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1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稅收政策方面問題按照《關于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文件,凡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銷售糧食,暫一律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但事實上如果購貨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將少抵扣進項稅額,所以多數購貨企業要求糧食企業開具普通發票或不索取發票而有自己開具收購發票。
(二)糧食企業營銷不規范,上門收購、現金交易,收購價格不穩定,稅務部門無法準確掌握其經營情況,這就給國稅部門稅收征收管理帶來了很大困難。
(三)收購發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由于農產品收購發票是由收購者自行填開,地點不確定,涉及面廣,虛開收購發票現象普遍存在。少進多開、低進高開,擅自提高購進價格或增加購進數量,甚至將運雜費、裝卸費和一些無法取得發票的費用都計入收購價格之內,大大提高了農副產品的收購價格,造成收購發票金額超過了實際支付金額。
2、管理手段落后,由于收購發票使用量大,因此在確認收購對象時,只能一戶一戶的進行實地核查,在確認收購產品的單價、金額等方面,由于無法掌握相關信息,也就無法監督企業是否做到了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表相符,而這樣做即浪費人力物力,又無法查出實際問題。
二、對糧食企業稅收征管現狀的幾點建議
(一)取消國有糧食企業免稅的稅收政策,糧食經銷企業銷售差價小和進項稅按收購價低扣的原因,所有經營糧食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企業都是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認定國有糧食企業免稅已無實際意義。
(二)加強對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日常管理
1、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發放必須從嚴。根據企業經營規模實行按月限量發放,驗舊購新。
2、嚴格執行《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糧食收購發票管理問題的通知》規定:“凡從事糧食收購業務的企業,在與賣糧人進行糧款結算時,必須使用稅務機關統一印制的糧食收購發票。不得以其他憑證代替糧食收購發票使用,或作為會計入賬憑證。”對會計核算不健全的企業,一律不得領用收購發票,由稅務機關替開。嚴禁跨地區使用收購發票,既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
(三)加大對農副產品收購企業的納稅評估力度。一是要從收購渠道上嚴格把關。要堅持必須是從農業生產者手中直接收購的農業初級產品,方可開具收購發票;其余通過其他渠道收購的農產品一律不得使用收購發票;必須嚴格控制企業跨地區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嚴格核查收購金額較大且同一銷售者多次銷售的情況。二是要從收購的數量及價格上進行核查。對于收購的數量,要通過實地查驗核實庫存數量與實際收購數量是否一致。三是要通過資金往來情況查找問題。農產品收購一般以現金支付為主要方式,對于企業的收購資金運動情況,可通過原始憑據和企業賬目核實企業資金往來的真實性。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2
根據縣委統一部署和計劃安排,9月份開始,多次深入涉糧企業圍繞中心今后工作、糧食流通督導、創新服務模式等內容開展調研活動,基本達到了摸實清、找癥結、解難題的目的。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糧食流通督導工作的意義
(一)維護糧食流通秩序,保護種糧農民、糧食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宣傳和執行糧食流通法律法規的規定,規范市場秩序,糾正違規行為、鼓勵合法經營,保護糧食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保障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的貫徹落實,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服務。目前的糧食流通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的經濟運行模式。越是糧食市場放開,越需要加強宏觀調控。
(三)保證糧食流通統計數據的.真實,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可靠依據。督促糧食經營者依法及時、準確地報送糧食統計數據,可以使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及時掌握糧食流通的真實情況,為保證糧食安全,制定糧食中、長期發展計劃,以及緊急情況下準確啟動糧食應急預案等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
(四)保障國家惠農政策的落實,保護農民利益的實現。沒有農村的穩定,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沒有農業的發展,實現“四個現代化”就成為一局空話;沒有農民收入的提高,就不可能全面達小康。
二、糧食流通督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糧食市場主體多元化,給糧食流通督導帶來一定的壓力。糧食經營網點遍布城鄉,良莠不齊,呈現出點多、面廣、分散、無序等特點。一些從事糧食收購、銷售、儲存、加工的個體私營糧食經營企業,法律意識淡薄,增加了糧食流通督導難度。
(二)糧食流通管理機制不完善。機構改革前,糧食流通管理工作由糧食局負責。機構改革后,許可證辦理由行政審批局負責、監督檢查由市場監管局負責、督導服務由糧食安全保障中心負責。多方共管,導致存在無人問、無人管的尷尬局面。
(三)糧食部門的人才儲備滯后。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在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過程中,糧食部門人員年齡普遍偏大,在糧食流通角色轉換中存在老思想、老觀念,隊目前的糧食流通督導工作重視不夠。缺少專業技術人員,人員補充缺乏良性機制。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3
近年來,我國不少地方相繼發生自然災害,造成部分山區農村電力中斷、交通中斷、通信中斷,特別是一些邊遠山區的糧食供應工作經受了一次嚴峻考驗。雖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全力配合下,通過緊急調糧實施援助,避免了因災缺糧斷炊現象的發生,但災后反思,研討解決邊遠山區糧食供應問題,已成為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鑒于此,我們開展了邊遠山區農戶存糧情況調研,并通過調研力求探索出一條保障邊遠山區農村糧食供應工作的新途徑。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邊遠山區糧食應急加工現狀
本次調研的范圍是邊遠山區缺糧農村,其中冰凍雪災期間糧食部門緊急調糧援助的農村列入調研重點。調研內容主要有:邊遠山區農村大米應急加工基本情況等。這次共調研了個鄉鎮,個行政村,個村民組,戶家庭,被調查人口為人。調查鄉鎮、村和村民組數分別占缺糧山區總數的`xx%。
由于邊遠山區農村經濟都很落后,耕地少,基本不種糧食。即使極少數農戶擁有山地,也主要種植旱糧。近年來,山區交通環境日益得到改善,農戶的存糧數量也隨之減少,農戶存糧食主要為成品糧,多數為隨購使用,沒有大型的存糧容器,都為米缸和木制容器,平時都為食用完即購,不備過多的糧食,如遇糧食價格上漲、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突發事件來臨時,有爭購風潮。每個自然村都有糧食銷售點,全部銷售成品糧,成品糧以大米為主,農戶方便使用。由于缺糧,絕大多數無糧食加工企業,少數有水田的村因只種植一季中稻,也僅個別農戶家中置有一兩臺小型碾米機。糧食經營企業也很少,少數村也只有經營日用雜貨的店兼營少量糧食。
二、當前邊遠山區農村糧食應急加工存在的突出問題
本次調研了解到,我市邊遠山區農村糧食應急加工問題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1、農戶存糧備荒意識淡薄。主要是交通方便和購糧網點的增多,農戶多年沒遇重大自然災害,風調雨順已成為習慣。對已往儲備成品糧的習慣已淡忘,備災備荒的意識更是淡薄,基本是吃一點購一點,家中極少庫存。加工大米的更少。
2、山區境內沒有糧食加工企業,農戶多為購買成品糧,而山區氣候變化較大,存糧器具簡陋,不利于成品糧長期存放。只有少數村的個別農戶擁有幾臺小型碾米機,設備簡陋,加工成品質量較低。
3、網點雖多,但存糧少,抗風險能力差。邊遠山區有諸多的糧食銷售網點,但多為個體商店,不是以糧食購銷為主,僅是附帶銷售,加之,受經營場所、資金等方面的制約,其經營之道也只能是勤進快銷。經營量小、庫存少,遇到特大自然災害,遠不能滿足應急情況下的用糧需要。
三、解決邊遠山區糧食應急加工問題的幾點建議
根據邊遠山區農戶存糧現狀,現就做好我市邊遠山區農民糧食應急加工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1、加強宣傳,增強農戶科學儲糧備荒意識。各級政府特別是縣、鄉一級政府要廣泛開展宣傳,增強農民居安思危、抗御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意識。同時,有關部門還要向農民宣傳簡便易行的科學儲糧和加工技術,引導農民科學加工,減少損失損耗。
2、加強宏觀調控能力,完善糧食應急供應體系,防范和保障因“糧食價格上漲、重大自然災害、重大突發事件”來臨時的糧食供給。
3、開發研制小型大米應急加工設施。根據主銷區農戶存糧量不大的實際,研制一種小型的大米應急加工設施,由財政補貼部分制作成本或免費發放給邊遠山區缺糧農民用于加工儲糧,以保證自然災害期間的糧食供應。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4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糧食安全已從單純的數量安全擴展到儲存安全、品質安全、食用安全等方面,強化糧食質檢是我國國情的需要。
結合我庫實際情況,為了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糧食儲存安全,推動科學儲糧工作,加大質檢工作力度,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檢測手段,真正履行好糧食檢驗檢測職能,切實把好糧食質量安全關。對于質檢科工作有幾點看法:
一加強質檢科基礎建設,提高質檢員業務水平。提升質量檢測能力。目前化驗室儀器設備基本可以滿足糧食質量和品質檢測需要,但是還要進一步加強化驗室的標準化建設,抓好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培訓,提高質檢人員的整體實力。
二加強儲備糧的監管,確保儲備糧的質量安全,我庫有三千一百萬公斤地方儲備小麥,為了確保儲備糧的儲存安全,保質保量,必須對儲備糧的入庫,儲存期間糧食質量進行檢測,為有效掌握糧情提供科學的依據。
三加強與有關科室合作,發揮質檢科的作用。為充分發揮質檢科的糧情檢測作用,廣泛開展儲糧安全檢化驗作用,聯合儲運科及時準確掌握所儲存糧的質量、品質。
四加強化學藥劑的使用、儲存,完善化學藥劑的出入庫手續。在使用化學藥劑之前,必須對其安全性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在使用時,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措施,以避免由于使用不當造成對人員的危害。完善領用制度,確保藥劑不流失。
五加強夏季的熏蒸工作全過程監督檢查。明確待熏蒸糧食的.庫點、數量、品質、蟲糧等級標準與熏蒸的時間、藥劑的品種、數量,以及熏蒸負責人、具體實施人員。糧食熏蒸當日,檢查人員應提前檢查熏蒸庫房及周圍環境,并重點檢查以下情況:
(一)門窗、通風道的密封情況;
(二)設置安全警戒線;
(三)安全警戒線內周圍是否有人員滯留;
(四)熏蒸使用的化學藥劑數量及投放形式,施藥人員攜帶的用具和器械,是否符合國家規定;
(五)天氣情況是否有利于熏蒸工作等。
糧食質檢工作是一項貫穿與糧食儲存過程始終的基礎工作,儲糧的新形勢賦予了糧食質檢工作新的任務,它不僅為儲糧提供了一個科學手段,也為儲糧提供了一個科學依據,加強儲糧質檢工作是重要和必要的。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5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是社會穩定和諧的基礎,是國家安全的物質保障,事關改革發展、政治社會穩定的大局。為了確保我市糧食綜合生產的能力,實現糧食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按照市委辦公室的文件指示精神,現將我市目前糧食生產的現狀、問題和發展對策調查綜述如下。
一、我市糧食生產現狀分析
xx地處蘇魯豫皖四省交界、黃淮海經濟區腹地,全市耕地面積204萬畝,農業人口119萬人,占總人口的50.8%。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等,小麥播種面積達160萬畝,正常年景小麥產量在60萬噸左右。濉溪縣是國家優質糧生產基地,小麥是第一大農作物,優質小麥比重大,是國家優質專用小麥良種和農業部良種補貼項目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我市連續多年實施小麥高產攻關活動和國家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建立了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和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實施了標準糧田建設、高蛋白大豆良種繁育等一批部、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項目。通過項目推動和示范引導,全市已形成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糧食生產單產、質量、效益同步提高,正在逐步形成優質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生產格局。近年來,通過通過大力發展糧食產業化經營,開展糧食精深加工,我市創出了魯王、魯南、天宏等知名品牌,大大延長了優質小麥產業鏈。
1、糧食(小麥)生產特點。20xx年午季,全市小麥面積177.4萬畝,比上年增加13.2%,單產超過全省平均水平,達422公斤,比上年增長4.6%,總產74.86萬噸,比上年增長18.4%,單產、總產均創歷史新高。我市所承擔的農業部70萬畝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平均單產440.8公斤,比去年增產14.8公斤。全市36萬畝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491.2公斤,同時出現了一批高產超高產典型,百善鎮葉柳湖村出現了萬畝以上的超千斤的豐產示范方,最高單產637公斤。增產的原因:一是小麥良種的推廣起到了作用;二是雨水氣候適宜,天氣條件較好,有利小麥生產;三是小麥病蟲害較少。
通過高產攻關活動,小麥品種結構趨于合理,積極推廣半冬性、弱冬性品種,基本上不使用春性品種。優質小麥品種種植面積140萬畝以上,其中煙農19面積110萬畝,皖麥19面積30萬畝,周麥18面積5萬畝。優質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70萬畝良種補貼項目示范區優質率100%,全部實現了訂單收購。
20xx年我市小麥生產呈現出畝均單產提高、成本上升、價格上漲、收益增加的特點。
2、糧食(小麥)生產情況。今年秋季,全市秋播面積約200萬畝,其中小麥165萬畝,大麥、蠶豌豆20萬畝,發展小麥預留行、間作套種20萬畝。實行優質小麥同一品種連片種植、規范化栽培、專業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規模種植效益。全市種植小麥165萬畝,其中煙農19、皖麥19、周麥18等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就在150多萬畝,占全部種植面積的90%以上。全(!)市安排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面積70萬畝,其中濉溪縣55萬畝,烈山區15萬畝。實現統一供種700萬公斤。同時,省下達了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面積30萬畝(其中濉溪縣25萬畝,烈山區5萬畝),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分別在相山區和杜集區安排小麥高產攻關核心示范區各1萬畝。預計明年,我市小麥單有望突破430公斤。今年秋季糧食生產抓的早、抓的緊,秋種面積落實非常順利。各地領導重視、糧價上漲,更重要的是,糧食直補、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優質專用小麥良種補貼、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惠農政策措施的落實,調動和保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3、糧食(小麥)生產形勢。今春以來,由于部分畜產品市場價格劇烈波動,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得到的較好的經濟利益。有利的經濟因素和惠農政策正在當前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持續幾年的農業良好態勢仍然沒有改變。預計,今后至明年一段時間,小麥價格將穩定上漲。原因是:一是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居高不下,而農民種糧積極性高,投入也在逐年增加;二是作為原材料的石油、天然氣價格上漲,直接導致農用柴油價格上升;三是各地小麥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機械費用也相應增加。小麥種植成本的'上升,將直接導致小麥市場價格的上升。當前,繼續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力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今年農業豐收是實現政府宏觀調控目標的重要舉措,為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營造穩定環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針對可能導致農業減產的不利因素,影響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最大威脅的氣象災害和病蟲害,以及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的波動,應做好事前預防和應急管理工作。
二、我市發展糧食生產的措施
我市糧食生產,在國家、省大力支持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投資建設資金足額到位,土地治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優質小麥基地建設、“良種補貼”、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等各項政策措施實施良好,糧食生產持續得到發展。
1、科學規劃,項目帶動,為糧食生產注入活力。我市按照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大力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示范區建設,以點帶面,實施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小麥高產攻關,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的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十分明顯。已建立起36萬畝小麥高產攻關核心區、70萬畝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區和100萬畝優質小麥、60萬畝高蛋白大豆、40萬畝優質飼料用玉米規模生產基地。
2、科技支撐,服務到位,為糧食增產提供動力和保障。每年秋種之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密切合作,緊緊抓住技術培訓、科學播種、推廣優良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不放松,確保落實到位。今年全市測土配方面積達60萬畝,其中配方肥施用25萬畝。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進村入戶,傳授科學種田知識,共下發科技“明白紙”20多萬份。農業科技為全市小麥單產、總產躍上新臺階提供了有力支撐。
3、政企聯姻,狠抓訂單,提高糧食生產組織化程度。積極培育中介組織,我市先后成立了糧食協會、小麥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政府引導中介組織在技術培訓、標準研制、市場分析、產銷銜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我市還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依托魯王、天宏、魯南等龍頭企業,結合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積極開展了小麥訂單生產,全市糧食訂單面積達70萬余畝。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我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積極發揮作用,做到優質專用小麥種子供應到哪里,訂單簽到哪里。在每年秋種時節,糧食部門積極與農業部門配合,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深入發動,促進優質專用小麥優勢產業帶的建設,不斷提高優質小麥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
4、政策扶持,支農惠農,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我市開始減免農業稅后,農民種糧不繳糧不納稅,國家還給補貼,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xx五大主導產業發展規劃》、《xx扶持農業產業化企業若干意見》、《xx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扶持管理辦法》等多個規范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策措施,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
三、糧食生產存在問題
從目前情況看,我市糧食生產特別是優質小麥生產,還處在發展階段,無論規模還是質量以及發展后勁,都有待進一步提高,要實現由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由特色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在政策扶持、資金支持、技術支撐、人力開發、市場開拓、經營方式和減災能力等方面需要經過長期艱苦不懈的努力,才能逐步加以解決。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種糧效益依然低下。據對部分種糧農戶收益調查,今年小麥每畝成本292.72元,以畝產420公斤,每公斤1.50元計算,畝產值為630元,畝盈利337.3元,這其中還未扣除農民付出的人工成本,純種糧經濟效益較低,一定程度影響了農民種糧的收益和積極性。
(二)受自然條件影響偏差較大。今年,我市受降雨強影響,造成了我市20個鄉鎮受災,32個村莊進水,農作物受淹面積141.85萬畝,絕收面積19.88萬畝,出現了較為嚴重的洪澇災害。農田基本設施還較薄弱,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老化。部分農田的水利設施難以適應糧食生產的要求。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現有的投資資金遠遠不夠建設的需要。
(三)產業化程度不高。加工龍頭企業力量薄弱,缺乏實力和競爭力,優質小麥精加工、深加工能力不足,水平總體層次較低,附加值低,最終制約了產品和市場的擴大。
(四)流通渠道不暢。由于缺乏市場經營人才、暢通的流通設施以及信息,營銷組織薄弱,市場動作水平低,沒有形成強大的網絡,難以抵御市場風險。更缺乏品牌打造和宣傳,由此制約了生產,又影響市場份額的擴大。同時,糧食產業化發展還處在剛剛起步階段,財力不足,難以得到強有力的扶持,市場軟硬件基礎薄弱,流通中處于弱勢。
(五)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后勁不足。隨著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購機補貼、農村稅費改革、糧食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提高。但同時也存在著農民種糧積極性后勁不足。原因,一是務農種糧不如打工、不如種經濟作物。二是化肥、農藥、燃油等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糧食漲價收入被抵消。種糧勞動者的數量減少,由于務農不如打工,大量勞動力外出。剩余種糧勞動者的素質在下降,給糧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外出打工增加導致“老人”農業、“婦女”農業,種糧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新技術推廣應用受到影響,大多數農民是憑經驗種田,別人怎么種田,自己就怎么種田。
四、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對策措施
(一)建立穩固的糧食生產基地,切實保護糧食生產者利益
建設具有區域優勢、抗災能力強、生產基礎好的穩產高產糧食生產基地,是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糧食基地的建設,要統籌規劃、適度規模,充分考慮現有老產糧基地的作用,把我市建成穩定的商品糧基地,使糧食生產基地的規模和生產能力與確保全市糧食安全適應。
在建立糧食生產基地,確保糧食生產能力時,應重點考慮糧農利益,糧食生產者其他渠道不多,增收難度較大,收入增長緩慢,甚至容易出現“高產窮農”現象。為此,一是要提高糧食收購價格,落實好最低收購價政策,實行優質優價,集中財力重點保護好種糧農民利益,二是要降低糧食生產成本,通過先進農業適用技術的應用,提高糧食生產的科技含量,減少成本,提高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努力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糧食是特殊的農產品,確保糧食安全更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的支持,有關部門應在糧食生產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一是要增加投入,把對糧食生產的投入放在公共財政支持的優先位置。建立糧食生產獎勵機制,對穩定糧食生產作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給予獎勵,從上至下營造糧食生產良好的氛圍。二是要加大宣傳。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宣傳媒體,采用召開現場會、觀摩會等多種形式,宣傳國家鼓勵發展糧食生產的優惠政策,宣傳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強農民種糧意識,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種糧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加強領導、強化服務。廣泛開展技術、信息宣傳,加大技術扶持和對農戶的技術培訓力度,改善生產條件,提高抵御自然風險的能力。有關涉農部門可以結合自身優勢,確保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位,組織農技人員進村入戶,分片包干,責任到人,駐點指導。強化農情、墑情、市場行情等信息服務。
(三)依靠科技進步,著力提高糧食生產單產水平
在有限的耕地面積上達到一定的總產,只能依賴于單產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單產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的進步與到位。要充分利用淮北現有的中高等院校及職業技術學校技術資源,借助市內外各類院校的師資力量,加大對糧食生產部門業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現代農業生產組織化管理水平。要鼓勵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聯合協作,加大對糧食生產新技術研究和應用。近年來,我市實施了高產、優質糧食品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的推廣,等等。單產逐年提高,科技技術的推廣應用對糧食增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加強社會化服務,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
糧食產業化是確保糧食生產持續健康發的有效保障,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大力促進糧食產業化經營。首先,要大力實施“212強龍工程”,發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產業化經營中起著中樞和領導地位,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加工轉化,銷售服務的作用,其生產能力、組織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我市糧食產業化經營的水平。要積極扶持一批技術含量高、加工能力強的加工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和工藝,全面提升加工產品的品位和競爭力,延伸產業鏈,增加產品附加值。鼓勵龍頭企業與農民發展訂單糧食,不斷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糧食產業化經營模式,通過國家級、省級、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植,促進糧食生產的規模化經營,提高糧食生產經濟效益,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其次,要廣泛開展龍頭企業與購銷企業的對接雙贏,合理利用糧食資源,促進糧食產銷銜接,降低市場經營風險,努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以糧食園區建設為平臺,延伸糧食產業鏈,形成集收購、倉儲、加工、物流為一體的產業集群,實現多次增值增效,切實提高糧食生產綜合效益。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8-26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精選6篇)10-11
關于某縣糧食生產情況的調研報告07-26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02-18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01-15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精選7篇)10-11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6篇02-18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7篇)01-15
糧食生產調研報告7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