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精選10篇)
時間稍縱即逝,辛苦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了,我們的工作將會有更高的難度,更高的工作目標,讓我們對今后的工作做個策劃吧。快來參考策劃書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1
一、策劃背景
(一)我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是推進農業功能拓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是促進農民就業增收的重要渠道,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20xx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國務院20xx年1號文件專門強調“要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
為了加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國家旅游局頒發了《全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綱要(20xx-20xx年)》;20xx年,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決定開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創建活動,制定了《關于開展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創建活動的意見》,啟動了示范縣和示范點的評選工作,首批評出了全國32個示范縣和100個示范點。
為了促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健康發展,20xx年9月,召開了全國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工作會議,總結研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的實踐經驗。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把鄉村旅游作為國內旅游的基礎工程來抓,把鄉村旅游作為發展國內旅游的主戰場,擺上突出位置,加強謀劃,深入推進,抓實抓好。
我國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已成為居民旅游消費的重要領域。20xx年,全國已有5.3萬個鄉村旅游特色村,年接待游客超過6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1500億元。
(二)河南鄉村旅游加快發展
河南是農業大省,鄉村旅游資源豐富。為了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省旅游局與省委農辦、省農業廳、省扶貧辦聯合下發了《關于發展全省鄉村旅游的意見》,篩選了128個特色旅游村加強建設。河南省實施“百村萬戶”旅游富民工程,標志著河南鄉村旅游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提升階段。全省上下圍繞“百村萬戶”旅游富民工程,促進了鄉村旅游的加快發展。欒川縣和鄭州市惠濟區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區),洛陽銀杏嘉年華、商丘寧陵縣劉花轎村、河南省龍泉山莊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全省評定了128個旅游特色村;在20xx年全省鄉村旅游與休閑農業經驗交流會上,30個特色旅游村鎮受到獎勵。與全省比較,陽平鎮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相對滯后。
二、策劃思路
以《全國鄉村旅游業發展綱要(20xx-20xx年)》為指導,以河南省實施“百村萬戶”旅游富民工程為契機,以“蘋果之鄉,民俗之花,魅力大寨”為品牌,發揮裴張-大寨鄉村旅游的后發優勢,優化整合規劃區觀光農業、民俗風情、鄉村風景等鄉村旅游資源,高水平開發以生態農業休閑、民俗風情體驗、鄉村休閑度假為重點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旅游環境,把鄉村旅游培育發展成為大寨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支撐,把規劃區建設發展成為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三、項目策劃
(一)“蘋果之鄉?休閑游憩”旅游項目
1.項目背景
(1)靈寶蘋果資源優良
“靈寶蘋果”品質優良,被中國果協授予“中華名果”稱號,是獲得國家質檢總局“原產地標記注冊”的地方特產。大寨蘋果生產是一大產業,農民收入的一大來源;大面積蘋果種植也是一大農業景觀,開發鄉村旅游的一大資源。
(2)大寨地區鄉村旅游資源豐富
大寨村及其周邊地區水果資源豐富,既擁有大面積蘋果種植也擁有溝南櫻桃和草莓、北溝杏等特色果品,也適合葡萄、桃、油桃、李、柿、梨、大棗、核桃等果品和油葵、杭菊等觀賞性經濟作物生長,并坐擁小寨河水庫、裴張水庫等水體旅游資源。《陽平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提出要“積極發展觀光農業”;在《靈寶市陽平鎮總體規劃(20xx~20xx)》中,裴張村和大寨村的開發方向確定為“生態農業,休閑旅游”。
2、項目構思
本項目以“蘋果之鄉休閑旅游”為主題,與靈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整合大寨村及其周邊地區以水果種植為特色的觀光農業旅游資源和其他鄉村旅游資源,規劃鄉村旅游項目,將該地區建設為靈寶紅蘋果鄉村旅游區(命名為“大寨紅蘋果鄉村旅游區”,簡稱為紅蘋果鄉村旅游區),推動靈寶鄉村旅游的發展。
3、項目要點
(1)紅蘋果創意莊園建設項目
紅蘋果創意莊園(以下簡稱莊園)定位為集果品高效生產與觀光休閑旅游于一體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園區。本項目設置的目標是:建設適應都市休閑圈層對休閑農業旅游消費理念由觀光體驗娛樂休閑向時尚前衛創意休閑不斷提升的趨勢,在休閑農業中營造優質生活的高雅氛圍、體現休閑農業的時尚氣息、體驗新奇、刺激、時尚等現代休閑娛樂元素、既保持鄉野淳樸又不失時尚韻味的紅蘋果創意園,打造陽平創意休閑農業旅游新時尚高地。將紅蘋果創意莊園建設成為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
●五彩果園,凸顯園區本底
以蘋果為主體的多種果樹、果園是紅蘋果創意莊園的基本環境本底,要精心布設和配置特色果園體系,凸顯“花果飄香五彩大果園”的環境氛圍。該果園體系以高效生產型果園單元為主體,精心布置以下具有特色果樹品種和特色果園環境的觀光體驗型果園單元。
○生產景觀果園。大量種植適宜本地氣候和土壤條件、具有觀賞功能的優良果樹品種,凸顯莊園果樹特色;合理搭配主栽果樹品種的成熟期,科學利用不同樹種、不同品種的生物學特性,運用延遲或提早栽培等科技手段、溫室大棚等設施,創造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特色果園環境。
○景點景觀果園。按照一園一色的特點建設小巧玲瓏、特色鮮明的系列果園單元。在品種選擇、樹體管理、花果管理等各方面都要盡量突出園林藝術效果,增強觀賞性,趣味性,達到新、奇、特、美的效果。如運用整形修剪技術,創造各種奇特的樹形藝術形態,提高樹體的觀賞價值;運用各種嫁接手法,人工授粉、水肥控制技術,在同一棵樹上嫁接不同品種,培養出一樹多果,色澤艷麗的水果,構成一道靚麗的景觀。
○采摘品嘗果園。選擇一定的優質品種果園單元,在園內合理地布設游覽道路,做到觀光游憩步道與果樹生產管理道路相分離;種植部分觀光園藝類植物,設置供游人歇息的亭、廊、桌、凳等設施,使其具有觀光休閑和采摘品嘗功能,成為采摘品嘗專區。
●精心打造,突出創意特色
○創意生產設施。溫室和大棚既是不可或缺的高效農業設施,也是不可或缺的`觀光農業載體,應對其進行創意設計。既要保持其應有的生產功能,又要避免生硬、簡陋的傳統形象,使其具有殿堂一般時尚、浪漫、典雅的造型,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果韻主題客房。充分運用水果造型和水果色彩元素,從客房的內部裝修色彩到家具、用品、飾物等各方面,突出果韻主題風格。如象征平平安安、紅紅火火的紅蘋果色調,象征著和平、生命、青春、希望的綠蘋果色調,象征幽遠、深邃、寧靜、理智的藍莓色調,象征熱情、熱烈、喜慶、吉祥、興奮、自信的紅莓色調;水果造型用具、吉祥物;水果切片造型窗簾和床單等。
○水果美食盛宴。改變水果直接啃咬的傳統吃法,開發果飯、果羹、水果燒烤、水果沙律、水果撈、水果咖啡、果茶、果酒、果凍、果汁、果脯等果食系列產品,舉辦水果美食盛宴,提供水果養生咨詢、水果美容服務。
○童趣果藝天地。主要針對兒童布設一個充滿水果夢幻色彩富有童趣的水果童話世界——水果寶寶親子果藝天地,在這里點綴各種水果,布置優秀水果寶寶親子果藝作品(實物或圖片),展銷有趣的卡通水果造型工藝玩具和工藝品,吸引孩子在這里獨自或在家長的協助下學習水果雕刻、拼接等水果造型藝術,帶走自己的“作品”;組織水果寶寶親子果藝比賽,對優秀“作品”給予獎勵。既豐富旅游活動內容,又有益于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培植創意蘋果。通過日光處理技術,將蘋果賦予藝術色彩,大力培育創意蘋果。其制作方法是:把書法、簡筆畫、剪紙、電腦PS等藝術與蘋果生產結合起來,通過圖案設計、遮光圖案紙制作、綠色無公害果實套袋、果實摘袋、果實篩選、粘貼、采收、選果等系列程序制作而成。當果實采收時,紅艷艷的蘋果表面便被陽光雕刻上了金黃色的各式圖案或書法作品,從而將蘋果躍變為傳遞情感、傳播文化的創意藝術品,同時也將極大地提高經濟價值。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2
第一章 項目建設背景
一、自然概況
大云盤自然村位于銅都鎮達貝村委會西面,東鄰東川主要通道龍東格公路,國土面積0.8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0.2平方公里。
大云盤自然村地形為南北長2000米,東西寬400米,屬于丘陵地貌類型,山頂多為平地,森林覆蓋率達到了60%。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20.2℃,年均降水量693.1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6-10月,雨、熱同季,適合植物生長。
大云盤自然村具有配套的灌溉溝渠和機耕路,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土壤屬于燥紅壤,常年的耕種,已成為“熟土”。由于良好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和耕作條件,大云盤村常年大面積種植鮮食葡萄和釀酒葡萄,所產葡萄產量高、品質好,成為東川葡萄種植的主要基地。
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
大云盤自然村有兩個村民小組,農戶94戶,人口359人,土地面積1200畝,其中:耕地264畝,鮮食葡萄種植300畝,林地410畝,草山226畝。
20xx年末,人均純收入2100元,經濟收入主要有種植業收入,其次為畜牧業收入、商業收入等。全村已通電,通水,路網基本健全。
鮮食葡萄種植始于1981年,經過二十多年來的引種、改良,現已培育出幾個適合本地種植的.優良品種,目前鮮食葡萄種植已經發展到300畝,并以其色澤鮮艷、口感好,遠銷昆明等地,年產值近40余萬元,市場前景看好。葡萄園內年接待觀光游客2000余人次,創收5萬余元,發展鮮食葡萄深加工、觀光果園、農家樂綜合產業的市場前景廣闊。
第二章 項目實施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大云盤村經濟發展條件好,水、電、路三通,生態環境好,土壤肥沃,氣候適宜,可發展多種經濟林果;
第二,旅游發展前景廣闊。該地山青水秀,自然風光優美,鮮食葡萄種植面積達300畝,以其優良品質名揚省內外,為發展田園觀光、體驗、娛樂休閑農家樂旅游奠定了基礎,目前每年來該地休閑觀光的人已達2000多人次;
第三,有上級和村委會的大力扶持,當地群眾建設的積極性十分高漲,對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充滿信心。綜上所述,把大云盤自然村打造成鄉村旅游示范村是可行的。
第三章定位與總體目標
一、旅游品牌定位:葡萄之鄉——春城吐魯番
發展以葡萄和熱帶水果種植為主的水果種植業,扶持生態家禽為主的養殖業,建設果園式農家民居,打造具有亞熱帶河谷特色,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餐飲服務、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獨具特色的昆明鄉村旅游示范村。
二、規劃總體目標
圍繞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結合生態村和新農村建設,依托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完備便利的交通、水利條件設施,豐富其他特色水果種植種類,擴大鮮食水果種植規模,以基地為龍頭,建造一批別具特色的田園式休閑農莊,建設一個生態環境優美,果園景色秀麗,西面可以欣賞大白河風光,東面可以鳥瞰主城區全景的田園村莊。
第四章 主要建設內容、規模、投資及資金籌措
一、主要建設內容、規模和投資
(一)村容村貌整治。立足達貝村大云盤實際,通過村莊主干道路面硬化、環境衛生整治、村莊美化、亮化、綠化等工程,全面改善人居環境,建設一個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生態和諧的鄉村旅游示范村,為經濟發展、投資開發提供一個優越的環境。
1、入村主干道路面硬化1.5公里,寬5米,厚0.25米,配套相應排水系統工程,計劃投資46.88萬元;村內道路硬化長1公里,寬4米,厚0.2米,配套相應排水系統,道路兩側綠化,以常綠果樹為主,此項目建設可改善大營盤自然村道路通行狀況,需要投資21.2萬元;總投資68.08萬元。
2、與原有入村公路配套,另外修建一條連通南北的簡易環村公路,使公路網絡更加完善,計劃修建公路長1.5公里,寬4.5米,按鄉村道路等級修建,需要投資7.5萬元。
(二)為達到不同季節,上市不同品種水果,在現有水果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加大投入,擴大種植規模,增加特色水果種植種類,新建名特品種果樹種植基地200畝,其中:要以柑桔、芒果、大樹楊梅等為主;需要投資12萬元,使鮮食水果種植面積達到500畝,積極打造本土水果基地。拉動全村經濟增長及我區生態旅游經濟跨越式發展。
(三)依托便利的交通條件,在入村主路人物流集中地扶持建蓋休閑農莊8家,為游客提供方便的餐飲、娛樂休閑場所,每家計劃補助2萬元,需要資金16萬元;與農戶簽訂合同,倡導良性循環發展模式,農莊經營兩年后須返還補助資金,用以帶動扶持其他農戶發展。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3
一、指導思想
根據現代鄉村旅游從觀光型向體驗型發展的大趨勢,立足市場,充分發揮鄉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與產業資源潛力,將觀光為基礎,體驗休閑為目的的復合型鄉村旅游作為發展的主導方向,圍繞體驗經濟自主創新,農家樂傳統模式升級換代,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綜合治理和社會和諧發展,做精做好貴妃園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構建特色鄉村旅游社區和產業新村,探索余家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發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貴妃文化不僅是經典的歷史文化,同時還具有國際性色彩,其影響之大,歷來備受世人關注。貴妃文化在省內至今尚無主題化的旅游景點,以貴妃文化包裝鄉村旅游具有開創性和獨特性。貴妃園以當地流播久遠的楊貴妃歷史傳說(相傳馬嵬坡之變,楊玉環未死,潛行羅江縣境內寶峰寺隱居)為人文資源和切入點,結合獨具特色的生態資源(羅江觀光避暑勝地,白馬關后花園)和產業資源(以貴妃棗為代表的名特優林果業,當地名棗相傳系貴妃攜食重現閉月羞花容貌之棗繁衍而來),融創具有人文旅游風情和體驗經濟特色的貴妃文化(美女文化、歷史傳奇)、休閑農家樂、莊園經濟,將其與景點營造和項目開發有機結合,以唐風標志性形象,貴妃祠墓,詩碑畫廊,傳說遺跡為人文標志,以發展特色林果和生態養殖為產業依托,以唐風水生活度假會館、民居農家樂庭院、林果莊園為經營構架,三位一體,互動推進,合力營造具有唐風古韻的特色鄉村旅游社區和莊園經濟為導向的產業新村。
三、開發思路
(一)以人文主題化的鄉村旅游開發為突破口,圍繞這一支點統籌整合當地生態、產業和市場資源,發揮優勢潛力。一三產業整體推進,在加速打造白馬關后花園示范基地的同時,大力發展莊園經濟,構建特色種養業規模化經營的新體制新模式。
(二)著力抓好特色農業——生態環境——人文主題——鄉村旅游——體驗經濟——示范農戶——莊園業主——招商引資——經營造勢——市場開拓——和諧發展的系列結合點,在此基礎上,形成與白馬關珠連璧合互為表里的旅游景區整體發展格局。
(三)開發按照先質后量的原則,緊緊圍繞發展目標(貴妃園主題形象景觀群氛圍營造和基礎配套建設)集中投入,示范農戶(10-15戶)集中轉型升級換代,核心經營項目(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貴妃宴)重點招商,莊園業主按規劃要求產業復合發展。
(四)高度重視當地水資源匱乏是制約開發的瓶頸,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步實施人畜飲水工程,徹底解決長期困擾民生和產業發展的難題。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既是造福一方百姓的善舉,又為加快鄉村旅游開發提供有力的基礎配套支撐。
(五)鑒于園區復雜的山地特點,開發要注重道路塘堰的`改造建設,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為鄉村旅游的可進入性提供保障,促進當地資源潛力的有效發揮。
(六)開發要與“三建五改”(建房、建園、建池,改水、改廁、改圈、改路)的人居環境改造有機結合,有序集約集中,組團化發展,推進村容村貌建設和現代生活方式。
(七)發動群眾,廣泛發掘鄉土化的貴妃文化遺產,有機融入鄉村旅游的經營活動之中。
(八)推進政府引導(重在發展導向和提供公共產品),集體組織(統籌資源,協調利益格局,集中組織力量推進),農戶主體(自主投入、建設經營),莊園業主配合(復合轉型同步發展),市場參與(多渠道引進市場開發力量和市場營銷體制)的開發組織架構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資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開發的投入模式。
四、總體布局
根據環境資源和發展目標,貴妃園主要以余家庵村
一、四組為核心,包括余家庵村二組和白馬關鎮新村與貴妃園聯系較為緊密的區域作為集中發展區,按照交通走廊形象區、農戶休閑農家樂庭園區、招商開發區、莊園經濟發展區四大板塊進行總體布局,在集中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環線格局。
(一)交通走廊形象區:貴妃園標志形象景觀群帶,以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進入貴妃園至寶峰寺入口牌樓一線為中心區域,集中在三叉路口、一組入口、四組入口組團布置主題鮮明具有連續性標志性的形象景觀造型。該區沿道路兩側散居農戶結合走廊形象景觀整體打造,發展休閑農家樂庭院。
(二)農戶休閑農家樂庭院區:米園、綺霞溝、香樹灣
出于對交通、地形、景觀、農戶聚落和市場功能的綜合考慮,將前山三叉路口至四組沿線農戶民居按照鄉村旅游的發展歸併為帶狀分布的三個組團。米園:白馬關鎮米氏農家樂等相關農戶構成小型聚落(3戶)。綺霞溝:四組入口道路環線平緩地帶農戶是貴妃園休閑農家樂庭院發展的主要區域(5-8戶)。香樹灣:四組入口側與招商開發區配套聯動,形成小規模的農家樂聚落(3-4戶),開發集中打造,逐步推進發展組團的規模。
(三)招商開發區:繡嶺
四組入口山梁平臺區域是貴妃園最佳的觀景勝地,其閑置土地和周邊成片棗林等資源可利用價值較高。圍繞楊貴妃紀念性景觀、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等復合主題集中開發,打造園區觀景祭拜中心和休閑娛樂中心,形成核心經營功能。該項目設計旨在營造特色,提升品質,激活市場,帶動發展。
(四)莊園經濟開發區:紅棗坡、美人谷生態莊園
一、四兩組入口縱深坡谷地(前部為紅棗坡,后部為美人谷)現已初步形成外來業主成片租賃發展特色林果業的產業格局,部分業主在此基礎上開始投建莊園型體驗型的度假村,發揮資源潛力拓展市場。由于這種業主莊園經濟效益較明顯,進一步擴張將是發展趨勢。貴妃園的開發要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整體規劃,制度創新,加速推進其向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轉型。主要發展思路:引導現有業主在發展特色種養業的基礎上,圍繞貴妃園開發主題,以特色經營為路線,向鄉村旅游轉型復合發展,打通一三產業,延長農民收益鏈,拓寬就業空間。同時統籌資源,集約利用,土地合理流轉,引入公司化、企業化的投資經營主體,轉變粗放型低效益循環的生產方式,進一步拓展莊園經濟開發區,促進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合力打造新莊園經濟發展模式,實現資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
五、景觀設計
貴妃園景觀設計以貴妃文化唐風古韻為核心理念,以鄉村旅游開發為導向,以多元組團和整體構架相結合,營造人文主題化的特色旅游社區氛圍和產業園區風貌。
(一)交通走廊形象區
系列主題景觀造型:
1、在大霍山前山三叉路口臺地布置唐風石塔,以貴妃園為標志符號,地面石材鋪地,方形圍合石欄桿,柏樹群陪襯,兩翼配置石木結構造型的園區指南標示牌,作為前山入口的標志性形象,導引白馬、萬佛兩處過境游客。
2、在一組入口處布置照壁窗花結合的主題景觀,材料組合:青磚、青瓦、石材、木窗花,以綺霞溝為標志符號,其風格與一組休閑農家樂庭院集群統一。
3、在四組入口處布置唐風石木牌樓作為主題形象,樓身刻繪侍女圖、出行圖等。以繡嶺為標志符號,配置園區指南標示牌。風格與該區布置的貴妃祠墓、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興慶食坊貴妃宴相吻合。
4、對四組入口處公路橋欄加以簡約裝飾,突出唐風古韻。走廊道路兩側進行環境整治,增加景觀樹、景觀花卉等。
(二)農戶休閑農家樂庭院區
1、民居外部改造:以唐與明清結合的四川居民建筑為特色,突出具有唐建穿榫結構和屋頂造型元素,藝術雕飾符號以貴妃文化為主題,如壁繪、燈籠、楹聯匾額、貴妃供奉形象等。
2、室內改造:按照城鄉一體化和體驗型農家樂經營特點,對室內環境進行綜合改造。在重點突出單一居住功能向居住經營一體化轉型的同時,為形成鄉村旅游消夏避暑的停宿功能預留空間。
3、戶外經營環境營造:擴展庭院,布置多層次的觀景休閑坪地和停車空間(貴妃園以分散停車為主),擋土墻以石材為主,卵石鋪地,庭院門樓,花架涼棚,石砌護欄,種植景觀樹景觀花卉,形成經營功能。
(三)招商開發區
1、在繡嶺入口左側前沿高臺地布置小型化的貴妃祠墓,前祠后墓,與觀景樓臺結合,南北朝向。祠前布置開敞式庭院,布置華表(賢君盛世)、翼鳥朱雀(瑞獸祥禽)、石馬石人(乘騎侍衛)。祠內塑楊貴妃像,祠壁長恨歌琵琶行詩畫圖,楊貴妃寶峰寺隱居傳說記文,祠中廊柱吊掛楹聯匾額,祠后建貴妃衣冠冢、石碑、祭臺,祠周種植柏楊,成為貴妃園歷史尋蹤、祭拜與觀景中心。
2、繡嶺條狀臺地在保留過境道路的基礎上,兩側臨坡布置貴妃澡水生活度假會館(引入當地美人谷貴妃神泉傳說)和興慶食坊(貴妃宴)為經營主題的項目組合。會館和食坊建筑風格為唐建和日式建筑結合,木石材質為主,貴妃澡以室內和半露天四季溫情浴、觀景浴、休閑浴為經營特色,休閑娛樂度假避暑一體化。興慶食坊以貴妃野宴、唐風鄉膳、觀景酒廊、笙歌品茗為經營特色,并與貴妃民間會所文化融合,打造“拜貴妃祠、洗貴妃澡、賞貴妃園、品御棗茶、吃貴妃宴、住貴妃閣、交貴妃友”的特色度假中心,成為白馬關后花園的核心景點和名勝所在。項目開發規模:中型。
(四)莊園經濟開發區
按照貴妃園的主題和建筑景觀風格規劃設計開發建設,突出園區的個性特色、私家莊園風情、園藝氛圍和文化品味,生態養殖發展在設施建設上要注重人文形象和環保意識。
六、營銷策略
(一)貴妃園營銷以貴妃文化為核心主題,以棗林生態觀光、歷史人文尋蹤、山地特色休閑娛樂度假、農家樂和莊園經濟生活體驗為重點發展方向。
(二)招商開發區、農戶休閑農家樂和生態莊園在業態與經營上采取差別化運作模式,發揮各自特色,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人群進行經營組團,功能互補,避免同質化傾向。
(三)發揮資源優勢,借貴妃園集中發展區整體打造之勢,加大招商力度,加速核心經營項目和莊園經濟開發的突破性推進。
(四)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水、路為主)以政府為主導,推行多方參與共同受益的集合投入模式,加大投入力度,共同營造經營環境。
(五)與市場按軌發展體驗經濟,引入家庭訂購、游客團購生態林果禽畜產品等城鄉互動型的體驗消費。
(六)圍繞貴妃園人文主題和產業特色,配合縣鎮旅游整體開發(尤其是白馬關、萬佛寺旅游景區),通過節慶活動聯合促銷,同時圍繞棗林等特色果園文化、貴妃文化、莊園文化、農家樂休閑文化發展自身特色,舉辦系列化的主題營銷活動,如棗子節、貴妃鄉祭、人文尋蹤、消夏避暑營地等。
(七)與羅江鄉村旅游景點聯合推出鄉村旅游黃金路線品牌景點,共同為羅江旅游造勢。
(八)通過網絡、媒體、市場多渠道宣傳推介貴妃園的鄉村旅游形象和貴妃文化,廣泛吸引客源,特別是成德綿地區的自駕游游客。
(九)舉辦貴妃文化為主題的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題活動,廣泛邀請各界名人參訪,借名、借智、借力為貴妃園造勢。
(十)籌建貴妃園鄉村旅游協會和貴妃文化鄉土研究會,統籌就業培訓、特色創新、文化傳承、經營管理、文明服務的規模運作。
(十一)爭創羅江星級農家樂景點,實施品牌發展戰略。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4
一、指導思想
根據現代鄉村旅游從觀光型向體驗型發展的大趨勢,立足市場,充分發揮鄉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與產業資源潛力,將觀光為基礎,體驗休閑為目的的復合型鄉村旅游作為發展的主導方向,圍繞體驗經濟自主創新,農家樂傳統模式升級換代,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綜合治理和社會和諧發展,做精做好國色天香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構建特色鄉村旅游社區,探索長堰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發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國色天香以富貴和平吉祥和諧為精神內涵與文化表征,圍繞這一文化主題,巧借山形水勢,產業資源和民居風貌,有機融入特色化的生態景觀元素(園林化的柚、梨、蓮、荷、牡丹、月季等),民俗化的文化符號元素(象征福祿壽喜財祈盼的中國結、燈籠、吉祥雕飾、詩畫、剪紙藝術等),鄉土化的生活與建筑元素(有書院、詩社傳統的詩書文化,有養鴿、賞鴿、鴿市和女子舞龍隊傳統特色的鄉土民俗風情,以外架外廊桁架穿榫結構為特征的中華民居建筑造型文化),莊園化的休閑旅游元素(體驗型的家庭農莊經營模式與特色餐飲休閑度假村多重組合,游、購、娛、吃一體化),創新整合資源,集約集群集中發展,提升生態與人文品質,旨在營造體驗現代田園生活方式和情境氛圍的特色鄉村旅游社區。
三、開發思路
(一)立足當地柚梨為主特色林果業和城郊型休閑經濟的基礎優勢,將其與人文主題化的特色鄉村旅游開發有機結合,一、三產業復合發展,打造體驗型的'產業一體化的現代鄉村旅游新亮點,形成新農村建設的示范機制。
(二)統籌協調,同步打造社區組織建設基地(村委會、村支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休閑娛樂等的管理、服務、活動中心、工作站),推進鄉村民主政治建設,社會與文化事業建設,構建新型社會管理格局。
(三)著力抓好特色農業——生態環境——人文主題——鄉村旅游——體驗經濟——示范農戶——招商引資——經營造勢——市場開拓——和諧發展的系列結合點,綜合實現現代農業創新發展、就業增收、生態保護、旅游開發、文化傳承、和諧進步等多種功能,資源良性整合發展。
(四)開發要緊緊圍繞發展目標(國色天香核心形象塑造和形成核心經營功能)集中投入,示范農戶(5-10戶)集中轉型,接待中心(村委會設施改造)和環境配套集中打造,新型社區組織基地集中建設,招商開發區集中開發,通過集中發展形成突破效應,以點促面,逐步推進。
(五)開發造勢,激活市場,優化資源的市場配置,積極引進本鎮和外部優勢資源(如特色餐飲、休閑娛樂、傳統集市活動、鄉土民俗活動等),向旅游社區有序集中,有機結合,特色發展,形成品牌效應和帶動功能。
(六)開發要與“三建五改”(建房、建園、建池,改水、改廚、改廁、改圈、改路)的人居環境改造有機結合,推進村容村貌建設和現代生活方式。
(七)推行政府主導(重在發展導向和提供公共產品),集體組織,農戶主體(自主投入、建設、經營),市場參與(多渠道引進市場開發力量)的開發組織架構和政策扶持,自主投入,融資投入,合作投入,招商投入等多元化開發的投入模式。
四、總體布局
國色天香集中發展區根據環境與資源條件,主要圍繞長堰村一組核心開發范圍,按照入口形象區、觀景中心區、社區組織建設基地區、農戶生態莊園區、招商開發區五大功能板塊進行總體布局。
(一)入口形象區:國色天香標志形象、五福橋
入口區以羅桂路長堰村一組入口道路堰橋周邊地區及魯家長堰塘羅桂路側沿線為中心區域,該區通過環境整治、設施改造和標志性景觀群造型,形成主題鮮明,識別功能醒目,具有人文氣度的鄉村旅游氛圍形象。
(二)觀景中心區:云中山、書香門第中心區以長堰村委會山頂地帶為主體,涵蓋北面坡地等相關區域。中心區是國色天香的景觀制高點,自成一景,是開發的重心所在。發展目標主要圍繞云中山(借當地民國時期有云中書院、云中詩社取名)、書香門第(村委會設施改造擴建),打造旅游社區的商務接待中心和觀景中心(觀景休閑、餐飲娛樂、會議等),塑造景區的主體形象。
(三)社區組織建設基地區:社區管理服務活動中心
基地區與中心區有機結合,選擇北面坡地適當位置建設,形成既具有鄉村旅游形象,又具有綜合功能的社區中心。
(四)農戶生態莊園體驗區:柚林飄香
中心區南麓東西兩翼是國色天香鄉村旅游社區連片發展的腹心地帶,該區成片柚林梨園是一大特色,生態和人文環境尤宜發展集約型、體驗型的生態休閑農莊。人文主題:柚林飄香。空間布局:先期主要依托中心區環線相關農戶(5-10戶)集中打造,推出示范模式,逐步集群化向兩翼縱深發展,形成園區整體格局和規模效應。
(五)招商開發區:橫塘花月
魯家長堰塘南側沿線環狀坡臺地納入招商開發區,人文主題:橫塘花月,開發主要通過對土地、水體、道路及環境的綜合整治改造,形成與景區連接的環塘園林車道和步游道,二階式環形水體景觀(第二階環形水景長年蓄水)和集中化的招商開發區。市場定位:品牌、特色餐飲為主賣點的休閑度假村集群(3-5家),形成集聚模式,提升國色天香休閑旅游的感召力。
五、景觀設計
國色天香景觀布置采取對比、均衡、韻律、和諧等審美原則進行綜合設計,以山水園林化、民居莊園化、符號藝術化、功能市場化為導向,對環境改造和利用,充分展示國色天香的生態特質和人文屬性。
(一)入口形象區
主體形象造型:在入口道路右側布置大尺度的意象化的桁架式裝置藝術門樓,以中國結為原型,國色天香為標志符號,色彩紅色/金色,地面石材鋪地,綠化燈飾配景。
道路配套景觀造型:入口道路兩側及塘堰側適度布置桿式燈籠造型燈具和行道樹,路緣鋪設路緣石,沿途布置以吉祥圖案為特色的木質屏架和戲曲臉譜為特色的社區指南標識牌。
塘橋造型:整改原單側鐵欄桿,在堤右側開設步行道布置橋欄,配置福祿壽喜財為符號的桿式燈籠造型燈具。
環境造型:景觀花卉、景觀樹、景觀草坡、景觀柵欄。
小型停車區:在入口道路兩側布置小型生態停車場。
(二)觀景中心區
書香門第:對村委會建筑改擴建,外部造型為桁架穿榫結構的外架外廊元素,中式窗花門楹結合裝飾。內部功能設置休閑、娛樂、餐飲、會議一體化。建筑內外布置小型藝術雕飾符號(窗花板、臉譜、詩畫、剪紙、陶藝、鄉土生活器物、燈籠、中國結等民俗掛件),鄢家鎮鄉土詩書藝術展示,餐飲休閑桌椅器具中式簡約風格,露天庭院具有小型停車功能。
標志性形象造型:T型高立柱,柱中棱型吊牌為文字標識,兩側吊掛燈籠串。
云中山環境氛圍營造:擴建區域布置木質桁架花廊,鄉土詩畫楹聯匾額,紅磚鋪地休閑坪,花樹屏風,景觀植物,吊掛花卉,藝術柵欄,護坡墻。照明燈具:桿式燈籠造型路燈,吊掛造型燈籠組,燈光氛圍營造:庭園燈飾。庭園道路:磚鋪步道,卵石道,石材踏步等。
周邊附屬設施改造:外部造型美化,如水塔可采用竹木架造型綠色植物圍合裝飾。
(三)社區組織基地區
建筑與功能布局:中式民居風格,半圍合庭院,功能一體化,庭院布置休息亭廊和健身組合設備區,信息棚等。
(四)農戶生態體驗園區
民居外部改造:外部造型為桁架穿榫結構的外架外廊和中式窗花門楹元素結合,部分農戶建筑突出外架外廊裝飾,部分采用窗花門楹裝飾為主的簡約風格。分戶布置不同特色的藝術雕飾符號如剪紙、燈籠、中國結、戲曲臉譜等,文化題材如梅開五福、天官賜福、百福圖、杞菊延年、八仙慶壽、魁星點斗、五子奪魁、象寓萬年、喜鵲登梅、五谷豐登、連年有余、百事如意、富貴平安、福緣善慶、八吉祥等為主題的民間吉祥文化和鄉土詩畫藝術。
室內改造: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和體驗型農家樂經營特點,對室內環境設施進行綜合改造,重點突出單一居家功能向居家經營功能一體化轉型,注重內環境美化與文化內涵情調的表達。
戶外經營環境營造:擴展庭院,開敞式經營,在周邊果林疏朗的坡地進行多階休閑臺地改造,石材園木卵石擋土墻,紅磚鋪地,緣階梯步,花架,竹編護欄,太陽傘,休閑桌椅形成經營功能。
園區綜合整治:重點整治道路、水塘、果林、垃圾處理和排污,美化體驗環境,突出鄉土旅游風情,補充景觀花樹、花廊花架、欄桿橋、游人休息點、垃圾箱、標志牌,對垃圾排污進行嚴格管理。
(五)招商開發區
度假村集群建筑風格:漢唐式建筑+外架外廊造型,主題化的人文符號裝飾,沿園林車道北側臺地布置,附設生態停車位。屋后坡地開設緣山步游道,在適當區域布置休閑廊,建筑群周邊栽種景觀花木,布置石景等營造氛圍。
塘堰濱水景觀造型:因魯家長堰塘不能滿足長年滿池蓄水的要求,在園林車道北側修建二階式的小尺度環形園林水池造型,長年保持觀景水相。水生植物選擇:睡蓮、綠萍、荷花等。緣水池修建觀景回廊和木石材休閑露臺,形成濱水戶外休閑娛樂區。
六、營銷策略
(一)國色天香營銷以鄉土民俗風情和柚梨生態觀光體驗、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為重點發展方向。
(二)景觀中心區、農戶生態莊園區和招商開發區業態采取差別化經營,中心區突出綜合接待功能。生態園區以雞兔等農家菜為特色,以柚加工食品(如酒、菜等)為題材,以品茗餐飲、觀光休閑娛樂等鄉村生活方式體驗(如果蔬認養采摘,自助餐飲,放鴿養鳥等參與性的體驗活動)多元組合為經營模式。招商開發區以引進本鎮品牌特色餐飲(如滋補狗膳、鴿膳等)和休閑度假項目為主題,統一規劃,分單元自建開發經營,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政策資源和新市場資源,通過廣泛招商與重點招商結合,當地農戶和外地經營戶多渠道參與的方式逐步推進。
(三)圍繞國色天香人文主題和柚鄉風情,配合縣、鎮旅游整體開發,通過節慶活動滾動推出,同時圍繞桃花、梨花、柚花、牡丹、鴿市、鄉土詩風,發揮自身特色,舉辦主題活動,如鴿子節、踏青會、舞龍會、鄉村詩會等。
(四)與羅江鄉村旅游景點聯合推出鄉村旅游黃金線路品牌景點,共同為羅江旅游造勢。
(五)通過網絡、媒體、市場多渠道宣傳推介國色天香的鄉村旅游形象,廣泛吸引客源,特別是成德綿地區自駕游游客。
(六)舉辦系列中小型文化主題活動,廣泛邀請各界名人參訪,借名、借智、借力廣泛造勢。
(七)籌建國色天香鄉村旅游協會,統籌就業培訓,特色創新,經營管理,文明服務的規范營運。
(八)爭創羅江星級農家樂景點,推行品牌發展戰略。
(九)鑒于國色天香地處羅江城郊,其經營在前期以餐飲、休閑娛樂為主,住宿功能根據市場走勢另作選擇。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5
一、指導思想
根據現代鄉村旅游從觀光型向體驗型發展的大趨勢,立足市場,充分發揮鄉土民俗文化特色、生態與產業資源潛力,將觀光為基礎,體驗休閑為目的的復合型鄉村旅游作為發展的主導方向,圍繞體驗經濟自主創新,農家樂傳統模式升級換代,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民就業增收,鄉村綜合治理和社會和諧發展,做精做好春花秋月為主題的鄉村旅游產品,構建特色鄉村旅游社區,探索五星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創新發展模式。
二、文化理念
春花秋月是國人世代傳承的經典意象和審美情結。特色鄉村旅游社區圍繞這一文化發展主題,以田園詩風、桃李香徑、柴門芳濱、花間草堂、竹里人家為背景,以山水田園詩的人文意趣為源流,以大井鋪(明清古驛文化)、大井(古井傳說)、女兒墳(羅江四大名墓)等鄉土名勝為歷史文化題材,以現代原生態農耕文化體驗為回歸方式,以人與自然契合為哲理韻味,致力營造自然清新、閑逸靜美的體驗空間,醉月迷花、回歸田園的生活方式。
春花秋月鄉村旅游社區形象氛圍的塑造,主要采用淡而有致、雅而不俗的白描手法加以勾勒,通過深度發掘資源內涵,嫁接詩性文化,取意造景,借景傳情,情景交融,抒發性靈,以傳達春花秋月的核心理念。主題展開著重圍繞觀花賞景、吟風弄月、明清古驛、斗雞鄉俗等文化旅游題材,以休閑、娛樂、度假、養生為經營主線,多元組團為園區布局模式,集約和集中有機結合,打造鄉村旅游特色模式,為發展鄉村旅游和體驗經濟提供新視角。
三、開發思路
(一)發揮本土以林果業為主導的三農資源優勢,108國道餐飲經濟和緊鄰綿陽休閑經濟圈的口岸優勢,將特色林果業、特色鄉村旅游和口岸市場有機結合,產業為軀,文化為魂,打造產業一體化發展的現代農莊,繼國光村“千魚歡”鄉村旅游社區之后再創新亮點,探索新模式,聯手打造金山鎮鄉村旅游產業基地。
(二)結合旅游社區開發,在原村委會設施基礎上,全面打造社區組織建設基地,形成集村委會、村支部、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休閑娛樂等管理服務活動功能一體化的鄉村社會管理新型發展平臺。
(三)圍繞春花秋月這一人文主題,通盤把握其與特色農業、生態環境、旅游開發、體驗經濟、示范農戶、招商引資、經營造勢、市場開拓、和諧發展的多重結合點,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四)開發要緊扣發展目標(春花秋月核心形象塑造和形成核心經營功能)集中投入,示范農戶(10-15戶)集中轉型,社區組織基地和環境配套集中打造,招商開發區集中發展。在開發過程中要積極引導扶持移民農戶多層次參與,自主創業;在農戶集中居住區要統籌協調,處理好資源利用與共同發展的關系,既要加速形成突破效應,又要整合推進,實現共享經濟;開發還要與“三建五改”的村容村貌建設有機結合,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五)加大資源市場運作的力度,借大井—金山段鄉村旅游加速開發之勢,精心策劃包裝特色娛樂、特色餐飲、休閑養生等鄉村旅游項目,積極招商引資,全面推進春花秋月鄉村旅游社區的開發,要致力挖掘原大井鎮相關資源的潛力,向旅游社區集約發展,形成集聚功能。
(六)由于春花秋月鄉村旅游社區涉及范圍較廣,各農戶民居聚落在空間布局上相對分離,加之開發規模和整體配套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開發可作兩期推進,首期集中開發羅綿路西側春花秋月主入口相關區域,二期后續開發縱深區域,形成環線景區,逐步打造國光五星兩村鄉村旅游連片發展的整體格局。
四、總體布局
春花秋月集中發展區(一期)根據環境與資源狀況,主要以五星村四組鄰近羅綿路相關區域作為開發的核心部分,按照入口功能區、農戶休閑莊園聚落區(兩點一線)、招商開發區、社區組織建設基地區四大功能板塊進行總體布局。
(一)入口功能區:春花秋月標志形象、明清古驛形象(大井名勝景觀)、古驛站主題餐飲群
羅綿路西側五星村入口處為中心的南北兩翼臨公路區域納入入口功能區。該區通過環境整理改造,主要布置標志性形象造型為中心的一點兩線景觀組合,展示春花秋月的主題內涵和詩性氛圍,配合標志性形象在主入口恢復以大井名勝景觀為主的明清驛站文化,在南側結合招商引資打造與春花秋月主題風貌吻合的古驛站餐飲小型街區,布置生態停車場。
(二)農戶休閑莊園聚落區:梨園芳濱、花間草堂
春花秋月農戶休閑莊園以兩大民居聚落群為主干,一是沿入口道理兩側的民居聚落(23戶),一是道路以西的民居聚落(15戶)。該區最突出的景觀特色是成片淺丘型的梨園桃園、葡萄園和魚塘,因地制宜,沿道路集約集中打造花香農居格調和古驛客站風情的休閑莊園,內外呼應一體化發展具有開發的可行性。人文主題:梨園芳濱、花間草堂,簡約純樸的現代原生態生活方式。開發布局:主要圍繞兩大聚落沿道路兩側的農戶為主(10-15戶),逐步擴展形成整體格局。
(三)招商開發區:月亮山、女兒墳、望月樓、斗雞坊、翠微別業
1、入口道路西翼北側的坡頂臺地是春花秋月觀景攬勝之處,作為觀景中心應當具有觀賞、休閑、娛樂等基本功能,形成游點、看點、停留活動點。人文主題:月亮山、女兒墳、望月樓、斗雞坊有機整合。開發以原蓄水池為中心,在保留蓄水功能的基礎上營造望月樓為標志性建筑和斗雞坊為娛樂特色的觀景休閑群落。在月亮山南側臺地恢復女兒墳和祭祠,營造春花秋月的鄉土祭拜名勝景觀。市場定位:以觀景品茗、休閑娛樂、祭拜為主的特色民俗園林。
2、在入口道路北側魚塘環狀區域,拓展園林車道,沿道濱水開發休閑假度集群(2-3家)。人文主題:翠微別業。市場定位: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延伸業態,探索銀發產業、鄉村老年公寓的發展模式,提升春花秋月鄉村旅游社區的品質。
(四)社區組織建設基地區:社區管理服務活動中心
在五星村委會現有設施的基礎上,圍繞打造新型社區組織建設基地的目標,緊密結合以春花秋月為主題的鄉村旅游,整合創新資源,整治改造,形成開放型的具有復合功能的社區管理服務活動中心和商務接待中心。
五、景觀設計
春花秋月在景觀設計上注重陰陽虛實、氣韻節奏和自然和諧,追求中國傳統美學與現代原生態田園風情的有機結合,景觀建筑審美元素的人文表達與鄉村旅游的市場功能交融互動。
(一)入口功能區
主體形象造型:在主入口左側空地布置天然榕樹造景,吊掛月亮和春花秋月標志符號,地面草坪丘、塊石、植物配景,夜景燈飾營造氛圍。樹后側區域布置大井(雙層井)和照壁(青磚、嵌青石、大井考記刻石)組合的紀念性景觀,傳承大井古驛文化。
入口道路配套景觀造型:內設石竹木混合材質跨街門樓,燈籠吊掛,路右側坡緣布置造型欄架,古驛站特色形象的社區指南標識牌。
擋土墻美化造型形成輔助性標志形象:景觀斜坡種植床造型,床架褐色或綠色木質風格,欄桿間隔造型,中間部分設計凸狀春花秋月文字符號,四周以花卉嵌飾陪襯,擴坡種植攀緣性植物綠化,再現自然可見因素。
古驛站餐飲小型街區形象營造:建筑外觀造型明清格調與現代簡約風格結合為特征,色彩組合青石墻基、粉墻、褐色柱架、綠色窗楹,吊掛燈籠,護路柵欄彩籬,景觀樹(孤植、叢植)、木質燈桿燈具(造型方燈)、店招紅色為主,明清古驛文化氛圍營造。
停車場布置:小型街區空置場地和入口道路內左側空地。
(二)農戶休閑莊園聚落區(梨園芳濱、花間草堂)
民居外部改造:建筑外觀裝飾以漢唐格調與現代簡約風格結合為特征,粉墻,墻基石材或木質板條,褐色柱架,綠色窗楹,墻基上部延伸條架平臺花箱點綴,吊掛燈籠和吉祥掛件飾物。建筑間以桁架、門廊等元素裝飾,豐富空間層次和人文色彩。
室內改造: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和體驗型農家樂的經營特點,對室內環境加以綜合改造,重點突出單一居住環境向居家經營一體化轉型,內部裝飾以山水田園詩性文化、大井古驛文化、民俗吉祥文化等藝術符號為主,營造民居古驛客棧的人文氣氛。
戶外經營環境氛圍營造:擴展庭院,整治空置區域,開放式經營,庭園布置柵欄彩籬、景觀竹樹、竹木架門樓、大井古驛文化景觀、詩畫藝術掛件裝點,竹木景觀廊架裝飾游道,栽種攀緣性植物,吊掛花卉,布置行道樹,桿式造型路燈,庭院布置太陽傘、休閑桌椅等。
園區綜合整治與造景:對道路、水塘、果林、垃圾排污處理進行整治改造,觀光道路沿道布置風格多樣的竹木廊架,吊掛花卉、栽種攀緣性植物,竹木編柵欄花籬,局部區域布置木制攀登觀景架、花車花壇小品、鄉土農具小品,提供游人休息處,垃圾箱、標志牌,在果園適度開設步游道(磚鋪道,石材踏步等),水塘以自然式水景為主,采用卵石、片石壓頂護岸,結合草坪景觀樹、花境、石景、游玩水車等營造水岸田園情趣。
(三)招商開發區
月亮山、望月樓:觀景中心在保留蓄水池功能的基礎上,借物造景,以中式樓閣錯層回廊為特色,在坡頂區域形成半圍合庭院格局,布置斗雞坊(方形斗臺,竹欄圍合,四周觀眾位,斗雞品種選擇:天然斗雞,本地混種雞等),以民俗雜藝為特色的娛樂活動吸引游客參與。在庭院周邊布置景觀樹、草坪石景、步游道、花架門廊和觀景露臺,供游人觀景休閑品茗。
翠微別業:環塘布置漢唐格調與現代簡約風格結合的休閑度假養老庭院,庭院半圍合平層二層多元組合,色彩:粉墻,褐色柱架(含墻基),綠色窗楹,房頂露臺花架與塘畔步游道、休閑草石坪、木制水榭、孤植叢植景觀竹樹、石景、小型健身設備組合,功能配置結合老年公寓的開發營運。
(四)社區組織建設基地區
對五星村委會進行整改,整改目標:在充實完善社區管理服務與活動中心等功能的基礎上,與春花秋月鄉村旅游發展有機結合,形成復合功能(如會議接待等),重點改造圍墻,緣坡臺地景觀,建筑外觀與燈光工程等,有機融入大井古驛文化內容(明清驛館),形成鄉村旅游社區的外部建筑形象和人文生態特色。
六、營銷策略
(一)春花秋月以梨山花海、明清古驛為特色,以富有人文情調的現代原生態田園文化觀光體驗,特色休閑餐飲娛樂、養生養老為主要發展方向。
(二)農戶休閑莊園聚落、招商開發區(觀景中心和古驛街區)組團經營,發揮各自特色和業態差異聯動發展,游購娛吃住行整合營銷,特色民俗娛樂,以斗雞等民俗雜藝為賣點,特色餐飲以大井鎮傳統鄉土菜系與特色農家菜結合創新,積極引進特色休閑娛樂、特色餐飲、老年公寓開發為主的市場資源。
(三)以集中發展區為龍頭,有序推廣,加速形成規模效應,打造“千魚歡”、“春花秋月”為代表的鄉村旅游經濟走廊。
(四)注重“千魚歡”至“春花秋月”走廊一線108國道兩側鄉村旅游整體形象的宣傳和主入口形象群的燈光工程建設。
(五)圍繞春花秋月人文主題和以“金山雪艷”聞名的梨山花海,配合縣、鎮旅游的整體開發,滾動推出系列節慶活動,與國光村“千魚歡”聯手舉辦特色主題活動,如梨園賞春、大井鄉祭、古驛尋蹤、斗雞會等。
(六)與羅江鄉村旅游景點聯合推出鄉村旅游黃金線路,共創羅江旅游新局面。
(七)通過網絡、媒體、市場多渠道宣傳推介春花秋月的鄉村旅游形象,廣泛吸引客源,特別是成德綿地區過境客源,自駕游客源和綿陽休閑餐飲客源。
(八)舉辦中小型文化主題活動和發展人文基地,廣泛吸引各界名人參訪,借名、借智、借力積極造勢,提高春花秋月的文化知名度。
(九)與國光村共同籌建金山鄉村旅游協會組織,積極推進強化就業培訓,創新特色路線,協調資源開發,規范經營管理,文明優質服務的營運機制建設。
(十)爭創羅江星級農家樂示范景點,推行品牌發展戰略。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6
今年是我鎮全面實施鄉村旅游發展的開局之年。根據發展鄉村旅游的相關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本地旅游資源,精心制定謀劃好一批鄉村旅游項目,引導鄉村旅游合理布局,促進鄉村旅游健康有序發展。
一、指導思想
圍繞“突出山區特色,培育支柱產業,建設和諧秀美鄉村”的工作思路,以“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主線,牢固樹立“特色化、集約化、規模化”的大旅游、大發展意識,結合我鎮旅游資源豐富、發展鄉村旅游市場空間和潛力巨大的特點,以民族文化底蘊、宗教建筑、自然生態和特色種植基地為依托,以促進農民就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目的,以新農村建設和景區(點)為發展重點,抓好鄉村度假型、依托景區型、農業觀光型、產業帶動型、民俗風情型等鄉村旅游業類型,大力發展農家樂和農家旅館,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特色鮮明、效益可觀、環保一流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
二、目標任務
鄉村旅游規劃范圍為新村點至上莊村,依托新建鄉村旅游門樓、紅色景點、綠色生態、宗教寺廟等旅游景點,利用鄉村農舍、瓜果園、有機農業基地、苗木種植基地、特色養殖基地、鄉土文化、民俗風情,開展以休閑度假、觀光娛樂、鄉村閑趣為內容的旅游活動,通過整合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交通、農田水利建設、危房改造、農業綜合開發、“一事一議”工程建設、農村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資金,使鄉村旅游成為我鎮旅游業突出亮點和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力爭20xx年完成特色養殖基地1000畝,有機農業基地1000畝,瓜果園500畝,休閑度假農莊3家,農家樂10家,農家旅館8家,年接待能力20萬人以上,把鎮打造成全縣鄉村旅游示范點。
三、領導機構
為切實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組織領導,成立了由黨委副書記、鎮長任組長,、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為成員的鄉村旅游發展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鎮生態創建辦,生態創建辦負責人肖建勝兼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本鎮的鄉村旅游發展實施工作。
四、方法措施
1、發展鄉村旅游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新農村村點建設與鄉村旅游景點建設相結合,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建設新農村的有效途徑之一,充分把握機遇,加大力度,積極整合項目資金,支持鄉村旅游發展,通過多渠道多方式解決鄉村旅游資金“瓶頸”。
2、發展鄉村旅游與推進現代農業相結合。緊扣鎮建設新農村的'戰略部署,使發展鄉村旅游與鎮農業發展的總體布局相協調,并與全鎮的旅游發展規劃相銜接,充分依托我鎮生態環境、田園景觀、農業生產、宗教文化等各種資源,充分發揮鄉村旅游典型示范作用,以點帶面,促進發展。堅持以村為單位發展特色農業,塊狀發展,形成規模,體現特色,集聚發展,實現現代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有效結合。
3、發展鄉村旅游與建設優質農產品加工供應基地相結合。我鎮以蜂蜜、有機蔬菜、有機草莓、黑山羊為代表的優質農產品資源十分豐富,為了使農民手中的農產品轉化為商品,有效改變農業粗放型的現狀,通過發展多種經營,擴大農產品銷售市場,增加農產品就地消費份額,實現農產品就地轉化升值。
4、發展鄉村旅游與農村清潔工程相結合。環境是旅游的基礎條件,要幫助農民提升環保意識,充分改善和維護好當地的生態人居環境,堅持做到不脫離農民,不脫離鄉土,不脫離當地資源環境條件,幫助農民改善衛生條件和接待條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通過發展旅游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當地群眾的根本利益。
5、發展鄉村旅游與民俗文化保護相結合。著力在提高鄉村旅游文化品位上下功夫。對于具備開發潛力的民俗文化,要引導和激發本地農民的認同性與自豪感,重點挖掘和保護原生態民俗風情的文化內涵、生活特色,以“富、學、樂、美”為最終的發展目的。
6、發展鄉村旅游與打造鄉村品牌相結合。各村、各景點要根據本地的資源特色,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特”,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要以城鎮居民休閑需求為目標,突出農村生活特點,形成鄉土文化氛圍。
各村要立足本地特色資源,加大旅游建設投入,有計劃地組織開展鄉村旅游宣傳活動,形成以接待服務、農事參與、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為主體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逐步構建鄉村旅游網絡,促進鄉村旅游進入高起點、高效益、快發展的良性軌道,真正發揮鄉村旅游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7
配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抓住20xx年為中國鄉村旅游年的契機,貫徹落實我市x屆x次會議提出的“xx五”期間xx要大力發展現代旅游業的會議精神,我局決定在全市發展“鄉村旅游活動”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托景區主體,以鄉村文化,鄉村生活和鄉村風光為旅游吸引物打造xx的鄉村旅游品牌。
(二)工作目標,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鄉村旅游活動,制定統一的發展規劃,以旅助農、以旅富農、以旅興農,推動全市的鄉村旅游向規范化、規模化、集團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開展鄉村旅游工作的意義
鄉村旅游是指以各種類型的鄉村為背景,以鄉村文化鄉村生活和鄉村風光為旅游吸引物而進行的兼有觀光休閑、體驗性質的旅游活動。xx市旅游業剛剛起步,并被確定為“十一五”期間的支柱產業,xx人口的85%以上在農村,隨著工業化步伐的加快,工業占地與農民關系問題日益嚴重而鄉村旅游正好能緩解這一矛盾。并且搞鄉村旅游有投資就業率高、帶動就業率高和就業面寬的特性,因地制宜的搞鄉村旅游,農民有職業又有“物業”,男女老少都能動員起來,同時也可以消化農副產品,這本身就是發展現代旅游業的潛力和原動力。
三、工作內容及要求
依托鄉村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景觀,以農業生產活動、鄉野風光、農村生活習俗為市場經營主體,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積極采取措施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一)打開鄉村旅游的突破口
我市南孟鎮歷史上就是以農業為主,農民有豐富的農作經驗,緊靠106國道,交通便利,且在觀賞樹木,大棚蔬菜,水果采摘等多個項目上已初具規模,因此,南孟鎮作為鄉村旅游試點的條件已經十分成熟。
首先,確定2-3戶有一定經濟基礎,農業種植有一定規模,誠信可靠的農戶為試點單位發展鄉村旅游。
其次,要確定3-4個采摘品種突出優勢、發揮特色。
第三,原有果園大棚要進行改造以適應旅游采摘的實際要求,將原民居裝修,做到“屋內舒適化,屋外農村化”以此吸引更多的城市游客。
第四,旅游局和鎮政府對試點農戶進行政策上的支持。
(二)制定我市鄉村旅游規范,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
加快鄉村旅游發展不僅需要加強“硬件”建設也需要不斷提升“軟件”服務的質量,盡快出臺《xx市鄉村旅游服務規范》,健全鄉村旅游的標準體系,規范產品、設施、管理、經營服務。對鄉村游實施掛牌經營評定星級等措施,使xx鄉村旅游從嚴規范、高檔次入手,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
(三)開展以“新農村,新旅游”為題的鄉村旅游大宣傳
宣傳推廣鄉村旅游的好典型、好經驗、好辦法,推介鄉村旅游精品,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多渠道、多方位、高強度開展大宣傳。首先,籌集資金在重點路段豎立旅游指示牌,編制現存旅游宣傳畫冊,提供咨詢服務,引導游客來霸州消費。其次,與中央、省級主要媒體包括網絡媒體合作,推出專題采風等專欄和系列報道。第三,抓好典型宣傳,總結經驗,大張旗鼓、廣泛宣傳,發揮典型的示范引路的積極作用。第四,發揮“口碑效應”利用當地城鄉居民對鄉村旅游的認同,自覺進行“口碑”宣傳,不斷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四)突出特色,發展豐富多樣的鄉村旅游
旅游資源是旅游產品的核心吸引力,我市可發掘的鄉村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不斷發掘資源、突出特色,才能不斷提升鄉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要以茗湯溫泉為核心,吸引和指導周邊鄉村的農民參與旅游接待和服務,從而拉動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的銷售,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二是充分發揮古村,古樂的文化內涵,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鄉村工藝技術,如揚芬港泥人等。三是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技水平,使游客在鄉村游中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農業知識和現代科技知識等。四是建立南孟鄉村旅游園區,以政府為主導,集沈家營觀賞樹木,馬坊大棚采摘,西北岸桃樹基地,粉營蔬菜基地為一體,統一規劃而又各成體系,讓游客一年四季都有采摘內容和娛樂項目。
(五) 搞好旅游人才的培育工作
人才的培養是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立足于長遠發展,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旅游人才的培養。有條件的地區應加強和有關專業院校培訓中心的`聯系,分期分批地組織培訓和學習,積極培養鄉村旅游經營管理和服務人員。同時
要十分重視對廣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增強村民的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旅游環境。
(六)加強管理,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能夠吸引大量旅游者的重要原因,要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一定要加強管理成立鄉村旅游辦公室,根據《xx市鄉村旅游服務規范》加強日常的指導管理,避免出現無序發展和管理混亂的情況。
四、實施步驟:
第一階段(20xx年7月2日----20xx年8月1日)
1、成立開展“鄉村旅游”活動領導小組。
2、制定《xx市鄉村旅游服務規范》(試行)
3、制定xx市鄉村旅游總體規劃(同全市旅游規劃同步進行,年底完成)
第二階段(20xx年8月1日----20xx年9月30日)
1、敲定2—3戶積極性高,有一定基礎,口碑好的農戶,在南孟搞鄉村采摘試點(掛牌經營)
2、借助茗湯溫泉宣傳xx采摘,推出“南孟采摘,茗湯泡湯”活動
3、制作xx市鄉村旅游宣傳畫冊及鄉村旅游指示牌,引導顧客在xx消費。
第三階段(20xx年10月1日----20xx年1月30日)
1、市旅游局對試點單位全面驗收,掛牌經營,頒發《xx市鄉村旅游從業許可證》
2、在完善農家采摘的基礎上。,確定1-2戶“農家飯”“農家旅館”試點,開發xx鄉土小吃,使游客在xx市享受全方位的旅游服務。
3、xx市旅游局對“農家采摘”“農家旅館”試點進行業務指導,并給予政策支持。
第四階段(20xx年12月1日----20xx年12月30日)
1、制定《xx市星級農家院評定標準》對現有的“鄉村旅游”點按照《標準》進行評定活動,評定星級,導入競爭機制,規范管理。
2、舉辦全市“鄉村旅游培訓班”,對參與鄉村旅游的相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使鄉村旅游在xx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8
指導思想
借助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成果,依托全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實施“五個一”(建設125個旅游扶貧村,發展100個旅游專業合作社(公司),發展1000戶農家樂,發展1000戶農家客棧,發展1000戶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戶)旅游扶貧工程。堅持“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富農”,建設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優化鄉村旅游發展環境,創新機制、整合資源,豐富品類、突出特色,強化管理、提升品質,充分發揮旅游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把鄉村旅游業培育成為精準扶貧和農民增收的新亮點。以建設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貧村、興辦農家樂、興建農家客棧、發展旅游商品加工為抓手,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發展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業態,通過農民的普遍參與,實現旅游扶貧、旅游富民的目的。
發展原則
1、堅持“以旅游資源為依托,發展鄉村旅游扶貧村”的原則。
充分利用我市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把旅游扶貧村作為景點來規劃設計,把鄉村旅游作為重要產業來培育,把旅游扶貧村建成有個性、有特點、有核心競爭力的旅游精品,真正使鄉村旅游成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和途徑。
2、堅持突出主題、農民普遍參與原則。
突出“旅游扶貧”這個主題,鄉村旅游項目規劃建設緊緊圍繞旅游扶貧來做,盡可能吸收全體村民參與,村民既是旅游扶貧的對象,又是參與旅游發展的主力軍和最大受益者。
3、堅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則。
旅游扶貧村建設要因地制宜,依托當地旅游生態環境,民俗風情,特色產業等優勢資源,堅持“一村一品,突出特色”,把比較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把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
4、堅持留住“鄉愁”,保護性開發的原則。
在旅游扶貧開發中,要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充分體現“原鄉”原真性,要把保護好歷史遺存,留住“鄉愁”作為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體現在旅游開發建設的各個環節。
發展目標
從20xx年起到20xx年,全市力爭建成125個旅游扶貧村,分兩個階段實施:20xx—20xx年,建成65個旅游扶貧村,新增650戶農家客棧,6500張標準床位。其中,20xx年每縣(區)各建成1個鄉村旅游扶貧示范村。20xx—20xx年底,建成60個旅游扶貧村,新增600戶農家客棧,6000張標準床位。發展100個旅游專業合作社(公司),發展1000戶農家樂,發展1000戶農家客棧,發展1000戶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戶。通過農家樂、農家客棧、旅游專業合作社、旅游商品生產加工專業戶的創建,直接從事鄉村旅游的人員達到2萬人,間接從事鄉村旅游的人員達到5萬人,力爭每個扶貧村旅游年經營收入達到1000萬元,全市鄉村旅游業總收入不少于50億元。每年通過鄉村旅游,直接拉動5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間接拉動10萬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重點任務
(一)編制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全面做好鄉村旅游扶貧村開發建設規劃。由市旅游局編制《全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縣區旅游局牽頭,扶貧辦、農業部門配合,在深入調查轄區特色鄉村旅游資源的基礎上,逐村編制《旅游扶貧村建設規劃》。通過規劃引領,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要素齊備、吸引力強的鄉村旅游扶貧村。
(二)積極探索促進鄉村旅游發展的有效機制。一是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運作、農戶參與”為原則,鼓勵各類企業、社會團體、個體工商戶和民間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承包、租賃、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組建鄉村旅游經濟實體,培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富有活力的鄉村旅游企業。二是按照“公司+農戶”,組建鄉村旅游公司、旅游專業合作社等形式,提高鄉村旅游扶貧的組織化程度,形成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和市場運作能力。三是動員農戶自主創業,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商品。
(三)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協調全社會力量,整合各方面資金,加大對旅游扶貧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切實改善旅游扶貧村道路、停車場、廁所、水電、通訊、旅游標識標牌等服務設施,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前提條件。對建成的旅游扶貧示范村加強規范管理和運營,營造良好的接待服務環境。并擇優推薦申報全國或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A級旅游景區(點)。
(四)完善鄉村旅游產品體系。一是依托鄉村自然山水景觀,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產品。二是深入挖掘鄉土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民俗文化旅游產品。三是整合農業科技資源,大力發展以農村特色產業為主體的現代農業科普旅游產品。四是借助城市近郊優勢,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產品。五是選擇生態環境優越,交通方便的旅游扶貧村開發養生養老旅游產品。形成“環城依景、融產托村”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和業態多樣的旅游產品體系,努力打造具有xx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
(五)提升鄉村旅游商品檔次。一是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農產品深加工企業,對農產品進行深度研發加工和精包裝,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二是組織村民積極開發民間工藝品,依托當地民族民俗文化,發展民族服飾、儺面具、剪紙、刺繡、布鞋、繡花枕等手工藝品。三是組織開展旅游商品創新設計比賽,推進旅游商品設計創新。四是在旅游扶貧村扶持發展一批誠信規范的購物店,形成鄉村旅游商品和地方特色文化產品生產銷售體系。
(六)加強鄉村旅游宣傳營銷。借助xx美麗鄉村已經形成的知名度,進一步加強宣傳營銷。一是編制鄉村旅游營銷策劃,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宣傳營銷,提高鄉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二是以鄉村為單位,依托當地的特色產品和民俗文化,根據不同季節,舉辦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鄉村節慶活動,通過對節慶活動的宣傳,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特色鄉村旅游,拉動消費。三是系統策劃推出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和特色旅游活動,滿足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觀光、休閑、度假、娛樂需求。四是鼓勵有條件的村積極發展智慧的旅游,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按照電子商務的“xx模式”,強化政府引導扶持、公司協會組織協調、農戶互助共享、微媒宣傳助力,不斷提升鄉村旅游發展活力,實現促農增收。
(七)加大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旅游、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教育、農業、林業、扶貧、文化、工信等部門要將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納入年度培訓計劃。建立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基地,鼓勵旅游企業或有資質的相關機構對農戶進行運營管理、食宿服務、接待禮儀、傳統技藝、導游解說、文藝表演、旅游商品設計、市場營銷等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服務技能。
(八)加強資源保護和環境建設。加強對旅游扶貧村自然生態和人文環境的保護,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把旅游扶貧工作控制在生態環境資源承載能力范圍內。加強對示范村特色旅游資源的保護,結合當地城鎮化建設和城鄉風貌改造工程,做好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加強對扶貧村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及合理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發展鄉村旅游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和途徑,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領導力量到位、政策措施到位、發展資金到位、分類指導到位、市場運作到位、項目落實到位、工作責任到位。要堅持主要領導親自掛帥,分管領導具體組織實施,對鄉村旅游發展集中謀劃、定期研究、破解難題、跟蹤服務。市、縣(區)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要切實加強對旅游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各階段發展任務,盯緊旅游開發項目,及時研究解決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督促落實開發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服務意識,緊密配合,通力協作,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合力推進旅游扶貧工作順利開展。
(二)加大資金投入。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實施旅游扶貧工程。鄉村旅游扶貧資金要爭取多渠道解決。一是采取市縣(區)財政補一點,幫扶部門幫一點,經營農戶籌一點的辦法解決。二是市、縣兩級旅游部門在旅游發展資金中安排一定的旅游扶貧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扶貧村旅游規劃編制、旅游宣傳推介、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項目補助。三是鼓勵民營企業和民間資本參與旅游扶貧開發,投資發展旅游企業,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四是鼓勵農行、農村信用聯社等金融機構,對參與鄉村旅游開發的農戶和有資源優勢、有市場潛力的鄉村旅游企業,給予信貸支持。
(三)加強行業監管。加快制定《xx市農家客棧星級評定標準》、《xx市鄉村旅游示范村評定標準》、《xx市鄉村旅游管理辦法》和《鄉村旅游服務規范》,加強對經營單位和業主的運營管理和服務質量提升,不斷促進鄉村旅游產品升級,推動鄉村旅游業健康發展。鼓勵各地成立鄉村旅游協會或聯盟,強化行業自律和自我管理。
(四)強化考核獎懲。建立健全市、縣兩級旅游扶貧工作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工作的考核、監督、檢查、驗收。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目標任務、工作措施、項目實施、資金管理等落實情況定期進行檢查,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檢查、年底有總結驗收。對年度目標任務、工作措施落實好的縣(區)和鄉村給予表彰,對落實不好的縣(區)和貧困村進行通報,并與全年扶貧攻堅工作業績考核掛鉤。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9
一、項目背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們越來越渴望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生活。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正逐漸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本項目旨在依托鄉村獨特的自然風貌和人文資源,打造一處集觀光、休閑、度假、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
二、策劃目標
1、充分利用鄉村資源,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品牌;
2、提升鄉村經濟發展水平,促進農民增收;
3、推動鄉村文化傳承與發展,增強鄉村文化自信;
4、提供優質的旅游服務,滿足游客多樣化需求。
三、項目內容
1、鄉村景觀建設
(1)保留并優化鄉村原有自然景觀,如山水、田園等;
(2)打造特色農業觀光區,展示鄉村特色農產品;
(3)修建休閑步道、觀景臺等設施,方便游客游覽。
2、文化體驗活動
(1)舉辦農耕文化體驗活動,如種植、收割等;
(2)開展鄉村民俗表演,展示鄉村獨特風情;
(3)設立手工藝品制作體驗區,讓游客親手制作鄉村特色手工藝品。
3、鄉村旅游服務
(1)建設鄉村民宿,提供舒適的住宿環境;
(2)開設鄉村餐廳,提供地道的鄉村美食;
(3)完善鄉村旅游導覽系統,提供便捷的旅游服務。
四、市場推廣
1、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如微博、微信、抖音等;
2、與旅行社合作,推出鄉村旅游線路;
3、舉辦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吸引游客關注;
4、開展鄉村旅游體驗活動,邀請媒體和意見領袖參與,提高知名度。
五、項目實施計劃
1、前期準備階段:進行項目調研、規劃設計和資金籌備;
2、建設實施階段:按照規劃方案進行鄉村景觀建設、文化體驗活動開展和旅游服務設施完善;
3、運營管理階段:加強項目運營管理,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推出新的`旅游產品和服務;
4、后期評估階段:對項目實施效果進行評估,總結經驗教訓,為未來發展提供借鑒。
六、預算與資金籌措
1、預算:根據項目實施計劃,制定詳細的預算方案,包括建設投資、運營成本、市場推廣費用等;
2、資金籌措:通過政府撥款、銀行貸款、企業投資、社會捐贈等多種方式籌集項目所需資金。
七、風險評估與應對措施
1、市場風險:針對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旅游產品和服務,滿足游客需求;
2、自然風險:加強自然災害預防和應對能力,確保游客和項目的安全;
3、運營風險:加強項目運營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4、政策風險:密切關注政策變化,及時調整項目策略,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 10
一、項目背景與目標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越來越渴望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淳樸。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方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本項目旨在通過深入挖掘鄉村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品牌,吸引游客前來體驗,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二、項目策劃
1、資源評估與定位
(1)評估當地自然風光、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等資源,確定鄉村旅游的主題和特色。
(2)根據目標游客群體的需求和喜好,進行市場細分,確定鄉村旅游的定位。
2、規劃設計
(1)制定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階段任務。
(2)設計鄉村旅游線路,包括自然景觀游、文化體驗游、農業觀光游等。
(3)規劃鄉村旅游設施,如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住宿設施、餐飲設施等。
3、營銷推廣
(1)制定鄉村旅游營銷策略,包括線上線下的宣傳推廣。
(2)開展鄉村旅游節慶活動,吸引游客參與,提升知名度。
(3)與旅行社、OTA平臺等合作,拓展客源渠道。
三、項目實施
1、資源整合
(1)整合當地自然景觀、人文歷史、民俗風情等資源,形成鄉村旅游產品體系。
(2)挖掘鄉村特色美食,開發鄉村旅游餐飲產品。
2、基礎設施建設
(1)完善鄉村旅游交通網絡,提高交通便捷性。
(2)建設游客接待中心、停車場等基礎設施,提升服務質量。
(3)改善鄉村旅游住宿條件,提供多樣化的住宿選擇。
3、服務提升
(1)加強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和專業素養。
(2)制定鄉村旅游服務標準,確保游客體驗質量。
(3)加強鄉村旅游安全管理,確保游客安全。
四、項目評估與改進
1、項目評估
(1)定期對鄉村旅游項目的經營情況進行評估,分析游客滿意度、客流量、收入等指標。
(2)收集游客反饋意見,了解游客需求和意見,以便及時調整和改進。
2、項目改進
(1)根據評估結果,調整鄉村旅游發展策略,優化旅游產品結構和線路設計。
(2)加強鄉村旅游品牌建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3)加大營銷推廣力度,拓展鄉村旅游市場,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體驗。
五、總結與展望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我們期望能夠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為當地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同時,我們也認識到鄉村旅游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關注市場動態和游客需求,不斷優化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為游客提供更加美好的旅游體驗。
【鄉村旅游項目策劃書】相關文章:
旅游項目策劃書10-27
旅游項目策劃書06-21
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宣傳口號01-11
旅游項目策劃書【推薦】11-28
【熱】旅游項目策劃書11-28
【精】旅游項目策劃書11-28
旅游項目策劃書【薦】11-29
【推薦】旅游項目策劃書11-20
【熱門】旅游項目策劃書01-14
旅游項目策劃書【精】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