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調研報告(精選11篇)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調研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調研報告 1
一、我校教育教學的現狀
近些年來學校以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突破,堅持“學習、改革、發展、提高”的辦學思路,堅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為教師成功搭臺,為學生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唱響了“教學質量是從教之基,立校之本,揚校之根、發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證了學生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學有所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但是,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我校教育教學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管理不規范、不細致
教務處忙于上傳下達,對教學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學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實處,教學管理不規范、不細致、不科學,屬“粗放型”。部分教師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能有效落實因材施教、差異發展的要求。
(二)學生兩級分化嚴重
我校生源復雜,覆蓋面廣,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層次差異表現尤為突出。
(三)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師變動特別大。雖然實行了136910工程,但總還是“青黃不接”。骨干教師群體相對薄弱,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引領,新教師的成長需要專業發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課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師向40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系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后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五)教學基本條件急需繼續改善。近幾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學校教育教學條件雖大為改善,但仍然比較落后。特別是圖書室、實驗室以及實驗器材還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學校目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基本框架已經完成,但教育教學質量激勵制度相對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約束與管理的階段。
(七)教科研沒有實效性。教研與教學不夠緊密,公開課與平常課兩樣上,差距較大;老師靜下心進行教研的心態不夠成熟。
(八)對寫字課教學不夠重視,學生書寫習慣較差。
(九)超級大班現象嚴重,致使老師超負荷運轉,學生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影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設(包括制度執行)有待加強。
目前我校教育教學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是體系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雖然已經制定出來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礙于人情面子,執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權威性,因此,制定出來的制度急需加強執行力。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目前,我校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教師的勤變勤換嚴重影響了質量的提升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三)會議、活動太多,老師疲于奔命,心理壓力大,沒有職業幸福感。
(四)學生朗誦能力較差。晨讀時間不充分,學生到校后大多在進行清潔大掃除,白白浪費了一天的黃金時間;課堂上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讀。
(五)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不符合農村小學學校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有些課沒有設備、沒有教材,老師又沒有太多的精力充分準備,學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學經費投入不足。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創造適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條件,否則談質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話。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設尚未完成,對于教育教學的投資力度較小,特別是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設備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的需要,這在一定范圍內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級大班現象嚴重,教師壓力大,同時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結合,增強師生的幸福指數。
在學生層面上,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也要體現“以人為本,發展為先”的理念。校園既是教師工作的場所,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間。教師在學校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校園應該成為讓教師感受職業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場所。對老師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養”。在“用”上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在“用”中實現教師的職業成就;在“養”上積累教師的精神財富,在“養”中豐富教師的'專業內涵。
(二)加強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和諧、進取,樂于奉獻、勇于創新的教職工隊伍。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采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三是強化骨干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骨干教師培養機制。四是切實解決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三)堅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扎實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
(1)道德行為教育。在各年級認真貫徹執行小學生行為規范守則,繼續開展長江小學一日行為規范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
(2)堅持德育工作貼近我校學生生活。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和形成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結構及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與管理方法。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意志、興趣、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四)堅定教學為主,質量第一的教育觀,規范管理,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常規教學環節實現整體優化。
一是抓集體備課,發揮群體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鼓勵教師發揮個人特長,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配合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課堂教學優質高效。三是以課堂為主陣地,強化培優輔困,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良好發展。四是注重教學反饋,精心設計作業。五是抓好教學質量的終端檢測與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學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引導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從理論層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層面加以細化和實施,從質量層面加以監控,從評價層面抓過程落實與質量創新。
(3)完善教學質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學規范管理,以規范保證質量的落實。二是通過理順教材體系,力求無縫銜接。三是探索適合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四是以個別化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五是形成與發展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學生的后續教育打下基礎。
(4)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廣泛開展以課例研討為載體的教研活動,通過考核課、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等形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功,增強教研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
(5)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課改中形成的經驗,結合我校的實際進行課程改革研究。
(6)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研究力度。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7)加強理想教育,尋找成功的典范;明確學習目標,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舉辦各種學科競賽活動和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進而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與能力。
(五)堅定科研興校信念。
(1)立足教師,加速專業成長。
(2)立足真實課堂,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3)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個人特長,揚長補短,并將自己的特長與優勢和學校特色風格相結合。倡導教師在站穩站好講臺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認真撰寫科研論文。
(六)加強學生讀的指導,建設書香校園。一是保證學生晨讀時間,二是多舉行一些朗誦、演講比賽,三是號召各班成立圖書角。
(七)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爭取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相結合。
面對新工作,迎接新挑戰,我們將以統領教學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傳統思維定勢,認真分析與相抵觸的問題,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聯系實際,與時俱進,大膽創新,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檔次,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
教學調研報告 2
記得兩年前,我任學校政教主任,專門為單親留守學生做了“如何做一個快樂的”小學生的心理輔導課,記得我做了一個課件,以給學生講故事,互動交流的形式完成輔導課,看到學生由放松——釋懷——開心的過程,我也很快樂。
如今,我也在思考,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如何珍視學生獨一無二的、無與倫比的個性,激活其蓬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從而使學生獲得和諧美滿的發展,成為富有個性的人。該如何利用學科特點,關注學生心理,引導學生快樂成長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們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生活處處皆語文,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語文老師本身就是最生動的語文資源,言行舉止無不傳達著語文信息。時時處處熏陶感染著學生,導引學生的價值取向。因此,語文老師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是義不容辭的。也只有關注學生心理,才能激發學習熱情,實施有效教學。
我就上學期我所帶班為例,談談我的做法:
一、認真調查研究,分析心理現狀。
我所帶的班是三(3)班,是三年級下學期接手的,原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生病。這個班學習面績一直落后于平行班,語文均分每學期都相差約10分,前任老師已傷透了心。剛接手這個班,感覺想搞好真是太難。可做為學校教導主任,我不能去抱怨,只有不斷去思考解決的辦法。
經過一段時間接觸,我對學生情況分析如下:
1、惰性心理足:
我們班懶漢多,家長不管的多,經過我的觀察,開始布置家庭作業就發現有一大批不做,沒有做作業的習慣。一打電話的確是好多家長忙,要么往輔導員班一送,交差,要么說沒時間管。無論在公開課還是常規課,在課堂里,我們就能看到這么一個群體,這些孩子上課時看似專注,其實是一個課堂的局外人,老師問什么,要求做什么,他們都不能做出積極的反應。讀書時落后,提問時也落后,作業時又落后,標準是個小聽眾。他們為什么會無動于衷?是缺少思維的細胞嗎?不是的,在課堂里,他們已習慣了看別的同學表現,自己盲目機械地坐在課堂,心靈游離于課堂之外。這是典型的懶惰心理。
2、依賴心太重:這么大了,一部分學生都已習慣了老師“喂”給自己吃,學習缺乏主動性。好一點的是主動完成作業,其次就是老師督促完成作業,再其次就是老師督促也慢吞吞,完成不了,更不用說主動看書學習。這是典型的依賴心理。
3、畏懼心作怪:課堂上回答問題的總是那幾個人,有一部分學生一開口就緊張,問題答不完整,聲音低沉沒有力度。這說明部分學生在語言表達上顯弱勢,課中習慣遠遠地欣賞。這樣的孩子對學習語文從來就是有畏懼感。
4、自卑心滋長:有同學總認為自己在課堂里地位低微,無論自己上課時有多么專注,總是沒有靈感。看著班里的小能人與老師那么流暢地進行對話,想想自己天生不是這塊料,學生自然而然產生了自卑心理。
二、多方出擊,打開學生心結。
經過認真分析,我覺得要改變現狀,就要關注學生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學習熱情。
1、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用心參與課堂。
以作文教學為例:三年級學生作文是關鍵,面對作業都難得完成的學生更不用說作文了。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寫作呢?我想,就是要讓學生有話可寫,有情想表。記得第一篇作文是寫植物,提前布置日記,寫的結果不盡人意。針對這種情況,我在家里制作了有關課件,并從家里搬來一盆盛開的水仙。通過課件展示豐富多彩的植物激發興趣,讓學生利用觀察小助手(眼、鼻、手等)實地接觸水仙,引導學生邊觀察展開想象,讓學生說感受,出示有關片斷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有了這些情感上的鋪墊,語言上的導引,學生自然有話可寫了。
在教學《我的夢想》這篇習作時,寫了幾遍都不盡人意。我重新制作了課件,幸運地找到了一首寫夢想的詩,先不告訴孩子們是來寫作文,而是配樂朗讀這首小詩,由詩引導學生當小詩人,由小詩人到談自己的夢想,接著在輕松的樂曲中完成自己的夢想,結果,有許多學生這篇作文寫了三四面。
教學課文時很注重寫作方法的滲透,我在教學課文后常會問學生你學了本文向課文學到了什么,向作者又學到了什么,有的學生會自己總結習得的方法。怎么實踐呢?小練筆。如學了《奇異的植物世界》,本課特點是很注重人物心理、表情、動作描寫。我讓學生將自己搜集到了植物資料用課文中的寫法寫下來,注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大部分同學寫得較滿意。如:陳逸飛同學寫的(……)
2、善待“弱勢”孩子,呵護孩子心靈。
這點老師們經常做,比如我知道我班有幾個特困生,上次有幾個可能得到資助的名額,我主動與家長聯系,幫他們填表格;時時表揚那些臉上看不到笑的孩子,讓全班給他掌聲,幫他們揚起自信的笑臉;平時關心孩子們的生活,關注衛生,有時與他們一起打掃。尤其是我經常給他們講一些勵志故事。如貪玩的河蚌沒聽勸告忘聽勸告沒有珍珠而后悔,講完了我又告訴他們,假如你是貪玩的河蚌,你比他幸運,因為你現在育珍珠還來得及,通過講日本馬拉松冠軍如何分解目標用智慧贏得勝利等,學生特別喜歡聽。
經過一段時間與孩子們的接觸,有的孩子一有時間就往我的辦公室跑,磨磨蹭蹭總想和我說話,有的孩子在日記里寫“我有時沒事干就想去看周老師,結果我發現他在認真改作業,所以我又悄悄走了。”有個孩子(留守學生)更讓我感動,每天上學必先到辦公室找我,周五遲遲不肯離天學校,說真恨不得不放假,天天可以看見老師。距離近了,氣氛自然融洽了。
考試階段臨近了,老師的心情又開始焦慮,面對一個成天不肯完成作業的孩子,你生氣也好,發怒也好都已無濟于事。如果用語言刻薄了傷害孩子的心,回報我們的將是孩子們的失望,以及孩子們與老師之間距離的疏遠,甚至對你課堂的厭倦和恐懼。所以,我們得用寬容心對待孩子們的過錯。如果孩子在課堂上的舉動影響了我們的課堂,請讓我們動用自己的智慧,給孩子一個臺階讓他心領神會,同時也提升我們自我的教育智慧;如果孩子在課堂有了出格的行為,我們還得放下我們高高在上的架勢,給予必要的懲罰,但不能讓孩子失去尊嚴;如果孩子始終跟不上學習的進度,我們不妨放低對個別孩子的要求,讓他有的放矢地完成學習任務。
3、嬴得家長支持,撐起愛的藍天。
說起我們班,管孩子的家長有確不多。有的.說忙,有的說孩子學習不行,他知道,看見老師就躲,有的是單親留守等。與這些家長打交道還得有足夠的耐心。事實證明,有了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孩子更有自信,學習積極性更高。
A、喚起家長的信心。與家長談話不批評不指責,像朋友一樣分析孩子情況,盡量告訴家長應樣做。再則不光是報憂,還要把孩子的進步及時傳遞給家長,并告訴他這就是他在這段時間配合管理的效果。
B、對不管家庭要執著。看誰有耐性。我要么不找你,找就把你找到。有一孩子一直是班上倒數第一,家長早就沒信心了,我曾經兩次到一個學生家里去,督促學生完成作業。我曾經因為給家長打電話家長一直沒接,我一氣之下打了十幾遍。學生感覺這次老師動真格了,怎么也躲不掉了,只好不情愿地開始完成作業。堅持了幾星期,加上我課堂上的表揚,我真不敢相信,他上課發言積極,下課了也不休息完成沒完成的學習任務。結果學生進步確實特大,期末考試由原來一直二十幾分十幾分,到考了個八十分,發卷那天,他笑得嘴都合不攏。家長也很開心,重新找到了教育好他的信心。
c、反向思維贏得支持。成績差的孩子,要讓家長支持,就要反著做。一般我們要家長配合學習,是要家長督促過關,老師檢查,減輕教師輔導壓力,可有些長期讓老師失望,家長傷心的孩子,家長早就失去信心了,如聽寫,怎么報也寫不到。這樣就需要老師教學生如何讓家長重新關心他。可以讓他在學校反復練,回家再讓家長檢查,家長角色與教師角色互換,家長一看這也寫到了,那也寫到了,不就重新賞識孩子,親近孩子了嗎?學生也愉快,逐漸樂學了。
經過快一個學期的堅持,我們班現在差不多有百分之九十的家長都堅持關心孩子家庭作業完成情況,不再害怕與老師交談,家長心理影響了學生心理,家庭教育的逐漸和諧,讓學生感受到了被關心,被信任的幸福。
4、利用小組合作,營造樂學氛圍。
孩子不很愿意與人合作的。更喜歡在群體中表現自己,得到贊賞。我班每周一評主動學習星,助我為樂星,團結合作星等,各種評價表格有序張貼在墻頭,孩子們每天都在關注自己的得星情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5、展示學習成果,品嘗成功喜悅。
我班還開辟了燦爛星空,筆墨童趣專欄,隨時展出同學們的好句、好段、好文,好的書法作品,并署上小作家某某某,小書法家某某某,小畫家某某某等,讓孩子們找到做明星樣的感覺。孩子開心了,自然就把這件事當作了自己追求的目標之一了。
經過一學期與孩子們的相處,我發現,由于關注學生個性心理,多渠道,多角度滋潤學生心靈,孩子們都感受到了成長的快樂,我也收獲到成功的喜悅。我班成績與第一名的班只相差3分了,我班學生學習習慣得到老師們認可了,孩子們的笑聲多了,家長看破到孩子成績看到卷子了還找電話問我是不是真的……這一切確實給了的極大的鼓勵。我相信,只有關注學生個性心理,才能實施有效教學。我將堅持與學生心靈同行。
教學調研報告 3
一、調研概況
1、調研學校:西烏二中
2、調研時間:20xx年12月4-5日。
3、調研內容:領導的管理理念以及師生的教、學狀態。
4、研形式:觀課評課、反饋交流。
二、調研情況分析
(一)主要工作與經驗
1、校園文化建設。
(1)民主、平等、和諧的校園文化。學校領導身先士卒,以自身的廉潔公正以及人性化的管理營造了學校民主平等的氣氛,以誠懇、透明和信譽,贏得了教師們的信任。
(2)純樸熱情、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第二中學純正健康,校長平易近人,教師虛心好學,學生天真淳樸。
(3)勤學、善思、務實的工作作風。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較高,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2、校本研修工作
(1)學校在校本研修的理念指導下開展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健全機構、制訂規劃、形成制度,以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綜合素養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幫助教師制訂個性學習計劃,并把教師的學習納入新型師德考核內容。
(2)搭建校本研修平臺。學校領導確立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把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放在突出的位置,實行導師制和指導教師制,堅持做好師資培養工作。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各種進修學習,多渠道多層次地培養中青年骨干教師。充分調動旗、校兩級骨干教師的積極性,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做好“傳、幫、帶”工作。學校還專門開辟了校園網信息專欄,為教師建立學習、交流、研討的'研修平臺。由點及面,有效地提高了全體教師教育教學能力。
(3)立足校本,聚焦課堂,重視教科研工作。學校以學科組、教研組為單位,每學期確立研究主題,有計劃地開展集體備課、互動研討等活動。通過學習二期課改理念,深入鉆研教材,互相觀課評課,人人撰寫“實踐反思表”。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教學研究的積極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語文學科
教研組活動,規范、扎實、有序。骨干教師、教研組長帶頭上實踐課,活動資料積累齊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每堂課都有語言設計訓練點,體現以學生為主的理念。字詞教學扎實有效,不僅方法多樣,而且有選擇,有側重,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步驟清楚,操作性強,朗讀有指導,效果好。作文數量適合,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寫作材料,讓學生有話可說。字詞檢測大部分同學組詞能力較強。
數學學科
教師已基本具備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有經常性的、具有真實感受的教學反思及教學重構意識,多數老師,能及時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對象,分析合理、定位正確,撰寫的教學隨筆頗有質量。學生作業規范清楚,正確率高,教師批改認真及時,作業量適中。絕大部分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基本方法掌握較好,計算既正確又熟練。
英語學科
學校領導重視教研組活動,教研組計劃比較詳細、具體,教研組活動比較規范扎實。課堂教學流程清晰,單詞教學扎實,講解透徹。作業批改及時、規范,能做到面批。測試情況良好,特別是學生應答問題的能力普遍較強。
4、素質教育實施情況
(1)以“班集體建設”為抓手,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制訂了班集體評比細則,通過進行“優秀班集體”、“合格班集體”驗收、召開學生座談會、班主任例會等形式,形成了良好的學習、交流氛圍。
(2)以“今日行動”為契機,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學校制訂了行動方案,立足課堂,常抓不懈:導護巡視,看學習習慣常態;人人講普通話,不分課內與課外;寫字比賽,“漂亮字”顯身手;體育競技,一展英姿;科技園里,長周期探究出成果……
(二)存在問題與不足
教師之間和學科之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異,大多數教師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能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水平上有較大的提高,但也有一小部分教師(尤其是老年教師)由于教學思想還比較傳統,在改變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等方面比較欠缺;語、數、外學科的教研組普遍重視“校本研究”活動,在學科負責人、教研組長、骨干教師的帶動下,認真開展活動,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動質量,但是有些學科教研組只開了一些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教學研究和論壇活動,教研活動不夠扎實,教研質量不高。
語文學科
識字教學,正音訓練不夠到位;閱讀教學,忽視整體性閱讀,操作步驟不夠清楚;思維訓練缺少點撥,學生的思維表現出零碎、無序;少數作業字跡不夠端正,課堂上的語言、思維訓練在作業中沒能體現,題型單一;作文兩極分化嚴重,班與班之間不平衡;備課缺乏針對性和反思重構,網上下載痕跡明顯。
數學學科
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作業缺少分層練習,拓展不夠。
英語學科
教研組活動,缺乏總結和思考;教案缺乏分課時目標,教學過程和方法缺乏針對性,問題設計缺乏適切性和合理性,部分教師有教后感,但反思缺乏深度;作業布置缺乏層次性,學生書寫習慣不夠好;學生的口頭回答能力兩極分化嚴重。
三、校本研修意見
1、進一步健全校本研修管理機制,依托校本研修博客網,為教師搭建自主進修、互動研討、反思內化的平臺,并以此作為抓手,提高校本研修的效果;建議設立校本研修的專項基金,以任務驅動的形式,調動教師的參與熱情,把校本研修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
2、加強備課研修,通過學習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思路、教學行為,提倡集體備課和電子備課,發揮優秀教師的示范作用,落實學情分析與教后反思等校本研修措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加強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進行學生學習習慣教育的專題研究。
4、加強學生訓練的層次性設計研究,適量延伸拓展相關內容。讓每個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5、進一步加強對新教師的培養,關注其業務水平的持續發展、二期課改理念的學習以及教學技巧的逐步構建。
6、低年級課程應安排專職或基本功較扎實的教師擔任,加強基礎培養。
7、進一步加強教研組隊伍建設,合理安排教研活動的時間,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
8、加強綜合學科的日常測試和評價研究,使測試的題型、形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適合學生、社會和時代的需要。
教學調研報告 4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推進,我縣的各科課堂教學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一年來,我們教研室小數組通過聽課、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課程改革實施五年來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看到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的可喜變化,同時也發現一些問題。
一、可喜變化
(一)學習方式的轉變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通過聽課,我們看到80%的課堂教學基本組織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思考、交流、說明等數學思考過程,學生能在各種活動情境中有效地學習。
如案例1:二年級“ 可能性”
本課教者從學生喜愛的、熟悉的拋硬幣游戲開始使學生感受事物的不確定性。學生在觀察、拋擲、猜測等活動中,初步體會到了硬幣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組內玩摸球游戲,再一次經歷活動過程,感受事物發生的不確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發生”、“一定發生”等現象。達到了預期目標,充分體現了“做中學”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級“圓的周長”
測量圓的周長時,教師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你們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上人人動手參與,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氣氛十分活躍。爾后,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條的辦法測出的。”有的說:“我認為用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辦法好。”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思維方法后,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實驗(一細繩的一端系著一個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這說明用繩測、滾動的辦法測量圓的周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們能不能找出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老師利用媒體顯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點旋轉一周后留下的痕跡。提問:“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л倍。這樣,通過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總之,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單一的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由獲得知識結論向親歷探究過程轉變、由問答式學習向小組合作學習轉變,整個學習過程是學生一個積極主動建構過程。
(二)數學生活化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在聽的課中,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注意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生活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級“搭配中的學問”
教者通過組織學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譜等活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案例2:一年級“認識鐘表”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教師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回顧自己每天在這一時刻所做的事情。把時間這個抽象的知識與生活的具體事例結合起來,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級“正負數”
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當天氣預報員,匯報課前收集到的當天天氣預報情況引入正負數。課中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銀行存折卡和進行智力競賽打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正負數,同時了解到正負數意義。
案例4:三年級“筆算除法”
在練習中教師設計了去藥店買藥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開放題:愛心藥店的藥買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藥店每盒78元(每盒7支)。問學生那家藥店的藥比較便宜。題目一出示,學生就頗感興趣,積極開動腦筋,尋求答案。從而使學生對數學方法的體會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實,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從中我們可以看出,98%的教師已經充分注意了數學生活化問題,懂得從生活中提煉出數學問題并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
在聽的數學課中,近三分之一的課應用了現代教育技術。通過多媒體的聲、像畫面,為學生創設了和諧的學習情境。用情境的聲、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參與學習活動。
案例1:三年級“筆算除法”
教師用多媒體形式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孫悟空分桃子的問題情境,“孫悟空從天宮帶回了48個仙桃,有兩只小猴子看見了,請求大王把桃子給他們平均分了。”教師提問:從動畫中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呢?然后引導學生列式研究算法。接著多媒體演示把桃子分給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導學生學習。整個學習過程貫穿在這個情境中,讓學生不斷在創設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獲得用數學的成功體驗。
案例2:六年級“ 圓的周長”
教師通過演示自己制作的課件,化靜為動,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充分顯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領域中發揮的獨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數學文化的彰顯
近年來,在數學課程中重視數學的文化價值已經形成共識,數學課程不僅應該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還應該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價值(包括)文化價值。在我們所聽的課中,雖然注重數學文化的彰顯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說已初見端倪。
案例1:六年級“軸對稱圖形”
在這節課里,教師準備了豐富的`數學文化內容:美妙的音樂聲中欣賞桂林山水、臉譜、千手觀音,出
示交通安全標志,汽車標志的一半,讓孩子們猜另一半是什么,這些精彩的華章都成為這節課的亮點,彰顯了數學文化魅力。
案例2:四年級“垂直與相交”
教者在課接近尾聲時,出示圖片簡單介紹意大利比薩斜塔,引導學生課后查資料進一步了解比薩斜塔,同時思考為什么至今700多年,它仍然比較堅固。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又在傳播數學文化的同時注重了各學科之間的整合。
二、存在的問題
(一)情境創設的誤區
情境作為數學新課程點擊率最高的詞匯之一,不可否認,情境在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方面發揮著應有的作用,但是在我們的調研中,卻看到了這樣的情境。
1、虛假情境創設
在二年級《生日》一課中,教師這樣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過生日,你想對老師說點什么呢?”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心聲后,教師播放《生日歌》,又問學生:“你喜歡過生日嗎?為什么呢?”這樣的虛假情境和無效提問,無非起到了喧賓奪主的作用,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消極影響。
2、虛擬人物設置
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情境。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出示小鬧鐘)小鬧鐘說了給你們帶來了兩組測試題……我認為這樣的人物形同虛設,沒必要。
3、過于追求趣味性
在聽課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師創設情境的目的
不明確,單純地追求有趣,為了創設情境而創設,實效性不大。如有的老師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這樣的情境: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三個可愛的朋友……聽課者正沉浸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意境當中,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定睛一看,原來是幾個平面圖形,然后教師問大家喜歡這些圖形嗎,學生附和道喜歡。靜靜地反思,這樣情境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的意義。還不如直接出示幾個平面圖形,讓學生直接感知。
我覺得情境設計應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不能擺架子、走過場,那種“浮光掠影”、“蜻蜓點水”式的情境創設只能使學生眼花繚亂,偏離學習數學的軌道。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以解決問題作為基本思路,以學生的生活和經驗作為情境素材的主要來源,以“最適合才是最好的”作為衡量情境設計的品位與標準的基本依據。創設現實的、有意義的、有層次、有價值的情境。
(二)小組合作學習“有形無實”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話題。因此,許多老師在每節課的課堂教學設計中總是要安排某一個環節去體現這樣的理念。在幾乎所有的數學課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這說明教師已經有意識地把這種形式引入課堂。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在部分教師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是一種形式,缺乏實質性的合作。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的內容沒有探討價值,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教師不能給學生充裕的合作時間,忽視對學生合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有些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流于形式,為討論而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在組織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但只給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合作學習的目的是把小組中的不同思想進行優化整合,把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共有的成果,以群體智慧來解決問題。沒有了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就會失去了真正的意義。沒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學生的研究探索將一事無成。如果教師設計的合作問題沒有一定的難度,討論就沒有意義,就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小組合作往往成了能說會道的小朋友的天堂,其他小朋友的潛能受到抑制。
(三)課堂氣氛追求“表面活躍”
在我們聽課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教師以認為課堂氣氛活躍就是表面的熱鬧。課堂上學生冷靜的思考被認為是冷場,安靜得做練習被認為是氣氛不好。存在以下誤區:
1、 評價語言模式化
如學生回答問題正確的情況下,老師說“表揚”,全體學生就會邊拍手邊說,“嘿嘿嘿!你真棒”。一節課出現幾次或者十幾次。看起來課堂氣氛很熱烈,實際上這樣的評價語不僅花哨,也影響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有點嘩眾取寵的感覺。
2、 無效提問
在課堂上經常聽到這樣的問題“好不好?行不行?可不可以?高不高興啊?”學生根本就不用思考便扯著嗓子回答“好、行、可以、高興”。如果學生聲音小,教師還要再追問“到底高不高興?”學生無奈的回答“高興”。
殊不知就像要播放一段動畫、要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幫小朋友解決問題這樣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去問學生,學生同意不同意都是要完成的學習任務。難道學生興奮地大喊好就是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嗎?
3、 學具使用的隨意性
在課堂上學生使用學具教師不給予相應的指導與幫助,看起來大家都“動”起來了,氣氛特別活躍。但是實際上很多學生沒有真正地利用好學具深入思考問題。
其實,教學并不是越熱鬧越好,也并不是笑聲越多越好。安靜、有序、真實、樸素的課堂氣氛也是新課程所刻意追求的。讓學生“動”是一個好課堂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那么,充分條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帶給學生充實的精神生活。如果沒有這個“充分條件”,那么,這個“動”就會是“亂”,就會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而實質上并沒有帶給學生理智的挑戰、認知上的沖突、內心的震撼和無言的感動。“活而不亂”才是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目標。
三、反思與建議
(一)轉變觀念,適應課改要求,加速自我成長
相對來說,新課程改革教學內容的更新要求,比較容易把握,教學方式的變革要求,對教師具有更大的挑戰性。理解了課改的理念,要內化為自身的觀念并付之有效的行動,也需要一個過程。那么,教師要適應這種要求,首先要認準方向,不要急于求成,從課堂教學點點滴滴的改進做起。課堂教學改革,應該是繼承基礎上的擯棄,可以從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行為著手。其次是從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著眼,構建如下等式:學習+實踐+反思=教師自我成長。要結合實踐,聯系原有的或新獲取的相應教學經歷、教學體驗,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照貓畫虎”。
(二)加大校本研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在座談過程中發現教師們都認識到進修很重要,但不少教師也指出,目前的進修培訓有問題,教師興趣不濃、收獲不大,學用脫節,影響到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使教師進修更加有針對性,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從國內外發展的趨勢看,加強校本培訓是有效的途徑。校本培訓強調以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又以其具體實踐為出發點,它與學校的校情緊密相連,與教師的工作相伴同行,培訓結果可直接轉化為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校本培訓具有靈活性,它可作為學校工作的一部分,可以根據學校具體工作的變動制宜,其次校本培訓的內容也有應變性,校本培訓的內容可以隨學校的內容而定。
校本研訓的方式主要有五種:一是經驗交流。包括新老教師的交流、優秀教師和其他教師的交流;二是案例分析,教師集結在一起,就某一案例或課例進行商討研究;三是課堂研討,對課堂中教師的活動、學生的活動、學生情感體驗等進行記錄與評價。四是在當前開展說課、評課的研究很有必要,不少實踐表明,這是切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的有效途徑。五是開展一課多人上的活動,它是一種由多人在連續的教學時間內就同一教學內容進行課堂教學研討的校本教研新方式,通過落實“備-講-聽-評”四環節,達到構建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目的,操作十分簡易。同一集備組教師在共同設計教學方案、聽課、課后研討、改進教學方案、再聽課研討的過程中,都能夠學會思考,并在探索中各自得到發展。用“一課多人上”的辦法,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才能,相互啟發、幫助,共同研究、探討課堂教學實踐,才能盡快地、卓有成效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改變教研方式,為教師成長服務
教研員應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從指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和教師構成一個研究的共同體。教研活動也應從單一、被動轉變為自主、合作、分享。
1、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為教師的成長搭建舞臺。如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就可以一改以往由專家點評的單一評課方式,嘗試由聽課教師自愿參與評課的“參與式”評課方式,從一言堂到群言堂,從而激發聽課教師的主人翁意識,增強教研活動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為開展教研活動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能力的提高取決于教師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
2、力求教研與科研相結合,使教研活動課題化和系列化。教學研究重在“研究”兩字,應確立教研與科研相結合的思路,在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立每一階段研究的主題,針對學科研究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力求通過專題研究加以突破,并圍繞這些專題,開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加以深化,把小型的研討活動與大規模的匯報、交流、推廣活動結合起來。如前面提到的課堂教學中面臨的種種困惑就可以作為專題研究的內容。
3、構建資源共享的平臺,減輕教師負擔。教師職業的一個很大特點是單兵作戰,為此,教師大多靠個人力量解決日常教學活動里的問題,往往忙碌于重復的、煩瑣的低效的勞動,沒有時間和精力及時對自己的實踐進行反思和提煉。而教師間的相互合作與學習是教師成長最直接的資源之一,教研活動就應該為教師間的合作、研討搭橋鋪路,如可以建立一個小學數學教師的QQ群,有問題可以在群里面共同探討、研究。備課這一項工作,也可以發揮教研組集體的力量,甚至借助于現代教育技術,開展“網絡備課”,即把一些優秀的案例放在公共的資源庫中,教師隨時可以瀏覽、調用,從而發揮資源共享的優勢,減輕教師的負擔,讓教師有可能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主動、自覺地提升教學實踐中合理的成分,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
4、注重學科整合,力求教研活動綜合化。用系統論的觀點來看,一節課是一個整體,一門學科是一個整體,在小學階段的各門學科又構成了一個整體教學內容,共同擔負著提高學生素質的任務,如學生良好的精神品格的培養,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等,決不是某一門學科單獨所能完成的。況且,學科教學的研究有許多東西是相通的,教師必須淡化學科的意識,注重學科間的整合,教研活動更應該注意各門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溝通。
5、牽線搭橋,加強校際交流。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平臺,校際交流更能促進教研活動扎實開展。研訓部門牽線,把同級學校按需要建立起橫向的協作和互助網絡。通過結對子,搞聯誼等活動,交流好的經驗。同時搞好送課下鄉活動。
總之,今后的工作任重道遠,我們會和廣大一線教師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扎實工作,努力開創我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新局面。
教學調研報告 5
課程改革在我區已經進行五年了,有力地促進了我區課堂教學。現將本學期調研我區小學數學學科新課程實施—課堂教學情況中發現的優點與不足進行總結和提升,通過總結與提升以期待著能夠找到推動并促進我區小學數學學科進一步發展的策略與辦法。
根據我校整體工作安排,歷經近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對全區十三所小學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本次調研我們數學教研室三位研訓員主要任務是分年段深入課堂聽課。共聽課121節。從總體上看,各學校的領導和老師們很重視本次調研。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意識濃厚。教學的獨特風格有所顯示。新的課程理念正在逐步轉化為教師們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行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正朝著課改的方向穩步地發展。具體情況陳述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的欣喜
(一)教學目標體現了全面性。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達標才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通過調研我們發現,許多教師的課堂改變了過分注重知識與技能目標,忽視過程與方法、淡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現象,課堂教學努力體現了三維目標全面有機結合,具體表現在:
(1)課堂上教師能把知識與技能目標作為基礎而重要的目標努力地凸現它的地位,很多教師的課上,學生數學知識的學習全面扎實,并能夠適時作相關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教師注意培養學生基本技能。從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學習技能培養的角度看多數課堂體現了平實、扎實、有效的特點。
(2)關注過程與方法目標,構建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了數學學習的過程是數學有效活動的過程。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是以活動為中介的,學生只有投身于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的發展。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教師們精心為學生創造了多種活動形式,能讓學生在多種活動中饒有趣味地學習數學,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嘗試與探索新知識。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教師的組織者與合作者、引導者的角色體現明顯。東勝的趙麗華,實驗的侯曙光,育才的鄧麗紅,廣場的劉俊峰,牛心臺的趙大勇,春明的孟春媛、高臺子的汪洪麗等老師在為學生構建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有效的數學活動做得比較好。他們所展示的課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引領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活動中做透數學這是難能可貴的。老師們心中已然有了“過程與結果并重的教學觀”。
(3)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注意適時、適當地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時機找得準,不進行刻意的與課堂教學豪無聯系的或比較牽強的情感教育。內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能理解和接受。方法方式得當。今天的數學教學雖然有它的來自于筆紙考試評價的牽制,多數老師們沒有把教學目光過分放在數學知識與技能目標上,教學上仍能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對學生終身受用并需要的重要目標。老師們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素材中、為學生營造的學習氛圍中及老師們對于學生的關切與賞識中讓人感覺課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與感染無處不在。
(二)教學過程體現完整性。老師們采用新課程基本的普遍使用的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拓展的結構模式來組織教學,教學環節清晰,能注意各構成要素的和諧。并強化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習慣。
1、注重生活情境創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大部分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學內容創設一些有效新穎,富有思考價值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鮮活具體的情境中去觀察問題、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能力。由于創設的情景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得生活與數學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數學生活化,引發了學生認知經驗,讓學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數學化思考。多數教師能夠借助生活情境幫助學生合理地提取數學信息,分析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
2、建立數學模型是課堂教學主要環節。老師們能夠根據不同的教學領域下的具體的教學內容來有效地開展建模活動。尤其是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領域的內容,老師們能夠抓住各領域的教學的基本要求,體現各領域的教學理念。
3、解釋應用拓展環節設計有梯度,有層次。既考慮全體的達標,有基礎的解釋應用,又關注個體的發展,有數學深層次的拓展。教師們普遍再此環節用心設計。整個教學個過程中,各環節清晰明了,銜接自然。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對各環節的教學把握適度,有所側重。
(三)教學內容體現合理性。
在教材的處理上,能夠做到尊重教材與靈活駕馭教材有機結合。新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了些彈性空間,這無疑對教師在運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發現有的教師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與再創造。春明小學的劉希,新明小學的楊俊,廣場小學的陳艷,牛心臺小學的蔡慧英,臥龍的郝運豐,高臺子的.劉娜等老師們在教材的使用上做到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同時又根據學生實際和個人對數學教學的研究與自我的教學風格對教材進行了合理的重組與再創造。整個課堂教學內容豐實,富有數學思考的含量,利于學生數學思考。
(四)概念性教學有所突破。數學概念是對數學現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是整個數學知識結構的基礎。數學概念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般,從外部聯系到內部聯系,由淺入深,逐步形成新概念。復原概念的產生、形成及發展的過程,讓學生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真正地掌握概念很重要。實際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概念教學,而把目光對準實際應用,不管學生是否理解了概念,只要會用就行,并且這種會用也只是通過大量的練習把它形式化,大多數學生僅是一知半解,無法真正理解其含義。今天的概念學習,應該是把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與在實踐中運用概念結合起來,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的過程是一個認識的過程,因此,數學概念的教學抓住概念本質.透析概念內涵,真正理解概念很重要,對于概念性教學我們看到了不少老師們成功的教學。高臺子富炎老師指教的《面積》一課,為學生構建了有效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多種活動形式下充分理解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叫面積這一概念。學生對于物體的表面、封閉圖形、以及他們的大小有充分的感受與理解。再如不少老師上了《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老師們都努力為學生構建經歷認識分數的學習過程。在學生的動手折、涂、畫的過程中感受分數的意義。走進概念的本質理解,不再是形式的記憶這一點很可喜。
(五)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夠充分運用
學校有電教設備的,教師都能充分利用,通過精美實用的課件演示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大了課堂教學的密度。東勝小學,聯豐小學,春明小學,牛心臺小學,高臺子小學,新明小學,大峪小學的老師們現代電教手段的使用率很高。不少老師的課堂使用電教手段。很多老師們的課件是自制的。這說明,老師們認識到現代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發揮的作用,而且老師們具有一定的現代電教使用技術。盡管我們在調研中看到了各校在原有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和突破。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學科專業化成長有待于關注,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從理念認識的層面也好,從實踐操作的層面也好,教師自身專業化成長亟待關注。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課堂上精彩高潮的少,平實平常的多。老師們的教學設計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學科知識掌握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同校明顯,校際間明顯。教師作為一個成長的個體是需要不斷地學習與思考的,這樣才能滿足工作教學的需要。
(二)教材編排體系、編排意圖有待于深入地研究。
讀懂教材,是教學的基本保證。教師要仔細揣摩教材,理解編者意圖,要全面而深刻的理解教材。作為數學知識載體的數學教材它具有通用的、共性的、簡約化的特點。教學上的很多東西要靠老師們潛心去研究,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才能為學生的提供優化的學習內容以及關注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調研中我們感覺老師們對教材吃得不夠透,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的確立,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一部分教師有待于提高,尤其是學習內容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承載的數學信息,學生的思考達不到深刻。另外,新教材一改傳統教材的知識呈現方式,他不但呈現數學知識,如何進行教學的方式涉獵不少,新知識并非都以集中形式出現,分散出現的不少。老師們對于此把握得不夠好。
(三)情境的理解與創設有待于提高認識。
情境教學被教師們所鐘愛。許多數學課堂因為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原本枯燥的數學課也變得生動、富有吸引力了。然而也有部分教師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表現在:第一,為生活情境而情境,不少老師的“生活情境的唯一”的誤區使得課上有生活內容過于泛化之感。在開課伊始的問題情境創設環節,尤其突顯。很重要的來自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的數學情境似乎不見了,或者很少見。第二,所設計的情境不能很好地為教學服務,缺乏有效性。情境與數學內容關聯不大,僅限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有的情境含有數學思考,但老師們對于它的使用不當,草草用之,缺少情境中數學信息的提取,分析。
(四)小組合作學習缺乏實效性,過于“泛化”。
教師追求課堂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就目前課堂教學看,熱情有所減退,老師們趨于理性思索,對小組合作學習有所把握,但就它的目的、時機及過程設計還不夠好。教師在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①小組合作前缺少讓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
②小組合作時給學生的時間不充裕,不能充分合作,達不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③小組合作的內容沒有大的探討價值,表現在有些教師把學生一看就懂的內容讓學生合作學習,浪費了有效的教學時間。
(五)課堂教學缺乏有效評價。教師的評價是一堂數學課的關鍵,是每一個環節重要之處的點睛之筆。德國教育家第多斯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準確、到位的評價,必將引導學生朝準確的方向思考,從而使學生能夠獲得有效的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通過調研,我們感覺教師普遍淡化評價活動的設計,課堂上對學生的情緒、行為的即時評價欠缺,評價表象淺層次的居多。一方面,說明老師們不夠重視評價,另一方面,說明老師們對學生學習行為關注不夠,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于學情關注不夠,不能適時抓住來自于學生的思維做有效的評價。還有,教師的教學機智不夠。
(六)數學活動缺乏體驗
在低年級的有些課堂上發現,學生一會兒忙話這,一會兒忙活那,教室里亂糟糟、鬧哄哄,這種“活動”是外在多于內在,動手與動腦相脫節,目的性較差,學生為活動而活動,有活動卻沒有體驗,沒有反思。活動的價值也就沒有了。中高年級的學生不缺乏活動的目的性,但活動體驗的深刻性不夠,學生在活動中的個性思考少。缺乏創新與個性。
(七)預設性太強
課堂教學,沒有很好的預設是不負責任的,課堂教學同時又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關注動態生成,講究有效教學。有效是教學之本。
第一,超時授課。一節課有的老師們為完成自己的教學設計超時授課,也有老師對完不成全部內容心懷遺憾。
第二,對課堂上的生成關注不夠,一是不能很好的促進學生的生成。學生的思維是紛呈的,有些內容需要老師創造機會,給學生生成的機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主動思考,表達想法的欲望不夠強。來自于自我的生成的東西少,這說明教學關注程度不夠,二是對于學生已有的生成教師關注不夠到位。尤其是對與生成的問題不能做到是否予以關注,常常是草草處理。按既定預設的教學行進。
第三,學生缺少了主動思考的過程,學生被動得聽講與被動的執行老師的指令居多,鮮活的課堂教學出現的不多。
(八)課堂上缺乏深層次思考的問題。老師們給學生的思考的問題深度不夠。《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課堂提問有開放性,所提之問題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價值,不是隨口可答的,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隨口可答的問題盡量少提,最好不提。多數的課堂教師提出的諸多問題,學生順順利利解答。細思量,這些問題的解決,還不能足以說明學生已經經歷了數學思考和獲得了數學經驗。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也極少具有深層次思考的問題,失去合作探究的意義,有形無效的居多。就教師如何提問,什么樣的問題更具思考性有待于今后的教學中研究。
(九)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缺乏有效性
老師們有一定的電教應用意識和操作技術。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沒有很好的發揮。電教的使用達不到促進教學的需要。為電教而電教的現象還是普遍現象。
三、下一步學科發展的思考與建議
(一)教師的自覺認識與自覺行動很重要。教師應該有成長自我的認識,數學學科的發展,離不開那些熱愛它的老師們。許多老師們源于對工作的熱愛,對學生的負責,對自我的積極求進,不斷地學習著思考著工作著,數學學科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老師,才得以快速發展。實驗小學的侯曙光老師密密麻麻的書頭教案,足以讓你震驚—真下功夫啊,不愧為市級優秀教師,東勝的王慎云自制精美實效的課件,不能不令你贊嘆—她的課件走進了各網絡成為共享的資源。高臺子的劉宏不失時機地與人交流研究教學問題,育才小學的鄧麗紅自己花錢買學習網站一直持續至今,這些都使你感覺到他們是求進的人。教師本身的這種自覺的認識與行動,是需要被認可。當領導的,做我們研訓員的都要給老師們以積極的關注以鼓舞,以弘揚……
(二)用好校本教研這塊便捷的陣地。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很具有實效性與操作性,關鍵是領導要加強重視。據了解,我區的春明小學,廣場小學,新明小學,高臺子小學,聯豐小學在數學學科上的校本研究高度重視。開學以來,他們分別在本校以課堂教學觀摩研討的形式對數學學科課堂教學進行研究。以校為本的學科教學研究,是現在,乃至今后教學研究的一個主要陣地。要發揮好它的作用,關鍵是各校領導要加強認識,帶領學校的老師們注重具體操作層面內容的研究和專業引領,扎扎實實地去研究,以提升學校的學科教學水平。
(三)專題研究,扎實實驗
針對以上調研的優點與不足,可以說我區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經過近五年課改的實驗,趨于成熟。課改的基本理念已經深入老師們的心中。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分專題進一步把課改的實驗進行優化。某些領域的某些內容我們的操作已符合新課程理念,能推廣的我們要在各個層面上推廣,在教學手段上,比如說自制電教手段的使用,在學習內容領域的研究上,比如說,統計與概率部分的教學,空間與圖形部分有效地經歷過程性學習,包括概念性教學的突破,把我們的不足,比如說從內容領域看,計算教學有待于進一步探討,等等從內容到方法,從形式到有效性,從教師到學生,從理念到操作,我們要上下結合,齊心共進,一專題研究為切入點,扎實實驗。
(四)加強骨干教師的帶動作用
在學科教學上,總是有些教師走在前列,我們要關注這些教師,用好這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各校均有能夠起到帶頭作用的學科教師。重視學科教師的建設,讓骨干教師發揮引領作用,讓普通老師快速成長起來。從我區這個層面上,發揮學科骨干教師的帶頭作用,我們將繼續采取充分發揮明山區數學中心教研組的輻射與引領作用,這些老師來自于各校學科骨干。用于全區及本校。另外,本學期正在評選的數學學科帶頭人將為我區小學數學學科發展起推動作用。帶頭人的代肉作用要很好的發揮。
(五)開展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
調研結束,我們三位研訓員會從整體的角度制定我們下一步教研工作,以課堂教學為載體,開展全區專題式互動研討活動。以明山師校的網站和明山區小學數學教師qq群為便捷的交流方式,引導我區小學數學教師參與教學研究。以各負責年段為單位,開展各自所需的教研活動。本次調研,我們分年段聽課的,不同的年段會有各自不同的問題與思考,每個人針對各自的年段開展適合自己年段的教研活動,以確保教研實效性。以上的反饋如有不到不周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教學調研報告 6
《小學語文課程新標準》總目標明確指出:“小學生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并且規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50萬字,這體現了閱讀教學的重要性。可是,筆者了解到,農村小學的閱讀教學卻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農村小學閱讀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學生閱讀量小,課外閱讀是一片空白
我對xx縣xx鄉xx小學作了調查,這是所除鄉中心小學之外規模較大的學校之一,有學生xx人,x名教師。我對四年級xx名學生做了問卷調查,共結果是28名同學自己沒有一本課外讀物,剩下7名學生也只有一本作文選,全班同學沒見過《小學生天地》等讀物,這說明學生自己沒有適合的課外讀物可看。另外,學校沒有讀書室,更沒有閱覽室,因為這幾年學校沒有經濟能力購買讀書。學生沒書可讀,當然就談不上提高閱讀能力了。
二、教師不會指導學生正確閱讀
農村小學閱讀教學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師不會指導學生正確閱讀。就以xxx小學教師情況為例來談,這所小學有x名教師,從年齡上講,其中四名教師都是五十歲已過的人,一名是學校剛聘用的初中畢業生,教師年齡呈現老齡化;從學歷上講,其中三人是公辦教師(都是民辦教師轉為公辦的),二人是學校聘用的教師,都是初中畢業,教師力量顯得很薄弱。這幾位教師的上課,還是延用傳統教學,說句實話,傳統教學還不正規,他們也不知道如何指導學生課內閱讀,只是認認字,講講故事而已,至于課外閱讀,就更無從談起。五年級的一位語文教師說:“這兩年,面對新教材、新要求,真感到自己難以勝任教學工作。”語文教師知識的匱乏和能力的不足,是閱讀教學質量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學生看得比較隨意,大多是走馬觀花
由于學生得不到教師的正確指導,就是手頭有一本書去讀,也不知道要去讀什么,將要從中學到什么,因此,學生閱讀時,看得比較隨意,大多是走馬觀花,了解一些故事情節或大概內容,看完后,自己的大腦中并沒留下什么有價值的東西,甚至根本就不求甚解。這樣的“讀”,不但讀書效果甚微,還養成了不少閱讀的不良習慣。
針對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現狀,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入手,來逐步提高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改變農村小學的閱讀現狀。
一、學校建立起名符其實的讀書室,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面
普九期間,上級部門要求小學要有“四室”,其中“兩室”就是讀書室和閱覽室,盡管本縣通過了省、市部門的驗收,但據我所知,農村小學只有鄉中心小學建立起了讀書室,雖然大多數書籍是過時的、價格不高,但是還有一些書,像xxx小學這樣,在全鄉也是規模較大的學校,也沒有一本讀書。要建立讀書室,我認為有以下措施:
(一)國家及上級行政部門扶持農村小學讀書室的建立工作。光靠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主要是國家及上級行政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小學的扶持力度,成立專門的“兩室”建設資金,扶持農村小學“兩室”的建設。這里的“扶持”,不能是扶持資金,而是直接配發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這樣,能有效地防止資金被挪用在其它地方。只有國家及教育行政部門大力支持,才能逐步改善農村小學生無書可看的現狀。
(二)學校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有計劃地購買讀書,來補充學校讀書室。過去,學校的一切開支僅靠每個學生20元的雜費,出現學校欠帳的現象,今年,國家免除學生雜費后,直接撥發義務教育經費,但由于種種原因,經費總是不能到位,學校仍未擺脫困境,可是我們看到了希望,相信這是暫時的。只要義務教育經費列位,學校每年有計劃地抽出一部分經費,購買一些讀書,還是可行的,幾年下來,還是能夠改變學校讀書室的面貌。只有學校和政府攜起手來,才能形成強大的合力,改善農村小學生無書可讀的現狀。
另外,建議農村小學班級建立圖書角,每個學生拿出一本書,全班同學的書湊到一起,也有幾十本書,相互借閱、相互交流,一個學生拿出自己的一本書,可以閱讀幾十本書。這也是解決農村小學生沒書可讀的有效途徑。
只有通過各種渠道,讓農村小學建立起名符其實的讀書室,保證學生有書可讀,才能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的.面。
二、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小學生自己獨立閱讀的能力很有限,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怎樣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我個人認為有以下途徑:
(一)讓繼續教育落到實處,提高農村小學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目前,農村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如:
1、課程內容陳舊,缺乏前瞻性;
2、培訓學校(區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學設備簡陋,缺乏先進性;
3、教師重視學歷提高教育,忽視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4、繼續教育考核評價形式化,缺乏真實性;
5、收費不統一,缺乏規范性,一些項目收費明顯過高,給教師造成一定的負擔,因此,出現沒人愿意去培訓的局面。
為此,我個人認為農村小學教師的繼續教育要做到以下幾點:
1、繼續教育要有長遠目標,并且要結合各地實際及教師素質情況,切忌一刀切,搞形式、走過場、擺花架子,以真正收到實效。
2、繼續教育的教學設施改善與教育信息化推進相結合,體現先進性。這就要求省、市、縣三級人民政府增加投入,高度重視區縣教師進修學校這一教師培訓基地的建設。
3、繼續教育的課程教材要與時代發展相結合,體現前瞻性。教材一定要反映國內外小學教學改革的最新信息及動態,如目前可增進課改信息及多元智能,建構主義等新理論,體現前瞻性,發揮導航作用。
4、培訓形式要與教師教學工作特點相結合,體現靈活性。要逐步改革目前培訓時間過分集中,形式單一的現狀,完全可以安排教師帶課題在崗進行自學或進行研究,實現培訓形式多樣化。
5、考核評價要與小學學科個性相結合,體現科學性。考核形式上,閉卷、開卷、專題研究要結合進行,真正發揮考核評價的科學導向功能。
只有教師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閱讀。
(二)農村小學教師要從遠程教育網中汲取資源,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目前,農村小學已由國家配發了一臺34英寸的彩電,一臺電腦和農村遠程教育網接受設備,但筆者了解到,除中心小學的電腦還偶爾使用之外,其余農村小學沒有投入教學使用,甚至大多數學校根本沒有安裝。因此,教師接受不到新的教育信息,我認為,要真正使農村遠程教育網投入到農村小學的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要大力培訓教師,這是運用農村遠程教育網的前提。各級教育部門要加大對農村小學教師電腦方面的培訓,讓他們樹立起信心,學會基本的操作,只有他們懂電腦,才能談得上運用于教學之中。
2、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培訓管理人員。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一方面,檢查、督促項目的落實情況,另一方面,組織專業人員負責業務指導和管理人員的培訓。
3、各縣建立教育區域網。各縣有了教育區域網后,農村小學教師不出大山,也能學習和借鑒城區學校先進的教學經驗,真正實現教育資源共享。這就需要縣級部門和電信局的支持。
落實農村遠程教育網的運用,也是提高農村小學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農村小學教師要正確認識閱讀教學。
有相當一部分農村小學教師認為閱讀教學就是做一些試卷上的閱讀題,這種眼光就太淺了。閱讀不僅有課內的閱讀,還有課外閱讀。更何況,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只是會做一些試卷中的閱讀題目,《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要求:“小學生要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因此,讓農村小學教師正確認識閱讀教學,也是提高閱讀教學的保障。
三、教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果農村小學的學生有書可看,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提高了,就應解決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閱讀的問題了,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
(一)注重基礎知識積累的習慣。這是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基礎。沒有足夠的識字量和對詞語的理解,就談不上閱讀,沒有一定的語言積累,不背誦一定量的各篇佳作,也激發不起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二)培養誦讀的習慣。誦讀即反復朗讀,自然成誦,適宜于兒歌、童謠和抒情性詩文等聲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積累材料,培養語感,體驗品味,可起到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養圈、點、批注的習慣。在閱讀時,邊讀邊在文章中圈點加注,圈點你最感興趣、最喜歡之處,不理解之處,加注你的見解與心得。在閱讀過程中,還可以寫一些讀書筆記,可積累詞匯,閱讀經驗,提高自身閱讀能力。
(四)培養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習慣。閱讀是一個以質疑到釋疑的過程,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釋疑的過程中獲得的。而質疑是解疑的前提,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采取各種不同形式得到解決,是進行探究性釋疑閱讀的關鍵。
(五)樹立大閱讀觀,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沒有積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聽說讀寫能力。因此,平時就應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將材料儲于大腦,以便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
(六)培養勤于自學、虛心求教,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閱讀是獲取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主要靠自學來完成,在自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疑問,就要向別人求教,還要能熟練地查閱工具書。
(七)培養合理安排和利用時間,善于制定讀書計劃的習慣。根據自己的學習及生活實際,合理地安排閱讀時間,制定閱讀計劃。
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堅持的時間越長,習慣的力量越強。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說:“習慣仿佛是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他纏上一股線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
四、教師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只有好的閱讀習慣,顯然還不夠,還需要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這把金鑰匙。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種閱讀方法,符合小學生的實際。
(一)朗讀法。即要求學生讀得流暢、自然、有節奏、富有感情,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領略文章的語言特點。
(二)查閱法。即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勤查工具書,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熟練地使用常工具書,這對人一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三)背誦法。通過背誦,豐富學生的語言,培養良好的語感,積累詞匯和句子,而且還能潛移默化地學會一些文章的表達方式。
(四)測讀法。讀書時把自己擺進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去想,揣摩作者的構思,讀了前半部分后,想想后半部分,如果讓你去寫該怎樣寫。
(五)默讀法。利用默讀加快閱讀速度,能集中精力理解,理解的速度、質量比朗讀要快、要高。
(六)卡片筆記法。用卡片摘抄名言警句,常記讀書筆記,積累重要知識點,便于以后查閱。
閱讀的方法很多,只有學生愛讀書,會讀書,在閱讀中汲取知識養分,才能提高農村小學生閱讀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閱讀成為學生的樂事。
要改善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現狀,要提高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質量,就不但要保證學生有書可讀,而且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閱讀方法。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的質量提高了,整個學校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也會隨之提高,對學生而言,具備較高的閱讀能力,是提高自身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教學調研報告 7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小學和初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研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以及調研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調研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小學,調研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研,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研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研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研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和比較不滿意(),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研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研表明,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的家長選擇“一般”,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研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研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研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億。然而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吁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教學調研報告 8
一、調研問題的提出
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xx年版)為依據的新編小學數學教材,于xx年秋季在我區起始年級使用。為了解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落實與實施、課堂的教與學、教師的問題策略與困惑、教學評價、校本教研等情況,總結交流課堂教學經驗,探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根據黃教科研函「xx」82號通知要求,我們于xx年10月中旬開展了一次新課標教材小學數學情況調研活動。
二、活動的基本概況
這次調研組由區小學數學學科教研員和市、區小學數學中心組成員組成,歷時四天,對1所城區小學,2所中心學校和2個教學點,即巖寺小學、巖寺鎮中心學校、富溪鄉中心學校及該中心學校的兩個村小教學點長塢小學、呈陽小學進行了深入調研。通過隨堂聽課、查閱教師教學筆記和學生作業、一對一交流、座談等形式,對學校新課標教材的使用情況作了全面的了解,并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現場指導。
三、教與學的現狀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1、教師進入了新課程角色,在課堂教學中,教態自然,語言親切,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氣氛民主、活躍、和諧。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而教師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鉆研教材,認真備課。大部分教師能夠在理解和把握教材的基礎上,用好教材、執行教材,甚至有的教師還能跟據學情在用活教材上進行深入思考,在不違背教材編寫意圖的前提下適當做了一些調整、取舍和二度開發。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興趣;重視數學活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重視聯系生活實際,讓書本知識回歸生活。
3、符合學段年齡特點,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在關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教學掛圖、自制教具等),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有效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4、新課標提出的“四基”目標在課堂教學上有所體現。在抓好以往強調的“雙基”的同時,對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教學中重視了符號、分類、推理、一一對應、數形結合等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滲透,重視了學生基本活動經驗的積累。
5、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多數班級課堂秩序井然,尤其是幾個一年級班級,雖然步入小學學習只有一個多月時間,但絕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令人欣喜,在老師的呵護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專心聽講、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認真操作、同伴交流等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逐漸養成。
6、課堂教學評價意識增強,評價能力有所提升。課堂上,教師極少采用負面評價,更多的是鼓勵和贊賞,且由濫、露、簡的課堂評價向入情、入理、入心轉變,引導學生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
7、作業批閱觀念轉變。學生作業書寫認真、工整,本面整潔,教師批閱及時細致認真,多數采用定量評價和描述性評價相結合,有的老師增加一些激勵性評語,也有的老師采用“五角星、小紅花、笑臉”等兒童喜歡的激勵方式,感覺非常溫馨。
(二)存在不足
1、少數教師理解教材不夠透徹。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材為什么這樣編排?都不是很清楚。
2、少數教師在課堂容量的把握上出現偏差。有的把一堂課的教學內容安排過多,甚至把兩節課的內容用一節來完成;有的一堂課中練習占用的時間太多,甚至到了打下課鈴還在布置課外作業。
3、少數教師重、難點抓不住。表現在:課堂提出的問題總是落不在點位上;教學節奏偏快,在關鍵點上該慢時卻慢不下來;課堂上出現好的生成卻不能有效利用。
4、個別大班額班級的教師缺乏教學機智和應變能力,組織教學欠嚴謹,課堂紀律松懈,難以關注學生個性差異,難以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5、農村教學點,由于教學具配備出了問題,課堂上數學活動的開展受到限制,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很少。
6、一些教師課堂練習基本照搬課本練習題,根據教學需要自行設計有針對性練習的不多;在課堂上對學生不良作業習慣未能及時糾。如:錯誤的握筆方法,不正確的書寫姿勢。
四、實施中的問題與建議
1、有些學校領導總習慣以“就高不就低”的思路來配備任課教師,以致形成低年級數學教師整體實力相對薄弱的局面。建議:提高對低年級教學地位認識,調整思路,適當傾斜,甚至可以考慮讓年富力強的數學骨干教師挑起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擔。
2、有的教學點的教師手里僅有一本教科書,缺新版課標、缺教學用書和教學掛圖、還缺必需的教具和學具,嚴重影響正常的數學課堂教學。建議各鄉鎮中心學校領導引起重視,增強服務意識,如果了解到有類似情況,應作出快速反應,及時解決。
3、這次調研的幾所學校一、二年級數學教師上崗培訓率是80%左右,未達到上級提出的`“不培訓,不上崗”的要求。培訓安排在暑期,開學人事發生變動是主要緣故,但后續補救工作要跟上。建議學校對沒有參加培訓的教師提出具體要求,可以上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進行補課。
4、新課標教材一、二年級小學數學校本教研是一個軟肋,目前各校都只停留在學習、聽課、評課這些最基本的教研活動層面上,對教師適應新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專業成長幫助不大。建議學校校本研究重心下移,拓寬思路,豐富教研活動形式。在確定教研主題的基礎上,開展專題講座、經驗交流、集體備課、同課異構等研討活動。
五、教學中的困惑與思考
困惑一:面對零起點的一年級新生,如何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思考:從小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關系到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賦予每一位小學教師的職責,一年級是學生學習的起步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教師一定要納入日常教學之中,要有計劃和目標、還要有方法和策略,新生入學第一周應該做些什么?平時上課怎樣實施?如何與其他任課教師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如何用自己高善的素養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如果你想得細,做得實、持之以恒,一定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困惑二: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學習“位置”的知識有一定困難,在課堂教學中感覺非常吃力。是否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
思考:“位置”主要是認識“上下、前后、左右”,為后續學習序數等內容做準備。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降低教學難度,刪去了“左右的相對性”的內容,老師要領會新編教材把“位置”內容調整到前面來學習的意圖,從整體上去認識、理解教材的用意,對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不可操之過急,指望一節課解決,要心中有數,從長計議,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經常注重滲透和運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對這方面的知識掌握會水到渠成的。
困惑三:現在發行的教學掛圖版面偏小,視覺效果不佳,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觀察和思考。
思考:教學掛圖作為教材的輔助材料,是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掛圖涵蓋了各章節所有插圖內容,信息量大,使用方便,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對于這個問題,一方面教研部門應該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使版面設計更適用于教學,另一方面老師在使用時要多動腦筋,盡可能使效果達到最佳,還可以動手制作一些實用性強的教具配合使用。
困惑四:學生學習“小括號”的效果不好,計算錯誤率高,教師教學頗感費力。
思考:“認識小括號”內容,原教材在二年級下冊,新教材中將其移至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安排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之后。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知道了一般算式的計算順序,學習這一內容學生有一定的基礎。小括號的出現還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一年級學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離不開情境的支撐。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結合情境明確解題思路;其次,造成認知上的沖突,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這時,教師可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符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符號意識,并通過交流、比較,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最后,加強對比練習。這是幫助學生澄清認識,提高計算能力的有效途徑。指導學生觀察、比較,明確分別應先算什么,突出小括號的作用,鞏固運算順序。
困惑五:有教師反映,在“解決問題”教學中讓學生經歷“你解答正確嗎?”的過程后,感覺反而打亂了學生基本思路,效果很不理想,是否可以淡化這一環節?
思考:對于“解決問題”,義教教材太強調技巧,而課標實驗教材太強調情境創設,都沒有把落腳點放在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上。新版教材的編排思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通過循序漸進地解決一些不同類型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學習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這是新編教材的一大特點,可能有些教師還不適應。“你解答正確嗎?”實際上是反思、檢驗的過程。問題解決后,對解答過程進行檢查,對結果進行檢驗,不僅能保證解答過程及結果的正確性,而且對培養思維嚴謹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有很大幫助。如何進行檢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環節不但不能淡化,還應在教學中引起重視和加強,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困惑六:教師普遍反映,去年一年級數學期中、期末檢測試卷的命題有些偏難、偏怪,感覺試題要求高于教材,影響教師對教材的整體把握。
思考:考試是評價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學的指揮棒。在當前時期的命題,應該體現《課程標準》(xx版)的理念,考查學生應該達到的“四基”能力;了解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水平,以及數學素養的形成情況;面向全體學生,有利于調動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承擔命題的教師和教研員要努力把好關。
教學調研報告 9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一)、問題的的提出
1、在新一輪新課程改革洪流滾滾的今天,我們在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謂自主學習是指教學條件下的高品質的學習,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參與學習是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參與探索新知的全過程,才能領悟知識的奧秘,感受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自主學習這種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確實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特別是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由于教師年齡結構的變化,中老年教師偏多,多數教師雖然在學習課改知識上有進步,但方法改變效果并不明顯,不能讓學生“自主”地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法、尋找學習伙伴和評價學習效果,這是我們在時下的課堂上經常所見的。
3、傳統的教學中,一方面由于教師的觀念更新、自我定位、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或本末倒置、或放任自流,甚至認為“自主學習”只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大不了在公開課上用來“作秀”等想法,導致自主學習多數淪為空談。另一方面,學生學習的心理指向以及自己定位于接受者的角色的影響,習慣于被動接受老師指定的學習目標和要求,然后按部就班進行學習活動。他們不同程度地存有自主學習的心理恐懼,他們害怕一旦改變了原來定勢化了的學習方式,面對新的學習材料,新的學習情景,自己竟然提不出學習的問題,不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知道學些什么才好。大部分學生還存在自學方法不會、自學資料不全、甚至于擔憂自學的結果不符合標準答案,不符合教師的心意,從而受到同學的嘲笑、教師權威的批評等心理方面的問題。
(二)研究的意義價值
1、本課題研究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全面改善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自我調控能力,教會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效益,減輕學生負擔,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主動和諧的發展。
2、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能有效解決當前語文教學中,尤其是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從而提升我校教育整體水平和辦學品位,有利于推動新課程實驗向更縱深方向發展。
3、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并完善我校語文教學課堂教學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完善師能評價體系。
(三)課題研究的可行性
本課題主要研究人員學術背景良好,有課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合理。其中大多具有小學中級職稱,且均具備大學專科以上學歷,年齡結構均衡,均為30―40歲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其中市級骨干教師3人,縣級骨干教師2人)。
本課題的主要參與者在教學研究、學校管理與教育教學實踐經驗豐富,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研究和教育理論和教育評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經驗和理論積淀。課題組成員多人多次在《信息教研周刊》、《四川教育》、《廣安教育研究》、《武勝教研》、《武勝課改》等專業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并有多篇文章在省、市、縣的各級各類學術交流會上獲獎。
課題研究的組織保障:該課題成立了由學校校長牽頭的課題領導小組、聘請了縣教研室湯繼光、何鴻、湯世凱、彭剛等教育專家為顧問、由學校現有的市縣骨干教師組成的課題研究工作小組。
課題研究的制度保障:建立課題相關的培訓、研討、激勵制度,提高課題研究人員的理論修養,既分工又協作,保證各項階段和最終成果的完成。
課題研究的經費保障:由學校撥付必要的課題經費,保證課題順利進行。
基于上述思考,我們選擇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研究”這一課題。
二、課題研究中的有關概念的界定
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關注學習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是由學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學習方式。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學習的“客體”。積極主動的學習,才是有效的。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自主學習,在接受學習中學生是知識接受者,而自主學習中學生則是知識的發現者。
2、調控:調節控制。軀體里有一套完整的應激系統,調節集體內外環境的調控功能,使之保持相對平衡。
3、策略:策略是指對手段、方法的計謀性思考,教學策略就是根據教學任務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方法,是教師為提高教學效率而有意識地選擇教學方法并靈活運用的過程。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鄧小平教育理論、教育思想,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教育改革的法規文件,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講話。
2、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的“目標教學”理論、發現理論。他認為:“知識的獲取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的參與者”“認知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教一個人某門學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因此要重視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的參加知識的獲取過程,從中找出規律,探索性的追求知識,掌握知識。
3、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和“非指導性教學法”。羅杰斯認為,學生學習主要有兩種類型:認知學習和經驗學習,其學習方式也主要有兩種:無意義學習和有意義學習,并且認為認知學習和無意義學習、經驗學習和有意義學習是完全一致的。認為認知學習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對學生自己是沒有個人意義的,它是一種無意義學習。而經驗學習以學生的經驗生長為中心,以學生的自發性和主動性為學習動力,把學習與學生的愿望、興趣和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因而經驗學習必然是有意義的學習,必能有效地促進個體的發展。
非指導性教學法是羅杰斯提出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師把自己的任務視為旨在促進學生的“自我指導”。這種方法沒有任何一成不變的程式。其總的設想是按照學生的情感模式去創造最佳條件,使他們自由地表達個體的情緒和思想,自然地顯示癥結能以在的情緒因素,并加以調整,從而改變相應的態度和行為。教師擔任促進者角色,與傳統的教師角色截然不同。
4、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它們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層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基本需要或缺失性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成長需要)。從學習心理的角度,人們進行學習就是為了追求自我實現,即通過學習使自己的價值、潛能、個性得到充分而完備的發揮、發展和實現。需要層次理論說明,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可能是由于某種缺失性需要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引起的。
5、按照“智力三維理論”和“思維結構理論”,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元認知的培養和訓練;結合弗洛姆的“期望理論”、德威克的“成就目標理論”,激發、培養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動機與情緒、認知活動、學校活動三個領域進行自我監控能力的建立和培養,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環境中的行為進行監控和調節。總之,要把元認知、動機、行為三方面的激發、訓練、培養,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培養的切入點。
四、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1、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了解我校高段學生語文課堂自主學習的現狀 ,分析梳理出存在問題及原因,制定出一套符合我校高年級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方法。
2、通過自主性學習活動的調控,提高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在學習活動中,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培養主體能力,塑造主體人格,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性學習。
3、通過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目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徹底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以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習主體地位“雙主”并重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善于調控學生的學習自主,從而把自主學習落到實處,提高教學水平,優化課堂教學。
(二)研究內容
根據我校課程改革實施的情況,本課題主要對小學高段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調控策略進行研究。
1、診斷并分析高段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措施。
2、開展“自主學習”調控策略研究。
(1)開展”自主學習”調控策略研究。包括確定教學目標;準備教學材料;開發教學資源;選擇教學行為與管理行為;選擇自學與自控管理、矯正行為;設計教學組織形式;創新教學方案的編寫方法等。核心內容為學習調控策略,進行課堂學習活動的指導策略。
(2)開展教師調控策略的評價研究。包括教師教學活動的評價,探討評價的內容、方法和評價結果的運用,構建各學科有效教學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
3、開展學生自學與自控的策略研究。
(1)深入開展“自主學習”的研究,讓學生“自主學習”在受控與自控兩方面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2)探討學生課堂學習及課外自主學習中適用的途徑、方法、技巧、調控方式等學習策略,使學生認識學習的規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輕松愉快地進行學習。
五、課題研究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處于指導的地位,教師的教代替不了學生的學,因此必須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意識。
2、整體性原則。實驗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著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注重技能、非智力因素、自我監控等方面的培養。要在語文、數學、外語等各學科中全面展開。
3、個體性原則。在實驗過程中允許有個性差異的出現,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有不同的經歷,重視學生個體的發展。
教學調研報告 10
一、基本狀況
x縣x中心小學是一所農村完全小學。校園現有教學班27個,學生1266人。現有教師72人,其中女職工58人。校園現有校長一名,副校長一名,教導主任、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各一名,各類組織機構齊全,職責明確,五名班子成員分工協作,有序推進校園整體工作。校園成立了由教導處主管的教育教學工作小組,下設語文、數學、英語、綜合四個教研組,主抓校園教學工作;成立了由政教處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組,下設黨小組、團小組和少先大隊,主抓校園精神禮貌及校園文化建設,師生政治思想工作,學生家校聯系工作;成立了由總務處主管的總務后勤工作小組,下設法制安全、財務衛生、后勤服務、營養餐管理組,主抓校園安全、財務、后勤、衛生、維修、采購、營養餐供應等工作的管理及實施。
二、校園管理現狀
1.修訂完善各類制度,推進制度化管理。校園制定了校長、班子成員、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其他專兼職人員工作職責,做到職責明確,分工清楚,銜接緊密,不留空擋,體現科學性、規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勵性;建立健全教職工學習、工作、生活制度,師生請銷假、教學常規管理、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群眾備課、學生管理、財務管理、門衛管理等42項制度,完善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和諧五星”創評、教職工綜合考核評價辦法等教育教學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健全教代會、女工組等群團組織機構,充分發揮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堅持校務、政務、財務公開制度,實行民主管理,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妥善解決校園工作中的熱點、焦點問題,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2.實施精細化管理,促進“三風”轉變。校園以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不斷規范辦學行為,用心實施精細管理,全力推動教育改革,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緊緊圍繞教育教學質量這一中心;突出素質教育和校園文化兩個重點;實施群眾備課、課堂教學、師生評價三項改革;加強制度建設、隊伍建設、質量建設、校園文化和學生教育管理體系五項建設;深入開展課改實驗、校本研訓、師德師風教育、“五星”創評、“六園”建立、陽光體育六項活動。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實現了教職工思想觀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風、教學方式和學生行為習慣、校園三風的根本轉變。
3.細化隊伍管理,提升師德師能。
(1)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用心開展師德演講、“五星園丁”和師德標兵評選活動,嚴格落實師德百分制量化考核,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
(2)建立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校園通過在教職工中廣泛征求意見,認真修訂了教師工作考核評價辦法,建立科學、合理、公正的教師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
(3)加強教師培養和培訓工作。采用“走出去學,請進來教,坐下來研”等多種方式用心開展教師培訓,結合繼續教育、“國培計劃”和網絡研修等培訓,用心開展“六個一”活動,即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參與或主持一個課題研究,上一節優質課,在校報校刊發表一篇作品,寫一篇教學案例,每一天進行一次自我反思。
4.細化辦學行為管理,提升校園規范化水平。校園嚴格規范辦學,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一師嚴格開齊開足上好課程。二是堅決執行規定作息時間。三是嚴格控制作業留量,科學設計作業資料,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四是用心開展陽光體育活動、興趣小組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及各類文藝體育比賽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切實增強辦學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強圖書借閱活動,把學生個體借閱和班級群眾借閱結合起來,在教室內建立圖書角,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自覺讀書的好習慣,用心建立書香型、學習型校園。
5.細化教學管理,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按照新課改理念和要求修訂完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2)建立由校長主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具體負責,教導處具體實施的教學管理工作體制,構成“業務校長―教導主任―備課組長―教師”相互貫通的教學管理網絡。
(3)加強教學常規檢查,采用隨機抽查和集中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堅持每一天抽查一個班級、一門學科的作業、教案,每周找一名教師和一名學生談話,每月進行一次教案、作業檢查,每學期進行一次教案、作業展評,推行超前一周備課、教案簽字審批、“問題”回查及跟蹤督查制度。
(4)落實校長帶頭上課、聽課、評課、說課、賽教制度。校長每期聽課不少于30節,班子成員不少于20節,一般教師不少于15節。實行推門聽課、隨機聽課,堅持有聽必評,有評必改和回聽、回查、回訪制度。實行“2+2+2”評課模式,即每節課至少提出兩個優點、兩個不足和兩條推薦。
(5)嚴把“五個”關口,落實“五字”要求。一是嚴把群眾備課關,突出一個“細”字;二是嚴把課堂教學關,突出一個“新”字;三是嚴把作業關,突出一個“精”字;四是嚴把輔導關,突出一個“實”字;五要嚴把測試關,突出一個“效”字。
(6)加強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師教科研潛力。各學科教研組堅持每周召開一次教研組會,組織教師開展群眾備課、課標學習、專題研討及學術沙龍活動,全面推行“群眾+個人”雙色筆備課法,確立了“研課、備課、上課、說課、改課”五環節備課模式。堅持開展教學基本功大比武、優質課、優秀案例、教研論文評選等系列活動。
6.細化評價管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1)建立科學的學生評價機制。改變單純以考試為手段、以分數為標準的學生評價方式,實行多元評價,建立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
(2)用心開展“和諧五星”創評活動,制定“五星學生”評選辦法和評選細則,把“五星學生”評選作為學生評價和德育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長期堅持。
(3)利用每周升國旗儀式、校園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等媒介,通過開展主題演講、德育講座、重大節日慶典、“孝敬父母月”“禮貌月”“雷鋒在我心中”“感恩勵志教育”等德育教育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五愛”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想信念、公民意識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增強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堅持課程育人,把德育教育滲透于各門功課的教學之中,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貫穿于校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方面;堅持家校聯系制度,定期進行家訪、召開家長會(期中、期末各1次),建立校園、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立體育人網絡。
(5)開展主題班會,落實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為規范,建立班紀班規和操行評分細則,狠抓行為養成教育,持之以恒的開展禮貌禮儀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飲食、行為和學習習慣。利用品德社會課、法制講座、板報宣傳等形式,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
(6)通過開展安全知識問答、講座、競賽,安全消防疏散演練等活動,加強安全教育;逐級簽訂各類安全職責書,堅持每一天的教師值日、領導值班制度,做好課間教師的巡視、路隊護送和領導巡查工作,建立校園安全工作預案和特殊學生健康檔案,把學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7)加強體育藝術教育。堅決落實“陽光體育”,開展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每一天1小時的課外活動時間。用心舉辦各類專項體育比賽,每學年召開一次運動會,設立競技運動和趣味運動項目,使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校園體育隊堅持經常訓練,在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崆峒武術比賽等活動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三、困難和問題
1.校園管理人員數量不足,精細化管理落實不力。校園現有27個班,1266名學生,僅有5名縣教育局任命的班子成員,其中,副校長郭x、教導主任李x、政教主任張x還擔任基礎課教學工作,校園事務性工作千頭萬緒,對校園管理工作分身乏術,一些教育教學檢查、評價工作交由校園教研組長、年級組長等中層管理人員去做,但是這些中層管理人員普遍老好人思想嚴重,怕惹人,不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長期以往,使一些消極怠工、溜號鉆空的教師有了可趁之機,工作落實不力。
2.校園管理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足。長期以來,由于班子成員數量少,工作壓力大,加之x中心小學地理位置優越,是上級各類檢查必經之地,班子成員周末、節假日經常加班加點,比其他老師多付出了很多。但是,根據現行的激勵機制,班子成員多做的工作幾乎沒有任何回報。一個班子成員的'工作量是一個班主任工作量的幾倍,班主任每月有班主任津貼,在職稱評定、崗位晉升的時候還予以加分,而班子成員既沒有任何津貼補貼,又沒有加分,只能是任勞任怨的奉獻,導致校園班子成員應對校園管理工作缺乏積極性,不能主動的思考謀劃工作。
3.教師缺乏奉獻精神,思想功利化。老師普遍認為自己就是教書的,備課、上課、批改作業是自己的份內事,其他都是份外事。對自己有益的事愿意做,對自己無益的事想法設法逃避。多數老師不愿當班主任,不愿承擔其他兼職工作,遇到迎接檢查的勞動、打掃衛生、檔案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上級安排的精準扶貧摸底、掃盲工作等,都是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校園把這些工作分配給老師,老師就一百個不情愿,然后消極怠工,蒙混過關,隨便弄個東西交給班子成員,校園也沒有專職人員去做這些事情,最終還得班子成員一一審查修改,比班子成員自己做還費力。對班子成員而言,所有的事情都是份內的事,安排給你的你就要負責到底,老師干的事情你要干,老師不干的事你也得干,24小時隨叫隨到,隨時待命。班子成員有苦無處訴,老師還會說,誰叫你是班子成員呢?你干得多就活該。
4.校園管理人員思想觀念落后,實施素質教育措施不力。受社會大環境、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評價指揮棒和校園安全嚴峻形勢的影響,校園管理人員普遍認為在校園管理中安全第一,成績第二,把握了這個前提,凡是有安全風險的活動即使對學生再好也能夠不開展,凡是對提高學生成績無益的事情能省則省,導致重智育輕德育、重結果輕過程、重成績輕潛力的現象依然存在。一些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然不能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只教書,不育人,忽視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知法不守法,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象依然存在。
5.家長教育觀念落后,掣肘校園教育。農村學生家長普遍文化素質偏低,對校園教育不僅僅僅僅不能助力,有時候還會起反作用。一是家長對孩子溺愛、嬌慣,不注重良好行為習慣培養,部分學生生活自理潛力差、行為習慣差。有的學生直到三年級,穿衣、整理學習用具還要家長協助完成,離開了家長,上課時一會兒找不見尺子,一會兒丟了筆;校園里老師教育學生不能隨手扔垃圾,見到垃圾要主動撿拾,走出校門,接學生回家的家長在校門口、公路上隨地吐痰,扔垃圾,讓校園教育的成果瞬間化為泡影;二是部分家長不懂教育,不會教育孩子。有很多家長常年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顧,內心又覺得對孩子有虧欠,于是想通過金錢彌補,校園有60%的學生每一天有5角到1元的零花錢,學生用這些錢在校外的小商店里買麻辣片等各種小零食、小玩具,盡管老師一再教育學生那些是三無食品、垃圾食品,但是屢教不改。有的學生長期已構成了上學前買小零食的習慣,如果家長不給零花錢,就以不上學相威脅,家長的溺愛造就的壞習慣讓家長也束手無策。有的家長長期對孩子的事情包辦代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作遲緩,跟不上大多數學生。三是有的家長把教育職責完全推給老師,見到老師就說:“他老師,你要把我娃抓緊哩。”但是
家長自己,對孩子的表現不聞不問,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不生病,作為家長的職責就盡到了,甚至有的家長認為老師教育學生,是怕學生不好好學習,影響自己的教學成績,工資獎金。總之,家長的不作為或反作用,給校園教育造成很大困擾,我們老師深切體會到:家長是需要教育的。
四、校園對貫徹《標準》的理解和認識。
《義務教育校園管理標準》是對校園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彰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為規范辦學指明了方向,因此,校園要根據《標準》,不斷加強校園的規章制度建設,通過校園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和教育,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學潛力。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上,以往我們校園在許多方面的做法是與《標準》相契合的,但要到達《標準》要求,在現行的實際教學工作中還存著務必的缺失、問題、困惑和難度,例如我校音體美專業教師缺乏,近年來各級組織關心支持教育,為我校配備了充足的音體美器材,但由于缺乏專業教師,這些器材的利用率不高。再如在“培養學生生活本領”方面,由于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在家中參與種植養殖等活動的機會十分多,因此校園為學生安排的勞動實踐機會較少,今后在這些方面要多做工作,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
總之,貫徹落實《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對于促進校園和諧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好處深遠,我們將深入學習《標準》要求,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實施細則,通過提高校園管理水平,促進校園內涵發展。
教學調研報告 11
近年來,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技術的發展,課堂教學方式也在不斷變革和優化。為了解當前課堂教學情況及其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本文進行了一次課堂教學調研,并從內容、方法、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主要關注課堂教學的內容設置、教學方法和學習效果。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課堂進行了觀察和采訪,了解了教師的備課情況、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調研方法
1. 觀察法:通過直接觀察課堂教學過程,記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生反應等情況。
2. 采訪法:采訪了多位老師和學生,了解他們對課堂教學的看法和感受,以及他們的期望和建議。
三、調研結果
1. 課堂內容設置:大部分教師在課堂內容設置上較為豐富,符合教學大綱要求,但也有部分教師因時間緊張而未能深入展開某些內容,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不夠透徹。
2. 教學方法:傳統的講授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互動性和趣味性不足。部分教師嘗試引入多媒體、小組討論等形式,但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3. 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狀態良好,但在課堂互動和實際應用能力方面仍存在欠缺,部分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運用能力有限。
四、問題分析
1. 課堂內容設置不夠全面:部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于側重知識點的傳授,忽視了知識的拓展和聯系,缺乏知識融會貫通的引導。
2. 教學方法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缺乏足夠的互動和啟發。
3. 學習效果有待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不夠高,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樂趣。
五、改進建議
1. 優化課堂內容設置: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系和拓展,引導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2. 多元化教學方法:引入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實驗操作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團隊協作能力。
3.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互動環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觀點,培養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力。
六、結語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環節,其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成長發展。通過本次調研,我們發現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希望學校和教師能夠重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和方法,為學生提供更高效、更有趣的學習體驗。
【教學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教學調研報告06-11
教學調研報告06-11
初中教學調研報告03-09
教學調研報告(精)10-22
教學調研報告范文08-05
學校教學調研報告12-01
小學教學調研報告12-29
[必備]教學調研報告11-09
(實用)教學調研報告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