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調研報告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保險的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保險的調研報告1
XXX部門: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是一項統籌城鄉發展、保障群眾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的惠民工程。我市在新農保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于20xx年7月開始實施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截止20xx年10月,全市居民應保人數為136萬人(其中新農保應保人數為132.6萬人,城居保應保人數為3.4萬人),已參保129.3萬人(其中新農保127.3萬人,城居保2萬人),參保率達95%,為32萬60周歲以上參保對象發放養老金,發放率達100%。經過努力我市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已從養兒防老時代進入到制度養老時代。但跟一些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為進一步做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提高城鄉居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市政協組成課題組深入有關縣(市、區)和市直部門進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組織,形成合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把它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來抓,列入政府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長為組長,市直23個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市新農保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區)政府也相應成立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領導小組,并結合實際制定了實施辦法和工作方案,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上下聯動的工作態勢。
(二)主動作為,增強保障。
各縣(市、區)主動作為,基本實現了機構、人員、經費、設施四個到位。各縣(市、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全省各級農保經辦機構編制問題的補充通知》(閩委編辦[20xx]16號)精神,普遍增加縣、鄉農保經辦機構的人員編制。長汀、武平、漳平、永定等縣市特事特辦,縮短招聘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全市縣級新農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新增編制45人,新增鄉鎮新農保經辦人員133人。同時,確保農保經辦工作經費和必要條件,為新農保工作的正常開展提供了人、財、物保障。
(三)加強培訓,優化服務。
為了提高新增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市農保中心及時組織業務統計和信息系統軟件應用、檔案管理培訓。各縣(市、區)經辦機構一方面選派業務骨干參加省、市舉辦的業務培訓,另一方面對縣、鄉、村三級經辦人員進行政策和業務培訓,培訓了一批懂政策會辦事的工作人員,真正做到送政策上門,送服務到家。
(四)注重宣傳,營造氛圍。
各縣(市、區)都能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各種媒體,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宣傳新農保政策。利用戶外大型廣告牌、宣傳欄、橫幅標語進行宣傳;印制宣傳材料、宣傳年畫、發送短信息;在節假日期間開展咨詢活動,擺攤設點、編排文藝節目;通過電視滾動播放相關政策;發揮村干部、黨員示范作用,帶頭參保,利用黨員遠程教育平臺進行政策宣傳;各地舉辦基礎養老金發放儀式,讓居民感受到實惠;召開了新聞發布會、組織
了在線訪談、答記者問及記者追蹤等。同時,針對農民疑問多的家庭聯動機制政策專門在閩西日報、龍巖電視等媒體專欄進行宣傳和解釋答疑,有效地擴大了影響,為參保繳費奠定了基礎。
(五)建立機制,扎實推進。
1.完善政策體系框架,建立激勵機制。各縣(市、區)在執行中央、省補助政策的基礎上,普遍制定了激勵機制。武平對特困群體,在新農保政策規定為其代繳不低于50%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基礎上,再補貼50%,實現政府全額補貼。上杭、長汀對特困群體再補貼10%,減輕特困群體繳費壓力。上杭、永定對農村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和計生對象中的手術并發癥人員,縣政府為其代繳100元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
2.做好合作金融機構的選擇,建立服務機制。根據省政府及省人社廳有關政策規定,我市制定出臺了《關于選擇新農保合作金融機構有關問題的通知》及《補充通知》(巖新農[20xx]3、5號),各縣(市、區)認真貫徹,達到了公平競爭,便民服務的良好效果。據統計,全市1813個村(居),安裝便利服務機具1731臺,開通使用率達90%以上。
3.提高居民保險待遇。為提高我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障水平,今年5月市政府辦印發了《關于調整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指導意見》(龍政辦〔20xx〕118號),除廈門外,我市在全省設區市率先全面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保險待遇從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并建立長繳多得激勵機制和喪葬金補助制度。各縣(市、區)認真貫徹,除武平、連城正在擬定提高保障標準外,其他縣(市、區)都已提高到70元,并建立了相應
的長繳多得、多繳多得和喪葬金補助制度。
(六)強化責任,注重督查。
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把城鄉居民保險工作列入年度對鄉鎮、街道(辦事處)績效管理考核的內容,與各鄉(鎮)簽訂責任狀。上杭、新羅、長汀、永定還建立了成員單位與鄉鎮聯系掛鉤制度,協助鄉鎮做好工作。此外,各縣還制定了不同獎懲措施對這項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督查。連城把新農保繳費參保率與年終財政分成掛鉤;武平、永定對宣傳效果差、措施不得力、工作進展慢參保率不達標的鄉(鎮)、村責任人予以全縣通報批評,并取消當年評先、評優資格;永定、漳平對排位后幾位的鄉鎮,縣(市)領導進行約談,限期整改;長汀將各鄉(鎮)每天的參保繳費進度編發短信進行通報;新羅將各鄉鎮的進度制作成紅、黃、綠色圖標每周進行通報。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人數多、人員分布廣,工作極具長期性、復雜性。我市在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礎養老金待遇偏低。
社會保險的保障水平是以滿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為標準,除了福利國家其社會保障水平相對比較高外,大多數國家是以社會平均生活水平為依據決定的。20xx年,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8234元,參保對象年人均領取養老金840元(每月70元),僅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2%。
(二)宣傳不夠到位,參保和續保工作有待加強。
許多居民對政策只是一知半解,有的還產生了一些誤解誤讀的情況。比如,實行家庭聯動機制被許多子女認為自己交的錢是為了讓父母領到養老金;年輕時不繳費,等到60歲時直接領取養老金;繳費標準每年只能繳100元等等。同時,對繳費不足15年的補繳政策以及養老金領取的當年仍需繳費的政策也一知半解,直接影響覆蓋面和續保率,目前城鄉居民還有5%未參保,特別是41%的城鎮居民未落實,20xx年已參保的居民中,有28%出現斷保。
(三)服務工作相對滯后。
隨著養老保險的服務對象從城鎮向基層和農村延伸,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流動頻繁,且民眾對社會公共服務的需求日趨多層次、人性化,要求相關制度銜接順暢、相關服務方便快捷等,而我市的管理平臺建設與形勢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跨區域、流動人口的養老保障亟待銜接,基層服務網點還需加快建設,工作人員還需進一步充實,目前一個工作人員要承擔3萬人的保險任務。
(四)集體補助難度較大。
國發[20xx]32號、閩政[20xx]26號明確規定,基金籌集由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構成。要求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召開村民會議民主確定。從我市情況看,農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村財投入拮據,空殼村數量多,比例大,20xx年除上杭縣集體補助到位205.2萬外,其他縣(市、區)的集體補助難以落實。
三、進一步做好我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基層機構建設。
新政策能否落實好,關鍵在于基層對政策的落實情況,為此,必須加強基層落實能力建設。一是統籌縣、鄉、村保障工作力量,整合各類資源,明確責任目標,按工作量盡量配齊縣、鄉(鎮)、村(社區)的經辦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對基層工作人員多進行培訓,提高基層經辦人員的工作能力;
三是增加基層機構經費投入,建議對基本保障經費作制度性安排落實,確保工作正常運行所需。
四是解決社區、行政村協理員報酬低(每人每月僅100元補貼)等問題,以保證業務有人經辦、有錢經辦、有條件經辦。
(二)加強宣傳引導。
一是要提高宣傳的針對性,特別要針對城鄉居民情況復雜,入戶宣傳調查難的特點,在宣傳方式、宣傳內容、宣傳時機、宣傳對象上應有所側重,宣傳材料要簡明扼要、便于理解,宣傳方式要喜聞樂見、通俗易懂,重點要宣傳參加城鄉居民保的優惠政策,把政府補貼、補助的賬算清楚,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二是要加大宣傳經費投入,保證宣傳工作正常開展,對經濟較困難的鄉鎮,各縣(市、區)要給予專項宣傳經費保障。
(三)建立聯動機制。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涉及部門多,聯系面廣,建立一個長效的聯動機制非常重要。建議由人社部門牽頭,相關的各部門安排專門人員負責做好職能范圍的工作,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銜接、聯系,定期召開各部門負責人交換意見會,及時研究
處理有關的問題和具體工作,使養老保險工作能高效率、高質量推進。
(四)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銜接。
一是加快推進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移民搬遷后期扶持、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五保供養、社會優撫、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在制度銜接方面,應確保銜接的方便、快捷和注意銜接的公平性,銜接中應避免出現轉換保障不公平現象,盡可能地遵重參保人的意愿、滿足參保人的要求。
二是加快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系統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信息系統的有效整合,即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納入社會保障整體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與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網絡系統化管理,使經辦更方便快捷、準確率更高,從而有效避免重復參保、重復開戶、重復領取待遇等問題和養老保險基金的流失,確保相關統計數據準確無誤。
(五)嚴格堅持自愿參保繳費原則,避免出現強制參保繳費現象。
城鄉居民參保的根本原則是自愿參保,但在下達任務時,往往習慣于提出一些指標要求,在執行中為了完成指標有可能造成強制參保、繳費現象發生,這不僅違背了施行新政策的初衷,還會給政策的推進實施帶來負面影響。不應過于看重參保率,一些地方的'參保率低可能存在多方面原因,比如外出務工人員多且聯系不上、中青年人員相對較多(該類人員參保積極性相對低)
等。參保率只是一個參考指標,重要的是看群眾對新政策的理解程度如何,群眾對政策的實施是否積極擁護,有沒有意見,參保人員有沒有后悔,有沒有得到實惠。
(六)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
一是建立和鞏固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我市現行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除上杭外仍處于二元狀態,不利于制度的覆蓋、保險關系轉移、基金管理、信息系統管理,與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不相適應。建議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加快解決好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統一繳費標準、統一繳費檔次、補助標準、統一發放標準的有關問題,努力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
二是堅持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作為保民生、促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來抓。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逐步提高對參保人員尤其是特殊群體的補貼標準,適時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每年按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幅度或財政收入增長幅度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補貼,讓保障對象更好地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市里對各縣(市、區)的工作情況和財政補貼情況進行年度考評,并將考評情況向社會公布,接受城鄉居民監督。
三是為滿足部分具有較高繳費能力群眾的需求,建議在原有繳費檔次的基礎上增加更高繳費檔次(如每年可繳20xx元或1500元),以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在整體上提高保障水平。
(七)切實加強基金管理,確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人社部門要切實履行城鄉居民社保基金的監督職責,加強制
度建設,制定完善城鄉居民社保各項業務管理規章制度,規范業務程序,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對基金的籌集、上解、劃撥、發放進行監控和定期檢查,并定期公布城鄉居民社保基金籌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開透明,加強社會監督。財政、監察、審計部門要按各自職責實施監督,嚴禁擠占挪用,確保基金安全完整。
保險的調研報告2
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與完整,直接關系到廣大參保人員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穩定。如何管好用好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是全國上下十分關注和十分突出的課題。然而,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不是一個簡單的管理性工作,而是一個系統的管理工程,需要政府各級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需要全社會全方位地進行監督,才能奏效。為此,本人就如何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監管問題進行了調研。
一、強化審計部門的監管
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具有對政府部門管理和其他單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社會捐贈資金以及其他有關基金、資金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的職責。因此,審計部門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應該是一個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從近年各級審計機關審計工作情況來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已成為審計監督的一項重點內容,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沒有建立每年定審制度,各級審計機關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沒有正常化、制度化;二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的深度、廣度和力度不夠,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的問題查處還不能完全到位;三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審計結果公示力度不夠,審計監督職能作用未能充分發揮等等。對此,審計機關必須轉變觀念,建章立制,著力強化審計部門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督。
二、強化財政部門的監管
財政部門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主要監管部門,具有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支付、投資、預算、決算等各個環節的監管職責,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安全與效益,合規與真實,規范與提高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財政部門:一是要切實強化社會養老保險基金預決算管理。嚴格抓好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預決算的編制、執行和監督工作,及時檢查分析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運行中的不足,促進增收節支,堵塞跑冒滴漏。二是要加強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兩條線管理。建立健全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財務管理制度,嚴格財政專戶核算管理;一切收入必須及時足額地繳入國庫,一切支出必須納入財政預算,收歸收,支歸支,確保專款專用,任何地區、部門、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擠占挪用。要切實加強和規范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補助資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工作,及時下撥資金,不得截留;及時搞好跟蹤監督,充分提高有限基金的使用效益。三是要加大社會保障投資力度。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社會保障的資金投入。特別是對社保機構的管理經費支出,必須由財政預算單獨安排,不得從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中提取列支。四是要嚴格管理社保積累基金。除按規定預留必要的支付費用外,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作進行嚴格的監管,在保證基金資產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實現基金資產的增值。不得將結余基金用于平衡財政預算。
三、強化主管部門的監管
社會保險機構是社會養老保險基金主管職能部門,社會養老保險基金能否管好用好,直接取決于社保部門管理工作的好壞。因此,社保機構: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與監管。要全面落實《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各項規定,切實搞好擴面征繳工作,嚴格抓好社會保險登記和繳費申報制度,強化社會保險稽核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工作,認真審核繳費單位的繳費基數,不得不核、少核、漏核,努力提高征繳率。凡是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按時足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對拒繳、瞞報少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要依法處理;對欠繳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要采取各種措施,加大追繳力度,確保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應收盡收。對參保對象要建立繳費記錄,建立個人保險帳戶,并保證其完整、安全;對參保對象和離退休人員以及其工資基數增減變化情況要及時進行檢查和核對,嚴格新增離退休人員的審批,加強動態核查,嚴防弄虛作假、虛報冒領。二是要廣泛深入地搞好調研工作,不斷創新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統籌考慮當前和長遠的關系,堅持覆蓋廣泛、水平適當、結構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則,完善政策,健全機制,加強管理,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三是要全面提高社會保險管理服務水平。要高度重視社會保險經辦能力建設,加快社會保障信息服務網絡建設步伐,建立高效運轉的經辦管理服務體系,把社會保險的政策落到實處。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要完善管理制度,制定技術標準,規范業務流程,實現規范化、信息化和專業化管理。同時,要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政治和業務素質,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四、強化社會各方面的監管
一是要加大廣大職工群眾的監督力度。繳費單位應當每年向本單位職工公布本單位全年社會保險費繳納情況,接受職工的監督。二是要加大社會監督力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對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和結余情況,定期或不定期向社會公告,接受社會監督,包括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三是要加大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監督力度。對企業進行營業執照年度檢查、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時,工商部門應當督促企業依法履行社會保險繳費義務,對未履行義務的,應當將有關情況通知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四是加大監察機關的監督力度。對國家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社會保險費征繳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職責依法實施監察。
保險的調研報告3
一、現狀
**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工作啟動于1997年4月。截止20xx年底,全縣參保機關事業單位共有234個,其中:黨政機關46個,事業單位188個(鄉鎮轉制事業單位74個),現有參保人員2335人(鄉鎮事業單位轉制人員442人),退休人員425人,供養遺屬20人。在職參保人員與供養退休人員比例5.5:1。歷年累計征繳養老保險費5014 萬元,歷年累計發放退休人員養老金2868 萬元,歷年累計結余養老保險基金 2146萬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管理體制與州局及部分縣(市)不統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職能、資源整合、“五險合一,一票征收”等改革目標至今尚未實現。經辦機構尚未納入參照公務員管理。
(二)業務管理機制不健全,特別是控制機制、反饋機制、導向機制不夠完善,管理基礎不牢,管理手段不新。
(三)至今沒有統一政策和法規,工作處于被動狀態,與事業發展要求差距較大。
(四)鄉鎮轉制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現行政策不完善,特別是計發養老金待遇的有關規定不盡合理,如繳費滿15年的人員,繳費每增加一年,計發比例提高1%,致使鄉鎮事業單位轉制人員的退休待遇與企業養老保險的退休待遇差距越來越大,今年退休人員按上述辦法計發的待遇已高于人事部門核定的退休費標準。
三、對策
(一)創新管理機制,優化管理模式。計劃經濟體制是以單位為管理主體,表現在社會保險管理上,主要是通過單位管理 “單位人”;市場經濟體制下,社會保險管理的是“社會人”,實行社會化管理服務,從而減輕參保單位的事務性負擔。在市場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如果不創新管理體制,管理就會遇到體制性障礙,而且難以提升。要遵循“機構職責明確、權限分配適度、制約配合平衡、控制調度及時”的原則。形成 “服務、管理、監督”三級管理模式框架,將縱向分工的管理體制調整為橫向分工的管理體制。原來縱向分工的管理體制,明顯存在工作協調難和業務經辦權限過于集中兩個弊端,這對提高服務質量和職工綜合素質不利。而橫向分工的管理體制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約,也能提高辦事效率。因此,建議將縣(市)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盡快進行整合,通過 “五險合一”使機構設置上下統一,同時加強服務大廳建設,形成 “一站式”辦理業務的服務網絡,實現社會保險經辦業務的統一化、標準化、高效化。
(二)強化管理手段,改善管理環境。依托計算機系統規范業務管理,健全三大機制,一是控制機制。主要是控制業務經辦人員的具體操作情況;控制社保基金的.資金流量。二是反饋機制。對一線操作和基層現場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采用全面反饋的方法快捷處理,形成經辦業務網上運行,公開辦事制度和程序,實行陽光操作。三是導向機制。努力提高數據庫質量,加快金保工程建設步伐,通過內部局域網絡對工作計劃、規范管理進行及時高效引導。
(三)結合實際情況,完善相關政策。我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一直沿用的是**縣人民政府頒發的《**縣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實施辦法》(鶴政發[1996]12號)。從現行的情況來看,有部分條款已不符合工作實際和新的政策規定,建議縣人民政府對12號文件進一步修訂補充和完善。
(四)切實加強能力建設。各級黨委政府應盡快將社保經辦機構的參公管理落實到位,同時在隊伍建設和素質建設上下功夫。
保險的調研報告4
養殖業保險試點工作是遼寧省一個新生事物。20xx年,按照省市縣各級畜牧業保險工作的統一部署,中華財險與人保財險共同承擔20xx年黑山縣養殖業保險試點工作。3月15日,黑山縣政府召開養殖業保險啟動大會,全面啟動20xx年黑山縣養殖業保險工作。通過三個月的宣傳和實際試點操作,養殖業保險呈現出平穩推進,農戶的保險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不斷提升,為涉農保險全面鋪開積累了經驗。
一、試點情況
(一)業務范圍。中華財險負責黑山縣養殖業保險市場份額30%的業務規模,包括新興等5個防疫所管轄的9個鄉鎮,共122個村。
(二)試點項目。目前開展的養殖業保險項目有育肥豬、能繁母豬和奶牛保險三個險種。其中,育肥豬保險期限為150天,每頭豬保費30元,農戶自負6元,死亡賠償標準為 20-40公斤賠償200元、40-60公斤賠償300元、60-80公斤賠償400元、達到80公斤賠償500元;能繁母豬保險期限一年,保費60元,農戶自負12元,死亡賠償1000元;奶牛保險期限一年,保費420元,農戶自負84元,死亡賠償7000元。
(三)承保情況。截至6月16日,承保總數為203002頭。其中,能繁母豬18116頭;育肥豬184534頭;奶牛352頭。承保總筆數569筆,總保費6770820元;個人部分保費(20%)1354164元,參保農戶6533戶。
(四)理賠情況。截至 6 月23 日,中華財險共受理出險報案1777 起,已決件數764件,已決賠款573044 元;未決950件,未決465835元。
二、主要做法
政策性養殖業保險是黨和政府支農惠民的重要舉措,中華財險錦州中支作為承辦機構,高度重視,采取一把手掛帥,全力推進試點業務的穩健發展,全力把養殖業保險辦成政府的放心工程,農民的暖心工程。主要做法如下:
(一)加強隊伍建設,配備精干隊伍。
目前,參與日常養殖業保險承保和理賠工作主要有三部分人員:村級防疫員、鄉鎮防疫所協檢防疫人員和保險公司查勘人員。為保證養殖業保險穩步推開,中華財險錦州中支加強養殖業保險的隊伍建設,配備精干隊伍,一是將中支農險部4人全部投入養殖業保險的工作中,另外又從公司客服抽掉1人加強養殖業保險的理賠工作,黑山縣服務部4人全部投入養殖業保險的承保理賠的工作中來;二是從黑山招聘5名專職查勘員,常駐5個鄉鎮防疫所,主要任務是隨時與防疫員、協檢員一道完成養殖業保險的查勘定損任務;三是強化人員專業素質培訓,公司先后組織三次專題培訓,提高協檢員的承保、理賠和合規操作能力。
(二)加強硬件建設,配備理賠設備。
按照養殖業保險理賠要求,中華財險為5個動監所配備了5臺符合防疫要求的理賠查勘車,實行24小時無假日上門查勘理賠服務。同時配備6臺手機移動查勘設備,現場查勘完畢后及時將照片上傳公司的理賠系統,保證了查勘定損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三)加強流程管理,規范承保操作。
公司以村、社、場為單位組織投保,填寫承保清冊簽字,防疫員協助收取保費,與投保人一并將保費送交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為其開具收款收據。
(四)加強理三方聯動,快速查勘定損。
在農戶報案后第一時間,中華財險查勘員與防疫員、協檢員三方一并到出險位置,現場對保險標的查勘取證。每天將出險標的“豬鋼子”帶回動監局核對出險數量,由防疫科長簽字生效,做到當日事當日畢。
(五)加強防疫管控,確保無害化處理。
查勘取證后,立即使用專用查勘車,將保險標的送到無害化處理點,進行無害化處理,采取保險公司查勘員1人、防疫員1人、動監局1人三方現場監督的方式,保證無害化處理過程落實。
(六)加強理賠服務,簡化賠款手續。
中華財險嚴格實行定損理賠公開到戶和限期理賠制度。對于理賠款,通過省公司,將理賠款直接打入出險農戶的直補卡,簡化了農戶領取理賠款的手續,實現快捷理賠服務。
三、問題與建議
(一)保險覆蓋范圍不能完全滿足農戶需要。
現行條款規定,投保育肥豬體重必須在20公斤以上。而實際情況是20公斤以下的育肥豬死亡率相對于20公斤以上的育肥豬較高,根據公司黑山養殖業保險三個月的試點數據,15-20公斤育肥豬死亡為512頭,占死亡1551頭15公斤以上育肥豬的'33%。參保養殖戶強烈要求保險保障范圍要覆蓋15-20公斤這部分育肥豬,增加保險覆蓋面。
建議:一是將保險標的擴展到15公斤育肥豬;二是將賠償金額重新設檔,15-20公斤賠償200元,20-40公斤由現在賠償200元調整到300元,40-60公斤由現在賠償300元調整到400元,60-80公斤由現行賠償400元調整為60公斤以上賠償500元;三是擴大承保面所產生的風險,根據試點經營結果,適當調整收費標準。
(二)承保規模依賴于地方財政補貼能力。
現行政策規定,中央補貼40%,省級補貼25%,市縣補貼15%。對于黑山縣這樣的農業大縣,財政負擔較重,縣級財政能力有限,對養殖業保險的補貼難以承擔太大的負擔。
建議:加大省級財政的補貼力度,減輕縣級財政壓力。
(三)保險公司費用嚴重不足。
中華財險承擔著黑山縣5個鄉鎮防疫所管轄的9個鄉鎮,配備了5臺專用查勘車,招聘了5名保險查勘員,并且公司農險部和黑山機構有4人專職服務于養殖業保險,目前費用壓力比較大,遠遠不能支撐開辦養殖業保險所投入的人力成本和固定費用。
建議:增加對保險公司經辦養殖業保險的費用政策支持。
保險的調研報告5
社會保障仍民生之安。為全面準確掌握全區生產類、消費類社會經濟組織用工、就業培訓、參保等方面的情況,綦江區人力社保局組織人員赴工業園區、重點監測的機加工、冶煉、建筑和餐飲酒店類企業對相關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綦江區參保經濟組織的基本情況
20xx年5月未,綦江區參加失業保險的非機關事業經濟組織共1228家計45621人,其中:企業955家41612人,個體工商戶15家326人,非企社團252家3626人,臨時機構3家36人,其他組織4家21人。其中個體戶用工量最多的是航成酒樓計79人,非公社團用工最多的是人民醫院的非在職人員計587人。
二、當前社會保險費優惠政策規定
為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支持企業發展,促進就業穩定,及時宣傳和執行了解相關降費和補貼政策,國家和市級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對企業發展利好的優惠政策。將涉企業五險的社保費率降低,失業保險實行穩崗補貼,困難困難適當調低費基。按上述社會保險費優惠政策的規定來看,假若1家誠信的充分競爭行業的100人左右用工的民營企業,一年來與減負前的情況相關比,可為企業降低用工成本70—80萬元,占企業承擔部分的60%左右。據了解華強控股有限公司去年其社保減負為300萬元。
三、生產類、消費類社會經濟組織存在的具體問題
在走訪調查座談中發現,各企業對政策執行總體反映良好,社保優惠政策的確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但各險種政策之間銜接有問題,造成企業招人入職成本高昂,認為有關政策給企業帶來新的人力成本支出,按社平工資確定繳費基數不符合企業用工實際,再就業不能妥善處置社會保險等問題還在一定范圍存在。
(一) 非企業經濟組織反映當前社會保險費的優惠政策不能全享受
優惠政策中最優惠的部分,困難企業適當調低費基、小微企業適當調低低費率、失業保險支付穩崗補貼等,其涉及的范圍對象僅限于企業性質的經濟組織。不涉及綦江區常見的個體工商戶和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這類經濟組織。在這部分經濟組織對不能享受相關優惠政策有較大抵觸情緒,參保時要求五險統征統籌,有了優惠政策,又不能一視同仁,在當前經濟現狀下,大家都需要政府的援助之手來共渡難關,為什么對不同社會經濟組織要另眼相看。按上述的統計來看,相當于的非企業經濟組織的人員共9%計4109不能完全享受社會保險費的優惠政策。
(二)五險統征統籌給企業帶來高昂的入職成本
在走訪座談中,所有的民營經濟組織都談到一個問題。從近年接收大量用工問題案例來看,為更好的保護雇工合法權利和降低企業用工風險,企業新聘用工人通常是面試、體檢等審查合格后,先參“五險”,再上崗。而工人通常是上崗試干,了解該企業的福利、工作環境,判斷企業對自己的需求情況,再作決定是否長干。由于社會保險是五險統征統籌,為保險征繳順利,都設定了人員增減、工資變動等信息維護停止受理時間段,而五險維護時,起停不一致,造成企業多繳保險增加新聘人員的入職成本。如某雇工鄰近月底來試干,試干1—2天后不辭而別,待雇主單位發現該雇工不再來上班時,至少多交一個月的保險。這對一家常年訂單穩定,人員更替正常的企業可能不算什么,但在當前經濟現狀下,有訂單時立馬招人生產,無訂單時解聘部分生產人員,造成部分企業每月的人員增減情況都超過企業總人數的20%。如100人左右用工,人員變化較大的民營企業,一年下來就需多支出入職成本3-5萬元。據統計綦航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每月的人員增減變化都都超過30人次。
(三)隨用人單位辦理退休的人員,用人單位還需要為其退休人員繳納大額醫療補充保險費,增加了單位運行成本
根據重慶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相關規定,職工隨所在單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和大額醫療補充醫療保險。退休人員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達到規定后,不再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但需要按參保單位基本醫療保險人均繳費基數的1.5%交繳大額醫療保險。這樣規定,一是不符合退休人員實行社會化管理的要求,還將退休人員和企業捆扎在一起,增加了企業運行成本,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和員工之的矛盾;二是不利于企業招用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可能會形成企業就不再與接近退休的職員工續簽勞動合同,更會增加用工比較靈活、員工流動性比較頻繁、勞動密集型企業的運行成本。從綦江區原來的存活了一定時間的老企業統計的情況來看,最高的在職和退休比達1:2,最低的也達1:0.5,如100人左右用工,生存一定年份后,按最低的在職和退休比來計算,一年下來需為退休人員代大額醫療補充保險費高達4-5萬元。
(四)職工醫保、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有交錯而企業多支付費用
基本醫療保險是減輕勞動者因患病、治療等所帶來的經濟風險。工傷保險是保障勞動者遭受意外傷害或患職業病導致暫時或永久喪失勞動能力以及死亡時,而獲的法定的醫療救治以及必要的經濟補償。生育保險是保障懷孕和分娩的婦女勞動者暫時中斷勞動時,獲得醫療服務、生育津貼。三者都有醫療服務,因此在現實中企業認為:一是部分公司不想參加生育保險,若公司人員結構是男性或脫育婦女,公司代交生育險就純粹是盡義務。二是婦女享受生育津貼期間,單位還要為其參養老和醫療,單位認為應由生育保險保險金為其代繳養老和醫療保險費。三是婦女生育期間的醫療費用、職工工傷期間的醫療費用醫保均不報,而有些治療是相關的,造成企業認為自付部分承擔過高。四是3個涉醫部分的自費藥品不一致或多年不修訂,造成醫療機構不好掌握而使企業多承擔費用。
(五)最低繳費工資按不低于社平工資的60%繳費不合理
由于經濟下行,各企業生存困難,而社平工資年年上漲,最低繳費工資按低于社平工資的60%的繳費,造成企業承擔的五險部分,人力成本近年來年年增加。一個人正常情況下,其工資水平應該是隨工作時間、社會閱例、技能水平增長而提高,一個正常存活的企業形成的人力資源正常交替。若某企業正常新招了一部分沒有從業經歷的員工,按企業自己設計的薪酬水平,其實際工資就在最低工資標準左右,而社會保險規定最低繳費工資的按不低于社平工資的.60%繳費,相當于企業多承擔了實際工資至社平工資的60%部分的差額。以一個近千人的企業為例,每年其正常更替新招員工在30人左右,其一年來被增加的差額社會保險就近20萬元。據了解荊江半軸廠近幾年其新招沒有從事經歷的新人的3-5人/年
(六)多點就業,各省市規定不一致,造成企業重復參保承擔而多付費用
為了控制市場的過分炒作形為,部分省(市)出臺了購買大宗商品時,需提供在本省(市)就業(參保)的證明,這本是一個好事,但現在普偏采用做某工程(商品)需某資質,而獲得某資質需提供相關中高級技術人員數量及在該公司就業參保的證明,這樣就造了區政府要求綦江區某家明星企業獲得某資質,而該家明星企業為了達標,而被迫為不足的相關中高級技術人員(掛證)參保繳納,而全國社會保險信息系統沒有聯網,相當于外省人員在重慶市“掛證”,我市的企業不但要給“掛證”費,還要為其重復參保。建筑類企業以項目的名義給在該工地的人員參加的工傷保險,建筑類企業又要為其常設的基建、監理等部門的人員參“五險”,相當于建筑類企業在接工程后其基建、監理等部門的工作人員企業為其重復參工傷保險。
四、實體經濟認為其被社會保險多收費的原因分析
雖然階段性的社保降費政策對實體經濟來說是利好,但走訪中他們反映,階段性社保降政策還能執行多久,已經存在的問題何時修改,怎樣配合人口老齡化和經濟增長放緩系統性的修改社會保險政策來切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等問題。
一是社會五險政策微調嚴重滯后。社會保險法20xx年10月頒布,20xx年7月起執行,而我市現有五險實施條例均是20xx年以前就開頒布的,五險統征、單位退休人員由單位代繳大病醫療保險,在開始實施后的2-3年內,應該就有所反映。直至現在對這類問題全市都沒有進行調整。而只是一味的考濾怎樣讓收不抵支的養老、工傷、醫療達到收支平衡,而對失業、生育不但不降,還在經濟上升期調整費率增加企業負擔。
二是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過高過快。近年來社平工資以10%的平均增幅上漲。而社平工資的統計范圍是規模以上企業人員的平均工資,低收入人群的工資并沒有納入進去,社平工資的上調意味著與之聯動的各項社會保險繳費工資基數和繳費金額也將隨之上調,被平均的大量民營經濟組織恰恰是受此影響最大的群體。
三是就業形式的多樣性,對不同就業形式采用不同的征繳比例。現行規定高于社平工資繳納的其失業后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一致,靈活就業人員可以選擇性參保,對個體工商或靈活就業人員其繳納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費總費率為20%,而企業職工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就達19%。且對企業的管理,稅務部門要求的財務數據和財務管理更高。走訪中民營企業普遍反映,按現行的稅負、現行的社會保費繳費比例、市場競爭中壓低利潤空間,企業根本無法生存。
四是行政計劃式的管理,為完成征繳任務而被迫多繳費。目前市委市政府對各個區縣的經濟民生考核有五險的參保擴面任務,當區縣面臨參保擴面人數不達標,或征收進度不達標時,為應付考核,各區縣會將當前面臨的問題轉嫁到企業,或者叫企業提前繳納社會保險費,或者叫企業過了某時段再減人,或者叫企業突擊招人再突擊減人。表面上看可能企業沒多繳納,但實際上,按企業自業的計劃,其資金利用率更高,其全年的計劃執行更好。
五是社會保障信息系統不公開,有部分蓄意工傷來詐騙企業提高企業的人力成本。由于社會的過度競爭和國家對是保護雇主還是保護雇工的調整上過猛,在現在現實生活中產了了一種“幫雇工欺詐雇主”的新現象,通過從勞動關系維權、工傷等情況來和企業來談判,讓企業拿錢息事,而部分雇工學會此套路后,就專門以此為生。到某企業工作兩三月后,就“制造”工傷,然后要求企業私了,一個企業一年攤上一樁,就將損失3-5萬元。如綦江的王善明現象,現在綦江區內的企業幾符不敢用此人。
五、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險制度的建議意見
為了完善覆蓋城鄉職工和居民的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制度,落實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方針,建立人人享有社會保險的全民保障體系,切實為企業減負,建議如下:
一是整合工傷、生育和醫療保險。工傷、生育、醫療三險都有醫療服務,建議將三險醫療服務整合在一起,而將工傷期間的誤工補助和生育期間的工資性收入納入原工作單位解決,其醫療服務真正實現無逢聯接,真正減少涉醫部分的自費藥品不一致或借工傷之名向工傷患者兜售自費藥品而增加企業負擔,促進患者和企業都要想到對方的難處。
二是改革現有養老保險。對所有的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市場主體都實行相同的繳費比例,適當降低靈活就業人員的繳費比例,在退休時將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靈活就業人員和居民養老保險的采用適當的權重拉通計算養老保險待遇,將三種養老保險的退休時間調整為一至,在享受優惠政策時,將所有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企業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的經濟組織享受同樣的保險費優惠政策。
三是改革醫療保險。建議基本醫療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和基養老保險的年限一致,而將退休人員的大病醫療保險移交到都由本人自行承擔,或真正做到保基本,將大病醫療保險移交商業保險承擔。
四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鑒于社會保險的公共或半公共性質,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險的資金投入成為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重要內容,當前降費政策的實施必然影響社會保險基金當期收支平衡,需要財政投入維持當期收支平衡。社會保險收支的缺口也越來越大,從五險逐步建立來看,由于“老人”和“中人”在舊體制下沒有實行繳費制,而是由國家包下來,在財務上有一部分工資不作為企業成本,而是作為企業的超額利潤上繳給國家,當職工生老病死時再由國家補償給勞動者。現在實行新的養老保險制度,國家對這部分勞動者予以補償,在理論上是完全公平和合理的。社會保障改革中所遇到的資金不足問題,并非是真正的資金不足,是責任不清、財政并未真正到位等造成的。
五是健全立法。社會保險是國家社會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有一整套法律法規加以規范,用法律來對社會保險所涉及的各種關系進行調整。雖然《社會保險法》已經出爐,但與之配套的實施細則至今仍是舊標準。比如無第三方面責任和無支付能力的醫療保險先行支付等問題,應制定具體的辦法或應其他法P與之配套,這樣就影響了社會保障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實施。缺乏法律的依據和基礎,人們無法準確把握國家在這種制度中所承擔的責任和個人可以期望的安全值,政府和民間也無從進行合理分工并充分發揮各自的積極性。
保險的調研報告6
中國保險需求模型預測
國內外經濟學者采用的保險需求預測方法很多,歸納起來有以下三種:一是基于計量模型作出的預測;二是基于相關指標作出的預測;三是專業機構對單個指標作出的預測。出于準確性原因考慮,我們選擇了基于計量模型的預測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對保險需求影響因素和模型的選取,可以為我們提供較好的借鑒。第二種方法即基于相關指標作出的預測方法,以及專業機構的個案需求預測方法,在這里只是作為第一個方法的補充或驗證。
由于影響人身保險需求和財產保險需求的因素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所以,在預測及其分析時,將兩者進行了分別處理。
人身保險需求預測
為了避免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中未做檢驗而可能導致的偽回歸現象,我們同時采用多元回歸和面板模型。多元回歸模型的形式是:
模型解釋變量的假設有三個:一是假定20xx年GDP增長率為9.405至20xx年的增長率為7.2%;二是假設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長率低于GDP增長率的一個百分點;三是假設根據往年數據,人口死亡率每年遞減0.01%。這樣一來,得出如下人身保險需求預測結果。
財產保險需求預測
由于財產保險各險種的影響因素存在較大差異性,我們對需求整體規模進行預測時,只選取國民收入(GDP)和固定資產投資這些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而且,考慮到它們之間的相互而非單方面作用關系,我們選用了向量誤差修正模型。這樣一來,就有了三種預測,第一種是只包含固定資產投資的模型預測;第二種是只包含國民收入的`模型預測;第三種是既包括固定資產投資,也包括國民收入的模型預測。假定20xx年至20xx年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2.5%。
根據預測模型,未來5年中國保險業的增長情況是:人身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5.6%;財產保險的平均增長率是16.9%;平均增幅為16.2%。
如何看待這個預測結果?有三點需要說明:一是預測結果只能是一個參數,不能是一個定數。二是要警惕“模型拜物教”的影響。三是要權衡模型預測結果的利與弊。
采用模型對保險供求總量進行預測,有兩個問題沒有辦法確定:一是模型預測需要的條件很多是假設條件;二是模型本身也是對現實作出的一種假設。因此,模型預測結果不一定能夠代表中國未來5年真實的保險需求。
那么,真實的保險需求究竟是多少?
最近瑞士再有一個研究報告說,人均收入介于20xx至10000美元之間的國家,保費收入的增長會比整個經濟增長平均快1至2倍。那么,我們預測的結果只是瑞士再預測的下線,即1倍的預測數。如果是2倍,那么,增長率應該是21%以上。簡單的說,如果“十一五”期間工作做得好,增長率可以達到為16%,甚至可以達到21%以上。
保險供給預測與分析
保險市場的供給能力通常用三個指標來反映:一是保險市場結構和企業數量;二是保險經營資本所承擔的風險的密集程度,常用償付能力指標和部分財務指標進行衡量;三是投入保險經營的資本規模和資產規模。按照這些指標,我們用三種模型,即法定最大自留額方法、肯尼系數方法、償付能力額度方法,分別對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的供給能力進行預測,結果如下:
(一)財產保險能力預測結果:
20xx年財產保險公司的資本為285.3億元,20xx年為306.4億元,資本的年均增長率為1.4%。
(二)人身保險供給能力預測:
采用與財產保險供給能力預測相似的方法,預測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00%,到20xx年底,我國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約為33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20%,償付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為235億元和540億元。即到20xx年底,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大約在235億元,也就是說,人身保險資本缺口約為235億元。如果將償付能力充足率選定在150%,償付能力缺口預測值約為540億元。人身保險供給能力缺口大約為540億元,也就是說,人身保險資本缺口約為540億元。
三種預測方法的結果同時顯示出,保險供給能力存在缺口,且有擴大之勢。同時,不管是財產保險還是人身保險,供給能力都不能滿足保險需求的需要。靠供給拉動需求,其作用的空間是有限的。所以,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一定意義上說,中國保險市場存在不同程度的危機問題。保險市場危機形態有兩種:一種是需求約束型危機;另一種是供給約束型危機。目前則表現為一種帶有供給約束型特征的危機。
回顧我國20年的發展路程,任何一項經濟改革的成功,都離不開思想意識的轉變。沒有市場意識,不可能有市場經濟;沒有法制意識,也不可能有法制經濟。同樣,沒有風險意識,就不可能有風險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我們應該在經濟學辭典里加一個“概念”,那就是“風險經濟”。在社會學辭典里也增加一個“單詞”,那就是“風險意識”。這樣一來,在我們國家經濟生活中就應該有了3種經濟、3種意識:市場經濟、法制經濟、風險經濟;市場意識、法制意識、風險意識。
只有風險意識增強了,與風險意識相聯系的保險意識才能樹立起來。風險意識、保險意識是中國潛在保險需求向現實保險需求轉化的前提條件。推進保險業的發展,首先要提高風險意識。因此,我們向全社會發出一個呼吁,建議在我們的國家生活中,大力倡導風險意識。
保險教科書把保險分成自愿保險與法定保險沒有錯。但如果把自愿保險與法定保險對立起來就不對了。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過程中,有人擔心推行法定保險會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們認為,這樣的認識是不對的。法定保險和自愿保險都是市場經濟所需要的。
瑞士是世界上保險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它的保險密度是5660美元,排在世界第一位。究其原因,一是樹立全民保險意識;二是推行法定保險。在瑞士,不僅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屬于法定保險,就連火災保險也被列入法定保險范疇。將法定保險作為每個公民的基本義務,每個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購買這些保險。長此以往,就慢慢形成了一種深入人心的、自覺遵守的保險消費習慣。
保險的調研報告7
目前,失業保險征收情況要遠好于失業保險支出。而現階段失業保險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主要矛盾卻集中在失業保險的支付環節上。為了進一步規范失業保險的發放工作,進一步加強失業保險待遇發放工作的監管力度,20年8月,區就業局成立了失業保險待遇支付專項檢查小組,擬定了工作方案對全區領取失業保險人員領取失業金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并在檢查的同時進行了相關情況的調研。檢查發現,經辦機構在對失業人員是否享受失業金、失業金的停止、基金支付監管等仍存在著具體問題,企業在參保、繳納失業保險金上還是存在著僥幸心理。本文結合年初審計、本次檢查和工作實際,現就失業保險基金管理提出一點建議。
一、檢查的基本情況
失業保險待遇專項檢查小組對全區8月正在領取失業金人員享受待遇在15個月以上人員中確定出的301名檢查對象,聯合區社保、地稅、工商、鎮街對這301人進行了全面核查。
(一)參保情況
301人中,有7人是在領取失業金期間以單位形式參加了社會保險中養老保險或者醫療保險(沒有參加失業保險),111人以個人身份參加了養老保險或醫療保險,183人沒有參加任何社會保險,有人正處于靈活就業中,其中謝家灣街道有4名失業人員分別從事保安、家具銷售等工作,但所在企業均沒有為其參保。從統計看,類似此類靈活就業人員占檢查比例的3.9%左右。
(二)求職情況
就求職愿望而言,約71%的人有求職愿望,并有明確的工作意愿,但由于對工作職位、工作待遇的要求無法達到,現在仍處于失業中;約23%的人有求職要求,但對工作沒有強烈愿望,處于可工作和不工作的狀態;約6%的人不愿工作,也沒有強烈的求職愿望。在檢查中,上述人員均表示就業壓力比較大,自己的求職愿望和現實有些差距,領取失業待遇也不是他們的初衷,多數人表示自己正努力找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方面
目前,企業和職工對參加失業保險的意識較前些年有很大改觀。從實際辦理過程看,企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企業欠費造成失業人員待遇享受難。現行《重慶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單位及其職工自欠繳之月起一年內清繳了所欠失業保險費與滯納金的,失業人員自清繳次月起可享受失業保險待遇。而實際上,失業人員在解除勞動合同時,企業仍舊欠費。致使部分企業職工失業后,經辦機構根本沒辦法為其辦理失業保險金。
2.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后企業不愿承擔送檔等義務。目前,由于一系列原因,企業在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后,不愿意履行失業職工送檔義務,致使失業人員超過了申領失業待遇期限;同時有參保單位如雇工不多的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失業保險金申領所需資料準備不足,失業人員反復跑路的情況較多,也有造成失業人員無法申領失業待遇情況發生。
3.企業有違規幫助失業人員套取失業金現象。主要表現為失業人員已在企業就業,企業則通過瞞報失業人員社會保險,不予為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以幫助失業人員違規領取失業保險金。
(二)經辦機構方面
1.失業保險信息系統建設落后。每月失業保險金的發放由金保系統自動導出,但享受失業保險金的人員是否靈活就業或者其他,系統無法顯示,經辦機構沒有辦法監控,一定程度上出現了基金監控缺位的現象。
2.缺乏與稅務、工商等其他部門聯動。享受失業保險待遇人員是否就業、有否提前退休等情況,缺乏數據對比。現行情況下,無法與稅務、工商等部門信息共享,缺少強有力的佐證。如20年國家審計署在審計的過程中,發現部分失業人員在享受失業待遇期間有申報個稅的情況,由于沒有與稅務進行信息共享,則失業經辦機構無法掌控此類情況。
3.靈活就業人員停止享受待遇享受難。現行失業保險條例明確規定失業人員在享受失業待遇期間重新就業的必須停發失業保險金。目前,經辦機構對重新就業人員的認定只能掌握在重新參保(失業保險)的、或者當月不與簽字的情況下停止,對出現的短期靈活就業人員、以個體身份參加養老保險或者醫保的失業人員等情況,失業經辦機構只能認定為其仍屬失業人員。
4.工作力量薄弱。根據對各區縣的調查,全市均存在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人手缺乏的問題,這就直接或間接造成了失業保險的業務經辦和基金財務管理上有交叉現象,在基金的監管,特別是待遇支付上還缺乏一個專門監管的部門。
(三)申領失業待遇的失業人員方面
1.認識不足。對失業保險“是促進失業人員盡快就業”的作用和目的不明確,認為只要失業了就該領取失業金,是否再就業跟領取失業金沒關系。
2.有故意騙保行為。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金過程中,有專門為領取失業金而領取失業金的情況。在了解政策的前提下,諸如本身為自愿離職,但有要求企業為其出具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建議和對策
(一)用新理念完善失業保險制度
要改變過去“失業保險就是管職工失業以后的事情”的`舊觀念,樹立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保就業、促就業”的新理念,把失業保險制度建設重心放在防失業、促就業上,一方面維護企業既得利益,同時要保障失業人員在履行繳費義務后的權益,通過制度的完善,切實減少失業基金的風險點。
(二)加強對失業保險工作的認識
在目前的五項社會保險中,失業保險這一險種往往被忽視甚至忽略。從歷年稽核和今年審計署的審計情況看,企業在對五個險種的保險費參保上,有明顯的區別。目前,失業保險的參保情況僅僅好于生育保險,與工傷保險基本持平。但市場經濟條件下,失業不但客觀存在,而且是在未能就業的群體中解決起來最難的問題,這部分人不是年齡偏大,就是沒有一技之長。所以從民生角度考慮,失業保險應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不但要把它放在五大社會保險中頭等的重要位置,而且要放在就業工作的頭等位置,就目前其他就業群體看,他們都是有依靠的,而未就業群體失業人員恰是更應引起關注的。
(三)加大失業保險政策的宣傳力度
《失業保險條例》頒布實施多年,但社會對失業保險的認識和人們對失業保險的熟知遠遠落后于其他險種。主要原因表現為企事業單位等對失業保險的認同和認可度缺乏,認為只要給職工發了工資、參加了相應險種就行。目前,很多企業在失業保險認識上不明確,不知道對失業保險企業和職工有什么樣的權力和義務。如20年來,九龍坡區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共出動人力200余人次,印制發放資料10000余份,積極配合區里做社保法和失業保險政策的宣傳,但社會認知效果仍不理想。建議在現有的基礎上,市、區人力社保局在失業保險政策宣傳上給予一定的政策和人力物力支持,制定專門的失業保險宣傳冊和明確專門的宣傳渠道。
(四)加大失業保險稽核監督和執法力度
人力社保部門應整合內部力量,加大對企業的稽核力度,對出現少報漏報現象應加大處理力度,對直接責任人和經辦人員應嚴厲的批評教育,必要時可加大處罰力度。目前,失業經辦機構人員少對企業是否嚴格執行參保、有否少報漏報,以及追回失業人員多領冒領失業金情況都存在工作工作不力。對此,需要執法部門特別是勞動監察部門的支持,方可保證失業金的正常征繳和基金的運轉,()保障失業職工權益,切實促進失業保險工作的有效開展。
(五)進一步擴大基金支出范圍
一是在基金繳納費率上進行浮動,對繳納社會保險情況良好的企業,次年繳納可以實行一定比例的降低,從而減小企業的負擔,加速企業的基金的良性循環;二是擴大基金的支出范圍,加強企業補貼。諸如對培訓的獎勵、穩崗的補貼等,形成長效機制;對主動吸收接納正在領取失業金人員的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三是加強對領取失業金人員就業補貼。對領取失業金人員在領取失業金期間積極就業或主動創業的,由失業基金支付適當獎勵,切實達到促進失業人員積極再就業的目的。四是實行獎勵機制,對繳納社會保險積極,穩定崗位效果突出的企業,實行一定的獎勵,對企業為社會做出的貢獻進行肯定,有利于提高企業參保的積極性。
(六)成立專門的失業保險基金管理部門
目前,全市多數區縣失業保險基金管理基本都是由就業局失業保險科承擔,這使得失業保險業務和財務在經辦過程中有一定的混淆現象。主要是失業保險在就業范圍內為單險種,以此形成了失業保險基金的監管責任僅僅根據內控制度的要求,設立了兼職內審部門,這實際上將基金的日常管理和運行監督任務落在了科長和分管領導身上。設專門的失業保險基金監管部門,實現失業保險業務和基金財務的真正分離,確保失業保險基金的安全。
保險的調研報告8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險業呈現迅猛發展勢頭。但據調查了解,目前縣域保險市場發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其健康發展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應引起關注。
一、存在問題
(一)外部監管與市場發展不相適應。目前保險監管機構只設立到省一級,省級以下的市縣沒有設立分支機構。從近年來保險業的發展趨勢看,市縣兩級由于機構少、業務發展潛力大,成為新一輪各保險公司爭奪的主要戰場。隨著市縣兩級機構數量的增多、同業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客觀上要求相應的監管力量、監管水平、監管方式與之相適應。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原有的監管體系和監管力量與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勢頭明顯不相適應,難以真正了解基層保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及時處理。
(二)同業競爭日趨激烈,引發的問題不容忽視。適度競爭有利于保險業的發展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但是,競爭過度會給保險市場的發展帶來一系列不穩定因素:一是人員頻繁流動。隨著機構的增加,對人員需求量相對較大,尤其是高級管理人才和手中掌握著一定客戶資源的業務經理,成為各保險公司爭奪的重點,在高薪、高位的誘惑下,不少管理人員走馬燈一樣,頻繁跳槽,不利于保險隊伍的相對穩定和續保業務的開展。二是個別保險公司借助于權利部門搞壟斷經營和權利“尋租”,破壞了公平、公正的市場基本原則。三是以支付高額手續費為誘餌,變相搞商業賄賂。同業競爭不規范,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給保險業自身發展和保險市場的穩健運行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三)保險營銷人員持證率偏低。根據《保險法》有關規定,保險代理人必須參加保險業務知識培訓,并考試取得監管部門頒發的保險代理人資格證書,才能從事保險代理業務。但在調查中發現,個別保險公司持證率不足80%,與監管要求相差太遠。持證率偏低,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不利于保險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提高,甚至對保險公司的社會信譽產生不良影響,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四)在產品宣傳上有誤導客戶現象。目前各保險公司推出的保險產品大多是固定格式保險條款,部分內容專業術語較強,而社會公眾保險知識普遍欠缺,對保險條款也沒有細加研究,購買保險時主要以保險代理人的宣傳解釋決定是否購買。部分保險代理人短期行為相當嚴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利用客戶對自己的信任,過分夸大產品的保障功能,對限制性條款和免除責任沒有如實告知客戶,誤導投保人做出非理性選擇,為以后客戶與保險公司在理賠問題上發生糾紛埋下隱患。
(五)存在洗錢行為。部分保險代理人,為了獲得保單,不擇手段。如勸說某些單位領導利用小金庫辦理團體保險等,使非法資金能通過購買保險變為合法資金。
(六)農業保險發展緩慢。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弱質產業,容易受各種自然災害影響,甚至威脅到農民的生存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從目前農業保險保費收入情況看,增速有所加快,但保險的覆蓋面和保費收入仍處于較低水平,與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農村人口數極不相稱。
二、對策建議
(一)健全完善保險監管體系,增強保險監管功能。一是修改和完善配套的`保險監管法規體系,從監管制度、方式和手段上建立健全和界定保險市場行為規范標準。二是建議在縣市級建立保險監管機構的派出機構,或委托銀監局對基層保險市場的監督管理,嚴格保險機構準入審查,對基層保險機構進行清理,進一步規范保險市場。三是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共建金融穩定協調體系。要針對出現的混業經營情況,在縣級區域內建立由人民銀行與銀監部門牽頭,銀行、保險機構參與的混業監管協調機制,針對銀行、保險業務的交叉區域討論其風險及時進行研究,通過信息共享、穩定協調機制及時排除金融風險隱患,為金融發展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二)加強對保險代理人管控力度。一是從完善制度入手,加強對保險代理人的管理,提升保險“窗口”形象。二是嚴把準入關,徹底杜絕無證上崗。三是建立統一、規范的保險代理人誠信記錄信息庫,與資格證書一同管理,實現各保險公司之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四是加大對保險從業人員失信的懲戒力度,對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代理人,要堅決辭退,并記錄在案,終身不得從事保險代理業務。五是保險公司要信守承諾,加快理賠速度,切實保護投保人的合法權利不受損害。
(三)加大保險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保險意識。一是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優勢,由行業協會出面,各保險公司參與,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及網絡媒體,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保險的重要性,避免單打獨斗,降低宣傳成本,提高宣傳效果。二是通過正面典型案例、現身說法,向公眾宣傳保險在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宣傳的可信度,提高人們的參與意識。三是利用保險營銷人員點多面廣的優勢,加大保險產品的宣傳解釋工作,加深人們對保險產品的了解和認識,為擴大保險產品的消費群體,儲備客戶資源。
(四)合理規劃機構準入數量,防止競爭過度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在保險市場逐步放開的情況下,國內外保險公司紛紛看好中國保險市場巨大潛力,為了防止機構過度膨脹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需要管理部門在機構準入數量上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可根據一個地區經濟總量、增長速度、人口數量、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指標科學測算最多可容納機構數量,既要保持適度競爭所需的機構數量和必須的發展空間,同時又要防止因機構數量過多,造成過度競爭而引發社會不穩定因素。
(五)拓寬服務領域,開發多樣性的保險產品,避免同質競爭。為了防止業務重疊,競爭加劇,各保險公司要在細分市場上下工夫,找準市場定位,發揮自身優勢,選擇好各自的突破口和切入點,加大營銷力度,開辟新的服務領域和客戶群體。要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努力滿足不同層次、不同職業、不同地區人群對保險產品多樣化的需求,避免同質競爭帶來的不良后果。
(六)完善內部控制,防范風險發生。保險機構要以強化內控為目的,制定切實可行的業務操作規程,對重要崗位明確分工,實行ab崗位操作制度。設立內部稽核、事后監督崗位,作好日常監督檢查工作,有效降低業務風險。
(七)加強政策引導力度,促進農業保險的發展。一是地方政府要作為農業保險發展的組織者,主動承擔農業保險發展的責任,出臺扶持政策,落實資金支持,引導農業保險業務有序開展。二是適當推行強制投保,通過強制投保,在足夠大的領域內分攤風險,避免逆向選擇,降低農業保險費率,減少保險公司經營農業保險的經營性支出。三是引導農民增強保險意識,認識到保險理賠比政府救災的有效性,提高農民投保的積極性。
保險的調研報告9
為了統籌xx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推動社會養老保險工作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對xx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情況進行調研。
一、xx鎮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情況
xx鎮總人口為37595人,農業人口有33000余人,非農業人口有4300余人。全鎮已將24499人應參保人員信息全部入網,其中累計參保繳費人數已達11900余人,60歲以上到齡人數5000余人,對60周歲以上的到齡人員已發放待遇,而且保證養老金每月按時足額發放到應享受待遇人員手中。
二、xx鎮養老保險存在的問題
自20xx年實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以來,養老保險由小到大,參保人員由少到多,保證了城鄉60歲以上老人的基本生活,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總的來說,發展的還是很健康的。但由于農戶居住分散、外出務工人員多、實施時間短等因素,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1、觀念滯后,參保意識淡薄
雖然養老保險已實行三年了,但仍有一些人對此缺乏足夠的認識,有人認為,錢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是最安全的,沒有長遠的思想,拿到現錢是最重要的;有年輕人認為,錢交給國家,得等到六十歲才能享受,時間太久遠了,怕日久生變;有些家庭收入確實比較低,拿出部分參保也確實有困難。
2、勞動力流動性強,制約全覆蓋工作
由于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勞動力的需求越來越大,勞動力的流動性越來越強。xx鎮的大部分年輕勞動力都流向了發達地區,就業對勞動者而言,要比社會保障更重要,如果就業的流動性和保障發生沖突,現實的選擇當然是先就業,掙錢保障生活,而且,外地也有些企業也會幫助員工繳社會保險,這就制約了xx鎮的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
3、保險機制的缺陷,影響全覆蓋工作
養老保險手續太繁瑣,年年得繳費,年年有票據,每張繳費票據都不能遺失,保存起來太麻煩了,有一點錯誤還得想盡辦法重獲取復印件,還有轉保、退保的時候必須先在鎮上辦手續,然后還得到縣城,這個程序十分麻煩,比如,如果一個人繳了200塊錢,今年出了什么事,來退保,還得來回跑到縣城,這200塊錢存了兩年,非但沒漲,還給折騰沒了,這樣繁瑣的程序,極大地消減了群眾的參保積極性。
三、對加強xx鎮養老保險工作的建議
1、通過廣播、電視、村上公開欄、橫幅等農村常用的.新聞媒體廣泛宣傳養老保險政策,制作通俗易懂的宣傳手冊,動用鎮、村干部和大學生村官等一切可以動用的力量來進行宣傳,讓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真正懂得養老保險的優惠政策,轉變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消除其后顧之憂,讓其自愿主動參保。
2、建立由相關部門參加的養老保險征繳清欠機制,實行多部門聯動,做好養老保險金的征繳、清欠工作,針對少報、漏報、瞞報繳費工資、拖欠養老保險等問題,由相關部門及時查處,及時做好征繳、清欠工作。
3、權力下放,優化辦事程序。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細化養老金申領、審批、發放等辦事程序,規范經辦人員的服務內容,上級部門盡量權力下放,簡化相關手續,能在鎮區辦理的,盡量讓其在鎮服務站辦理,方便群眾辦事,提高辦事效率。
4、科學核定經辦機構人員,保證工作順利進行。按照本鎮工作量的大小,依據上級有關規定,科學、合理地安排經辦機構的辦公人員和辦公經費,保證養老保險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是一項惠民利民的大工程,養老保險的全面完善關系著群眾生活、國家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xx鎮養老保險工作需要各方力量相互配合,共同促進xx鎮的經濟發展。
保險的調研報告10
我們從事企業養老保險工作,經歷了養老保險改革時代,見證了全民合同工參保起步,全民固定工統籌,“兩金”合并統一征繳比例,集體統籌納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私營個體起步參保繳費;也見證了從縣級統籌,到市級統籌,再到省級統籌的過渡;更經歷了從政策到法規,再到《社會保險法》的出臺。這25年以來,養老保險制度逐步完善,由全民企業固定工統籌發展到集全民、集體、私營、個體及靈活人員為一體,不同用工形式,統一征繳費率,統一標準核算待遇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踐證明,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發展,維護了廣大職工的合法權益,解除了他們的后顧之憂。對于安定人心,穩定社會,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但是,就在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的.過程中,特別是近兩年出臺的參保補費政策,讓一部分曾經不具備條件或不符合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人員快速、低成本的加入,給按規定參保,按時、足額繳費的原參保人員,造成了心理極大的不平衡感,他們每年按100%繳費,而補費者是按60%補費,然而待遇卻一樣!義務與權利的不對等,導致近年來咨詢上訪的人員特別多,在接待來訪中,使基層養老經辦機構工作人員解答群眾疑問時頗顯被動,筆者就一些重點疑難問題思考和辯證,以求探究,以便進一步維護和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工作。
1.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即不屬于企業單位,也不屬于國家,它屬于參保職工所有。相關部門或經辦機構在出臺一些政策時,應該多考慮多數參保職工的利益,適當照顧特殊群體的利益,體現義務與權利對等。
2.對參保繳費滿15年且到達退休年齡,按全省上年度社平工資60%繳費與100%繳費的,在未達到當年當地最低工資標準90%和在調整待遇金額時應當區別60%繳費與100%繳費的待遇不同,讓參保職工感受到義務與權利的對等。
3.既然《社會保險法》頒布運行了,我們就應嚴格執行,政策出臺變動幅度應在《社會保險法》之內,這樣既給工作帶來了一種信任感,也讓一線經辦人員可以更好地開展工作。
保險的調研報告11
縣福利廠建于1982年,隸屬縣民政局自收自支事業單位,主要承攬救災物資加工業務。從建廠開始到90年代初,生產項目穩定發展,職工一度增加到57人,人均工資達300多元。然而從1995年開始,隨著外圍競爭加強,福利廠日趨衰敗,目前處于名存實亡的境地,職工生活困難,久拖未決的養老保險成為影響當前社會穩定的一個焦點問題。
一、養老金上繳情況
目前,縣福利廠共有職工21人,其中殘疾人15人;固定工人10人、合同制工人11人;60歲以上5人、50—60歲2人、40—50歲13人、35—40歲1人;按照工作年限劃分,48年工齡1人、39年工齡1人、29年工齡2人、27年工齡1人、26年工齡2人、25年工齡2人、22年工齡8人、21年工齡2人、20年工齡1人、17年工齡1人。依據當時養老保險政策規定,上交養老保險金的僅指合同制工人。福利廠現有11人合同制工人養老保險金只交到1993年度,存在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專門賬戶,從1994年開始至今未交。而10名固定制工人,從國家實施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以來,他們養老保險金從來未交。據核定,目前全廠21名職工已拖欠養老保險金達125萬元。拖欠養老金的主要原因:一是福利廠資金匱乏無力支付;二是職工生活困難無錢繳費;三是因福利廠屬于自收自支企業管理性事業單位,所有相關企業改制政策將其拒之門外。目前到達退休年齡的職工有7人,其中男職工5人,最高年齡龍正興,退伍軍人,今年69歲;女職工2人,最高年齡李發仙,殘疾人,現年57歲。
二、外地做法
福利企業是殘疾人聚集的`企業,其性質大多是自收自支企業管理性事業單位,具有弱勢性、特殊性和政策實施的空缺性,也是當前社會不穩定因素隱患之一。為此,縣民政局專門前往州內縣市進行了調查,綜合情況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福利企業特殊情況作特殊處理,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吉首、龍山在低保、臨時困難救助給予重點照顧外,縣財政每年分別給福利廠預算6萬、8萬元經費,以求社會穩定。去年龍山縣財政一次性買單,支付了42萬元尾欠,退休工人足額領到了退休金。吉首福利廠1998年前欠交養老金75萬元,20xx年市政府領導同意作欠帳處理,之后每年門面租金20余萬作為上交養老金,保證退休工人養老金分文未少,達到了政府、社會和殘疾人家庭“三個滿意”。北京順義區,對福利廠職工養老金采取減半收取的辦法,維護了弱勢群體的根本利益。
三、幾點建議
縣福利廠現有職工21人,且大多是病老殘疾,生活相當困難,他們曾多次上訪要求合法權益,是全縣“保民生、促穩定”的重點之一,解決縣福利廠養老保險問題是當務之急。為此,向縣人民政府作如下建議:一是針對當前殘疾職工失業后,沒有任何經濟來源,養老保險費難解決的問題,借鑒外地經驗和作法,建議縣政府對福利廠養老保險金作減半優惠政策處理,對余下的養老金尾欠由縣財政買單;二是從20xx年度開始,縣財政每年給予縣福利廠一定的預算經費,采取財政幫助一點、民政資助一點、職工負擔一點,幫助余下職工解決好養老金繳納問題,確保殘疾職工退休后按月領取養老金,有效化解遺留問題。
保險的調研報告12
全球保險巨頭德國安聯集團研究部門最新發布的《全球保險市場調研報告》顯示,20xx年,全球保費總收入創歷史新高,達到3.65萬億歐元,剔除受匯率影響,同比增幅約4.4%。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增加的總計1500億歐元左右的保費中,約有700億歐元來自同一個市場——中國。這意味著,中國撐起了全球保費增幅的近半壁江山。安聯的報告顯示,若不是中國,全球保險行業去年的保費增幅僅能達到2.7%。
尤其是在壽險領域,20xx年,“中國效應”尤為突出。如果沒有中國的保費總收入,那么,20xx年全球壽險業保費總收入的增幅將從4.7%跌至2.3%。從具體數據來看,中國壽險市場在20xx年實現了超過30%的增速,達到自20xx年以來的最高漲幅。
安聯的報告顯示,雖然中國的保險密度(保費收入/總人口)約170歐元,距離發達國家的保險密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但中國的保險深度(保費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奧地利,并且幾乎快趕上以高度認可壽險產品著稱的德國,20xx年德國的保險深度為2.7%,遠低于西歐國家平均值4.7%。
中德安聯人壽保險公司首席執行官陳良表示:“我們很高興看到中國保險市場一路高歌猛進、蓬勃發展,這讓我們看到了機遇,也迎來了新一輪挑戰。作為安聯集團在中國唯一的合資壽險公司,20xx年恰好是中德安聯深耕中國市場的第18年。中國的保險消費市場是具備了無限潛力,中德安聯將繼續聚焦業務轉型與管理變革,不斷優化業務結構,提升客戶服務品質,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安聯的報告同時分析認為:“中國在全球保險業占據半壁江山的情形,一方面也是因為全球其他地區壽險市場的萎靡不振。根據估算,20xx年西歐國家保險費整體收入下降1.2%,這也是自20xx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除了西歐,東歐部分國家和澳大利亞的壽險市場亦在繼續萎縮。”
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發展,正逐漸蠶食西歐在全球保險市場所占的比重。從全球保險市場整體情況來看,西歐的保險市場仍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西歐在全球保險市場的占有率持續萎縮,下滑至27%左右,而在10年前,西歐的市場占有率則高達36%。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在全球保險市場的占有率從20xx年初的6%跌至20xx年的4.2%,德國在全球總保費收入排行榜上,已經被中國超越。
保險的調研報告13
岱岳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區,全區共有人口100萬,其中農業人口就超過大半數。區內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工業基礎薄弱,主要經濟收入來源于農業,全區有農村勞動力50多萬人,屬勞動力富余區。由于全區有大量的剩余勞力,轉移勞動力成為農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條主道,大量的勞動力輸出,不僅增加了本區經濟收入總量,同時也讓多數外出務工者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觀念得到改變,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民工在經濟建設中作用的發揮,農民工的社會地位、福利待遇等問題所產生的矛盾也越來越突出,特別是在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問題解決不好,它必將是一個社會問題,將會對社會的安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及社會隱患。因此,解決好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已成為當務之急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農民工參保率低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參保政策缺乏了解,不知道什么是社會保險,認為只要每月工資能拿到手就行了;二是多數農民工存在臨時思想,沒有長遠考慮和打算,只考慮眼前利益,認為務工不是長期職業,參保后每月自己還要交錢,減少了月收入;三是文化水平低,參保和維權意識差,對自己應享受的權益不去爭取,也不去加以了解;四是企業老板為了減少支出,只從效益考慮,也有意回避員工,這類問題不想給員工作參保宣傳發動,或者是老板只從采取選擇性的給少數人參保;五是農民工的流動性比較大,人員難以固定,員工也有好干就干,不好干或不想干就不干,說走就走。給企業老板和參保工作帶來較大難處。
二、做好農民工社會保險工作的幾點建議
鑒于全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且分布區域廣,就業的.行業多等特點和從根本上解決務工人員老有所依的實際問題,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一)明確一個專門的機構,按照行政區域對轄區內的外出務工人員及企業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普查,摸清底數、務工地點及所在行業等基本情況。
(二)加大對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政策法規的大力宣傳。一是利用各種渠道和不同形勢進行廣泛的宣傳發動,提高農民工的參保意識;二是印刷一些與保險相關的宣傳資料發放到農村;三是利用新春佳節農民工回鄉訪親期間組織他們進一步學習領會了解社會保險知識、講講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好處等;四是加強工作力度,在各鄉鎮也要成立農民工工作辦公室,工作要明確有具體的人抓。要實行長期性的一個工作格局,隨時了解、把握基本情況,并幫助他們解決在參保中存在的困難及問題。五加大監管力度,督促引導農民工積極參加各種社會保險。
保險的調研報告14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計算機網絡技術迅速發展,人類信息時代大大提速。全球性信息化和網絡化進程為現代社會發展創造了更高的效率。對于現代化金融保險企業而言,加強計算機網絡建設,推進信息化建設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提高工作效率,進而加快全面創新,促進金融保險企業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為合理規劃和建設金融保險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在此過程中,我對總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企業信息化方面的調研,便于其他金融保險機構更好的借鑒。報告從信息化建設現狀、信息化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加快信息化建設的對策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信息化建設現狀
1.管理信息系統向大后援應用階段發展,總部管理控制能力逐步在增強。
本次調研的都邦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是經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于20xx年10月19日開業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公司的主要經營范圍包括:機動車輛保險、財產損失險、責任保險、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短期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上述業務的再保險業務,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保險資金運用業務,以及經保監會批準的其他業務。
都邦保險公司在計算機網絡建設和信息化建設方面,基本上已經建設覆蓋全公司的綜合管理系統,并強化總部各部門之間、關聯分公司之間的實時溝通與協做,規范管理流程,加強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實現跨地域、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管理信息系統從總部、各分公司、各部門、每個員工的局部單獨應用,逐步向跨部門、跨機構集成應用的階段發展,總部對下屬分公司的實時管控能力、業務協同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如都邦保險公司在全國擁有分公司32家,分支機構多達400余家,服務網點500余家,其分支機構基本全部實現了OA辦公系統、核心業務系統、銷售管理系統、財務SAP系統及網上培訓系統的上線運行,進一步規范了各分支機構的運營管理、銷售管理、財務管理及培訓管理等流程,強化了保費收入、業務費用、考核管理和培訓等關鍵控制點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2.深入應用保險信息化系統,為做強、做大保險主業提供強有力支撐。
現階段,都邦保險公司立足于保險行業,在保險業務的各環節大力推廣網絡應用信息技術,建立了統一的業務系統標準和業務運營標準,不斷的規范業務流程和操作標準,推動保險創新產品,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和知名度。網絡信息化已成為眾多現代化企業提高工作效率、產品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3.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項目,進一步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保險在中國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1979年4月,國務院同意恢復保險業務。20xx年12月11日,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對保險業做出“高水平、寬領域、分階段開放”承諾。20xx年5月底,中國保險業總資產已突破1萬億元。與此同時,電子商務也已登上歷史的舞臺,并且已逐漸取代傳統的銷售模式,是對現代銷售模式變革創新的促進。太平洋集團公司董事長說:新技術正在改變這個世界,改變我們原有的生活方式,對企業原有的商業模式也提出了新的問題。構建以客戶體驗為中心的新的商業模式,其特點就是以客戶需求和客戶體驗為核心。沒有這個特點,這個商業模式是沒有時代特征的。缺乏時代特征的商業模式會導致企業在競爭中落敗,不要說發展,生存都會有問題。
在調研期間,都邦公司充分發揮保險行業的人才和信息網絡的優勢,深入開展了網上在線銷售、網上支付、第三方銷售平臺等電子商務項目,取得明顯成效。但都邦公司電子商務發展水平和同業相比尚存差距,如人保、平安、陽光等保險公司已實現了網絡銷售的多種功能,而且平安保險公司已在20xx年實現了10億元保費收入的佳績。網上產品銷售,既降低了運營成本、規范了業務流程,又規避了暗箱操作,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公司的品牌價值也會得到提升。平安保險公司將產品銷售與電子商務系統整合在一起,使保險產品更貼近市場、貼近客戶需求,使保險市場發展速度大幅提升。
4.大力開發利用信息資源,提高了科學決策和技術創新能力
在調研過程中,都邦保險積極通過數據挖掘、信息網站、知識管理等,加大力度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實施信息分級共享到下屬機構,為管理決策和技術創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都邦保險采用統一對外門戶平臺,建立了40余個信息門戶,上網信息幾十萬個文檔,全公司員工通過信息門戶系統實現了對網上信息和服務的共享,提高了效率。
但同時我們也發現,都邦公司在面對新的市場要求時,必須要增強創新意識,不受過去的模式和經驗所限,要敢于用新的視角來分析問題,用新的工具來解決問題,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要重視新技術在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努力提高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云計算技術的運用水平,把信息技術作為創新的重要引擎,優化客戶界面,降低經營成本,防范經營風險,提高運營效率,推動企業的發展。
5.信息化基礎環境進一步改善,為加快發展并實現公司戰略目標做必要的準備
首先,都邦保險公司積極建立總部的信息網絡平臺,以總部為核心,建立了覆蓋全國32家分支機構安全高速的專用OA辦公管理系統,有效支持了日常運營、財務管理、辦公等各項保險業務管理的應用。其次,都邦公司基本建立了總部的信息數據中心,將分散在管理中的各環節及各分支機構的業務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基礎數據存儲零亂、信息資源共享困難等問題得到不同程度地解決。再次,各類系統的信息化標準規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為各種信息系統實現集成、共享創造了條件。最后,都邦公司信息化建設組織領導工作進一步加強。信息管理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主要由信息技術部門負責管理,強化了信息化工作集中管理,并自20xx年以來,都邦公司每年都會召開專門的信息化工作會議,加強公司信息化管理,對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做重要的部署,根據戰略規劃,明確了下一步信息化建設發展的目標。
二、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都邦保險公司的信息系統不能滿足公司快速擴張的迫切需要,這種供求不平衡性直接影響業務的發展和管理的效率。
在大多數注重管理的.企業中,新的應用需求增長速度要比數據處理部門所能提供的服務快得多,同樣都邦保險也存在此類的問題,都邦保險20xx年10月成立,三年間的時間已從最初的6家分公司,發展到全國32家分公司,
速度發展非常快,但公司的信息化建設完全不能滿足業務高速發展的需要,存在諸多的瓶頸,如系統人才匱乏、系統改造周期長、服務商質量評估及信息更新時效等問題,都直接影響到管理效率及業務發展。
2.投入成本有限,難以推動信息化建設可持續發展。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持續的成本投入和資金支撐,而在實際的公司運營過程中,百萬千萬的成本投入也未必能使系統建設立竿見影。但是如果項目投入沒有能夠給公司帶來相應的效益增長和效率提升,那么企業決策者無疑將背負巨大的壓力,導致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慎之又慎。相比保險行業的特殊性,盈利周期長,短期內難以見到收益,所以對信息化建設的投入是長期的,也是相當巨大的;
3. 總部信息化管理和技術隊伍參差不齊,難以承擔各分支機構根據公司發展戰略建設全局性的重任,難以推動信息化建設廣泛開展。
保險企業內一般都存在信息技術人才匱乏,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都邦保險每年都會有相當一部分信息技術人員的流失,同時也會去全國部分院校進行人才的招募工作,保證整體信息技術團隊的飽和性。但是要針對公司的業務實際定制個性化的管理信息系統,在人員流動較大的情況下,要想在技術和服務方面得到可靠的保證是很困難的。
同時,在保險企業之中,普通員工由于專業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導致對網絡信息化的理解存有差異,在使用計算機和網絡開展工作的技能亟待提高。
三、加快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1.立足于保險行業實際,制定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設計劃。
在信息化建設時,需要從公司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的計劃,既要重視近期建設,仔細研究“戰術”,把工作做到實處,也要考慮長期發展,認真思考“戰略”,確保可持續發展,避免造成各機構、各部門、各項目成為“信息孤島”,使信息資源沒有互通,沒有共享,造成信息資源的浪費。同時要防止軟硬件的重復建設和投資,要把有限的人財物的資源充分發揮作用。
2.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強化信息化集成意識,充分發揮網絡優勢。
可靠、高效、安全的網絡系統,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在決策、計劃、領導、控制等各個環節都起著關鍵的作用,它能夠幫助各級領導制定決策、分析形勢,也可以輔助各層級的管理人員高效的開展工作,解決問題。
加強公司員工的信息化意識,加大對各層級員工計算機基礎技能的培訓,從繁瑣的辦公方式解脫出來,同時要增進大家對新型技術的敏感度。為此,各級員工在工作中應當多思考、多分析,一方面要強調操作規范,一方面要優化業務流程,同時大膽采用先進的技術,主動改進落后的的工作方式。
3.加強技術力量,推動信息化建設
要推動保險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足夠的技術保障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吸收專業人才加入企業信息化團隊,充實專業技術力量;另一方面可以選送現有技術骨干力量參加相關學習和培訓,提高知識水平,培養出一支技術過硬的科技隊伍。企業自身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網絡技術,使信息化建設就能夠得到基本的技術保障。另外,還可以與專業的網絡服務公司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充分利用他們的信息資源,為企業提供更為廣泛有力的技術支持,進而不斷完善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4.規范系統管理,保證運營網絡良好運行。
計算機網絡既有它快速高效的一面,也會有信息安全隱患和威脅的一面。在公司日常運營過程中,軟硬件的故障、病毒的侵染、黑、客的攻擊都是我們日常所要面臨的問題。為了保證系統網絡能夠正常運轉,保護系統數據的絕對安全,使網絡系統的功能在工作當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應當加強對其進行規范的管理,不斷強化員工規范使用網絡資源的意識。
四、報告綜述
保險企業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它需要保險企業自身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經營狀況,還要同時滿足功能完備、快速高效、安全可靠和便于擴充等各方面的要求,存在著投資大,有一定風險和投資期長等問題,所以應當結合公司實際情況,在做好充分準備的基礎上開展信息系統建設。
計算機網絡是為了在企業高速運行而搭建的電子平臺,計算機網絡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伴隨著企業的發展,會同企業一起成長,同時也只有把它與公司各項實際運營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在計算機網絡建設中積極創新,加快信息化的發展,能夠促進公司的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可以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從而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競爭中確立更大的優勢。
保險的調研報告15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是一項統籌城鄉發展、保障群眾利益、維護社會和諧的惠民工程。縣人社局高度重視,制定下發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實施方案》,按照“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的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服務民生、重心下移的方針,扎實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有力保證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穩步實施,使廣大群眾真正得到了實惠。
一、我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情況
xxxx年7月,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國家級試點工作正式啟動。近三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經過各級經辦人員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各項目標任務。xxxx3年,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應參保129054人,已參保128810人,參保率達99.8﹪。參保繳費人數98489人,保費收繳1244余萬元,待遇享受人數30321人,全年累計發放養老金2305.07萬元,做到養老金按月足額發放,發放率達100﹪,基金結存4815萬元,全面完成了市、縣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的目標。
二、我縣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是領導重視,職責明確。自從我縣試點工作啟動后,成立了以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領導小組,各個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形成上下對應、協調一致的領導機構,為城鄉養老保險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同時,強化工作職責,明確工作細化分工,各個崗位嚴格按照崗位分工,環環相扣,確保工作有序運行。
二是宣傳發動和業務培訓到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印發宣傳資料(每戶一張)、掛橫幅和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解釋城鄉養老保險政策,鄉干部、村干部、城鄉居保工作人員進村逐戶解說政策,增強群眾對政策的了解和認知,有效增強群眾參保繳費意識。同時,不定期舉辦業務培訓,對本縣所有經辦工作人員和鄉村干部進行集中培訓,對業務模糊的地方由縣農保所工作人員提供業務咨詢和政策解答,有效提高了業務水平。
三是創新觀念,大力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參保繳費。在外出務工人員繳納保險費不方便的情況下,將村干部的銀行卡號通過手機信息發給外出務工者,督促其將養老保險費匯入其卡賬號,代其繳納保險費,待外出人員回家時,再將收費憑證交給其本人。
四是確保導入系統的參保人員的保費與實際一致。根據各個行政村到郵局的繳費收據,計算出每個行政村的繳費金額,在把參保信息導入系統時候,注意信息上的總額是否與本行政村的繳費金額一致,做到不漏一人的信息,也決不多一人的信息。
五是責任落實到位,信息數據采集及校驗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質量要求高,該所明確專人負責,著力解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嚴把數據質量關,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同時嚴格落實考核制度,把信息數據采集工作與年度目標責任考核掛鉤,嚴格獎懲。
三、當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工作人員不足,辦事效率不高。隨著擴面工作的開展,新增參保的城鄉居民會越來越多,面對參保登記、基金征收、待遇計算、檔案管理、養老金資格認證等業務的辦理,如此龐大的工作量,僅靠目前城鄉居保工作人員及村級代辦員去完成,已遠遠不能適應業務發展的需求,這必將成為嚴重影響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二)辦公設施不齊全,基層網絡不健全,成為擴面的不利因素。目前,對參保人員信息錄入所需的自動化辦公電腦及各類表、單、帳、卡、冊等的存放和以后參保人員的`管理缺乏詳細的考慮,顯得相對滯后。加之系統設計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有的系統功能設置與實際操作應用不配套,有些功能設計本身存在缺陷,這一切已成為迅速擴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的不利因素。
(三)是政策不完善,操作性不強。一是規定統一基礎養老金缺乏激勵機制,不符合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不利于調動城鄉居民的參保積極性,不利于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二是是特困戶、低保戶、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參保繳費有困難;三是在外打工的城鄉居民買了保險的現還不能轉回;由此應考慮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銜接問題。
(四)對城鄉養老保險工作思想認識不到位。鄉鎮部門覺得平時工作千頭萬緒,沒有能及時統籌協調城鄉保險工作,部分鄉鎮沒有把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工作當作重點工作來抓。
(五)與其它社會保障政策的銜接有待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如何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有效銜接,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解決的問題,比如某人參加了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因戶籍、職業發生變動,又參加了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則需要兩個制度能很好進行銜接,但是按目前制度規定,其原參保繳費個人賬戶只能暫時封存,其原繳費還不能轉移到新參保繳費的個人賬戶上,如此該類人員心有疑慮。另一方面,隨著我國社會保障立體化、多樣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還面臨著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比如說與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社會優撫、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如何實現與這些政策制度的有效銜接,是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運行中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配套政策需迅速跟進。
四、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隊伍建設,提高辦事效率。隨著擴面工作的全面開展,參保人數越來越多,推進新型農村社會保險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應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按照“工作場地、制度、人員、機構、經費”六個到位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業務工作重心要下移,將社會保險工作平臺延伸到鄉鎮,健全縣、鄉(鎮)、社區城鄉居民社保服務網絡。要進一步調整充實農保經辦工作人員,鄉鎮應在勞動保障中心確定專職人員,保持人員相對穩定。
(二)應加大經費投入,擴大辦公場所,配備電腦、檔案柜等必須的辦公設備。完善城鄉居民社保信息管理系統,增強其實用性和操作性,使其降低業務運行成本和風險,實現縣鄉聯網,業務網上運作,提高工作效率,從而實現城鄉居民社保業務管理的規范化、網絡化、系統化。切實加強對城鄉居民社保隊伍的業務培訓,特別是要加強政策知識、微機操作應用、財務和基金管理等知識的培訓,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社保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起一支業務精、素質高,能適應城鄉居民社保工作需要的專業隊伍,為推進我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三)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銜接。一是加快推進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移民搬遷后期扶持、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社會優撫、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制度的配套銜接。在制度銜接方面,應確保銜接的方便、快捷和注意銜接的公平性,銜接中應避免出現轉換保障不公平現象,盡可能地遵重參保人的意愿、滿足參保人的要求。二是加快推進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系統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信息系統的有效整合,即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信息納入社會保障整體信息管理系統建設,與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統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通過網絡系統化管理,使經辦更方便快捷、準確率更高,從而有效避免重復參保、重復開戶、重復領取待遇等問題和養老保險基金的流失,確保相關統計數據準確無誤。
(四)加強基層機構建設。新政策能否落實好,關鍵在于基層對政策的落實情況,為此,必須加強基層落實能力建設。一是統籌縣、鄉、村保障工作力量,整合各類資源,明確責任目標,按工作量盡量配齊縣、鄉(鎮)、村(社區)的經辦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對基層工作人員多進行培訓,提高基層經辦人員的工作能力;三是增加基層機構經費投入,建議對基本保障經費作制度性安排落實,確保工作正常運行所需。四是解決社區、行政村協理員報酬低等問題,以保證業務有人經辦、有錢經辦、有條件經辦。
【保險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保險調研報告07-07
保險的調研報告07-08
保險調研報告范文05-19
保險調研報告范文05-19
保險的調研報告15篇12-28
社會保險調研報告02-02
保險的調研報告15篇12-28
保險業調研報告01-15
保險調研報告(精選15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