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13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么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1
當我讀完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時,心有戚戚,欣欣然向往。李老師的講述不是刻板的學說,而以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個小小的故事為例,讓我感受到一位教育家的睿智與虔誠,博愛與偉大;也讓我的心一次次地感動著。
蘇胡說:”書如其人“。《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正是對李鎮西老師教育人生的最好的詮釋。它展示了李老師教育的思想、藝術和具體的案例,是李鎮西老師25年來教育智慧的`精華。一句句樸實中浸著詩意的句子,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李老師對學生的真摯的愛,以及對教育事業熾熱的忠誠。
“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便是許多從教多年的的老師們大概也有著同樣的疑問,畢竟誰也不敢肯定地說自己就是學生們遇到的最好的老師。然而,這并不妨礙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李老師說:“每一個人都是一棵樹。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能夠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能夠是最勤奮的;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能夠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能夠最樂觀……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相比――昨日的自己和這天的自己相比,不但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到達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其實,教育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最好”都是相對的,它只是每個老師心中的一個理想。然而每個人心中對理想的追求又都是無止境的,雖說我們無法做到“最好”,可我們卻能夠做到更好。我們經常會說“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只要我們能夠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去戰勝自己,不斷地去爭取每一個“更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當每一個“更好”融會在一齊時,我們就已經做到了“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2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啟示一:童心是師愛的源泉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啟示二: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愛”是李鎮西老師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
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愛,也不應是對學生的縱容,而是“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懲罰”。
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身體,而是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一起欣喜”。
愛,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
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3
三年前,有幸聽了李鎮西老師的一節作文講評課,記憶猶新.課一開始,李老師便這樣說道:"同學們,我們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不會寫作文,其實不然,我看了你們交上來的作文,覺得每一位同學都會寫文章."接著,李老師挑出每一篇文章中的亮點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分析為什么這樣寫.那是一篇寫親情的文章,所以學生讀來,說來都特別有感染力.最后,李老師在講完了寫作要旨后,還朗讀了自己的下水作文.那是一堂精彩的課,每位學生都受到了李老師的關注,賞識,他們興致高昂.當時我想,能如此賞識學生,如此平易親切,如此富于激情而又執著的老師,學生能不喜歡他嗎 能不學好他的課嗎
最近,又讀了李老師的教育專著《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才最有益于學生的成長
曾讀過萬瑋老師的《班主任兵法》一書,不禁為他的教育機智而折服.萬老師在書中敘述了將兵法運用于班主任工作和學生管理的成功事例.在實踐方面,作者強調在"愛"的前提下,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發展的情況下,老師要擅用謀略,機變的教育智慧和膽略.書中生動曲折的故事,大起大落的情節以及那些不落窠臼,機智靈活地處理問題的方法,讓我們不禁會像孟老夫子一樣,發出"教亦多術矣"的感慨.在理論方面,作者開創性地將兵法的理論與原則運用于教育領域中,探究了兵法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對許多中國古代兵法理論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體演繹和運用上作出了獨特的闡述.
半年前,在學校舉行的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上,顧建民老師戲稱師生之間是一種貿易關系.商家要把產品推銷給顧客,他必須與顧客搞好關系.而老師要把知識推銷給學生,也要與學生搞好關系.他的談話樸實,幽默而令人思索.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第七年了,這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我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我的收獲極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對于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建設呀,"后進生"轉化呀,早戀呀,作弊呀等等,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總之,"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4
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是他25年教學經驗的精華,這里面有他關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如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誤區,班主任工作,班級管理……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科學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在這里你可以學到寶貴的經驗總結。從李老師成長的印記中,我們可以看到自己進步的影子;從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適合我們的方法。
感動開始于序言——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這樣寫到——————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
李鎮西把他總結為三心三家:
三心:
1、擁有一顆童心:做最好的老師應該和學生保持共同的愛好,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
擁著一顆童心,才能拉進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內心,真正了解學生心里所渴望的,解決所需所想,教育才會更加有效。
2、擁有一顆愛心:做最好的老師,師生之間有著互相依戀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最好的老師,教育修養中決定性作用的一種品質那就是對孩子的依戀之情。出于對孩子的愛,每個老師都能找到自己現階段應該做好哪些事情。我們不是常說,對孩子的愛可以使一個教師聰明起來。愛愈深,激發的創造能力愈強。擁有一顆愛心,做最聰明最好的老師。
3、擁有一顆責任心:做最好的老師,關注孩子的成長,努力培養現代公民。今日的學生,就是將來的公民,將來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應當養成的學生。我們肩上的擔子著實不輕啊。是愛的力量創造了這個世界的美好,需要將來的公民帶著愛帶著責任心走向社會,我們應該通過多渠道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發揮課堂德育作用,強化德育實踐。在實踐中,學生的體驗深刻,收到的德育功效愈強。所以我們不要認為德育活動可有可無,很隨意的對待。應有計劃地安排德育內容,一步步加深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
三家:
1、最好的老師要努力做一個專家,有著專業造詣,課堂教學很棒。我們應該常常問問自己,我拿什么來吸引我的學生?做最好的老師努力讓自己的課堂煥發魅力,那魅力源于知識本身的科學性,那魅力來源于教師的人格魅力。學生調查反應,最受學生歡迎的.老師是知識淵博的,幽默的老師。所以我們老師應該和書為伴,不斷提升自己,勤寫教育教學日記,每一次備課,都把自己當作學生來看待這篇課文,多想想老師講的是不是學生想的,學生想的老師有沒有在課堂上為他們留時間,為他們去解答。讓我們教學游刃有余,偶爾幽他一默。
2、最好的老師努力做一個思想家,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在反思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從而不斷的改正問題,不斷地提高自己教育教學能力。教師不是單純的教書匠,不能單單局限于書本,著眼于知識的傳輸。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勤反思,多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心得,進行課題研究,更好地促進自身教學能力。
3、做最好的老師努力做一個心理學家。用心靈贏得心靈。真正有效的教育應該是針對學生個性的教育,這必然要求教師具備發現、發揮、發展學生獨特個性的技巧和藝術。教育是心心相印的互動,真正關注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向你敞開心扉。
我認為做最好的老師要努力做到:
做自尊自信的教師。一個人,不是有多少錢就有多少成就。身邊有人中獎500萬元,你會羨慕,但內心里不會產生敬重。敬重和羨慕是兩回事。我們敬重功成名就的企業家,不僅是因為他擁有雄厚資產,更在于他在打拼企業過程中表現出的卓越才能,以及他的企業為社會做出的實實在在的貢獻。人生的成就,重在“有為”而非“有錢”,盡管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作為一名教師,完全可以成為一名受人敬重的“有為者”。我們每教一個班級,就為一批孩子一批父母一批家庭,做出實實在在的“為”,我們教書育人一輩子,就做了一輩子實實在在的“有為”事。不管經濟大潮如何席卷而下,面對人生,請自尊自信:我,能成為大寫的“有為”的人。
做展示自我的老師。我曾一度拘謹于課堂,每每碰到公開課、競賽課,總想找個借口推脫。殊不知,課堂的演練才能有更精彩的教學。于是我在努力改變自己,多和其他老師合作交流,逐漸自己也有了展示自己的欲望,也有了“要做就做最好”的打算。的確,好老師大多都是從展示自我中逐漸成長起來的。
做腳踏實地的老師。在我看來,一個好的教師,一定是個踏地而行的教師,一個踏地而行的教師一定是個愿意把教育的小事做好的教師。教師每天的工作無非就是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教學研討之類。有人說過,“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能把這些事情做好,才能讓學校秩序井然、充滿生機,才能體現自己作為教師的價值。細節決定成敗,要把這些處理好,需要付出有思想的技術和有技術的思想,需要我們具有“不用提醒”的約束感,需要我們拒絕各種借口,需要我們腳踏實地。
做讀書思考的老師。歷史總是向前發展,信息與知識的更新也是理所當然。如果不常讀書、不思考,就會感到很吃力。與其抱怨教育的要求過高,不如靜下心來用心“充電”。擺脫這種困境的最好途徑就是讀書和思考。記得有人說過,不讀書的教師走不到教學的前沿,“厚積”才能“薄發”,這是一個永久不變的真理。不做“經師”做“人師”,光讀書還不夠,還要善于思考。管老師建議我們用寫作來進行清晰、完整、有條理的思考,這實在是一條促成教師互動交流、共同成長的專業發展之路。愿我們都能拿起筆來,把所思所感所做都記錄下來,或發到網絡和報刊上,這既不湮沒自己的勞動,也是在幫助別人,更是在收獲做好老師的樂趣。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5
《做最好的教師》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怎樣的教師是最好的,怎樣做才是最好的?其中的一段話,讓我茅塞頓開:也許你不是最聰明的,但是最勤奮的,也許你不是最富有的,但是最豐盈的,也許你不是最美麗的,但是最可敬的……“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是最可愛的;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任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個!”“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這是《做最好的老師》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
那么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從成為老師的第一天我就在探尋標準,但一直都沒找到一個最佳的答案,直到我讀到李鎮西老師所寫的“‘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這句話時,頓時豁然開朗。“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李鎮西老師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里,我想到了自己,說實話,我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是缺乏信心的,總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的差距實在太遠了。面對有著同樣的問題李老師卻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天天開心呢?所以不如就學李老師這樣想:多想學生們可愛的地方,比如整日整潔的教室、節日時溫馨的短信、課外活動矯健的身姿、藝術節上精彩的演出;盡量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學點東西,無論這些東西是課內的還是課外的,只要對他們今后的發展有益處就好,而不是僅僅注重他們的考試成績;盡量和他們成為朋友,多從他們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言行舉止,使學生能“親其師信其道”,而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讓學生陽奉陰違、避而遠之。這樣每天生活在一個令人有所希望的環境中,又怎么能不高興呢?
在這本書的全部文章中《教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這個章節給我的觸動最大。當時看到這句話,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第二感覺是認同。回想自己的教學生活,當我擺出“師道尊嚴”嚴厲地去批評學生的時候,我并沒有感受到他們的心悅誠服。反而,只是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一個充滿溫情的動作,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助,卻使他們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師在書中所講:“教師真正的尊嚴,從某種意義上講,并不是我們個人的主觀感受,而是學生對我們的道德肯定、知識折服和感情依戀。
反思后我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每一個環節,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讓我們滿懷信心、滿懷激情,在新課改的藍天下,做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6
疫情時期,我利用了每天直播課外的時間,選擇了書架上一本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來豐富生活,這是我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每一次閱讀都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感受。
李老師是一個樸實的學者也是一個擁有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愛之心,李老師對學生的耐心和愛心深深打動了我。沒有讀李老師的書前,我覺得自己是愛學生的,但讀書之后,才發現自己的差距還是太大,在教學中,我以我們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判斷孩子的行為,對他們做出的一些小事常常忽略掉。對違反紀律、不服從安排的學生,點名批評,情況嚴重者還有違紀處罰,認為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加以改正,就是對學生的負責,是對學生的關愛。我發現我這樣行為不是對學生的愛,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來寬容感化學生;愛,不只是關心學生的學習,而是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看完這本書后,我便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了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用孩子們需要的愛去愛孩子。
在教學的第二年時,我便給自己下了決心“讓所有我教過的孩子都因我是他們的語文老師而驕傲”這樣的決心需要付出很多很多,有時候也感到累過,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我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他不僅僅于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后仍牽掛著他們,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們更多的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相比李老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真是慚愧萬分。
李老師提出教育者是否擁有一顆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是學生的老師,也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這個不一樣的假期,再次獲得了精神的洗禮,我也想做“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孩子們的教育者、引領者、關愛者,做好教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爭取越做越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7
“做最好的老師!”書的封面上大大的印著這么六個字。這話乍一聽,感覺挺狂的。曾經風靡全國的澳柯瑪空調的廣告語“沒有最好,只能更好”,幾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為大家所認可,成為一句至理名言。當然也是深入我心。懷著一顆好奇心,我翻開書本。這本書是畢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畢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畢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做最好的自己。”畢老師多次這樣對學生說。他說:“‘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這就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覺的追求更好的.境界。這與“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在不斷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8
“最好”不是“good”不是“more”,而是“best”,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和班主任,何為好,何為最好?是能言善辯的口才,抑或是爐火純青的教學技巧,或者是學生每次取得的優異成績,一次次地尋覓答案,也一次次地否定自己。久而久之,這就成了是我內心深處一直的疑問。究竟什么是“最好”呢?帶著這個疑惑,我翻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也正是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最好的含義──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會成了最好。而這不正是對“追求”的詮釋嗎?也正是李鎮西老師不急不躁娓娓道來的話家常式的語言讓我明白了如何做才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班主任。
一、做一位有童心的教師
教育者是否擁有童心,對教育至關重要。因此李老師認為童心是師愛的源泉,在教育中,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
教師的童心意味著懷有兒童般的情感,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這樣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學生的心靈。教師的童心還意味著擁有兒童般的興趣,教師的職業要求我們應該在任何方面都與學生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他們會不知不覺地把老師當作朋友。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童心在教育上的體現,便是愛心,便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在這本書中,無處不體現李老師的童心和愛學生的痕跡。如李老師和孩子一起玩斗雞游戲,一起打水仗、一起包抄手……在一次次的歡聲笑語中,我們理解了李老師的童心,理解了那精彩瞬間中的愛。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書,我捫心自問,我有童心嗎?我和學生的關系是親密無間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欲無求嗎?我否定了自己,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自己過去的教育方法。讓自己用這顆童心化解學生之間的矛盾,用這顆童心去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用這顆童心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也正是這顆童心,讓學生一次次感動了我。走近了我。因而,童心與童心碰撞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二、做一位有思想的老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亙古不變的教師職責。但現代教育要求一名合格的教師,還必須是一名有思想的老師。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于緣木求魚。因此,李老師認為,我們教語文的,不能就語文教語文,應該站在教育的高度教語文。站在社會、國家、民族的高度搞教育。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十幾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在工作中,就是為教而教,為改而改,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讀完這一章節,我想自己也要像李老師一樣做一位一定有思想的老師,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才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其實做有思想的教師是應該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為一種信念和追求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厚實的人文底蘊、創新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內容。在《追隨蘇霍姆林斯基》這章中,李老師詳細地敘述了追隨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之路,也深刻地揭示了思想形成的歷程。在《閱讀和寫作,提升教師素質》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志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志類,樣樣俱全。李老師哪來的`那么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而且還伴隨著思考,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獨特的思想。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博覽群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勤于思考,勤于鉆研,從而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三、做一位民主型的老師
李老師所認為的民主是這樣的:把受教育權利還給每一個學生,同時把教育過程變成一種民主的生活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得生動活潑、自由地發展。在文中,無論是和學生的生活中,還是課堂上,抑或是班主任管理,都處處體現著李老師所倡導的民主。如三好生的選舉,要求尊重每個學生的選舉權;在為自己的班起個班名時,師生共同出謀劃策,出現“未來班”后,又和學生提出班訓,創作班歌等行動;班級管理從“人治”走向“法治”的轉變,不都在說明李老師的民主嗎?而想想我們現在的一些教育現象,雖有民主蹤跡但也缺少不了老師干涉的痕跡,如選拔優秀,我們會為優秀生大加贊揚,對表現落后的學生則不屑一顧;在班級管理中,我們人治的行為一次次刷新著記錄。因此,李老師這本書,不僅僅讓我們明白李老師是怎樣對待自己的教育和學生,同時,也在向我們警示,做一位民主型的老師是何其重要,它將為給學生帶了多大的轉變以及對其一生的影響。
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做一名教師,何為最好,正如李老師所言:“生活在學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做一位有追求的教師,就會做得“更好”,再到“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9
李鎮西老師說:“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攏。”李鎮西老師強調自己和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做最好的老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這段話蘊涵著極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師,應該成為每個教師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態和人生追求。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我們不妨向李鎮西學習,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孩子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孩子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那就為孩子點亮了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孩字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于愛自己。
李鎮西老師在書中還介紹了許多在教育實踐中好的做法,以及教師素質提升的方法。讀后,心里極不平靜,這不正是我所急需的嗎,他像一盞明燈,引導我向做最好的我不斷探索!前行!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10
當我讀完《做最好的老師》時,讓我感受到了李鎮西老師的與眾不同,里面容納了他的教學事例,從他自己的身邊的故事講起,句句誠懇,實實在在,每一節都讓我很感動。最讓我震撼的是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獻給學生。讀了一本教育專著,名為《做最好的老師》,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就應持續一種怎樣的關系才最有益于學生的成長我從事教學工作近十年了,究竟怎樣做才能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學生最歡迎的老師。今后我對學生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是要能發現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優秀的`,至少我們關注的焦點是發現學生的亮點和好的一面,而不是總盯著他的缺點和短處!正像我說過的那樣,師生之間的情誼絕非一兩個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學生是優秀的,你別說,他還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變自己,努力給孩子們假造一個和諧,寬松的成長環境。
讀完《最好的老師》我發此刻這本書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字是“愛”,圍繞“愛”來展開的,其中談到的很多經驗,很多的理論無非就是要求教師要有愛、感恩、期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與自主的“愛”要放在首位,因為沒有愛就是沒有教育。看到這讓我想起來了我們今年九月份的培訓,在培訓當中張校長和其他老師也多次重點講到要“愛”學生,并且這種愛要讓學生感受到的是沒有附加值的愛。讓他們在我們的關愛當中快樂的學習,成長,讓他們享受到快樂。透過讀《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后才認識到:要做到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很難,教育上的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中氛圍。合理運用,會把自己的愛很自然的貫穿在我們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感染。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11
在骨干教師培訓班中我有幸讀到了教育名家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書中講述怎樣的教師是最好的,怎樣做才算是最好的,讓我耳目一新,茅塞頓開。
做最好的老師,首先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我!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敬;你也許不是最聰明,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是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與其整天怨天怨地悲悲戚戚過日子,不如輕輕松松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
做最好的老師還要有愛心!“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的確,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也做不好教師的。做幼兒的好老師,首先就要愛幼兒。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對待,用慈母般的心情去教育、去關懷每一個幼兒,去愛護和培養每一個幼兒。對待后進生更應該如此,李老師向后進生伸出了溫暖的雙手,獻出了真情和愛心,幫助他們一步步成長。
我認為這很實用,因為我們班有插班的幼兒,有些孩子習慣差,對老師又有一定的抵觸情緒,使我的心情也很郁悶,但我還是去關心愛護他們,讓他們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通過一段時間對他的關愛和鼓勵,他們的情緒有了好轉。可以說,對待孩子如果用真情和愛來感化會你收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做最好的教師!”是一種平和的心態,也是一種激情的行動;是對某種欲望的放棄,也是對某種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細節,也是輝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輕勝馬”的閑適從容,也是“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蕩氣回腸……通過對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思想的學習,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無疑是我教育生涯中的加油站,給我注入了工作能量和熱情。
一個人雖然永遠達不到所謂的“最好”,但他相信今天的自己一定會比昨天的自己好,一天天不斷地超越自己,一定會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12
寒假中的一天,陪女兒到書店去買書,買了一本李鎮西老師的力作:《愛心與教育》,回家后仔細閱讀品味,在讀到其中反映李鎮西老師心聲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文時,時時被李鎮西老師充滿智慧和哲理的語言所打動,現摘錄一些精彩的片段以自勉。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于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 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 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我今天幫助“后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 ?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 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 ……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
我是為誰而工作? 為同事的好評嗎 ?為校長的表揚嗎? 為獎金嗎 ?為職稱嗎 ?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并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沖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于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
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
李老師的話說得多富有智慧和哲理啊,道出了他的心聲,也說到了我的心坎上,它是我以后工作的航標燈,指明了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 篇13
“做最好的老師!”書的封面上大大的印著這么六個字。這話乍一聽,感覺挺狂的。曾經風靡全國的澳柯瑪空調的廣告語“沒有最好,只能更好”,幾乎家喻戶曉,人盡皆知,為大家所認可,成為一句至理名言。當然也是深入我心。懷著一顆好奇心,我翻開書本。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李老師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激動、贊嘆、折服!
“做最好的自己。”李老師多次這樣對學生說。他說:“‘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其實就是‘更好’。”這就是一種“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自覺的追求更好的境界。這與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都在不斷追求“更好”。“但是,理直氣壯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則表明了一種更高的人生和事業的標桿,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比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李老師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作為一名教師,當然就是要“做最好的老師”。
怎樣才算是“做最好的老師”呢?這是我最先想到,也是想得最多的問題。
一、“做最好的老師”,(讀后感 )是一個崇高的理想,一種值得一生去追求的境界。——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
理想,就像是人生之海中的一盞航標燈,為人們指引方向。要是沒有了方向,你只能在茫茫大海中漫無目的地隨意漂流,就無所謂前進與后退了。樹立了正確的人生理想,人生便有了精神支柱,就能煥發強大的內驅力,激勵人們為遠大的目標去努力奮斗。反之,如果缺乏理想,失去精神支柱,就推動了戰勝人生各種困難的勇氣和信心。
也許,理想會顯得太高太遠,有時甚至會覺得那只是個夢想,很難實現。但只要定下目標,執著而堅持,也許一時達不到自己的理想,甚至一輩子都達不到,但只要努力了,就在一步步地靠近理想的目標。就像李老師所說的那樣,雖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境界靠近。或者干脆‘驕傲’一點說,同樣是教師,今天的李鎮西和25年前的.李鎮西相比,可以說是‘最好的教師’了。當然,和明天相比,和未來相比,今天的李鎮西又不能算是‘最好的老師’了,不過不要緊,我還會繼續自己和自己比,反正‘做最好的老師’是我永遠的追求,起到我教育生涯的終點。”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李老師也不例外,有過種種困難,也有團團煩惱,有過挫折,有過灰心喪氣的時候,但25年,李老師始終與學生在一起,他的心與學生的心始終緊緊地貼在一起,并以此為榮。這一切皆因有了“做最好的老師”這一信念。25年,李老師成了“教育專家”,獲得許多榮譽和頭銜。這一切就是他想“做最好的老師”“無心插柳柳成陰”的結果。
二、“做最好的老師”,是一個個平凡的細節,是一顆持之以恒的恒心。——踏踏實實做事,堅持不懈
李老師自稱是個“實干的理想主義者”。的確,他不僅有著崇高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是那樣認真踏實。今天,環繞在他頭上的美麗光環,就是由一個個平凡的小細節組成的,是他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他把想做一個“最好的老師”化為踏踏實實上好每一堂課,仔仔細細批改每一本作業,認認真真對待每一次談心,開開心心組織每一次活動。
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今天讀李老師的書,仿佛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師”!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爭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9-01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9-22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9-24
《做最好的老師》的讀書筆記08-07
做最好的老師的讀書筆記07-14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7-12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08-05
做最好的老師教師讀書筆記12-01
教師讀書筆記:做最好的老師11-12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筆記范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