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通用11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1
一、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基本情況
(一)領導重視,組織保障有力。
一是強化政策支撐。近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先后制定出臺了《阜寧縣“一窗通辦、一網通行”利企便民不見面集成改革工作方案》、《阜寧縣“一窗一網”不見面審批服務試行細則(試行)》、《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六大行動”實施意見》、《阜寧縣推進審批服務事項“三集中三到位”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工作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組織保障機構,細化了每項任務的牽頭、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從而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及時成立了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為組長、縣政務辦主任為副組長,23個縣直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下設優化營商環境組等7個小組,并對每個小組和相關部門的責任進行了明確,以此作為推進營商環境整治的抓手,扎實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是強化作風建設。為有效推動全縣機關作風轉變,提高行政效能,縣作風辦和融媒體中心專門制作了《作風面對面》全媒體問政等專題欄目,重點聚焦營商環境與作風建設。自2018年開播以來,該檔節目已經播出了19期,上線30多家部門,曝光了80多個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深化改革,提升服務水平。
縣委、縣政府一直將“放管服”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工作來抓,采取多種措施,精簡權力事項,簡化辦事程序,著力促進工作作風轉變,全縣政務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一是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去年,我縣全面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將縣發改委、工信局、住建局、教育局、人社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文廣旅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等10個部門行使的80項行政許可事項劃轉至行政審批局,行政審批服務局充分發揮“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制度優勢,大力簡化優化事項辦理流程,大力推行“一窗一網”、“一件事”等改革措施,自成立以來共受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件,辦結率99.8%,95%的市場主體實現當場受理、當日完成登記,投資項目審批流程優化率72%以上,審批效率總體提升了60%以上。
二是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為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運行機制,方便群眾辦事,加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推進力度,今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阜寧縣推進審批服務事項“三集中三到位”實施方案》,對“三集中三到位”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實施步驟進行了明確,目前縣政務服務大廳已新進駐縣教育局、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場監管局等3個部門和144項政務服務事項,11個部門的110項辦件數量少、辦理頻次低的事項也以“綜合服務”窗口形式實現了集中進駐,大廳的部門進駐率提升了73.6%,事項進駐率提升了58.1%,另外近期婚姻登記、水電氣和有線電視等便民服務事項也實現了集中進駐,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服務的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三是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加快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網絡化、智慧化水平,目前,全縣33個權力事項部門已進駐江蘇政務服務網,1082項政務服務事項的維護工作已全部完成。“阜寧政務服務融易辦”旗艦店已開通,已建成個人和法人辦事、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便民服務四個區域。近期,不動產真偽查詢、不動產辦理進度查詢、維修資金查詢、阜寧景區等多項便民服務功能也已實現接入,“不見審批”服務的便利性逐漸體現。
(三)對標時限,優化審批流程。
今年,縣委、縣政府針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出臺了《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六大行動”實施意見》,對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能上提出了具體要求。各相關部門從優化行政審批運行機制入手,圍繞企業各類審批需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簡化辦事手續、壓縮辦結時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企業開辦便利度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縣行政審批局加速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工作,目前已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一網辦理”,最快0.5個工作日內可完成登記手續,“兩區一園”范圍內新設立企業營業執照當場即辦,提交材料總數由11份減少至4份,企業開辦的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企業投資建設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我縣成立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制定了“四個階段”審批流程實施方案,明確了各階段的牽頭單位,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目前,政務服務大廳已三招“四個階段”、“一窗辦理”的要求,對相關窗口的布局進行了重新調整,將工程建設審批全流程納入到了一個樓層辦理,設立工程建設行政審批綜合服務窗口,實現了企業投資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全鏈條服務,我縣工程建設項目總審批時限可壓縮至80個工作日以內。
三是不動產登記效率進一步提升。目前,我縣不動產登記證明書電子證照協同互認機制已建立,正在農商行試運行,近期將在全縣各金融機構全面實施。目前已實現新建商品房首次轉移登記、預告登記、實體企業不動產登記2個工作日內辦結,“兩區一園”、“兩主一特”項目當日辦結。
二、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的營商環境較以往有了較大改善,但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認識不夠全面。提到營商環境,過多關注政務環境、審批環境,忽視了法治、融資、監管等環境,縮短審批時限似乎成為衡量營商環境的主要甚至唯一標準。
(二)機制不夠完善。營商環境涉及企業設立、運營、發展、退出等多個方面,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審批服務、產業政策、資金支持、政府執法等多個領域,屬于一把手工程,目前僅靠發改委和行政審批局等部門牽頭推動,很容易出現少數職能部門出現不作為,推而不動的問題。
(三)思想不夠解放。少數職能部門未能充分放權,仍存在內部環節繁瑣、審批方式落后、辦事效率拖沓等現象。有時一個審批環節的耽誤就有可能讓企業錯失商機,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對地方營商環境的口碑造成不良影響。
(四)要素不夠充分。一是園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水、電、氣等要素保障還相對滯后。二是“項目等土地”的情況較為普遍,很多項目引進簽約后才去落實用地指標。三是融資環境偏緊,企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持,大多數中小企業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制約企業做大做強。四是人才資源相對缺乏,高級人才和科技人員難招、難留。
三、相關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通過以會學習、邀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提高全縣領導干部對營商環境概念的理解認識,熟悉國家和省市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形成“處處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思想共識和濃厚氛圍。
(二)強化推進機制。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營商環境建設領導小組,重點解決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慢、企業辦手續繁、不依法行政、中梗阻等問題,為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開好頭、起好步。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大力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程序,加大獎勵力度和懲戒力度,凡是影響營商環境的人和事一律問責追究、嚴肅處理。
(三)強化平臺建設。提高政務服務中心定位,加快建設新政務服務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以高標準、高要求將政務服務中心建成優化營商環境的有效載體,努力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目標,切實提高群眾企業辦事便利度。
(四)加快思維轉變。各職能部門要加快由審批管理思維轉變為服務企業思維。不僅要刀刃向內改自己,減少內部審核環節、減免不必要的成本、提高辦事效率,還要推行提前介入,超前服務,落實專人負責全程跟蹤服務,最大限度地為項目建設提供便利條件和精準化服務。
(五)強化政策落實。充分認識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對于增強城市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對標先進地區,突出問題導向,緊扣關鍵環節,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2
今年來,陽新縣將深化機關作風整頓營商環境工作列入全縣工作重要內容統籌安排,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和要求,圍繞四方面整治工作重點發力,以此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舉全縣之力達到機關作風明顯好轉、營商環境明顯優化、發展動力明顯釋放、輻射功能明顯提升、基層群眾明顯受益的良好效果。
一、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基本情況
(一)領導重視,組織保障有力。一是強化政策支撐。20xx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深化招標投標制度改革的實施辦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支持陽新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意見》《關于大力支持陽新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作風建設的工作方案》《關于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作風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組織全縣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工作集中辦公的通知》《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工作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組織保障機構,細化了每項任務的牽頭、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從而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及時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縣委政法委書記掛帥、縣四大辦主要領導為副組長,12個縣直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制定了聚焦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作風建設的工作方案,明確了部門和階段責任分工,以此作為推進營商環境整治的抓手,扎實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領導小組確定每半月召開一次匯報會,小結前期的工作推進情況,商討下階段的工作計劃,擬定出相應的工作清單,推進各項工作。三是強化作風建設。針對黃石電視臺《查“六病”記者六問·陽新:市民之家成了娛樂之家》專題片,曝光揭丑出我縣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后,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召開了全縣優化營商環境暨作風建設動員會,安排部署全縣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縣委主要領導親自動員,提出時間、任務、節點要求,并將此項工作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來推進。縣直各部門相繼召開了動員大會,全縣上下進一步凝聚了共識,明確了任務,夯實了責任。
(二)多措并舉,提升服務水平。縣委、縣政府采取多種措施,精簡權力事項,簡化辦事程序,著力促進工作作風轉變,全縣政務環境有了明顯改善。一是推進“放管服”改革。縣級機構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后,縣大數據管理局組織梳理縣級部門“最多跑一次”事項,全縣涉及行政審批的部門27個,其中涉及事項較多的為市監局79項、人社局158項、公安局63項、民政局45項。二是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目前,陽新市民之家共入駐單位22個、服務窗口88個、窗口工作人員154人,集中辦理行政審批和和服務事項362項,較往年翻了一番,網上辦理事項116項,年辦件量10萬件以上,按時辦結率98%以上。建成運營“12345”公共服務熱線平臺,共接群眾咨詢、求助、投訴等工單2000余件,已辦結近1800條,辦結率90%左右。縣發改、國土、住建、環保等33個具有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的縣直部門共認領行政職權和公共服務事項1167條,已發布1067條,應進駐窗口集中辦理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已全部對外公布,縣直兩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如期公開。三是推進“五級聯動”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機APP等媒介對外發布政務服務辦事信息,加快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網絡化、智慧化水平。各鎮場區、縣直各部門網上政務服務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全縣19個鎮區、55個縣直單位已建成政務服務外網,并與省、市實現對接;384個村級電子政務網線路建設查勘工作已全部完成,325個村已經開通,剩余的59個村本月月底可完成施工,即將實現全縣政務服務“一張網”五級聯通。
(三)對標時限,優化審批流程。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針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提出了有關要求和時限,在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企業開辦、注冊登記時間大幅壓縮。市監部門積極開展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簡易注銷登記和“證照分離”等改革。縣級企業名稱庫和禁、限用字詞庫全面向社會開放,實現同一登記機關名稱預先核準與設立登記合并辦理,3個工作日辦結。對符合條件的未開業、無債權債務企業實行簡易注銷程序。推進多渠道辦理注冊登記。申請人可以通過政務大廳、鄂匯辦APP、全程電子化三種途徑辦理營業執照。縮短公章刻制時間,可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公章刻制。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縣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519戶,新增注冊資金21.16億元,占期末實有注冊資本金的.3.58%。市場主體總量同比增長20.11%,注冊資金總資本同比增長20.66%,迎來了市場主體發展的開門紅。二是不動產登記、納稅時間大幅壓縮。啟用新的不動產登記信息管理平臺,完善窗口建設,推出預約辦理、上門辦理等舉措。今年起,在保證登記準確無誤的前提下,縣不動產登記局將轉移登記、抵押、首次、預告預抵登記等由四審簡化為三審;將注銷、查封登記由二審簡化為一審。不動產轉移登記、首次登記由法定30個工作日縮短到7個工作日,特殊情況縮短到3個工作日;抵押登記縮短到5個工作日;注銷登記、查封登記登記由1個工作日縮短到隨辦隨結。目前,全縣國地稅基本實現稅務業務“一廳通辦”,納稅人平均辦稅時間、等候時間分別壓縮至5分鐘內、2分鐘內。
二、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深化營商環境改革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當前政務服務工作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與陽新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政務服務意識不強,行政審批效能有待提升。縣市民之家是提高審批效率、優化投資環境的重要平臺,但由于目前部分進駐的單位行政審批事項,名義上進了中心,實際是還有“兩頭辦理”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心功能作用的發揮。如,縣人社局由于部分審批事項比較繁雜,業務聯動性強,群眾辦事需要窗口科局兩頭跑路辦事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門電子政務水平不高,可在線辦理的事項極為有限。如,縣市監局目前的網辦事項率不足10%,由于市監網辦事項的服務宣傳存在滯后,導致通過線上辦理營業執照的渠道在群眾中的知名度不高,網上推廣率低,公共資源的社會效益不能充分顯現。
(二)金融服務體系作用發揮不夠,企業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調研中了解到中小企業最大的需求和困難就是融資問題。一是企業融資成本偏高。一方面,由于我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資本金偏小,需收取擔保金2.15%、保證金5%,相當一部分企業認為通過中小企業擔保貸款不劃算;另一方面,縣內各銀行面向民營企業的放貸普遍收緊,出現了貸款利率提升、門檻提高等情況。目前,縣內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利率在7%-8%之間,均高于基準利率4.3%,加上貸款的其他費用,企業實際貸款利息遠遠高于正常貸款利息。即便如此,有的企業由于條件受限,無法從銀行貸出資金。二是融資機制不夠靈活。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貸款的擔保抵押方式較為單一,除開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能夠將抵押物寬展為股權、經營權、機器設備、無形資產等方式外,各銀行則對抵押擔保物要求較高,主要以土地、廠房抵押為主。涉農企業無法將農業資源進行評估、融資貸款,多以自籌或民間借貸為主。同時,銀行對企業發放的貸款都存在排他性,要求企業不得從其他銀行貸款,進一步收窄了企業融資渠道。三是抵押貸款額度偏低。一方面,銀行對抵押物評估價格普遍偏低,比如陽新縣經濟開發區企業的土地評級在3—4類,評估價格只有每畝12萬元;另一方面,為進一步降低風險,銀行實際放貸額度還會再打折扣,往往只有抵押物評估價值的40~50%。如祥云食品公司抵押評估4800萬元,實際貸款1700萬元;博藝農業評估100多萬元,實際貸款35萬元。四是銀企關系有待加強。陽新縣內的銀行對企業貸款限額1000萬元,縣擔保公司參與的企業貸款限額500萬元,對企業法人貸款最高300萬元。一方面,銀行貸款審批時間長、程序繁瑣,且貸款周期基本都是一年,每年10月左右就要求資金回籠,增加了企業還款壓力;另一方面,銀行抽貸壓貸隨意性較大,往往在企業擴大生產、急需資金時提出抽貸要求,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困擾和壓力,造成銀企關系緊張。比如,20xx年,宏洋電子生產經營正常,產值從年初的200多萬,逐步增長到10月的近400萬,每月都實現盈利。因原材料緊俏且價格上漲,每月都需要大量現金購買原材料及周轉,而銀行卻要求企業還貸,使企業有訂單不敢接,陷入“等米下鍋”的窘境。
(三)企業與政府溝通機制不健全,企業利益訴求缺乏有效反映途徑。部分涉企政策、補助知曉度不高、程序繁瑣、申請困難。加之我縣勞務、法律、廣告、設計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相對缺乏,且管理不夠規范,收費不盡合理,也影響了企業發展。
(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氛圍不濃,少數部門存在本位思想。《關于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作風建設的工作方案》已于5月30日起施行,調研發現,各級各部門對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宣傳避而不談或泛泛而論,既沒有數據也沒有實例,工作停留在開會、發文件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相比,干部群眾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認識有限。部分鎮場區和縣直部門未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未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黨組議事日程和統籌安排部署,未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副職領銜推進的工作機制,未對工作層層部署和量化分解工作任務,未層層傳導壓力,未建立聯絡員聯系制度,導致對專班安排的工作不能及時認領和完成。與此同時,絕大多數鎮(區)便民服務大廳只有人社和民政的服務事項在大廳辦理,有的大廳雖掛有衛生計生、財政、殘聯、國土、農業、林業等吊牌,但沒有進駐本部門的服務事項,也沒有人員在窗口值守,群眾辦理相關業務仍需赴各站所。
三、幾點建議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加速追趕超越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營商環境,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建議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圍繞行政效能提升,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加大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力度,科學細化量化審批服務標準,壓減自由裁量權,完善適用規則,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提高決策透明度,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方式,依法主動公開涉企政策、信息,對市場主體主動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依法及時答復。開展企業走訪聯系活動,主動為企業提供法律、政策和信息服務,積極回應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大力培育、壯大中介服務行業,強化中介服務監管,規范中介服務標準、收費,營造服務高效、公平競爭、監督有力的中介服務市場。
(二)著力破解要素制約,全面激發市場活力。盡快制定出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的政策措施,防止對民營企業隨意減少授信、抽貸斷貸“一刀切”等做法;鼓勵支持銀行創新融資方式,拓寬銀行抵質押物范圍。另一方面,建議財稅部門出臺有關政策,加大對我縣金融支持力度,增加我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融資擔保能力。同時,在財政上支持我縣設立產業基金,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有市場、有技術的民營企業進行支持。進一步降低企業運行成本。認真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動態調整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加強對水、電、氣、暖等行業的價格監管,切實為企業減負。擴大直供電交易規模,降低用電、用氣成本,全面落實支持清潔取暖的優惠政策。鼓勵支持物流業發展,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物流成本。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加大對市場主體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力度,支持企業增加技術改造、研發創新投入。扎實做好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以人才帶技術、帶項目、促創新。降低企業招工成本,構建高效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統籌推進解決就業難和招工難問題,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解決好企業發展動力和活力問題。做好營商環境監測評價工作。加強對統計、稅務、市監等部門的協調,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提高監測質量和效率。加大對縣直各部門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及時向調查對象答疑解惑,確保各項數據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重視對監測評價結果的運用,查找并解決突出問題,倒逼相關部門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
(三)加大檢查督促力度,嚴格考核問責。建立健全服務企業專項督查、對破壞營商環境和侵害企業利益的督查問責、優化營商環境督查反饋等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將常態檢查、隨機抽查、年終督查相結合,創新督查方式,暢通投訴渠道,廣納民意,建立臺賬,落實責任,限時整改。嚴格營商環境考核評價,強化激勵導向,制定配套獎勵措施,對在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與表彰獎勵。嚴厲查處執行不力、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紀律松弛等行為,堅決消除各類隱性障礙和“潛規則”,依法懲治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逐步實現我縣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設施環境、要素環境、社會環境、法治環境的全面優化提升,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3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的重要軟實力。為配合與市政協的聯動調研,了解桂陽營商環境,根據郴州營商環境調研協商監督工作方案的部署安排,由縣政協副主席楊濤,縣政協原副主席李紹軍帶隊,縣政協經濟科技和外事委組織部分市縣政協委員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專業人士,于20xx年6-9月份開展桂陽營商環境課題調研。調研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課題調研相關工作,組建調研組工作群,廣納眾智,集思廣益。調研組成員先后走訪縣科工局、縣優化辦、縣發改局、縣商務局、縣政府辦等單位部門了解情況,收集資料;深入縣工業園組織召開企業主代表座談會,傾聽企業主和園區部門負責人的意見建議,詳細了解實情,查找問題,探尋對策。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桂陽縣優化營商環境的做法與成效
(一)優化政策環境,聚焦減稅降費,減輕民營企業負擔。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顧問、縣長為組長的減稅降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減稅降費工作方案、政策和責任落實清單,將減稅降費各項工作任務分解到各級各部門,推進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實行一窗通辦、一廳通辦,讓納稅人享受一次辦結和最多跑一次便利,大力推行新的電子稅務局、辦稅自助終端和個稅扣繳客戶端,切實提高納稅人辦稅效率,降低納稅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出臺《桂陽縣涉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服務收費項目及標準目錄清單》《桂陽縣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及標準目錄清單》,政府對實體經濟企業服務實行零收費,取消依靠行政權力提供強制服務的中介,由縣政府督查室牽頭,對縣工業園、縣財政局、縣稅務局、縣人社局等部門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減稅降費措施100%準確執行、各項減稅降費政策100%落實到位。20xx年共減免各項稅費2.91億元;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4項,涉及金額1168萬元;中小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共1200余戶,減免稅額2053萬元;增值稅即征即退4戶,退稅額242萬元,落實穩崗補貼企業50家、技能提升補貼企業43家。20xx年上半年減免各項稅費5424萬元,為企業減負4140萬元,為274家企業減少保險金額48.6萬元。例如,主營鉛鋅礦石采選的湖南寶山有色金屬礦業有限公司,擁有800多名員工,年工業總產值約4.5億元,每年主要的稅費負擔是企業增值稅和職工社保費用,分別約為1億元和0.6億元,自增值稅率從16%降到13%,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由19%降到16%等減稅降費措施落實到位后,這兩項負擔金額下降了16%,公司每年可節約xxxx多萬元資金。
(二)優化政務環境,落實簡政放權,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抓實優化營商環境執行年,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營造法治化、市場化、便利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和一件事一次辦改革,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與政府門戶深度融合,按照四級四同改革要求,20xx年清理政務服務事項4022項,取消各類不合理證明1060余項,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結事項分別達68.5%、81%、99.1%,行政審批提速69%。20xx年上半年,取消各類不合理證明和蓋章類事項1082項,累計壓縮審批時限68%。持續深化商事登記和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商事登記多證合一,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對注冊資本取消最低限制、推行認繳制,對項目投資實行網上備案審核制度,大大降低了市場準入門檻,20xx年全縣新增內資主體807家、個體工商戶4057戶。20xx年上半年,全縣新增內資企業市場主體405家。當前,我縣又在謀劃啟動企業投資、政府代辦服務中心建設,全面梳理簡化投資項目審批流程,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盡最大努力讓企業和客商不再為各種繁雜手續牽扯精力。同時,改善政商關系,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在加強企業幫扶的同時,嚴格規范政商交往。加強對公權力的監督,嚴禁公職人員索拿卡要或插手干預工程項目建設,重點解決中小微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實際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問題,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桂陽縣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環境發力不夠,沒有跟上企業發展節奏。一是一些政策舉措針對性還不夠。部分優惠政策條款門檻較高,覆蓋面不足,申領手續多,對企業的激勵作用不夠明顯。二是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困難。鼓勵支持企業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的政策舉措還不夠靈活,程序較為繁瑣。受地方經濟條件所限,縣一級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即便我們大力推進柔性引才,引進難、留下來更難的問題仍然較突出。三是城鄉規劃、基礎設施、文化旅游及公民道德素養等相關政策支撐不夠,而這些與營商環境息息相關,與發達地區相比,桂陽縣比較劣勢較為明顯,影響到整體環境的全面協調同步提升。
(二)政務環境改善不足,服務意識有待全面增強。一是個別部門的關鍵崗位存在服務滯后現象。像社保站五險一金辦理,工商變更登記等窗口耐心解釋政策的服務態度、服務方法有待加強。如在辦理項目建設用地審批事項時,有的工作人員主動服務意識不足,主動告知義務履行不到位,片面理解政策要求,機械執行上級文件,強調客觀原因多,主動破解難題少,以有關規定為借口降低辦事效率,想方設法尋求領導表態,怕擔當,明哲保身,延長審批周期,推繞拖等辦事難現象依然存在。同一事項需企業來回跑多次,影響到審批事項正常辦理及項目如期開工,造成群眾滿意度下降,政府形象受損。二是部門之間協作機制不夠順暢。一些涉及多部門職責的審批事項,相互溝通銜接不到位,答復時間過長,影響企業開工建設。有些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審批事項,部門之間標準不一致,資源、信息不共享,信息孤島現象仍然存在。三是政企溝通亦缺乏暢通渠道。服務質量和效果不佳,開辦企業登記便利度不夠高,企業退出機制有待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不高、企業獲得感不強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三)金融環境優化不深,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盡管桂陽縣存貸比排全市第一,但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貸款貸款余額僅占全部貸款的21.30%,民營小微企業貸款增速僅為8.64%,低于各項貸款增速6個百分點。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存貨、倉單、訂單等權益類質押融資產品及經營權、收費權、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抵貸款業務方面的創新力度不夠大、不夠實。貸款渠道單一、信貸產品少、融資成本高。銀行抵押條件過于苛刻,評估登記部門分散、程序繁瑣、收費較高、辦理難。
(四)法治環境保障不夠,法治化進程有待加快。一是有的工作人員法律知識較為欠缺,法律意識較為淡薄,依法依規辦事能力不強;變相隱性阻工擾工現象依然存在,影響項目正常推進。二是監管水平有待提高。監管理念和管理模式較為滯后,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藥現象尚未根治,無法適應新時代新經濟發展特點,監管方式不夠創新,事中事后監管不夠完善。
三、優化桂陽營商環境的建議和對策
(一)優化政策環境,在簡化程序上做好減法。一是降低優惠政策條款門檻。要加大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讓企業主知曉優惠政策,讓優惠政策能夠覆蓋更多的經濟實體,簡化申領手續,爭取一窗式受理率達到90%以上。二是簡化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機制。鼓勵支持企業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解決引進難、留下來更難的問題。三是壓縮辦事時限。實現企業注冊開辦業務3個工作日內完成,不動產登記業務5個工作日內辦結,抵押登記業務2個工作日內辦結,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30個工作日內。
(二)提升政務環境,在服務內容上做好加法。認真貫徹落實將于20xx年1月1日起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扎實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執行年活動,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統籌推進縣鄉村三級政務服務網上平臺建設,提升網上辦事比例,確保今年年底前,縣級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70%以上,高頻事項掌上可辦率達到50%以上。推進線上線下融合服務,編制政務服務百事通向社會公布,推進實體大廳服務與網上辦事平臺、手機客戶端、自助服務終端深度融合。優化完善延時錯時和預約服務,根據不同時間段的辦事熱度,統一規范服務時間,增強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改善窗口服務態度、服務方法。加強部門之間溝通街接,對于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的審批事項,部門之間資源、信息應及時共享,標準應統一,建立網絡信息共享平臺。暢通政企溝通渠道,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水平。
(三)改善金融環境,在提高企業融資效率上做好乘法。一是多方引進民間金融貸款實體落戶桂陽,從而增加企業貸款選擇方式,形成縣域金融平臺的良性競爭,降低企業貸款成本利率。二是簡化企業貸款擔保手續,減低企業貸款門檻,讓金融業真正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三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對于一些企業信用意識差、還款意愿不強,長期拖欠銀行貸款本息的情況,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措施協調溝通,甚至懲戒處理,提高企業的信譽度。
(四)完善法治環境,在改進作風上做好除法。應持續深入開展涉企收費領域專項整治。清理金融、物流、檢驗、檢測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涉企收費行為,重點整治政府部門及其下屬單位、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等主體的不規范收費行為,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落實政府性基金減免政策,進一步幫助企業減稅降費。應增強服務意識,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規范涉企監管,做到精準監管,有效根治一刀切一人得病,全家吃藥怪病,保護企業合法權益,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應深入開展融資、政務誠信、公共資源交易、第三方評估等領域的專項整治,努力打造公平公正的最優營商環境。持續嚴厲打擊變相隱性阻工擾工行為,優化施工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4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創新創業需要適宜的營商環境,良好的營商環境具有“洼地效應”、“連鎖效應”,能使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不斷匯流聚集,形成強大力量,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去年以來,區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面推進“一網通辦”加快建設智慧政府工作方案》,圍繞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優化政務服務,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和“互聯網+政務服務”,面向群眾和企業的所有線上線下服務事項,逐步做到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逐步實現協同服務、一網通辦、全市通辦,網上辦理事項全覆蓋和網上政務服務統一入口和出口。通過推進線上線下政務服務流程再造、數據共享、業務協同,形成融合一網受理、協同辦理、綜合管理為一體的政務服務體系,有力提升政府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了做好對該項監督的針對性和連續性,今年,區人大財經委組成專項監督調研組,在張德祺副主任的帶領下,開展了深入的監督調研,先后召開相關部門座談會,結合大調研大走訪,深入企業了解本區“一網通辦”工作的推進情況及推進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為常委會會議審議好該項工作做好準備。現將調研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本區“一網通辦”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20xx年以來,區政府以網上政務大廳建設為契機,通過“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并于去年全面啟動“一網通辦”,在推進線下“一窗”和線上“一網”的同時,逐步打造“1+12+x”的十五分鐘便民服務圈,最大限度方便企業群眾辦事,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整合資源,打通數據關
推動政務數據在線上的互聯互通,建成全區統一受理平臺,實現網上政務服務統一入口和出口。率先完成全區56家單位網站規范整合,實現“統一平臺、統一運維、數據共享、安全共建”的集群化建設和管理模式,推進政務信息數據的互聯共享。實現審批服務“三個100%”。全區354項審批事項100%接入“一網通辦”平臺,284項涉企審批事項全面實施網上預審和快遞服務,167項個人服務事項100%“全市通辦”。
(二)梳理機制,打造流程關
依托“一網通辦”平臺,聚焦重點領域,在市場準入領域和產業項目審批領域多措并舉,不斷優化流程,為企業提供便利。線下不斷推進“一窗受理”,積極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向行政服務中心集中進駐,建立“不進駐中心負面清單”,避免企業群眾辦事“多頭跑”的情況。整合受理窗口,分類設置綜合窗口,建立了“一窗受理”新機制,著力構建“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辦理模式。大力推進政務服務功能升級,探索實施“主題式服務”,由辦理一個審批事項“最多跑一次”,提升為辦理“一件事”“最多跑一次”,首批已上線的有開藥店、開餐飲等8個主題套餐,受到了企業和群眾的一致好評。
(三)優化延伸,打響服務關
聚焦企業群眾辦事體驗,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優化調整和拓展延伸。通過跨前一步,提前服務,有效降低制度交易成本。部門內部實施“一審一核”,簡化優化部門內部審批流程,進一步壓縮內部審核時間,推進審批服務標準化,做到“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創新探索了免費代辦服務,成立了首批代辦隊伍,建立了區鎮兩級代辦服務體系,全面推進企業項目代辦服務。創新制定窗口效能建設正負面清單,規范窗口服務要求。開展多層次培訓,提高窗口工作人員素質,不斷提升窗口服務效能。通過多措并舉,有效提升了企業群眾在辦事過程中的“獲得感”。
二、推進“一網通辦”,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還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一網通辦”工作的全面啟動實施,全區營商環境不斷得到優化,企業和百姓辦事更加便利。但是與市場的需求、企業的訴求、群眾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調研中反映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一網通辦”工作機制有待完善
“一網通辦”工作涉及政府各個部門、各個領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調研中反映,雖然各部門都積極推進“一網通辦”工作,但在實際辦理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堵點和難點。一是機構改革以來,由于線上線下各辦理環節變化過快、過頻,老的辦法尚未完全學會,新的又來了。因此,隨著工作職能的逐步交接運行,有的還不能迅速適應相關的業務辦理。二是辦理流程仍需進一步優化。有的部門政務服務事項在移到線上時沒有相應的優化,相當于是線下流程的復制版,辦理效率與線下流程相比沒有明顯的提高。三是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尚未完全打破,存在“信息孤島”、信息共享不足等現象,在跨部門的銜接上有待完善,有些部門之間的系統在線上還不能做到無縫銜接,需要通過線下對接才能完成流轉。四是受上位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制約,通過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等實現審批提速提效的空間有限。
(二)代辦員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
20xx年,我區創新探索了免費代辦服務,成立了首批代辦隊伍,建立了區鎮兩級代辦服務體系,為代辦業務提供了隊伍保障。但是由于代辦業務的.專業性較強,且涉及政策的領域繁多,尤其是建設類項目審批事項,區鎮兩級117名代辦員中絕大多數是由過去的招商員轉調而來,這些人員無法快速熟悉掌握不斷翻新的工作流程,加上代辦員大部分為兼職,精力不夠,還有部分代辦員電子化應用水平不高,無法輔導相關企業操作應用,“店小二”的作用發揮有限。
(三)優化營商環境舉措有待精準
“一網通辦”是xx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和抓手。從“一網通辦”延伸到優化營商環境,調研中還發現以下問題,一是政策多落地難。近幾年,市區兩級政府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每年都有新的政策出臺,新點多、干貨多,但真正能落地的占比并不高,有的缺少配套的實施細則,有的缺少透明的操作流程,有的是橫向部門間步調不一致,從而出現執行政策打折扣現象。二是受相關要素制約,部分辦事項目卡在某個環節而無法順利辦理。如在“198區塊”內新建改建投資項目,一般都要按“特事特辦”才能辦成,有的主體項目辦成了,配套項目難于著落。三是對承諾制辦事企業不守信增加事后監管難度的問題有待破解。政府辦事項目放得越多,配套服務就越廣,監管難度就越大,當前明文規定實施承諾制和備案制的辦事事項,一旦遇到涉事企業不守信,相關部門的事后監管難度會成倍加大,這一矛盾有待破解。
三、意見和建議
“一網通辦”是“互聯網+政務服務”融合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滿足企業和群眾需求的有效途徑。區政府必須常抓不懈,進一步打響“一網通辦”品牌,做實“一網通辦”內容,真正方便企業、方便群眾,為營造我區一流的營商環境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支撐。
(一)進一步加強“一網通辦”工作的統籌協調
“一網通辦”不只是某一個部門的事,需要全區各部門共同參與。區政府辦公室作為牽頭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一要加大政策文件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和市民的知曉率,幫助企業和群眾熟悉政策,了解流程,使企業和群眾實實在在享受政策紅利。二要強化績效考核,將“一網通辦”改革工作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內容,以企業群眾的感受度作為考核的重要指標。三要著力加強工作部門隊伍建設,本次機構改革對優化營商環境的部分職能作了新的調整,建議區政府既要配齊配強對應的部門力量,又要無縫銜接工作職責,強化對窗口服務人員,特別是代辦員的業務指導和培訓,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二)進一步完善“一網通辦”工作機制
要加快推進部門內部職能整合歸并,完全實現“一個窗口”對外,為“一網通辦”提供線下支撐。要結合新的行政服務中心建設即將啟用的契機,繼續推進政務服務集中辦理,推進線下“只進一扇門”,不斷提升政府窗口的集成度和服務質量。要區分線上線下不同的特點,進一步優化流程再造,壓縮審批承諾時限,精簡審批證明材料,切實推進新增的100個業務流程優化再造事項及新增的100項個人事項全市通辦在本區域落地,實現線上“一網通辦”。要切實推進信息資源共享,不斷充實完善全區政務數據信息庫。能共享的要全部共享,著力打破“信息孤島”,努力實現更多政務數據資源的全域共享。要加快電子證照的實際應用,逐步取代紙質證照的使用,為企業群眾提供便利。
(三)進一步落實好各項優化營商環境措施
要根據工作一線反映的問題和需求,注重實效,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深入實際,了解傾聽群眾和企業的真實感受,著力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方便辦事上下更大功夫。各職能部門要牢固樹立“店小二”意識,突出服務優勢,充分對接企業的辦事需求,聚焦企業反映最集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尋求各項需求的最大公約數并予以回應和解決,讓企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做到政府服務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最大限度利企便民,形成服務優勢。針對調研中反映出的問題,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著力加強研究,細化政策,結合群眾和企業的實際需求,制定針對性的優化舉措,確保政策有效落地,把握好項目前置審核的度,加快辦理食品流通許可證發放,主動對接企業稅務發票升級,為企業危廢品和工業廢料處置提供便利,優化“一網通辦”中的法人認證必須活體、相關證件無法與公安數據對接和每天申報時間較短等問題,推出個性化的專項服務,進一步完善企業訴求協調處置機制,提高訴求處置效率,努力在深化業務流程再造上邁出新步伐、在提升辦事便捷性上取得新成效、在推進數據匯聚共享應用上實現新突破,持續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便利度、體驗度和滿意度。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5
一、我市深化政府監管體制改革、優化營商投資環境工作開展情況
去年以來,xx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重大思路和要求,與省委、省政府要求“對表”、與發達地區對標,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積極為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
(一)深化政府監管體制改革方面
1、持續推進簡政放權。近年來,我市承接落實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51項,對應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99項、中介服務事項37項和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21項。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已經完成編制和公布,涉及16個部門,保留實施市級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42項,明確申請人可按要求自行編制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20項。在大幅清權減權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加強依法確權,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先后公布和出臺了“一清單”、“兩張圖”、“兩辦法”(即:xx市政府部門權力與責任清單,行政職權運行流程圖和廉政風險防控圖,權責清單動態管理辦法和行政職權運行監督管理辦法)。市級共保留行政職權事項3081項,精簡率70%;編制職權運行流程圖775張,編制廉政風險防控圖775張。今年,再次擬調整行政職能事項160項,其中增加40項,取消58項,下放11項,調整51項,目前法制部門合法性審查已經結束,下一步將遞交市政府常務會研究。
2、持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為了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全力推進了商事登記
制度的改革。積極推進登記注冊便利化,全面實行“先照后證”登記制度和“雙告知”工作,實行新設立企業名稱核準全程電子化和網上注冊工作。在原“三證合一”的基礎上,又將社保證、統計證與營業執照合一,形成工商、質監、稅務、社保、統計“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通過商事制度改革,截止20xx年底,全市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15081戶,其中企業29968戶、實有農民專業合作社5751戶、個體工商戶79362戶。在現有市場主體中,20xx年3月1日商事制度改革啟動后新增的市場主體量有5萬余戶,而改革前市場主體總量約為6萬戶,增量幾乎趕上改革前的市場主體總量,政策措施的實施帶來的成效明顯。
3、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去年我市出臺了《關于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原則、內容和措施,各級各部門也相應出臺了本級本部門的事中事后監管辦法。目前,政府部門工作重心從規范市場主體活動資格向規范市場主體行為轉變、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一是推行日常監管。對省政府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通知》進行了細化分解,目前正在編制我市的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市場主體名錄庫和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的“一單兩庫”。同時,推廣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的“雙隨機”抽查機制,通過搖號等方式,從市場主體名錄庫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從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中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二是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出臺了《xx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行政管理事項中使用信用記錄和信用報告的實施意見》和《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對全市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的項目進行了信用信息“雙公示”。建立了企業信用信息系統,實現了信息資源共享,使社會公眾和政府各個部門、行業組織都可以方便、及時、全面地了解企業信息,有效擴大了對企業經營活動的監督。三是加大社會監督力度。拓寬監督渠道和方式,通過舉報受理平臺、互聯網、舉報電話、投訴信箱等,實現公眾參與社會監督。加大了信息公開的力度,通過政務信息公開和社會信息資源共享開放,提高了行政職權運行的透明度。四是強化市場監管。重點查處壟斷和不正當競爭、商標侵權假冒、傳銷、廣告違法等9個領域的違法行為。五是加快推進行政許可標準化建設。去年12月6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省政府部門行政許可標準化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對規范行政許可事項管理、流程管理、服務、受理場所建設與管理、監督檢查評價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標準化的規
范,目前我們正在按照省里的標準進行對號落實。我們將通過行政許可的標準化建設,進一步規范行政許可行為。
(二)優化營商投資環境方面
1、提振企業家信心。為認真實施“轉型突破工程”和“增長培育工程”,支持工業企業做大做強我們制定印發了《20xx年度“1533”工業行動轉型升級攻堅年行動方案》,從投資額、投資強度、科技含量、上市掛牌等方面進行扶持獎勵。今年的`2月15日我們召開了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動員大會,專門對20xx年度“1533”工業行動中的32家優秀企業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共兌現獎勵4513萬元。同時,以“小升規”企業培育和創業基地建設為抓手,努力增加企業數量、擴大企業規模、創造就業機會,去年共培育“小升規”企業19家,凈增數(12個)在全省居第一;認定省級創業基地5家,市級創業基地5家,新創辦企業5664家,新增就業崗位9277個。
2、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制定出臺了《關于“東向融入”京津冀和環渤海經濟圈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支持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這兩個文件的出臺,為推動xx參與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和中原經濟區交流合作,積極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打下了良好基礎。
3、簡化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的條件和手續。進一步充分釋放我市更多的場地資源,降低創業成本,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我們在全省率先草擬了《xx市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辦法》。通過該辦法的實施,對企業的住所(經營場所)進行了規范、簡化,尤其“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的措施,豐富了我市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的形式,有效激發了大眾創業的熱情,使我市閑置場地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4、實行企業名稱核準電子化和企業設立登記電子化。20xx年5月1日,我們實行企業名稱核準全程電子化,20xx年6月17日起,實行企業設立登記電子化。通過這兩項舉措,申請人足不出戶即可通過互聯網進行企業名稱核準和設立申請,免去了申請人因補充、修改材料而造成的不停往返,大大縮短了辦理時間,降低了辦事成本。
5、做好平臺建設。一是啟動“企業通”平臺。20xx年3月,我們與工商銀行xx分行正式簽訂“企業通”平臺合作協議;
6月,又同建行、招行簽訂了代理企業注冊協議,進一步擴大銀行代理企業注冊的范圍。通過將工商注冊登記的咨詢、服務前移到銀行網點,使企業注冊登記渠道從政府部門向銀行網點延伸,從紙質審核向電子審核、互聯網渠道延伸,實現公司設立登記的“一站式”高效服務,極大方便了創業者。二是搭建“雙創”平臺。我市積極貫徹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決策部署,制定出臺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成功培育了米粒兒眾創空間等4家省級眾創空間,并首次組織了8家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星創天地”,其中xx天創夢工廠獲科技部公示備案。三是建立公共服務網絡平臺。我市通過兩年努力,建成了上下通達、左右溝通、覆蓋全市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絡,并在全省地級市中率先上線運行。該網絡涵蓋1個市級綜合服務平臺、3個專業應用平臺(金融、人才、互聯網)、2個產業服務平臺(澤州裝備制造、高平食品加工)和130余家小微企業服務站,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找得見、用得起、有保證”的公共服務。四是搭建銀企對接平臺。定期舉行“政企對接、銀企對接”座談會,圍繞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措施的制定、擴大民間投資及資金投向等方面征求民間企業加大意見,充分調動民營企業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國有銀行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
6、加強園區和開發區建設。一是完成海關國檢機構、蘭花保稅物流園區建設。目前,海關國檢機構和蘭花保稅物流園區,已分別于20xx年10月和20xx年3月通過國家驗收,并投入使用。二是推動開發區建設。近3年來,我們通過理順發開發區工作機制、積極推動園區升級,不斷推動開發區創新發展。全市現有國家級開發區1個(規劃總面積9.88平方公里,全區現有各類工商企業1313戶。20xx年,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11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8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區工業增加值比重為91%)和各類園區15個,xx經濟技術開發區連續三年在全省考核測評中都名列前茅,發展態勢良好。
7、做好招商引資項目用地保障工作。一是預列招商引資項目的年度供應需求。每年度初,我們根據簽約項目情況,認真制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為招商引資項目儲備用地規劃,以及項目落地、開工和建設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推進招商引資項目的年度督查工作。針對項目存在的發展問題、難點,尤其是土地瓶頸進行重點調研,我們每年重點開展兩次招商引資調研督查,并向相關職能部門反饋。尤其是20xx年度,我們開展了由市政府督查室牽頭的三方(市招商局、市重點辦、市統計局)聯合督查,截至目前進行了三次專題督查,對招商引資項目在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土地問題情況進行上報,一些老大難問題得到了集中解決。
二、存在的問題
1、政策有效性有待加強。雖然我市在簡政放權、轉型升級、招商引資、商事制度改革、引領“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方面出臺了不少政策措施,但是在國家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收緊的背景下,我市也存在相關政策引導不足、力度不大、針對性不強的問題,例如傳統產業占用過多的生產要素,擠占新產業新項目成長空間;人才匱乏,人才技術等先進要素不斷流失;改革創新缺少試驗田和著力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客商的經濟發展信心和發展潛力,特別是重點產業園區、特色產業、重點項目等的優惠政策有待加強。
2、工作銜接暢通性不強。一是上下級機構銜接不暢。近兩年,上級加大了簡政放權力度,從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企業辦理相關審批手續。20xx年,省政府下達《關于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職權事項的決定》(晉政發【20xx】55號)文件,將所有項目備案權限下放到市級部門。但我們在承接上級下放權力過程中存在接受上級最新產業政策滯后,機構人員與職責倒掛,人員編制少,屬地監管任務繁重,承接工作壓力大等問題。例如,我市縣級工商局和質監局已經合并為一家,沁水縣工商、質監、食藥監三家合并為一家,市縣兩級工商機關的業務工作銜接不暢;
金融機構也不健全,從各縣(市、區)情況看,只有高平市單獨設立了金融辦,城區、澤州縣掛靠在中小企業局,陽城縣、沁水縣、陵川縣掛靠在經信局,開發區掛靠在發改局。除陽城縣外,其余縣(區)從事金融工作的科室和人員均為兼職。二是部門之間銜接不暢。例如,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后,證照銜接面臨困難。目前,還有前置審批34項,后置審批201項,部分企業取得營業執照以后,很難取得相關許可證,陷入“有照無證”“無證經營”的境地。
3、法律支持有待補足。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與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匹配。例如,地方金融辦的監管職能定位與作用發揮不匹配,缺少法律支撐。在政策層面對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提出了任務要求,但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地方金融辦在行政執法方面缺少法定依據;
申請人取得營業執照時,究竟取得了許可沒有或者應當在什么期限內取得許可,以及對于長期未取得許可的營業執照應當如何處理,沒有明確規定。
4、土地資源未能有效利用。土地從長遠來看,是重要的稀缺資源,而良好的土地儲備和預先規劃也是一個地區產業發展、項目用地的重要前提。從我市土地使用實際看,存在著縣區間儲備和需求不平衡的現象。城區、開發區區位優勢明顯,但土地儲備不足,尤其是大塊待開發土地少,很多項目不能落地;
而其他縣區則存在著土地用量使用不完的情況。
5、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依然突出。近年來宏觀形勢不佳、下行壓力加大,造成企業經營狀況惡化,融資難問題也更加凸顯。企業融不上資,首先是由于企業自身問題,如管理不規范、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難于搭建良好的銀企互信關系。此外,外部環境不寬松也是重要原因,具體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信貸環境差。近年來,由于金融風險加大,銀行開始收緊銀根,出現了限貸、惜貸、壓貸、抽貸現象,同時銀行審貸權限上劃、周期延長,導致中小微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難于得到銀行貸款。二是貨款回籠難。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拖欠小企業貨款較為普遍,這一問題在涉煤企業包括煤機配件企業表現尤為突出。三是企業擔保難,能享受信譽擔保的企業鳳毛麟角;
企業間互保因為自顧不暇而流于形式;
抵押物擔保資源日漸減少,民間擔保公司因為利潤薄、風險大逐漸萎縮;
政策性擔保機構出于防范金融風險的考慮擔保也十分慎重,這些情況導致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擔保對象。
三、工作建議
1、加強政策引導。在國務院清理、糾偏招商優惠政策的當下,充分理解、運用好宏觀政策,制定符合我市實際的重點產業園區、特色產業、重點項目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獎勵力度,從政策層面給予市場、企業信心,引導企業投資實體經濟。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企改革,目前全省國有企業改革正在有序推進,這對國企是個挑戰,對民營企業卻是個機遇。建議通過省政協的呼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國有企業通過增資擴股、股權轉讓、新項目合作等方式,吸引有條件的非國有資本參與國企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激發活力,共同發展。
2、加強基層機構和人員建設。為高效承接上級下放權限,建議省、市政府在下放權限之前,完善機構設置和編制,加強人員力量,統籌兼顧,并有計劃、有要求、有布置地組織培訓學習,通過匯編政策文件、開展專題培訓、組織研討交流、建立網絡溝通渠道等多種形式,加強對相關部門及人員的業務指導與培訓。
3、創造良好金融生態。一是完善市場金融法律體系。加快政府監管、投融資、土地利用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的立改廢釋步伐,使相關條款能盡快與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成果相匹配,為監管體制改革,優化營商投資環境提供堅強的法律保障。二是加大政銀企合作力度,優化環境緩解融資難。建議省、市出臺一系列幫助企業貸款融資相關辦法,進一步加大對股改上市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規范化改制,進而直接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同時建議省政協發揮民主監督作用,呼吁駐省金融機構改善信貸環境,給予中小企業、民營經濟更多支持:一方面在信貸審批上,給予下級支行一定權力,以簡化程序,縮短審批時間;
另一方面,適當放寬和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對滿足金融機構風險評估的續貸業務,直接進行滾動融資,提高貸款審批和發放效率。三是加快擔保體系建設。建議省政協可以呼吁和協調省里列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擔保機構特別是政策性擔保機構的發展,提升擔保能力,更好地為企業服務。四是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金融業要持續健康發展,重點是創優金融發展生態環境,其中信用體系建設是關鍵。目前由發改委牽頭實施的信用體系建設已經出臺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沒有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合力。建議社會信用體系進行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形成合力,同時加快進度,加強部門聯動,共同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為營造良好的營商投資環境奠定基礎。
4、推進土地資源優化配置。一是建議省、市國土部門在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落實年度用地指標時,要加強上下溝通,統籌考慮經濟發展的用地需求,合理確定用地計劃,解決縣區用地不平衡等問題。二是引導民營企業依法合規用地。依法妥善解決民營企業已占用土地、但未辦理用地手續等遺留問題。三是鼓勵節約集約用地。如對建設3層以上標準化生產線的廠房,在保證設施專用的前提下,給予一定補助。
5、完善助推中小企業發展的服務體系。一是搭建中小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
臺,大力發展適合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金融機構,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二是創建更多中小微企業創業基地,通過提供生產、經營場地,辦公、生活等共享設施,商務、后勤等方面的綜合服務,為本土企業發展提供良好創業環境和條件。三是建立專門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人才引進、經營管理和生產咨詢等服務,為中小企業引進和留住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四是組織中小企業家參與高層次商務培訓考察,加強中小企業自身和企業家隊伍建設。
6、夯實園區基礎,強化招商引資。一是要夯實園區基礎建設,突出園區招商主陣地作用,走“園區招商”之路。應根據發展實際,給予園區相應鼓勵政策。同時,有重點、有創意地運作園區的招商活動,發揮園區政策服務、綜合功能和產業發展方面的集成優勢,積極吸引客商參與園區開發。二是明確發展定位,推進產業鏈條補足、補強式招商。針對部分園區定位不清的癥結,要根據各縣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優勢,開展科學調研和規劃,對園區投資強度、產業類型、企業規模做針對性引進,切實遵循園區發展規律,實現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運作。三是加大開發區建設力度。注重調整產業結構,要由資源依賴向創新驅動轉變;
由“小散低”的產業類型向規模、集中、中高端轉變;
由同質化的產業布局向差異化發展;
由招商引資向選商引智轉變;
由重視硬環境向軟硬環境并重轉變;
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6
招商引資是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也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壯大兵團實力的重要途徑。根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有關要求,結合自己工作實際,近日,我帶領場經濟發展辦公室有關人員,圍繞企業招商引資工作的現狀,特別是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如何精準發力,優化營商環境,擴大招商效果等方面進行了調研,重點走訪了場光伏園區和駱駝圈園區及新疆乾輝商貿有限公司、哈密長興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并召集效果企業家進行座談交流,征求多方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年來,企業招商引資工作情況
近年來,企業黨委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招商機制逐步理順、招商環境持續改善、招商項目有力推進,招商工作取得一定進展。目前已落地規模以上企業7家,光伏企業6家(屬于央企1家、國企1家),規模以下企業3家。單個投資億元企業8家。
(一)領導重視親力親為。成立了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建立企業班子領導掛鉤聯系異地商會制度,發揮領導在招商引資工作中的領銜作用。企業領導開展知名企業家座談會活動,既使企業家體會到企業領導對他們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又掌握了他們的生產概況和投資意愿。企業主要領導親自謀劃項目對接、親自外出招商活動、親自接洽重要客商、親自推進重大項目落地、親自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大多重大項目都是主要領導親為結果。先后促成項目3個,涉及金額15億元。
(二)營商環境得到改善。根據企業出臺了《關于印發紅星企業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關于印發紅星企業招商引資項目工作考核辦法》等文件,企業根據實際分解任務,加強督促,激勵干部,營造“親商、招商、安商”的濃厚氛圍。繼續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強五星級“保姆式”服務等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以交通道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城鄉環境、居住條件、上學情況有所改善。
(三)項目質量有所提高。嚴把項目準入關,堅決防止“三高”項目建設,積極引進產業帶動力強的項目。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重點,引進特色產業項目,2019年2個產業項目分別落地企業及紅星二牧場。如紅星二牧場小型綜合體項目;4000頭肉牛養殖項目等。
(四)招商合作縱深推進。積極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先后參加外出節會活動3次,累計推介項目12個。包括陜西西安“絲博會”,并多次赴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成渝等地區開展經貿交流活動。邀請接待來我企業和企業投資客商60余名。通過招商活動,宣傳推介了紅星企業及企業,結交了一批客商,談成了一批項目意向,簽約了一批項目,鞏固了一批成果。
二、企業區域主要特點和優勢
(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達。企業是新疆面向內地的第一窗口,東鄰甘肅,北與外蒙接壤,蘭新鐵路和臨市鐵路在此交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使企業處于聯結東西部、縱貫南北疆、輻射周邊地區的重要樞紐地位。
(二)工業基礎良好,園區承載能力較強。企業轄區有企業光伏園區1個,規劃總面積28.3平方公里,總規劃裝機容量為1020MW。現已入駐企業6家,總投資20億元。轄區內的駱駝圈子工業園區,是紅星企業重點建設的重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8.3平方公里。產業導向以煤電為基礎、硅材料為主導,煤化工、建材、選礦為輔,規劃配套有鐵路專用線。供水、道路、電力、通訊等設施完善,達到了七通一平。目前已入住企業10余家。
(三)文化旅游極具潛力,市場開發前景廣闊。企業轄區有青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石結構建筑遺址群、東天山塔水河150萬畝天然牧場、北戈壁萬畝有機生態果園、喀爾里克峽谷、巴木墩水庫、駱駝圈子驛站、塔水河生態牧場以及哈薩克民族風情等文化旅游資源等,我們將進一步整合資源,突出重點,集中開發西至廟爾溝、哈密回王府、魔鬼城,東至星星峽、敦煌、嘉峪關等兩條旅游線路,同時要借力宣傳,擴大營銷,努力把企業打造成為呈現大美新疆旅游的第一板塊。
(四)自然資源豐富,要素保障充足可靠。企業擁有獨立水系,特別是正在建設庫容為906萬方的水庫,為工業用水提供了充足的保證。擁有土地面積189萬畝,可利用儲備土地資源十分豐富。企業盛產棉花、葡萄、哈密大棗,為農產品加工提供優質的農產品資源。“漠味源”韭菜、“塔水河”沙蔥是企業精心打造的蔬菜品牌,目前已種植483座。場內平均太陽輻射量約為5000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日照小時數約為3357小時,是太陽能總輻射量最高區域之一。馬鬃山全年風力在8級以上的大風日數達到110-120天左右,已納入兵、企業風電發展總體規劃。
(五)社會和諧穩定,投資環境寬松。企業將秉著親商、安商、禮商、富商的理念,認真踐行紅星企業黨委確立的“四個一”工作機制,全面落實土地、稅收等各項優惠政策,成立以黨委書記、政委負總責、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共同參與的專門團隊,竭誠為企業提供“五星級、保姆式”服務。
三、企業在推進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對招商引資重要性的認識不到位,對利用招商引資破解“五個不適應”、“四個不夠”的作用沒有充分顯現。招商引資是優化資產和資金配置的重要活動,是拉動一個地區經濟超常規發展、跨越式前進的有力“引擎”,特別是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更顯重要、更為緊迫。隨著兵團深化改革各項任務逐步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經濟發展不足、發展不強的`問題也逐漸凸顯。目前破解現階段兵團發展不足、發展不強問題最根本、最實在的舉措就是要加快開放開發,以招商引資第一要事保證發展第一要務,打好“開放牌”,通過招商引資,借力拉動經濟、增加就業、集聚人口來破解“五個不適應”、“四個不夠”的問題。但企業上下對通過招商引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不深,對抓好招商引資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還不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和招商引資投入的精力不足,全方位招商引資的氛圍和共識還沒有真正形成,使得招商引資對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催化”作用發揮的還不充分。
(二)招商引資的重要性宣傳、政策性宣傳、營商環境的宣傳還不夠到位。招商引資工作是加快企業經濟發展的根本途徑和重要手段。因此招商引資顯得尤為重要,而貫穿在招商引資整個環節中的宣傳推廣活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隨著招商引資難度增大,宣傳推介會使招商引資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企業目前的宣傳還僅僅是在對外參加招商會、推介會時在發放宣傳冊的形式上簡單,對企業招商政策、優勢、環境、資源等的宣傳不到位。
(三)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不明確、不突出。招商引資作為企業的工作重點是為了企業能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發展,通過利用本地各類優勢資源吸引外來投資,實現企業與投資企業的利益雙贏。由于兵團企業目前政策制度的問題,使得企業在具體的招商引資過程中,不能夠把具體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運用到實踐中,沒有具體的、細節化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很大程度上影響招商引資工作的推進。由于兵團特殊的體制機制,企業、團均無稅收行政職能,與地方比較,在財稅方面無法給與相應優惠。
(四)營商環境存在不足。在企業進場時的“三通一平”配套難以做到,影響項目建設。基本配套設施建設滯后,道路網、市政管網還不完善,居住、上學、通水通訊等服務條件還跟不上。本地專業人才短缺,外地人才又不愿意來,使許多外來企業投資猶豫不決,躊躇不前。招商引資項目跟蹤服務存在“虎頭蛇尾”現象,全程服務不如人意。全社會共同參與招商引資的良好氛圍和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整體合力還沒有形成。
四、對下一步招商引資工作建議和工作重點
(一)提高站位,強化認識。國家利益就是兵團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團大局。新疆土地遼闊,資源豐富,是祖國的大后方。新疆發展的歷史,兵團發展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道理。但在新形勢下,僅僅靠傳統的屯墾農耕,依靠土地的農業產出,吸納和集聚人口,顯然與履行好維穩戍邊職責使命不相適應。必須依托新疆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資源優勢,發展現代工業、現代服務業,必須壯大兵團經濟實力,產業帶動就業,集聚更多人口,發揮好“壓艙石”的戰略穩定作用。可以說招商引資事關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事關兵團改革發展大局,事關兵團“穩定器”、“大熔爐”、“示范區”特殊作用發揮,要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壯大兵團實力、增強維穩戍邊能力、改善人口結構,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的具體抓手來思考去謀劃。發展是第一要務,招商是第一要事。要務抓要職,要職抓要事。要人人思招商,時時想招商,緊繃發展弦和招商弦。
(二)創新平臺、優化營商環境。要全力優化營商環境,硬環境,軟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投資環境的好壞,客商最先感知最敏感,也最有說服力,也最能形成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的基礎條件。要加快推進企業建市、企業建鎮,健全“政”的職能,完善、簡化工商、稅務、土地、環保等登記、審批、備案制度,增強服務招商落地項目的自主權。要對落地客商親情服務,孵化式服務、一條龍服務,實現安全保障,感覺人情溫暖,感受兵團熱情,增強投資的信心,決不能開門招商、關門打狗,決不能溫水煮青蛙。企業團兩級招商人員常年異地奔波,更要策馬加鞭,在政治上關懷,生活上關心,真正兌現招商承諾,給位子、給票子,決不能卸磨殺驢,既傷招商人員的心,又涼了客商的心,喪失投資的勇氣和信心。
(三)落實規劃、抓好載體。深入探索園區建設經營管理新體制,進一步加強園區管理。制定出臺相應文件,認真落實優惠政策,營造政策性“洼地”,吸引外地技術、信息、資金、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創造“引來一個,帶來一批,輻射一片”的招商引資磁場效應,實現產品鏈招商。同時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好企業園區的道路、供電、供水、網絡、綠化配套設施建設,筑巢引鳳,為落地項目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有效依托駱駝圈子園區,在產業布局、項目定位上把好關,為招商引資項目落地打好基礎。
(四)加強管理、完善機制。充分認識招商引資是加快開放發展的“主抓手”,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是聚合資本、人才、資源、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重要抓手。形成主要領導帶頭招商、分管領導全力招商、相關部門合力招商的格局。堅持問題導向,找準工作短板,持續精準發力,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提高簽約項目履約率和資金到位率。
企業各責任單位要切實加強領導,把貫徹落實企業招商引資實施方案明確的重點工作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牽頭單位要與其他相關單位積極溝通、加強配合、責任到人、形成合力,以務實苦干的工作作風,全力做好招商引資推進工作。
建立“重激勵、硬約束、嚴考核”招商引資機制。將年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任務分解到機關各部門、各單位。招商引資領導小組辦公室采取月報進度、季度總結、年終考核方式,對各單位的招商引資工作進行考核評比。年終考核結果經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審核,報企業黨委審定后印發情況通報,對招商引資工作突出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進行通報表彰與獎勵;對未完成年度招商引資任務、招商引資工作不積極的單位進行通報批評。
圍繞“在談項目能簽約、簽約項目早落地、落地項目快開工、開工項目促投產”的指導思想,我們將以更加認真的態度、負責的精神、務實的舉措、全力實施精神招商,有效招商,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秉承一個理念。就是樹立全企業上下一盤棋思想,企業資源有限、空間有限、平臺有限,我們一定要打破思維 定勢,開闊招商視野,跳出企業去招商,真正把企業的發展放在紅星企業的大格局中去謀劃,去推動。
二是瞄準一個目標。按照紅星企業的要求,去年我們企業黨委制定了招商引資三年行動計劃,即百億投資計劃,我們將集中精力、狠抓落實,確保目標任務完成。
三是落實一個服務。就是秉承親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堅持把“讓客商滿意,讓企業家賺錢”作為第一目標,全方位、全過程、多角度、多要素,提供“店小二”式服務,全面提升紅星企業倡導的為企業提供五星級保姆式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四是突出兩大載體。二道湖工業園區和駱駝圈子工業園區是紅星企業二大招商引資平臺,政策寬松、管理規范、基礎設施良好,我們要按照園區的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盡可能將所有招商引資項目向園區聚焦,向園區推進。
五是創新四種方式。一是優化專題招商。圍繞全企業產業布局和項目規劃,依托推介會、展洽會等形式,有選擇,有重點在相關地區開展專題招商活動。二是深化蹲點招商。要實現“廣撒網”向“精盯引”轉變,盯準地區、盯牢項目、盯死企業,集中精力、全力聚焦,保證招商效果。三是推進以商招商。充分依托現有企業,各地商會力量,主動對接合作機構,廣辟招商渠道,做好以客引商、精準招商文章。四是突出情感招商。進一步發揮兵團人來自五湖四海的優勢,大力實施親情招商,同時要充分利用好援疆干部人才,借水行舟、借梯上樓,把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六是主攻五項重點。就是圍繞葡萄、紅棗、棉花、牛羊等農產品,拉長產業鏈條,打造農副產品深加工項目;圍繞煤炭、化工、工業硅等產業基礎,用足用活政策,打造資源利用型項目;圍繞光熱、光伏等自然優勢,做強做大做精,打造新能源開發項目;圍繞古建筑遺址、百萬畝天然牧場和巴木墩水庫等旅游資源,聯合周邊景區,打造文化旅游創意項目;圍繞駱駝圈子獨特的區位和人文優勢,重振驛站雄風,打造新疆重要的商貿物流集散中心項目。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7
一、調研背景
營商環境是指影響投資者和企業決策、加強企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綜合因素,包括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財稅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優化營商環境是當前我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求。政府已經多次明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性,鼓勵各類企業創新發展,為取得長期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二、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國營商環境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和解決措施,促進我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改善。
三、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的形式進行。問卷調查主要面向企業和個人,座談會主要面向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領導和相關人員。
四、調研結果
1.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證,當前政策多且雜,難以落地實施,造成了一定的擾動和不穩定因素。應當加強頂層設計,統一政策標準和貫徹執行機制,構建信息化管理平臺,優化投資環境,提升創新發展水平。
2.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市場狀況規范、公正、透明,既有利于落實國家政策,又有利于維護市場和諧,提高企業創新和經濟效益。為此,要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各類市場失范現象,及時公布市場信息,增強市場透明度,防止不公平競爭。
3.法律環境
法律環境是保障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保障。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企業誠信、產業監管、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法治建設,為市場提供更為清晰、明確、穩定的環境。
4.財稅環境
財稅環境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方面,要統一稅制標準,強化企業依法納稅意識,加快推進稅收法制化進程,切實加強稅收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
5.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評價機制建設,廣泛推廣先進的社會責任理念,促進政務透明化、公正化。
五、調研結論
優化營商環境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對促進各類企業創新、提高經濟效益、建立信用誠信、公正和法治的市場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現代化經濟建設進程中,應該堅持營商環境優化的長足優勢,實現中長期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提高企業活力與動力,推動產業升級和轉型,實現產業蓬勃發展和國家經濟的繁榮。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8
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工作思路不夠創新因循守舊。工作中習慣舊思路、老辦法,依靠老經驗;對工作不夠大膽潑辣,放不開手腳。對照“先“金點子”和“新招數”不多,對打破常規、先行先試存在畏難心理和犯愁情緒,缺乏改革創新和不斷進取的精神,離“三力”統計的目標還較遠。
(二)統計調研不夠深入細致。在基層調研和聽取基層工作建議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有時調研存在不深入、不細致的問題,對規上企業和小微企業營商環境等情況還沒有摸細摸準,參考價值較大的營商環境調研報告與精品分析相對缺乏,統計工作在優化營商環境上的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
(三)服務企業模式過于單一。企業是經濟發展的載體,企業發展越好,經濟發展越優,新區企業給我們貢獻了數據,而統計回報企業少是我們服務的短板,緊緊局限于被動服務。
二、整改措施
(一)實施依法治統,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統計保障。結合xx“10+1 《區統計局年擔當服務調研方案》,實施一線工作法”,全面鋪開十條服務路線,結合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主動到企業調查優化營商環境和宣傳統計法律法規工作,進一步擴寬對企業溝通服務的橋梁,開展”走出新區看新區”主題調研18活動,通過調研學習其他個國家級新區,建立營商環境、統計數據、方法制度、工作經驗交流共享機制。同時,規范統計執法程序,完善統計執法制度,嚴格執行“雙隨機”執法檢查,全年112抽查企業不少于家次,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良好法治環境。
合《區統計局“工作落實年”部署實施重點攻堅工作方案》,成立民營經濟突擊隊,探討建立民營經濟監測機制,利用“四上企業”監測重點企業和結構及發展趨勢。同時,加大民營企業發展狀況研究力度,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撰寫高質量統計分析和調研報告,真實反映民營經濟發展的.新狀況、新特點、新趨勢,全力服務新區民營經濟發展。
(三)服務企業納統,充分挖掘市場潛力不斷壯大企業納統“蓄水池二對于符合納統的企業,加強對納統申報工作技術和業務指導,及時解決申報中出現的問題,安排專人詳細講解各項指標審核關系和填寫方法,提前告知納統標準和申報所需的材料以及必須經過的流程,努力讓企業少走彎路,提高企業申報效率。
20xx年度新增納統企業家,20xx年x月份新增納統企業家,納統企業數量居各區市首位。
(四)創新服務模式,加強企業咨詢和業務培訓服務能力。一是對企業來函來電的咨詢,進行認真梳理問題,符合對外公開的資料,第一時間滿足企業的需要。簡易資料即時或當日提供,2復雜資料個工作日內提供。二是分專業建立企業“聯系點”制度,與聯網直報企業實行“線上線下”服務體系。定期組織企業進行統計業務培訓,對新納統企業或業務水平較低的統計人員進行網絡遠程指導或上門培訓,確保有效提高企業統計人員的統計業務水平和統計工作能力,切實從源頭上提高統計數據質量和報三、責任單位及完成時限
營商環境是滋養企業發展、創新創業的豐厚土壤,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質量和速度,區統計局將牢牢把握“營商11環境體現的是政風”的工作要求,確保各項整改措施在月份底完成。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9
一、調研背景
優化營商環境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大任務,是創業者、投資者和企業家選擇經濟落腳點和投資前景的決定性因素,是擴大開放、激發內生動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綜合體現。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營商環境成為中國政府推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國營商環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和解決措施,推進我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改善。
三、調研方法
調研方法主要采用深入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訪談對象主要是各級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的領導和相關人員,問卷調查主要對象是企業和創業者。
四、調研結果
1.政策環境
政策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證,政策均衡、穩定、可預測是引導企業投資、促進創業的重要條件。在政策制定方面,要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市場需求,注重頂層設計和典型案例的總結和推廣,做好政策宣傳和解讀工作,引導企業和創業者理性把握政策信息,加快項目落地。
2.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是鼓勵本土和外商投資、提高經濟效益、促進創新發展的基本條件。要加強市場監管,減少市場失范現象,提高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3.法律環境
法律環境是保障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保障,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健全企業誠信、產業監管、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大力推進法治建設,為市場提供更為清晰、明確、穩定的環境。
4.財稅環境
財稅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應該堅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合理確定稅制,加快推進稅收法制化進程,切實加強稅收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
5.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評價機制建設,推廣先進的社會責任理念,促進政務透明化、公正化。
五、調研結論
優化營商環境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有利于促進各類企業創新發展,建立信用誠信、公正和法治的市場環境,為取得長期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為提高國際競爭力和不斷提升中國的軟實力提供支撐。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10
一、調研背景
營商環境是指影響企業家決策、加強企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綜合因素,包括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法律環境、財稅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優化營商環境是當前我國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需求。中國政府已經多次明確提出要優化營商環境,引導各類企業創新發展,為取得長期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二、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的目的是為了深入了解我國營商環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進一步推進我國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改善。
三、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采用多種方法進行,包括現場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調研地點涵蓋了南京、上海、杭州等綜合實力較強的城市,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營商環境情況,對問題的存在及看法進行充分了解。
四、調研結果
1.政策環境
營商環境優化的關鍵是政策環境的完善。一方面,政策應當簡明易懂,切實為企業和個人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政策應當穩定可靠,對于投資人而言,穩定的政策環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市場環境
市場環境也是影響營商環境的重要因素。應該加強市場競爭監管,提高市場競爭的公平性,減少市場失范現象,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3.法律環境
法律環境是保障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保障。應該充分發揮法律的規范和引導作用,為市場提供更為清晰、明確、穩定的'法律環境,提高企業和個人的依法意識。
4.財稅環境
財稅環境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應該堅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合理確定稅制,加快推進稅收法制化進程,切實加強稅收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素質。
5.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應該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信用評價機制建設,推廣先進的社會責任理念,促進政務透明化、公正化。
五、調研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營商環境的優化需要政策環境的優化、市場環境的規范、法律環境的保障、財稅環境的合理化和社會環境的創新。在現代化經濟建設進程中,應該堅持營商環境優化的長足優勢,實現中長期可持續發展,不斷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提高企業活力與動力,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進程。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 11
為助力優化全區營商環境,助推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x月中旬,區人大常委會成立調研組,深入全區相關部門、工業園區、相企業等,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聽取部門、企業人員和部分區、鄉鎮人大代表意見建議等方式,開展了針對營商環境改善情況的專題調研。調研組對各方面調研情況進行了認真梳理,形成此調研。
一、我區優化營商環境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區按照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部署,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主體責任,完善制度建設,實施專項整治,強化督查考核,積極營造快捷、高效、規范、透明的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體系,營商環境明顯好轉。主要特點:
(一)政府服務效率不斷提升。x區聚焦政務服務效率不高、群眾和企業辦事難耗時多的問題,按照中央《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要求,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努力實現政務服務“更快、更優”。以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為目標,全面推行“一窗受理”;推進部門業務從分布串聯模式向同步并聯模式轉變,于x年x月開始啟動“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在區本級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了“企業開辦”、“工程報建”、“用電報裝”的綜合窗口。通過推行“一窗受理”,減少了辦事環節,提升了審批效率。
(二)政策政務環境持續優化。x區先后出臺了較為完善的優化營商環境配套文件及工作機制,著力提升行政效能,持續改善政務環境。一是區政務服務中心入駐x個單位、服務各類事項x項,基本實現“應進全進”和審批事項網上受理;二是“只需跑一次”比例為x%,“一次不用跑”比例為x%,六類依申請行政權力+公共服務事項提速率達x%;三是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延伸,打造政務服務“一張網”,簡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方式,對企業和群眾辦事實行“一口受理”、全程服務。截止目前,x區各部門依申請+公共服務事項網辦率均為x%。
(三)法治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區司法部門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主動作為,積極服務轄區企業發展。如區人民法院通過開展“法官進企業”活動,組織法官走訪企業,及時了解企業的法律需求,有針對性地為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幫助防范生產經營中的法律風險,為加快建設誠信政府、法治政府、服務政府,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形成人人都是環境、處處都是環境、事事都是環境的良好局面。
二、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我區的營商環境與社會各方面特別是企業的期盼還有一定差距。
(一)行政審批效能有待提高。雖然我區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實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服務模式,但是并聯審批還不盡完善,相關運行機制不夠健全,網上辦事率低,離年度網辦率x%相差較遠,加之部分單位行政審批放權不到位,政務中心部分服務窗口工作人員業務素質不強,對審批事項把握不準,人進事不進,事進權不進,“最多跑一次”還不能完全實現。
(二)部門間協調合作有待加強。部門之間職責沒有完全厘清,銜接不夠順暢,影響辦事效率。有的指標成員單位之間協調合作不夠,未形成合力攻堅克難。有的指標牽頭單位沒有發揮好牽頭作用,沒有做好統籌協調工作,對重點、難點問題沒有做到定期研究、共同商議、協調推進。比如,市場監管能力指標中,在x月x日x市督查承接組織區績效考評指標時,我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率共涉及x個單位,目前只有一個單位達到x%(應急局),有x個為x%(稅務局、生態環境局、新聞出版局、衛健局、發改局、經貿局、教科局、統計局、民政局),進展非常緩慢。
(三)惠企政策宣傳有待深化。我區惠企政策的公開形式單一,市場主體知曉率不高,尤其在執行層面還存在不及時、不到位等突出問題,極大地抑制了政策的有效發揮。不少企業反映,各級在落實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上,多是照搬上級政策文件,有針對性的措施較少,很多時候看到政策,無法享受;看到空間,無法進入;看到機會,無法把握。
三、進一步優化我區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
(一)進一步推動政務服務能力大提效。嚴格按照中央《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指導意見》要求,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努力實現政務服務“更快、更優”目標。要根據事項辦理的關聯度、辦事類型等情況,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事項整合歸并,并分別設立綜合受理窗口,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加快推進“互聯網+”數據共享,利用共享交換平臺或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共享交換的數據資源減少企業和群眾少交或免交申請材料、少填或免填申請信息。全面推進政務數據與實體經濟、政府治理、全民服務等方面創新應用。
(二)進一步強化平臺建設。加大政務服務大廳的改造建設,解決公安、人社、醫保、殘聯等部門業務因場地原因依然還在各自的辦事大廳辦理的狀況,使進駐服務大廳事項的.進駐率達x%;充實政務服務大廳工作人員和配備一定的專業技術人員,提升服務供給能力;改進工作方法,設置x小時自助服務區,嚴格執行延時服務,對在當天已取號但未能在工作時間內辦理的業務,窗口工作人員利用下班時間開展延時服務,直至當事項受理完畢;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和線上線下辦事的深度融合,明確專人負責對網上辦事大廳涉及本單位政務服務事項的錄入和實時更新工作;積極開展陪同服務,從辦事咨詢到資料受理一路陪伴群眾辦事,在陪同的過程中現場解決群眾辦事遇到的梗阻問題,資料受理后追蹤事項的辦理情況,增強群眾辦事獲得感和對大廳窗口的認同度。
(三)進一步加大惠企政策宣傳力度。以《xx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實施為載體,對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工作進行多角度的宣傳和解讀,努力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各鎮、各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加大惠企政策的宣傳,切實解決好政府與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要持續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宣傳力度,及時總結和宣傳先進典型和工作成效,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動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營商環境、愛護營商環境、建設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凝聚社會各界親商、尊商、優商的正能量。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04-02
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12篇11-17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6篇04-02
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調研報告(通用10篇)11-23
營商環境調研報告04-02
營商環境調研報告09-21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企業簡報(精選5篇)12-16
有關營商環境調研報告07-28
優化營商環境報告(精選12篇)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