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名著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
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所進行的教育探索,有不少地方是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相吻合的。從本學期開始,我們明確提出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踐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的理念”。要踐行這一教育理念,首先要對這一理念有正確地認識,不能“掛羊頭賣狗肉”,這就要求我認真研讀有關陶行知的教育理論。《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師讀本》就是我選擇研讀的第一本書。
這本書重點闡釋了陶行知先生對與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原理之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其主要精神有:第一,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是滿足人生需要,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務的。第二,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第三,教育的意義是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展的。第四,生活教育是一種終身的與人生相始終的教育。
原理之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他指出,傳統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了一道高墻”,學校好比是一個“大鳥籠”。提倡“社會即學校”,就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墻”,沖破鳥籠式的學校束縛,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學校中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
原理之三:“教學做合一”
按照陶行知的解釋,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又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學,怎么學就怎么教。”陶行知對教學做合一的效用作了歸納闡釋:要想營利人類全體的經驗必須教學做合一方為最有效力;生活教育就是教學做合一;教學做合一不但不忽視精神上的自動,而且因為有了在勞力上勞心,腳踏實地的“做”為它的中心,精神便隨“做”而愈加奮發。
除此之外,陶先生在《傳統教育與生活教育有什么區別》一文當中,非常精辟地對傳統教育和生活教育進行了比較。
傳統教育以文化為中心,偏重傳授文化知識,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而生活教育重在運用、發明、創造,提倡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傳統教育使學校與社會脫節,生活教育則要求把整個的社會當作學校;傳統教育只講“天理”與“禮教”不講“人欲”和“自由”,而生活教育卻追求“天理”與“人欲”“打成一片”;傳統教育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而生活教育卻主張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的生活為中心;傳統教育堅持的`維持性教育,而生活教育提倡的卻是開放、發展、創造的教育……
讀這本書,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難發現,盡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經有70多年的歷史,盡管我們的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那么多年,但我們真實的課堂教學還是那樣像陶先生所描述的“傳統教育”,離他倡導的“生活教育”還差的很遠!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2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 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地激動。她已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歌唱、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睛必須一眨不眨地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與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
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成千上萬的被認為有“學業殘疾”的小孩,并不是真正的殘疾,而是他們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式,而老師和家長并沒有認識清楚。而且,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 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這本書值得一看。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3
寒假來臨,欣喜萬分,因為可以有更多時間讀書了。翻開《新課程備課新思維》,心情是那么的急切,很想從中攝取新的知識,以解決課改實踐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于是迫不及待地跳過開篇的引言,直接從第一章讀起。瀏覽了幾頁,感覺卻有點茫然。第二天再讀,我改變閱讀習慣,從《序》到《引子》逐句細讀,竟有意外收獲,這些收獲不僅讓我更好地理解了后面章節的內容,而且《引子》所講一位老師的備課故事更讓我悟到許多,特別是“教育無痕”這一點。我不禁感慨:拋磚引玉雖然是典故,但拋出來引玉的可不一定都是磚。
關于教育無痕,教育要“潤物細無聲”,以前在各種理論培訓學習中也有所聞,但都沒有這次體會深刻。我所教的科目是中學《思想品德》,這次讀書感悟到:道德教育不是解決“知不知”的問題,主要是解決“信不信”、“行(行動)不行(行動)”的問題,因此品德教育是很需要技巧的。當學生感覺到你在教育他時,就很難讓他堅信。特別是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獨立意識有了一定的發展,逆反心理增強,對成年人的一味說教和嘮叨有抵觸情緒。所以對他們的思想品德教育應該多選擇感悟教學策略:教師自己少講或不講任何道理,讓學生自己生成問題,用事實說話,用真實的鏡頭說話,用現場教學資源說話,讓學生感悟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社會關系,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新課程源于生活,新課程為了生活”。
德育不同于其他學科,她應當是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去撼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去撞擊另一個靈魂。德育追尋“真、善、美”的境界,課堂教學可以用多媒體輔助,營造情理交融的美好境界,讓學生在美好境界中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從而實現“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實現教育無痕的境界。《新課程備課新思維》,我讀了很久,認真做了幾千字的讀書筆記,真的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我要從現在開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繼續加強理論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名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加工能力、課堂組織引導能力以及評價反思能力。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操作,“重視課前預設,關注課堂生成”。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手段,根據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性,采用感悟教學策略,運用多媒體直觀形象、動靜結合、交互性強的特點,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感悟社會生活,促進學生德行上的自主構建、自主發展。還要努力優化課堂的學習心理,靈活駕馭課堂,掌控好課堂教學環節。
作為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教師,想要隨著課程改革一起成長,必須要多學習,還要多讀書,從自己面臨的現實情境和客觀條件出發,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自覺地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教學習慣、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進行認真而有效的思考和調整,同時加深對新課程的認識和創新,自覺運用新課程的理論解決教學中的困惑,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研究素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4
這次學校給每個老師的一個學習平臺,讓我在課余時間有機會學習到陶行知的名篇。是的,我對于陶行知是知其人,而未知其說。這段時間,了解了陶先生作為一名留洋的教育家,在深刻了解了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現實的基礎上,提出的教育學說,既強調了教育的現實功能,又關注了教育的終極目的。陶先生所研究和實驗的教育問題,直到今天,仍感到很中肯,很新鮮仍有進行試驗的價值。讀了陶先生的文章,我有兩點體會:
一、陶先生文章是師德培訓的活教材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建筑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著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如此,每個一線教師弘揚“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敬業精神。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二、陶先生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
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把現成的解決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得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其它的方法,解決其它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學習、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教育是從生活中來的,“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是馬虎的生活就是馬虎的教育;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這些話聽起來很簡單,可就是這些簡單的話語卻揭示了教育的真諦。我們平時總認為老師在課堂上的教學,班會課上的說教,課后的個別談話那才是真教育。也知道教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到言傳身教,道理好象懂得挺多的,做得好象也不錯。可看了陶先生的文章后再看我們今天的教育,才知道遠遠背離了先生的期望。
我們的教學越來越遠離生活。學生就是為了學習而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而學習,更不是在生活中學習。孩子們有的成天埋于書堆,成了純粹的“書呆子”“蛀書蟲”;而有的學生成天無所事事課堂上老師的授課內容對于他們來說無異于聽天書,于是他們就成了課堂上的呆子、傻瓜、瞌睡蟲;更有一些學生,對上課的內容不感興趣,而他們又精力過剩,于是這些學生就成了不安分分子,成了老師成天“掛念”的學生。陶行知說:“要想讓學生不犯錯誤,就不能讓學生有犯錯誤的機會,得讓他們有事做。”如果一個學生不愛學習,那他不犯點錯誤才真是一個實足的呆子呢。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走向學生的生活,讓他們感興趣,讓他們感到生活就是學習,學習就是生活,生活與學習是一體的。
陶行知在《學生的精神》是以學生的資格對諸君談話的說,現在的中國許多學生及一般教員,都有一個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滿”不論研究何種學科,只有相當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滿意足。尤其是在過教員生活的,覺得自己處在教師地位,不必再去用功研究了。中國的“四書”上有兩句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這真是千古不滅的格言,并且是兩句不能分開的話。因為要“學而不厭”,才能夠做到“誨人不倦”。是啊,想想自己教了20年的書,也算是個老教師了,并且一直是堅守在低年級里教學,那些教材早就熟透覺得在沒學習的必要了。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自己“如是的粉筆生涯,不能不厭煩了。倘若當教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之于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即當教師著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了教師,還是要繼續的”學而不厭“。”知之則不知之,不知則不知“,倘若不知的而認以為知,那么,不知道的終究沒有知道的日子了。這可說是自己斬斷自己求學的機能。所以我現在是學習,還是學習并要加于運用。
我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更應該多學習陶行知老先生的理念,并努力把這種思想意識貫穿在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中,用它去指導自己,從而去不斷的進步和發展。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5
這本書是一部流傳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個小孩的日記方式來寫的,雖然每篇的篇幅不長,但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愛",一個多么閃亮,多么令人鐘愛的字眼。人們追求愛,也希望能擁有愛,愛能使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美好。我們要完全的擁有它,就必須去充實它,讓我們攜手,共創出人世間最美好的愛。這本書里也正是想表達這一點。
在這本書里其中我最喜歡的是《賣炭者與紳士》還有《義快的行為》這兩節,第一節寫了一個父親對他兒子諾琵斯的愛,諾琵斯罵培諦的父親是個"叫花子",諾琵斯的父親知道后,非要諾琵斯向培諦和他父親道歉,雖然培諦的父親一再拒絕,可諾琵斯的父親還是堅持要讓諾琵斯道歉,從這里可以知道,諾琵斯的父親是一個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愛來熏陶他的兒子,讓他的兒子也變成一個關心別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節寫的是一個墨盒砸到老師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x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沒想到扔到了剛從門外進來的老師,最后卡隆要幫他頂罪,但老師知道不是他,讓肇事者站起來,并沒給他處罰,聽他講完事實后把那些人抓了起來,但卡隆跟老師說了些話,老師就不處罰他們了。這里就表現了卡隆他關心他人的一種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饒人過且饒人,這是難得的一種為人處事。
讀到這里,我想在這個以經濟利益為主的社會上,使同學之間自私自利,以我為主,嫉妒打擊,怕得罪人,惡意競爭等不良作風日益生成,那種關愛他人的精神已經漸漸淡漠,在社會加強人民精神建設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校家庭上學習這關愛他人,讓自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愛心來熏陶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6
這本書是一個意大利的四年級學生安利柯,在一個學年的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其中,也有他父母給他的一些勸戒性的小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小故事。我還沒有一一讀完,單單讀過的幾個小故事已讓我感動不已、感慨頗深了。
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含并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它在感動我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考。愛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氣一樣,天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為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輕易被我們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次沒有盡頭的旅行,一路上邊走邊看,就會很輕松,天天也會有因對新東西的感悟、學習而充實起來。于是,就想繼續走下去,甚至投入熱情,不在乎它將持續多久。這時候,這種情懷已升華為一種愛,一種對于生活的愛。讀《愛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現愛中其實也包含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7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小學教師而寫的,再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需要,譯者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外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 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那樣教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讀后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我為大師給我指引教學方向心中激動萬分,同時,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我曾經為自己選擇了教師行業迷茫過,也為我第一次當班主任泄氣過,還為丟了學生想放棄教師這一職業。并面對幾十個有著不同思想的孩子時,煩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兒張三和李四打架,明兒王五不寫作業,后天家長說某某學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復一日,一年又一年,沒有一天消停過。漸漸地剛畢業時的雄心壯志漸漸隱退,我甚至也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教師這個職業。當我閱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后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 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于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對這些弱點仔細地觀察和思索,不僅用腦子,而且心靈去認識它們,那就會發現這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出應有的特征時,你會為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為感到可笑。我們要理解兒童的行為,懂得兒童是一個經常在變化著的人。教師的心胸要寬廣,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
有很大的啟發,我帶著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系會比以前更融洽。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8
“要堅強,要勇敢,不要讓絕望和庸俗的憂傷壓倒你,要保持偉大的靈魂在經受苦難時的豁達與平靜。”這是《愛的教育》作者亞米契斯說的,這句話對我感觸很大。讀過這本書后,書里的故事內容對我感觸更大。
全書采用了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叫安利柯的四年級小男孩的成長故事。內容主要包括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種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日記本上寫的勸說啟發的一些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讀的很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章節都把“愛”表現的精細深入,大到國家、社會、民族的愛。小到父母、老師、朋友的愛,處處扣人心弦。而那眾多豐滿的人物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保護弱小讓安利柯深以為傲的好友卡隆,助人為樂的班長代洛西,虛榮狹隘的瓦梯尼,傲慢無禮的諾卑斯,樸實可愛的“小石匠”,還有自強不息的克洛西等等,他們都在家人、朋友和老師的幫助下變得非常有愛。
由書里的故事,讓我也想到了我身邊的愛,像媽媽每天早起做的每一頓早餐,晚上臨睡前給我充的每一杯熱牛奶,在我生病時爸爸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奶奶每天堅持不懈接我上下學,學校里老師同學給我的幫助,鄰里之間見面時說的“你好”等等。處處都感動著我。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9
教師是平凡的,但事業卻是偉大的,因為我們所從事的事業是默默地奉獻和無私的犧牲。教師的職業崇高而神圣。在我們的心中,教師應當是:
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的教師
一個充滿愛心,理解學生的教師
一個勤于學習,充實自我的教師
一個關注命運,注重素質教育的教師
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
在這本書當中最喜歡李鎮西老師在序言中說的幾句話:“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當技術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營業員,就要當服務質量最佳的營業員;你若是醫生,就要當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你若是教師,就要當最負責的教師;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個體戶’。也要當最受顧客稱道的勞動者!你也許不能成為名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為同行業中千千萬萬普通人里最好的一個!我所謂的‘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著要盡可能在自己的職業中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我從事教學工作已經幾年了,這個期間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態問題”——究竟應與學生保持一種怎樣的關系,在面對學生時如何擺正自己的心態同時。我不斷地想,只有處理好了這個問題,教學才能變得從容,教育學生時才能處事不驚。李老師在書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么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于事。對于那些讓人頭疼的孩子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但是教育并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著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因此這種愛必然包含著對學生的嚴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懲罰。“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
什么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剛踏入小學講臺,我承擔了四年級語文老師,還是班主任。那時的我熱情滿懷,躊躇滿志,對學生也充滿了愛心,立志做一名受學生喜歡和家長愛戴的好老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但當初的熱情減少了很多,而且還抱怨這,抱怨那,甚至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怨天尤人,這種心情有時也影響自己的教學。李老師是這樣想的“既然只能當老師,那么悲悲戚戚是當,高高興興也是當,我當然選擇后者!”是啊,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么不天天開心呢?可是,每天出現的讓人頭疼的事情,讓人頭疼的學生,怎么能高興得起來呢?李老師又提供了方法:多想孩子們可愛的地方,盡量把課上好,盡量和他們一起玩兒,這樣孩子們就會越來越愛自己,每天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中,又如何能不高興呢?
在教學當中,我們常常用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事物,看待孩子的行為,對他們做出的一些“錯事”不以為然,甚至是不屑一顧,豈不知“他給您一塊糖吃,是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萬元的慷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么的悲哀。他沒有打著他所討厭的人,便好像是羅斯福討不著機會帶兵去打德國一般的慪氣。他受了你盛怒之下的鞭撻,連在夢里也覺得有法國革命模樣的恐怖。他寫字想得雙圈沒得著,仿佛是候選總統落了選一樣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忽兒而您偏去抱了別的孩子,好比是一個愛人被奪去一般的.傷心。”多么單純的孩子,多么可愛的孩子。平時我覺得自己是愛學生的,但讀了這段話,比一比李老師,我覺得自己的差距還是太大,我的這種師愛并不都是真正的由衷的發出的。都說人沒當母親之前看學生是一種心態,當了母親之后又是一種心態,以我的理解,可能當了母親,有了自己的孩子,對待學生便有了孩子自己母親的心境。不管聽話的、不聽話的、漂亮的、不漂亮的、聰明的或是不聰明的孩子,在母親的眼中都是有無數優點的。我們常常說要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我想,如果有了母親之心,我們就會發現,原來這種“閃光點”無處不在。
李鎮西老師的文章,給我極大的鼓舞。“沒有最好的老師,只有更好的老師”,我們應該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能用愛心溫暖童心,做個富有愛心和童心的人,愛學生,愛生活,愛世界。我一定能不斷進步,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0
在整理班級圖書的時候,偶然發現新課標必讀書目里有《愛的教育》這本書,早就聽說了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曾感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100多年來此書一直暢銷不衰,曾多次被改編為動畫片、電影、連環畫,讀者遍布全世界。但是我卻一直沒有靜下心來閱讀。
拿起這本書,腦海中涌現了好多的疑問,在這美麗的世間“愛”究竟是什么?在這本書里愛又是怎樣去體現的呢?它又帶給了我們什么教育的結晶呢?帶著這些未知的疑問我走進了《愛的教育》去探求我想要的答案。
這是一本以日記形式撰寫的小說,書里的每一個故事雖然比較短小,但是每一個個小故事都講述著那父母與孩子間美好的愛、那老師與學生的情感、那朋友之間的純真友誼……這一切的一切永遠都離不開一個字——愛。
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內中包含了父母的愛、同學的愛、老師的愛,以及社會的愛,這些在安利柯的心里種下了光明的種子,教育了他怎樣去愛,又怎樣接受愛。字里行間折射出的全是一顆純真透明的愛人之心。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
看了這本書,也想到了現在的自己,身在教師崗位,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很好的方法的現實之下,有時候也以教師的權威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在師生情感上劃出了一道情感交流的鴻溝,而《愛的教育》給了我很多的啟迪。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要潛移默化;要了解學生,認識學生,要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要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讓學生快樂成長;要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提供教給家長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如在《我們的老師》、《父親的老師》、《我弟弟的女老師》這幾篇日記中描繪的師生之間的愛是那樣的親切、自然。在《我們的老師》一文里,作者用一種非常口語化的語言描寫了老師在回應學生的問候時的神態、關心孩子時手的動作、批評孩子時的語調等,給我們勾勒出一個慈祥的、感性的、親切中不失威嚴的好老師形象。《弟弟的女老師》一文所描寫的那些情景仿佛就是我曾經經歷和正在經歷的。女老師怎樣教換牙的孩子學拼音,怎樣處理孩子們帶到教室來的東西,怎樣應付上課時突發的事件,怎樣克制自己情緒,怎樣在發火后后悔等等。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此書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總有許多挫折、跌倒和失敗,但是一個良師必須適時適切地,來激發學生們自信心。讓他們勇敢面對所遇到的困難,并在困境中堅強的站起來,堅持的走下去。
從《愛的教育》中,從安利柯的身上,我終于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源自父母和長輩的精神力量,父母、老師只有教會他如何關心別人,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如何熱愛勞動并創造生活,他才能在成年后不至于孤單、自私,而始終以樂觀、善良之心快樂一生。
四、所獲
我們要熱愛身邊的人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1
在熠熠生輝的古今文化中,每一本寶貴的書籍在我們成長中都能發揮巨大的影響力,書籍就像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讓蒙昧的我們得以解脫,讓我們在知識的圣殿里盡情的攝取營養來滋補心田。《愛的教育》更似一方沃土,在我的心中植下一顆感恩的種子!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歌曲中如是唱道。
《愛的教育》中有一篇父親寫給安利柯的信——《要知道感恩》。文中一句“安利柯,假如你只愛我,而不愛你的恩人,特別是除了父母之外,對你的恩情最為深重的老師,那我就會很不高興,我會生你的氣,就不認為你是個好孩子!”老師令我們喜悅,充實我們靈魂的每個知識點都飽含著他們的辛勤與汗水,帶我們走過風雨,走出困境。用知識的營養將我們哺育,如同那勤勞的蜜蜂——“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感恩的概念看似模糊,其實卻也清晰——做好身邊的小事,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事情,便是最恰當的感恩。面對我的老師,上課認真聽講,尊重老師的勞動,汲取他給的知識,便是最好的感恩。
教師節要到了,我會親手做一張賀卡,寫上滿滿的祝福,帶上一顆感恩的心。祝愿所有的老師們健康快樂!我將一直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感恩給予我們深重恩情的教師,感恩這一份“愛的教育”!
教育名著的讀書筆記6
當我讀完《愛的教育》這部小說,淚水不禁奪眶而出,心中好像燃起了一團溫暖的火焰,書中那些正義、勇敢、善良、堅韌的形象不斷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品學兼優的德羅西,善良正義的卡隆,孝順的波列科西,勤勞的克萊蒂,酷愛讀書的斯代地……還有“每月故事”里的那些少年英雄們:愛國的意大利少年,為了祖國勇于犧牲的倫巴第小哨兵,懂事孝順的小抄寫員朱利奧,為救祖母而獻出生命的費魯喬!
當我讀到費魯喬一下子撲到祖母身上,擋住了強盜莫佐尼刺向祖母的刀子時,我的心“咯噔”一跳,不敢再往下看了,一邊默默地齊濤:“不會死的,不會死的!”可最終,他還是倒在了歹徒的刀下。讀到這里,我頓時熱淚盈眶,同時又想起了在書中看過的一句話:“一個人無論犯了多嚴重的錯誤,只要他還愛著自己的`母親,那么他的靈魂中就還保存著美麗、珍貴的東西!”這句話說的不就是費魯喬嗎?今天我終于明白了它的真正含義: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心中一定要有愛,只有這樣,才能在犯錯之后及時醒悟,并改邪歸正。我一定會永遠銘記這句話,永遠記住費魯喬!
這本書雖然沒有華麗優美的語言,也沒有緊張刺激的情節,但那些平凡、真實的故事,卻足以讓我們感受到各種偉大的愛——親情、友情、師生之情……處處流淌著溫馨和感動。雖然我們不可能擁有和書中人物完全一樣的經歷,但是我相信,愛就我們身邊,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細心去發現愛、感受愛,并善于去付出愛、回報愛、分享愛,就一定能讓我們身邊的每個人都沐浴在愛的世界里!這就是《愛的教育》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啟迪。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2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身。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旦走錯路,鑄成大錯,誤入歧途,就后悔莫及,只能自食其果。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人的失足,并非天生是壞蛋,天性要作惡,而是他意志不夠堅強,在誘惑面前經不起考驗,終于失足墮落了淪為有罪的人。悲劇《麥克白》約寫于1606年,是莎士比亞戲劇中心理描寫的佳作。該劇中主要寓意了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的潛在禍患;野心和利欲的存在,足以將一個本為良好的人腐蝕為墮落的魔鬼。當然,在野心的膨脹和驅使中,也有外圍因素的影響與蠱惑。不過,最終的惡之暴戾會受到懲罰的。
它講述的是中世紀英國一名將軍麥克白,在一次征戰回國途中,碰到女巫。女巫預言他將成為國王,同時也預言了另一個將軍班戈的子孫將世代為王,而這三女巫只是因為受到一個村婦的氣而把這些秘密對他們說了罷了,是帶有一種泄氣、泄愁的因素。可是,當麥克白的考特爵士被預言成真后,麥克白他那還只是蒙昧的野心一下子被喚醒了開始膨脹,一個潛伏在內心深處的一個曖昧不明的秘密被突然挑明了,他被眼前浮起的可怕的幻象嚇得毛骨悚然、心驚肉跳,從此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其實他的人性還是在的`,當他要向國王行刺時,內心也在進行著一場可怕的爭斗,他即希望永遠保住最高榮譽,又非常渴望著封建王國的最高權勢。后來,在其夫人的鼓動和教唆下,他殺死國王,取得王權。國王的兒子被迫跑到海外。為了穩固王位傳續子孫,麥克白找來刺客殺死了大將班戈,本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但班戈的孩子也逃到了國外。麥克白自登上王位后,暴虐無道,濫殺無辜,引發反抗和戰爭,最終可悲而死。
如果在麥克白的野心被喚醒、內心失去平衡之時,麥克白夫人能夠抓住這關鍵時刻,能夠響應他良心上痛苦的呼聲,幫助他恢復內心的平衡,喚回失去的理智,他就可以守住人生的正道,安全地度過人生中的這一場危機;那么他們就得救了,他們仍將是受舉國上下尊敬的一對好夫妻享受著榮華美譽,可是這位夫人她沒有什么良心上、道德上的顧忌,甚至用懦夫這一使男人承受不了的詞去嘲弄、刺激他,用她火辣辣的舌頭尖去煽動他,直到被煽旺的野心燃燒起來。他們雖然是同謀,可是那女人的氣質與他的丈夫完全不一樣解除我女性的柔弱,用最兇惡的殘忍自頂至踵貫注在我的全身;凝結我的血液,不要讓悔恨通過我的心頭,不要讓天性中的惻隱搖動我的狠毒的決意!來,你們這些殺人的助手,你們無形的軀體散滿在空間,到處找尋為非所惡的機會,進入我的婦人的胸中,把我的乳水當作膽汁吧!來!陰沉的黑夜,用最昏暗的地獄中的濃煙罩住你自己,讓我的銳利的刀瞧不見它自己切下的傷口,讓青天不能從黑暗的重衾里探出頭來,高喊著‘住手,住手!’
麥克白是有野心,可那還是埋在心底的一個私密,還處于半眠狀態,就算他碰上了能知過去未來的女巫也沒有甘心墮落,也曾懷恐懼的心情竭力抵拒過那強烈的誘惑,他既不是天生的壞人,也不是注定要做民族的罪人。可是他的身邊還有這么一個女人,女巫沒有做完的事,留給她來完成,這么理應外和、前拉后推,他終于為了他的政治野心而拋棄一切、犧牲一切,跳進了罪惡的深淵。
麥克白夫人本是女人,可她有一顆比女巫、比蛇蝎更毒的心,為了自己能夠享有更高的地位、權利,為了女巫的話,她失去了女人善良的本性,教唆、幫助自己的丈夫弒君并嫁禍給無辜的人,事后若無其事地伸出一又血手,幾乎帶著得意的口氣,開導那也是一雙血手的丈夫只消一點兒水就可以把我們洗刷得干干凈凈,一點兒也不費事!
他們不曾想過殺了這個國王,后面還會有更多想殺他們和他們想殺的人,他們為了自己的王位,想了斷女巫的另一個預言而殺了班戈,可是他的兒子活著逃跑了,而國王的兩個兒子也同樣活著并逃到了海外。麥克白夫人承受不了人性無情的扭曲和擠壓,終于使她垮了下來,精神負擔已超過她心理承受能力,只落得成為一個精神分裂癥、一個夢游者,在睡夢中還不斷洗手,她那雙小手就算用上所有的香料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香起來了,最終死于分裂癥。而麥克白為了鞏固地位最終成了人人唾棄的暴君,被子兩位王子和班戈的兒子回來復仇而死了。
那兩位王子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會認為他們逃跑而讓人覺得他們懦弱、膽小怕事,可是不能說他們是聰明的、勇敢的,在明知道自己斗不過別人的時候又何必逞一時之強而葬送自己呢?不正是因為他們逃到海外而最終報了仇同時也奪回了自己的國家嗎?其實更多的時候一個國家、一個家庭的滅亡并不是毀于外人之人,而是毀在了內部人的爭斗、內部人的手中。其實他們遭受到這樣的結果也都是一個欲字和不滿足現狀而引起的,我們現實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夠滿足于現狀,看到別人好的生活、好的東西不眼紅。人生是在不斷擁有欲望和努力滿足欲望的過程中行進的。嬰兒聲聲呼喚的奶水是欲望,孩子期冀已久的玩具是欲望,人們辛勤勞作的果實是欲望,強盜殺人越貨是欲望,罪犯刀下的亡魂也是欲望欲望就是我們活著的目的。
有欲本是好事,我們正因為有了欲才會努力、才會付出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這一個欲的滿足后那星星點點的喜悅,這喜悅便是幸福,幸福是我們生活的動力,追逐幸福便是我們活著的理由。沒有欲的人生,便不再是人生,只是活著,不論快樂與痛苦,它不再是一個過程,只是一種狀態。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3
《愛的教育》是一本日記體小說,小說的主人公是小學四年級的安利柯,作者以安利柯記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主人公小學四年級一學年的學習生活。
雖然《愛的教育》是一本兒童讀物,作者的意圖主要是以此來教育兒童,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但是這部作品也表現了亞米契斯的教育主張,他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內容以及教育目的三個方面都有較深刻的思考,為我們今天的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首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人們的常識中,理所當然的,教育這就是教師,而受教育者就是學生。但是在亞米契斯看來,教育者并不僅僅是學校教師,還包括家長,同學,甚至還有陌生人。
安利柯的父親就是通過給他寫信,同他交談,邀請他的朋友等方法來教育安利柯,教他學會與人相處,要求他熱愛祖國,積極上進,孝順父母等;他的母親通過寫信,交談等告訴他人要有愛心,有同情心,與人為善。而安利柯的同班同學卡隆讓他學會了勇敢、善良;可萊蒂教會他勤勞,孝順,樂觀;代洛西也成為了他學習的榜樣,還有小石匠,潑來可西等同學也常常通過一些小事感動著安利柯,教育著安利柯,讓他不斷的學習,完善自己。此外,路上幫助苦命小男孩湊錢的小女孩們,以德報怨的被打傷眼睛的老人,這些陌生人們也觸動著小安利柯的心靈,影響著他。甚至是可恨的弗蘭諦,他的行為,他的下場也給孩子們起了警示作用,使安利柯能明辨是非。這么看來,可以說人人都是教育者。《論語·述而》中有句家喻戶曉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對教育者的理解應該與亞米契斯是一致的。
至于受教育者,亞米契斯對其的界定也不僅限于學生,還包括其他在知識方面或在道德等方面等需要受教育的人。小說里的那些上夜校的工人,小石匠的父親,潑來可西的鐵匠父親其實也是接受教育的人,上夜校的工人和一些同學的家長為了充實自己,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學習認字寫字,學寫文章,他們也是受教育者;包括那位鐵匠,通過兒子的努力,兒子的獲獎,也通過老師,頒獎者的感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掉酗酒的壞習慣,全心投入工作,所以,在小說中,他也是受教育者。因此,在亞米契斯看來,人人都可以成為受教育者。
其次是教育內容,在這部小說中,教育內容并不局限于書本知識,更多的是教育同學謙遜,友愛,具有同情心,進取心,并且教育同學們要愛國,有自我犧牲精神。以前我們常常問,教育是什么?《辭海》對“教育”一詞的解釋是:①培養新生一代準備從事社會生活的整個過程,主要是指學校對兒童、少年、青年進行培養的過程。②用道理說服人使照著(規則、指示或要求等)做。從辭海的解釋可以看出,教育教給學生的應該是他們社會生活的方法,他們所應遵守的準則等。所以,教育不應該只是簡單的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我們會發現,亞米契斯并沒有將過多的筆墨浪費在描寫小安利柯的科學知識學習過程,而是更多的記錄了教育者們教育安利柯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于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美好精神的過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作者想主張的教育思想是愛的教育。在小說中,我們會發現,無論是安利柯的嚴父還是慈母,無論是他的老師或是姐姐,都打心里的愛著安利柯,他們為他傾注心血,用愛感化他,用愛教育他,同樣的,也將愛植入他的心底。在父親的'信里面,雖然句句透露著威嚴,偶爾還帶有譴責之意,可是字里行間卻是藏不住對孩子的愛。他為了安利柯不用心讀書而煩惱,為了安利柯不孝順母親而傷心,為了安利柯與同學交往的方式不當而擔心,可以看出,他真心愛著安利柯,為他操心。而且父親關心的不僅僅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他教育安利柯要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人民,要求他為了祖國應該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告訴他對待勞動人民應該友善,尊重他們,從這可以看出,安利柯的父親有多大的胸懷,有多大的愛心,同時也如此要求著他。安利柯的母親是一位樂善好施的善良女人,她帶著安利柯去救濟困難的朋友,她寫信告訴安利柯,希望他能夠有一顆仁愛的心,教育他不能對路邊行乞的人視而不見,應該給予可憐的人兒更多的關愛。這位母親就是這樣,身體力行的告訴著安利柯什么是愛,教他愛別人。安利柯的幾位老師,包括校長都十分偉大,他們嘔心瀝血,不計較個人得失,全身心的愛著學生們,為他們操心,不遺余力的教育他們,不求回報,只求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此外,安利柯身邊的同學,如卡隆,潑來可西,代洛西等,他們如此友愛,有著一顆寬容他人的心,處處體現了愛,這也給了安利柯很大的感觸,讓他更加切身體會到什么是愛。處于這樣一個愛的教育的環境下,我想,安利柯一定能成長為一名善良的,具有愛心的人,而對祖國,對家庭,同學等的愛,最終會使他更加努力,更加上進,成為一名優秀的人。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4
從教三十多年來,所教學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遇到了,作為教師的酸甜苦辣也盡一一體會,總結過去,甚感工作越來越難做,學生越來越不好管,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苦和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有時真想不明白,為何有人對教育卻還津津樂道,珍愛有加,師生關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瀟灑和輕松,自己的認真和負責為何就不能起到與別人相同的結果呢,這成了長時間來的不解之迷。
寒假中學習了魏書生教育思想的有關書籍,思緒萬千,感慨不已,既感嘆其教育思想的時代性和切實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回顧自己幾年的教育生涯,深感慚愧和內疚。“同為人師,為何一些簡單不過的道理在自己身上就不能運用,起不到好的效果”成為看魏書生書的同時時常徘徊在腦海中的疑問。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搞教育同樣如此,只有了解學生才能教好書,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學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對顏回、子路、曾參等學生的性格特長、思想狀況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礎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綜觀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師,教育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有知人之明,能察覺學生思想深處的奧秘,能觸摸到學生感情的脈搏,他們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關,只有這樣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才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反思過去,自認為責任心強的自己對自己的學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學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與學生聊天、談心,是否關心到了每一個學生,無論其成績好壞,行為習慣好壞,是否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學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與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師益友。我想,以上這些除某些在每學期的教學計劃和工作總結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實處的還相差太遠,每個教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聽話、懂事,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個好成績,如此,教師、學生、家長皆大歡喜,所以“很有責任心”的自己會在班上制定出許許多多的“不準”和“禁止”,有時還用相互監督的方法來檢查不準和禁止的落實情況,結果卻與想象中的相差甚遠。總體看,班級的紀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減退了,熱情少了,積極性沒有了,總體成績也不見上漲,學生在課外活動時的好奇、好動、好玩、好積極思維的特點不見了,而作為教師的教學難度也就更大了,上課不活躍或太活躍,有問題也不問了,這種課上得實在難受,是誰讓他們變成了這樣子,是我們自己,無數事實告訴我們,要教育學生,首先必須了解學生,這就如同園丁養花,首先必須了解花的習性,醫生治病首先必須了病人的病情一樣。
在了解學生方面,我們往往是從學生學習態度、行為習慣的表現上簡單的了解和簡單的評價學生,長期以來,辯證法已在對待學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科學理論,是在總結先進教師的工作經驗和少年兒童的心理變化過程的基礎上提示出來的教育規律和心理變化規律。教師憑借這些理論的顯微鏡,常常能發現許多經驗認識不到的學生心靈上的閃光點。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特殊規律,而且要了解學生思想、行為變化的普遍規律,不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個別事件的處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帶有普遍性、規律性的問題上,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過去幾年的教學生活中,多為一點論,把后進學生看得一無是處,師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對著干,學了魏書生的有關理論,現在漸漸認識到了學生的心靈都是矛盾的`統一體,好學生和后進學生的區別只在于頭腦中是非,好壞排列的順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為后進同學上進心的幼苗小而枯黃,有的常常被壓在石頭下,才更需要教師的同情、關注和扶植。懂得了這些理論知識,我在具體教育過程中加以運用,果然效果明顯,某些平時不聽話的同學,調皮的同學經過一期的努力,都有了較大的進步,師生關系也有很大改善,與學生的友誼加深了。
俗話說得好,“要得公道,打個巔倒”,幾年來,我常覺得教師在地位上就是與學生不一樣,教師就要高一層,就是權威,所以教師說的,學生就得無條件的服從,無條件的執行老師的安排,不得頂撞和不滿,如有違反,那就是對老師的無理,就是不聽話。所以師生平等很難在現實中體現,殊不知,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學生的今天就是老師的昨天,學生犯了錯誤時的心情,老師通過回憶自己當年犯的錯誤時的心情就能認識更真切一些。這就是魏書生說的“用回憶的方法去感知”。
讀魏書生的書是一種享受,讀魏書生的思想是對自身思想、靈魂的提升和升華,讀了魏書生的書才知道什么是教書育人,什么是為人師表。就單從魏書生“育人先知人”這一節的收獲來看已是受益匪淺,經過在教學上的應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讀完魏書生的書,我相信往后的教學生涯不再是枯燥無味,更不會是苦與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說,應該是一種幸福和享受,我會努力的。
陳鶴琴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及兒童教育專家。他懷著熱愛祖國、振興中華民族之志,以培養民族幼苗為己任,認為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熱愛兒童、了解兒童、尊重兒童”、“一切為兒童”。他一貫重視兒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認為“對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們應當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們體德智三育都能從小好好學起。”經過長期的探討實踐,并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訓育原則,體現了“活教育”理論的全新的教育觀念。他把“活教育”訓育原則作為實施“活教育”德育目標“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基本原則,在孩子品德教育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讀了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的教學原則》,深受啟發。
一、“做”是教學的基本原則。
陳老認為在教學活動中應特別強調兒童的“做”,所謂“做”也就是活動。在園里的一切活動,“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不僅要重視兒童的動手操作,同樣重視兒童積極思想品質的培養,主張“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一切教學,不僅僅在做上打基礎,也應當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據行為主義心理學的觀點認為思想就是動作,是一種內化的動作。
“好動”是兒童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沒有一個兒童不好動,也沒有一個兒童不喜歡自己做的,因為兒童的感覺與動作是連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來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為教師,要去了解和研究兒童好動的特點,不但不因兒童的正常活動,去責罰他,而且要給兒童充分的機會,使他多與事物、與人接觸,以促使兒童身體、道德、智力的增進。“做”,也是兒童獲得練習,培養興趣,鍛煉能力的好機會。陳鶴琴先生曾說:“兒童若自己動手,自己吃飯,可以得到肌肉運動的快感,嘴里也有著相當的滋味,即使湯勺拿不穩,飯菜裝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這是一種練習的好機會。”的確,不讓兒童“做”,兒童就得不到練習的機會,任何事情也就學不會了。兒童做事,能夠鍛煉他們的能力。另外,豐富兒童直接感性經驗成為幼兒園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兒童的操作活動即“做”正是獲得直接經驗的最佳途徑。我們教師不應用自己的頭腦代替兒童去思想,剝奪他們思考的機會,是不利于發展兒童智力的。
二、活動性與主體性是緊密相連的。
兒童在陸地上學游泳,在教室里學煮飯,都是不能成功的,教師應當給兒童相當的機會,自己動手學習,不要把現成的結果灌輸給學生。陳鶴琴先生指出了:“兒童的世界是兒童自己去探討去發現的,他自己所求來的知識,才是真的知識,他自己所發現的世界才是真的世界。”只有使兒童自己具體的和自發的參與各種活動,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形成他們自己的假設,給予證實或否定。教師應當重視引導兒童自我發現的學習,在幼兒園的教學中要注意突出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參與活動,做活動的主人,充分強調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教師要利用活教材、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原則。
“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這是陳鶴琴先生的教育原則之一。實現“活教育”的重要手段,,就是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學習。小孩子的知識是由經驗得來的,所接觸的環境愈廣,所得的知識愈多。兒童生活在大自然、大社會中,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是活的環境,對兒童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外界環境的刺激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源泉。環境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比其它年齡階段更為重要,因為兒童最初是從環境中受到自發教育的。所以,教師要常帶幼兒走出幼兒園,到工廠、街道、田間、野外去學習。大自然、大社會為兒童活動和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要做一個成功的教師,就要注意環境,利用環境,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比如:民歌、民謠、兒歌、故事等,許多都富有教育意義。有待于教師們做有心人,發揮想象力,隨時發覺這種活教具、活教材。從尊重兒童的愿望、興趣、要求等身心特點出發提出了替代教學法和暗示法。游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游戲,那么幼兒園的教學應該游戲化,并增加教師與兒童、兒童與兒童之間交往的機會。要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興趣和求知欲,必須要做到陳老提出的教學方法。
四、積極鼓勵培養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
兒童喜歡受稱贊,容易受暗示,所以對兒童消極的制裁不僅不能收到實效,而且會傷害到兒童的心靈。所以積極的鼓勵、暗示是軟性的教育,雖然比較難做,但收效很大。消極的制裁、命令是硬性的教育,很容易做,但它不徹底的、暫時的。積極的鼓勵可以增加兒童學習的興趣,促進兒童求知欲。積極鼓勵對于培養兒童的自尊心、自信心、積極性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們教師并要注意不要對有不良行為的兒童任意申斥、挖苦、單純的禁止,甚至體罰。可見,“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的原則,對于兒童教育來說是很重要的。
陳老提倡“教師教教師”、“兒童教兒童”。我認為這樣的相互學習,教者和被教者都會受益。同時可以看出這種教學相長的方式具有民主性的特點。任何教師,任何兒童隨時都可能成為教者,又隨時都可以成為被教者、學者。民主性是陳老“活教育”理論的一大特色,正是當代教育理論的一個趨勢。
讀了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教育原則》,覺得里面閃光的思想是我們寶貴的財富,讓我對幼兒園教育有了新的思路、新的改觀,并從中汲取了許多知識,促使我在教育理念上更上一層樓。我會秉著陳鶴琴先生的教育思想,堅持《活教育的教學原則》,完善自我,不斷提高。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5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經過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 絕大部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
這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
實際上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所教的學生也不少。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可救藥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孩子,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超不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有的一躍成為班上的前五名,有的當上了三好學生,還有的已經考上國內重點大學,有的'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 同托馬斯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李圣珍,這位被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語出驚人:世界上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學業差只是教育不當的結果。
因此我們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 李圣珍常說:教育是一門神秘科學,需要耐心地探求和細心地分析。《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 這樣
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孩子正在接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04-26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08-06
教育名著的讀書筆記05-21
愛的教育名著讀書筆記12-19
名著《愛的教育》讀書筆記08-08
名著愛的教育讀書筆記06-02
愛的教育名著讀書筆記09-21
經典名著《愛的教育》讀書筆記08-31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范文09-12
教育名著讀書筆記(精選19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