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城市建設調研報告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城市建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
近期建設規劃的期限原則上應當與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年限一致,并不得違背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近期建設規劃到期時,應當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新的近期建設規劃。
近期建設規劃的基本內容:
(一)確定近期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確定近期建設用地范圍和布局。
(二)確定近期交通發展策略,確定主要對外交通設施和主要道路交通設施布局;
(三)確定各項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公益設施的建設規模和選址。
(四)確定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五)確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風景名勝區等的保護措施,城市河湖水系、綠化、環境等保護、整治和建設措施。
(六)確定控制和引導城市近期發展的原則和措施。
近期建設規劃的強制性內容:
(一)確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
(二)依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和發展規模,確定城市近期發展區域。對規劃年限內的城市建設用地總量、空間分布和實施時序等進行具體安排,并制定控制和引導城市發展的規定。
(三)根據城市近期建設重點,提出對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生態環境保護等相應的保護措施。
下面是某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調查問卷(供參考):
1. 您認為,能夠方便您參與城市規劃編制的途徑有: [多選題]
向人大代表提意見
在規劃編制前期,向編制單位提出建議
在規劃草案公示階段提供意見和建議
在規劃后期成果公示階段參與
其它
2. 您對上一版《市城市總體規劃》(?年—?年)(以下簡稱為總體規劃)的了解程度為:
全面了解
部分了解
不了解
3. 如果您選擇了“部分了解”或者“不了解”,請問影響您了解總體規劃的原因是: [多選題]
沒有了解渠道
公眾宣傳不夠工作太忙
無暇顧及專業性太強
看不懂其它
4. 您是通過什么途徑了解總體規劃的: [多選題]
規劃人員的介紹或者調查
和同事、朋友的交流
網絡、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媒體宣傳
其它
5. 您對某市城市建設發展水平是否滿意:
非常滿意
滿意
一般
不滿意
6. 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您認為某市當前最突出的城市問題是: [多選題]
社會治安問題
環境污染嚴重,城市生態遭到破壞
規模不夠大,中心城區輻射能力不足
產業發展水平不高,經濟總量不大
路網不暢、交通不便
公共設施不完善,缺乏游憩場所
城市生活成本偏高
城市形象不鮮明,城市知名度不高
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不夠
其它
7. 在城市建設方面,您認為政府當前最應該做的是: [多選題]
加強商貿、教育、文化、醫療、體育和公安消防等公共設施建設
加強水電市政工程設施建設與維護
構筑更為順暢、便捷的交通體系
繼續推行城中村、舊工業區改造
美化城市環境
提升城市功能
加大產業園區建設
加強水體、山體等藍、綠線生態保護
其它
8. 您認為某市“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設規劃主要應該: [多選題]
加強對該市城市發展空間的宏觀指引
統籌城市近期主要建設項目
加強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
其它
9. 城市公共設施方面,您認為城市最為緊缺、最迫切需要建設的.是: [多選題]
商貿設施
文化設施
教育設施
體育設施
醫療衛生設施
公安消防設施
其它
10. 城市市政基礎設施方面,您認為城市最為緊缺、最迫切需要建設的是: [多選題]
城市道路、橋梁、涵洞
城市防汛、排水設施
城市污水處理設施
城市照明設施
人行系統
其它
11. 您認為某市城市發展當前面臨的主要外部機遇是: [多選題]
國家“擴大內需”投資
國外產業轉移
其它
12. 您認為某市城市發展的主要優勢條件是:(限選2項) [多選題]
區位交通優勢
良好生態優勢
文化景觀的魅力優勢
豐富的勞動力優勢
產業優勢
用地價格等成本優勢
其它
13. 今后五年中,您認為近5年內某市城市建設的熱點地區應是: [多選題]
城東新區
城南新區
老城區
開發區
淅河工業、居住組團
兩水工業組團
南郊(城西)
其它
14. 從城市空間資源分布及長遠可持續發展來看,在未來五年城市發展中,您認為城市應該: [多選題]
尋求城市新的發展空間
通過舊城改造優化城市空間布局
挖掘現有土地資源利用潛力
其它
15. 您對《某市“十二五”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的其它建議: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2
一、基本情況
xxx縣是xxx的北大門,通往xxx的交通要道,xxx高速公路從縣城通過,過去,由于歷史、體制、經濟以及所處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xxx縣在城市建設方面一直較為滯后,人口密集,房子陳舊老化,街道狹窄卻又臟又亂,道路凸凹不平,交通擁擠,縣城呈現典型的“臟、亂、差”現象。
為加快xxx縣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提高縣城在全縣社會經濟發展中主要的中心作用,xxx縣縣委、縣政府抓住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通東南亞、南亞通道,建立東南亞、南亞經濟圈的戰略部署的機遇,大興小城鎮建設,經過幾年的努力,全縣城市設施逐步配套,功能日益健全,規模不斷擴大,面貌日新月異,城區面積由0.9平方公里擴大到1.7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人口近0.90萬人,城市化水平年均約提高0.5個百分點。交通擁擠、臟、亂、差的現象得到了明顯改觀。同時,城市建設的發展也帶動了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困人口從xx年的xxx人下降到xxx人。
二、主要做法
xxx縣城市建設在較短的時間內發生如此之大的變化,除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外,縣委、縣政府在抓好規劃的前提下,打破常規、破除“等、靠、要”思想,大膽創新,在財力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走市場化運作路子、強化建管、通過新區建設促進舊城改造,城市建設特別是新區建設一年一個樣,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思想觀念的更新,他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確立發展目標,科學規劃
xxx縣是我省經濟較為落后的縣之一,在城市建設方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產業支撐單一,底氣不足。全縣除xxx外,多數鄉鎮集鎮處于群山環抱,交通不便的山區,農民以種植業為主,產業支撐以簡單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特色產業少,城鎮集聚輻射功能弱,對鄉(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力不強;其次,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城鎮發展不平衡,縣城街道又臟又亂。普遍存在臟、亂、差現象,1998年全縣城鎮化水平僅為7.3%,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同時,在縣城規劃方面也難于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控規、詳規等均不到位。
根據以上存在的問題,xx年為促進縣城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縣委、縣政府首先提出了以xxx為龍頭,以xxx等集鎮功能輻射強的鄉鎮為試點,大興小城鎮建設;xx年,縣委、縣政府明確了縣城的發展目標,即把***建設成為“xxx”上綠色生態經濟大縣、特色鮮明的xx文化展示中心、中國連通東南亞國際大通道上xxx精品旅游景區和商貿集鎮三大目標。
為實現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大目標,體現縣城在全縣經濟中的中心作用,為縣城走入良性發展的道路,縣委、縣政府把規劃作為縣城建設的首要工作來抓,聘請了國內有知名度的規劃部門進行規劃,引進現代城市規劃建設理念,既立足于現實,又考慮今后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以高起點、高標準、有特色為基準,充分考慮地方民族建筑與自然環境結合,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在創造良好環境的同時,完善公共設施、繁榮經濟,方便群眾。
為把好規劃關,縣委、縣政府多次請專家論證,并認真聽取專家意見。明確的定位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規劃為縣城的建設勾畫了美好的.藍圖,為營造縣城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良好的人居環境、投資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組織領導、強化管理。
城市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又是規劃的實施和解決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具體體現工程,為做好城市的開發建設,縣委、縣政府把這一工作提上議事日程。成立了城市新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建設局。項目定點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或是局部規劃的變動。由縣委或是縣政府會議研討決定,形成縣委書記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每件工作層層落實,分解到人。在建設中,形成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征地、拆遷、安置、資金籌措、工程招標、開發建設管理等工作落到實處,工作中遇到問題及時解決的工作局面。為認真執行規劃和保證規劃的實施,縣政府采取統一規劃、統一征地、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綠化、統一出讓,使開發建設在有力的領導的下,各項工作開展有序,工作密切配合,各有關部門齊心努力。
(三)、拓寬融資渠道,加快建設發展
xxx縣新區的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而縣財政屬于倒掛財政,資金匱乏成為新區開發建設的最大瓶頸制約。新區開發啟動時,縣政府只有xxx萬元借款,而當時所需的征地就要xxx萬元,資金不夠,起步艱難。縣委、縣政府通過反復研究,決定利用市場的力量,按照“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帶農”的建設思路,把城市開發建設推向市場,盤活了土地存量資產,拓寬了投資渠道,加快了城市建設的進程。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3
一、基本現狀
(一)城市規劃工作有序開展。據調研,城市總體規劃評估報告已完成,待政府審查,人大審定,公示后報政府批準。目前已邀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就規劃大綱、功能分區、發展定位、發展規模、發展方向、重要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進行規劃。按照一主(沿口舊縣)、一副(街子)三組團(飛龍白坪組團、萬善組團、烈面組團)的三頭并進城鎮化發展體系,通過不斷完善區域中心城鎮的基礎設施,規范產業聚集區,引導產業項目聚集組團發展等措施,有效增強了各區域中心城鎮的輻射帶動能力,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鎮功能不斷完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大幅提升,城鎮面積達29.45平方公里、人口達28.57萬,城鎮化率提高1.4個百分點。
(二)中心城市框架不斷拓展。美麗家園、城市會客廳、城市綜合體、沿口古鎮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特別是美麗家園工程,將為武勝中心城市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城市會客廳將展示“江灣湖畔休閑城”的城市形象;縣城“東擴、北拓、西進、南移”的各個項目正有力推進。與此同時,武勝縣以營造城市特色、優化人居環境、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魅力為目標,傾力打造的“嘉陵翡翠,陽剛武勝”,取得了可喜成績。
(三)民生工程建設深得民心。強化供水管理,確保市民喝潔凈水、放心水,及時實施供水管網改造,全面推進一戶一表改造。城市綜合供水能力、可靠性及管網水質進一步提高。縣城區自來水覆蓋率達100%,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實現安全供水508.2萬噸;加強供氣管理,確保市民用上“安全氣”,定期開展執法檢查,嚴厲打擊非法充裝氣行為,規范燃氣市場秩序。積極推進燃氣管網建設,縣城區燃氣普及率達92.5%。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長足進步。
二、存在問題
(一)舊城改造相對滯后。根據估測,全縣舊城區占全縣城區面積約12%,居住人口約1萬人,歷經多年的發展,現在呈現出房屋破舊、交通擁堵、市政基礎設施滯后、城市管理困難等問題,居住群眾也迫切希望對舊城實施改造。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舊城房屋密集,空間狹窄,若按照國家規范審批方案,舊房拆除后房屋無法修建。二是鄰里關系復雜,因舊城房屋密度大、空間狹窄,規劃執行過程中觸及周邊利害關系人較多,協調難度大。三是我縣現有舊城更新多為樓房業主進行,未形成有效的片區改造,增加改造難度。四是武勝縣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未通過法定程序審批,執行起來有法律層面的瑕疵。近年來舊城改造多數有法律糾紛。五是從舊城改造成本看,由于舊城區土地相對城郊新區價格更高,拆遷補償難度更大,改不如擴。
(二)城市功能不盡完善。一是城市生活管網與建設不同步。由于在城市建設中,各部門缺乏必要的統籌銜接,“水、電、氣”等配套設施與城市管網鋪設,常常不能同步,造成城市路面反復開挖的情況。二是中心城區交通路網建設、公共停車場和停車泊位容量難以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車輛迅速增長與路網建設滯后的矛盾日漸凸顯,在中心城區,一遇上下班高峰期和公共節假日,經常車滿為患,擁堵現象十分嚴重,整個縣城沒有一個規范的停車場,城區車輛亂停亂放現象突出,從而嚴重影響城市交通秩序,影響市容市貌;三是沒有規劃進城車輛清洗場所,特別是遇到雨天,車輛帶泥進城,嚴重影響城區環境衛生;四是背街小巷路燈照明設施缺失,造成主街亮而背街小巷黑乎乎的,形成治安、安全事故多發地段。五是為群眾提供文化、娛樂休閑的公益性設施建設相對不足。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城市人口不斷增長以及群眾對文化、娛樂休閑需求的不斷增加,滿足中心城區市民的休閑場所日顯不足,文體“四館”建設遲遲不能落實。
(三)城市建筑形式單一。城市建筑風貌是人們認識一座城市的開始,是城市物質形態的外部顯現給人的總體印象。目前,武勝城市建筑總體存在這樣幾個問題:一是中軸線不突出、天際輪廓線缺失。二是缺乏城市個性特色。三是建筑結構單一。四是與武勝“嘉陵翡翠、陽剛武勝”城市名片不符。五是設計理念陳舊。六是建筑物層次混雜,城市建設中的文化品味和現代氣息沒有得到彰現。
(四)城市管理尚有缺失。一是城管局不具備基本的主體執法權。199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其第三章對“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作了嚴格規定:第十五條“行政處罰由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第十八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根據這部法律的規定,武勝縣城管局作為一個事業單位,并不具備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資格。二是設施權屬多元,管理責任不清。道路上的公交站牌、電信桿、電信箱、垃圾箱按職責應由各職能部門、單位負責設置、養護、維修、保潔,但事實上從這些設施建設完成后,就從未進行過保潔,更不用說養護、維修,破爛于路旁,嚴重影響街道的市容環境衛生和城市形象。背街小巷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單位是社區,但多數無人管理,成為衛生死角,人居環境較差,居民意見大。三是管理部門多,職責交叉,相互推諉扯皮現象嚴重。如流動攤點的整治管理。工商、城管、住建、公安按各自的職責均對其有管理,但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都能說出不管的理由來,最終誰也不愿意管,只有城管孤軍作戰,游商、攤販與城管隊員打游擊,難以達到規范管理的.效果;又如戶外廣告的管理,其主管部門為工商和住建兩家,按職責住建主要對戶外廣告的設置進行管理,對廣告的規格、式樣、顏色、設置地點及是否影響城市容貌進行審查,對破殘、未按審批要求設置及未辦理設置許可手續的戶外廣告進行規范化管理;工商對廣告公司申報的廣告內容的合法性進行審批并對其進行有效的后續管理,但往往其后續管理職責基本上沒履行,對沒有進行申報違規的廣告視而不見,造成大量的戶外廣告沒有申報和審批,城市戶外廣告就顯得雜亂無章,嚴重影響城市景觀。四是管理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從事城市管理的工作人員普遍水平不高,人員來自各個階層,特別是我們的一線職工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和部隊復員,文化層次參差不齊,管理水平相對較弱。專業人才缺乏,如美學、廣告規劃、給排水專業人才短缺,園林綠化等技術人才很少,客觀上限制了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五是投入不足,經費得不到保障。設施設備投入不足。目前,環衛作業方面,縣城僅有灑水車2輛,無現代化清掃作業車,只有1輛是符合規定的垃圾清運車輛,且油耗相對較高,其余垃圾清運車輛均為電動三輪車,不能達到密閉運輸的要求,不適應現代化城市管理的客觀要求。從事環衛工作的一線工作人員工資只有650元,與其勞動強度和工作量極不相符,而從事此項工人作的大部分是年老的女同志(其中70歲以上的占40%),安全隱患突出。
(五)居民素質有待提高。近幾年來,隨著我縣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民、務工人員涌入縣城,由于他們原有的生活習慣,短時間難以改變,還不能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存在一個教育和引導他們適應城市生活習慣的過程。由于部分市民的綜合素質差,隨地吐痰、亂占道、闖紅燈、破壞公共設施、私搭濫建、裝修擾民、鄰里矛盾、養寵物隨地大小便等現象還較為普遍。
三、對策建議
(一)盡快研究出臺舊城改造政策。舊城改造是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城市面貌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城市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舉措。要把加快舊城改造作為改善民生,進一步優化城市環境的大事來統籌安排,穩步推進。建議:一是盡快研究確定舊城改造相關政策。二是由符合資質的公司作為業主進行片區舊城更新工作,形成規模,減少規劃執行難度。三是對舊城區市政基礎設施進行升級,使舊城區城市功能正常發揮。四是對舊城區破舊危房分步進行改造加固,消除住房安全隱患。五是盡快完善武勝縣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并按法定程序審批,從根本上解決法律上的問題。
(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一是要繼續堅持搞好土地清理工作,堅決樹立“先造環境后賣地”的土地管理利用策略,在上宗土地拍賣中,預留一部分資金,用于下宗地塊的道路的鋪設、環境的打造,提升土地市場價值,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發揮土地增值效益,為城市建設開辟融資渠道提供條件。二是構建城市道路骨脊,至少拉通兩條橫縱貫穿的城市主干道,使城市建設根據主干道走向規劃。三是開展城市亮化建設,對背街小巷進行全面亮化,安裝路燈,有效降低治安、安全事故的發生率。四是在中灘橋及嘉陵江大橋適當位置設立兩個進城車輛強制沖洗站,解決泥車進城影響市容問題。五是盡快打通人民北路大通道,分流建設路的客貨車輛,同時,對新規劃的城市會客廳綜合體等項目要預先設地下停車場或建立立體停車場。
(三)加強城市配套設施建設。現代化城市建設是為提高城市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服務的。作為現代城市還要求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活起來。過去,由于我們對城市功能認識有偏差,對環境建設重視不夠,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因此,城市建設必須樹立“精品”意識,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要從一味追求城市規模轉向尋求優化城市結構、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質量上來。一是加大公共環衛設施建設力度。實行公共環境設施(公廁、垃圾中轉站等)與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規劃建設,一方面有利于與市民生活設施的同步配套,緩解環衛設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規劃建設環衛設施時,選址附近的居民反對。二是要把水電氣、公用設施、燈飾工程等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堅決防止道路反復開挖的情況發生。三是城市建設要量力而行,堅持穩中求進,不能遍地開花。特別是舊城拆遷建設,要堅持開發一片,完善一片,環境建設先行,真正把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和提高生活質量擺到重要位置。
(四)重視城市特色建設。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的特色就是城市的生命力和吸引力之所在。我縣無太多的歷史文化積淀,但我們有可開發利用的青山綠水,這是武勝城市建設十分珍貴的財富。加強城市的特色建設,首先應加強標志性建筑的設計與建設,建筑樣式要力求現代化、多樣化,改變清一色“火柴盒”、“豆腐塊”的狀況;其次應建立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娛樂廣場等公用設施,增加人文景觀,給城市融入文化內涵;另外,要特別重視伊斯蘭民族文化資源和沿口古鎮旅游資源的開發。
(五)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俗話說“三分建,七分管”,說的是建設重要,管理更重要;建設難,管理更難。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應該堅持城市管理“責、權、利”相統一原則,樹立大城管的理念,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一是理順關系。建議由縣政府組織召開涉及城市管理部門的協調會,對現有的各自管理職能進行整合優化,理順職能職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二是解決城管部門的執法權。縣公安局選派35名熱愛城管事業、政治思想素質好、業務工作能力強的公安干警,擔任城管執法小隊隊長。選派到城管執法的公安干警,編制保留在縣公安局,日常工作仍在公安局,只是在進行城管執法時,協助城管局開展相關執法工作。三是加大投入。加大對城市管理的資金投入,特別是環衛資金,購買至少1輛吸掃車,解決目前縣城清掃不徹底,只掃垃圾無法掃除灰塵的現狀。再添置1輛垃圾轉運車,解決目前1輛垃圾轉運車24小時運轉且不能及時完全轉運縣城生活垃圾的現狀。四是從改善城管執法環境著眼,疏堵結合,將人性化管理與嚴格執法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重點地段的城管執法力度,逐步落實長效管理機制。建議在人口密集的舊城區和市場功能不完善的城區,在不影響交通、不影響市容、不影響群眾生活秩序和治安的前提下,進行規范管理的疏導點:如修鞋、擦鞋、修自行車、縫補衣服等群眾生活需要的服務項目,劃出固定的街段進行規范管理,這樣既解決城市管理問題、擴大了就業,完善了城市功能,同時又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體現了城市管理的以人為本管理理念,促進城市和諧發展。
(六)積極推行管理方式的改革。建議把管理工作推向市場,變獨家經營為多家經營,使管理水平在市場競爭中得到提高。可以選擇一部分道路的清潔打掃實行招標管理,面向市場確定清掃隊伍,由政府出資購買公共服務。進一步調動社區、單位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通過考核獎懲等辦法將社區工作重心調整到城市管理上來,合理調整社區管理城市的自主權,挖掘潛力,促使市容市貌管理同就業等工作有機結合,調動社區、單位及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積極性,為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七)加強市民文明教育。在城市化進程中,需要同時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的“軟實力”。一要強化教育引導,多方位推進素質提升。把提高市民素質納入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有針對性地制訂長遠和近期的文明教育計劃,從學校、家庭、單位和社區著手,加強對德育工作理論探索和實踐指導。二要完善互動機制。健全常態管理機制,及時推出各項文明建設方法舉措,建立全民監督機制,規范政府部門執法行為,同時提高市民自身的文明意識。三要搭建公共平臺,為城市居民思想道德素質、科技文化素質和身體健康素質的提高,提供一個良好的空間環境和硬件設施,實現城市建設、經濟發展與人的素質提高和諧共進。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4
1、主城區的道路大都是一個面孔,道路窄而彎曲,建筑物風格不一,缺少自成一體,有獨特風格的街景,給人的感覺是“亂”。
2、夜晚的市區冷清,缺少城市的應有的“繁榮”。
3、有些道路兩側的綠化未精心設計,缺乏美感。
4、一些地段霓虹燈的點綴效果不佳。象明珠廣場,那么大一個廣場,清一色的節能燈,晚上看上去給人一種陰森、凄涼的感覺,燈光色彩搭配欠佳。
鑒于歷史原因,城區的改造能有今天的面貌,已實屬不易,隨著城區的日益擴大,如何使城市更加“靚麗”,作為參與城市建設的一分子,我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城市要“靚”起來,需要大手筆的建設,而一切建設行為都離不開規劃的控制指導。規劃是城市發展的戰略,是城市建設的綱領,是管理城市的依據,是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在規劃的宏觀控制方面要作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規劃編制的起點要高,標準要高。
二、加快城市規劃立法步伐。對規劃好的城市性質、城市規模、城市風格、功能分區、發展布局、道路綠化、基礎設施、環境衛生等,一經確定,就要以法的形式固定,避免出現長官意識等隨意篡改、變更規劃,使規劃失控的局面。
三、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城市規劃權威,嚴格實施城市規劃。海門市的.經驗做法值得借鑒,他們的做法是:
1、成立城市規劃委員會,由市長任主任,常務副市長、分管市長任副主任,及時處理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協調矛盾,確保規劃的實施。
2、成立規劃咨詢委員會。聘請專家、教授等資深規劃人員擔任顧問,切實提高城市規劃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避免城市建設“打草稿”。
四、加大規劃的宣傳。對一些路段或地段的規劃向社會公示,廣泛聽取社會大眾的評議。規劃的遠見卓識只有最大限度地讓群眾了解,才能消除非議,減少群眾對規劃的無理指責,從而獲取群眾的廣泛支持。在詳細規劃的實施上:
1、處理好近期規劃與長遠規劃的關系。一屆市委、市政府的建設目標要相對集中。根據長遠規劃控制的目標,確定近期的實施目標。
2、城區變大了,要在騰挪空間大的地方建起城市的新亮點,可建一兩座具有標志性的建筑,樹造城市的品牌。上海陸家咀的東方明珠和金茂大廈就是這方面很好的典范。老城區改造可適當緩一緩。老城區目前建筑密度很大,改造很難,改造工作是麻子搽粉,花費大,效果差。
3、對道路兩側的建設項目,臨街建筑要控制建筑規模,占線力求長,鼓勵聯建,從而集結財力,統一設計,統一風格,形成整體。注重整條街、整條路的景觀設計,要有特點,有風格,在品位、檔次上多做文章,不能象堆積木一樣,機械拼裝。
4、園林綠化不能簡單地布置,要精心設計,注重效果,不求高檔,但要力求大氣、造型美,多搞一些花木拼盤,不搞天女散花。
5、處理好規劃與開發的關系。開發是城市建設的重要手段。要控制零星開發和隱性開發,這種短期行為,多半是以追求經濟效益為主,往往配套設施跟不上,物業管理跟不上,最終成為政府城市管理的負擔。開發要相對集中,政府要通過宏觀調控,壟斷土地,控制土地的投放量,才能使土地更大幅度地增值,才能大量聚積財力,從而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城市建設。
6、城郊結合部的地段要加強管理。到過揚中的人,可能都有這樣的發現:城區私人建房(農房)隨處可見,農民建房一度是揚中的風景線,但發展到目前,未能打破村組界限,居民點太多,太散。在局部地區,破舊的農民住宅與現代化的公共建筑相互交織,顯得不倫不類,很不協調,極大地損害了市容市貌,也制約了城市再發展的空間。為此,市委、市政府應對城郊結合部的農民建房實施凍結,要根據城市的長遠發展要求,將城區農房逐步安排到主城區以外,改變我市城區城鄉結合、土洋結合的不合理現象。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5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對石堆鎮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石堆鎮位于安丘市東部,面積67平方公里,轄47個行政村,1.06萬戶,人口3.9萬,耕地面積6.4萬畝。今年以來,石堆鎮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著力點,以“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目標,以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為主線,加快推進“四個城市”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突破。
一、基本情況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資料。全面摸清每個村底數,包括人口、房屋、基礎設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村規民約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糾紛、村霸村痞等情況,進行深入分析研判,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四個城市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突出重點,開展“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創建活動。
一是產業興旺方面。開展“帶富增收富民”活動。
1.培育一項致富產業。各村結合實際,突出特色,確定一項或多村確定一項能夠有帶動性的增收產業項目,增加群眾收入。
2.培訓一套致富技能。通過外出參觀學習、舉辦種養業、務工知識等培訓班,確保有勞動能力的群眾培訓達到90%以上,培養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守法紀的新型農民。各村幫助留守人員聯系工藝品加工、農產品粗加工等項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3.探索一條融資渠道。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金融信貸單位,對有意向發展項目缺少資金的家庭,特別是返鄉農民工、復退軍人、回鄉創業大學生創辦項目,幫助落實貸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務。
二是生態宜居方面。開展“鄉村環境整治”活動。
1.全面開展農村環境和衛生整治,通過落實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愛護環境的意識,確保村莊環境衛生長期清潔。堅持“應綠盡綠,能綠則綠”,對村內主要街道進行綠化、亮化,房前用竹籬、圍欄圍起,房前屋后規范栽種瓜果、綠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鄉土濃郁”的景觀。
2.加快美麗村莊建設,全鎮打造西蓮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馬家亭子、梯門、婁戈8個示范村。
3.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鎮駐地村、社區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加快推進農村社區建設,引導農村居民向鎮區、社區集中居住。
三是鄉風文明方面。開展“倡樹新風正氣”活動。
1.開展先進典型評選活動,每月確定一個評選主題,在“陽光議事日”活動中開展“移風易俗標兵”“石堆好青年”“種養殖能手”等先進典型評選活動,利用電視、報紙、微信等形式,對先進典行大張旗鼓的宣傳,激發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的熱情和積極性。目前已評選巾幗標兵117名、移風易俗標兵121名、石堆好青年92名。
2.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各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增強群眾簡辦婚喪嫁娶事宜、遠離不良習俗的自覺性。
3.開展系列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廣場舞大賽、消夏晚會、農民趣味運動會、書畫展等系列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
4.每村打造1條文化長廊,重點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律法規等多方面知識,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引導觀念,讓大家感受到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風尚。
四是治理有效方面。
1.開展“街頭巷尾平安”活動。每村配備1名警務助理,每村建立一支治安巡邏隊伍,警務助理牽頭開展治安巡防,信息收集、矛盾化解工作。每村建成一套“天網”監視系統,連接派出所治安監控平臺。每村組建一個警民微信交流的群,提供警務服務、典型案件和安全防范等信息,隨時隨地與群眾進行互動、交流。
2.開展“全民參與調解”活動。每社區聘請1名法律顧問,在陽光議事日組織法律咨詢和宣傳,讓法律咨詢服務形成常態化。各村成立調解委員會,由支部書記任主任,由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優秀村民和評選出的先進典型組成,積極化解矛盾糾紛,力求“小事不出村”。每村建立一處“聽證室”,對家長里短、鄰里爭吵等簡單矛盾糾紛實行村級聽證。
五是開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動,強化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保障。制定了《農村干部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村干部工作職責,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每月召開一次“陽光議事”會議,組織學習農業技術、法律常識、健康保健等知識,充實陽光議事內容,增加陽光議事日的吸引力。要求村“兩委”班子成員,每人確定一個凈增收不低于3萬元的致富項目。發展村莊集體經濟,在盤活資源、招商引資、土地流轉上下功夫,拓寬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確保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不低于5萬元。
(三)打造示范點,進行典型帶動。重點打造步云嶺休閑生態園、蓮池高效農業示范園、亭子高效農業示范園、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四個示范點。其中,步云嶺休閑生態園,規劃面積3500畝,已建成1500多畝,是集觀光旅游、戶外運動、休閑采摘、餐飲娛樂、農事體驗、延伸加工等多功能于一體的休閑旅游綜合體。目前,已發展阡陌人間、步云山莊、云嶺人家、環秀山莊等11家休閑農莊和1處步云賽鴿文化交流中心。通過園區的示范帶動,發展大櫻桃、草莓、蔬菜等高效種植大棚80個,發展西瓜、大桃、黃金梨等1500畝。蓮池高效農業示范園,規劃面積2200畝,已建成1100畝,已發展百匯紫蘇莊園、東順蒜黃種植基地、華仔蔬菜種植基地、田碩洋蔥種植基地、孟戈有機蔬菜合作社種植基地等5家。亭子高效農業示范園,占地150畝,已建成高效種植大棚45個。沃奇文冠果主題公園,占地面積358畝,以生產生活生態、健康文化旅游為主題,建設木本糧油博物館、文冠果加工和旅游綜合體、文冠果健康體驗展示中心,打造文冠果種植、選育、高產示范、集散、加工、營銷一體化的.全國木本糧油谷。目前,已經栽植文冠果210畝。全部建成后,帶動就業人數300余人,年可實現利潤2900萬元,利稅700余萬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對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教育引導不夠。農民群眾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程度不夠深,尤其在發展產業方面,目前大部分產業項目主要以工商資本下鄉的方式建設,通過引導群眾產業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農家樂、鄉村旅游難度很大。
(二)缺乏政策、資金扶持。在基礎設施提升方面,村級集體經濟薄弱,鎮級財政不足,單憑縣、鎮、村三級財力,很難對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人才匱乏。目前,廣大農村對人才缺乏吸引力,大學生及高層次人才不愿到農村創業。回來的也只有在外能人到村擔任村干部。
三、意見建議
(一)建議加大對群眾鄉村振興戰略的教育培訓力度,調動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建議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醫療、教育、文體等設施,不斷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三)建議加大政策扶持、項目扶持、資金扶持力度,發展建設田園綜合體、郊野公園和休閑農莊,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閑度假區。
(四)建議上級職能部門提供政策、資金、項目、技術等各類支持,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創造良好條件。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6
根據工作計劃安排,最近,我們在分管主任帶領下,對我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進行了調查。調查組先后聽取了建設、城管、市政、公安、交通、規劃、城改辦等部門的工作匯報,到有關街道進行了實地調查,走訪了部分人大代表和群眾。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總的認為,近年來,市政府及有關部門以建設富裕和諧現代化強市為目標,以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把城市建設管理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認真落實城市規劃,加快建設進度,規范公共秩序,我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城市品位明顯提升,城市整體功能逐步增強,有效地推動了全市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一)舊城改造和樓宇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
根據我市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地區空間發展規劃以及舊城改造項目規劃,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片區拆遷、組團開發、配套完善、功能齊全的原則,加強協調調度,落實包靠責任,舊城改造和樓宇項目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房產交易、管理和服務等工作上了新水平。截止到目前,全市共規劃高層樓宇469棟,建筑面積550萬平方米,已開工298棟,完成封頂176棟;城中村改造拆遷土地面積1300余畝,開工建設安置樓149棟、封頂89棟;鄉鎮(街道)駐地拆遷改造工作進展順利,推動了我市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
(二)城市基礎設施取得新進展
一是拓寬改造了人民路、繁榮路、和平街等城區道路20多條,高標準建設了橫四路、和平街濰河大橋,人民路、繁榮路扶淇河大橋,城區道路網絡進一步優化。投資近5000萬元,更新高檔公交車、線路班車347部,改善了市民出行條件。
二是規劃建設銀河、舜河及舜王、辛興、昌城、相州、林家村七處污水處理廠和密州、龍都、皇華、賈悅、枳溝五處污水長輸管線,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了100%。全面改造城區管網400多公里,市區主要干道的排水管網基本實現了雨污分流。
三是加強對濰河、扶淇河等重點河流的監控,大力實施濰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新建改建橋梁6座、攔河閘5座,高標準硬化綠化亮化濱河道路37.3公里,配套建設供排水管網23.8公里,大大改善了我市的水環境質量。
四是對城區供水、供氣、供熱、排水工作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今年全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4.9萬平方米,新增管輸燃氣用戶2000多戶,日供水能力達10萬多方,城市載體功能進一步提高。
(三)城市綜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四)美化綠化工作上了新水平
圍繞創建生態城市,按照園在城中,城在綠中的總體思路,結合我市龍城碧水的特色,加大資金投入,新建擴建了恐龍公園、濰河水利風景區等一批精品工程,大大改善了城市人居生態環境。以增加綠量、提升品位為目標,不斷加快城鄉綠化步伐,提升綠化檔次,實施精細管理,力求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確保四季常綠、三季有花,城市綠化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目前,我市城區綠化面積已達129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8.5%,人均占有公共綠化面積19.5平方米;完成林場造林11.4萬畝,植樹總數達到950.3萬株,為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大力實施亮化美化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主干道路燈為脈絡,以景觀燈、霓虹燈為背景,高低錯落、動靜結合、色彩各異的城市亮化新景觀,城市環境更加優美。
我市城市建設管理工作雖然有了較大進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市規劃相對滯后
我市現有的城市總體規劃是2022年制定并由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的,期間雖有個別修訂,但從近幾年城市發展情況看,城市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城市規劃水平,也就是說城市規劃已滯后于城市發展。特別是隨著大量樓宇項目的建成,城市功能劃分和部分區域缺少停車場、市場、公共綠地及活動場所的'問題逐步顯現;個別單位規劃執行不到位,違規建設、建設走樣、少批多建或建設過程中隨意調整規劃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二是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道路方面:城區主要道路基本完成改造,但部分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年久失修,路況較差。如老泰薛路(舜王路段)、紡織街南段、臺下巷等。管網方面:部分供水管網老化生銹;部分排水管網仍為雨污合流方式,即使新建道路的排水管網進行了雨污分流,但由于路旁的單位和村居、小區未進行同步改造,對雨污分流有著一定影響。其它公用設施方面:垃圾集中處理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垃圾處理廠至今仍未建成;集中供熱、供氣率還不高,尤其是老舊小區及水、熱、氣配套設施落后,急需改造。
三是城市管理有待加強
1、小市場管理不夠規范,中醫院北側小巷和紡織街南段自發形成的市場攤位混亂、占道經營現象突出,既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又影響了居民出行。
2、個別路段交通秩序需進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如府前街小學、實驗小學所在街道在學生上學、放學高峰期經常形成交通堵塞。
3、廣告張貼欄設置少,小廣告等牛皮癬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
4、沿街居民樓亂搭亂掛現象經常發生,防護網形狀各異,影響了城市美觀。
5、城區缺少規范的停車場,導致車輛亂停亂放屢禁不止。
6、背街小巷缺乏統一管理,存在臟亂差現象。
關于下步工作,調查組建議:
(一)強化宣傳教育,進一步營造城市建設管理的良好社會氛圍。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宣傳城市建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文明市民公約以及公民道德規范等,教育和引導廣大市民不斷增強法制意識、城市意識、責任意識和公德意識,培養文明習慣,爭做文明市民,動員全市上下共同維護、參與城市建設管理工作,努力創造優美、和諧、整潔、文明的城市環境。同時,發揮好輿論監督作用,推動市民素質全面提高。
(二)科學合理規劃,進一步提高城市建設整體水平。城市規劃決定著城市的發展方向。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適時修訂完善城市規劃,搞好城市總體規劃與鄉鎮總體規劃、詳細規劃以及專業規劃之間的相互銜接,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編制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城市交通、消防、環衛等各類專項規劃,使其具有科學性、前瞻性和長遠性,促進城市建設上水平、上臺階。規劃一經批準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嚴格遵照執行,不得隨意變更。要加大規劃執法力度,堅決制止亂規劃、亂建設、亂改造現象,切實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拓寬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以土地、電力、供排水等資源為重點,盤活城市資產,拓寬投融資渠道,逐步形成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運營機制,走出一條以城建城、以城養城、以城興城的城市經營新路子。繼續加強城區道路、配套管網、停車場、污水處理廠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好城市燃氣、集中供熱、垃圾處理等問題,抓好城區綠化和亮化,完善城市載體功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采取得力措施,加快舊城改造步伐,積極發展樓宇經濟,確保各項在建工程如期或提前竣工。加大對建設工程的技術指導、質量監理和監督檢查力度,做到精心設計、規范施工,建設精品工程。
(四)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城市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根據我市實際情況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建設管理體制,建立科學、高效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標準和技術規范,進一步明確職能部門、街道和社區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做到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努力構建政府統一領導、主管部門牽頭、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避免出現多頭管理和誰都不管的現象。堅持建管并重,疏導結合,嚴管重罰,務求實效的原則,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以市容市貌、城區污染、交通秩序和社會治安為重點,不斷加大綜合治理力度,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加快數字諸城建設步伐,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精細化水平。不斷健全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從制度、考核、體制上著手,形成嚴密的管理網絡和監督體系,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促進城市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7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情況不斷復雜化,城市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更好的改進城市管理工作的方式,轉變城市管理模式,本文針對淮陰區的城市管理工作進行充分調研,并在此基礎上探索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全面配合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政策,力爭打造城市管理新篇章。
一、當前城市管理現狀
(一)建設和管理雙管齊下
一直以來,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有建就有管。城市建設是為了更好的改善城市功能,滿足群眾的生活需要,而城市管理就是為使得城市功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并且延長其壽命,從而推動城市的更好發展。城管局作為淮陰區的城市管理單位,一直以來認真履行自身的管理職責。在建設方面,城管局積極配合相關單位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工作,特別是推進公共廁所、垃圾中轉站,便民小吃城等設施的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公廁32座,垃圾中轉站17座,小吃城2處。在管理方面,實行“三洗一清”的制度,確保路兩側墻面、地面、門面干凈整潔。定期開展市容環衛專項整治活動、非機動車專項整治活動等,全面清理占道經營、流動攤點、亂拉亂掛、亂停亂放、亂倒垃圾、亂潑污水等違章行為,全面凈化城區環境衛生,取得了明顯效果。通過上述措施,強化對城市的道路、建筑物、公共設施的維護和保養,確保城市建設的壽命,切實保證了長效化的管理效果,共同推進 “五城同創”工作。
(二)整體和局部齊頭并進
在城市管理過程中,淮陰區城管局一方面加強精品創建,打造亮點工程。積極打造城管工作精品和亮點工程,相繼開展示范路創建,精品廣場、精品小吃城創建。全面建成洛陽路及西壩美食小吃城、爭創淮海路省級示范路等,為城市管理增添更多的亮點。
另一方面注重細節,加強無縫管理,力爭在時間和空間上實行全覆蓋。在管理時間上,推行延時工作制,全體人員每天比其他部門提前半小時上班,推遲15分鐘下班,星期天、節假日不休息。執法大隊實行早中晚班制,早上6:00至晚上9:30不間斷巡查執法管理。渣土管理實行24小時三班制,全天候管理。在管理空間上,實行“一把掃帚掃到邊”,所管轄的區域清掃到邊,保潔到位,不留死角。環衛管理實行“兩掃兩保”制,人員機械同步制,即每天從早4:30至晚10:00進行兩次清掃、兩班保潔。建立局紀委督查、辦公室督查、科室督查三級聯動督查體系,做到一級督查實行追究制、二級督查實行督辦制、三級督查實行自查自糾制,通過層層交叉督查,確保不出現監督空當。
(三)法律和教育剛柔并濟
城市執法的管理,其目的在于糾正違法行為而不是處罰。針對城市管理的對象,有許多小攤小販都屬于弱勢群體,在很大程度上,生活都存在一些困難。淮陰區城管局針對這一情況,積極主動拿出對策,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在保證城市管理質量的前提下,也讓管理對象易于接受。
一是實行執法影像送審制。要求對執法過程進行全程攝像,并將攝像資料及時報送法制科審核。同時實行每周一點評,要求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限期整改到位,逐步提高執法水平,避免出現誤判的現象。
二是建立違章檔案。要求按路段建立違章戶檔案,一次違章實行告知,兩次違章進行教育,免于處罰,對三次以上違章者將進行嚴格處罰,實行教育和處罰相結合,管理與執法相結合。
三是加強執法監督。設立隊伍建設督導員,在日常執法時,進行現場監督和指導。擴大社會監督渠道,向社會公布執法監督舉報電話,并定期邀請媒體記者、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市民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參與城管執法工作,對城管執法行為進行有效監督,保證執法的公平與公正。
二、城市管理存在問題
城市管理工作由于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盡管相關單位做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有許多問題存在,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研究。
(一)執法環境復雜,社會輿論不良渲染
城市管理涉及到社會管理的一些熱點、難點和焦點問題,并且一直以來偏見也存在于一些人的心中,因此城管工作存在社會矛盾集中、管理難度大、群眾理解少等難題。加之由于政府信息公開的不及時,相關信息流通不暢,且少數媒體、網站有時不顧事實地大肆渲染,容易使社會輿論形成一邊倒局面,常常使城管工作處于被動的境地,給城管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執法對象特殊,管理工作經常受阻
在城市管理過程中,特別對于市容市貌管理而言,大多數的執法對象情況都比較特殊。其中不乏老弱病殘,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本身生活困難,文化層次不高,在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同時,同樣要兼顧其生活狀況,這給管理工作又增加了許多難點。此外,目前市民對于城市管理許多章程和法規都不了解,用偏見的眼光去看待執法工作,使得執法工作經常受到阻撓。
(三)管理體系傳統,緊急響應有時滯后
當前社會已經處于信息社會的時代,網絡大數據體系已經形成。但是政府部門的許多管理體系仍然沿用過去的傳統做法,未能及時更新換代。在遇到突發狀況時,缺少立即響應的報警體系。有時市民群眾發現問題,甚至不知道去哪尋求解決。政府各部門之間的信息也不能夠共享,有時一件事情多個單位關注,有時卻無人關注。
(四)相關法律缺位,部門體制有所沖突
目前,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規定了城管執法相對集中行使市容環境衛生、規劃、綠化、市政、環保、工商、公安交通管理方面的部分行政處罰權。由于城管執法多數是執“他法”,沒有一部真正屬于城管自己的法律,因此,存在“借法”執法、執法依據不足、執法難的局面。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部門職責交叉、多頭執法等問題,導致城管執法體制不順,城管執法職能不完善,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創新社會管理的對策與建議
(一)建立智慧管理體系,提升管理效率
充分應用當前的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將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服務融為一體,建設智慧化管理體系,打造智慧城市。從城市管理角度來說,一方面可以建立數字城管“網格化”管理,在區域內街道、社區、公共場所逐步劃分網格點,定人、定時、定點地進行管理,并通過當前信息技術手段,采用網絡攝像頭、遠程監控等手段,進行實時監測,確保管理不漏死角,緊急響應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進行處理。通過實施數字城管,可以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建設基礎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城管工作細節精細化;通過城管辦公自動化、移動指揮智能化、監控可視化、監督舉報社會化等手段,逐步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實現“科學、嚴格、精細、長效”管理。
(二)加強部門聯動制度,推進科學管理
一是針對政府各部門出現的智能交叉地帶,進行梳理,成立聯席會議制度,避免多頭領導和多方不管的狀態,確保管理無漏洞。二是部門之間信息共享,對于弱勢群體的問題,既要管理,也要幫助,及時提出計劃,城管、民政、規劃等部門要互通有無,保證群眾的生產生活。三是建立城市管理信用平臺,并與個人征信平臺相掛鉤。對待頑固分子,可以建立黑名單制度,借用信用平臺倒逼城市居民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城市管理規則,保障城市各項功能的實現,共同推進建設美麗新城市的目標。
(三)轉變被動管理模式,實現自主優化
一直以來,管理者與管理對象都處于對立的狀態,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為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管理者要加強學習,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法律法規及執法程序的培訓,建立考核制度,嚴格約束執法人員,轉變執法方式,變粗暴執法為柔性執法,以勸說、教育為手段,化解矛盾沖突。另一方面,注重對于社會公民的道德修養的培養。政府要在全社會的范圍內進行宣傳,對一些造謠的個人與媒體進行處罰,保證社會信息的暢通與準確性。同時發揮社區的力量,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的'原則,就地解決問題。與智慧社區理念相結合,城市管理的立足點是公共服務,市民是城市管理的直接參與者,也是城市管理的受益者,城市管理僅靠城管執法部門是難以管到位的,只有充分發揮廣大市民的力量,才能真正管理好城市。因此,要精心設計載體,形成廣大市民參與城市管理的機制,增強市民城市管理意識,引導市民協調一致搞好城市管理,推進城市管理社會化。特別是要廣泛發動組織廣大志愿者參與城市管理,充分挖掘廣大市民對社會的責任感和鄰里互助的精神,形成“城市管理,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四)加大城市管理投入,引入市場機制
對于管理工作中而言,人才是基礎,資金是保障。為促進城市管理朝著更好更科學的管理方式轉變,需要加強對于城市管理資金、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大資金投入,有助于提升城市管理的整體水平,吸納優秀人才、專業人才打造先進科學的管理隊伍。
對城市相關的養護、管理等項目可以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提供鼓勵和優惠政策,調動市場經營主體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激發市場的活力,改進管理的方式,從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服務效益的目的。鼓勵私人、企業投資進入城市管理與服務,可以嘗試采取政府與企業合作的BOT[1]、BLT[2]等一些新的發展模式,讓更多的市場資源進入到公共服務與管理當中來,推進城市空間的開發管理與探索利用,切實起到利用市場杠桿促進城市管理的作用。
四、展望
在當前社會中,創新社會治理已成為黨中央提出的重要政策方針。對于城市管理工作,作為社會治理方式轉變的重要部分,相信在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基礎下,新型的社會管理體制將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新的城市管理模式也能夠逐漸形成,也能夠讓更多的人民群眾享受到全面深化改革所帶來的紅利,讓人民的生產生活更為舒適便利,建設社會主義美麗新家園的目標也將指日可待。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8
xxxx年4月份,縣政協根據年度工作安排,組織專委會對我縣城市建設管理及重點工程建設開展了調研活動。調研組深入城市建設重點工程現場以及規劃、住建、城管等職能部門,采取聽取匯報、實地查看、召開專題座談會等方法,進行調研,全面了解我縣城市建設規劃管理工作的基本情況。通過調研,感覺到近年來我縣城市建設管理特別是重點工程建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進展,城市面貌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有了較大的改觀,同時,也發現一些存在的問題,值得深入思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城市重點工程建設情況
(1)項目概況及建設進展
1、城東新區項目
城東新區三項工程及路網、綠化長廊建設是目前我縣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大的民生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7.5億元,規劃建設總用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工程主要包括曲陽生態公園、體育中心、安置樓等三項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長3660米、寬15米的綠化長廊,濱水休閑帶,水街、五星級酒店、學校等諸多配套設施項目。
項目建設進展:曲陽生態公園項目1號園和2號園已開工建設,園內花木已部分栽植、道路等配套設施正在逐步建設。體育運動中心項目土地征收工作已完成,規劃方案已確定,正在進行施工圖紙設計。安置房項目完成規劃設計和地質勘探工作,建設施工單位已經招標確定。新區中的6條道路已完成工程量約55%。綠化長廊工程已完成土方整理2.7萬方,占任務95%。安鹽1號地塊開發已完成前期相關工作;2號地塊中的4幢樓基礎施工完成,正在施工四至六層主體結構;5號地塊開發項目已完成圍墻施工,正在進行規劃設計。土地房屋征收涉及土地征收4500畝,已完成征收4300畝,房屋征收1035戶,已簽訂協議358戶。
2、東園棚改項目
項目位于縣城北部,占地面積655畝,總投資約21億元,是安徽省861重點項目工程。項目建設主要包括綜合大市場、商業開發和安置房三大功能區,采取整體規劃,分期建設方式,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建成一座規模大、檔次高、設施先進、宜商宜居的綜合性大市場和園林式居住區。
項目建設進展:項目拆遷涉及房屋征收1057戶,分兩期實施,目前累計完成房屋征收協議簽訂736戶、占任務的70%,已發放三項資金637戶,搬家525戶,拆遷房屋447戶。土地出讓工作,已取得1個批次25畝的安置用地。取得2個批次的商業用地,第一批次45.9畝,涉及征收41戶房屋已全部拆除;第二批次35畝,涉及房屋征收157戶,已簽協議94戶、占任務的60%。首期安置房計劃建設11棟、約5萬平方米,現已開工4棟安置樓和幼兒園、地下車庫等項目。首期商業開發建設7棟、約3.6萬平方米,已開工5棟。項目東擴涉及征收西周和小陳2村民組66戶、379畝土地,丈量、公示已結束,土地補償款正在發放中。
3、汽車五金城項目
汽車五金城項目是滁州市60個重點工程之一,也是全縣36項重點工程項目。項目位于xxxx縣城東部泉塢山路與戚繼光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總用地面積約494畝,計劃總投資20億元。項目建設共分四個階段進行,依次開發建設大型商業綜合體、安置樓和高層住宅、汽配城、黎明水庫改造等項目,主要包括汽車修配展示交易、五金綜合交易市場、星級酒店、商業住宅、休閑以及觀光等為一體化的大型綜合體,項目規模大、檔次高、設施全,將是宜商、宜居、宜休閑的綜合性市場和園林式住宅小區。
項目建設進展:拆遷征地涉及住戶168戶,征遷工作基本完成,涉及企事業單位5家,搬遷征收工作全部完成,補償款大部分發放到位。安置房工程2月下旬開工建設,現已完成1幢二層主體澆筑工程,已完成7幢三層主體框架澆筑工程。商業綜合體工程五金綜合商業市場于3月中旬開工,現有2幢樓基礎梁澆筑工程已基本完成,另有2幢開挖基礎,五星級酒店正在設計招商。其他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推進。
4、高鐵連接線項目
高鐵連接線工程是我縣近年來政府投資最大的單體工程,工程建設、征地拆遷、土地報批等費用達5億元左右。整個道路工程分為四個標段,通過公開招標,工程招標價為3.256億元。
項目建設進展:工程自xxxx年12月20日開工建設,計劃xxxx年9月底主體工程建成通車。征地工作涉及池河、桑澗、范崗、定城四個鄉鎮,約2349畝, xxxx年11月底已完成征收工作。拆遷工作涉及池河、桑澗、定城三個鄉鎮,至目前,整個征遷工作已結束,土地報批工作正在進行。連接線工程施工進展較快,xxxx年1-2月份完成清表工作,3-4月份進行土方、橋涵施工,至目前已完成土方工程量的40%左右。
5、花園湖二期工程及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項目
花園湖二期項目位于縣城西北部,土地征收范圍包括長征西路北側,城北水庫西干渠西側,泄洪渠東側,城北水庫100米控制線以南。規劃用地總面積約280畝,約需要拆遷330戶。項目建設內容包括3700平米老年活動中心,36000平米安置樓和商業開發三個部分。總體目標是圍繞花園湖公園打造一個環境優美、品位一流高檔商住區,徹底改變西門入口的整體形象。
項目建設進展:已完成游泳中心地塊28.65畝土地出讓工作,完成部分房屋及附屬物拆除工作。3700平米的老年活動中心大樓完成基礎驗收,一層結構已開始施工。花園湖公館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已基本結束,目前管理施工房已經搭建完畢,部分土地已整平,指揮部正積極協助施工方做好三通工作。對項目區內洪莊、前費兩村民組的人口認證已初步完成。完成洪莊部分地塊征地工作,對違法建筑啟動強拆。
(2)項目建設存在的問題
1、宣傳工作氛圍不濃,還沒有形成人人關注、支持城市重點工程建設的良好態勢。當前正在建設的城市重點工程實際上也是民生工程,它不僅能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而且能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大家都是工程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但是,由于對城市重點工程建設的意義,土地征收、房屋征遷的政策和城鄉規劃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宣傳不夠,致使廣大居民對政府開展城市建設工作理解夠、支持不夠,甚至少數人為滿足個人私利漫天要價,百般阻撓,致使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土地與房屋的征遷工作中,影響了工程建設進度。
2、政策執行不一致,群眾愿望過高,造成土地房屋征收困難。在以前開展的城市建設征遷工作中,由于政策制定的過寬,在執行過程中自由裁量權過大,讓一些投機鉆營者獲利,無形中造成了越會鬧越得利的從眾心理。新房屋征收政策收緊,補償標準比先前征收的低,群眾暫不能完全接受,抵觸情緒較大,普遍存在等待觀望或漫天要價現象;不同的項目執行的政策不一、每個工作隊的尺度把握不一,造成了群眾之間相互攀比;群眾對安置小區的區位、樓層、環境、管理、戶型等方面要求都越來越高。各種原因相互疊加,這些都導致了征遷工作進展緩慢。
3、資金缺口較大,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工程建設推進難。如城東三項工程建設項目,縣政府對重點工程資金管理作了調整,資金運行方案正在調整中。原與安徽鹽業公司訂立的共管賬戶一直未正式投入使用,資金運轉不正常,急待解決工程款、三項資金等合計6100萬元。汽車五金城尚有1500萬元土地征收補償款未到位和6500萬元安置房資金缺口。東園棚改項目正式投資協議未簽訂、資金撥付不到位,資金管理辦法也沒有出臺,造成資金流轉不暢,也是工程進度慢的另一個原因。
4、用地指標難申報,影響項目建設的投資和推進。國家土地政策收緊,現有的土地指標難以滿足城市建設需求,一些項目需用土地進行融資,指標無法落實,融資也就無從談起。如汽車五金城用地手續大部未批,到目前為止,只有92畝土地有使用指標,尚有402畝土地沒有用地指標。東園棚戶區改造、高鐵連接線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種問題。
通過對重點工程的調研,認為雖然我縣當前城市建設中存在著一些阻礙進展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不會從根本上影響和制約城市建設的發展,它們會隨著工作的深入推進逐步迎刃而解。城市重點工程是整個城市建設工作的一個縮影,通過這些表面的現象,我們可以探尋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思考如何建立工作的長效機制,做到未雨綢繆,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速推進城市建設的各項工作,早日實現建設中等城市的目標。
二、幾點思考
(1)如何認識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城市規劃是城市各項建設工作的龍頭和核心,是關系城市發展和建設的依據。目前,我縣已完成了xxxx縣城總體規劃(—20xx),xxxx0年市政府正式批準實施,同時,完成了老城區、工業園區、城東新區等一批重點區域的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為我們確定了城市發展的趨勢和重點,描繪了美好的藍圖,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有亮點、有新意、有氣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還有一些問題值得重視。規劃標準不夠高,前瞻性不夠,存在公廁、垃圾中轉站、綠地、學校、市場等一些城市功能設施配置缺位現象;老城區的棚戶區和新城區的“城中村”改造缺少具體的規劃意見和辦法;城市規劃的前期審查缺少公開程序,建設期間跟蹤督查不夠,違規違章建筑現象時有發生;竣工驗收不嚴,一些項目執行規劃“縮水”,擅自加密、加層,侵占公共用地,綠化、道路、停車位、物業管理用房則大打折扣;規劃變更程序不規范,項目的變更沒有通過科學論證等應有程序,隨意性較大。
為此,我們認為,在做城市規劃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一是變“封閉式規劃”為“開放式規劃”。把我們的總體規劃、局部規劃乃至控制性詳規向社會公示,提高公眾的知曉率。讓公眾參與到城市規劃的制定中來,特別是一些社會公益性的工程建設,要廣泛聽取各界意見,反復論證,廣納良言,博取眾長,以使規劃更科學更可行,獲得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獲取更大的社會效益。二是把握規劃原則。堅持全面規劃、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分步實施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避免只求速度不講質量。三是堅持規劃工作的嚴肅性。已經通過的規劃,要一張藍圖干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規劃一經制定就不能任意更改。四是加強規劃管理。加大對在建工程的監管力度,建立常態化管理機制,嚴厲打擊擅自違反規劃行為,保障規劃審批的強制性,維護規劃的權威性。五是強化城市建設的驗收管理。目前我縣的城市開發小區由于沒有進行嚴格的驗收管理,致使小區內違反規劃的情況時有發生,擅自擴大容積率,縮小綠化率,消防設施投入不足現象較為普遍,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住戶和公眾的利益,也損害了政府的形象。所以應加強對開發小區和重點工程的驗收管理,可由縣行政審批部門牽頭,組織規劃、住建、市容、消防、安檢等部門,統一按規范進行驗收,確保質量。
(2)如何把重點工程納入整個城市建設的體系
近年來,縣委堅持把城市建設作為打造環境、改善民生、提升形象的先導工程,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圍繞打造中等城市的戰略目標,每年實施一批城市建設重大工程,奠定了建設中等城市的堅實基礎。一大批重點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僅改善了民生,優化了發展環境,而且提升了城市品位,塑造了城市形象。正是每年一批重點工程的建成,才讓我們這個城市越來越美好。軟環境的變化正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客商到此投資興業。
在進行重點工程建設的同時,在城市建設方面我們想是否應該考慮的更全面、更遠一些。一是以“點”帶“面”。如果說重點工程是一個點的話,那么重點工程所在區域就是一個面,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很重要,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促進整個區域的建設與發展,對于建設難度大、周期長的`工程,可以規劃先行,分步實施。如在進行花園湖二期建設的同時,有必要把整個西片的城市改造與建設納入其中,把建設西外環線道擺上議事日程,這對于分流城市道路車輛,改善長征路、嚴橋路以及整個城市環境大有益處;隨著城市的發展,高鐵連接線未來是一條“黃金線”,如何利用泉塢山和桑澗水庫開發生態觀光農業、搞農家樂旅游,推動沿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都是值得謀劃的課題。二是以“新”帶“老”。通過這幾年的建設,新城區已初具規模,隨著新區三項工程的建成,新城區的規模和檔次會躍上一個新的臺階。但是,從目前的人氣來講,老城區依然是商業中心、繁華地帶,其區域資源稟賦是新區目前還無法比擬的。定城的老城區是城市在長期發展和演變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存在著居住擁擠、街巷狹窄、交通阻塞、道路不同程度損毀影響市民出行、綠化率低、市政和公共設施短缺等諸多問題。因此,在進行新城區建設的同時,謀劃好老城區的改造也非常重要,這也是當前我縣“三城聯創”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一個關鍵性因素。三是挖掘底蘊傳承文化。文化是一個城市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靈魂。定城已經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文化底蘊深厚,城內古跡很多。在推進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如何進一步挖掘我縣歷史文化底蘊,彰顯文化品位,提升定城的外在形象和文化內涵,是亟待思考的問題。近年來,我們已建成了文化館、漢畫石館、圖書館、大劇院、文化廣場等一批文化設施,發揮了傳承和傳播文化的作用。在城市建設中,如何更好地體現文化特色,彰顯城市個性尤為重要。例如:在建筑風貌上如何展示文化表現城市建筑的現代生活風尚;在綠化的樹木品種和色彩的搭配上如何展示一個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對定城已有的水系改造中如何取舍讓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在城市的重要區域和地段如何構筑雕塑來展示文化。這些工作實際上與我們正在打造的“三色”xxxx也是相輔相成的。四是加大“三城聯創”工作力度,真正讓城市綠起來。近年來,縣委、縣政府致力打造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和園林城市,然而我縣目前城市綠地率僅為10.9%,近期有望達到13.8%,距創建園林城市21%的要求尚有一定距離,所以要以“三城聯創”為契機,規劃建設好城市綠地。
(3)如何解決城市管理工作中的難題
定城不僅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商品流通的集散地。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加強科學管理,優化城市環境,努力提升現代城市管理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效率化機制,已刻不容緩。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我們組建了工作機構,強化了管理舉措,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收效甚微,臟亂差的現象難以根本扭轉。城市管理工作任重道遠。
在市容市貌的管理上,有兩個方面是重點,即加強隊伍建設和提升市民素養。
一是從管理者來說,必須建立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要加強管理隊伍建設。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強化執法為民的工作理念,以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為目標,堅持不懈地抓好思想、紀律、作風和業務等方面的建設,提高綜合素質,提升管理水平。要加大投入,把必要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杜絕以罰代管,甚至“放水養魚”的現象發生。要創新管理人員選拔任用機制,建立正確的用人導向,通過好的機制,使管理隊伍有生機有活力。
二是從整個社會來說,必須提升素養,做文明市民。堅持從基礎素質、基本行為、基本規范抓起。針對居民生活中的一些陋習,通過精心設計載體,開展群眾性活動,發動全社會參與,實行全方位推進,實施全過程滲透等方式,逐步予以解決。加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針對一些不文明現象,不但要加強科學管理,還要大力加強全民素質教育,以社區為單位開展社會公德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在思想道德教育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道德楷模,努力營造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氛圍和輿論環境。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實行嚴管重處,以矯正某些突出問題。結合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大公益宣傳力度。開展“城市是我家,建設靠大家”宣傳教育活動,弘揚社會公德倡導文明新風,營造“以愛護公物為榮,損壞公物為恥”的氛圍。
在公益性的文化設施管理上,還需建立一種長效機制。近年來,我們在進行城市建設的同時,建設了一批公益性文化設施。從目前的營運效果看,管理上不容樂觀,花園湖公園、生態公園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壞,其他的一些文化設施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不久,我們還將建設成老年活動中心、體育中心等。這既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一項順民意合民心的民生工程,但是,如果使用的不好,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后續的管理工作跟不上,利用不起來,就會使我們引以為豪的城市“亮點名片”失去應有的光彩,那與我們的初衷是背道而馳的。因此,現在就著手建立一種長效的管理機制更顯迫切和重要。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9
一、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突出提高執行力主題
市以旅游業為龍頭,促進了本市服務業的長足發展,目前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環城高速公路、新莊污水處理廠等一批重要基礎設施相繼建成;生態環境持續的改善,“兩湖一庫”水質得到提升,環城林帶得到有效保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動計劃全面推進,群眾普遍關注的一批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推動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態補償機制,出臺了《生態功能區規劃》,制定了《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等一系列法規,搭建了11個投融資平臺;生態文明觀念逐步強化,開辦生態文明城市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干部隊伍建設切實加強,通過公推競崗、公開選拔、實施“雙百”工程等方式選拔干部,激發了干部隊伍活力。實踐證明,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實際,順應了世界城市發展的潮流,是實現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由之路。
學習貫徹市委八屆八次全會精神,我們對本市增強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與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較優勢是生態優勢。市的環境比較好。有兩條環城林帶,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區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氣良好。氣候涼爽。夏季,市的平均氣溫在24℃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在76.9%左右,不濕不燥,而且平均風速每秒2.1米,風和涼爽,非常舒適。緯度適宜。專家認為人類最佳的居住緯度為20-30度,市恰好處于北緯26度,處在最佳居住緯度上。海拔適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體處在大氣壓感覺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適合人居住。自然災害比別的城市少。從來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區的臺風災害,生活居住安全。資源豐富。市有豐富的磷、鋁等礦產資源,有尚欠開發的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資源,這是別的很多城市也沒有的。這些優勢構成了市發展的比較優勢,進而構成向縱深發展的后發優勢。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尚處于發展初期,進一步的向縱深發展,還存在許多不足,突出表現在:經濟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生態產業發展仍較緩慢;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仍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發動基層和群眾廣泛參與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不夠深入,群眾性生態文明創建活動不夠豐富;一些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還比較突出;有的干部素質和作風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要求,執行力不強。因此,強化責任,切實提高各級干部執行力應是目前的一項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確責任主體。對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實行項目負責制。按照分工負責與項目負責相結合的原則,統籌市領導工作安排,整合相關部門資源,建立市領導牽頭的專項工作推進機制,把工作目標、工作任務、完成時限,逐一分解落實到具體的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專員制度,強化督查督辦機構職責職能。改進和創新督查方式,對全市重點工作實行專項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新聞媒體等社會各界參與的大督查機制。健全重要工作責任報告制度和通報制度,責任單位和責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報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并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凡向社會公開承諾的重大工作進展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要通過電視、報紙、政府公眾信息網等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三是嚴格干部考核。嚴格執行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辦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強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眾滿意度在考核評價中的分量。把執行力作為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重點考核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在重點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發事件和關鍵時刻履行職責、完成任務情況。考核結果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公示,并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培養教育、監督管理和激勵約束的重要依據。
二、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服務于“三創一辦”
全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八屆八次全會會議精神,把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衛生保護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協辦2011年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簡稱“三創一辦”)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堅定不移地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從調查情況反饋來看,市黨員干部對“三創一辦”活動知曉率達100%,衛生狀況滿意率≥90%,健康知識知曉率≥70%。。認為全市大環境的衛生狀況明顯好轉,生活環境整潔,創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創建活動,但要加強群眾對創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認識,以引導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養衛生的長效保潔意識,同時要加強衛生死角的保潔力度。使“三創一辦”領導小組了解了群眾的心理,為下一階段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假日旅游帶動休閑娛樂業的發展。假日旅游的啟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鎮居民的消費模式逐漸向休閑娛樂轉變。休閑娛樂不僅讓游客參與各種游樂設施和娛樂活動,體驗其中的知識與樂趣,而且以休閑娛樂為載體,將休閑文化、體育運動等形式與游樂主題融為一體,使娛樂變得豐富多彩,滿足了游客休閑、娛樂、健身的愿望。調查顯示,節假日50%的人考慮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參與人休閑娛樂。為了適應這一新的需求,各地興起了許多休閑娛樂行業,如茶館、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擊、水上運動、網球、高爾夫和跳舞機等,到了節日這些地方都是處處爆滿。另外,假日旅游還帶動金融業、網絡電信業、農牧業和建筑制造業的發展。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和協辦2011年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我們三創一辦的具體內容。“三創一辦”是城市發展的大勢所趨,是事關全市乃至全國人民切身利益和長遠發展的大事實事,對提高市民生活質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三創一辦”涉及到各行各業,涉及到千家萬戶,是一項“人人有責、家家受益”的社會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
三、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辦好職業教育
近年來,市通過整合資源、增加經費、加強師資隊伍力量、完善學生資助體系等多項實招為職業教育發展“護航”。同時依托國家加快職業教育的發展好政策,市職業教育辦學規模逐年擴大,辦學水平明顯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職業院校50所,其中高職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專任教師442人。在中等職業學校中,市屬中等職業學校40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5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萬人,專任教師2393人。2010年初比2005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數增加了13所,在校學生數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2005年的2.8倍。這標志著我市職業教育駛入“快車道”。根據我市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新建和擴建一批中等職業學校、縣級職教中心;爭創6所國家級、省級示范性職業院校;重點建設10個以上重點優勢特色專業。全市高等職業學院在校生規模達到1.5萬人以上,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達到7萬人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高等職業教育為龍頭、中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相結合、職前職后教育相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態文明市建設作為富民強市的“總抓手”
生態文明作為一個新概念、新思維,不僅進一步完善了科學發展的理論,而且是促進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抓手。抓生態文明建設,才是真正抓住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內涵,根據調研工作我們了解到,2010年市加快了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編制完了成鋁、磷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優化了礦產資源配置。強力推進了鋁、磷、煤等資源型企業技術改造,加強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和處置。同時加大了工業污染防治力度。堅持綠色招商,嚴禁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污染嚴重的項目落戶。推廣清潔生產,逐步實行了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嚴格執行排污許可證和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完善企業污染源檔案。加大整治違法排污力度,對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企業限期治理或關停。加強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為重點的工業大氣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鎮發電廠、鋼廠、貴州水泥廠等重點污染源的異地改造項目建設,強化了生態植被恢復治理。采取了科學、有序、合理的開采方式,提高礦產資源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制度,督促礦山企業恢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大力實施國家天然林資源保護、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場綜合治理、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等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線綠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態文明市建設這個總抓手,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努力優化生態環境,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全面構建生態社會,并以此去推動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去規劃發展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整合生產要素、增強發展潛力;去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逐步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真正把建設成為生態經濟發達、生態環境優美、生態文化繁榮、生態社會和諧的強市名城。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0
為了進一步深刻領會黨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了解和掌握城市建設與管理的具體內容和科學內涵,以及今后甘泉城市發展戰略,推動全縣干部群眾思想觀念二次解放,促進二次創業,結合開展“學理論、找差距、求創新”新一輪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根據縣委常委會安排,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研究確定由副主任李新生、邢子洲同志帶隊,人大常委會財工委抽調相關人員,于20xx年7月3日至7月20日,深入到志丹、綏德、延川兄弟市縣進行考察學習,7月15日召開了由城建局、經發局、財政局、土地局、街道辦、重點企業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對甘泉縣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和今后發展戰略進行了調研。
城市建設與管理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和首要任務。城市建設主要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城市品位三個方面:城市管理則是一項社會性系統工程。它包羅萬象,關系到千家萬戶,大到人們的生存環境,小到人的衣、食、住、行。從根本上講城市建設與管理的最終目標是要改善城市人民的生產生活環境,目的是通過城市帶動農村,拉動縣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一、我縣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我縣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為契機,以改善基礎設施為抓手,以提高城市品位和群眾生活質量為目標,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強化了城市管理,使全縣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編制完成了控制性詳細規劃。在1998年《縣城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先后完成了《北關小區詳細規劃》、《縣城中心區控制性詳規》、《太皇山小區控制性詳規》、《縣屯小區控制性詳規》。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編制了關家溝、太皇山等20個村莊建設性規劃。今年著手對1998年《甘泉縣城總體規劃》實施修編,目前,前期調研論證11000地形現狀圖測繪已完成,預計9月底完成修編任務。
二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近幾年來,縣政府累計投資7006萬元,開工建成了縣城主街道、長青路、康樂路、太皇路、迎賓路、美水路、宴賓路等主要道路和西臺巷等23條支巷道改造工程,改造城市道路總長9442.2米,巷道1633米,目前已基本形成,縱橫交錯的城市路網格局。
三是城市配套設施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縣城每條道路改造均設地下排水(污)渠,主街道砌筑電信、廣電、照明共用地溝,城市公用管道,全部進入共用地溝鋪設,建成縣城中心廣場、美水廣場、火車站廣場;縣城5000方凈化水廠建成;城市綠地面積達14.3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達5.13平方米;新建、改建公廁11座;20xx年投資5萬元在主街道增設四個大型公益廣告牌;縣城路燈總數達562盞;天然氣用戶達到5468戶,入戶率達到75%;啟動縣城污水處理廠,已完成可行性研究。隨著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相繼建成使用,城市配套功能不斷完善。
四是城市文明形象,人居環境明顯改觀。縣城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4.3萬平方米,城區保潔面積45.6萬平方米,環衛工人由原來78人,增加到現在155人,先后投資54.85萬元,新購置垃圾清運車3輛(1輛垃圾車、2輛三輪車),新投用垃圾桶700個,垃圾處理實現日產日清,使縣城環境衛生狀況大大改善,達到全日保潔。
五是監察執法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整治效果較為明顯。堅持執法與開展宣傳相結合,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堅持文明執法,按程序執法,采取查糾與規范相結合的監管辦法。針對停車問題,由城建、交警、交通部門實行定點規范管理,劃定停車位,針對居民區施工建筑材料亂堆亂放問題,由城建部門結合施工審批,劃定臨時堆放點,收到了良好效果。
二、我縣城市建設與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城市建設與管理工作雖然取得顯著成績,但同縣委要求相比,同甘泉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同人民的期望相比,同兄弟縣區發展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一是規劃滯后,品位不高。我縣的總體規劃 1998年制定的,而且只有縣城總體規劃,沒有規劃區內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建設性詳細規劃,到20xx年以后才制定了規劃區內控制性詳細規劃,建設性詳細規劃至今還沒有出臺,制定的控制性規劃,僅僅占到規劃區內35%左右,而志丹縣可以占到85%以上。由于規劃的“龍頭”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城市建設缺乏理性研究,使我縣建設缺乏超前意識、形象意識和商品意識,出現了“舊城不舊,新城不新,既不傳統,又不現代”,城市建筑既沒有風格,也沒有品位,千篇一律。如環城過境路及三岔路口七扭八歪,不夠規范,特別是在建設審批過程中把關不嚴,沒有統籌協調,各自為陣,布局不合理,特色不顯明。
二是思想不夠解放,經營城市理念陳舊。我縣的城市建設沒有運用市場機制,拓寬融資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不能通過產權置換,盤活城市國有資產,吸納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建設,沒有真正通過招商引資,把個體、民營企業家吸納為城市建設的主力軍。
三是城市管理體制不順,重建設輕管理,建管責任落的不實。形成了建設工程搶著抓,管理工作繞著走,給錢就干,不給錢就看著辦,導致了建筑工程造價居高不下,管理工作滯后的被動局面。加之,機制不活,措施不力,建管條塊縱橫交錯,政出多門,說起來是齊抓共管,實際是關系松散,職責交叉,各自為戰,形不成整體的城管合力,城市經常化、規范化管理不到位,致使占道經營、亂倒垃圾、違章建筑、破壞綠地、戶外廣告和野廣告混亂等現象長期得不到徹底整治,嚴重損害了市容市貌。
四是執法力度不夠,缺乏必要的制約性和強制性。城市建設和管理要上檔次,離不開強有力的法律法規等制約手段作保證,必須采取嚴管重罰加強管理。外出考察兄弟縣以及外省先進城市經驗,一條就是嚴管重罰,提高全民愛護城市的意識,從而達到城市干凈整潔。近年來,我縣由于管理體制不順,加之城市管理執法人員較少,且素質低,城市管理執法不到位的現象比較普遍。
五是各級領導的思想解放程度不高,經營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創新意識不強,對全民城市意識教育不夠。沒有真正教育全體市民自覺養成愛護公共設施,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煙蒂等良好習慣。有些甚至法律、法規可以不遵守,我行我素,所以加強對全民的公德意識教育提高市民的綜合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一)嚴格貫徹執行《規劃法》,真正確立規劃在城市建設與管理中的龍頭作用。一是要加快《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城市形象的塑造,品位的提升,關鍵是規劃。在完善城市建設規劃上必須按照縣委提出的“先規劃后實施,富規劃,窮實施,鐵規劃,鋼實施”的指導思想,堅持“科學規劃,準確定位,拉大框架,詳規區域,整合舊城,開發新區,完善功能,突顯特色”的原則。新修編縣城總體規劃,要根據縣城地理條件,按照立足縣情,突出特色,適度超前的思路,進一步拉大城市建設框架,在此基礎上制定好,分區域小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建設性詳細規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結合甘泉城鎮的區域位置和經濟基礎,建設定位為“強化一個中心,建好一個工業區,確立四個支撐點,治理三山游樂區,開發兩河風景線,整合三級體系”的城鎮規劃布局和發展方向。(強化一個中心,就是縣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一個工業園就是麻子街工業區;四個支撐點,就是將姚店、太皇山、縣屯、楊家砭作為縣城連接農村的橋頭堡;治理三山游樂區就是縣城西山、燈籠山和鳳凰山;開發兩河風景線就是洛河、勞山河;把剩余的七個鄉鎮劃分三個級別,按照各自承擔的經濟社會責任,逐步發展設施齊全,特色鮮明,風格各異的城鎮體系)。優先抓緊對麻子街、姚店工業園區和楊家砭小區南北大門的科學論證,調整好建設布局,配套好城市服務功能。總之,縣城總體規劃要吸取歷史教訓,汲取百家之長,堅持高起點、高品位,使規劃思路和群體建筑風格既體現地方特色,又突出現代氣息,真正能夠適應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的需要。二是要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在執行規劃上,必須堅持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審批一支筆,管理一條龍”。對違章違法建筑要不徇私情,嚴格執法,樹立規劃權威。對城市重點開發建設項目要做到功能配套齊全,調整好間距比例,留足空地搞綠化。在舊城整合開發改造,要強化一類區的保護力度。今后縣城規劃區內,每年確定工程建設項目,都要組織力量,提前調研,廣泛征求意見,論證項目的.可研性,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征求大多數干部群眾同意的基礎上予以立項建設,沿街每一個建筑物的設計、圖紙和外觀造型、色彩、抗震性能,都要由領導小組把關,縣委、縣政府審定后方可實施。并要同時考慮停車場嚴重不足和公用設施不配套、人文環境、休閑娛樂、凸顯現代城市品位、構建和諧文明新甘泉等因素。三是《縣城總體規劃》修編沒有審批之前,是否暫停審批單位、居民修建,維持現狀。如南臺小區、西門坪環城路、楊家砭小區。
(二)運用市場機制,廣開融資渠道,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一是加大城市建設力度,突破城市建設的“瓶頸”制約。首先要抓住國家實施城鎮帶動戰略,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機遇,積極謀劃投資項目,加大爭項目的力度。其次要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把城市當作國有資產來經營管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城市存量資產,以存量換增量,特別是要強化土地一級市場的管理,通過市場競爭,有償轉讓土地和部分設施的使用權。今后新編制《縣城總體規劃》,新區建設可采取幫畔造地,挖山造田等方式開辟可利用土地,進行開發建設。二是大力實施舊城改造工程。按照新修編縣城總體規劃要求,下硬茬折舊建新,分步實施,在舊城(西臺區)改造上實行政府出臺優惠政策,采取一事一策的辦法招商引資,放手讓民間資本參與開發建設和經營城市公用設施,共同進行房地產開發和產權置換。最終達到“經營市場化,資源資本化,投資多元化”的經營機制,不斷探索城市經營新路子。
(三)調整各方利益,協調各方關系,調動各方因素,綜合開發城鎮建設,完善城市功能設施。城市建設的經營運作,量大面廣、頭緒繁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涉及部門、單位、鄉村、個人各方面利益的調整和資產的整合,若處理不好,將會引發矛盾,好事不能辦好,所以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首先考慮綜合開發不能單打一,必須做到水、電、路統一規劃,基礎設施配套齊全,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照顧不同階層各方面群眾利益,變不利因素為積極因素。為此,在項目建設中堅持三條原則:一是宣傳教育,讓廣大市民認識城市建設和改造工程是給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讓大多數市民擁護和支持。二是遵循市場規律原則。統籌考慮資產的運作方案,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優化配置資產結構,實現資產增值和經濟社會效益發揮。三是讓百姓得實惠的原則。堅持走群眾路線,把建設和改造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放在為老百姓謀利益、得實惠上來,不是就建設搞建設,就改造搞改造,更不能搞個人政績工程,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城鎮建設帶來的好處。
(四)理順體制關系,合理設置建管機構。為了適應城市發展對城市管理的要求,如何解決我縣目前城管工作中機構重疊,職能交叉,責任不清,推諉扯皮等問題,逐步完善城市管理體制,通過考察學習,結合我縣實際,參考各兄弟市縣管理機構設置情況,按照權責相等、權責一致的原則,建議成立“甘泉縣城市管理局”,內設環衛園林處、市容監管大隊、公用事業科、市場管理辦公室。同時撤并市場管理中心,職能交由城管局下設市場管理辦公室管理。重新調整和明確內部管理部門職能。今后,政府要加大城管工作的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標準,按照“全國衛生城”的要求,認真找差距、定措施,強化城關鎮、街道辦、城管局、公安、工商等行政主管部門的內部職能,重新劃分責任區,形成城市管理快速反應機制。一要強化依法管理。認真貫徹執行城市管理法律、法規,嚴格依法辦事。同時,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引入競爭、獎罰、監督、制約等用人機制,切實增強城管執法人員責任感,形成嚴格執法,高效務實的工作作風,以適應新時期城市管理工作的需要。二要繼續實行目標管理。抓好門前“四包兩禁止”,層層落實責任,加強監督檢查,嚴格驗收獎罰。三要進一步明確街道社區工作職責,充分發揮街道辦的職能作用。今后,街道辦、社區對城市環境衛生實行全方位管理,重點對居民小區、車站、城鄉結合部、洛河、勞山河兩岸、公路、鐵路沿線、城市出入口等部位進行督促整改,實行分片承包管理。四要逐步建立穩定增長經費投入機制。加強城市管理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職責的重要方面。就本級財政保管理,建設投入靠外引,建議每年按比例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市容城管和環境衛生事業發展,建立穩定增長的市容環境管理資金投入機制,保證我縣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五)凝聚各方力量,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推動全縣各級干部的思想大解放。面對日益繁重的城市建設與管理的任務,鑒借兄弟縣區經驗,結合我縣實際,我們必須在縣委的統一領導下,統籌調度縣級幾大班子和全縣領導干部的力量,推行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的領導包抓項目責任制及逐級組閣制(就是根據包抓項目組閣指揮部及辦公室人員),把重點項目實施責任分解落實到包建領導身上,直接向縣委負責,其中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由縣級領導擔任,年終進行綜合考評,對工作業績突出的領導和干部進行表彰獎勵。同時要著力提高全民的城市意識,提高全民城市意識,是搞好城市管理的根本途徑,也是一項長期的治本工作。因此,政府要制定長期規劃,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廣泛地、不間斷地搞好宣傳教育,做到建設現代化城市與培育現代化人同步進行,通過教育,使廣大市民自覺參與到城市管理中來,自覺愛護環境、美化環境,培養遵守城市管理規范的自覺性。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1
一、基本情況
為認真收集、匯總好相關單位XX年在城鄉建設工作取得的經驗成績,摸清主要困難,更好地圍繞全會精神、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計劃好明年的工作,XX月XX日-XX日,縣城鄉建設調研組赴11個單位,開展了為期五天的專題調研。調研組主要圍繞各單位的工作亮點、存在困難、來年工作思路及對縣委、政府的意見建議等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調研,并采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等形式,掌握到了各單位在服務城鄉建設中的一些具體情況,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見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二、主要亮點
(一)城鄉規劃工作取得新突破
城市規劃編制方面:《縣城市總體規劃》于XX年XX月XX日獲市人民政府審批同意。完成了城市燃氣、綠地系統統、應急避難場所等專項規劃及黃坊片區、新區、城北片區、城南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了南五路至高速出口地塊城市設計及城區部分路網道路景觀設計,實現了近期建設規劃的全覆蓋。
村鎮規劃編制方面:完成了XX年的土坯房集中改造點83個村莊建設規劃和百里湘江范圍內的65個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完成了全縣19個鄉鎮的村莊布點規劃;開展了西江、門嶺、麻州、珠蘭等4個鄉鎮總體規劃修編和周田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方面:開展了縣、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與第二次土地調查成果數據銜接調整,同時做好縣、鄉規劃數據庫成果糾錯并啟動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調整)工作,編制完成《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估報告》,現已經過省廳專家組評審。
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一是正在編制《縣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爭取納入建設“美麗中國”行動計劃實施試點縣。
二是編制了縣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環境保護八年規劃,現已完成送審稿。
三是積極參與聯合國中國區“環境規劃優秀示范城市”評選活動。XX月XX日,受聯合國環境署、新華社非洲總社邀請,縣環保局主要領導前往非洲肯尼迪聯合國總部,參加“明月行動,綠色中國夢”責任論壇等相關活動,并成為全國唯一獲得聯合國環境署“XX年環境規劃優秀示范城市”的縣級城市,并為我縣頒發了獎牌和證書。
(二)城鄉面貌整治工作取得新進展
“兩違”整治方面:從縣規劃建設局、國土局、公安局、城管局抽調相關人員,并從社會上招聘了30名協管員,組建了“兩違”整治綜合執法大隊,通過抓宣傳、抓調查、抓打擊、抓建章,有力的遏制了“兩違”現象的發生。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方面:對6個違法用地圖斑(宗地數4宗)進行了立案查處,相關責任人已移交紀檢監察部門立案處理,目前我縣XX年度土地衛片執法檢查成果已順利通過市級驗收,數據通過省廳審核。通過例行督察和年度衛片執法檢查,全縣上下形成了依法管地用地的良好氛圍。
水環境及河道整治方面: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工作已全面啟動,省水利廳已定把我縣作為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呈報到水利部審批,已聘請省水科院專家來我縣調研,相關設計工作正在進行中。圍繞我縣百里湘江綠色生態長廊建設,對全縣水庫水環境進行整治,開展了水庫水源地的保護,努力打造水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開展了規范性碼頭建設,整頓禁采區內砂場。14個規范性碼頭總投資1750萬元,到位資金1750萬元,已撥付資金800萬元,可于本月底完工并交付使用。拆除了禁采區和延伸禁采區內的11戶砂場,叫停了8戶影響綠道建設的砂場。
(三)城鄉建設安全生產水平得到新提升
建筑市場安全管理方面:一是全面實行項目法人制、備案制、項目經理責任制、施工圖審查備案制、施工許可等制度,對應監理工程實施強制監理,受監工程達到100%。
二是嚴格施工現場管理,每季度進行了安全質量大檢查,全年未發生一起建筑責任安全事故。
三是強化了對保障性安居住房的質量監督執法,確保讓住房困難群眾住上放心房。交通運輸市場安全管理方面:在元旦、春節、“兩會”、“五一”、“十一”及敏感時期,及時對運輸站場、運輸企業和重點單位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及時消除整治安全隱患。電網安全保障方面:通過扎實開展安全生產事故警示周、安全宣傳咨詢日、安全文化周和安全生產應急演練等一系列活動,并狠抓了現場安全管控和現場作業安全措施落實,提高了安全生產的精細化水平,有效防范了電網、人身和設備事故。
環境安全執法方面:一是著力抓好我縣重點企業環保核查整治,對金龍錫業、九二鹽業、紅山銅業、慧敏礦業、鷹鵬化工等10家重點企業開展環保核查。
二是集中力量打擊了筠門嶺鎮下陽村、長嶺村、周田鎮雷公壩水庫、中村鄉曾坑村等8家(次)非法電子垃圾焚燒項目。取締了富城鄉小砂村1家非法焚燒輪胎廠項目。
(四)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城建重點項目建設方面:我縣把城市建設作為一個總體項目和系列子項目進行運作,以項目板塊化理念來推進整個城市建設。先后高標準完成了周田“兩新”、第三小學、新職校、會杉線升級改造等一大批重點城建項目,完成了城市主干道綜合改造;投資13億元、規劃面積達2.14平方公里的新區和投資6億多元的縣城“三江六岸”路堤景觀工程、投資3億元的環城南路改造工程、投資40億元的臺商基地、投資16.13億元的百里湘江綠色通道工程等一批重大城建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尤其是2019年,我縣積極開展“項目攻堅年”活動,按照“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一批在建項目、按期竣工一批重點項目”的工作思路,計劃實施178個項目,其中城建項目75個,總投資約129億元,是我縣城市建設歷史上項目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年。
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方面:
①濟廣高速出口路林崗大橋以南整治改造工程。已征土地214.687畝,未征土地86.133畝;房屋丈量6戶4264.48平方米,簽訂房屋拆遷協議1戶807.76平方米,未簽房屋拆遷協議14戶。
②百里湘江綠色通道工程:正按照指揮部的部署有序組織實施,工程進展良好。
③、林崗、湘水大橋拓寬工程:三座大橋已開工建設,目前正在進行下部構造樁基礎施工工作,預計年底可完成水下樁基礎、系梁及部分立柱、蓋梁等工程施工。重點項目建設的有力推進,拉動了固投的快速持續增長。全縣500萬元以上固投按季度與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兩位數增長,最長增速為46.6%,月均完成投資8.3億元。
(五)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就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贛龍鐵路、鷹梅鐵路工作進展順利。贛龍鐵路擴能工程征地拆遷方面已經基本全面完工,現正進入收官階段;鷹梅鐵路前期工作積極跟進,且各項工作正在提速。XX月XX日,鐵路總公司組織召開了鷹梅鐵路調整預可研審查會,并通過了預可研報告。XX月XX日鷹梅鐵路設計人員到我縣勘察設計境內線路走向及火車站場設置,進一步調整優化線路設計方案,爭取今年底或明年初通過國家發改委立項,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二是干線公路和通組公路建設順利實施。全長33.6公里的會杉線公路升級改造工程于XX年XX月順利完工并交付使用,完成工程總投資2.74億元;全長25.64公里的站塘至洞頭公路改造工程已完成總量的95.6%。筠門嶺至清溪公路改造工程:全長16.7公里的筠清線公路已完成總投資的90%。通村組路已完成39條,計47.7公里。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一是開展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今年完成了10座XX年開工加固的國家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19座省級規劃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已完工1座,其余18座水庫正在施工,預計在今年XX月份完成12座水庫的主體工程施工。
二是實施了“三江六岸”路堤景觀工程建設。湘江左岸林崗大橋至湘江大橋市政道路XX月份開工建設,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完成投資343萬元,約占總投資的40%。
三是實施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今年完成了XX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3223萬元,現已完成57%的工程量;XX年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總投資為1549萬元,該工程由于招投標工作周期長,拖延了施工時間,導致項目開工遲,現只完成10%的工程量。
四是開展了電站增效擴容。今年全縣有13座水電站列入國家電站增效擴容實施計劃,工程總投資3206萬元(包括自籌資金400萬元),目前到位資金249萬元,現在正在開展招投標工作。
五是城鄉供水一體化穩步推進。實施了2萬噸/日供水擴建工程、新區內渾水管遷移、城區管網、新區管網、臺商創業基地管網、城區出入口管網及會杉線農飲項目,年度投入資金9117萬元。電網建設方面:啟動了燕子窩工業園220千伏輸變電新增主變工程,項目計劃總投資3.19億元,項目單位已全部進場施工。農網改造年度計劃投資3000萬元,目前已完成總量的73.33%,整體工程預計在明年3月全面完工。
(六)土地利用及保障工作取得新業績
一是積極為發展“爭指標、保用地”。今年累計報批建設用地4,510畝,比去年同期增加了7.9%。
二是對土地進行差別化管理,開辟綠色通道,優先保障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項目、基礎設施和重點產業項目的用地需求。為老年福利中心、鄉(鎮)示范幼兒園、汽車商貿綜合市場、國防教育訓練基地等60個建設項目4293畝項目用地進行了用地預審(初審)。為禾坑口水電站、高速公路養護中心、漢仙巖游客集散中心、贛龍鐵路(段)等19個建設項目辦理了8146.56畝劃撥供地手續。
三是加強了土地出讓工作。成立了縣土地出讓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縣加快推進土地出讓工作實施方案》,根據市場形勢科學編制年度土地供應計劃。截至XX月XX日,共出讓土地30宗(含燕子窩工業園改變用途1宗),出讓面積1201.45畝,成交總價款7.14億元。四是積極開展了節約集約用地模范縣創建活動。目前已順利通過全省節約集約模范縣達標考核,經廳長辦公會通過,并上報國土資源部審核;縣燕子窩工業園節約集約利用評價更新工作順利通過省級評審,省級工業園區擴區調區工作進展順利。五是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再創佳績。2019年申報立項規模959.78畝,其中建新區面積460畝,拆舊區面積499.78畝,待省廳組織專家評審,年度增減掛工作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
三、存在問題
一是重建設輕管理問題嚴重。換屆以來,我縣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農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但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基本的管理維護沒有得到相應加強,導致諸如農村道路等設施損害嚴重而無人監管維護。
二是老城區改造建設較薄弱。目前,我縣新城區建設推進力度大,鄉鎮、農村建設也在大力實施當中,但縣城老城區的改造建設相對比較滯后,老城區居民面臨的生產生活條件也比較惡劣,群眾對老城區改造的愿望比較迫切。
三是城鄉規劃執行有待加強。由于群眾的規劃意識淡薄、各種規劃之間的銜接不力等原因,城鄉違規違章建設和隨意改變土地功能性質、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緊挨道路兩旁建房子、拉電線的現象比較嚴重,這就造成以后對公路改造時出現新的房屋拆遷和電力桿線遷移的問題。
四是土地實際利用效率不高。隨著招商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項目建設比較多,很多企業用地需求量大,我縣當前用地規模與發展要求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城鄉建設節約用地與集約用地意識與貫徹落實力度有待加強,土地投資強度必須得到相應提高。
五是征地拆遷工作難度加大。造成征地拆遷難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有:(1)雖然縣里征地拆遷補償標準相對統一,但各指揮部、責任單位對各自的拆遷戶額外的利益有高有低,幫助拆遷戶解決的問題也不相同,容易造成拆遷戶之間的攀比。
(2)以往的征地拆遷模式有一定的優勢,但越來越不適應發展的要求,如房屋先拆遷后安置的問題。
(3)征地拆遷補償標準特別是房屋拆遷標準相對偏低,拆遷戶會權衡補償資金能否建起新房的問題。另外,隨著全會的召開,群眾對國家土地政策改革的關注度、期待值比較高,對政策的誤解誤讀導致等待觀望現象也普遍存在。
(4)干部積極性有待加強。由于缺乏激勵機制,造成很多征地拆遷干部做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工作沒有激情甚至產生厭倦的心態,應付了事。
(5)部分公干家庭的拆遷工作難做,在拆遷戶中造成比較惡劣的影響。
六是城鎮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由于縣是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經濟基礎差、財政收入少,能用于城鎮建設的資金非常有限,而城鎮建設點多面廣,顯得“僧多粥少”,城鎮建設投入壓力越來越重。
七是城鎮配套功能仍不完善。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城鎮人口急劇增加,城鎮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生產生活環境與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物質文化消費需求的矛盾日益明顯。如車站建設、公交服務、城區道路、老城區環境衛生等。
八是部門統籌協調機制不暢。
(1)職能部門與鄉鎮協調配合不暢。如供電部門架設桿線時村民發生矛盾,鄉鎮協調處理力度不夠;部分鄉鎮對規劃意識不強,仍有2個鄉鎮的總規修編工作沒有完成。
(2)職能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不暢。如工程招投標問題、資金撥付問題、各種規劃銜接的問題,等等。造成工作推進難度大,進展偏慢,怠誤發展。
九是工程建設管理秩序混亂。由于我縣項目建設力度加大,工程建設量急劇增加,而工程建設主體方的意識薄弱,以及相應的安全監管執法人員少、執法難度大、專業技術人員緊缺等原因,造成在實施工程建設過程中手續不齊全、不按程序走、未批先建的現象普遍存在,工程建設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安全施工難以確保落到實處。
四、對策建議
(一)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
1、要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體系。依據縣城第四輪總體規劃、各片區控規、村莊布局規劃等,研究編制全縣新型城鎮化總體發展規劃;加快制定完善小城鎮和村莊建設規劃;制定完善與城鄉建設相配套的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等專項規劃。在編制規劃中,注重城鄉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及部門的專業規劃相銜接,努力形成完善的規劃體系。
二是要要體現城鄉特色。把的地域特點、文化特色體現在縣城、小城鎮和村莊建設規劃之中,彰顯城鎮建設的個性,提升城鎮建設的文化內涵。應重視城市標志性地帶、標志性景觀、標志性建筑的規劃,避免城鄉建設千城一面、千篇一律等同質化問題發生,努力打造城鄉建設的亮點。
三是要維護規劃權威。領導干部要自覺服從規劃、帶頭執行規劃、嚴格落實規劃,當好城鄉規劃的執行員、宣傳員、監督員,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維護城鄉規劃的良好氛圍,切實保持規劃實施的連續性和嚴肅性。
2、要加緊編制好《縣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盡快拿出規劃成果,爭取納入建設“美麗中國”行動計劃實施試點縣。
(二)進一步加快重點工程項目建設
500萬以上固投方面:預計XX年全年續建、新建500萬以上固投項目73個,總投資110億元,年內完成投資45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其中新建項目30個,總投資36.6億元,預計2019年完成投資16.1元;續建項目43個,總投資73.4億元,預計2019年完成28.9億元。城建重點項目建設方面:全以力赴加快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城區路網暢通、百里湘江綠色通道、“三江六岸”路堤景觀工程等一系列續建項目。盡快啟動城北、城西南、城北二、二等安置小區,城區管道天然氣、汽車商貿城,建材專業市場、污水處理廠二期,西北街棚戶區改造等一批續建項目。
(三)進一步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
1.加強城鎮路網建設。建立快捷、方便、安全的綜合交通體系是現代城鎮發展的重要標志。要以縣城為樞紐,以鄉鎮集鎮為節點,以新型農村社區為網點,建立起干支銜接、暢通快捷的綜合交通體系。
一是要突出抓好鷹梅鐵路的前期工作。充分利用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有利時機,爭取在XX年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立項,并開展線路測定和施工設計,爭取在XX年下半年開工建設,爭取在我縣設立客運、貨運、危化品站及危化品專線。
二是要加快城鎮路網建設進度。高水平、高標準編制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將縣城道路向周邊組團縣城、重要旅游景點延伸,將縣城道路向周邊鄉鎮延伸,將鄉鎮道路向各中心村延伸。加快推進莊口鎮、站塘新區、筠門嶺鎮新區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及縣城水東大道東延、教育大道建設、同濟大道拓寬、濟廣高速出口連接線、206國道東移等項目。
三是要提升道路建設水平。建議對舊城區的道路進行升級改造,逐步取消主要干道上的綠化帶,最大限度地拓寬路面;對背街小巷加快治理,提高城市路網密度。四是要加強停車場、公交站點等配套設施建設。在新區建設,棚戶區改造時,要充分考慮公共交通的需要,必須規劃公共停車場、公交停車場,在主要街道同步建設港灣式公交站點。在土地出讓、稅收等方面給予一些優惠政策,彌補新車站搬遷的資金缺口,盡快實施好新車站的搬遷工作。五是加快縣城中心物流園區建設。建成以此為中心輻射南至九二氟鹽化工基地,北至西江紅獅水泥廠的物流網絡。同時加大物流企業的扶持力度。
2.建設完善的城鎮水、電供應系統。切實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供水能力和重復利用率。針對城區快速發展、用水需求量不斷增大的實際,建議加強石壁坑庫區的環境保護,確保水質不受污染;加大自來水廠和供水管網的建設力度,進一步擴大供水量。重點推進會杉線農飲項目、市政管網、臺商工業基地管網建設。把推動飲水工程納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保障農村飲水安全,提高社區供水水平。要加快電網改造進度,全力推進燕子窩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設及農網升級改造,提升電網供應能力,提高城鄉供電質量。
3.加快防洪、水利和環保設施建設。在城市防洪設施建設上,重視現有河流的治理。切實抓好企業的環境監管,落實綜合治理規劃的建設項目,確保我縣百里湘江符合“兩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水利設施建設方面,XX年計劃解決規劃內剩余4.4057萬農村居民和1.074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5座。盡早完成重點水源工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的前期設計工作,做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收尾。在環保設施建設方面,要特別注意產業集聚區和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區的排污管網及污水處理廠建設,提高污水收集和處理能力;加快城市垃圾收集和處理設施建設,增加街道和農貿市場垃圾箱的數量,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生活垃圾。每年選取1-2家條件較好的重點企業,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先進的工藝技術,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四)進一步加強土地利用和保障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保障發展用地需求。用足用活《若干意見》政策,想方設法,積極向上爭取用地計劃指標,及時保障重點產業、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等項目用地。
二是強化集約節約用地。堅持“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的工作思路,建立源頭把關機制,從源頭上加快土地供應速度,增強用地單位依法用地意識,著力提高供地率,確保土地報供用道路暢通。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根據市場形勢科學編制土地出讓計劃,合理推出土地。
三是做好征地拆遷工作。提前介入,對重點項目工程用地情況進行摸底,積極做好項目的征地拆遷工作。把好政策法規關,做到程序合法、和諧拆遷、平安拆遷,確保全縣重點工程項目及時落地。
四是抓好土地出讓工作。籌劃舉辦“陽光地產·魅力”專題土地推介會和信息發布會,進一步打開土地市場;嚴格土地市場準入制度,限制欠繳土地出讓金的單位參加土地招拍掛出讓;強化土地出讓金收繳力度,規范土地出讓金收繳程序,確保順利完成土地出讓目標任務,為縣域經濟發展和財政增收做貢獻。
(五)進一步加快構建新型城鎮體系
1.進一步推進小城鎮建設,提高服務農民、帶動鄉村的能力。
一要制訂和落實優惠政策。進一步放寬農村居民到城鎮的入戶條件;在小城鎮范圍內收取的土地出讓收益、城市維護建設稅和配套費,除按規定上繳集中調劑使用的部分外,其余應全額返還給鄉鎮,用于小城鎮公用事業和公共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改革城鎮公共設施的價格機制,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費、公平負擔的原則確定價格,逐步實行企業化運作;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允許不同集體經濟組織之間按照“等質等量,就近方便”的原則進行土地調整交換;運用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扶貧移民的政策,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步伐;充分運用村居民自治手段,推進小城鎮開發。
二要建立財政引導、民間投入、外資進入的多元投入機制。應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資金向小城鎮建設傾斜;積極爭取信貸投入;實行以地生財、以財建鎮,最大限度盤活土地資源,以特許權經營、轉讓資產權益方式及資產收益抵押方式,籌集建設資金;經營好城鎮有形和無形資產,可將市政設施的使用權、經營權實行市場營運,通過轉讓、拍賣城鎮空間、廣告經營權、線路經營權、設施冠名權等獲得收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導個人和外商投資建設和經營自來水廠、燃氣、公共交通、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城鎮基礎設施,或者經商興辦鄉鎮企業。
2.結合小城鎮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新型社區建設。
一是圍繞產業建特色社區。有特色產業的村莊,如特色農產品、礦產品、人文和生態旅游等優勢明顯、農業產業化水平較高的村莊,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引進或壯大龍頭企業,建設特色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特色產業園區、交易市場、特色商業街區、特色景觀旅游區等形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促進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
二是結合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建設新型社區。在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工作中,有序引導農民向縣城集中、向產業園區集中、向圩鎮集中、向中心村集中,建設一批20戶以上的農村危舊土坯房改造集中建設點,建設新型社區。三是結合扶貧移民搬遷建設新型社區。對深山庫區、地質災害威脅區等不宜居住的村莊,結合扶貧搬遷實施整村搬遷,直接進縣城、小城鎮或產業集聚區建設新型農村社區。
3.進一步推進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創建工作。制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規劃,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和民俗文化村鎮。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2
城市土地是城市建設的載體,又是城市建設的重要資源,城市建設就是在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基礎上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環境。利用好城市土地是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良好的生活環境,保持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形成地方特色的重要保證。如果一個城市在建設時沒有最好地利用好城市土地資源,沒有保護好城市土地資源,從小處說就不能形成自己特色的城市面貌,而只是大眾城市的克隆,從大處說就是浪費了不可再生的土地資源,破壞了自己的土地結構面貌,而形成的城市環境也不可能是生態的、適宜人類居住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而且后期的城市維護管理費用會大大提高。
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建設一個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的城市,是城市建設管理的重點。要使城市建設合理、快速高效地進行,需要解決好以下的幾個問題和爭取相關部門的支持。
一、城市建設與土地管理的不協調。
加快城鎮建設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之一,而強化土地管理又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之一。我國現在雖然已形成了比較配套的城鎮建設和土地管理法規體系。然而隨著形勢的變化和各地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城鎮建設與土地管理之間存在著一些不相協調的地方,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土地利用規劃與城鎮發展規劃不夠協調。這就是現有建設需求同土地供給的矛盾,也是兩個規劃在編制過程中部門缺乏溝通銜接的問題。城鎮建設以總體規劃為依據,由城鎮建設管理部門負責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是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制定的,雙方在制定規劃時如沒能充分交流,兩個規劃必有不相協調的部分,這就會為今后在建設管理上造成不利影響。如土地利用規劃中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有些在城鎮發展用地控制區內,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設用地范圍。這樣,使科學合理的建設行為實施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事關經濟發展大局的重點項目,往往因征地影響速度和效益。
二是土地管理與建設規劃管理步調不夠一致。法律法規對土地管理和建設規劃管理程序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由于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不力,導致兩個方面的管理時常脫節,給城市建設和土地管理造成影響,不能保證城市建設有序進行,或者造成辦事效率低下影響建設速度。如按規定建設單位和個人的建設行為必須先取得建設規劃部門核發的建設規劃許可證后,方可向土管部門申領土地使用許可證,然而現實中存在土地使用許可證發放在先的問題,尤其是在小城鎮建設中顯更為突出,容易引起兩部門之間的摩擦,造成建設規劃管理失控。
這主要還是一個管理體制和領導體制問題。這要求城市建設管理部門與城市土地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管理好城市土地,建設好城鎮環境。目前全國各地不少地方已將土管與城建規劃或房產部門合為一體,市縣長分工也將土管與城建規劃或房產部門由一人負責,或成立專門的城市土地建設管理委員會來進行土地管理與城鎮建設工作的協調。
二、城鎮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存在不合理。
城市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經營城市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合理有序的城市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是一個城市正常發展的基礎,是一個城市可持續發展必需的條件。但現在一些城市建設和城市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主要表現在:
一是城市土地資源的收益未真正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城市土地資源的良性開發利用。土地不是再生資源,城市土地的用途轉換之后如果不能形成新的經濟功能,就是一種浪費有限資源的行為。國家政策規定城市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其目的在于培植城市新的經濟載體,事實上由于多種原因目前城市土地的收益沒有真正用于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城市土地收益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土地的價值,從中獲得更大的收益,促進城市建設。如利用城市土地收益加大城市園林綠化建設投入,提高城市景觀形象;加大城市交通建設,改善城區交通狀況;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等等。通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城市土地的市價,獲得更大的土地收益,促進經濟發展。
二是城市土地市場化運作尚待規范。有的地方為了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熱衷于拍賣黃金地段的土地,這種市場化運作方式本來無可非議,但操作中往往偏離方向,未能充分考慮城市功能分區的需要,未能嚴格按城市規劃進行控制,結果把該作綠地的地塊作為建房,該作住宅區的.建成工業區或者商業區,又由于客觀存在行政干預,以致法定的建設規劃人為地成了一紙空文。
這需要城市建設與土地管理部門在開發利用城市土地時要充分考慮城市近期目標與遠期發展的關系,協調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土地。政府部門要從長遠利益著想,舍去一部分眼前即得利益,按照城市總體規劃,并可適當增加城市綠地建設等公共設施建設,以改善城市的景觀、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從而最終使城市土地升值,達到開發與利用的目的。
三、城市規劃管理需要進一步強化,科學化。
城鎮總體規劃是城鎮建設管理的依據,城鎮總體規劃一經政府部門批準,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法規,在一般情況下是不容更改和違背的。城鎮總體規劃的嚴肅性是不容至疑的,這就要求城鎮總體規劃的制定必須嚴密、科學,管理必須嚴格。但現在一些城鎮總體規劃的制定和管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千城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沒有自己的特色,且不符合城市資源的永續利用原則。
城市規劃不合理、不科學,直接造成城市土地資源的浪費和城市建設管理費用的增加。城市土地資源浪費,從根本上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城市土地沒有進行必要的開發,使城市土地沒有得到它應有的收益。政府沒有從城市土地中得到最合理的收益用于城市的發展建設,這也是一種資源浪費。二是在開發建設中未對城市景觀資源加以嚴格的保護利用。在制定和修改城市規劃時應加強對城市綠線的重視,先把有利于營造城市景觀的山體、水體等景觀資源劃上綠色保護線,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重點保護、利用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以塑造別具一格的城市景觀。而現在很多城市建設中對當地的植被、地貌、水體等城市景觀資源的保護利用力度很小,而是在先破壞、后建設,這樣不僅增加了城市景觀建設費用,又不利于形成當地的特色,使“千城一面”的現象普遍存在。城市建設管理費用的增加是因規劃的不合理、不科學,造成城市建設中重復建設多,城市功能不完備、不協調引起的。
在城市規劃制定時,可以引進一些外地的先進理念,可以聽取一些城市規劃設計大師的意見、建議,但一個城市的總體規劃不應直接交由那些大師們,而
應是由當地的專業工作者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后,在綜合當地文化、地域、氣候、發展方向等實際情況后,再采用那些先進的設計理念、方法,特定出符合當地實際的、可操作性強的規劃來。在規劃制定中更多的是要多征求當地市民的意見,特別是園林、文化體育、氣象、林業、環保等部門專業人士的意見、建議,使城市規劃盡量全面、合理、科學。
四、進一步強化綠化規劃建設管理,促進城市土地升值。
城市綠化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之一,它也是一個城市形成新型景觀的重要保證,是提高城市土地市價的重要手段。城市綠化的好壞是影響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它將直接影響到城市的招商引資和經濟發展。
但現在有很多城市,特別是中小城市,在城區總體規劃中只對城市綠化進行了控制性規劃,但是沒有切實可行的專業規劃用來指導城區綠化建設。在現階段,綠化規劃是在城市建設完成后的見縫插綠的綠化規劃,更不用說城市綠化規劃的實施、監督管理了,至使城市綠地建設隨意性強,城市綠地分布不均,中心區綠地面積太少;物種單一,景觀效果差。因此,在制定和修改城市總體規劃的開始,就要讓風景園林師參與,避免風景園林師在做好的城市規劃總圖上見縫插針地畫出自欺欺人的園林綠地系統圖來。園林綠地系統規劃要和其他項目規劃,在總圖規劃時同步進行。如果是一個“園林城市”的規劃,那么,在城市總體規劃制定時,風景園林師應是扮演主角的。
在城市綠地規劃建設中,首先要對城市規劃區內的水體、植被、山體等景觀資源進行一次詳細地調查,根據它們對城市景觀的影響程度進行分級保護,其他城市建設項目應在保護范圍外進行,以免破壞那些不可再生的景觀資源,對其開發利用也應得到嚴格的控制,并適時地開發成城市休閑綠地,以提高周邊城市土地的市價。其次是對規劃的綠地可以先于其他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或先用作苗木生產用地,在以后再改造成城市公共綠地,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城市綠地建設的費用,還可有力地提高城市土地的市價,在土地轉讓中為城市建設籌集更多的建設資金。三是充分利用現有的植被資源,進行有限的改造,就可形成城市公共綠地。利用現有的植被資源有利于保護城市綠地生物多樣性。物種單一不僅不利于營造景觀,不利于發揮生態效益,而且增加了病蟲防治的難度,增加了后期的管理成本。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3
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建設智慧城市,對加快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融合,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了解我區智慧城市建設情況,積極推進“智慧路南”建設進程,8月份,區政協組成調研組對全區智慧城市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其間,實地察看了有關現場,聽取了區政府的工作匯報,與區政法委、現代物流產業聚集區、商務局、工信局、科技局、行政服務中心等相關單位領導進行了座談。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區按照上級部署要求,立足全區實際,積極運用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動了城市轉型、社會轉型和經濟發展轉型,“智慧路南”建設已經開始起步。
(一)注重基礎先行,智慧城市建設根基得到夯實。一是政務信息化管理和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區直部門和相關業務部門加大了對信息化管理服務系統建設和應用推廣力度,初步形成了技術比較先進、系統內上下結合、功能相對完善的信息化政務管理和服務體系。二是以“智慧民生”建設為切入點,民生領域信息化服務開始起步。自去年網上審批系統平臺開通運行以來,截止目前累計辦件1915件,并逐步推進了居民健康卡、民政社區服務信息中心、社會保障綜合系統、數字校園等服務民生項目。
(二)注重示范帶動,智慧應用體系建設初見成效。結合我區實際和發展需要,確定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工作重點,探索實施的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社情全掌握、矛盾全化解、服務全方位”為總體目標,以“網格化定位、責任化分工、精細化管理、親情化服務、多元化參與、規范化運行、信息化支撐”為基本構架的“三全七化”網格管理體系,搭建了社會治理新平臺,全面提升了社會治理科學化水平,目前,全區143個村居,建立508個網格。
(三)注重融合效應,智慧產業發展初露端倪。近幾年,我區在有效促進相關產業和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同時,注重項目管理,為“智慧企業”和“智慧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是促進了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行業、各領域的集成創新應用,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如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涉及互聯網、信息技術、生物科技、金融服務等多個產業類別。二是推動面向產業(園區)、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在全省率先創建國際新型的“互聯網+虛擬產業園區”的管理運營模式,創新驅動路南區城市經濟轉型升級。三是通過典型示范培育,強化了輻射帶動作用。形成了一批技術先進適用、商業運作模式清晰、具有推廣價值的典型案例和應用模式。截至去年底,引進、培育了58同城、易物天下、易車網、志金科貿等電子商務企業40余家,開發建設了報春鋼鐵網、志金鋼鐵網、唐山北方國際鋼鐵電子交易中心等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并借助阿里巴巴、天貓、美團等知名網站,開拓網上信息服務。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路南財經大廈為載體的河北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與先進縣區相比,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思想認識存在差距,前期工作推進困難。少數部門單位對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執行力不夠,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夠多,有時甚至存在敷衍應對的現象,導致智慧城市建設整體工作進展緩慢。
(二)整體規劃尚未確定,先期投資重復浪費。目前,我區智慧城市建設尚未出臺明確的整體規劃,發展定位不夠清晰,各部門單位開展工作存在“各自為政”的情況,重復投資、重復建設現象突出,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三)缺乏服務平臺支撐,信息整合有待加強。智慧城市建設覆蓋諸多領域,而我區尚未建立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臺,導致了行業標準、建設標準和評估標準無法統一,數據交換標準不一致,不易實現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協同,形成了“智能孤島”。例如,大多數部門單位、小區村居均安裝有視頻監控,但是在需要調取影像資料時,無法通過共享來獲取,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四)輿論宣傳引導不夠,社會參與度不高。從調研情況看,群眾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參與度普遍不高,成為推進此項工作的瓶頸。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宣傳推介不夠。智慧城市是為市民而建,在實施前要讓市民從一開始就了解相關推進計劃,使市民對可使用的城市資源有認同感,如水電、公共設施等“智慧城市”提供的各項服務,讓市民與城市連接,推動城市更加綠色、低碳。二是數據收集不夠。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一味追求科技的炫酷,而是給予市民生活上的便利和幫助,讓百姓受益。這就需要社會各方、城市中各個角色的`充分關注,在大數據時代,提升城市“智慧”。
(五)融資機制不夠完善,建設資金缺乏保障。目前,我區智慧城市建設資金來源主要是財政投入,缺乏相關融資政策,社會投資積極性尚未得到充分調動,從建設的長遠發展考慮,單一的財政投入難以滿足建設需求,甚至成為建設發展的瓶頸。
三、幾點建議
智慧城市是城區發展的必然趨勢。為進一步推進“智慧路南”建設工作,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切實提高思想認識。智慧城市建設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型城區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將給城區的建設、管理和發展帶來全局性、根本性的變化,對我區來說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要充分認識建設“智慧路南”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確發展大勢,從全局高度給予足夠的重視,建議成立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意義、總體目標和工作部署,大力宣傳先進典型和案例,增強全社會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認同感和參與度。
(二)盡快明確發展規劃。建設智慧城市存在一個要建設成什么樣能級和水平的問題,要有效銜接“智慧唐山”建設,借鑒先進地區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的有益經驗,結合我區實際,搞好頂層設計。要按照適度超前、特色明顯、注重實效的要求,把握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結合的原則,制定明確的建設時間表,統籌建設各領域的智慧項目,有計劃、分層次的協調推進。
(三)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臺是智慧城市的“大腦”,要首先完成對平臺的搭建。要加強與移動、聯通運營商等大企業的合作,加快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通過互聯網、現代通信網和物聯網對城區中的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進行整合,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安全、可靠、超前的基礎保障。同時,要推進技術創新、應用商業模式創新、行業應用標準和制度創新,提高智慧城市建設的聯合攻關能力、協同創新能力和區場開發能力。
(四)建立健全投入機制。區政府要在保證引導資金到位的基礎上,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努力拓寬投資渠道,構建多元化投資格局。要吸收有資質、有實力的運營商投資,鼓勵民間資本、企業資本通過直接投資或間接投資等方式參與智慧城市建設,形成政府與企業多方參與、區場化運作的投融資機制,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五)科學推進工作重點。要按照總體規劃、分步聯通的原則,圍繞我區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升級的戰略重點、群眾對公共服務的迫切要求,找準突破口,堅持有基礎的先行、有急需的先上、有實效的先干,著力推進智慧產業基地和重點領域智慧應用體系建設,擴大“智慧路南”建設的覆蓋面,努力構建智能、協同、高效、安全的城區運行管理體系,使“智慧路南”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支撐。
XX區區智慧城市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4
今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區政協會組織開展了關于我區城市建設情況專題調研。調研組成員深入區建委、房管局、交通局等部門及XX鎮、街道辦事處,通過聽取介紹、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在充分獲取來自各個層面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就我區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現具體報告如下:
一、我區城市建設取得的主要成績城市建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帶動力和加速器
幾年來,區委、區政府堅持舊城改造與新區開發并舉,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把城鎮化作為“五化”戰略的重要內容來抓,城市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經過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城區已從原來一個農村小集鎮,初步建成了基礎設施比較齊備、城市功能日臻完善、環境容貌明顯改觀、徽派特色較為鮮明的新城區。
(一)城市規劃逐步完善,“龍頭”作用開始顯現在城市建設中,我區始終堅持“要建設先規劃、無規劃不建設”的原則,以規劃為先導,對城區所有建設項目都按總體規劃進行審批,認真實行“一書兩證”制度,增強了項目審批的科學性。
在建設中,堅持徽派建筑風格不動搖,除工業園項目外,黃山路、龍井水街、文峰路、永佳大道、濱河路的徽派建筑樓群,集中體現了徽文化底蘊和徽派建筑特色。各項專業規劃編制工作逐步展開,相繼完成了重要街區、道路等基礎設施修建性規劃編制,完成了文峰公園、濱河南岸、城北工業園、城西經濟園詳細規劃編制,制定了瑤村工業小區概念性規劃,編制了城區排水專項規劃。投資40萬元完成了城西片、過境線北側12平方公里的地形圖測繪任務,為下一步開發建設奠定了基礎,城市規劃的基礎性工作逐步加強。
(二)加大資金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充分運用市場機制,整合城市資源,加大建設投入,穩步推進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著眼于拉開城市框架和完善綜合功能,實施了一批重點項目。
濱河南路二、三期、文峰路東段、城東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文峰公園投入使用,寶塔電站建成發電,城北過境線、南岸休閑道全線貫通。城北工業園道路和水電、通訊、排污等基礎設施全面完成。與此同時,加大市政公用設施投入,高標準完成濱河南岸、城東路等綠化工程。全面實施城區主干道“綠、亮、美、潔”工程;加強了對通信、供電、供水、環衛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日趨完善。據統計,僅20xx年全區完成建設投資達2.5億元。
(三)房地產開發快速升溫,城市承載能力明顯增強隨著城區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口聚集速度加快,對住宅和商業用房的需求也隨之攀升,城區的房地產市場快速升溫。
目前,有23家企業(含分公司、項目部)進入我區從事房地產開發,XX年至XX年我區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285億元,商品房竣工面積11.68萬㎡,銷售面積13.36萬㎡(含XX年前部分開發面積),銷售額為2.37億元。龍井水街、徽州花苑、徽州商貿城、華商山莊、玉虹小區等商住樓群相繼竣工或快速建設。XX年至XX年,通過房產交易,上繳營業稅、契稅等達2650萬元,房地產開發可直接拉動我區XX個百分點,是經濟發展中牽動性強的產業。土地市場運營有序推進。根據全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嚴控增量、盤活存量、管住總量、集約高效”的原則,基本實現了確保新上項目用地和經營性土地實行“招拍掛”的目標,提高了用地效率。XX年完成城北、城東重點項目計XX畝土地征用工作,全年收繳土地出讓金4827.5萬元。
(四)加大監管力度,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取得新成效近年來,我區嚴把項目審批關,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積極組織開展“整頓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身體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對全區重點污染企業的治理設施、98年以來建設項目環評“三同時”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清理,對未經審批、未落實“三同時”、擅自投產的5家企業依法予以關停。并在全市率先對11家化工企業安裝了“黑匣子”,實現了污染治理設施運轉和廢水排放24小時在線監控。20xx年工業企業廢水排放達標率達到93.7%。同時,加快工業企業“退城進郊”、“退城進園”步伐,華惠化工、新力油墨等企業已經完成搬遷,天馬化工、忠誠化工等企業的新廠房建設進入尾聲。通過采取以上措施,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彈,鞏固了達標成果,進一步改善了城區環境質量。
(五)舊城改造與新區建設并舉,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十五”期間,我區強力推進了中心城區“東進、西伸、北擴”戰略,逐步拉開了城市框架,提升了城市品位。先后實施了對原建安公司、紡織器材廠、物資公司等地段進行改造;完成了永佳大道、黃山路兩側綜合改造,建成了龍井、濱河新區和徽州人民廣場、徽州人民會堂等一批標志性建筑;拓寬改造了永佳大道、文峰路、黃山路、濱本河路、龍井大道、南山路等城市道路,中心城區建成面積擴大到5.5平方公里;防洪工程完成護岸3.35公里;實施徽州迎賓大道拓寬改造工程,進一步增強城區集聚功能,城區面貌煥然一新。
二、存在問題在肯定近年來我區城市建設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區在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城市規劃缺乏完整性、前瞻性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管理和發展的依據。從調研的情況看,我區城市規劃方面還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
①民眾對我區城市的總體規劃知曉率不高,即便是區委、政府提出了“東進、西伸、北擴”戰略后,有關部門未將相應的具體發展規劃公諸于眾,且制定牽動性大的發展規劃時未全面執行聽證制度。
②企業布局集中的工業園區,環保設施跟不上,對企業排污難以徹底集中治理。
③城市文化氛圍不濃,建筑體造型、城市雕塑新穎別致之作缺失,廣告、文字、圖繪等文化“符號”制作缺乏文化品位,徽文化內涵得不到彰顯。
④各種線纜、管網鋪設等專項規劃滯后,往往出現空中布線凌亂不堪、剛澆好的道路又破面埋管的現象,影響了市容和交通。
(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近年來,我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雖然步伐加快,但與日新月異的城市發展和居民的需求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①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不足。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區城市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和設施建設滯后的矛盾仍然突出。“”期間對污水、垃圾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將更加繁重,建設資金緊張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②城市公用設施建設不配套。在建設過程中,公廁、停車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的建設缺乏長遠考慮,也未留有足夠的發展余地。
③城市經營機制尚未全面轉換。XX年,區委、區政府以“永佳大道”冠名權一次性籌集資金150萬元,對沿路的街燈和燈箱進行了改造。除此之外,城市經營的機制尚未放活,政府主導、市場主體、社會運作的多元化經營城市模式還沒有建立起來。
(三)城市管理未能與城市發展同步城市作為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標志,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載體。
而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城市管理將為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從我區的情況來看,城市管理未能與城市發展同步,主要表現為:
①城市管理的行政機構不健全。目前我區還沒有一個專門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機構,城市管理部門多而雜,除了城建部門外,還有環保、交通、工商、巡警大隊等部門參與,由于權限不明,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城市管理職能落實不到位。
②土地供應與管理制度不夠規范、有序。從當前我區土地供應的情況來看,商業用地出讓數量偏多,工業用地投資密度不大,土地綜合利用率不夠高。
③物業管理發展緩慢。我區物業管理起步較晚,發展也不平衡,市民對物業的有償服務意識淡薄。目前,我區經審批建立的物業管理機構僅有四家,且有的名不符實。同時,我區住宅小區建設標準化較低,封閉式的住宅小區寥寥無幾,再加上原竣工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未執行房屋維修資金制度,這就給物業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對策與建議“”期間,隨著我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區人口的不斷集聚,對城市建設又有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城市建設中要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行動計劃為統攬,加快中心城區建設,增強城市集聚、輻射能力,努力把城區建設成為人居環境更加優良、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化特色更加鮮明、城市面貌更加靚麗的新城區。為此,針對我區當前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一)堅持高起點規劃,不斷提高規劃水平。城市規劃應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水平設計,體現科學性、前瞻性、連續性、嚴肅性。
1、隨著城區人口和人氣不斷地集聚,應適度拉開城區框架,建議在實施中心城區“東進、西伸、北擴”戰略,推動中心城區與潛口鎮、西溪南鎮無縫對接的同時,著手規劃瑤村—上朱—朱坊的道路和瑤村—羅田的過境線,進一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提高城區的綜合承載能力。
2、進一步加快我區企業的“退城進郊”、“退城進園”步伐,盡快在城東規劃建設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對城區企業的污水進行集中治理,進一步改善城區環境質量。
3、不斷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城市建設不是簡單的建筑體組合,而要突出自身特色,體現深厚的文化內涵。建議在加快建設區文化娛樂體育中心的同時,在建筑體造型、城市雕塑等方面要有所突破,并融入我區的人文歷史、徽文化內涵。
4、正在建設徽州迎賓大道拓寬改造工程和城北工業園區,規劃要有前瞻性,盡可能一步到位。城市建設部門要與有關管網等部門統一協調,制定其專項規劃,避免各種電纜、電線、管道的亂埋、濫布和重復建設。
5、建議城市建設的重大規劃要實行聽證制度,強化對規劃實施的監督,確保規劃執行的嚴肅性、連續性,防止人為地隨意變更。
(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化進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城鎮化水平的迫切需要,是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強烈愿望的需要,也是改善招商引資環境的客觀要求。
1、政府要加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對公園、重點路段進行高標準綠化、亮化和美化,打造出一批新的城市亮點;加快城市垃圾、排水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對垃圾的清掃和轉運,并對我區現存的一些老居民區(如紡織器材廠宿舍區、皖機廠宿舍區等)的環衛基礎設施進行重建和完善,從而優化人民生活環境。
2、亮化工程已成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展示城市活力,豐富城市景觀的重要手段。文峰塔是我區一座古老的標志性建筑,建議科學設計并實施好文峰塔的亮化工程,使之成為我區一道新的特色景觀。同時黃山路聯通公司—三村大轉盤是城區最為繁華的商業路段,直接關乎我區城市的形象,此路段的路燈已經年久失修,建議城建部門籌措資金予以更換。
3、適當增加城區公廁、停車場、農副產品交易市場,以解決人民群眾出行、停車、農副產品交易中的難題。建議在改造老糧食局地塊時,建造一個地下停車場,以緩解車主停車難的矛盾。
4、廣泛開辟城市建設資金籌措渠道。一是盡快謀劃成立區城市投資公司,以解決我區城市建設資金短缺問題;二是進一步做好經營城市文章。深化市政、公用設施投資運營體制改革,有償轉讓、出讓市政公用設施經營權、廣告權和冠名權,加大城市無形資產的經營力度,盤活存量,提升增量;三是加快改革環衛管理運行機制,推廣道路清掃保潔市場化經營、企業化運作,逐步實行管理層與作業層分離。
(三)以民為本,加大城市管理的力度。城市管理要樹立“以人為本”理念,建立服務型城管,為我區的“三個文明”建設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
1、完善區、鎮(街道)、社區(居)三級城市管理體制,建立健全市民教育網絡。加大對《黃山市文明市民公約》和《市民行為規范》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市民學校、樹立文明標語牌和公益廣告牌等方式對廣大市民進行文明、道德行為的養成教育,不斷增強其城市意識,自覺保護城市基礎設施,共同愛護自己的家園。
2、建議盡快對上爭取并成立徽州區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承擔城市管理職能,負責受理城市管理中的具體性事務。
3、根據拆遷條例規定,被拆遷戶有選擇“拆一還一”或“貨幣補償”的權利。而我區在拆遷過程中主要是采用貨幣補償方式。為促進依法、順利拆遷,建議區政府在城北工業園旁邊規劃100畝土地作為拆遷安置用地,盡快啟動安置用房、經濟適用房工程,以便進一步落實好因城市建設需要的拆遷安置工作,滿足被拆遷群眾的選擇需求。
4、隨著我區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資源將變得更加稀缺和寶貴。建議政府不斷加強土地集中供應權和土地進入市場的調控權,制定相關的政策,控制土地進入市場的總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加快老城區改造步伐,綜合開發老糧食局、工會片、教育賓館片、孫公橋上游兩側等地塊。在開發中,政府主管部門要注重孫公橋上游兩側多年形成的原生態綠化的保護。
5、加大對物業管理目的、意義和相關政策的宣傳力度,促進業主和物業管理企業進一步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增強做好物業管理工作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堅持成片開發、封閉式管理的原則,使我區新增住宅區力爭100%實行物業管理。同時,建設、房地產主管部門應全面執行項目維修資金制度,嚴格物業交接程序,促進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
6、城市水資源一旦遭受污染或失去平衡,治理恢復將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為此建議水利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管理,尤其是保護好我區的母親河—豐樂河飲用水資源。公安、漁政部門要加大打擊懲罰力度,嚴禁在豐樂河上游藥魚、電魚,避免造成嚴重的水污染。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5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顯現,“智能城市”作為城市治理的一種新理念,逐漸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大小城市所接受和認同。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已有300多個城市相繼提出建設智能城市的戰略舉措,到20xx年底建設智能城市的城市極有可能突破400個。為搶占先發優勢,提高城市競爭力,加快推進我市的智能城市建設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加快推進智能城市建設是大勢所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產業,信息化發展正醞釀著重大變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階段的智能化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而作為城市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智能城市是對城市生產、管理、運行等領域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從目前國際國內大環境看,加快推進智能城市建設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加快推進智能城市建設是城市轉型的必然方向。在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背景下,許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陷入了兩難困境:一方面,資源短缺、飲水衛生、食品安全、環境污染和交通擁擠等問題日益凸現。另一方面,在享受良好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人們開始將目光投向提高生活的品質和舒適方面,他們對城市提供舒適宜居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有效緩解這一矛盾,適應群眾的新期待,各城市必須改變思路,應用新的措施和技術,探索新的發展路徑和模式。
加快推進智能城市建設是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信息產業的增長始終快于大多數其他產業,它的發展大大帶動了全球經濟快速增長。而“智能城市”理念的提出,實質是在為全球信息產業尋找后金融危機時代新的經濟增長點。智能城市建設對信息產業具有關聯效應和催化效應,建設智能城市需要大量的智能基礎設施、智慧產品和智慧設備,并由此催生一大批新的智慧產業。因此,智能城市建設無疑對于當前探尋投資發展新熱點,強化內生增長動力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
加快推進智能城市建設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智能城市”的理念為城市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智能城市是以先進信息技術和多網融合為依托,以智慧技術高度集成、智慧產業高端發展、智慧服務高效便民為主要特征的城市發展新模式和新形態。因此,智能城市是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和信息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工業化、城市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并超越“電子城市”、“數字城市”階段向更高層次邁進的表現。
加快推進智能城市建設是結構調整的必然要求。智能城市的建設,將會促進人們消費模式和生產方式的變革和創新,實現節能減排,低碳環保。在消費方式方面,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消費、電視購物、遠程服務等消費方式減少中間環節,實現成本節約與資源的循環利用,推進節能減排和產業轉型;在生產方式方面,智能城市建設將推動使用智慧技術,加強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監管,改進監測、預警的手段和控制方法,從而降低經濟發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大限度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智能城市建設是政府提效的必然途徑。一個合格的“服務型政府”必然是一個更便捷、更高效、更透明的“智能政府”,而“智能政府”有賴于“智能城市”的建設。相對傳統的人為行政管理和決策手段,“智能城市”所提供的智慧化的城市服務手段,不僅帶來了信息的公開透明,還可以大大提升政府執政能力,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建立辦事高效、運轉協調、行為規范、決策科學的行政管理體制。
二、國內智能城市建設模式與沈陽模式取向
當前,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寧波、武漢、杭州、深圳等地紛紛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由于其地域特色和產業特色不同,各個城市的側重點也不盡相同。
(一)國內智能城市建設模式分析
目前,我們通過對一些城市已經提出的智能城市發展戰略綜合分析,將國內智能城市建設主要概括為以下三種模式:
一是以信息基礎設施為先導的智能城市建設模式。這種模式從城市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為出發點,通過鋪設光纖骨干網、實現有線網絡入戶、無線網絡覆蓋公共區域,增加網絡帶寬,提高網絡覆蓋率,推進三網融合、大規模部署無線信息采集設備,以建成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互聯互通的城市信息網絡,實現智能城市條件的首要目標——感知城市。例如,處于我國西部通信戰略高地的成都,20xx年開始“無線成都”建設及運營,其構建的“無線成都”應用平臺來拓展其應用,重點發展成都物聯網產業的通信基礎。
以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為先導進行智能城市建設的城市還包括上海、重慶、南京、揚州、溫州、福州、廈門、煙臺等多個城市。
二是以物聯網產業發展為驅動的智能城市建設模式。在感知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重點發展物聯網相關的產業,出臺物聯網產業扶持政策,大規模建設物聯網產業聚集園區,吸收、培養科研人才,扶持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一批示范項目,按照先培育產業發展,再擴展到經濟和社會的各個領域應用的模式來進行感知城市的建設。例如,目前無錫制訂的智慧城市建設目標是在未來五到十年,充分利用國家傳感網絡創新示范區的優勢條件,鞏固、提升和擴大在物聯網技術研發和應用方面的先發優勢,搶先進入全國和世界“感知城市”發展的前列,達到提升無錫區域性中心城市國際化水平,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以這種模式建設智能城市的還有天津、杭州、廣州、西安等城市。
三是以社會服務與管理應用為突破口的智能城市建設模式。這種模式在建設感知城市時,強調社會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態環境、物流供應鏈、城市管理等領域開展一大批示范應用工程,建設一批示范應用基地,重點突破、以點帶面、逐步深入地進行感知城市建設。例如,昆明側重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的智能城市。重點建設智慧交通,以實現現代化的智慧交通管理體系,全面提升昆明的交通能力;智慧物流,根據地理優勢條件,利用現代的電子口岸和綜合物流服務平臺,建設面向東南亞和泛湄公河流域的物流集散及物流產業;智慧醫療,通過推動昆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建立智慧的醫療衛生公共服務平臺、藥品管理監督等;新型學習型電子政務平臺,實現向服務型的高效率政府轉型。這種智能城市建設類型還包括北京、寧波、武漢、深圳等城市。
(二)沈陽智能城市建設模式取向
通過比較以上三種模式,按照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院士提出的意見,結合沈陽目前智能城市建設的基礎現狀,我市智能城市建設模式宜采取整體推進模式。近期可以社會服務與管理方面先行突破為引領,在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以及人口和土地資源、城市交通和綜合管理、公共安全、生態環境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項目上進行先行示范建設。通過采取以社會服務與管理應用為突破口的智能城市建設模式,加快構建智能沈陽市民服務體系,優化和提升政府的社會管理能力,提升市民生活的幸福指數,逐步實現整體科學推進。
三、我市智能城市建設的有利條件與制約因素
近年來,我市以推動信息產業自主創新和深化信息技術應用為主線,在加強智能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統籌布局、推進重點領域數字化應用、引導企業廣泛參與智能城市建設,以及完善組織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已經具備了發展“智能城市”的現實基礎。
(一)有利條件
1、信息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我市作為遼寧及東北地區的通信樞紐,已經建成了包括交換、傳輸、數據、寬帶、互聯網在內的規模龐大、技術先進的立體通信網絡,基礎通信設施和網絡規模處于國內一流水平,無線城市、三網融合等項目得到快速推進。據統計,我市3G手機信號覆蓋率已達99。5%,機場、車站、廣場、體育場館、行政機關、醫院、學校、酒店等主要人員聚集區已經實現了WIFI無線熱點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已經實現村村通寬帶。全市固定電話用戶達到303。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881。5萬戶,國際互聯網登記注冊用戶153萬戶。
2、信息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市發展最快和最具發展潛力的產業,是我市經濟與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20xx年,信息產業主營收入1250億元,同比增長33。1%,成為沈陽市繼裝備制造、農產品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之后的第4個超千億元的支柱產業。其中,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產品結構和產業布局日趨合理,形成了數字醫療、家用視聽、手機以及IC(半導體元件)裝備制造等一批重點企業和產業集群;軟件業保持迅猛發展勢頭,工業軟件、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系統軟件以及動漫游戲等優勢領域日益凸現,軟件產業集聚效應開始顯現,整體實力持續增強。
3、信息化應用深入推進。全市各級政府機關對信息化系統建設和應用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重點建成了黨政信息網核心平臺、政務信息公開體系、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數字城管指揮中心、“110、119、122”三臺合一指揮中心、交通運輸調度指揮中心、林業信息化核心平臺、房地產信息平臺、安全生產應急救援指揮平臺等信息化系統,在方便市民服務、豐富管理手段、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除此之外,我市社會信息化應用快速發展。中國沈陽政府門戶網站、96123市民服務熱線和政務公開平臺已經逐步成為市民知情辦事的'重要載體。
4、“兩化”融合推進速度加快。在工信部批準我市成為“國家級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試驗區”以來,我市的“兩化“融合工作已經進入全面滲透、加速轉型和深度融合的發展階段,并逐步構建起完善的組織體系、引導體系和服務體系“三大體系”。截至目前統計,參加全市“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的大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普及率97。5%,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89。13%,企業供應鏈管理(SCM)普及率90%,企業資源計劃(ERP)普及率75%,平均產品研發周期、客戶響應速度的提升率均已超過20%,庫存下降率達到了16。5%,提升財務決算速度超過20%。全市大型企業信息化組織機構普及率、信息化制度建設普及率、信息化基礎設備普及率均已達到95%以上。
(二)制約因素
在看到推進智能城市建設諸多有利條件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市智能城市建設也面臨不少制約因素和困難。主要表現為:
1、信息化總體上仍處于分散推進階段。全市缺少集中統一、協調有力的管理體制,嚴重影響了城市信息化建設的推進步伐。城市信息化以行業縱向應用需求為主導進行建設,缺乏市級層面的總體架構和有效的整合,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現象嚴重。特別是尚未制定信息資源共享標準,不能實現互聯互通等,形成了許許多多“信息孤島”,影響和制約了政府部門之間業務協同發展。
2、信息化建設不均衡。由于全市缺乏統一的智能城市規劃和指導,各個部門過分強調自身的特殊性,各自為戰、條塊分割現象嚴重,不同行業、領域及不同區域信息化發展程度還很不均衡。
3、行業人才匱乏。國外憑借幾十年的發展,在信息化領域積聚了大量人才,而我市的信息化建設發展時間較短,技術創新型人才較為匱乏,需要政府和企業加大人才的培養力度。沈陽市的企業技術研發水平相對薄弱,目前全市進入互聯網領域的企業基本上都是中小企業,用于技術研發的資金很受限制,影響企業的技術創新。
四、關于加快推進我市智能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智能城市是一項復雜而長期的系統工程,具有涵蓋領域廣、涉及部門多、前期投入大等特點,而且在國內許多率先建設的城市中尚未形成廣泛認可的成功經驗,更多的是圍繞各自城市發展的戰略需要,選擇相應的突破重點。因此,我們必須在學習借鑒中國工程院潘云鶴院士在沈學術報告基礎上,立足實際,著眼長遠,提出如下操作性建議:
(一)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建設管理機制
以我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為基礎,成立我市智能城市建設工作專項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各相關部門主要負責領導參加,負責確定智能城市建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統籌協調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形成統一、高效、暢通的協調推進機制。設立智能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智能城市建設的項目推進,制訂智能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推動智能城市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各縣市區和重點企業,特別是智能產業基地、智能應用具體項目的有關責任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工作推進小組,明確分工,確定責任。同時,完善智能城市政府投資項目的建設管理機制,對立項審批、項目招標、建設實施、審計驗收、運行保障等環節實行規范化管理,建立智能城市責任與績效考評機制,提高智能城市的建設監管和應用效益。
(二)注重科學指導,制定總體發展規劃
在已有“數字沈陽”規劃的基礎上,科學制定智能城市的總體發展規劃,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基礎共建和資源共享的原則,立足我市信息化建設的實際基礎情況,圍繞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智能信息化應用和智能相關產業發展等重點任務,完善和深化智能城市市級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設立智能專家咨詢委員會,負責對智能城市的各項規劃、建設項目、政策制定等進行可行性論證,提出意見和建議。組建政府主導、社會廣泛參與、整合國內外資源的智能城市創新研究機構,從智能城市政策研究、城市運營標準研究、平臺及應用技術開發等進行深入綜合研究,為智能城市的長期規劃和建設提供持續的技術和決策支持。
(三)完善基礎設施,加大整合扶持力度
加快推進智能城市建設,一是要通過互聯網、現代通信網和物聯網把城市中的物理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社會基礎設施和商業基礎設施連接起來,建設成新一代的智能化基礎設施;二是要廣泛推進智能化應用,包括兩化融合、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公共服務等,落實好項目運營;三是要重點優化物聯網、云計算等智能相關產業發展環境,加強扶持力度,切實落實好國家、省相關部門的優惠政策,確保資金落實到位,加快培育一批重點企業,做優做強龍頭企業,增強輻射帶動作用。
(四)建立保障機制,構筑支撐服務平臺
建立起政策支持、人才資源、資金投入、標準法規等一系列保障機制,確保智能城市能夠可持續發展。將智能城市建設融入我市重點工作,研究制訂高起點的、具體的、實用的政策支持體系;立足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加強創新型科技人才和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養,鼓勵產學研一條龍培養模式,積極引進信息產業高端人才,改善創業環境;建立健全多元的融資機制,創新政府資金的扶持辦法和有效動態支持機制,拓寬智能城市投資渠道,鼓勵企業廣泛參與;加快智能城市的技術標準創新和制度、法規的創新,規范城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打破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實現各系統的互聯互通和協同共享,逐步完善智能城市建設的標準體系。
(五)大膽探索創新,打造特色發展模式
在國家尚未制定統一的智能城市建設模式的情況下,我們應充分立足于我市基礎情況和自身優勢,以不斷完善信息網絡、智能電網、智能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深入開展電子政務、兩化融合等智能技術應用,加快培育和發展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抓準智能城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智能城市與我市“三大目標”、“五大任務”相結合,將智能城市與發展“沈陽智造”相結合,將智能城市與建設創新型城市相結合,不斷創新與實踐,逐步打造出國內領先的智能城市“沈陽模式”。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08-01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01-14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05-19
特色城市建設調研報告08-13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2篇01-15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精選15篇)08-01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5篇04-10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15篇02-28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精選20篇)04-11
城市建設調研報告(通用15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