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主題教育調研課題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主題教育調研課題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主題教育調研課題報告1
責任是指有勝任能力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應承受的負擔以及對自己選擇的不良行為所承擔的后果。它指的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支持(依存)的關系,這種關系是客觀存在的,每一個勝任能力的人都具有責任并且不能回避和擺脫責任。
責任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應承擔的責任的認識、情感和行為。它是人才必備的素質,是一個人創造精神的動力機制;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和諧社會的一個道德基礎就是每個成員都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正在成為一個有明確的認知和理智的行為注意力的責任主體,他們已經到了全面承擔人生責任的階段,其責任可大致分為自我責任、家庭責任、職業責任、他人責任、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等六種責任。只有當作為社會未來棟梁的大學生充滿責任感,能夠主動承擔自身肩負的責任時,我們的社會、國家、甚至人類才有希望。
大學校園里有很多堅強而美好的心靈,他們積極努力,樂觀向上,創辦希望小學的李靈,勇救落水兒童的何東旭、陳及時、方招,眾多高校志愿者隊伍,他們是花兒,開在知識的殿堂里。但這只是一部分,或許還只是不多的部分,活在贊歌里,我們是無法成長的。需要看到,據相關調查顯示,在當代我國重視責任感教育的人“只有30%多一點,處在世界各國墊底的位置”,而責任感缺失的大學生大有人在。
12月10日,上海復旦大學18名大學生組團于11日3時到達黃山風景區游玩,12日下午因深山無路迷失方向,只好報警求救。12日22時許,武警黃山支隊23名官兵趕往事發地點,經過11個小時搜救,于13日9時30分成功解救18名大學生。在救援中,一公安民警不幸犧牲。
這幾天,這個新聞成為校園內最熱的話題之一。事件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各人看法不一,這是一個意外,不能一口咬定學生就是罪魁禍首,但從決定出發開始,他們的確草率了,這樣輕率上陣,或多或少體現了他們缺乏對自己、他人的責任感,而有些后果,是我們自己承擔不了的。
現實擺在眼前,我們不得不再提大學生責任感這一陳舊卻又時新的話題。分析種種社會現象,我們認為,當代大學生責任感的現狀具體表現如下:自我責任感明顯強化。
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已在逐漸正視并積極追求個人的價值尊嚴和利益需要,其進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責任明顯強化。在升學、就業、愛情等重大問題上,他們力爭自己作出深思熟慮的選擇,并為此負責。這較之傳統的偏重依附和順從而言,無疑是巨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將努力學習、不懈追求、珍愛生命、勇于負責等作為對自我負責的主要例證。
2.對家庭責任感日益強烈。
每個人從出生那天起,就在家庭中與父母長輩以及家庭其他成員建立感情,并進而萌發出對家庭的責任感。特別是在升大學的激烈競爭中,家長和家庭其他成員對他們呵護備至,因此,他們在希望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同時,產生出對家庭的強烈責任感。正如有些大學生所說:“父母很辛苦,在高中階段我學習的動力來自對父母的責任,只有考上大學,才對得起他們的養育之恩,才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大多數同學會主動承擔或分擔家庭責任。對未來家庭責任的承擔方面,大學生也有較為充分的心理準備。
3.在價值取向上表現為重自我價值,他人責任感多被忽略。
廣泛地承擔對他人的責任,這是當代人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大學生由于個人自主性的增強、個人自由度的擴大和個人自我意識的發展,往往傾向于夸大個人與他人之間的對立和沖突,而對個人和他人之間的相互依存、密切聯系的認識卻相對不足。因此,在追求實現個人目標的過程中,他們往往忽略甚至排斥他人的存在。不關心他人,而且對他人的要求還十分苛刻。與此同時,由于競爭加劇,人際關系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磨損。特別是在復旦這樣的名校,拿a、出國、直研,機會增多也使競爭更加激烈。人際關系利益化的傾向勢必影響對他人責任的踐履。
4.集體責任感淡化。
對大學生而言,集體主要指校、系、班集體以及大學生社團、宿舍等。就目前而言,大學生對集體的認同率較低,對自己所在的班集體非常熱愛的風氣并不濃。對于校、系、班開展的各種集體活動,能踴躍報名積極參加的并不多,少數學生甚至對此毫無興趣。雖然他們也承認要兼顧集體、個人利益,但在內心深處更注重個人利益的實現和保障。有些大學生表面上關心集體,但它是建立在一定外力強迫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完全出于內心的自覺自愿。
5.在人生奮斗目標上重個人理想輕社會理想。
不可否認當代大學生是有理想的,但大多僅限于實現個人價值的夢幻里,而沒有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緊密聯系起來。在人生的奮斗目標上,日益增強的個人意識逐步取代了整體意識和社會意識。大學生學習的很大動力在于將來的高收入、個人榮譽、社會地位或者父母期望,而少有考慮社會需要、國家需要。
(一)社會原因
1.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金錢萬能的錯誤觀念的丑陋風氣)市場經濟的發展,給大學生的價值觀注入了新的活力,激發了他們的進取意識和創造精神。然而,由于它是一種強調個體利益、凸顯個體利益之間相互區別的經濟,容易使人們產生一些個體本位、利己、金錢萬能等不良觀念。這些觀念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會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容易使他們重視物質利益而忽視精神追求,使大學生不知不覺地取向自我價值,追求個人功利,而極少考慮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
同時,當前迅速發展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等多媒體形式總是喜歡以某成功人士作勵志材料,他們給年輕人塑造的楷模,很多是成功人士形象,那種能賺錢、發大財的'人物形象,而很少用精神標準來衡量人的價值,從而使得當代大學生更注重于個人物質生活的發展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遑論所謂的與他們絲毫不相干的社會責任感。
與此同時,社會上出現的某些消極腐朽現象如不正當競爭、偷稅漏稅等對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形成也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面對社會丑惡現象和正氣不足的社會現實,大學生的責任感缺失。
2.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影響。
響越來越大。然而,西方個人主義倫理思想家片面夸大了社會和他人對個人制約的“異己”力量,把“單純利己”奉為評價人的行為是否道德的唯一標準,這種觀念正好為道德判斷能力較弱的青年大學生所接受。于是,在這部分學生心目中,出現了只要權利,不盡義務,為出人頭地而學習的現象。一些大學生不加批判地吸收西方哲學思潮中的某些觀點,片面宣揚“自我價值”、“自我選擇”、“自我設計”、“自我實現”等等,崇尚自我價值取向成為當代部分大學生的主要特征。同時,外來文化和網絡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有濃重的個人主義、自由主義色彩的文學、影視作品,長期接觸,難免也會產生嚴重的利己主義思想,忽略整體利益,這些不良影響都造成了大學生責任感缺失和淡漠。
3.嚴峻的就業壓力和激烈的社會競爭
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在沉重的就業壓力下,大學生自顧不暇,過多地關注自我,缺乏歸屬感、安全感和社會認同感,淡化了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相當一部分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參加各種社會團體以及考證和考研輔導班,與考研、找工作無關的課程和活動不聞不問,培養和增強社會責任感也就無從談起。而激烈的社會競爭使得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增強,講求個人努力、個人拼搏,實現自我價值的觀念較之以前更加強烈,更加重視個人價值而輕視社會價值。
(二)家庭教育的誤區
1.獨生子女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考上大學”是父母對孩子的唯一要求。為了考上大學,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百般呵護,包辦一切,不肯放手讓子女去做必要的事情,使子女缺乏必要的社會適應能力以及自我服務和服務他人的能力。由于父母的遮風擋雨和保駕護航,他們認為自己得到的是應該得到的,自己做錯了事情理所當然由父母承擔責任,使得他們從小就缺乏承擔責任的勇氣,缺少為他人考慮和設想的理念和行為模式,無形中在自己與社會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
2、成績的過分重視與強調
父母過分地重視考試成績,對分數之外的事情都不用負責,這種畸形的家庭教育自然淡化了青少年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會使孩子的思想從小就產生了誤區,認為成績是萬能的,而忽略了成績之外精神方面的內涵,從而削弱了社會責任意識。
(三)學校教育存在偏差。
1、應試教育
學校教育片面尊崇“灌輸”理論,一味的填鴨式學習使知識成為空洞的說教,而且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重知識學習傳授,輕能力訓練轉化,不少高校把實用價值明顯的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知識放在教育的首位,而忽視了人文精神教育,導致學生一味追求個人技能的提高,輕視道德品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出現了責任意識文化的斷層。
2、思想教育的不足
中國高校德育教育常采用單一、空洞的方式,高調地給學生灌輸“烏托邦”式的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等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大責任,往往成為一種強迫形勢使學生在學分壓力下,機械地做出虛假的承諾和行為,演變成雙重人格,忽視了本應承擔且完全有能力承擔的基礎性責任。
4、溝通社交能力的有待提高
在社會與大學生溝通的環節上,也存在一定問題。在校學生與社會的直接溝通越來越少。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高校的硬件設施日臻完善,學生的衣食住行問題都可以在學校里得到解決,所以,學生對校外社會的依賴程度大大降低了。同時,在校學生由于自身的閱歷不足,他們所能參與的社會活動,無論是從種類上還是參與的時間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只能從事家教之類的施展空間比較狹隘的工作,這些工作不能使同學們完全地認知這個社會,因而,也就不能樹立起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四)大學生自身原因
1、“考大學是其唯一的責任”
當代大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其直接目標就是考大學,“考上大學是其唯一的責任”,至于考上大學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確。所以上了大學后,對這些沒有很好地適應心理轉變、沒有明確進入社會角色的大學生來說,責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東西。因此,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感的淡化與自身進入角色緩慢有很大關系。
2、個人自身的內在素質
個人原因是造成社會責任意識缺失的內因。應該肯定,大部分學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是好的,但由于自身所處的具體環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個人認識的片面性和觀念的偏頗性,使不少大學生往往從感性方面來認識社會現象和理解社會,容易被社會的邪惡和陰暗面所局限、所牽制,往往容易從個別的人和事出發去看待社會。認為真實的社會就是每個人只為自己打算,看不到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之間是互相依存、互相依賴、互相承擔責任的關系,從而弱化了他們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3、大學生活————轉型期的適應
由于大學生的心理發展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轉變時期——“心理斷乳期”,他們新的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習、生活目標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心理上會產生一種空虛感,行為目標也就不明確。對那些沒有很好適應心理轉變、沒有明確進入社會角色的大學生來說,社會責任感常常只是外在的東西。基于以上這些原因,使得部分大學生無法正確認識到社會賦予自身的歷史使命,無法產生崇高而偉大的社會理想,缺乏履行社會責任感的強大動力。
面對當代大學生部分責任感弱化的現象,強化工作已迫在眉睫。使現象得以改善,同樣需要從社會、學校、家庭、自身多個方面努力。
1、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創設比較自由的社會環境。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現實的社會環境塑造了大學生。當整個社會都被功利主義充溢的時候,身為社會成員的大學生想要自己的付出被認可、有回報,也將不得不按著這樣的路線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創設比較自由活潑的社會環境,讓大學生擁有較多的選擇機會,使他們的選擇更符合他們的身心需要,更有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才能使他們心情舒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以主人翁的姿態自覺自愿承擔全面責任。這是一條漫長的道路,需要一代代人不懈努力。
2、完善評價機制,提高教育質量,實行素質教育。
在我國,原來對大學的評估主要看各校的一系列“硬性”的量化指標,但僅僅靠一系列可見的指標來評價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忽視了對學生品質的全面考察。“大學的本質要求它自身不能只是作為職業訓練場所而存在,還應該在培養具有較高道德水平的人方面發揮自己的責無旁貸的責任”。如果大學教給學生的只是單純的知識和技能,沒有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尤其是沒有教給學生做一個對社會負責任的人,那么這種教育就是不成功。所以我們應該對現行的一系列評價標準和方法進行必要的完善和補充“目前的大學評價度,具有社會參與的熱情和努力,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在確定評價內容時都將著重點放在大學構成的要素上,真正的大學評價應該把評價內容的著重點放在大學的產出上,即大學的社會成果上”。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論將來從事何種職業,不論在日后的社會實踐、事業實踐上積累多少經驗與本領,他一定要有相當的人文素質,具有理性的批評態度;具有社會參與的熱情與能力,具有高度的責任感。
3、家長轉變觀念,形成良好家風。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以來的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父母對子女過分溺愛,馬卡連柯曾說“家里只有一個兒童,他會立刻成為家庭的中心。父親和母親的關注完全集中在這個兒童身上,往往超過了有益的范圍。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的愛會突出地某種神經質的情形”。因此首先要家長轉變觀念,幫助孩子樹立起責任意識,轉變培養方式,形成良好的家風,培養孩子責任感的意識。家庭中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道德規范和為人處事的原則等,將影響大學生責任意識。
4、加強自身修養,主動學習承擔。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智育重在自學,德育重在自治,體育重在自強。由此可見,大學生自覺地進行道德修養,提高道德境界,有利于提升其責任感。明確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明確自己的責任,勤學好讀,明理知義,關注時事,積極融入社會、參與社會實踐責任心畢竟不是靠外界強迫,而要靠內心的動機增強的,只有當我們學會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我們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責任感。
現在的大學生在某些方面缺乏責任感,這是我們不得不揭的傷疤,但更重要的不是去責怪,而是在批評中改進。要使大學生充滿責任感,需要強調教育。但教育是一種積淀,所以責任感的提高還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各界不斷探索并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也許有一天,成熟的我們會發現,其實責任不是負擔,而是一種存在的價值感。帶著負擔上路,人生會痛苦,但是,把責任當作一種理想,為了理想奮斗,人生會很幸福,一代人為理想不斷前行,人類則充滿希望。
主題教育調研課題報告2
為提高全市教育科研課題的研究質量,依據省市有關會議精神以及《xx市教育科研領導小組文件》[xx年。1號]精神。市教育科研所從xx年年10月24日—xx年年11月8日對我市省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情況進行了調研檢查。在調研形式上采取了座談交流、聽匯報、查閱課題相關材料等形式。科研所制定了10個方面的調研檢查提綱,組成了調研檢查小組,隨機選取了各縣區課題研究的學校,總計調檢學校23所。在各縣(市)區教育局及教師進修學校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較好的完成了此次調研檢查任務。通過此次調研活動,極大地促動了各課題承擔學校的科研熱情,對保證和提高課題研究質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各縣區重視這次調檢工作
(1)文件下達后,有關縣區及時對召開會議研究檢查一事及時向基層學校傳達市里文件精神,有的縣教育局還下發了文件,如xx縣教育局以《通知》的形式及時轉發了市里的文件,李俊田副局長親自參與了調檢活動。
(2)各縣教師進修學校普遍重視此次調檢活動。從參加人員組成上看,多數教師學校校長親自參加了本地的科研調檢,科研室主任全程參與,協助做好有關事宜,使得此次調檢工作順利完成。
(3)科研調檢工作受到了基層學校的普遍重視。相關材料準備充分,擺放有序。絕大多數學校的校長親自做匯報,并提交了詳細的書面匯報材料。一些學校建立了課題研究的獎勵政策,調動了教師從事課題研究的積極性。
2、大多數被抽檢的學校課題研究過程比較扎實,課題管理有新進展。
研究過程反映出研究的態度、研究的成果,多數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有記錄、有材料、有階段性成果,文本檔案定期裝訂成冊。而且,使課題研究內容緊密結合課堂教學進行,教師在課堂中能夠滲透教育科研理念,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在不斷提高。xx區實驗小學、十九小學、xx縣新臺子中心小學、昌圖實驗小學、市直三中等學校都做得比較好。還有的學校建立起了課題研究電子文檔,從立題到研究過程全部在計算機上體現,資料齊全,一目了然,隨時提取。如區十九小學網站、開發區一小網站有課題研究介紹,市直三中、開原五中等學校的課題研究電子檔案也比較好。
3、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絕大多數學校通過課題研究,教師的素質、學生的素質、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科研積極性也在不斷增長。有的學校課題研究已經達到了能夠申請結題驗收的水平。如xx區實驗小學尤為突出。校長萬麗華非常重視課題研究工作,定期召開研討會。它們學校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驗研究”省規劃課題,研究成果顯著,學生的閱讀量、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大大提高,學校編寫出了幾本校本課程教材。昌圖實驗小學的課題成果“自助餐式作業”也很有特點。xx區第十九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課題情況在省有關會議上進行了經驗介紹。
1、個別縣區領導重視不夠,認識需要提高。科研機構不健全。
2、個別學校研究工作不夠扎實,有的課題還沒有怎么開始研究。
4、有的學校承擔的各級課題比較多,科研專職人員又不夠,課題研究質量很難保證。
5、科研培訓需加強。課題研究的教師很少有外出學習的機會。課題組成員定期交流研究不夠。
6、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不多,精品成果缺乏。
7、科研經費嚴重不足。科研課題研究應有的圖書、資料、外出學習、計算機設備等在一些學校科研室基本沒有。
1、進一步加強各級領導對科研工作的重視。通過抓課題,抓課題研究質量,切實把“科研興校”理念落到實處。校長要帶頭搞科研,努力使自己成為教師從事研究的表率。
2、學校在課題研究過程中,要處理好各級各類課題之間的關系。有的學校承擔的各級課題相對比較多,貪多必亂,省級的、市級的、校本的都有,有的還有“國家級”課題,由于學校研究能力不高、科研骨干有限、科研經費缺乏等因素,課題操作起來容易導致忙亂而無重點。課題研究質量無法保證。學校應該認真研究各級課題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其中一項課題為核心、為主線開展研究工作,課題組之間也要加強聯系和溝通,課題組成員要分工明確、責任明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題研究質量。空乏,不重視過程行為,不重視過程資料的積累,待結題時忙亂拼湊材料,這是科研的大忌。課題過程材料需要有專人負責。
4、注意科研與教研的緊密結合。科研與教研區別是有的,但二者不可分割,如果二者出現了“兩層皮”的現象,學校的科研、學校的教研工作都不會做出成績。有人講:“學校沒有教研過不好日子,沒有科研過不長日子”,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在解決這個問題上,要堅持“三個結合”,即:科研與教研活動相結合;科研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科研課題與教研問題相結合。
5、學校也要制定科研課題研究的獎勵與激勵政策,為教師創設良好的研究氛圍,以調動教師從事科研的積極性。避免在學校出現搞不搞科研都一樣的現象。
6、加強科研典型的培養和宣傳工作,以點帶面。結合課題研究,鼓勵支持教師向各級教育刊物投稿,發表文章。省級課題研究需要有教師公開發表的論文。
7、積極探索或開展網上科研工作,鼓勵支持教師開教師博客。學校的網絡或網站要充分發揮作用。目前,從調研中發現,有些課題研究學校的網絡或網站沒有充分利用,許多教師還沒有上網的機會。教師個人博客更是寥寥無幾。信息時代的到來,網上教科研將是今后教師專業成長和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這個問題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8、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大科研課題研究經費的投入,要改善科研條件,學校科研室要配置必須的計算機設備。購買一定的專業書刊和教育資料。經費不足是影響學校教育科研開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9、以科研課題研究為契機,努力打造學校特色。一個課題就是一項教改措施。課題研究好了,就是一個辦學特色。實踐已經證明:許多名校之所以成為名校,都是科研課題研究的成果。
【主題教育調研課題報告】相關文章:
主題教育調研報告08-05
課題調研報告11-08
調研課題報告01-13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11-12
[優選]課題調研報告09-01
關于課題調研的報告集錦03-21
課題調研報告15篇05-30
課題調研報告(15篇)11-08
課題調研學生報告9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