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蘭亭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游,往往需要進行導游詞編寫工作,導游詞可以幫助旅游者欣賞景觀,以達到游覽的最佳效果。那么你有了解過導游詞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紹興蘭亭導游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紹興蘭亭導游詞1
蘭亭位于紹興市西南十四公里處的蘭渚山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寄居處,這一帶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相傳春秋時越王勾踐曾在此植蘭,漢時設驛亭,故名蘭亭。現址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l548年)郡守沈啟重建,幾經反復,于1980年全面修復如初。
蘭亭布局以曲水流觴為中心,四周環繞著鵝池、鵝池亭、流觴亭、小蘭亭、玉碑亭、墨華亭、右軍祠等。鵝池用地規劃優美而富變化,四周綠意盎然,池內常見鵝只成群,悠游自在。鵝池亭為一三角亭,內有一石碑,上刻“鵝池”二字,“鵝”字鐵劃銀鉤,傳為王羲之親書;“池”字則是其子王獻之補寫。一碑二字,父子合璧,鄉人傳為美談。流觴亭就是王羲之與友人吟詠作詩,完成《蘭亭集序》的地方。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當時名士孫統、孫綽、謝安、支遁等41人,為過“修禊日”宴集于此,列坐于曲水兩側,將酒觴置于清流之上,飄流至誰的`前面,誰就即興賦詩,否則罰酒三觴。這次聚會有26人作詩37首。王羲之為之作了一篇324字的序文,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稱的王羲之書法代表作《蘭亭集序》。蘭亭也因此成為歷代書法家的朝圣之地和江南著名園林。
紹興蘭亭導游詞2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流傳千古。關于蘭亭的稱謂,清·于敏《浙程備覽》認為:"或云蘭亭,非右軍始,舊亭堠之亭,如郵鋪相似,因右軍禊會,名遂著于天下。"
此時,蘭亭正在我們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寫詩作畫時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來,蘭亭地址幾經變遷,
當我們來到蘭亭門前,便看見"鵝池"二字,這兩個字各成風格,"鵝"字看起來有著南方人的秀氣,而"池"字則顯得象北方漢子南洋的粗獷,人稱"父子碑",據說是王羲之與其子王獻之共同書寫的。忽見鵝池中幾只白鵝悠然嬉游,頗有生趣。而王羲之書法的"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的精髓就是從鵝的形體上,悟出書法的真諦。
順著小徑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歷史的斑跡顯現出來。內一石碑上書"蘭亭"二字,系清康熙手書。西側是"樂池",臨池有"俯仰亭"。東側為流觴亭,亭內有"曲水邀歡處"一匾,正下懸唐名畫家李公麟的《蘭亭修禊圖》。一條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鏡,在竹影樹蔭下緩緩并帶著輕快的節奏逶迤流過,流得那樣灑脫自在。幾只時而盤旋、時而俯沖的蝴蝶,幾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構成一幅美妙的圖畫。當年,王羲之邀約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兩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裝有酒的"觴"(酒杯),水流時急時緩,觴也就時飄時停。觴停在誰面前,誰就得寫一首詩。王羲之將所賦37首詩匯集成冊并書寫下了《蘭亭集序》,從此歷史登上了一個文人思想境界的巔峰。
蘭亭位于紹興城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占地面積30715平方米。這一帶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覽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之時,文人墨客常來這里游覽聚會。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歷三月初三,書圣王羲之邀請當時的文人學士孫綽、謝安等四十一人來蘭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觴,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從此蘭亭的名聲倍增,成為書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園林,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現在的蘭亭是
清康熙年間根據明代嘉靖年間舊址重建的`。1980年時又加以全面修復。現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樂池。
來到蘭亭,不妨讓我來介紹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2019年,山東瑯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縣(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歲。王羲之出生于書法世家,從小得
到前輩書法家的指導。幼年時曾向他的姨媽,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后來他博采眾長,自辟蹊徑,創造出研美流暢的新體。
人們贊譽他的書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驚的神龍"。
[各位,蘭亭的第一部分是鵝池。王羲之愛好養鵝人所共知,故蘭亭有鵝池一景以紀念這位大書法家。據說,山陰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他知道王羲之喜歡白鵝,于是就特地養了一群逗人喜愛的白鵝,王羲之路過,見白鵝羽毛白凈,形態優美,不由得駐足不前,進而要求買鵝,道士說:"錢我不要,只要你寫本《黃庭經》"。羲之欣然答應,筆走龍蛇,不過半日,
經成擱筆,道士已把群鵝用籠子裝好。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
進大門,穿過修竹小徑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現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著兩個大字:"鵝池"。這是蘭亭中有關王羲之的第一塊碑石。相傳王羲之當年在紹興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書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
他的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紹興蘭亭導游詞3
蘭亭位于紹興古城西南約13公里處的蘭渚山下,因王羲之等人曾在此雅集,留下一篇著名的《蘭亭序》而出名。蘭亭地方不大,但景色非常雅致。鵝池碑、蘭亭碑、曲水流觴、御碑亭是這里的主要景觀。
過了檢票處不遠就會看到寫有草書“鵝池”的石碑,相傳“鵝”字由王羲之所寫,顯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卻較為粗曠、豪邁奔放,是兒子王獻之所寫,這塊碑也因此被稱為“父子碑”。來到這里的游客,幾乎都會在這里拍照。傳說王羲之很喜歡鵝,現在蘭亭的鵝池里也養了幾只白凈的鵝。
鵝池北岸即是蘭亭碑亭,碑上的“蘭亭”兩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筆。蘭亭碑旁邊就是曲水流觴的區域,曲水流觴簡單的'說可以理解為現在的行酒令,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葉托著順水流漂行,到誰處停下,誰就得賦詩一首,作不出者罰酒一杯。當年王羲之便是趁著酒興,揮筆成就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當今很多游人來到這里,興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飲料,放在曲水里“流觴”,體味當年曲水邀歡的情趣。
右軍祠是紀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四面環荷花池,是康熙年間所建,這里主要看不同模仿版本的《蘭亭序》。繼續往西走,可以看到御碑亭,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臨寫的《蘭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即興所作的一首七律詩《蘭亭即事詩》,祖孫兩代皇帝同書一碑,所以又稱祖孫碑。祖孫兩代皇帝同刻一碑,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也是蘭亭的鎮亭之寶。
御碑亭背后還有十八口水缸,游人可以在此用毛筆蘸水在石桌上寫字,體驗當年王獻之學字的場景。另外,景區西北有蘭亭書法博物館、蘭亭瓷硯藝術館,展出了不少書法作品和各種各樣的硯臺,感興趣的話,不妨前往參觀。
紹興蘭亭導游詞4
蘭亭,位于紹興城西南13公里的蘭渚山麓。據傳,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于此,東漢時建有驛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自然景觀幽雅怡人。而東晉王羲之在此書寫了著名的《蘭亭序》,更使蘭亭聞名遐邇。
進入蘭亭景區,布局疏密相間,建筑錯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勢,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氣。漫步其間,但見修篁凝翠,曲徑通幽,給人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駐足鵝池,倚欄觀賞群鵝戲水,能盡情體味“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的野趣逸韻了。舉步往前,有一開闊地,疊石為凳,插柳成蔭,一條“之”字形小溪穿行而過,斯為流觴賦詩飲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觴亭”,其匾曰“曲水邀歡處”。
蘭亭的魅力,不僅來自山水風光的瑰麗,更來自歷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鵝池旁的“鵝池”碑,相傳其“鵝”字系王羲之一筆而就,“池”字由王獻之從容續成,父子合璧,千古稱奇;接著是“蘭亭”碑,系清康熙所題,曾一度遭受破壞,劫后重生,難能可貴;隨后是有“東南第一大碑”之譽的.“御碑”,碑陽為康熙手書《蘭亭序》,碑陰為乾隆1751年游蘭亭時所書《蘭亭即事詩》手跡,祖孫二帝手跡同碑,世所罕見,令人嘆為觀止。
蘭亭景區的重心所在是右軍祠。一進大門,便有幽雅肅穆之感。跨小橋而入墨華亭,當年王羲之臨池習書,使池水盡黑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穿亭而過即為大廳,高大軒敞,其內供奉王羲之像及陳列各種版本的《蘭亭序》,是歷次晉圣活動的主要場所。從右軍祠的天井可見到屋外蔥郁的蘭渚山,這一室內見山的借景手法,構思奇巧,素為人所稱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蘭亭書法博物館,不時更換的書法陳列,展示出中國書法藝術的千年流變,從中可以領略歷代書法藝術大師的精湛書藝,了解書法藝術的發展趨勢,增長知識,陶冶情操。
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成為中國一處重要的名勝古跡。
紹興蘭亭導游詞5
各位游客,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書法圣地——蘭亭。
蘭亭位于紹興城西南13公里處蘭渚山下,占地面積30715平方米。這一帶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是山陰路上的風景佳麗之處。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覽勝地。每當陽春三月春暖花開之時,文人墨客常來這里游覽聚會。東晉永和九年(公元353年)農歷三月初三,書圣王羲之邀請當時的文人學士孫綽、謝安等四十一人來蘭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觴,寫下了著名的《蘭亭集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從此蘭亭的名聲倍增,成為書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園林,吸引著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現在的蘭亭是清康熙年間根據明代嘉靖年間舊址重建的。1980年時又加以全面修復。現在的蘭亭,融秀美的山水風光,雅致的園林景觀,獨享的書壇盛名,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于一體,以“景幽、事雅、文妙、書絕”四大特色而享譽海內外,是中國一外重要的名勝古跡,名列中國四大名亭之一。其內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來概況:“一序”即《蘭亭序》;“三碑”即鵝池碑、蘭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鵝池、小蘭亭、曲水流觴、流觴亭、御碑亭、臨池十八缸、王右軍祠、書法博物館、古驛亭、之鎮、樂池。
來到蘭亭,不妨讓我來介紹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303年,山東瑯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縣(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歲。王羲之出生于書法世家,從小得到前輩書法家的指導。幼年時曾向他的姨媽,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后來他博采眾長,自辟蹊徑,創造出研美流暢的新體。人們贊譽他的書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驚的神龍”。]
[各位,蘭亭的第一部分是鵝池。王羲之愛好養鵝人所共知,故蘭亭有鵝池一景以紀念這位大書法家。據說,山陰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寫一本“黃庭經”,他知道王羲之喜歡白鵝,于是就特地養了一群逗人喜愛的白鵝,王羲之路過,見白鵝羽毛白凈,形態優美,不由得駐足不前,進而要求買鵝,道士說:“錢我不要,只要你寫本《黃庭經》”。羲之欣然答應,筆走龍蛇,不過半日,經成擱筆,道士已把群鵝用籠子裝好。這就是“書成換白鵝”的故事。進大門,穿過修竹小徑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現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著兩個大字:“鵝池”。這是蘭亭中有關王羲之的第一塊碑石。相傳王羲之當年在紹興做官,一天正當他興致勃勃書寫“鵝池”時,剛寫完“鵝”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擱筆下跪接旨。他的兒子王獻之順手提筆一揮,續寫了一個“池”字。大家看這兩個字,“鵝”瘦“池”肥。這塊碑成為書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過鵝池三折石橋,便是小蘭亭。亭內有石碑一方。上刻“蘭亭”二字,為清康熙皇帝的手書,此碑字經無數游覽者撫摸而稍平,因此這塊碑被稱為“軍民碑”。“”動亂時期蘭亭遭到了破壞,此碑被砸成三截。雖經修補,仍可見破損痕跡,其中“蘭”字缺尾,“亭”字缺頭,但古韻猶存。蘭亭不是一個亭子,而是一個地名,相傳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曾在此種過蘭草,漢代又設過驛亭,蘭亭的名城由此而來。全世界共有7個蘭亭,分別在北京、寧波、臺灣、日本等地,但真正的蘭亭在我們紹興。]
[“曲水流觴”是蘭亭非常著名的景點。流觴亭前,一條“之”字形的曲水,中間有一塊木化石,上面刻著“曲水流觴”4個字。顯現了王羲之《蘭亭集序》所描繪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它包涵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典故:東晉永和九年,農歷的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請了共41位名人雅士在蘭亭雅集修禊,他們在酒杯里倒上酒讓它從曲水上游緩緩漂下來,如果漂到誰面前停住了,誰就要飲酒作詩,作不出的則要罰酒三觥,一觥相當于現在半斤。活動中共有11個人各作詩兩首,15個人各作詩1首,16個人因沒有作出詩而罰了酒,總共成詩37首,匯集成冊稱之為《蘭亭集》,推薦主人王羲之為之作序,王羲之欣然答應,趁著酒興,用鼠須筆和蠶繭紙一氣呵成《蘭亭集序》,后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每年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來這里仿效王羲之,蘭亭雅集,飲酒賦詩。每年書法節都要在此舉行曲水流觴的雅集盛會。[流觴亭是紀念流觴曲水場所,是蘭亭主要建筑之一,建于清代。亭的周圍木雕長窗,外面走廊環繞,古色古香。亭內墻上掛著一副“流觴曲水圖”,生動地再現了當年王羲之等人修禊雅集的情景,有的低頭沉吟,有的舉杯暢飲,有的醉態畢露,令人叫絕。此圖是明末清初一位畫家的扇面畫作,這是按原件復制的。后面的《蘭亭后序》是當年孫綽所作,清同治年間山陰縣知事楊恩樹所書。]
[流觴亭的東面是右軍祠,它的結構非常巧妙。周圍環水,水上建堂,堂中有廊,廊旁有池,池中有亭,亭旁連橋。在房子里面可以看到天地日月星五景,還可以目睹唐宋元明清之書。墨池兩側的回廊壁上嵌有后人題寫的石刻多方,大多是歷代書家臨摹《蘭亭集序》的各種版本和手跡。中間的池為墨池,它的出典是“臨池學書,池水盡黑”一語。上面的亭子稱“墨華亭”。兩側的回廊是書法家好書法愛好者舉行書藝交流的場所。1987年盛大的中日蘭亭書會的書藝交流就在這里舉行。
右軍祠的正廳端掛著王羲之的肖像。(這是當代畫家浙江美術學院宋宗元副院長的杰作)兩旁的楹聯是沙孟海先生所書:“畢生寄跡在山水,列坐放言無古今”,充分表達了王羲之無意仕途,悠游山水的性格。廳內陳列著唐宋元明清書法家臨摹的各種版本的《蘭亭集序》,其中唐代馮承素的神龍本為臨摹本中最真。
講到《蘭亭集序》,大家一定想目睹一下王羲之的真跡,但十分遺憾,難以如愿。當年王羲之《蘭亭集序》作為王家的傳家之寶,一代代往下傳,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子孫智永,他出家當了和尚,便把《蘭亭集序》傳給了他的`弟子辯才。辯才如獲至寶,將它藏在梁間暗檻中。這時已是唐太宗時代,唐太宗酷愛王羲之的書法,得知《蘭亭集序》在辯才的手中,便命蕭翼設計謀取真跡。
蕭翼扮成一個窮書生,帶著二王的一些雜貼拜訪辯才,同他交了朋友。二人經常飲酒賦詩,評論二王書畫,在酒酣耳熱之時,辯才終于透露了他藏有《蘭亭集序》的真本。蕭翼使辯才視他為“好友”而失去警覺,將《蘭亭序集》的真跡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間暗檻。一天蕭翼知道辯才外出,便潛入僧房,盜走了《蘭亭集序》真跡。
蕭翼偷走《蘭亭集序》真跡后,來到地方官處,命令他傳辯才面叩朝廷御史。辯才到后,蕭翼對他說,他奉圣旨來取《蘭亭集序》,現在已經到手,特喚他來告別。辯才聽后,氣昏在地,驚悸痛惜而死。
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跡,命人摹刻翻拓,賜給他的皇子近臣。到臨終時還留下遺詔,要把《蘭亭集序》作為陪葬品,埋入昭陵。從此人們就再也看不到《蘭亭集序》的真跡,但大家還是可以從各種臨摹的本子上欣賞到王羲之精美絕倫的書法藝術的。]
各位,現在我們來到右軍祠后面的“御碑亭”。御碑亭為八角雙重檐,原為木結構建筑,50年代倒塌,1983年重建,亭高12.5米。亭內御碑高6.8米,寬2.6米,碑厚20公分,重1.8萬公斤,為我國最大的古碑之一。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集序》的全文,灑脫酣暢。碑陰為乾隆皇帝游蘭亭時寫的七律一首《蘭亭即事》。祖孫二位皇帝的作品刻于同一石碑,人稱“祖孫碑”,國內絕無僅有,可以說是國寶。“父子碑”、“君民碑”、“祖孫碑”人稱“蘭亭三絕”。
各位游客,下面我們再去參觀蘭亭書法博物館。1988年竣工的蘭亭書法博物館坐落在御碑亭的西南,占地10畝。過溪流就是書法博物館,環境十分幽靜,真像是世外桃園。博物館是展示我國書法的悠久歷史和陳列古今中外著名作品的地方,同時也可舉行書藝交流。
為了滿足國內外書法家表達對蘭亭和王羲之的敬意,有關部門已規劃在這里新建碑廊,現已有沙孟海、啟功等書法大師好日本西宮市、日本天溪會先后立了碑,大家可以從中領略到中外書法家的藝術風采。
臨池十八缸是蘭亭的一個參與性景點,由十八缸、習字坪、太字碑組成。景點根據王獻之十八缸臨池學書,王羲之點大成太這一典故而來。相傳王獻之練了三缸水后就不想練了,認為已經寫得很不錯有些驕傲,有一次他寫了一些字拿去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后覺得寫得還不好,特別是其中的一個“大”字,上緊下松,一撇一捺結構太松,于是隨手點了一點,變成了“太”字,說“拿給你母親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說:“吾兒練了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聽后非常慚愧,知道自己的差距,于是刻苦練習書法,練完了十八缸水,長大后也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蘭亭的介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紹興蘭亭導游詞】相關文章:
關于紹興蘭亭的導游詞11-10
浙江紹興蘭亭導游詞12-24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游詞11-24
游紹興蘭亭作文09-23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游詞6篇02-27
紹興蘭亭風景區導游詞8篇06-03
紹興蘭亭-五年級-日記01-11
蘭亭導游詞11-08
紹興優秀導游詞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