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
在生活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1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小學和初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研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以及調研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調研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小學,調研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研,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研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研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研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研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研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研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研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研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吁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2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現代遠程教育設備的作用和資源優勢,為了進一步提高學校農遠衛星接收室、光盤播放教室的利用率,加強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和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上的應用,讓我校師生能更加充分享受到更好、更優的教育,使我校的教育、教學成績有更大的提高。通過《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一教學方法的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與實驗,總結并形成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網絡資源的教學應用方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探索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一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自己在光盤教學環境下開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方法,利用隨機出現的音、視頻資源,創設教學環境,開展有效學習。
主要有三個方面:
1、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
2、探索遠程教育資源應用的教學方法。即“五型”(1、“光盤教學—教師輔導”型:以光盤教學為主,教師參照光盤的組織形式,組織學生模仿學習、對教學知識提煉概括;2、“教師上課—光盤輔助”型:以教師教學為主,用光盤中有效的資源和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習; 3、“提供樣板—示范引導”型:以教學光盤中的學生為榜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4、“課堂直播—同步教學”型:直接播放教學光盤,學生進行同步學習; 5、“轉換資源—自主創新”型:對教學光盤中的有效資源進行重構,用于教師開展具有個人風格的教學。)
3、遠程教育資源與新課程改革的有機整合。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學期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更好、更深的挖掘“四法”并力爭在上學期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四、具體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擬寫《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模式三教學方法的研究》子課題研究計劃。
2、學習、修訂模式一課題組計劃。
3、撰寫個人課題研究計劃。
4、豐富博客內容,同組教師相互學習交流。
5、認真準備課題實驗課。
十月份:
1、開展“四縣市”課題互評交流活動,利用這次活動的契機,扎實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2、加強理論學習,認真鉆研有關“農村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三種模式的教學方法”的理論知識。
3、積極參與課題組的聽課、評課活動。
4、豐富博客內容。
十一月份:
1、做好課題組的學習交流活動。
2、認真閱讀課題組上課教師的研討課教案和說課稿,及時反思總結。
3、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說課稿、評課內容等,并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4、整理參加課題理論學習的筆記,總結各項課題活動情況,寫出心得體會上傳個人博客及上傳學校網站。
十二月份:
1、做好課題組的學習交流活動。
2、積極參與課題組的聽課、評課活動。
3、及時收集、整理課題組上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說課稿、評課內容等,并上傳到學校網站和個人博客。
元月份:
1、總結本學期課題研究的收獲與體會
2、撰寫個人課題小結,并參加校課題小結交流。
3、撰寫課題組子課題小結。
4、撰寫課題研究論文,交流課題論文。
5、組織整理各類資料入盒。
1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3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今年來,我市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重中之重。市政協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個中心工作,組織力量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開展專題調研。根據市政協的部署,政協臺港澳僑聯絡委組成調研組,就我市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采用座談會、訪問、個別談話等形式開展為期一周的調研活動,深入市教育局、鴻山鎮、永寧鎮、祥芝鎮,與分管領導、教委主任、中學校長、部份小學校長和校董進行座談,個別訪問了審計局、教育局中教、小教、幼教、器材、計財等科室負責人。調查表明,目前我市農村中小學教育經費緊張,學校運轉困難,師資力量匱乏,教師隊伍難以穩定,外來工子女就學壓力加重,存在著不少不容忽視的困難與問題。
一、我市農村中小學教育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農業人口23.5萬,占全市戶籍人口的76.8%。農村中小學共68所,占全市各類學校數的41.98%,其中中學11所,小學57所,農村中小學學生27500多名,占全市中小學生總數的45.6%,農村中小學教職工1542人,占中小學教職工總數的40.28%。此外,還有幼兒園(班)63個,就學幼兒6700多名。多年來,我市針對農村教育相對薄弱的狀況,堅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增加了對農村中小學教育的投入,著力做好“二改二加強”工作,即著力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改善農村中小學師資教育隊伍建設,加強農村中小學教學裝備,推動農村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區市教育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與問題。
二、我市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布局欠缺合理,亟需規劃調整
一是存在小規模學校的現象。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出生人口逐步減少,生源隨之減少,農村小規模學校隨之出現。據統計,我市生數不足200名的小學就有8所。由于農村學校規模小,校本學生人數少,師生比例不合理,辦學的規模效益很低,造成校舍設備、教育資金和師資力量的嚴重浪費,教師無法專職化,教育質量難以提高。當前,拆并校工作仍存在困難,既有并校后學生接送困難、交通安全隱患等客觀原因,也有相當部分村委、村民、華僑阻撓并校等主觀原因。如:祥芝古浮小學三年前就已不足200人,教委三年來做了大量的協調工作,但因50%的村兩委和村民不同意而停止。二是存在“多校一地”的現象。“三校一地”,即銀江中學、小學、幼兒園同在銀江中學校園內使用,銀江中學實驗室、美術室、音樂室騰給小學和幼兒園辦學,無法開展相關課程,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鍛煉;“兩校一地、一校兩地”,即永寧中學初二到高中年段在新校舍,初一年段與永寧中心小學同一舊校舍辦學;“幼小一地”,即普遍存在著幼兒園附設在農村小學的現象。眾所周知,各校學生的年齡特點、作息時間、管理方法、教學活動和行為規范要要求不同,這樣的“多校一地”,不但無足夠場所開展活動,學生全面發展受到制約,而且也造成了學校管理十分困難,教學活動互相干擾,教育質量受到不良影響。
上述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前一種是生源太少,規模過小,造成校舍、設備、師資的浪費;而后一種是校舍設施的不足,互相影響,制約教育教學的發展。事實表明,我市農村中小學校亟需合理布局,教育資源亟需優化整合。
(二)教育經費緊缺,學校運轉艱難
在調查中,教委、學校、校董會紛紛反映:辦學經費車薪,學校運轉困難。由于辦學經費不足,有的學校教師差旅費出現困難,無力派教師參加培訓,無法進行教研,只能以看CD代替培訓;有的教學設施壞了,費用巨大,不能維修;有的學校無力支付維修、保養、更換的費用,因擔心設備、儀器損壞而停止使用,使之成為擺設;有的教學儀器、圖書資料、體育設施、實驗用品等配備不足,實驗課開設率低,制約了教育質量、學生素質的提高。如:東明小學校長反映,經費十分緊張,難以支付電腦室的監控、多媒體電燈、電腦配件等費用,甚至因支付不起礦泉水費而取消學生的技能訓練和比賽。又如:祥芝中心小學反映,今年市財政撥付公用經費共計5萬多元,僅第一季度的電費就達1萬多元等等。據測算,500人規模的農村中學比城市中學少收6萬元,支出卻比城市中學多支出3-5萬元,等等。顯然,我市農村中小學經費緊缺問題十分突出。
上述問題的出現,既有改革發展的必然,也有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一是農村稅費改革的啟動,在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農村教育也出現了復雜的新情況。以前我市農村學校可以收雜費(小學每生每年收90元,中學每生每年收120元)、借讀費(小學每生每年收800元,中學每生每年收1300元),但是,從今年起,我市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規定,全部免除我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借讀費后,原來作為教育經費的雜費和借讀費兩個重要來源的渠道被取消,造成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總量出現較大缺口。學校必要的經費來源減少,辦學經費得不到保障,農村中小學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二是市財政投入只能保證教師工資和學校的基本運轉。據教育局的統計,03年我市預算內教育經費8033萬元,其中教職工人員經費7735萬元,學校公用經費319萬元;04年預算內教育經費8850萬元,其中教職工人員經費8531萬元,學校公用經費319萬元;05年預算內教育經費8850萬元,其中教職工人員經費8531萬元,學校公用經費319萬元;06年預算內教育經費13405萬元,其中教職工人員經費12662萬元,學校公用經費443萬元,學校設備費300萬元。這份數據顯示,我市預算內教育經費雖然做到逐年增長,但主要用于人員工資,公用經費投入少。三是教育附加費沒有全額用于教育。《泉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泉政[20xx]文2號明確規定“城鄉教育附加費足額征收、專款專用,全部用于教育”,然而,絕大部份鄉鎮都沒有把所征收的教育附加費全額投入于教育,有的鄉鎮甚至還采取變通辦法挪用。審計局曾對我市9個鎮(街道)20xx年度征收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的征、管、用進行審計,發現部分鎮(街道)支出代征農村教育事業費附加手續費偏高,超過規定的比例,擠占專項資金5萬元;有6個鎮(街道)擴大教育事業費附加的開支范圍,挪用教育事業費附加86萬元。20xx對全市教育費附加開展專項審計,發現7個鎮(街道)共挪用教育費附加88萬元。四是村財和社會支持辦學力量有限。長期以來,我市村(居)、旅外華僑、企業對農村中小學辦學給予很大支持,但因相當部份村(居)、旅外華僑尤其是菲律賓經濟蕭條、企業支持辦學沒有完善的機制等各種因素,村(居)、社會支持辦學和獎教獎學難以保障。
可見,我市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夠完善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妥善解決,勢必會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進一步調整、完善農村教育投入和管理體制勢在必行。
(三)教師嚴重流失,隊伍難以穩定
教師是教育的重要載體,在整個教育工作鏈中起著主導的作用,教師隊伍的穩定對于保障和促進教育事業的健康正常發展至關重要。然而,許多跡象表明,我市農村教師隊伍存在不穩定的現象,問題較為突出。倘若不著手解決,將會給我市農村中小學教育事業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調查發現,許多教師不安心在農村執教,爭相往市區調,優秀骨干教師外流,教師嚴重流失,師資十分緊缺。如:祥芝鎮教委反映,近十年有六、七十名從學校畢來后,只在該鎮從教五、六年,正值成為骨干發揮作用時相繼調走的,留下的教師要么年輕要么年老,致使中青年骨干教師匱乏,教師結構不合理。據永寧教委統計,近十年有近百名骨干教師外調,造成優秀教師嚴重流失。總之,學校普遍反映,精心培養的骨干教師紛紛調往市區,農村學校成了市區學校培養骨干教師的基地,從而也影響了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鄉差距明顯:一是辦學條件差。市區學校的設備已達一類標準,而農村還未達到二類標準,相當部份學校辦學條件十分簡陋,設備、多媒體、運動場、電腦室、語音室、實驗室等專業教室等設備不全。有的農村小學甚至比市區小學落后了50年。二是生存環境差。如:學校周邊工業多、環境污染,不適合人居;有的學校沒建教師宿舍,教師無處安身,許多教師在市區購置住房,盼望盡快調離,改變環境。三是工作條件差。校舍簡陋、配備落后、設施不足、家長素質低、生源質量差、班生規模大、工作量多、壓力重,制約了教師能力發揮,影響自身教學水平的提高。四是子女受教育環境差。農村教師的子女不能就讀于市區公辦學校,為了讓子女能就讀于市區公辦。五是福利待遇差。農村教師的獎金福利遠遠差低于市區教師,存在著待遇不公平的現象。
(四)外來學生劇增,就學壓力加重
隨著我市農村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大量外來工紛紛涌入,外來生就學日益增多,給我市農村學校造成巨大的壓力和困難:一是數量大。導致教室不能容納,設備無法配齊,儲備教材不夠,班生規模超編,師資力量緊缺。如:鴻山鎮福民小學現有學生964名,每學期新增50名外來工子女。每班生數已達54人,無法再容納外來生。據預計,隨著年底工業園區標準廠房建成,近萬名外來工將帶來二、三百名子女入學;永寧中心小學教師緊缺,班生數達58人,已經嚴重超標,教室十分擁擠,等等。二是所占比例大。相當部份學校外來生所占比例越來越大,有的已超過半數,如:祥芝大堡小學現有604名學生,其外地生占441名,占總生數73%。原來為了本村學生就學,村委、村民義不容辭,捐款助學,但是現在學生結構已發生變化,本地生少、外地生多,村級辦學的積極性不高,籌集資金投入教育的力度有所減弱。再者,因村財有限,即使全力投入,也難以滿足大量涌入的外來工子女就學的需要。三是流動性大。外來工頻繁更換工作,子女隨著不斷轉學,許多學校每周有都外來生入學轉入,給學校管理造成十分不便。四是隨意性大。中途轉學、提前離校或超時歸校的現象經常發生,教材版本、進度不一、語言不通,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困難,制約著農村教學質量的提高。
顯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積極應對我市工業化發展給農村中小學校帶來的沖擊,妥善解決外來工子女入學問題,切實減輕學校的壓力,是一項急迫的任務。
三、建議
(一)作為重中之中,確保優先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農民的素質決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決定農村文明的程度,決定農村現代化的進度。發展我市農村基礎教育,強化我市農村中小學校教育功能,是提高我市農民文化素質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大發展農村中小學教育。一是黨委政府把農村中小學教育納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育宏觀政策制定上充分體現農村教育目前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實把農村中小學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優先滿足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的需要,保障農村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二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發揮好獨特作用,不斷推進教育改革創新,扎實做好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各項工作。三是建立市領導掛鉤農村學校的制度,把領導掛鉤到農村,同時賦予一定的義務、權力、財力,切實為學校排憂解難,積極解決制約農村教育的問題。
(二)優化學校布局,整合教育資源
為了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針對我市中小學校布局不合理的現狀,建議,一是把我市農村中小學校的布局納入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中,按照“立足發展、著眼長遠、方便群眾、確保安全”的原則,統一規劃,科學布局,留有余地,適當調整,合理拆并,改善辦學條件,整合教育資源,做到學校布局的整體優化和協調發展;二是把幼兒教育納入我市初級教育的內容,確保每個鎮都在一所初中學校、一所中心小學及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目前,我市9個鎮(辦)中只有祥芝和永寧兩個鎮有公辦中心幼兒園。三是盤活被撤銷、合并學校的現有資產,所得資金用于改善辦學條件。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是培養人才的人才。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各級政府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發展農村教育的關鍵性工作,采取切實措施,穩定教師隊伍,提升教師素質,為農村教師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一是出臺吸引教師在農村執教的配套政策,例如,建設農村教師住房,解決子女上學,提高農村教師的津貼、補助標準,把提高農村教師待遇落到實處,讓他們安心農村教育,切實解決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的現狀。二是針對農村學校教師緊缺現狀,適當放寬農村學校教師配置的師生比,增加農村學校的教師編制,切實減輕教師因缺編而造成的沉重課時負擔,避免長期的超負荷運轉,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學習和研究教學,提高教學水平,適應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教學需要。三是充分發揮市進修學校的作用,加大對農村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力度,通過一至二年的全脫產進修、鼓勵教師自學進修提高學歷和學習兄弟學校先進的教學管理經驗等途徑,整體提升農村教師素質,確保他們適應新的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需要。四是延長支教時間,加大城鄉學校對口支援和教師交流力度,增強城鄉教育互動融合。也可適當引進高學歷的研究生帶動教學教研質量的提高。五是切實可行地解決農村代課教師的問題,由市財政按各校缺編的教師人數撥付給學校聘請,提高代課教師的待遇。
(四)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經費投入
“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大教育投入。經費落實得好,則農民得實惠,孩子得希望,教育得發展;如果落實得不好,則影響的是一個地方的農村教育事業,是一大批農村孩子的未來。農村中小學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穩定可靠的投入是搞好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物質保證。為保障農村教育投入,建議政府,一是將農村教育經費全額納入預算,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教育,確保落實教育“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二是從新增農業稅中劃出一定的比例用于農村義務教育,以“確保農村教育的投入不低于農村稅費改革前的水平”;三是按照《教育法》國家鼓勵境內、境外社會組織和個人捐資助學的規定,積極鼓勵社會各界在自愿的基礎上捐資、集資發展農村教育。四是征收的教育附加費專款專用,全額用于教育,不得挪作它用。五是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農村中小學設備添制、校舍維修、教師的繼續教育等等公用經費標準。六是建立專門的教育經費,用于資助農村家庭困難學生和殘疾學生接受教育的扶困助學制度。
(五)給予政策傾斜,扶持外來生學校
《義務教育法》(草案)規定流動人口子女享有與當地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解決在流入地區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是流入地政府應盡的責任。流動人口也是納稅人,為我市的經濟發展和建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其子女教育應該得到我市本地入學兒童同等的待遇。然而,隨著我市發展建設的加快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推進,鎮級工業集中區正在整合興辦,外來工子女日益增多給農村學校的經費、設施和教學等方面帶來巨大的壓力。當前,正值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際,市委倡導“以工哺農、以城帶鄉”方針,深入人心。在此,建議由市政府出臺政策,采取措施對外來生學校給予傾斜,由市財政按外來工子女入學人數增加經費,確保學校經費的足額投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既是民族的希望,也是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希望所在。發展農村中小學教育事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之中,是提高農村勞動力全面素質的關鍵,是推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需要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采取得力措施迅速加以解決,也需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關心和支持。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4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小學和初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為主要對象,調研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為重點。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以及調研方法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小學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為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吁,我進行了“農村中小學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調研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為主,走訪了八個中小學,調研了小學生25人,初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研,了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并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為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為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研情況看,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著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后,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研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研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盡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著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高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為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于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斗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于教師較為集中的問題是:(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于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干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二)隨著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研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占了47。67%。然而對于“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復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后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研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并持之以恒,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小學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于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于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后等問題也嚴重制約著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為“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并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于很多家長不滿足于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里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了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了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占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著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為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為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只是初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于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研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為,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初中教育基本上就屬于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后”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初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初中進行初中后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研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為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研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后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為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為獨家經營,始終處于“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現狀并不理想,反而面臨著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群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吁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小學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5
摘要:本文通過對遠教項目學校的調查研究,旨在總結推廣好的工作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為上級有關部門及項目學校搞好遠教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遠教調研報告
重慶市云陽縣位于渝東地區,是長江三峽上游第一縣,面積3649平方公里,這里山高壑深,交通不便,經濟落后,屬國家級重點扶貧縣。全縣人口129萬,各級各類學校600多所,在校學生23萬人,教師8000余人。20xx年6月全縣開始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到目前為止已建立遠教衛星地面接收點157個(模式二)。
為了總結我縣近三年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作,推廣好的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今后全縣遠教工作的'全面開展打好基礎。20xx年2月至3月,我們組織工作人員根據地域分布,隨機抽樣,對黃石中學、小學,長洪中學、小學,青山九年制學校,紅獅中學,梅峰九年制學校等10余所農村學校的遠程教育工作采取實地走訪、座談、檢查等形式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6
近年來,全國農村火災形勢嚴峻,火災多發,消防宣傳“進農村”是加強農村消防工作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而消防宣傳“進農村學校”應當是農村消防宣傳工作的先導,這也是提高農村學校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醫治”農村消防工作認識偏差、提高農民群眾消防安全觀念的“良藥”。筆者結合農村消防宣傳工作實踐,就如何做好農村中小學消防宣傳教育工作談幾點看法。
一、農村學校消防宣傳教育工作的特點
隨著消防宣傳“五進”工作的全面展開,農村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已具有一定的基礎,農村在校師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得到提高,抗御火災的整體能力得到增強。目前,農村學校對消防安全工作普遍重視、在校師生易于組織學習、接受培訓全面到位,且農村學校學生較城市學校學生相比更珍惜消防部門和派出所人員到校輔導的機會,因此,在開展活動中有較高的參與熱情和較強的領悟能力。
二、農村學校消防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思想認識有待提高。由于大多消防監督人員工作重心較多地放在監督檢查、火災調查、行政執法等工作方面,對宣傳工作精力投入較少,加上農村中小學離城區較遠,設施簡陋,因此,部分消防監督人員不愿到條件比較差的農村學校開展消防宣傳。同時,一些學校老師對“進學校”開展消防宣傳認識上有偏差,對活動不支持,認為浪費了學生們的學習時間,分散了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二是宣傳內容枯燥,形式單一,缺乏創新。目前,農村學校消防宣傳的內容局限于一些枯燥的法律法規,講解一部分火災案例,而且宣傳形式上較為單調,往往流于形式、注重做表面文章,不能結合農村農忙、重大節假日期間以及火災多發季節的特點開展培訓,特別是在宣傳方式上缺乏新穎的、同學們易于接受的組織形式。
三是農村學校教育基礎設施薄弱。目前,很多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較為落后,硬件設施不齊,軟件方面配套跟不上。農村消防宣傳工作缺少相應的辦公經費和專項器材經費,與城市消防宣傳投入力度相差甚遠。特別在經濟欠發達的鄉鎮,政府對消防的經費投入少,對農村的消防宣傳業務經費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農村消防宣傳工作包括學生消防教育工作自然就難以開展。
三、加強農村學生消防宣傳教育工作的幾點措施
在農村學校大力開展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不僅使農村孩子了解到消防安全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他們可以把消防知識帶到農村千家萬戶,以小手牽大手,形成“學校、家庭、農村”三位一體的消防宣傳網絡。
一是開展城市、農村師生互動活動。緊密結合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利用縣城 “消防教育示范學校”的有利時機,由消防宣傳條件比較成熟的城市學校,帶動一至兩個農村中小學或以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為主體的學校,定期開展消防類的互動活動,重點在學生中開展普及簡便、易學、實用的防火和逃生自救知識。
二是編寫具有農村特色的'消防教材。消防部門要協同農村教師編寫符合農村學生認識特點、具有農村特色的消防教案,真正將消防課程科學地滲透到施教過程中,通過老師經常性、長期性地為學生上消防常識課、舉辦消防知識報告會、召開消防主題班會、組織學生采寫安全防火文章等多種形式,把消防知識帶到千家萬戶,實現一名學生帶一個家庭、一個學校帶一個村,把消防知識大力推廣到每個農民家庭的目標。
三是突出消防站宣傳的陣地作用。消防部門要主動制定農村學校師生到消防站參觀計劃,以消防站為載體,不斷拓寬消防宣傳外延。抓住農村中學開展新生軍訓的有利時機,在加大消防站對外開放工作的同時,將消防宣傳教育作為新生軍訓的主要內容。參觀過程中安排學生們參觀中隊接警出警全過程,讓學生實地著戰斗服佩帶空氣呼吸器,觀看消防戰士現場演示滅火器使用方法,組織學生實地進行演示,使消防站與農村師生“零距離”接觸。對條件比較艱苦,不能到消防站參觀的單位,可將消防車開進學校,增強同學們的感性認識,使消防宣傳具備靈活性、多樣性。
四是利用農村學校自身條件開展教育。在農業收獲季節、重大節假日期間以及火災多發季節,利用廣播、網絡、宣傳櫥窗等傳播形式,開展消防咨詢、消防征文、繪畫、消防科普展覽等科普活動,積極引導農村中小學開展消防主題班會、廣播宣傳消防常識等活動,幫助學校制定年度消防教育工作計劃和滅火應急疏散預案,實現“四個一”工程,即設置一個校宣傳活動室、一個宣傳櫥窗、一次專題廣播和一塊永久性消防宣傳牌,并適時開展必要的演練。
五是以試點為樣板推動教育工作。各地可選取一所條件較好的農村中小學校作為消防安全教育基地,開辟消防宣傳窗口,由校外消防輔導員定期深入到農村中小學,開展消防宣傳集中授課。舉行消防圖書、圖片、法律法規、重大火災案例等專題展覽,開展校與校之間的知識競賽、消防運
動會、演講比賽等學生喜聞樂見的、與消防有關的知識性、趣味性活動。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定期或不定期舉行滅火演練或逃生自救演練。通過這樣多渠道、全方位、廣角度的宣傳,既提高了學生的消防安全素質,又打牢了學生的消防知識基礎。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7
關于農村小學現狀調查問題應該說是一個老話題,多年來,許多來自一線的教師以及教育管理人員、教育研究人員等都曾就此做過不少文章,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時,它又是一個新話題,因為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變化、國家及地方關于教育的決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調整,農村教育隨之會呈現出新的特征,并暴露出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下面,筆者謹以我鎮小學教育為例,作簡要調研分析。
一、基本情況
我鎮地處建湖縣西北部,與阜寧縣毗鄰,面積50。78平方千米,轄12個村(居),人口29820人,為鹽城市最薄弱鄉鎮之一。全鎮現有中心小學1所,定點村小2所。
1、辦學條件
多年來,由于受到全鎮經濟薄弱、交通閉塞、教育投入相對較少等因素的影響,學校辦學條件極其簡陋。
(1)校舍。中心小學現有校舍2184平米,其中教學樓1020平米,為b級用房,其余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目前現有校舍中,教室、辦公室及生活用房嚴重不足,各功能室配套用房無一間達標。兩所村小校舍總面積為1590平米,除增壽小學630平米簡易教學樓為b級用房外,其余平房校舍均為c級用房。。經有關部門建筑安全性及抗震鑒定,全鎮小學所有校舍均在“建議拆除”之列。
寶塔鎮小學校舍基本情況統計表學校簡易教學樓平房校舍面積(平米)建筑時間安全級別面積(平米)建筑時間安全級別寶塔小學10201997b116480年代c增壽小學6301992b19490年代c朦朧小學077680年代c注:校舍安全及抗震鑒定建議均為:建議拆除。
(2)辦學設施。辦公設施:辦公桌椅基本達到教職工每人一套,但絕大部分為80年代所添置,陳舊、破損嚴重;目前因辦公用房緊張,仍有部分教師在教室里辦公。電教設施:全校現僅有多媒體教學設施4套,電視機、dvd等配套教學設施5套;電腦95臺,45臺為今年新配“龍芯”電腦機房,另50臺方正電腦已屆淘汰年限,大都不可使用;村小為中心校淘汰電腦,各15臺,均已報廢;教師用機目前才配至部門、科室,無教師辦公用機。錄音機、語音教學系統:無語音室及可用錄音機。圖書資料:中心校生均6冊,村小生均20冊。
寶塔鎮小學辦學條件統計表學校辦公設施電教設施辦公桌椅教師用機學生電腦(臺)多媒體(臺)電視、dvd寶塔小學36套(90年以后3套)部門科室有95(其中45臺已屆淘汰年限)45增壽小學13套(無90年后新置)無15(已報廢)01朦朧小學13套(無90年后新置)無15(已報廢)01電教設施教學儀器圖書資料(生均)語音室可用錄音機可用投影儀冊數無無無僅省“四配套”b類器材6無無無僅省“四配套”c類器材20無無無僅省“四配套”c類器材20(3)公用經費。就目前公用經費的安排而言,我省在全國的排名約12位,小學生均370元,與江蘇教育發展狀況很不一致。同時農村小學由于生數相對較少,享受到的公用經費總額少,往往難以滿足學校功用經費使用需求。
寶塔鎮小學公用經費收支情況統計表學校公用經費總額(元)公用經費支出需求(元)生數標準總額代扣網絡費征訂電教等水電費電話費等維修費差旅費辦公費寶塔小學560370元/人207201380050003000025000XX030000增壽小學65370元/人24050XX5000300030005000朦朧小學73370元/人27010XX5000300030005000學校公用經費支出需求(元)環衛費培訓費征訂報刊等參加縣級比賽等特色發展費用招待費臨工工資寶塔小學3500XX0XX050005000600003000增壽小學500XX4000100030003000朦朧小學500XX40001000300030002、學生狀況
我鎮原上報人口數29820人,剔除虛報和已外流人員,目前全鎮小學施教區總人口約24000人,其中小學適齡兒童為1148人,在本鎮就讀671人,在縣城、周邊鄉鎮以及隨父母、親屬外出讀書567人。目前,全鎮小學在校生698人,生源嚴重不足。3、師資隊伍
全鎮小學現有在編教職工83人,借出1人,派出學習交流2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11人,年老體弱休養未上班6人,在教育辦、成人校工作5人。全鎮小學實有一線工作人員58人。在58名學校一線工作人員中,全工、全合工7人,因接班頂替、民師轉正等因素進入教師隊伍15人,由師范院校畢業分配的36人,其中中師起點30人,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等學科的專職教師。一線人數全工、全合工接班、民師轉正等師范類分配中師起點音樂等專職5871536300二、農村小學辦學的優勢與劣勢
(一)農村小學的辦學優勢
相對于駐城及縣直學校來說,一般農村小學幾乎沒有什么辦學優勢可言。如果勉強說來,大概有兩點:
1、班額少。中心校各班級生數一般都在40人左右,村小各年級一般都在20人以下,有的班級甚至不足10人;而駐城及縣直學校班額一般在60以上。應該說,在農村學校的教學過程中,為老師盡可能多地關注每一個學生,發現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體驗提供了可能。
2、教學質量的壓力小。雖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作為家長的共同心理,但總體來說,駐城及縣直學校的家長這種愿望和要求顯得更為迫切和強烈,不少家庭經濟條件、社會背景等均相對較好,對子女教育培養的期望值較高。此外,一部分農村家庭,跳出“農門”心切,往往從幼兒園開始便在城里租房或買房供孩子讀書。因此,農村學校在落實“減負”要求和貫徹“五嚴”規定方面面臨的困難要比駐城及縣直學校小得多。
(二)農村小學的辦學劣勢
相對于駐城及縣直學校而言,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面臨的矛盾和困難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辦學條件簡陋。一是教學及配套用房不足,且安全性及抗震要求不達標。二是教學及設備條件相對較為簡陋,難以滿足教學需求。三是學校公用經費相對不足,難以滿足學校正常發展經費使用需求。
2、教師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一是教師人崗對應極不協調。一方面按師生比來說,在編教師總數明顯超標;另一方面從學科教學的實際需求來說,人員相對緊缺、學科不配套的問題又較為突出。二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在教師隊伍中,專業知識不強、業務能力偏低;缺乏工作活力,缺乏敬業進取精神,安于現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以及不安心從教,無病呻吟、小病大養等情況都有一定的比例存在。
3、學校的品牌效應及綜合影響力較小。農村學校難以像縣城學校那樣對學生及家長有吸引力。在農村學校中,學生家長存在擇校的心理和愿望還是較為普遍的,有相當一部分屬于受到各種條件的制約無法進城讀書的類型,一旦條件成熟,仍要想方設法進城里學校讀書。
4、缺乏促進教育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社區及地方政府支持和重視教育的力度不夠,學校在學生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和學校組織開展的有關活動時常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
三、問題成因分析
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究其成因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育投入不足制約著農村教育的發展。隨著“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施行以來,對促進教育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教育發展也隨之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但縣級財政供給與全縣教育發展的投入需求間仍有較大的.差距,目前,按照省政府計劃安排,應化解的義務教育階段有關債務我縣尚未完全撥付到位;縣直較大規模的學校在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債務等待政府償還,同時,作為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教育重點工程建設急需政府大量資金投入。因此,盡管全縣上下都在大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一定程度上講,教育局、縣政府均已無力兼顧面廣量大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和發展。
此外,隨著“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的實施,鎮級政府都迫不及待地甩開了教育這一包袱,不再承擔自身在教育發展上應肩負的責任,使得農村教育的發展更加舉步惟艱。
2、教育經費使用與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當前,我縣學校公用經費是按生數多少為標準撥付的,即按每生每年370元的標準向學校下達公用經費總額,而學校公用經費的使用并不完全與生數成正比,就好比一個“三口之家”與一個“五口之家”的家庭開支一樣,并不是“三口之家”只用“五口之家”的五分之三就夠了。在這種經費管理模式下,對生數相對較少的農村學校而言,則必定在維修費、辦公費、教師培訓費、學校特色發展等方面的支出上大打折扣,因此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和制約學校的改革和發展。
同時,目前學校經費支出采用國庫集中支付、大宗物品由政府采購的模式,對于規范學校財務管理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過程中,審核支付手續煩、規矩多,集中采購耗時長、效率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經費使用的效益。比如,不少鄉鎮校在規定的報帳日報帳,往往一天時間無法完成,結果還要住到旅店等第二天再去繼續排隊。再如,我鎮在4月份就上報計劃,打算購買一臺草坪機,但至9月低尚未落實到位,結果在8月底校園環境整理中,僅清除草坪雜草就花去3000元左右。
3、在農村未能真正形成“教育優先發展”的良好氛圍。一是“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施行后,學校與社區、村(居)以及鎮級政府的聯系沒有原來那樣密切,鎮級政府的教育責任相對減少,社區及地方政府對教育工作的關心重視顯得相對不夠。二是學校工作得不到家長足夠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受到學生家長觀念、文化素養等因素的影響,農村家長支持和理解教育的程度遠不及城里家長。做同樣一件工作,比如學生報刊雜志的征訂、家校通平臺的建設等,城里家長十分熱心;而在農村,盡管這些做法對學生及家長來說是有益的,可真心支持者寥寥無幾。再如,學校在學生到校時間管理、學生路隊管理、家長接送學生管理等制度的實施方面,不少家長以自我為中心,不予理解和配合,不服從學校管理,我行我素,動輒因某一小事不如意,漫罵甚至揚言毆打老師。
4、在教師的使用與管理上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教師流動不合理。歷年來教師“農進城”選調對象均為農村優秀教師,優秀師范類新生分配基本是駐城及縣直學校優先,優秀教師外流,又得不到新教師補充,使得城鄉教師隊伍素質的差距逐步拉大。目前,我鎮小學一線教學人員中,由師范院校畢業參加工作的僅36人,能勝任某一學科教學的不足45人。全鎮小學無一名科學帶頭人或教學能手,無一名音樂、美術、科學專職教師。二是農村教師結構老化。我鎮小學在編教師83人,其中年齡在55周歲以上達20人,因政策因素退二線或年老體弱生病休養的達17人,堅守教學一線的人員僅58人。三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偏低。①不少教師由于長期在農村工作,這里管理相對落后,工作、生活條件艱苦,社會、家長對教育的關注度低,甚至有的同志在某一學校一干就是10年、20年以上,導致部分教師不思進取,工作缺乏激情,養成松散習慣,難以專心教學。②對于一些中老年教師而言,因信息閉塞,學習、見識的機會少;加之思想封閉保守、教學水平與業務能力欠缺,盡管課堂教學、課程改革風起云涌,但他們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等方面依舊“風雨不動安如山”。對于青年教師而言,置身于鎮校范圍內,因教師整體素質和教研水平不高,幾乎沒有什么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教師間的傳幫帶流于形式,效果差,在專業成長等方面得不到有效的引領。③由于現行管理體制因素和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很難貫徹落實有效的激勵機制,干好干壞一個樣,教師缺乏競爭意識,沒有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當前,盡管已實行了教師績效工資制度,但上上下下始終堅持“穩定壓倒一切”,怕引發矛盾和問題,在績效工資分配上無法拉開較大的差距。從而安于現狀,不注重學習,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水平者有之;擺老資格,以功臣自居,未到退休年齡不肯上班者有之;無病呻吟,小病大養,不安心工作者有之。上述諸多因素的影響,使得農村教師隊伍的戰斗力大打折扣。
四、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的對策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以及國家、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的相繼召開,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均衡教育的呼聲逾加強烈,加快農村教育的發展成了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切實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
眾所周知,當前農村學校與縣城學校在學校硬件條件上的差距是非常明顯的,這也正是農村家庭擇校縣城的重要原因之一。要促進教育公平與均衡,在學校辦學條件上的公平與均衡理應成為首當其沖的重要任務。
1、加快實施農村學校校舍改造工程。進一步加大農村學校布局調整的力度,按照原則上每鎮舉辦一所小學的布局要求,對現有學校校舍情況作調研分析,立足學校實際,按照教學及配套用房基本滿足教學需求的要求,對農村學校校舍進行全面改造,使農村學校在校舍條件上既滿足需求,又達到整齊劃一的程度。
2、加快推進農村學校辦學設備條件達標工程。由于受到經費使用的限制,農村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自行添置設備、設施相對較少,“等、靠、要”傾向較為明顯。目前,各校教學器材等主要是省“四配套”添置的,與教育現代化要求仍有教大距離。要組織對全縣各學校辦學設施設備條件的普查,立足縣域實際,制訂區域推進教育現代化標準,督導和幫助學校開展達標創建活動。
3、加大對農村學校的經費投入。教育主管部門要聯合財政部門要深入學校作好調研分析,科學合理地安排學校公用經費,要保證學校經費總額能基本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求。
(二)進一步調優資源配置,努力促進全縣教育均衡發展
加快農村學校發展步伐,是實現公平教育、均衡教育的緊迫任務。在這一過程中,除了加緊實施校舍改造工程和辦學設備條件達標工程外,對全縣教育資源進行重新“洗牌”,使得各學校在教育思想理念、師資配備、教學設施設備條件等諸多方面逐步趨于均衡,是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1、逐步建立起教師合理流動機制。目前,縣城學校是全縣優質師資最密集區,縣城學校在師資配備上高出農村學校一個較大的層次;農村學校師資配備校際間又有較大的不平衡性。為促進師資合理流動,宜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實行全縣教師統一調配制度。由教育局相關部門根據各學校規模統籌安排教師。二是實行教師輪崗制度。學校領導與教師在同一學校連續工作不得超過六年。三是選派縣城優秀教師到農村任教制度。在縣城學校選派一定量的教師支援農村學校,做到縣城學校教師原則上有不少于三年的農村學校任教經歷。
2、建立起縣城與農村學校對口支援制度。根據縣城學校規模及辦學實力等因素,確定其對口支援農村學校的數量,各援助學校要在辦學思想、教學理念上對受援學校產生實在的影響,要在人員及設備上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以促進農村學校的加快發展。
3、組建縣域教育聯合體。以縣內知名校、龍頭校引領,組建多個教育聯合體,實行人才、資源共享與互動,組織開展幫扶與促進活動,實現教育思想、教學理念、辦學質量、師資配備、辦學設備條件等方面高位均衡,促進區域教育的均衡與繁榮。
(三)進一步改革教育人事制度,不斷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當前,教育改革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突出表現在課程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的成果,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和影響。但多年以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波瀾不驚,教師崗位“鐵飯碗”的傾向表現得依然較為明顯,特別在農村學校,“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問題較為嚴重。
1、切實開展動真碰硬的師德教育活動。毋庸諱言,目前來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提法,我們作為教師本身已覺得不再是那么底氣十足,以教謀私、有償家教等諸多行為的存在使教師這一職業的崇高形象大打折扣。迫切需要展開一場至上而下的“整風運動”,通過展開深入有效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排查在思想上、行動上與《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上的存在問題及差距,并制訂出臺具體而明確的制度與規范,對新發生的違規行為作何處罰,進一步規范與約束教師的從教行為。
2、有效推進教師全員聘任制改革。制訂與出臺教職工全員聘任制實施方案,由縣教育主管部門根據按需設崗的要求,對各學校核編定崗,由學校組織實施民主公開、公平公正的全員聘任制改革,使能夠勝任教學一線工作并享有較高的群眾信任度的教師優先聘任到教學一線工作,享有高于教輔、后勤等崗位的待遇和報酬。促使不能勝任一線工作、不安心從教、以功臣自居不肯上班、小病大養不愿上班等各種類型的人員轉崗或待崗。在實施全員聘任制的過程中,可允許農村學校依據工作實際需要,招聘一定比例的擁有教師資格的社會從業人員,方可保證農村學校全員聘任制改革不會因教學崗位人員不足而流于形式。
3、全面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制度。當前,教育行業中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但在目前的農村小學由于思想觀念的束縛,他們所理解的績效工資就是“漲工資”,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不少學校依然是“打和牌”,不能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使得經濟杠桿未能在調節與規范教師工作行為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要通過教育行政部門的調控,一是要保證績效工資考核發放的民主性、真實性,二是要合理拉開工資差距,真正做到依據德、能、勤、績等綜合因素考核發放。做到有為才有位、績酬掛鉤、優績優酬。從而形成勤于學習、樂于鉆研、敬業愛生、廉潔從教的良好風尚。
【農村小學教育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教育實習調研報告06-12
農村小學教育論文03-30
農村小學教育的論文03-30
教育實習調研報告范文參考06-13
農村小學教育現狀論文03-30
農村小學教育教學論文03-29
教育調研自查報告模板06-30
農村小學教育督導論文03-16
農村小學德育教育論文01-23
農村小學科學教育研究論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