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國的成語150個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說到成語,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三國的成語150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負重致遠: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2、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本。
3、三個臭皮匠,合成一個諸葛亮:諸葛亮: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比喻人多智廣。
4、物傷其類:指見到同類死亡,聯想到自己將來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見到情況與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傷感。
5、過五關斬六將: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6、吳下阿蒙: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7、出言不遜: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8、后患無窮: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9、蔣干盜書:蔣干:《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蔣干盜去書信回到曹營殺自己大將。比喻中別人的反間計。
10、勢如破竹: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11、老牛舐犢: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12、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3、扶不起的阿斗:阿斗:三國蜀漢劉備之子劉禪的小名。阿斗庸碌無能,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興蜀漢。比喻扶持不起來的人。
14、無計可施:計:策略、辦法;施:施展。沒有辦法可用。
15、大器晚成: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16、虎踞龍盤: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17、不知有漢,何論魏晉:不知道有漢朝,三國魏及晉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長期脫離現實,對社會狀況特別是新鮮事物一無所知。也形容知識貧乏,學問淺薄。
18、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19、七步之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20、萬死不辭:萬死:死一萬次,形容冒生命危險。萬一萬次也不推辭。表示愿意拼死效勞。
21、兵貴神速: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22、如嚼雞肋:比喻很乏味。
23、勿怠勿忘: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記。告誡不要懈怠,不要忘記。
24、吳下阿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25、生子當如孫仲謀:孫仲謀:三國時吳主孫權。形容智勇雙全的英雄人物。
26、車載斗量:形容數量很多并不稀罕。
27、顧曲周郎: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28、巢毀卵破: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29、如魚得水: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30、才占八斗: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31、折沖將軍:折沖:挫退敵方的戰車。三國時魏國大將樂進的封號。指英勇無比的人。
32、無名小卒:卒:古時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沒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33、堅壁清野: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34、初出茅廬: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35、髀肉復生: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36、威風凜凜: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
37、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38、斷頭將軍: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39、妄自菲薄:妄:胡亂的;菲薄:小看,輕視。過分看輕自己。形容自卑。
40、三顧茅廬: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41、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42、超群絕倫: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43、正始之音:①指魏晉玄談風氣。出現于三國魏正始年間。當時以何晏、王弼為首,以老莊思想糅合儒家經義,談玄析理,放達不羈;名土風流,盛于洛下。②指純正的樂聲。
44、一身是膽:形容膽量極大。
45、集思廣益: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46、鞠躬盡瘁: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47、如飲醇醪:形容一個人氣量廣闊,起源于正史上周瑜對程普的諒解,形容周瑜心胸寬廣。
48、髀肉復生: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49、后患無窮: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50、如魚得水: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51、三顧茅廬: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2、初出茅廬: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53、虎踞龍盤: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54、集思廣益: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55、髀肉復生(劉備):形容長期清閑,事業毫無成就。
56、后患無窮(劉備):指給將來留下的禍患無窮無盡。
57、如魚得水(劉備與諸葛亮):比喻得到了與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非常合適的環境。
58、三顧茅廬(劉備與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來比喻多次專誠拜訪。
59、初出茅廬(諸葛亮):形容剛出來做事,缺乏實際經驗,比較幼稚。
60、虎踞龍盤(諸葛亮):形容南京地勢的雄偉。
61、集思廣益(諸葛亮):指集中眾人的意見,擴大工作的效果。
62、鞠躬盡瘁(諸葛亮):形容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63、空城計(諸葛亮):指一種作戰方法。
64、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65、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將崔琰):指代人寫文章。
66、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學問高,文采好。
67、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學高超,文思敏捷。
68、超群絕倫(關羽):形容高出眾人之上,沒有人能與其相比。
69、一身是膽(趙云):形容膽量極大。
70、顧曲周郎(吳國都督周瑜):形容欣賞音樂或聽歌、聽戲很內行。
71、巢毀卵破(孔融的兩個兒子):比喻國家或集體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員當然不能幸免。
72、堅壁清野(曹操的謀士荀彧)指餓死、困死敵人的一種作戰方法。
73、如嚼雞肋(楊修)比喻很乏味。
74、老牛舐犢(楊修的父親楊彪):比喻父母愛撫子女。
75、勢如破竹(杜預):比喻軍隊一路連打勝仗,形勢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樣的順利。
76、車載斗量(吳國的中大夫趙咨):形容數量很多并不稀罕。
77、斷頭將軍(巴郡太守嚴顏):形容壯士英勇不屈,寧死不降。
78、吳下阿蒙(吳國名將呂蒙):形容沒有學識的粗人。
79、想當然(孔融):形容沒有事實根據的主觀臆斷。
80、兵貴神速(魏國謀士郭嘉):指用兵貴在神奇而快速。
81、出言不遜(張郃):形容說話不客氣,沒有禮貌。
82、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才能成器。
83、負重致遠(人稱“鳳雛”的龐統,陸績,顧邵):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
84、樂不思蜀(劉禪):比喻樂而忘本。
85、懊悔無及:·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虛營,只插著數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無及。”
86、傲睨得志:原來曹操自破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飲宴,無事少出,國政皆在相府商議。·第六十回
87、昂然而入:須臾,李恢昂然而入。·第65回
88、昂然直入:何進昂然直入。·第三回
89、安身之處: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得荊州為安身之地。·第四十回
90、安身之地:近聞劉景升病在危篤,可乘此機會,取彼荊州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第40回
91、傲賢慢士: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第六十回
92、步步為營: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第71回
93、敗兵折將:袁本初敗兵折將。·第26回
94、不測風云:孔明笑曰:‘天有不測風云’,人又豈能料乎?·第四十九回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回“李定道:‘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暫時禍福。你怎么就保得無事?’”
95、半籌莫展: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第五十四回
96、不成體統: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第十三回
97、不此之圖: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第32回
98、不次之圖:以明公之威,擊疲憊之眾,如迅風之掃秋葉也。不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第三十二回
99、寶刀不老:張郃出馬,見了黃忠,笑曰:‘你許大年紀,猶不識羞,尚欲出陣耶?’忠怒曰:‘豎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寶刀卻不老。’·第70回
100、步罡踏斗:[孔明]日則計議軍機,夜則步罡踏斗。
101、兵精糧足: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第四十三回
102、不可造次:此事當深慮遠議,不可造次。·第一百五回
103、兵疲意阻:諸公不知兵法,備乃世之梟雄,更多智謀,其兵始集,法度精專,今守之久矣,不得我便,兵疲意阻,取之正在今日。·第八十四回
104、病勢尪羸:此正如病勢尪羸已極之時也。·第43回
105、不世之略: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第十四回
106、避兇就吉:主公宜避兇就吉,不可輕舉妄動。·第106回
107、避嫌守義:今主公避嫌守義,恐失眾人之望。·第73回
108、把薪助火:今求軍馬錢糧,切不可與。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第六十二回
109、飽學之士: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勝事乎?·第五十六回
110、撥云霧見青天:今遇明主,如撥云霧而見青天!·第六十五回
111、不置褒貶: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于門上一‘活’字而去。·第七十二回
112、別作良圖:愿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第八十一回
113、出榜安民:請后主還宮,出榜安民,交割倉庫。·第一百一十八回
114、赤膊上陣: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第五十九回
115、才薄智淺:某才薄智淺,不稱其職。·第98回
116、躊躇不定:操欲立后嗣,躊躇不定。
117、躊躇不決:四人爭論未定,紹躊躇不決。·第二十二回
118、草船借箭: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第46回回目
119、尺寸可取:仆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第83回
120、初出茅廬: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第三九回
121、唇齒之戲:足下深知安邦定國之道,何在唇齒之戲哉!·第八十六回
122、乘其不備:我乘其不備而更追之,故能勝也。·第十八回
123、赤身裸體: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誰或坐。·第84回
124、赤身露體: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睡或坐。·第八十四回
125、初生之犢不懼虎:俗云:‘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三國演義》第七四回
126、才疏智淺:愚才疏智淺,恐不堪當此任。·第八十五回
127、塵頭大起:山后塵頭大起,必有伏兵。·第110回
128、赤體上陣:許褚性起,飛回陣中,卸下盔甲,渾身筋突,赤體提刀,翻身上馬,來與馬超決戰。·第59回
129、才望兼隆:今卿亦須薦一才望高隆者,代卿為妙。·第七十五回
130、殘賢害善:而操遂承資跋扈,恣行兇忒,割剝元元,殘賢害善。·第22回
131、村野匹夫:馬超曰:‘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第65回
132、東沖西突:曹操見云東沖西突,所向無前……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云。《三國演義》第七一回
133、得而復失: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復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第九十六回
134、大獲全勝:玄德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現。·第三十六回
135、大吉大利:孔明曰:‘來意亮已知道了。適間卜《易》,得一大吉大利之兆。·第五十四回
136、丁寧告戒:吾累次丁寧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領此重任。·第96回
137、刀槍劍戟:卻教帳中排開七重劊子手,刀槍劍戟,燦若霜雪。·第八十七回
138、大仁大義:日行十里,不思進取江陵,甘與同敗,此也大仁大義也。·第34回
139、膽喪心驚:袁紹父子膽喪心驚,奔入舊寨。·第三十一回
140、低頭喪氣: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第四十三回
141、等閑人物:操還營自思:‘孫權非等閑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第61回
142、等閑視之:汝勿以等閑視之,失吾大事。·第九十五回
143、等閑之輩: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閑之輩。·
144、大雨滂沱:行了數日,忽值大雨滂沱,行裝盡濕。·第28回
145、大言欺人:軍敗于當陽,詈窮于夏口,亙亙求救于人而猶言不懼,此真大言欺人也。·第四十三回
146、地遠山險: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蠻恃其地遠山險,不服久矣,雖今日破,明日復叛。·第八十七回
147、蠹政病民:時皓〔孫皓〕居武昌,揚州百姓溯流供給,甚苦之;又奢侈無度,公私匱乏。陸凱上疏諫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黨相挾,害忠隱賢,此皆蠹政病民者也。’·第一百二十回
148、抵足而眠:瑜曰:‘久不與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第45回
149、抵足而臥:一日,眾官皆散,權(孫權)留魯肅共飲,至晚同榻抵足而臥。·第二十九回
150、燈燭輝煌: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幾危坐。·第四十七回
【三國的成語】相關文章:
三國成語典故01-12
三國成語簡短故事03-13
三國的成語120個08-17
三國成語故事11-08
三國成語故事經典02-24
三國成語故事11-09
三國四字成語08-26
三國成語故事簡短03-13
關于三國的成語故事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