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么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書,有的人喜歡科幻無比的《哈利·波特》,有的人喜歡殺人案連連的《柯南》。而我,現在最喜歡的是《明朝那些事兒》。
看到這里,你肯定會想《明朝那些事兒》是本什么書啊?是歷史書嗎?多無聊呀!那我先解釋一下,這是本歷史書,但一點也不無聊!
我還是先來介紹一下這本書,書的名字叫《明朝那些事兒》,這個大家是知道的。那它的作者是誰呢?是“當年明月”。這里大家千萬別誤會,他不是一個古代人,而是一個現代人,“當年明月”只是他的筆名。他真正的名字叫石悅,從小酷愛歷史,尤其喜歡明史,因為他發現明史的人物最有意思,都是特立獨行的人,個性鮮明;而且他寫的歷史情節生動,非常好看。好了,聽了這段介紹,你也對這本書有一點了解了吧?
那我為什么會找到我這個“好朋友”呢?這還說來話長。
有一天,我在家里找我想要看的書,“《哈利·波特》我都看了10遍了,換一本吧!《柯南》也不新鮮……唉!家里的書我都看過了!”我的內心激烈地思考著,于是,我決定去一次圖書館。
終于,在我的懇求下,媽媽抽出時間帶我去圖書館。一進館內,就看到好多書密密麻麻地擺放在書架上。我馬上迫不及待地找書看。突然,媽媽笑瞇瞇地走過來說:“看看有沒有《明朝那些事兒》?”終于,我在歷史欄的書架上找到了它。當時心里還頗有些不以為然,我心想:歷史書,沒意思,說不定還能把人看睡著了呢。可是我又想,媽媽讓我看的書應該沒錯,估計是本好書吧。于是我翻開了書……
沒過多久,我就和這本風趣幽默、把歷史寫得這么好玩兒的書交上了朋友!
就這樣,我找到了自己心愛的書。
你會不會也和它交朋友呢?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2
讀書筆記一直是自己所不擅長的,甚至連這是怎樣的形式也都不太清晰。無論如何,還是嘗試一下。
這幾日讀的書便是《明朝那些事兒》。這一系列在一段時間內被流傳開來,好評不斷,因為它的語言輕松活潑,以故事的敘述方法來寫歷史,讀起來愉悅身心,雅俗共賞。并且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也有一定的批判和獨到的看法。
正因為如此,便找來看了。仔細讀來,的確別有一番韻味。就例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講述他的故事的時候,就從多個角度分析。先是分析了當代的歷史環境,繼而表明了朱元璋被逼無奈而開始農民起義,最后逐步解決其它農民起義勢力,從而建立了明朝。最后他開始從他一路的農民起義經歷開始分析它所執行的嚴格的政治制度,如他制定嚴格限制的官員俸祿,謹防貪污,以及他對官員的不信任。他在位期間,屠殺了大量官員,并廢除丞相制度。諸如此類的種種行為,都是因為他父母之死是由于官員的貪污造成的,所以就有了這些行為,他的分析和解釋,使得歷史的事件有規律和法則可循,并且以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出來,并且不失文學風度。
繼而可以來談談明成祖朱棣,他系是朱元璋之后第三位皇帝。但他不是正式傳位的,而是從侄子朱允炆中奪權而來,因為生活在戰火的硝煙中,懂得軍事知識,世間百態,凄寒冷暖。最后篡位成功后因為自己是牟取得到的,所以心里不安,所以修改歷史,修改自己的身世,并為自己的即位做出了充分的解釋和辯解。還有值得一說的是,他因為記恨一位學者,把他連中三元的事跡從歷史中劃去了。此人就是黃觀(可能大家并不知道此人)。朱棣是一個優秀的戰將,他的軍事實力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他即位期間,嚴重打擊了蒙古勢力。但他的篡位的行為也被自己的兒子所效仿。這一代明君最終死于征戰途中。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都各有特點,在作者筆下,兩位君主性格鮮明。能把事情敘述的如此通透清晰,實著不易啊!這部作品確有他的特色。我將繼續閱讀。如果你感興趣,歡迎閱讀。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3
這個星期,我終于讀完了當年明月的心血之作《明朝那些事》。本書以通俗小說的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喜劇演員的幽默,來為我們展示幾百年前的風風雨雨。它深深地吸引了我。
在這本書里,自始至終都蘊含著一種力量,一種永恒的、催人奮進的力量。這種力量,支持著戚繼光抗擊倭寇,不畏困難;支持著于謙打響“北京保衛戰”,力挽狂瀾,延續了大明兩百多年的歷史;支持著海瑞冒著殺頭的危險,“抬棺罵嘉靖”——這種力量,叫愛國!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教育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我有責”。我開始只是懵懵懂懂地懂一些,可自從拜讀了《明朝那些事》后,我看到了張居正、徐階、夏炎等人的愛國事跡,才真正懂得了愛國的含義,我從中汲取了無窮的力量。
我希望大家能喜歡《明朝那些事》。因為,我從這套書中,我不但看到了大明王朝三百年間的風雨飄搖,還看到了一種精神,一種不滅的精神,經過歷史與時間的沉淀,讓后人為夢想不停奮斗、努力的精神。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生動幽默。也許有人說,歷史不能幽默。但我認為,讓老百姓看得懂的讀著輕松的歷史,才是優秀的歷史書。
《明朝那些事》,為你歡呼!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4
趁今年寒假有空余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誣陷說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后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后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于君主,可是他錯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丑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舍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并帶領著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里,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么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說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是啊,我想鐵鉉正是靠著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不需要我們去著想,但是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著想。就像外國文學家說的那樣“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為一旦我們沒吃的了,就會餓死。不說保衛國家,就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談何國家?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后,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5
感謝!感謝當年明月!
讀《明》前,我是個對歷史毫無興趣的孩子,不知道究竟是當年讀書時歷任歷史老師心照不宣的古板無趣,還是自身本就對于歷史不感興趣,總之結果就是歷史考試成績始終徘徊及格線上一點點,永遠是拉分科目,偶爾能考到80分以上,就像過年一樣喜氣洋洋。
讀《明》后,才首次知道原來歷史可以很精彩,至少,可以讓我這個理科生讀起來很精彩。原來講歷史的人,也可以不是古板教條像個老學究一樣的!
另外,最大的收獲,應該是自身的轉變了。
我的性格中有著很幼稚的部分,在某種程度上很講究黑白分明,世間萬事萬物,一定要分出個清晰的是非對錯,好就是好,壞就是壞,絕不存在什么中間地帶。長大后這種極端的認知稍稍有了些許改進,可是我性格中另一部分幼稚的表現就是喜歡給理論找實踐支持,沒有活生生的案例拍在面前,就算我天天讀《相對論》也不能完全徹底地接受“相對黑白”,而《明》就是那個活生生拍在我面前的案例。于是,我從一個凌厲極端的小孩子,漸漸心甘情愿地向著成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感謝當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6
這是今年讀的第二本大部頭書籍了,也是我讀的第二本關于歷史的著作。作為理(借)科(口)生,我對中國歷史幾乎可以說是毫無所知,讀完《萬歷十五年》,抱著補充歷史知識的期望開始讀《明朝那些事》,看著右下角的頁碼,真是有些望而生畏的,好在作者的文字幽默風趣,終究在20xx結束以前讀完了。
閱讀過程是以一種讀小說的狀態進行的,加之沒有功底,我沒有什么深刻的體悟,讀完,唯有一聲嘆息。世事輪回往復,于國家如此,于民族如此,于家族如此,于個人也如此。春去秋來,花開花落,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這所有沉浮,看似龐雜錯亂,卻都能歸于佛家所言的兩個字——輪回。我時常驚嘆世間種種事與物都遵循著相似的盛衰的規律,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那就是氣數,是命定的,是難以改變的。
大家都說讀史明鑒,看透了這些個道理,豈不就淡然了、坦然了?其實不然。理,確實是這么個理,但在沉浮不定的時世中,為己或為公,以正當或不正當的手段,以堅定或不堅定的信念奮勇出擊的人一抓一大把,因為成功喜悅,因為失敗悲痛的也大有人在。我自己就是其中一個。作者說,真正能做到讀史明鑒的是圣人,而圣人確實是少數啊。所以一番感嘆后還是繼續鬧騰。有意義也好,無意義也罷。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7
《明朝那些事兒》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公權貴族以及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理的演義。
在第二部中,明朝經歷了跌宕起伏,為世人所銘記。大明的發展史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了解歷史的興衰,對現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明的發展與輝煌
朱棣坐在皇帝寶座上,似乎注定會為明朝帶來輝煌。自“靖難之役”后,永樂便開始了他改造明朝的宏偉藍圖,而他正是有太多的規劃與理想,也帶來了不少煩惱——曾經的建文帝,或許是他的謹慎,派出大臣尋找他的下落,與此同時,他要確保自己的藍圖進一步實現,于是解縉開始為《永樂大典》奮斗,鄭和開始下西洋的壯舉,自己也以身作則,遷都北京,帶領大軍揮師北上五征蒙古,南下討平安南。每一次的親征,都證明了大名的實力,也正是有了用了的親征,明朝才得以安定。他以自己的智慧及作戰經驗展現了一代帝王的風采,他正是一位出色的統治者。正如他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命結束再了北征蒙古歸來的途中,一代帝王從此與世長辭!
帝國的仁政與清明
朱高熾在得到了楊士奇的支持后,終于還是順利登上皇位,開始了他為期不長的執政史。在這期間,他曾糾正了父親的錯誤,不畏人言,不怕反對,這是毫無疑問的壯舉。但“好人不長命”,他只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但這足以對得起他謚號中的“仁”字,也無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不久后,朱瞻基也開始也自己的奮斗,他曾在給父親謁陵的途中,遇上了勞作的農民,從農民平淡的語言中,他看到了百姓的苦,能夠體諒百姓,這也正是仁政。這對父子是不折不扣的好皇帝,雖然沒有永樂的宏偉藍圖,帶兵征戰的氣勢,但卻出現了為期不長的“仁宣之治”。
明朝的命運與決策
“仁宣之治”結束后,明英宗在王振的誤導下犯下一個有一個的錯誤,但王振卻毫無分寸,帶領神機營二十萬大軍再次出征蒙古,可兵多又有何用,王振一直在做美夢,從未為國家著想過,才導致了全軍覆沒,皇帝被俘。曾經屹立于世界的大明朝如今危在旦夕,但英雄都是誕生在千鈞一發之時,帝國未來的拯救者——于謙,開始了力王狂瀾,“殉國忘身,舍生取義;寧正而斃,不茍而全!”這種行為舉止的承諾,注定了一個不平凡的人生,在危急時刻,于謙作為一國之首以不變應萬變,堅守城池,永遠無所畏懼,在的積極配合下,終于讓他保住了這個曾輝煌一世的帝國。無論在多么絕望的情況下,也不要放棄希望,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創造奇跡。于謙有他的行為為我們證明了這一真理。
最后的矛盾與爭奪
或許歷史總少不了親情的紛爭,曾經的皇帝真的回來了,這讓弟弟十分不滿,也真是處在權力至上的年代,讓他們不過親情,永遠都是做事做絕,他還囚徒自己哥哥,但最后垂死的他只能讓出皇位,從此開始了新的`歷史篇章,一些人的命運注定從此改變。
大明朝的興衰成敗,涌現出一代的風流人物,有人因此流芳百世,也有人從此遺臭萬年,這就是不同的人生,這種人生不僅決定自己,也影響著國家。大明正是有了太多人的精心付出,一代帝王的英明,才會被現實的我們看到,讓他在過去的歷史中熠熠生輝。現實的我們,就時時代的選擇,但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流芳百世,但至少我們能及自己所能為時代做出貢獻,能夠創造自己滿意的人生!
再看大明朝,確實感受頗深,他就是我們的一面鏡子,照出的絕對是前方的光明。
明朝,輝煌之時代也!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8
《明朝那些事兒》用白話文娓娓道來明朝歷史的點點滴滴,語言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細細讀來,卷卷有收益。作者能把晦澀難懂的正史寫得這么生動有趣,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文采、毅力和恒心。
第一卷的主人公就是朱元璋,從他身上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東西是:每個人最脆弱的地方就是心,但殊不知,每個人最最堅強的地方也是心,重要的是看我們是否有能力讓我們的心智走向成熟,讓我們心的力量變得強大。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練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后,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的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朱元璋正是在自己最痛苦的時候,沒有被痛苦失敗擊倒,而是化悲痛為力量,成功的將自己最脆弱的地方變成了最強大的力量的來源。而陳友諒失敗的很大原因就是他沒有認識到什么樣的武器是最強大的,不是軍隊的人數,不是先進的武器,不是強大的艦隊,而是,人心。
看完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應把生命中的磨難視作寶貴的財富,正是它們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堅強了我們的心靈。堅強的意志和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著的信念和無畏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面對困難和失敗,我們要勇于調整心態,讓自己的內心更堅強,永不言棄,一路走來,你會發現收獲很多。
讓課堂更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9
今天我讀了《明朝那些事兒》第二十章最后的名將——藍玉。主要寫了朱元璋不放心北元,明洪武十三年和十四年向北元發起兩次遠征,都取得了勝利,但并未對北元形成致命的打擊,不斷騷擾明朝的邊境。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又一次下令遠征,藍玉在歷次正沙漠的行動中只是擔任了幾次配角。藍玉是安徽遠定人,是常遇春的內弟。藍玉是一個要強的人,他從不會承認比任何人差。這次遠征無疑給藍玉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機會,朱元璋同意了藍玉的請求,給了他右副將軍的位置,主帥自然是馮勝。藍玉來遼東擊破了慶州的重兵把守,納哈出率二十萬軍隊投降明軍。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帶兵遠征北元,脫古思帖木兒丟下軍隊逃走,元軍投降,北元滅亡。
好詞:明目張膽、朝思暮想、百般無奈、無處不在、瓦解、震懾、洋洋得意、猙獰、兇神惡煞、不共戴天。
我欣賞的句子有:“其實他采取這一政策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本來在大都當皇帝的父親被逼得搬了家,親戚都被拉去吃牢飯,此仇實在不共戴天。”“這些明軍士兵用惡狼般的眼神看著他,臉上露出欣喜的表情,還大聲呼喊,很快,更多的明軍士兵圍攏了來他們一看珍稀動物似的眼神注視著他。他很榮幸的成為第一個俘虜。”
實現理想之后的藍玉任意妄為,讓朱元璋再次揮動屠刀。
初一:江廷茵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0
我喜歡歷史,這次我讀的是《明朝那些事兒》第一部,講的是朱元璋的一生。
朱元璋的一生很偉大,他從一個窮苦的放牛娃造反至一個皇帝的故事,讓我簡單介紹一下朱元璋:別名朱重八,家庭出生為貧農,出生為公元1328年,逝于公元1398年,他的出生歷程: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貧民家庭,主要工作就是為劉德這個大地主放牛。自此他就為劉德放了12年的牛,后來天下大饑荒,朱元璋的親人幾乎全部餓死了,他只能去寺里當和尚。
公元1344年,17歲的朱元璋去了寺里干雜活,不到50多天,寺里也漸漸缺了糧食,所以只好去化緣,說的好聽叫化緣,其實就是討飯。在討飯的途中,他受盡了侮辱和白眼。
公元1347年,在外漂泊,討飯了三年的朱元璋,回到了故鄉的皇覺寺里,繼續開始了他的和尚生涯。在寺中打水、做飯,擦佛祖的金身,而且還要伺候以前的老和尚。當時的和尚能喝酒吃肉,而且還能娶老婆,整天佛不拜,游手好閑。這些臟活累活當然由新來的朱元璋干。
公元1352年,從這一年開始,朱元璋就進入這一生中最光耀的時刻,也就是造反。朱元璋先投奔了駐守在濠州,但是他覺得在郭子興這種肚量小的人混下去,肯定不能征服天下。于是自己帶了24個人出去打天下,后來他的勢力越來越強,打敗了他爭取皇位的最強敵人——陳友諒。
公元1368年,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帝號為洪武大帝,但是朱元璋卻開始殺戮功臣。原因是因為怕他們造反,只留下了幾個只會守,但不會進攻的武將。公元1398年,70歲的朱元璋逝世。
朱元璋的一生十分偉大,但是到了最后,他殺戮功臣的事讓我很不滿,就是因為害怕自己王朝不穩,難道就像這樣忘恩負義地殺戮?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1
看完《明朝那些事兒》我一直在想石悅的寫書立場……好像從很久以前,人類對于自身過去的回顧與思考就從沒有停止過,是不是因此便有了歷史這詞?
《明朝那些事兒》給予我不少啟示,當年明月曾在書中暗示過我們的社會生病了,也許不僅僅是我們的社會,然而做為中國的思想者,做為中國人的一分子,他必須首先為祖國著想。他很明白,今日之祖國出現了問題,而這個問題必須早日解決……”
“貧富差距?人民日益高漲的物質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就業問題?住房問題?社會福利問題?不,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我們陷入了‘信仰危機’……”坐在電腦旁的他嘆道,“看下那美麗的夜幕下,越來越多的忙碌著的人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在每日機械化的生活和人來人往中消磨著自己的時間和生命。社會喪失了凝聚力,人心沒有了向心力……隨著網絡的進一步發展,現實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淡漠化,功利主義在人們的心中占據了越來越重的比例……當我們的下一代完全迷失的時候,當我們的下一代完全不知道‘活著是為了什么’的時候,我們離‘崩潰’也不遠了……
他不是一位社會學家,沒法像別人研究社會形態和社會問題一輩子這么下去,在接觸到海量古籍資料的這十幾年時間中,他細想筆下所記載著的無數人生,忽然可怕地發現到自己眼見著,一代代的人越來越迷茫,心中百感交集。人情的喪失和功利主義的抬頭并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因為內心虛無的世界在不斷發展和不斷變化而帶給人們的‘現實感弱化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逃避現實,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背離現實……我們的社會已經病了……
看過《明朝那些事兒》的我,朦朧中感覺石悅的立場,大概是想指引正在迷失的我們能夠從此書中,找到一種平衡,找到一種契機,能夠幫我們重新找回我們正在或者已經失去的東西,他提醒我們,值得我們珍惜的東西,不僅在空想中,在現實中也一樣存在……是信仰,是堅持,是一個人的純粹!歷史上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政權都會走一條道路:新生——發展——腐化——消亡——被另一個新生的政權所替代。這個周而復始的圈子已經在人類社會的頭上盤旋了千萬年之久。沒有一個國家例外,沒有一個政權例外。周而復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似乎就是歷史的規律,沒有一個國家和政權是長盛不衰,然而,每一次的政權的動蕩都意味著一次人民的磨難,我們曾經付出了那么多的鮮血了,我們也曾經犯過許多類似,甚至同樣的錯誤,為什么我們每一次都會走同樣的道路?為什么我們每一次都要走上腐朽的道路,迎接我們的人民的是殘酷的鮮血與戰爭的洗禮?為什么我們每一次都好了傷疤忘了痛,每一次都要在失去了和平后才知道珍惜生命?能否有一個方法,能夠糾正一個政權,至少不要再犯前人曾經犯過的錯誤,不要在同一個問題上栽倒兩次。我們的歷史有太多的相似,只希望我們不要再重復曾經的錯誤……好吧,不啰嗦了,模仿當年明月的口吻說一句:其實辦法是有的,但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缺點可以改正,但人性的弱點無法避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2
歷史是什么?歷史就是那些斷殘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籍,那些重大的事件嗎?不是,絕對不是。《明朝那些事》一書為我們詮釋了:歷史原來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一書用通俗幽默的語言,有趣的筆法還原了歷史原貌,講述了從明初至明末這段長達276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這本書集結了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制造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以及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
我覺得在這段長達276年的明史中,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朱棣了,直白地講,朱棣確實是一個惡霸無賴,他蠻橫無理、臉皮極厚、六親不認,但同時他又是一個關心民間疾苦的好皇帝,一個善于用兵打仗,身體之中流淌著好戰血液的軍事天才,一個獨具慧眼,知人善仁的長者......,朱棣他就是這么一個讓人愛恨交加的人。在一些正史上,對于朱棣一般都是負面描寫的居多,但這本書讓我們更客觀、公正地去了解認識了朱棣。
在朱棣在位期間,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打造出了一個真正的太平盛世;他雖文化水平不高,卻讓人修成了一部光耀史冊,流傳千古的偉大書籍——《永樂大典》;他讓鄭和肩負著尋找建文帝與微服四海的使命七下西洋,展現出了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的氣度與底蘊——強而不欺、威而不霸;他多次率軍平定蒙古少數民族,通過他極強的軍事天賦,將韃靼以及瓦剌打得是落花流水,為明朝邊境帶來了幾十年的和平。可能因為早年的征戰經歷,讓他有些嗜血成性,在他剛當上皇帝時,做出了一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誅方孝儒十族!這也成為了他一直以來為世人所議論的詬病。
除了朱棣之外,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兄弟之間為了黃維德斗爭。永樂年間,最激烈的莫過于朱高熾與朱高煦之爭,戰爭雖沒有硝煙,卻叫一個慘烈。還有朱祁鎮被也先抓走后,朱祁鈺當上了皇帝,原本情同手足的兄弟倆頓時反目成仇,朱祁鈺想方設法地想置其于死地。在感嘆世事多變的同時,我心中也有一絲絲悲哀與愁緒,也許皇位如同吸毒一樣,只會讓人越來越上癮。
歷史是有血有肉的,歷史其實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3
我在暑假里看了一本書,名叫《明朝那些事兒》,深有感觸。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記敘了從元末1344年農民起義,朱元璋建立明朝,到崇禎帝在煤山自盡,明朝滅亡,近三百多年的歷史。
這本書里,刻畫了許許多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完美地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本色。其中,有橫掃北元、戰無不勝的傳奇名將徐達、常遇春;有獨攬大權,挾持皇帝親征,最后在土木堡戰敗,皇帝被俘的太監王振;在北京保衛戰中,挺身而出,挽救大明王朝國運的民族英雄于謙;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令倭寇聞風喪膽的戚繼光;還有抗美援朝,大敗日軍的李如松等等。
這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危難之時,為國盡忠,讓我敬佩萬分;而那些貪官、小人,讓國家衰敗,讓朝政混亂,貪污,為人所不齒,讓人痛恨。這一位位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仿佛就在我面前,與我交談。
但這本書并不像《明史》《明實錄》那樣枯燥無味。此書語言十分幽默。它以通俗的小說形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國制造工人的嚴謹,法國釀酒師的情懷,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為我們講述了明朝的歷史。《明朝那些事兒》是我認為最好的書。這樣的文章,簡直是亙古未有,多一個字是狗尾續貂,少一個字卻又言猶未盡,文字表達幾乎渾然天成,近乎是十全十美。
《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它讓我認識到了一個王朝的興衰。在生活中,我要以書中的偉人為榜樣,為人要正直、守信,時刻激勵自己要努力學習,將來長大要為祖國的發展與富強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4
剛看完第一步明朝那些事兒,把里面的人作為研究主體,可以發現,其實就是前期朱元璋帶領一大堆將領攻城略地,后期朱元璋將他們一一屠殺的故事。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 良狗烹,高度概括了飛鳥和良弓的前半生輝煌和后半生落寞。讀完之后,不滿足于現象的概括,而志在追求現象背后的根源,于是做了如下思考。
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性格決定命運,在常遇春屠殺投降的士兵的時候,在常玉立了戰功驕奢狂妄的時候。但是,真的是性格決定了他們的命運嗎?
將所有的大臣作為一個全集,搜索他們的交集,會發現性格迥異,真正的共同點是——在前期打敵人的時候表現過于優秀,被朱元璋懷疑一旦自己不在,這些人要反起來,新皇帝hold不住。
所以決定他們命運的,不是性格,而是結構性沖突。他們前期的表現,就決定了后期的結局,不管是清廉,或者腐敗,總是可以找個借口干掉的。
我想,唯一可能解決的方法大概也是從結構性沖突入手,只要將自己徹底廢掉,變良弓為廢柴,比如成功之后突然生活腐化,天天沉迷低級趣味。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15
明朝的文官集團十分猖狂,朝政官員、皇帝的私生活,啥都要干預,尤其是言官,沽名釣譽,沒事兒找事兒的太多了。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一個于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力挽狂瀾匡扶社稷的能臣,事成之后還要被一群“戰時未見其功,閑時但見其罵”的小人們彈劾,心里真是憤懣難平。但自古以來最不缺的就是嫉妒心強的小人,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公道自在人心。下次去杭州,一定去于謙祠拜祭下這位在污濁世界里依然堅守操守的英雄。
當年明月花了很大篇幅寫徐階,說他如何忍辱負重,斗倒嚴嵩為自己的恩師夏言報仇,我不敢茍同。嚴嵩掌權20年,下臺的時候已經86歲高齡,在我看來嚴嵩的倒臺更多來自于氣數已盡,徐階的所為不過是順應形勢。嚴嵩貪污,徐階也不干凈;嚴嵩的兒子受賄,徐階的兒子占地;嚴嵩獨攬大權,徐階也是如此;但嚴嵩怠工,徐階干活,所以徐階比嚴嵩好得多。可是在嚴嵩掌權的那些年,他未替忠臣言一語、未救百姓于水火,所謂的隱忍等待有什么意義?相比之下,我更敬佩戚繼光和胡宗憲這類人,在昏暗的世道下竭盡所能尋找救濟天下的方法。
還有張居正,他不是個道德品質多么高尚的人,他是個缺點很多的俗人。但他靠著自己的天資和努力,好不容易從平民爬到了最高位時,本可以占土地、聚錢財、養黨羽,趁機搜刮一波,也為將來留好退路,但他沒有,他選擇了改革(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將矛頭對準了能給他帶來巨大利益的階層,給百姓帶去了福音。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6-08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9-23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摘抄08-10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讀書筆記07-04
明朝那些事兒的語錄01-24
明朝那些事兒的經典語句08-23
《明朝那些事兒》的好句09-12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800字11-25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400字02-10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讀書筆記范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