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調研報告合集(12篇)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鄉鎮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鎮調研報告 篇1
鄉鎮統計是了解掌握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依據,是各級政府制定和完善農村政策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反映"三農"工作的"晴雨表".近年來,"三農"問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惠農政策持續強化,農村的村容村貌已經發生了深刻性的變化。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農業統計工作帶來了復雜多變的困難和挑戰。 鄉鎮統計基礎建設是整個統計工作的源頭和基石,加強鄉鎮統計基礎建設是從源頭上提升統計數據質量和提高統計的科學性、準確性、權威性,因此,加強鄉鎮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非常重要。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區統計局進一步加強了鄉鎮統計基礎建設工作,為全區15個鎮,3個辦事處,1個農場統計所配備了1名公益性崗位統計協管員,同時配備了電腦、打印機、硬盤、U盤等硬件,并且安裝了OA辦公及SV獨立客戶端軟件。并統一制定了《鄉鎮統計所組織機構》、《鄉鎮統計所工作制度》、《鄉鎮統計所工作職責》、《鄉鎮統計所統計報表報送制度》、《鄉鎮基本情況統計》等相關規章制度,上墻懸掛,進一步規范了鄉鎮統計基礎建設。
通過對我區鄉鎮的統計基礎工作調查,發現近年來我區的鄉鎮統計工作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統計工作環境有了很大改善,統計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決策咨詢作用,統計事業不斷健康有序發展,但也存在著許多不足和薄弱環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認識不足,重視不夠
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大統計基層基礎建設工作力度,統計工作環境有了較大改觀,統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鎮(辦)領導對農業統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統計工作無足輕重,只不過是加加減減、計算匯總,極不起眼的重復勞動,不斷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對農業統計報表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認識不夠,沒將農業統計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影響了統計工作的健康發展。
二、交接不到位 ,穩定性不強
統計工作默默無聞,干部流動難度大,統計崗位吸引不了人,年輕有為、工作能力強的干部,往往在統計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后,都調整到新的崗位。導致一些鎮(辦)統計人員變動十分頻繁,僅20xx年以來,有十多個鎮的統計人員進行了調整,變動率達到60%以上。由于新老人員在交接工作時沒有銜接到位,導致新統計人員業務不熟練,嚴重影響報表上報和數據質量,對全區匯總上報造成很大影響。
三、崗位不專,隨意性較大
雖然配備了專職的統計協管員,由于不能做到專人專崗,導致部分基層統計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高,同時工作責任心和積極性也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統計工作。由于鄉鎮工作的繁雜瑣碎,導致了一人身兼數職,不能夠專心地投入到自己的專業業務工作當中去,很少有時間從事真正的統計工作,更不要說深入了解鄉情村情,加之時有兼顧其他工作,所以往往是"一人多崗"的情況。鄉鎮統計員只是將常規性的報表報送按部就班的向村級下發報表傳達其報表內容,村級統計員對于統計工作的報表任務僅憑自己對報表的認識理解填寫上報,隨意性較大,長此以往,村級統計工作很難保證報表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并不同程度地出現遲報、漏報、等現象。
四、資料不完整,服務不到位
部分鎮(辦)由于人員更換過于頻繁,統計員之間交接手續不完整,致使統計資料丟失、損壞,年度統計資料和村級報表斷檔現象較為嚴重。同時統計臺賬和統計資料歸檔不夠規范,這樣不利于農業統計資料的積累。統計人員只局限于一種簡單的報表收集和初步數據匯總整理上報,不能對歷年的統計數據做出應有的分析、研究,忽略了統計服務職能;不能準確反映農村經濟發展的變化過程,大大影響了農業統計工作的嚴謹性、嚴肅性和科學性;不能為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對領導決策的參考價值不足。
五、數據來源基礎不牢
村級統計工作是鎮(辦)統計數據的源頭。從目前情況看,村級沒有專職的統計人員,多數村的統計工作都是由村會計兼任,他們文化程度不高,認識不足,同時兼顧家庭重擔,也沒有充分的時間搞調查分析研究,對統計數據上報只能估算得出。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憑經驗或運用不正確、不恰當的統計方法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匯總,一些統計指標也不按照統計制度的具體要求來計算填報,嚴重影響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加強鄉鎮統計工作的對策和措施:
一、強化統計法制工作機制
加大對統計法制的宣傳力度,拓寬宣傳渠道,提高公眾統計法律意識,讓統計成為全民關心的事業,要讓群眾認識到統計數據與我息息相關。加大統計執法檢查及懲處力度,嚴明統計執法紀律為提高統計公信力而努力。開展經常性統計執法檢查,嚴肅查處統計違法行為。讓各鎮(辦)領導干部明白農村統計是統計調查工作的源頭和基礎,是整個統計調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源頭統計調查數據質量的關鍵。統計數據的收集、整理、匯總、分析是為領導決策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重要手段,是貫徹落實統計法、充分發揮統計職能的必然要求,為統計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農業統計方法制改革
目前大多數專業開展網絡直報,但農業專業,僅有鎮卡為網報直報模式,其他報表種類較多且仍為傳統模式發紙質報表,逐級匯總上報,造成基層工作量加大。因此,農業統計應根據各級政府需要,減少全面調查,采取抽樣調查、專項調查為主,一方面減輕基層工作量,另一方面確保統計數據的`真實性、及時性和可靠性。
三、提高統計優質服務水平
上層建筑的數據來源于基層,基層的數據決定著上層建筑對地區發展規劃和政策研究,是各級黨委、政府的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鄉鎮統計工作要狠抓調查研究、統計分析和統計產品的開發,為各級領導指導工作提供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為此,廣大基層統計人員應深入到一線,挖掘事物的本質,揭示事物的發展規律,認識其為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效益;應站在群眾的田間地頭,同群眾談談農作物種植及復種的時間、條件和施肥及產量效益等情況;應該去企業看看效益情況,了解本地區的區位資源優勢,多出統計產品,為黨委、政府招商引資工作建言獻策。同時廣泛地宣傳政府產業扶持政策,為農民朋友創收增加渠道。努力打造優質的服務性農村統計,將工作重點放在統計調查研究上,讓每一個群眾和門店經營人員都成為我們統計工作的重點調查對象,積極創新工作思路,著力開發統計新品、精品,為社會各界提供大量豐富的統計咨詢服務,贏得社會各界的理解和支撐,樹立統計公信力。
四、抓培訓、穩隊伍
基層統計人員不論是從業務方面,還是綜合素質的提高,都需要及時加強培訓。因此:1.要多舉辦基層統計人員統計業務培訓班,集中學習理論知識、計算機程序和統計方法流程。2.要繼續堅持以會代訓,利用各種統計工作會議培訓理論知識和工作流程。3.帶出去交流學習,創新工作思路。當前鄉鎮統計所統計工作由文書和統計協管員共同擔任,文書工作繁雜,統計協管員即擔任統計工作任務,同時兼顧鄉鎮其他工作,大多協管員還要住村,但工資待遇較低,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影響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建議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適當增加基層統計人員的福利待遇。同時積極鼓勵統計員考取統計專業技術職稱,對取得專業技術職稱的統計人員進一步提高工資待遇,這樣既提高了業務水平,又穩定了統計隊伍,促進統計工作健康發展,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統計服務。
由于調研時間倉促,對存在的問題對策和措施難免有不足之處和可操作之處,望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多加交流和指導,共同促進統計工作科學發展和全區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鄉鎮調研報告 篇2
按照上級要求,我鄉認真研究部署,深入調查研究,取得了實效,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圍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問題及建議
(一)扶貧項目實施規模小,資金缺乏。我鄉由于交通條件制約,存在企業少,投資潛力不足等不利因素。一方面不利于創造工作崗位,為貧困戶提供穩定持續的工作崗位。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吸引企業廠商對我鄉貧困戶對口幫扶,不能有效提供資金支持。
(二)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很多村存在“懶漢”型貧困戶。在身體條件允許情況下,未能開展力所能及的產業農業活動,以掙取維持生活的費用。相反,整天戴著貧困戶的帽子,習慣性地向政府索要補貼及各項優惠,在村里形成較差影響。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升扶貧項目實施規模,注入扶貧資金。充分利用平贊高速貫通的優勢,堅持“走出去”發展戰略,制定各項優惠政策,下大力度招商引資,為我鄉扶貧項目開展奠定有力的`環境基礎。
(二)加強政策宣講,扶貧還需扶志。繼續加大走訪力度,對確實存在的坐享其成貧困戶,要進行重點關注、持續跟進。一方面,宣講相關政策,另一方面,盡全力尋找適合貧困戶自身條件的工作崗位,提升貧困戶收入水平。
二、關于農村人居環境存在問題
(一)井元公路縱貫全鄉,沿線共涉及8個村莊,由于年久失修,道路破敗不堪,雨天泥濘晴天揚塵,周邊群眾出行極為不便,尤其是公路兩側居民,更是苦不堪言。
(二)由于我鄉經濟基礎差,群眾生活水平不高,思想觀念保守,還存在亂占、亂蓋現象,集體的地方占住了,就是自己的,從不注重房前屋后環境衛生,導致戶容戶貌較差。
(三)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不敢硬碰硬,對于老百姓的不良習慣,作為干部沒有去引導改變,反而認為理所應當,甚至自家的戶容戶貌也存在類似現象。對于環境整治工作,還停留在清掃表面,而路邊堆積的雜物視而不見,村內違建的豬圈廁所清拆不徹底等,導致群眾怨聲載道。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注重宣傳,改變老百姓思想意識,村干部、黨員要以身作則帶頭改變戶容戶貌,樹立榜樣作用,以此輻射全村。
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環境整治工作是持久戰,要堅持的好,運行的好,資金鏈不可或缺,上級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維護好資金鏈,并及時足額發放,提高環境整治積極性。
鄉鎮調研報告 篇3
根據上級文件要求,鎮黨委高度重視成立了以鎮黨委書記林同志為組長的鄉風文明建設工作調研組,制定了XX鎮鄉風文明建設調研方案,于8月上旬深入全鎮12個村(社區)開展專題調研。通過走訪、召開座談會、院壩會等形式,廣泛聽取村(社區)干部、黨員和村民代表的意見和建議,對如何全面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將本次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通過調研走訪,群眾普遍認為開展以干凈整潔為主題的鄉風文明建設是群眾直接受益的民生工程,對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高群眾文明素質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于推動群眾養成清潔衛生的良好生活習慣。要做到家家清潔衛生、戶戶干凈整潔,必須按照鄉風文明建設要求,對照“三定、三勤、三看”和“四個一”標準,從每個家庭做起、從每個人做起,改變臟、亂、差的現狀,改正不講衛生、不愛整潔的陋習,讓干凈整潔成為人的自覺行動,長期堅持推動養成為人人講清潔衛生的良好習慣。
二是有利于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通過抓干凈整潔,讓人人參與其中,持續推進、久久為功,從而使人民從打造美好生活環境的`物質層面上升到追求崇真、向善、向美的精神層面,在鄉風文明建設中互幫互助、鄰里和睦、尊老愛幼等典型傳統美德將得到很好的繼承和弘揚。
三是有利于發揮四大作用。在鄉風文明建設中鎮黨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牽頭攬總、安排部署、宣傳引導,全面推進此項工作。各村(社)黨組織要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泛動員、組織實施、攻堅克難,統籌抓好本村(社)鄉風文明建設。各黨代表、人大代表、婦女專干等黨員干部要發揮先鋒模范任用,積極響應、示范帶頭、對結幫助,帶領推動鄉風文明建設。要切實發揮制度約束作用,建立完善評比表彰、執紀問責、考核獎懲等機制,結合實際制定村規民約,讓制度保障鄉風文明建設。
二、鄉風文明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鄉風文明建設工作開展以來,鎮黨委政府采取“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方式啟動開展了鄉風文明建設工作,通過樹立典型、打造示范點等有效途徑,不斷加大軟、硬件投入,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探索了一些有益經驗。但目前全鎮鄉風文明建設總體效果與先進鄉鎮相比,差距還比較大,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足,群眾參與不積極。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思想教育跟不上,部分群眾思想觀念落后,對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農村的生活就這樣,現有的方式生活了幾十年,多年的習慣難以改變,因此對鄉風文明建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長期形成的陋習和思想引領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文明風氣的形成。
(二)責任落實不力,工作推進不平衡。全鎮鄉風文明建設工作開展以來,存在“光打雷、不下雨”、觀望等待等問題,個別村(社)干部重視、工作抓得緊的鄉風文明建設推進效果較好,其他大多數村鄉風文明建設只抓了少數示范戶,面上基本沒動。
(三)宣傳引導不夠,氛圍營造不濃厚。鄉風文明建設雖然在鎮村(社)干部中進行了安排布置,但深入基層、向廣大群眾宣傳引導、動員部署不夠,工作氛圍營造不濃厚,群眾對鄉風文明建設的知曉率低。
(四)措施實效不強,工作機制不完善。在鄉風文明建設推進中,有的村(社)想把工作抓好、抓實,但卻像“老虎吃天,不知從哪兒下口”,采取的有效措施不夠,針對公共區域環境如何治理、工作責任如何落實、黨員干部及代表任用如何發揮、如何抓點帶面等問題,解決的辦法不多,機制建立不完善。
(五)經費投入不多,衛生設施不到位。目前全鎮有垃圾清運車輛1臺,30余個垃收集圾箱和20余個垃圾桶主要布置在場鎮周邊,大龍、豆包兩邊山上村組無垃圾清運設施,垃圾清運及處理困難,由于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滯后,農村臟亂差現象仍有存在。
三、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措施建議
針對存在的問題,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我鎮鄉風文明建設。
(一)抓思想引領。話不說不白,理不講不明。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符合中央有關精神,是區委區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眾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對廣大村民文明素質的提升。各級黨組織要把開展鄉風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向群眾講深講透,把黨委政府的決定變成群眾的自愿行動。
(二)抓氛圍營造。一是召開會議發動。各村通過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院壩會等,學校要組織召開師生大會等把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發動起來;二是開展活動推動。中心衛生院開展衛生知識進村宣講活動,文化服務中心開展送文化下村活動把鄉風文明建設工作推動起來;三是大力宣傳鼓動。通過懸掛宣傳標語,開設宣傳欄,利用手機報,印發致全鎮婦女的一封信、致家長的一封信等把鄉風文明建設工作氛圍造起來。
(三)抓示范帶動。機關干部、村(社)組干部、黨員、黨代表、人大代表、婦女代表要做好示范引領,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一是黨政機關、鎮屬單位帶頭,按照“誰主管誰負責”,開展門前“三包”。二是村(社)專職干部和婦聯主席帶頭做到辦公室和家里的院壩、房前屋后的干凈整潔。三是組長、黨代表、人大代表、婦女代表帶頭做到院壩、房前屋后的干凈整潔。
(四)抓責任落實。把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當著“一把手”工程來抓,做到書記抓、抓書記,書記是第一責任人。一是鎮里成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鄉風文明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推進和檢查評比等工作,各村(社)相應成立工作機構。二是機關、村組、鎮屬和駐鎮單位干部要以“三定”“三勤”“三看”“四個一”為標準,實行包村、包組、包戶,責任落實到人。三是組干部要包片,負責本組的環境衛生和干凈整潔;黨員、黨代表、人大代表要包戶,主要幫助弱殘家庭。
(五)抓資源整合。充分發揮群團,特別是婦聯及衛生院、學校、水利水保片站等單位在鄉風文明建設中的作用。一是中心衛生院包1個村,并且每月至少到一個村(社)組織開展1次宣講活動;各學校負責所在區域的小組;水利水保片站包1個組。二是機關、學校、中心衛生院要成立志愿者隊伍,幫助弱殘家庭,鄉風文明辦公室統籌安排志愿者隊伍每月開展1次活動,主要是河道清漂或打掃公共區域衛生。三是各村(社)組織力量對本轄區內的陳年垃圾以及河道、道路、集中居住點等公共區域的環境衛生進行整治。平時產生的垃圾由村里負責處理,鎮建管環保辦公室負責協助。
(六)抓制度機制。投入保障機制,本著少花錢多辦事,花小錢辦大事的要求,一是建立工作保障機制,鎮里以以獎代補的方式適當給予補助,每個村可在自有資金中適當安排一些工作經費,但必須用于表彰獎勵和開展鄉風文明工作中的其他開支,不得挪著他用。二是建立激勵表彰機制,每季度評比各村1名組干部、10戶居民戶予以獎勵,獎品以紀念品、小禮品為主,不搞現金獎勵;每季度對村進行評比,評選6個做得好的村(社)按得分予以一、二、三等獎獎勵,獎勵資金從鎮里以獎代補資金中開支。三是考核評比機制,鎮里對各村實行專項考核。鎮里每月對村一檢查一評比,鄉風文明辦公室動態組織3—5名黨代表、人大代表、婦女代表參與評比。每月得分累加排名作為每季度和年終考核的依據。四是各村(社)自行制定對組、戶的評比辦法,每月對做得差的要在公示欄進行曝光,或召開本組村民會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幫助。
(七)抓執紀問責。班子成員要對聯系村和分管領域內落實好鄉風文明建設工作“一崗雙責”,機關和村(社)干部也要落實獎懲。一是在經濟上,對機關干部津補貼或績效工資的10%進行考核;二是在紀律上,對鄉風文明建設工作落實不力的進行約談、誡勉談話,對村(社)進行通報批評。
鄉鎮調研報告 篇4
圍繞解決本單位本部門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向群眾關注的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事關改善民生的重點領域發力,我與調研小組成員多次到鎮衛生院和各村屯了解情況,與衛生院院長和村村屯負責人,村民進行座談和走訪。通過對全鎮衛生醫療情況的摸底為下步如何開展鄉鎮衛生醫療工作,開辟了一條新的思路。
一、我鎮醫療隊伍及服務對象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鎮實有農業戶2879戶,人口7358人(數據采集時期20xx年12月31日前),其中長期居住在村內的1064戶,2739人,平均年齡普通農戶56.58歲,貧困戶平均年齡62.81歲,全鎮共為村民建立健康檔案的人口809人,占常住人口的30%,其中建檔中貧困戶家庭人口351人,占常住人口的12.8%。
我鎮村醫的基本情況:至20xx年10月我鎮共有村醫18名,其中在職村醫13名、目前長期在村內居住的村醫4名。約占村醫隊伍總數的30%。
村鎮醫療的現狀:由于近些年經濟條件的好轉村民陸續向城市轉移,在城市中更好的醫療條件讓村民的就醫渠道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就醫主要集中在市、中兩院和社區衛生院,對村醫的依賴性不再緊密。導致村醫在醫療方面的服務對象只集中在村內慢病管理的居民身上,據統計20xx年我鎮平均每名村醫服務村內慢病居民為62人。占常住人口的30%。這個比率就充分說明了村醫的服務對象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二、村醫待遇情況
目前我鎮村醫的工資由以下幾部分組成,基本藥物補助7元/人/年,基本公共衛生11元/人/年,運營經費2800元,村醫補助1200-2400元,基本村醫工資2400元,藥品代購藥價的10%收取,取暖補助約2000元。據有關數據顯示我鎮的村醫平均工資2.1萬,最高村屯可達2.6萬最少也在1.6萬元。
三、相關的矛盾問題
按照衛計部門對村醫的考核,對于村民中的慢性病人實行建檔管理,每季度隨訪一次,全年為四次,這些慢病管理人中最多的是高血壓病人達到600人左右。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我鎮最少的村是同興村,全村共有28個村民建立了慢病管理檔案。從村醫的有內容的服務業務方面,壓力不算大。但是依法問題重重:一方面村醫對自己的工資待遇表示不滿,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平均2萬元的工資已經不能讓村醫安心在本職工作中盡心盡責,紛紛到市區從事商業醫療,不再象老一輩赤腳醫生那樣天天呆在村里為村民24小時服務;
另一方面村民特別是居住在村內的村民,有相當一部分為老弱病殘,對村醫的依賴性依然很強。他們大都文化程度不高,平時對一些疾病醫療的知識還不明白,有些疾病的先前征兆沒有引起足夠注意,從而使一些可防可控的疾病沒有得到及時防治。而他們這部分居民對于村醫不在村內服務,不能隨時問診和及時取藥又意見重重。
從20xx年以來由于精準扶貧工作對村醫入村入戶的要求,村醫在村時間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大多數的服務時間還重點圍繞在建檔立卡貧困戶身上,雖然,對其他村民服務也有提高,但做的還不夠與廣大常住居民的期望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因為這種入村入戶的頻率還是與各極領導的檢查和巡視有關的,并沒有較好可執行的制度上的約束,有些制度有但不能夠長期執行,所以我覺得這只是短期的成果。
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首先要立足鄉村認清目前我們鄉鎮醫療的現狀,掌握村醫服務對象的變化,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將服務重點擴大到全部留守村民身上,村醫工作者要為每個常住村民建立健康檔案,對于檔案要區分年齡段,健康情況進行疏理,重點人員要每周進行一次走訪,普通村民可制定計劃分類一個月一次,一季一次進行健康監測。提高村民的健康水平,達于預防強于治療,病從小醫的`目標。
(二)放寬村醫住村時間,利于村醫更好地執行制度。村醫相當一部分人是在市區居住。周一到周五24小時在村服務有很大難度,在實際工作中操作性不強,同時對24小時的工作要求與周期太長,也是造成村醫抱怨工資低的一個原因。根據目前我鎮常住人口在2739人的實際狀況來看,1名村醫平均服務210名常住居民的比率計算,而這些人中只有三分之一存在慢病監管情況。其他時間主要是對健康醫療的宣傳。若村醫一周二次至多三次進村入戶從事有效的醫療服務,與村醫的收入應該是符合的。
(三)提高退休村醫的待遇,從20xx年我鎮陸續對服務村民15年以上的村醫提供了生活補貼,每人3600元/年,但是這部分的資金來源是村轉移支付,由于近幾年村級轉移支付的資金一直沒有提高,各別村屯捉襟見肘,不能長期有效地保證這筆補貼足額按期發放。新的退休村醫又會再未來幾年內出現,面對這種實際情況,最好地方式就是將退休村醫的生活補貼列入到市級財政預算,保證資金的及時發放。
(三)探索鄉村醫生的管理新路子,制定相關制度。引進競爭機制,適時提高績效補貼標準。讓有能力肯服務的醫生增加收入,讓不及時服務,不安心從醫的村醫受到懲戒。促進在崗的村醫更好地安心醫療服務,目前我鎮村醫的慢病管理人員在800人左右,平均每名村醫全年服務慢病患者不到65人。特別是小屯全村在村人口不到150人,服務人員不到30人,對于這樣的村屯醫生可以競爭上崗,擇優跨屯進行服務、根據服務對象、服務項目多少決定村醫的工資收入。
(四)加強村醫隊伍的業務培訓,努力培養全科醫生,為實現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國家的富強離不開健康的民族,健康的民族離不開一支高水平的醫療衛生隊伍。提高醫療隊伍的水平特別是服務于廣大農村的村醫隊伍水平,關系到我們能否實現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培養現有的村醫,引進廣大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充實到鄉村醫療隊伍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快捷最有效途徑。
鄉鎮調研報告 篇5
一、全區鄉鎮街產業區開發建設狀況
自1996年楊村鎮建立私營經濟區開始,全區鄉鎮街道產業區經歷了從少到多,從起步到形成一定規模的逐步發展過程。20xx、20xx年為快速發展時期。截止到20xx年10月底,全區已開工建設的20家鄉鎮街產業區總規劃土地面積82.8平方公里(含白行車王國、大良)。已開發面積22平方公里,累計基礎設施投入8億元,有七個產業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七通一平,其余均實現五通一平;產業區已建成污水處理廠3座;實際入駐企業700余家,今年1—10月實現銷售收入62億元,利稅7.3億元,招商引資24.7億元。
鄉鎮街產業區的建設,對于促進全區經濟快速發展、推動城市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鄉鎮街道產業區已成為全區發展的重要載體。20xx年,產業區招商引資30億元,占鄉鎮街道引資總額的80%,占全區引資總額的47.6%。二是鄉鎮街產業區稅收已成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20xx年大王古產業區實現稅收2400萬元,占全鎮財政收入的89%,上馬臺產業區實現稅收5000萬元,占全鎮財政收入的75%。三是促進了鄉鎮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半數以上的產業區逐步形成了工業企業相對集中,產業結構趨于合理的格局,初步解決了過去鄉鎮工業“滿天星”布局、環境治理難、資源浪費等一系列問題。四是為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起到了支撐作用,截止到20xx年10月底,鄉鎮產業區累計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4.7萬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工作舉措
l、規模小,發展速度緩慢,綜合效益低。
主要體現是20xx年已開發建設的18個產業功能區實現銷售收入為63億元,創稅收3.5億元,僅占全區稅收總額11%。平均每個功能區年實現銷售收入、稅收分別為3.5億元和0.2億元。不足一個中型企業規模。每畝創稅收遠低于XX開發區和周邊先進區縣。由于土地指標及自身環境政策的制約,發展速度較慢,處于初級發展階段,與外界無法抗衡。
2、定位不明確、產業特色不突出。
因鄉鎮產業區多數是以原鄉鎮工業較集中區域為雛形發展起來的,規劃明顯滯后,由于產業區規劃起點低,招商引資門檻低,功能定位、產業定位不明確;造成產業分散,產業特色難以形成。目前,除上馬臺、王慶坨產業功能區形成相對集中的特色產業,其他多數行業分散。
3、基礎設施建設標準低,服務配套功能差。
多數鄉鎮產業功能區還處在“五通一平”的水平上,有的根本不具備投資條件,70%以上的產業功能區無污水處理設施,政府為功能區應提供的融資、管理咨詢、勞動用工、安全保障等方面服務欠賬較大。
4、土地利用粗放,工業、建設用地相對閑置。
目前,多數產業區土地利用水平較低,投資強度在國家規定范圍的下限;協議占地與實際占地出入較大;在建、未建項目占有較大份額,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較普遍,造成一邊土地閑置,一邊無用地指標的事實。
5、入駐實體項目少,實體大項目少。
有半數以上的產業區靠注冊企業維持稅收,據初步調查,鄉鎮產業區1—10月份入駐企業實現稅收占60%。區內規模以上(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及以上)入駐企業個數不足30%,有的產業區沒有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及以上的企業屈指可數,缺乏龍頭帶動。
目前,鄉鎮產業區進一步發展的機遇與制約因素同在,要實現高水平發展,必須找準存在的突出問題,確定破解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今后應采取了以下措施:
1、堅持規劃先行,在注重總規、控規的同時,更要注重產業發展規劃。
各產業區要借各鄉鎮街著手編制總體規劃的有利時機,結合鄉鎮總體規劃中確定的規模和發展方向,根據XX區發展戰略研究和工業布局規劃等,應重新編制總體規劃、控制性詳規及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真正體現規劃統領行動,規劃實現效益。
2、把提高鄉鎮產業區整體水平作為一項長期任務來抓。
首先,各級領導要把鄉鎮產業區列入重要工作議程,在強化領導方面,要盡快調整XX市XX區經濟區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下設實質性機構,充實領導、工作人員,強化部門責任。統一協調指導,研究解決園區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難題,發揮工作領導小組在工業區認定、實施扶持、考核和日常管理中的作用。在提高招商和開發、建設、管理人員素質方面要不斷創新機制,通過招聘選拔和培訓相結合等途徑盡快打造一支高素質人才。建立人員考核獎勵機制,確保高素質人才隊伍在關鍵崗位發揮重要作用。其次,加大對產業區的扶持力度,區政府每年拿出一定資金用于支持鄉鎮產業區基礎設施建設等,要制定XX區扶持鄉鎮產業區加快發展實施意見和扶持辦法,有重點地扶持一部分鄉鎮產業區盡快成為XX“區域”經濟的小老虎。第三積極創造條件,爭取更多的`鄉鎮街工業區通過市級認定、得到更大的扶持。20xx年,按照鄉鎮街工業區認定條件,從工業區的設立、規劃、環評、土地利用、產業布局等八方面組織了四個工業區的認定工作,現申報材料已通過審核。工業區的認定為鄉鎮街產業區提升水平起到促進作用,為爭取市級貼息資金奠定基礎。今年已申報三個工業區的貼息材料,有望獲得近千萬元的貼息資金。明年繼續加大這方面的力度,爭取更多的資金扶持,把扶持資金用在刀刃上。
3、應整合功能區資源,向特色、示范、名牌產業區發展。
一是要結合我區“八大組團。發展戰略和產業布局規劃,盡快整合產業功能區資源,確定產業功能區發展數量和產業發展方向。要打破鄉鎮之間的界限,樹立全區招商“一盤棋”格局,建立以XX開發區為龍頭的統一招商體制,處理好鄉鎮間的利益關系。促進鄉鎮產業區做強、做名及特色的形成,二是繼續實施大的實體項目帶動戰略,利用大項目爭取更多的用地指標;利用大項目盡快投產帶動一個產業、一個園區的發展,目前上馬臺、梅廠、豆張莊等產業區已顯現出通過大項目帶動園區規模的擴大和產業特色的形成。
4、鼓勵集約用地,引導鄉鎮產業區步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一是整合功能區外閑置及可利用土地資源,將功能區外土地整合到區內使用。二是下大力盤活區內“閑置“土地,區政府制定土地集約利用的鼓勵政策,約束土地利用行為,充分利用區內未建設用地,緩解土地緊張的矛盾。三是對容積率低、效益低、國家限制發展的工業項目,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促使企業自身進行布局調整,不能調整的要通過騰籠換鳥的方式進行調整。四是督促在建項目盡快投產,盡快取得效益。
5、應為鄉鎮產業區建立融資平臺,引導商業銀行資金進入園區,解決園區貸款難、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普遍偏低、項目承載能力較差等問題。
鄉鎮調研報告 篇6
[20xx]28號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西政發[20xx]30號縣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鄉鎮經濟發展的若干規定的統一部署和要求,夾河鎮積極推進,不斷摸索,經過近十年的運轉,運行秩序良好,既保證了鄉村兩級基層政權組織的運轉,規范了“三農”資金管理,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又堅持了財權和事權的統一,增強了鎮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的保障能力,實現了鎮政府由單一管理轉為多元化的服務性政府,也推動了鎮域經濟的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三農”和民生問題的日益重視,各項惠農政策不斷加大,所有惠農、支農資金全部由鄉鎮財
政所負責管理,迫切需要完善鄉鎮財政職能,進一步的深化鄉鎮體制改革。
一、夾河鎮基本情況。
夾河鎮位于鄖西西南,是鄖西的邊陲重鎮。全鎮版圖面積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4538畝。全鎮轄1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43個村民小組,10190戶,總人口39479人。
二、財政體制改革及支持鄉鎮經濟發展取得的成效
1、鄉鎮財政管理理念得到創新。鄉鎮把實行“鄉財鄉用縣監管”改革作為調整和完善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加強財政監管、規范理財行為、轉變政府職能、化解鄉村債務和緩解鄉鎮財政困難的重要手段,推進了財政工作績效評價體系、樹立了“為公理財,為民服務,以人為本”的財政發展新理念。引導鄉鎮領導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發展觀,杜絕了鄉鎮舉債搞建設,超前消費的錯誤行為,從而,為不斷提高鄉鎮理財、聚財和管財工作水平開創了一個新局面。
2、資金使用效益得以提高。鄉鎮所有銀行賬戶取消后,各種渠道資金都進入財政專戶,便于資金“捆綁’使用,為政府統籌管理資金和運用財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基本克服了資金分散所造成的損失。在“零戶統管”核算中心財務管理中,我們有效的發揮監督機制,努力促使各單位做到收入合理,支出合規,報賬及時,手續完備.20xx年發生收入進項1738萬元,支出經費1625萬元,為各統管單位管好家.同時,通過財政預算的編制核定及資金統一核算、綜合平衡,為鄉鎮財政預算管理規范化、防止資金流失與挪用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3、鄉鎮政府理財行為得以規范。一是鄉鎮財政預算內外收入全部上繳縣級財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確保了收入的及時足額入庫,促進了鄉鎮收入有效增長。以20xx年為例,縣下達我鎮稅收任務295萬元,至11月底全鎮完成稅收302萬元(其中香料煙稅收完成70萬元),占任務的102%。二是支出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的順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撥付資金。三是糧食兩補、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助、退耕還林補助等專項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封閉運行,按照二輪土地承包核定糧補及良種面積,在基層農商支行為農戶統一辦理“一折通”,所有惠農資金均通過“一折通”直接兌付到戶,確保了資金專款專用,惠農政策的落實。20xx年共發放糧食直補資金14萬元、,涉及農戶9000戶,柴油、化肥綜合補貼資金萬元、生態公益林補貼資金954萬元、退耕還林補貼資金萬元;完善退耕還林補貼資金106萬元,共計發放補貼萬元。四是實行鄉鎮長一支筆審批,財政所監督,提高了鄉鎮遵守財經紀律,維護財經秩序的自覺性。
4、村級財務管理得以加強。在村級財務“雙代管”活動中,我們強化責任,強化監督機制,強化管理目標,為村級建設健康發展,積極發揮監督職能。村級財務堅持每季報
賬,所有收入,全部進入村財專戶,封閉運轉,所有支出必須發揮村民理財小組作用,做到三章兩簽齊全,在村財管理上,達到了收支明淅,活而有度,極小收入,獲得最大效益的目的,在財務經辦中,除村文書,杜絕其他干部插于經濟事物。嚴格執行領用.報帳,再領用.再報賬的財務報賬規定,否則凍結一切財務活動,直到整改到位。20xx年共發生村級收入萬元,村級事務支出萬元,退回違規違紀票據60余張,金額12萬余元。通過財務經濟活動的有效監控手段,較好的保護村組干部的.既得利益,有力的保證了村級組織的正常運轉,強化了村級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為村級各項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xx年夾河鎮黨委政府辦下發了夾辦發[20xx]52號文件,成立了夾河鎮農村財務審計領導小組,制定了夾河鎮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實施方案。對全鎮的農村財務審計作出統一安排,每年確定5個村輪流進行重點監督審計.從5月到10月底鎮財務清理小組對今年確定的居委會,臥龍崗,長沙壩,黑虎廟,東溝五個20xx年6月至20xx年7月的財務進行了常規審計清理。全年清理審核村財務資產總額元。村財務負債總額元,所有者權益總額元,村財務總收入元,村財務總支出元。積極引導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開展“一事一議”,采取以獎代補、民辦公助的形式調動農民“一事一議”的積極性。
一是尊重民意和共同受益是議事成功的基礎。“一事一
議”只有議那些村民關注,迫切需要解決和共同受益的問題,村民就有參與的積極性,議事才能順利通過并得以落實,二是量力而行和規范監管是議事成功的關鍵。我鎮地處鄖西西南漢江之濱,農民生活水平相對低下,開展“一事一議”工作只能從小事做起,先易后難,使農民現有收入水平能夠接受,在“一事一議”項目實施過程中,采取項目招標,群眾廣泛參與的辦法,既節省開支,又取信于民,群眾普遍感到滿意。三是干部素質和威望是議事成功的保證。落實“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村干部要具有為民服務之情,凝聚民心之信、清正廉潔之風,我鎮村級干部因受大山的困擾,別無生計門路,大部分村干部注重依靠當地自然條件發展經濟,帶領村民致富,在村民心目中的威望值高是村干部素質的良好體現。四是財政資金引導是議事成功的助推劑。按照縣政府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調動農民參與“一事一議”的積極性,財政資金在整個工作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一事一議”的開展。20xx年全鎮共申報項目20個,工程預算總額萬元。自籌萬元,財政獎補60萬元,其中兩個重點村的項目已通過驗收。6、促進了鄉鎮財政職能發揮。“村財村用鄉代管”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鄉鎮財政職能的轉換,財政所把工作重點由過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綜合服務型轉變,其業務工作不再單純是“征收基金”和“上劃下撥”,而是面向基層,服務為主,認真做好糧食
兩補、良種補貼、能繁母豬補貼等各項國家對農民的惠農政策管理工作,使基層財政服務發展的功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財政體制改革及支持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在肯定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成效的同時,還應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必將影響農村綜合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
1、在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方面。目前,鄉鎮可用財力少,資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現為:一是鄉鎮事權遠遠大于財權,鄉鎮的剛性支出壓力不減,鄉鎮的支出控制難度較大。二是鄉鎮每月的可用資金有時和實際工作不對稱,鄉鎮資金的調度困難,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鄉鎮政府的正常工作運轉。
2、配套改革進展緩慢。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改革,須同鄉鎮機構改革、化解鄉鎮債務等改革配套進行。從我鎮目前的實際看,隨著農業四稅的取消,鄉鎮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減少,而又缺乏新的財源增長點。導致鄉鎮政府的財政困難的篇3:鄉鎮機構改革調查報告
目前,鄉鎮機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深入推進。如何使鄉鎮職能定位和機構設置更加科學合理,更加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更加切合廣大農村實際,更進一步提高鄉鎮工作效能,是新一輪鄉鎮改革能否取
得實效的關鍵。帶著這些問題,我鄉組織工作人員在全鄉范圍內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鄉基本情況方面
1、我鄉位于我縣東北部,屬怒江流域,與我縣的草卡、拉孜、熱玉、馬武、那曲地區的巴青縣接壤,幅員面積650多平方公里,人口515戶2914(包括敬老院3人)人,分屬6個行政村、16個自然村。6個行政村:扎根、加榮、卡達、達都村、瓦地、郭龍。16個自然村:瓦嘎、都、加赤、內久、卡達、珠村、古洪、色東、瓦地、瓦村、郭龍、那扎、扎根、達都、加榮、翁達。我鄉農牧業生產是典型的半農半牧生產方式。距縣城57公里,平均海撥4000米以上。距熱玉鄉34公里。
2、鄉黨委、政府編制17人,現有干部職工22人,包括(書記、鄉長各1人及2名副鄉長,科辦員10人,“百千萬工程”人員5人,后勤1人,聘用干部1人,公益性崗位1人)。鄉中心校編制14人,現在教職工15名(包括代課教師1名)。鄉衛生院現有4人(包括1名公益性崗位)。我鄉除黨委副書記空缺之外,配備編制較為合理。
3、近年來,由于鄉鎮職能定位不準,直接導致鄉鎮責任無限大,權力無限小,上級布置什么鄉鎮就落實什么,上級考核什么鄉鎮就干什么,結果是“種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事情做了不少,但經濟發展一直成效不明顯。實
踐證明,鄉鎮要發展,關鍵是要強化發展經濟職能,大力培植財源,增強“造血”功能。要通過農牧民增收情況直接檢驗政府工作,從而進一步強化鄉政府在加快農牧區經濟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方面的職能作用。切實把工作重點從直接抓生產經營、催種催收等具體事務轉到為農牧戶和各類經濟主體進行示范引導、提供服務和營造發展環境上來,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積極引導和支持農民發展各類專業致富,發展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富余勞動力轉移,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促進農牧民增收。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規定,鄉鎮政府具有執行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等七項職權。但《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等法規又規定了執行主體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從而削弱了鄉鎮的職能,許多行政行為被縣以上行政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代替。從鄉鎮現狀看,鄉鎮面對的服務項目太多,服務對象面廣量大,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無所不管,社會治安無所不干,黨、政、社無所不包,但大包大攬的社會事務卻難以真正管好。“上有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各項工作的責任都落到了鄉鎮,每個鄉鎮要簽十幾個責任書,一些主要責任在縣里的工作也
讓鄉鎮來承擔,安全生產、信訪穩定等多項工作都實行一票否決,鄉鎮權責脫節現象十分嚴重。
5、現行的鄉鎮管理體制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形成并逐步發展的,存在著體制不順、效率不高等問題,已不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近年來,在鄉鎮機構改革問題上,雖然缺編的情況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決,甚至已經有了超編的現象,但鄉鎮職能中存在的服務缺位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縣直各部門每年為鄉鎮安排的工作設計經濟社會發展、教育、維穩、安居、黨建、基層基礎建設、精神文明等多個領域,而所安排的任務大多沒有單獨的經費,僅由縣財政撥付每年5萬元活動經費,鄉財政基本上沒有財政收入,無力改變現狀。
目前,凡涉及收費、審批、處罰等多個職能部門和經濟效益較好的事業部門,都是垂直條管,如國土、稅務、工商、電力、公安等,鄉政府無權行使其職權,對其人員也是看得見管不著管不了,開展工作只能靠協調。如果鄉鎮政府領導威望高,個人有魄力,平時與垂管部門負責人相處融洽,工作開展較為有力;反之,垂管部門出工不出力,出工講條件,相互扯皮。同時,由于不同“條條”有著各自特定的職責、任務和利益,受這種利益支配,難免會使部門權利利益化,利益政策化。這種“條條”、“塊塊”的關系,導致鄉政府職能先天不足,在協調運行上不夠順暢。鄉鎮地處農牧區工
作的最前沿,許多具體的工作任務必須靠基層干部完成,一旦各站所不配合,一部分農牧區工作就變得舉步維艱。一些要求積極配合的工作,協調非常難。鄉鎮站所管理一直是個薄弱環節,條塊關系理不順,就會阻礙農村經濟發展,有限的機構編制就不能得到最佳的利用。
6、鄉鎮可以支配的太少,財力十分有限。鄉財政運轉主要靠上級通過轉移支付來解決,預算內收支缺口很大。而許多民生項目都要求鄉鎮投入一定比例的配套資金,使這些項目成為了鄉鎮“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雞筋”。近年來,為此增加了沉重的債務負擔。
7、我鄉對維穩工作高度重視,建立了《xx鄉各種突發事件處臵預案》,實行機關干部、小學教師、衛生院職工與民兵連聯動機制,實行主要領導帶班制,特別加強了敏感日時段的值班巡邏(延長巡邏時間、擴大巡邏范圍),并派遣鄉干部入住寺廟,嚴格了寺廟請銷假制度,加強了對寺廟僧尼的思想教育,確保我鄉社會局勢持續穩定。
二、鄉鎮職能方面
近年來,鄉鎮職能主要轉移到建設和發展上來。應保留的職能是:引導生態及公路會戰,引導示范推廣農牧業產業化。
農牧民到鄉鎮辦理的事項主要有:戶籍辦理、婚姻登記、宅基地審批、準生證辦理、林木采伐審批等。
鄉鎮調研報告 篇7
一、鄉鎮財政監督的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一)現行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就xx縣目前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開展情況來看,鄉鎮財政監督檢查主要依賴于縣級財政監督部門,鄉鎮財政所主要是配合上級財政監督部門工作,沒有或者很少主動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由于體制或者其他方面原因,鄉鎮財政部門自主開展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主動監督意識不強,存在等靠望思想。
大部分鄉鎮財政所認為財政監督是縣監督局的事情,主觀認識不足。
2、管理體制不順,開展監督檢查阻力大。
由于xx縣財政所“人、才、物”歸地方政府政府管理,在開展工作的時候主要是遵從地方政府的旨意,在開展監督檢查的同時不同程度上會受到各方面的阻力和壓力,不能展開手腳開展監督檢查。
3、執法主體不明,處理落實力度薄弱。
由于財政所是鄉鎮的一家事業單位,不屬于一級執法主體,沒有執法權力,往往查出問題,也得不到很好的處理和落實,大多數只能是不了了之。
4、檢查程序不規范,監督檢查缺乏有序性和科學性。
由于缺乏一整套完整的鄉鎮財政監督操作程序和工作規范,再加上鄉鎮財政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在執行財政監督過程中往往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缺乏有力的執法依據,實行財政監督工作往往也只能了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有實質性的進展。
(二)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檢查的重點及難點。
1、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
鄉鎮財政體制已由原來的一級財政改為“鄉財縣管鄉用”模式,每年的收支納入部門預算管理,不再核算稅收收入,除鎮政府和財政所,其他部門全部垂直上劃。鄉鎮財政收入主要是上級補助收入和非稅收入,而鄉鎮政府及財政部門都沒有收費及罰沒等政府非稅收入科目所賦予的職能,大部分是地方企業上交及上級專項補助等自籌收入,從嚴格上講,只能屬于自籌收入,而且收入來源復雜,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給監督檢查也增加了難度。
2、鄉鎮財政收入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
主要是部分收入具有不合理性或不合法性:如部分鄉鎮政府和村組織存截留、挪用專項資金,少數部門存在亂收費現象等。
3、鄉鎮財政收入財政監督檢查的重點是:
如何規范鄉鎮收入形式,嚴禁亂收費行為,如何加強對專項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的監督,保證專項資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難點是:村級收入管理不規范,沒有真正全額納入預算管理,存在坐收坐支現象;對鄉鎮政府和村組織截留、挪用專項資金的行為督促整改及處理處罰力度不夠。
(三)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存在問題。
1、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
就xx縣而言,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管理模式是實行“鄉財縣管”和“國庫授權支付”模式。對鄉鎮政府和財政所編制部門預算,對村級轉移支付支出編制公共支出預算。
2、鄉鎮財政支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由于鄉鎮項目資金存在不確定性,一般很難納入部門預算編制范疇。部門預算編制和執行缺乏嚴肅性,部門預算也僅僅是規范了財政預算內支出,而預算外支出預算在編制和執行上都不嚴格,部門預算改革普遍是了于形式,缺乏嚴密性。
(四)鄉鎮財政支出的主要方向與類別,違紀違規的主要表現形式,檢查的重點及難點。
1、xx縣鄉鎮財政支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部門預算支出:是指鄉鎮政府和財政所的部門預算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
(2)村級補助支出:是指村級轉移支付和取消農業稅后農業稅附加。
(3)專項資金支出:包括各類惠農補貼資金、民政優撫資金及項目資金等。
(4)“以錢養事”支出:指對以錢養事單位的補助支出。
2、違紀違規的主要形式是:串用資金科目,不嚴格按照科目支出類型使用財政資金,存在擠占、挪用部分項目資金現象,有的地方還存在用下年度資金彌補上年度資金缺口現象,形成寅吃卯糧狀況。
(五)鄉鎮財政如何開展財務、會計、資產和績效監督,重點是什么。
1、轉變觀念,強化監管意識。
鄉鎮財政部門要增強大財政監督意識,要把加強財政監督納入日常工作的重要范疇,要爭取財政監督的主動性、經常性,有計劃、有步驟地深入開展重點檢查工作。
2、發揮優勢,探索監管思路。
一是要規范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程序和操作規范;
二是要完善鄉鎮財政監督隊伍建設;
三是要明確鄉鎮財政監督職能和完善監督機構設置;
四是要增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執法權力;四是要理順鄉鎮財政監督管理體制;五是要保障鄉鎮財政財政監督工作經費。
3、上下聯動,形成監管合力。
上級財政監督部門要加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的指導和管理,要建立日常監督檢查的考核檢查和績效評價及激勵機制,要建立財政監督情況上報和重點違紀違規情況預警防空防控機制,要形成上下聯動的監管合力。
4、齊抓共管,開創監管局面。
財政監督離不開上級部門的正確指導和各級政府部門及全社會的.大力支持,要積極營造大財政監督氛圍,形成全社會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局面。
(六)實行“鄉財縣管”、“村財鄉管”新情況、新問題,違紀違規的新表現形式是什么。
1、“鄉財縣管”和“村財鄉管”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鄉財縣管”主要是管預算內,預算外資金管理難到位,對收支兩條線、政府采購和資產管理缺乏力度;“村財鄉管”主要是管帳,對資金和資產管理難到位,綜合預算編制和執行力度不夠。
(2)會計人員素質有待提高,會計基礎工作不夠規范,財務會計制度執行缺乏力度,白紙條入帳、現金余額過大現象普遍。
(3)會計執法環境不優,農村的公共支出往往都無法提供規范的原始發票,支出的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大。
2、違紀違規的新表現形式主要有:
(1)編制和申報虛假或重復申報項目套取項目資金彌補公用經費不足;
(2)擠占、截留或挪用專項資金用于公用經費支出;
(3)村級財務管理不規范,部分“兩委”存在人人手里有錢、人人用錢現象;
(4)以錢養事項目不清,明是養事,實是養人。
二、意見和建議。
(一)建立鄉鎮財政監督專員制度:
由縣財政監督機構派出財政監督專員駐鄉鎮或區域負責轄區財政監督日常工作,履行財政監督職責,執行上級重點財政監督檢查工作任務。
(二)規范鄉鎮財政監督工作程序:
規范和完善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和執法程序。
(三)明確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職責和內容。
(四)建立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工作效能考核和評價機制,注重績效評價。
(五)強化鄉鎮財政監督檢查執法力度,賦予必要的執法權力。
(六)加強鄉鎮財政監督檢查隊伍自身建設,建立鄉鎮財政監督專員考核考評和異地交流機制,實行再監督。
(七)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建立規范統一的鄉鎮財政垂直管理體系,有利于加強鄉鎮財政隊伍的管理和工作指導,便于鄉鎮財政干部的異地交流,有利于充分調動鄉鎮財政干部隊伍的工作積極性。
鄉鎮調研報告 篇8
一、當前鄉鎮干部隊伍教育管理現狀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從200*年開始,***縣分配***余名大學、中專畢業生到鄉鎮工作,200*年以后我縣又多批次在畢業大學生中招錄人員,安置轉業、退伍軍人400余人,進入鄉鎮干部隊伍。目前,全縣1341名在職鄉鎮干部中,大專學歷1104人,占總人數的82%。由于大量高學歷人才的注入,有效改變了鄉鎮干部文化素質低的現狀。鄉鎮干部也由過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漸轉化為“理論思考多,付諸實踐少”,這也給基層工作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年齡結構更加合理
當前,我縣鄉鎮領導有***人,其中45歲以下的領導***人,占鄉鎮領導總數的***%。45歲以下的鄉鎮干部(含鄉鎮領導)***人,占鄉鎮干部總數的90%,絕大多數鄉鎮干部年富力強,處于青壯年時期。由于年齡結構和成長環境等原因影響,當前較多的鄉鎮干部沒有農村生活經歷,或在農村生活的時間較短,往往表現出“岸上指揮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眾少”,與農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溝通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三)工作上的認真程度不夠
一些干部在鄉鎮工作時間較長后,往往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年齡偏大后,總想有朝一日換個崗位,到縣級部門去輕閑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認為自己具有年齡優勢,文化程度較高,在鄉鎮工作有點“曲才”的感覺。因此,總會導致部分鄉鎮干部不能正確估價自己,不能處理好工作關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態度,對待工作不熱心、不盡心、不細心、不用心、不安心。鄉鎮干部在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較少,工作方法簡單,對干部群眾反映的問題避重就輕,思考不夠,采取的對策措施少,不能及時處置;有的干部雖然身在基層,卻心在機關,到村社開展工作總是走馬觀花,根本不深入農戶,不向農民了解實情,指導工作點子不多,匯報工作長篇大論,推進工作力度不大。
二、鄉鎮干部精細化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鄉鎮干部隊伍文化素質全面提高,年齡結構更加合理,待遇不斷上漲的格局下,鄉鎮干部的教育,鄉鎮的管理工作卻出現了更加復雜的格局。細細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主觀上,與某些鄉鎮干部學習不夠、服務意識淡化、創新能力不強有關;客觀上,與鄉鎮工作轉型、鄉鎮干部管理弱化,鄉鎮領導的素質和能力不強等息息相關。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鄉鎮工作轉型,讓部分干部不會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認為鄉鎮工作就是跟群眾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湯圓”,工作沒有技術含量,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根本沒有認識到鄉鎮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因此,鄉鎮干部從主觀和客觀上放松了學習和技能提高。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鄉鎮主要工作內容也從七十年代指導生產;八十年代催糧催款,刮宮引產;九十年代引企業,謀發展;到如今構建和諧,講科學發展。工作已經從管理向服務轉變,從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從微觀向宏觀轉變,從“取”到“予”轉變,從“硬”向“軟”轉變。巨大的轉型讓一部分鄉鎮干部感到“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無處下手,無從使勁。
(二)激勵機制缺少,讓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領導職數及干部選用體制的限制,鄉鎮干部發展空間極為有限。我縣在鄉鎮建制調整時,將27個鄉鎮并為13個,鄉鎮干部領導職數大大減少,去年鄉鎮干部換屆選舉,全縣僅有10多名鄉鎮一般干部走上領導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時,由于“洋博士領導”和“空降兵領導”的不斷增加,讓一些自身素質優良的鄉鎮干部,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后,又時常面臨年齡、學歷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因而走上縣管領導崗位的更是鳳毛麟角,導致了鄉鎮干部政治前景變得短暫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運用經濟手段推動工作的辦法被取消,在“名、利”兩大“利空”因素的影響下,部分鄉鎮年青干部干事創業熱情驟減。同時由于大部分鄉鎮領導與一般干部之間交流少,談心少,導致領導與一般干部之間貌合神離,根本無法做到用感情激勵人、用事業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讓更多干部對工作表現出一種無
所謂,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極態度。一部分組織紀律較強,自覺性較高的同志也進入了“憑良心辦事”、“憑興趣辦事”,隨波逐流的狀態
鄉鎮調研報告 篇9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財政改革的深入推進,鄉鎮財政工作職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使得建設一支高素質、守紀律、會理財的鄉鎮財政干部隊伍作為新時期推進財政事業發展的必然舉措顯得尤為重要。
一、鄉鎮財政干部隊伍現狀
(一)改革創新觀念不強。少數干部思想陳舊,缺乏創新意識,工作循規蹈矩,習慣于依照舊體制和老模式、老辦法辦事,對新的財稅征管模式、征管手段缺乏相應的認識,致使思想上缺乏新觀念,工作上沒有新思路,改革難有新突破。
(二)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一是在業務培訓上,往往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提升形象和注重業務尖子的專項培訓,忽略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人才綜合培訓,導致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人為地形成了干部業務兩極分化的局面。二是隨著一批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大齡干部陸續退出業務崗位,在崗的年輕干部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接受正規的財務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教育培訓,一定程度出現了業務斷層的現象。三是干部隊伍的銳氣不足。由于職業上的“保險箱”,工作上的“大鍋飯”,分配上的“平均餐”,職位上的“太平官”,使工作存在“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很大程度上壓抑了干部的拼搏精神和斗志。
(三)管理服務水平不優。有些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服務意識,自我要求不嚴,敬業精神不強,主動服務的理念沒有樹牢,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按原則辦事,而是憑意氣辦事,憑感情用事的現象。
二、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觀念陳舊,科學管理意識不強。一些同志思想凝固,觀念落后,缺乏創新。頭腦里“官本位”思想嚴重,唯我是大,固步自封,自欺欺人。一些干部進取心不強,創新力不足,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思想嚴重。在管理上圍繞老套套,循規蹈矩,缺乏創新。
(二)教育機制不完善,素能培訓手段落后。干部培訓教育內容多以業務知識為主,忽視了綜合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往往是學歷與能力很難劃上等號,教育培訓的效果不理想。干部綜合素質沒有明顯提高,符合新形勢要求的講政治、懂經濟、會查賬、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復合型人才比較缺乏。
(三)財稅管理剛性不強,依法理財矛盾突出。一是鄉鎮財務管理風險大。鄉鎮機關和直屬站所對依法理財的認識不足,在
收入和支出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的隨意性和不規范性相當突出。二是部門財務管理不完善。一方面鄉鎮直屬部門會計、主管領導理財水平不高,重創收、輕管理,重借貸、輕還債。另一方面,受部門利益的驅動,部分專項資金的劃拔和使用游離于鄉鎮財政之外,資金沒有歸口管理,鄉鎮財政無法把關。三是村級財務監管不到位。財務制度不健全,沒有嚴格執行現行的財務規章制度。財務管理缺乏強有力的監督約束機制,沒有真正做到以票管收。有的村民主理財小組只注重事后管理,對村集體資金支出的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監督手段。
三、加強和改進隊伍建設的途徑
1、建立科學嚴密的教育機制。一要因人而宜,制定多層次的培訓規劃。針對干部素質“兩極分化”的現狀,按照“豆腐要慢燉、鐵錘要重敲”的方式,區分對象、劃分層次,建立不同類別的培訓規劃,采取多種形式、各種渠道,抓好素質低的基礎培訓和素質強的能手培訓,從根本上解決干部業務參差不齊的問題。二要因地制宜,加大教育的投入。投入一定資金添置教育設施,聘請理論知識豐富、實踐經驗強的退養干部作為師資力量,從事年輕干部的財務知識和專業知識培訓,逐步改變業務斷層問題。三要因材施教,培養復合型人才。鼓勵業務精通、知識全面的干部,報考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專業職稱,并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選派有培養前途的干部到高校進修深造,努力培養一支復合型的.鄉鎮財稅人才。
2、加強班子建設,提高創新能力。一是轉變思想作風,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不斷破除因循守舊、等待觀望的保守思想,牢固樹立全新的財稅觀、人本觀、效率觀,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努力打造和諧財政。二是不斷改進學風,在創新學習方法和內容的同時,注重將學習與財稅工作實踐相結合,不斷提高鄉鎮財政干部應用科學理論指導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推行工作項目落實責任制,創新舉措,狠抓落實,通過創精品來抓落實、謀發展、增亮點、求突破。四是轉變領導作風。一方面以身示范,在創新上做表率,勇于創新、善于創新,形成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大興求真務實之風,樹立實干精神,鼓勵干部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大力提倡“一線工作法”,深入到基層和一線調查研究,力爭在一線中創造經驗和成果,在一線中解決問題和困難。
3、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一是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范圍。將所有財政資金納入監管范圍,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二
是加強補助性資金的監管力度。明確補助性資金監管工作重點,對各項惠農資金要做到及時公開、公示補助政策和補助對象,切實將補助資金落實到戶,同時扎實做好補助信息的基礎管理工作,并協調做好上級安排補助性資金的監管。三是加強項目資金監管。把握項目資金監管的關鍵環節,做好項目公示,對工程項目做到及時驗收決算。加大對納入鄉鎮財政預算管理的項目資金監管力度,了解下達到本鄉鎮范圍內的項目資金,及時監管,并就項目運行效果向上級部門報告。同時做好夯實項目建設資金的基礎管理工作。四是加強鄉村財務管理。要逐步建立鄉村債務動態監控制度,及時、全面地掌握鄉村債務變化情況,建立健全債務控制和化債工作規章制度。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堅決禁止將利息轉入本金,并做好降息掛賬工作。
4、不斷提高財政干部待遇。為調動基層財政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建議切實提高財政干部待遇。要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不讓扎根基層的財政干部吃虧,讓鄉鎮財政干部感到在經濟上有想頭,政治上有前途。
鄉鎮調研報告 篇10
為了加強和規范我市鄉鎮人大工作,近來,對我市7個鄉鎮人大代表工作進行了調研。通過深入了解我市鄉鎮人大代表工作開展情況,對我市鄉鎮人大工作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市共有7個鄉鎮,鄉鎮人大代表375名。近年來,我市鄉鎮人大工作堅持黨的領導,自覺接受上級人大常委會的指導,認真履行職權,為推進基層民主法制建設,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維護農村穩定做了大量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組織機構基本健全。地方組織法規定,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大會設主席,并可以設副主席一人至二人。目前,我市在7個鄉鎮,均設立了人大主席團,分別由黨委書記兼任人大主席,黨委副書記兼任人大副主席;開設7個“人大代表工作辦公室”、37個“代表之家”,人大代表工作辦公室主任由人大主席擔任負總責,組織實施開會和閉會期間的代表工作。總的來看,鄉鎮人大組織機構基本健全。
(二)法定工作正常展開。一是依法選舉人大代表。各鄉鎮基本能按照選舉法、地方組織法的規定和上級的要求,設立選舉委員會,合理劃分選區,認真做好選民登記,依法推薦和確定代表候選人等工作,引導選民對候選人進行醞釀、討論,通過無記名投票依法選舉產生鄉鎮人大代表。二是依法召開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全市7個鄉鎮能如期召開人代會,聽取人大主席團和政府的工作報告,能依法選舉主席團、選舉或補選鄉鎮人大主席和副主席、鄉鎮長和副鄉鎮長。三是依法召開主席團會議。在閉會期間,每季度召開1次主席團例會,研究部署人大工作,聽取和審議政府重要工作報告。
(三)履行職能緊扣中心。我市鄉鎮人大主席團能圍繞鄉鎮黨委工作重點、政府工作難點和群眾反映熱點,較好履行監督職能。據調查,近年來,我市鄉鎮人大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新型農村建設、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計劃生育等重要事項,開展調查、視察,提出意見和建議,督促政府整改落實。
(四)代表活動普遍開展。各鄉鎮普遍建立了鄉鎮人大主席團成員聯系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聯系選民制度,劃分了代表活動小組,制訂了代表活動計劃,代表活動普遍開展。據調查,全市每年開展代表小組活動2次以上的'鄉鎮人大達70%,鄉鎮人大代表平均每年參加代表小組活動2次以上的達80%。智新鎮等鄉鎮均開展了“代表接待日”、“代表聯系選民日”活動。白金鄉大力開展了“代表進社區、進村屯”活動,均取得較好的收獲。開山屯鎮開展了代表向選民述職活動。
二、存在的問題
盡管鄉鎮人大工作在促進基層民主法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穩定等方面作出了一定成績,但與法律法規賦予鄉鎮人大的職責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一)思想認識存在模糊。一些鄉鎮干部對鄉鎮人大工作的性質、作用和地位缺乏正確認識,思想上不夠重視,支持不夠有力;存在對鄉鎮人大工作的模糊認識,覺得鄉鎮人大工作是虛功,難做實,“意思意思”就行了。這些現象集中暴露出鄉鎮人大宣傳不足和人們對鄉鎮人大認識上的偏差。
(二)履職行權不夠充分。大多數鄉鎮人代會上代表提出的建議批評意見僅為4—5條,人均不到1條,有的甚至1條建議也沒有。部分鄉鎮人大主席團沒有堅持做到每季度召開1次主席團會議,代表小組活動只開展1次。對鄉鎮政府的工作監督乏力,一方面,組織代表開展調查、視察、評議、檢查等監督活動少,疏于監督。
(三)自身素質有待提高。鄉鎮人大代表多數是農民代表,文化素質普遍不高,開會不發言,表決隨大流,一屆無一條建議、批評、意見,根本談不上執行代表職務。
三、對策與建議
(一)加大宣傳,提高認識。要采取各種有效形式,廣泛深入地開展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傳,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鄉鎮人大行使職權的輿論氛圍。加強對人大干部的教育。使他們認識到人大工作的神圣使命和重大職責,牢固樹立“作為”意識,對從事人大充滿自豪感、使命感。從而理直氣壯、充滿激情、心情愉快地開展工作并做出成績。
(二)履職行權,積極作為。鄉鎮人大要積極發揮職能作用,體察民情,反映民意,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一是做好“規定動作”。人代會、主席團會議召開、選舉、制度建設等常務性工作要做到依法依規,規范運行。二是做到監督有力。除做好常規性監督工作外,每年要結合黨委工作重點、政府工作難點和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選擇2—3個有代表性的事項進行監督,真正達到解決問題、促進工作的目的和效果。三是突出代表主體作用。以代表小組活動為抓手,適時開展調研、檢查、視察,提出高質量的建議和意見,積極總結各地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先進經驗,大力開展“代表接待日”、“代表聯系選民日”等活動,切實解決群眾最迫切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
(三)強化指導,提升水平。進一步加強對鄉鎮人大工作的統一指導,大力提高鄉鎮人大工作的整體水平。堅持人大常委會領導聯系鄉鎮人大,鄉鎮人大聯系鄉鎮人大代表的互聯制度,積極參與指導鄉鎮人大組織的重要會議、重大活動,聯合開展代表活動。探索研究科學規范、簡便實用的鄉鎮人大工作考評辦法,建立和完善鄉鎮人大工作激勵機制,對人大工作開展卓有成效的鄉鎮及其負責人給予表彰和獎勵。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對鄉鎮人大干部的學習培訓,特別是加強對組織法、代表法、選舉法的學習,讓他們熟悉工作、規范操作,提升業務能力和水平,推動鄉鎮人大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鄉鎮調研報告 篇11
一、前言
XX市作為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處于廣安、達州、巴中、廣元、遂寧五市包圍中心,自古就有“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的區位優勢,商貿服務業一直是南充傳統的優勢產業,在川東北地區具有較強的幅射力,是承接區域性商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要沖和商品集散地,也是川東北地區經濟、商貿、金融、科技和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小龍物流園區是XX市委政府為充分發揮南充的區位優勢和商貿優勢,積極對接川東北地區和成渝經濟區的開發、承接兩個特大城市的輻射,促進XX市的迅速發展而特別打造的現代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有著其它地區不可攀比的獨特優勢。所以,園區是承載物流業發展的理想場所。
二、正文
1.相關概念
物流中心:是指處于樞紐或重要地位、具有較完善的物流環節,并能實現物流集散和控制一體化運作的物流據點。 是以交通運輸樞紐為依托,建立起來的經營社會物流業務的貨物集散場所。由于貨運樞紐是一些貨運站場構成的聯網運作體系,實際上也是構成社會物流網絡的節點,當它們具有實現訂貨、咨詢、取貨、包裝、倉儲、裝卸、中轉、配載、送貨等物流服務的基礎設施、移動設備、通信設備、控制設備,以及相應的組織結構和經營方式時、就具備成為物流中心的條件。這類物流中心也是構筑區域物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2.區位
(1)自然
(2)社會
1)交通
小龍物流園區依托位于XX區的南充火車東站建設,初步規劃面積3平方公里。該區域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發達,地理位置優越,處于成(成都)、南(南充)、渝(重慶)經濟圈金三角區,有達成鐵路最大的貨運站,是4條高速公路的交匯點,距機場2公里,距南充港5公里。
XX區地處XX市城區東大門,與市中心僅一江之隔,5座嘉陵江大橋將城區與市中心緊密連為一體,國道318線、成南、南(安)、南渝以及繞城高速公路匯接于此,輻射全境,達成鐵路有全線最大的二級貨運站位于境內小龍鎮,建設中的蘭渝鐵路在此與達成線呈“十”字交匯;嘉陵江橫貫全境,水運上通廣元,下達重慶與長江相匯,直達武漢、上海,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已經形成。
2)市場
自古以來,南充就是川東北商貿物流重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一直位居川東北之首,具有商貿物流發展的傳統優勢按照《XX市物流規劃》初稿的基本思路,我市的物流建設確立了“一個中心、兩個節點”的目標,即小龍物流中心,南部、營山物流節點,主要輻射范圍為川東北五市和川渝交界區。此外,還初步對市轄三區進行了功能設計,即高坪以物流為主,順慶以零售商業為主,嘉陵以批發市場為主。
近年來南充經濟取得較快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新突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達20%左右,穩居川東北之首、全省第三。商貿流通企業競爭實力提升方面,全市1萬平方米以上的商場達到50個,其中2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場13個,大部分為國內外零售業巨頭。大型批零市場建設方面,全市2萬平方米以上的各類商品批零市場達到18個,其中,川北農產品批發市場已成為全國50強。商業特色街區建設方面,全市各類特色商業街區已達24條,總長度超過3萬米。現代物流業發展方面,川東北農產品交易中心、食鹽配送中心已經建成,煙草配送中心、醫藥配送中心正加快建設。總投資近40億元,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的小龍物流園區已全面啟動。對外經貿發展方面,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已突破4億美元大關,躍居全省丘陵地區第一。
南充,現已成為省政府規劃確定的川東北區域商貿中心和全省現代流通試點城市、二級物流節點城市、糧食物流節點城市、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以及中國絲綢協會確定的西部唯一的中國綢都。
3) 政策
為充分發揮南充的區位優勢和商貿優勢,積極對接川東北地區和成渝經濟區的開發、承接兩個特大城市的輻射,促進XX市的迅速發展,在區域競爭中取得優勢,xx年XX市確定了“把南充建設成為川東北區域中心城市”的戰略決策,開發區是XX市政府確立的發展倉儲、物流的一類工業園區,凡入駐園區的企業一律享受省、市出臺的相關優惠政策。
南充列入四川八大次物流中心 輻射川渝交界區
根據省政府正式出臺的《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設規劃》將我市列入了全省八大次區域物流中心。為與該《規劃》緊密對接,我市將加快完善《XX市物流規劃》,盡快啟動“一中心兩節點”建設。據市商務局局長袁生澤介紹,建西部物流中心南充有戲,而且南充還將在成都、重慶、西安三角物流區中扮演重要角色。《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設規劃》提出,將以交通運輸、倉儲配送、物流信息三大平臺為支撐,把四川打造成為西部物流中心、西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經濟走廊。按照該《規劃》,到20xx年,四川貨運周轉量力爭保持年均9%的增長速度,物流業增加值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2個百分點,同時力爭培育主營
業務收入超過5億元的物流企業10家,超過10億元的3家。
按照《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設規劃》,今后,四川將依托全省產業特色和物流需求,構建五大重點領域物流體系,南充有幸列入其中。袁生澤說,《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設規劃》提出,配合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建設,依托省內大中型食品加工企業、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園區,構建四川農產品物流體系;以散儲、散運、散裝、散卸為重點,構建以成都、眉山、宜賓、達州、南充、攀枝花、廣元為重要節點的四川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制造業物流體系結合四川省重要戰略資源開發、現代加工制造業、科技創新產業化、農產品深加工等基地建設,組織實施一批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示范工程和重點項目;商貿物流體系推進物流企業與商貿企業互動發展,在大中城市發展面向流通企業和消費者的社會化共同配送,促進流通的現代化,擴大居民消費;第三方物流體系培育一批適應機械、重裝、電子、建材、白酒等優勢產業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設規劃》提出,根據南、北、東、西四個方向的進出川通道和各地產業布局、商品流向、資源環境、區域規劃等因素,四川將全力建設、打造八大次區域物流中心。其中的南充-廣安物流中心,將以商業零售、農產品、建材物流為特色,輻射川、渝交界區域,重點建設南充小龍物流園區、廣安新橋能源化工園區物流中心等項目(南充晚報)。
4)基礎設施
區位優勢突出,屬投資開發的黃金口岸。自1992年成立以來,投資上億元完善了水、電、氣、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引進川中油氣開發采油基地、順生制藥等企業82個,完成投資3.3億元。根據XX市發展規劃,開發區是XX市政府確立的發展倉儲、物流的一類工業園區
3. 地位作用意義
根據川東北地區產業發展規劃以及XX市貿易發展規劃分析,小龍物流園區的目標市場主要是為建材、農資、特色農產品、糧油食品提供交易、存儲、加工和配送等一體化服務。
小龍物流園區的建設,將為XX市產生巨大的財政收入,根據初步測算,物流園區最終建成后,商品年交易額將達到150億元,產生年稅收7億元。按照15年收回投資,平均利潤率10%計算,將產生年稅收0.3億元。因此,本項目投產建成15年后最終將產生平均年稅收7.3億元。
4.建設狀況
(1)總體規劃布局
根據對各功能區儲存能力和容納能力的估算,考慮到城市規劃要求,農民安置點,預留用地以及現有小龍貨運站的規模,按照平均土地使用率50%計算,預測到20xx年小龍物流園區總共需要占地面積68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72萬平方米。考慮到實際地形要求,實際規劃占地面積696.7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7萬平方米。
(2)建設周期
總共6年。其中:一期物流園區基本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建設周期1年。二期第三方物流中心建設階段,建設周期1年。三期建設農產品交易和配送區,建設周期2年。四期物流園區能力擴大和完善階段,建設周期2年。
5. 內部結構
6.運行方式
7.目前的問題
8.建議
9.結論
鄉鎮調研報告 篇12
一、目前基層婦聯組織作用發揮的現狀
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婦女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她們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現代新農村的重要力量。基層婦聯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婦女群眾的橋梁紐帶,承擔著組織、宣傳、教育、服務婦女的工作職責,在長期的農村婦女工作中形成了獨特的優勢。
(一)幫助農村婦女提高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努力提高婦女素質,不斷深化以“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為主題的“雙學雙比”活動,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注重“巾幗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建設,通過現場示范、基地培訓、科技接力等形式,為農村婦女的生產發展、科技致富提供了有效服務。
(二)扶持農村婦女增收致富,實現農村富余女勞動力的`就業。
創建“科技示范基地”帶動產業結構調整。婦聯建立了“婦”字號科技示范基地。幾年來通過基地培訓100余期,培訓婦女5980多人次。村里80%的婦女參與科技生產工作。成為鎮、村的支柱產業,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三)深化文明家庭創建工作,推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積極探索文明和諧家庭創評機制,切實加強農村婦女思想政治工作,組織開展“美化新家園、亮化新村容”、爭當“五好文明家庭”等農村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系列活動;推廣普及現代教育理念和科學家庭教育知識,讓文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走進千家萬戶,提高農村婦家庭的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
二、新形勢下基層婦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些年基層婦女工作雖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是從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角度來看,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重視不夠,工作開展難。
由于鄉鎮中心工作繁重,婦聯工作大多是黨政領導分管工作中的一項,婦聯工作缺少硬任務,因此導致黨政領導工作忙時,“中心工作先行,婦聯工作讓道”,處于“邊緣化”狀態;這種情況在村級婦代會中更加突出。基層婦聯組織雖已建立健全,但主要任務是配合中心工作,婦女工作成了“副業”。部分鄉鎮婦聯沒有將工作融入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僅僅是組織婦女群眾搞一些文體活動,或是配合鄉村婦女群眾進行幾次學習和培訓,調解一些家庭鄰里糾紛等,開展活動的規模小,內容也較為單一,難以充分調動廣大婦女群眾的積極性。
(二)兼職過多,職能發揮難。
鄉鎮婦聯主席兼兩職以上的現象較普遍。這種現象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婦女工作的開展。一是由于鄉鎮婦聯歸黨政辦公室領導,而黨政辦公室所承擔的中心工作任務相當重,這些工作又有嚴指標、硬任務,因此,無暇顧及婦女工作,導致婦聯機構形同虛設。二是鄉鎮婦聯干部一人兼兩項工作,如兼任宣傳、團委、統計、辦公室等多項繁瑣的工作,由于時間和精力有限,常常顧此失彼,工作處于被動應付狀態,使婦聯工作流于形式。三是鄉鎮干部各自包點,工作包羅萬象,婦女工作都是在中心工作之余干,又不能把婦女工作與農村各項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造成婦女工作重點不突出。另外,村級婦代會主任主要盡力從事計劃生育工作的現象普遍存在。
(三)工作經費無保障。
鄉鎮婦聯要在提高女性素質及女性維權等方面提供服務,創造條件,都需要有一定的經費作保障;《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章程》也規定各級婦聯的行政經費、業務活動和事業發展經費主要由政府撥款,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但絕大多數鄉鎮沒有將婦女工作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更沒有必須保障此項開支的硬性措施和規定,只有開展活動時向政府專題申請活動經費,這就對我們基層婦聯工作造成較大的約束和被動,不能自主地開展工作。由于缺少專項工作經費,各種活動和培訓開展的不夠,使婦女工作缺乏生機和活力,有組織無活動無培訓的現象比較普遍。婦聯干部在開展各項工作中,由于經費無保障,因此產生一些畏難、抵觸情緒,阻礙了婦聯工作的發展。
三、對策和建議
一是要健全黨建帶婦建的工作機制。黨建帶婦建,根本在“建”,關鍵在“帶”。要把婦聯基層組織建設和黨建工作一起規劃,一起部署,一起推進,要爭取把婦女工作納入黨政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婦女工作的例會制度。將婦女工作納入黨建工作年度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其黨政領導自然會主動思考、積極指導、盡力支持婦聯工作,讓婦聯組織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實現“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務全局。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實鄉村婦女干部的政治、經濟待遇,適當提高工資待遇,或適當減少所兼工作項目,穩定基層婦女干部隊伍。
二是要營造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氛圍。要進一步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認識,更好地將性別意識納入決策主流,特別要納入到黨校培訓的重要內容,使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層領導干部通過培訓,從思想上和行動上有所提高,以便在實際工作中加強對婦女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三是要進一步加強婦聯干部隊伍的能力建設。當前,鄉鎮婦女工作任務繁重,要求婦女干部知識面要廣,工作能力要強,而且群眾越來越需要服務型、引導型、示范型的干部。因此,加大對鄉鎮婦聯干部的培訓力度。積極與黨校、組織部門聯系,爭取把鄉鎮婦聯干部的培訓納入各級黨校干部培訓和農業、科技等部門的培訓計劃。并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婦聯干部參加婦聯系統業務培訓及外出學習考察。要引導、教育鄉鎮婦聯干部處理好專兼職工作的關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職責,充分發揮兼職的優勢,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加強對婦聯工作的考核驗收。考核驗收歷來是落實工作的主要方法,也是落實工作的手段。要加強對基層婦聯工作的管理和監督,規范工作考核,適當規定一些硬指標,采取一些嚴措施,實行“軟”工作“硬”考核。
五是要推動婦聯工作的創新發展。要把婦女工作放到全面建設新農村大局中去把握,把工作定位到發展城鄉經濟,引導城鄉婦女增收致富上來,不斷推動婦女工作的創新與發展。要著眼于加快農村發展,在統籌城鄉發展上想辦法、做文章,將城鄉婦女工作進行對接和有機地融合,構建“城鄉互動、統籌發展、共同進步”的婦女發展工作格局,推動基層婦聯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鄉鎮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鎮調研報告08-18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9-30
鄉鎮農村調研報告11-30
鄉鎮林業調研報告04-05
鄉鎮扶貧調研報告03-23
鄉鎮農業調研報告04-02
鄉鎮發展調研報告04-06
鄉鎮調研報告范文09-18
鄉鎮衛生調研報告10-07
鄉鎮企業調研報告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