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范例12篇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1
為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內涵,轉變農業發展模式,適應鄉村旅游市場的需求,xx鎮深入挖掘整合鎮域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以“新農村、新旅游、新體驗、新風尚”理念為指導,科學規劃和漸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區的休閑農業和鄉村黃金旅游景區。
一、主要做法及進展情況
(一)高起點規劃。定位于黃河三角洲旅游圈中集生態高效、休閑觀光、旅游度假于一體的知名生態休閑觀光農業景區,依據我鎮東臨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北承東營區六戶鎮生態觀光旅游區,南接孫武湖度假區的實際,依托顯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我鎮聘請了青島同創設計院和東營新匯設計公司實地調研、充分論證,制定我鎮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規劃,細化20xx年重點建設工程,做到了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建設與全鎮新農村建設、小城鎮發展規劃的有機結合。
我鎮休閑觀光工程建設重點圍繞位于新農村建設示范區南部、長10公里的溢洪河觀光路打造溢洪河農業生態休閑觀光旅游項目。綜合分析觀光路各功能分區的資源差異,因地制宜,在觀光路西側規劃迎賓景門入口區,在入口處設置景門和“五谷豐登”小型廣場;利用唐王東征典故,突出地方歷史文化,規劃唐王擷果采摘區,主要包括萬畝冬棗采摘園和千畝蘋果采摘園兩個采摘園區;依托我鎮“賽夷”水產品品牌,發揮水產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王道養殖垂釣區和清怡湖水上休閑區,即賽夷垂釣休閑區;在濟青河王道閘處,經營農家特色小吃,規劃建設田園牧歌餐飲區;在田園牧歌餐飲區附近打造一個民俗特色村,規劃“私屬菜園”,建設農耕勞作體驗區;在觀光路適當地段建設文化長廊,打造xx人文展示區共六大景區。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2844.9萬元,主要通過社會集資、大戶承包、銀行貸款、上級財政扶持等渠道籌措資金,計劃3-5年建設完成,今年3月份開始已投入200余萬元,全面啟動觀光項目的建設。項目建成后將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產生推動作用。
(二)高標準建設。按照“科學規劃、高點定標、一步到位”的`思路,決不搞低水平重復建設。溢洪河觀光路在沿路北側60米、南側50米建成速生林帶的基礎上,以“三網綠化”為契機,在觀光路兩側新植樹木2.9萬株,種植蜀葵2.5萬米,并及時加強后期管護,進一步增強了綠化效果,優化了項目區環境。迎賓景門入口區管理房已完成主體工程,位于景門入口區南側占地90畝、集休閑、娛樂、餐飲于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項目已完成規劃設計,近期簽訂合同并開工建設。唐王擷果采摘區(萬畝冬棗采摘園和千畝蘋果采摘園)已具雛形,年內主要任務是提升采摘園周邊環境,與孫子文化節同期舉辦第三屆冬棗采摘節。在鞏固原有冬棗采摘園的基礎上,新發展冬棗大棚5個,大棚冬棗面積達到30畝,同時加大冬棗技術管理力度;對千畝蘋果園采摘路進行了拓寬和整平改造,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園內新配套建設建筑物15座,改建園區內管護房10座,全面優化了采摘環境。賽夷垂釣休閑規劃區,多次聯系亞東星海水產品開發公司、鑫馬遠洋捕撈公司等鎮域內海產品經營企業,王道養殖區內黃河口甲魚養殖項目已基本確定,正在進行規劃設計,為建成“賽夷”海產品經營園創造了條件;清怡湖水上休閑區周邊環境提升工作正在籌劃之中。田園牧歌餐飲區就引進特色餐飲項目多渠道進行了聯絡。農耕勞作體驗區和xx人文展示區正在細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進。一是成立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我鎮高度重視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抽調農業辦、新型社區辦工作人員組成專門的辦公室,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靈活性,成立了xx鎮生態觀光旅游開發公司,負責制定我鎮旅游業發展規劃和旅游項目的策劃、包裝和對外宣傳工作,承接項目招商和推進。二是廣泛宣傳,多渠道招商引資。我鎮生態休閑觀光項目采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為做活我鎮觀光項目的開發建設,擴大項目區的知名度,吸引企業前來投資,我鎮在縣人民政府網、《廣饒大眾》、《xx時報》等多種媒體發布招商信息;同時,縣旅游局將我鎮生態休閑觀光項目編入《山東省廣饒縣旅游項目投資指南》,納入了全縣旅游發展規劃框架內。我鎮在廣青路、青墾路十字路口處,安裝了冬棗采摘園和休閑觀光工程景區旅游指示牌;籌備舉辦了休閑觀光項目洽談會,就有關項目引進和市場開發進行推介和引進。
二、困難和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渠道不暢。我鎮休閑觀光工程投資巨大,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企業或個體前來投資興建,但由于我鎮發展觀光旅游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對外知名度不夠,前來投資的企業或個體尚未形成規模,導致我鎮休閑觀光工程興建進程緩慢。
二是布局分散,尚未形成規模。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鎮的觀光農業項目總體規模狹小,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游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根據國外的經驗,農業觀光旅游區在半徑為29.5公里的區域內才可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目前我鎮休閑觀光農業區的面積小于這個數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場相對狹小的局面。
三是旅游景區市場季節波動性
較大。由于我鎮現有資源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淡旺季反差明顯。在旺季,會由于游客太過集中,帶來設施容量、環境容量上的壓力;在淡季,游客稀少,將造成大量資源和設施的閑置、浪費,使經濟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棗、蘋果采摘園在夏秋季掛果期間,游人過度集中,對環境壓力較大,而在冬季則門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鎮休閑觀光工程。除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渠道進行宣傳外,建議由各級主管旅游部門給予具體指導,幫助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在更高層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們還將更新鎮域內顯要位置的大型廣告宣傳牌,更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內容,吸引更多商家前來投資建設。同時,希望各級主管部門能夠在加強業務指導的基礎上,幫助積極爭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會入股,彌補投資不足的突出問題。
二是繼續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綜合比較外地休閑觀光農業經營模式,結合我鎮實際,繼續搞好項目區道路、綠化、保潔、照明等基礎性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構筑起針對東營東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總體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務載體,以更好的外部環境和更人性化的優質服務,不斷拓展項目的內涵與外延,從客流量上進一步促進物流和資金流。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利用大項目建設進一步吸引外部投資,努力形成項目聚集效應,不斷加大開發力度并擴大鄉村游半徑。
三是豐富旅游內涵,延伸旅游旺季。針對冬棗、蘋果采摘園旅游旺季時間短、果農受益相對有限的弊端,我鎮在現有冬棗采摘園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棗三種種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采摘鏈條,大大延長了采摘期;千畝蘋果園在現有國光、紅富士等品種基礎上,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不同品種成熟期銜接,延伸采摘旺季。同時,我鎮的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在滿足游客觀光、游覽、采摘、購物、農耕體驗、休閑、度假等消費需求的基礎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項目,如特色文化習俗、歷史特色建筑、手工藝品等,走生態旅游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道路。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2
一、村旅游發展的優勢、現狀
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突出優勢,同時,受各種因素制約,旅游發展還沒有進入正軌:
(一)優勢突出,開發潛力巨大
1、優越的地理條件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村境內有長湘公路和京珠高速經過,距離星沙也僅有四十分鐘車程,有比較優越的區位優勢。
2、良好的生態植被,宜人的環境氣候是發展鄉村旅游的有利條件。我村重巒聳翠、綠樹成蔭。最高主峰海拔509米,立體氣候明顯。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既無嚴寒,又無酷暑。90%的森林覆蓋率,是最適宜人類和動植物生長的地方。良好的生態和宜人的氣候環境為我們發展鄉村旅游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3、豐富的旅游資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巨大潛力。遠近聞名,得益于其有古老的“影珠”、“隱朱”傳說、有白果樹、九馬咀、九間房、穿石巖、吊龍坡、小天池等自然景觀、還有抗日戰爭遺址等文化遺產,這些都是我們發展鄉村旅游的巨大潛力。原始的自然風貌迷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奇異誘人,真實的歷史文化教育人,都是極好的鄉村旅游資源。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為我村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二)鄉村旅游勢頭良好,創收空白
鄉村旅游是伴隨著人民小康生活的到來而應運而生,沐浴著農村改革的春風春雨而茁壯成長的朝陽事業。其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人成事、因勢利導的特點使很多人愛上了鄉村游,以滿足城里人回歸田園、懷舊、體驗、學習的種種需求。據初略統計,每年來旅游觀光的游客超過1萬,可惜的是因為沒有旅游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和服務,這些游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沒有在本地消費,創收幾乎為零。
(三)政策支持,前景廣闊
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角度看,發展鄉村旅游都體現構建和諧社會、兩型社會的內涵,符合科學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兩河流域”治理的目標。幾年來,先后制定了《中長期旅游發展規劃》、《紅色旅游發展規劃》、《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旅游局五年旅游發展規劃》等全縣性旅游規劃,都把納入了紅色旅游線路和等級景區建設的規劃,前景廣闊。
二、鄉村旅游發展的目標與定位
如前所述,完全有條件依托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建設形象鮮明、風貌獨特、吸引力大、競爭力強的鄉村旅游強區。筆者認為,我村鄉村旅游總的定位是建成長沙、星沙的后花園。這個總的定位又可分為四個重要的基地:即建成對城市人最具吸引力的觀光旅游基地、休閑度假勝地、避暑重地、文化教育圣地:
(一)觀光旅游基地
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風景名勝、亭臺廟宇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宗教信仰。
(二)休閑度假勝地
依托交通要道、風景名勝、河壩水庫、森林草場等生態良好、環境宜人的地方,建設一批度假村、休閑山莊和農家樂。形成對應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職業人群、不同年齡對象消費群體的規模不同、檔次不等的休閑度假場所。其中重點是環境的建設、特色的出新和服務的提升,給人以生態良好、環境優雅、獨具特色的飲食起居環境,安全衛生、細致如微、熱情周到生活與出行服務,不僅能留住游客,還要能吸引回頭客,甚至能成為他們定期或長期休閑度假的場所,成為他們的第二個家。
(三)避暑重地
要利用高海拔山區氣候宜人的特點,建設避暑重地。根據不同的資源開發各具特色的消夏項目,如修建森林木屋、湖邊草房、巖洞居室、竹林小院、水邊吊腳樓、林間別墅等度夏的場所;配套開發一些適合夏季的體育健身與游樂的項目,如湖庫垂釣、游泳、林間游戲、散步等;還可為一些人士提供諸如網上辦公、交易、科研、藝術創作的條件,為殘疾和康復病人提供療養、康復治療的條件,使他們都能較長時期的住下來,輕松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四)文化教育圣地
依托抗日戰爭遺址,打造出歷史文化教育圣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輔助戰爭影像、歷史書籍、圖片、虛擬戰爭等內容,寓教于樂,樂中有學。也可以利用原始鄉村的特點與城里游客開展一對一家庭、孩子的互幫體驗生活活動。
三、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與措施
我們認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應當堅持四項原則,采取四項策略
(一)堅持四項原則
1、突出鄉土特色的原則。對于都市人群來說,鄉村旅游就在于鄉村的特有魅力,既要保持鄉村的特有的“土”味和“原”味,也要保持鄉村旅游資源的原汁原味。
2、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要遵循保護性的開發原則。開發是目的,保護是前提。必須要保護好鄉村的水、森林、植被等自然資源和農耕民俗等鄉村文化資源。要維護好當地的生態資源,防止人為的破壞和污染。
3、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協調的原則。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是在其原有的自然風景的基礎上進行的加工改造,因而要使自然美和人工美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二者的發展,使其變得山更青、水更秀。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接待服務設施,游覽標志標牌的設置等,都要既考慮服務功能的完善和配套,也考慮與鄉村景觀協調,使之具有濃郁鄉村特色。
4、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既要以取得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注意投入、產出的測算和經營管理,也要注意社會效益,要考慮旅游者的身心健康和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要考察接待人數、旅游收入等經濟指標,又要考察基礎設施改善、民間文化的發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等社會指標,做到兩個效益的雙豐收。
(二)采取四項策略
1、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要把鄉村旅游納入農村產業發展,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加以謀劃。要在對鄉村旅游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制訂出鄉村旅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對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作出計劃安排,對旅游資源的利用進行統籌協調,對旅游產品的開發進行細致謀劃,對旅游景點和接待點進行合理的布局,對旅游風貌的設計加以規范。在規劃的引領下,合理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等資源,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教育型型和風味型農家樂。
2、借助各方力量,外引內聯開發。發展鄉村旅游最大的難題是資金問題。首先,政府要整合財政支農資金、扶貧資金、移民資金、項目資金等各方面的政策性資金,用于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各金融部門要大力支持,給鄉村旅游的各種項目發放更多的就業創業貸款。第三,要大力招商引資,以一些大項目吸引城市資本和工業資本投向鄉村旅游的開發。與此同時,要充分調市民和農民的主體積極性,以推進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為契機,出臺各種優惠政策,通過以項目換土地、土地作價或土地使用權為籌資方式,采用股份制開發等形式吸引外部資金。此外,還可以讓村民以資源入股、資金入股等形式,或以工代資,以勞動力轉化為股份等形式,共同參與鄉村旅游的開發。
3、重大項目帶動,輻射引導發展。鄉村旅游發展應當堅持“大項目、大投入、大營銷”的戰略。要利用大項目擴大影響,發揮它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大批中小項目和鄉村旅游整體發展。
4、加強宣傳推介,實施品牌營銷。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現代傳媒,借助旅行社等中介機構,以交通便捷、消費低廉、綠色健康、田園風光、農家美食、抗戰遺址、周末休閑、回歸自然等等為賣點對外營銷,擴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3
一、發展情況
近幾年,隨著張北草原生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作為旅游產業合理延伸的鄉村旅游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發展中,我們始終堅持鄉村旅游與富民強縣相結合的指導方針,制定出臺了《張北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鄉村旅游經營管理的規定》以及相關行業管理辦法,并對鄉村旅游經營服務標準做出了具體要求。20xx年全縣鄉村旅游共計投入資金達230萬元,接待游客達6萬多人次,實現收入1200萬元。到目前,全縣已有三寶營盤、三臺蒙古營、海子洼、大梁莊等7個村的500多戶農民參與到鄉村旅游的建設中來。其中,郝家營鄉三寶營盤村已被評為河北省首批30處鄉村旅游示范點之一。
三寶營盤村緊鄰中都原始草原度假村,憑借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草場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去年該村投入資金60多萬元,新建了農家賓館樓一棟和農家小院5處。截止06年底,全村旅游接待戶發展至50多戶,擁有馬匹85匹,草原摩托35輛,卡丁車20輛,戶均收入1.6萬多元。經營突出的農戶,被授予“星級鄉村民俗旅游接待戶”標牌。農戶家家吃、住設施一應俱全,娛樂項目、針繡編織等農民自制旅游紀念商品特色鮮明。鄉村旅游的興起實現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再就業,拉動了鄉村經濟的有效增長,成為實現我縣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力補充。
二、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問題
一是鄉村旅游發展還處在散亂狀態,缺乏科學規劃來指導鄉村旅游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是鄉村旅游特色品牌不夠突出,文化內涵有待深入挖掘;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夠強,基礎服務設施建設較為落后;
四是鄉村旅游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加強管理與規范,鄉村旅游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科學規劃,指導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一是成立張北縣發展鄉村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合理制定工發展方案,把鄉村旅游建設納入政府的宏觀調控當中。同時,在原有鄉村旅游示范村的基礎上,重點針對樺皮嶺、海子洼、馬連灘生態園區、小二臺農業示范區、錯季蔬菜種植園區、奶牛小區、甜菜種植園區以及牡丹花山觀林亭等區域內具有鄉村旅游開發價值的村莊,積極確定第二批張北鄉村旅游示范點的建設,把鄉村旅游引向健康、持續、和諧的軌道上來。
(二)深挖文化內涵,突出特色品牌。目前,我縣鄉村旅游還停留在粗放式格局,存在片面強調鄉村自然資源的開發,忽視本地鄉土文化內涵挖掘利用的現象。今后,一要將傳統文化優勢打造成鄉村旅游產業優勢,走文化品牌之路。要以特色文化提升鄉村旅游含金量。鄉村休閑旅游作為一種體驗經濟,其特征是旅游者通過體驗式消費獲取愉悅感受。要在鄉村旅游產品參與性方面大做文章,以鄉土文化含量高、游客參與性強、滿足個性化體驗、民風淳樸的多樣化的旅游產品和項目來滿足體驗經濟需求。三要避免千村一面,走飲食文、游牧文化、旅游商品文化之路。要開辟生態型農業觀光園,讓游客參與農作勞動,體驗農事樂趣。要注重搜集飲食文化資源的文化背景、歷史淵源、民間傳說等資料,讓游客邊聽故事、邊賞原料和烹飪工藝、邊品嘗美味佳肴,重視游客的精神享受,提升鄉村餐飲的文化內涵,積極推進鄉土旅游商品的開發創新,保持特色工藝品、民族服飾幾傳統工藝的鄉土氣息,從而增加鄉村旅游的`內涵,推動鄉村旅游的持續發展。
(三)多措并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出臺扶農、惠農政策,積極爭取省、市農口、扶貧等部門的專項資金,重點改善道路、院墻、排水排污、醫療衛生、旅游廁所、通訊等基礎服務設施。二是邀請河北地理科學研究所的專家對三寶營盤村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編制進行專業指導,注重在開發資源、興辦旅游的同時做好環境保護工作。三是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投入鄉村旅游建設,加快鄉村旅游示范村整體上檔升級。
(四)強化管理,努力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充分發揮旅游派出所和執法大隊的職能,定期深入農家旅游接待戶,對其餐飲質量、衛生環境、服務態度進行抽查,對不合格者責令限期整改。加強管理制度化,與各鄉村旅游經營戶簽訂安全、衛生責任書,為游客提供一個安全放心的旅游環境,同時也提高了從業人員的安全、衛生意識。開展鄉村旅游服務培訓。制定鄉村旅游服務規范及鄉村旅游教育培訓計劃,結合建設,進行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訓,組織人員深入農村示范點(戶),送教上門,努力提高我縣鄉村旅游的整體服務水平。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4
自貢市政協外事聯誼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在市外事僑務旅游局、市委農工委、市農牧業局等單位的配合支持下對我市鄉村旅游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自然和人文資源為感受對象的旅游方式,包括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旅游內容。我是市發展鄉村旅游有著較強的需求和較好的條件,自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歷經自發發展、規模發展和規范發展等階段,至今已有20多年歷史,形成了一定規模,產生了較好成效。
(一)鄉村旅游發展條件較好
我市是老工業城市,城市居民對業余生活質量和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加上鄉村資源良好,發展鄉村旅游具有較好的基礎條件。
鄉村旅游需求較大。我市是一個城區人口過百萬、主城區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過2萬的大城市,居民業余閑暇生活選擇出城返鄉、回歸自然的方式已成為主流。按照旅游部門統計測算,去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總數已突破700萬人次,反映出城市居民對鄉村旅游需求巨大。隨著城區人口的增加和人口老齡化的增長,鄉村旅游市場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發展鄉村旅游條件較優。我市處于川南淺丘地帶,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沛,四季分明,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生態資源豐富多樣,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自然條件較好,便于開展鄉村旅游。我市自然和人文資源富集,特別是獨具特色的鹽業文化、鹽幫美食風味文化和眾多的歷史人文古跡,對游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鄉村旅游發展契機良好。我市是全省統籌城鄉試點市,在統籌城鄉、加快新農村建設中,結合新村建設統籌發展鄉村旅游,推動鄉村旅游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鄉村旅游發展已成產業
鄉村旅游已成為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產業,同時已成為全市大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旅游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鄉村旅游已初具規模。20xx年從事休閑旅游的經營主體已達600余個,其中休閑農莊108個、特色農家樂450個(星級農家樂、鄉村酒店57家)、休閑農園48個,從業人員1.79萬人,輻射帶動4萬多農民致富。已形成市區近郊南北環路沿線集中布局的鄉村旅游產業帶,出現了以貢井區長土元壩、建設固勝、大安區江姐故里、自流井區尖山農團、沿灘區箭口村、榮縣雙石金臺村、富順縣永年鎮等鄉村旅游集中發展區。其中自流井區尖山一飛龍峽景區、貢井區建設鎮固勝村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鄉村旅游較有特色。目前主要是以農林果漁業為基礎,以農家樂和鄉村酒店為載體的觀光農業園、森林旅游、科技農園、漁業風情等觀光休閑為內容,基本形成了農家旅游、農村旅游及農業旅游三種主要類型的鄉村旅游發展形態,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態、地方人文、休閑體驗等特色。
鄉村旅游布局合理。鄉村旅游形成了以環城為重點,遍及全市農村;以重點項目為支點,帶動多線多片發展的鄉村旅游布局。目前,基本構建起“一環五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以“南環花卉、北環農耕、飛龍生態、古鎮風情”為重點品牌,打造了19個鄉村旅游重點項目,開發了33條旅游線路。
(三)鄉村旅游發展效益可觀
我市鄉村旅游的發展,既有較大經濟效益,又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社會進步,還對城市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經濟效益較大。20xx年,鄉村旅游接待游客720萬余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1億,占全市旅游綜合收入160億元的25.6%。以全市三星級農家樂為例,一般正常年份經營收入能達到200 -400萬元,利潤20-50萬元,稅收20-40萬元,吸納就業20-30人。辦十幾個農家樂比辦一個鄉鎮工業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財政收益更好。
社會效益明顯。鄉村旅游發展拓寬了農村勞動力轉移渠道,形成農村一、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局面,促進了現代農業和新型小城鎮建設。通過城市居民到農村旅游,把城市現代文化、城市文明帶到農村,有利于促進農村形成新的文明鄉風。大多數城市居民選擇市郊就近參與鄉村旅游,感受自然山水,享受農村風光,體驗農家生活,減輕和緩解了城市過分擁擠的現象,有利于創造城鄉寬松和諧友好的`生活和社會環境。
二、存在問題
我市在發展鄉村旅游上積極探索、大膽嘗試,采取了一系列發展措施,發展勢頭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體上還處在較低的發展階段,在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一)發展觀念滯后,創新動力不足
多數地方對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僅僅把這項事業當作一個單純的找錢的門道,很少站到城鄉統籌、建設新農村和促進城鎮化發展的高度來認識。一些地方把鄉村旅游發展認同為搞吃喝玩樂,認為旅游只是自然風景和名勝古跡的“專利”,鄉村旅游資源不被重視,對開發、發展鄉村旅游特別是農業旅游不屑一顧。還有些認為發展鄉村旅游只是旅游部門的事情,農家樂、鄉村旅游是低檔次的旅游產品等。
(二)缺乏統一規劃,統籌協作不夠
鄉村旅游發展20多年來,全市規劃引導總體上沒有跟上發展需要,缺乏全市性的統一規劃引領,發展檔次、規模和布局隨意性大。全市發展鄉村旅游的工作,分散在幾個部門開展,各有一些開展工作的優勢,雖然互有聯系,但工作措施仍存在統籌和協調不夠的問題。
(三)政策扶持力弱,發展助力不大
缺少有效的管理體制和政策支持。我市鄉村旅游總體上還是自由發展狀態,旅游行業管理部門只是通過評選旅游示范村、星級農家樂和農業旅游示范點來規范鄉村旅游的發展,管理力度不大,導致我市鄉村旅游無規劃、無序、低水平發展。因目前農家樂對財政的直接貢獻率低,相關部門對鄉村旅游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一些重要項目建設受到現行土地使用政策的限制,不能有效地開發、改造和升級。鄉村旅游開發總體上資金投入不足,大多項目都只能算是低成本開發,項目難上水平,投入不足的一大原因是融資渠道少,政府支持資金不多。
(四)總體水平較低,服務質量不高
基礎配套設施薄弱,大部分的鄉村旅游景區點與省級、縣級公路干線連接比較差,鄉村道路大多是只能單車通行的村村通公路,一些鄉村道路管護不力,路況差,標識缺乏,安全隱患多,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發展。投入嚴重不足,多數鄉村旅游點上旅游住宿、餐飲、購物等接待服務設施,游覽步道、觀賞休憩設施、旅游廁所、垃圾收集等設施的建設不配套。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專業旅游人才缺乏,缺導游、缺服務規范、缺旅游知識、缺衛生和安全常識。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市具有鄉村文化特色的休閑接待場所很少,忽視了對農耕文化、鄉土文化、鄉村民俗等文化內涵的開發。產品結構單一,現有鄉村旅游活動項目以棋和牌、垂釣娛樂為主,體驗性、參與性、文化性和創新性不夠。同質現象嚴重,開發和經營中普遍存在盲目跟隨現象,投資者及經營主體對當地資源優勢和風土人情研究不深入,市場調研不充分,規劃設計質量較低,定位不準,盲目從事休閑農業,脫離了樸素、自然、協調的基本原則,脫離了休閑農業內涵,開發配套性差,品位不高,競爭盲目,經營效益不高。
(五)項目包裝較差,宣傳推廣不夠
從目前鄉村旅游游客結構看,除到川南皮革城等少數幾個旅游點外,其它鄉村旅游項目的市外游客還不多,說明對外宣傳推廣的工作還做得不夠。
三、發展建議
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綜合調研中各方面提出的發展要求,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提高認識,加強鄉村旅游發展工作領導
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有利于充分利用農村自然、生態和人文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有利于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促進形成新的文明鄉風;有利于擴大城市生活空間,舒緩壓力,促進社會和諧。因此,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工作的領導。
(二)完善規劃,促進城鄉旅游有序發展
根據我市鄉村旅游特色資源,進一步修訂完善旅游發展規劃,使市縣(區)兩級規劃銜接、配套,與基地產業互融,協調發展,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彰顯地方特色,提高鄉村旅游發展品位。
(三)優化項目,打造鄉村旅游新亮點
依托各鄉鎮區位條件、資源特色,整合旅游資源,積極串珠成鏈,緊貼市場,開發具有傳統和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著力打造一批豐富多彩的鄉村旅游精品,設計推出更多文化內涵豐富,趣味性、參與性強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四)加強培訓,提升鄉村旅游服務品質
加強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積極引進和培養懂市場經濟運作的高素質人才,壯大鄉村旅游人才隊伍。重點培養管理人才、經營人才、解說人才、民族特色用品研發和加工人才,使我市鄉村旅游有一個穩定的人才集群,促進鄉村旅游健康發展。政府應積極引導和推動,積極探索“農旅融合”,激活高效生態農業新路子。
(五)配套建設,打牢鄉村旅游硬件基礎
著力改善鄉村旅游景區(點)道路交通狀況,整治村容鎮貌,完善鄉村旅游配套設施,改善鄉村旅游區(點)的供電、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條件,積極培育特色餐飲、住宿、購物、娛樂等配套服務設施,努力提高旅游景區(點)的可進入性與旅游活動的安全性、舒適性。
(六)加強宣傳,著力推介鄉村旅游品牌
通過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站等多種手段,開設鄉村旅游欄目,加大鄉村旅游的宣傳推廣力度。舉辦西南旅游聯盟年會,邀請云、貴、川、渝的旅游同行來自貢共商旅游合作,與川南五市一同開展“川南一線游”為主題的聯合促銷,組織各類項目推介活動。進一步辦好“豆花節”、“桃花節”等節慶活動。辦好自貢旅游網絡營銷全媒體平臺,做好電子宣傳和營銷工作。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5
根據工作安排,為準確了解我鎮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找準發展的路徑和措施,我對本鎮鄉村旅游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鄉村旅游是實現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是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的強勁動力。通過對我鎮鄉村旅游的深入研究和考察,分析了我鎮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和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因素和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潛在動力,針對性的就如何借助縣委縣政府加快美麗鄉村建設、實現綠色發展來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對策,深入挖掘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推動我鎮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一、葛公鎮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鎮把鄉村旅游業作為拉動需求增長、提高經濟發展綜合競爭力的戰略性產業來抓,多措并舉、狠抓落實,不斷加快鄉村旅游業發展步伐。始終堅持科學明確的工作思路,以建設“山水葛公”為定位,堅守“科學保護、重點開發、突出特色”的開發理念,充分利用生態和旅游資源,整合和開發旅游產品,積極打造以自然景區、民俗文化、紅色資源為主題的旅游項目。
二、葛公鎮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意識不到位,開發模式相對單一
鄉村旅游的內涵豐富,形式多樣,具有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參與體驗、增長知識、強身健體等多種功能。但是目前我鎮鄉村旅游產品單一、主要停留在觀景層面上,可供游人參與的其他娛樂活動非常少,未開發一定的娛樂活動,這使得鄉村旅游活動缺乏知識性和趣味性,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顯,難于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影響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后勁。
旅游商品開發深度不夠。目前,所謂的旅游商品,還只是最初級的農業果實等,缺乏深加工、缺少新理念,農產品附加值不高,文化內涵挖掘不到位。
(二)基礎設施不到位,設施配套不健全
葛公鎮是以農業為主的大鎮,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對鄉村旅游的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有限。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如九天仙寓景區道路、停車場、集散中心等公共設施雖進行了投資建設,但現在仍未達到4A景區標準,游客滿意度較低,此外部分農家院的客房、餐館等食宿條件較差,難以滿足游客的需要。另外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尚不健全,眾多游客帶來的大量不可降解的廢棄物質難免會造成景區生態環境的污染和惡化。
(三)服務接待水平不到位,綜合素質相對較低
大多數鄉村旅游經營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為當地村民,多數未經過專業旅游培訓,文化素質和旅游專業素養相對不高。在旅游服務過程中,他們不僅難以準確揣摩旅游者的心理,提供使游客滿意的旅游服務,甚至會與旅游者發生沖突,從而使游客的旅游質量大打折扣,有些時候游客是乘興而來掃興而歸,使鄉村旅游的形象受到損害。
三、葛公鎮鄉村旅游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領導,規范管理
鎮黨委政府要把發展旅游放在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綠色發展的.新高度,積極編制并完善全域旅游規劃,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資源,形成全鎮辦旅游的濃厚氛圍。
針對我鎮緊緊圍繞九天仙寓景區開發的工作重點,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制定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并舉的科學可行、簡便易懂的鄉村旅游評價標準。針對鄉村旅游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制定旅游接待規范制度和鄉村旅游經營戶的考評、公示制度,保證經營戶規范經營。
(二)投資多元,借力發展
積極探索多渠道融資辦法。一要加大政府投入。財政每年要列出一定的專項經費,設立鄉村旅游發展基金,主要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宣傳推介等,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作用。二要力促市場化運作投入。市場化運作需要做好招商引資工作。應將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有形資源和特許經營權、政策等無形資源變成旅游經濟發展的資本來運行,制定政策,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旅游經濟發展。三要積極對上爭取投入。千方百計爭取旅游發展政策性資金,爭取水利、交通,包括公路工程、扶貧等項目資金,最大限度地與發展旅游經濟結合起來,增加投入。
(三)配套完備,保護環境
著力規劃好旅游道路交通系統,并完善停車場、集散中心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鄉村旅游點環境的凈化、美化工程,結合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指導和扶持鄉村旅游經營戶做好污水排放、垃圾分類處理等工作。將旅游開發與環境保護并舉,制定旅游環境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并建章立制、付諸實施,努力營造“碧水、綠地、藍天"的良好的旅游發展環境,做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四)加大宣傳,提升品牌效應
要大力引導旅游經營者轉變認識,提高專業水準,學習先進的促銷策略,充分利用報刊、電臺、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廣泛進行宣傳,同時加強與旅行社的接洽與合作,在節假日推出親子游、浪漫雙人游、全家樂等促銷活動,突出“品牌化"經營。
總之,葛公鎮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如能以鄉村旅游市場為導向和側重點,從規范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標準入手,大力開發、宣傳鄉村旅游產品,始終貫徹“品牌意識"和“精品意識",必將能開拓更廣闊的鄉村旅游市場。屆時,葛公鎮的鄉村旅游必將對本鎮經濟社會的發展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6
今年3至4月,常委會組成了以李桂珍為組長的調研組,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我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開展鄉村旅游進展事情專題調研,赴我區恭城縣和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學習考察有關鄉村旅游進展的先進經驗。現將有關調研事情匯報如下。
一、梧州市鄉村旅游進展要緊事情
近年來,梧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工作,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財稅、土地、投融資政策,扶持和推動鄉村旅游進展,農村產業多元化逐步形成,較好地促進了農村進展和農民增收。
(一)鄉村旅游初具規模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蒙山縣)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石表山景區);廣西生態旅游示范景區1家(石表山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游區9家;廣西星級農家樂32家;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5家;廣西森林人家2家。其中:有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2家、四星級鄉村旅游區4家,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10家。全市鄉村旅游年營業額6750多萬元,直接帶動就業6815人,間接帶動就業2536人,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二)鄉村旅游集聚區逐步形成
梧州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扶貧攻堅戰的開展,明確鄉村旅游進展的定位,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分類指導,促進鄉村旅游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科學引導鄉村旅游向縱深進展。經過開展漂亮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扶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活動,加大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有效地促進了旅游產業與鄉村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為鄉村旅游業的進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和條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鎮髙堆村、梨埠鎮沙地村、糯垌鎮古河村、天平鎮新馬村、倒水鎮三貴村、龍圩鎮念村等鄉村旅游集聚區。
其中:蒙山鎮高堆村有四星級農家樂2家,二星級農家樂1家,5公里范圍內還有廣西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3家,而且鄰近永安王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模式,帶動經濟進展,該村的仙跡桃花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為我市鄉村旅游區的示范點;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依托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打造以農業休閑、鄉村度假、養生康體、休閑娛樂等為主體功能的生態鄉村旅游區;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有明督師袁公袁崇煥故里紀念碑等, xx年北京商戰旅游單位,把新馬村選入中國旅游風景名勝大典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依托碧浪灣建設鄉村旅游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龍圩區龍圩鎮念村依托蒼海旅游度假區的建設,逐步實現旅游脫貧。
(三)品牌打造初顯效應
梧州市涌現出了一批特色鮮亮、初具規模、妨礙較大的鄉村旅游點和特色旅游名村(鎮),如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游區、道家村鄉村旅游區、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萬圣和漁家樂等為廣闊游客所熟知。以特色鄉村旅游點為吸引物,以都市為依托,以旅游大通道為紐帶,形成了生態鄉村民俗游、漁家風情游、長壽養生游、古鎮古村休閑觀光游等特色精品線路。鄉村旅游別僅創出了特色,而且發揮了品牌的市場效應。
藤縣道家村原為貧困村,20xx年,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石表山景區進村投資建設鄉村旅游區,修筑十多幢農家客棧,建設影視文化區,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挖掘孝文化、廉政文化策劃旅游體驗項目。經過政府的扶持和石表山景區的帶動,于20xx年成功創建梧州市第一家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蒙山縣長坪鄉充分利用長坪村的獨特民俗風情資源、生態旅游資源大力進展鄉村旅游,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招商引資建設天鵝湖賓館,鼓舞當地大學生返鄉就業。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打造,于20xx年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蒼梧縣沙堤村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建設運營主體為農民合作社,村民以資金或土地折算入股,統一經營治理,獲利分紅。那個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鄉村土地資源,長遠規劃進展鄉村旅游,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20xx年春節期間,仙跡桃花島共接待游客5.46萬人,營業收入達35萬元。
二、梧州市鄉村旅游進展存在的要緊咨詢題
在我市人民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鄉村旅游業有了較大進展,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經營,整體推進別力,進展效果還別夠理想,在促進農村進展、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進展空間。
(一)特色別鮮亮
從近兩年的鄉村旅游等級評定工作中能夠了解到,不少鄉村旅游企業沒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游體驗項目策劃欠缺。鄉村旅游靈魂農(農業)、俗(民俗)、情(風情)、趣(趣味)、真(自然)沒有做出來,吸引力別腳、生命力別強。我市的貧困村也存在特色旅游資源別腳,旅游開辟乏力的咨詢題。
(二)進展模式滯后
我市鄉村旅游點大部分以餐館、養殖小戶自發經營為主,沒有長遠的進展目標,也沒有很好地整合周邊農民資源,導致鄉村旅游點建設規模小、進展緩慢、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我市各部門的扶貧資金沒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幫扶、項目分散建設,沒能形成合力。
(三)基礎設施薄弱
我市鄉村旅游交通條件差,鄉村旅游重點村進村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薄弱。大部分鄉村旅游點沒有公共交通到達,鄉村旅游業損失了一大部分沒有車的消費群體,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現象,周一至周五冷冷清清,周末停車場別夠用的尷尬現象。
(四)經營水平別高
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本地及周邊村民為主,大多數文化水平別高,整體素養偏低,經營治理水平和旅游服務質量別高;從全市層面來看,具有現代經營治理素養的鄉村旅游企業治理人才和優秀旅游服務人員十分缺乏,鄉村旅游產品開辟、營銷推廣人才嚴峻別腳。
三、推進鄉村旅游進展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規劃,推進向產業化進展進程。
我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游業在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扶貧攻堅戰的推進,對我市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排查摸底,制訂鄉村旅游長遠進展規劃,把鄉村旅游作為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根除鄉村旅游業進展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推進別力的.弊端,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形成整體合力,推進鄉村旅游向產業化進展,確保鄉村旅游業健康穩步進展。
(二)政府主導,形成廣泛參與進展格局。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在推動鄉村旅游業健康進展的主導作用,重點挑選一些鄉村旅游、人文、民族、民俗的優勢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充分利用好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農民參與的進展格局,促進鄉村旅游業快速進展。在這方面,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桐廬縣、安吉縣政府把一些古建造、民俗的優勢鄉村旅游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吸引企業資金整體購買這些古建造、民俗的優勢鄉村旅游資源,政府明確古建造、民俗的愛護要求,確定企業開展古建造、民俗鄉村旅游項目建設方向,企業完成項目建設后,原古建造、民俗的農民作為企業職員,參與經營,使鄉村旅游業成為促進農村進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進展。曾在去年召開世界互聯大會的江南水鄉烏鎮算是這一進展模式的典范。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妨礙我市鄉村旅游進展的一具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如蒙山縣長坪鄉水韻瑤寨鄉村旅游區的道路,山高路窄彎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卻步;藤縣石表山景區道路達別到二級路的標準等,都嚴峻制約了鄉村旅游的進展。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我區的恭城縣和浙江省的桐盧縣、安吉縣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他們把有限的資金整合后向鄉村旅游重點項目傾歪,以點帶面,逐步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方面,鄉村旅游道路多為地點管轄,單靠我們本級財政投入,財力有限,難以取得全然改善。我市有關部門要大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推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為了促進旅游業進展,設立了旅游進展基金,在開展扶貧攻堅戰中,也有一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一定要大力爭取,與我們本級資金配套,加大投入,為推進鄉村旅游進展夯實基礎。
(四)依托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
要充分利用好我市農業基礎好、優質農副產品眾多的優勢,自然、生態、山水等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充分體現本地鄉土特色,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各縣(市、區)能夠挑選一些具有顯著特色的景區景點,做好進展規劃,設計好鄉村旅游線路,穩步推進,別斷完善,把優質旅游線路串聯起來,形成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進特色旅游名縣、名鎮、名村建設,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使鄉村旅游真正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如蒙山縣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中老年養生基地、全國最美生態旅游示范縣等,優勢鄉村旅游資源豐富,2013年7月蒙山縣被列入20個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以來,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 長壽養生、歷史文化、武俠文化、農業觀光等特色旅游品牌,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穩步推進,20xx年接待游客約8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8億元。
(五)強化服務,推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利用好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市場宣傳推廣,提高我市鄉村旅游的市場認知度,廣泛吸引游客。加強鄉村旅游治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做好鄉村旅游營銷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提升鄉村旅游治理水平,引導游客從食宿、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鄉村旅游的進展,離別開政府的服務和引導。如浙江省安吉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服務和引導,建造設計部門依照本地特點,為農民做好幾十種類型的房屋設計,每當農民建房時,都為農民提供無償設計,經過多年的引導和服務,逐步形成了地點特色鮮亮、整齊劃一的新農村村降,對游客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游進展。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7
火場土家族鄉位于湖南省沅陵縣北端,全鄉面積101.33平方公里,東南與大合坪鄉毗鄰,西與借母溪鄉接壤,北抵張家界市。全鄉7045人,其中土家族占總人口97%,林地面積8114.5公頃,草場資源3.03萬畝。近年來,鄉黨委政府以健康生機的自然環境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前提,搶抓張家界旅游人口轉移機遇,立足土家民俗文化,緊抓濃厚的歷史人文,大力推進了宜居生態建設、綠色環保建設、生態休閑建設,為全面發展鄉村旅游夯實了基礎。
一、發展鄉村旅游的可行性
(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品牌突出。
火場土家族鄉地處偏遠,多為高寒山區,以喀斯特熔巖地貌為主,多熔巖溶洞,土壤稀薄,生態獨具特色。2022年之后,鄉黨委政府一方面在全鄉范圍內禁止砍伐,通過村規民約安排專人在各條溪流開展禁毒、電魚活動,狠抓公益林管護工作和科學規劃堡子界、謝家界、杉木埡三大鄉級林場等一些列舉措保護自然環境,為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生態基礎;另一方面,鄉黨委政府先后出臺了《火場土家族鄉“樹新風、治陋習”深化作風建設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和《關于規范黨員、干部、國家公職人員和群眾操辦酒席,制止大操大辦、遏制“人情消費”的通知》等文件,倡導文明的鄉風民風,并狠抓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建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點和小型垃圾焚燒爐,向農戶發放垃圾桶,定時拖運垃圾進行集中填埋,定期開展環境整治等運動,鄉村環境治理成效突出,鄉風民風煥然一新,為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文化底蘊深厚,獨具人文特色。
火場土家族鄉最大的文化特色就是土家文化和畫眉鳥文化。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特色文化的挖掘,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注入“靈魂”。一是對土家老木屋、大團寨、四合院、吊腳樓等特色建筑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并加快推進房屋特色建設,統一實施穿衣戴帽;二是對民族古村落---桃坪界村進行了修復建設,修繕了袁氏宗祠和袁氏陵園;三是收集整理土家族山歌小調、舞蹈,培養了一支土家山歌小調和舞蹈表演隊伍,并規劃籌建一個民族文化展覽館和民族文化廣場;四是整理匯編了大畫眉鳥經,積極推動和定期舉辦畫眉鳥斗鳥節,斗鳥活動在鄉內成為常態;五是成立了畫眉鳥協會,培養一批養鳥愛好者和養鳥大戶,傳承和發揚“畫眉鳥”文化,著力延伸鳥文化=產業鏈;六是規劃建設畫眉鳥文化展示基地和斗鳥廣場,讓畫眉鳥文化能得到集中的展現。七是重視宣傳和推廣民族文化。2022年4月,火場土家族鄉開展了“原生火場·神韻土家”宣傳片拍攝活動,制作了土家民俗宣傳片,并在沅陵電視臺進行5期專題報道推廣,同時邀請廣東電視臺“混飯女主播”金玲女士到鄉內拍攝,全面推介風土人情和文化魅力,產生了良好效果。
(三)地域得天獨厚,搶抓政策機遇。
火場土家族鄉西與借母溪鄉接壤,北抵張家界市,與張家界的自然環境一脈相連,結合自身生態和環境優勢,借助張家界市的旅游資源,積極對接張家界南線戰略,搶抓脫貧攻堅機遇,實行了易地搬遷,全鄉共建3個集中安置點,人口進一步集中到集鎮。此外,2022年全鄉提質改造農村公路6.89公里,新修了鹿鳴溪至石家埡村公路、硬化了中村村趙家裕片區組級公路、高標準整修了中村至蘇井界路段中的安全隱患,并規劃2022年完成5條道路提質工程,改善交通條件,打破封閉格局,實現外聯內暢,打造“邊界特色民族小鎮”,發展鄉村旅游,促進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小康火場建設。
(四)加強美麗鄉村建設,推進產旅融合發展。
一是2022年起,按照“美麗鄉村·幸福家園”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鄉黨委政府打造了“十里民俗風情花海民俗風情長廊”,在鹿鳴溪村至張家界市四都坪鄉醒家峪村的公路兩邊栽植了三萬珠桃樹,播撒50斤鮮花種子,沿線修建了3處觀景臺,4座土家風格休閑亭,新建2座土家風雨橋;
二是進一步塑造美麗鄉村人居環境新形象,整體打造集鎮靚麗風景,全鄉進行了“亮化”工程,安裝太陽能路燈,拉通全鄉的'移動寬帶,基本實現鄉域內手機信號全覆蓋和網絡村村通,并高標準高質量打造了百丈巖瀑布景區和百丈巖風景點游步道;
三是鄉黨委政府帶頭發展產業,建成了黨委稀有苗木創業示范園。
截至目前,全鄉建成生態有機茶場面積1600畝,可采摘面積達到1000畝,煙葉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1000畝,完成楠竹種植1000畝,有種養大戶80多戶。成立農業綜合開發公司4家,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10個,成立家庭農場10個。此外,恒業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牽頭在桃坪界村率先試點田園綜合體,該試點以無緣洞、蘇井界優美自然風光、桃坪界古村落濃郁的土家民俗文化和古建筑風情,正源高山云霧茶葉基地、魚食崗黃桃基地為基礎,實現農業產業和全域旅游綜合化發展。在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礎設施,依托“土家民俗文化”和“畫眉鳥文化”兩張名片,有望構建火場土家族鄉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二、發展鄉村旅游面臨的問題
(一)認識上存在誤區,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群眾對發展鄉村旅游認識不高,對發展過程盲目樂觀,不能夠準確把握資源的挖掘方向,干勁和熱情容易受挫。
(二)配套基礎不足,基礎設施相對落后。
火場土家族鄉地處偏遠,原本交通條件落后,內外暢通受阻。發展鄉村旅游既需打通與外界聯系的交通樞紐,又要完善基礎設施,更需對外宣傳促銷,必須有一定的資金保證。然而,財力有限,大幅提高旅游投入力不從心。
(三)缺乏科學管理,旅游品牌沒有形成合力。
火場土家族鄉的鄉村旅游開發起步較晚,目前尚處于成長階段,沒有形成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一是全鄉境內的產業欠缺規模化,產業缺乏科學管理,各項規章制度和管理機制尚不健全,經營管理不夠規范;
二是鄉村旅游事業缺乏專業型人才,存在著人員數量不足、素質不均的嚴重隱患。鄉村旅游經營的項目和景點,大多為當地村民,文化素質不高,而且多采用家族式管理,管理粗放,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是鄉村游品牌缺乏吸引力和影響力。
目前,全鄉旅游產業和產品沒有形成統一的有影響力的品牌,相關的旅游宣傳不足,營銷手段單一,旅游市場輻射能力較弱,市場占有率低。
三、具體發展建議
(一)科學規劃,有序發展。
以建設全域旅游綜合項目為契機,堅持“一區、二帶、三品、四鄉”戰略,基礎先行,依托“土家民俗文化”和“畫眉鳥文化”兩張名片,科學編制鄉村旅游發展戰略規劃和項目建設規劃。按照“突出生態、民族文化、合理布局、穩步推進、彰顯特色”的原則,規劃好鄉村旅游建設項目,使鄉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與鄉村旅游建設項目有機結合,相互配套,解決民生問題,展現文化魅力,有序推進和發展鄉村旅游。
(二)整合項目,融合發展。
一是與周邊旅游融合。樹立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強與縣城、借母溪、張家界等景區合作,開發精品旅游線路,聚集人氣,形成對區域旅游市場的持續吸引。通過鄉慶、“畫眉鳥”斗鳥節、土家文化節、鄉村旅游節等節日舉辦慶祝活動,采取以節促游的方式,在新聞媒體上加大聯合宣傳力度,進一步拓寬旅游客源市場。
二是與產業融合。立足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整合全鄉產業,打造具有觀光、休閑和體驗效果的農莊,形成了休閑觀光農業風景區、優質水果采摘園等多個鄉村旅游品牌。同時,加強對特色農業產業的扶持,借助電商扶貧的機遇,大力扶持“農戶+基地+公司+電商”的經營模式,與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衍生旅游產品,形成品牌效應,以旅游擴大產品銷售市場,實現農產品就地轉化升值,促進貧困人口致富脫貧。
三是與特色文化融合。旅游文化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財富,立足“畫眉鳥”文化、土家文化和紅色文化,深入挖掘少數民族的獨特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民族性格、道德風尚和風俗習慣等,整合并開發文化旅游的衍生產品,并結合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和地形地貌,以互聯網思維方式宣傳文化旅游,精心策劃和包裝旅游產品,讓游客在互聯網上就能初步感受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土家民俗文化。
(三)配套基礎,強化服務。
一方面黨委政府提供更多更寬廣的學習培訓平臺,開辦旅游培訓專題班,邀請土專家和相關人士進行授課,對旅游從業者進行全方位培訓。同時,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培養專業管理團隊,發揮產業大戶和致富能人帶頭引領作用,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培養群眾的旅游服務意識,不斷提高旅游服務質量;另一方面完善基礎設施,確保基礎設施跟上旅游發展需求。整合相關資源,實行開放式發展,招商引資,吸引旅行社、餐館、酒店等服務業入火場,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8
鄉村旅游已經進入一個升級換代的時代,鄉村旅游產品也亟待升級轉型。20xx年國內鄉村游客數量達12億人次,占全部游客人數的1/3,旅游收入高達3200億,鄉村旅游已經成為不可輕視的力量。
鄉村旅游已經進入一個升級換代的時代,鄉村旅游產品也亟待升級轉型,以應對越來越多元個性化的市場需求。
在此背景下,旅游業成為拉動國內消費的助推器。20xx年,全年國內旅游人數36.3億人次,旅游總收入高達3.25萬億,兩項指標年增長速度均超過10%,其中國內鄉村游客數量達12億人次,占全部游客人數的1/3,旅游收入高達3200億,全國鄉村旅游接待點(農家樂以上)逾200萬家,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業內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
一、調研背景
此次調研活動以網絡問卷形式開展,歷時26天,共收到有效問卷1773份(同一IP地址或設備只能參與一次),參與人數超過預期,為研究提供了較準確的基礎數據。
二、調研對象
此次調研對象是一二線城市中產階層(收入水平較高、教育背景良好、家庭結構合理、年齡層次主力、男女比例適中)。因此問卷聚焦此類人群,經問卷回收后分析,參與人群與計劃的調研對象基本一致。
三、調查結論
城市居民鄉村旅游頻次依舊偏低,開發潛力巨大
田園風光依舊是鄉村旅游的.第一吸引力
自駕游是鄉村旅游的主要方式
鄉村旅游消費承受能力正在提高
鄉村民宿/客棧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100-300元價格是鄉村民宿/客棧的主力承受區間
鄉村旅游地的開發要求及條件正在提高
鄉村旅游的購物意愿比較強烈
鄉村度假莊園的基本市場面已具規模
鄉村度假莊園的內容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
四、調查小結
本次調研發現鄉村旅游的廣闊市場前景及巨大潛力,表明鄉村旅游已經進入一個升級換代的時代。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9
世界經濟進入旅游經濟時代,據統計,20xx年中國的國內旅游市場,旅游人數達到了41.2億,其中每次旅游人均消費達到4000元以上,一年的旅游綜合收入超過4萬億。發展鄉村旅游是建設一個中心、三個邁進、五個常德的必然選擇,是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有效途徑。今年3-5月,市政協港澳臺僑外事委牽頭,就如何依托我市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發展壯大有常德特色的鄉村旅游,為我市經濟轉型發展做貢獻,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前往長沙靖港鎮、永順老司城進行了考察。現將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市鄉村旅游的發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但不容回避的是,我市與長沙靖港鎮、永順老司城開發類型相似的鄉村旅游點數量不少,包括柳葉湖白鶴山鎮、桃源楓樹鄉、桃花源鎮、鼎城十美堂鎮、石門壺瓶山鎮、石門羅坪鄉、津市靈泉鎮等。這些鄉村旅游點從自然資源、文化內涵、市場潛力以及群眾基礎等方面對比具有相對優勢,然而通過多年努力,雖然十美堂、楓樹創造過萬人空巷的景象,但從產品本身來講并不成熟,市場競爭力不是很強,如果不盡快調整思路,實現產品升級,曾經出現的鄉村旅游美好景象也將不過是曇花一現。我市目前沒有打造出一個特色鮮明、市場影響力強的鄉村旅游點,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問題:
一是缺特色。有些地方開發主題雖然明確,但地方文化內涵挖掘不夠,表現形式缺乏,有的雖然號稱旅游特色村,但游客身處其中,都無法從建筑、環境等方面感受到特色氛圍。如桃源楓樹,開發主題是打造維吾爾族風情,然而楓樹目前旅游主體項目以賞花為主。
二是缺業態。常德的鄉村旅游大部分停留在吃飯、釣魚、打牌等老三篇上,近幾年,由于楓樹、十美堂的成功,各地一窩蜂地搞起了賞花游,卻又毫無新意,雷同現象十分嚴重。
三是缺后勁。我市鄉村旅游投資渠道單一,基本沒有專業的投資公司進入,開發資金主要依賴鄉政府整合各種項目資金。同時,地方政府領導一旦發生變化,旅游開發便受到影響。如津市靈泉鎮,20xx年開始,鎮黨委政府走上與新農村建設結合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子,在整體景觀的打造、業態的培養都取得不小的成就,但隨著黨委政府班子的'更換,旅游開發也隨之停止。
四是缺理念。雖然桃源楓樹成功通過微營銷帶動了人氣,但全市大部分鄉村旅游點沒有主動采取長期有效手段進行市場營銷。
二、意見建議
鄉村旅游因具有生態、環保、可參與性強等特點,深受旅游者特別是城市旅游者的青睞,目前成為旅游業新的增長點,據國家旅游局測算,每年五一、十一、春節三個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游選擇鄉村旅游的比例約占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市場。為此,建議:
1.提高認識,實現規劃特色化。建議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提高發展鄉村旅游的認識,把發展鄉村旅游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力度。建議旅游局在認真分析研究鄉村旅游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基礎上,明確發展新思路和新重點,對《常德市鄉村旅游規劃》要組織修整完善編制。各區縣(市)則按照市委市政府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總體要求,編制和完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在規劃設計上建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結合主導產業和自然人文環境,從房屋建筑、環境營造、活動設計等方面下功夫;認真挖掘地方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使鄉村旅游與當地民俗風情和鄉土文化實現有機結合,提高鄉村旅游文化品位。
2.一村一品,實現特色差異化。開發中須提煉當地的地脈、文脈,挖掘抓住鄉村旅游文化內涵,如白鶴山鎮重點還原和展示漁耕文化,楓樹重點體現維回風情,城頭山重點體現史前稻文化,羅坪重點體現土家民俗文化。開發過程中,則通過建筑風格、景觀打造、情景設計以及生活體驗等方面來反映出各自不同特色,如楓樹房屋按照新疆維吾爾族的風格進行改造建設,白鶴山打造常德地方小吃等文化,羅坪還原當地人穿土家服裝、舉辦土家節慶活動,城頭山通過種植各類特色稻田展示稻文化。
3.精益求精,實現產品品質化。產品品質決定了游客的口碑,長沙靖港鎮能夠牢牢抓住長沙等地游客的心,關鍵在于堅持不懈維護產品品質。我市在鄉村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必須注重旅游要素品質化發展,如經營地方文化應原汁原味,農家土菜和特產,必須原生態、無污染,切不可因為游客數量增加,造成品質下降。同時,在服務上要做到精益求精,讓游客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4.多利共贏,實現投資多元化。資金問題可通過政府、企業、農民三個方面來解決,一是整合政府相關項目資金,重點用于核心吸引物的打造;二是將開發項目分塊招商,將開發權交由市場主體來開發經營。如長沙靖港鎮引進廣西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實現轉型升級,實施了宏泰坊提質改造,增設了蘆江浮橋、親水碼頭、畫舫游船等游樂設施;三是吸引當地農民參與開發,如白鶴山小鎮組織當地的住戶利用各自的住房,統一參與小吃一條街的項目。
5.整體聯動,實現業態體系化。每個鄉村旅游點的業態必須建立各自的產品體系和上下游生產鏈,在突出特色的基礎上,應包含吃、住、行、游、購、娛等內容,做到滿足游客的基本需求,這樣才能留住游客,更好產生經濟效益。以楓樹為例,花海項目比較成功,但游客來了之后往往停兩三個小時便離開,如果借鑒袁家村的經驗,開發出維吾爾族風情美食、民居休閑體驗等項目,能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游客消費,還能形成穩定的客源。
6.精細管理,實現經營規范化。通過長沙靖港鎮的經驗,可以學習三個方面,一是改變鄉村旅游開發由當地政府大包大攬的情況,根據情況不同,通過自籌或引進等方式成立旅游開發經營公司,既可減輕當地政府的工作壓力,又可發揮公司專業水平;二是對開發建設的內容進行管控,防止一哄而上,亂搭亂建現象出現,確保開發有序進行;三是建立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管理制度,避免惡性競爭,杜絕宰客欺客現象出現。
7.加大宣傳,實現全面信息化。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擴大影響。一是建議利用各類媒體資源,宣傳我市鄉村旅游產品,重點推介特色項目、特色活動、特色餐飲、特色商品,為我市鄉村旅游吸引人氣提供保障。二是要提升鄉村旅游節會的舉辦水平,精心策劃葡萄節、采茶節、油菜花節、花海節等鄉村旅游活動,激活鄉村旅游市場。三是建設鄉村旅游營銷網絡,積極探索鄉村旅游網絡營銷與預訂服務。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10
一、調研的準備
為了掌握大量的一手、二手資料,研究鄉村旅游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系,我們成立了有分管的副鄉長為組長的旅游調研工作小組,為調研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調研組建后,分頭查閱有關旅游的文獻資料,爭取在實地調研之前對我鄉旅游有一定的了解。
二、調研的行程
20xx年9月17日我們調研組3人一行來在石泉等村進行為期四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這四天我們的行走線路是:石泉上古寨、古民居------金寶塘坡田------上流飛檐臺、節孝坊-----霞留小水果基地,每個村一天。
三、調研方法
在調研時我們充分運用各種調研方法,力求使不同的方法所得的資料之間相得益彰,保證我們可以點面結合的獲得一手資料,從而保證相關結論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具體運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1、二手資料法:每到一村,我們都與該村的村干部進行座談,了解該村的概況,并從村干部那里收集旅游業基本情況,及該村旅游發展情況介紹等相關的二手資料。
2、問卷調查法:在對旅游工作進行探索性調查后,根據此次調查的目的,利用鄉政協旅游工作調查問卷,組織部分公司、社會知名人士等30余名人召開座談會,完成調查問卷。
四、調研范圍
此次調研范圍為馬橋鄉的鄉村旅游發展情況。
調研的初步結論
經過一天的實地調研,我們共完成問卷30余份。通過所收集的信息,可以獲得如下結論:
(1)通過調查我們得知發展鄉村旅游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巨大的作用和意義,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
1、有利于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多的問題。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盡快降低農業就業的比重,是解決農村問題,建設農村地區全面小康社會最為重要的舉措。從此次調查來看,鄉村旅游景區的從業人員來自于景區周邊村鎮。可見發展鄉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由于鄉村旅游業就業崗位層多面廣,所需技術相對難度不大,只需短期培訓就可上崗工作,利于農村勞動力的轉化;再者,一旦鄉村旅游形成一定的規模,成為當地的重要產業后,可以實行當地勞動力的長期甚至永久轉化,進而加大城鎮化建設的步伐。
2、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馬橋鄉主要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鄉鎮,農業結構正在調整當中,第三產業比例較小,農業經濟效益低下。而經過這幾年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也引起區域農業產品的特色化,如我鄉的花豆、生姜去年吸引來了上千游人。
3、有利于解決農民增收減緩問題。馬橋鄉發展鄉村旅游已經初見成效,特別是它將農業與旅游業很好結合起來,實現雙業增收。在調查中我們發現, 我鄉有些村民的30%--40%的收入很多來自于將自己的農產品拿到景區銷售所得的收入。可見發展鄉村旅游可以大大提高農民收入,解決農民增收減緩問題。
4、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在問卷調查中可以看出:在調查石泉等村村民是否支持發展鄉村旅游時80%左右的村民表示支持。鄉村旅游不僅以農業生產方式、多種參與活動和民俗文化等吸引游客,而且以優美的環境給游客以美的享受。因此,植樹種草,美化環境是其必要的投入。根據馬橋鄉鄉村旅游景區村民反映發展鄉村旅游給他們帶來實實在在好處是路變好了,村鎮整潔了,水干凈了,綠化好了。可見發展鄉村旅游,切實能改善農村臟、亂、差的環境面貌。同時在客觀上起到了保護環境的作用。
5、有利于促進農村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現代化的發展是以經濟、環境和社會協調發展為標志的經濟。環境發展是手段,社會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的所在,也是難點所在。發展鄉村旅游,雖然涉及多方利益關系,但只要使用多予、少取、放活三管齊下的方法,不僅不會觸及既得群體的利益,反而會增加各方利益,從而推動農村社會的全面發展。
(2)發展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
1、鄉村旅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改革開放以來,盡管鄉村旅游業伴隨著整個旅游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在農村經濟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廣泛地為人們所認識。特別是那些農村旅游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的尚未開發,有的雖開發了,但缺乏強有力的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景區宣傳力度不夠。雖然馬橋鄉旅游資源豐富,有些質量等級也比較高如石泉古民居,但知名度并不高。
3、鄉村旅游的基礎設施要待進一步完善。從調查看,特別是一些自駕車的游客對入景區的道路及住宿、商店等服務設施還是不很滿意的`。
4、鄉村旅游的政策尚未配套。從調查來看,半數以上旅游目的地居民有投資旅游業的欲望,但很多因為缺少資金而放棄。可見在全區未形成鼓勵發展鄉村旅游所需要一系列配套政策,如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等。
5、鄉村旅游的管理人才缺乏。整個長清從事旅游業的人才知識結構層次比較低,人員從業素質也不高。從導游來看,僅僅幾人獲得國家導游資格,同時缺乏有序的管理。
6、鄉村旅游的商品開發不夠。缺乏商品意識。全鄉旅游景點除花豆、生姜外幾乎沒有開發自己的旅游紀念品,在各旅游景區所銷售的產品大多為農戶自發組織買賣,而且大多為初加工農產品,產品附值不高。
(3)發展鄉村旅游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具體措施:
1、科學編制規劃。在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旅游資源特點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因地制宜,高標準、高起點編制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用規劃指導鄉村旅游建設。要求結合當地實際,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張揚個性,確保鄉村旅游原有風貌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規劃的編制要在政府的指導下,充分發揮企業的主導作用,廣泛聽取社會和當地群眾的意見。強化規劃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維護規劃的法律地位和權威性,使規劃的指導作用和規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加強設施建設。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設施,是旅游吸引旅游者的重要保證。努力提高配套程度和綜合服務功能,夯實發展基礎。以滿足游客需求為導向,以提升服務能力為目標,結合發展需要,高、中、低檔相匹配,大、中、小型相協調,加快建設餐飲、住宿、停車場等旅游服務設施,提高游客接待能力,為游客提供安全、舒適、優質的服務,提升鄉村旅游景區(點)服務質量和水平。
3、重視保護利用。鄉村旅游特有的民族歷史文化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繼承和保護好這些獨特的文化資源,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內容。要按照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思路,堅持嚴格保護與合理利用并重的原則,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避免過度開發對歷史文化資源及其環境造成破壞,杜絕以破壞性開發謀求經濟利益的做法。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統籌規劃,依法管理,建立保護與開發的良好機制。
4、積極籌集資金。發展馬橋鄉村旅游,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農戶要想投資旅游業也需要資金,因此要積極探索和創新發展資金籌集的方式和途徑,引入市場機制,為發展鄉村旅游提供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改變由政府包攬的做法,樹立誰投資、誰所有、誰管理、誰收益的理念,進一步創新投資體制和機制,消除發展鄉村旅游的體制障礙,構建以政府為導向,企業為主體,廣泛吸收社會資金參與旅游小鎮建設的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在這方面馬橋鄉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馬橋鄉在開發金寶塘坡田生態旅游風景區當中,引入民間資本投入整合水庫水庫出險加固工程資金,利用土地整理項目資金為景區打造良好的景區外圍環境,從而激勵投資開發商對景區進行大規模投資建設。要放寬市場準人,改善招商引資環境,吸引省內外投資者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建設,以緩解鄉村旅游開發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要大力引進經濟實力強、發展前景廣的企業到旅游村鎮興辦產業,實現產業聚集,增強鄉村旅游的活力。
5、加強包裝宣傳。馬橋鄉景區很多是有高質量的,但很多卻知名度不高,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包裝宣傳。因此,加強包裝宣傳十分重要。精心策劃能反映和提升鄉村旅游景區(點)知名度的主題形象。創新旅游宣傳促銷活動的方式和方法,積極舉辦或參加各種形式的旅游推薦會、說明會、展覽會等活動,有重點、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好整體形象宣傳和聯合促銷,營造健康濃郁的特色旅游氛圍,拓展省內外旅游客源市場,吸引和招攬海內外的游客。加強新聞媒體對鄉村旅游開發建設的宣傳報道。鼓勵新聞媒體配合鄉村旅游的建設進行系列宣傳,開設專題宣傳節目和欄目。
結語
經過我們系統調查掌握的資料顯示,馬橋鄉的鄉村旅游有其成功的可借鑒之處。鄉村旅游是對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是解決 三農問題,帶動農民致富,推動農村現代化進程的有效途徑,也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積極探索。
馬橋鄉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發展鄉村旅游具有深厚的基礎和廣闊的前景。隨著都市生活的快節奏給城市人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而廣大農村則山清,水秀,天藍,空氣清新對廣大的城市人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他們即可以釋放壓力,盡情放松,有能來到天然氧吧,調節新陳代謝,改善自己的健康,只要我們合理引導、積極支持、規范管理,鄉村旅游必將呈現燎原之勢,蓬勃地發展起來。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11
旅游業作為當今發展最快、前景最廣的新興產業,集經濟、社會、生態功能于一身,不僅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增強硬實力的支柱產業,也是推動社會進步,促進社會和諧,增強軟實力的重要力量,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發展旅游業,具有更為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縣政協于20xx年11月下旬,在馮興錢副主席的率領下,就如何發揮農村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推進我縣城鄉統籌發展,開展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一)自然資源特色鮮明。XX縣旅游資源獨特,境內有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濱海-玉蒼山”景區,同時還有石聚堂、燕窠硐、鯨頭等多個縣級風景區。金色沙灘、彩色島礁、山巔石海、古老村寨,構成了蒼南獨有的自然旅游景觀。
(二)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資源是鄉村休閑旅游的發展靈魂。XX縣歷史悠久,人文資源豐富。如金鄉衛城和蒲壯所城的抗倭文化,五鳳、騰垟的茶文化,礬山的礦石冶煉文化,玉蒼山法云寺的宗教文化,岱嶺、鳳陽、莒溪等地的畬鄉文化,朱程烈土故里、粟裕、劉英等抗日名將活動遺址的紅色文化,還有唐橋宋塔、矴步、牌坊、狀元墳、生態染坊、文物古跡等歷史人文文化。此外民間民俗文化獨特、農耕文明體驗豐富多彩,如有太平龍、靈溪宮廟會、冥齋會、唱茶戲、拔五更、抬閣、馬燈舞等民間民俗及捉小海鮮、踏水車、織布、做豆腐、搗年糕、采摘蔬果等農耕文明體驗。
(三)生態農村建設成效明顯。目前,我縣已建成(或已通過生態鎮現場核查)國家級生態鄉鎮4個,國家級生態村2個,省級生態鄉鎮5個,市級生態鄉鎮1個以及縣級以上生態村324個。特色農業發展訊速,如靈溪觀美桃湖的農業觀光園、馬站農業園區等農業基地和觀光園區建設初具規模;馬站四季柚、炎亭梭子蟹、蒼南翠龍茶等特色知名農產品聲名遠播;擁有中國四季柚之鄉、中國蘑菇之鄉等多張涉農“國字號”金名片。優美的環境和特色農業基地,為鄉村休閑生態游、農業觀光游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活動載體。
(四)鄉村農家樂快速發展。近年來,我縣農家樂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截至到2012年底,農家樂累計總投資規模達4280萬元,接待餐位數7840個,床位數258個。全縣已發展農家樂旅游特色村5個,農家樂旅游特色點72個,2012年全縣共接待游客50萬人次,直接營業收入4856萬元,游客購物收入108萬元,直接從業人員745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有效的推進了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創業增收。
雖然我縣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良好,但還存在對開展鄉村旅游重視不夠,缺少科學的發展規劃,農家樂布局不合理,功能單一;對民間民俗、農耕文明、抗倭文化、畬鄉文化等旅游產品的挖掘和開發不深;對外宣傳推介力度不夠;鄉村景點檔次不高、分布較散、旅游服務能力不足、經營管理欠規范、發展機制不靈活等問題,發展鄉村旅游工作還需強力推進。
二、大力發展我縣鄉村旅游的幾點建議
發展鄉村旅游業,有利于促進地方傳統文化發展,保護古民居、古村落等;有利于促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保護良好生態環境;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加山區群眾收入,統籌城鄉發展,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目前,我縣的鄉村旅游還處于發展初期,應按照科學發展理念,將政府扶持、政策引導、培訓教育和市場運作等各項舉措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動鄉村旅游上檔次、高效益。
(一)加強部門協作,支持鄉村旅游發展。
各級鄉鎮政府應加大力度,將發展鄉村旅游業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統籌兼顧,合理開發,加快發展。要發揮鄉鎮政府屬地管理的主導作用,加強與交通、建設、環保、農業、林業、水利、工商、宣傳、廣電、教育、文化等部門之間的合作關系,建立鄉鎮、部門協作聯動的管理機制。
(二)科學編制規劃,合理開發資源。
要根據現有鄉村旅游資源,制訂出我縣鄉村旅游的中長期和近期發展計劃,合理布局鄉村旅游景點和線路,明確全縣鄉村旅游的板塊特色、項目重點和發展目標。要引入先進的鄉村旅游文化理念和創意,結合美麗鄉村打造、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房集聚改造、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做好我縣“國字號”涉農品牌資源文章,穩步發展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民俗文化型和美味佳肴型農(漁)業旅游產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戶一特”的發展格局。要選擇一些條件好,有潛力的鄉鎮和村莊,策劃好之后率先發展,以點帶面,全面突破。同時要鼓勵支持本地企業、農戶加強對鄉村旅游商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如金鄉同春酒、本地筍干、席草制品、海鮮產品等開發經營,不斷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增加鄉村旅游附加值,為農民帶來實惠。
(三)完善投入機制,拓展融資渠道。
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完善農村配套基礎設施。要創新投融資體制,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更加有利的融資環境,尤其是要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資金支持。應研究出臺對鄉村旅游提供信貸支持和資金支持的機構和個人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和金融資本為鄉村旅游提供資金支持與信貸服務,以解決鄉村旅游在發展初期和發展壯大的關鍵時期普遍存在的資金支持不足的難題,最大限度地支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和升級。例如,提供稅收優惠,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鄉村旅游;通過財政貼息,鼓勵金融機構為鄉村旅游和“農家樂”提供小額貸款或低息貸款;通過再保險、風險貼息等方式,鼓勵政策性和商業性保險機構積極開展鄉村旅游業保險業務,幫助農戶和相關組織化解經營風險等等。
(四)加強綜合管理,提升整體環境。
一要依據鄉村旅游特點制定標準,規范管理。要把蒼南實際與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制定一套便于操作的“鄉村旅游管理辦法”,用來指導、規范和幫助農家樂經營者。按照現有的“示范”標準和“星級”標準加快經營戶的提檔升級,加強對游客權益保護,規范農家樂文明友好待客行為,以確保鄉村旅游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二要加強培訓,提升綜合服務素質。要加強鄉村旅游從業者的業務知識、旅游知識和法律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接待服務水平。特別是要有計劃地組織培訓一批鄉村特色景點導游員,提升游客對景點的內容感知度,促進對景點的宣傳和推介。
三要加強環境保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鄉村旅游能夠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建設整潔、衛生、和諧、優美的旅游環境;要做好鄉村景點間的綠道、慢行道的規劃和建設,拓寬游玩項目,增加游客的游玩興趣和滯留時間;要加強環境法制建設,把鄉村旅游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統一起來,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五)加大宣傳力度,拓展鄉村旅游市場。
一要多渠道推介旅游資源。要綜合利用電視、網絡及平面媒體等各種渠道,全方位的開展宣傳。要創辦鄉村旅游節目,定期宣傳蒼南鄉村美景,積極開展“蒼南人游蒼南”、“外地人游蒼南”活動,進一步拓寬旅游市場,提高蒼南在外的知名度。
二要以舉辦節慶活動為抓手,加大鄉村旅游營銷力度。要組織有關單位積極參加各種旅游交易展覽會,舉辦富有地方特色的漁寮端午觀海節和沙灘音樂會、玉蒼山重陽登高節和炎亭海鮮美食節,四季柚、蕃茄、柑橘、五鳳茶葉等農產品采摘節,做到以節興旅,以旅促商,以商富民。
三要利用區位優勢,開展精品聯合,努力拓展鄉村旅游市場。要圍繞”浙閩邊界山海生態游“的主題,加強區域聯合,營造精品線路,繼續主動與甌南閩東二省六縣(市)合作,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客源互送,共創精品旅游線。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 篇12
今年3至4月,常委會組成了以李桂珍為組長的調研組,采取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等形式,深入我市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開展鄉村旅游發展情況專題調研,赴我區恭城縣和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學習考察有關鄉村旅游發展的先進經驗。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匯報如下。
一、梧州市鄉村旅游發展主要情況
近年來,梧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鄉村旅游工作,分別出臺了相應的財稅、土地、投融資政策,扶持和推動鄉村旅游發展,農村產業多元化逐步形成,較好地促進了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一)鄉村旅游初具規模
截止20xx年底,全市共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蒙山縣)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1個(石表山景區);廣西生態旅游示范景區1家(石表山景區);廣西星級鄉村旅游區9家;廣西星級農家樂32家;廣西農業旅游示范點5家;廣西森林人家2家。其中:有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2家、四星級鄉村旅游區4家,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10家。全市鄉村旅游年營業額6750多萬元,直接帶動就業6815人,間接帶動就業2536人,帶動農民增收效果顯著。
(二)鄉村旅游集聚區逐步形成
梧州市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結合扶貧攻堅戰的開展,明確鄉村旅游發展的定位,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分類指導,促進鄉村旅游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科學引導鄉村旅游向縱深發展。通過開展美麗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扶貧攻堅戰等一系列活動,加大了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有效地促進了旅游產業與鄉村相關產業的有機融合,為鄉村旅游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和條件,逐步形成了蒙山鎮髙堆村、梨埠鎮沙地村、糯垌鎮古河村、天平鎮新馬村、倒水鎮三貴村、龍圩鎮念村等鄉村旅游集聚區。
其中:蒙山鎮高堆村有四星級農家樂2家,二星級農家樂1家,5公里范圍內還有廣西五星級農家樂1家,四星級農家樂3家,而且鄰近永安王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蒼梧縣梨埠鎮沙地村形成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模式,帶動經濟發展,該村的仙跡桃花島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為我市鄉村旅游區的示范點;岑溪市糯垌鎮古河村依托良好的區位條件和農業資源優勢,打造以農業休閑、鄉村度假、養生康體、休閑娛樂等為主體功能的生態鄉村旅游區;藤縣天平鎮新馬村有明督師袁公袁崇煥故里紀念碑等,1988年北京商戰旅游單位,把新馬村選入中國旅游風景名勝大典長洲區倒水鎮三貴村依托碧浪灣建設鄉村旅游項目,帶動貧困人口就業;龍圩區龍圩鎮念村依托蒼海旅游度假區的建設,逐步實現旅游脫貧。
(三)品牌打造初顯效應
梧州市涌現出了一批特色鮮明、初具規模、影響較大的鄉村旅游點和特色旅游名村(鎮),如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游區、道家村鄉村旅游區、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萬圣和漁家樂等為廣大游客所熟知。以特色鄉村旅游點為吸引物,以城市為依托,以旅游大通道為紐帶,形成了生態鄉村民俗游、漁家風情游、長壽養生游、古鎮古村休閑觀光游等特色精品線路。鄉村旅游不僅創出了特色,而且發揮了品牌的市場效應。
藤縣道家村原為貧困村,20xx年,在市、縣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石表山景區進村投資建設鄉村旅游區,修建十多幢農家客棧,建設影視文化區,建設廉政教育基地、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挖掘孝文化、廉政文化策劃旅游體驗項目。通過政府的扶持和石表山景區的帶動,于20xx年成功創建梧州市第一家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蒙山縣長坪鄉充分利用長坪村的獨特民俗風情資源、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建設相應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招商引資建設天鵝湖賓館,鼓勵當地大學生返鄉就業。通過兩年多的建設打造,于20xx年成功創建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蒼梧縣沙堤村仙跡桃花島鄉村旅游區建設運營主體為農民合作社,村民以資金或土地折算入股,統一經營管理,獲利分紅。這個經營模式有效整合鄉村土地資源,長遠規劃發展鄉村旅游,提升村民參與積極性。20xx年春節期間,仙跡桃花島共接待游客5.46萬人,營業收入達35萬元。
二、梧州市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我市人民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我市鄉村旅游業有了較大發展,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產業化經營,整體推進不力,發展效果還不夠理想,在促進農村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方面,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一)特色不鮮明
從近兩年的鄉村旅游等級評定工作中可以了解到,很多鄉村旅游企業沒有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特色旅游體驗項目策劃欠缺。鄉村旅游靈魂農(農業)、俗(民俗)、情(風情)、趣(趣味)、真(自然)沒有做出來,吸引力不足、生命力不強。我市的貧困村也存在特色旅游資源不足,旅游開發乏力的問題。
(二)發展模式滯后
我市鄉村旅游點大部分以餐館、養殖小戶自發經營為主,沒有長遠的發展目標,也沒有很好地整合周邊農民資源,導致鄉村旅游點建設規模小、發展緩慢、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薄弱。我市各部門的扶貧資金沒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分散幫扶、項目分散建設,沒能形成合力。
(三)基礎設施薄弱
我市鄉村旅游交通條件差,鄉村旅游重點村進村道路、綠化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薄弱。大部分鄉村旅游點沒有公共交通到達,鄉村旅游業損失了一大部分沒有車的消費群體,造成周末集中出行的現象,周一至周五冷冷清清,周末停車場不夠用的尷尬現象。
(四)經營水平不高
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人員以本地及周邊村民為主,大多數文化水平不高,整體素質偏低,經營管理水平和旅游服務質量不高;從全市層面來看,具有現代經營管理素質的鄉村旅游企業管理人才和優秀旅游服務人員十分缺乏,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營銷推廣人才嚴重不足。
三、推進鄉村旅游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規劃,推進向產業化發展進程。
我市人民政府要進一步提高對鄉村旅游業在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重要性的認識,結合扶貧攻堅戰的推進,對我市鄉村旅游資源進行排查摸底,制訂鄉村旅游長遠發展規劃,把鄉村旅游作為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根除鄉村旅游業發展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推進不力的弊端,市、縣、鄉三級齊抓共管,形成整體合力,推進鄉村旅游向產業化發展,確保鄉村旅游業健康穩步發展。
(二)政府主導,形成廣泛參與發展格局。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在推動鄉村旅游業健康發展的主導作用,重點選擇一些鄉村旅游、人文、民族、民俗的`優勢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充分利用好社會和企業的力量,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農民參與的發展格局,促進鄉村旅游業快速發展。在這方面,浙江省桐廬縣、安吉縣的先進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桐廬縣、安吉縣政府把一些古建筑、民俗的優勢鄉村旅游資源向社會和企業推介,吸引企業資金整體購買這些古建筑、民俗的優勢鄉村旅游資源,政府明確古建筑、民俗的保護要求,確定企業開展古建筑、民俗鄉村旅游項目建設方向,企業完成項目建設后,原古建筑、民俗的農民作為企業員工,參與經營,使鄉村旅游業成為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有力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曾在去年召開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江南水鄉烏鎮就是這一發展模式的典范。
(三)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影響我市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如蒙山縣長坪鄉水韻瑤寨鄉村旅游區的道路,山高路窄彎多,使一些旅客望而卻步;藤縣石表山景區道路達不到二級路的標準等,都嚴重制約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各級政府要進一步整合資金,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這方面,我區的恭城縣和浙江省的桐盧縣、安吉縣都有很好的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他們把有限的資金整合后向鄉村旅游重點項目傾斜,以點帶面,逐步完善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道路建設方面,鄉村旅游道路多為地方管轄,單靠我們本級財政投入,財力有限,難以取得根本改善。我市有關部門要大力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推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自治區為了促進旅游業發展,設立了旅游發展基金,在開展扶貧攻堅戰中,也有一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專項資金,一定要大力爭取,與我們本級資金配套,加大投入,為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夯實基礎。
(四)依托資源,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
要充分利用好我市農業基礎好、優質農副產品眾多的優勢,自然、生態、山水等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要在特色上做好文章,充分體現本地鄉土特色,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各縣(市、區)可以選擇一些具有顯著特色的景區景點,做好發展規劃,設計好鄉村旅游線路,穩步推進,不斷完善,把優質旅游線路串聯起來,形成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推進特色旅游名縣、名鎮、名村建設,打造鄉村旅游優勢品牌,使鄉村旅游真正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主導產業。如蒙山縣是中國長壽之鄉、中國中老年養生基地、全國最美生態旅游示范縣等,優勢鄉村旅游資源豐富,20xx年7月蒙山縣被列入20個創建廣西特色旅游名縣以來,做好特色文章,逐步打造出長壽養生、歷史文化、武俠文化、農業觀光等特色旅游品牌,廣西特色旅游名縣穩步推進,20xx年接待游客約8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8億元。
(五)強化服務,推動鄉村旅游提檔升級。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充分利用好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每年都投入一定的資金進行市場宣傳推廣,提高我市鄉村旅游的市場認知度,廣泛吸引游客。加強鄉村旅游管理人才和從業人員的培訓,做好鄉村旅游營銷的指導和協調工作,提升鄉村旅游管理水平,引導游客從食宿、觀光向休閑、度假轉變,促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服務和引導。如浙江省安吉縣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加強服務和引導,建筑設計部門根據本地特點,為農民做好幾十種類型的房屋設計,每當農民建房時,都為農民提供無償設計,經過多年的引導和服務,逐步形成了地方特色鮮明、整齊劃一的新農村村落,對游客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夠有力地促進了鄉村旅游發展。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08-07
鄉村旅游調研報告06-11
鄉鎮鄉村旅游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9-30
鄉村休閑旅游調研報告01-29
鄉村旅游發展調研報告02-26
鄉村旅游調研報告15篇05-30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14篇03-21
關于鄉村旅游發展的調研報告02-12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精選20篇)05-09
鄉村旅游的調研報告(精選20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