他可以為維護教師自身的權威而對班級不良風氣進行大刀闊斧地改正,也可以在學生情緒激烈之時審時度勢,稍作退讓。而總體來說,我認為班主任對待學生的基本原則應該是既有要求又寬大為懷。班主任在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體諒學生的難處,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學生犯了錯,要盡量原諒他,學生沒有取得預期的進步,要有耐心,永遠給學生機會。這樣的班主任學生自然信服。
⑷班主任的工作不僅需要言教,更需要身教。有些班級衛生工作不好,班主任帶頭拿起掃帚做值日工作,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后,班級學生自然被帶動起
來,教師在此基礎上再輔之以一定的制度管理,衛生狀況自然大為改觀。學生組織的活動,也特別希望教師的參與,如果教師能和學生一起打球,和學生一起搞聯歡,甚至一起表演節目,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一定有一個大的提升,對學生的影響力也一定會有增強。
⑸班主任的激勵水平體現在把班級建設成一支團結向上、凝聚力強、有戰斗力的集體上面。這其中,以“信”治班是很重要的一種方法。班主任要做事公正,要賞罰分明,在班級里要匡扶正氣,抑惡揚善。同時,班主任教師還要有與班級學生同舟共濟的思想,大家齊心協力把班級一起建設好。學生的積極性一旦被調動起來,大家形成合力,其戰斗力將是無窮的。
做一個好的班主任是非常不容易的。做班主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向自我挑戰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提高自我素養的過程。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我們采取了以下對策,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建設積極的班級文化。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6
企業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積累、不斷發展的漸進過程,它往往受兩種主要因素影響,一是各種群體、環境、時代潛移默化的文化交融,二是重大事件所導致的文化劇烈變遷。文化也就在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過程中逐步得以強化。
因此,外部環境影響、歷史沿革積淀和內部文化演進成為企業文化形成的三大源流,對企業文化的研究,也就需要從回顧歷史與分析現狀入手,從文化梳理與成因分析中,探尋企業的文化脈絡。
對于“脫胎于計劃,成長于市場”之中的煉化公司而言,近三十年的成長歷程,可謂充滿艱辛、斗志昂揚、風雨兼程。文化作為一種體驗、一種思考、一種精神,隨著歲月流轉慢慢地沉淀在石煉人的身上。
我們力求由外及內,即從文化建設的外在工作成就,到文化演變邏輯,再到現實問題思考三個方面,展開對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的梳理與辨識。
(一)文化建設的工作成就
煉化公司,作為中國石化地處河北的煉化公司企業,行業特征鮮明,國企特色濃重,走近煉化公司,便可清晰觸摸到那種久違的、親切的、傳統企業的文化質感,樸實、熱情、勤奮、有為。煉化公司的文化建設成就便融于這種平凡而活潑的工作之中。
1、立足行業特色,較好地繼承了石化企業的優良文化傳統
石化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譜寫了豐富的精神篇章。煉化公司作為中國石化的一員,從誕生之日起便繼承了石化企業優良的文化傳統,成為煉化公司最重要的文化源流與優秀文化元素。
盡管中國的石油石化系統幾經變革,但在煉化公司的肌體內仍然跳動著石油石化人的精神脈搏。以“大慶精神”為核心的愛國主義、艱苦創業、胸懷大局、忘我拼搏,以“鐵人精神”為寫照的求實奉獻、埋頭苦干、主人翁責任感始終是石煉人的精神法寶。
從建廠初期第一代石煉人的艱苦奮斗到工程推遲后的順利開車,從化纖項目的尷尬接盤到頂住壓力的扭虧為盈,從不言回報的加班加點到以集體為重的默默奉獻,從減員增效的變革沖擊到穩步推進的改革成果,從上市約束的規范管理到嚴謹有序的穩步改革,從思想混沌的成長低谷到漸見曙光的xx萬目標。煉化公司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石化企業優秀文化的傳承史。
毋庸置疑,行業的特色、國企的背景所沉淀下來的優秀文化元素,是煉化公司成功走向未來的不揭動力。
2、結合業務實際,有序地推進服務生產的評優創先工作
文化不是口號式的空中樓閣,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軌跡,它需要切切實實為生產服務,為經營服務,這需要全體員工尤其是各級管理者深入思考。
煉化公司能夠始終從自身生產實際出發,圍繞生產想辦法,圍繞效益尋出路,結合業務實際,有序推進服務生產的評優創先與氛圍營造工作,這是石煉人將企業文化付諸實踐的具體表現。
“紅旗班組”、“星級車間”、“自主管理”、“銀河行動”、“亮點宣傳”、“幫扶救困”、“團隊學習”、“精細管理”、“績效改革”、“電視辯論”、“陽光管理”、“六進活動”,等等,這一切都是企業文化在實踐中的鮮活寫照。
在煉化公司的發展歷程中,尤其是近十年的管理進步與改革探索,石煉人始終在思考與尋找企業基業常青與長治久安之道,始終在經營管理實踐中運用文化的力量促進企業的發展。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是一種實踐,一種圍繞中心任務的實踐,一種融于日常工作的實踐。這種實踐體現出一種高度的結合,與企業發展目標相結合、與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與生產經營中心工作相結合、與內修職工素質外樹企業形象相結合。
可以講,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始終充滿激情、富有特色、卓有成效。
3、圍繞職工需要,精心組織策劃,不斷豐富業余文化生活
作為一家富有國企傳統的四千人的石化企業,煉化公司可謂臥虎藏龍、人才濟濟。圍繞提高職工素質,陶冶人文情操,豐富業余文化活動,精心組織、策劃、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是國企的傳統文化優勢,這一點,煉化公司做得同樣出色。
從“親情家書”到“元宵晚會”,從“羽毛球賽”到“運動大會”,可謂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傍晚時分活躍在石煉職工新區的“秧歌”、“舞蹈”、“健身”、“嬉戲”,更是和樂融融、美不勝收。
通過開展文明健康、昂揚向上的文化活動來不斷陶冶員工的情操,展示員工的才華,凝聚員工的人心。這是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又一有力成就。
4、著眼時代要求,不斷思考、探索、創新、完善精神內涵
企業文化是由理念、制度、物質、行為所構成的多層體系,其核心為文化理念。然而文化理念又將從多角度回答“我是誰”、“到哪去”、“怎么走”的企業哲學命題。
紛繁復雜的文化內容易讓人抓不住關鍵,從而缺少真切的理解與準確的把握,進而難以一言以蔽之。同時,文化又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始終富有時代的氣息,因而,不同時期的文化傳播應有清晰的主旋律。通過提綱挈領式的提要描述讓企業文化深入人心,一語道破,統領全局,所謂“捕蛇應當掌七寸”。這需要一種智慧,一種創新的智慧,一種基于對組織深刻理解與系統把握的智慧。
煉化人做到了,它就是“盡職”文化。
就如同揚子石化講“進步”、濟南煉油談“責任”、上海石化言“回報”一樣,“盡職”是煉化公司核心理念的準確表達,是對企業現階段文化環境的準確定位。可以講,“盡職”文化是獨具煉化公司特色的企業文化,它不但秉承了老一代石煉人艱苦奮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而且還融入了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為企業發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盡職”文化的提出是煉化公司著眼時代要求,不斷思考、探索、創新、完善精神內涵的重大文化成果。
(二)文化積淀的階段、邏輯與成因
企業文化是一個長期積淀、緩慢變化的漸進過程。伴隨煉化公司近三十年的成長,文化的形成有其獨特的階段特征與邏輯成因。我們大膽地將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發展劃分為以下四個階段,是試圖從歷史與邏輯的角度,去進一步探尋與透析企業的文化脈絡。
1、初創期(1978年-1983年),文化的繼承與探索
煉化公司于1978年破土動工建設,1983年部分裝置建成試開工生產,1993年全部建成,1994年通過國家竣工驗收,歷時16年。其中,從破土動工到試開工生產,是煉化公司企業文化的“初創期”,其典型特征為文化的“繼承與探索”。
企業文化是企業員工經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培育起來,并共同遵守的目標、價值觀、行為規范的總稱,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為員工所認可且帶有本企業鮮明特色的文化要素的總和,沒有企業的成長過程,缺少工作中的思想交融,企業文化不可能形成。
建廠初期的煉化公司,其文化主要來源于石油石化企業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煉化公司的文化是有根的。它不同于現代市場經濟中一個新興高科技公司的成立。
在建設期,面對催人振奮的目標、工程繁重的任務,石煉人是憑著忘我的精神和艱苦的奮斗來開創嶄新的面貌。雖然無法回覽歷史的畫面,但我們在腦海里能夠看到那樣一種熱氣騰騰的場景――飄揚的`紅旗、揮汗的臉頰、轟隆的機器、吊裝的哨鳴,還有那延建后短暫的凝重和成功試產后激動的擁抱。
這種文化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至今在石煉人的身上,還可以清晰地觸摸到那種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這是文化中抹不去的歷史烙印。
四面八方的建設者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開始了煉化公司這個新的組織在文化上的初期探索與自主成長。
文化的繼承與探索是初創期鮮明的階段特征。
2、成長期(1984年-1997年),文化的內化與發展
伴隨著企業的生產運營與成熟進步,文化作為一種隱含的價值觀也在不斷地積累與成長。從1984年到1997年,煉化公司進入了企業文化的“成長期”,其典型特征為文化的“內化與發展”。
這期間,煉化公司也進入了企業發展的快車道,“雙軌制”運營更為煉化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生產生活一片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以石油石化傳統精神為根基的企業文化在這一時期也得到迅猛發展,國有企業“主人翁意識”與“企業是我家”的觀念深入人心。盡管國有體制及計劃經濟內在的缺陷已經開始萌芽并暫有表露,但整體上,這一時期的石煉人是幸福的、快樂的、自豪的、融洽的。如今,每當石煉人談起昔日的輝煌,回想那段往事,臉上仍會蕩起甜美的笑容。
文化作為人的一種主觀世界,也隨著企業的成長而不斷發展與內化。
3、嬗變期(1998年-20xx年),文化的沖突與反思
人生幾多坎坷,企業歷經磨難,這是一種成長之痛,超越便是一種“幸福”。
煉化公司的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可謂潮起潮落、風雨兼程。從1998年到20xx年,石煉人渡過了成長中最艱難的時刻。與此對應,企業文化進入了“嬗變期”,其典型特征為文化的“沖突與反思”。
雙軌制的消亡、市場的低迷、管理的起伏、協解的壓力,使快樂的石煉人冷靜下來。但冷靜并不等于清醒,它處于清醒前的混沌與迷失,這一時期的石煉人是艱難的、痛苦的,文化作為一種精神思維開始進入內心的沖突、掙扎與反思。
石化纖的成長便是鮮明的寫照。一方面,企業需要發展,戰略需要機遇,新的任務、新的裝置、新的市場,是煉化公司努力爭取的目標。而另一方面,棘手的項目、過重的投資、獨有的工藝、傾銷的市場,讓誕生不久仍還稚嫩的石化纖的成長舉步為艱、苦苦掙扎。
更多的石煉職工也陷入一種被動的精神壓力,走出去需要一種勇氣與才智,留下來需要一種意志與堅定,沖突中的無奈是一種難以名狀的痛苦。
這是一種內心無法逃避的沖突,然而,重擔之下也歷練和培養了新一代的石煉人,負有時代使命感與責任感的煉化公司的管理者開始進入系統反思。
文化便在這種沖突與反思中沉淀下來,成為煉化公司企業文化自我成長中最為濃重的一筆。
4、提升期(20xx年-現在),文化的創新與推進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經過痛苦磨難的石煉人終于憑借自己的勇氣與智慧走出了低谷。離開的,我們祝福他們前程似錦;留下的,我們萬眾一心奮勇向前。
在新一代煉化公司管理者的帶領下,自20xx年起,徹底擺脫了那段陰霾期的思想枷鎖,從800萬噸煉化擴產規劃的定音,到16萬噸化纖增容項目的建設,從石化纖的減資增效重現市場曙光,到銳意改革強化管理重振斗志,終于使煉化公司重新引向了戰略軌道。
伴隨期間的是文化的整合創新與逐步推進,煉化公司的企業文化建設進入了“提升期”。
“盡職”文化的提出與廣泛討論并達成共識,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文化動力。學習型組織創建的不斷深化、企業文化系統建設項目的悄然啟動,必將使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不斷引向深入,使企業文化真正成為促進企業持續進步、創新發展的精神法寶。
(三)文化創新的現實障礙
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使命光榮而艱巨,但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在企業文化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舊有思想觀念及新的價值取向仍有一股力量,將對文化發展構成較強的思想障礙,清醒地正視這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進一步轉變觀念,促進文化健康成長的基本前提。
1、傳統觀念束縛下的思維樊籬
“盡職”文化所倡導的不僅僅是對工作職責的明確及對工作成果的承諾,不僅僅是從工作層面出發,要求我們的職工勝任崗位能力,完成工作目標。“盡職”文化更是一種思想,它要求我們的職工能夠象羅文一樣,在工作中懷著一種精神,主動、忠實、無私、堅持,而這就需要一種價值認知,即“職業意識”。
“盡職”文化要求我們的職工能夠從職業的角度來看待工作,首先做一名“職業人”,并以此來正確理解企業與員工的契約關系,正確認識付出與回報的動態均衡。一種職業必然具備一種能力,必然要求一種績效,必然面對動態需求,必然符合市場機制,而非一種固定的依附。擁有這種認知是“職業人”的成熟。
然而,煉化公司做為一家具有三十年歷史、國企背景濃厚、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企業,在長期“主人翁意識”的熏陶下,在長期“企業辦社會”的統包大攬下,在職工的思想深處,“職業觀”、“契約觀”并未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法則。職業意識的不足又帶來危機意識的淡漠,進而成為影響文化創新的思維樊籬,成為“盡職”文化深入傳播的心理障礙。
2、行業體制制約下的功能缺位
任何企業的成長都離不開外部環境的制約,做為中國石化集團下屬的煉化企業,煉化公司始終要以集團公司的工作精神為指導,在中國石化集團現有的管理體制下成長。
從集團管控模式的角度來看,世界上的石油石化企業集團,受其自身資源依賴與產品屬性的限制,往往側重于集權式管理體制,多采用戰略指導下的操作控制型管控模式,受其影響,下屬企業往往并不擁有完全的面向市場的組織機能。
具體來講,從企業價值鏈角度看,煉化公司的原料采購與市場營銷均統一由集團內相關企業負責。這樣一來,企業便失去了獨立面對市場的機會,經營報告僅是一種數字文章,賬面的虧損并不代表真正的價值,經營目標與利潤指標是另外一套假設,正如企業職工所言“煉化公司更象是個大車間”。這種安排就集團整體而言優勢明顯,就煉化公司個體而言,缺少市場歷練與洗禮的組織必然難以深化市場意識與競爭意識。
而市場意識與競爭意識是現代企業文化的重要構成元素,行業體制制約下的功能缺位成為煉化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的又一現實障礙。
3、市場經濟思維下的價值沖突
市場經濟講究公平競爭、投入產出、貢獻回報。在全社會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石煉人必將受到外來價值觀念的沖擊。新形勢下的企業文化工作,必須高度重視企業職工的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問題,才能調動最廣大職工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奉獻精神。
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企業文化工作的起點和歸宿,我們不能只說奉獻不回報,只說工作不休息。馬克思曾說過:“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和他們的利益有關。”亞當"斯密在其《國富論》中也提出“開明的自利”觀點,他講到:“不是屠夫、釀酒師和面包師的善心才讓我們有了心儀的晚餐,他們考慮的都是他們自身的利益,我們必須明白,不是他們的人道主義,而是他們的自利,讓我們有了心儀的晚餐。不要告訴他們我們的需求,只需要告訴他們他們的機會。”
我們企業文化工作是用思想教育的方式反映和維護一定的利益關系,文化建設是無法回避利益的,因為市場經濟已把人們的利益動機和欲望充分地激發出來了,不講利益,不參與市場的交換與競爭是無法生存的。
然而,企業經營同樣受到外部各種約束條件的限制,這種外部約束與市場思維便帶來企業文化建設中不可避免的價值沖突。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7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萬盛經開區教育局工作統一部署,結合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辦學實際,經過大量資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學校簡介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創建于
1945年9月,由東林礦業公司萬盛煤礦員工子弟小學校開辦;1950年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四0三煤礦子弟學校”;
1951年更名為“公私合營東林煤礦職工子弟學校”;
1959年9月更名為“魚田堡煤礦子弟校”;
1965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職工子弟校”;
196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機修廠子弟校”;
197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二職工子弟校”
1982年9月成立“南桐礦務局中學校”;
1983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一中學校”;
XX年1月更名為萬盛區東林初級中學校,XX年11月,學校恢復高中辦學,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東林高級中學,XX年7月,與原進盛實驗中學校合并,成立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
目前學校占地面積30203平方米,建筑面積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學樓5棟,實驗樓1棟,共計教室78間,功能室19間,辦公室47間,會議室5間。室外塑膠運動場2塊,面積8000平方米,室內塑膠運動場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師宿舍1棟,學生公寓3棟,學生浴室1棟。目前有班級個,其中高中班,學生人,教職工人。美術、音樂、舞蹈、計算機等教室基本具備。
二、文化現狀
學校的誕生與抗戰和采煤都有密切的關系,經過70余年風雨,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并逐步形成底蘊厚重的文化理念、辦學理念。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養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礦工底蘊、修竹氣質”。文化建設方向是“傳承·弘揚·拓新”。文化建設途徑是“承載傳統文明·打造時代特色”。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辦學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學校精神是“負重自強、和諧共進”。校訓是“知行精進、日新月盛”。校風是“虛心致遠、止于至善”。教風是“兼百家之美、嚴不倦之教”。學風是“博采眾長日高日上”。
根據這一系列完整理念,確立了學校的教育主線,這就是“竹韻勁節、文武兼習、擔當責任、永懷感恩”。圍繞這一教育主線,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歷史挖掘和地區實際,以及學校優勢、傳統等等,逐步形成以武術、羽毛球為教育品牌,兼顧其他藝術學科,以“感恩與責任”為德育主線,強力推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
(一)武術特色:
圍繞武術特色教育教學工作,近年來先后完成了一定的武術文化建設工作。如一是完成了武術文化浮雕;二是以年級、班級為單位,建立了武術廊道文化;三是在體育課中全面推廣武術項目;四是開展了以武術為主的大課間活動;五是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術套路比賽;六是確立了“武術教育在學校全面開展的”課題研究;七是以班會課等為載體,大力弘楊武術文化;八是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均有意識的穿插武術節目,以達到宣傳武術特色;九是在師生中建立武術業余愛好者聯盟,開展晨練等;十是與有關部門聯姻,建立太極拳、跆拳道、散打等專業訓練隊伍……目前,已經初步營造出武術文化氛圍。需要指出的是,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開展武術特色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料、新聞先后在《重慶日報》、《西部開發報》、《萬盛經開報》,以及地區電視臺得以報道,并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在重慶市的各種運動會中,武術也獲得了各種金牌十余枚。
(二)竹韻文化:圍繞竹文化
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訓、班牌等等的設計工作,并廣泛應用于學校各種媒介中;
二是發行了校刊、校報;
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設;
四是將學生的書畫作品上墻展覽;
五是制作了大量反映學校的展板;
六是開展了系列大型“竹韻勁節書青春”舞臺活動;
七是開展了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設工作;
八是全面綠化、美化校園,種植了比較多的樹木花草;
九是重點開展了以學生會為中心的講文明、愛衛生活動;
十是開展了有上千人參加的各種特長生專業訓練,藝術體育高考成績突出。
同樣需要說明的是,在萬盛子如廣場開展的“竹韻勁節書青春”大型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贊。而恢復高中辦學后,藝術體育培養的學生前后有700余人進入了各級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西南大學”等等知名大學,較好的實現了高考與文化建設的結合。
三、存在問題
雖然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縱向看,還沒有完全發掘出學校豐厚的歷史底蘊;從橫向看,與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特色不夠鮮明,文化不夠彰顯,繼承不夠統一,執行不夠嚴肅。在文化特色與應試教育中還左右搖擺,缺乏足夠的毅力和恒心來辦好校園文化建設,部分干部教師對于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存在偏見。通過調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問題。
一是特色教育沒有有效開展,特別是武術特色的開展工作還處于低效率狀態,還沒有樹立成學校的文化品牌,沒有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個別教師主人翁意識淡薄,敬業精神不強,缺乏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對學校布置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工作中敷衍了事,馬虎應對,消極干事。
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還缺乏系統化和常態化,部分工作屬于見子打子狀態,缺乏前瞻性,結果導致工作疲于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領導也圍繞著自己的小地盤打算,缺乏全盤意識和犧牲精神。許多工作各自為陣,使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執行力度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項工作。
三是已經完成的校園文化符號還沒有最大限度地宣傳展示,沒有有效利用校園的地理環境,因地制宜地營造校園文化,以至于學生還對于學校的各種標識不夠了解。
四是校園衛生做得多,保持差,亂丟垃圾現象十分突出。語言不夠文明現象時有發生,校牌佩帶堅持不好,亂涂亂畫時有發生。
五是部分干部教師缺乏正確的校園文化觀,潛意識還存在主、副課觀點,始終頑固堅持傳統課堂教學,忽略課外活動,特別是社會實踐。就是高中考試中十分重要的藝術體育考試,也認為是小兒科現象。評優評先、獎金制度、福利待遇等方面沒有考慮藝術體育教師的利益和感受,使部分特長教師也存在工作消極情緒。
四、今后方向
為此我們認為學校下階段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將著力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將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機結合,完善制度,加強執行力,盡快形成完整的校園文化體系,確立校園文化建設完成時間表,嚴格檢查力度,務求完成工作。避免走形式、喊口號。
二是在原有校園文化建設領導班子的基礎上,重新進行職能分工,特別是對于那些具有交叉性質的工作,要嚴格執行領導負責制,落實領導具體負責。
三是在當前基礎上,有效利用學校的圍墻、教室、花園、房屋、操場、廊道,以及學校廣播站、電腦、網頁、校刊、校報、校訊通等,全面豐富學校文化氛圍,如張貼校徽,播放校歌,強力營造文化氛圍。
四是重點開展武術活動,開設專門的武術課,盡快形成武術周活動體系,盡快形成全校參與的高潮,建設學校武術用教室和陳列室。以此為核心,將學校已經頗有影響和成績的藝術、體育特長訓練做大、做強。
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彰顯了學校辦學的教育魅力,還為深化素質教育,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奠定良好基礎。今后,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將努力創出特色、形成品牌,加強人文關懷、提高人文素養,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為萬盛這方熱土培養大量有用的。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8
根據市委關于學習實踐活動第一階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馬村鎮西牛莊村、野川鎮文化站、西溝村、河西鎮蘇莊村,通過實地察看、入戶訪談、聽取匯報、座談討論等形式,就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深入聯系點市教育局、興高能源進行了調研。結合同全市文化界人士座談討論的情況,總的來講,我市的農村文化建設成效比較明顯,同時問題也較為突出,需要我們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農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日益重視農村文化建設,關注農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務,營造農村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鄉村的文明風尚,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市有澤州縣和陽城縣2個全國文化先進縣、城區和高平市2個省級文化先進縣、50個市級文化先進鄉鎮、200個市級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農村公共文化資源。文化建設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20xx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入9255萬元,同比增長59.68%,農村文化建設的經費保障有了較大突破。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鄉”、“四進社區”服務活動,緩解了農民群眾看戲難、看圖書難、看電影難、看電視難的問題。20xx年10月份,正式啟動“文化低保”工程,4個月來,市、縣兩級財政共支付160余萬元,為300個貧困村送電影3600場,送戲104場,建立農民書屋35個;累計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購書補助卡29806張,為貧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送圖書56000冊,全市近20萬群眾開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目前,縣級“兩館”建設初見成效,沁水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陵川縣文化活動中心(兩館合一)主體工程已完工,陽城縣圖書館已經立項,城區、澤州縣的“兩館”建設均已列入重要議程。20xx年,全市新建、改建鄉鎮綜合文化站32個。全市40%的村建設有文化活動室。全市現有農家書屋300多個,藏書100余萬冊。同時,將村黨支部活動室、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等資源整合為一體,用于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提高了農村公共資源共享率和農村文化活動的集聚力。就高平市野川鎮文化站和西牛莊村、西溝村、蘇莊村來講,文化氛圍濃厚,基礎設施較好,文化建設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農村文化活動形式。一是同節慶活動相結合,如陵川縣的“紅葉節”、澤州縣的“金秋小康文化旅游月”、沁水縣的“柳宗元文化節”、高平市的“炎帝文化節”、城區的“白馬禪寺祈福節”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二是與傳統節日相結合,每年春節、元宵節,市區和各縣都要組織一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如陽城縣的“皇城相府杯”民間藝術擂臺賽、澤州縣的八音會擂臺賽、高平市西牛莊村、蘇莊村、姬家山村的春節文藝演出等,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與文明創建相結合,在全市廣大農村開展了創建“十星級”文明戶活動,推動了鄉風文明。西牛莊村創新“十星級”文明戶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發揮了農民文化主體作用。在“送文化”的同時,各級政府還十分重視“種文化”工作,利用傳統和重大節日、集市、廟會等,開展民間藝術和民俗活動,吸引群眾參與。鼓勵指導民間力量興辦了八音會、手工藝品、根雕、石藝、個體放映隊、農民書屋等文藝團體。這些自辦文化組織,大都以“自我投資、自愿組合、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方式組建,為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幫助創建了一批文化示范戶,開展了“特色文化村”評選,把廣大農民組織到了文化建設當中,推動了農村文化發展。
二、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總體上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局面,但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不相適應,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有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
第一,農民群眾素質偏低。據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全市222萬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小學文化程度的占33%,大專以上的只有不到4%。就農村來講,受教育程度更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了90%以上,其中小學文化程度的占一半多。如何提高農民素質,這是農村文化建設中面臨的最大課題。
第二,文化基礎設施滯后。目前,全市六個縣市區的文化館、圖書館建設不平衡,城區只有190平方米,澤州縣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陽城縣20xx平方米,沁水縣在建,陵川縣400平方米;各縣市區的圖書館,只有陽城縣達到了國家最低評估標準。84個鄉鎮(辦事處)的綜合文化站,除20xx年新建改建的32個外,其余的均不達省定標準,其中有一半文化站無法開展正常活動。全市2337個行政村(居委會),60%的村莊沒有文化活動場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動室也有一半以上沒有達標。“無文化陣地,有陣地無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陳舊”的狀況還普遍存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產品供應不足。大部分農村受場地、經費、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動手段簡單、形式陳舊、內容單一,群眾參與率不高。每年相關部門都要組織送戲、送圖書、送電影下鄉,但覆蓋率不高,不能滿足農民群眾的實際需要,仍然存在看電影難、看圖書難、看戲難的現象。一些地方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對“留守”的老年人、婦女、兒童,如何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特別值得研究。
第四,農村文化隊伍薄弱。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不足。比如澤州縣,17個鄉鎮中,綜合文化站的在編在崗人員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鄉鎮文化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鄉鎮布置的各項“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專干不專”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大多數沒有經過文化主管部門的考核選任,而是由鄉鎮政府自行安排干部兼任,許多人員沒有藝術專業特長,存在著專業不專、后繼乏人的狀況。
第五,農村文化發展失衡。縣與縣之間、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因資源條件不同,經濟建設差異較大,文化建設也呈現出同樣的發展趨勢。總體上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文化建設相對較好;經濟欠發達的地方,文化建設也處于相對的貧困狀態。
第六,文化體制機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體”的建設格局,沒有把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作為發展目標,沒有把保障農民群眾的文化權益作為民生重點,文化設施被擠占、挪用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文化工作也總要讓位于經濟建設、重點工程、農村穩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對文化建設的戰略、步驟、重點、項目、保障等環節,沒有系統的、具體的指導意見和目標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隨意性、無序性的問題;有的地方對農村文化建設缺乏嚴格的考核標準,對農村文化投入缺乏規定性的制度保證,對農村文化發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撐。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進程。
三、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針對我市農村文化基礎差、農村文化建設難、農民群眾素質低、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實際,當前,應重點抓好四項工作。可概括為“四個一”,即做好一個總體規劃,建立一套體制機制,打造一支人才隊伍,推進一項創建活動。
第一,做好一個總體規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相銜接,制定和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指導農村文化建設。總的目標要求,一是強化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農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二是加強文化陣地和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和滿足農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保證農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三是堅持用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是發掘、保護、開發優秀的文化遺產,壯大農村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市場。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大局和方向。
第二,建立一套體制機制。一要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農村文化活動經費正常增長的保障機制,設立農村文化發展資金,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提高文化經費用于鄉村的比例,同時用好國家和省里的扶持政策,推動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到20xx年,縣級“兩館”應全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鄉鎮綜合文化站應全部達到省定目標,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應擴大數量、提升檔次,有效扭轉我市農村文化設施落后、公共文化產品供應不足的局面。二要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動機制,實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解決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確保農民群眾既能聽到中央和省委的聲音,又能聽到市委市政府的.聲音。三要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管理力度,建立農村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機制,把文化投入、設施建設、活動開展、農民受惠、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等具體指標,列入各級領導干部的考核范圍,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創建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評價體系,激發出社會各界的文化自覺意識。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核心和要害。
第三,打造一支人才隊伍。在政府職權范圍內,深化農村文化隊伍體制改革,創新農村文化隊伍管理制度,理順鄉鎮文化站及其人員的崗位職責、日常管理、機構編制、工資福利、學習培訓等方面的關系和機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基本待遇,解決無人干事的問題。通過舉辦培訓班、選送深造、骨干示范、專干下鄉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批音樂、美術、書法、剪紙、文學等多門類的農村文藝人才,發展一批八音會、小劇團、秧歌隊等群眾性文藝組織,鼓勵引導他們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建立一支永不離村的文藝隊伍。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前提和保證。
第四,推進一項創建活動。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以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新農村“四位一體”文明創建為抓手,以城市的標準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推動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聯動對接。在創建內容上,與新農村建設同步,治理“五亂”(亂倒垃圾、亂倒糞便、亂貼廣告、亂設攤點、亂建房屋)、推動“四改”(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達到“六化”(環境整潔化、村莊園林化、街道明亮化、飲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住房舒適化),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抓好“十星級”文明戶、鄉村好人、美德家庭等創建活動,抓好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婦女兒童禁毒禁賭會等工作,提高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創建要求上,突出群眾得實惠,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向農村流動,推動政務、法治、人文、市場、生活、生態“六大環境”建設向農村延伸,使農民群眾共享文明創建成果。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題和載體。
總之,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緊迫的、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又是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應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解決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構筑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村文化建設水平,并以此為突破口,帶動全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設成果,為我市的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9
一、調研背景
校園文化是構成學校建設的重要元素之一,涵蓋了校園內所發生的一切文化現象,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等,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良的校園文化能營造出積極、健康、向上的氛圍,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正確的導向,有效的激勵,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以此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升,培養積極向上的校園精神。而面對新時期教育發展和新課改的需要,如何打造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更成為各級各類學校必須有效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而我當涂縣今年制定了全新的《當涂縣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年活動方案》,旨在跟名優學校求知取經,力求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得到更長足的進步。
二、調研目的
1.通過獨秀小學校園文化建設與其他校園文化建設的對比,探究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總結歸納獨秀小學的成功經驗,對癥下藥,學習指導校園文化建設的進程。
2. 有效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完善與發展。
三、調研時間
20xx年4月15日
四、調研對象
安慶市懷寧縣獨秀小學
五、調研方法
實地觀察、訪問調查
六、調研成員
馬鞍山市“唐世春名校長工作室”8名校長
七、報告正文
校園文化建設是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對教育教學的長遠發展還是對學校、教師、學生的成長來說都具有不容小覷的作用。
本次調研的對象是獨秀小學,這所學校雖然校齡不長,于20xx年建成,20xx年正式招生,起初只招收了49名學生,5個班級,最少班級2人,有13名教師。而如今它已經發展到了已招收4000多名學生,60多個班級,170名教師的規模。被譽為“懷寧的深圳速度,教育的一枝獨秀”。更重要的是短短的10年間,獨秀小學以獨具特色的文化理念躋身進全省優秀學校行列。
(一)獨秀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功之處
通過調研,我們看到獨秀小學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它的建校核心非常明確——“文化立校,特色興校”。在明確的方針指導下,校園建設便有了總綱。“文化”是獨秀小學自始至終圍繞的內容,也是獨秀小學在各類中小學中脫穎而出的最大的特色。學校的 “三秀”理念用“三雅”來支撐, “三秀”理念以“三雅”為追求,做到了學校高雅、教師儒雅、學生文雅。雅在其內,秀在其外,雅秀一體。
1.利用家鄉名人優勢聚合人氣,營造文化氛圍
陳獨秀和鄧稼先絕對是在中國現當代史上起到舉足輕重地位的人物,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同來自于安慶,獨秀小學高瞻遠矚,充分利用這兩大家鄉名人的優勢,在建校初就以“獨秀小學”的雙關命名宣布了自己的高起點、高素質、高品位建校理念。這樣的起步是高端的、深厚的,聚合了強大的人氣,凝結了不小的潛力。在文化名人的家鄉建立的一所以“文化”立校的特色小學也必將贏來眾人的側目和支持。
2.積極建設主題景觀,鑄就書香特色
主題景觀在學校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可以說獨秀小學十分重視細節傳遞出的書韻。從進校始,校門入口三角地帶建有愛心園到花草氤氳中的陳獨秀、鄧稼先的塑像、硯池狀的噴泉池、筆架型的假山、四友園、經典園、鄉園、雅園、秀園、韻園再到各個樓層的主題文化建設,主題明確,條理井然,和諧統一。尤其是“三雅堂”、“三秀廳”布置的更是巧妙,大量的圖片把孩子們的學習和文化成果展現出來,讓觀看者無不為之受到強烈的感染,不由被濃烈的書香氛圍深深熏陶而樓層。而不得不提的是樓層主題建設別具匠心,一樓一主題,一墻一故事,既讓樓層不單調,也能給學生潛移默化的文化熏陶。諸如此類的小細節,燈箱、走廊、時刻小品,只要能利用的都會考慮進去,力求處處皆書韻,時時普文化,提升學生文化品位,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3.開展多項文化活動,豐厚文化底蘊
獨秀小學倡導文化,宣揚文化,但并不讓這種文化變得死板。正如獨秀小學蔣校長所說:“一種理念,沒有活動,就不能成為流動的風景。”所以獨秀小學十分注重用有活力的書香活動,讓讀書顯得樂趣無窮。每年都會開展一屆讀書藝術節和校園文化節,給孩子們展示的空間和快樂的讀書體驗;經常進行優秀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讓千人操前誦讀的壯觀景象震撼和感染每一個師生;紅領巾廣播定期就“看好書、讀好書、評好書”、“聽名曲、賞名詩、觀名畫”專題節目給學生以文化熏陶;學校的校報校刊鼓勵學生自愿交流,校歌、校徽、校訓也廣泛征求師生的建議;每年學校還側重和家長的溝通,除了評選書香班級、書香少年,還鼓勵家長參與,評選書香家長,做到家園結合,讓校園文化推行到家中,更好地給學生文化激勵。通過各種活動,讓每個學生的文化底蘊豐厚起來。
4.施行自上而下讀書活動,增加榜樣輻射效應
讀書不分年齡,教師要想與時俱進,給學生先進的知識,讓學生喜歡閱讀,還得不忘自己經常讀書,提升自己的`素質,用熱愛閱讀的表現給學生以榜樣的效用。獨秀小學要求每一名教師把讀書當成習慣,每期精讀一本教育專著,每月深讀一本教學期刊,每周品讀一兩篇經典文章,而且要定期撰寫書評和讀書筆記,鼓勵教師相互交流讀書心得,做學生報告。并且對教師提出了閱讀高要求:每位教師在三年內要到百家講壇活動中作一次讀書講座;學校給每個教師的教師節禮物就是一本書。獨秀小學的教師愛書,而教師對書本的熱愛,無疑以身體力行的表現給本校的學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文化師范課,越來越多的學生受到感染喜歡上了讀書。
(二)某些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與獨秀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相比,許多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
1.不明確辦學理念,人文性不豐厚
我縣的許多中小學辦校理念模糊,沒有傳達出文化內涵,沒有什么特別出眾的、有特色的學校。而辦學理念對于一個學校的發展來說十分必要,或者說它是一個有力的支撐。在辦學理念中就應該貫穿文化理念,積極營造人文性,讓學校有特色起來。還要以敏銳的嗅覺充分利用可用資源,例如我縣就有一個可以利用的李太白,這無疑對于打造文化類學校有很大幫助。
2.不注重打造細節,文化氛圍欠缺
細節可以傳遞出書香味。獨秀小學讓校園一草一木都能營造書香,積極利用每一處資源來說文化。而我縣某些中小學并沒有注意到這個方面,尤其是一些農村學校,雖然辦校也有幾十年的歷史了,但毫無特色,根本不注重細節也可以營造書韻,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妨在校園內設置一些文化專欄,開辟出讀書角等,在班級和樓道里張貼一些文化名人名言,在花草從間安放一些校訓校規等,通過細節處給學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
3.不善于利用讀書活動,教育教學死板僵化
我縣的許多中小學在教學質量上過多重視,輕視了對學生文化底蘊的熏陶。很少有學校每年定期開辦讀書活動周或校園藝術節,即便有流于形式的也不在少數,不能廣泛動員起多數學生的積極參與。改變這種現狀的方法不妨學習獨秀小學的策略,讓學生成為主人,鼓勵家長參與,尊重學生的看法和成果,要讓節目完整而有意義。
4.不強調教師讀書,榜樣效用未能彰顯
眾多教師只要求學生讀書,而且只讀課內書,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而有些教師自己不愛看書,出口欠缺書卷氣,對學生便產生了消極影響。獨秀小學讓我縣的教師看到了校園文化建設缺失不了教師的參與,自上而下,先從教師自己開始,多讀書,讀經典書,讓自己成為一本最好的教材,給學生好的榜樣。老師愛讀書,學生也愛讀書,校園書卷氣息彌漫,文化建設便得到巨大的推動。
總而言之,此次調研給了我許多啟示,讓我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有了許多深刻的認識,我會將從獨秀小學學習到的經驗推行到本校的建設中去,積極響應“當涂縣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年活動方案”,努力促進校園文化建設新的突破。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10
奉化,我們美麗的家鄉,她位于浙江省東部,關于社會文化建設的實踐調查報告。她境內源遠流長的沂河水,惠澤著沂蒙人民,孕育了奉化的文明。改革開發以來,奉化的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的奉化城已經成為一個經濟發達、交通便利、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然而經濟的發展、工廠不斷的建設給我們周圍的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作為家鄉的一員,我們熱愛自己的家鄉,關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因此我們利用課余時間對奉化的環境污染狀況展開了一系列調查,希望冀此了解家鄉的環境現狀,找到改善家鄉環境的對策,為家鄉的環境保護事業盡一份力。
二 調查過程及結果
此次調查活動我們采取了多種方式,多方面收集資料和數據,盡量獲得第一手資料,力求真實和準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貌。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到圖書館查閱了一系列圖書、報刊資料,以便更好的了解家鄉概況,歷史沿革、發展規劃;到市環境保護局索取了有關環境監測數據;在城區選點實地觀察并采取水樣;到幾家企業調查了排污及治理情況;走訪了城里的一些居民,了解了居民對環境污染的認識及對其污染危害的看法,調查報告《關于社會文化建設的實踐調查報告》。要想全面反映一個地區的環境污染現狀并作出準確評價是很困難的,限于我們自身的能力,我們只能以主觀估測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對家鄉的環境現狀、影響、趨勢作出一些粗淺的評價。
(一) 實地觀察過程及結果
本次城區實地調查,我們一共選取了六個觀察地點(分別為橡膠壩處、中山路、大成路附近、市圖書館附近、工業園附近、居敬社區附近)進行了大氣污染狀況調查。觀察表明,奉化大氣狀況尚屬良好,工業區大氣有少許刺激氣味,晴天時大氣能見度不太高。個別地方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水體污染。如橡膠壩處河段水色渾濁,散發出臭味,水樣PH值測定表明,其PH為酸性。通過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水質變黑發臭是水中氨氮含量超標,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據調查這種狀況主要是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和水體造成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河道的下游,一臺臺挖掘機正在進行清淤工作,據了解,是政府有關部門正在大力治理此河道,幾個月后此河段的水有望變得清澈。
(二) 企業調查結果
我們走訪了幾家造紙廠和鋼管廠,發現這些企業內都有一定的污染治理設施,排出的`廢水的水質都較好,能達到排放要求,有的企業還能夠將水處理后循環使用。
(三) 居民調查結果
據調查,很多人認為,目前奉化的環境大大不如十年前了,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政府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經過環保部門和廣大市民的努力,幾年前臟臭的河水如今已經變得清澈了許多,污濁的空氣也變得新鮮了許多,我們周圍的環境狀況確實改善了許多,但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如還有一些河水存在一定的污染,有些時候市區內的空氣質量也不能盡如人意等等。被訪者普遍認為,確實應該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和治理,被訪者就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紛紛提出了意見和看法,他們也表示愿意從自身做起,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為把我們的奉化城建設得更美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人們對周圍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視的,他們的環保意識也是很強的。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了解到:隨著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使環境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已經構成了嚴重威脅。解決環境問題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大任務。改變目前這種環境狀況,光靠環保部門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提高我們大家的環保意識。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保護環境也應該是全社會的行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11
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20xx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對寶塔村農村文化建設現狀進行一次調查,我深入寶塔村,采取走訪黨委書記的形式,對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完成本篇調研報告。
一、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寶塔村位于皖宣城市貍橋鎮,是一個由多個村合并而成的村。調研發現,調馬村的文化設施相對較為齊全。村里有文化活動室、祠堂、寺廟、廣播等文化設施,另外村里還有好幾個籃球場。
每到大型節日,村里都會舉辦劃龍舟、廟會等文化活動,尤其每逢到了春節,都會有舞龍舞獅、唱戲等活動,吸引了許多村民的參賽和觀看。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分析
(一)數量較少。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里開展相關體育比賽時,都沒有專業的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二)素質相對低。村里沒有自己的文化隊伍,文化隊伍建設缺乏引導。村里慶祝重要節日時,只能花錢請樂團來表演。
(三)經常性差。村里往往只是在春節前后,組織開展一些簡單
的文化活動,沒有形成規模;村里搞一些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農民在農閑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打麻將、打牌等,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三、加快我村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經濟建設,也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與經濟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相輔相成。農村文化建設直接關系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進步,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能否早日實現。加快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干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
(二)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盡快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重建工作。以鄉鎮為依據,以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戶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
(三)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市、縣文化館等部門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戶的免費培訓輔導,充分發揮出農村文化能人的引帶、輻射作用。
如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戶的作用,不斷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本著先點后面,先試點后普及推廣的原則,先在全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在試點村,要把文化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開展。邊試點邊總結經驗,然后逐步在其他村進行推廣,力求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扎實推進,取得實效。
(五)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縣、鄉、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發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布,為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六)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等常規性的文化活動,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干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改革專業劇團組建文工團,增強專業劇團綜合演出功能。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回演出,以激發廣大農民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鄉為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群眾文化活動質量。
四、調研總結
這次的調研得到了村支書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滿完成。通過這次調研,我們隊家鄉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親身體會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那原來一棟棟泥磚房的地方鉆出了一棟棟的新房子,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見證。以前那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泥路也已經變成了筆直的水泥路,成了引著我們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寶塔村雖然只是我國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但卻有著一般的代表性,是在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向繁榮的代表。寶塔村還有其缺陷,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走向繁榮,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12
一、調查背景
我校省級課題《農村單設初中基于單元導學的學科有效教學模式研究》中指出,本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研制有效教學的班級文化建設方案,建設有效教學的班級文化,激發學習得內驅力”;在課題研究措施中還提出了班級文化建設的思路:“營造班級親情文化”“構建激勵向上的精神文化。制定個性化的班名、班訓;制作學生晉級表、光榮榜、展示欄等文化設施;探索學生課堂學習評價方式”。按照課題研究的要求,我校自20xx年9月至今,先后在七、八年級進行了班級文化建設的實驗探索,其中八年級已實施三學期,七年級已實施一學期。為了落實課題研究方案,促進課題研究過程不斷前進,因此進行了這次調查研究活動。
二、調查目的
1.促進各班級認真實施課題研究中提出的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 2.對班級文化建設第一階段的進行情況作階段總結,發揚優點,改進不足,不斷完善方案和研究措施。
3.通過調查,督促教師轉變教育觀念,自覺地、創新地運用班級文化激發學生學習得內驅力。
三、調查對象
劍門中學七、八年級,共13個班級。
四、調查方法
1、實地檢查 2.學生座談 3.量化評比 。
五、調查過程
20xx年12月28日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在政教主任張懷圖的領導下,由劉少華、趙玉梅、黃友志、郭永劍、涂健康組成的班級文化建設督查組對學校七、八年級各班級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檢查評比。
6位老師采用實地檢查、量化評比的方法對班級的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及評價激勵機制的實施進行了調研評比。
同時,調查組6位老師分別隨機抽樣班級學生進行座談,了解班級文化建設情況。
總體看,八年級各班效果較好,七年級部分班級較差。八年級優秀的班級是8.5、8.6和8.7,七年級優秀的是7.6、7.1.和7.5。
六、改革成效
(一)環境文化建設
教室環境建設包括教室墻壁布置。標語口號的張貼。桌椅的擺放。衛生打掃與保持等。
1.教室的凈化。各班教室總體講能保持干凈,學生的衛生習慣良好,每個班都制訂了嚴格的衛生制度,人人參與,檢查和監督機制完善。課桌椅按照課改小組合作學習的要求擺放(7.4班近期恢復為傳統擺放方式),衛生工具按要求擺放整齊有序,張貼物規范美觀。
2.教室美化。每個班級制定了個性化的班名;制定了切合班級學生發展的班訓;張貼了有激勵意義的名人名言;晉級表、光榮榜、學習園地、優秀作品展示臺都制作精美,布置規范有序;尤其是七年級的“快樂一家”和“班牌”形式新穎,內容豐富,提升了班級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3.講究座位的排列。實行小組團座的方式,每組按成績的不同層次編排座位,便于學生合作學習和交流討論。每組制定個性化的組名,組訓和切合組情的組規。各個班級的.組牌各具個性。
實踐證明,優美的班級環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給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增添了無窮的樂趣,同時也帶來希望活力,把教室建設成了一個愉悅、溫馨的學習場所。
(二)制度文化建設
每個班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制定了完善的、可操作的、導向性很強的班級管理制度,如8年級6班“我們的誓言”,七年級各班的“班級公約”“家庭公約”等促進了良好班風的形成,使班級具有了很強的凝聚力。
(三)精神文化建設
一個班級要有班魂,也就是要有班級精神。這種班級精神要有意地培養。我校七、八年級各班主要通過各種班級活動來培養,在這些活動中,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團隊意識;培養了他們崇高的班級和小組集體榮譽感;提升了班級和小組凝聚力。
1.七、八年級各班制定了各具特色的班名、班訓;七年級各班還制作了有班級特色的班徽。
2.各班級參加了學校統一組織的野炊活動、“12.9”紅歌比賽、冬季運動會等活動。
3.每班根據班級人數,按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原則分了合作學習小組,學生推選出了組長、小組發言人、小組記錄人;在組長的領導下自主討論確定了組名、組訓、組規,制作了個性化的組牌。
4.七年級各班制作的“快樂一家”欄目開辟了“班級集體合影”“家庭公約”“生日榜”等,優化了人際關系,增強了班級師生之間的親和力。
5.教室外墻制作了“學習園地”,向學生介紹學習方法,拓展知識面;“優秀作品展示臺”,每周展出學生的優秀作業,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教室內墻制作了“光榮榜”,從學習、體育、文藝、紀律、綜合素質等方面,一月一次的評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表”,每一學月結束進行一次綜合評價,每期至少2次評價。
7.八年級各班還實行課堂評價體制。先在語、數、英、物四個學科實行,每節課對學習小組評價;學習小組再對每個小組成員在每節課上的表現給予評價,很好的調動了學習的內驅力。
(四)課堂學習評價落實情況
七年級因為網班的原因,課堂評價方案還未實施,八年級各班開展較好,落實最好的班級是8.4、8.5、8.6、8.7班;執行較好的教師是語文:劉少華、龔曉芳;數學:余明松、王玉梅;英語:熊杰林、蒲佳麗。
七、存在的問題
1.環境方面:部分班級物品擺放混亂,地面有垃圾,屋頂有灰塵;教室門窗緊閉,通風不暢,室內空氣污濁。
2.制度方面:八年級各班無“班級公約”;七年級各班沒有實行“課堂學習評價制度”。
3.“學習園地”和“優秀作品展示臺”大部分班級內容陳舊,更換不及時,而且保護較差,撕毀嚴重。
4.七年級各班及八年級1、2、3班小組組牌損毀嚴重,很多組牌丟失。 5.很多班級“光榮榜”“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沒有按時進行,七年級較差,大部分班級只進行了一次;八年級各班做得較好,能按時進行評價。
6.“課堂小組評價”堅持較差,只有八年級部分班級部分教師能堅持。 綜上所述,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師對課改重視不夠,主動性不強,依賴思想和得過且過思想嚴重。
八、改進意見
1.環境建設上加大投入。學生的課桌凳損毀嚴重,特別是黑龍江援建的桌凳。清潔衛生加大保持和監督力度。
2.制度建設上要將各種繁雜、重復的制度簡單明了化,重視制度的規范性、操作性,加大執行力度。
3.下學期七年級要實行“課堂評價機制”,完善“光榮榜”和“小組及個人晉級評價”制度,使其操作簡便易行。
4.加大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各位教師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主動發現問題,及時反思總結,提出解決方案。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13
新農村建設旌旗攢動,是當今我縣的一道風景。積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11月9日--11月19日,我們利用到農村宣講貫徹中央六中全會和省、市第九次黨代表會精神之際,就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調研。通過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與村干部和群眾就農村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文化建設滯后的問題客觀存在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對照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仍存在不少的差距。一是文化落后導致農民失去自信。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信息更新加速的今天,一些農民因缺少知識,精神空虛、麻木,不思進取,很難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勤勞致富,存在嚴重的"軟懶散"和"等靠要"愚昧思想,對發展農業生產,建設新農村缺乏信心。二是農民活動的公共空間正在逐漸萎縮。文化室、圖書室、廣播室、籃球場形同虛設,沒有被用來開展文化活動,嚴重阻礙了農村群眾文化的正常開展。三是農村文化活動缺乏吸引力。很多農民反映,幾年也看不上一場電影,廟會唱戲也是一些老生常談的陳舊內容,電視里的節目又遠離農民,與其跟著湊熱鬧,還不如自己找樂趣。四是陳規陋習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桎梏。人情費逐年上漲,"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等傳統價值觀根深蒂固。在調查中,不少基層干部告訴我們,給農民送點文化并不難,難得是讓文化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從而改變農民的舊思想、舊觀念,新農村建設才會有盼頭。
農村文化處于這樣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農民表現于文化上的種種沮喪和自卑,根源在于職業自信和身份自信的失落,對改變農村面貌缺乏信心。二是鄉土文化受到越來越多方面的沖擊,農民熟悉的文化種類和文化活動方式漸行漸遠,農民群眾參與文化創造的熱情逐漸冷淡。三是單調、乏味的農村文化生活,讓農村陳規陋習的代代相傳鉆了空子。有的村民空余時間不是湊在一起談論東家長西家短,就是打撲克、耍麻將,甚至聚眾賭博等等。可想而知,這種文化熏陶滋養下的農民何能樹雄心立大志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由此可見,忽視農村文化建設,不用先進文化占領農村陣地,不僅精神失去支柱,智力失去支持,經濟難以發展,社會穩定存在隱患,而且久而久之,農村這個弱勢文化區域,就會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就會在時代列車的呼嘯前進中瞬間飄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先進文化,重塑農民這個新主體,用新文化沖擊舊觀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會有永不枯竭的強大動力。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要堅持自覺創新
新農村文化建設要取得真正成效,必須突出一個"新"字,就是要有新招式、新做派、新氣象、新風格。這就要求農村文化必須自覺創新,努力找準契合點,不斷打造新亮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體來說,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農村文化的自覺創新。
一是把農民致富奔小康作為實現文化自覺創新的原動力。農村基層文化工作要主動適應廣大農民"求富、求知、求樂"的綜合性文化需求,在重建農民精神世界、滿足農民群眾娛樂需求的同時,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場知識,讓農村群眾從活動中學到更多的致富本領,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要把特色文化建設作為農村文化自覺創新的最佳切入點。我縣農村有著極其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有的甚至就"活"在廣大農民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特色文化開展農村文化活動,使其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有效載體,實現農村文化創新,群眾最容易接受,也最樂于參與。
三是以隊伍建設推動農村文化的自覺創新。首先,要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人員的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不斷增強其自主創新的能力。其次,要加強農民業余文化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民關注農村文化建設、參與農村文化建設。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是要制定好文化建設的總體發展規劃。要切合實際,制定農村文化發展總體規劃,開展農村數字化文化信息服務,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投入,全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在全社會營造全民參與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是要增加一批文化娛樂設施。應本著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增加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加快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步伐,著力打造新農村文化建設家園工程,力爭鎮鎮建有綜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活動室。要把集科技、圖書、閱覽、健身、展覽、文化培訓、文化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中心建設成為農民群眾接觸文化資源、享受文化權益的最直接載體,達到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要創作一批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要發揮文聯、文化等部門的.專業特長,深入群眾,深入生活,深切體會新農村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精心描繪絢麗多采的農村生活,多創作一些適合農民口味,可以激勵人、鼓舞人、奮發向上的優秀作品。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村業余作者的培養和扶持力度,鼓勵他們繼續鄉土文學的創作,用先進文化陶冶農民情操,激發農民的主人公意識。
四是要定期組織豐富多采的文化藝術活動。在繼續搞好"三下鄉"活動的基礎上,利用"文化聯動"搞活農村舞臺。每年舉辦一次以"大地歡歌"為主題的農村文化藝術節活動,為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展示風采,交流技藝的平臺。同時,緊密結合農民脫貧致富的需求,利用農閑、節日和集市,倡導他們讀書用書、學文化、學先進實用農業科技知識和衛生保健常識,不斷在農民群眾中刮起"文化風暴"。
五是要倡導文明新風的評選活動。大力開展"改陋習,樹新風"活動,以創建小康文明示范村、評選文明衛生戶、十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公婆、和睦家庭等活動,增加群眾參與意識和創建意識,豐富農民的精神境界,凈化農村文化環境,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以此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實施"三五"戰略,建設一流強縣發揮文化應有的作用。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文化建設調查報告04-17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01-13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06-10
關于文化建設調查報告范文03-23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7篇04-17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11篇11-12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10篇02-18
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狀況調查報告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