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調研報告20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審計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審計調研報告1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審計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審計在經濟監督,維護國家的經濟穩定,保護國有資產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國審計人才的培養起步晚,高校在承擔審計人才培養與發展方面存在粗放式、理論與實際嚴重脫軌、師資不強等一序列問題。筆者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對策進行探討。
(一)審計人才培養教學目標不明確、內容單一化。
目前我國高校盲目擴招,高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以只求數量不求質量的追求下,教學目標不明確,界限不明晰,內容不豐富,僅限于傳授財務會計知識,學生缺乏應該具備的會計、審計、管理、金融、法律、風險控制、經濟、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知識與能力,同時缺少擁有工作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發展所需要的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很多高校對于教學人才的陪養定位不準確,導致專業特色不突出,缺乏競爭優勢。
(二)師資隊伍實踐能力不足,對審計實務、政策把握不準。
當前,我國高校師資人才的培養模式僅限于從學校到學校的一貫式的培養方式,缺乏社會閱歷以及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甚至有部分審計專業教師在大學或研究生階段并非審計專業畢業,未全面系統學習過審計專業,對審計實務和審計政策缺乏實踐經驗,使審計實踐性教學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上崗時對審計實踐,從新開始。
(三)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忽視社會需求。
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僅停留于課堂上的教學,僅限學習書本上有限制知識,沒有大膽地走出教室,到實踐當中去教學,審計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專業,職業性要求高,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實踐當中,感受審計實務,才能更好地促進理論教學的發展。關注社會需求才能更好的實現理論聯系實際,促進專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教學方法授課方式枯燥單一
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方式只是老師的照本宣科,學生只是一味的傾聽,老師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學生進行教學互動,使得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失去興趣,專業不精,甚至不通。
(一) 明確教學目標,豐富審計教學內容
有目標才能有方向,高校人才培養也是如此。我國財經高校對于審計人才培養上應當制定中期人才培養計劃,把人才培養劃分為應用型、研究性分階段,有計劃的培養具有特色的高素質審計人才。同時學校還應當豐富教學內容,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觀。為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審計師資隊伍的.建設,強化審計實務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在教師引進方面要打破傳統模式,具要有學歷又要有豐富的雙人才教師隊伍。聘請具有豐富審計實踐的人才作為學校教學顧問,鼓勵教師開展審計實踐交流活動,培養教學的創新思維。鼓勵支持教師繼續深造,支持教師參加社會審計實踐,適當給予教師資金支持。
(三)重視社會需求,促進審計理論與實踐相融合
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其生命力。審計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具有專業性和實踐性強。高校要做好社會調研工作,深入審計機關、事務所、企業認真了解情況。在有條件的地方為學生設立審計實習基地,鼓勵學生到審計機關、事務所、企業進行實習。同時聘請審計機構、事務所、企業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開展審計講座,加深學生對審計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審計的興趣,嚴謹的工作態度。
(四)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精品審計課程
高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培養高素質人才,就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加強對學生的互動,擯棄“填鴨式”的課堂教學。在審計課程方面要注重自身特色,打造一批品牌課程,培養一批能夠適應政府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的人才隊伍,積極開拓適應社會發展的多領域審計課程,努力走在審計發展前沿。
審計調研報告2
一、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一)施工單位報審結算存在的問題。在審計中我們發現,有的施工企業利用建設單位對建設工程結算的知識了解較少,不能對建設工程結算進行有效地監督的情況,采用多計工程量,高套定額,編制假預算和假結算,重復計算工程量等手段,高估工程造價。
(二)審計工程結算審核面臨的問題。
1、承包工程合同簽定不規范,工程結算計價難以確定。在審計過程中發現,建設、施工雙方承包工程合同簽訂不規范。在簽訂合同時不按投標文件的內容逐一填寫,尤其是建筑規模和中標價,存在少填或者不填的現象,給工程計價取費留下活口,目的是為了竣工后高報工程結算價格打下伏筆,使得原本十分嚴肅的合同失去約束作用,建設單位失去了對施工單位工程報價的.有效監督,容易造成決算價格偏高。同時,給工程結算造價審核帶來難度和風險。
2、建設單位不正常的舉動,增加審計難度。審計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建設單位節省建設費用,降低基建成本,提高投資效益。但基建結算審計并不受所有建設單位的歡迎,因為有些建設單位的基建管理人員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與施工單位逐漸產生經濟瓜葛,因而這些人思想上有顧慮,認為基建審計核減額越大,說明自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越多,甚至出現施工單位都予以認可的核減,而建設單位反不認可的咄咄怪事。此外,建設單位打著“降低工程成本,節約建設資金”的旗號,肢解工程項目,將一個本應完整的單項工程肢解成若干子項發包給多個施工單位施工,除了要支付總承包單位服務費,增加工程成本外,有的還指定基建材料,指定材料供貨商,甚至干脆代施工單位采購建筑材料等。所有這些建設單位不正常的舉動,都增加了工程造價的審計難度。
3、材料成本難以確定。現階段建筑材料市場不規范,價格混亂。材料材質相同,價格不同;產地不同,價格不同;渠道不同,價格不同。市場價格差異懸殊,我們在審計過程中感覺到材料實際價格無法核實,成本難以測定。即使是審核其原始購貨發票,也由于外部建筑材料市場的混亂使得真偽難辨,況且回扣與折扣普遍,幅度不同,更增加其難度。
4、監理單位沒有盡職造成工程結算審核難以深入。限于目前審計機關的技術力量和裝備水平,實施工程結算審計難以做到全程跟蹤審計,更無法采取技術掃描和鉆芯取樣等先進檢測手段,因而審計所依賴的工程實施過程抽樣檢測資料只能以監理部門提供的監理日志為主要參考依據。但工程結算審計中發現,監理單位提供的監理日志并不能客觀反映工程實施過程的真實情況,或填寫不規范,或當時編造虛假記錄,或事后補做虛假記錄,或找不具監理資質的人員編造日志。所有這些,說明工程監理單位沒有按規定進行監理驗收,監理存在“走過場”的現象。如我們在裝飾工程項目審計中發現,居室裝修普遍存在較嚴重的質量問題,墻面、頂棚抹灰層脫落,通體磚顏色深淺不一造成地面花,地縫大,地不平等現象。究其原因,除了施工單位偷工減料,沒有嚴格按材料工藝要求進行施工,建設單位忽視對裝飾工程的質量管理外,監理單位沒有盡職是主要原因。這既給工程質量造成很大隱患,又使工程結算審核難以深入進行。
二、問題的成因簡析
(一)很多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編制人員,在編制工程項目決算時為了省時間圖省事,往往不對竣工工程進行實地現場勘察,甚至在對工程圖紙及相關變更材料均不熟悉的情況下就草率編制,導致已變更取消的工程項目在工程結算中仍然出現等高估冒算的情況。有的則有意增大工程造價,以提升其勞務費的“含金量”,進而造成工程造價增大。
(二)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對技術資料的未能完整歸檔或有意不建檔,造成建設單位在工程竣工后無法建立完整的工程資料檔案并按要求報送工程結算所需資料,從而使審計工作周期拉長、風險加大。
(三)建設單位缺乏工程技術專管人員和工程技術專業知識或工程技術人員職業道德水準不高,造成工程項目施工中不合規的變更簽證增多,從而使得工程造價隨意增大。
審計調研報告3
根據銀川市總工會經審委關于開展工會資產審查審計監督情況調研文件的要求,興慶區工會經審組織高度重視,為了更好的掌握我市開展工會資產審查審計監督情況,興慶區經審委認真組織調研。通過查、看、訪,現將興慶區工會資產審查審計監督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興慶區工會資產審查審計監督工作堅持以《工會法》、《工會資產管理辦法》、全總《關于加強工會經費審計監督工作的意見》為準則,堅持原則、敢于監督、切實履行審計監督職責,通過推進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以加強產權監管、建立監管制度為重點,采取積極措施,把工會資產審計監督工作真正落到實處,促其在在資產保值增值和實現管理效率最大化中更好的發揮作用。截止20xx年底,本級資產,下一級及其直屬事業單位,全部納入審查、審計范圍。其中縣級工會1個;直屬事業單位12個。
二、主要做法
(一)經審委對工會資產全部納入審查范圍
針對興慶區實際情況,興慶區經審委于每年第一季度制定本年資產審查計劃及目標,將本級資產,下一級及其直屬事業單位全部納入審查范圍。20xx年初,認真聽取并審議了資產管理部門關于直屬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5次,制定完善了資產管理審查監督制度,為下一步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經審委對工會資產全部納入審計
興慶區經審委于20xx年4月至6月份,對興慶區工會本級資產全部進行審計。本次審計,遵循全面審計、突出重點的原則,加強對工會經費預決算、財務收支管理、專項資金、流動資金、固定資產、工程項目的審計。
1、加強對工會經費預決算的審計,特別是支出的審計。規范工會財務管理,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工會經費,促進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完整性和規范性,提高工會經濟活動運作質量,保證工會經費使用方向。要求督促同級工會利用工會網站、宣傳欄等形式向社會公布經費支出情況,實行財務公開,接受會員監督,推進民主理財。興慶區經審委每年在本級工會全委會上報告經費審查工作。
2、加強對工會專項資金的審計監督。關注困難職工幫扶和困難勞模補助等專項資金和上級工會劃撥的其他專項資金的使用情況,將審計延伸到資金管理和使用單位,防止出現資金的挪用或變相挪用和損失浪費的情況,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益,確保設計職工切身利益的專項資金運行安全。
(三)以規范化建設為抓手,不斷夯實工會經審基礎工作
1、加強工會經審制度建設。制定資產管理情況審查監督制度,建立審計備案制度。
制定資產管理情況審查監督制度。為切實加強工會資產審查監督管理,成立資產管理領導小組,確立其職責,按照《工會資產管理辦法》,要求各資產管理單位建立資產管理制度,督促其做好工會資產產權登記管理工作。各單位均建立固定資產購置登記地、管理、使用制度,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明確資產使用人職責,凡屬工會使用的資產都要有專人管理,做到賬、卡、物相符。同時,興慶區經審委堅持定期組織經審組到一線實地進行資產審查監督,從而一并克服了工會資產管理混亂和流失的局面。
建立審計備案制度。預決算審計、計撥經費審計和專項審計等項目的`審計報告,須報上級工會備案。建立審計風險防范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現逐步實行審計和被審計雙向承諾,進一步規范審計行為,防范審計風險。建立整改通知書制度和審計情況通報制度。審計結束后,針對發現的問題向被審計單位下達整改通知書,對被審計單位及時提出整改要求,同時將審計結果向同級工會領導和上級工會經審委報告,及時通報違法違紀問題。
2、加強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按照《銀川市總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考核標準》的要求,采取可行措施,解決好經審組織建設、辦事機構、人員配備、工作經費等問題。對
于拒不參加經審工作規范化考核的單位,在工會先進單位的評選時實行一票否決,工會主要領導也不得參加工會先進個人的評選。
3、加強經審干部隊伍建設。關心經審干部的成長,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加大對經審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在經審專用經費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培訓費用,提高業務技術素質和現代化管理監督的水平。要求經審干部要自覺加強學習,積極運用信息化審計手段,創新審計方法,破解審計難題;要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廉潔奉公、格盡職守,切實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經審在工會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存在問題:
1、個別單位對工會資產管理認識還不到位,在健全管理制度上還需加大力度。
2、大多的基層工會都沒有專職工會干部負責資產管理,很不適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四、今后的建議和措施
1、認真組織廣大工會經審干部學習《工會法》和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工會資產的管理力度。
2、舉辦工會經審財務人員學習班,使工會經審和財務人員能積極運用信息化審計手段,創新審計方法,破解審計難題。
3、成立相應的組織,加大對資產的管理力度。定期不定
期的檢查或抽查,使工會資產發揮有效的作用,使工會資產的管理邁向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
審計調研報告4
為進一步推進全市工會經審工作的科學發展,更好地指導全市經審工作的開展,結合開展“面·心·實”活動,我們采取座談、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等方式,對全市經審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工會經審工作基本情況。
(一)組織建設情況。
全市現有工會組織3973個,工會經審組織3842個。其中:縣(市)區所屬工會經審組織3644個,局(委)所屬工會經審組織181個,市總直屬基層工會經審組織17個,組建率達到xx%。在組建工會或換屆選舉時,經審委員會與同級工會委員會都能按照同時考察、同時報批、同時選舉產生的“三同時”原則選舉產生。
目前,全市有經審委員11544人。6個縣(市)區工會已有5個配備了專職經審主任,市、縣(市)區有經審委員44人,經審委員占工會委員人數的26%。全市經審人員中具有內部審計資格證書或會計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有328人。其中:會計、審計專業技術資格初級職稱有208人、中級職稱99人,高級職稱21人。
(二)制度建設情況。
各級工會經審組織注重經審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了工會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相繼制定和完善了經費審查議事制度、會議制度、學習制度、廉潔制度、檔案制度等各項審查審計制度。市總及各縣(市)區工會還分別建立了審計回訪制度、審計意見整改書面報告制度、審計整改責任追究制度、優秀審計項目評選辦法、特邀審計員管理辦法、工會經審主任述職報告等制度。這些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有力地促進了工會經審工作的規范化建設。
(三)審查審計情況。
按照自治區總工會提出的“三個全覆蓋”的要求,各級工會經審組織能夠認真履行職責,積極開展同級審計工作,確保了同級審查審計全覆蓋工作目標的完成,同級工會審計意見整改率達到了90%以上,有力地促進了工會財務管理、提高了資金資產的使用績效。有基層工會的各級經審組織還開展了對下審計工作,審計中堅持對下抽查審計十項任務,有針對性地提出書面意見,指導幫助下級工會經審組織健全經審制度,規范審計行為,提高審計質量。
(四)業務建設情況。
近年來,隨著工會經費和資產總量不斷增加,各級工會特別是縣(市)區工會越來越重視工會經審工作,基本做到了思想上重視、組織上保證、工作上支持、經費上保障,為經審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工會經審組織也順勢而上,注重搞好業務建設。一是加強經審人員的能力培養。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增強經審人員業務操作能力,全面提高經審工作水平。二是加強理論研究。一些經審人員在做好經審業務工作的同時,注重經審工作的理論研究。在如何加強業務審計,提高經審工作水平等方面撰寫文章,為加強和改進經審工作出謀劃策。
二、工會經審工作的基本經驗。
(一)領導高度重視,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
市總黨組及各縣(市)區工會高度重視經審工作,從人員落實、經費保障等方面把經審工作納入工會的整體工作之中。經常聽取經審工作匯報,研究解決經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改善經審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確保了經審工作順利開展。
(二)突出重點工作,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各級工會經審組織堅持依法審計、服務大局、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工作方針,每年三月底以前完成對本級工會上一年度預算執行情況(決算)、專項資金和固定資產管理使用的審計、當年經費預算的審查通過、接受上級工會經審組織的抽查審計和對本級審計質量的評估,每年七月底以前完成本級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審查工作。并普遍推行了基層工會年度預算、預算執行情況(決算)向職工公示,經審組織審查審計結果向職工公示的“三公開”制度,建立主動接受職工群眾評價和監督機制,確保了審查審計質量不斷提高。
(三)建立考核制度,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
全面推行基層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和經審主任述職制度,通過開展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活動,一方面不斷提升工會經審工作水平,另一方面把審查審計工作內容納入規范化建設考核標準,督促基層工會經審組織認真履行審查審計工作職責。通過建立經審主任述職制度,增強了工會經審會主任的履職意識,確保了審查審計工作任務的完成。
(四)提高干部素質,是經審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
根據《中國工會審計條例》和《自治區總工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會經審工作的決定》,一方面市總及5個縣(市)區工會配備了專職經審主任,建立了特約審計員制度,加強了經審人員隊伍建設,使經審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審;另一方面加大了對經審人員的培訓力度,使經審人員素質不斷提高,為經審工作提供了人力支持,確保了經審工作任務的落實。
三、工會經審工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研我們認為,雖然近年來我市各級工會經審組織以同級審計為抓手,以推進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為載體,全面加強工會經審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為服務和促進工會全局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認識不夠到位。我市基層工會中近九成是人數較少的企業,由于工會經費總量小,部分工會主席認為經費數額不大,重視、支持力度不夠,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沒有把經審工作擺上議事日程。
2、工作基礎薄弱。雖然按程序和要求建立了經審組織,但有些基層工會沒有建賬立戶,獨立管理經費,有些沒有按要求建立預(決)算制度,致使審查審計無從入手。還有一些基層工會沒有建立相應的經審規章制度和工作規程,經審組織名不符實,形同虛設,經審監督作用難以發揮。
3、同級審計難度較大。部分企業工會經費不能獨立管理,受企業老板控制,有些企業不愿提供相關會計資料,致使審查審計工作難以開展。有的工會主席對經審會的審查意見不夠重視,對存在的問題未能認真整改,致使審計實效大打折扣。
4、經審人員素質不高。隨著各級工會經濟資源的增加和多元化,審查審計任務越來越重,對經審人員業務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市經審人員中具有會計和審計專業資格人員比例低,且多為兼職人員,流動頻繁,崗位不穩定。相當一部分經審人員對經審業務知識不熟,實際操作能力弱,難以承擔起審查審計監督職能,審查審計質量不高,流于形式。
四、加強經審工作幾點建議。
(一)認真貫徹《中國工會審計條例》,提高對經審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條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工會經審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的進程。《條例》不僅對工會經審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同時明確了工會審計的職責范圍和審計程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為工會經審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貫徹《條例》是各級工會以及經審組織的共同任務和執行主體,因此,一方面各級工會領導要把經審工作納入工會工作之中統一部署,自覺地把工會經審工作放到工會全局工作中去部署、去把握、去安排,定期聽取經審工作匯報,掌握和了解經審工作的整體情況,適時幫助和解決經審方面的疑難問題;支持工會經審組織依法履行職責,從組織機構、制度建設、經費落實和措施保障上為經審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各級經審組織要積極爭取各級工會領導對工會經審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宣傳工會經審工作,按照《條例》的基本要求,圍繞大局依法履行審查監督職責,確保工會經費正確使用方向,確保工會資產安全。要準確把握經審工作在工會全局中的定位,理順工會經審工作與工會全局工作的關系,理順領導與被領導、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增強經審工作服務工會全局的意識,做到既監督又服務,在監督中服務,在服務中監督,促進工會全局工作不斷發展。
(二)認真開展對下審計,加強上級組織的指導與服務功能。
在目前一些基層經審組織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夠健全,經審工作的開展還面臨諸多困難的情況下,加強上級經審組織的指導、服務、督查與協調顯得尤為重要。事實表明,很多基層經審工作問題的解決,都是在上級經審組織的檢查、指導、督促、過問下才得以順利進行。通過對下審計,充分了解下情,努力使有關經審工作的制度和規定在基層得到更好的貫徹執行。做好指導服務工作,既是上級經審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幫助下級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會經審工作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在對下審計中,堅持“審、幫、促”相結合的原則,采取有針對性地分類指導的辦法。一是在對下審計前,下發通知書要求基層工會首先開展審同級工會經費,并出具審計報告。在此基礎上,再派出審計組對下審計,以此來督促基層工會經審組織開展同級審計工作。二是對下一級工會審計評估下級工會審計質量,促進下級工會加強預算管理,完善財務制度,規范財務管理。三是針對下級工會經審工作的薄弱環節,對下級工會提出加強經審工作的意見,支持下級工會經審組織開展經審工作,協調解決下級工會經審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是以審代培,現場說教,提高基層工會經審組織審計業務水平。五是在對下審計中注重工會經費計撥審計,真正做到“以審促收”、應收盡收,確保地稅代收后工會經費收入穩步增長。六是注重審查審計整改意見的落實,提高審查審計實效。七是總結推廣下級工會經審組織的創新亮點工作。
(三)加強組織建設,打造過得硬的經審干部隊伍。
經審組織建設和經審干部隊伍建設是加強工會自身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做好經審工作、推進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的組織保證。只有切實加強經審組織建設,建立健全經審工作機構,夯實經審組織網絡基礎,配好配強經審干部,建設一支堅持原則、熟悉業務、事業心強、嚴守紀律的高素質的經審干部隊伍,經審各項工作的開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此,一是建立健全工會經審組織,做到工會經審會與同級工會委員會同時考察、同時報批、同時選舉、同時發揮作用。對一些規模小、人數少的小企業,通過建立區域性、行業性工會聯合會的形式進行整合,把賬戶設在工會聯合會,建立健全經審組織,配備好經審人員,為開展經審工作奠定組織基礎。二是一方面建立工會特約審計員隊伍,聘請審計、會計方面的專業人員加入工會審計隊伍;另一方面加強對經審人員的業務培訓,采取組織經審人員參加各級工會和審計部門舉辦的經審業務培訓班,專家輔導與個人自學,以及以會代訓、以審代培、互審互查、學習考察、觀摩交流、工作研討、審計文書展評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大力加強對經審人員的思想政治、政策水平、職業道德和業務知識的培訓,使經審人員掌握工會會計制度、工會預算管理辦法、工會審計操作規程及國家法律法規等相關業務知識,培養和造就一支素質較高、戰斗力較強、專兼職相結合的經審骨干隊伍,為開展經審工作提供人力支持。
(四)加強制度建設,推進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
推進工會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制度建設是關鍵。工會經審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有關的法律法規和規定程序進行,依法按章行使監督職責,用好的制度規范經審工作行為,以好的機制保證工會經審監督職能的正確履行,達到提升經審監督能力、強化經審監督效能的目的。要緊緊抓住貫徹《條例》這一有利時機,以深入推進經審工作規范化建設為載體,切實加大建章立制考核監督力度,逐步建立起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工會經審工作制度體系,用健全的制度明確干什么,以規范化標準指導怎么干,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工會經審工作沿著規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軌道前進。
審計調研報告5
近年來,國家瞄準貧困對象,突出重點區域,鎖定扶貧開發目標,增加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了攻堅的力度。在“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下,無論是投入的直接幫扶貧困人口的資金規模,還是投入的產業發展或者基礎設施建設等開發項目數量,都是空前的。資金管理是一個十分敏感的問題,而涉農的扶貧資金更是焦點中的焦點,上上下下都十分關心。如何進一步加強管理和規范操作,我認為,應在執行好現有政策的前提下,要注重創新,既要規范延伸舊有的好制度、好辦法,又要積極應對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推陳出新。下面,就我市扶貧資金管理工作的現狀做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談一些初淺的看法。
一、現狀及主要做法
在國省扶貧辦的指導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近十年來,我市通過積極爭取、整合、籌集、財政配套等方式,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6.47805億元,其中20xx年投入
1.86175億元。主要用于推進全市扶貧攻堅項目實施以及貧困人口的直接幫扶。面對來源廣泛、數量龐大的扶貧資金,市委農村部和市扶貧辦把加強扶貧資金監管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組織協調市、縣相關職能部門一道參與,突出強化管理這個關鍵,上下聯動、多措并舉,對扶貧資金的來源、流向、審批、報賬等各個環節實施了嚴格監管。既確保了扶貧資金發揮效益,同時也確保了扶貧資金的安全、規范、高效,實現了雙贏的結果。
一是嚴格執行專戶管理制。全市各扶貧部門對扶貧資金實行專戶儲存,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封閉運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用項目資金,防止和杜絕擠占、挪用、貪污扶貧資金。
二是嚴格執行項目審批制。對扶貧項目的報批執行市、縣兩級評審制。各區縣(市)扶貧辦在上報扶貧項目前,會同農業、發改、畜牧水產、林業等部門一同深入項目點現場考察,共同論證,提出考察論證報告,進行縣級自評。市辦與財政部門再次進行評審論證,確保扶貧項目資金投向合理。
三是嚴格執行公告公示制。充分利用各級政務公開欄,向社會公開扶貧項目申報、立項、審批等方面的政策和程序。在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資金公開、建設單位公開、竣工決算公開,接受群眾監督,杜絕暗箱操作。對于重點項目,還制作項目建設平面示意圖,簡明扼要地介紹項目建設規模、責任單位、資金投入額度、資金來源渠道、管理方式和管護措施等。
四是嚴格執行報賬制。嚴格執行群眾參與式管理,由項目村提出資金申請,項目村驗收工程并經審計部門審計后,由財政部門統一將資金撥付到項目實施單位。對于工程質量
不合格,或不能按要求提供有效憑證的,扶貧部門不予審批,財政部門不予報賬。
五是嚴格執行驗收考核制。對實施完畢的項目,按項目實施方案組織檢查驗收,進行績效考評。所有項目驗收合格后,持項目驗收單、項目驗收報告方可報賬。
六是嚴格執行年度審計制。由扶貧部門會同財政、審計部門,重點檢查扶貧項目實施和扶貧資金使用管理情況。采取現場察看實施項目是否按方案實施完畢、到財政部門察看項目資金是否按要求撥付到位等工作方式,加大資金審計力度,充分發揮財政、審計部門的監督作用。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我們對扶貧資金實行了相對嚴格的管理,但是因為扶貧工作點多線長面廣,牽涉的部門和扶貧對象多,資金的規模大小也不一,執行的主體也各有不同,所以,難免在使用和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管理上還有待進一步規范。扶貧資金來源渠道多、涉及部門廣,由于條塊分割等原因,難以實行有效地統一管理。分配使用權力多集中于職能部門,在資金的安排、審批等環節,還有一定的隨意性,存在不太規范的地方。
二是監管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傳統的監管模式下,部門各自為政,相互之間缺乏溝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的專項檢查往往是事后督查,很難做到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特別是資金安排和項目管理鏈條長、環節多、專業性強,對扶貧資金賬目的審查耗費時間長、效率較低,監管范圍有限,監管深度不夠。同時,由于基層監督力量不足,使扶貧資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風險。
三是責任落實上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扶貧資金主管部門是扶貧資金管理的主體、監督的主體,由于責任不明確、落實不到位等因素,個別單位往往重資金爭取,輕資金管理;重資金分配權力,輕資金監管責任;分配資金時“插手”,監管資金時“甩手”。對資金項目如何安全運行,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責任意識。
四是執行過程中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不到位的.地方。個別涉農職能部門在資金撥付過程中,因為一些主客觀方面的原因,存在延期撥付、人情撥付、吃請回扣等不正之風。個別鄉(鎮)、村對各類補助補貼類資金的發放,未能嚴格落實公開制度,對發放對象、補貼人數、補貼金額公開不及時、不到位,工作缺乏透明度。
三、對策及建議
1、創新機制,建立規范健全的資金管理體系。要按照扶貧資金專款專用的使用原則和封閉運行的總體要求,嚴格執行《**省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對每筆資金從進戶到劃撥、從使用到監督、從驗收到報賬,都有據可查。另外,在繼續堅持扶貧項目招標制和公示制的基礎上。一是推行合同制。對所有建設項目,嚴格執行項目建設合同簽約,明確項目責任人、建設內容及規模、項目投資補助標準、項目管理、驗收和獎罰辦法等,按照合同法的規定管項目、建項目、驗項目。二是加強整合。針對原來扶貧資金存在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職責不清,扶貧資金“效益遞減”的實際,要以縣為單位,以貧困村為主戰場,集中優勢打殲滅戰。要在區縣(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加強資金整合。今后對扶貧專項資金、以工代賑資金等,要按照各投其資、各計其功的原則,在扶貧部門的統一部署下,由財政、扶貧、審計等部門統籌管理扶貧資金,把扶貧資金與部門任務、責任、權力整合,以村或者以片為平臺,實行統籌安排、綜合調度、捆綁使用、集中投放,最大限度的覆蓋貧困農戶。三是積極創新。為徹底改變目前項目規劃早、申報慢、資金下達遲等突出問題,積極開展網上申報、審批,簡化辦事程序,每年年底前完成下年項目規劃、申報,翌年前半年完成資金計劃下達,確保項目早啟動,早實施,貧困農戶早受益。
2、規范操作,建立科學嚴密的項目運行體系。一是建立健全項目庫儲備和申報、審批制度。對扶貧項目實行計劃管理,凡是納入項目庫的項目才可審批審報,對已經確定的扶貧項目不能隨意變更,如確需調整,必須經上級業務主管部門進行審批。每個項目的申報必須有項目內容和輻射帶動貧困戶作為申報、審批的依據。二是要根據每個項目的特點,研究制定不同的項目運行程序。分別從前期準備、組織實施、檢查驗收、賬目處理和歸檔立卷五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三是根據不同項目,研究制定嚴密的檢查驗收程序。實現縣建檔、鄉建簿、村建冊、戶建卡的規范化一條龍管理。
3、部門聯動,建立高效合理的監管體系。首先,要堅持扶貧項目及資金集體審查。在將項目資金捆綁使用的同時,堅持自下而上,分級負責的原則,協調各相關部門,強化各自職能,提高服務水平。建立健全資金劃撥、使用監督管理機制。并對扶貧資金實行動態管理,定期進行跟蹤檢查、逐項審計,杜絕資金擠占挪用等現象的發生。其次,要優化監管模式。采用系統化、網絡化的監管模式,實現關口前移,使監督重點由事后督查向全過程監督轉變,使資金監管貫穿于管理、審批、分配、撥付全過程。要編制涉農資金審批流程圖,涉農資金審核、分配、撥付、使用各個環節實行流程化管理。要依托網絡平臺,建立由涉農資金電子網絡“監管系統”和“公示系統”組成的電子網絡監管體系。通過“監管系統”內網,對涉農資金進行全程監督、動態監管和實時監控。依托涉農資金監管公示網站,將涉農直補資金使用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實行“一卡(折)通”兌付,避免涉農資金在層層流轉中被克扣、挪用等。第三,要建立聯系會議制度。由紀檢部門、扶貧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信訪部門、檢察院等機構組成聯系會議,共同參與對扶貧資金的監管,實現信息共享,步調一致。
4、嚴明職責,建立層次分明、相互銜接的保障體系。一是要強化組織領導,確保“事前”有人抓。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農民群眾支持和參與的領導體制以及工作機制。要明確分工,從整體上加強對扶貧資金管理工作的領導。特別是每筆扶貧資金撥付或者每個扶貧項目開始操作之前,都要明確專人負責,且要一“跟”到底。二是要強化檢查預防,確保“事中”有人管。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審計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職能,定期和不定期對扶貧資金進行監督檢查,防止截留、擠占、挪用、套取、貪污等違紀違法行為發生,確保扶貧資金或項目在運作過程中,能夠安全、合規、有效使用。三是要強化責任追究,確保“事后”有人問。資金或項目實施完之后,監管部門都要及時跟進。對扶貧資金主管部門在監督管理工作中存在失職、監督不到位、發現問題查處不力等行為,嚴格予以問責處理,提高制度的剛性約束。
審計調研報告6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改制的不斷深入,地方國有企業審計國有企業審計對象大幅度減少,企業審計逐漸呈現出淡化趨勢。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當前企業審計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強化企業審計職能既是審計機關的法定責任,也是審計適應經濟結構轉型實現自身職能轉型的現實需要。在此我擬就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的現狀作些初步分析,并對如何加強企業審計作些理性思考。
一、當前企業審計面臨的現狀與難點
(一)企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市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而相繼組建了一些國有控股公司,這些公司的經營業務包括:負責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兩基一支”等社會經濟發展瓶頸領域項目的融資、投資、建設監管、運營監管、投資回收和相關債務清償;負責城市可經營性資產的經營和資本運作;它們在全市國有資本中所占比重較大,且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企業運行所依托的法律環境較為復雜,且要求的計算機業務水平較高,如果審計人員沒有一定的專業水準,不懂電算化和業務系統審計,審計工作將難以有效開展。在評價其經濟行為的目標性和效率性時,也有諸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因素需要綜合考量。這對于審計人員的專業水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企業審計力量大幅削弱。一方面,隨著審計工作重點逐步由企業審計向財政審計、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等方面轉移,審計機關投入企業審計的力量已逐步減少。業務量的大幅減少導致平時缺少練兵,而方方面面的工作考核又更多傾向信息化和宏觀性,導致新進局人員往往對企業審計技能的積累重視不夠,業務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的成本費用核算相對要復雜些,愿意認真學習、鉆研企業審計知識的`人員也較少。企業審計業務人員少,不利于今后企業審計工作的開展和形勢發展的需要。
二、深化企業審計的幾點思考
當前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面臨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發展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因素,但是我們在實際工作還是要調整思路、主動出擊。我們認為現階段企業審計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探索:
(一)把握全局,突出重點
李金華同志指出,企業審計應堅持“把握全局、突出重點、重在整改、提高效益”的要求。為此,我們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審計機關管轄范圍內國有企業的總體情況,了解管轄范圍有哪些國有企業,它們的規模特點、效益等情況,建立起審計對象信息庫,收集有關的報表資料,并對這些審計對象進行動態分析,在此基礎上確定哪些企業屬于審計監督的重點對象。其次,在對一個具體的企業進行審計時,先必須對這個企業的總體情況有一個基本的把握,要詳細了解被審計企業總體的機構設置、資產構成、工作流程、資金的主要流向、內部控制等情況,不僅審核財務數據,更注重對非財務資料的審計,向管理、制度、決策等領域延伸審計觸角加強綜合分析,挖掘審計深度。在全面掌握企業總體情況的基礎上,確定審計的重點、關鍵點,對占比較大的資產、負債和損益項目作重點分析,弄清楚以下幾點:1、企業至審計日凈資產狀況及其構成,即企業有多少“家底”;2.企業資本結構是否合理,并對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長短期償債能力作出評價;3.企業收入構成及比重,重點是盈利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分析;4.企業基本業務流程和財務流程,查明是否存在重大違規事項或不規范的財務處理。并且對重大的經營事項追根究底,做到有放矢,切中要害。
(二)積極探索,提升效益
在新時期,企業審計應注意將財務收支審計與績效審計有機結合起來,站在更高層次上,重點關注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戰略,從經營機制、管理方式、治理結構、投資狀況、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檢查和評價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效率及效益性。企業創造效益包括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方面。在考核經濟效益方面,一是確定已實現的經營成果水平,主要是確定所實現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上繳利稅總額、資金利潤率等各項經濟指標水平;二是審查計劃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是將被審計單位實際數與計劃數、目標數相比較,確定完成程度;三是與相關指標進行比較,進而總結其成績并揭示其存在的差距。通過與被審計單位不同歷史時期經濟指標的比較,或者與其它單位、同行業先進水平等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存在的差距與不足,為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明確方向。社會效益可通過以下幾方面綜合考量:一是是否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二是是否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或者有效地幫助人民就業、創業;三是是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維護并執行地方政策條例,在承擔基礎建設,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國家和地方實力或影響方面有哪些貢獻。也可參照國資部門確定的指標,與企業達成情況做對比。并且在審計中重點查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隱患,以及由此導致的國有資產流失等重大違法違規問題和影響企業經營績效的問題,深入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議。
(三)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新形勢的發展對企業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效益審計、財務收支審計還是計算機輔助審計,最終都是由人來實現的。現在的國有企業,經營規模、范圍更大,管理理念更加先進,企業管理人員也比以前層次更高,有關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會計準則變化很大。企業審計人員如果不與之相適應,不熟悉國家的宏觀政策法規,不掌握新的會計準則制度,不了解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是很難發現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審計建議;與以前的企業審計相比,現在的企業審計更應當側重于為宏觀管理服務。這就要求審計人員,不僅要會查賬,還要會綜合分析、總結,增強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已不再是審計人員的特長,而是審計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不懂計算機就會失去審計人員的資格”正慢慢地由危機變成現實。面對新的形勢,審計機關應該重視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提高企業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優化企業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的同時,企業審計人員自身也要有緊迫感,自覺加強學習,不斷進取,了解和掌握現代審計的技術和方法,熟悉相關的業務和政策,努力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
(四)結合內審,促進發展。地方審計機關企業審計在關注企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時,更應關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企業建立科學管理制度,強化內部免疫系統功能,幫助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所以必須與加強企業內審指導工作相結合。地方審計機關應加大對內審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不斷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幫助企業建章立制、規范財務管理,引導企業將內部審計工作重點從財務收支層面延伸到業務管理層面上,為企業經營決策服務,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國有資本的運行效率。
編輯推薦:教育基建現狀調研報告交通發展現狀調研報告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現狀調研報告新農村有線電視管理現狀調研報告海產品加工現狀及發展調研報告關于基層安監工作現狀與問題的調研報告女大學生村官現狀調研報告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現狀調研報告某縣農業投入品經營現狀及管理對策旅游現狀及行政立法情況調研報告
審計調研報告7
企業管理規劃是對企業長期的發展目標、經營宗旨、管理體系設置、管理理念、管理手段應用等內容的籌劃,是企業近期、中長期加強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經營管理效益的總的指導藍本和框架。從系統內電網企業情況看,大部分企業將企業管理職能分散至各專業部門,沒有企業管理的專門機構或綜合機構,個別企業管理機構的職責多半局限于法律管理、創一流管理和班組管理等,對整個企業綜合管理規劃發展缺少考慮。
電網企業當今面臨的大環境,是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國家電網公司和各網省公司紛紛提出了建設和諧電網、和諧企業的口號。和諧電網企業是指將企業內外部所有涉及企業發展的元素,進行統籌規劃,統一考慮,確保其協調與和諧,達到滿足社會期望值和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發展模式,因此要對企業發展有一個科學合理的整體規劃。
一、確立企業長期奮斗目標,增強企業凝聚力
企業目標是企業凝聚員工斗志的有效手段,個人目標是激發員工進取精神和創造力的源泉。國家電網公司已提出了“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和“和諧電網企業”的目標,基層電網企業也應根據所在城市的定位,設計適合本地區和本企業歷史人文環境的長期發展目標,并在全體員工中不遺余力的灌輸,增強企業的凝聚力。
二、建立包括企業管理規劃在內的企業發展整體規劃
在企業發展目標的指導下,制定企業發展總體規劃,在規劃上將各個專業規劃進行統籌平衡,有機銜接,避免各專業規劃上的各自為政和脫節。
同時,針對目前管理資源匱乏,各專業橫向銜接較差,數據資源等利用效率低,整體管理水平不佳等問題,電網企業應考慮制定企業管理規劃,設立和諧企業管理的目標框架,分析目前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制定管理體系和規劃實現的具體步驟,為和諧企業建設提供管理機制方面的保證和基礎。
三、建設適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文化并強力灌輸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內部的信仰,而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企業文化應包括企業目標、戰略、任務、凝聚員工的導向、機制和方式方法等一系列內容,企業文化發揮作用的起碼要求,一是企業要有適合自己的企業文化,二是企業文化必須灌輸到每個員工,使人人都非常熟悉,三是應建立起企業內鼓勵信仰企業文化的機制,四是應建立企業文化自我完善和發展的機制。
四、建立和諧管理體系,促進電網和諧發展
嚴密高效的制度體系、簡潔科學的流程設置、清晰制約的責任體系,目標為導向的激勵機制,預防為主的風險抵御體系,是和諧發展的環境保證。
1、制度再造,重塑內部控制體系
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約束,一個企業嚴密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是其穩定發展的基礎。如果只注重發展不管內部黑洞的防范,再大的企業也可能垮掉。目前有的電網企業制度建設方面的問題一是沒有一個在企業目標指導下的總的要求,各專業各自制訂本專業制度,各專業制度間的銜接是否無縫、是否有矛盾、是否堵住了所有漏洞,沒有誰能說清楚;二是制度體系本身缺乏一個隨時更新的機制,制定新制度的時候很少有人過問是否與老制度有沖突,是否與其他專業制度有銜接,企業內部到底有多少規章制度,企業目前的管理模式是否是最合理有效的;三是規章制度缺乏一個有效的灌輸機制,即如何使這些制度讓全體員工都知道,如何確保他們都按制度辦事,如何做到獎罰分明。
2、流程再造,高效制約的業務閉環設置
業務流程設計目標是效益和效率。效益就是要達到完成工作目標的目的,效率就是要高效快捷的完成目標,關鍵環節要精細化,次要環節應簡明化。同樣的道理,流程再造不是要推翻現有流程重來,而是要實事求是的考慮流程中的環節和要求,流程再造可與流程同業對標和標準化建設結合考慮。流程同業對標是指將本企業流程與先進電網企業相同業務流程設置對比,改進本企業流程設置;流程標準化管理是指通過一定周期的流程改造,使企業內所有基層單位都執行統一、高效的流程,在業務環節設置上逐步達到標準化。
3、清晰制約的職責體系建設
職責體系建設實際上就是機構和崗位的責權利設置。
清晰制約的職責體系建設,一是要及時對新增業務明確職責,避免機構和崗位職責一經設定,幾年不變;二是實事求是的配置管理資源。在電網規模擴大,業務量劇增的情況下應合理考慮資源的配置;三是將一系列先進管理理念融入崗位職責,融入崗位日常管理中去。職責體系設置還應考慮業務效率和內部控制的要求。
4、建設通暢的開發和利用員工智慧的渠道
企業發展中,人、財、物和管理機構是幾項有機結合的元素,而員工智慧的開發是一切資源元素中最活躍、最關鍵和最具潛力的元素。一個能開發利用員工智慧的企業,其前景是無限量的。員工智慧體現一是管理創新,提出管理方面的新點子,創造管理效益;二是指出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減少企業損失;三是技術創新;四是集合所有員工智慧,為領導決策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拓寬領導思路。
開發和利用員工智慧渠道建設,一是要建立相關制度,明確對員工發表新點子和技術創新給予鼓勵、倡導和獎勵;二是要給予員工表達看法的`場合,如網上論壇,領導郵箱,在網頁上發表管理類文章,電話書信等各種渠道;三是對員工的新點子及其他智力成果進行內部的知識產權保護,保護的形式可以是公布員工的姓名等等。
5、建設集合的數據中心,實行資源共享
在數據資源利用方面,已開發的管理信息系統,如統計、財務軟件,調度SCADA系統,生產技術系統和可靠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同業對標軟件等等,但是,一個明顯的問題是這些系統一是沒有形成共享,各用各的數據,比如一個售電量指標,可能會在統計系統、FMIS系統、調度系統、同業對標系統中同時要求錄入,效率較低;另一方面的問題是,這些系統中的數據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這些資源往往是系統的錄入者才能訪問,而企業內其他大量的潛在使用者卻不能訪問這些資源。國家電網公司已以“SG186”工程試圖建立企業整體信息平臺,地市級電網企業應了解該系統的深度及廣度,是否能覆蓋本企業今后的整體信息系統,如果不能,則應及早規劃適合自身的信息建設。
在企業整體信息平臺尚未建設起來之前,可將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可公開的所有指標,企業精神、企業目標、戰略任務、年度目標要求等由專門機構及時動態在網頁上,使全體員工方便的獲取數據共享資源和其他共享資源,提高工作效率。
6、風險評估與防范體系
電網企業風險比較典型的體現如下:(1)人員法律意識較弱,對外業務控制嚴密性較差,電力法規與其他法規沖突,社會各界和公眾法律意識增強等等,使電網企業法律風險加大;(2)電網建設資金沒有穩定來源,運動戰式的電網建設,造成建設的質量、安全、進度風險加大,運動式建設使電網薄弱的問題周期性存在,不能滿足公眾和社會對電力的需求,電網安全運行的風險加大;(3)有限的服務資源與公眾無止境的服務需求增長間的矛盾,使優質服務風險加大;(4)內部控制制度并未覆蓋所有環節。
風險評估與防范體系建設,電網企業應按年度形成外部風險和內部控制風險的清單,并對這些風險進行評估,按輕重緩急排序,對突出的風險提出防范意見,并形成常態機制。
7、新的管理理念與企業現狀有序推進
目前系統內提出了同業對標、績效考核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問題是部分電網企業管理基礎和人員意識距離這些先進理念還有一定差距,如果所有先進方法和理念一并強制在企業內推行,容易形成兩張皮現象。這些管理方法都是好方法,關鍵是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在領導重視、加強培訓、員工提高認識、改善基礎管理、提高效率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好的管理方法,目的是要減輕基層工作負擔,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效益,因此運用本身就是一種很有技術性和藝術性的方法。我們在做任何工作或任何改變時要做到兩點,一是本企業以前是怎么做的,有沒有提高的可能;二是其他企業是怎么做的,有沒有學習的必要。目前由于環境限制,大部分電網企業同業對標還停留在指標排名以及大量的數據重復報送、空喊口號、形式會議等方面,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同業對標還有很大差距。
8、確定各專業、上下級間的銜接機制
這是保證和諧發展的常態機制,管理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的持續過程。一套科學合理嚴密的管理體系和制度,隨著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新的問題的出現,必須有一個常態自我改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機制,才能達到和諧要求。這種動態機制分兩個層面,一是定期的上下級之間的工作銜接機制,二是橫向專業間的定期銜接機制。
9、確定增強員工歸屬感和企業凝聚力的常態工作機制
員工對企業的激勵需求也是一種持續增長的過程。不斷的激勵才能激發出員工聰明和智慧。對員工激勵的方式有貨幣、物質、榮譽、精神、關心(經常表揚或談話甚至批評)、組織活動、歸屬感、教育機會、晉升等等。企業應考慮適合本企業員工的激勵方案組合,并督促有關方面持續改善的實施,以獲取員工智慧的最大回報。
10、建立領導決策參謀中心
這是企業領導階層獲取領導智慧的另一種渠道,一般而言,領導智慧的獲取,有自身、員工、外部信息幾種渠道。外部信息包括上級信息、媒體信息、網絡信息、專業機構咨詢、對標學習等等。專業咨詢的形式如特大型企業可聘請外部律師、經濟師,可請專業企業管理公司進行專業咨詢。企業也可從離退休員工中選聘組建自己內部的咨詢顧問。
審計調研報告8
能夠在會計師事務所從事審計工作,并以此開始自己的財會職業生涯,一直被認為是職業發展的一個良好的起點。因為會計師事務所為員工提供了廣泛的專業培訓,可以使員工積累豐富的行業經驗和經歷深刻的職場歷練。隨著在事務所服務年限的不斷上升,有些審計師覺得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從而選擇轉換職業的跑道,“跳槽”到另一個公司開始一個全新的工作。然而在中國以及其他國家,卻面臨著審計師離職率過高的問題,甚至導致在審計“忙季”一些審計項目不得不在人手不充足的情況下完成。審計項目團隊由于時間緊、任務重、人手少,常常會覺得工作沒有達到最理想的水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質量。
會計師事務所是以“人”為基礎的行業,人力資本是決定其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對于事務所來說,招聘并培訓新人的成本遠遠高于保留有經驗的現有人才的成本。尤其對于審計師行業來說,審計的經驗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是幫助其提高審計質量、有效管理審計風險的關鍵。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人才流失問題非常嚴重,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正面臨著巨大挑戰。
因此,及時全面地審視會計師事務所留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戰略,評估這些戰略是否符合每一個審計師的切身需求和發展愿景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解外部審計行業從業人員工作的真實現狀,以及審計行業對新一代年輕人才的吸引力,ACCA和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精誠合作,開展了面向全國的從事外部審計工作的員工滿意度調查。這也是在全國范圍內針對整個行業開展的首次大型調研。
本次調研涵蓋了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國內大型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其他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員工的反饋信息。除了進行整體分析外,該調查還根據受訪者的職級、性別以及所在事務所的類型進行了對比分析。在報告中,我們也會具體闡述在不同類型的受訪者中發現的調研結果的重大差異,希望調查結果能夠在關鍵人才的吸引和保留方面提供有益的見解,總結會計師事務所需要改善的領域。
重要發現
職業選擇滿意度:約有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目前從事外部審計這一職業表示滿意。這個比例相比其它三個國家的調研數據是比較理想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分別為38%、45%、49%)。但隨著職級的上升,受訪者的職業滿意度下降(審計員、經理和合伙人級別分別為70%、67%和50%),這和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三國的調查結果相反。特別是我們注意到合伙人的滿意度只有50%(僅為20個樣本)。
有很多受訪者表示“經理”級別是夾心層,隨著工作職責上升、工作范圍擴大、客戶要求提高,來自于外界和內部的工作壓力降低了工作滿意度。同時經理級別也面臨更大的職業晉升壓力。來自不同類型事務所的受訪者在職業滿意度上差異不大(國內大型事務所和國內中小型事務所均為67%),男性和女性受訪者的差異也不大(均為68%)。
兩年緊箍咒?有24%的受訪者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兩年內離開審計師行業。在中國成為注冊會計師必須具備至少兩年的審計工作經驗:有超過四分之三的員工希望在事務所繼續從事審計工作至少3年以上,其中有70%的受訪者認為繼續從事3到6年的外部審計工作將對他們的整個職業發展最有幫助。不到六成的受訪者認為,在離職時,他(她)的上司會真正關心其離開的原因并盡其所能挽留(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分別為56%、62%、80%)。
員工職業期望:員工求職重點關注“未來收入潛力”、“快速學習的機會”、“職業晉升機會”以及“工作安全感”(其重要度分別為4.2、4.1、4.0和4.0)。針對以上四點,員工的滿意度平均為3.6。此外,員工并不特別重視“長期海外工作機會”(其重要度排名最后,僅為2.9),而員工對這點的滿意度也僅為2.5。在跨國比較中,我們發現中國審計師更加重視快速學習的機會、工作安全感以及定期、有規劃的培訓項目。而這三點均與直接薪酬福利無關。由于文化環境、社會結構、社會福利和保障等不同,中國的審計師相對于其他國家的審計師來說,更加關注未來成長和學習機會。
工作文化:在所調查的12項有關“工作文化”的因素中,“團隊合作和互相支持”、“不太復雜的辦公室政治”以及“直接上司的支持”是受訪者最重視的三方面。在審計行業,由于工作都是基于項目制的,更加強調團隊的合作。審計師在工作中常常可以建立如戰友般的情誼。我們看到新人在加入到一個優秀的團隊后,往往可以通過“以老帶新”的方式得到充分的在職培訓和快速的自我提升,成長的過程也是累積友誼的過程。然而這對公司來說也是一把雙刃劍,因為一旦團隊中有核心人物離職,很可能會產生離職的“多米諾效應”。
關于工作文化方面,受訪者最不滿意的三個因素分別為:“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晉升合伙人的規定”以及“客戶等第三方對項目截止日期的要求的合理性”。因此,員工的激勵與政策靈活性、透明度需要企業高度重視。
重要措施:調研中受訪者選擇了目前事務所最常用的提高人才吸引力的措施。根據調研結果,排名前三的重要措施是:靈活的工作時間(54%)、可以利用公休假做其他感興趣的事情(43%)、資助、補貼再深造以及取得執業資格(26%)。
晉升合伙人:有3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晉升成為合伙人。按事務所類型來看,規模較小的事務所員工期望晉升成為合伙人的比例較高(國內中小所56%,國內大型所34%,國際四大42%)。相比于女性員工,男性員工更期望晉升成為合伙人(男性比例48%,女性比例30%)。我們發現在不想成為合伙人的原因上,不同性別的受訪者表現出了比較大的差異。比如更多的女性擔心成為合伙人之后繼續承受加班和工作的壓力,同時也有更多的女性質疑自己是否具備成為合伙人的能力,也有更多的女性表示可以到客戶那邊繼續自己的職業,例如加入財務、內部審計或運營團隊,并有希望成為CFO、COO、CEO等。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72%的受訪者認為一個才能卓越、持之以恒、期望成為合伙人的員工通過努力奮斗可以在合理時間內成為合伙人,有28%的受訪者認為機會很低,主要原因集中在事務所沒有能力容納更多的合伙人,以及等待成為合伙人的候選者人數較多。
海外借調:有75%的受訪者愿意接受海外借調,主要因為海外借調能夠豐富職業經歷,讓簡歷看起來更吸引人從而提高就業幾率等。另外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海外借調可以提高其晉升成為合伙人的幾率。審計員比經理級別的受訪者對海外借調更感興趣(分別是38%和24%)。有1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只喜歡短期的海外借調(在3個月到半年之間)。由于海外借調機會有限以及缺乏透明的選拔標準,僅有2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提交海外借調的申請后,申請成功的幾率比較高。因此,我們鼓勵事務所開放更多的海外借調機會,幫助提供職業滿意度、降低離職率。另外,海外借調也可以促進事務所組建更加多元化的工作團隊。
女性員工的職業狀態:調查發現有29%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計劃在兩年內離職(男性18%);有75%的女性受訪者表示計劃在4年內離職(男性61%);有31%的女性明確表示不希望成為合伙人(男性15%)。在中國,女性往往擔負著更多的育兒和家庭責任。面對高強度的審計工作,女性員工常常無暇顧及家人,很難做到工作和家庭之間的平衡。因此,事務所管理人員應該充分重視和了解女性員工的職業訴求,加強人力資源的穩定性,明確女性員工的職業愿景,并提供清晰的晉升通道。同時,采納更加靈活的改善生活方式的相關舉措,幫助女性員工實現事業和生活的“雙豐收”。
兼聽則明:在調研中,無論是基本需求和發展還是企業文化方面的重要吸引因素,員工的滿意程度都低于預期,但是我們也發現事務所的員工具有較強的責任心,樂意為公司發展諫言。受訪人群中有73%的員工表示愿意就如何提高團隊凝聚力或改善工作環境向事務所提出建議,但有超過一半的員工認為他們提出的建議沒有得到重視與采納。
調研具體分析 吸引和留任人才的因素
本調查的評分范圍1-5分別代表受訪者對“職業發展基本需求因素”和“工作文化因素”的重要程度及滿意程度的打分,通過各因素的分值可以直觀地體現受訪者對各項主要吸引人才和留任人才的因素的重視程度及滿意程度,如圖5和圖6所示。圖中橫坐標表示重要程度;圖中縱坐標表示滿意程度;通過圖表,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識別在審計師職業發展中關鍵的留任和離任因素。
“關鍵的留任因素”是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且令人滿意的因素,該因素是受訪者繼續留在公司工作的理由。“主要離職因素”是受訪者認為非常重要但不令人滿意的因素,該因素是促使受訪者離開公司或者工作崗位的理由。因此,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通過提高“主要離職因素”的滿意水平來增加員工繼續工作的概率。
某因素出現在哪一象限取決于所有因素的平均得分。例如,在圖6中,受訪者把幾乎所有因素都評級為重要或者非常重要,所以即使“靈活的時間”在重要性方面獲得了3.9的平均分,它卻被分在了“非主要離職因素”象限而不是“主要離職因素”。對各項因素進行排序是為了更快速地確定優先級,分布在“非主要離任因素”中的并不代表事務所可以忽視這些因素。
在中國的調研中,我們發現一個現象即各項因素的重要程度和滿意程度幾乎呈正相關性,也就是說重要程度打分越高的因素,員工對它的滿意程度也越高。和其它國家不同的是,在中國的調研中幾乎沒有哪項因素是明顯處于“關鍵的離任因素”和“錦上添花”,因此,我們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數據又進行了更加深入的橫向比較。
“留下來的原因”
——以下是我們從受訪者的評論中摘取的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接觸優質的不同行業的客戶,有助于未來職業生涯。
●工作富有挑戰,激發能力,不斷成長的充實感。
●身邊群體素質較高,有共同語言。
●淡季可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可以自己安排做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去參加公益活動,比如山區支教,也可以安排一個長時間的旅行,或者在家里為取得會計職業證書學習充電。
●樂趣,我很喜歡這個工作。這難道不是留在一個行業、留在一個企業最重要的因素嗎!
●團隊中有令人尊敬的前輩,從工作、生活各方面對后輩進行指導。
●項目組團隊協作配合默契,溝通順暢、工作氛圍很好,整體的執業環境改善,注冊會計師得到社會的認可。
“離開的原因”
——以下是我們從受訪者的評論中摘取的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高強度工作與收入難成正比,業內自嘲為“審計民工”。
●頻繁的加班使生活的空間越來越小,對于加班的補償越來越少并越來越不透明。
●常常需要幫助客戶做基礎的會計工作,比如調賬。
●總覺得客戶處在相對強勢的地位,希望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加強我們的職業尊嚴感和安全感。面對客戶應該是平等的,審計人員對客戶的影響不應僅僅是出具一份報告,而應提供些有價值的建設性意見并得到客戶采納。
●項目分配上較為固定,離職大多是因為長期固定在苦難的項目上。
●不患寡而患不安,不患貧而患不均!
●事務所規模不斷擴大,感覺管理跟不上,員工沒有歸屬感和榮譽感。
●沒有形成有凝聚力的企業文化,員工像一盤散沙,缺乏斗志。
●現在的審計工作最大的矛盾就在于業務不斷擴張,對審計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質量和大業務量形成巨大的矛盾。
●實行紙質底稿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業務規模了,紙質底稿讓工作量成倍增加。
吸引人才和留任人才的重要措施
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提高員工士氣、改善工作環境、保證企業健康快速發展,事務所應該采取一系列激勵措施。為了揭示各主要措施對人才的吸引力,進行了下面的調查,調查結果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與其它措施相比,受訪者更加青睞靈活的工作時間以及公休假。另外,資助學習提升員工能力、海外借調與培訓、導師制與職業規劃指導也是受訪者樂于接受的措施。除此之外,改善生活方式的相關舉措(例如員工休閑區、免費水果、周五聚餐、家庭日等)對員工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以下是我們從受訪者的評論中摘取的一些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多組織集體活動,例如集體公益活動、競技類比賽、團隊拓展、員工旅游。
●合伙人的工作可以改進,例如合伙人要不定期與員工溝通;合伙人要有成就員工的理念;合伙人要明確員工的權、責、利;提高拓展業務提成比例;合伙人要與時俱進。
●明確的晉升制度,能者理應成為領導者。
●上班時間應人性化,不應有事沒事忙不忙的都非要拖到6點以后才下班。
●提高工作調休制度的完善性和靈活性,用不完的假期的可累計。
●薪酬體系合理、透明。
●公司應該補貼員工獲得職業會計師資質的考試費用和年費,支持優秀員工在國內外的進修。
●公司應該安排更多的培訓課程,除了會計、審計的課程外,也希望能夠提供英語、軟技能、領導力等方面的培訓。這些課程可以由外部專家教授,不一定非要內部員工。
●安排健身或保健項目確保員工的身體精神狀況(例如定期提供心理壓力測試、心理咨詢、中醫理療、頸椎護理)。
●公司應該提供一些水果和下午茶,很多員工工作時候都是廢寢忘食的。
晉升成為合伙人
有38%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晉升成為合伙人。值得注意的是,有超過72%的受訪者認為一個才能卓越、持之以恒、期望成為合伙人的員工通過努力奮斗可以在合理時間內成為合伙人,只有28%的受訪者認為機會很低,主要原因集中在事務所沒有能力容納更多的合伙人,以及等待成為合伙人的候選者數量較多。
海外借調機會
有75%的受訪者愿意接受海外借調,主要是因為海外借調能夠豐富職業經歷,讓簡歷看起來更富有吸引力從而提高就業幾率。另外有三成的受訪者認為海外借調可以提高其晉升成為合伙人的幾率。審計員比經理級別的受訪者對海外借調更感興趣(38%和24%)。有17%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只喜歡短期的海外借調(在3個月到半年之間的)。由于海外借調機會有限以及缺乏透明的選拔標準,僅有25%的受訪者認為自己在提交海外借調的申請后,申請成功的幾率比較高。因此,我們鼓勵事務所提供更多的海外借調機會,幫助提高職業滿意度和降低離職率。同時,海外借調也可以促進事務所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工作團隊。
企業行動計劃的建議
審計師的職業能夠收獲很多東西:聲譽、同事之間的美好情誼、未來不錯的收入潛力,以及最重要的真正獨特的經歷——從各行各業、各個客戶的內部運營中學習并增長見識。毫無疑問,一個能夠以此方式完成學習曲線的人將從豐富的職業經歷中獲益良多。
但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的情況卻并沒有上面所說的那么美好,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正面臨著人才流失問題。盡管如此,受訪者對于審計職業還是表現了明顯的熱情,不僅關注自身,也關注大勢。通過外部審計的職業,一個人還能獲得無價的寶貴經驗,這是非常強大的優勢。會計師事務所和審計行業需要解決許多受訪者所表達的關于“工作生活失衡”的挫敗感,他們認為這與許多因素都有關,包括很多報表編織者欠缺財務會計和稅務申報等專業技能、不理解審計價值等等。這些干擾因素都影響了受訪者們本來明顯喜歡的工作。
我們從調查發現中總結出了針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幾項關鍵可操作要點,現列示如下:
1.打造開放透明的交流平臺,分享觀點。
辦公室應當營造溝通的環境,鼓勵員工提出與工作條件和工作環境相關的問題。關鍵在于,員工相信,提出的問題將得到適當關注和解決。尤其是,較年輕一代的人才往往更希望在工作執行方式上擁有更多話語權,并且更喜歡公司能夠建立渠道分享他們創新的理念。已經有研究表明,溝通頻率和員工積極性之間,具有直接和可量化的聯系。可以說,頻繁地和員工進行溝通是管理層提高員工積極性的王牌。
2.致力于鼓勵客戶改善財會實踐,并鼓勵整個行業為這一共同目標努力。
例如,在審計對象(例如財務審計中的財務報表)尚未完全準備好之前,項目管理者不應允許團隊開始審計現場工作。很多時候,審計人員為了指導和改善客戶的審計準備工作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而這些超過項目預算的工作時間卻無人埋單。如果未能對流程進行恰當管理,就會妨礙團隊從客戶那里收回增加的時間成本,也加重了審計人員的工作負擔。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和高級職員或許可以就當前工作環境中審計業務的困難和挑戰與客戶進行充分溝通。對客戶必須秉持堅定的態度,就財務報表和其他輔助材料的準備提出明確責任,從而保障審計人員無需再擔負起審計師和制表人的雙重職責。
3.優化審計流程,高級員工通過參與項目的各個階段,積極提高審計效率。
當資歷較淺的初級員工完成第一撥審計工作時,可能并不滿足審計目標的要求,這要么是因為初級員工無法充分理解審計計劃,要么是因為審計計劃制定后情況出現變化,而團隊資深成員又未能在旁及時指導應對變化。這將進而影響審計效率,因為項目團隊經理會布置許多后續事項,而初級員工通常需要花大量時間來梳理清楚。會計師事務所可以考慮重新審視審計流程,以提高效率、優化員工隊伍。例如,高級人員和合伙人可以盡早參與到審計項目中,確保團隊能夠第一時間準確完成審計目標,同時減少初級審計師一遍遍修訂的必要性——這種重復勞動不僅會降低生產率,也會消磨士氣。
此外,提高高級人員和合伙人的參與度還有助于項目團隊借助高級管理人員的經驗和洞見,在審計工作中加強知識轉移,優化思維過程。因此,會計師事務所有必要保留經驗豐富的`團隊成員,特別是那些在處理復雜業務結構和行業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成員。
4.不同事務所應各展所長。
中小事務所通常擁有更加緊密的團隊和更扁平化的組織和團隊架構,這有助于優秀的工作得到更加即時的認可,團隊成員能夠獲得更加緊密的指導和咨詢。中小型事務所中的系統培訓通常被認為沒有大型事務所綜合全面,后者往往容易受到管理層的關注。小型事務所可能沒有資源來開發一系列的綜合學習模塊,但可以考慮相互合作,或充分利用行業協會、專業會計機構提供的服務。
除了技術培訓外,各事務所還應當在員工培訓和發展項目中引入軟技能和領導力組成部分。溝通、指導、談判技巧等軟技能培訓對于職業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也有助于審計師的日常工作。領導力也很重要,因為事務所本質上是各個追逐共同目標小團隊的集合。
5.進一步強化審計職業能夠提供的多元化經驗。
員工們對此也非常重視——調查結果也充分印證了一點。例如會計師事務所的國際派遣政策,國內的事務所可以考慮和海外辦公室合作構建更加靈活機動的職位,事實上,由于中國地大物博,國內的事務所也可以考慮引入更多靈活機動的職位。拓展職位范圍,引入更多短期的跨國項目,為初級員工中較為出色的人才提供海外借調工作機會。或許還可以建立有組織的派遣項目長期規劃,而不是總在人才要離開事務所之前的最后一刻,才拋出海外借調機會的“胡蘿卜”來加以挽留。重要的是讓員工明白自己是有可能獲取這些機會的,而選拔的標準是眾所周知、公開透明的。
6.進一步明確合伙人錄取標準。
無論資質、性別、種族,通過鼓勵來自不同背景的更多員工努力爭取合伙人機會,加強接班人規劃和業務連續性。明確合伙人的職責和義務,有助于減少員工對自己可能無法達到合伙人標準的擔心。在合伙人軌跡方面,為潛力較大的候選人提供專門的培訓項目投入;或許高級合伙人可親自指導和訓練這些候選人,幫助他們做好未來走上領導崗位的準備。在根據績效評估、公平公正的基礎上明確合伙人準入標準,確保員工了解在合伙人晉升流程中,沒有任人唯親和辦公室政治等不良現象。準確告知員工現有多少合伙人職位,確保流程的透明度。通過做出這些改變,事務所可以吸引和保留更多人才,直至晉升到事務所的最高級別崗位。
7.投資于女性員工。
部分國際大型事務所已經開始實施性別多樣化戰略來強化人才資源。會計師事務所還可以考慮借鑒和采納性別多樣化方面的全球最佳實踐,從而穩定女性員工這一人才庫。就此,會計師事務所可對雇員福利政策進行微調,使其與女性審計師、尤其是那些已結婚生子的女性審計師的特殊需要保持一致。受訪者指出,他們非常期待彈性工作時間;或許事務所可與員工加強溝通,決定如何進一步提高職場彈性,更好地適應女性專業人才的家庭需求,又不會影響專業服務。會計師事務所可進一步制訂政策和行動舉措,鼓勵出于家庭考慮而暫時離開職場的前任女性員工重返工作崗位。這或許有助于滿足事務所的人才需求,尤其是管理、專門領域、審計忙季的需求。
事務所如能優化女性員工的工作能力和領導力,就將在競爭中占據上風。打造一個更有利的環境,為女性人才提供支持,有助于更多人傾向于留下來,并有勇氣追求成為合伙人。會計師事務所可考慮樹立更多女性典范,尤其是在合伙人級別的典范,并為重點培養對象提供針對性指導。
中國有句俗語,“婦女能頂半邊天”。由于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中國的女性人才資本相較其他地區更加豐富,如果說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擁有強大的女性人才資本,就能在未來占領區域乃至全球專業服務市場的霸權地位,這或許并非遙不可及。
總結
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是,打消員工認為“事務所將其視作僅僅是為項目盈利的勞動力資源”這樣的想法。會計師事務所之間流行著這樣一條共同的口號:“人才是我們最大的資產”,這不應看為一句空話。應當把員工視為獨立的個體,重視他們的想法,而不是把他們當做同質化、可互換,或可被輕易取代的資源。確保人才管理政策有針對性,而不是一刀切,真誠地給予員工成就感和認可。就這些人才管理政策做好溝通和說明工作,確保員工能夠最大程度地了解事務所為了提高職業滿意度所采取的各項措施,從而提振士氣。事務所必須在對效益的追逐和更人性化的管理之間取得平衡,讓員工相信,他們的貢獻是受到重視的。
如果事務所能夠積極解決本報告中提出的這幾項關鍵問題,將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對于事務所提供優質審計服務這一核心業務而言,關鍵在于維持一個可持續的人才庫。盡管大多數挑戰都沒有很容易的解決方法,但積極承認問題、建立透明活躍的公開交流平臺都是必須盡早采取的重要舉措。
盡管本調查并未特意提出“90后”的問題,但會計師事務所還是應該留意“90后”員工和前幾代員工(例如70、80后)之間存在的代溝問題。許多處于初級審計師級別的受訪者都屬于“90后”,他們的回答也具有“90后”思維模式的特征,例如關注未來發展、數字化與靈活的生活方式、辦公方式、互聯網及碎片化學習模式、包容性企業文化、國際流動等,這在其他研究中也有所體現。關注接班人計劃的事務所當然應考慮“90后”所關心的問題,設計符合時代特征的人才發展和保留的政策措施。
我們的調查還著重突出了在更宏觀層面的相關問題,包括需要提升報表編制者的財務報告編制水平、提高對審計價值的認識等。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事務所和整個會計師行業、專業機構、商業團體和監管部門共同協作,是與致力于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會計和審計服務相一致的一個必要努力方向。
審計調研報告9
內部審計人員對接受的審計項目所采用的審計程序和方法不當,未能發現重大錯弊或出具的審計結論失誤,從而產生不良后果,這就是內部審計風險。廣義的內部審計風險包括審計職業風險和審計工作風險。前者是指對內部審計職業界的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與環境總和;后者是內部審計主體對被審計單位經營管理活動實施審計時,由于不確定因素影響或者由于審計人員能力所限,作出不恰當的審計判斷或是對存在的錯弊未予揭示,從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審計人員的意志為轉移,審計活動自始自終存在著審計風險并且具有潛在性。每個審計項目都有產生風險的可能性。根據當前執法環境和法律背景的變化以及審計質量現狀,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企業的內部審計,都必須面對審計風險,必須增強審計風險意識,提高審計質量,防范和規避審計風險。但就實際而言,目前還普遍存在審計風險意識淡薄的問題。許多人誤認為內部審計在工作目標上沒有特定要求,所提交的內部審計報告不具有法律效力,內部審計無所謂“風險”可言;或者認為內部審計在本單位負責人領導下開展工作,只是“奉命行事”,即使出現工作上的誤差或疏漏,也無須承擔“風險”。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內部審計必然陷入一種被動和無所作為的困境,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因此,重視審計風險的存在,規避和控制審計風險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規避與控制審計風險呢?筆者認為只有從根源上了解審計風險的產生,才能尋求措施有效去防范和控制風險。
一、內部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1、內審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分析判斷能力、工作經驗都對審計工作質量有重要影響。目前由于內審人員總體素質偏低,直接影響到內審工作開展的深度和廣度。一是知識結構和層次較為單一,業務理論和操作技能欠缺,相關知識比較缺乏,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因此也很難寫出有力度的審計報告,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依據。二是風險意識、職業道德素質欠缺。一些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具有很強的主觀隨意性,風險意識淡薄,常常因操作行為不當而導致內部審計風險產生。還有一些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欠佳,對審計工作缺乏責任心、使命感,甚至出現內部審計“不作為”或“亂作為”現象。所有這些將給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信譽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審計風險的出現。
2、內審方式和方法的滯后性。內審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是否科學、適用,直接影響到審計質量。一是審計方法模式滯后,目前仍停留在賬項基礎審計和制度基礎審計階段,而未向風險導向審計發展;二是無論采用判斷抽樣還是統計抽樣,它都是根據審計人員的經驗主觀判斷,極易遺漏重要的項目;三是審計操作不規范,如審計人員為了降低審計成本隨意放棄一些自認為不必要的審計程序,審計方法的選用不科學,審計報告的編寫不明確、不公允等。這些顯然會帶來審計風險。
3、內部審計環境的局限性。內部審計環境的局限性增加了審計風險的系數。內部審計在性質上屬于企事業單位自我約束的管理控制行為,審計人員工作范圍局限于本單位或本系統內部。由于內部審計人員與本單位員工長期共事,相互之間有一定的利益關系和感情聯系。單位終考核評比及競爭上崗方面普遍實行民主測評,內審人員的“前途命運”往往又與被審計對象息息相關。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中難免有所“顧忌”,放不開手腳,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性,最終使內部審計人員承擔較大的審計風險。
4、審計單位內部審計質量控制的健全性。審計單位是否建立嚴格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對審計人員的考核約束機制,執行效果如何,都關系到內審工作質量和審計風險。如果審計單位缺乏這方面的制度和機制,就不能對審計過程和環節進行有效控制,失去對審計人員行為的約束和監督,使審計質量得不到保證,從而影響審計結果的客觀公正性,進而帶來審計風險。
二、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針對內部審計風險成因及影響因素,應采取以下防范和控制措施:
1、提高內審人員的素質
加強內審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高素質的專業審計人才是防范審計風險的最有效措施。首先,必須改變目前的用人機制,選派那些具備相應的技術資格和業務能力的人員充實內審隊伍;其次,要加強對內審人員的業務培訓及后續教育,更新知識結構,使他們能及時掌握審計新技能、新方法,提高查證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審計協調能力、綜合解決問題能力。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審計新形勢的需要,從業務技能上防范審計風險。再次要強化審計人員的法律風險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依法行政意識,做到知法守法,依法辦事。
2、運用現代審計技術方法,防范和控制內部審計風險。
一是使用以制度基礎審計方法為核心,兼容抽樣審計法與詳細審計法的審計方法體系。運用制度基礎審計確定重點,對審計重點采取詳細審計,增加審計證據數量,減少失誤和差錯;對非審計重點采取抽樣審計法,確定合理的樣本量,作出審計判斷和結論。這樣,克服了傳統的、單一的審計方法的缺點,推動和促進內部控制的建設和執行,使審計主客體之間良性互動,達到既提高審計效率,又防范和控制內部審計風險的目的。二是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進審計方法和段。當前,要大力開發和應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方法,迅速提高內審人員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能,不斷開發設計計算機輔助審計軟件,建立審計作業平臺。以審計方法的創新,來提高審計質量,降低內部審計風險。三是引進目前最先進的以風險為導向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以風險的分析與控制為出發點,以保證審計質量為前提,統籌運用各種測試方法,綜合各種審計證據,以控制審計風險。
3、加快有關審計法規制度建設
當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對內部審計都有專門的法律規范,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也制定有內部審計實務標準等。國家應抓緊制定、頒布內部審計法規和內部審計業務準則,以統一內部審計執業規范,降低審計風險。同時內部審計還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盡快地同國際慣例接軌,以謀求長足的發展。
4、增強內部審計的`獨力性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和咨詢活動,是一種積極的管理審計,具有獨立性。增強內審工作的獨力,強化內審工作的地位,就能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達到預期的審計效果。增強內審工作的獨力性,首先是內部審計機構的獨力,在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上要充分保證它的獨力性,要使其具有超脫地位。或實行上級
主管單位審計派駐制,加強內審工作的地位。其次,要打破內部審計環境的局限性,多開展交叉審計,回避內部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的利益沖突,解除審計人員的各種束縛,調動審計人員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樣內部審計的結果才能客觀公正,有效規避審計風險。
5、強化審計質量控制,保證審計質量
要有效地規避審計風險,關鍵是提高審計質量。質量與風險成反比關系,質量越高,風險越小;反之,質量越低,風險就越大。
完善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風險的有力保障。而要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就必須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建設,規范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要建立審計人員、項目主審人和項目組長分級負責制度,審計工作底稿、事實確認書以及審計報告復核制度,以及內審質量責任追究制度。明確每位審計人員、每個審計崗位的職責及質量控制要求,在審計項目實施中對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并由此引發的審計風險要落實責任,嚴肅追究,并采取相應的懲處措施。這樣就能強化審計人員的責任意識,質量意識和風險意識,減少或消除人為審計誤差,及時發現和解決審計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保證審計質量,把風險水平降低到最低水平。另外,還要建立一套審計質量指標體系,以加強對內審人員工作質量的考核,從而減少人為風險。
6、建立風險評估機制
內部審計風險的產生,除了審計人員自身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之外,最主要的來自企業的管理風險和經營風險。因此,審計人員協助被審計單位管理者進行風險控制和管理。建立風險評估機制是降低內部審計風險的有效途徑。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內部審計人員首先要就企業的經營環境、決策目標、戰略規則和未來經營狀況的變化,與管理者充分交流,對風險性質及大小取得共識,并以此確定審計范圍、重點審計對象及審計方法。其次要收集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相關審計資料,明確每一審計項目的風險概況,制定年度審計工作計劃。最后在具體實施審計項目階段,要評價實際產生的風險及控制風險的效果,提出有關風險控制的建議。
審計調研報告10
根據市局關于經濟責任審計調研提綱,結合我局實際進行對照和整理,現匯報如下:
我區通過加強組織領導,為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創造良好環境。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審計部門是不夠的,需要各級領導的支持和有關部門的配合,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等人員組成的經濟責任審計領導小組,具體負責組織協調這項工作,制定了《區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辦法》。成立了經濟責任審計股,有專人負責。盡管如此我們感到在經濟責任審計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監督滯后,審計成果運用不盡理想
由于干部人事制度的特殊性和審計機關權限的限制,多年來經濟責任審計存在著被審計單位的領導離職后,才受組織部門委托進行審計的問題。被審計人員往往在已任新的領導職位后,組織部門才委托審計部門對其在原單位的經濟責任進行審計,造成了“先離后審”的局面。基本上是審計歸審計,任用歸任用。再加上被審計人員對審計認識不全面,不重視,也導致審計定位存在較大偏差,影響了審計質量。這樣做的結果容易造成經濟責任審計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成果的運用和審計機關以及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同時對廉政問題及個人經濟問題也很難查清。再加上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之間協調較少,各成員單位之間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經濟責任審計成果運行反饋機制。
2、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審計評價缺乏統一標準
目前我國的審計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法律法規及制度滯后,缺乏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制約了經濟責任審計的開展。致使審計過程中遇到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難以用現行的法律法規和評價標準來評判。從而使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工作變得十分復雜和困難。而且由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時間往往都跨度長,審計期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廢止等變化也較快,這也為審計機關選擇適當的法律法規進行評價增加了難度。因此,必須盡快健全經濟責任審計的法律法規體系和評價體系。
3、審計任務與審計力量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
隨著近年來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越來越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審計機關的年度計劃工作量在逐年遞增。正常情況下,我局對國家審計署、省審計廳統一安排的審計項目必須優先完成外,有時還要抽調人員配合紀檢、組織等有關部門開展辦案調查、檢查等臨時性的工作,而組織部門交辦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任務又都比較集中,一批下來往往是幾個甚至是十幾個。人員緊張問題成了困繞審計機關工作開展的突出問題。
4、經濟責任審計的幾點建議
首先要加強政策法規宣傳,提高單位領導對經濟責任審計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經濟責任審計《兩個暫行規定》之后,有關部門也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實施細則》和實施意見,使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成為法定審計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營造一種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的工件氛圍,促使各級領導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到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是一項正常的工作制度,是保護、愛護干部的必要措施。領導的重視和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的積極配合,是開展好經濟責任審計的基本保證。其次要加強法制建設和體制創新,為離任經濟責任審計提供法律保障。審計的.本質是監督,而監督的效能取決于領導體制上的突破和創新。實踐證明,在各種監督制約機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權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監督。只有加強法制建設和體制創新,才能為經濟責任審計提供適應性較強的法律保障。第三要加強審計隊伍自身建設,努力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經濟責任審計是一項專業性、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并具有較大的風險性,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具備較高的政策水平和綜合分析能力,嚴格按照《審計法》及審計規范的要求辦事。因此,審計隊伍自身建設是當務之急,要把提升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審計人員要重視審計理論、業務知識的學習和更新,重視政策法規的學習和研究,增強責任感和事業心,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廉潔自律,積極推動審計工作向前發展。
5、經濟責任審計幾點設想
一是離任審計與任中審計相結合。把領導干部的離任審計與任中審計有效結合起來,我們打算逐步擴大領導干部的任中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也就是在年初安排全年審計工作計劃時,逐步加大領導干部任中經濟責任審計的比例,以備將來在這些領導同志離任時,審計部門就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經濟責任審計的效率就會有很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今年我們就安排了5個任中審計的項目。從組織、紀檢部門來說,我們建議在維護中央關于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要實行“先審計,后離任”原則的前提下,可以從實際出發,區別對待,靈活開展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對領導干部任期屆滿或調任、轉任、轉崗等情況,重點采取“先審計后離任”方式開展審計工作;對免職、辭退、退休的領導干部,可實行“先離任,后審計”的方式推動審計工作。在遵循“逢離必審”的基礎上,加大對在職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力度,將審計監督關口前移。
二是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與傳統的手工審計相結合。近年來,該局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在傳統的手工審計基礎上,逐步過渡到以計算機審計為主,以手工審計為輔,利用oa與ao兩大系統交互,實行經濟責任審計項目全過程電子化控制管理。
三是把經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相結合。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把以往財政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審計的基礎上,對領導干部任期內所發生的重大項目、專項資金的使用以及領導干部作出的重大經濟決策所產生的效益進行審計,把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與效益審計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套客觀、公正、詳實的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評價體系。
審計調研報告11
近日,xx市審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xx帶領市內審協會人員到xx公司進行調研,通過看宣傳影片、聽情況介紹、參觀博物館和生產線,對該公司有了初步了解。由于工作關系,過去我到xx公司就內部審計工作情況進行過調研,知道公司董事長對內部審計工作相當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為xx公司的發展起到了保駕護航的重要作用。
xx公司創建于1953年,歷經62年的穩步發展,現已成為一家專業化的健康食品企業。產品從單一的白酒發展成為以保健酒、健康白酒和生物醫藥為三大核心業務的健康產業結構。20xx年,實現銷售額75億元,上交稅金20.58億元。繼續保持中國保健酒行業和湖北民營企業的龍頭地位。近年來,公司先后榮獲“中國輕工業釀酒行業十強企業”、“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多項榮譽。
公司董事長及領導層高度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從企業改制以來,通過有序推進、積極探索,構建了企業審計監察組織,逐步強化了內部審計監督,內部審計覆蓋了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公司審計監察部成立于20xx年,隸屬于董事長直管,管理總監協管,現有工作人員9人。自成立以來,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審計監察部切實從企業實際出發,深入研究符合本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模式、工作機制及工作著力點,探索新的審計方法與手段,積極研究和應用信息化審計技術,使得內部審計監察職能得以充分履行和發揮,為xx公司良性、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xx公司各類經濟業務活動歷來是審計工作關注的重點,審計工作也經歷了從成立的初始階段查錯糾弊的價格審計,逐步向工作流程和操作環節等管理審計轉變;并通過審計促使被審單位(部門)進一步健全與完善相關管理流程和管理機制。特別是20xx年,xx公司對審計監察職能進一步完善,審計監察工作主要圍繞公司及各投資項目的各項經濟活動以及遵循事后審計原則開展工作,充分發揮審計監察在完善內部控制、風險防控和促進內部管理水平提升、違紀違規和腐敗問題防范與查處等方面的作用,并建立相應機制和流程,使審計工作更加規范化、制度化。
1、注重財務收支審計,確保合作雙方互利共贏。財務收支的雙向審計對象是公司下設部門、全資子公司,重點是控股企業。公司對外投資項目較多,有橫跨幾個行業的控股產業,通過多年來的深入實踐,總結出一整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審計監督工作方式。即:每年審計監察部門聯合企業投資主管部門,不定期地對控股企業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全面審核,并對審計發現的問題進行系統評估,針對性地提出具體改進建議,然后與被審計單位協商下一步加強管理的具體改進措施,使審計查出的問題形成工作閉環,落到實處。
2、完善采購業務審計,實現采購良性競爭發展。xx公司每年采購金額約占公司銷售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是內部審計與控制的重點,針對采購業務審計,審計監察部通過多年的摸索和積累,建立了定期審計與抽查審計相結合的采購業務審計,即對大宗物資采購實施必審,在采購業務洽談與執行階段對其開展的合理性進行監察,在采購業務完成后,實施事后審計,同時,每年對每類大宗物資均要實施一次專項審計,針對其采購價格、采購方法等進行全方位審計;通過建立供應商良性競爭機制(報價與業務量掛鉤)等形式,將采購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進而在保證原材料品質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切實讓利于消費者。針對零星采購,實施抽查審計,在審核價格的同時,進一步關注其采購申報的合理性。據了解,僅紙品包材類一項,每年因審計而帶來的成本效益就有近百萬元。
3、開展廣告業務審計,拓展審計監督領域。隨著xx公司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延伸,市場廣告及各類投入費用也在逐年增加,約占公司整體銷售額的12%。針對市場廣告及投入等費用無標準可依,審計困難等問題,審計監察部將審計觸角延伸到廣告業務洽談階段,將原來的定向洽談模式調整為多家報價談判模式,進一步降低了公司廣告業務成本;同時也規避了業務過程中容易發生的腐敗等問題。較為典型的案例是通過對某市場業務員違紀問題的審查發現:作為業務負責人某某不僅任由廣告商抬高制作價格,給公司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而且在負責數起店招制作等廣告合同執行中變相收受回扣(要求廣告商裝修其房屋等方式)。在公安部門協助下,公司對其涉嫌違紀和職務侵占公司財產一案,作出了開除出營銷隊伍并永不錄用的'決定。此案件查處既起到較好警示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凈化了公司營銷“環境”
4、強化工程項目審計,降低公司投入成本及項目風險。工程項目建設存在周期長、投資額大、控制環節多等特點,僅憑工程竣工的事后結算審計,缺乏對關鍵控制點必要的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難以從根本上遏制建設工程的損失浪費,也很難真正發揮審計監督作用。因此,對工程項目審計必須前移審計關口,在加大對各類工程前期招投標監察力度的同時,重點加強對在建工程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首先,通過建立工程項目的日常定期巡檢機制,對工程項目的巡檢時發現的一些弄虛作假、偷工減料的行為及時進行了查處,以提高工
程施工質量。其次,嚴格審查工程項目中的轉分包、掛靠與圍標等不合規行為,避免公司遭受經濟損失。如公司新辦公樓玻璃幕墻工程審計案例,通過明察暗訪,多方取證發現投標單位存在違法資質掛靠等問題,并及時將該案件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還有在山南酒廠綠化工程項目審計中,審計監察人員通過對參與該項工程投標的綠化單位的實際走訪,以及市場行情的調查等,發現該工程存在轉包行為,并及時終止了轉包合同,為公司挽回了經濟損失,也確保了該工程質量;另外在公司保健酒三期人行天橋項目審計中,審計人員通過對前期招標文件分析及結算資料的審查,發現承接人員為取得該項工程承包權,存在圍標抬高造價的嫌疑,該案件已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涉案人已被抓捕歸案。第三,加強工程項目合同簽訂前的審查工作,合理控制工程造價。如通過對保健酒三期及辦公樓機電安裝工程合同審查,發現該工程主材存在不合規的采供定價(即由施工方供應并按信息價執行)問題,并針對性提出了相關改進建議,為公司挽回了近400萬元的經濟損失。四年來,工程項目累計審減金額達7800萬元,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公司在工程項目上的投入成本和項目風險。
5、加強經濟業務合同審計,前移審計監督“關口”。如通過審計發現公司新辦公樓智能化工程招評標存在不合規問題并及時“叫停”處理;及時制止楓林酒廠消防工程合同主材設備價格偏高和項目取費不合理等問題,為公司挽回了63萬元直接經濟損失;通過對公司綠化景觀改造工程合同價格審查,為公司挽回了90萬余元經濟損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審計工作的風險防范作用。
6、實施教育防腐,完善腐敗問題舉報及審計查處工作機制。xx公司從20xx年開始,明確將防腐倡廉納入審計監察職能范疇,構建了黨委及審計監察為一體的、相輔相成的防腐教育體系,公司黨委負責從思想上進行防腐倡廉的建設,組織以公司內部黨員為主的領導干部進行防腐學習;審計監察部作為公司審計監察部門,不僅承擔著腐敗問題的調查處理職責,也承擔著防腐的教育培訓職責,審計監察部每年把審計案例進行匯總、精編,作為培訓教育的主要教材,通過實施案例的分析與研討,將公司曾經發生的案例進行剖析,以案例教育員工及各級領導干部,克己奉公,切實遵守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杜絕腐敗。通過制定和發布系列制度,確保腐敗問題舉報有渠道,查處有依據。三年來,結合審計監察部查處的一些問題,公司陸續出臺并持續完善了《xx公司員工廉潔工作準則及管理制度》、《xx公司與合作商文明及廉潔合作條約》等,對出現的各類腐敗問題,進行嚴查嚴糾;審計監察部監督各業務部門開展與合作商簽訂文明及廉潔合作條約簽訂工作,以促使合作商與公司共同防腐,打造陽光、廉潔的合作關系。同時也持續完善了《xx公司舉報管理制度》,暢通舉報與投訴的渠道,員工及外部合作單位等可以通過電話、短信、郵件、信件等多種形式舉報公司內部的各類腐敗問題,審計監察部嚴格落實和執行公司舉報問題100%調查與處理的要求,如,審計監察部對公司下屬毛鋪酒廠存在的頂班、管理人員克扣工資等出現的群體性“蟻貪”問題進行了調查處理,確認“蟻貪”行為屬實,對涉及到的7名各級管理人員分別作出了辭退、留用察看及警告等處理。公司對各級領導干部在外出差期間接受合作單位的吃請等問題是預防腐敗的查處重點,通過查處和處理相關領導干部,進一步凈化了干部隊伍,實現了與合作商的陽光合作。三年來,審計監察部累計查處涉嫌違紀違規的各類舉報案件27起,處理43人次。
xx公司內部審計監察部門職能隨著公司的發展,也在不斷的完善和變化,現階段,公司內部審計不再局限于經濟審計,而是逐步在向管理審計、績效審計及企業風險防范與控制轉型。工作的轉型,使內部審計的作用和效益不僅僅體現在減少經濟損失方面,而更多的體現在發現企業管理漏洞、提出整改措施方面。四年來,公司內部審計共計提出管理改進建議324條,被采納審計建議309條。
1、完善審計監督模式,促進審計作用發揮。完善以事后審計為主,事前、事中審計為輔的審計模式,實行全過程審計監督。事后審計與過程監督并不矛盾,因為企業的發展最終取決于“人”的素質;事后審計可以更好促進相關業務部門和人員創新與責任意識的提高,并通過失敗來總結經驗教訓;而通過過程監督可以有效預防并控制風險。因而公司內部審計根據不同的項目采取不同的審計方式,既有事后審計又有過程監督,如“事前、事中”的過程監督,主要是針對xx公司投資數額較大、建設周期較長的重大建設項目。通過審計工作貫穿工程建設整個過程,盡可能將“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督”有機結合起來,實行監管“關口”前移,增強審計的時效性,從而讓整個工程的管理、財務、質量情況實時處于可控之中,以便及時糾正存在的各種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審計監督作用,確保項目資金投入真實可靠,合規合理。
2、強化風險防控審計,促進管理水平提升。堅持“防范重于糾正、制度促進管理、監督寓于服務”的審計理念,注重風險管理,不斷加強風險防控審計。在公司風險防控審計的執行方式,主要是通過對各類合同、協議簽訂前的審核,以及項目招投標的實時監察來實現。通過對招投標方式的監察及建議,使得公司的招投標工作日趨規范、合理,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招投標成本。
3、探索績效審計方式,促進公司快速發展。公司內部審計工作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特別是通過近4年來的自主摸索,已建立起系統的管理績效審計模型。針對企業內部不同組織部門,逐步形成了內部管理績效審計內容與績效評價指標,通過定期實施管理績效審計,對各業務單位的整體運營情況進行評價和提出改進建議,促使公司內部各業務單位工作的逐步規范,起到了加強內部管理的作用。四年來,公司內部審計共計出具67份管理績效審計報告,涉及公司各業務單位。
4、建立后續審計制度,促進審計成果運用。審計工作最終成果的呈現形式是審計報告——這是內部審計增值的直觀體現。而最終是否能夠真正轉化為切實可行的生產力,就要通過審計建議的跟進落實才能反映出來。四年來,公司通過開展內部審計,累計提出各類有效建議300多條。對于審計建議的后續落實情況,審計監察部定期檢核,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后續審計制度。從跟蹤調查和參與審計的部門反饋的整改情況來看,審計成果的運用,較好地促進了系統管理的逐步完善、財務開支的平衡以及風險的積極規避,從而實現了開源節流和固本清源的基本預期。同時通過后續審計,進一步評價審計成果,總結經驗,促進了審計工作水平不斷提升,更有效服務于企業的發展。
審計調研報告12
為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和區委、區政府及上級審計機關的工作部署,完成審計工作任務,實現審計價值最大化,加強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廉政建設,我們近期對本局審計法律法規執行情況進行了檢查和調研,現將檢查和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檢查和調研工作情況
1、認真學習《審計法》等法律法規
要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首先要學好審計法律法規。近幾年來,我局一直按照審計署“人、法、技”建設的要求,認真學習《審計法》等法律法規,認真學習與審計行政執法相關的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認真學習與審計業務工作相關的會計法、預算法、稅收征管法。通過學習,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法律意識,做到自覺遵守《審計法》等法律法規。
2、廣泛宣傳《審計法》等法律法規
執行好審計法律法規,不僅我局審計人員要熟悉審計法律法規,更要讓全社會熟悉審計法律法規,共同營造執行審計法律法規的良好氛圍。為此,我局采取多種渠道宣傳審計法律法規,讓社會各界和有關單位了解審計法律法規,自覺遵守和執行審計法律法規,支持審計工作,主動接受審計。
3、認真貫徹落實執法責任制
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要靠制度和機制來保障。我局先后建立了《審計項目質量責任追究辦法》、《審計復核工作辦法》、《審計業務會議制度》等制度辦法,健全了審計復核機構,完善了三級復核機制。同時,認真貫徹落實執法責任制,全面規范審計行政執法行為,對審計執法的各個環節,全面加強控制約束,從制度上、程序上預防以審謀私、講人情、放棄原則等問題的發生。
4、依法行政提高審計執法水平
我局在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堅持依法行政,提高審計執法水平,緊緊圍繞“角度、廣度、力度、尺度”四個環節開展審計工作。一是圍繞中心,選準審計角度,將群眾普遍關注和反映強烈的問題及多年未審計的單位作為重點審計對象;二是突出重點,加大審計力度,著力查處嚴重違反財經紀律問題,堅持實事求是,依法辦事原則,做好違紀違規問題的定性和處理工作;三是拓寬領域,擴大審計廣度,積極開展重點領域、專項資金的審計;四是寬嚴結合,掌握處罰尺度。在依法審計的前提下,考慮被審計單位實際情況,重在加強教育、促進整改,不斷增強單位領導和財務人員財經法紀意識,規范財務管理。通過這四項工作,我局既堅持依法行政,又提高了審計執法水平。
二、貫徹落實審計法律法規取得的主要成效
1、全面完成審計業務
20xx--20xx年,我局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以本級預算執行審計和其他各項專業審計工作為突破口,密切聯系我區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開展審計工作,全面完成審計業務。五年間共完成審計項目40個,累計查出違規資金130,050元,管理不規范資金1,220,032.52元,提出審計建議13條,向市審計局報送審計論文和審計信息22篇,審計項目被評為市級優秀審計項目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
2、促進了審計規范化建設
我局繼續推行政務公開和執法公開,將職責范圍、執法依據、執法程序等方面的內容公布上墻,并相繼公開了審計聽證規定、審計處罰告知、審計工作紀律、被審計單位承諾書等方面內容,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促進了審計規范化建設。
3、提高了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我局堅持每星期業務學習制度,抓好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更新;加強工作作風建設,增強審計人員的服務意識,堅持“一審二幫三促”的方針,寓監督于服務之中;加強廉政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開展審前廉政談話制度,培養審計人員廉潔、公正、嚴謹的工作紀律,認真努力做好各項審計業務工作。通過這些工作,我局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在全面完成審計業務工作的同時,沒有發生違紀違規情況,樹立了良好的審計形象。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
我局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規范審計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問題,其突出問題是審計人員對審計法律法規學習不夠,業務知識還不夠全面扎實,勤勉工作、服務意識不夠濃厚。其原因是我局存在一定的重業務輕學習現象,沒有把提高審計人員綜合素質作為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的基礎根本性工作,切實抓緊抓好。
四、解決存在問題的幾點建議
1、加強學習,提高審計人員法律水平與法律意識
要針對部分審計人員沒有完全掌握審計法律法規的現實情況,加強學習,做到每月安排一天時間,專門學習審計法律法規。要聘請法律專家和學者給審計人員講解法律法規,提高審計人員法律水平與法律意識,為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打下扎實法律基礎。
2、加強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
嚴格執行審計法律法規,必須要有扎實的業務知識來保證。要加強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術知識和能力。通過培訓,使審計人員具備財務知識外,還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知識、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達能力,適應不斷發展的審計工作需要。
3、注重教育,使審計人員刻苦勤勉工作
要注重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心,使審計人員愛崗敬業,承擔責任,樹立服務意識,刻苦勤勉工作,全面完成審計業務任務,為提高全社會財務管理水平,提升經濟效益,促進廉政建設作出貢獻。
審計調研報告13
一、當前審計人員職業發展與能力建設的基本情況
在當前,審計工作正在面臨著全新的發展,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解決更多的問題,而且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審計的地位和作用也隨之提升,審計監督工作面臨的領域不斷拓寬,直接導致審計人員身上擔負的工作擔子越來越重。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工作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做好本職工作范圍內的事情,還需要配合開展紀檢、監察、檢察、法院等機關開展專案審計和專項檢查等工作。這些工作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審計人員也容易出現人手不足和人少事多的現象。
在我國審計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審計的類型也在發生在一些明顯地變化。我國的審計類型正在由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轉變為了效益審計,隨之而來審計的方法也在發生著一些明顯的變化,傳統的賬目基礎審計正在朝著制度基礎審計、風險基礎審計等方面予以轉變,審計手段也在由傳統的手工審計發展轉變為了電子信息化環境下充分使用信息技術的審計,這些變化也對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主要問題匯總:
1、審計人員數量缺乏,實際工作事務繁多
在當前的審計人員隊伍之中,審計人員的配置情況比較嚴峻,面對工作量日益增大的審計工作,審計人員的數量配置存在有較大的問題,審計人員普遍表示,現有的人員數量難以承擔較大的審計工作任務,這也使得審計工作的開展壓力較大。以隨縣審計局為例,一線審計人員不足二十人,每年開展大小各類審計項目達九十個左右,人員嚴重短缺使得審計工作開展的效率和質量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不利于審計人員更好地去發揮出自己的專業作用。在當前,由于審計人員需要配合其他單位的工作,這也必然導致審計人員的工作量較以往有了更大的提升,實際開展的工作事務也更加繁重。
2、年齡結構整體偏老,梯隊建設存在問題
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審計崗位由于受到單位編制的限制以及整個大背景因素的影響,這也導致現有的審計人員組成之中,整體的結構便于老化,年輕的審計人員普遍處于較為基層的工作,沒有發揮出更大的審計作用,這也影響了整個隊伍的建設和完善工作。在審計隊伍建設的過程中,多數審計人員都來自于行政、企事業單位以及軍隊的專業干部,這些人員在進入到審計工作之后,普遍年齡較大,很多人也已經逐漸步入了中年,這也是導致審計隊伍整體年齡結構偏大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審計隊伍的發展過程中,在內部由于梯隊建設存在問題,后備人員儲備不足,這也導致審計隊伍的整體年齡結構老化現象更加明顯。
3、專業結構比較單一,專業提升滯待欠缺
在審計行業開展的這些年之中,審計人員專業結構的單一化問題一直非常明顯,而且受到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影響,多數審計人員在都是從財會專業方面畢業,這也導致審計人員的專業背景中以會計、經濟管理類專業居多,在審計經常涉及到的金融、工程、計算機、法律類專業方面,人才缺口較大。在現有的專業人群之中,也沒有開展多元化的人才提升工作,這也使得專業的狹窄性越來越明顯,不利于開展綜合系數較高的審計工作。審計人員的專業結構問題,也影響了審計工作的整體檔次和整體水平,長此以往,不僅會降低審計工作的開展力度,而且也不利于去全面涉及到各個行業的審計需要,從而使審計工作的發展受到一定的阻礙。
4、專業能力比較匱乏,個人能力提升不足
在當前,由于受到現代審計類型、審計方法、審計手段的轉變影響,這也對審計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和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現階段的要求,很多審計人員由于缺乏綜合性審計能力,也影響了在審計工作中所表現出的專業能力。現階段較高的工作要求,對于一些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年齡偏大,而且學習能力較弱,個人能力提升不足的人員而言,帶來了更大的發展制約,不僅不利于審計人員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而且也不利于審計人員更好地去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受到專業能力的影響,在當前的審計隊伍之中,很多審計人員已經成為了“財會專家”,而并沒有成為綜合素養較高的復合型“審計專家”。
三、可行性建議和措施
1、建設審計隊伍,合理配置人員
在建設審計隊伍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在嚴格把控審計人員招錄的過程中,及時補充審計人員,使更多有水平、有能力的人員能夠盡快參與到審計工作之中,從而使現有的審計隊伍可以承擔起相應的工作需要。審計隊伍在完善的過程中,必須要開闊審計人員的選拔渠道,從而可以為更多適合的人員提供參與審計工作的機會,這也可以在短時間之內迅速彌補審計人員的不足,從而使審計隊伍可以承擔起相應的工作任務。
2、做好梯隊建設,培養年輕人員
在做好審計人員職業發展和能力建設的過程中,必然需要使更多的年輕人士得到更多的提升和培養機會,從而彌補當前審計隊伍在年齡結構方面的問題,有利于促使審計隊伍可以更好地為開展工作而做好梯隊建設工作。完善梯隊建設,還需要針對于年輕的審計人員做好有針對性地培養工作,使其認識到當前審計工作的主要特征,明確審計工作的要求和發展方向,從而可以更好地去在未來改進個人的審計行為,達到現代化審計工作的要求。培養年輕審計人員,彌補隊伍年齡結構問題,還需要在內部發揮出“傳幫帶”的作用,使一些常年在審計崗位上開展工作并且表現突出的人員可以在審計隊伍之中參與到培養年輕審計人員的職能。
3、完善專業結構,做好崗位培訓
在引進審計人員的過程中,需要對專業結構進行全面完善,在保證專業審計人員進入到隊伍的同時,還需要優先錄用財經、計算機、法律、金融、工程建設等方面表現突出的人員,使其可以在參與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完善審計隊伍的專業結構。在實現隊伍多元化發展的同時,也可以使審計隊伍在職業發展和能力建設方面得到較好地完善,也能夠使當前審計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得到明顯、有效地改善。在引進審計人員的同時,還可以建立完善的人員培訓體系,在培訓體系中融合多種課程內容,從而使審計人員可以在多重課程的培養下,去解決專業結構方面的問題。
4、提升專業能力,加強隊伍鍛煉
對于審計人員,在下一步應該主動在能力方面的培養工作,需要全面提升審計人員的綜合工作能力。在提升業務能力的過程中,不僅僅要提升審計人員的查賬能力,還需要加強在衍生能力的培養,尤其是涉及到計算機、金融、法律等領域的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對于審計人員而言也非常關鍵,在提升審計人員綜合分析能力的過程中,應該通過查出的問題開展從源頭上進行綜合分析,并且為審計工作提出審計建議。審計人員在實現專業發展的過程中,去提升自己的學習創新能力,使其可以在工作中能夠主動運用新知識,做到對新出現的審計理論、方法及時融會貫通,從而持續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未來,隨著經濟發展的持續加速,審計人員面臨的工作也更加繁重,審計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加強審計人員的培養,加強審計人員的職業發展和能力建設,不僅可以使審計人員可以發揮出更大的職場價值,而且也將依托于專業素養較高的審計人員構建起保障經濟穩定發展的“鋼鐵長城”。
審計調研報告14
近年來,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化,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我國各商業銀行都積極開展了金融產品創新業務,不斷滿足經濟發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促進了金融市場的迅速發展,但同時也會帶來金融風險。如何加強對金融產品創新業務的審計,有效防范金融創新業務風險,筆者提出拙見,僅供商榷。
首先,金融創新產品具有表外反映性、杠桿性、風險與收益的潛在性、虛擬性等諸多特點,對傳統審計理論和審計方法提出了挑戰,有待審計界進一步探究。
其次,金融衍生交易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復雜性等特點,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金融知識儲備提出了挑戰,成為深入開展金融產品創新業務審計的瓶頸。
最后,不完全信息博弈對金融審計構成了困境,主要表現為審計人員與被審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同時還表現在審計人員與金融監管部門(一行三會)之間的信息共享不暢通。
首先,把握重點,加強對金融創新的重點風險業務產品的審計。
金融創新的風險重點主要集中于金融衍生產品,審計前必須對金融創新產品進行全面了解。一是了解創新產品的種類和業務量,看是否將金融衍生業務交易演化成主業;二是了解金融創新產品的研發設計、試點推廣、操作流程、風險環節及其內控制度,看是否能保證金融創新業務風險在可控范圍內。
其次,充分準備,加強與被審計金融機構的有效溝通,確保有的放矢地開展審計。
審計前,審計人員必須加強金融知識的學習,甚或是實地跟班學習,就某些關鍵性問題與被審單位的有關人員進行有效溝通與觀摩,以掌握重要的金融創新產品(如信托、理財、保理等)的業務流程和風險環節等方面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開展審計。
此外,還應充分利用金融、法律等專家的意見。衍生金融產品一般會涉及較深的金融、法律等專業知識,可考慮聘請金融、法律等方面的專家協助審計。
再次,多方協助,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一行三會)的有效溝通,以求監管信息及時共享。
在實施審計項目時,及時與金融監管部門溝通,重點關注相關監管制度是否及時跟進,避免出現監管盲區,從而促進被審金融機構改進和完善金融創新產品,發揮審計“免疫系統”的功效。
最后,招賢納才,加強審計人才梯隊的培養與建設,確保審計隊伍的延續性。
高質量的審計成果來自于高素質的審計隊伍。隨著資本市場規模不斷膨脹,金融市場的不斷豐富,金融創新業務的不斷發展,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已不適應金融審計的新要求,急需培養一批多元化、現代化、復合型的金融審計人員
審計調研報告15
自人民銀行內審機構成立以來,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審計活動,促進了人民銀行強化內部管理、規范業務操作。但近年來,人民銀行對內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發揮內審監督作用,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制約內審監督作用發揮的因素
(一)內審管理體制缺乏“三性”
1.內審工作未顯權威性。人行內審機構作為職能部門,在實施同級監督過程中存在不少難度,其原因在于內審工作缺乏權威性。一些部門對內審職責、性質、目的認識存在偏差,錯誤認為“工作質量有主管部門管,違紀問題有紀檢部門查,內審是‘挑毛病、壞政績’的多余部門”,在審計時則表現為消極應付,缺乏配合。
2.內審工作缺少獨立性。作為人行職能部門,在本行直接領導之下,其審計規模、內容和工作時間就難免不受干擾。同時,在內審問題反映上,也存在避重就輕、有選擇地上報問題的情況。有的基層人行甚至把內審機構作為對付上級行審計檢查的工具,內審職能作用也因此偏離了“正題”。
3.內審工作不備超脫性。按照現行的內審管理體制,內審人員作為本行工作人員,其提撥、使用、評先、福利等各種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圍之內,內審人員開展的各項審計活動受到本單位的制約。在具體實施審計時,內審人員往往會顧及人際關系和切身利益而“心軟”,審而不深,查而不全,處而不力。
(二)內審監督方式和手段“過時”
人行審計效果往往會因間隔時間長、當事人變動、資料不全而不盡人意。現場審計方式雖然也能發現問題,但無法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審計監督。同時受審計人員、時間、成本的限制,審計時內審人員不能全面詳細進行檢查。為此,審計質量和效果難以保證,審計作用未能盡現。內審技術現代化進程緩慢,部分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上,難于全面和有效監督電子信息系統上的各項業務,這種技術落差較大影響了內審效率。
(三)內審人員綜合素質有“短板”
目前,人行內審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知識面不全,綜合能力不高。相關審計專業培訓次數少,造成內審人員素質難于跟上形勢需要。由于缺乏既熟悉各項業務和掌握審計技巧,又具備綜合分析能力和掌握現代科技信息網絡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以致在審計檢查中往往表現底氣不足,難于發現深層次的問題,從而影響了工作質量。
二、加強內審監督工作的對策
(一)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層層派出制
實行層層派出制的內審組織體系,理順內審機構的隸屬關系。實施派出制,從理論上講,符合“下查一級”的監督要求;從實效上看,有利于減少干擾,保證審計質量和效果;從慣例上講,歐美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內審機構實行集權制,其獨立性、權威性和超脫性,都是由其內審體制的組織地位來實現的,其機構、人員集中在總部,直接對下屬各分支機構實施審計監督。
(二)健全“三項制度”,規范監督程序
一是健全人行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通過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可以隨時掌握金融管理動態、建立監控數據庫檔案,在監督過程中分析執行金融方針政策、規章制度是否有偏差,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找出風險點,確定審計重點,提出風險預警。二是健全人行內部監督檢查制度。檢查制度又分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定期檢查制度是內審工作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有固定時間、固定內容的連續性工作。不定期檢查制度是針對轄區內重點、突出的問題,通過這種有目的、不確定時間的檢查活動,可以突出重點,把握事物脈絡,找準風險導入點。三是健全人行內部控制評價制度。根據執行內部監督信息報告制度、內部檢查制度的情況,應對全轄同級部門進行年度整體評價。評價內容包括組織體系,業務風險控制,業務活動合規性、公正性、有效性,內部控制制度及建設情況,干部履行職責情況等,其結果作為轄區內人行年度工作考評的重要依據之一,使人行內審工作具有威懾力。
(三)實施質量控制,防范審計風險
內審監督的效果還依賴于實施全面的審計工作質量控制。審計工作質量是指所有審計工作的總體質量,涉及到組織的各項工作,貫穿于審計項目的'全過程。既包括內審部門的內部組織和管理,又包括執行具體審計項目過程中的質量控制。審計質量控制措施是指為實現審計目標以及規范審計行為而建立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相應的技術方法等,它是對審計管理和審計工作過程的一種行為控制。只有客觀、公正地對其內部控制系統的管理活動進行揭示、評價、查處、反饋,糾正缺陷,杜絕隱患,才能提高審計質量。審計工作質量控制是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降低審計風險的保證。
(四)狠抓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素質
應制訂長期和系統學習培訓計劃,實行“三三制”“兩個同步”。具體是指內審人員在一年中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審計檢查,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調查、分析、總結,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學習培訓;內審部門與業務部門同步學習,內審部門對業務部門同步監督,使廣大內審人員不斷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同時要學習外國先進審計經驗,還要向社會審計學習,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提升內審人員整體素質。
審計調研報告16
經濟責任審計是指通過對黨政領導干部或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員及其所在地區、部門、單位財政收支以及相關經濟活動進行審計,以監督、評價和鑒證黨政領導干部或企業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履行情況。實行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全面考核和正確評價領導干部,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由此可見,經濟責任審計具有高層次、嚴要求、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逐步提高,審計風險也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從審計實踐看,當前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的成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是審計機構(人員)自身的'因素。一是審計人員風險意識不強,憑經驗辦事。不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常常自認為對被審計單位情況很了解,因而情況調查不能深入。二是審計技術不精。審計人員知識結構單一,真正既懂財務又懂法律和其他相關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很少。三是審計力量配備不足,審計人員配備與所應承擔的審計任務不適應,致使一線審計人員長期與時間賽跑,超負荷工作。四是管理不到位。當審計機關管理松懈時,審計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其次是審計環境因素:一是審計法律環境不健全、不完善,致使審計過程中遇到新情況和新問題等難以認定和處理。二是審計獨立性受制約。三是違規違紀行為更加隱蔽。針對審計風險的不同成因,筆者認為,經濟責任審計風險防范最關鍵的還是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強化風險意識。采取制度與教育并重的方式,雙管齊下,強化對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一要健全制度,如完善崗位責任制、審計過錯追究制、考核激勵機制等制度;二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法制教育、職業道德教、風險教育等,提高其防范風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素質。既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又要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審計人員要不斷更新知識,學習掌握現代審計技術和審計方法,掌握國家現有的經濟法律法規和經濟責任審計法規,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和“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原則,做到“事實查得清,道理說得明,處理能到位”。,
三、加強質量控制。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人員應嚴格按照審計署《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的要求,制訂嚴密的審計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并對審計工作每一道程序進行嚴格審核把關,實施審計質量全程監控。
四、注重協調配合。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要實事求地依法處理。對嚴重違紀、違規、違法的經濟案件或線索,要及時向相關有權處理的部門報告,堅持部門聯動,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這樣才能妥善處理好審計工作中的“越位”與“缺位”現象,起到降低和防范審計風險的作用。
審計調研報告17
內部審計工作是檢查、監督、評價金融部門的業務、財務等各方面工作的職能部門,做好內審工作,對于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實施監督,督促員工遵紀守法,指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出針對性的整改意見,總結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趨利除弊,揚長避短,保證業務順利開展,穩健運行,都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監督作用,發揮著醫療隊、消防隊、助推器的作用。
目前,在審計稽核隊伍中,仍存在著素質不高、應變能力差、審計手段傳統落后,缺乏足夠的權威性和獨立性,缺乏完整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等問題;審計部門與其它業務部門之間,仍缺乏必要的協作與溝通,沒有完全做到審計方法先進、資源共享、良性互動。在具體工作中,往往是就事論事,虎頭蛇尾,缺乏必要的跟蹤與反饋,缺乏相對嚴格的懲治與整改。由于審計部門提供的數據和資料不夠及時、完整、準確,其真實性和內審質量被大打折扣,從而使上級提出決策、改進工作、完善部署出現差異,甚至失誤。
溫家寶總理說過:“道德缺失,是導致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一個深層次原因。一些人見利忘義,損害公眾利益,喪失道德底線。因此,金融文化和金融倫理道德是金融法律、制度和規則的`核心與基礎。”金融是個高風險行業,個人操守不好,能力越強,風險越大。防范金融風險,尤其道德風險,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形勢尚未見底、繼續蔓延的情況下,內審工作的重要性更具有非常現實的指導意義。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作為我國金融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三農”經濟健康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當今國家強化農業基礎地位,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農”方面的信貸需求越來越大,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點多面廣,遍布城鄉,傳統優勢使其在支持“三農”方面大有可為。然而,長期粗放式的管理與經營,加之農業屬弱質產業,投入周期長,風險大,在農業保險業務不完善,農貸擔保機構不健全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仍存在著歷史包袱較重、資產結構不合理、風險集中,資產質量較差、抵御風險有效資金緊缺等問題,加之業務人員素質跟不上,在社會上不正之風的影響下,冒名、跨區、壘大戶等違規貸款較多的問題至今沒有很好解決,個別地方以貸結息、以貸轉貸等內部操作上的道德風險問題也沒有很好解決,再加上社會信用環境不理想,農戶還貸意識較差、盲目攀比等因素影響,致使目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存在一定數量的隱性不良資產。這些問題如何解決,筆者認為,必須加強內審工作,亡羊補牢。
一是要妥善處理好金融服務與監督的關系問題。在金融工作中,政府及農戶方面往往是強調服務的多,忽視資金來源和經營風險。必須強調:市場經濟也是風險經濟,國家重視農業,號召向農業傾斜,強化農業主體地位,保障十幾億人吃飯問題本無可厚非。但作為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如果放棄自身性質、發展規律和經營原則,成為財政的出納和政府的“錢袋子”,靠放松貸款條件來滿足農村資金的剛性需求,只能是權宜之計,緩兵之計。從長遠看,這樣做的后果會使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回到改革前的老路上去,最終因行政命令和政府行為釀成大量的不良資產,這與科學發展觀的根本要求相悖,與“把銀行辦成真正的銀行”相悖,無益于農村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不謀萬事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因此,作為決策部門,必須妥善處理好金融服務與監督的關系。內審人員要具備辯證思維和哲學頭腦,立足當前,胸懷全局,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科學、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要在全面提高信貸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信貸資金風險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向農業投入,向農村傾斜,支持三農,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并取得社會效益和自身效益的“雙贏”。
二是要處理好自身利潤與經營風險的關系問題。利潤作為合作金融機構非常重要的指標,它涉及員工績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涉及員工切身利益。在利益的驅使下,個別地方為追求短期效益,不惜采取弄虛作假、轉換借據、虛改報表等手段來謀取不正當現實利益,這的確不是明智之舉。這樣做的后果往往為今后發展埋下隱患,爺爺吃了子孫飯,與做大做強做實的發展目標相違背,與安全、高效、穩健運行的經營方針相違背,最終只能是自欺欺人,不利于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長遠發展大計。作為審計人員,要提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稽核隊伍要把那些想干事、干好事、會干事、不出事的人充實進來,把那些政治堅定、原則性強、清正廉潔、作風正派的人充實進來,堅決不能用那些靠關系、搞形式、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的“老好人”和那些不干實事、無所作為“混日子”的人。周恩來總理曾經說過:“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
審計調研報告18
近年來,隨著公共財政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產生了對公共財政資金支出效果進行問效的要求,__區審計局按照人大、政府的要求和上級審計機關的統一部署,陸續實施了一批績效審計項目,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獲得了上級的充分肯定,有力地促進了我區績效審計工作的推進。
一是加大對財政資金使用環節的審計監督,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將績效審計的要求貫穿到財政審計的全過程,加大對政府采購、國庫集中支付和“收支兩條線”等制度、政策、措施執行情況的審計監督力度,有針對性地提出審計意見和建議,比如通過對車輛維修、加油和保險未進行政府采購問題,提出了加強技術管控,對非定點商家不予付款的建議,促使財政對國庫支付系統進行改造升級,從付款源頭進行管控,切實落實了監管,得到了區人大、區政府的認可。
二是圍繞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對各預算單位管理的出租房屋開展專項審計調查,反映出出租合同簽訂不規范、內容不完整、租金明顯偏低及個別租賃資產的漏管等問題,促使我區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意見》、《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及《街道國有資產管理實施細則》等管理措施,對國有資產進行規范管理、堵塞漏洞、提高效率。
三是以涉及民生資金為重點,注重對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審計監督。如對我區公衛資金審計中,對提供醫療服務的八大類30項醫療業務指標進行了評價,揭示了主管部門違規向基層分配資金、基層單位虛報工作量領取補助資金等問題;在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蹤審計中反映出專項資金閑置、部分項目未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等問題。引起了上級領導的關注,并通過審計整改,促使衛生部門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財政部門對閑置的保障房資金統籌安排、及時使用,取得較大的影響。
四是加大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資金的跟蹤審計力度,確保建設資金的使用效率,助力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如對城建計劃落實情況的審計中,反映出項目開工率不高、中期計劃調整過多的問題,引起人大的關注;在對重點建設項目的結算審計中針對審減率居高不下的問題,制定《政府性投資項目委托社會中介機構審計管理辦法》,對工程造價進行控制,對審減額過高的建設單位進行處罰,促進建設單位提高管理水平、節約財政資金。
一是上級理論指導不足。雖然提出績效審計的時間很早,但審計署至今尚未制定出績效審計的操作指南,基層審計機關也缺乏可以借鑒的成熟經驗,對績效審計的組織方式、開展模式、評價方法無法進行規范統一,審計質量難以保證。
二是績效評估指標體系不成熟。績效審計的核心是對項目實行情況進行評價,因而評價指標的選取直接決定審計項目的成功與否。但當前并沒有一套權威的、適用性廣的評價指標體系,尤其是政府各部門提供的`公共產品及內部管理行為涉及面廣、各有特點,其經濟、效率和效果各有差別,基層審計機關如何建立特定項目的適當的評價指標,成為每一項審計的難點。
三是績效審計基礎薄弱,獲得數據難度大。績效審計必須建立在基礎數據和資料真實完整的基礎上,否則就會使績效審計的質量大幅度下降,而開展審計所應用的數據很大一部分來源于部門的業務數據,涉及業務管理的各個環節、各個時期,同一事項涉及的數據還有可能由不同部門管理,如低保數據就涉及民政、公安、交管、工商、銀行等多個部門,數據管理的權限也各不相同,如何取得這些數據,并進行標準化處理,使之成為績效審計的可用數據,制約了績效審計的有效開展。
四是審計人員能力還不能適應新的要求。由于績效審計方式和評價的特殊性,績效審計需要審計人員要具備較廣的知識面和較強綜合能力,只具備某一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基層審計機關財務、審計專業人員多,計算機、法律、工程、統計、管理等專業人才少,復合型人才的缺乏也限制了績效審計的視野和思路。
一是制定績效審計的操作指南。對績效審計的立項、組織形式、證據取得、審計結果公開及運用等方面作出具體的規定,建立起審計質量控制體系,并對基層審計機關進行相關理論指導。
二是探索建立適合我區的評價指標。一方面對預算資金、資產配置、收益管理及取得的經濟效益等對象,在參考既有的財政管理評價指標的基礎上建立共性評價指標,適用全區所有評價對象。另一方面,對特定部門或項目,在參考行業標準、歷史狀況及橫向對比結果的基礎上,對社會效益、管理水平等分類別制定適用于不同預算部門和項目的個性評價指標。
三是進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建立完善跨部門的數據查詢平臺,連接統計、房管、社保、公安等各部門,將各種查詢數據進行標準化整理,建立數據分析模塊,對預算部門和實施項目的歷史與現狀、支出與效益、不同地區的差異進行分析,使審計結論更具權威性和全面性。
四是引入專業化的中介咨詢機構。根據需要適時聘請各類社會中介機構參與績效審計,對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項目可以建立專家人才庫,聘請行業專家參與目標設定、指標設計及結果評價的全過程,特別是對政府部門提供的公共產品取得的社會效益的評價,應充分利用專業調查機構,采用問卷調查、滿意度測評等方式進行廣泛地取樣,增強審計結論的客觀性。
五是進一步加強績效審計學習培訓。采取請進來、走出去、自助學等多種方式,對績效審計基本理論及涉及的統計分析、工程管理、社會管理、數據庫處理等專業進行學習,邀請專家進行有重點的針對式培訓,擴充審計人員的思路、提高審計人員的技術。
六是充分利用審計成果。將績效評價結果按照政務公開的要求進行公示,作為績效問責的重要依據,同時也作為改進預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依據,促進部門優化預算支出結構,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不斷加強項目績效管理。
審計調研報告19
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覆蓋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戰略舉措,“政府先行,帶動信息化發展”是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要方針。電子政務是近期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一項重點工作任務。所謂電子政務,是通過以現代信息、通信技術改造政府行政業務而成為一種新的政府管理方式,包括政府間的電子政務,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和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三個方面。從審計角度具體地說,電子政務,就是審計機關運用現代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將其審計和管理職能轉移到網絡上去完成,同時實現審計機構和工作流程的重組優化;充分利用審計的各種資源,實現審計信息與審計業務的共享與集成;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割的制約,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審計監督。
一、我局電子政務的現狀
1、我局計算機網絡建設已初具規模,建立了局域網并與省廳實現了聯網,接入政府公眾信息網或直接接入了因特網。網上辦公,無紙化辦公仍處于應用階段,從目前局里實際情況看,信息化硬件普及率還低,機關各項政策、命令的發布仍然還是沿用紙張作為傳播媒介,公文的收發、采集和匯總還沒有完全實現電子化。實現這一目標還須進一步的努力。應該說審計機關信息化建設的應用首先體現在網上辦公上,能夠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減少多余的環節,節約時間。我局雖然建立了辦公系統,但具體應用范圍還須逐步擴大。
2、局領導對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視程度提高,對今后進一步發展電子政務要求迫切。根據省審計廳要求盡快建立聯接審計機關的電子政務統一網絡。提出了明年新上項目計劃,計劃項目主要集中在專業應用系統建設、辦公自動化、與政府聯網和網站建設等方面。
3、審計業務信息化系統全面啟動。今年以來全市審計系統上下掀起了學習計算機的.熱潮,主要學習審計業務軟件的應用,這必將帶動我市審計機關的信息化發展,提高審計效率。
二、我局電子政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電子政務的認識不夠深刻,沒有充分認識到政府電子政務將給審計帶來的巨大變化,沒有認識到不施行電子政務將面臨落后和淘汰的險境,沒有認識到電子政務對審計業務的推動作用。由于認識不到位,這項工作的推動力不強、動性不夠,熱情不高。
2、信息化管理機構不健全,人才匱乏。局信息化辦公室是信息化建設的組織協調機構,由于是臨時機構,未能發揮統籌規劃管理、組織協調等職能。更缺乏專業技術人員。機構不健全、關系不順、人才缺乏,難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開發、推廣重大的電子政務應用項目,這也是阻礙我局電子政務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實施這項工作本身面臨資金、技術、人員素質、外圍環境等各方面的困難。資金問題是快速發展電子政務首先面臨的問題,電子政務的軟硬件都需要較大的投入。我市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財政收入較低,一時很難拿出大筆資金用于電子政務的建設,我局雖想方設法籌措資金,但仍難滿足需要。技術方面來說是和資金聯系的,我局這樣的專業人員太少,難以完成這項大的工程,要充分利用社會技術力量,也要有資金的支持。機關工作人員信息化的素質問題是電子政務發展的最大障礙。此外外圍環境、市民觀念、經濟發展水平、被審計單位計算應用水平等因素也影響我局電子政務的發展。
4、重硬件建設、輕開發使用,應用效果難以達到應有的水平。建好了局域網,但未開發使用網上辦公和業務應用系統,只是用于簡單的上網瀏覽,未實現初級的信息傳遞、公文處理等功能,有的甚至連這些基本功能也實現不了。有關網站只有靜態功能,缺乏和用戶交流溝通的手段,更談不上開展網上審計的問題。審計需要的、有價值的網上信息資源更是缺乏。應用網絡提高審計效率、提高利用計算機監督水平的效果遠未達到應有的水平。
5、不能結合審計部門業務選擇出切實為社會公眾服務、產生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項目作為電子政務建設的切入點。
三、推進我局電子政務發展的對策
1、加強我市信息化與電子政務建設的組織管理機構。切實發揮市審計局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對全市審計系統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的統籌管理、組織協調職能,理順本市審計系統各有關信息部門的職責關系,搞好分工協作。
2、實行信息工程項目審核、招投標和監理制度。建議設立全市審計系統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建立完善項目審核和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由市局信息辦提出統籌規劃和具體實施意見,報市局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審定,按照規劃和建設進程列入預算,將這部分專項資金集中用于我市審計系統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所有電子政務和信息化項目,必須經過市審計信息辦組織專家論證、審核、招投標、監理、驗收評估,確保建設質量和進度,同時促進項目建設的規范化管理和政府資金的有效運用。
3、加快我局電子政務統一網絡平臺的實施。按照省審計廳電子政務規劃要求,確定"我局電子政務建設實施方案",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盡快構建聯接全市審計機關的電子政務統一網絡平臺,實現我市各級審計機關之間互聯互通、網上資源共享和信息交換,在統一網絡平臺上共同開發推廣網上審計業務應用系統,提高投資效益,避免重復投資浪費。大力推進審計機關辦公自動化和業務信息系統的建設,開發內部信息資源和審計公共服務數據庫,實現審計管理信息化。進一步完善審計網站,整合各級審計機關信息資源上網,逐步建成"一站式"的審計電子政務窗口。
4、借用外界人才力量,對重大電子政務項目,采取工程外包、聯合開發等多種靈活方式,以緩解我市審計系統人才需求矛盾,同時也使審計信息機構瘦身,緩解編制緊缺的矛盾。
5、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電子政務知識和信息技術的普及培訓,廣泛提高審計人員的信息化意識和信息技術技能,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在我市各級審計機關的廣泛應用。
審計調研報告20
審計承諾制是被審計單位按照審計機關的要求,就其提供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財政財務收支情況的真實和完整作出保證的制度,審計法第三十一條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實行審計承諾制可以約束被審計單位和有關人員向審計機關提供真實、完整的會計資料和其他情況,也便于審計機關和有關部門追究提供虛假會計資料等責任時確定責任人。審計承諾其目的是減少“假賬真審”情況的發生,分清審計責任和會計責任。但在實踐過程中不管是被審計單位還是審計機關都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被審計單位及人員對審計承諾存在的問題
1、難以承諾—承諾制度是審計機關的一項新的制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承諾制度本身存在操作性不強的問題。如審計進駐前要作出承諾,而這時根本沒有向審計組提供有關的會計資料,怎么對資料的完整性作出承諾。有些被審計單位財務負責人認為自己無法了解本單位全部經濟活動(如食堂、工會等非財務部門核算的收支)而拒絕簽字,法定代表人則以不熟悉財會知識為由拒絕作出承諾。另外現實中確實還存在:部分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不一定能掌握本單位由其他財務人員主觀故意作出的隱蔽性舞弊,以及對某些非主觀性的偶然錯誤他們也未必全部覺察。要么肯定性或要么否定性的承諾要求確實難為于被審單位和財務負責人。
2、不肯承諾—怕承擔責任。根據審計法第四十三條規定:“被審計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拒絕或者拖延提供與審計事項有關的資料的,或者提供的資料不真實、不完整的,或者拒絕、阻礙檢查的,由審計機關責令改正,可以通報批評,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責任”。由于承諾書是由被審計單位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簽字作出,這對法定代表人和財務負責人提出了要求,不真實或亂承諾要追究責任。而一些存在違法亂紀的被審單位領導和財務負責人,更怕要求承諾。因此對審計承諾能推則推,能拖則拖,有時到審計結束時才提交承諾書。審計機關無法取得承諾回復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3、無奈承諾—被審計單位并非真正心甘情愿地向審計機關作出承諾,往往是迫于審計機關的權威性,為了不給審計機關留下不配合的印象而無奈作出承諾。而更有個別被審計單位甚至認為他們配合完成這道審計程序是為了讓審計人員有所交差,礙于審計人員的情面,他們作出承諾并不表明他們真的愿意或準備承擔所承諾的責任。被審計單位這種無奈的心態和例行公事的做法使承諾制度的實施陷入了似乎強人所難的'尷尬局面,這種承諾也失去了其真正意義。
4、隨意承諾—被審計單位及相關人員對審計承諾制要產生的后果、要承擔的責任根本不去考慮,只要是審計人員要求填寫的都會填寫,部分明知自己單位存在違規違紀行為的被審計單位,在審計機關送達審計通知書并提出書面承諾要求時也是揮筆在承諾書上簽字并蓋章,空洞承諾。
二、審計機關及人員對審計承諾存在的問題
1、“承諾無用”。有的審計人員認為審計承諾書沒有用,如果被審計單位都按審計承諾書上要求承諾,那還要審計干嗎!認為即使被審計單位作出了承諾,也不能僅靠承諾書來認定他們提供的會計資料就是真實的、完整的。因此審計承諾歸承諾,審計歸審計,兩者不聯系。
2、“不用承諾”。有的審計人員對審計承諾書的作用不重視,對進點前被審計單位的審計承諾書不作分析,認為這是作為審計程序必定要走的一步,或審計檔案上要用,形式上要有,實際效果沒有或不大。對被審單位是不是承諾,有沒有認真承諾不關注,拋開了審計承諾書。審計人員對審計承諾書一諾了之,實施階段也沒有很好地利用承諾書開展審計工作,把審計承諾書高高掛起。
3、“承諾萬能”。 有的審計人員認為有了審計承諾書就萬事大吉。對審計承諾書產生過度依賴性,誤認為被審計單位作出承諾后,即使其提供的會計資料不真實、不完整與我審計人員無關,一旦有了問題責任也不在審計人員。從而對被審計單位放松警惕,對審計承諾書是否真實不過問,甚至不認真履行審計監督的法定職責。這樣一來,反而無形中使審計風險加大了。如果被審計單位存在賬外賬等違法亂紀行為,而審計機關未能審計出來,虛假的承諾并不能解除審計機關應負的責任。
三、應采取的辦法和措施
為順利地推進審計承諾這一法定程序,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我認為,應采取以下方面措施加以重視和關注,使審計承諾更具有操作性和實用性。
1、要“改變”——使審計承諾可以承諾。從審計承諾的時間、程序、格式、要求上進行適當的改變,提高審計承諾的可操作性,讓被審計單位及相關人員可以承諾,也讓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更能有效地利用承諾書。
審計承諾時間不是單一的必須是審計組進駐前作出,允許被審計單位及相關人員隨時作出承諾或可補充審計承諾,只要被審計單位及人員在審計實施階段提出。國家審計準則中命令性規則——“審計機關應當建立健全承諾制度”及“審計機關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時,應當書面要求被審計單位法定代表人和財務主管人員作出承諾”和授權性規則——“在審計過程中,審計組還可以根據情況向被審計單位提出書面承諾的要求”。二者靈活結合效果會更好。
承諾程序也可以適當靈活,審計程序中的各個環節是環環相扣的,一環緊扣一環,在時間上具有連續性,審計承諾也是如此,雖然送達審計通知書時就審前調查得到的有關情況進行了承諾,但由于審計的相關重點內容,不僅僅反映在被審計單位的賬面上,有的內容需要座談、走訪、實地觀察才能了解到,隨著實施階段審計的不斷深入,也可能發現重大的審計線索與事實,審計人員應根據所掌握的情況和線索及時地要求被審計單位有關責任人進行單項承諾,才有利于查深審透審計項目和分清責任,對于審計手段、力量有限等一時難以查實的情況,可以要求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對特定事項單獨承諾,有利于明確會計責任,減少審計風險,提高工作效率。
審計承諾書的格式上更可以作出一些改變,不必固定格式,可以用空白式底稿要求被審計單位或經辦人員自行填寫選用。
2、要“頂真”——使審計承諾必須承諾。
審計承諾制作為一項審計業務制度,已寫入審計法和審計準則,就必須堅決執行,提高承諾書的剛性約束和效果,不能走過場搞形式。要充分發揮審計承諾書的作用,充分利用審計承諾書對實施階段的幫助和輔助作用。
一是要健全承諾制度,應從明確其法律效力為突破口,以法律強制力來保證該制度的實施。目前,承諾制雖然已作為法定程序,但相關的配套機制未建立。對被審計單位不提供審計承諾書、提供虛假承諾或到審計結束時才提供審計承諾書的行為,要采取強制性措施加以處罰,進行責任追究。
二是要宣傳承諾制度,應從轉變審計人員觀念為抓手,提高承諾的有用性。改變審計人員重審計問題的查找和取證工作,輕承諾書的利用分析工作。審計部門要通過宣傳承諾書對審計實施階段起幫助和輔助作用的審計案例介紹,來推動一線審計人員應用承諾書,提高審計人員督促被審計單位重視審計承諾的監督力度。
【審計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審計調研報告05-18
基層審計機關審計計劃管理的調研報告10-27
經濟責任審計調研報告04-05
審計工作調研報告07-22
審計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0篇)06-24
內部審計風險與防范控制調研分析調研報告02-22
工程結算審計過程中問題調研報告08-23
統計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7-25
消防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