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調查報告合集1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為了讓您不再為寫報告頭疼,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
今日起,武漢中小學正式放暑假。長江日報記者探訪發現,多所學校的暑假作業鼓勵學生們離開書桌,走出家門,用眼睛觀察,用雙手實踐。
硚口區崇仁路小學五年級暑假作業要求學生們對本地區環境污染情況進行小調查,包括白色污染、大氣污染、過度包裝浪費、一次性日用品以及污水處理等,并通過繪制統計圖表、撰寫調查報告和數學日記來展現調查結果。行知小學的數學暑假作業要求孩子們統計家里的水費、電費、電話費等生活開支,撰寫簡單分析報告,為家庭開支提出合理建議。據了解,不少學校都以社會調查的形式,鼓勵學生利用統計知識對生活中的現象進行觀察和分析。
江岸區長春街小學暑假作業中有一項,要求學生們利用假期了解戲曲文化,畫京劇臉譜、學京劇唱腔。一二年級學生收集戲曲人物故事或了解戲曲發展歷史,看一場戲曲表演、模仿幾句唱腔,再畫一個京劇臉譜。高年級學生則需要采訪一位戲曲演員,學一段戲曲名段并錄下視頻,動手制作戲曲道具,裝扮一位戲曲人物。該校大隊輔導員楊亮說,學校一直都有戲曲社團和戲曲課,希望學生通過這項作業將課堂戲曲學習延伸到假期,更深入地了解戲曲知識,傳承戲曲文化。
武昌區中華路小學有一項連續布置了3年的暑假作業——行走在中國、行走在老家、行走在武昌。該校教導處老師翁葆華介紹,這項暑假作業可考察學生的多種能力。比如,孩子和家長一起外出旅游時需為開支記賬,考察他們的算術能力。孩子回老家需把家鄉的'點滴變化記錄下來,鍛煉他們的觀察能力、思考和表達能力。“武昌一日游線路設計”的作業,則要求孩子邀請家人和小伙伴來個“一日游”,培養他們的組織能力和交際能力。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2
一、心理輕視,思維出現偏差
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對于一些看似簡單的數學問題,以為自己掌握得很好,產生輕視心理,審題時就會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結果在審題時出現了明顯的偏差。
例如:把一根長12米的木料,依次鋸成長度相等的若干段,鋸了3次,每段長多少米?
學生的解法有兩種:
①12÷3 = 4(米)
②12÷(3 + 1) = 12÷4 = 3(米)
以上兩種解法中,解法①是錯誤的,解法②是正確的。
出現解法①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在審題過程中產生了心理輕視,忽視了題中至關重要的詞句,根本沒有仔細地去思考“鋸了3次”的真正含義,想當然地認為“鋸了3次”就是“鋸成3段”,所以出現“12÷3 = 4(米)”的錯誤結論。
作為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把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思考,要教學生畫簡單的情景圖,以幫助審題。教師自身也要注重認真審題的引導,作出認真審題的示范,教給學生認真審題的方法。讀題時讀到關鍵詞句還要加重語氣或提高聲調,使學生在讀題時就學會抓住重點句、關鍵詞,理解重點句、關鍵詞的真正含義,從而使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二、心理畏懼,信心自我喪失
小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比較薄弱,當他們看到問題中條件繁多而又復雜時,便會產生畏懼心理,變得緊張起來,不想再去多看題目,更不愿意去分析題中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了,因此學習的自信心自我喪失。
例如:一只杯子里裝滿牛奶,小明第一次喝了半杯,然后加滿水攪勻;第二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滿水攪勻;第三次又喝了半杯,然后又加滿水攪勻;第四次全部喝完。小明一共喝了多少牛奶?
在本題中,由于喝了四次,每次喝了牛奶后又加滿水,次數較多,條件較繁,分析思路較亂,計算步數較多,學生審題時就認為有一定難度,即使分析計算,還不一定正確,因此,往往會選擇放棄。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培養學生熱愛學習、鍥而不舍、不怕困難的'頑強意志,要敢于向困難挑戰,相信自我,戰勝自我,以提高他們勇于消除心理障礙、克服學習困難的心理素質。
三、心理習慣,思維產生定勢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受長期形成的或眼前看到的某種心理習慣的干擾,在審題過程中,便會產生思維上的定勢,使審題有誤,解題出錯。
例如:在○里填上運算符號 + 、 - 、×或÷,組成不同的算式。
2○2○2 = 2
學生的填法有:
①2 + 2 - 2 = 2
②2 - 2 + 2 = 2
③2×2÷2 = 2
④2÷2×2 = 2
⑤2 + 2÷2 = 2
前四道算式中都只含加、減計算或只含乘、除計算,都按規定的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符合題目要求,結果都得2。而最后一道算式中,既含有加法又含有除法計算,按運算順序應先算除法再算加法,即2÷2 = 1→2 + 1 = 3。但受上面四題運算順 序的干擾,部分學生把它的運算順序定勢地理解為2 + 2 = 4→4÷2 = 2。這是明顯的運算順序上的錯誤。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概念的教學,既要重視概念建立的條件,又要重視教給學生正確地運用概念、規律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技巧,要正確地運用知識的正遷移,以幫助學生消除不利的思維定勢。
四、思路狹窄,思維焦點錯位
數學問題中包含著已知的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而要解決問題必須從已知的條件中抓住關鍵,才能通過中間環節逐步向問題靠近,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果在審題中,思維處于狹窄狀態,沒有把焦點轉移到關鍵條件上,導致思維焦點錯位,便會使問題無法得以解決。
例如:運一堆煤,先用大貨車運了一半后,改用一輛載重3噸的小貨車運了5次,還剩2 噸,這堆煤一共有多少噸?
部分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思維狹窄地集中在“先用大貨車運了一半”這個問題上,以為只有把大貨車運的這一半先求出來,再和小貨車運的3×5 + 2 = 17噸相加,才能解決問題。就是想不到只要把思維的焦點轉移到求“另一半”上,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
看來,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改變這種思維的狹窄狀態,靈活選擇方法解決問題,克服審題中的思維狹窄障礙,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幫助學生找出問題中的隱含條件,引導分析題中隱含條件的作用,正確使用好隱含條件,為學生掃除審題障礙,理清審題思路。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3
課改10年,教育最大的成就莫過于課堂的變化。現將本學期調查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課程實施情況中發現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和提升,通過總結與提升以期能找到推動并促進我市小學數學教學進一步發展的策略與辦法。
佳木斯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具體有哪些變化?11月,小學部分三組深入到全市各小學進行調查。
我們這一組一行5人,先后進入佳木斯第六小學、郊區十五小、佳一小、第六實驗校、東風區松江小學、二十三小學、農墾小學等7所學校,平均每人聽課14節,并查看、收集了教案、作業、試卷。
從總體上看,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意識濃厚,教學的獨特風格有所顯示。新的課程理念正在逐步轉化為教師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行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朝著課改的方向穩步發展。具體情況陳述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的欣喜
感觸最深的是發生在學生身心上的變化:他們的綜合素質普遍提高,表現出飽滿的學習熱情、陽光開朗的氣質和團隊合作精神等。其他:
1、老師們的教學組織形式更加靈活。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數學知識、探索解決問題方法,在游戲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比如,佳一小何莉丹老師組織折紙、填圖等操作性活動,引導學生向更高一層的抽象思維發展:線段、長方形、圓等,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與模型思想。佳六小宋一彬老師與王麗丹老師的課堂教學,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放手,理念新、學生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發言時、思維活躍。佳二十三小李玉榮老師“珠心算”一課,展示了數學課堂靈活多彩的一面。姜娓娓老師的《可能性》教學,故事導入,充滿童趣。融入了“高效的學習任務單”后,讓操作性活動有序展開。孩子們分工明確,在游戲中體驗了數學學習的樂趣。
2、學生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為學生的發展創設了更廣闊的空間。課堂上教師能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符合學生學習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用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主動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教師給學生的時間、空間,獨立學習的機會明顯比以前增多,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且有效,滿堂灌的現象基本不存在,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人。王亮老師的《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導入精彩,從教學樓照片抽象出基本圖形,情境生動、貼近學生。導入部分的鋪設、面積公式復習等,關注了各層面學生發展。發揮了“小班額”優勢,學生數學思維處同齡孩子領先地位。生生間的深層次互動得益于王老師的獨特教學藝術。
3、師生角色的變化,帶來了課堂教學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語“能讓我說說自已的想法嗎?”“你們對我的想法有不同意見嗎?”。在十五小,所聽課題是:《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筆算乘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探究欲望較強;教師引導學生準確把握不同算法的特點,盡可能選擇多種算法中較優化的一種,采用合理、簡潔、靈活的方法進行計算,教學氣氛寬松、和諧。農墾小學張海虹老師、王英濤老師、趙健老師、趙化連老師,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做數學,問題由學生提出、由學生解決,已然有了“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觀”。得益于校長、主任辦學理念新與創新意識強。
4、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從重結果向重過程發展。教師十分注重對學生獲取知識與方法的過程設計,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教師及時給予鼓勵。課堂上,不僅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通過評價不斷反思修正自己的想法,在獲取新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東風區松江小學王桂凡老師的《筆算除法》注重試商方法的指導,發揮評價的激勵與導向作用:讓學生在經歷反復說、試商的過程中,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教風樸實、扎實。給學生留出了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對算理的揭示也很到位。
5、教師都能充分利用多媒體,通過精美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很多老師們的課件是自制的。這說明,老師們認識到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課標》學習還需加強,加強對十個核心概念的理解。教師學科專業化成長有待于關注,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從理念認識的層面也好,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也好,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亟待關注。課堂駕馭能力,學科知識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校明顯,校際間明顯。教師作為一個成長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這樣才能滿足工作教學的需要。
2、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讀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調查中我們感覺老師們對教材吃得不夠透,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部分教師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載的數學信息,學生的思考達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新知識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現,分散出現的不少。很多教師對教材的使用與創新之間關系還需進一步思考、認識與理清。
3、情境的理解與創設有待于提高認識。
情境教學被教師們所鐘愛。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表現在:情境與數學內容關聯不大,僅限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情境含有數學思考,但老師們對于它的使用不當,挖掘不夠深刻。缺少對情境中數學信息的提取與分析。
4、評價。調查過程中發現,有幾位老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及時,但,激勵作用不足。重結果,忽略了過程性、發展性評價。對發展性的評價的理解有所欠缺。發展性評價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體系,它的功能是促進和激勵學生的發展,提高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必須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體現尊重與愛護的前提下進行評價,同時還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的處境和需要,注重發展和變化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多用激勵、鞭策的語言,少用簡單、結論性的語言。
對優秀的學生,除了激勵之外,更主要的是幫助他們找出不足之處,客觀地認識自我,掃清前進路上的障礙,更上一層樓。對學習和表現不是很好的學生的評價,應該更加慎重,教師必須用誠懇、信任的態度幫助他們查找、分析原因,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和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比如:4行7字詩中含有字的個數,一名孩子匯報說:2X4加5X4我得到28個字。教師評語說:“錯了,老師的要求是用我們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來完成,你沒有按老師要求做。”課后與老師的交流改進建議:激勵為主;先肯定孩子把詩歌分兩部分后求字數是很好的辦法。之后,再追問孩子:如果用7的口訣,你怎么做?這樣一來,即保護了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又“拉回”對本課教學目標的關注。
5、作業。教師都能及時、認真批改。還可有所創新與突破,教給學生科學的作業方法;比如:可讓學生準備一本“錯題簿”,將錯題原原本本的抄下來,把錯誤的地方標注,然后在錯題下面,按正確的方法再做一遍,最后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堅持一段時間后,就會產生很好的效果,類似的錯誤就不會再發生。也可嘗試學生編題,互評、互批等。開放性作業與評語、校本教研特色、文化建設等,我們與發達地區還存在差距,需進一步努力。
6、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需要加強。用多樣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理解,語言是數學思維活動體現的重要的一部分。語言是思維活動的外顯,如何讓學生把思考表達清楚?教師的重視與培養是關鍵。
三、下一步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1、教師的自覺認識與自覺行動很重要。教師應該有成長自我的認識,加強讀書學習。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認識與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當領導的,做我們教研員的都要給老師們以積極的關注與鼓舞。
2、用好校本教研這塊的陣地,加強集體備課。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是現在,乃至今后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陣地。要發揮好它的作用,關鍵是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的老師們注重具體操作層面內容的研究和專業引領,扎扎實實地去研究。
3、專題研究,扎實實驗
近十年課改的實驗,趨于成熟。課改的基本理念已經深入老師們的心中,進一步把課改的實驗進行優化。比如: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有效地經歷過程性學習,包括概念性教學的突破,計算教學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等等,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有效性,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我們要上下結合,齊心共進,扎實實驗。
4、加強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
重視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讓普通老師快速成長起來。
5、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促進教師的成長。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4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我縣的各科課堂教學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年來,我們教研室小數組通過聽課、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課程改革實施五年來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看到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的可喜變化,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可喜變化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通過聽課,我們看到80%的課堂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思考、交流、說明等數學思考過程,學生能在各種活動情境中有效地學習。
如案例1:二年級“ 可能性”
本課教者從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拋硬幣游戲開始使學生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了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組內玩摸球游戲,再一次經歷活動過程,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等現象。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條的辦法測出的。”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好。”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一細繩的一端系著一個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這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老師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單一的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獲得知識結論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由問答式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一個積極主動建構過程。
(二)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聽的課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
教者通過組織學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譜等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案例2:一年級“認識鐘表”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師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回顧自己每天在這一時刻所做的事情。把時間這個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的具體事例結合起來,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級“正負數”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當天氣預報員,匯報課前收集到的當天天氣預報情況引入正負數。課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銀行存折卡和進行智力競賽打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同時了解到正負數意義。
案例4:三年級“筆算除法”
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去藥店買藥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愛心藥店的藥買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藥店每盒78元(每盒7支)。問學生那家藥店的藥比較便宜。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感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方法的體會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實,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98%的教師已經充分注意了數學生活化問題,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聽的數學課中,近三分之一的課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聲、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案例1:三年級“筆算除法”
教師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孫孫悟空分桃子的問題情境,“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了48個仙桃,有兩只小猴子看見了,請求大王把桃子給他們平均分了。”教師提問:從動畫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然后引導學生列式研究算法。接著多媒體演示把桃子分給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整個學習過程貫穿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不斷在創設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
案例2:六年級“ 圓的周長”
教師通過演示自己制作的課件,化靜為動,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充分顯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領域中發揮的獨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數學文化的彰顯
近年來,在數學課程中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已經形成共識,數學課程不僅應該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包括)文化價值。在我們所聽的課中,雖然注重數學文化的彰顯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5
為課題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促進課題研究在學校順利進行,根據課題組的安排部署,我校課題組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分析整理如下:
一、調查目的
進行此項調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針對“教學反思對促進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進行調查,對教師通過教學反思在專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作一甄別,為課題研究“教學反思對促進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服好務,確保此項研究取得圓滿成功。
二、調查方法和對象
本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以不記名調查的方式對我鄉一至六年級的63名數學任課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教師年齡結構:35周歲以下的占25%,35周歲以上的占75%。教師年齡趨于老齡化。
2、教師在職期間接受的專業培訓:90%的教師是通過繼續教育接受培訓的,只有10%的教師是通過其他方式接受培訓的。從調查數據看教師接受培訓方式單一,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局限性。
3、教師課后交流:90%的教師都能比較主動通過教研活動或在遇到教學困惑時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而運用網絡或博客進行交流的只占5%。從調查數據分析,教師進行課后交流的積極性比較高,但形式比較單一,僅限于本校或本區域內,缺乏與外部的交流。
4、教后記情況:有95%的教師常常或每節課后都思考一堂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而經常寫教后記的占40%。
5、教學反思:有95%的教師認為進行教學反思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有90%的教師認為進行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比較有效。90%的'教師每學期寫教學反思的篇數在7—10篇。每年撰寫教學反思性論文在1篇以上的占50%.沒寫教學反思的原因,其中工作忙,沒時間的占80%。有50%的教師對課堂教學中的反思已養成習慣,而50%的教師只是偶爾進行教學反思。
6你認為阻礙個人成長的主要困難:認為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精力有限的占80%,學校激勵機制不完善的10%,個人缺乏發展的熱情與動力的占10%。
7、認為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40%的教師認為是教研教改,40%的教師認為教學反思,10%的教師認為是準備公開課,10%的教師認為是專業基礎扎實、進修活動。
8、開展教學反思對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意見和建議:開展教學反思,多開展系統的教研活動,完善學校激勵機制,形成制度形成長期的交流機制。
四、思考與建議
1、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反思
開展教學反思不能夠只把眼光停留在本校的資源上,應該建立立體的交流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反思活動。
(1)自主學習反思:教師根據自己自身面臨的專業發展的問題,自主選擇和確定學習書目和學習內容,認真閱讀,作好讀書筆記,學校每學期要向教師推薦學習書目和文章。
(2)師徒結對反思:充分發揮本校優秀教師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采用師徒結對的方法,加快新教師、年輕教師向合格教師和骨干教師轉化的步伐。
(3)觀摩研討反思:定期組織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活動。
(4)實踐反思:倡導反思性教學,引導教師定期撰寫教學反思,并通過組織論壇、優秀案例評選活動,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專題講座反思: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點問題,針對學校發展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方向性問題,聘請專家學者,進行專題理論講座。
(6)網絡研修反思: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網絡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搭建網絡平臺,促進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解疑釋難,促進研究活動的深入、廣泛開展。
2、處理好教學反思中理論與實踐的關系
結合對理論和實踐的理解重點,要明確提出每位教師每個月寫4-10篇教學反思。抓住平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作背景情況、實踐思路、效果反饋、原因分析,,用以指導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學反思是一個促進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提高理論與實踐水平,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過程和手段。反思中應要求每位教師從“對行動反思”和“在行動中反思”兩個角度進行反思。
3、建立規范的校本培訓激勵機制
建立起規范的教學反思的激勵機制,將教學反思與教師的晉級、年度考核、獎勵掛鉤,從制度上保障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價值實現。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6
一、調查目的
小學生數學作業常見錯例分析研究是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日常課堂練習、作業、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常見的錯誤情況,包括典型錯例、易錯題例的展開,力求對錯例出現原因和解決方法進行的系統性的分析與研究,特進行了本次調查。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和分析
(一)問卷設計
本次調查的形式為問卷調查,問卷的基本題型為選擇題和少量開放式問答題。內容注要聚焦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例具體產生的原因、題型以及相關的學習習慣等情況。
(二)調查的實施
調查問卷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對三年級進行隨即發放,共發放140份,實際回收有效問卷132份,回收率 94.3% 。
(三)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1.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你會錯題嗎?
A.經常錯題 【35人 】 B.偶爾錯題【97人】 C.不會錯題 【0人】
2.以哪類題的錯誤居多?
A.概念題 【13人 】 B.計算題 【46人 】 C.畫圖題 【6人 】 D.解決問題【67人 】
3.你認為自己出現錯題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可多選]
A.上課不注意聽講,知識沒學會 【13人 】 B.做題馬虎,粗心大意【85人 】
C.受已有知識的負面干擾,相似的概念發生混淆【14人 】 D.沒有審清題意【6人 】多選【14人 】
4.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對于出現的錯題,你會及時訂正嗎?
A.會 【31人 】 B.有時會【100人 】 C.不會 【1人 】
5.在出現錯題時,你是如何完成訂正的 ?[可多選]
A.獨立完成 【85人 】 B.老師幫助 【17人 】 C.家長幫助【20人 】多選【10人 】
6. 你對數學學習中相似的概念會混淆嗎?
A.經常混淆 【12人 】 B.有時混淆 【90人 】 C.不會混淆【30人 】
7.你受已有知識的負面影響而造成的錯例多不多?
A.很多 【8人 】 B.有,不多 【101人 】 C.沒有【23人 】
8.你認為什么方法能幫助你減少做錯題?[可多選]
A.上課專心聽講,概念理解清楚 【76人 】 B.相似概念對比記憶,加深印象【12人 】
C.及時整理錯例,舉一反三 【2人 】 D.經常復習舊知,促進新知學習【17人 】
多選【25人 】
9.你有整理錯題的習慣嗎? ( )
A.有 【97人 】 B.沒有【35人 】
10.你認為及時整理錯例有什么好處?[可多選]
A.能鞏固強化知識 【16人 】 B.避免同類題目出錯 【73人 】 C.很好的復習資料【25人 】
多選【18人 】
11、你常寫數學日記嗎?
A.有 【18人 】 B.沒有【114人 】
12、你喜歡學數學嗎?
A.喜歡 【91人 】 B.不喜歡 【2人 】 C 比較喜歡【39人 】
從調查統計分析看,學生出現錯例原因很多:
1、首要就是學生的課堂聽講效率不高。
多數學生不知道上課聽講的重要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力時間很短,很難在短時間內完全聽明白課內所講的內容,不能及時內化,那么,久而久之就出現了知識上不懂的大問題,當然作業就不能準確、及時的完成了。
2、其次就是學生的學習習慣有待培養。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往往會忽視細節,不容易關注一些細節問題。由于學生對于細節的忽視,我們在作業的批改時,試卷的批閱中會發現許多錯誤都是類同的(數據的抄錯,橫式漏寫結果等種種情況)。這些錯誤都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緊密相關。對于這樣的“粗心”我們老師給予了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原諒,但是多次的原諒之后,發現我們的學生不但沒有改掉粗心的毛病,有些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大,這種“粗心”會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為改不掉的壞毛病了,培養學生養成細心的習慣刻不容緩。
3、學生認知水平差產生干擾造成作業錯誤
小學生的知覺常常表現為比較隨意,不能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或特征,以及事物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知覺,對感知的對象分析綜合、水平差。學生由于認知水平有限,不同年齡的學生在不同階段都會出現一些由于認知原因造成的錯誤。
三、結論與建議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對自己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要進行了自我反思,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本子,即錯題分析記錄本,把每天作業中出現的`錯誤記在本子上,并寫出錯誤和改正方法。另外,要有針對性地把學生經常錯的題目類似的題目作為學生的課堂作業,再次反饋了解學生改錯后的作業效果。改錯題型的練習對學生是有要求:判斷對錯→找出錯誤處→分析錯誤原因→改正。課堂采取小醫生找病因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比賽中獲取知識。“改錯”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分清了錯誤原因,改正了錯誤,而且達到預防效果,教育學生對這些錯誤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學生建立數學日記本,進行有效反思,通過小日記進行小結。
在學生的數學日記中體現五個層次的反思:
(1)錯題的根源是什么?
(2)以后要注意什么?
(3)怎樣克服?
(4)怎樣才能避免重復犯錯?
(5)相關知識點的練習還有那些?
3、根據小學生數學學習中常見錯題的原因,學生糾錯時的具體要求。
比如:
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要求學生對所抄寫下來的題目都進行認真校對,細到數字、符號,做到不錯不漏。
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書寫格式要規范。同時,能口算的要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認真筆算,強化學生規范打草稿的習慣。列豎式計算時,數位要對齊,數字間要有適當的間隔,進位的確數字要寫在適當的位置上,退位點不能少。
4、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
(二)教師方面:
1、教師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批改、教師研討課、調查問卷分析和撰寫心得等形式,自身的觀察、總結、反思能力提高了。
2、針對學生的錯例資源進行有效利用,并初步形成解決策略:
(1)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題(針對性要強;要讓錯例資源真正發揮作用)
(2)培養學生做題時的習慣(如自主檢查方法)
(3)指導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反思。
(4)課堂上創設有效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5)培養學生口算與筆算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正確率。
(6)多元化評價,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7
我們七家子鎮中心小學《農村小學數學科創新教學的研究》課題組于20xx年3~4月份,利用2個月的時間對課題實驗人員及實驗班部分學生就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能力狀況,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與初步的創新能力狀況等方面進行了課題調研活動。
一、調研方式:問卷、聽課、座談研討
二、調研方法
1、調研對象
全部實驗教師和部分實驗班學生,為確保本次調查具有真實性和科學性,本次調查采用了隨機抽樣的方法,按中、高年組不同年級、不同年齡層次,用機械取樣的方法,選取男女學生各5人,以此方法,共計選取調查對象為30人。
2、問卷框架的設計
本次調查所涉及的創新是一個內涵極為豐富的概念。也是一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對這樣一個內涵廣泛的動態的過程進行調查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使調查具有科學性,我們采用了考核——觀察——設計的方法。教師的調查內容為教師教育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科研意識、教育科研狀況。學生的調查內容為:創新學習能力、計算能力、課堂自主活動量、創新實踐能力等方面。
3、調查的組織
課題組按設計方案對實驗教師采取檢查教案、聽課、座談的形式進行調查。對被調查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及自然觀察的形式。問卷方法是課題組成員在比較自然狀態下,讓學生自己如實填寫問卷卡。以獲取直接數據。自然觀察是由課題組成員對各班教師進行培訓,明確觀察的方法,統一評價標準,再由各班教師對自己班中被指定的調查對象進行跟蹤觀察,最后由班主任教師對學生作出評價。
4、數據統計
本次問卷卡中的問題全部為選擇題,每題有3個備選答案,然后將數據填在統計表中,依據出現個數比和實驗教師所打分值相比,,相差不大,說明調查真實,否則必須重新進行調查,以獲取最真實,自然的分值。
數據統計時,采用統計個數后分別乘以5、3、1分,然后取平均分。大于15分反映強烈;大于12分而小于15分,反映教強烈;小于12分,反映一般。
三、結果與分析
學生的創新學習須老師在課堂上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逐步培養。本次調查旨在掌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共性問題。因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師方面的收獲。
從實際檢查、聽課中我們發現,全體教師中形成一個熱心課改,積極參與教學實驗的氛圍。同時深切體會到:
1、教師已經不再死抱著陳舊的教學觀念,而把創新教育理念應用到課堂實際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且在備課中體現了創新思想。力求把科研實驗納入實際工作中,教育科研能力不斷加強。
2、教師將現代教育技術融入教學設計。能夠使教學情境的設計和教學模式的采用富于新意。增強了教師創造新方法的才能。
3、教師把現代教學手段運用于教學,把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教學理念浸潤于現代教學環節之中。
(二)、學生方面的收獲
學生創新能力統計表
年級 四、2
學習成績 18
計算能力 20
課堂自主活動量 24
創新能力 15
年級 五、2
學習成績 19
計算能力 22
課堂自主活動量 23
創新能力 15.2
年級 六、1
學習成績 20
計算能力 24
課堂自主活動量 24.5
創新能力 16.1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課堂教學中實施“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使學生在學習成績、學習能力、課堂自主活動量、創新能力等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使學生們獲益匪淺。學生在非禁錮的課堂上,在非封閉單一的試卷上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數學創新學習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們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神奇的窗口,不僅學生的思維得以開發提高,而且還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創新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采取“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 配合恰當的教學手段,營造氛圍、創設情境、精心設問、創造機會、分層教學、恰當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
1、在學習動力挖掘上,激發興趣,使學生愛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使其主動參與學習。在學生的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在學習手段上、教給方法,使學生學會。
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創造精神的可持續發展。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使學生由不會到學會,由學會到會學。這也是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質疑,學會獲取知識,學會動手操作,學會合作學習。改革了長期的傳統的那種單一的集體教學的模式,采用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教學形式。
總之,農村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的實驗與研究,為我們這所農村小學的數學課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數學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學生在非禁錮的課堂上,在非封閉單一的試卷上,不僅豐富了視野,而且學生的創新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數學科的創新學習的實踐活動為學生們開啟了一扇嶄新的神奇的窗口。讓學生從枯燥的'數字中發現了數學美的真諦。不僅學生的思維得以開發提高,而且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我們將會繼續在這一領域中去研究,去探索。力爭形成一個科學的嶄新的農村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新局面。
(三)、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創新教育教學帶來的收獲。但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思考。
1、影響兒童發展的諸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會在兒童的整體發展中產生作用,要全面考慮,整體實施,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益。
2、學生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創新能力的培養必須以充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創新學習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沒有相應的知識,人們的正確觀點就難以形成。分析判斷問題就缺少一定的依據,更難以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四、結論與建議
通過調查了解到我校實施創新教育的現狀,主要表現為:
1、廣大教師響應學校的號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提高、完善自己,愿做農村小學創新教育的忠實實踐者。
2、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培養。并逐漸形成一個具有創新人格的新時代少年。
通過一年的實驗運作,使我們看到了創新教學在農村學校開展所獲得的優勢。我們必須下定決心、堅定信心將“五段式創新教育教學法”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做進一步的實驗與嘗試,并將反復實驗、探索。以利于構建更適合農村小學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模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農村小學數學創新教育理論。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8
一、調查目的、對象及內容: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水平的不斷豐富和提高,無論是社會整體還是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進,尤其是傳統教育觀念的改變使得數學學習變得更為廣泛和基礎,社會、學校、家庭對小學數學學習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而小學課程最基本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動機和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
為了進一步研究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我特別對自己所執教的三年級的35名學生進行了試卷調查與分析,具體的調查內容如下:
1、 學生喜歡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原因;
2、 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
3、 學生所喜歡的數學老師以及數學課堂。
二、調查結果:
(一)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原因
班級中的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小學生中年級的學生現階段喜歡數學,是因為數學帶給他們一種輕松的感覺;而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主要是覺得數學課堂和其他課堂比起來比較枯燥、無聊。學生對活躍“動起來、說起來”的課堂游戲以及分為最感興趣,這主要是因為日常教學中游戲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數學課堂一味的講練由于太枯燥乏味,很難調動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習數學的目的
大多數小學生不能從根本上認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一部分學生把數學當作一門考試的學科來對待,或者是為了不受到父母和老師的批評才去學習。總而言之是“被學習”一族占多數,這些心理在不同程度上會給他們的學習數學帶來一定的偏差和心理壓力,以至于在數學學習上不能很好的接受和發揮。一個學生,只有從真正的.明白自己學習的目的,才能在更多地在學習中盡心盡力,但能明白其重要性的還太少,一般的學生都是出于外部的需要和壓力才學習數學的。
(三)學生對教師的看法。
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年輕的數學老師,在教師教學中學生最為關注的就是教師幽默的教學魅力,可見教師在專業水平提高的同時也要注重魅力教學的培養的優美化。絕大部分小學生喜歡歡快、輕松的數學課堂,更喜歡一個小故事或者小游戲貫穿始終的數學講授課堂。孩子們更喜歡在歡快的課堂中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教師的評價是給他們自身的一種肯定,同時還會以此為榮,從而從多方面去提高自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師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學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現狀的分析:
1、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數學課堂的氛圍存在很大聯系,而且還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因此,創設一個愉快的數學課堂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目的和興趣對日后的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不僅反映了他們的學習目的,同時也是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所以,作為教師需要運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其學習興趣,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教學改進來激發更多學生的興趣。
3、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與良好的專業知識也是影響小學生數學學習的關鍵因素。所以教師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發揮個人魅力,讓更多的小學生愛上數學。
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現狀調查表
1、你喜歡數學嗎?
A.很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2、為什么喜歡數學?
A.對生活有幫助
B.數學很有趣
C.上課有趣
D.增長知識
E.不知道
3、 為什么不喜歡數學?
A.上課不生動
B.數學太難
C.要死記硬背
D.基礎差
E.不知道
4、 學習數學對你自己本身來說重要嗎?
A.非常重要
B.比較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5、 學習數學對你有什么好處?
A.生存的工具
B.豐富知識
C.升學
D.沒用處
E.不知道
6、 學習數學是你自愿的嗎?
A.父母要求
B.學校規定,要考試
C.我自己喜歡
D.被逼的
7、 為什么要學習數學?
A.自己喜歡
B.為了得高分
C.別人說數學很重要
D.多長見識
E.其他
8、 你喜歡上數學課嗎?
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9、 上數學課有意思嗎?
A.很有意思
B.比較有意思
C.一般
D.沒意思
10、 你喜歡數學課上的哪些活動?
A.講練結合
B.合作討論
C.做游戲
D.小組競賽
11、 你最討厭數學課上做什么?
A.講練結合
B.合作討論
C.做游戲
D.小組競賽
E.其他
12、 對現在的數學教師滿意嗎?
A.非常滿意
B.比較滿意
C.一般
D.不滿意
13、 老師怎樣做才能讓你更喜歡學習數學?
A.幽默
B.和藹可親
C.熱情洋溢
D.公平公正
其他
14、 你喜歡老師當眾表揚你嗎?
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15、 課外時間你會主動去學習數學嗎?
A.一直
B.經常
C.偶爾
D.從不
注:本次調查采用無記名投票,不需寫姓名。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9
回眸四年來新課程改革所走過的路,懷揣興奮、幸福、渴求與希望的同時少不了懷疑、困惑與不安。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愈加有了冷靜的思考。“積極應對、穩妥推進,低起點、小步伐、不停歇”是我們實施課改的基本態度。基于此,“有效性”問題成了我們課改在課堂教學層面的的聚焦點。在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為什么提出“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課堂教學有效性究竟指什么?強調“有效性”是否就是強調“雙基”、是否要回到原來的課堂狀態中?這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問題。為了研究以上問題我們首先從調查數學課堂低效或無效現象入手,從去年九月份開始,聽了近50節數學課,有公開觀摩探討課也有樸實的常態課。發現數學課堂教學“無效”“低效”甚至“負效”現象腑拾即是,而這種現象突出表現在教師三個意識的缺乏:一是缺乏學習效率意識,二是缺乏學習結果意識,三是缺乏學習感受意識。對此我們進行深入分析與思考,針對性提出策略建議。
一、缺乏學習效率意識
現象1:揮霍課堂教學時間。一位老師上《商不變性質》一課時,讓學生做練習,先是在黑板上寫題目,學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動”,等到題目抄好,幾分鐘已過去了。學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會兒,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學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學又大多“自由活動”了。這樣的課節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學節奏慢是因為任課教師沒有強烈的效率意識,教前準備不足,應該課前寫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卻沒有這么做,致使寸時寸金的課堂時間白白浪費。另外,教學時考慮不周密,上臺學生板演沒有與學生在臺下練習同步,毫不吝惜課堂時間,影響教學節奏。
現象2:盲目祛除有意義地接受學習。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學習。課堂華而不實,教師該講的不敢講,本來一句話就可以點明的問題,非要跟學生“兜圈子”、“捉迷藏”,去進行所謂的“探究學習”,似乎教師不這樣做,就會有“灌輸”、“填鴨”之嫌而淪為沒有新課程理念的守舊教師。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片面地把探究式學習作為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代名詞,好像課堂上下讓學生探究就說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是落后的,于是該探究也探究,不該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學習方式。
現象3:不會設計有效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當前一種較為流行的學習方式。良好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通過相互間的交流促使個體知識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可我們不少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師讓學生合作交流已經寫好的內容,由于小組內沒有明確分工,發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組內一學生發言時,其他同學很少好好聽。有的因為發言人聲音很輕,其他同學沒法聽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鐘,可效果幾乎沒有。
成因分析:許多教師認為新課改倡導合作學習,所以小組合作學習被越來越多地引入課堂,合作學習成了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師沒有很好地對合作學習的要求、程序作規定并進行必要的訓練,只是讓幾位學生圍坐在一起無序地進行信息傳遞,發言者表達大多不到位,聽者更是各行其是。這樣的合作學習只是裝點門面,做做樣子而已。從實際的教學效果看,只是一種形式體現,不是有效的合作學習
對策建議:
1、必須珍惜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保證課堂時間一定是學習時間。
2、選擇合適的探究內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有些東西可以探究,但有些東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導探究式學習,并不是每節課、每個知識點都要進行探究,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學習狀況來定。
3、有效地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教學時教師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以必要的支持、幫助與指導,組織學生進行觀察、討論、交流等活動。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適時予以點撥、指導,絕不能放任自流、流于形式。
4、選擇、設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選擇有利于產生爭論的、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換意見。若問題過于簡單,討論將變成一種形式;若問題過深,會影響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必須選擇恰當的時機進行,即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有爭議時、方法多樣時、新舊知識比較時。
5、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二是學會質疑,聽不懂時,請對方進一步解釋;三是學會表達,經過思考之后進行有序組織語言,達到表達過程有條理;四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他人的觀點進行歸納、概括;五是學會分工與合作,從而有效發揮合作學習的功能。
二、缺乏學習結果意識
現象4:顧“點”不顧“面”。不少教師上課為了趕速度,為了完成預設的教學內容,在讓學生回答問題或進行交流時,叫的.大多是成績好,表達能力好的學生,那些本來應該在課堂上得到多關注的后進學生(學困生)被冷落、忽視,致使“差”的更“差”。我問一位老師為何不讓差一點的學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師說,如果叫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會“卡”住,教學任務就完不成了。那位老師的教學任務是預設好的教學內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學任務是把所有的學生教懂(會)。
成因分析:一部分教師教學時不愿關注或過多地關注后進生(學困生),是因為他們沒有確立正確的教學任務觀。他們把完成教學內容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而不是把如何設法教會后進生作為教學追求的目標。即便有這樣的目標或意愿,也沒有通過有效的方法去達成。其實,適當降低一下難度,多讓后進生在課堂上展示獲得成功,這樣不僅能有助于知識的掌握,更能激發持續努力學習的信心和熱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師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機。
現象5:練習反饋不到位。好幾堂數學課,教師在讓學生練習后對習題作了分析,分析后只是讓做對的學生舉手。至于哪些學生做錯了,錯在哪里,分析后懂了沒有,怎么解決這些不懂的學生的“不懂癥狀”,老師沒有了下文。這樣的教學流程怎么能轉化學困生?
成因分析:練習反饋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師對反饋的重要性沒有足夠重視,二是由于有的教師沒有掌握反饋的基本策略。其實反饋的過程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反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我們不僅要重視反饋,更要找尋反饋的良策。
現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縛。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以本為本,對教材中一些教學資源不能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創造性的使用,依舊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層面上。
成因分析:目前,許多教師不具備開發教材資源的能力。他們過分依賴教材,以至于出現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沒有的不敢補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有時教師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距離,卻不能設計更好的教學內容。
現象7:教學要點(重難點)把握不準。有的教師教學時沒有抓住重點、難點,時間沒有化在刀刃上:該重點理解的內容沒有好好引導學生理解,該重點訓練的地方沒有組織學生好好訓練,該化解的難點,沒有有效地啟發學生化解。致使重點難點內容沒有學習掌握到位。
成因分析:造成教師教學重難點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觀上可能是教師解讀、把握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能力低,主觀上則是由于教師沒有花足夠的時間(精力)去好好地研讀、把握教材及課程標準。這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
現象8:面上的訓練量不夠。在一節《簡單分數的加減法》的研討課上,學生通過在一張長方形紙上畫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在接下來的5題練習中,老師都使用了同樣的練習方法,出示題目——點名回答。我發現一部分學生一直都沒有舉過手,而發言的總是那幾個孩子。這樣的練習形式應該是低效的,只有幾個優生在表現自己,沒有給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差生也就不用動腦,聽別人的就是,甚至他們跟本就不去思考,覺得反正沒他們的事。不少教師在訓練時只是讓少數學生成為訓練者,讓多數學生成為旁觀者。這樣一來沒有面上訓練的“訓練”效果難以明顯。
成因分析:教師對練的意識還是不夠,沒有對面上訓練的重要性引起足夠的重視。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通過“練”才能得到檢驗,也只有“練”才能真正到位。看看、聽聽與練練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每一個知識點的掌握都要讓面上學生都經歷“練”的過程,這樣的教學效果定會比幾位優等生的表演,其他學生旁觀(聽)來得好。
對策建議:
1、推行集體備課。在個人分析教材的基礎上,組織同年段同學科的教師進行交流與探討,把握每一節課的重難點,明確教學目的,探討課堂結構的設置、環節的安排,特別是對如何靈活使用好教材、激活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探討。
2、樹立新理念。現代課程論主張教師不應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而應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建構者。為此,教師必須改變“教教材”和“以人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為本”的新理念,通過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3、提高教師開發教學資源的能力。在當前的課程體系中,教材作為一種文本,已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了。教師不僅要掌握教材內的知識,還應依據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情況,尋找學生生活情景的切入點,并對教材中的具體情節作適當的調整、改編,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問題來導學。從而拓寬和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親切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4、加強對學習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是教師可以撒手不管。學生討論、交流時,教師應該以聽、看為主,適時進行點撥、引導,在此基礎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學應該作哪些調整,哪些題需要教師指導,教師應作出恰當的選擇。
5、不僅要考量學生的學業成績,更要考量學業成績的智慧含金量,當然還要考量學業成績獲得的時間成本。
三、缺乏學習感受意識
現象9:不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少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簡單的回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氣氛很熱烈,表面上看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用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訓練仍在同一層面上重復,師生、生生沒有真正地互動起來。如, 在人教版四年級〈數學廣角——合理安排〉這節課上,在教學沏茶問題時,老師問了幾個問題:“沏茶的這么多工序中,什么事情可以先做?”“什么事情可以同時做?”這么細的問題就降低了思考的價值。不如教師直接問:“你要怎么做能讓客人盡快地喝上茶呢?”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節省時間的方法。
成因分析:1、沒有把握自主學習的實質。學生站起來發言僅是一種行為的參與,關鍵要看每個學生的發言是否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動、積極地思維,有沒有獨立地思考。2、自主學習的評價標準不明確。評價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應該看學生思考問題的主動性;看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交往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情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發展情況。
現象10:不會合理地運用評價。幾乎所有的課都沒有了批評,課堂變成了表揚的舞臺。筆者曾經就某一節課粗略統計了一下,教師表揚學生達40余次,這樣的表揚實在過多過濫。
成因分析:有的教師認為,傳統評價學生表揚用得太少,使學生缺乏自信心。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尊重和賞識,教學時,應該給學生創設一種良好的心理環境,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此,學生只要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與賞識。課堂上出現了“你真聰明、你真棒”等夸獎聲,但是表揚過多過濫,評價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現象11:課堂紀律不佳。有部分教師執教的課堂學生紀律差,學生注意不夠集中,且做小動作,隨便講話,東張西望的學生比例不少于30%:教師講解時不好好聽,同學回答問題時更是不能專注傾聽,致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課堂紀律不佳的主要責任在于教師,當然不能完全怪罪現任教老師,以前的任課老師也有一定的責任。責任在于沒有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切實抓起來,對學生應該具有的上課規矩沒有系統地持之以恒地加于訓練。有的老師對發揚教學民主,讓學生充分地表達看法,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學生上課應遵守必要的紀律,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兩者沒有很好地把握處理,以為重視了前方面,對后方面不能有過分的要求。其實這兩方面并不對立矛盾,應該是和諧統一的。當然,也不否認有的教師教學組織管理能力不高,駕馭控制課堂秩序的本領不強。
對策建議:
1、善于激活學生思維。靈活創設具體情境,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思維狀態。
2、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節好課應該越教問題越多,教師應該從習慣于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是數學教學中本質的變化。
3、采取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記錄學生的各種進步,反映學生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和他們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定期反饋給學生,讓學生體會、反思、感悟。對學生而言,過多地表揚并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要把言語上的表揚與學生行動上的指導進行有機結合。
4、采取客觀評價。課堂上面對學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師要有具體的意見、鮮明的觀點、準確的答案,教師不應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斷地喚醒、激勵學生。教師應關注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他們認識自我,樹立信心,尤其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閃現時,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而對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認真指出。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0
一、調研目的
1.了解全區新一屆小學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
2.為進一步加強學科管理和數學教學研究提供科學依據。
二、調研對象
20xx年9月,我們對全區9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進行了質量調研,參加這次質量調研的學生有1415人。
三、調研工具
這次調查的工具是:雨花臺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試卷20xx.9。調查工具由區教研室小學數學組編制。編制的依據:
(1)《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修訂版)》。
(2)蘇教版小學數學教科書第十冊和第十一冊。
四、調研分析
1.總體情況。
這次質量調研試卷共設計了33道題。其中第一大項4道題是計算能力的評價,包括分數加法、減法和乘法的口算,分數乘加(減)計算、分數連乘和運算律在分數乘法計算中的運用,以及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第二、三、四大項20道題是對概念掌握水平的評價,以新學的知識為主,適當滲透了五年級下學期的主要知識;第五大項2道題是評價學生手腦并用、動手實踐和繪制統計圖并分析統計圖的能力;第六大項7道題是評價學生聯系生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加這次期初質量調研的1415名六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總體情況如下:
表一:雨花臺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各大項情況統計
項目
計算部分
概念部分
操作部分
解決問題部分
正確率%
正確率%
92.1
86.7
76.7
80.0
85.8
從表中可以看出,學生對分數乘法的計算和有關概念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分別達到:92.1%(計算)和86.7%(概念),其次,學生對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第十冊的統計和長、正方體的認識等也掌握較好。但是,學生對手腦并用移小棒的實踐操作題、有多余條件的實際問題和稍復雜的`概念題掌握得不是很好。
2、具體分析。
(1)計算能力。
表二:雨花臺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計算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號
1、口算
2、脫式計算
3、解方程
4、文字題
正確率%
97.6
93.1
91.2
87.4
這次測試口算能力的有8道題,測試筆算能力和簡便計算的有5道題、解方程有3道題、解文字題有2道題。從表中反映出,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好。其中口算能力平均正確率達97.6%,有16個班學生的正確率在98%以上,這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們十分重視口算的訓練。有關分數乘法的筆算,包括簡便計算在分數乘法中的運用,學生學習水平也很好,平均正確率達93.1%,即使相對薄弱的教學班學生的學習水平也都在90%左右。學生解方程和解文字題的學習水平也比較理想,平均正確率分別達91.2%和87.4%。
從學生卷面看,計算部分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有:
①審題不仔細,看錯運算符號或數字,弄錯運算順序。
②書寫不規范,解方程格式不對,寫倒數用了等號連接。
③錯用了簡便方法計算。
(2)概念理解。
表三:雨花臺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概念學習情況統計
項目
填空(88.2%)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正確率%
99.4
97.0
93.8
50.2
93.6
86.5
90.3
89.5
63.3
86.1
項目
選擇(84.7%)
判斷(82.8%)
題號
1
2
3
4
5
6
1
2
3
4
正確率%
98.8
92.0
68.9
84.9
76.9
86.5
83.7
94.0
90.8
62.5
這次測試概念掌握情況的題共有20道題,其中填空題10道、選擇題6道、判斷題4道。概念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五年級學過的數的整除和長方體、正方體等有關概念的掌握。
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86.7%。尤其是考查分數乘法意義的填空題第2、3、5、8小題,選擇題第1小題,判斷題第3小題正確率都在90%以上,說明本冊單元基本概念教學是比較扎實的。此外,有關五年級所學的基本概念學生掌握得也較好,如考查分數意義理解的填空題第1題,正確率達98.8%。;考查數的整除部分基本概念的填空題第7小題正確率達90.3%、判斷題第2小題正確率達90.8%。
另一方面也不難看出,個別綜合性高的概念題學生正確率明顯偏低。主要是填空題第4小題(50.2%)、第9小題(63.3%),選擇題第3小題(68.9%),判斷題第4小題(62.5%)。填空題第4小題綜合了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正方體的認識、長度單位的換算3個知識點,造成這道題錯誤的原因是學生審題不仔細,沒有注意單位名稱的變化。選擇題第3小題綜合了分數的意義、分數乘法的意義和畫圖識圖3個知識點,一些學生看不懂圖意造成錯誤,反映出分數乘法意義教學中教師畫圖時對數形結合不夠重視,過程不夠清晰。
(3)操作能力。
表四:雨花臺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動手操作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號
1
2
正確率%
59.2
88.4
這次測試操作能力的動手動腦題共有兩道題,第1小題移小棒是一道開放性操作題,這道題既測試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考查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第2小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學的繪制和分析復式條形統計圖的能力。
從表上可以看出,學生對繪制、分析條形統計圖掌握得很好,平均正確率達88.4%,全區有三分之二的教學班在90%以上。而第1小題移小棒失分較嚴重,平均正確率只有59.2%,造成失分多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①平時教學中這方面的訓練很少,學生對這種題比較陌生。
②平時教學中學生動手實踐機會不多,缺乏對圖形變換的想象能力。
③教師閱卷有誤,把移動3根全部看作移動2根判錯而扣分。
④參考答案不全面。
(4)解決實際問題。
表五:雨花臺區小學六年級數學質量調研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情況統計
題號
正確率%
89.1
90.1
86.9
80.1
64.5
91.1
63.9
調研試卷設計了7道題評價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了第3題和第5題是測試學生五年級所學的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和簡單的分數加減法應用題掌握情況外,其余5題都是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其中,第1題重點測試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第2題重點測試學生畫線段圖的能力。
從統計數據看出,六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提高的,平均正確率達80%。絕大多數學生通過理解題意,找單位1,分析數量關系,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所以4道基本題的平均正確率都在85%以上,其中2道正確率超過90%,這是好的一面。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有些班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平均正確率還不到75%。我們希望這些班級的教師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要讓學生靈活掌握解決分數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要努力做到三點:一是例題教學要扎實,突出解題過程的指導;二是練習設計要精細,強化基礎并兼顧提高;三是輔導學生要耐心,及時查漏及時補缺。
五、調研結論
1、調研結果表明,本屆六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總體看還是比較好的。特別是計算能力、統計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的能力三個方面內容,學生掌握得較好,平均正確率都在88%以上。這說明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重視計算、統計、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的教學。
2、校與校、班與班之間的差距雖然還比較大,但是存在明顯縮小的趨勢。這次調研考試校與校之間的最大差距是9分,班與班之間的最大差距是12分,同五年級期末考試相比分別縮小了2分和7分。表明各校在抓畢業班教學管理上是有方的,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給后進學生補差上是有效的。
3、從學生的卷面看,各校六年級數學教師對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十一冊第一、二單元教材把握和理解也比較好。在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明顯進步。
4、學生在學習習慣(如認真審題、規范書寫、細心驗算等)、動手實踐、綜合應用概念以及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問題,這些問題在少數學校甚至還比較嚴重,希望各校通過這次質量調研認真查找自己的問題,扎扎實實地做好教學五認真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5、教師在教學研究上還存在時間不多,深度不夠的問題。特別是對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新理念重視還不夠,教學中為學生創造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少。一些教師對練習設計缺乏研究,機械練習多而有變化的綜合性練習少。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1
20xx年9月我申報了關于“培養小學生數學素養”課題研究。于20xx年6月結題。通過一年的努力和實驗時間,順利的完成了預期的研究計劃,達到了預期目標,現將本課題的研究情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新課程指出數學課程及其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還要關注其數學能力的發展,而且還要理解數學的社會價值,體驗數學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促使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從而在生活和學習中形成必要的數學素養。
課堂教學中老師們存在這樣的誤區:認為數學課堂的密度就是以練習量來衡量的,其實不然。新課改以來,衡量一節優秀的課是看重學生在練習中思維是否得到發展,數學素養是否得到提高,可見數學素養的培養才是衡量數學課質量的標準。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及方法
研究內容: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數學素養一種個人能力,學生能確定并理解數學在社會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據的數學判斷和能夠有效的運用數學,這是作為一個有創新精神、關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適應當前及未來生活所必須的數學能力。有關統計數字表明:人們畢業后從事數學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經常使用數學的人占29%,很少用數學的人占70%。然而,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卻
用了xx%-18%的時間在學習數學,而且還是在升學或抽測壓力下的重復、機械學習,數學學科應有的價值卻被摒棄和忽視。因此,小學階段扎實開展教學研究、逐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應該成為數學學習的回歸,要通過不懈的努力給我們所有的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個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
研究方法:調查法、文獻法、實踐法、對比法、實驗法
三、課題的研究對象及周期
研究對象:小學一年級全體學生
研究周期:一年
四、研究計劃與實施:
20xx年9月立題;
20xx年10月——20xx年5月課題研究;
20xx年6月結題。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學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學。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小學數學教材體系包括兩條主線,其一是數學知識,這是寫在教材上的明線,其二是數學思想,是一條暗線。只有掌握好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從整體上、本質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數學思想方法,才能科學地,靈活地設計教學方法。
2、培養學生熟練地用準確、嚴格、簡練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的素養。
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正確的語言是進行正確的數學思維的基本前提,它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影響著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對學生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
要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心理學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核”,兩者相互依存。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借助語言來實現的,而思維的發展又能促進語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有說話的機會。可采取:個人小聲獨立說,同桌互相說,小組內輪流說等形式。說的內容有許多,比如:說圖意,說算理,說解題思路,說公式的由來,說操作過程等。教師要經常演示教具、向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識。教師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機會,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其次教師要示范,讓學生知道怎么說。 3、讓學生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當數學和孩子的生活現實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才是激發孩子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激發孩子的思考和創造的源泉。我們應積極地創設生活情境,使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通過活動去理解有關知識,而不是與實際脫節,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有源于生活的數學問題,才能使學生倍感親切,自然。在無形之中誘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心理傾向,使人人能夠學習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
4、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課題研究的.結論與體會
我組全體教師通過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和文獻研究等方法,我們認為小學生的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內隱性。
內隱性是指潛伏于事物內部不容易被人們發現和認識的特性。素養是人的潛能,在一般情況下,小學生的數學素養不具有外顯的特點,而是以“內隱”的形態存在于學生個體的潛在能量之中。 第二,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穩定性。 穩定性是指事物某些屬性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或消失的特性。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的過程,其數學素養是以“內隱”的形態存在,也就是學生個體不斷內化的結果。所以一經形成,就不會輕易喪失。
第三,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實踐性。
小學生獲取數學信息主要來源于新教材,但是教科書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也不應該只是承載知識的載體,還應該包括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到哪學習?數學從社會生活中來,反過來又服務于社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數學或在實踐中應用數學,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第四,小學生基本數學素養具有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某種屬性不是由單一因素構成的,而是由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特性。小學生數學基本素養的培養過程是小學生數學意識的培養、數學能力的提高、以及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習慣的養成等綜合性的過程。從新課標對學生培養的四個維度來說,每一個維度目標的達成都不是簡單的過程,且幾個六、課題研究過程。
七、研究影響與效果
通過這一年的研究,我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我的教育科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主要方法如下:
1、建立規章制度,保證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20xx年9月,課題選定,經學校課題組認定后,寫出課題實施方案交學校教導處。然后我組兩位教師做了以下工作:(1)訂閱了各類教學雜志,并經常閱讀,然后根據課題實施情況,每月寫出與課題相關的經驗文章。⑵課題組活動與教研活動相結合。⑶盡可能多參加外出學習和交流等活動。
2、加強學習,明確課題內涵。
剛開始課題研究的時候,我們課題組兩位老師進行了相關內容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來說,數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運用著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如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另一方面,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為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2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隨著課程的改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已成為我們數學課堂的常用模式。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要求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和質疑”。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就是學生將自己在學習基礎知識、掌握技能技巧過程中“想到的”“說”給人“聽”,對問題發表看法,講道理,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能力。要實現這一要求,作為在學生進行參與、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載體——語言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國際數學教育界已把數學語言列為21世紀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現代心理學、教育學認為,語言的準確性體現著思維的周密性,語言的層次連貫性體現著思維的邏輯性,語言的多樣性體現著思維的豐富性,思維的發展同語言的發展緊密相關。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提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前提,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小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教師應當逐步引導學生學會如何談論數學,如何在數學學習中學會數學交流。但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指導下,教師把課堂當成了灌輸數學概念、定理、解題方法的舞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只會一味的機械模仿、記憶數學概念、定理和解題方法;教學基本上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更難以進行數學交流,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屬于語文教學的范疇,附屬于識字、閱讀、寫作教學,并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因此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的課堂上,還存在重視學生書面表達,輕視學生口語表達的現象,導致部分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我校大部分班級學生在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機器”,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語。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也是講得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為此,結合我校當前的實際,進行了此次關于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口頭表達能力情況的調查。通過調查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學生的現狀,以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我校課題組的進一步研究打下基礎。
二、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兩個方面:
(一)、教師方面主要包括:
1、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對教學產生的作用;
2、教師對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認識;
3、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情況及存在問題。
(二)、學生方面主要包括:
1、學生在數學課上語言表達的現狀;
2、影響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因素。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我校12名數學教師和一至六年級的部分學生和部分家長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3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小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強弱,直接影響到解題過程的正確與否。而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心理障礙,很多情況下都會在審題這一初始環節中有所體現。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審題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地,積極地,有意識地從學生心理傾向中分析出產生審題障礙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開啟思維之門。下面結合教學實例,分析一下學生審題中產生障礙的主要表現,以及談談如何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戰勝學習困難的做法與體會。
一,粗心大意引起結果出錯------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例 : 17.58-5.49+4.51
==17.59-(5.49+4.51)
==17.59-10
==7.59
上面是學生經常出錯的典型案例。究其原因:在題目中,學生不是沒有掌握加減法計算法則,而是僅憑直覺,一眼看出5.49與4.51可以湊十,于是動起筆來一揮而就;導致結果出錯也就不奇怪了。
上述情況的出現,與學生審題時缺乏細心,耐心是有密切關系的,這就給我們一個啟示:在引導學生數學審題過程中,要十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審題中,要教育引導學生自始至終細心推敲,耐心思考。解題時要有自信,但不能過于輕信自己的經驗與直覺;盡管題目文字極其簡單,但我們審題時思維卻絲毫不能簡單化,從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與批判性,養成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二,事理不清引起算理錯誤——增加生活數學知識的積累
例:張師傅把一根長120厘米的`自來水管鋸成6 截,每鋸斷一次需小時,張師傅共用了多少時間
這是一道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植樹問題” 類的應用題。如果學生閱歷不夠豐富,解此類問題時,很可能失之毫厘,謬之千里。不少學生對張師傅只要把水管鋸斷5次,就能鋸成6截的事理不熟悉,因而思路無法展開,錯誤列式為×(120÷6)也就見怪不怪了。
幫助學生找出題目中隱含的條件,弄清事理與算理,有助于克服學生解題時的心理障礙,提高解題能力。由此及彼,我們注意引導學生處處留心與數學有關的生活常識,豐富并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登上五樓,實際上只需登四個樓層之間的樓梯;把一根管子鋸成4段,實際只需鋸三次;鐘敲10下,實際一聲與一聲的間隔只有9次。…… 隨著對生活中數學算理的感知,以及這些知識的積累,為學生開闊視野,開拓思路,正確審題,分析與解答應用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手段單一引起思路狹窄——學會用線段圖啟發思路
例:商店里運來一批紅,藍墨水。紅墨水占總數的,如果把40盒紅墨水換成藍墨水,藍墨水則占總數的,紅墨水,藍墨水各多少盒
有些學生在審題中習慣于從問題與條件中苦苦尋找聯系,探索思路,卻從不愿意借用線段圖進行審題分析,認為用畫線段圖費時費事。這種單一的審題手段,勢必引起思路狹窄,在碰到上面這樣的題目時,這些學生就出現了審題障礙。我從“人需要各種營養成份,才能健康生長”,“戰士需要各種武器,才能打好勝仗”入手,啟發學生:我們只有把握各種審題手段,才能打開解題思路。并指導這些學生學會用好線段圖,分析解答應用題。借助線段圖表示出的數量關系,學生在對線段圖的觀察,感知中發現:調換后藍墨水多的40盒與〔〕相對應,由此可以求出紅,藍墨水的總盒數。這樣,學生在審題中借助線段圖曉事理,明算理,悟轉化,很快把握了數量關系,理順了解題思路,并從中嘗到了甜頭,提高了借助線段圖與其它手段參與審題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四,遷移障礙引起思路中斷——把握課題類化的規律
例:修一條路,甲需要12天,乙需要15天,甲隊工作效率比乙隊快百分之幾
這條題目中具體的路程是未知的,只給出兩隊的工作時間,卻要比較工作效率。許多學生認為條件不完備,思維陷入困境,思路難以為繼。其實,如果學生在審題過程中能從“工程問題”這一思路去思考,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求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就是應用知識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學生把抽象的知識與具體事物統一起來,這就是進行課題類化。而這種類化首先體現在審題階段。把握知識遷移和課題類化的規律,我們就可以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既然“路程÷時間=工作效率”,本題中隱含的抽象的工作總量“1”分別除以甲,乙的工作時間,也可以得到甲,乙的工作效率與,在此基礎上,再求比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百分數的應用題,再也不是難事了。
五,心理習慣引起思維定勢----學習領會轉化的思想方法
例:一根繩長176米,第一次用去68米,第二次用去75米,這根繩比原來短了多少米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就犯下錯誤,多數同學都是因為心理習慣,思維定勢造成的。受“是條件都得用上”的思維定勢影響,不少同學做成了176-68-75=33(米)。為將學生這次出現的錯誤經歷轉化為他們認知方面的財富,我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進行轉化思考:“這根繩為什么會短 ”“能否把比原來短的米數”換種說法當學生悟出“比原來短的米數”就是“用去的米數”后,我再讓學生舉一反三,諸如:“比原來少多少錢”就是指“用去了多少錢”,以加深理解。最后,我啟發學生對“一根繩長176米”這一多余的條件進行再認識,消除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面影響。這樣,學生在學習領會轉化的思想方法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六,指向錯誤引起思維障礙-------提高善抓題目關鍵的能力
例:某汽車廠六月份上半月完成了原計劃生產任務的一半,下半月前5天每天生產160臺汽車,后10天每天生產150臺汽車。結果超額完成300臺。這個廠上半月生產汽車多少臺
學生在審題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在“上半月完成原計劃生產任務的一半” 上苦思冥想,以為一定要求出原計劃生產的臺數,這個題目才能解決。卻想不到只要把思維的聚焦點轉移到“另一半上”:即下半月實際完成的臺數中,去掉超額數,就是原計劃生產的一半。只要找準方向,抓住關鍵,轉化思想與方法,所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發散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審題中善抓關鍵,把握重點,選準角度,學會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就能有助于學生克服障礙,提高審題,解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4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學必須靠高效課堂來要質量,向科研要質量。但這一理念要內化成為教師實際教學行為,卻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研究。目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種種現象,成為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直接或間接原因。
1、處理教材缺乏靈活性。
教材是“課標”理念的載體,是課堂教學的依托,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但決不是唯一資源。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以及環境,靈活處理教材。有些內容是可以而且是應該重新組織教學資源的。所以課前教師要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圖,課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方式要多樣化。“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里所說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種怪現象:只要有人聽課或是公開課,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學習的方法,不管教學內容是否合適,也不管學生的實際情況如何。而且合作學習大都是淺層次、低水平的操作,動輒搞小組討論。有些問題本可以馬上由學生回答的,也要進行較長時間的討論。似乎沒有討論就缺少一個程序。
有些分組學習是幾個同學圍在一起嘰嘰喳喳亂叫一陣,給人以表面的積極討論問題的假象,看上去熱熱鬧鬧,沒有實際效果。不僅如此,而且還會助長不良風氣的形成,影響學習效果,造成新的兩極分化。
3、課堂教學評價過于關注認知領域,評價語言貧乏枯燥。
教學評價時,老師們往往只關注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得怎么樣了,會做幾道題目。而學生們的思維過程,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其它面的能力;還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老師們則往往不太在意。此外,評價方法單一,評價語言貧乏。教師的表揚不要隨意和漫不經心;要發自內心的,要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他的答問已引起老師的興趣。這種表揚要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否定學生的結論,則要讓其明白錯誤的原因,使
其體面地坐下。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因人而異,因問題的難易使用不同的評價語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評價的目的。
4、只見老師講課,不見學生動腦
課堂教學本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是必要的;但更應該體現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我們要關注每個學生是否在動口、動手,動腦;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說些什么,做些什么;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5、只管結果,不問過程。
這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教師在教學中過多地滿足于學生能得出某一個結論或會做幾道題目這個層面上,而對于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則漠不關心,有些學生雖然結果是錯的,可他的思維過程則與眾不同,很有創意,對此教師則視而不見。似乎也不在意。
6、課堂提問缺乏深度
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盡量少提,最好不提。這樣,對老師的要求就高了,備課時不作認真思考是做不到這一點的。有些是需要在課堂上隨機應變。教師需一定的臨場應變能力。
7、 分層教學落實不到位,習題設計沒有梯度,致使好學生吃不飽,浪費了寶貴時間,而落后學生又跟不上,喪失積極性。
課堂容量較小,由于對教材和學生缺乏認真研究,內容設計較少,又沒設計上足量的練習題,致使課堂容量小,課堂后半部分師生無事干。
教法不靈活,教學形式單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整堂課都在講解、分析、提問,牽著學生走,學生思考的時間少,活動的時間少,體驗不到成功的愉快,不能夠主動學習。
電教手段效果不好,作用代替小黑板,動變內容少,起不到突破難點、直觀思維的作用。
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我們要追求高效課堂。 那么,怎樣的課堂才算高效呢
什么是高效課,簡單地說,我們所探求的高效課堂就是指效率高、效果好、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益的課堂教學,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學習效益的課堂。
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高效課堂教學是高效率的教學。即所用時間與完成任務量成正比,教師要在限定時間內讓盡量多的學生學會、掌握盡量多的知識。
2、高效課堂教學是高效益的教學。高效課堂教學注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讓學生真正從中獲益,能將知識和能力延伸遷移,會學、善學、樂學,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基。
3、高效課堂教學應包括“高效地教”和“高效地學”兩部分。教師在進行“高效地教”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引導,指導學生激情愉悅“高效地學”。只有兩者緊密三、如何做到高效愉悅教學
要真正做到高效愉悅教學,必須從“教”和“學”兩方面下功夫,并且貴在堅持,常抓不懈。結合我校“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
1、向教法改革要高效
新課程理念倡導“分類要求、分別指導、分層推進”的教學策略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為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
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法應多樣化,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也應很多。不同的教學方法適合不同的知識內容,一節課可以設計多樣的教學活動,提供給學生實踐、實驗、討論、辯論、思考等機會,特別是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進行思維活動的機會,要鼓勵學生親歷活動,參與實踐,獲得對知識的理解。
2、向組織教學要高效
組織教學包括課前與課中兩方面。課前組織教學包括:提前兩分鐘到教室門前或教室內站好,一是組織學生到教室坐好,并安排學生做好課前準備,二是自己心中默默整理一下講課思路,這樣,師生都做好課前準備,進入教與學角色速度自然就快了,效率就高了。而在課中組織教學上,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環節的合理設計,二是學生學習秩序的管理與學習積極性的調動,這些都會影響教學是否高效。
3、向基礎教學要高效
教學中要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講解,要注意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的點撥,要注意調動學生的基本生活經驗和活動感悟,只有夯實基礎,一步一個臺階,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能力。
4、向學生自我管理要高效
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校積極性,除了改進教學方法外,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更為重要,這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小群體管理是實現學生自我管理的好方法。我校實施的小群體管理,能促使小群體內好中差學生兵教兵,兵強兵,達到共同進步,充分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
5、向教師魅力要高效
教師獨特的個人魅力和高超的業務水平是優質高效教學的關鍵。教師教學生學習,自己首先要善于學習,要有不斷成長的渴望,不但向書本學習,更要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增強教學技能,提高駕馭課堂能力,提升教學藝術水平。同時,教師要不斷加強師德修養和人文修養,不斷完善自己完美的做人品格,公正的做事品格,以及堅強的意志品格,用自己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7、向情感管理要高效
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這充分說明了師生關系對教學效果的重要性。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高效教學的基礎,是師生溝通的橋梁,是知識傳承和創新的保證。因此,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注重與學生溝通,加強情感交流,讓學生認同你、親近你,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交互合作學習,才能實現高效教學。
8、向集體智慧要高效
新課程理念在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發揮集體智慧的作用。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于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家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再根據自己的教學習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一些必要的整理加工,變成自己的教案.可提高教學效率。
發揮集體智慧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是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主人,都要對班級負責,每個人都有管理班級的義務。所有的科任老師形成一個班教導組,擰成一股繩,為班級管理獻計獻策,讓班級有一個良好的學風。班級學風正,自然能提高課堂效率。
9、向精選、分層設計練習要高效
教師要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精心篩選課內外作業,設計一些與當堂所講內容相關的典型題讓學生練習,這樣既避免了習題的機械重復,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又起到了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效果,并且還能突出重點,保證了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另外,學生有差異,統一布置作業,會出現“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作業要分層布置,以便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提高。
總之,高效課堂的實現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再嵌入老師豐富的專業知識,精湛的理論水平,科學的教學方法,崇高的道德修養,才能更好的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5
本報告通過對本校三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分析研究,發現造成三年級小學生數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產生問題的根源,對今后數學學科潛能生的幫扶策略研究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現把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實施
(一)調查內容
調查問卷13道題目
(二)調查方法
調查方式是問卷調查形式以班級為單位抽19名學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
(三)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是XX鎮中心小學三年級部分學生19人共27人。
(四)調查步驟
10月12日問卷調查
10月13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
10月14-24 日深入研究撰寫調查報告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發出19份問卷,收回19份。問卷涉及12個有關學生數學學習方面的選擇題,1個補充問題。具體問卷情況如下:
1、你對學習數學的興趣。選非常喜歡的有13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68%;比較喜歡的有6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32%。
2、你感覺到學習有壓力嗎?選較大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一般的有12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63%;不確定的有6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32%。
3、做數學作業時你能做到獨立思考嗎?選能的有9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47%;選經常的有5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26%;選偶爾的有4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21%;選不能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
4、你是否有過解決數學問題后的愉悅?選沒有的有3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6%;選偶爾有的有9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47%;選經常有的有2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0%;選有過,感覺不明顯的有5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26%。
5、在數學課上,你會注意力不集中,常開小差嗎?選不會的有9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47%;選偶爾會的有9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47%;選每節課都會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
6、你有時候不專心聽老師講課的原因是什么?選老師講的內容我已經動了的有7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37%;選老師講的內容我都聽不懂的有3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6%;選班級紀律不好的有2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0%;選管不住自己的有7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37%。
7、你每天花在數學上的自主時間(不包括數學課)有多少時間?選一小時以上的有3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6%;選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有3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6%;選半小時以內的有12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63%;選更多一點時間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
8、在學習數學中,你是否會自己提出一些數學問題?選經常提出的有3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6%;選偶爾提出的有1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8%;選從未提出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選沒有問題的有4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21%。
9、當你遇到數學難題時,你會怎么做?選先自己反復思考,不會再問他人的有1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8%;選先問同學,自己再做的有2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0%;選先問老師,自己再做的有5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26%;選拋在一邊,等待老師講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
10、在數學課上你參加過小組討論嗎?選經常討論的有10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3%;選根據實際情況,偶爾討論的有4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21%;選很少有討論的機會的有4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21%;選不知道討論什么,沒什么好討論的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
11、你有過因生病耽誤數學學習嗎?選經常會因生病請假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選從未請過假的有3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7%;選偶爾會因生病請假的有1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61%;選其他的情況請假的有3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17%。
12、你一直都有好的心情去學習數學嗎?選一直都有好心情學習的有10名學生;選心里一直有事影響學習的注意力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選偶爾有事不能好好學習的有5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28%;選其他的的有1名學生,占問卷學生的5%。
13、你在數學學習方面還有什么想說的?11%的學生希望得到更多的數學知識;11%的學生上課聽不懂;5%的學生渴望小組合作學習;5%的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
通過本次問卷調查,針對《小學數學學科潛能生的幫扶策略研究》課題研究目的,結合學生訪談,將本次問卷調查情況分析如下:
一、90%以上學生對數學有較強學習興趣,但仍有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沒有興趣。主要體現在:
1、課堂上聽不懂老師講課,學習有困難(2人)。
2、對數學沒興趣,不愛學習數學(1人)。
二、有近40%的學生幾乎沒有過解決數學問題后的愉悅體驗,從這點反映出相當一部分學生還沒有把數學學習當成一件追尋幸福的事去做,而是當成任務去完成。
三、有近40%的學生自控能力差,上課容易跑神,一節課內容掌握常常丟三落四,導致知識掌握沒有系統性。
四、30%的學生沒有問題意識,把自己的數學學習完全依賴于老師的講解。不懂得問題長期擱置,而不知道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三、調查結論
1、教師備課、上課缺乏層次性、梯度性,難以照顧到學科潛能生的實際情況。
2、教師課堂教學中評價方式單一,不能對學科潛能生進行適時、適當的激勵式評價,甚至對學科潛能生進行諷刺、挖苦,造成學科潛能生學習自信心缺失,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
3、教師教學過程中以講授法為主要教學方式,被動的學習方式難以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4、由于智力或紀律較差,很多問題老師講數遍,他們照樣記不住。
5、部分聰明的學生怕吃苦,怕經受挫折,經受磨難,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經常一下課,扔下書本就玩,在學習的時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坐不住,總想用一種簡單快捷的方法盡快完成學習任務后從事自己目前感興趣的活動,導致學習質量不高,成績相對比較差。
6、家庭方面,家長對孩子的學習不重視,不管不問。有的學生家長自己沒文化,對孩子的學習不能及時輔導。
XX小 雷XX
20xx年XX月XX日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06-13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5篇02-17
小學數學調查報告(15篇)04-04
小學數學實習教育情況調查報告08-04
數學調查報告04-28
初中數學調查報告10-29
關于數學的調查報告01-03
關于數學調查報告12-21
小學生數學審題心理障礙調查報告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