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字科技創新專利報告范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字科技創新專利報告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字科技創新專利報告范文1
一、基本情況
一年來,全市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戰略決策部署,強化科技創新工作,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站在“十四五”新起點,大力實施“開放+創新”,深耕“科創+產業”,不斷集聚創新要素,深化協同創新,優化創新環境,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
一是創新實力不斷提升。緊緊圍繞“科技興農”做文章,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尤其是把茶產業作為山區發展的特色支柱產業,全市茶葉年綜合產值達150億;工業企業效益穩步增長,上半年來,全市工業投資、技改投資、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技術輸出合同成交額、規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速度較快;高新技術產業集聚效應初顯,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全市現有國家火炬XX軟包裝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1家,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4家,全社會研發經費同比增長,增幅居全省前列,有8個項目獲省科技進步獎,不斷提升了科技創新綜合實力,今年6月,XX市榮獲省政府“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自主創新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成效明顯的市”表彰。
二是政策支撐不斷加強。持續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制定了《關于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加快建設創新型XX》《XX市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政策》等創新激勵政策,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科技人員科技創新積極性。由市發改委牽頭制定《XX市加快建設技術和產業創新體系工作方案》《XX市加快建設平臺和企業創新體系工作方案》等文件,建立完善推進創新工作機制和創新政策體系。
三是創新主體不斷壯大。高新技術企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主體。今年,第一批推薦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16家,其中新申報69家,全市擁有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166家;凈增戰新企業22家,戰新企業總數達195家。深入實施農業產業化“826”行動計劃,擁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93家,其中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41家;組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56家(其中省級聯合體3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2202家(其中省部級示范合作社58家)。
四是創新平臺不斷完善。引導企業與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技術創新平臺,強化技術創新,全市共有國家地方聯合實驗室2家,省級及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8家、院士工作站2個、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7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家、博士后工作站17家,引進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9家。XX高新區開展國家級高新區爭創工作,強化“以升促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輻射作用,著力打造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二、存在問題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城市是一項艱巨繁重的系統任務,科技創新內容豐富,在工作推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1、企業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一些企業科技創新意識不濃,自主研發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全市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創新平臺功能不強,企業產品不少處于中低端,優質科技項目不多,牽動性大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缺少。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布局不夠、投入不足,尤其是原創性、前沿性、引領性創新突破較少。
2、創新鏈產業鏈不夠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產學研用鏈接不暢通,科技服務機構不健全,多元化、較靈活的`創新協作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創新鏈較弱,對產業鏈支撐力度不夠,創新體系和創新服務機構有待健全。
3、科技創新資源不足。企業科技創新離不開高校的智力支持,我市高校大院大所數量也屈指可數,缺乏國家級大院大所和“雙一流”高校,現有的研發平臺規模小、能極低,高水平創新平臺缺乏,省級以上科研機構、研發平臺數量較少,一些企業技術革新、產學研合作,需要尋求市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產業科技領軍人才和高端、高層次創新人才團隊比較匱乏。
三、工作建議
1、要進一步增強加快科技創新的意識。要深入學習貫徹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實施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開放+創新”、“科創+產業”的戰略決策部署,加快我市“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和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方案編制,啟動創新型城市建設。要充分調動“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兩個方面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政策宣傳培訓力度,幫助企業充分了解掌握政府各項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助推我市實體經濟發展。要營造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2、要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總體實力。要建設高層次科技創新載體,積極推進企業、社會及校地合作創新平臺、技術創新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要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量質齊升,深入學習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安徽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制定完善適合本地實際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優惠政策,強化技術、資本、人才、服務等創新資源的深度融合和優化配置,建立符合科技創新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大力扶持包括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在內的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吸引技術、知識產權、市場營銷、金融投資等多方面人才,推動建立專業化、社會化、規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建立健全科技創新服務保障機制,設立風險投資基金、產業發展基金、做好資本運營文章,加速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要進一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將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促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成果應用的主體,以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創意創新創業創造動能。要深入實施高企倍增計劃,建立高新技術企業穩增長機制,逐步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的科技創新創業全鏈條孵化體系,培育催生更多的創新主體成長壯大。要支持行業領軍企業聯合高校院所及上下游企業聯合開展重點研發活動,突破一批“卡鏈”“斷鏈”及“卡脖子”關鍵技術,強化科技賦能,著力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揮科技創新對我市高質量發展戰略支撐作用。
3、要進一步深化科技創新協同合作。要深化協同創新,堅持開放創新,強化創新資源開放共享,著力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強與G60科創走廊、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對接協作,不斷深化與上海市和杭州都市圈等地區域戰略合作以及與中科大、合工大、安大、XX學院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全面合作。要繼續加大“雙招雙引”力度,以開放集聚創新資源和產業資源。要積極創造條件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健全開放共享合作機制,開辟多元化科技交流合作渠道。要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形成科技創新合力,為重點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要通過“揭榜掛帥”、“科研飛地”等模式,吸引一批“候鳥專家”、“飛行博士”,集聚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支持科技成果轉化。
4、要進一步發展新興產業集聚地。要根據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發展十大新興產業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新興產業集聚地的意見》要求,圍繞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打造我市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要將科創與文旅產業結合起來,發展文化旅游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緊扣全域旅游發展戰略,著力打造景觀工業、景觀農業,積極打造高質量國家級高新區、農業科技園區,大力發展“科創+旅游”產業。要深入挖掘文化資源,比如,將茶文化和新安醫學與非遺傳承創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中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的領頭羊作用,推進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現健康養老、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健康體育、健康管理服務等產業協同發展,培育醫藥領域新的增長點,打造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數字科技創新專利報告范文2
根據市xxx會20xx年監督工作要點的安排,今年市xxx會將專題聽取全市科技創新工作情況的匯報。為做好審議工作,我委在有關領導帶領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8月底,市xxx會副主任曾貫一帶領我委,赴市科技局和冷水江市、新化縣、雙峰縣和金鷹服飾、映鴻精瓷、農友集團、定園機械、美國西提種植公司等企業調研。9月上旬,市xxx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黃熙雍又率我委和市人大財經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赴株洲、郴州、衡陽三市考察科技投入情況。9月15日,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雷紹業就我市推進科技創新的情況向市三屆xxx會第七次會議作了專題匯報。今年以來,全市各級政府及科技部門和相關企業以“科技創新年”活動為載體,加快推進創新型婁底建設,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客觀地說,離年初的目標和兄弟市州的工作水準仍有差距。現綜合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客觀評價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成績
總的說來,我市科技創新工作做到了領導重視、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工作務實、成效明顯,主要表現為:
1、以加大投入為保障,創新環境不斷優化。一是各級領導的“第一生產力”意識不斷強化,層層建立了“一把手”抓科技創新的工作機制。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科技工作匯報,四大家領導不僅親自研究和部署科技創新工作,而且多次進大學、入企業、赴沿海,為企業找項目,為項目找資金,竭力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二是先后出臺了《關于建設創新型婁底的決定》、《關于加強技術創新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決定》等一系列文件,為科技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三是加大財政投入,2019年全市科技事業財政投入3376萬元,增幅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四是深入開展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科技活動周等主題活動,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良好氛圍。
3、以項目建設為突破,產業競爭力得到提升。通過建立和完善項目評估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全市科技系統抓大項目、爭取項目、服務項目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今年我市共申報項目71項,其中29項列入了國家、省科技計劃項目。加強高新技術企業、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全市省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家。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實現增加值億元。
4、以“五大工程”為載體,科技創新年活動穩步推進。自市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將2019年確定為“科技創新年”以來,市政府確定了“以新興產業培育為重點,以產學研結合為手段,大力開展科技創新五大工程(創新項目種子工程、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傳統產業提升工程、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工程、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工程)”的主攻方向,全市共完成省級以上科技、技改項目70余項,科技投入億元、技改投資36億元,新增企業技術研發機構12個,用信息化改造傳統產業企業21家,并建立完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農村科技合作組織覆蓋面達到45%。
5、以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為重點,各項基礎工作進一步夯實。我市自2019年列入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以來,加快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0%以上,累計申請專利1665件、專利授權627件。并查處假冒專利案件19件,培育5家知識產權重點企業。今年9月,我市順利通過了國家、省知識xxx的考核驗收。同時,市、縣兩級科技部門加快地震監測預報體系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宣傳教育,妥善處置了在漣源、雙峰發生的3次有感地震,綜合防震減災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充分正視存在的幾個問題
在肯定我市科技創新工作成績的同時,也必須實事求是地指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科技引領意識不濃。盡管“科教興國”戰略已經提出很久,但客觀地說,部分領導對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仍然認識不足,總認為投資搞創新遠沒有招商引資、引進項目見效快,因而對科技工作持一種“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應付式態度。從企業來說,也存在目光短淺、忽視科技投入和人才引進、主體作用發揮較差的問題,以科技創新求發展的意識不強、信心不足。據統計,在全市591家規模以上企業中,安排了研發經費的僅107家,占18%。全市工業企業技術開發費用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只有,遠低于3%的規定要求。
2、經費投入相對不足。盡管近年來市本級財政應用技術研究與開發經費大幅增長,但570萬元的總量仍然較少,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今年壓縮科技專項經費20%后,更加無法滿足科技創新工作需要。縣市情況也不容樂觀。以今年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的冷水江市為例,研發經費只達到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遠低于先進縣市的標準。產學研結合專項引導資金也至今沒有確定,而全省90%以上市州設立了每年不低于500萬元的產學研結合專項引導資金。由于各種因素,在有限資金的使用上還存在撒“胡椒面”問題,使用效益不是很高。同時,我市的投融資體系尚未形成,中小企業因無足夠的融資擔保難以從銀行貸款,制約了企業的科技投入。
3、人才緊缺是“最大短板”。如果把我地科技創新比作一個木桶的話,那么研發人才就是這個木桶上的“最大短板”。此次調研揭示了一個令人心寒的數據:我市每萬人中科技活動人員只有人,只有長株潭平均數的;科技活動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只有,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更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存在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的問題,無力開展技術和產品創新。科技部門專技人員的比例也很低。如冷水江市科技局干部職工22人,但包括班子成員在內,專技人員只有6人,占27%。其他縣市更差,有的連地震監測設備都無法維持正常運轉。同時,婁底市域內的大學以文科類教育為主,自主研發能力較弱,與地方經濟契合度低。
4、創新平臺建設滯后。在“3+5”城市群中,只有婁底既無省級高新技術開發區,更無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僅有一個省級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在這個僅有的基地里,沒有規劃科技企業研發、培育機構,入駐的企業全部靠招商引資,產學研一體化難以起步,園區發展缺乏科技支撐。從微觀層面來說,部分企事業單位認為企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只是一種管理模式創新,不能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對此不夠重視。科技創新大廈、地震臺等科技平臺規劃多年,但因缺乏資金至今沒有建起來。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形勢也很嚴峻,我市現有35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有15家過了有效期,需重新認定。總之,我地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滯后,產學研結合層次不高,市域性創新能力尚未形成,對外依存度很高。
【數字科技創新專利報告】相關文章:
科技的靈魂—創新04-26
科技創新的作文04-13
科技創新的作文11-13
最新科技創新調研報告范文06-27
科技創新個人總結01-29
科技創新大賽方案12-06
科技與創新征文最新05-17
科技創新的創意方案09-03
參加科技創新大賽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