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閱微草堂筆記· 賣假藥盡孝》“余十一二歲時”原文與翻譯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古詩吧,古詩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作的詩。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微草堂筆記· 賣假藥盡孝》“余十一二歲時”古詩詞原文與翻譯,歡迎大家分享。
《· 賣假藥盡孝》“余十一二歲時”原文與翻譯
余十一二歲時,聞從叔燦若公言:我十一、二歲時,聽堂叔燦若公說:
里有齊某者,以罪戍黑龍江,歿數年矣。老家有個姓齊的人,因犯了罪,被罰往黑龍江戍守邊關,已經死在那里幾年了。
其子稍長,欲歸其骨,而貧不能往,恒蹙然如抱深憂。他的兒子長大后,想把父親的遺骨遷回老家,可家境貧寒,不能如愿,為此,他終日憂愁不已。
一日,偶得豆數升,乃屑以為末,水摶成丸,衣以赭土,一天,他偶然得到了幾升豆子,于是他把豆子研成細末,用水摶成丸,外面掛了一層赭石色,看上去像是藥丸,
詐為賣藥者以往,姑以紿取數文錢供口食耳。然后,謊稱賣藥的奔赴黑龍江,一路上,就靠騙幾文錢糊口。
乃沿途買其藥者,雖危證亦立愈。可也怪了,沿途凡吃了他的藥的,即便是重病也會立即痊愈。
轉相告語,頗得善價,竟藉是達戍所,得父骨,以篋負歸。于是人們爭相轉告,使他的藥賣出了好價,終于,他靠著賣藥的錢到達了戍地,找到了父親的遺骨,用一個匣子裝好,然后背著匣子踏上歸程。
歸途于窩集遇三盜,急棄其資斧,負篋奔。歸途中,他在叢林里碰上了三個強盜,慌忙之中,丟棄了錢財,只背著骨匣奔跑。
盜追及,開篋見骨,怪問其故。強盜以為匣子里裝有寶物,就追上去抓住了他,等打開匣子見到骨骸,感到十分奇怪,就問他是怎么回事。
涕泣陳述。他哭著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
共憫而釋之,轉贈以金。強盜聽后,深受感動,不僅退回他的財物,還贈了他一些銀錢。
方拜謝間,一盜忽擗踴大慟他急忙拜謝時,一個強盜忽然頓足大哭
曰:“此人孱弱如是,尚數千里外求父骨。道:“這人如此孱弱,尚能歷盡艱辛,到千里之外尋找父親的遺骨。
我堂堂丈夫,自命豪杰,顧乃不能耶?諸君好住,吾今往肅州矣。”我這個堂堂男子漢,自命英雄豪杰,反而做不到哇,諸位保重,我也要到甘肅去收父親的遺骨了。”
語訖,揮手西行。說完,他揮了揮手,奔西方而去。
其徒呼使別妻子,終不反顧,蓋所感者深矣。他的同伙呼喊他,請他回家與妻子告別,他連頭也沒回,這是被齊某之子的行為深深感動的結果呵。
惜人往風微,無傳于世。可惜,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齊某之子的義行未能流傳開來。
余作《灤陽消夏錄》諸書,亦竟忘之。我曾作《灤陽消夏錄》諸書,也忘掉收錄了。
癸丑三月三日,宿海淀直廬,偶然憶及,因錄以補志乘之遺。癸丑年三月三日,我住在海淀值班的地方,偶然想起了這件事,便記錄下來,以補充地方志記載中的遺漏。
倘亦潛德未彰,幽靈不泯,有以默啟余衷乎!這或許是因為孝子的德性埋沒,他的靈魂沒有泯滅,所以暗暗提醒了我吧?
作品簡介
《閱微草堂筆記》主要記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勸善懲惡。全書雖然不乏因果報應的說教,但是通過種種描寫,折射出封建社會末世的腐朽和黑暗。如第一章中對幾類主要的狐形象進行描寫,體現狐世界的秩序和規范;第二章寫紀昀構建狐世界的敘事手法;第三章寫紀昀創作狐故事的原因。
在結語中,紀昀肯定了狐故事的藝術價值,并將其與以往及同時代的作品進行比較,指出其情理內涵和敘事語言、故事安排上的特點,總結小說創作受到的內外因素的影響及表現。
書中記述若真若假,旨在藉由這些志怪的描寫來折射出當時官場腐朽昏暗墮落之百態,進而反對宋儒的空談性理疏于實踐之理氣哲學,并且諷刺道學家的虛偽矯作卑鄙,旁敲側擊的揭露社會人心貪婪枉法及保守迷信。不過對處于社會下層的廣大人民悲慘境遇的生活,紀昀在筆調中也表達出深刻的同情與悲憫,在每則故事結尾處作者總是會來那么幾句短語,以衡平的語氣來評斷其故事來龍去脈理事曲直之所在或其有否通情達理之處地,此些評后語卻也總是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閱微草堂筆記》創作始于乾隆五十四年終于嘉慶三年(公元1789年—1798年),歷時十年,約在紀昀66歲到76歲之間。
十七世紀是中國歷史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異常尖銳的時代,大動蕩、大斗爭的社會條件瞬息萬變,有力地推動了思想領域的發展。紀昀在前輩進步思潮的影響下,崇尚漢學的征實,鄙薄宋學的虛偽與空談。在紀昀看來,這伙道學家滿口的“存天理,滅人欲”理論,視人欲為罪惡,才是最大惡。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紀昀開始用文字勾勒諷刺這些假道學家的虛偽面目,對假道學進行了極其嚴厲的斥責與抨擊。
同時,中國文學發展到清代,所有寫作模式已經成型,尤其是志怪小說,到清代已經形成完備的發展體系,紀昀在這種大背景下,一方面吸收前人的經驗,另一方面在前人的基礎上開辟新模式,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產生了這部作品。
作者簡介
紀昀(公元1724年—1805年),字曉嵐,也字春帆,自號石云,又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人)。紀昀少年穎異“目逾萬卷,心有千秋”(張維屏《國朝詩人征略》),二十四歲時在順天鄉試考中解元,三十一歲考上進士,進入翰林院,歷任鄉試考官,會試同考官,后破格提拔為侍讀學士。其間曾因學政泄密案,被貶官烏魯木齊三年后遇大赦回京。乾隆三十八年,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后累遷到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銜,死后謚號文達。
【《閱微草堂筆記· 賣假藥盡孝》“余十一二歲時”原文與翻譯】相關文章:
閱微草堂筆記原文翻譯08-29
《閱微草堂筆記》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03-26
《閱微草堂筆記》簡介03-25
余十一二歲時閱讀答案05-27
文言文閱微草堂筆記09-24
文言文《閱微草堂筆記·塾師棄館》原文09-29
廬山草堂記原文及翻譯08-25
《草堂》原文翻譯及古詩詞賞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