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調研報告(精選16篇)
在現實生活中,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報告成為了一種新興產業。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業產業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1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西吉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242萬畝,種植馬鈴薯120萬畝;牛、羊、豬、禽存欄7074萬頭,出欄6775萬頭,肉類總產量11萬噸,優質牧草留床面積7615萬畝,實現牧業總產值21億元;設施農業及西芹總產值21679萬元;新建拱棚14598畝,維修日光溫室224座,設施農業投入生產17265畝;全縣累計發展設施農業面積39797畝,其中:拱棚37397畝,日光溫室2400畝;完成旱作節水農業覆膜保墑面積1633萬畝。
馬鈴薯總產在180萬噸以上,全縣農民人均馬鈴薯產業純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畜禽飼養總量達到155萬個羊單位,肉類總產量達到1.5萬噸,實現木業總產值3.6億元,人均草畜產業純收入達到350元以上;西芹實現總產14萬噸,西芹產業總產值達到1.35億元,農民人均西芹產業純收入達到180元;發展旱作節水農業保墑面積23.8萬畝,實現農牧業總產值14.4億元。同時,大力實施“科教興農”戰略,建成自治區級現在農業示范基地4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基地7個,農牧業科技示范點40多個,全縣共有農業產業化組織29個,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自治區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1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93家。全縣經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總數達到33個,生產單位21個,產量達到100萬噸,實現產值2.2億元。全縣綠色產品生產企業2家,綠色產品產品數2個,綠色產品產量達到53萬噸,實現產值1.2億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西吉農業產業化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不論從現階段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來看,還是從滿足農民持續增收的迫切要求來看,農業產業化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1、馬鈴薯支柱產業的問題:一是加工不足(原料不足)。老百姓對土地流轉的認識不足,執法單位執法不嚴,導致馬鈴薯的偷盜情況越來越嚴重。二是由于品種的落后、老百姓種薯的選用認識不足。三是馬鈴薯沒有統一包裝,只能賣原材料,導致價格不如區外。四是馬鈴薯病蟲害問題日益嚴重,老百姓對于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不到位。
2、龍頭企業規模不大,帶動能力不強。由于西吉縣的.龍頭企業基本上都正處在成長發育階段,加上政府財力困難,無力投入大量資金扶持,使龍頭企業發展很不景氣,信譽度不高,很難得到農戶或農民的大力支持,反過來與產業基地、農戶關聯度底,對農戶和農民的帶動力不是很強。農村剩余勞動力依托產業化發展,實現就地轉移的空間不大,容納人數不多。從企業銷售收入上來看,西吉縣現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中,年銷售收入上千萬元的僅有4家,其余的都比較少,缺少規模大、效益好、品牌響、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從龍頭企業對主導產業的帶動面上來看,還沒有形成以龍頭企業帶動而形成的產業聚集群。
3、區域化布局不均衡,基地建設規模擴大比較困難。產業總體上分布不均衡,對進一步擴大基地規模建設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拿馬鈴薯來說,盡管走向了國內、國際市場,首先高品質的產品數量如果滿足不了外商的需求,創匯增收的前景也就不會很樂觀。另外,西吉縣農業特色產業優勢目前還沒有完全挖掘出來,尤其是西芹、胡蘿卜、小秋雜糧等特色農產品的扶持種植、加工轉化前景沒有拓寬。
4、農業產業鏈條延伸難,農產品轉化增值率低。產業鏈條的長短,決定著農產品轉化增值的大小。從調查情況看,多數農產品加工鏈條短,仍然停留在原料銷售上,只有一個"鏈條節",即使加工,也只是簡單的初級加工或粗加工,農產品附加值低,加之生產上是家庭式分散經營,流通上是各自為政、小打小鬧式營銷,以致農業難以形成規模,難以形成產業。
三、改進措施
必須抓住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機遇,充分發揮區位、資源、品牌優勢,走"農業穩縣"之路,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依托,以發展農村經濟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調優、調特、調名、調強為突破口,以產業化的思路、市場化的思維、科技化的手段、城鎮化的戰咯為出發點,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化發展。進一步鞏固馬鈴薯產業,提升草畜產業,培植西芹等特色優勢產業。扶優扶強一批專業批發市場,突破加工業,打造品牌,完善服務體系,增加投入,努力把西吉建成綠色農業經濟強縣,確保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
1、在農業產業發展思路上,解放傳統思想觀念,跳出農業抓農業。要以抓企業化的思路謀劃農業產業,實行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生產、市場化營銷、項目化運作、社會化服務。將農產品的生產、加工、營銷作為整體來抓,從項目選擇到論證、決策,從業主確定到招商引資,從經營機制到項目管理,從市場營銷到品牌確立,都進行項目化運作;從原料基地生產到農產品加工,從產品開發到市場策劃都按企業化模式運行;從組織販運到流通銷售都按市場化模式營銷。特別要構建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和農村職業教育體系,進行市場化、社會化服務,聚集生產要素,參與市場競爭,構建成新型農村農業產業體系。
2、在農業產業發展規劃上,突出區域規模化、生產專業化,構建大農業、大產業。要引導農戶間相互聯合,整合資源,實行大戶聯動發展,將產業辦出規模。特別是鄉鎮要加強區域間橫向協作,消除自我封閉,共同規劃發展適宜本鄉鎮、本區域的主導產業,主導產業確定之后,用三至五年甚至更長時間,集中生產要素,重點突破,形成規模,凸顯特色。
3、在農業產業發展措施上,加快以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為主的各項改革,為土地規模經營提供條件。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前提是建立良性土地流轉機制。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機制改革,重點要強化土地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使用權,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鼓勵農戶之間,外出務工,經商農民之間采取招商租賃、承包權轉讓等自由流轉土地,采取政府扶資、培養技術。聯片經營等形式,使土地向大戶集中、向能人集中、向農業企業集中,實現土地、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要組織引導滯留在土地上的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最大限度地減少耕地上的農民,以城鎮化來促進農業產業化。
4、在農業產業發展經營上,重點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龍頭企業,實現生產與市場對接。要立足優勢資源和地方特色,與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和民營經濟、外向型經濟結合,積極發展種植、畜種繁殖等科技型龍頭企業;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引導現有農產品初級加工企業兼并、聯合,整合資源,優化結構。鼓勵工商企業興辦農業企業。總之,要重點培育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產業附加值高的龍頭企業群體,增強市場開拓和輻射帶動能力。
5、在農業產業發展流通上,著力建設以農村市場為主的流通平臺,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要結合城鎮建設和鄉鎮主導產業定位,根據區域產業、特色和功能,盡快啟動區域主導產業交易市場,專業市場以及大型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建設,并將其作為城鎮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同規劃、同建設,使城鎮化、市場化同步發展。此外,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擇優扶優,著力打造農產品品牌。
6、在農業產業發展指導上,切實轉變行政職能,提高服務水平。政府對農業產業的指導服務要從以前包打包唱的行政命令轉移到宏觀指導、制定規劃、政策扶持、培育市場,調節利益上來,走"企業面向市場一一政府扶持企業一一企業組織生產"的路子,由企業自行規劃產業基地規模、開展扶術指導,回收產品、開拓市暢政府只研究扶持、投入等政策,培植社會化服務體系,調解公司與農戶、中介組織與農戶在生產發展過程中以及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督促企業提高履約率,促進農戶與企業從一般的買賣關系變成利益共同體,使農民不僅獲得生產環節的利益,而且還分享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潤,逐步建立企業與農戶、中介組織與農戶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良性機制。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2
一、自然環境
周莊鎮位于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中東部,地處紅石山南麓,并與五個鄉鎮毗鄰。周莊鎮山嶺占55%,屬丘陵地區。有凈腸河、玉帶河、烏江河、萬泉河、燕子河5條主要河流蜿蜒流過。煤炭、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
全鎮轄24個行政村,含61個自然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7公里,總面積約56平方公里;耕地4、7萬余畝,人口37600,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600人。
與大多數鄉鎮相同,周莊鎮建國前交通極不方便,沒有公路。建國后,道路建設發展很快。鎮與村、村與村通過規劃,已形成交通網。貫穿全境的寶李路經多次修整并有縣鄉公路升級為升級公路,更名南石線s329。過境平臨高速長9.4公里,并設有上下口。“村村通”工程加強了各自然村的聯系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周莊全鎮以農業為主。建國前因陳舊生產關系的束縛,農業生產水平低且作物單一,復種指數較低,種子劣,生產技術落后,商品生產率低,可以說是農業衰敗,廣大農民在饑餓中掙扎。
建國后,生產關系發生了巨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農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至七八十年代部分農業政策的調整,農業生產出現了了生機勃勃的好勢頭。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農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著諸多新矛盾、新問題。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成為農業發展新階段的客觀需要。鎮政府落實中央政策,結合本鎮特點,為實現農業結構調整,在多方面付諸努力。
(一)抓實傳統產業。堅定不移地抓好糧煙生產,壯大畜牧業、林業和副業,保持農業農村經濟繁榮,穩定農民收入
糧食生產方面,積極進行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業技術的改革。豫麥、鄭麥、周麥等多個小麥優良品種以高產、穩產、抗病旱、穗粒大的特點使畝產達500多公斤;玉米新品種使得畝產在700公斤左右;XX年政府出資引進9408紅薯新品種并在全鎮推廣種植,畝產超過4000公斤。種植方法在傳統的小麥玉米兩年三熟的熟制下,進行新的作物組合,完成冬小麥、西瓜、白菜一年三種三熟的試驗并積極推廣。這些保持了糧食產量的穩定和增長。
林業方面,切實履行中央的退耕還林政策,組織進行荒山綠化工作,倡導和先行植樹造林活動,拍賣或承包宜林荒山荒灘等“四荒”。其中的通道綠化尤為矚目,走在鎮的主要道路上,滿眼盡是綠色,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畜牧業方面,豬牛羊雞是農戶家庭飼養的主要牲畜禽。政府鼓勵群眾發展養殖并重視品種改良,多次引進豬和雞的良種,有力地提升了群眾的.積極性并推進了畜牧的發展。各自然村出現了許多養殖專業戶,并形成了十多個大型養豬廠和5000只以上養雞場11個。近年來肉兔、長毛兔的養殖也有了飛速發展。
副業上,有農副加工、高中檔家具制作、包工建筑、運輸、收購、修理等。由于形式多樣,這一部分也難于統計。但副業項目逐漸增多,從事人員的年收入也不斷上升。漁業方面本鎮的大面積水面較少,難以天然繁殖,適合發展坑塘養殖,這個方面正在逐漸被重視起來。
(二)做大特色產業。立足資源優勢,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丘陵的周莊,最不乏石原材料。產青石故名的青石山,成為石材料加工的基地。周莊鎮自1985年籌建第一座建材廠起,先后擴建和建立多個石材加工廠,總雇用職工200余人。
煤炭又是周莊的一大豐富的礦產資源。周莊煤礦1985年4月籌建,占地15.4畝,當時投資28萬元,職工68人,正式投產后年產煤1.1萬噸,產值660000元。后經擴建和技術革新,產煤量有了新突破。
而與煤炭相關的加工廠如洗煤廠、選煤廠也興建起來。位于南王村南王洗煤廠總投資3000萬,XX年10月建成并完成機器設備的安裝繼而開工投產。
另外,木器加工,鋼模板出租業已形成很大的規模。
(三)發展非農產業
鎮政府一方面解放思想從思想上跳出“農”,從非農領域尋找突破口,發展勞務輸出等非農產業,最直接、最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認識到勞動力作為商品的特殊性,把勞務輸出作為一大產業發展壯大,凸顯“打工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效益。這方面,政府還組織集中對剩余勞動力進行培訓,以提高務工人員的意識和能力,進而增加他們的收入。
同時,鎮政府依法推進農村土地合理流轉,引導土地適當集中,以滿足部分家庭舉家務工擔心土地閑置荒廢的需要。
三、農業結構調整的成效
據XX年資料顯示,鎮政府在過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全鎮共發放種糧直補125218.68元,綜合直補495885.67元,直補資金1667799.98元,農機具補貼13萬余元。
《1》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年糧食總產28762噸,同比增長10.4%,良種覆蓋率達100%,糧食品質大大提高。
《2》食用菌種植、蔬菜種植優勢明顯。食用菌種植量達到1000萬袋。蔬菜種植面積穩中有升。
《3》畜牧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增養殖園區2個,全鎮生豬存欄45810頭,家禽存欄342994只,牛存欄12169頭,羊存欄14920只,新增出欄肉雞345734只。
《4》林業生產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全鎮完成綠色通道25、8公里,完善農田林網15800多畝,完成了補植補造任務路、溝、河、渠119條,植樹總量達25萬株,林業育苗100畝,林木覆蓋率達13.6%。
《5》勞務經濟蓬勃發展。加大了勞動力轉移及培訓力度,培訓勞動力5098人,勞動力轉移13314人,極大地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6》加工業凸顯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廠已發展到3個,年加工產值達到30萬元,產品銷往周邊各地;余官營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過萬件,產品銷到洛陽、開封;馬起營村出租鋼模板已發展到70余戶,年收入達到150萬元。
《7》社會主義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
四、對結果的分析
周莊鎮是一個農業大鎮。對于這樣一個面積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占到4、7萬畝的鄉鎮,完成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勢必是艱巨的。從歷史到現狀的對比,不難發現政府工作的成效是顯著的。而這些,得益于一個良好的有戰斗力的干部隊伍,他們始終對時局現狀和肩上的擔子保持清醒的認識,始終堅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調;不搞形式;不徒虛名。常嚴以律己;常深入實際;常調查研究;常從嚴管理”;得益于全體工作人員的良好的工作作風,“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廣大群眾對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動尋求自身發展增加收入之路。
當然還有一些很突出的問題:農業產業化特色還不夠鮮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對狹窄。這也是由于本地區農業經濟所占比重大,產業結構調整面臨挑戰,同時廣大群眾有某些意識上的局限性,而且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五、體會
農業結構調整應該有成功的范例。調查一個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經驗是一種手段,而總結一個還存在問題的地方并找出發展方向也不失為方法。畢竟,能夠順利完成調整的還在少數。如果所有的調整都是易得的,那么這將不成為機遇。這次調整無疑會面對矛盾的層次深,調整的要求高,調整的難度大的問題。
因此就需要我們在事實就是的基礎上,尋找調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沒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過我認真看過別人的思路,還是很認同的:
跳出農業抓農業。農業問題已遠不是農業自身的問題,制約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決這一問題也需要從更高的層面、更大的范圍予以解決。比如,制約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農民勞均耕地資源少,規模狹小,生產易趨同。若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創造條件加快我國農村城市化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
把農業當作戰略產業來抓。首先,把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來抓。許多產品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們一方面要適應市場經濟需求加大力度加快農業結構的調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實有效地確保糧食、棉花等大宗農產品的基本自給,避免其生產的大起大落。大宗農產品的國內需求到什么時候都必須立足國內予以解決。其次,把農業作為廣大農民致富的產業來抓。在短時期內,眾多農民的致富還只能主要依靠農業以及與農業相關的生產經營行業,這就要求我們下大力氣把農業做大抓好。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業有優勢,應該予以挖掘和發揮。
宏觀上科學布局。調整農業結構要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地方不同的自然資源秉賦、技術水平以及品種優勢和發展基礎,通過規劃和引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化生產、加工、銷售基地,以形成宏觀上科學、合理、高效的農業結構布局。
實施中突出重點。農業結構調整應重點抓好農產品的品種品質、貯運加工、生產的區域規模、銷售的市場開拓和出口創匯。同時,也要著力推進以縣城、中心鎮為重點的農村城市化和國有、集體、個體、私營各種聯合體形式并舉的農村工業化。
重視組織結構的調整。組織結構調整是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成功的必要保障。首先,要依據發展需要和市場經濟原則對傳統體制下所留下來的各類為農業服務的組織進行分類調整,優重組。其次,要重視培養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通過產業化、合作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大力培植龍頭企業,同時也要重視發揮村委會的經濟組織職能
總之,農業結構調整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唯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贏得新的發展;我們別無他擇。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3
農業產業化是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是農業大市,為全面摸清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狀況,發揮政協委員的參政議政、建言獻策作用,近期,市政協農業活動組組織委員對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堅持用工業的理念謀劃農業,引導農業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效益化方向發展。有關職能部門著力把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作為主要抓手,通過政策扶持、招商引資、營造環境和強化服務等措施,有力促進了我市農業產業和農村經濟社會快速持續發展。到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025元,糧食總產量41.61萬噸。廣水成為全省糧食主產區、全國牲豬調出大縣。
1、農業龍頭企業得到進一步壯大。全市現有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49家,5000萬元以上的28家,億元以上的9家。全市農業龍頭企業固定資產達到6.8億元,34家企業分別榮獲湖北省、XX市、XX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其中,省級3家,市州級17家,縣市級14家。大自然農業、妙知未食品、高翔麥面、奶狗面業等龍頭企業,積極實施訂單生產,逐步建立起企業與農戶利益鏈接機制,農業企業技術研發、基地建設、品牌整合、質量檢測等工作得以穩步推進。其中大自然農業年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涂氏農貿出口創匯60多萬美元。
2、農業產業基地得到進一步夯實。在農業產業化企業的帶動下,區域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優質糧、吉陽大蒜、食用菌、牲豬、水產養殖、果茶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特色板塊經濟初步形成。全市優質水稻面積已達到30萬畝,優質小麥面積20萬畝,果茶面積10萬畝,花生8.6萬畝,油菜10萬畝。吉陽大蒜5萬畝,主要分布在太平、李店、陳巷、十里、駱店等鄉鎮辦事處。蔬菜基地4萬畝,主要分布在長嶺、余店、十里、武勝關,其中東晨農業種植的功能蔬菜,已達2000余畝,標志著我市蔬菜種植從傳統型向科技型的轉變。食用菌3500萬棒(袋),主要分布在吳店、郝店、蔡河、武勝關。全市牲豬年出欄64萬頭,水產養殖3.3萬噸,家禽出欄2000多萬只,其中王鴿年出400多萬對。“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農業產業化格局正在形成,全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達386家,其中示范合作社12家。
3、農業產業質量安全意識得到進一步提高。全市先后建立了大蒜、“三白”蔬菜、茶葉、食用菌、馬鈴薯、蘿卜、胭脂紅桃子、牲豬、水產養殖等八大示范基地,建立生產記錄檔案1.5萬冊。實行標準生產的農作物種植面積38萬畝,食用菌20xx萬棒袋,牲豬養殖35萬頭,水產養殖5.7萬畝,標準化覆蓋率達到65%。同時我市的吉陽大蒜、胭脂紅桃子被列入全國標準化生產示XX縣市。連續兩年,農業部和農業廳組織對我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畜禽產品和水產品進行了抽檢,合格率達到100%。全市未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4、農業品牌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近幾年,我市涉農企業從過去的小作坊式逐步向公司化發展,品牌意識逐步增強,品牌建設得到各企業的重視,擁有農產品注冊商標和“三品”認證的企業逐步增多。一大批農產品取得了“三品一標”的認證。如:胭脂紅桃子和吉陽大蒜,分別于20xx、20xx年被國家認證為地理標識產品;先后取得認證的還有楊林溝茶場的“楊林溝”牌茶葉為有機茶,星光集團的“花山魚”為綠色食品,鄂北米業的“武勝關”牌大米為綠色食品,余店的“三白”蔬菜為綠色食品,“吉陽”牌大蒜為綠色食品,大自然公司的小龍蝦為無公害農產品,長嶺李畈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李畈”牌蘿卜為無公害農產品。XX市仁健食品“家里客”商標,XX市奶狗面業“奶狗”商標獲湖北省著名商標稱號。這些產品認證和品牌在市場上的影響力逐步提升,帶動了產業的發展,提高了農業的綜合效益。
5、休閑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是農業發展方式的一種改變,能極大地促進農民的就業增收。廣水地處南北交匯地帶,地形地貌及飲食文化特色明顯,近幾年休閑農業發展迅猛。目前,全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76家,總資產5000余萬元,年營業額3800萬元,年利潤1000余萬元,帶動農戶數260家。其中雙龍泉生態園、長嶺水泊梁山被省農業廳和旅游局授予“湖北省休閑農業示范園”。
二、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市農業產業化雖然有了較快發展,但農業產業鏈條長、見效慢、不可控因素多,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不足,突出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傳統產業萎縮,新型產業優勢不明。近幾年,我市部分傳統產業正逐步萎縮。如:食用菌產業,前幾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發展較快,但近兩年卻大幅滑坡,種植數量由高峰時的5000萬棒(袋)左右下滑到20xx年的不足3500萬棒(袋),且主要集中在吳店、郝店、武勝關等鄉鎮。曾經在市場上比較暢銷的余店“三白”蔬菜、吉陽大蒜,現在種植面積正逐步萎縮。近兩年新興的多功能蔬菜、王鴿養殖、中草藥種植等產業,由于規模、品牌、市場等原因,比較效益不高,尚缺乏產業發展優勢。
2、企業與基地脫鉤,帶動作用不強。我市農業生產基本上仍是農戶分散性經營,機械化水平不高,勞動力投入大,且大多又是“4050”人員,科學意識談薄,技術知識更新慢。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些農業產業化企業,由于在家勞動力減少、土地流轉不暢、種植業比較效益低等原因,沒有建立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企業與基地嚴重脫鉤,造成有企業無基地現象,導致有較多企業存在原料不足的'困難,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也沒有很好的發揮出帶動作用。如:近年發展較快的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高祥麥面,由于基地建設滯后,本地小麥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大部分是從外地調進。今年剛投入生產的新吉陽公司,由于菇農種植積極性不高,企業未能建立生產基地,全年僅收購東晨農業公司種植的白靈菇116.26噸,開工生產僅32天,導致企業舉步維艱。
3、品牌意識淡薄,市場競爭力不強。我市農業產業化企業大部分是科技含量低的簡單粗加工,主導產業和產品存在有市無優,有量無質,品牌效益差等問題,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低。雖然有吉陽大蒜、楊林溝茶葉、“三白”蔬菜、王鴿等一批叫得響的農特產品,但大多數屬分散經營,整體規模不大,品牌優勢沒能顯現。全市糧食加工行業成規模的廠家有達10多家,但絕大多數為低端產品,有的甚至沒有品牌,靠走量來獲得微薄利潤,難以進入高端消費市場,市場競爭力不強,幾乎沒有抵御市場風險能力,沒有一個在市場上叫得響的暢銷品牌。
4、融資、用工困難,人才缺乏,發展后勁不足。市場融資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根本要素。我市農業龍頭企業都是民營實體經濟,抵御風險能力較弱。糧油加工、種養殖產業等農業產業化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收儲加工等環節需要大量的前期資金投入,可金融機構對這些企業的放貸額度小、門檻高、手續繁雜,融資難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瓶頸。我市大多數農業產業化企業是滾雪球式發展,實行家庭式管理模式,在企業管理、技術創新和市場研發開拓上缺乏人才支撐。由于生活環境、工作待遇等原因,有的引進了技術人才也難以留住,企業難以發展壯大。此外,農業產業化企業大都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量大,季節性強,而本市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在家勞動力不僅年齡偏大且遠遠不能滿足用工要求,用工困難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又一難題。如大自然農業公司在旺季需用工300余人,不得不到外省招工,不僅增加了企業成本,也不利于成熟產業工人的培養。
三、加快發展我市農業產業化工作的建議
1、加強政策扶持引導力度。針對我市龍頭企業少、小、弱的狀況,研究制定關于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個,發展一個,壯大一個。一是積極開展科企、銀企對接活動,政府要在資金、稅收、人才、信息、技術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尤其要解決好企業融資難、滾動發展的問題。二是政府要出臺土地流轉鼓勵政策,讓土地規模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幫助企業建設原料生產基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三是搞好部門與企業的協調、服務,全力解決企業的后顧之憂。四是加大對農戶的服務引導,增強農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充分調動農民種養殖積極性,為企業提供土地、勞動力等保障。
2、加大龍頭企業培植力度。建立農產品產、供、加、銷一體化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快速發展。按照“依托板塊引項目,圍繞龍頭建基地”的思路,要在“龍頭+基地+農戶”的產業鏈條銜接上下功夫,幫助企業逐步走出有龍頭無基地、有基地無龍頭的困境。結合我市特色農業板塊,做好企業與基地的對接,增強龍頭企業對生產基地和農戶的輻射帶動能力,給予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融資和政策項目的支持。重點扶持大自然農業、高祥面業、妙知未食品、深廣物流、永泰牧業等企業,力爭在3年內實現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零的突破。
3、加強資源整合培優創特。政府要出臺政策,著眼企業的長遠發展,鼓勵企業實行強強聯合,走集團化發展的道路,讓企業做大做強。加大我市茶葉、糧油、王鴿等品牌、資源的整合,向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發展;加快農產品檢測監督體系建設,通過技術改造升級,充分發揮科技對農產品加工的支撐作用,促進農產品的加工質量和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對廣水傳統的吉陽大蒜、平林蘿卜、“三白”蔬菜、胭脂紅桃子等特色產品,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這些特色產品進行深加工,進一步拉長拉粗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
4、加強農業產業布局規劃。強化產業引導規劃,進行區域化布局。各地要在各自傳統種養殖的基礎上,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確定本地的主導產業,形成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促進農產品的轉化升值,增加農業效益,提高農民收益。形成北有食用菌、牲豬,南有糧油、吉陽大蒜加工,東有茶葉、中草藥、功能蔬菜,西有蔬菜、養殖、休閑農業等農業板塊發展格局。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4
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業發展,增強農業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和諧社會的需要。近年來,東坡鄉始終把發展“三農”問題擺在首要位置,按照圍繞“三農”調結構、抓特色、增效益的思路,認真貫徹中央的指示精神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優化產業結構,充分利用河谷光熱資源,依靠科技進步,突出地方特色,進一步完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落實惠農政策,切實穩定民心,充分調動農民投身農業、開發農業的積極性,全鄉農業產業化獲得長足發展。
一、全鄉概況
xx鄉地處金沙江畔,位于武定縣城西北部,距縣城108公里,鄉域國土面積168平方公里,東鄰萬德鄉和發窩鄉,南接田心鄉和高橋鎮,西與環州鄉接壤,北與元謀縣姜驛鄉隔江(金沙江)相望,是武定目前唯一的民族鄉。境內居住著漢、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種民族,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81%。境內地形地貌復雜,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勐果河、沙拉河、環州河三河南北縱貫全境,形成四山夾三河的低熱河谷地形。立體氣候明顯,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蕎地)。年平均氣溫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氣候炎熱,常年無霜,宜廣泛種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蔥、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類多種經濟林果及熱區作物。20xx年,全鄉轄8個村民委員會,60個自然村,75個村民小組。有4003戶,14389人。其中,農業戶3659戶,農業人口14032人,占總人口的95.7%。現有耕地面積14845畝,其中水田5335畝,旱地9510畝,人均1.05畝。糧食總產量598萬千克,人均有糧353千克,工農業總產值517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全鄉經濟總收入為30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44元。由于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農村發展后勁不足,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緩慢,鄉級財政收支困難重重等諸多原因,故是一個集貧困、山區、民族、宗教為一體的典型的民族貧困鄉。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鄉以優質香蕉、優質稻、冬玉米等為代表的農業產業化取得了較大進展。通過認真總結我鄉近十多年來冬農開發和熱壩作物栽培經驗,細化發展目標,狠抓措施落實,優化區域布局,發揮河谷優勢。在“優質化、市場化、產業化”上狠下功夫,在“優質率、商品率、增加值”上大做文章,突出重點,狠抓優質香蕉、優質水稻、優質菜豆、冬早玉米、熱區水果基地建設,培育拳頭產業,發展“一鄉一業、一村一品”區域特色農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1、種植業內部結構明顯優化
按照“注重特色,突出重點,規模經營”的發展思路,堅持穩水稻,保香蕉,增定單,重冬季農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大力調整主要糧經作物的作物結構、品種結構。到20xx年優質稻面積達到3640畝,產量205.5萬公斤,產值308.25萬元;優質香蕉面積4020畝,產值350萬元;冬玉米面積由1200畝,產值112萬元,優質菜豆面積1000畝,產值161萬元,花生1280畝,產值62.5萬元。我鄉已經發展為全縣最大的香蕉生產基地,糧經作物品種結構、品質結構明顯優化。
2、科技措施、良種良法在農業產業化發展應用上成效顯著
一是加大了科技培訓力度,做好新型農民培訓。20xx年共組織各種培訓350場(包括專題培訓及以會代訓)、黑板報48期,合計受訓群眾7600多人次,大大提高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種植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意識。
二是水稻良種桂朝系列、楚粳系列面積達4000畝,多蘗壯秧、扣種稀薄、單行條栽、雙龍出海等措施的應用率達98%以上。
三是做好特產農業、訂單農業的引導和指導服務工作。配合縣農廣校完成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共培訓24場次,培訓農戶215人,合計150人畢業獲得“綠色證書”。
3、特色、優勢產業框架基本構建
經過近十年的'探索,特色產業、優勢產業框架基本形成。依托低冬季熱河谷光溫水資源,注重冬季農業開發,形成了河谷冬玉米、冬番茄、優質菜豆為主的特色農業種植帶,20xx年發展種植了1100畝冬玉米,1000畝優質菜豆,350畝冬番茄。利用夏季光熱資源,在河谷兩岸發展優質花生1200畝,玫瑰茄450畝,優質柑桔300畝,龍眼150畝,大青棗450畝,石榴450畝,形成了河谷熱區水果種植帶。
三、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我鄉農業產業化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諸多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大。表現為優勢產業少且規模小,缺乏具有示范和品牌效應的基地典型,產業競爭力弱。種植上依然以分散的小規模農戶家庭經營為主體,種植品種散而且規模小,制約了生產效率。個體經濟實力弱,難以抗拒自然和市場所帶來的雙重風險,導致收入增長困難。
二是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后續發展力量不足。近幾年,我鄉發展產業規模小,在引進龍頭企業開發產品加工方面非常困難,尤其是缺少跨行業、跨地區的規模大、知名度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在我鄉投資帶動,導致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產品在產、供、銷等環節上不能很好地銜接。
三是基礎設施薄弱,制約農業產業發展。我鄉農村水、路等基礎設施滯后,造成“有水不能用,產品運不出”,旱季河水從谷底流過,半坡農地缺水嚴重;雨季時常斷路,造成農產品滯壓,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
四是勞動者素質偏低。表現為由于農戶分散種植,缺乏必要的栽培管理技術和市場導向,優質高效農業意思淡薄,種植品種雜、亂,管理水平低,造成農業產出率低,農產品質量差,嚴重影響了群眾生產積極性,制約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制約了我鄉農業產業化進程,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深入研究,落實措施,挖掘潛力,破解發展難題。
四、今后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中一件帶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主要目標。當前,我鄉的農業產業化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牢牢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擴大內需、移民搬遷扶持等機遇,緊緊圍繞農業結構調整戰略和“十一五”發展規劃,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為目標,突出特色和重點,狠抓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關鍵環節,采取切實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1、優化農業區域布局。遵循“面向市場、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的原則,圍繞農業結構調整戰略,結合東坡鄉農業產業化發展五大基地建設(即優質稻、優質香蕉、冬玉米、優質菜豆、優質河谷水果基地),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優化農業區域布局。依托我鄉低熱河谷資源,重點發展優質香蕉、優質稻、無公害菜豆、雙低油菜、中藥材、熱區水果等特色主導產業,按照基地化、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生產要求,加速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2、培育主導產業。一是發展優質香蕉。在所所卡、東坡、東甸、白馬口、莊房發展優質香蕉3500畝。二是發展優質水稻。在所所卡、東坡、東甸、白馬口、莊房、達臥6個村委會夏季發展高檔優質稻4000畝。三是發展冬玉米。9月中旬在所所卡、東坡、莊房3個村委會利用秋熱發展地膜冬玉米1000畝。四是發展無公害菜豆。利用秋季光熱資源在東甸、白馬口發展無公害菜豆1000畝。五是發展玫瑰茄。在白馬口、以赤叨、東甸發展優質玫瑰茄1000畝。
3、發展特色產業。按照農業結構調整戰略和“十一五”發展規劃,把農業產業化戰略與農業結構調整、扶貧開發、移民后期扶持等有機結合起來,根據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打破行政區域界限,統一規劃,統一品種,優化農業區域化布局。在達臥、東坡、發展優質柑桔300畝,石榴300畝。在東坡、所所卡、東甸、白馬口發展優質芒果200畝,大青棗350畝。
4、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認真落實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村重專大戶的優惠扶持政策,引進龍頭企業到我鄉發展番茄、香蔥、甜脆玉米生產基地,并進行加工生產。大力培育農產品運銷中介人和經紀人隊伍,培養一大批農村種養加銷重專戶,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
5、提高農業科技含量。鼓勵農業、畜牧、科技、林業、扶貧等部門及龍頭企業等參與到農業產業化發展中來。大力開展農業科技知識技能培訓,舉辦新型農民培訓班,結合鄉情突出特色,有針對性地對農村勞動者進行集中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5
金秋九月,你們不辭辛勞,蒞臨我鎮調研指導工作,這充分體現了縣委政府和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我鎮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為此,受唐書記、魏鎮長的委托,我謹代表洛澤河鎮黨委政府及全鎮農民朋友向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按照會議安排,現就我鎮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匯報如下,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一、洛澤河鎮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洛澤河鎮是一個集干熱河谷、二半山、高寒山區為一體的農業大鎮,屬中深山深切割山地地貌,境內山高谷深,溝壑縱橫。幅員面積296.4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80米(全縣最高點),最低海拔850米,相對高差1930米,立體性氣候突出。全鎮有耕地6.29萬畝,人均占有耕地僅1.03畝,平壩面積不足2%,林地22.3萬畝,森林覆蓋率24.8%,是耕地面積的3.5倍。轄13個村29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61055人,其中農業人口58341人,占全鎮總人口的95.5%,20xx年末,全鎮農民人均有糧216公斤,人均純收入2424元。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按照“一產調結構,二產抓服務,三產建平臺”的目標定位,在堅持穩定糧食生產不放松的基礎上,積極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支柱產業,積極發展生核桃、花椒、烤煙、魔芋、蔬菜
等特色產業種植和生豬、土雞養殖。初步構建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新體系,農民收入穩步增加,全鎮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林產業初具優勢規模。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靠山吃山”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工作思路,堅持把核桃、花椒作為農民增收支柱產業加以培植,20xx以來,全鎮規劃完成核桃種植7個村73個村民小組11.3萬畝,花椒種植5村43個村民小組2.95萬畝,漆樹種植2村20個村民小組1.05萬畝,20xx年,僅退耕還林種植的3000畝花椒,收入就超過1500萬元,農民人均可增收257.1元。同樣,2年后,10多萬畝核桃將成為全鎮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塊狀日益明顯。
(二)畜牧產業不斷壯大。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圍繞產業化發展,把全鎮13個村劃分為“河谷果蔬區、二半山糧林區、高寒畜牧區、糧煙綜合示范區、工礦經濟區”五大發展區域。在虎丘、大寨、龍潭、太坪四個村上半村和筍葉村高寒畜牧區,重點抓好土雞、能繁母豬、商品豬示范小區建設。近年來,全鎮已建生豬養殖小區3個,扶持規模養殖大戶6戶,規模養殖戶生豬出欄占全鎮比重的15%。沿螞懷線和貓謝線建立毛坪灣灣灘、虎丘朝門“現代養豬項目”各一個,扶持養殖戶100戶;在虎丘村三寨、小苗、朝門新建“退耕還林后續養豬項目”一個,帶動扶持養殖戶148戶。建立虎丘蘆茅、小苗、三寨萬只土雞養殖示范點,示范點有上千只4至5斤土雞已上市。目前土雞養殖初見成效,為農民帶來不錯的收益。
(三)其它產業得到有力鞏固。20xx年,規劃完成蔬菜種植15600畝,其中核心樣板840畝;完成魔芋種植6600畝,核心樣板1600畝,根據目前市場價,預計魔芋一項收入將達1400多萬元,農民人均可增收200多元;烤煙規劃種植5700畝,市級樣板1000畝,7月份如沒有遭受大雨冰雹災害,烤煙將是我鎮獻雞、簸以、倉盈三村煙區農民的經濟支柱產業。
(四)農業生產組織更加完善。為了推動產業結構、產品結構調整和新產品開發,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促進產業的繁榮和發展,增加產業經濟的市場競爭能力,自20xx年以來,洛澤河鎮相繼成立了洛澤河鎮花椒協會、虎村核桃產業協會、向家蔬菜協會等農業產業化新經濟組織。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組織,規范產業協會,明確協會職能,進一步建好產業發展的服務保障機制,真正做到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為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了經濟、技術保障。
二、下步發展計劃
為加快洛澤河鎮農業產業化發展,我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科學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科學規劃是產業良性發展的前提,要做大做強各項農業產業,必須進一步搞好發展規劃。一要注重產業規劃的科學性。按照“功能分區、布局合理、資源集約、生態環保”的總體要求,降低開發建設成本,加速產業集聚發展。二要注重產業規劃的前瞻性。根據全鎮不同的資源條件、地理區位、產業基礎,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開發潛力,緊密結合長遠發展需求,科學布局,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努力完善配套設施,有效避免低水平產業結構,確保農業產業可持續長足發展。三要注重產業規劃的嚴肅性。嚴格執行建設規劃,杜絕農戶無序發展,促進核桃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加大產業建設投入。要建好各項農業產業,必須加大投入。一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抓住產業發展政策機遇,有重點的增加產業建設資金投入,不斷改善交通、水利等基礎條件,積極拓展各項產業發展空間。二要堅持集約利用土地。規范實施地上栽核桃,樹下種牧草的復合型開發模式,輻射帶動畜牧產業的發展,集約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單位產出率和資源環境容量。
三是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對產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立足村情、社情,建立科學、合理、完善的產業管理機構,使產業管理機構的職能職責制度化,為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確保產業發展上檔次、上水平。二要建立精簡高效的服務保障機制。按照農村經濟專業和經濟組織的要求,發展專業合作組織,依托產業優勢,爭取扶貧項目資金,規范扶貧互助合作社,為產業發展提供經濟保障。三要打造配套和諧的產業發展環境。按照實地、實際、實效的原則,通過會議、舉辦科技培訓班,現場培訓等方式,加強對廣大農戶進行實用技術培訓。邀請知名專家舉辦科技講座,對鎮、村、社干部進行培訓,推廣普及產業技術,提高管理水平,營造配套和諧的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6
根據市農委產業化辦公室關于轉發《開展全省擔保公司發展情況調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們積極深入有關擔保公司、農業龍頭企業進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現有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擔保公司一家,即xxx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xxx分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xx年9月,主要出資單位是xxx縣城市國有資產運營公司,注冊資本20xx萬元(總公司的注冊資本為5.2億元)。近年來,xxx市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xxx分公司先后為我縣的昌裕食品、正德食品等多家農業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有效推動了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快速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擔保公司少,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業務量偏小。
三、建議和對策
擔保公司的發展是破解農業龍頭企業貸款難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建議各級政府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加大對由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出資組建或其他以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為主營業務的擔保公司的扶持力度,提高擔保公司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積極性,以有效解決農業龍頭企業貸款難的問題。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7
為準確把握新階段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趨勢,找準發展中存在的新問題,研究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化升級、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我們采取市和縣市區配套聯動、全面統計和典型調查相結合方式,就此進行專題調研。
一、日益凸顯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圍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著眼城鄉統籌發展、解決新時期三農問題,堅持用工業化思維和理念謀劃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大力實施產業化經營推進戰略,通過強化政策支撐體系,增加資金投入,加大推進力度,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快速提升。以產業組織帶動能力不斷增強、主導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利益聯接方式不斷完善、政策支撐體系不斷加強為主要標志,全市農業產業化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目前全市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初步形成。綜合調查情況,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一是農業產業組織快速發展,帶動能力明顯增強。20xx年全市成規模的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到1357個,其中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685家,比20xx年(下同)增加533家,年均增加133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157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19家,市級136家。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367.73億元,利稅33.92億元,同比增長1.83倍、1.58倍,年均增長16.3和12.1;其中157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利稅分別達到265.5億元.24.2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的72.2和71.3。比較規范的農村中介服務組織462個,年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達到24.9億元.2.7億元;農村專業市場發展到210處,年經營額132億元,其中年交易額億元以上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達到76處,年經營額87.8億元。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帶動種植基地面積410萬畝,養殖基地規模1.1億頭(只),農戶95萬戶,目前全市已有55的農戶和53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納入產業化經營軌道。
二是生產基地規模加快膨脹,主導產業日趨凸顯。農產品區域布局和特色優勢凸顯,初步形成了瓜菜、大蒜圓蔥、優質果品、速生豐產林、苗木杞柳、肉鴨蛋鴨、淡水產品、甜葉菊、食用菌和中藥材等區域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種植業建成170萬畝大蒜圓蔥、15萬畝優質西瓜、10萬畝優質土豆.600萬m2食用菌、10萬畝甜瓜.5萬畝甜葉菊.5萬畝中藥材和5萬畝蘆筍特色種植基地;養殖業建成1300余處規模養殖小區,年出欄千頭的肉牛基地達到103處,年出欄萬只以上禽場2570處,年出欄千頭的養豬場670處,年存欄2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基地56處,存欄1600萬只肉蛋鴨養殖基地;水產業規模養殖基地發展到700余處,面積24萬畝;林果業建成100萬畝用材林、90萬畝干鮮果品.25萬畝苗木花卉和10萬畝苗木杞柳基地。
三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拉長,利益聯接漸趨緊密。農業產業化發展由偏重于生產基地建設向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品牌開發、市場營銷多方并重發展,農業產業鏈條不斷拉長,農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利益聯接機制不斷完善,訂單、合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緊密型聯系方式得到更多應用。在規模以上龍頭企業中,通過合同、合作制、租賃等形式與基地和農戶進行聯接的達到203家,占30%。從產業構成和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類型看,畜禽養殖產業和出口加工型企業利益聯接關系相對緊密。
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支撐體系日臻完善。在認真落實省里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扶持政策的基礎上,20xx年以來,市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業龍頭企業和規模種養基地進行扶持。據調查統計,20xx年市和縣市區農業產業化財政扶持資金達到9624萬元,其中市級財政4000萬元。對規模種養基地、農產品質量認證和建立擔保組織補貼2382萬元,對新建、擴建龍頭企業貸款貼息扶持和獎勵1618萬元。
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農業產業化發展進入建設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階段,內涵不斷豐富,利益聯接方式不斷創新,由以龍頭企業帶動為主向龍頭企業、專業市場、中介組織、專業協會帶動并重發展;功能不斷拓寬,由帶動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單純經濟功能,向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吸納勞動力就業、全面改造農業農村農民等經濟、組織、社會功能拓展。農業產業化在推進農村經濟發展、建設新農村建設中具有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根本途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帶動現代種植業、養殖業發展,實行產加銷一條龍生產,就可以把區域優勢主導產業產品不斷做強做大,逐步培植形成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較大可持續發展能力、地方特色鮮明的強村富民產業。
(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帶動推行標準化生產、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聯合組織分散經營農戶共同進入國內外市場,就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綜合素質和效益,增加農民種養收入和綜合經濟收入。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提升農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舉措。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把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農民聯合組織起來,就可以減少市場交易成本、提高市場交易效率,有效規避和降低市場經營風險;把特色產業和產品做優做強,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
(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培育新型農民的重要載體。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現代新型農民。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就可以把先進經營理念、先進管理方式、先進科學技術等導入農業農村,不斷提高廣大農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
(五)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帶動力量。農業龍頭企業是市場經營主體,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參與和帶動力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通過龍頭企業在帶動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通過對農民的教育培養,對農村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支持,以及對農村組織結構和治理方式的影響,就可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推進,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
三、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深入分析思考,農業產業化經營進入建設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新階段,進一步深化提高面臨著十分突出的制約因素和不容忽視問題。
一是要素素質提高和組合問題。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龍頭企業、中介組織、基地農戶、政策支持以及市場引導等多個要素有機配合。目前龍頭企業綜合素質和企業家社會責任、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服務組織發育、基地農戶的科技文化素質和法律意識、政策支撐能力和配套程度、市場建設水平和規范化程度等,都還有不適應和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的問題。
二是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問題。農業產業化發展進入新階段,產業領域不斷拓寬,由單純種植業向農林牧漁業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拉長,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中、產后全程拓展,由產品粗加工、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發展;產業功能不斷擴展,由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單純經濟功能,向發展產業、改造農村、培養農民綜合功能拓展。這一系列重大深刻變化,要求農業產業化由傳統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落后的低層次向現代農業、現代科學管理方式的高層次轉化升級。
三是農業產業化組織創新問題。農業產業化快速健康發展,有賴于農業產業化組織的創新和提高,特別是擔負橋梁紐帶作用的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和中介組織服務發育發展。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生產合作社、專業協會和行業協會、農民經紀人隊伍發育滯后、環境不優、政策支持不夠等問題,在較大程度上制約的農業產業化發展。
四是利益聯接機制完善問題。利益聯接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持久發展的關鍵。目前,龍頭企業與基地農戶利益聯接機制不健全、聯接關系不緊密的問題十分突出,是農業產業化深化升級的瓶頸制約,已成為新階段農業產業化發展面臨的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
五是綜合作用發揮問題。目前,農業產業化發展對帶動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等經濟功能相對發揮較好,但帶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培養現代新型農民、改善農村組織結構和鄉村治理方式、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等社會功能作用發揮不夠,遠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需要。
四、深化升級的對策措施
針對當前農業產業化經營面臨的形勢和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任務要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深化升級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各級扶持農業產業化政策措施,突出工作重點,狠抓關鍵環節,搭建平臺,配套政策,完善機制,培育典型,培育隊伍,營造環境,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搭建一個平臺,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保障體系。根據農業產業化經營在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各級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策指導和組織協調力度,搭建起一個高層決策、高效運作、高水平管理的發展平臺,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制定政策和研究重大問題;設立專門辦公室,負責調度指導和日常管理。
二是出臺一套政策,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政策支撐體系。根據中央和省1號文件對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要求,立足實際,認真總結汲取原來扶持政策,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盡快研究制定扶持力度更大、扶持范圍更廣、扶持效果更好、更具操作性,包括財政扶持、稅費減免、金融支持、費用優價、服務支持等在內的配套政策。
三是完善一個機制,健全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發展體系。引導農業龍頭企業以完善利益聯接機制為核心,逐步建立健全經營行為約束機制、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利潤返還機制、矛盾問題化解協商機制,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的創新發展,不斷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發展體系。
四是培育一批典型,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輿論引導體系。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引導和輻射帶動作用,認真總結培養一批不同地域、不同產業、不同類型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典型,特別是推進農業產業化深化升級、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典型,通過新聞媒體和現場會、報告會、參觀考察等多種形式,多渠道進行宣傳推廣,逐步形成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典型示范和輿論引導體系。
五是培育一支隊伍,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信息反饋體系。加強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和隊伍建設,通過專題培訓學習,系統全面掌握農業產業化經營專業知識,提高決策參考、調研分析、綜合判斷技能,及時反饋政策執行中的情況信息,及時發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新問題、新矛盾,及時提出解決的新思路、新辦法。
六是營造一個環境,強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服務支持體系。圍繞深化三學三創優化發展環境,各級要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高度,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高度,進一步深化提高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重要意義和重大作用的認識,盡職盡責,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提供優質高效快捷服務,形成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合力。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8
近年來,我縣立足自然環境優勢,以打造國際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為契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區域特色資源為基礎,以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為目標,圍繞特色抓產業,圍繞產業強龍頭,圍繞龍頭建基地,圍繞基地帶農戶,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全面促進農民增收,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初步形成了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格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結合我縣縣情,確定了糧食、蠶桑、茶葉、木竹、蔬菜、油茶等重點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內容,統一思想,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獎勵措施,農業產業化得到強力推進,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農業產業格局,基地規模逐年擴大,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技術逐步成熟,農業質量、品牌意識逐漸增強,農業效益和農民收入提高。
(一)農業產業基地具有一定規模。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縣已初步形成以山區為主的茶葉生產基地、以縣城盆地為主的蠶桑基地、以洪星鄉為主導的山區木竹基地、以碧陽宏村為基礎的蔬菜基地以及柯村的'皖南花豬養殖基地。
(二)產業化經營格局基本形成。已初步形成了以五溪山茶場、柯村茶葉市場為龍頭的茶產業,以華盛、絲業公司、信達公司、蠶種場等為龍頭的繭絲綢產業,以杉森木業、金九貿易、港殿竹業等為龍頭的木竹加工業,以桃源罐頭、惠達食品為龍頭的罐頭加工業等四大農業產業體系,為我縣農產品的生產、收購、加工、銷售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龍頭企業實力逐步增強。截至20xx年底我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8家,其中:繭絲綢系列有華盛集團、黃山絲業公司、黃山信達絲線公司三家,累計產值28295萬元,利潤達到726萬元,稅收達到484萬元;食品系列有惠達食品有限公司和桃源罐頭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年產值達到5143萬元,利潤64萬元,稅收達到167萬元;木竹加工系列有杉森木業、金九工貿、港殿集團三家,年產值達到19579萬元,利潤達到689萬元,稅收達到665萬元。
(四)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迅速發展。截至去年年底我縣累計成立各種農業專業合作社55家,其中,蠶桑類的合作社13家,茶葉合作社12家,林業合作社12家,養殖業方面的合作社7家,其他特色種養加工業合作社11家。
(五)農業產業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我縣農業服務體系中現有糧油站、蠶桑站、茶葉站、畜牧獸醫站、植保站等,林業服務體系中現有基層林業站和林業改革綜合服務中心等,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為產業化發展、農業項目實施提供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技術支持。
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成效
(一)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隨著農業產業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我縣農村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20xx年農業經濟年報統計顯示,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25.39億元,比上年增長23.7%。
(二)農民收入穩步增加。20xx年我縣面臨國際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和自然災害的頻繁發生,全縣上下積極應對,認真落實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縣初步形成了糧食、蠶桑、茶葉、木竹、蔬菜、畜牧等六大農村經濟支柱,農民人均純收入556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其中,來自農業產業發展方面的收入2487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4.7%,農民的家庭狀況和條件進一步改善。
(三)鄉村旅游迅速崛起。近年來,我縣著力打造旅游經濟強縣和國際鄉村旅游綜合示范區,旅游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鄉村旅游迅速崛起,農旅結合效益顯現。同時帶動了旅游與工業、農業及文化產業的深度結合,切實增強旅游的牽動作用。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黃山國際山地車節,精心策劃組織三屆XX縣桃花節(開茶節)暨“桃花源里賞花游”系列活動,推出獨具XX縣特色的賞花-采茶體驗-徽菜美食游等差異化的鄉村旅游產品,全面展示古黟魅力和新農村建設風采,提升XX縣知名度、美譽度和外向度。20xx年我縣旅游接待游客總人數達到403.16萬人,其中境外游客達到14.86萬人,旅游門票收入6822.52萬元,旅游經濟總收入達到1.63億元。
(四)基礎設施得到改善。20xx年投入資金1447.5萬元,新建村村通道路25條,總里程達到57.9公里;投入資金248萬元,完成農村飲水安全項目村16個,解決農村安全飲水人口5000人;投入資金323萬元,加固病險水庫5座;還有灌溉碣壩、渠道等一批小型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及時的修復;投入資金160萬元,完成農村沼氣網點項目45個,新建沼氣池750口,全縣累計完成8200口;結合沼氣項目建設,廣泛開展了“三清三改”為主要內容的環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有了較大的改善。
(五)特色種養業已成為我縣新亮點。隨著農業產業化的迅速發展,特色種養植業發展勢頭喜人,皖南花豬、黃山黑雞、七彩山雞、獺兔養殖、泗溪香榧、蘆筍種植基地、山塢無公害蔬菜、油茶基地等一批特色種養植業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扶持,為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9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擴大農村經濟規模,適應市場競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縣農業通過結構調整、培育和完善市場機制,開展一系列的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在培育專業大戶、建立龍頭企業、發展基地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結合農業產業發展現狀,我就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思考。
一、農業產業化發展趨形已基本形成。
1、龍頭企業的建立和帶動,促進了我縣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2、基地建設規模逐漸擴大,輻射帶動作用加強。通過基地建設,形成了規模化、系列化生產經營,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
3、協會、專業合作社等中介組織的建立,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的服務工作,有力地提高了農業的組織化程度。
4、專業化交易市場的建設,大大地促進了農產品的流通。農業產業化的最終落腳點是銷售和流通,完善的交易市場和暢順的流通渠道,是農業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二、當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認識不到位,不重視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有人認為農業的產業化不過是對傳統農業的改頭換面或換個說法而已,而沒有從本質上去認識這一新生事物,導致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難,農民不接受,政府也缺乏有力的組織領導、資金投入和政策配套,在操作上也缺乏具體的規劃和必要的協調,使農業產業化處于自流的狀態。同時,不少人將專業大戶發展單純地與產業化相結合,發展幾戶大戶,成立幾個協會,就可以宣傳產業化水平上臺階了,而不重視農產品的加工與銷售,不重視產加銷、農工貿有效結合,這樣的農業很難參與市場的競爭,農產品的附加值也得不到深度開發。
2、企業與農民、市場的橋梁作用不夠明顯,聯系不夠緊密。
3、中介產業化組織規模小,實力弱,與農民之間的利益關系不夠緊密,發揮作用不夠。推進農業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實現農業組織的創新,通過產業化組織的中介作用,建立起農民與市場的協作關系,推動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4、缺乏市場風險防范機制。
5、科技推廣工作乏力,機構不健全。
三、推進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選準主導產業,建立規模基地。農業產業化的推進,必須要求農業的規模化發展,而基地建設最為重要。通過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可以有效地帶動農民大規模生產,從而形成區域化發展、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形成群體生產優勢。在發展基地時,一是要堅持因地制宜,尊重農民意愿,正確引導,合理配制和利用資源,培育適合本鄉鎮、本地區的,有市場潛力和開發價值的產業;二是要發展名、特、優、稀等項目,做到人無我有,人少我多,人多我優;三是要做到推進技術創新和品種改良,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現有傳統農業的科技含量和生產能力;四是要做到長期、穩定發展,主導產業一經確定,不要輕易變動,使主導產業逐漸形成規模化、區域化發展格局。
2、著力培育以農產品加工、流通為主的龍頭企業。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是弱化種植農業,強化加工農業。加強加工、流通企業的發展,應圍繞主導產業,按照起點高、輻射力強、市場潛力大的原則,建立一批具有開拓市場、引導生產、深化加工、強化服務的骨干企業。在發展這些龍頭企業時,一是政府一定要加強引導和協調,使企業與農民、基地真正形成“公司基地農民”的生產模式,做到優勢互補、實現“雙贏”;二是要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投入,制定扶持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確保企業正常運行,不半途而廢,不損害農民利益;三是擴大農業的對外開放,重點引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提高農產品加工的質量的檔次,積極引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大型綜合項目,帶動產業化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
3、強化中介組織建設,加強組織與農戶的聯系作用。一是要規范中介組織行為,克服盲目發展;二是要培育中介組織的發展載體,使中介機構在生產、銷售、加工等環節均有企業支撐,從而服務于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如我鎮擬建的蛋禽協會,就依托我鎮規模較大的孵抱、運銷、加工等個體戶,從組織形式和服務內容上將會更加完善;三是要建立組織、農民、企業的利益共同機制。中介組織在服務農民時,可采取各種形式,發展經濟實體,與農戶、企業建立產品(商品)供銷關系,明確農民、企業、組織之間的利益分配原則,從而壯大組織實力,擴大組織規模,完善服務功能和服務內容,更有利于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4、健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風險保障機制。一是應建立產業化發展風險準備金,制定具體的風險金管理和使用辦法,重點就放在對公司、農戶的風險補償方面;二是完善企業與農民的風險保證行為,規范兩者的生產、經營行為;三是實行商業化風險運作,讓保險公司等中介組織介入農業產業化發展,采取個體投保或股份合作等辦法,減輕政府壓力,增大風險理賠保障,維護投保者利益,提高農戶和企業生產積極性;四是成立風險保障領導機構,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讓風險雙方共同參與,確保風險保障機制得以公正、客觀地執行。
5、促進土地的合理流轉,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第二輪土地承包的基礎上,可通過轉包、轉讓、互換、入股、出租、兼并等形式,引導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有序流動,完善土地流轉使用制度,制定土地流轉優惠政策,以使農用土地向農業經營能手轉移,促使土地相對集中,以推動農業產業化的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建設。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一是不能搞強迫命令,以農民自愿為前提;二是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三是不能改變土地的所有權;四是要完善流轉合同,不能放任自流。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10
一、調研地點:
xx市xx區農貿市場
二、調研時間:
20xx年xx月上旬
三、調研對象:
消費者以及經銷商
四、調研方法:
觀察和詢問以及問卷三者合一的形式
五、調研目的:
分析農產品的各種價格,農產品市場的飽和度和市場集中度農產品各種買賣渠道,農貿市場環境住哪概況以及消費者對待農產品的消費的特點、消費觀念和他們對待市場產品特點所持態度和現在市場進展狀況以及農產品服務將要的服務進展方向。
六、農貿市場農產品現狀
目前,農貿市場集中了蓄產品市場、糧食產品市場、水果產品市場、蔬菜產品市場、肉類產品市場以及人們各種生活消費市場組合的農貿市場。在各種農產品買賣區中呈現出不是很集中的狀況,小部分市場產品較分散,大多農產品都在交易廳棚里進行,農產品經營零銷商主要以家庭經營為主,執行各種渠道買賣農產品為主。在農產品供給基本能滿足人們需求,價格總體上波動不是很大,出小部分農產品因種種原因波動大外,其余在消費者面前還算合理。在農產品質量上還能夠符合消費者營養需求,資量上有保證,人們可安全食用。各種農產品共給和需求基本處于穩定狀態。目前人們對農場品主要以主食類、蔬菜類、肉禽類、雜糧類為主。目前初步形成了以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為中心,以集中貿易小市場、直銷中心小賣區、農產品初加工小區、農民合作賣區、農民經紀人、行業小協會、倉儲小物流中轉站以及初放形小賣區為基礎的農副產品市場體系。
在糧食市場上,主要供給以大米、面粉、玉米等主食為主以及其他食品為輔。需求方面又以大米為最大需求糧食產品,在糧食市場上,種類還比較齊全,貨源也還穩定,價格波動不是很明顯。人們都喜歡一小批量購買為主,在糧食的種類、價格、質量、消費場所還算滿足。兩市供給上能夠滿足人們需求,糧食市場比較集中,主要以家庭經營為主,個別合作以及聯盟經營,主要以廳棚為買賣場所以及租的門面買賣未輔。所以在糧食市場上無論是共給還是需求以及價格、質量上都還能滿足人們的滿足度。
在蔬菜市場上,由于近期銷售渠道的變化和持續的下雨,蔬菜在供給上有點不足,價格短期類產生波動,有的蔬菜甚至短缺,共給狀況不是很好,但在調查中顯示今年的蔬菜總體價格呈現下降趨勢,在未來短期中蔬菜供給上會慢慢好轉,價格波動幅度不是很大。近期看,蔬菜產品大部分還是供給上及時,新鮮程度較好,市民們關心的質量上野蠻有保證的,基本能滿足人們需求,價格還以算合理。近期中,大白菜、胡蘿卜的價格都上升,其他蔬菜都有價格上升的趨勢,從總體上看,市場上一個周內蔬菜價格都同比上升,共給需求不是很平衡,共給有點不足。
在肉類產品市場上,主要以豬肉消費為主,供給上能滿足人們需求,在價格上保持在xx元到xx元每斤波動,但從近期看加個有上升的趨勢,肉類除豬肉供給外還有魚類、羊肉、牛肉、鴨肉、雞肉等肉禽產品。羊肉、牛肉、雞肉在近期內基本價格穩定,雞肉在xx元每斤。肉內在渠道來源上有零售商、中間商、自銷商等銷售主渠道,都集中在廳棚里一起銷售,從總體上看,供給還是處于穩定中,能瞞住消費者需求,價格上不是波動很大。
在果類產品市場上,主要以西瓜、蘋果、香蕉、葡萄為主。近期中,西瓜銷量很大,本周西瓜主要在xx元每斤市場價格,市場情景也不錯,但短期由于天氣變冷價格有呈現下降趨勢,香蕉現階段也明顯在價格上下降,供給上有點偏多,香蕉在xx元到xx元每斤左右波動,市場情景不是很好,但短期中波動不是很大。蘋果以及其他水果類產品價格波動不是很明顯,但市場情景便哈不是很大,總之,在果類產品中,種類比較齊全,能滿足消費者需求,近期中,供給又慢慢大于需求的趨勢,價格可能有下降的波動。
七、農產品市場分析
在糧食產品市場上,大米基本保持在xx元每斤的價格水平,由于大米是必需品,人們不可缺的生活消費品,大米的需求是去發彈性的,有在我們國家政府的各種政策下,大米的價格波動幅度是很小的,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銷售者在價格上都不必擔心。目前,大米在供給上還是質量上都能滿足需求,銷量能保持在一定水平上,銷售渠道來源于農民直銷、零售商和經銷商。目前,其他糧食產品如玉米、面粉由于季節的影響,價格上存在小小波動,由于暑期放假,好多學生返鄉回家,我們xx市場需求明顯減少,但價格不會明顯波動。在蔬菜產品上,大蔥xx元每斤、洋蔥xx元每斤、蒜瓣xx元每斤、白菜xx元每斤、香菇xx元每斤、洋芋xx元每斤、花菜xx元每斤、南瓜xx元每斤、菠菜類xx元每斤、生姜xx元每斤、白蘿卜xx元每斤、黃瓜類xx元每斤、蒜苔xx元每斤等。在本周蔬菜產品供給價格總體上呈上升趨勢,蒜類產品在經過“蒜你狠”之后,價格已開始回落,經過調查分析,由于市場去年價格一直很好,當地居民在一年時間里,加大了種植面積,導致供給明顯大于需求,使今年的蔬菜蒜類價格到價格下降階段,又由于消費者的偏好、消費者對未來價格預期、今年的利息調整以及種種原因,在蒜類產品價格下降的同時其他蔬菜產品價格上升,比如:大白菜、胡蘿卜、冬瓜價格都比上周價格明顯上升,但上升價格還算合理,供給上還比較新鮮、及時。
農貿市場上蔬菜種類也齊全,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從消費者消費特點看,易簡裝為主,方便人們購買觀察。有服務上門送貨的潛在市場,但現在人們對增加服務費比較反感,比較不贊同。但對訂貨送貨上門對很多人來說都很方便、及時、快捷、節約時間,他們都比較贊同訂貨送上門,但在質量上有一定的問題。在蔬菜市場上,近期中,蔬菜價格總體上升趨勢,還算合理,在供給商銷售渠道上有新的銷售服務渠道。
在水果市場上,具體的調查了西瓜、香蕉兩種水果,西瓜主要有周邊瓜農供給,西瓜在xx元每斤左右波動,xx元每斤,在上周基礎上下降xx元,消費傾向挺高的,質量上也有保證,消費市場情景不錯,由于短期內下雨,天氣變冷,從而影響消費,供給大于需求,導致西瓜價格下降,但由于天氣慢慢轉熱,未來的銷量情景應該不錯,瓜農不必擔心,應持樂觀態度。
本周香蕉價格以xx元每斤,在上周得價格基礎上下降了xx元,由于轉入夏天,天氣漸漸變熱,各地的香蕉的成熟度加快,由于保存的措施不是很好,所以導致供給明顯加大,在消費上不及與供給,銷售者為了最大程度上售出去,減少儲存成本,所以在香蕉價格上出現現階段的持續下降,在此希望銷售者應以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銷售香蕉,以減少成本。又由于水果類產品在消費商富有彈性和具有替代品以及水果類產品不是人們必需品,所以銷售者需進行合理的定價,以達到最大收益。
在肉類市場上,主要以豬肉銷量最大,價格在xx元到xx元每斤,由于最近供給渠道的延伸,供給狀況不是很好,需求量大,較上季度的價格基礎上呈上升價格,但據調查這種價格波動不是很快,是一種正常波動。供給上肉類能滿足市場需求,保質保量,價格上在未來預期中不會一直升會喲下降的趨勢。
八、農產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現有的市場規模小、服務半徑、市場又是不是很方便人們購買,市場上基礎設施、治理次序不是很好,市場區分已不是很明顯,沒有農殘控制系統體系,農貿市場有的還占道經營,臟亂情況有點不是很好,規劃上起點不是很好,市場區分還不是很明顯,配套設施不全,當地農產品生產優勢逐步建立,版規模不是很大,農產品質量上、新鮮程度不是很好,我們的xx區龍頭企業少,經營規模小、規模效應沒有從分發揮出來,對我們xx區的農產品帶動市場的帶動不是很明顯,農貿市場好多產品來至于其他縣城,沒有推行有效地檢疫系統和沒有很好的組織開展農藥殘留和產品質量檢測工作,有些農產品不是那么的放心食用!
九、我的建議
在我的調研情況中顯示,大多數人們對現在的價格還比較合理,人們主要在農產品的質量、價格、營養、新鮮度、方便快捷、購買環境以及服務上都比較關心,在農產品上比較喜歡簡裝,易于購買觀察,銷售服務有定制送貨上門的潛在市場。
所以,現在我們花溪的現狀中,我覺得還應該多方面的籌集資金以支持農產品市場的規劃建設,重視帶動,吸引社會資金和貸款,參加到農產品整體建設中,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步伐,也使農產品市場進一步的`提高,從而加快人們的經濟增長。并進一步的建立完善的規章著制度,改進交易方式,規范我們很多不足的交易行為,不斷提高農產品中的組織治理水平,應到農民經紀人從單一的農副產品交易到農產品交易向生產、加工、保鮮、儲運營銷等一體化經營轉變,并健全我們的規章制度,加強我們的市場調研,應該編制主要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建設規劃,猜測并發布農產品市場行情供給情況,加強相關部門的協調性,落實好我們的相關制度,發揮好我們的特設產品優勢,共同推動我們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強市場信息搜集系統建設,合理布局,并加強交易廳棚改擴建保鮮措施。
并在此基礎上調整好我們的市場結構,經一步完善糧食市場、肉類市場、水果市場、蔬菜市場、糧油等市場產品市場區域的加大、質量規格、包裝等方面的有效控制,推行有效地檢疫系統,組織開展農藥殘留和產品質量檢測工作,保證市場農產品的安全放心!總之,農產品的質量的好壞關系到消費者的利益也關系到我們銷售者自己的經濟收益,所以現階段我們要好好在農產品上好好下功夫,加大加質的生產,加大我們的投入力度,長期中慢慢的經一步提高我們的經濟收入,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會取的好績效的!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11
農副產品加工業是指以農業生產的動植物產品及其物料進行加工的工業,按加工對象分,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主要有糧、油、棉加工、禽畜產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白酒及保健產品加工、飼料加工及其他等七類。
一、基本情況
截止3月底,全縣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5家,占全縣規上工業17%,完成總產值6.36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17%,增加值1.35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14.8%。完成總產值29.8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17%,實現增加值6.5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15%
二、產業特點
我縣農產品加工業主要產品為初次級產品,價格較低,經濟總量主要靠產品數量帶動,產品市場主要是國家政策性儲備和本縣及周邊地區,企業發展速度不快,財政貢獻較小(除白酒類外)。
1、糧棉油加工類:在產企業6家、停產企業1家,原料80%左右產自本地,原料的價格影響不大,其產品主要市場來自國家政策性儲備,總量變化不大,發展平穩。
2、禽畜產品加工類:在產企業4家,原材料40%左右源自本地基地,購買原材料價格受市場供需因素影響較大,近年來企業主要投入在基地建設上,企業有發展,但速度低于全縣平均增長速度。
3、膨化食品類:在產企業5家、停產企業2家,原材料、市場基本在外,產品更新較快,市場因素影響較大,企業技改投入、產品研發投入較大,及今年增速明顯放緩。
4、保健食品類,在產企業2家,原材料產自本地約30%左右,市場在外,企業技改投入較大,市場全景看好,發展速度較快。
5、白酒類:在產企業2家,原材料來自外地,市場主要在本縣及周邊地區,發展速度較快,財政貢獻較大
6、飼料加工,在產企業1家,原材料80%來自本地,市場本縣及周邊地區,生產規模受銷售半徑影響,發展平緩。
7、其他類:在產企業2家,主要是自來水企業。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我縣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不快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企業經營理念的原因、市場供求的原因和對企業的引導和支持的原因,這些因素的影響使企業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具體表現在:
1、生產規模較小加工能力不強。企業普遍存在起點低、規模小,技術含量低,市場占有量小,主要產品很大程度上還處于生產原料半成品和初級產品,產業鏈條短,骨干企業帶動性不強,糧食基本上是稻米加工,棉、菜籽油基本是初榨油和散裝油,禽畜產品基本是簡單分割分裝,膨化食品、白酒等產品面對的也基本是低收入人群,水產蔬菜、水果等加工幾近空白。
2、人才缺乏,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特色農產品不突出。由于人才缺乏,企業缺乏技術支撐,核心技術靠與外商協作,缺乏自我創新能力,從而導致加工粗放、工藝落后。如我縣膨化食品加工業前后在本省乃至華東地區均有一定影響和市場占有率,由于缺乏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逐年在開始萎縮。
3、企業原材料缺乏穩定的保障,消耗外地的企業原材料,與當地農民利益聯系不密切,鄉鎮及農民對企業認知程度不高,對地產品銷售沒有積極性。消耗本地原材料的企業,原材料供應基本上是小商小畈銷售給企業,企業與農民之間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體,嚴重缺乏專業化、標準化、優質化原材料基地。
4、支持服務企業體系不強
一是標準化建設滯后,質量檢測、質量認證、食品研發中心服務有限;
二是技術保障體系不健全,缺乏技術手段和農產品加工相結合的體制、機制,技術對企業的貢獻率低;
三是信息化服務不強,沒有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服務平臺;
四是融資渠道不暢,農產品加工企業,季節性融資量大的特點明顯,而企業可供銀行抵押的抵押物(主要是企業主土地證、房產證)單一,抵押物評估較低,授信額度較小,加之審批手續繁瑣,難以滿足企業季節性強資金量大的需求;
五是物流滯后,農產品集聚,拋裝較多,鄉村道路普遍較窄,超高、超寬、超重的限制對企業影響較大。
四、建議
1、優化培育原材料基地,充分發揮我縣水稻、油菜籽、水產品養殖、經果林種植等農產品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土地流轉,農業產業化等政策支持,統一品種,優化和擴大種、養規模,探索完善“企業+協會+基地+農戶”利益聯動機制,使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有穩定可靠優質的原材料來源,把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優勢。
2、加大培育地域特色產品和品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以技術標準、健康標準、食品安全、產品標識為特點的農產品加工產品市場競爭更趨激烈,品牌效應在市場競爭中的作用尤為突出
一是要引導企業加強自主研發的同時,培養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通過研發增加技術儲備,通過創立品牌擴大市場占有率;
二是要利用周邊縣市大公司大企業的幅射作用,引導企業與大公司、大企業以及科研院所密切合作與交流,在綠化食品、有機食品、保健食品上下功夫。
3、加速農產品深加工和綜合利用,農副產品加工業的轉型升級正在由數量增長向提高內在質量和品種種類方向發展,我縣農副產品深加工業應在強基固本的基礎上,著眼于現有的農產品資源優勢,進行深加工,加大招引和支持現有企業力度,在糧油加工上向糠油、棉油、菜油脂化方向發展,并加大對棉短絨、油泥、餅粕等副產品的開發利用,在禽畜加工上向肉松、肉脯、罐頭速凍及熟食制品方向發展,在蜂產品上著力推進功能性健康、營養、保健產品開發,在水產品、果蔬(葡萄)的深加工上,加大相關加工企業的招引力度,填補現有空白。
4、加強支持服務,解決企業困難。農副產品加工與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息息相關,也是省對我縣工業經濟考核的唯一產業,在支持扶持上應給予重點傾斜,一是在招商引資考核上適當提高農產品加工招商項目投資系數;
二是在項目用地上優先安排我縣優勢農產品加工項目;
三是在金融服務體系考核上單列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額欄目,增加對適度放寬農產品加工企業擔保抵押條件,合理確定貸款期限等考核內容;四是在服務中心開設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技術、質量、安全認證窗口,為企業提供便捷服務;五是增加對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技改投資、市場拓展等獎補資金;六是開設我縣農副產品網絡信息服務平臺。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12
加快農產品加工轉化,是提升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途徑。為了全面掌握我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積極探索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的主要措施。根據區政協20xx年工作安排,區政協經濟委牽頭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對全區農產品加工轉化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后深入到部分農產品加工企業及企業所建基地進行了實地調研,并充分聽取相關部門、鄉(鎮、街道)、村負責人、種養大戶及加工企業負責人的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截止11月底,全區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42家(農副食品加工類23戶,食品制造業類2戶,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類3戶,煙草制品類2戶,紡織業類1戶,服裝、服飾業類1戶,皮革和制鞋業類1戶,木材加工類3戶,家具制造業類1戶,造紙和紙制品業2戶,醫藥制造業3戶),其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5家,完成全年目標任務23家的108.7%;
實現規模以上農產品總產值33.7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42億元的80.2%;
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總產值占全區規模以上總產值的36.5%;
上繳稅費98708.78萬元,減免稅費3337.52萬元;
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就業崗位3500余人。
(二)主要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抓組織、強保障,助推農產品加工轉化見實效。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組織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專題會4次,研究部署農產品加工轉化工作。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的實施方案》,成立了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碧江區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五個工作專班,按照一名縣級領導、一個專班、一套措施、一抓到底“四個一”工作機制,重點圍繞產業手續辦理、立項報批、項目申報等環節,為項目從引進、立項、審批、落地投產到銷售“一條龍”服務,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企業快速投促達效。
二是抓調整、興產業,著力提高本地農產品原料產出。圍繞“4+2”產業定位,縱深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擴大果蔬、食用菌、油茶、生態畜牧主導產業,珍珠花生、白水貢米特色產業規模,平衡本地農產品原料產出與加工企業之間的供需關系。20xx年,預計完成蔬菜種植面積17.36萬畝;
已建成果園面積6.28萬畝,投產果園面積達5.05萬畝以上;
完成食用菌種植6350萬棒;
完成油茶造林1萬畝,油茶撫育2萬畝;
發展年出欄1000頭以上生豬代養場5個,全區生豬出欄12.2萬頭;
示范種植珍珠花生0.4萬畝,輻射帶動1.6萬畝;
按照“六統一”模式發展白水貢米1萬畝。
三是抓龍頭、促加工,加快提升農產品加工轉化水平。按照“建基地、增規模、深加工、創品牌”思路,大力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裕國菇業項目預計年內建成深加工廠房一期;
貴州山茶產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完成了油茶精深加工廠主體建設,鮮果處理車間干燥爆殼生產線投入試運行,已啟動年產3000噸產能油茶精深加工生產線一期項目建設,并與合作社、種植大戶簽訂供銷合同,建立省內、外8家銷售渠道;
大力支持福潤、錦江2家定點屠宰場發展,提高肉食品精深加工比例和水平。1家豬肉深加工企業正在招商中,力爭肉食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60%。宏暢家禽臨時屠宰點已投入使用,日屠宰活禽2000羽;
完成了2個500噸油罐基礎施工;
同德藥業完成黃精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200畝,采購原藥材800噸,完成保健品和精制飲片生產線技改建設,加工原藥材年產能達2000噸,全年加工總產值達2億元,實現銷售額1.77億元。
四是抓督查、促效果,高效推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區委、區政府將農產品加工轉化工作納入常態化督查事項,建立動態跟蹤機制,建立工作臺賬,定期督查督辦,實行月調度、月通報機制,倒逼責任落實,促進農產品深加工轉化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企業規模小,帶動能力弱,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一是企業總體規模偏小。雖然全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有25家,占加工企業總數的59.5%;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7家,占加工企業總數64.29%,但企業的總體規模偏小,作為龍頭企業所應具備的引導生產的導向功能、加工增值的開發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務功能、聯結農戶的帶動功能均不強。二是產業結構層次低,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不高。我區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多數是初級產品加工,深層次加工的數量比重小,多層次開發的產品少,產品檔次低,進入中低端市場的較多,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消費市場的需求。同時,由于生產設備、技術水平和生產工藝等因素制約,部分企業的生產加工能力與水平甚至還停步于傳統的手工作坊和簡單的機械生產,生產效益不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
(二)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品牌運營能力不足。一是優質產品比較少。截止目前,全區僅有1個經國家認證的綠色產品,3個有機農產品,1個地理認證標志,且在全國、全省市場上叫得響、影響大、銷量多、價格高的農產品加工品牌極少,加之宣傳不足,品牌推廣較弱,市場認可度較低,比較優勢無法發揮。二是品牌營銷能力弱。雖然有“梵凈山珍·健康養生”公用品牌作依托,但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統一包裝和附加標識等,品牌、包裝、服務、信譽等營銷上缺少應有的競爭力。如六龍山竹筍遭遇銷售退貨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沒有規范的包裝和標識造成的。三是商標品牌意識缺乏。一些企業自主創新不足,創品牌積極性不高,沒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產品定位不突出,傳統產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檔產品多,名優產品少。
(三)標準化基地建設滯后,企業生產原料供應不足。一是利益聯結機制不穩定,加工企業與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農民群眾沒有形成牢固的利益共同體,組織化程度不高,農產品供應量、產品質量難以滿足加工需求。二是基地產品供給嚴重不足。加工企業需求與基地產品供給矛盾突出。生產基地少、散、亂,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進度緩慢,配套設施不完善,難以發揮標準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如御諾乳業桐木坪標準化示范養殖場,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其相關設施沒有配套完善,實際建設與規劃設計相去甚遠,根本無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就更談不上為奶制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三是產業生產缺乏規模化。主導產業培育不夠,產業多而小,爭地矛盾存在,影響規模化生產。由于本身農業生產用地面積不多,加之部分龍頭企業建立的基地比較分散,并且規模不大,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組織連接,導致企業在短時間內收購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難,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遠小于設計生產能力,有的甚至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如桃李春風,本地珍珠花生產量遠遠不能滿足其生產需要,加之價格和成本等問題,導致其只能大量從外地購進原料,進而在品質和品牌上都可能會對“珍珠花生”品牌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四是標準體系不夠完善。從種植業方面看,除了白水貢米外,其他產業還沒有真正形成從種子、種苗、農藥化肥供應到田間地頭管理的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再到產品的分等分級、檢驗、運輸儲存、包裝標志及產品深加工等整個過程的標準體系;
從養殖方面來說,也沒有真正形成從畜禽品種選擇、圈舍建設、配套設施建設、規模確定、廢污處理、飼養標準和疫病防控等的標準體系。
(四)政策扶持配套不夠,部門服務仍有差距。一是“上熱下冷”的現象一定程度上存在。雖然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對農產品加工轉化工作高度重視,并經常性就相關工作進行調研安排部署,但仍有個別部門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主動上門服務不夠,發展合力仍有欠缺。如貴州山茶產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完成了油茶精深加工廠建設并即將進行生產運行,但截至目前,生產許可證等都還沒有辦理,其生產出來的產品極有可能會成為“三無產品”。二是雖然整合各方面的資金不斷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基礎配套投入,但財政鼓勵支持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的資金的撬動作用未能有效發揮。三是企業融資渠道較窄,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仍然突出。財政對龍頭企業投入和銀信部門對龍頭企業支持相對有限,企業依靠民間融資和自身積累擴大生產較難。中小型企業申請固定資產貸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基本不具備貸款條件,加上貸款手續繁瑣,需要的時間較長,增加了企業的.隱形負擔。由于農產品加工企業信貸緊、融資難,缺乏對科技創新、擴大市場和基地建設的投入,企業生產規模難以擴大,企業檔次難以提升,不少企業仍停留在小打小鬧的基礎上。四是與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相比,我區農產品加工關聯服務業的能力薄弱,倉儲、冷鏈物流等配套服務能力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
三、對策及建議
(一)堅持主體培育,著力做大做強做優龍頭企業。一是按照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的發展思路,對現有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進行分類梳理,積極扶持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成長企業”和“雛鷹企業”,讓龍頭“大起來、強起來”。對認定為省、市級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重點支持企業開展產品研發、技術提升等,以點帶面引領行業轉型升級。二是繼續積極推進產業大招商。充分利用昆山對口幫扶契機和駐外招商機構力量,采取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多渠道多形式開展產業招商,重點引進一批國內外農業龍頭企業、關聯企業、配套企業和研發機構以及引領性強、帶動性大、成長性好、產業鏈完整的農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落戶碧江。三是大力引導種養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興辦加工企業,并向產業園區集聚。合力推動現有農產品加工小企業、小作坊通過兼并重組、參股控股等形式實行抱團發展,促進中小企業整合升級為規上企業。四是大力協助農產品加工企業與市級地方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的技術合作,強化新產品研發,避免產品同質化,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提高產業技術裝備水平,提升產品質量和檔次,促進產業優化升級。五是圍繞發展壯大農村“四小經濟”,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加工小作坊,支持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發展農產品初級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加工型新型經營市場主體,統籌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主食品加工協調發展。
(二)推進品牌塑造,著力提升碧江農產品整體形象。一是依托“梵凈山珍·健康養生”公用品牌,積極引導和組織龍頭企業申報省長質量獎、綠色產品、有機產品、無公害產品認證及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創建自己的特色品牌,并通過做好品牌策劃、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營銷等工作,打造一批知名農產品加工企業品牌。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資金作為參展補助經費,用于資助農產品加工企業參加各種大型展覽會,推介宣傳碧江特色農產品,提高碧江農產品的市場知名度。二是著力挖掘一批老字號品牌,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整合創建碧江自己的農產品公用品牌,并不斷加大宣傳推介力度,通過統一標準、統一包裝和附件標識等,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三是積極組織開展品牌價值評估,確定重點培育農產品加工品牌,發揮區域品牌或特色產品優勢,進一步壯大區域品牌、培育企業品牌。四是整合碧圓鮮、黔東武陵等平臺力量,統籌推進全區農產品的品牌打造、包裝標識、產品銷售。五是全面加強質量安全監督。強化農產品原料基地標準化體系建設,建立高質量管理體系和企業產品標準。全面開展sc認證及iso9001-2000國際質量、haccp食品安全等質量認證,使農產品加工企業生產走上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軌道。積極推廣應用普通數碼、一維條碼、二維碼、電子標簽(rfid)等方式對產品賦予身份證明。引導企業加快建立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監控和記錄從“原料到舌尖”的生產、倉儲、銷售等關鍵環節的信息,并把這些信息通過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終端app等途徑進行數據采集跟蹤。
(三)優化產業布局,著力推進標準化原料基地建設。一是優化產業結構,推進農產品加工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布局。圍繞我區“5+2”產業發展規劃,以果蔬、中藥材、油茶、食用菌、生態畜牧、白水大米、珍珠花生等產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種養示范基地,著力完善御諾乳業桐木坪標準化示范養殖場等現有種養示范基地的水、電、路、訊、防疫防控等各項配套設施,使其能真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不斷推動種養原料基地建設上規模。二是嚴格執行國家、省現有的農業產業標準體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結合實際制定我區《農業標準體系》,確保從種植(養殖)、生產管理、施肥、用藥、灌溉、病蟲害(疫病)防治指導產品收獲采摘(屠宰加工)等全過程都有操作性很強的技術依據,并結合壩區建設廣泛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工作,構建生產、加工、流通、服務全覆蓋的區域標準化推廣體系,不斷提升輻射帶動作用。三是積極爭取市級層面的重視、關心、支持,實行市、區(縣)聯動,推動農產品生產基地跨縣融合,保障同德藥業、桃李春風、御諾乳業等龍頭企業原料供給。四是引導企業依托現有的“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經營模式,進一步強化企業與農戶的經濟和法律責任約束,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使企業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提高農戶的種養積極性,有效推進原料生產基地的穩定和不斷擴大。
(四)完善政策措施,著力優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環境。一是進一步健全縣級領導聯系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制度,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指導和服務,協助企業解決轉型升級中存在困難,有序推進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二是各相關部門要認真落實《中共碧江區委辦公室碧江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深入開展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的實施方案〉的通知》(碧委辦字〔20xx〕2號)所確定的財稅、用地、金融、人才、電力等各項扶持政策,不斷優化行業發展環境,形成推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工作合力。三是建議設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專項基金并列入財政預算安排,專門用于培育和引導農產品加工產業發展。同時,進一步統籌財政資金,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支持力度,引導政府組建的擔保公司、農投公司等支持農產品加工業信貸擔保力度,引導各金融機構加大對農產品加工業的貸款投放,解決農產品加工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四是積極申報項目。農業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支持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申請有關支農資金和項目,支持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公共設施、物流配送體系建設和技術改造。五是建議工作專班、市場監管、農業農村、工業和商務等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及時通報了解企業在落地生產、基地建設、商標注冊、品牌創建、產地產品認證、產品銷售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積極主動幫助協調服務,解決企業生產、銷售和發展的后顧之憂。六是鼓勵龍頭企業采取多種形式培養業務骨干,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并進一步將高層次人才的子女入學就業、住房保障等方面優惠政策要落到實處。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13
(一)前言
近些年來隨著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繁發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食品質量問題越來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比例不斷加大,在這種社會環境下綠色有機農產品在我國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關注和青睞,人民群眾在解決了溫飽問題后更加關注吃的健康、吃的放心的問題,因此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我國綠色有機農產品近年來取得了極大的發展,我們相信在今后也將會有更長足的發展!
(二)齊齊哈爾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發展現狀
齊齊哈爾素有“中國綠色食品之都”的美譽,作為黑龍江省第二大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齊齊爾哈爾在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齊齊哈爾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壤肥沃的松嫩平原腹地,嫩江貫穿境內,空氣、水、土壤質量優良,是生產綠色食品的理想之地。齊齊哈爾農業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畜牧業基地。20xx年被國家權威機構命名為“中國綠色食品之都”。尤其是近些年來齊齊哈爾市委市政府深入實施“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發展戰略,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推動綠色食品產業強勁發展取得非常喜人的成績。目前齊齊哈爾綠色有機農產品綠色品牌多、種植規模大、市場發展迅速前景非常看好。據統計目前全市獲得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標志使用權的產品達到105個,有6種產品獲得美國自然食品協會頒發的自然食品證書。截至目前全市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600萬畝,年加工綠色食品60萬噸。全市銷售綠色農產品62萬噸,其中省內23萬噸,省外26萬噸,國外13萬噸。20xx年以來,齊齊哈爾市已經成功承辦了15屆由中國農業部和黑龍江省政府主辦的中國(齊齊哈爾)綠色食品博覽會。充分展示了全國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成果,有力的推動了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為齊齊哈爾綠色有機農產品的走出去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齊齊哈爾綠色有機農產品發展勢頭迅猛,在得到許多實惠的刺激下,越來越多的人愿意加入到綠色有機農產品發展的行列之中來,為綠色有機農產品的`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因此未來齊齊哈爾地區綠色有機農產品的發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中國綠色食品之都”必將成為齊齊哈爾的一張靚麗名片。
(三)關于齊齊哈爾地區產黑豆的專項調研
齊齊哈爾綠色農產品資源豐富開發應用前景廣闊,其中作為綠色有機農產品大家族中一員的黑豆近年來越來越被人們所青睞,其身份地位不斷的得到提升。無論從歷史記載還是近年來的科學研究來看黑豆的營養價值一直是被公認和推崇的。黑豆又名櫓豆、黑大豆,外皮黑,里面黃色或綠色。黑豆具有高蛋白、低熱量的特性,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黑豆還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主要是可以降低膽固醇、補腎益脾、祛痰止喘、排毒減肥、改善貧血、美容養顏等功效。傳統中醫認為黑豆是一種既便宜又有助于抗衰老,具有醫食同療的特殊功能的食品。《本草綱目》中說“豆有五色,各治五臟,惟黑豆屬水性寒,可以入腎。治水、消脹、下氣、治風熱而活血解毒,常食用黑豆,可百病不生。”藥理研究結果顯示,黑豆具有養陰補氣作用,是強壯滋補食品。因此食用黑豆對于改善和提高我們的身體狀況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黑豆營養成分與其他幾種食品的比較。
齊齊哈爾地區生產的黑豆顆粒飽滿,營養價值更為豐富。黑豆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養分,而黑土地的肥力是非常高的,可以為黑豆的生長提供充足的營養,而且齊齊哈爾四季分明,空氣質量良好,嫩江水水質優良,這些得天獨厚的優勢都為齊齊哈爾綠色有機食品的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齊齊哈爾生產的黑豆及其他綠色有機食品在同類產品中更具有競爭力!也更值得消費者信賴。
盡管黑豆的營養價值和功效歷來被人們認可和推崇,雖然近年來黑豆的發展也取得的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這發展狀況與黑豆極高的營養價值仍然不相符。除過黑豆產地的人們會有較多的食用黑豆外,其他非產地的人們很少有食用黑豆。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經過調研和查閱相關資料我得出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由于各地的飲食習慣的不同加之受生產條件的影響所以不產黑豆地區的人們沒有食用黑豆的意識。
(二)很多人尚未對黑豆的營養價值有一個全面而深刻的認識,對食用黑豆的好處認識不深。
(三)生產地對黑豆的宣傳不夠,致使黑豆的銷量很難上去,很難在不產黑豆的地區打開市場。
(四)目前整個市場上關于黑豆的加工能力還比較低下,沒有眾多的黑豆產品和與之相關的副產品。
(五)關于黑豆的包裝技術不夠成熟和完善,因此影響了黑豆的運輸和儲存。
根據調研得知目前市場上銷量領先的幾大黑豆品牌有谷綠農品、十月稻田、北大荒、方家鋪子、北純、栗源等。根據調研發現目前市場上黑豆的包裝在包裝材料的選用上主要是塑料包裝、抽真空袋包裝和紙盒包裝。在包裝結構設計上主要采用鏤空設計讓黑豆能直接的顯現出來,給消費者一種親切、自然、綠色、放心的心理感受,且設計體積一般較小。在包裝顏色搭配上主要采用綠色、白色和黑豆本身的顏色相結合,黑白分明的體現出產品的特征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感,綠色的點綴又給人健康、環保的感受。在包裝圖案設計上比較簡潔,普遍主要都有黑豆這兩個顯眼的字體。讓消費者很容易記住和接受。例如:
就目前市場上已有的黑豆包裝而言做到了保護產品、促進銷售、方便運輸的要求,且設計時尚、便利。但是在綠色包裝、人性化包裝和特色包裝方面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綠色包裝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追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的包裝廢棄物價值4000億元。因此采用環保可循環利用的包裝對于降低產品成本、保護環境都有積極重要的作用。在未來隨著人們對健康程度追求的逐步提高,對黑豆功效作用的認識不斷加深。黑豆的銷售比較會迎來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所以黑豆的包裝需求也必將呈現出井噴之勢,所以在黑豆包裝中大量采用綠色環保材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此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中開發廉價實用的綠色包裝材料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加大可循環利用的包裝袋的使用也是在黑豆包裝中實現綠色包裝的重要途徑之一。再同類質量的產品中除了在黑豆的包裝中大量使用綠色包裝外,要提高黑豆的銷售量就必須從黑豆的包裝設計上有更多的創新,有更多自己與眾不同的特點。必須體現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的獨特品牌效應。針對齊齊哈爾地區產黑豆,我認為應在包裝裝潢設計中加入齊齊哈爾地區獨有的地方特色,比如說黑土地文化,鶴文化。在提高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同時又可以宣傳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下面是我對齊齊哈爾地區產黑豆在包裝設計和廣告宣傳方面的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針對調研結果進行的包裝策劃和包裝設計。
(二)對于黑豆以及綠色有機農產品發展的展望。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身體健康和飲食健康的問題,飲食平衡、飲食多元化成了老百姓餐桌的新常態,所以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作為有機雜糧家族中重要成員的黑豆在未來必將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另外隨著黑豆的營養價值越來越多的被證實被重視,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們會選擇食用黑豆,這一切利好的消息都表明黑豆的消費將會迎來一個黃金時期,黑豆的需求將會大幅增加。黑豆種植將會大有發展前景。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齊齊哈爾地區產黑豆未來的發展前景是光明。是值得期待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黑色食品越來越關注,黑色食品餐飲業的發展會越來越繁榮,我們相信最為黑色食品主角的黑豆及黑豆類產品必將會占領未來的市場。不僅是黑豆,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食品質量的越來越重視。人們對健康、養生越來越關注,我們相信在未來綠色有機食品將會占領整個市場。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綠色有機食品的春天正在到來!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14
一、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現狀
我縣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主要是在縣農牧局的領導下,積極配合工商、質檢、公安等單位開展。每年我們都要結合3.15活動,開展假冒偽劣農產品的打假活動。一方面對初級農產品產地加強管理,尤其是對無公害蔬菜基地加大了指導監督力度;另一方面加強對農資系列用品的檢查監督力度,對生產、使用、銷售假冒偽劣農資的行為堅決予以打擊,清理和整頓農資市場,對手續不健全,沒有規范經營的行為進行了糾正;三是對在市場上出現或接群眾舉報的假冒偽劣農資解決予以沒收,并按照管理辦法沒收相關手續或進行罰款;四是加強了對農產品市場監管,根據群眾舉報和檢查出的不符合環保、綠色、健康要求的農產品,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辦法》進行嚴肅處理;五是積極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僅靠一臺非常普通農藥殘留儀開展農產品農藥檢測工作。六是經常性宣傳培訓工作和市場整頓工作向結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要搞好,要經常性進行宣傳,讓廣大群眾充分認識到進行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管理的意識和水平,積極配合我們,才能搞好這項工作,因此我們經常性進行宣傳和培訓,給群眾努力傳授科學應用農藥、化肥等農資的知識,一方面提高廣大群眾自覺生產健康、綠色農產品的自覺性和意識,讓全社會都來關心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和管理,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另一方面提高他們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管理水平。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和管理
2、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生產管理
3、加強農資市場管理
4、加強農產品銷售市場的管理
5、加強農產品的檢測和監督
6、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法》的宣傳
三、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監管檢測體系機構建設情況
目前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掛靠縣農技站,由縣農技站開展各項工作。既沒有單獨的辦公室,沒有編制,也沒有工作經費,也沒有任何大氣、水分、土壤、農資、農產品的檢驗檢測儀器,對大氣、水分、土壤的.成分、有毒物質含量無法檢測,只能加強灌溉水的源頭管理和農資的科學化應用;對農資的化驗檢測只能憑經驗和分析,眼觀手摸,對假農資不能作進一步的分析和化驗,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在農產品市場不能科學檢測農藥化肥等有毒物質,不能為執法人員提供科學的執法依據。
四、存在的問題
1、沒有單獨設立機構,也沒有編制人員,沒有辦公場地,目前掛靠縣農技站。
2、沒有工作經費,難以經常性下鄉開展正常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和培訓工作。
3、沒有任何化驗檢測儀器設備,難以進一步開展大氣、水分、土壤、農資、農產品檢驗檢測等各項工作。
五、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構,落實人員、辦公場地、儀器設備。
2、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經費,為每年正常開展這項工作提供保障。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15
一、基本狀況
多年來,全鄉緊緊圍繞本地的資源優勢、圍繞農業產業化一批以加工為主的小型企業應運而生,迅速崛起,為全鄉農業經濟進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了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推動了農村工業化進程,成為全鄉經濟進展新的亮點。現在,全鄉從事加工的各種類型經濟組織1個,從業人員74人,其中水泥制品加工4家、榨油廠2家、豆腐房11家、磨米房4家按經濟類型分:民營經濟100%。按加工品種分為三大類:農產品加工、水泥制品加工和磚產品加工。這些小企業在不同的行業領域圍繞為“三農”服務的目標,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其主要特點:
一是推動了農業向種植、加工一體化的現代農業進展步伐。可轉化各類農產品資源,惠及農戶,調動激勵了農民種糧主動性,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推動種植業協調進展。
二是推動了經濟由傳統農業向農村工業化進展的進程
三是龍頭企業發揮“領頭雁”作用
實踐證明,一個產業的健康進展離不開龍頭企業,產業需要龍頭企業作載體,市場需要龍頭企業來拉動,進展經濟更需要龍頭企業的有力支柱。可帶動農戶實施訂單農業,轉化本鄉農產品資源回報農民。
四是顯現了農民增收和轉移農村勞動力雙贏的效果,農產品加工業惠及眾多農民,有效解決了農產品買難、賣難的歷史問題。
二、我鄉加工產業存在的問題
我鄉加工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觀地存在著制約其進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們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討、去解決。
一是整個產業潛能尚未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進展形勢平穩,農業支柱產業可轉換為工業產值的潛能尚未充分發揮出來。水泥制品和磚制品也大多是在本鄉銷售,更沒有形成品牌。
二是產品結構優化不明顯。市場銷路窄,企業效益差,產品附加值低,工業產值增速緩慢的客觀現實。
三是資源與加工對接出現矛盾。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廣大農民農產品“賣難”問題,二是融資難度大。金融部門流資貸款渠道越來越窄、難度越來越大、門檻越來越高是制約部分加工企業達產達效的主要“瓶頸”。
三、下步措施
和磚制品也大多是在本鄉銷售,更沒有形成品牌。
二是產品結構優化不明顯。市場銷路窄,企業效益差,產品附加值低,工業產值增速緩慢的客觀現實。
三是資源與加工對接出現矛盾。一方面,農產品加工業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廣大農民農產品“賣難”問題,二是融資難度大。金融部門流資貸款渠道越來越窄、難度越來越大、門檻越來越高是制約部分加工企業達產達效的主要“瓶頸”。
三、下步措施
1、堅守不移地穩健進展農產品加工業。大量的數據和不爭的事實說明,大力進展農產品加工業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治本之策,是加快工業突破進展的重要支柱點,更是農業、工業雙跨越的基礎。
2、加快加工產業戰略調整。一是優化產業布局,挖掘產業潛能。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依據現有企業建設若干個加工基地,通過農產品加工基地的建設,形成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規模化。二是加快品種結構調整。引導企業非凡是龍頭企業要有遠瞻眼光,不能一直停留在傳統式的農產品簡單加工上,企業要滾動進展,必須在產品升級上檔上下功夫。三是實施質量戰略,主動扶持企業依靠質量闖市場,依靠名牌提升效益,各相關部門要下功夫主動協調、扶持進行無公害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研發。
3、引入扶持和激勱機制。爭取各級財政扶持,扶貧資金等要向加工業給予傾斜。
4、拓寬融資渠道。主動向金融部門推介好的加工項目,以爭取資金支持。信用社等涉農貸款主要金融部門,對進展前景好,生產經營有效益的加工業要給予貸款扶持。
5、加強領導。研究相關問題,點面結合,上下聯動,全力推動加工產業的大進展。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 16
xx是一個農業大市,是湖南省糧、油、棉、麻、菜、蔗、水產品等主要產區,農產品資源豐富,商品率較高。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對于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具有重大意義,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xx市農產品加工現狀
自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xx的農產品加工業以部分農民自行開設家庭作坊(主要從糧食、白酒粗加工)開始,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苧麻熱使我市的苧麻加工業得到了空前發展。經過近幾年來的產業資源整合,產業鏈條延伸,產品國際、國內質量認證意識加強,國內、省內知名品牌增多,xx農產品加工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并涌現出一大批上規模、上檔次的企業。據調查,我市現有大大小小農產品加工企業3030家,其中年產值100萬元以上的有1066家,5000萬元以上的有9家,國家級、省級、市級龍頭企業共83家,涉及到糧食、蔬菜、肉類、水產品、油脂、水果、茶葉、甘蔗、木材、竹業、棉花、苧麻、蘆葦等多個產業。個體加工有13436戶,從業人員123752人,農產品加工年總產值達33億多元。并形成了一批有影響的品牌,其中有全國名牌“益鑫泰”,湖南名牌“粒粒晶”、“油中王”等。“粒粒晶”米業的三個品牌取得了國家農業部的綠色認證,同時申報成為國家免檢產品,至2006年底全市已取得認證的產品達285個。在第八屆省農博會上,口口香大米、粒粒晶大米、克明面條、松花皮蛋等一些名牌產品參展吸引了很多客商,林結巴壇子菜、鄉里鄉土菜等一些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倍受客商青睞,短短幾天時間內,共獲產品銷售收入1125萬元,簽定產品銷售合同2.5億元。隨著農產品加工的快速發展,產業化經營也漸成氣候。
一是優質農產品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近幾年來,加強對原有農產品基地的改造與管理,根據市場需求擴建了一批新基地。優質稻基地達200萬畝,年產80萬噸以上;優質麻基地40萬畝,年產量達6萬噸以上;優質棉基地30萬畝,年產量5萬噸以上;優質雙低油菜面積100萬畝,年產優質菜籽10萬噸;優質茶葉、水果、竹業、畜牧水產等產業基地規模和產量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二是通過外引內聯、招商引資擴大了規模,增強了競爭勢力。湖南辣妹子公司與湖南友誼阿波羅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集資金、品牌、資產、信息、商貿、管理、技術優勢于一體,使各項指標逐年攀升;xx泰升果汁公司與香港迎溢公司合作,既解決了產品出口問題,又增強了企業的經濟勢力;南縣順祥水產食品有限公司與江蘇淮陽市進出口公司合作,資產擴張到近3000萬元,產品遠銷美國、歐盟、東南亞等國,創匯100多萬美元。
三是產品出口創匯有好勢頭。xx泰升果汁、湖南建玲竹業、xx三益茶葉、南縣順祥水產食品、沅江市湘中木業等公司的優質產品陸續打入國際市場,年創匯在3000萬美元以上。
四是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為了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能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各農產品加工企業非常重視科技投入。湖南油中王實業公司、xx粒粒晶糧食購銷公司、xx泰升果汁公司、湖南建玲竹業公司、沅江湘中木業公司等龍頭企業引進了國外最先進的機器設備,努力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如湖南建玲竹業公司投入1000多萬元分別從德國和臺灣進口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自動生產線和兩條紫外固化生產線,確保了產品質量標準。
五是公司帶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初步形成。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有力地帶動了農業經濟的發展并致辭富農民。湖南辣妹子食品公司年產值1.5億元,消化桔子2萬噸,水產品1000噸,辣椒、豆角、大豆等蔬菜3000噸,帶動農戶3萬戶,直接為農民增加收入3000萬元,帶動相關鄉、鎮企業增收3000萬元。南且順祥水產食品公司帶動農民建龍蝦基地2.5萬畝,按合同年收購水產品4000多噸,帶動農戶2萬多戶,僅龍蝦一項就幫助農民增收800多萬元。
二、xx市農產品加工的發展對策
農產品加工是農業產業化建設中最重要的一個關鍵環節,沒有農產品加工環節,就根本談不上農業產業化,更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農產品經過精深加工后,其價值可以增加幾倍甚至十幾倍,發達國家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大都在3﹕1左右,美國高達5﹕1左右,而我國僅為0.5﹕1,相差6—10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會成為最有前途的產業之一。雖說xx的農產品加工業在近幾年來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由于工業基礎薄弱,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市場經濟意識不強等原因,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阻礙著企業的發展。要進一步加快xx農產品加工的發展,實現資源整合、做大做強、產業化經營,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手:
(一)高起點謀劃好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首先,培育好主導產業。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傳統產業,在已具備的糧、豬、禽、蛋、油、棉、麻、茶、果、菜等農產品資源優勢基礎上,通過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擴大生產規模,形成產業系列;分作物建立優勢產業區域,重點培育南縣的棉花、沅江的苧麻、赫山的水稻、資陽的“三薯”、桃江的竹業、安化的水果等,使之逐步形成區域主導產業;注重特色產業的培育、開發,安化的山野菜、大通湖的水產品、赫山的蓮藕、楊樹產業等。其次,拓展加工領域。把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重點要放在食品工業、飼料加工、精深加工方面。進一步擴大米業、油料、柑桔、苧麻、蔬菜、畜禽水產品等加工規模,提高主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拓展副產品加工升值領域,通過挖潛改造,開拓新產品,實現農產品多層次、多環節的轉化增值,帶動農村種植業、養殖業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第三,把農產品加工發展與工業化、城鎮化建設規劃緊密結合起來。把農產品加工業作為工業化的重點之一,進行合理布局,防止新的雷同。結合城鎮發展規劃,避免分散、低效的“鄉村工業”格局。分行業集中優勢建立并逐步形成產業園區,如米業加工的蘭溪米市。
(二)大力培植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在農業實行產業化經營的進程中,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是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經營的“龍頭”,他們內聯千家萬戶,外聯國內外市場,不僅是生產加工中心,而且是信息中心、科研中心和服務中心;不僅要搞好自身的經營管理,而且上要開拓市場、下要組織帶動農戶搞好原料基地建設。因此,對于已有的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和各地認定的龍頭企業。
一是在財稅政策上予以扶持。按照有關政策規定,對龍頭企業和新建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實行一定年限稅費的減免。
二是在信貸政策上予以扶持。由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安排專項貸款用于扶持發展龍頭企業。
三是在投資政策上予以扶持。各級農業、林業、水利開發資金,商品基地、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等重點向龍頭企業或與龍頭企業相關的支柱產業、農產品基地投放。
四是在外經外貿政策上予以扶持。加大在農產品加工領域的招商引資力度,擴大利用外資,發展“三資”企業龍頭。五是在科技政策上予以扶持。對與龍頭企業相關的農產品和加工制品的生產技術,給予科研攻關支持和技術推廣服務。
(三)加強基地建設,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足量、優質的`原料。生產基地是主導產業在地域上的表現,是龍頭企業的依托。當前,我市農產品品種結構與現代農產品加工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幾個大宗農產品在全國名列前茅,但真正用于精深加工的并不多。加工企業要注意培育自己的優質原料基地。按照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的要求,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建立一批有規模、有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有條件的話,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根據市場和加工業的需要,建立高度專業化、優質化的大型原料基地和健全的儲藏流通體系。政府要引導農民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種植大戶、專業村、專業鄉等群體生產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鄉一品”或“一縣一品”的連片生產格局。并積極發展訂單生產,不斷提高生產標準,最終形成穩定的生產基地。
(四)加強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
一是標準體系。建立農產品生產、加工、貯藏、銷售全過程以及操作環境和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標準體系,把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逐步形成與國際、國家和行業相配套的標準體系,全面實行農業標準化。
二是實施體系。通過貫徹實施體系中的標準指導農業生產,降低農業產品成本,提高農產品質量。正確采購和使用生產資料,科學規范生產的各個環節,保證生產出符合標準規定的合格產品。
三是服務體系。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地方合作經濟組織、農民技術協會等,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大力開展指導和服務,及時為農民提供各種必要的技術標準咨詢,為創匯農業、農產品加工企業排憂解難。
四是監測體系。積極加大對動植物病蟲害和殘留物的監測力度,達到防患于未然。五是認證體系。加大對農產品開展產品認證和質量體系認證力度,以更好地實施農業品牌戰略,積極扶持和培育優質產品,使一批品質好、規模大、效益高的名牌農產品成為國際名牌,提高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
(五)營造寬松發展環境。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齊心協力,積極為農產品流通、加工企業(大戶)提供優質服務,時刻注重經濟發展環境的宏觀治理和微觀治理;對于確立的重點農產品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大戶),著手試行并逐步健全推廣“綠色110”制度;加強對農村經濟發展環境的綜合治理,向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大戶)公布報警電話及責任人姓名,實行重點保護。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產業的調研報告06-08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2-04
農業產業調研報告(精選23篇)08-24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精選18篇)09-14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13篇03-19
農業產業化調研報告(15篇)02-18
農業產業化調研報告(精選21篇)12-22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匯編13篇03-19
農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集錦13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