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返鄉社會調研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返鄉社會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返鄉社會調研報告1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沿海興旺地區局部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外向型企業被迫停產、破產或大量裁員,造成大批農民工陸續返鄉。xx是一個農業大市,是面向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區的勞務輸出大市,也經受著農民工返鄉大潮的沖擊,如何緩解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
一、全市返鄉農民工根本情況
1.根本概況。
2022年,xx市外出務工人數為132.3萬人,年前農民工返鄉人員達50.56萬人,占38.2%。截至2009年2月5日,全市再度外出務工人員34.05萬人,失業返鄉農民工在家待業人數達16.51萬人,占12.5%。
2.返鄉原因。根據在常寧市泥潭鄉的抽樣調查統計,農民工返鄉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世界金融風暴返鄉。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出口及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出口受到限制,經濟不景氣,導致企業停產、轉產、降薪、裁員,造成一些農民工提前返鄉,占全鄉返鄉農民工總數的75%。
二是受中央惠農政策影響。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如新的糧食收購政策的出臺以及新的土地政策對農民工返鄉具有吸引力,占全鄉返鄉農民工全總人數12%。
3.返鄉動態。調查發現,目前在家待業的返鄉農民工主要動向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在家務農。這批農民工約占58%。
二是再次就業。這類人約占12%。根本上都是希望接受駕駛、電腦、焊工、電工、烹飪、旅游、酒店效勞等培訓后等待時機再次外出到內陸地區或本地企業務工就業。
三是回鄉創業。這類人約占15%。其中不少人憑借資金、信息等優勢,開展規模經營、從事農產品流通等。
二、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分析
盡管農民工經過城市工作與生活的洗禮,學到了先進的理念、經驗、技術,帶回了多年積攢的資金,是家鄉社會經濟開展的一支生力軍,但仍給xx帶來了不可無視的社會壓力。
1.經濟開展壓力。
一是直接導致農民減收。農民工非正常返鄉在短期內經濟增收受到影響,各地勞務收入大幅減少。
二是給本地資源和環境帶來壓力。人口與資源、經濟匹配不當,多項承載力相對缺乏,將構成縣域經濟可持續開展的巨大負擔。
三是影響國家擴大內需政策的有效實施。從短期來看,農民工返鄉帶回了少數資金,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消費,然而,農民工難于就業導致減收必然減弱消費需求,從而影響農村經濟開展。
四是制約了農業規模經營。原來將土地長期租賃給他人的農民工,現在回家要依靠土地來生活,從而影響了農村土地的加速流轉和農業產業化的開展。
2.社會穩定壓力。
一是心理失衡帶來的社會壓力。無奈返鄉的農民工自尊心受到傷害,有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導致過激行為,宣泄對社會的不滿。
二是價值認同帶來的社會壓力。很多農民工因長期生活在城市,一旦回到較落后的農村,可能會心情急躁,滋事生非。
三是不排除返鄉農民工在沿海興旺地區染上一些不良習氣,隨著返鄉將影響社會風氣。
3.民主建設壓力。
一是民主化進程的差異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長期在外的農民工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知識和法律知識,對民權的要求也較高。如果基層干部依然實施簡單粗放的工作作風,就容易造成農民的抵觸、對立情緒。
二是長期積累的潛在問題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農民工回鄉后,對于農村容易出現的土地、山林邊界權屬爭端等問題必將引起關注和重視,從而考驗基層干部的執政能力,必須有心理準備和應對方案。
三是維穩治安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不排除有些農民工蓄意制造事端,或染有賭博、吸毒等陋習,從而滋生一些危害社會安定的行為,這對維護社會穩定提出嚴峻挑戰。
四是農民工的更高期望對執政能力提出的挑戰。越是有見識的農民工,對于地方政府的期待和要求就越高。如果地方干部的能力和管理水平達不到農民工的期望,其管理權威必將大打折扣,并伴隨產生執行不力等諸多問題。
三、因勢利導將農民工返鄉帶來的社會“壓力”轉換成為經濟社會開展的“推力”
盡管農民工返鄉將帶來政治、經濟、社會開展等困難和壓力,但是,只要措施得力,因勢利導,完全可以將返鄉農民工轉換成為當地就業創業和經濟開展的助推器。
1.完善機制,構建返鄉農民工幫扶體系。
〔1〕建立監測機制,掌握農民工返鄉的形勢和動態。由勞動就業部門牽頭,組織鄉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及時做返鄉農民工的登記、摸底和就業需求信息,并就返鄉潮的當期狀態、趨勢及可能給社會治安帶來的問題定期報告。
〔2〕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的社會競爭力。調查顯示,在返鄉人員中,參加各類培訓的僅占14.6%,因此,培訓農民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要整合教育、農業、扶貧、勞動和社保等相關部門的資源、資金,發揮職業教育優勢,盡快建立健全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培訓體系,加大農民工就業創業培訓的鼓勵支持力度,提高農民工的就業技能和創業成功率。要認真分析預測經濟復蘇后的市場及返鄉農民工的共性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強技術含量高的長線專業培訓。尤其要圍繞開展一村一品、建設現代農業的現實需要,積極做糧食增產增效、經濟作物種植、畜牧養殖等方面的技能培訓、宣傳引導和效勞支持。目前,xx市縣兩級依托技工學校和各類職業培訓機構,采取集中培訓、訂單式培訓、農業生產適應培訓、技能提升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對28歲以下返鄉農民工開展技能培訓,提高返鄉農民工就業技能。
〔3〕健全社保機制,維護返鄉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建立獨立的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全國統籌,有效解決當前農民工保險續接和續保問題:建立生活狀況的定點監測制度,對生活困難者給予救濟、財政補助等,幫助他們度過失業難關;加強疾病防控、方案生育、適齡兒童預防接種等,積極引導他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保障返鄉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權益;給予吸納返鄉農民工并按規定交納社會保險的企業以保險補貼,在促使企業盡量多地提供就業崗位的根底上降低用工本錢;推行針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險綜合保障方法,將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捆綁,實施政府托管下的市場化社保經營制度。
2.搭建平臺,支持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
〔1〕加強政府就業效勞,推動返鄉農民工有序轉移。
一是就地轉崗就業。支持、鼓勵中小企業、工業園區、規模養殖、設施農業、農業科技示園區、農業科技企業等,為返鄉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務工提供崗位。
二是轉移輸出重點。發揮公共就業效勞機構和勞務經紀人的作用,合理引導返鄉農民工將輸出重點逐步轉向長三角地區及環渤海灣等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較小的地區和行業。
三是開辟新的渠道。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根底設施建設力度以及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的'契機,充分發揮各類職介機構的中介組織作用,加強區域勞務合作,采取舉辦用工企業專場招聘會等形式,為農民工開辟新的外出務工渠道。
〔2〕深化社會農村各項改革,擴大農村就業容量。大力開展縣域經濟,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就業時機。
一是加快產業化建設。依托區域和資源優勢,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加快鄉鎮企業開展,不斷擴大就地轉移農村勞動力的載體,讓更多的農民工“離土不離鄉”。
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規劃開展小城鎮、小集鎮,適度集中財力硬化、優化開展環境,讓小城鎮建設與非農產業建設產生互動效應,構筑縣域經濟的新格局,把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吸引到小城鎮上來,讓他們有更大的就業空間。
三是加快新農村建設。認真貫徹落實溫總理提出的擴大內需十項措施,進一步加大農村生產根底設施建設,依托農田水利建設、沼氣工程、新農村建設等農業工程,增加農民工的就業時機,引導農民工為新農村建設作出奉獻,讓返鄉農民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3.強化效勞,推進農村公共事業開展。
〔1〕做農村社會綜治工作。
一是加強心理疏導。積極做返鄉農民工的思想穩定工作,通過開展金融危機的專題知識講座,聘請心理咨詢師對農民工進行就業和生活方面的專門心理輔導,認真化解返鄉農民工心中的疑慮。
二要擴大法律宣傳。積極為返鄉農民工提供法律效勞,重點開展《婚姻法》、《勞動合同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刑法》等法律知識講解和省市幫扶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活動。
三要擴大低保圍。做既無地又無創業能力的返鄉農民工安置工作,對他們進行摸底,像城市失業工人一樣納入低保,保障其生活、就醫及子女就學等。
〔2〕構建健康的鄉村化。
一要擴大公共化陣地。加大投入,逐步建設起一批合法、高尚、健康的公共休閑娛樂場所,引導農民從事健康的娛活動。
二要開展多彩化活動。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活動,充實農民的精神生活。
三要打造鄉土化品牌。積極推進民間化的挖掘、整理與傳承,支持農村自然旅游資源的挖掘、保護與修復等,激發農民建設美家園的積極性,增強農民工對農村的價值認同感。
大學生返鄉社會調研報告2
一、**區農民工的基本情況和特點
目前,在**區務工的外來農民工約2萬余人,大多從事建筑、加工、服務等勞動強度大、收入報酬低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我區的建筑工地、工廠、飯店、娛樂等場所。外出務工人員6萬余人,主要是在北京、廣州、深圳、珠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從事制造、建筑、加工、電子產品生產等工作。
當前,**區農民工具有以下特點:
(一)經濟上貧困,生活質量低下
當前,我市60%以上的農民工月收入在800元以下,30%左右月收入在800~1200元之間,只有少數能拿到1500元以上的工資。經濟上貧困決定了生活質量的低下,農民工衣著簡樸、粗陋,一般都暫住在工地、廠區或合伙租住于城鄉結合部,由于農民工的勞動強度普遍較大,勞動時間較長,閑暇時間少,基本上處于一種工作、吃飯、睡眠的生活狀態。
(二)中青年居多
**區的農民工中約80%是中青年,留在家種田的大多是老人、婦女。
(三)文化水平普通偏低、職業技能差、謀生能力弱
農民工大中絕大多數為初中畢業,少數為高中畢業,由于文化水平偏低,農民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服務業、建筑業和加工業等幾大領域,從事普通的勞務性工作,對職業技能沒什么要求,收入不高,在城市生存能力較弱。
(四)法律意識不強
**區農民工中很多人沒有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學校學到的法律知識很少,從各種途徑接受的法律宣傳教育少,法律意識普遍不強。
(五)具有群體性特征
農民工一般都是屬于一個地方或區域的,經朋友、老鄉等介紹工作的,很少有單個農民出來打工,呈現群體性的特征。
二、農民工返鄉給我市社會治安造成的影響
自20xx年下半年以來,金融風暴席卷全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也逐步凸顯出來,一批中小企業倒閉,就業機會減少,**區外出務工人員逐步回流,從而給社會穩定帶來了一定影響,突出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外出務工人員大量返鄉的同時,有一部分不良人員也隨之返鄉,并將外地惡習帶回,給本地治安帶來壓力。
二是外出務工返鄉的人員大多為家里的“頂梁柱”,失業就等于喪失了經濟來源,特別是**區的偏遠鄉村,家庭孩子多,“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增大,部分人容易鋌而走險,產生過激行為,做出危害社會、危害他人的事。
三是有的外出務工人員長期在外務工,長達數十年之久,在外務工過程中的現實表現本地公安機關不甚了解,可能存在負案在逃或是曾經有過違法犯罪行為人員。
四是今年的就業形勢嚴峻,加之有的單位不講誠信拖欠民工工資,而農民工合法權益保障機制和相應救濟手段還很不完善,惡化了農民工生存環境,從而誘發犯罪。
三、關于解決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問題的對策
一是充分認識農民工返鄉給我區社會治安帶來的影響。要深入貫徹全國公安機關領導干部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深刻領會孟建柱部長重要講話精神,充分認識當前嚴峻的治安形勢,特別是中層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感和社會責任感對待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做好全體民警的宣傳發動工作,切實增強全體民警對此次金融危機的認知,增強對危機帶來的影響的重視,切實提高緊迫感和責任感;
二是以“大走訪”活動為載體,扎實開展農民工返鄉情況的調查工作。結合“大走訪”活動,組織民警深入轄區,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入戶調查,并召開村(居)委座談會等,全面摸清轄區返鄉農民工情況;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仔細梳理歸納農民工返鄉原因,并全面掌握返鄉農民工在生產、生活方面的現狀,了解其思想動態;加強同返鄉農民工的溝通聯系,交心談心,身體力行為其解決力所能及的事情,從行動上、言語上正面加以引導。對有不良行為與不良嗜好的人員進行徹底摸排,并積極依托基層群防組織加強情報信息收集掌握,對重點人員要釘死、看牢,防止其趁火打劫,危害社會。
三是建立情報信息分析研判機制,做好社會輿情的監控工作。對目前尚未出現的但可能會出現的'各類突發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制定應對預案,超前采取工作措施,努力做到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力爭把矛盾和問題解決在當地、解決在萌芽狀態,對轄區的社情進行有效監控,密切關注可能出現的各類影響社會穩定的言論,堅決遏制過激行為,確保轄區社會穩定。
四是強化法制輔導,變盲從為遵從,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遵紀守法意識。加強對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的法制宣傳工作,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組織民警將農民工必知的有關法律知識印制成小冊子或卡片發放到農民工手中,讓農民工做法律的明白人,自覺維護其正當權益。建立法制輔導員,定期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組織農民工開展法律競賽等有益活動。切實提高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護法意識,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失業不矢志”的理念。
五是加大查處侵害農民工權益案件的力度。積極協助工商、勞動等部門,嚴厲制裁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配合相關部門,為農民工增加就業,并給予有實際困難的群眾以保障、扶持,緩解嚴峻的社會形勢。加強街面及治安復雜場所的治安巡邏及治安防控工作,保持高壓態勢,遏止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營造一個有條不紊的、和諧的、良好的外部治安環境。
【大學生返鄉社會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返鄉調研報告04-09
返鄉社會實踐活動調研報告(通用11篇)08-09
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情況調研報告11-02
返鄉農民工情況調研報告12-29
外出務工返鄉青年情況的調研報告09-21
農民工返鄉對我區社會治安影響的調研報告07-23
寒假返鄉調研實踐報告范文(精選9篇)12-09
寒假返鄉調研實踐報告(通用10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