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社區調研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社區調研報告1
黨的十六大把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之一。這是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政府高瞻遠矚提出的戰略決策。當今人類社會無論是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參與國際競爭,還是發展經濟,促進社會進步,建設和諧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而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則在于教育與學習。社區教育作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載體,受到國內外專家的關注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我區在實施“兩加快,一統籌”戰略,建設大都市中心城區,開展社區教育工作更有著現實和深遠的意義,對于培育城區人文精神,提高城區品位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努力下,近年來我區推進社區教育發展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績,也受到省、市教育行政部門的肯定,20xx年被省教育廳評估認定為首批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主要的工作和成績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宣傳理念,提高認識
20xx年區教育局、區文明辦共同策劃舉辦了江干區社區教育論壇,邀請省、市專家作專題發言。區領導、各部門、鎮、街道以及基層有關干部參加論壇,初步了解社區教育的概念及其意義,逐步引起重視。20xx年部分街道社區在教育局的指導下開展了社區教育節和社區教育宣傳咨詢活動。20xx年區教育局與街道聯手開展了大型廣場社區教育宣傳周活動。通過文藝演出、板報宣傳、咨詢活動、現場書畫等多種形式,宣傳理念,營造氛圍。活動中有180多名專兼職和志愿者參加活動,吸引了廣大市民參觀。還在江干教育網建立了社區教育網頁,宣傳社區教育,報導社區教育信息和在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先進事跡。通過這些活動和載體宣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區教育在我區上下漸入人心。
二、構建社區教育三級網絡
構建網絡是開展社區教育工作的基礎。20xx年10月我區社區教育在原成人教育培訓中心的基礎上籌建并經市教育局批準成立,社區學院定名為江干區社區學院(籌)。閘弄口街道、采荷街道、凱旋街道在此前后成立了社區學校。基層社區先后成立市民學校,至今全區49個基層社區成立市民學校41個。4個鎮則依托化學校,拓展社區教育的功能。全區46個村也均建立了村民學校,初步形成了覆蓋全區城鄉的社區教育三級網絡。
三、建立專兼職和志愿者相結合的工作隊伍
我區重視社區教育、成人教育隊伍建設。已建立起由專職、兼職和志愿者三部分組成的干部師資隊伍。目前全區有專職人員16名,其中區社區學院6名,各鎮6名、街道4名。15名干部是由區教育局委派。1名由鎮解決。兼職人員主要由各基層社區、村文教委員擔任。目前社區文教委員49名,村文教委員46名,共計95名。20xx年通過舉辦兩期文教干部崗位培訓班,提高了他們的教育理論和實際工作能力。其余是外聘的師資和志愿者,根據教育活動的內容需求,隨時聘請參與工作。
四、制定政策文件,采取措施,推進工作深入發展
(一)近年來我區推動社區教育工作出臺的文件如下:
20xx年:
由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下發了《江干區社區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
20xx年:
區教育局下發了《江干區中小學參與社區共建、學校資源向社區開放的實施意見》。
20xx年:
1、區教育局向區政府報告申請社區教育專項事業經費并經同意按我區常住人口每年人均1元列入財政預算。
2、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辦下發《江干區企業職工“雙證制”教育培訓的實施意見》
3、區教育局與文明辦、民政局聯合下發《江干區示范市民學校的評估認定的意見》,同時下發了《江干區示范市民學校評估細則》。
20xx年:
1、區教育局起草并由區政府辦下發了《江干區關于加強社區教育工作,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并召開江干區社區教育工作會議。
2、區教育局下發《關于社區教育券發放方法的通知》。
(二)為了貫徹落實有關文件,采取了以下一些舉措
1、20xx年起,區教育局就分別對閘弄口、凱旋、采荷三個街道派出專職干部到街道承擔基層社區教育的指導工作。從近兩年半的工作來看,工作成效是明顯的,在指導網絡建設、活動開展、規范管理等方面都收到一定的成效,也受到街道、社區的歡迎。
2、20xx年起全區中小學場地等資源向社區開放。區教育局統一制作銅牌向社會公布,統一印制市民活動卡,大部分學校開放工作比較好,也受到市教育局的獎勵。
3、加強對基層市民學校的管理。教育局統一印制社區教育工作臺帳,規范基層工作計劃的制定,工作過程的記載和年度工作和小結,并通過例會,調研等形式了解基層工作情況,加強工作指導。20xx年通過創示范市民學校活動并進行評估,評出十所首批區級示范市民學校,區教育局分別授予銅牌并予以5000元的獎勵。這些措施的落實,在促進基層市民學校向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方面起到較好的作用,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社區工作的積極性。
4、20xx年試行江干區社區教育券制度。采用學習者自己出一點,社區教育券補貼一點的辦法,激勵市民參與學習,提高素質。全年共計發放社區教育券16萬元,已基本回收。社區教育券主要用于市民三項等培訓。1000余名市民受益,其中600名市民通過培訓拿到市教育局頒發的結業證。從試行的情況看,收到一定的效果。市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一定的調動,同時也調動了社區學院和各成校、社區學校的培訓的積極性。
五、教育培訓活動蓬勃開展,我區成員和市民素質得到提高
隨著社區教育三級網絡的形成,各層面均開展了各類教育培訓活動。區社區學院成立一年來,舉辦了成人業余高等、中等學歷教育11個,學員500余人;面向我區機關公務員開展電子政務培訓班9期,360余名學員培訓結業;舉辦“十萬家庭網絡行”培訓,1997名市民通過培訓結業;還舉辦了基層文教干部崗位培訓班等等。
各街道社區學校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也舉辦市民三項培訓、中老年書畫班、文史知識、外語等各類培訓班。市民參與率不斷擴大,有些班級學員報滿供不應求,還涌現一大批學習積極分子和動人事跡。各基層市民學校也開展了“百場講座”活動,內容涉及公民道德、法律知識、環境保護、科學發展觀、健康教育等等。各街道、鎮和社區把青少年的教育納入社區教育范疇,利用暑假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豐富的活動內容,吸引了廣大青少年的參與,據統計參與率達到80%以上。活動的形式有很多創新。例如:“家門口的陶吧”、“小市民道德論壇”、“青少年模擬法庭”、“我愛家園演講比賽”,給青少年以很好的教育,也受到媒體的報導。社區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全區還出現了一些較為固定的學習型團隊。例如:景新社區的書畫社、慶春門社區的集郵文化夜校在全市都有點名聲。農村成校僅20xx年舉辦成人業余中專學歷班學員298名,大專學班學員135名,其它培訓班培訓人數1690人,還配合鎮各有關部門開展各類培訓達12500人次。開展農民素質培訓有1099名獲得技能證書或學歷畢業證,大大超額完成區今年下達的200名指標。社區教育活動開展為提高我區城鄉人員素質,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區社區教育工作雖然收到一些成效,但還存在一下制約發展的問題,需要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并予以解決。概述如下:
一、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夠有效,需加以完善。
社區教育以提高轄區全民素質為宗旨,是一項系統工程,要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要落實各級的目標任務,并健全有效機制。目前,街道、鎮和基層總體講發展不平衡。主要原因是工作的開展主要靠領導的意識和重視程度。因而在社區教育的人員、經費、場地、設施、工作的落實上隨意性很大,個別街道至今尚未建立社區學校正常地開展社區教育。隨著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調整并統一由區管之后,各鎮、街道的教育工作重點,應及時轉到以提高轄區成員的綜合素質的社區教育上來。區政府要起到對全區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和協調作用,落實各級的工作目標責任,建立符合我區、鎮(街道)、社區(村)分級主辦社區教育的運行機制和各層面內部協作機制,分工協作,形成合力,整體推進我區社區教育工作的發展。
二、投入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區自20xx年起作為區級層面,每年按常住人口人均1元列入財政預算。這筆經費除了解決區級大型社區教育活動和區社區學院事業經費外,主要用于基層市民學校建設的獎勵和江干區社區教育券發放,即推進基層工作的規范化和鼓勵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和弱勢群體的教育培訓工作上。與兄弟區相比我區的投入尚存在較大差距,例如上城區是按常住人口每年人均2元的標準列入預算。下城區則把外來人口也列入預算。江干區是個外來人口大區,對他們的教育也關系到我區社會的和諧發展,應該把外來人口列入社區教育經費指標。在鎮和街道層面的投入方面也嚴重不足,較好的鎮和街道除場地設施的.一次性投入外,社區教育活動的日常經費就很少,而且沒有一個制度性的規定。至于城區各基層社區市民學校普遍反映經費難以落實,給社區教育工作和活動的開展造成很大的困難。社區教育作為一項公益性事業,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除了區級予以投入外,街道、鎮也應該給予基層社區教育工作一定的經費保障,并形成制度。
三、落實專職社區教育人員的編制,理順管理體制。
我區現有社區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專職人員,除社區學院外,其余人員的編制還在原學校。隨著中小學定編工作的開展,如何落實這些人員編制,理順管理體制有利于人員安定,也有利于工作的開展。西湖區、上城區的做法是派到街道工作的社區教育干部的編制全放到區社區學院。農村成校的編制,兄弟區、縣(市)的普遍做法是規模較大的成校,編制獨立。最近省教育廳、人事廳的文件規定,農村成校編制控制在農村人口的萬分之二。根據上述情況,我區人員編制問題解決的方法可以是采取以下做法:
1、下派街道工作的社區教育專職干部,其編制統一放入區社區學院,由區教育局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工作考核,其工資和政策性補貼、年度獎金由教育局發放,其它每月的獎金福利由街道給予解決。
2、農村成校前幾年已辦妥獨立建制的法人單位手續,其人員應從原單位劃出并劃入成校,同樣由區教育局職能部門對他們進行工作考核,其工資和政策性補貼、年度獎金,由教育局統一發放,其每月的獎金、福利由鎮給予解決。
四、社區教育三級網絡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20xx年10月市教育局批準我區社區學院(籌),但至今仍借用四季青小學場地。進修學校、社區學院新場地已在籌建中,內部規劃需充分考慮社區教育的特點、規模和功能。根據市教育局對社區學院的評估指標要求建筑面積要達到4000平方米,在設計上要考慮功能的整合,以便實際使用并能順利通過市教育局的評估認定,正式批準我區社區學院。四個街道有3個建立了社區學校,其余1個至今未建立社區學校。要加大指導力度的同時,把街道社區教育工作列入區級對各街道的工作考核目標體系。各街道都要整合資源建立社區學校,并完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實行分管領導任主任的校務委員會制度,同時實行分管領導任校長,教育局下派專職干部任常務副校長的社區學校管理運行模式,確保街道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區教育局要對各街道社區學校實行督導評估制度,認定合格社區學校。各鎮成校隨著城市化進程逐步向社區教育接軌,現階段成人學校要通過區教育局督導評估增掛鎮社區學校牌子。各街道、鎮也要加強轄區基層市民(村民)學校的建設,整合社區資源建立和完善市民學校,開展社區教育工作。區教育局要繼續實行區級示范市民(村民)學校的評估認定工作,進一步推進市民學校建設。
五、打破條條分割,實現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的整合
社區教育是一定區域范圍內面向全體成員的終身教育體系。具有社區教育具有“全面、全員、全程”的特征。也就是說教育內容全面廣泛,包括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教育、社會生活教育、文化藝術教育、休閑娛樂教育等等;教育對象涉及轄區干部、職工、農民、市民、外來人口等等;培訓過程涉及早期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中老年教育等。目前我區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上都存在條條分割的問題。在教育資源上各條線都要基層成立學校。例如;老年大學、婦女學校、人口學校、團校等等,名目雖多其實并不具備必要的人、財、物等條件,而且各條線對下都還要組織考核等,使得基層不得不忙于應付,不但浪費有限的資源而且極大地增加基層的人力、精力上的負擔,還會助長了形式主義。
區、街道(鎮)、基層社區(村)三級都應該在教育資源和教育培訓兩方面加以整合。蕭山、余杭等兄弟區整合電大、職業培訓中心、老年大學等各類教育培訓,統一建造一所區社區學院。規模大、功能全,具有極大的教育培訓優勢,較好地滿足轄區各類人群培訓的需求。我區應該打破條條分割,建設好江干區社區學院,使之成為面向我區干部、職工、市民、中老年等為一體的上規模、設施新、功能全的一個終身教育平臺。
街道(鎮)和基層社區(村)同樣整合有限資源,建設和完善社區學校、市民學校,把其它各類稱呼的學校均納入其中,成為各層面的終身教育平臺。納入之后各條線在管理上要加強協調和整合,形成良好的運行機制,促進各類教育培訓活動的有序進行,真正起到提高轄區成員和市民綜合素質的作用。
六、社區教育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培訓面有待擴大
區社區學院成立以來,延續了原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和進修學校的學歷教育的同時,也拓寬了一些培訓內容,例如十萬家庭網上行。但總體來說,培訓面尚不寬,且主要是政府推動的項目。社區教育從培訓目標和內容來看,一部分是公益性的,即政府對市民提高文明程度、法制意識、綜合素質要求的教育培訓活動;另一部分則是公民為了提高自身學歷、技能、專長、生活質量的培訓,這一部分則應該引進市場機制,作一些有償的服務。區社區學院更要增強市場意識,服務意識,深入企事業單位、深入基層、了解需求,搞好課程開發,搞好教育服務不斷提高知名度。各鎮街道社區學校除了大量開展面向轄區市民的公益性教育培訓活動外,也應該發揮地緣優勢,加強與社區學院和各類培訓機構的合作,開展教育服務。各基層市民學校則主要開展轄區市民的公益性教育活動,以提高市民的素質,促進轄區的文明建設。通過各層面的共同努力,不斷擴大市民參與率。
七、充分發揮社區教育網絡在農民素質工程中的作用問題
我區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初步形成,這是我區提高城鄉市民素質的主力軍。我區社區學院和農村成校,均有開展教育培訓的場地,教育培訓的設施設備,還有計算機等專用教室,也有專門的干部師資隊伍。社區學院前身成人教育培訓中心和農村成校均有10多年的辦班培訓的經歷,不但開展了成人高等、中等學歷教育,也開展了10多個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還與省、市高校,技術學院和職能技能培訓部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完全有能力承擔和組織我區勞動力素質培訓和失土農民的技能培訓。可是20xx年我區失土農民培訓卻通過招標方式,讓民辦教育機構承擔。據了解,民辦教育機構也無專門的培訓人員,基本上也是外聘人員,而且在我區并無健全的網絡和基地,最后還是租用我區的成人學校的場地設施并由成人學校參與管理來實施培訓工作。我區既然構建起社區教育三級網絡,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整合培訓資源,發揮我區自己網絡的作用和效益。
八、加強對學習型組織創建工作的領導
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而建設學習型社會則要從創建學習型的組織起步。要通過學習型組織的創建活動促進我區各類人員和廣大市民素質的提高。這是一項社會的系統工程,靠個別部門的努力是很難奏效的,黨委、政府必須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和協調。我省國家級社區教育實驗區鄞州市和下城區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們的經驗是成立黨委、政府牽頭的社區教育委員會(辦公室設在教育局)領導和統籌社區教育工作,制定學習型組織創建的實施意見,并落實有關部門職責,負責指導、檢查、評估工作。例如:機關由區黨工委、學校由區教育局、企業由區計經局、街道、社區由民政局等職能部門指導、檢查和評估。
我區今年也成立了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是由區政府分管領導牽頭,對加強社區教育工作的領導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在學習型組織創建作用的發揮上還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學習型機關創建方面。建議社區教育領導小組增加區委領導成員,并出臺不同部門、系統學習型組織創建的目標和考核體系,進一步加大指導檢查力度為我區學習型城區的創建發揮應有的作用。
社區調研報告2
調查背景: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發展,違章建筑、圍湖養魚、網箱養魚、娛樂場所、小餐館、農家樂等的增多,工業、生活、農業、畜禽、上游水體、大氣沉降、游客等污染日益明顯,水庫水體富營養化嚴重,生態功能退化萎縮,水庫這個城區中脆弱的生態系統逐步退化。
針對喀什市周邊水質的污染,本組成員進行了水體質量以及污染來源的監測調查,此次調查目的在于通過對婁湖水環境的淺析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注入湖區的污水或廢物增多、漁業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圍湖造田等情況的調查,探究水庫的綜合應用、和諧治理、運行。
調查方法:以實地考察和問卷的.形式展開調查
調查過程:
1. 上網查詢相關資料;
2. 取喀什市周邊生活用水和工業廢水作為樣本進行PH值的測定,并測定水的透明度,進一步分析水庫水污染來源有哪些。
調查結果:
采樣點一:東湖調查時間早上8:32.
經過測定該采樣點水體的PH為6.3,水溫為4.2攝氏度,透明度為0.61米。 由于該地段游人較多,污染物主要為生活垃圾,大多為難分解的塑料包括塑料瓶,方便袋,快餐盒,包裝紙,瓜子殼和廚房垃圾等。附近水體水質較差,主要表現有水呈微黑色,有輕微的臭味,水草茂盛,水面有很多白色泡沫,水體富營養化嚴重。
采樣點二:七里橋調查時間早上 9:45。
經過測定該采樣點水體的PH為6.9,水溫為攝氏度,透明度為0.59米。 該地段為主要的批發菜市場,水草較少。但由于附近有居民點,污染物主要為生
活垃圾,主要有塑料瓶,方便袋,快餐盒,包裝紙和菜葉。附近水體水質較差,水呈微黑色。出水口流域有大量生活垃圾。在調查期間也看到有附近居民直接在水體內洗菜和洗衣服。經推測水體可能有磷污染。
采樣點三:圍湖造田區。調查時間早上11:02
經過測定該采樣點水體的PH為6.1,溫度4.3攝氏度,透明度0.63米
該采樣點有居民住宅分布,居民將湖岸開墾作為耕地并在上面種植蔬菜,空余低洼地方用于填放生活垃圾,岸邊堆放了各種塑料垃圾,如塑料瓶、塑料袋、塑料薄膜,以及煤灰。岸邊水面上漂浮著油污,浸泡在水里的菜葉開始腐爛,水藻叢生。生活垃圾、農用化肥以及生活污水為該區主要污染來源。
采樣點四:木材加工廠及水泥塑料袋加工廠。調查時間為早上13:21
經過測定該采樣點水體PH為7.3,水溫4.3攝氏度,透明度0.58米
該采樣點主要分布了木材建工廠及水泥塑料袋加工廠,工廠附近的水域上出現泡沫,水體顏色較深,工廠煙囪中排放出濃濃黑煙并散發出焦臭味,工廠旁邊開設了農家樂餐館,并有居民住宅分布。工廠排放廢氣的沉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餐館運營產生的垃圾成為該區主要的污染來源。
采樣點五:八里橋魚塘調查時間為早上 15:35
經過測定該采樣點水體的PH為7.0,水溫5.5攝氏度,透明度0.57米
由于該采樣點附近有網箱養魚場,養魚戶們把一桶桶魚飼料倒入湖水中的網箱中,以及養魚戶們的生活垃圾,產生大量的魚兒和養魚戶的排泄物,造成的污染難以想象。附近水質較差,發出惡臭。
采樣點六:吐曼河調查時間為早上14:55
經過測定該采樣點水體的PH為7.3,水溫6.2攝氏度,透明度1.3米
該采樣點附近是居民區,污染物主要為生活垃圾,主要有塑料瓶,方便袋,快餐盒,包裝紙和菜葉。附近水體水質較差,入水口有大量生活垃圾,一些生活污水也會流入水中,有居民在附近水域中洗菜。
結果分析與建議:
據分析,造成喀什市周邊水質惡化的主要原因有:周邊城鎮的生活污水和部分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水;行人隨意向湖中丟棄廢棄物。此次調查就喀什市周邊水質展開調查。
措施:
1、拆除違法、違章建筑。
2、取締違法經營活動,圍湖養魚、網箱養魚、洗車場、修車場、娛樂場所、餐館、農家樂等。
3、對附近水泥塑料袋加工廠生產廢水實施專項治理,禁止生產廢水外排入庫;對合法經營的臨湖賓館、飯店、娛樂場所等實施限期治理,確保污水穩定達標排放,進入城市下水管網4、推廣無公害農產品技術、秸桿綜合利用技術、廢棄物沼氣處理技術,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開展高毒、高殘留農藥、生長調節劑、激素類藥物的市場執法檢查工作,凈化農資市場。
5、治理水庫周邊垃圾亂堆放、污水亂排放等現象; 改造和新建周邊公廁,安裝果皮箱,增設垃圾轉運站。
6、對庫內底泥進行疏浚治理,恢復生態系統,將水庫周邊居民(村寨)生活污水引入城市下水管網;每天定時對庫區周邊進行清掃、巡視、打撈漂浮物、清理野花生及雜草植物等。
7、加強水庫游泳、釣魚人員以及游客的管理,杜絕投餌釣魚、洗衣、洗菜、亂扔白色垃圾現象。
8、加大水庫流域內植樹造林力度,增加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加強封育保護,提高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
9、投放流濾食性魚類,不斷凈化水體。
社區調研報告3
社區作為城市發展和社會建設的基礎平臺,在當今經濟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社區工作者作為奮斗在社區建設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在推動社區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在維護基層穩定、服務人民群眾、促進社會和諧上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XX市為適應新時期社區建設的需要,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的社區工作者隊伍,連續多年通過面向社會和高校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為全市社區建設充實了人才力量,取得了重大成績。但在這一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進一步發展,主要表現在:
一、法規政策尚不完善,導致人員管理出現混亂
當前,國家法律法規層面對社區工作者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也沒有將其作為一類職業明確提出來,由此導致社區工作者的身份難以確定,并帶一系列問題。比如,《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以下簡稱年休假)”。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很多街道以《條例》未將社區工作者明確提出而拒絕社區工作者休年休假的申請。此外,由于制度不完善,社區工作者在考核、獎懲、培訓、退休、辭職辭退、煤火費等一系列問題上都沒有政策依據,導致各地方遇到實際問題時要么各行其是,要么繞開不去解決,嚴重影響了隊伍的穩定性。
二、福利待遇相對偏低,普遍存在現實生活壓力
隨著社區建設的發展和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繁重,再加上社區服務對象和工作內容的特殊性,平時尤其是節假日和敏感時期經常需要加班加點,一些社區工作者認為自身的付出與收入不能成正比,影響了在社區工作的積極性。一些外地的大學生社工,在房價高企的。情況下還面臨著租房等實際困難,再加上近年來物價上漲較快,他們的生活負擔很重,很多大學生社工雖然有奉獻基層的熱情,但迫于生活壓力不得不選擇離開。近年來,市區各級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社區工作者的福利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與工作任務和目前XX市生活水平相比,收入待遇還具有向上提升的空間。
三、發展前景不夠明朗,影響了扎根基層的信心
當前大學生畢業后找工作,不僅看重當前的薪水,更看重的是今后的職業發展空間和職業發展前景。與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有所不同,在社區工作缺少晉升更高職位的機會,同時,目前社區工作者沒有非領導職務增長機制,而一個社區的領導職務非常有限,大部分社區工作者都缺少晉升機會,一些大學生社工認為在社區工作的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因此留在社區工作的信心產生動搖。更為重要的是,傳統的思想觀念使人們對編制、身份等看得特別重要,而當前社區工作者的身份地位尚未確定,加上相關政策的不完善,一些大學生社工由此認為這一職業的.發展前景不明確,極大程度地影響和制約了他們對社區工作的熱情與投入程度。
四、思想認識存在偏差,對自身的角色定位模糊
長期以來,社區工作在人們眼里都被認為是層次較低的工作,加上部分大學生社工對社區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還停留在社區工作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腳偵緝隊”的層面,認為社區工作不如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作體面,和身邊同學、朋友的工作對比,難免產生低人一等的想法。一些大學生到社區工作后,與自己想象中的工作不相符,尤其是一些研究生,心中落差較大,認為自己大材小用,思想上產生一些波動,工作情緒受到一定影響;一些大學生社工沒有經歷社會環境和工作環境的歷練,對于經常性的加班、值班偶爾產生厭煩、抵觸情緒,加之工資待遇相對較低,往往會產生個人價值得不到體現的思想。
五、基層經驗比較缺乏,做群眾工作的能力較弱
社區人際關系復雜、利益糾葛較多,工作瑣碎繁雜,做好社區工作需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處理實際問題的經驗。目前招聘的社區工作者絕大部分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實踐經歷、社會閱歷,處理問題、解決矛盾的經驗很少,對社區及居民情況了解也不多,讓他們直接到基層處理社區事務,對于他們而言極具挑戰性。另一方面,很多社區居民對新進的大學生感到很陌生,對他們處理糾紛及服務社區的能力也大多持質疑與觀望態度,而做好社區工作的關鍵就是讓居民對社區工作者建立足夠的信任,才可能繼續開展進一步的工作。因此,要大學生社工成為做群眾工作的能手,將來能夠獨擋一面,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針對當前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和困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完善規章制度,確保管理有序
目前,XX市關于社區工作者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為《XX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從目前來看,這一文件規定比較宏觀,沒有細化的配套文件,各區和各街道在實際操作中只能自行規定,造成不同區、不同街道之間政策差別很大,有必要出臺全市統一的配套政策,對相關問題進行明確。同時,在國家對社區工作者身份未明確界定的情況下,可以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先行一步,將社區工作者劃定為社區事業編,作為一種獨特的事業編制存在。一來社區工作者的所有經費均由財政負擔,此舉不會額外增加財政負擔,二來可以將社區工作者的身份明確下來以安定人心,三來在管理上便于參照事業單位的相關制度執行。
2、提高薪酬待遇,穩定人才隊伍
近幾年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水漲船高。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來,XX市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明顯加大,在10月份突破3%,11月份超過4%,今年2月份則達到了5。3%,8月漲到6。6%,創三年來。考慮到食品類價格上漲較快,因此對居民生活影響更大。去年全市社區工作者調資后,社區工作者收入比以前有了很大幅度增長。但由于社區工作者工資增長機制只有職務年限補貼每年增長50元,相比物價漲幅來說,遠不能保證社區工作者的生活水平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因此有必要建立社區工作者工資增長長效機制,確保在不大規模統一調資的情況下其工資待遇也能逐年合理增長。
3、建立職級體系,提升發展空間
目前,社區黨組織、居委會和服務站的職務一共只有3級,即一般工作人員、社區副職和社區正職,大部分社區工作者都只能在一般工作人員的職位上干一輩子。為了給社區工作者更大的晉升空間,可以考慮借鑒公務員制度和警銜制度,建立社區工作者職務和職級相結合的制度。比如將職級劃分為16級,一般工作人員對應1-8級,社區副職對應5-12級,社區正職對應9-16級,采取3年晉升一級職級的方式,保證在社區踏實工作的低職務人員也有晉升到更高職級的機會。另外,在明確社區工作者身份地位的同時,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招考時,也可拿出部分職務定向招考社區工作者。
4、加大宣傳力度,培育優秀典型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板報、櫥窗、博客等渠道,宣傳社區工作者扎根基層、默默奉獻的典型事跡,塑造他們的良好形象,展現他們的良好風貌,尤其是要讓居民群眾逐步了解、熟悉、信任大學生社工,樹立大學生社工在居民群眾中的公信度。另一方面,要重點培育大學生社工中的一些優秀代表,為其他人員樹立標桿和榜樣,讓大學生認識到社區工作大有可為。同時,注意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工學歷水平高、知識儲備多、操作技能熟、創新能力強等優勢,揚長避短,讓其在工作中與經驗豐富的社區工作者結成對子,優勢互補、相互指導、共同提高,增強他們做好社區工作的信心。
5、加強崗位培訓,提高業務能力
由于學校與社區差別甚大,剛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一時難以適應社區工作在情理之中。但是,實踐證明,這些大學生社工的理論基礎好、總體素質高,只要注重對他們的培養使用,他們就可以很快成長起來。為此,一方面,要在社區搞好傳幫帶,提高大學生社工的任職能力,另一方面,要針對大學生社工工作熱情高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的問題,采取不同形式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尤其是從全市層面每年規定統一的培訓課程和培訓時間,在組織上可以市、區分級組織,從而分類、分層地開展專業性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讓他們在社區工作期間有所得、有所獲。
社區調研報告4
近年來,隨著XX區經濟發展速度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對土地使用的需求日益增加,大批農民居住地被集中征用,從而出現了拆遷集中安置社區。拆遷安置區的建設與管理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為此,我們站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高度,積極完善拆遷安置區的建設和管理,努力推進拆遷安置社區健康發展。
一、 基本情況
從我們對全區拆遷安置區的最新統計數據來看,全區拆遷安置區共涉及13個鎮(街道),總計83個,其中,已建成和正在建設且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拆遷安置區共有5個(香山街道香山花園、舟山花園、郭巷街道國泰社區、城南街道紅莊新村、長橋街道蠡墅花園)。
二、 主要特點
XX區拆遷安置區主要有以下特點:1、建設時間跨度較大。最早建設的是城南街道的寶尹花園,1996年建成,距今已有17年時間。而70%的拆遷安置區是在20xx-2012年之間建成。2、小區規模參差不一。規模最小的是越溪街道的田上小區,僅有8幢樓房,共居住43戶176人。規模最大的是郭巷街道的國泰小區,建有1992幢樓房(其中別墅1388幢),居住2115戶7892人。3、居住人員相對復雜。在這些拆遷安置區居住的大多是遺留在村的中老年農民,文化程度低,生活能力弱、接受新事物意識差。還有相當部分房屋被農戶出售或出租給外來務工人員居住,有的小區外來人員已經占到較高比例,這些人員流動性大、結構復雜,素質不齊。4、管理模式多種多樣。大致有三種:一是單獨建立社區居委會進行管理;二是由原村委會或居委會代為管理;三是建立小區管委會,主要負責小區的物業管理,不承擔其他事務,這類小區有香山街道的香山花園和舟山花園2家。
三、 存在問題
一是社區規模過大,基層組織建設遇到阻力。目前的拆遷集中安置社區中,較小的地理空間往往集聚了幾個行政村的被征地農民,安置居民很多都在5000人以上,有的'甚至超過1萬人。如此龐大、集中的群體對于基層自治組織深化村民自治,落實基層民主,形成了不小的阻力。因此,如何加強社區各類組織配套建設,構建拆遷安置區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新格局,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新問題。
二是管理體制不順,社區管理效率受到制約。目前拆遷安置區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矛盾是農民集中居住在社區公寓房內,但經濟的收益分配在村里,形成社區管理和村委會管理并存的二元管理體制。拆遷農民與村集體經濟還存在著割舍不斷的聯系,往往不愿將戶籍、黨組織等關系與原村組織脫離,形成農民的收益分配和居住相分離的矛盾。同時,這些居民既要接受社區的管理,又要接受村組織的管理,造成社區管理職責不明確、具體事務難以協調解決的矛盾,降低了社區組織對居民的吸引力和約束力。
三是基礎設施不全,安置居民需求難以滿足。由于拆遷安置區大多規劃建設時間緊、任務重,有的是邊拆遷、邊規劃、邊建設、邊安置,導致一部分安置區的“硬件”建設跟不上,生活、娛樂、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配套設施或不夠齊全,或標準不高,不能完全滿足入住居民的服務需要。就是一些建設標準較高的安置區,在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上也有一些不夠周全的地方。一些有一定需求量的群眾生活設施(如婚喪喜事大廳、公廁等)未納入規劃建設,社區公共用房和停車位配置不足,無法滿足日常管理和群眾需求。
四是供需矛盾突出,公共服務體系有待完善。現在許多安置區都存在著社區服務的供需矛盾。居民在社會保障、家政服務、老年活動等服務項目上具有一定需求,尤其是在就業服務方面,需求量很大。隨著經濟發展,勞動力市場逐步由單純的體力型向專業型、技能型、知識型轉變,而一些40—50歲農民除了種地缺乏其他技能,只能從事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體力勞動,就業崗位相對要少,再加上社區開展就業服務尚不到位,許多農民很難及時掌握準確的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短時間很難找到適合的崗位。
四、今后發展思路
一是要優化安置區的規劃建設。確保社區用房面積不低于400平方米,新建社區服務用房面積要不低于社區住宅地面建筑面積的3%的標準,提高公共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的用房比重。合理確定社區規模,拆遷安置區的規模原則上應控制在1500戶以內,已經建成的規模較大的拆遷安置區則可以探索“一區多居”的管理模式。新建拆遷安置區應盡量不打破原行政村建制,原村民多年在一起生活,彼此間感情深厚,現在仍然將他們安置在一起,可以增強他們對新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利于社區治安穩定和日常管理。
二是要落實安置區的有效管理。將拆遷安置區建設和管理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基礎,推行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網格化管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管理網絡,逐步形成社區—居民小組—樓道的三級管理網絡。實行分片包干、責任到人、設崗定責、服務到戶。選齊配強居民小組長、樓道長,切實把服務管理觸角延伸到每個樓道、每戶居民,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社區服務管理工作格局,提升拆遷安置區的管理效率。
三是要完善安置區的服務網絡。緊緊圍繞實施民生幸福工程,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完善社區便民服務室建設,為安置居民提供全面、便捷、優質的服務;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夯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服務;建立社區就業服務網絡,通過發布勞務供求信息、幫助更新擇業觀念、組織技能培訓等途徑使拆遷農民能夠實現靈活就業;開展社區文化服務,定期組織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社區文體活動。在拆遷安置區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社區服務體系。
四是強化安置區的人員配備。選好配強社區“兩委”班子,社區工作人員按照社區人口的1.5‰配備。提升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專業化水平,積極吸納專業社工進入社區,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統一考試,取得社會工作師資格證書。提高社區工作者報酬標準,對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社會工作者每月增加待遇,進一步完善社區工作者報酬自然增長機制。讓社區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人才,為社區管理與服務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五是加強安置區的經濟管理。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戶籍隨房走、股權跟人走、福利在住地、管理歸屬地”的要求,將安置居民的戶籍遷入社區,改變“人戶分離”現象。我區的農民大多都加入了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這些農民安置到新社區后,還是擁有原行政村集體資產的一份,享受村級集體資產經營成果。這就使得農民和安置社區之間缺乏必要的利益結合點,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也就顯得不足。應將這些原行政村集體資產量化到村民,將村民持有的股份從原行政村的經濟合作組織中撥離出來,由鎮(街道)的資產經營公司統一經營,形成一個新型、科學、有效的社區經濟管理模式。
社區調研報告5
目前,全國上下都在加快推進社區建設工作,由于《居委會組織法》滯后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需要,特別是農村城市化建設中的村改社區的有關問題沒有現成定論,根據我區近幾年來村改社區的實踐,現就有關問題提出以下粗淺的看法。“村改社區”的基本條件全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區建設已成為區、鎮(街道)黨委和政府在加強城市基層民主建設中迫切需要探索、實踐的一項重大課題。全區非農業人口逐漸增多,村委會職能發生了變化,各鎮(街道)在推進農村城市化建設中,必然要面對撤村建社區的問題。從20__年開展社區建設以來,全區已將59個村委會和70個居委會通過改建、合并或整合等方式組建了76個社區居委會。村委會具備什么條件才可以撤村改建社區?我們認為,社區是城市社會的基本單元,是城市管理的載體,撤村建社區應當要體現城市化的發展觀和城市社區的基本構成要素。就我區而言,下列三種情況可以撤村設立社區。一是在近期城區規劃范圍內,因經濟開發,農宅基本上都已拆遷,并基本進入復建小區,村民委員會已無法行使對村民的管理服務等職能的村。二是集鎮周邊的村委會,從事二、三產業的村民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均耕地面積低于本區人均耕地面積的二分之一的村。三是村委會雖不靠集鎮,但商貿繁榮,交通便利,人員居住集中并已自然形成的中心村。“村改社區”的設立程序村改建社區不是簡單地將村委會“換牌子”。
在社區劃分上,要按照便于社區服務管理,便于開發社區資源,便于社區自治的基本原則,并結合地域性、認同感等要素科學劃分社區和居民小組范圍。在社區管理上,要突出“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的原則,逐步建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際關系和諧的新型現代化社區,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協調發展。在社區規模大小上,應當從便于管理和服務的角度考慮,轄區內以1000-1500戶,3000-5000人為宜。對納入集鎮統一規劃的村,村規模較小的,可考慮與集鎮社區合并或整合;對整建制拆遷的村,納入復建小區統一規劃管理的,可考慮設立一個或若干個社區。社區居民委員會成員職數以5-7人為宜,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活動和服務場所應設在居民聚居的地方。村改建社區具體如何操作,《村委會組織法》和《江蘇省實施<村委會組織法>辦法》對村委會的撤銷只作了原則性的規定,并且要求召開村民會議討論同意。目前,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召開村民會議難以組織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從原則性和靈活性的角度來考慮,可以通過變集中召開村民會議為分散征求村民意見,然后再集中村民意見的方式,即通過充分發揮村民代表廣泛聯系村民的作用,來體現大多數村民的意愿,達到召開村民會議的效果。對具備撤村建社區條件的村,如需組建社區,必須先經鎮(街道)領導集體研究提出,并對村集體資產的完整性作出妥善處理,確保村集體資產不流失、不平調。然后具體可以考慮按以下六個步驟進行。第一,召開村民代表預備會議。即由村委會召集全體村民代表召開會議,提出撤村組建社區的意見。第二,征求村民意見。即由村民代表持“撤村組建社區的征求意見表”到其所聯系的農戶家中,逐戶征求意見。意見表應有戶主明確的意見,并在“同意”或“不同意”欄內簽名。
第三,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即由村委會按村民代表會議程序召集全體村民代表召開會議,按大多數村民的意見作出決議。第四,村提出申請。即由村委會根據村民代表會議作出的決議,向鎮(街道)提出撤村組建社區的請示。第五,鎮(街道)正式報告。即由鎮政府(街道)向區政府提出撤村組建社區的請示,并按規范要求報送相關資料。第六,區政府審批。區政府接到鎮(街道)請示后,批轉民政局辦理,經民政局核準提出意見上報區政府,由區政府正式行文批復。“村改社區”的選舉方式按照《居委會組織法》的規定,居委會選舉可以采取居民選舉或者居民代表選舉或者戶代表選舉的方式。因此,在具體實施中既要體現民主性又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應當充分認識社區居委會與居委會雖然都是居民自治組織,但彼此間又有較大的區別。就管理和服務對象而言,過去的居委會只管轄和服務于戶口在本居委會的居民,而社區居委會采取屬地管理的方式,其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不僅包含了居委會這部分居民,更重要的還涵蓋了大量的單位人和社會人。從我區社區現實情況來看,大的社區有七、八千戶二萬多人,一般的社區也有一千多戶二、三千人。
因此,在社區居委會選舉上,采取全體居民直接選舉目前不太可能;采取居民代表選舉雖然民主面較窄,但其最主要的優勢是便于組織實施和一次選舉成功;采取戶代表選舉雖然較居民代表選舉民主程度高,但組織實施相對較難。這是因為社區不像村委會那樣,村民之間比較熟悉,村民利益與村委會工作有關聯,村民對選誰當村干部心中有數,這是村委會能夠直選的重要基礎。而社區居民中有大量的單位人,其個人利益對社區依附性不強,對社區居委會工作也不關心,所以參與社區選舉的積極性難以調動。但更主要的原因還在于社區宣傳不到位、社區建設運行機制不健全、社區服務不完善等制約因素,使得廣大社區居民并沒有切身感受到社區建設給其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實惠。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執意擴大選舉面,勢必要影響居民的參與熱情,造成選舉組織者被動應付工作的局面,從而給選舉工作造成負面影響,也就失去了選舉的意義,同時也挫傷社區居民關心、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認為,在社區自治組織法律法規尚未出臺前,選舉應以《居委會組織法》確定的選舉方法為依據,在充分體現民主、民意的基礎上,考慮到選舉的可操作性,可采取社區居民(成員)代表大會選舉社區居委會的辦法。但這種選舉的關鍵在于社區居民(成員)代表的產生,要體現廣泛性和代表性的原則。這就要求選舉組織者首先要科學劃分居民小組,其次要從正面宣傳代表的條件、職責、組成和產生辦法,最后要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辦法組織好居民小組的推選工作。只要按程序規范操作,選出的代表就應當具有廣泛性和代表性,選舉結果同樣可以體現大多數居民的民主和民意。
當然,社區建設推進到一定階段,社區居民對社區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后,應當擴大民主面,逐步推行戶代表選舉直到居民直選。鎮政府(街道)接到區政府同意設立社區的批復后,應當在多長時間內完成選舉工作呢?我們認為可以參照《江蘇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的有關規定,社區居委會選舉工作可在兩個月內完成。采取居民代表選舉時,可按照建立選舉機構、宣傳發動、民主推選代表、推選并確定候選人、組織投票選舉和建章立制等六個階段完成社區居委會組建工作。
社區調研報告6
4月2日,就當前的社區文化建設作了調研。深入了解了社區文化建設的基本情況、好經驗、好做法、面臨的困難以及有關意見和措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文化建設蓬勃發展,展現出勃勃生機。
當前社區建設受到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建設作為社區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在人們日益關注文化生活質量的今天,也得到了廣泛關注,獲得了長足發展,社區文化建設面臨著非常好的形勢。
(一)各社區居委會對社區文化建設高度重視,普遍建立了社區文化領導,健全了社區文化的工作機制。
社區文化建設成為社區整體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漢豐街道辦事處成立了由辦事處主任任組長、副主任和居委會主任為成員的社區建設領導小組,為社區文化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并根據“1+5”社區建設模式,即建立一套社區組織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包括文體活動站在內的5個社區工作站,初步構筑起以區為中心、以街道為依托、以社區居委會為基礎的社會文化活動網絡,發展了一批集教育、衛生、文體、娛樂、休閑等為一體的功能齊全的新型社區服務中心,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二)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建設了一批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社區文化服務設施。
辦事處依托民政部的“星光計劃”在每個社區建立了高標準的“星光老年之家“,室內場館平均面積為215平方米,室外場館為3100平方米;遠遠高于市里規定的50平方米和100品方米的標準。每個“星光老年之家”都有“一校四室”(市民學校、室、健身室、娛樂室、圖書室),新購置了室內所需的桌椅、電視、DVD等24件樂器及音響、燈光等,同時投資7.5萬元為4個社區安裝了31組健身路徑,投資4萬元購買了“星光老年之家“室內設施,投資30萬元,擴建了創業里“星光老年之家“在籃球場的.基礎上新建了網球場、門球場、羽毛球場及水、電、路綠化等輔助工程,為推動社區的文體活動和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提供了物質條件。
(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是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社區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的有效載體。陶治情操,增加社區組織親和力的有效載體,社區充分用文體活動站,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社區文化活動。一是加強隊伍建設,社區成立了80人組成的時代合唱團,30人參加的戲曲票友會,并定期活動。另外,還將居民自發形成的七支健美、秧歌、太極隊進一步發展壯大,由過去的200多人發展到800多人,成為社區文體活動的骨干。三是大力開展“四進社區”活動,舉辦了“三八節”、“七一”黨的生日,興北廣場,興北廣場落成、慶祝管區成立等大型文藝活動,舉辦了首屆社區文體藝術節,舉辦了戲曲、太極拳、健身操、書法、繪畫、攝影、絕技絕活等比賽,有的節目和作品參加了市里的展示和比賽,并獲得好評。這些廣泛開展的社區文化活動,不但豐富了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素質,促進了社區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社區文化建設的政策法規不健全,缺乏必要的保障措施。目前社區文化活動經費、人員等問題都無法可依,工作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
(二)社區文化發展不平衡。當前社區文化設施建設不平衡,活動開展也不平衡。條件好的地區,設施建設好,活動開展也好;條件差的地區,發展相對較慢。
四、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和推動農民自辦文化的具體政策性建議和措施。
(一)社區文化應實行動態管理。有些社區文化有松勁現象,實行動態管理,可進一步調動各社區的積極性。
(二)動員社區轄區內單位參與社區文化建設,促進資源共享。
(三)當前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群眾業余文藝演出隊發揮了很大作用,而且這些隊伍的數量龐大。這些業余文藝演出團隊普遍存在著需要加強管理,提高水平的問題,今后應將對這些業余文藝演出團隊的輔導與培訓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幫助他們不斷提高水平。
社區調研報告7
調 研 報 告
——淺談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
北旺莊街道辦事處振華西街居委會主任助理 李美雙
調研內容:北旺莊街道辦事處振華西街居委會社區建設現狀以及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相結合模式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 調研時間:20xx年6月——20xx年9月
調研目的:
摘 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在新世紀確立的新的戰略發展目標,而社區是社會的細胞,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微觀基礎,因此創建和諧社區也就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基礎工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居民社區越來越多,隨之出現的物業管理也逐漸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行業。由于物業管理企業在推動社區建設、管理社區活動、維護社區安全與秩序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物業管理企業在構建和諧社區的過程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文著眼于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目標,分析了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之間的區別和聯系,從物業管理的角度, 對如何進一步推動和促進和諧社區建設作了較為系統的探討,并提出初步的改進物業管理的對策, 以期為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作貢獻。 關鍵詞: 物業管理,和諧社會,和諧社區物業管理是個新興行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它是以經營為手段、以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為目的的一個行業。隨著我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集約化的居民區應運而生,作為城市經濟活動、社會活動和文化活動的區域載體,物業管理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
當前,建設和諧社會已經被列為我國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目標。我們知道,社區是構成整個經濟社會的基本單元,社區和諧是整個社會和諧的基礎和前提,從這個意義上看,建設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我們必須要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入手,改進社區管理和建設,進而推動和促進整個社的`和諧發展。在這方面,物業管理將大有作為。
社區建設和物業管理是不同范疇的概念,兩者在目的、性質、內容及實施主體等方面有著本質的不同。社區建設是城市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其性質是政府行為在其中發揮作用,具有明顯的行政主導性。其內容比較寬泛,是綜合性的行政事務和社會事務管理,其實施主體是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等。物業管理是物業管理企業接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的約定而提供的有償服務,其性質具有明顯的市場性。物業管理的內容主要是對物業進行管理養護和對相關區域的公共秩序進行維護,它是一種專業服務,其實施主體是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 以及前期物業管理階段的開發建設單位。各主體之間主要是經濟關系。但社區建設和物業管理也不是截然對立的,兩者有著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聯系。第一,物業管理是社區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物業管理所從事的保安、保潔、綠化、房屋及設施設備維修養護等工作,正是社區建設中衛生、治安、環境等最基本的職能范疇。第二,物業管理企業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物業管理企業在社區中組織和參與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有益的社區文化活動,不僅有利于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促進鄰里和睦,增強業主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第三,社區建設反過來影響物業管理的發展。社區建設得好,社區功能完善,居民素質提高,各主體自覺履行職責,這有助于物業管理制度的有效遵守和執行,有助于業主自律機制的建立,有助于矛盾和糾紛的減少,物業管理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在流動人口管理、計劃生育、勞動就業等方面,雖不屬于物業管理服務的范圍,但在政府授權和有償服務的前提下,物業管理企業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完成輔助性工作,客觀上也推動了社區建設工作。由此可見,從根本上說,物業管理和社區
建設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居民的居住質量,營造社區穩定、安全、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目前我國的物業管理行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1、企業規模總體偏小。
由于房地產開發規模普遍較小,開發方大多自行組建物管公司或成立物業管理處等, 直接形成了一般物業企業難以快速實現高規格和大規模發展, 企業規模總體偏小;2、物管投訴多, 社會認可程度低。物業投訴產生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是物管企業提供的服務和住戶期望與理解產生了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是開發方沒有足夠重視所建物業后期管理需要的客觀條件與運作成本。還有相關政策配套法規規定實施細則滯后, 物管企業競爭意識不強, 競爭無序;3、市場經濟需要完備的“游戲規則”, 配套法規出臺少, 出臺的也不細, 大多不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這就造成出了問題難以統一思想與認識, 并逐步使分歧加大矛盾加深, 個案不能得到很好解決, 日積月累, 矛盾重重;4、物管企業自我發展能力不強, 后勁不足; 規模化發展也并不等同于規模效益。很多物管企業因攤子過大, 管理跟不上, 人才匱乏而運營不下去, 再加上整個行業面臨的共性現實困難, 一些急劇擴大規模的物業公司其物業管理主業大多出現虧損, 不得不退出部分樓盤的管理;5、融資困難;6、特色企業文化未形成。 三、產生問題的主要原因
1、觀念落后, 認識錯誤。
( 1) 關于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是針對物業產權多元化發展狀態而產生的,業主自管則不在《物業管理條例》調整范疇, 不屬于條例規定和承認的物業管理。 ( 2) 關于業主和業主委員會: 近年來, 一些業主的非理性維權, 使物業管理的糾紛隨之增多。究其原因, 主要是業主不了解物業管理, 他們對“物業管理”認識上的誤區導致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業主委員會不是獨立法人單位, 不具經營管理物業的營業資格。其作為一個非經濟組織同經濟實體的物業公司訂立委托管理合同在法律上不對等, 表現在業委會對其他住戶與物業公司造成損失時無賠償責任和能力。另外業委會的自治組織職能同業主自律應結合, 并在政府的監管下進行, 這才能真正提高自治管理能力。
2、配套法規政策規定實施細則嚴重滯后。現實中出現的很多問題沒法快速裁判。物業管理涉及方方面面, 對一些糾紛問題, 主管部門因缺少可依據的配套法規難以出具權威意見,造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一段時間以來,尤其是新建小區,由于法律法規不健全、相關法規之間協調不暢、有法不依、政府監管與執行不力、開發建設單位與物業管理企業職責界定不清、物業管理與社區管理權責不明、物業管理企業與公用事業等單位各自為政、物業管理本身經營活動不規范,以及長期形成的對于社區管理的慣性社會習慣等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使得有相當一部分社區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和諧的音符,有的甚至造成了現實的矛盾和沖突。這種不和諧因素的存在,勢必將導致社區居民心理的不穩定,阻礙社區建設的腳步,進而影響整個和諧社會的建設目標。
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在社區建設中物業管理工作起著重要的作用,物業管理企業是社區組織中一個重要組織,處理協調好物業管理企業與業主委員會、社區居委會、社區黨組織之間的關系,搞好物業管理服務,共同參與構建和諧社社區建設,是物業管理企業的重要職責。對此,本文就如何發揮物業管理在社區建設中的作用,促進物業管理與和諧社區建設的良性互動發展談談粗淺的認識。
為了實現構建和諧社區的目標,一個優秀的物業管理企業除了能提供合同約定、可量化的服務之外,其服務范圍和服務水準還應達到相當的廣度和深度。在基本服務范圍之內,一個優秀的物業管理企業能提供規范完善、人性化的高質量服務,實現物業使用的便利性、舒適性,延長物業的使用壽命,實現保值增值。在基本服務范圍之內,一個優秀的物業管理企業更能將服務提升到社會的層面,盡可能地賦予物業以附加值。
對于搞好物業管理與社區建設相結合的工作,應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提倡“尊重自然,愛護環境”的生活觀念是和諧社區的第一要素。試想,如果一個業主在經歷了一天的忙碌之后,拖著疲憊的身體,攜帶著辦公室的沉悶氛圍和工作壓力,穿過擁擠的街道,喧鬧的人群進人到社區,被社區整齊劃一的綠化所吸引,為社區閑適而平和的氛圍所包裹,一天的壓力和抑郁一掃而空,此時社區內的一草一木在他眼里就會變得無比生動。立體的綠化,盡職的小區管理人員、有序的停車場、干凈的衛生以及可愛的小
寵物無不讓生活在社區的每一個業主產生家的感覺。與自然的和諧要求物業管理大力建設環保社區、綠色社區。實現此目標,一方面應包括建立污水處理系統,使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對舊建筑物進行“穿衣戴帽”美化整治,另一方面應實施立體綠化,因地制宜實行“見縫插綠”。在路邊屋旁建花基花壇,在有條件的街道建花棚,在家居建陽臺花園、天臺花園,在社區內建立園林景點,以此作為業主休閑娛樂的場所。
其次,維護社區的安全與穩定。和諧社會要求社會祥和,國家安定。因此構建和諧社區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也就是社區的安全,它是社區健康有序發展的根本保證。保證社區內業主人身財產的安全是物業管理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就要求物業管理企業建立健全社區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建立完善的保安制度。它要求:根據社區的特點,合理的部崗,巡邏檢查,對社區內的可疑人員進行查問;在社區內發現火災、治安、交通事故時應及時排除危險、制止違法行為,并及時報告相關部門;配合公安機關做好社區內刑事案件的保護現場,協助公安機關偵破案件;對社區內的共用部位,公共設施包括娛樂健身施負有管理、維護的義務;定期檢查、修理、維護和更新消防設施設備,使消防設備處于完好狀態。以上這些保安服務涉及到了社區安全的方方面面,為社區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為社區內業主的學習、工作、生活提供了可靠的安全
第三,促進社區良好的社會風尚的形成。物業管理可通過多種方式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增進鄰里關系,緩解業主們平日里緊張、高度的工作壓力,進而營造出一種氛圍、一個“圈子”。在社區成員中確立共同的價值目標,讓業主對社區產生一種親切感、認同感和歸屬管,激發全體社區成員對社會、對集體的高度熱情,從而積極參與社區的文化活動、體育活動、公益活動等,發揚互助精神。鄰里和諧是和諧社區的重要表現 “增進鄰里感情,構建和諧社區”是讓社區業主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逐步清除彼此問的隔閡、冷漠、排斥狀態,強化社區團結意識,重建人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接納意識,增強業主的歸屬感、認同感、親情感、溫馨感,增進鄰里感情,努力形成團結互助、扶貧濟困、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社區環境的重要嘗試。
社區調研報告8
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的重要載體,是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的重要措施。為全面了解城市近郊村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情況,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步伐,我在××村進行了深入調研。
一、基本情況
××村地處焦店鎮北部,面積××畝,有3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人口××人,黨員××人,3個自然村成品字型分布于北環路和西環路兩側,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村主導產業以煤礦產業為主,養殖業、物流業及其第三產業正在逐步壯大。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三大優勢
(一)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可以有效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首先是要堅持科學規劃,優化社區建設布局,按照農村的自身特點,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合理確定社區建設規模,科學規劃空間布局,重新配置土地資源,解放土地生產力,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新型農村社區的發展潛力。其次是通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可以節約土地資源,減少農村基礎設施重復建設浪費。目前,××村3個自然村僅群眾住房和基礎設施占地面積就達600多畝,通過社區建設可以將3個自然村合并到一處,既能避免基礎設施重復建設,又能節約土地400畝。節約出來的土地,適合復耕的就復耕,發展高效農村;適合退耕還林的就植樹,美化環境;適合發展工業、服務業的,就引導群眾發展經濟,從而最大程度地發揮土地的使用價值。
(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能夠有力推動農村經濟轉型。
一是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能夠充分利用居住方式變化對生產方式形成倒逼機制,推動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規模化經營,積極發展高效農業。根據張莊村距離市區近、交通便利的特點,可以建設“菜籃子”工程,發展大棚蔬菜,以及發展養殖業,開辦養豬廠、養雞廠等。二是依托當地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積極發展第三產業。通過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將建設整合節約出來的一部分土地留作集體用地,建設產業集聚區,為新型產業發展拓展空間,促進產業轉型。××村位于西環路與北環路交叉口,毗鄰××礦、××礦、××礦等礦區,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非常適合發展交通運輸業、物流倉儲業、汽車修配、餐飲服務等第三產業。目前,××村的物流倉儲、汽車修配等行業已初具規模,發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產業集聚區能夠有力地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帶動更多群眾致富,實現農村經濟轉型。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必然帶來農村社會管理的創
新。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就是要根據農村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
史傳統,尊重和保護農村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而形成的淳樸、厚重的民風民俗,通過土地整理、村莊革新等方式,著重建設一種既有現代工業文明因素,又保存著優秀傳統文化印記的“田園式”新社區,從而實現農村與城市的一體化發展。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新格局,必然會促使政府部門的職能延伸到農村社區,實行一體化管理和服務,推動農村社區創新黨建模式,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民自治制度,健全社區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培育發展社區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社會組織,形成政府行政管理與社區自治有效銜接、良性互動的管理機制。所以說,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是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現實要求,也是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有效載體。
三、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嶄新課題,現在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一是財政扶持資金有限,難以彌補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及維持正常運轉的資金缺口。
二是農村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民收入分配不均,主要靠群眾自身籌集解決困難很大。
三是外部引資還沒有探索出成功模式,仍舊在“摸著石頭過河”,在管理監督、權益分配等方面還沒有形成清晰的思路,風險比較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家主動籌資的積極性。
(二)部分群眾積極性不高。受傳統居住觀念影響,廣大農戶形成了相對封閉的生活習慣,習慣于獨門獨院式的居住生活方式,且生產生活成本相對于新型社區較低,再加上入住社區會使生產設備存放不方便,致使部分低收入群眾對于建設新型農村社區的積極性不高。
(三)部分干群的思想認識不到位。一方面,少數干部思想認識有偏差。有的對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認識不足。有的存在畏難心理,怕資金難籌而導致舉債建設或“亂尾工程”,怕征地拆遷的難度大、影響干群關系。另一方面,農民存在模糊認識。許多農民群眾雖有提高生活質量的強烈愿望,但對農村新社區建設的了解不多、認識不足,影響了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有的認為新社區建設是政府的事,與己無關或關系不大,“等、靠、要”思想嚴重。有的擔心農村新社區建設是“一陣風”,政府承諾的優惠政策日后難以兌現。
四、加快我鎮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創新組織形式,健全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領導,抽調相關單位業務骨干,組成一支業務熟、素質高、能力強的新型社區建設隊伍,具體負責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組織協調、政策擬定、措施落實、施工管理、監督檢查等工作。形成“政府統籌推進、部門協調配合、村(居)積極運作、農民參與聯動”的工作推進機制。
(二)搞好宣傳發動,突破常規推動建設。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簡報等各種宣傳載體,對社區建設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宣傳。在規劃建設、創新內容、建設標準、運作模式等方面,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公開透明、陽光操作。在宣傳引導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梯次推進,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速度。
(三)強化資金統籌,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明確以鎮為主的新型社區建設資金統籌主導地位,加大力度,整合扶持項目。實行市場化運作,采取多種途徑,爭取社會資金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提供財力支持,推進了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順利開展。
(四)加強社區管理,深入探索農村服務社區化的有效形式。推進農村服務社區化,要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際、分類指導、科學謀劃的原則,推進硬件建設再提高,軟件建設上水平。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社區服務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強化服務意識,拓展服務領域,切實以“富民、便民、親民、安民”為目標,保障社區農民可以享受到像城市社區居民一樣快捷高效、周到全面的服務。
社區調研報告9
為了更好的了解社區青年的現狀,在奉獻社會,服務群眾的同時,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開展好團支部的工作,結合我社區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走訪了相關企事業單位,以及社區青年和老人。
一:基本情況:社區共有3086人,其中青年1136人,團員人數452人,14--35歲的青年736人。
二:建立和完善“一助一”青年志愿者幫扶服務隊伍。在社區黨支部的帶領下,扎實開展領導干部帶頭,施行“一助一”的志愿者幫扶活動,經常組織學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深入院戶對特困孤寡家庭問寒問暖。針對不同需求進行幫助,有肢殘需提供就業幫助的,就近讓他們看守垃圾點,適當給予生活上的補貼,為他們辦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有因重病致貧的,就常上門問候,并對他們實行醫療救助,對他們在生活上給予幫助;每逢節假日,我們就挨門挨戶為他們送上慰問的禮品和親切的問候,切實讓他們體會到大家庭的溫暖,看到他們由衷的高興,我們也是欣慰的。
三: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創建活動。多次組織社區志愿者清理河道,大家不怕臟,不怕累,穿著雨靴在河道里撿垃圾袋、雜物,一車車的垃圾推向垃圾點,臟了自己,美了環境,受到居民群眾的一致贊揚;利用寒暑假期,開展青少年成長教育健康活動,組織中小學生宣傳交通法規,宣傳文明市民教育活動;以“遠離毒品,珍惜生命”為主題,發放宣傳資料,觀看教育片等形式,使他們學習、參與、受教育。帶領他們清理街頭牛皮癬、小廣告,衛生死角、清洗護欄、關注孤寡老人,等社會活動,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使他們健康成長;積極協調社區內的離退休人員,讓他們發揮余熱,開展老幼協調結合,實施網絡監督制度,為維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付出他們的汗水與熱情。團組織因地制宜,統籌安排認真履行好“組織青年、引導青年、服務青年、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等各項職能。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豐富居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我們多次舉辦大眾廣播體操比賽、健步登山、舞蹈比賽。以慶“三八”、慶“六一”、慶“黨的生日,促文明新風”“喜迎奧運”等為主題的多姿多彩的文體活動,大家踴躍參與,情緒高昂,氣氛熱烈。領導的重視和贊賞,更加使活動錦上添花,人們生活越來越和諧,心態越來越寬容,為創建繁榮、文明、和睦的魅力社區增添活力。
通過各種形式的組織活動,我們團組織要充分發揮好聯系青年的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更好地服務社會,聯系實際,及時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進一步增強團組織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為促進我社區的穩定、發展、安樂、祥和發揮出作用,做出貢獻。
社區調研報告10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當今后長時間內要面臨重大社會問題,早在1985年就進入老齡化城市行列,比全國提前15年,到末全市60以上老年人達到64.28萬,占全市總人口358.74萬的17.91%。其中8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9.89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76%。90歲以上老人1.0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0.29%。老年人居家養老一般為: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
20xx.12.5---19日仙溪鎮社工對仙溪鎮的21個村行了養老服務初步調查。通過在與社區老人面對面交流中,老人講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從談話中了解到每個老人幾乎都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過,他(她)們的兒女為了生活常年在外奔波,老人在家很孤單,和物資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滿足,通過調查我發現社區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僅僅只是傾聽她們的'生活瑣事,他(她)們就表現出莫大的高興和滿足。當我在傾聽老人述說的過程中,老人對他的孤單找到了一種寄托,我們的這種探望減少了彼此之間的疏遠感,更給予了他們精神上的慰籍,我們傳遞的那份愛心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關懷,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社區調研報告11
一、基本情況
xx市社區矯正工作于xx年開展了社區矯正試點,今年以來,在全市xx個鄉(鎮、街道)全面推開社區矯正工作,進入矯正實施階段。通過近三年的社區矯正實踐探索和全面開展社區矯正工作以來的情況,目前的社區矯正取得了初步成效,可慨括為三個基本,一是基本上構筑了社區矯正工作管理組織,具體表現為全市xx個鄉鎮街道都成立了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從組織領導和隊伍建設上對社區矯正工作給予保障;二是基本上依照中央、省、市上級部門的要求,認真貫徹xx市社區矯正工作會議精神,全面開展了社區矯正工作。三是基本上制定了工作流程、職責、制度,部門銜接、隊伍建設、保障措施等制度框架,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了有效的監督管理、教育矯正、獎懲考核、幫助服務。但由于社區矯正立法滯后,目前社區矯正工作的具體管理和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規定比較原則,責權不夠明確,實際操作性不強,在社區矯正推進過程中,時常會在制度設計和實際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
二、現階段社區矯正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執法與執行上分離。現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目前適用社區矯正的“五種對象”即被判處管制、被宣告緩刑、被暫予監外執行、被裁定假釋和被剝奪政治權利并在社會上服刑的罪犯由公安機關執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下發的《關于開展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的通知》則要求,司法行政機關具體承擔社區矯正對象的日常監督管理和幫助教育工作。由此,社區矯正從過去的.公安機關單一管理改為公安機關與司法行政機關共同管理體制。從形式上說,作為執法主體的公安機關不再是社區矯正對象日常監督管理工作的具體承擔者,但仍然是“五種對象”監督管理工作目標管理考核的責任單位。而從事社區矯正具體指導、管理、組織工作的司法行政機關在法律上卻沒有刑罰的執行權。這種狀況既影響了社區矯正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也影響了刑罰執行工作的嚴肅性和實際效果。
2、監督管理措施乏力。由于現行法律法規對“五種對象”的監管規定存在一定缺失,導致當前的社區矯正工作缺乏應有的強制力和必要的工作手段,一些具體的監督管理措施和教育矯正手段難以落實到位。一是獎懲考核乏力,現行法律法規規定,“五種對象”能夠獲得減刑、假釋獎勵的實際上只有管制和暫予監外執行對象。至于緩刑對象必須要“重大立功表現”才可以獲得減刑,假釋對象“一般不得減刑”,剝奪政治權利對象則沒有減刑獎勵。二是監督管理手段乏力,現行法律法規規定,“五種對象”違反監管規定可予以收監執行的只有假釋和暫予監外執行對象。對判處管制、緩刑、剝奪政治權利的對象就沒有相關規定,實踐中,外出打工或下落不明時,見檔不見人的,見人不見檔的,占有相當比例而無相應處置措施。三是部分矯正手段乏力,現行法律法規對“五種對象”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的相關規定中,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參加勞動的內容。雖然刑法第46條規定,“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監獄或者其他執行場所執行;凡有勞動能力的,都應當參加勞動,接受教育和改造”,但在實際執行中,該規定是否適用社區矯正對象以及目前適用社區矯正的管制、剝奪政治權利對象是否屬于“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還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社區調研報告12
社區衛生服務是城市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局部,是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目標的根底環節。為了詳細了解xx市x區社區衛生服務現狀,x區XX會組織局部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人員,于今年5月分別到區衛生局和7個xx街道事處,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采取聽匯報、看現場、座談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其中向社會群眾發出問卷調查230份,收回問卷調查230份,中意率70%,根本中意26%,不中意4%。從調查的情況看,x區社區衛生服務以區域衛生規劃為指導,及時調整根底醫療機構功能和布局,經過幾年的探究和實踐,逐步推進并得到穩步開展。
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根本建立
(一)“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得到落實。近年來,x區認真抓了落實社區衛生服務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服務功能工作。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宣傳預防接種和保健知識,對高血壓患者和糖尿病患者進行認真篩查和統一管理,積極開展康復護理,入戶產后訪視和計劃生育指導等工作,“六位一體”服務功能根本得到落實。
(二)嚴格執行根本藥物制度。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優惠政策普及到百姓。自x年1月起,全面實行根本藥物制度,藥品均實行政府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做到了三個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采購、百分之百使用、百分之百零差率銷售。群眾普遍認為,藥品零差率銷售是政府為群眾解決“看病貴”所做的最直接的'好事。
(三)衛生服務方式有所創新。社區衛生醫務人員的服務由傳統的坐堂行醫向主動上門服務轉變,推行“上門服務健康管理模式”,免費為社區居民健康體檢,使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關口前移到家庭;對社區衛生醫務人員全面實行績效考核,強化了鼓勵機制,提升了服務水平。
(四)根本醫療保障制度不斷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當著新農合參合居民信息的錄入和校驗、病人門診報銷、住院報銷等工作,在降低救治費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方面成效明顯。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政策宣傳不夠到位。群眾對公共衛生服務相關政策和制度知曉率還較低,有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人員上門體檢或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體檢較為困難,有的上門醫生還被拒之門外。無論是居民還是醫務工作者,傳統思維定式還相當濃厚,導致協調配合不力。街道、居委會對社區衛生服務人員與社區居民之間的“牽線搭橋”作用發揮不夠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其他醫療機構的協作和交流較少,衛生資源共享不夠充分。
二是硬件建設滯后,人員配置不盡合理。x區大局部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用房狹小,診療設備較為落后,根本輔檢設備不齊,環境設施較差。服務人員素養不太高、結構不盡合理、專業分布不達標、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同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工作量大、待遇相對偏低,付出和收入的矛盾較為突出。
三是經費投入缺乏。區財政在預算衛生經費時,未完全將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和人員工資、辦公經費分項單列,存在打捆使用的情況,且未考慮公共衛生本錢費用。
三、建議和對策
(一)加大宣傳力度。要以社區干部為紐帶,加強社區居民和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溝通聯系,大力宣傳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積極做好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扎實開展上門服務和引導居民到中心進行健康體檢,進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完善網絡體系建設。要加快x區社區衛生服務機建立設步伐。盡快將白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整體搬遷;對龍門、青蓮、青松3個xx街道(中心)衛生院更名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積極落實青蓮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用地;規劃建設小龍、都京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提請市政府將六合職工醫院整體納入管理,將其符合社區衛生服務資格人員并入財政管理。從而完善轄區內xx街道事處衛生服務功能,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
(三)加大財政投入。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公共衛生服務專項經費、員工資、辦公經費應按時、足額撥付;要加強建設用地協調,促使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要全額預算購置根本診療設備的費用,深入開展根本輔檢服務,形成常見病不出社區就可以完成診斷和治療的格局;要逐步提高職工待遇,強化職工生活保障。
(四)加強協調配合。要對街道(社區)干部進行社區衛生服務知識培訓,充分發揮其紐帶作用,配合做好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同時其他醫療機構要做好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對口支援工作,進一步完善雙向轉診;要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轄區內其他醫療機構的信息交流,到達資源共享。
(五)加強管理,提升素養。要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日常運行的監管力度,加強專業指導,保證惠民政策的落實,讓社區居民切實享受到實惠;要加強人員管理,加大醫護人員的培訓力度,爭取實現所有從事社區工作的醫務人員都具備資質;要建立高水平人員“留得住”,不合格人員“流得出”的用人機制,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隊伍整體素養。
社區調研報告13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向來對“吃"是情有獨鐘的,會澤人更是喜歡“打館”,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創造了博大的飲食文化,并賦予其深厚的內涵與底蘊,步入享受型主題消費時代后,人們更強調自我認同與自我享受,吃的盡情,玩的盡興成為當代人的生活準則。
XX是云南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其中:豐富的飲食文化是滇味重要的發源地之一。金鐘鎮XX社區位于縣城中心,總面積1.5平方公里,轄14個居民小組、3102 、9575人;黨總支下設12個黨支部,有黨員221人;現有駐社區單位42家,民營企業16個,個體工商戶800余個,其中經營餐飲業的有50余家。20xx年末,居民人均純收入5138元。社區主要依靠區位優勢發展第二、三產業及打工業。XX社區自古就是會澤的商業中心,在會澤餐飲業的發展中自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這次調研我們選取了“云南餐飲名店”——人和樓作為調研對象,希望借此為政協開展的“會澤美食產業聯合調研”提供一份可供參考的資料。
一、基本情況
XX社區美食產業大多以經營會澤傳統小吃、菜品為主,平凡如蕎絲稀豆粉、燕麥湯圓、豆花米線、洋芋粑粑、包谷米線、包谷餌塊、蕎飯、包谷飯,奢華如羊八碗、八大碗、宮廷藥繕全雞等,可謂品種繁多、口味各異,適合各個年齡、不同層次的消費群體。其中,“人和酒樓”頗具代表性。人和酒樓,位于縣城老街中段,有20多年歷史,目前,是會澤縣城內規模較大,具有代表性的餐廳。人和酒樓由中式烹調高級廚師王云保先生主廚。酒樓秉承會澤悠久的飲食文化傳統,不斷開拓創新,主營正宗滇味、地方特色菜:生炸雞、拉條雞、宮廷藥繕全雞、芙蓉魚片、紅燒扣肘、千張肉、粉蒸肉、龜羊湯、撅菜湯、宮爆肚條等系列名菜,20xx年被云南省烹飪協會授予“云南餐飲名店”和“云南名吃”等稱號。
二、發展現狀和優勢
近年來,會澤縣節假日餐飲和旅游餐飲持續升溫,社會消費能力增加,特別是家庭和私人消費明顯增多,美食產業的發展是靠著招牌菜的.名聲、新菜系的跟進速率以及服務的態度,隨著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更新,就餐的環境也成為一個重要的考量依據。各餐飲業主為了更好的吸引顧客,適應人們消費需求,大力改善餐飲環境,努力提高服務水平,切實改變了餐飲業的形象,提升了餐飲業的整體水平,使餐飲業朝著科學、文明、健康、安全的方向發展。以“人和酒樓”為代表的這一類老牌傳統餐廳,在招牌菜和口碑方面是具有競爭力的:一般下半年為婚宴的旺季,“人和酒樓”也總是天天有包席,婚宴的收入占到營業額的百分之八十,平時主要接待家庭聚餐、朋友聚會、單位接待等,這些都主要依靠老顧客和口碑帶動。
三、面臨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
據了解,近年來“人和酒樓”在網絡和旅游地圖上都作了宣傳,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因為店面位置(門前不開闊,沒有停車場)以及就餐環境的限制,游客就餐和高檔消費始終做得不太理想。這其實是XX社區轄區范圍內大多餐飲也經營者共同的困惑。因為XX社區主要是以老街為中心,在老街設為步行街之后,餐飲業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很多人愿意選擇到北環路、振興街等便于停車的地段去就餐;更為尷尬的是,那些愿意享受步行樂趣和鐘愛傳統美食、或慕名而來的本地人和游客,卻常常因為這“步行街”上呼嘯而過的摩托車、汽車而興致大掃、失望而歸......
其次,XX社區范圍內的餐飲店大多存在經營管理不夠規范的問題。會澤縣屬于發展中的城市,人均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但物價消費水平卻相對偏高,雖然近年來會澤縣的餐飲市場在城市建設與旅游開發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企業管理化與組織化程度較低。大多數經營企業實行家族式管理,大部分管理與服務人員沒進行過專業化、正規化的業務技能培訓,父子店、夫妻店、早餐店、便餐店居多,零散的餐飲門店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同時,因資金欠缺、信心不足、安于現狀、菜品雷同等問題,制約了行業的快速發展。
會澤餐飲不缺少名片,而是缺少把名片發出去的人,導致“外地人不知去哪吃,本地人不知吃什么”的怪圈產生。偌大的城市中,發掘一家中意的餐館,一桌可口的宴席,人們就會像蜜蜂采蜜一樣,蜂擁而至,造成了很多的麻煩。這主要是由于會澤的特色餐飲,分布過于稀疏,豐盛美食,散落各處。目前。會澤有餐飲店面無數,也有些形成了飲食一條街,但檔次不高,規模不大,特色不鮮明卻是事實。雖然美食資源豐富,但卻缺少有名的特色美食街,店面分布較為分散,少有多種美味在一起的街面。很多人只知道自己居住周圍的一些小吃店,或者哪一家有什么特色招牌菜,但卻沒有一處能將這些美食匯集在一起的地方。晚上,經常有很多人開著車到處找尋那些散落在會澤不同街道和角落的特色美食店,而外地朋友來也必須要會澤人領著才能找得著這些小店。雖然北環路也分布著較多的餐飲店,振興街一帶的發展也帶動了餐飲業的繁榮,但能代表會澤美食特色的街道卻一直沒有出現。
另外,員工素質和衛生狀況也不容忽視。服務主要集中問題在:服務員情緒問題、服務員業務不熟問題、服務員職業素質問題。大多餐飲門店招人是招來就用,根本沒有經過相應的培訓。衛生狀況是:大部分餐飲餐具分兩大類:一是由餐具消毒公司提供。二是有自主清洗消毒。調查走訪和食客的反映,總體對餐具的衛生狀態不滿意,經常出現油污和臟垢的現象。
四、加快美食產業發展的建議
1、對步行街的整體環境進行改善。既然是“步行街”就不能有機動車通行,這不單只對餐飲業有好處,對會澤整個城市的形象都將有所提升。
2、加大對私營餐飲業的扶持,給予一定的政策和資金扶持,使其有能力調整改善經營機制,加快發展步伐。
3、制定并確實嚴格地執行一些獎懲機制,以敦促餐飲業在員工培訓、衛生管理等方面的自律。
4、現在,很多城市在打美食牌,辦美食節,吸引旅游者。美食街是一個旅游城市不可缺少的,很多城市經濟的興起和一些居住區的發展都促成了不少美食城的形成。會澤的美食文化歷史淵源,美食風味很有特色,很多美食都有一段典故或傳說,加之會澤歷史文化悠久,又計劃大力發展旅游,那么,打造一條甚至多條特色的美食街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何樂而不為?
因時間匆促,此調研報告僅窺豹之一斑,有未盡未實之處,當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補充。
社區調研報告14
社區矯正是與監禁矯正相對應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方式,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改革。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被判處管制的、被宣告緩刑的、被裁定假釋和被暫予監外執行)的罪犯置于社區內,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在相關的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以及社會志愿者的協助下,在判決、裁定或決定確定的期限內,矯正其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并促使其回歸社會的非監禁刑罰執行活動。經中央批準,我國社區矯正從xx年開始試點、xx年全面試行以來,累計接收社區服刑人員151萬多人,再犯罪率一直控制在0.2%左右的較低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社區矯正事業的蓬勃發展呼喚法律的支撐。xx年刑法修正案(八)、xx年修改后的刑事訴訟法確立了社區矯正在刑罰執行中的法律地位。xx年3月1日實施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是目前為止我國該領域唯一一部司法解釋性質的專門法律規范。這一改革成果,促進了監禁刑執行和非監禁刑執行協調統一的新型刑罰執行體系的建立。目前,由司法部承擔起草的《社區矯正法(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已經提請國務院審議,我們期待這部法律早日出臺。
在立法形式上,送審稿更加注重體例結構的技術性和完整性,相對實施辦法不分章節流水賬似的立法體例不同,全文六十三條共分六章規定了社區矯正機構、刑罰執行、監督管理、教育幫扶幾項重要制度,條文的排列和表述更加科學規范,具體規定更加全面細膩。除矯正工作流程、分類管理和公檢法各部門如何配合方面規定得仍然比較原則以外,基本實現了社區矯正執法行為規范的全覆蓋。在內容上,比照現行的實施辦法,這部草案有以下幾個突出要點。
一、送審稿規定了社區矯正機構的具體職責和執法隊伍的組成及責任,賦予矯正機構部分執法人員人民警察身份。
與實施辦法里呈現的,縣級司法行政部門的社區矯正機構職責散亂分布于各條文中的情況不同,送審稿明確羅列了其八項職責,更加體現了立法的邏輯性和科學性。規定社區矯正執法隊伍由人民警察和其他執法人員共同組成,特別強調人民警察組織執行刑罰。社區矯正部分執法人員亟需配備警察身份的問題,一直困擾實務界多時,這關乎執法人員的執法權威和矯正效果,本次立法就是側面回答了執法人員的警察身份問題。但該法對社區矯正警察的法律地位和職權的規定相對還比較原則,缺乏更加細致的規范。
二、送審稿對社區服刑人員增加了“縮短考驗期”和“不計入刑期”的司法獎懲方式,加大了刑罰執行力度。
賦予社區矯正機構提請假釋的權力,擴大了矯正機構的執法權限。除實施辦法規定的減刑外,對受到兩次以上表揚或有立功表現的緩刑、假釋社區服刑人員增加了縮短考驗期的司法獎勵。對于管制犯脫管期間和暫予監外執行犯嚴重違反監管規定行為期間,不計入刑期,進一步增強司法懲罰的力度。這種獎懲分明的制度,極大提升社區矯正的執法權能,有利于提高矯正工作效果。而對于暫予監外執行犯可以申請假釋的權力,一直歸于監獄機關,送審稿突破這一拘囿,將社區矯正機構的權限擴充于此,有利于增強矯正機構對暫予監外執行服刑人員的威懾力和感召力,提升監管效能。
三、送審稿增設集中管理、強制帶離等方式,加強了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在矯監管。
對于提請收監的、需要心理干預和有再犯罪或妨害公共秩序危險的'服刑人員,進行集中管理,是送審稿監管制度的一大突破。雖然其法律合理性還有待商榷,但客觀上無疑是一種提升監管效果的剛性措施。對違反禁止令的服刑人員實施制止和強制帶離,也是監管的一項新舉措。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實務界一直抱怨的矯正執法手段軟、功能弱的制度缺失,極大地提升了社區矯正監管的力度和強度。
四、送審稿增加了對公安部門的職責要求,以保證社區矯正與監禁矯正的銜接“進口”更順暢。
社區矯正試行階段,就存在著社區矯正與監禁矯正“進口”不暢,收監階段特別是追逃工作中公安機關配合不緊密的問題,一直存在安全隱患。而實施辦法中也一味規定社區矯正機構的義務,沒有明確此階段公安機關的職責。送審稿第二十八條明確規定,對于社區服刑人員決定收監的,公安機關應立即將其羈押,如果其在逃,由公安機關負責追捕,社區矯正機構協助。這就很好地解決上述困擾實務界的問題,用公安機關的積極參與保證了社區矯正監管安全,降低了工作風險。
五、送審稿特別增加了對服刑人員行使合法權利的保障。
總則單設一條規定服刑人員權益保障,第四十四條特別規定在社區矯正機構批準的條件下,服刑人員的政治權利可以正當行使,同時注重發揮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作用,體現了我國人權理念的進步,是對“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立法原則的進一步落實。
社區調研報告15
xx派出所民警:
社區警務是依托社區而建立起來的新型警務機制,是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社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格局日趨完善,新的形勢要求公安機關必須建立與社區發展相適應的警務運行機制,做到警力沉到社區,警務移到社區,密切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發動群眾,充分依托社區加強社會治安的預防、控制、管理和服務工作,實現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被動打擊向主動防范的轉變,單一治標向綜合治理的轉變,管理為重向服務為主的轉變,真正建立起打、防、控一體化的治安管理長效機制,實現社區長治久安,群眾安居樂業,三個文明建設健康、和諧、蓬勃發展。
我所在實施社區警務戰略中,以創建“平安和諧社區”為目標,以鞏固社區警務平臺為手段,通過建立社區警務運行機制,狠抓警務室軟硬件建設,以規范工作制度,整合防控資源等一系列舉措,有力推動了社區警務工作深入開展,有效發揮了社區警務室在維護治安、服務群眾、打擊犯罪的前沿陣地作用,為公安機關牢牢掌握駕馭治安主動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社區警務情況及成效
我所現有民警8人,管理面積平方公里,轄區共15個村委會,戶,人,建立了2個警務室,每個警務室落實了1名專職社區民警,警務室在建設上做到了四個統一:一是警務室外觀標志標識規范統一;二是警務室警務公開內容規范統一;三是警務室各項規章制度、職責規范統一;四是警務室各種軟硬件基礎設施和標準統一。警務室投入運作以來,很快便收到了明顯成效。一是得到了村委會的擁護,村干部普遍反映有有民警在一起配合工作,底氣足了,腰桿壯了;二是得到了社區群眾的贊揚,群眾紛紛說警察常在身邊轉,我們辦事方便了,安全感增強了;三是得到了社區單位、行業的肯定,警察巡邏、防范、檢查、管理的密度增加,使社區矛盾糾紛少了,案件降了,治安秩序好了。
二、我所抓社區警務建設的主要做法
一是積極爭取黨委政府、區公安局和村委會的重視和支持,保證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我所認真制定了實施社區警務戰略的`方案、措施、專題向分局黨委、鄉黨委、政府做了專題匯報。
二是按照“簡明、規范、合理、實效”的原則狠抓社區警務室軟硬件建設,使其真正為派出所的“前沿陣地”和“服務平臺”。
三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社區警務目標量化考核辦法,對各項社區警務工作形成量化指標,實行月考、季考、半年考、年終考相結合,嚴格與社區民警的政治、經濟待遇掛鉤、促使其扎根社區,積極主動耕耘“責任田”。
四是建立了一套綜合、全面的社區警務運行機制,進一步定職明責,規范了社區民警的警務運作。
五是要求社區民警沉下社區組織開展巡、防、管、控,積極開展社區群防群治,嚴格落實各項安全防范措施。由社區民警組織帶領村干部、村義務巡回隊,采取“內巡與外巡”、“重點時段、路段與全面巡邏”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社區治安巡邏。緊盯社區暫口、重口等工作對象加強基本信息采集力度,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充分利用警務室全會陣地作用,加大社區防范宣傳力度,統一設立“警情通報欄”,堅持每周發布一期“警情公告”和“破案公告”防范警示宣傳,讓群眾知曉治安環境,提高自防意識和能力。同時實行社區民警主動上門尋計問策,廣泛征求轄區單位和行業場所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共建平安社區的良好局面。
三、當前社區警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警務實建設資金緊缺,黨委政府投入有限,導致警務室基礎設施不配套,功能不健全,辦公、交通、通訊等條件落后,難以保證靈敏高效運轉。
二是社區警務室警力單薄,沒有協勤輔警,民警工作繁重,壓力較大,加之政治、經濟待遇較低,致使民警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高。
三是派出所總警力不足,處置突發事件、調處矛盾糾紛維穩工作艱巨繁重,各類政治、經濟、文化安全保衛活動頻繁,各種專項行動不斷開展,大量治安、刑事案件查處偵破、各種案件紛繁復雜等等常常使派出所首尾難顧,警力捉襟見肘,不得不經常抽調社區民警突擊應付,致使設區民警無法真正沉到社區安心工作,防、管、控、工作難以落實。
四是社區部分治保、調解組織有名無實,難以真正發揮作用。一些單位片面注重經濟效益、工作成績,而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卻是領導掛在口上,名單寫在紙上,制度掛在墻上,卻不真抓實管,發現問題不報告,遇到矛盾就推諉,沒有真正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治保、調解等群防組織”松、軟、散、癱”現象較為突出。
五是部分社區民警綜合素質不高,群眾工作能力較差,缺乏深入細致的作風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沒有真正融入日常勤務工作中。在工作方法上,簡單、
僵化,流于粗表,不會密切聯系群眾。在工作內容上,要求群眾做的多,主動熱情為群眾分憂解難少。在工作態度上,走馬觀花,敷衍了事,不認真負責,任勞任怨,致使對社區基本情況底數不清,情報信息不靈,工作對象管理失控,發揮不了哨兵和偵察兵的作用。
四、深入推進社區警務的對策
一是要努力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建立良好的警務保障機制,加大對社區警務的人、財、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警務室各種工作條件,招聘保安或居委會干部作為專職協勤充實到警務室,強化社區警務力量,落實好民警,協勤的政治經濟待遇,營造拴心留人的干事環境。
二是要充實加強派出所警力,保證派出所社區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區,專心致志工作。
三是要狠抓社區民警的培訓,扎實煉就社區警務工作的基本功,培養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要進一步改進社區警務運行機制和績效考核機制。社區民警不應參加派出所值班,不應參加本社區之外的警務活動,集中精力扎進社區搞工作,同時建立一系列社區警務工作規章制度,使社區各項警務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時,要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機制,充分調動社區民警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打擊破案與基礎工作、專業工作與群眾工作做到綜合運作,均衡發展。
五是要充分發掘社區資源,構建社區防范體系。一方面,要增強社區居民的義務輔警意識,加強專職聯防隊員和義務巡邏隊員的正規化管理;另一方面對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要全面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并要以街道、門面、行業、場所建立縱橫的聯防、聯管、聯護的防范網絡,充分挖掘社區資源,建立起靈敏高效的立體社區治安防控體系。
【社區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社區調研報告11-09
社區調研報告02-06
調研社區的報告02-24
農村社區調研報告12-10
社區矯正調研報告03-07
社區建設調研報告05-26
社區商業調研報告02-03
村社區調研報告12-08
新型社區調研報告11-03
社區調研報告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