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校企合作策劃書(通用5篇)
工作在不經意間已經告一段落了,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迎接我們的是新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目標,想必現在的你有必要寫一寫策劃書了。你知道寫策劃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校企合作策劃書(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校企合作策劃書1
校企合作是中職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實現中職學校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進一步搞好我校的職業教育,實現我校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進一步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根本轉變,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校和企業(或行業)作用的同時,加大推進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發揮職業學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結合我校實際,借鑒其它院校的經驗,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我校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達到“雙贏”的目的,提升我校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努力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定向”培養模式
根據我校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國內各大企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積極主動地與企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知識和技能,達到供需共識,簽訂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并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
向培養;企業提供實習教學條件并投入一定資金,用于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通過前兩年(1-4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從第5學期開始,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決定培訓期限,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然后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學生接受企業的分配和管理企業付給學生相應崗位的勞動報酬。
(三)見習模式
根據各專業的實際情況,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周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敬業的精神。
(四)雙方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點、繼續教育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助。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考慮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均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以工作體系為基礎的課程內容體系;二是,課程內容綜合化,主要體現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現在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系,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于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
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可以先從講義入手,然后根據實際使用情況,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內容,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能力。選派骨干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并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
(一)新設置專業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
后,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征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四個重點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系、部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必須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盡量采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2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3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提供培訓、技術等
校企合作策劃書2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實現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為進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職教育,實現我院辦學思想和培養目標,進一步改善人才培養模式和辦學機制的根本轉變,在進一步發揮好學校和企業(或行業)作用的同時,加大推進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發揮職業院校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XX]16號)精神,結合我院實際,并借鑒其它院校的經驗,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大力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突出實踐潛質的培養,加強我院為地方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潛質,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學理念,依托企業行業優勢,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合作機制,到達“雙贏”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發奮開創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訂單培養模式
根據我院專業綜合實力,將繼續主動了解本地區和區域內各大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動地與企事業單位溝通協商,使學生直接學習用人單位所急需的職業崗位(群)知識和技能,到達供需共識,簽訂半年至三年的訂單培養協議書;明確雙方職責,學校負責招生,根據企業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和開課計劃并與企業共同組織實施教學,對學生進行定向培養;企業帶給實習教學條件并投入必須資金,用于學校添置必需的教學設施、實習實訓場地建設、改善食宿等辦學條件和學生專項獎學金等方面;學生畢業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后接收學生就業。
(二)頂崗實習模式
透過前兩年(1-4學期)在校學習,培養學生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及職業基本素質;第5學期,根據企業需求工種和用工條件,在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和實訓,在企業實踐教師指導下實現輪崗實操培訓,熟悉企業一線相應崗位的實際操作標準與要求,提升職業崗位技能,做到與工作崗位“零距離”對接,為頂崗實習奠定堅實基礎;第6學期進行頂崗實習,擬定就業崗位,以“準員工”身份進行頂崗實際工作,熟悉企業環境,感受企業文化熏陶,完成畢業設計,為將來的就業鋪設道路。在這過程中需要處理好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和學生管理問題。
(三)見習模式
每學期安排學生到企業行業參觀和見習兩周以上,讓學生了解企業,了解生產流程和設備設施工作原理,學習企業文化,體驗企業生活。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他們愛崗位敬業的精神。
(四)職工培訓和研發模式出處:
利用學校教師資源、職業技能鑒定培訓點、培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資源,主動承接企業的職工培訓工作及繼續教育工作,學校教師參與企業的研發項目和技術服務工作建立良好的雙方支援體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獲取企業對學校設備設施及實習耗材的支持和幫忙。
(五)生產經營模式
利用學校的場地和其他資源優勢,主動與企業合作進行相關的項目投資經營。學校以場地或其他現有資源作為股份參與投資,利用企業生產經營的優勢,解決學校的人才培養的途徑和方式,以生產項目帶師生實訓,彌補學校辦學經費的不足。如實訓中心、大學生創業孵化中心即可引進企業合作,到達雙贏。
(六)校企合作開發課程
課程開發應思考到實現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同步。校企共同制訂課程的教學計劃、實訓標準。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課程實施過程以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為主。
開發的課程應具備的特點:一是,課程結構模塊化,以實際工作崗位(群)需求分析為基礎,其課程體系、課程資料均來自于實際工作任務模塊,從而建立了以工作體系為基礎的課程資料體系;二是,課程資料綜合化,主要體此刻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綜合,職業技能與職業態度、情感的綜合;三是,課程實施一體化,主要體此刻實施主體、教學過程、教學場所等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融“教、學、做”為一體,構建以合作為主題的新型師生、師徒、生生關聯,實現教具與工具、耗材與原料相結合,做到教室、實訓室或生產車間的.三者結合等;四是,課程評價開放化,除了進行校內評價之外,還引入企業及社會的評價。
(七)校企合作開發教材
教材開發應基于課程開發的基礎上實施。教材開發應聘請行業專家與學校專業教師針對專業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在相關企業一線的實習實訓環境,編寫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能夠先從講義入手,然后根據實際使用狀況,逐步修正,過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專業、課程特點,聘請企業行業專家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商討、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方案和教學資料,帶給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課程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
(九)實施“雙百工程”
大力實施“雙百工程”(即:百名企業家進校園、百名教師進企業),增加教師企業一線工作經歷,提高教師專業實踐潛質。選派骨干教師深入到企業一線頂崗鍛煉并管理學生,及時掌握企業當前的經濟信息,技術信息和今后的發展趨勢,有助于學校主動調整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改革教學資料、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制度,使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與企業密切接軌。同時學校每年聘請有較高知名度的企業家來校為學生講課、作專題報告,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要,讓學生感受校園的企業文化,培養學生的企業意識,盡早為就業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
三、校企合作具體要求(八大心態)
(一)新設置專業務必以就業為導向,適應地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在設置新專業時,充分調查和預測發展的先進性,在初步確定專業后,應邀請相關部門、用人單位的專家和實際者進行論證,以增強專業設置的科學性和現實應用性。
(二)各專業的教學計劃、課程設置與教學資料的安排和調整等教學工作應征求企業或行業的意見,使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及教學資料同社會實踐緊密聯系,使學生在校期間所學的知識能夠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內,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術系進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鋪開此項工作。每個專業務必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建設工作。
(四)近三年內,每個專業務必實施1-2門校企合作開發校本教材建設工作,實訓教材盡量采用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
(五)完善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一線輪訓制度,各院、系、部每學年要選派10﹪的教師到企業一線參加3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嚴格執行“關于專業課教師參加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的若干規定”,重點提高教師的專業潛質和實踐教學潛質。同時每個專業至少聘請或調進3個以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充實教師隊伍。
四、保證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組織機構。成立由學校領導及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組成的“校企合作協調指導委員會”,全面指導協調校企合作各項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領導具體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備一名專(兼)職校企合作聯絡員,負責校企合作工作的開展。
(二)合作雙方簽訂協議,明確職責,規范雙方的行為。學校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保證企業用人的優選權,為企業帶給培訓、技術等方面的支持。企業保證在設備、場地等條件上的支持及人員的支持,保證學生實訓任務的安排。
(三)學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計劃中,務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總結要體現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將作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業績的重要指標,根據各院、系、部校企合作開展的狀況和效果,每年評選2-3個系部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單位,從全院評選5-10名教師為校企合作工作優秀工作者,重點評選校企合作完成的研發項目,學校將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工作不突出的單位不得參加全院的先進單位的評選。專業課教師校企合作開展的狀況和效果,將同職稱評定、職務晉升、評選優秀教師等掛鉤。
校企合作策劃書3
為了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中的作用,促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加速我校事業發展和專業建設,提高辦學綜合實力,加強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實施方案指導今后的學校校企合作工作。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中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為生產一線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校企合作辦學意識,不斷探索創新校企合作模式、豐富校企合作內容,提高技能性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提升校企合作辦學的層次和水平,推動我校各專業新一輪的內涵發展,不斷增強職業學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
二、合作原則
1.服務企業原則
為企業服務是職業學校的責任與義務,也是打開校企合作大門的前提和基礎,決定著合作成敗和效率的高低。學校主動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狀況、用人標準、技術需求,積極為企業開展各類培訓,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
2.校企互利原則
校企合作雙方“互利共嬴”是校企合作的宗旨,雙方的利益與責任必須高度統一。合作企業有權優先選拔留用學生,有權根據學生綜合素質對學生就業進行部分淘汰。學校有責任義務對學生進行“維權”教育,對合作企業進行篩選,切實保障學生和家長的利益。
3.校企互動原則
校企合作是一項雙向活動,應定期開展交流溝通工作。學校將定期組織人員到企業進行實習生、畢業生用工回訪,組織專業課教師到企業參加技術、設備等培訓,安排學生到企業參觀或見習生產。企業定期派遣高級技術人員來校開設講座,或對師生進行現場指導。通過校企互動,使師生能收獲更多的實踐知識與能力,使企業技術人員增長理論知識,實現理論與實踐互補,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
三、合作方式
校企合作基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學校和企業的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合作模式可以靈活多樣,檢驗標準為是否促進了雙方共同發展,是否雙方滿意。根據學校各專業目前實際情況,擬開展以下一些合作方式:
1.“訂單”培養
分流組班前與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組班后與學生、家長簽訂“訂單”培養用工協議,頂崗實習時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掛鉤,考核情況記入學生個人檔案,作為發放畢業證書的重要依據之一。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內容;學生的基礎理論課和專業理論課由學校負責完成,學生的`生產實習、頂崗實習在企業完成,畢業后直接在合作企業就業,確保學生培養目標與企業人才需求標準“零”距離對接。具體形式有:定向委培班、企業冠名班、企業訂單班。
2.工學交替
企業因用工需求,可向學校發出用人訂單,并與學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規劃與實施人才培養方案。其方式為學生在校上理論課,到合作企業接受職業、工作技能訓練,定期輪換學習場所。
3.生產見習
是教師、學生通過一定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和研究后,為了解合作單位的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等,以及經營理念、管理制度等,了解接受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和勞動紀律教育,到合作企業對工作過程和生產、操作流程等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并安排師生實地參與相關工作、親手制作產品、參與產品管理,較為系統地掌握崗位工作知識,有效增強協作意識、就業意識和社會適應意識等能力。
4.頂崗實習
學生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學計劃規定全部課程,采用學校推薦與學生、企業“雙選”的形式,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半年至一年的頂崗實習;專業課教師利用寒假、暑假等時間,到合作單位進行為期兩個月左右的頂崗實習。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管理,使學生成為用人單位所需的合格職業人,使專業課教師在實踐水平上有較大提升,更好地服務于校內課堂教學。
5.共建實訓基地
學校根據專業設置和實習教學需求,本著“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的原則與有合作意向的企業共同建立校內外實訓基地。這些基地不僅可成為師生接觸社會、了解企業的重要陣地,而且可充分發揮出基地資源的價值,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加專業教師接觸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技能提高;合作企業可在基地優先選拔到優秀人才,達到“雙贏”的效果。
6.開設職工培訓班
我校是成職教合一辦學,應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成教與職教互相促進。根據各企業職工培訓特點及不同培訓方向或培訓教學的需要,與相關企業聯合共同開設職工培訓班,包括學歷教育培訓班、專技人員培訓班、特殊行業或工種培訓班等。
7.成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根據學校所設專業的不同特點,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領導與學校教師共同組建“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確定專業教學計劃的方案,提供市場人才需求信息,參與學校教學計劃的制定和調整,根據企業、行業的用工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專業計劃和實訓計劃,協助學校建立和管理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策劃書4
為了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緊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技能人才的培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更好地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就業服務,結合學校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務院和省政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精神為指針,以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為緊密結合點,積極探索開展學校與企業間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合作模式,為企業和社會培養更多的適用性復合型專業技能人才。
二、合作內容
1、學生校外實習:與企業簽定學生校外實習協議,企業接受學校一定數量、專業對口的學生實習,學生實習結束畢業時,企業可優先選擇錄用學生,補充企業的.生產一線人員。
2、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合作企業需培訓在職職工時,學校克服困難,創造條件,為企業培訓在職職工,幫助企業提高職工素質。培訓專業、培訓目標由企業確定,培訓計劃和內容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商定,培訓師資由學校安排或企業委派,教材由學校提供。具體可簽培訓協議。
3、教師實踐:學校每年安排一定數量的專業課教師到合作企業實踐。實踐時間一般為兩個月,利用假期進行。實踐教師填寫企業實踐登記表,登記內容應包含實踐內容、實踐期限、實踐企業評價、學校意見等,并納入對教師的考核、培養、提高。
4、學校積極與企業聯系,由企業每年適當安排高級專業技術人員或技術專家到學校任課,指導充實專業課教學,彌補師資的不足。
5、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立教學咨詢委員會,企業委派技術專家或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參加,學校有關校領導、部門負責人或專業課教師參加,每年召開兩次會議,為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計劃、教學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就業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詢服務。
6、加強校企交流,通過聯誼活動、校企互訪、聯辦文體比賽、工學技術比武等,增進雙方感情,密切校企關系,促進教學教研和學用結合,提高實用人才培養質量。
三、校企合作的實施
校企合作涉及面廣,以校辦、市場研發部和就業辦為主,教務處、政教處配合實施。
校企合作策劃書5
一、國內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現狀
1.國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由于在經濟、教育水平上的差異,各國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點,并有不同的側重點和作用,從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現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它堅持以企業培訓為主、學校教學為輔的原則,企業在具體的職業培訓中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學校要從企業際需要出發,開設為本企業所需的專業技能和學習課程;美國的合作教育計劃,堅持突出以學校計劃組織為基礎的特征,以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讀交替為原則;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職業綜合能力為基礎,以勝任崗位要求為出發點的教學體系;以及英國的工讀交替式培訓,日本的產學合作,新加坡教學工廠,等等。我國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學習了德國的雙元制模式的經驗。但德國的雙元制具有深厚的社會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對于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有著實質性的鼓勵政策,另一方面德國社會貧富差距較小,社會分工沒有很大的高低層次之分,即使是技術工人也能夠有較高的收入和體面的生活。這兩個方面的特點,我國目前都還不具備。國外的這些培養模式,主要還是以培養技術工人為目的,而國內高職畢業生愿意進入技術工人崗位的十分少見,一般都從事于生產第一線的管理工作或技術員工作。因此,國外的經驗不能照搬,要有原則性吸收。
2.國內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國的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及其他相關職業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引進,我國職業教育培養模式的探索逐漸從產學研合作、產教結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目前,我國校企合作模式,總體上來說還屬于以學校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企業主動參與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與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優先到企業就業。訂單式模式強調學校為企業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同時意味著一旦學生成為訂單培養的對象,畢業后即可優先成為企業的員工。
(2)2+1模式。學生前兩年在校內學習與生產實習,后一年到企業完成頂崗實習和崗位綜合實訓。通過兩個階段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職業技能,實現與就業崗位零距離接軌。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觀條件所限,學校與企業往往難以緊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間意見和信息交換不夠及時與通暢,容易導致兩個階段脫節,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學工交替模式。即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在企業的生產實踐與在校學習交替進行,學做結合。這種校企合作形式簡單,但實施起來比價困難,適用于勞動密集型專業。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
校企合作是一種與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相適應,與高職教育改革相協調的一種新型辦學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應明確校企合作高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場的需求。近幾年,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隨著西部大開發的不斷深入,大量外來勞動力人口從東部回遷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不斷明顯,每年的勞動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業對于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極為迫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的勞動技能指數僅居世界第59位。我國技師和高級技師只占技術工人的1.5%,其中高級工只占3.5%,中級工占35%,初級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職院校只有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溝通合作,改革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的合作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具備滿足企業要求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較好職業道德的綜合職業素質。
2.人才培養的要求。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因此,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有明顯的職業性特征,理論夠用,實踐為主的理念已經得到了公認。高職院校通過與企業合作,能夠更好地確定教學與實踐內容,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實踐環境。因此,校企合作對于高職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更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學內容,明確專業定位的需要。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專業設置不夠合理、教學內容與企業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準確等問題,這些都與校企之間缺少緊密的聯系和溝通有關。通過校企合作,使高職院校能夠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設置崗位來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調整教學計劃、專業設置與課程內容,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人才。
4.高職院校、企業發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職院校可利用師資力量為提供企業員工進行培訓、技術咨詢以及科研項目聯合開發等各種服務,不僅為企業準備了大量應用型、技術型人才,還增強了企業內部的研究能力,企業獲益很多。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可通過校企教師的雙向流動,即企業定期選派有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為學生授課,學校教師可定期參加企業舉辦的培訓,或到企業掛職鍛煉。這不僅可以提高年輕教師的實踐經驗,更主要的是通過讓教師深入到生產第一線,了解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設備在工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的更新專業知識,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而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我院建筑設備專業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國內外校企合作分析中,可以看出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培養符合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校企結合是當今職業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解決的具體的方法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建立各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平臺,而不是簡單的訂單班或2+1等獨立模式,真正將教、學、做融為一體。因此要求高職院校應在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和就業等方面實行校企全方位結合,培養適銷對路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校企合作為例進行說明。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是建筑類中的小專業,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建筑在安全、舒適、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為國家新的發展戰略而大力推廣的綠色建筑、節能建筑,都離不開建筑設備專業的支撐。對于建筑設備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對建筑設備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聯盟,共育企業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學校、企業的各自優勢和積極性,相互補充,走出了獨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養之路。根據企業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以特色訂單形式組建企業冠名班實施教育和培訓。目前已與甬港現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裝特色訂單班和五洲安裝特色訂單班。所謂特色訂單班,是以合作企業人才需求為特色,以行業人才需求為基礎,將企業個性人才需求與行業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結合,形成了以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特色崗位技能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在與企業合作過程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密切合作,根據企業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行業社會普遍性需求等諸多因素確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標準,共同選擇專業教學內容、共同編寫教材。這樣設置的課程即符合企業的需要,也能夠適應本專業社會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據企業工程特點,開發出具有企業特色的實訓課程。企業獎學金是校企雙方深入合作辦學的標志項目之一。中國期刊特色訂單班均由企業出資獎勵那些各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和資助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對企業來說,這部分資金既能夠在學生中營造對企業實力的一種信任,產生歸屬感,有利優秀學生留在企業工作,同時也能夠通過合作辦學冠名獎學金的形式擴大企業知名度。總之,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特色訂單班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有三點:①專業方向特色。訂單班對學生的主要培養方向做了修正,強化了建筑設備施工管理和造價方向,削弱了原專業中的設計方向。②地域經濟特色。針對企業性質,訂單班對學生的課程體系做了改革,強化了建筑給排水安裝、建筑電氣安裝,通風工程安裝、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調工程安裝。③企業文化特色。訂單班對學生的企業實踐環節做了改革,將實習環節設計成生產實習+綜合實訓+頂崗實習三階段。從企業的管理出發,要求學生從基層做起,認識企業、了解專業,然后進入技術管理。高校畢業生與企業都有著雙向選擇的權利,訂單班并不意味著全部學生都在合作企業就業,因此我們這種特色訂單班,避免了普通訂單班僅面向合作企業、就業面偏窄的問題,在企業利益和學生利益之間找到了最大公約數,也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企業和學生的利益。
2.校企攜手,共建校內實訓。根據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崗位需求、前后課程的銜接,課程實訓必須堅持以崗位要求和工作過程的分析為基礎,內容必須強調工學結合,突出技能培養,能體現技術領域或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這就要求應當參照相關的企業用人標準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選取實訓內容;這些工學結合的教學內容,不僅僅是在教室、校外實訓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實驗室、實訓室等真實或仿真的實踐性教學場所完成。因此,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多元投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的新途徑,也是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XX年我院與上海XX力房屋衛生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力)共同建設的給排水實訓室,由XX力成本價提供設備,并培訓學院教師。此實訓室至今已為我院培訓相關專業學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與浙江偉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將要建的輻射地板供熱實訓室和地源熱泵系統展示臺,由我院提供適合需求的相關場地及空間、水電等基礎條件,偉星集團負責對展示裝置的技術設計、材料配置及安裝工作。本實訓室將展示給排水、暖通、管道安裝等專業領域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僅針對在校生培訓,更針對企業員工、社會人員培訓,真正發揮我院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服務行業的積極作用。
3.校企結合,促進專業改革。在與企業的合作過程中,我們充分認識到原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的不足,在合作企業的帶動下,分析當前建筑設備專業形式,分析常規企業對建筑設備人才的需求,分析學生應具有的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職業技能,培養能夠零距離上崗、滿足生產一線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設備人才,我們對原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專業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其課程體系、課程教學、實踐環節更具區域特色,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我們對課程的知識點按照企業工作內容進行整合,對不同課程內容按照實際工作需要進行整合。我們不僅強調水、暖、電等相近專業內容有效合理的相互滲透,而且注意到跨學科(如安裝、土建、裝飾的互相配合)的交叉滲透。在教師培養方面,我們通過組織教師經常性地到相關企業參觀調研,及時了解企業的最新技術和企業人才需求,促使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和從業意識的培養。在學生成績評價體系方面,考慮到企業在關注學生成績同時,更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勞動態度等綜合能力。教師不再簡單地以學習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而重新制作評價體系,不僅考核學生的學業成績,還考核其學習態度、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等;不僅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
四、總結
我院建筑設備專業校企結合的工作經驗,我們認為,這種特色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了企業、學院、專業學生三者的共贏局面。職業教育的進步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支持和推動。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明確方向,但如何進行有效的校企合作,使企業真正參與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訓中區,將是高職院校共同面臨的一個艱巨任務。
【校企合作策劃書】相關文章:
校企合作的總結02-12
校校企合作實施方案07-15
校企合作口號大全11-14
企校合作方案02-02
校企合作方案11-04
校企合作方案05-25
校企合作方案03-31
校企合作合作方案通用06-25
校企合作口號(精選270句)11-18
校企合作的總結范文優秀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