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成語解釋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抱薪救火成語解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抱薪救火成語解釋 篇1
【漢字書寫】:
抱薪救火
【漢語注音】:
bào xīn jiù huǒ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割地給秦國),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成語語法】:
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使火勢更猛,多指無意的行為,主要用于消滅災害和救急。
【抱薪救火的意思】:
薪:柴火;拿著柴火去救火。比喻采取適得其反的方法企圖去解決問題消滅災害,其結果不僅不能奏效,還會使事態的災害擴大。
【抱薪救火的近義詞】:
火上澆油、飲鴆止渴、把薪助火、潑油救火、適得其反、以火救火;
【抱薪救火的反義詞】:
曲突徒薪、根除禍患、雪中送炭、釜底抽薪;
【抱薪救火的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連連遭受秦國發動的大規模進攻。安釐王即位后魏國仍然無力抵抗連連戰敗,大片大片的土地都被秦軍占領了。形勢十分危急,秦國的軍隊已經直逼魏國的都城,公元前二七三年,秦國再一次向魏國發起進攻。安釐王十分焦急召來大臣們,問大家有沒有什么辦法使秦國退兵。由于經過多年的戰亂,大臣們一提起打仗就心驚膽戰,誰也不敢主張“抵抗”二字。陣前已是急報頻頻,在這危急時刻,多數大臣都勸魏王以割讓土地為代價請求秦王罷兵求和。當時有個一貫主張“合縱抗秦”叫蘇代的謀士,他堅決反對割地求和。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他對魏王說:“現在你雖然把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能暫時滿足了秦王的野心,但只要你的土地還在,侵略都的欲望是無止境的,一天土地沒割完,秦軍的進攻就不可能會停止。這就像抱著柴火去救火,柴沒燒完,火是不會滅的。”可是就算蘇代說得再有道理,膽小的魏王只想暫時保住眼前的太平,還是按照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的土地割了大片給秦國。公元前二二五年,正如蘇代所言,秦軍果然又大舉進攻魏國,包圍了魏國國都大梁,黃河大堤被挖開整個都城被水淹沒,最終魏國滅亡了。
【抱薪救火例句】
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三》:“且夫奸臣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猶抱薪而救火也,薪不盡,則火不止。”
寧.王安石《上運使孫司諫書》:“常恐天下之勢積而不已,以至于此,雖力挑之,已若無奈何,又從而為之辭,其與抱薪救火何異?”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妄動甲兵,此所謂抱薪救火也。”
【抱薪救火造句】
油燒著了卻用水去滅火,那無異于抱薪救火,反而讓火勢得以不斷的蔓延。
你可能會以為抱薪救火是個可笑的行為,但生活中很多時侯你也會不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
抱薪救火成語解釋 篇2
【漢字書寫】
抱薪救火
【漢語注音】
bào xīn jiù huǒ
【成語釋義】
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薪,柴草。
【感情色彩】
貶義詞
【語法結構】
連動式
【成語用法】
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賓語。比喻沒能阻止,反而擴大了災禍。常用來比喻人惹了禍事,自討苦吃。含貶義。
【近義詞】
火上澆油、飲鴆止渴、引足救經、適得其反、南轅北轍、負薪救火
【反義詞】
雪中送炭、根除禍患、釜底抽薪
【成語故事】
戰國時代,魏國老是受到秦國的侵略。魏國的安釐王即位后,秦國加緊了進攻,魏國連連戰敗。安釐王元年,秦國進攻魏國,魏國失去了兩個城鎮;第二年,魏國又失去了三個城鎮,不僅如此,秦國的軍隊當時還直逼魏國的都城,形勢十分危急。韓國派兵來救,但也被秦軍打敗。魏國沒有辦法,只得割讓了土地,才算了結了戰爭;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國又發動進攻,強占了魏國的兩個城鎮,并殺死了數萬人。第四年,秦國更把魏、韓、趙三國軍隊,一起打得大敗,殺死兵士十五萬人;魏國的大將芒卯也因此失蹤。
魏國軍隊的接連敗北,使安釐王坐臥不安。此時,魏國軍隊的'另一位大將段干子也十分恐懼,為了茍安,便向安釐王建議,把南陽割給秦國,請求罷兵議和,安釐王本來對秦軍的進攻十分害怕,以為割讓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著段干子的話做了。
當時有個叫蘇代的,是一貫主張“合縱抗秦”的蘇秦的弟弟,他也極力主張各諸侯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蘇代得知魏國割地求合的事后,就對安釐王說:“侵略者都是貪得無厭的,你想用領土、權利,去換取和平,是辦不到的,只要你國土還在,就無法滿足侵略的欲望。這好比抱著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撲滅呢?柴草一天不燒完,火是一天不會熄滅的。”盡管蘇代講得頭頭是道,但是膽小的安釐王只顧眼前的太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聽蘇代的話,還是依大臣們的意見把魏國大片土地割讓給秦國。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軍又向魏國大舉進攻,包圍了國都大梁,掘開黃河大堤讓洪水淹沒了大梁城,魏國終于被秦國滅掉了。
抱薪救火成語解釋 篇3
【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互相吞并,魏國曾經多次受到秦國的進攻,每次均是割地求和。魏安王四年秦國打敗魏、趙、韓三國聯軍,魏安王又想用割地求和這種抱薪救火的辦法來解決問題,不聽蘇代“聯六國抗秦”的建議,終于被秦所滅。
【出處】且夫以地事秦,譬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史記·魏世家》
【解釋】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沒能阻止反而加速
【相近詞】火上澆油、飲鴆止渴
【反義詞】雪中送炭、根除禍患、釜底抽薪
【成語示列】若聽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此所謂抱薪救火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抱薪救火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抱薪救火成語造句06-11
成語故事:抱薪救火11-08
抱薪救火成語故事01-27
成語寓言故事《抱薪救火》10-09
成語故事:抱薪救火9篇11-08
精選英文成語故事:抱薪救火11-15
關于抱薪救火成語故事的文章09-23
抱薪救火的成語故事(通用6篇)09-22
成語及解釋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