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心理成長報告大學生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心理成長報告大學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本文對個人成長經歷進行了全面回顧及概括,闡述了個人從幼稚逐漸走向成熟的歷程,深層次審閱并剖析了自我人格特征,揭示了內心對成為心理咨詢師的熱切追求和渴望。對自己從事心理咨詢師的條件和不足進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自我成長分析
在我的記憶中,幼兒園以前,我有大段大段的時間都是呆在外婆家或者奶奶家。父親由于工作原因經常調動,母親外出打工了幾年。上幼兒園時是父親獨自帶我,母親在我五歲才回到家里。盡管那段時間沒什么大事件,但回頭看來,年幼時和父母相處時間相對偏少增加了我日后對家庭溫暖的需要和渴望。
小學一時隨父親工作變動從之前幼兒園所在鄉鎮轉到了另一個鄉鎮。印象中那段時間家境很貧寒,但一家三口很齊心,有很多快樂的時光。只是,父母仍然經常晚歸,這在鍛煉我獨立能力的同時也為我的孤獨感和不感埋下伏筆。
小學再次隨父親的調動轉到了縣里的實驗小學。那所學校以開展素質教育聞名,我在那里學到不少受用至今的東西。除了在文藝方面培養了一些愛好特長,如表演、舞蹈,我還在較廣泛的學校活動開展中鍛煉出了更加大方和活潑的交往能力。
升至初中,性格獨立的我似乎比同齡人更早熟,儼然已經來到性格叛逆乖張的青春期。由于學習時間的加長,和父母就相處更少。初二至高一我都選擇在校寄宿。也有學習壓力增大的原因,這段時間和父母產生了隔閡甚至沖突。尤其是父親,他對我學習的要求一直很嚴格,容易表現出失望甚至氣憤。而我態度經常強硬,也有激怒他以至于他對我拳腳相加的時候。這種通過分數被判定個人價值的生活給我帶來極大痛苦,社會和他人強加在我身上的意志也讓我強烈感覺到生命的不自由。我至今對應試教育非常反感。但這種反感促使我尋找出路,這便成為我找到心理學的機緣。
記得我第一次在一本與教育相關的書籍上接觸到“皮克馬利翁效應”,那種感覺像是一種頓悟,我一下子理解了某些情況下我和父親產生沖突時我自己的想法,確實如書上所說,因為父親用消極言論評價我,比如“你就是脾氣壞、不進油鹽”,我便越發容易順著他的這種期待去做,成為了他一直在說的那種特征的人,即我被貼上了標簽。同時我又像是找到了一樣武器,我可以去和父親力爭,向他證明,原來是他對我的教育方式有問題,他不應讓我感受到他那么多的消極期待,那樣會讓我更容易往消極方向發展,他應給我更多鼓勵。從那一刻開始,我便真切地喜歡心理學,它讓我感受到知識就是力量的真實魅力,我也開始利用它來進行自我理解以及武裝。
可能是由于我一個人獨處的時間比較多,形成了我相對獨立的性格和對自我心理狀況的關注。最難了解人的往往是自己,尤其在我接觸弗洛伊德關于潛意識的理論之后,我發現了解自己的過程有很多的玄機和樂趣,經常進行自我觀察與分析,也應該是健全人格的需要。于是關注自我的心理發展成為我常規的心理實踐,這個把心理學知識與實踐聯系起來的過程是自發的,并沒有什么其他的功利心或職業目的。但內心也隱隱的開始產生一個想法,并不具體,但很憧憬,像一個遠遠的大大的夢想,那就是我以后要從事真正能給人類帶來幸福的職業,致力于解救人的精神痛苦。這個想法太大,所以我并不太當真,這更屬于愿望而不是切實的目標。但它能反映出我對人的內在心理的重視。至少在高中,我的這種價值觀就已經確立:幸福與人的身份地位財富等都沒有直接的聯系,關鍵在于人的心態,取決于他對自我及世界的認知結構。
也是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我對應試教育的不妥協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我恪守自己價值觀的表現。我想證明的是,沒有高分我同樣可以活得有價值。這種想法在極端的時候曾經讓我做出逃學、考試交白卷、頂撞老師等較為激進的行為。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并沒有讓我得到什么好的結果,我自己看來它卻是非常可貴的體驗。至少我曾經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去抗爭、去努力,哪怕那種方式不成熟,它本身卻也是成熟起來的一種途徑。
來到大學,我就明顯感覺到自己比周圍的同齡人要成熟很多。有一些同學在遇到挫折時和我聊天,她們認為我在情緒的處理與掌控方面都很有方法,我給她們的建議和策略也讓她們覺得很受用。比如曾經幫助同學克服自卑感,提醒她們改變自我否定的思維和避免消極暗示,注意累積成功的經驗等。還有同學遇到感情困擾,我建議她們適當發泄情緒并適時轉移注意力等。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中運用了我所學的心理學知識。大學學習環境的自由讓我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閱讀,本科期間我把心理學作為自己的愛好,從沒有放棄對它的學習。當然那種閱讀比較隨性,并不系統,也沒有考試作為硬性目標,所以這種學習并不全面,直到我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
所有學科里,我最喜歡的一直是心理學專業。高考后出于家人的建議,本科學習了學。讀研時家人愿意尊重我的興趣和選擇,我也逐漸明朗了自己對心理學的職業追求,這一次我終于義無反顧、如愿以償地來到了心理學專業。盡管和科班出身的同學相比,我的理論知識基礎有所欠缺,但我相信低一點的起點加多一點的努力也能力爭上游也能換取成功。也是在這種信念的支撐下,我報考了心理咨詢師,我要把心理學作為我的職業理想來付出行動。
二、職業行為分析
高中時期那個模模糊糊的想要從事真正能給人類帶來幸福的職業,致力于解救人精神痛苦的愿望,一直在潛移默化中推動我前進,直到來到這里。我相信心理學就是致力解救人精神痛苦的科學,讓人明白痛苦來源的機制,從而明白如何更好地去追求幸福。盡管追求幸福并不是心理學能完全解答的問題,但它確實是現在我能找到的最有用的武器。我明白了一個健康的人是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協調適應能力的綜合,而心理學正是提高這種綜合協調能力的必備工具。通過心理學的學習,不但可以使我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人,還讓我有能力去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為提高社會整體素質做貢獻,為此我感到自豪和歡快。當然,通過學習,我也深刻地認識到要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任重道遠,應保持清醒的自我覺知,不斷清理自身成長過程中一些未完成的事項,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斷增強自身的人格魅力,更加地開放、客觀,更加肯定自己、悅納自己,保持自信自尊。
在我讀研期間,我不僅系統地學習了心理學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有幸接觸到一些職業心理咨詢師,并得到了機會向他們學習和請教。每次見到他們,他們都給我一種熱情洋溢、精力充沛的感覺,直到他們能給那么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這使我越發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咨詢師是一個助人也是自助的職業,我對它不僅僅是感興趣,而且產生了由衷的熱愛。
我認為成為一名優秀的咨詢師除了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之外,還必須具備一些條件:
第四、心理咨詢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心理咨詢師本人應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健全的人格、穩定的情緒、較好的自控能力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樣能更好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來訪者,更好地發揮出自己的心理咨詢技能,從而提供幫助,更好地服務于他人。
對比以上要求,我認為我有從事心理咨詢的濃厚興趣及強烈愿望,同時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表達能力,而我的專業素質正在逐步提升。在我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我已經學會在面對自己的人生挫折時,利用所學的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改變不良認知,使自己正視現實,修正自我,不斷提高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我也嘗試了利用自己的知識幫助周圍的朋友和同學。現在,我更希望能把所學所想運用到更廣泛的實踐中去,為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服務。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并不是一種超然的客觀存在,他與來訪者的互動行為是一種主觀判斷和選擇的結果。這說明咨詢師要做的并非僅僅單向對人提供幫助,卻更是咨詢師自我成長以及與來訪者共同發展的過程。再這些過程中都還會有各種無法預計的問題和困難不斷冒出來等著我去解決,但我已經充分做好了準備。有挑戰才會更有期待還激情。在未來的工作中,我會不驕不躁,取得成績會繼續努力,遇到困難更勇往直前。學習和成長的腳步,用不止息。
參加了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培訓以來,我的心情是愉快、樂觀的。偶爾遇到不愉快的事情發生,我馬上就能夠運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來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讓它泛化,隨時注意掌控好自己的情緒,做自己的主人。自我價值的實現是人層次需要的追求,通過不斷地提高自己從而更好地幫助他人,這就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我會一直朝著這個方向不懈努力!
我期待著自己能早日成為一名出色的國家職業心理咨詢師。
【個人心理成長報告大學生】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心理成長報告12-29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個人成長報告12-29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報告12-29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報告12-29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個人成長報告12-29
大學生心理成長報告04-15
大學生心理成長報告03-26
大學生心理健康個人成長分析報告11-27
個人成長心理分析報告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