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篇1
一、農村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分析
(一)農村家長文化素質相對偏低,家教觀念較為落后
一是農村家長文化程度相對較低,普遍缺乏科學育兒的基礎知識;二是相當部分家長思想素質和道德水準不高,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三是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教育重視力度不夠,往往為了繁重的農活而把子女當作生產、生活上的幫工,有的父母甚至因為缺少勞力不愿送子女接受教育,向子女灌輸“讀書無用”的思想,將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使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受到抑制;四是相當部分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高,“望子成龍”心切,天天輪流“夾攻”,時時語言“轟炸”,造成孩子心里負擔過重而“物極必反”;五是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好壞,個性天成”,對孩子的教育放任自流。在調查的13934名留守少年兒童中,絕大多數外出父母在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和子女教育之間取舍失衡,導致留守少年兒童得不到應有的管教而在學習、生活和思想品德方面問題日益突出。
(二)教育方法適用錯誤,家庭學校溝通堵塞
在調查中,大多數家長也急于教育好、培養好孩子,但由于方式方法多半是哄嚇法、武斷法、支配法、“棍棒”法、“變調”法、遙控法等,再加上重言教,輕身教,致使家庭教育起不到行之有效的作用
在對680名農村家長的調查問卷中,有68.2%的家長缺乏與學校溝通,不少家長甚至認為交了學費孩子的教育就應該由學校負責,孩子的學業和品行出現了問題,應由學校來承擔,由于認識上的錯誤,家長把教育子女應盡的責任推給了學校,從而與學校、與老師缺乏溝通,造成了家庭和學校教育的斷層。
(三)育人環境有待優化,家庭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一是語言環境有待凈化。在農村,家長和孩子很隨意就“出口成臟”,臟話流話就象“家常便話”;二是學習環境需要營造。在農村,很少看到家長捧上書本,孩子在一邊寫作業,而家長在一邊看電視或打牌的現象非常普遍,學習氛圍很淡薄;三是娛樂環境有待優化。當前,家長對網絡教育很難把握正確的導向,孩子迷上“網絡游戲”較為嚴重,一旦變成“網蟲”,家庭、學校教育的成果一夜之間就被顛覆,這種現象在農村的初高中學生中比較普遍。
目前,全縣有家長學校49所。但由于沒有經費投入,家長課多半是“考試分數通報會”,有的學校甚至很少召開或不開家長課,家長學校的職能作用不能得到發揮。其主要原因一是師資力量薄弱,學校教師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已經非常繁重,無時間和精力研究家庭教育知識;二是家庭教育資料欠缺;三是牽頭單位無此項業務經費,開展工作難度很大。
二、對策與建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歷來十分重視教育工作,把教育事業放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科教興縣”位居“五大戰略”之首,使素質教育、學校教育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但就廣大農村家庭而言,家庭教育仍不容樂觀。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未來,因此,抓好家庭教育,尤其是廣大農村的家庭教育,應成為全社會不容忽視的的重要課題。
(一)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長效機制
1、加強家庭教育組織建設。一是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領導機構,把家庭教育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工作規劃中,為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二是發展家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一支指導能力強、業務過硬的穩定的家庭教育工作講師團隊伍以及老干部、骨干教師及優秀家長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
2、增加家庭教育工作經費投入,確保家庭教育工作順利開展。每年劃撥一定的專款經費,用于聘請教師、購買教材、樹宣典型等開支,做到每學校每學年至少可以開課一次,確保家庭教育工作能夠正常開展。
3、進一步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培訓陣地,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根據兒童規劃綱要提出要建立多元化家長學校辦學體制、增加各類家長學校數量的目標和當前農村家庭教育的狀況,努力在鄉鎮的中小學、幼兒園普遍建立家長學校,使其成為普及家庭教育知識的主要陣地。同時,對家長學校規范管理,加強家長學校學習資料建設和制度建設,把開辦家長課列入各校年度工作計劃中,使家長培訓課進一步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確保農村家長科學育兒知識的知曉率不斷得到提高。
(二)創新工作方法,延伸家庭教育工作面
一是聘請專家對家庭教育工作隊伍和較高層次的家長進行培訓,使他們成為優秀“二傳手”;二是改變單一的家長課模式,變單向式、傳統式家長會為雙向式、開放式家長會;三是拓展家庭教學內容,使其更全面、更系統、更切合農村實際;四是結合家訪、技術培訓等各項工作,把校內家長會延伸到校外,利用農閑把家長會開到村、到組、到戶,為農村家長輸送科學的家教知識。
(三)以活動為載體,樹立典型,強化宣傳
一是創建家庭教育示范點,通過示范帶動,推廣家庭教育工作經驗;二是開展“學習型家庭”活動,引導農村父母成為學習型家長;三是繼續培養和評選“優秀家長”、“雙合格家庭”、“優秀家長學校”活動,在對家教成功的好典型進行表彰的同時著重大力宣傳,通過帶動輻射,使科學的家教知識逐步深入廣大農村。
(四)關注特殊群體的家庭教育
尤其重視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的家庭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和措施,向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及監護人宣傳其義務和責任以及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知識和方法,防止對留守、流動兒童放任自流、疏于管教的現象發生。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篇2
為貫徹中央號文件精神,了解農村家庭教育狀況。市關工委家教組會同市教育局關工委于20xx年下半年到包河區大圩鄉的慈云小學、曉星中心小學開展了調查訪問。調查組得到了包河區關工委和大圩鄉關工委以及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配合。這次調查,采取聽匯報、發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形式。調查范圍主要在兩所小學的三、四、五年級部分學生和家長中進行。共發出調查問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學生問卷195份,家長問卷176份)。學生和家長對問卷內容進行了逐項填寫。先后三次召開座談會,區、鄉并工委、鄉黨委主要領導和分管教育的負責同志、學校領導、班主任和教師代表等40多人參加了座談。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家庭基本情況
1、家長的職業:農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個體戶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區企業或從事臨時建筑工,屬農工兼顧,均居住農村。
2、家長文化程度:大專以上占6.3%;中專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學文化占15.6%。家長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學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讀初中。
3、家庭經濟收入:來自農業和農親找工收入較低的占83.8%;收入較好的只占2.5%;經濟困難的占12.5%;特別困難的占1.2%。
4、家庭組成情況: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單親家庭占6.3%。
5、家庭學習環境:參加問卷調查的家長,平進看書看報的占17.5%;畏導孩子學習的約占23.75%。農村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能給孩子提供單獨的學習場所、有桌椅、燈具、必須的學習用品及圖書資料,并能在平時購買少量的.課外書籍等占25%左右。這些并非全是家庭經濟所限,大部分還是家長的認識和觀念問題。
二、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座談會上反映的情況分析,當前農村家庭教育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家庭教育缺失,放任自由發展
農村家長一門心思地撲在生產和創收上,每天起早摸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教育孩子,更談不上什么家庭教育。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外出打工人員的增多,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等親屬看管,多數是“看而不管”、“管而不教”或根本“管不住”,家庭教育幾乎成了空白。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是送孩子上學,將他扶養成人,至于孩子學得怎樣,全靠他自己的努力,聽其自然,沒有什么明確的要求。有的家長對老師說:“孩子聽老師的,全靠您了,我們管不了,您要打要罵都行”。家長缺乏責任心。
2、期望值過高,教育方法簡單
許多家長自身素質不高,他們不愿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愚昧無知的一代,不想讓歷史的遺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現。家長對孩子的最大希望是讀好書、上大學、干大事,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占61.2%。因此,對孩子要求就是學習成績好,考出高分,考上好大學,將來從事腦力勞動或較輕的體力勞動,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這些家長的教育方法,大多是簡單粗暴,信奉“不打不成才”,孩子一旦有錯,父母往往不問青紅皂白,責罵、毆打一頓,懲罰完了還說:“管你,是為了你好。”他們全然不顧自己的行為會給孩子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3、重文化知識學習,輕思想品德的培養
在有些家長的觀念里,家庭教育的內容就是學習,考出好成績。“只要孩子的學習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有的家長不支持學校組織的社會活動,如開運動會家長不讓孩子參加;組織慰問鄉敬老院,有的家長也不讓孩子去。這種只關注孩子學習的家教方式,給孩子的思想品德、生活自理能力、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4、新的“讀書無用論”,在部分家長中有所抬頭
近年來,由于高中、大學的教育費用高,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走向市場,找工作難的現象使部分農村家長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思想。有的說,培養一名大學生,家庭要負擔十多萬元,農村上不起。畢業出來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僅靠一點工資收入在城市安家落戶也困難。所以只講究“實惠”的家長,對子女的培養熱情不高,對孩子的升學持無所謂的態度。有些收入較好的家長說:“我們現在農村不也生活得很好嗎!”
5、溺愛嬌慣,缺少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農村學校不少班級里獨生子女占一半,一家三代同堂住在一起的多。老師反映,條件好的家庭,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溺愛孫輩,爸爸媽媽放棄管教,形成了孩子任性、懶惰、挑食、自理能力差。有的學生一上學就向家長要錢買零食吃,家長“有求必應”。曉星小學六(2)學生曹某,父親開私家車,家里經濟條件好,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一不滿足就不吃飯,甚至跑到樓頂上嚇唬人。這個孩子,老師也不能講,一講他就到處跑。老師說:“小孩子太慣啦!”家長說“隨他,跑不了。”老師也無可奈何。該校二(2)班有個學生,一直是家長喂著吃飯,上二年級了還不會用筷子,用勺子吃還撒一地。上述雖是個別的,但也反映家長不重視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三、幾點意見和建議
針對農村家庭教育的缺失,為優化家庭教育環境,重視和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我們對農村家庭教育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優化家庭教育外部環境
黨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范疇。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廣泛深入地開展爭創“五好家庭”,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活動,評選表彰好家長、好母親、好媳婦、好孩子,爭創文明戶,樹立新形象。
加強社會教育,以村或鄉開設活動場所,添置設備;組織“五老”隊伍,發揮“五老”作用,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寓教于樂的思想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網絡。
2、積極舉辦家長學校,構建終身學習教育體系
為不斷提高農村學生家長自身素質,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鞏固中求發展,并將家庭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學,家長入校,伴隨孩子升級升學,與孩子同時畢業,經考核發給畢業證書或結業證書。家長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和經費投入要有保障。
3、關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問題
進城務工農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員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關注的教育對象。地方政府和學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檔案,建立關愛幫扶機制,明確監管對象,設置親情電話,開設心理健康綠色通道,開展人文關愛活動,切實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與此同時,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長,外出掙錢不是最終目的,培養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是當務之急,打工別忘了孩子。
4、發揮農村家庭教育的優勢
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許多優勢。農村家庭簡樸的生活鍛煉了孩子的意志品質,他們受生活的磨煉,意志堅強,比城里的孩子懂事早,成熟快,他們從小干農活、做家務,成了父母的好幫手。農村的田園風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獲得了身心健康,應該充分利用和發揮農村教育的自身優勢,有意識地加強對孩子的教育,促使他們全面發展。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篇3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為全面了解我縣家庭教育工作基本情況,促進我縣家庭教育工作實現新發展,縣婦聯對我縣家庭教育深入調研,現將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1、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要通過媒體大力宣傳家庭教育理念,使家長認識到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更是家長的事,需要家長掌握科學教子方法,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好孩子。
2、加強建設,增強服務能力。
重視家長學校隊伍的建設與培訓,建設一支業務強、熱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師資隊伍。形成一套適合本地的家長學校工作方法,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家長學校的`針對性、實用性、系統性。增強家長學校的服務能力。
3、加強投入,促進家長學校良性運作。
一是建議政府加大對家長學校的資金投入,把家長學校經費作為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并確保逐年增長,縣財政可采取按生均標準拔給家長學校經費,保證家長學校正常運轉。
二是推行有償教學,允許家長學校收取一定的費用,通過政府拔一點款、家長交一點費、學校出一點”來解決經費問題。
4、加強指導,完善管理機制。
為促進家長學校的健康、持續發展,要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管理辦法。一是明確機制。規范家長學校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辦學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家長學校管理。二是考核評估。要把家長學校工作納入學校德育評估體系,對家長學校管理進行科學的評價。三是建立動態激勵機制。建立家長學校職責考核獎懲制度。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篇4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個人個性、品德、修養、愛好、才能等,對促進少年兒童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次對我市的家庭教育及家長學校的開展進行情況調研,將有助于抵御社會的不良風氣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從根本上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質。
一是切實加強對家庭教育工作的領導。市婦聯作為家庭教育工作牽頭單位,每年召開一次家庭教育工作會議,對全市家庭教育工作進行總結部署;每年召開一次家庭教育講師團會議,對家庭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梳理;每年開展各類家庭教育道德實踐活動,今年,我們開展了一場以智慧應對逆反為主題的家庭教育知識專題講座、“關注女童安全保護兒童權益
創建平安家庭”為主題的兒童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等,對家庭教育知識進行宣傳和普及。
二是家教工作者合力推動。根據家庭教育工作需要,我們整合資源,發揮三支家教工作者隊伍作用。一是發揮市級家庭教育講師團作用。吸收了社會各界人士組成家教講師團,廣大講師團成員根據自身特長,制作課件,在全市開展舉辦講座,成為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二是各學校都把辦好家長學校納入學校的整體計劃,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由校長或分管副校長擔任家長學校的校長,學校領導與德育處主任、年級組長、班主任、任課教師一起,采用集中宣講與個案輔導相結合的方法,共同研究推動學校的家教工作。三是發揮家教志愿者作用。在農村、社區,通過組織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員、婦女干部、優秀家長擔任家教志愿者的方式,為廣大家長提供咨詢指導服務。部分老同志年屆七旬,熱心公益,無私奉獻,令人敬佩。
一是發揮家長學校主陣地作用。我們在原有家長學校創辦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我縣家庭教育陣地網絡,盡量使家教知識輻射到每個年齡段的的學生家長。截至目前我市中小學家長學校數135所,幼兒園家長學校數23所,中等職業學校家長學校數1所,機關家長學校數1所,企事業單位家長數1所,孕婦學校數1所,新婚夫婦學校數數1所,人口學校數280所,各家長學校都制定了詳細的授課計劃,健全了相應的管理制度,確保家庭教育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并通過舉辦家庭教育報告會、專題講座、巡回大講堂、家長會、家長開放日、家長委員會活動等形式,開展品德教育、感恩教育、文明禮儀、法制宣傳等教育。
二是發揮時間節點的`作用。在節假日來臨之際,各家長學校通過向家長發放《致家長的一封公開信》、《告家長書》,與學生簽訂《假期安全文明承諾書》,發送假期安全短信,加強對孩子的學習、安全和社會實踐教育,提醒家長要盡好監管責任,讓孩子過一個平安、快樂、有意義的假期;我們還利用“三五”、“六一“、“七一”、“十一”等節慶,開展主題活動;在母親節、父親節、老人節、教師節等節日,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同時,我們還將家庭教育工作與學習型家庭、平安家庭、綠色家庭、和諧家庭等各類特色家庭創建相結合,讓廣大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增進思想道德修養,做一個品行端正的人。
一是實施貧困家庭關愛行動。今年春節期間我們與慈善協會聯合對市15戶貧困家庭發放慰問品及慰問金,活動共計捐助慰問金3000余元,捐物100余件。在每年的六一期間,由市婦聯領導班子帶頭,市婦兒工委各成員單位、企業、社會愛心人士紛紛開展慰問活動,各鎮辦也根據各地實際開展慰問活動,送錢送物送溫暖,讓困難兒童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愛。我們還開展了“家政、月嫂培訓班”,許多婦女通過培訓已經拿到了上崗證書,解決了她們在生活上的困難。我市自實施“春蕾計劃”以來,累計捐助資金十萬余元,救助貧困女童350余人。其中,有90多名貧困女童已完成九年義務教育。
二是實施留守流動兒童關愛活動。2月下旬,我們與市教育局聯合在全市開展了以“關注女童安全保護兒童權益創建平安家庭”為主題的兒童安全知識進校園活動。此次活動,我們以留守流動兒童集中的龍門鎮西塬小學、新城辦第五小學為重點集中開展安全知識宣傳互動活動。此次活動共發放宣傳冊400余本,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家長們對兒童安全知識普及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科學性的認識。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我市家庭教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
一是對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培訓指導不夠。近年來,雖然省上經常會有家庭教育講師的培訓,也定期召開講師團成員會議,分析研究存在問題。但是,隨著新時期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變化、兒童身心發展的新特點以及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新需求,如何使我們的家庭教育工作更能貼近家長和兒童的需求,成了新時期家庭教育工作亟需思考的問題。但我市家教工作者也有部分是兼職,對家教工作參與熱情應該說也高,在本校本地講課還是可以的,但要成為專家還有一定距離,我們希望能多培養幾個專家型的,哪里有需要就可以到哪里去宣講。希望省婦聯能創造機會和條件,組織各地專家進行培訓交流。
二是家庭教育工作發展仍不平衡。由于城鄉家庭教育觀念、信息資源等存在一定的差異,城鄉家庭教育發展仍不平衡。在城鎮,各種教育資源相對集中,為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且家長對家教工作普遍較重視,家庭教育知識普及率較高;在農村,特別是較為偏遠的貧困山區,由于生活條件、隔代帶養、親戚寄養以及家長自身素質的影響,家教知識的宣傳普及仍是薄弱環節。此外,各年齡段家教工作開展也不平衡,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開展活動多,中學家長學校開展活動較少,需進一步加強。
三是家庭教育工作的針對性有待加強。一些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對孩子重智輕德、重知輕能現象較重,對子女過分溺愛和過分期望現象較重,一些家長還忽視自身品行的修養,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了負面影響等,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隨意性比較大。此外,外來流動人口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撫養等特殊情況家庭的子女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懷,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和關愛幫扶工作。
四是假期兒童安全問題仍需進一步關注。近年來,每年寒暑假時,兒童墜樓、墜陽臺、溺水事件頻頻發生,事件大部分都是家長缺少對孩子的安全知識的教育,特別在城區,孩子一個人留守在家的現象也較為普遍,兒童的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目前我市家長學校辦學體制不完善,家長學校都是校中校,設在學校和幼兒園內,由學校、幼兒園負責管理,管理不正規,家庭教育水平較低。但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由于目前家長學校校中校的辦學模式有自身的弊端。這樣的體制,就是在平時召開家長會,老師把學生的情況告訴家長,學校、幼兒園偶爾搞一次講座,家長也不一定參加,學校、幼兒園對家長也無可奈何,且家長的受教育面也不廣,比如:幼兒園的家長學校面對幼兒的家長,小學的家長面對小學的家長,中學的家長面對的是中學的家長,雖然有針對性,但也有缺失,如準爸爸、準媽媽、0—3歲小孩的父母,爺爺、奶奶等。
二是家庭教育責任觀念仍然落后。部分家長認為把孩子送進了學校,教育孩子就屬于學校的事了,培養和教育好孩子是學校的應盡之責。近些年,很多家長忙于生計,將孩子交到學校之后就不聞不問了。特別是到了高年級,有些家長從來不到學校或向老師了解子女在校學習情況,連家長會也不來參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個班級,老師是誰,對孩子學習情況就更不清楚了。家長不關心在校子女的表現,有些家長還習慣替子女說話,庇護孩子的缺點和錯誤。部分家長與學校缺乏配合和協調,致使學校教育成效減弱。
三是家庭缺失家教知識不足。從我市學生家庭結構變化看,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多元化,獨生子女家庭成為家庭的主流格局,還出現了較多的流動家庭、空巢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等多種類型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困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良好夙愿仍舊是每一名學生家長的共同心聲,當家長發現孩子做錯事情,學習成績不理想時會嚴肅批評教育,但總感現在的孩子不服管、不聽話,所掌握的家教知識不足,遠遠滿足不了目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一是加強培訓,提升家教工作者水平。要進一步加大對家庭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讓教育者先受教育,及時進行知識更新、理念更新、方法更新。建議省婦聯成立家庭教育培訓指導中心,能定期組織培訓、進行交流,提高廣大家庭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我們市里也要及時跟進,運用各種形式,層層抓好培訓,提高家庭教育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指導水平和服務質量。
二是因材施教,增強家庭教育工作針對性。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對每一位家長來說,都存在著如何通過學習,實現從“自然家長”到“合格家長”過渡與提升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幫助和引導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樹立正確的親子觀和育人觀,明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以德育人”,教孩子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另一方面,基于家庭情況的千差萬別,啟動面向社會的咨詢服務和個案服務,定期組織專家開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的現場咨詢,針對家庭在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困惑和問題,提供具體幫助;推行個案輔導,安排和組織專家,接受家長和孩子的個別問詢,對家庭教育進行具體指導等。
三是加大宣傳,擴大家庭教育覆蓋面。要繼續大力推動家庭教育知識的社會化傳播,通過加強宣傳、舉辦講座、開展培訓、組織活動等多種形式,傳播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識,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關注和推動解決兒童保護工作的特殊問題,尤其是問題家庭、流動人口子女、下崗失業人員子女、單親特困家庭子女、留守兒童、殘疾兒童和孤兒的權益保護問題。依靠農村(社區)家庭教育志愿者力量,幫助那些特殊群體擺脫困境,重新融入健康和諧的群體之中。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篇5
為準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連云港市灌南縣婦聯歷時兩個多月時間,深入新安鎮、新集鎮、三口鎮、李集鎮農村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發放調查問卷250余份,訪談留守兒童家庭100余份。
一、基本現狀
調查顯示,我縣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情況較之過去有轉變,具體體現在:
1、家教觀念深入人心。96%的受訪家長認為家庭教育很重要,75%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和健康狀況非常關心,62%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獲得大專以上的文化,55%的家長更關注孩子的品格修養,以身作則,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2、家教行為趨于理性。80%的家長在孩子犯錯時,選擇給孩子講道理。與孩子的意見不一致時,75%的家長會選擇討論溝通,而不是一味地強制孩子服從。81%的家長熱衷于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有過廣播電視、報刊閱讀、親友探討等學習經歷。
3、親子關系逐步改善。在被調查的家庭中,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的占96%,雖然長年在外,但70%的父母能夠保證每周至少一次跟孩子聯系,56%的留守兒童愿意向父母傾訴煩惱和困惑,52%的孩子理解、支持父母外出務工。
4、學教困難有所緩解。62%的受訪留守兒童很喜歡上學,65%的孩子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況滿意,僅15%的孩子覺得父母外出務工 對學習有不好的影響。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的生活、學習管教也較以前有了大的改觀,73%的留守家庭會督促孩子的學習。
二、存在的問題
1、家長培訓渠道不暢。調查顯示,農村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父親占76.6%,母親占65.8%。他們的家庭教育經驗有40%是來自長輩的經驗,35%是自己從小的體驗。因此,他們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積極性非常高,90%的家長有培訓的需求,但只有13%的家長有過相關的學習機會。
2、留守兒童學習壓力大。跟孩子的家庭話題,60%的家長選擇了學習和健康,過于集中的關注給留守兒童的學習帶來壓力。數據顯示,70%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或者“良好”,但是43%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另有26.6%的`學生認為“自己成績未達到父母的期望”,家長和孩子對成績的認可度有較大差距,體現了孩子們在學習方面的不自信。
3、情感缺失現象依然存在。調查中,44%的父母因“太忙,沒時間,顧不上”等原因只能跟孩子保持電話溝通。但留守兒童對這種溝通并不滿意,63%的留守兒童希望能跟父母生活在一起,59%的孩子希望父母至少每天聯系一次,48%的孩子承認父母不在,缺乏保護,膽小怕事。
三、建議與對策
留守流動兒童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牽涉面較廣的社會系統工程。我們建議如下:
1、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責任。建議各級黨委政府著眼未來,重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工作。一是整合教育、民政、勞動等政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相互協作,整章建制,做到依規辦事。二是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群眾團體的作用,支持他們依據章程開展關愛活動和志愿服務,做到有人管事。三是適當傾斜技能培訓、貧困助學、社會救助等資金安排,把普及家庭教育工作經費納入公共財政,做到有錢做事。
2、家庭要成為關愛留守兒童的“第一陣地”。各級婦聯要繼續深化以家庭為載體的各類文明創建活動,開展“送家教進農村、進社區”活動,普及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引導家長和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當好孩子的“啟蒙老師”,關注孩子的心智成長。
3、學校要成為留守兒童的“家外家”。推廣和完善寄宿制學校建設,解決當前留守兒童“家里管不好,學校不好管”的難題;開設學生心理疏導課程,幫助留守兒童化解心理問題;鼓勵教師對留守兒童傾注更多的關心關愛,鼓勵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以友情彌補親情。
4、社會要肩負起留守兒童的“監管職責”。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組織動員巾幗志愿者、婦女干部、退休干部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讓留守兒童享受到愛的溫暖和社會的關愛;鼓勵社會力量創辦“留守兒童托管”機構,讓孩子放學放假有地方玩、有人管;推行“假期培養”模式,讓留守兒童在假期擁有“知識充電站”和“快樂加油站”,實現“離校不離教”。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篇6
內容摘要:目前,農村學校與城市學校相比差異明顯,農村的家庭教育狀況令人堪憂。怎樣整合農村家庭教育資源,促進家校合作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課題。本文通過對西周鎮小學生調查問卷,了解了西周鎮“家長教育素質”的總體狀況,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農村家校合作的對策及思考。
關鍵詞:農村家庭教育調查問卷教育資源家校合作
城鄉教育均衡化是新世紀教育發展的一大難題。目前的狀況,農村學校和城鎮學校相比差異明顯,不可同級而語。絕大多數人認為,城鄉教育教學質量的差異,在于硬件,在于師資,在于生源。其實不然,硬件可以提升,師資可以培養,生源也并無絕對優劣。城鄉教育教學質量的差異背后更重要的是家庭環境的差異或者說是家長素養的差異。這里所說的差異不全指家庭的貧富,家長的學識,家長的社會地位,而是指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家庭是社會最基礎的單元,一個人一生所處時間最長的是在家庭中,所以在人生的前半階段,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整體素質的提升以及未來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何加強整合家庭教育資源,促進家校合作是我們應該重點關注的課題。
一、調查和分析家長目前的教育理念和行為
1、調查問卷的發放與回收情況
本次“家長教育素質”調查的正式問卷于20xx年10月中旬發放到西周鎮小學二、四、六年級家長手上。共計發放問卷708份,約占全校學生的60%。由班主任教師請學生將問卷帶回家,請學生家長填寫。11月中旬共回收到問卷597份,回收率為84.3%,剔除無效問卷43份,得到有效問卷556份,問卷有效率為93.1%,問卷的填寫和回收情況還是比較理想的。問卷發放與回收的具體情況見表1。
2、西周鎮小學生家長教育素質調查結果
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西周鎮小學家長教育素質的總體水平,筆者分別算出了所有被調查家長的總體教育素質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能力、教育行為的總體平均分,并進一步算出各自的比較平均值。教育觀念包含9個題目,其比較平均值=教育觀念的總體平均值/9,教育態度、教育能力、教育行為與總體教育素質的比較平均值計算同理。在比較平均值中,1分表示“很差”,2分表示“較差”,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較好”,5分表示“很好”。具體填答情況如表2。
從上表可以看出,西周鎮小學生家長在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能力、教育行為及總體教育素質的比較平均值均在3—4分之間,其中教育態度的得分略高些,為3.84分,教育能力的得分略低些,為3.52分。可見,西周鎮小學生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能力、教育行為、總體教育素質都很“一般”,從而說明,西周鎮小學生家長教育觀念的現代化程度、教育態度的理性化程度、教育能力以及教育行為的科學化程度均處在“一般”水平。就總體水平而言,我鎮小學生家長教育素質的水平尚可,但還存在很多比較薄弱的方面。
從表3中可以看出:從總體上看,在小學學生家長中,教育觀念“好”的占總人數的22%,“中”的占64%,“差”的占14%;教育態度“好”的占總人數的30%,“中”的占60%,“差”的占10%;教育能力“好”的占總人數的34%“中”的占52%,“差”的占14%;教育行為“好”的占總人數的39%,“中”的占49%,“差”的占12%;總教育素質“好”的占總人數的31%,“中”的占56%,“差”的占13%。
3、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家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其一,期望值高。90.83%家長期望自己的子女學習成績好,能考上大學。其二,過度溺愛。18.27%的學生根本不參加任何家庭勞動,47.78%的學生只參加每周一小時以下的家務勞動。正因為如此,60.12%的學生不會洗衣、做飯,54.75%的學生需要家長在上下學時接送,7.61%的孩子經常讓家長幫助打掃教室衛生。更有甚者,為了讓孩子能“講究衛生”,47.19%的家長給孩子端洗腳水(“經常如此”的占14.83%)。其三,重物輕育。這種類型的家長不在少數,基本表現是:平時在物質上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對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成長不聞不問。然而,一旦出現問題則暴跳如雷,對學校、老師橫加指責,對子女則非打即罵,或者干脆撒手不管、放任自流。教育方法的簡單粗暴,其結果往往是招致孩子更加強烈的叛逆,從而破罐破摔、離家出走,甚至于對人生徹底喪失信心而走上絕路。
二、構建農村家校合作的對策及思考
農村家庭教育的現狀表明,農村學校要創建優質教育的障礙很大程度來自家庭和家長的差異。學校只有贏得家庭和社區的積極參與,才可能有條件創建優質的.教育。同樣從學習心理科學來講,“支持性的社會文化環境”是有效學習的外部條件之一。這“支持性的社會文化環境”中占很重大比例的肯定是家庭的文化環境以及一定范圍之內的社區環境。無數的教育教學實踐證明,家校合作的優劣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班風、學風和孩子的學業成績。因此,贏得家庭和社區的積極參與勢在必行,刻不容緩!“家庭、學校、社區”齊心合力有三個關鍵策略:
策略一:創造家校相互理解互動氛圍
杭州大學劉力教授將家長參與的活動形式分為三個層次。(1)“形式的參與”。這是最表面化的參與層次。家長在得到邀請時訪問學校,參加家長會、開放日、作業展覽等活動。(2)“人際的參與”。這是一種雙向交流式參與,家長與教師在較親切的氣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和建議。像家訪、家長參與課堂教學等均可列入此類。(3)“管理的參與”。北愛爾蘭大學教授摩根等人把家長參與的活動形式分為低層次參與和高層次參與。低層次參與僅僅享有知情權,而高層次參與則享有決策權,可以協助學校運作,參與學校決策。農村孩子學前教育的相對薄弱,新課程容量大靈活性強的特點,導致教師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完成教學內容上,再加上教學行政部門對教師專業化要求的增強,師資隊伍的快速更替,從而使教師這一職業逐漸顯現純技術的特征。
另一方面,農村鄉鎮范圍內各村小完小的撤并,通訊手段的日益便捷,都影響了家校溝通的效果。以往家校之間的親情日漸消失,從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教學應有的魅力。如何改善這種局面?要根據實際情況,除了發揮現代通訊的優勢,保持經常性的電話聯系,使用大容量高速度的校訊通平臺之外,學校還是要和家長及社區建立更為人性化的溝通渠道。首先是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一學期至少一次的家訪活動。對交通不便的村莊社區,學校應該組織集體家訪。在家訪的過程中,建立所有學生的成長檔案,共同和孩子家長一起制定孩子的發展計劃,從而使家長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之中,贏得家長的自覺支持。其次,歡迎不同年級的家長走進學校大門,走進學生課堂,走進校園生活。在參觀和交流中了解學校的辦學目標,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現狀,從而增進了解,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作為學校和教師,只要把握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和小步行進、滲透指導的原則,定能創設家校聯系的喜人局面。
策略二:建立家長學校長效學習機制
隨著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農村家長和城鎮家長一樣具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愿望,但缺少方法和相應的環境。常聽到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是難教育。其實,問題的根本原因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取決于家長的教育理念是不是跟上了時代的步伐。觀念決定行動,意識決定未來。一個不具備現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家長怎么能面對新時代的孩子呢?因此,作為一個明智的現代家長必須樹立現代的家庭教育理念。家校的脫節,溝通不良甚至誤解使得教學質量大打折扣,農村學校在辦學中越來越顯得勢單力薄。與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相對應,就要建立學習型家庭。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因此要從實際出發配置一定的學習時間,增加家庭教育投入中文化投入和時間精力的投入,形成家長帶頭學習和孩子共同學習的良好學習氛圍。作為現代家長,在加強自身學習以及陪孩子共同學習的基礎上,還要科學地指導孩子學會學習。重點從這樣幾個方面去指導:第一,培養孩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熱愛學習才可能保持永不衰竭的學習動力,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可能保持學習的自覺性。第二,培養孩子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終身學習,才能提高學習的效率。第三,培養孩子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讓孩子明白學習是生存和發展的根本,要時時事事處處學習,能夠通過多種途徑特別是信息化渠道學習。
其實,只要學校積極主動引導家長參與進來,就會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很讓人頭疼的家庭作業監管不力,質量不佳問題。針對農村家長素養欠缺的現狀,要讓家長有效參與,必須加強對家長的培訓。學校可以通過家長學校開展如感恩教育、責任教育、學習潛能開發教育、學習習慣教育等一系列專題性的培訓輔導項目,使家長和孩子全程參與,同步提升。為了提升家長素養,農村學校也可開展“親子共讀,快樂同行”為主題的親子素養提升工程,讓家長和孩子在共讀中增長知識,轉變理念,提升能力,增強農村家庭的書香氣息。
09學年度,學校邀請華東師范大學王鵬博士作了一個精彩的“感恩教育”報告,現場感動和震撼了上千名家長和學生。一些家長熱淚盈眶,紛紛表示以后要把孩子當作獨立、平等、發展的個體,進一步融洽親子關系,做到家庭教育和諧、融洽,愛嚴有度、寬嚴相濟,尊重孩子的一切權利和合理要求,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個性發展,不能將孩子“私有化”。同時,很多學生含著眼淚表示:以后要愛父母、愛學習,不辜負父母、老師的期望,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
策略三:整合社區村、鎮有效教育資源
我國基礎教育長期以來“躲進小樓成一統”,“兩耳不聞窗外事”,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整體素養的發展。因此,讓教育依托社區就變得日益需要。家校合作要求家庭與學校除應努力發揮其獨特的功能外,還應重視其彼此之間以及與社區之間重疊影響力的發揮,在孩子發展的任何階段,學校都應主動設法將家長和社區對學生的影響力納入學校教育過程中。
1、抓好社區、村莊的團隊作用。建立社區或村莊學習小組,為孩子們提供共同學習、交流的場所;發揮高段學生的幫帶作用,營造濃濃的區域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學習成績。
2、發揮鎮婦聯的關愛作用。西周鎮婦聯建有巾幗聯誼會,由女企業家和各村婦女主任組成,聯誼會與學校一起開展關愛留守學生,爭心媽媽系列活動。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讓寂寞的花朵綻開了笑臉。
3、重視關工委的幫扶作用。老教師在關心下一代工作中有其獨特的優勢,老教師的威望、學識、經驗、親情、時空是做好關工事業的最大資源。西周鎮關工委老教師積極開展對“德困、學困、貧困”學生結對幫扶活動,并自發籌資每年1萬元錢設立獎學基金,獎勵“雙優生”和“進步生”,起到了良好的激勵作用。
三、結語
目前,為了促進學校和學生的發展,“家庭、學校、社區”三結合教育已經是世界教育改革的一個共同趨勢,是提高學校教育效能的有效途徑。更新教師觀念是做好該項工作的前提。教師都有這種意識了,并能主動積極與家庭、社區配合,必能體現出一種新的教育境界,創造出明天教育的全新景象。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 篇7
20xx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建設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針對深澤縣家庭教育狀況,現從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上談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狀況對人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性
這方面,古今中外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很多。名人成功家教舉例:我國歷史上幾千年流傳下來,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岳母刺字”“孟母三遷其居”的故事,就是古代我國人民重視家庭教育,重視對子女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子女成才成名的典范。我國著名體操明星李小雙,兩次榮獲奧運會冠軍。但在金牌的道路上,他經歷了許多常人難于承受的傷痛和失敗。李小雙在回顧自己前進道路時說,媽媽永遠是我的精神支柱,因為媽媽總是勉勵我面對挫折,接受失敗。媽媽常說只要有耕耘,總會有收獲。媽媽的鼓勵,成為他前進的動力,這就是家庭的熏陶和家教的力量。
失敗家教調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因素,也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失誤。其中有30名青少年的犯罪,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問題。具體分析有6種不同的狀況。
1、忽視、放縱。對子女不管不教,強調工作忙,認為對孩子只要能吃飽穿暖就成,其他任其放縱。俗話說: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在調查的30名犯罪人員中,這種情況比例最大,共11人,占36.7%。
2、重智輕德。只關心孩子學業成績而不問其思想行為表現。結果兒子做了壞事,父母后悔莫及。這種情況有兩人。
3、有愛無教。對孩子溺愛嬌養,有求以應。以至孩子一旦不能滿足,就走上犯罪道路。這種情況比例也不少,占30%。
4、破裂家庭。由于父母離異,孩子從小就沒有受到家庭完整的關愛,養成性情冷漠、怪癖、自暴自棄。這種情況也有一定比例,占13.3%。
5、粗暴施教。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哲學,對子女動輒打罵,棍棒相加,嚴重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終致走上流浪社會干壞事的災難后果。這種情況有兩人。
6、父母行為不正。有的是沉迷私彩,嗜酒濫賭;或生活上愛貪小便宜,手腳不干凈對孩子帶來極壞影響,終致釀成苦果。這種情況也有兩人。
以上正反兩方面的事例,都突出地說明了家庭教育狀況如何,對一個人的成長,尤其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特性及功能
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那么重要性取決于家庭教育本身的特性。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是構成教育系統工程的三大主柱。家庭教育相對于其他方面的教育來說,具有基礎性、長期性、個體性和感化性的四個特點。可通俗概括為“四個最”即最早、最長、最個性化、最純潔無私。
家庭是人們接受品德教育最早的地方。一個嬰兒從母胎分離出來后,就開始在接受家庭的教育。甚至在出生之前就已經在接受父母的熏陶,也就是時下人們所提倡的胎教和0歲教育。一個孩子,他(她)最早的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他(她)觀察和認識世界就是從觀察和認識自己的父母及家庭成員開始。家,既是兒童生命的搖籃,也是青少年成長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早期性,是家庭教育有別于其他教育的一個特點。
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影響可說是終身的。其他方面的教育有一個年齡段的劃分,如學校教育的小學階段,一般是6至12歲;中學階段是13至18歲;大學階段是19歲至22歲。而家庭教育是沒有時間劃分的。雖然一個人的幼兒時期主要接受家庭撫養和教育,但在他(她)上學以至走上社會獨立生活后,仍然無時不在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家庭教育的長期性、終身性,是家庭教育有別于其他教育的又一個特點。
由于每個家庭和家長在社會職業、經濟收入、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存在的千差萬別,必然反映到家庭教育上的千差萬別。然而,不論什么家庭出身的孩子,其嬰幼兒時期都是一張白紙。在青少年時期可塑性也很大。因此,為人父母應自覺規范自己的言行,從自身和家庭的實際出發,為孩子的成長畫上美好的圖畫。最純潔無私,也是最富感染力。家庭教育建立在父母和家庭成員最純潔無私的關愛基礎上,具有親情感化和潛移默化的特點。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對他(她)影響最大最關鍵的是什么?應該說那是因人而異的。有的是嚴父或慈母或其他成員對他影響最大;有的是某個階段的學校教育或某個老師或同學對他影響最大。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最富有感染力的,也是人的一生最難忘的。
家庭教育所具有的最早、最長、最個性化和最富感染力的特點是其他方面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些教育家、文學家和詩人把家和家庭教育形容為“兒童生命和成長的搖籃”、“奠定孩子品德的基石”、“人生道路上的寧靜港灣”、“沙漠中的一泓甘泉”、“能遮風擋雨的一把傘”等等;一些優秀家庭教育的家長更有親切的體會,認為家庭教育“為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給孩子一筆做人的精神財富”、“給孩子一個人生的支點”等等,這些都突出和形象地說明了家庭教育具有特殊功能和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家庭教育情況調研報告范文03-24
婦聯對家庭教育情況的調研12-15
鋼廠情況調研報告11-13
教材調研情況報告02-20
鄉村情況調研報告06-10
交通情況調研報告04-07
家庭教育的調研報告09-12
糧食生產情況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5-06
關于異地融資情況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8-08
水污染情況調研報告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