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低年級語文教學要緊緊抓住兒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為一體。寓知識的傳授于學生自身的體驗學習中,在此之上,培養學生思維,訓練其語感,提高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故事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趣中學,學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教學設計,力圖落實和體現上述教學理念。為了從知識、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實好本文的教學,我在設計中還充分考慮到教材的特點,兒童自身的特點,抓住“六”個字──“變”、“趣”、“演”、“引”、“板”、“讀”,進行全文的設計。
【教學特色】
以“趣”為經,以“學”為緯。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媽媽》是一篇看圖學文,文章語言優美、畫面形象、情節生動,很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口味。全文貫穿兩條線:一是“找”,小蝌蚪在鯉魚媽媽和烏龜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二是“變”,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的變化。根據教學要求,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⑴ 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⑵ 通過圖文結合了解青蛙成長過程中的形體變化。
能力目標:⑴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借助學文,培養學生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從小保護有益動物。
【教學主要環節及意圖說明】
一、變──變序教學,突出對比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有鮮明的特點:構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誰,說了什么”的層次來安排段落內容。因為這點,以往大多教師均從指導學生學法入手,按照故事發展安排教學。為了突出全文的重點,我采用了變序的教學方法來處理,目的是直奔主題,理清線索,把握重點,讓學生對全文知識有更清的理解。變序法流程體現在:
1、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一自然段)
2、青蛙媽媽的外形特點怎樣?
(學習第四然段)
3、小蝌蚪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
(找出小蝌蚪身體變化的句子)
4、小蝌蚪是在誰的幫助下找到了媽媽?
(指導對話朗讀)
變序處理,我認為有三點好處:
1、對比鮮明: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點,從而自覺生疑: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
2、重點突出:鯉魚媽媽及烏龜幫助小蝌蚪這一內容僅僅是故事情節發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點內容,放置在最后教學,使全文重點得到突出。
3、線索鮮明:一篇文章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教師處理教材的工作就是去枝刪葉的過程,突出主干,以便讓學生更清楚地看到全文的線索。
二、趣──以趣促智,調動情感
低年級兒童活潑好動,對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缺乏主動意識,只有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變知識的傳授為娛樂體驗,寓教于樂,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小蝌蚪找媽媽》本身就是一篇知識性、趣味性很強的課文,如何突出趣味性又不失知識性,科學有效地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我做了以下的設計:
1、兒歌朗讀表演。
小蝌蚪長成青蛙時,身體發生了三次明顯變化,為了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這一知識,在課文的學習中,我安排了兒歌朗讀表演。(自編內容)
生:我是一只小蝌蚪,我要去找媽媽啦!
師:不好!
生:(接)怪事發生了。
師:(驚奇地)怎么了?
生:啥時長出后腿啦,接著長出前腿啦!
身子天天在變化,我已長成青蛙啦!(呱呱呱)
2、謎語引入課題。
利用兒童喜歡猜謎語的特點,我引用了兩則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小蝌蚪)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通過謎語的引用,既增加了趣味性,又起到了導入課題的作用: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為什么長相相差這么大?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了,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小蝌蚪一同去找媽媽。板書課題:《小蝌蚪找媽媽》。
3、自述介紹。
在第四自然段的學習中,為了讓學生對青蛙的特征有更為鮮明的印象,我設計了角色扮演自述的環節:同學們,假如你現在就是青蛙媽媽,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嗎?目的是引導學生練習用“鼓著”“披著”“露著”三個詞語說話,活用詞語。同時活躍課堂氣氛。由于問題的設計讓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他們的主體性,參與性一定會大大增強。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回答: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頭上鼓著一對大眼睛,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四條腿,寬嘴巴。(闡述自己的特征)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本領可大啦!我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蟲,一年可以消滅一萬五千多只害蟲。我是人類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愛護關心我。(闡述自己的本領)
生:我是一只大青蛙,我的家族可大啦。有成員三千多種。我是綠衣青蛙,生活在水中,我的兄弟有很多,他們有的是穿紅衣服,有的穿黑衣服,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樹上……
三、演──以演悟理,形象生動
“游過去”“追上去”“迎上去”三個詞語的理解與運用是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重點,我摒棄了教師僅僅從字義上區別理解的方法,利用孩子們善于觀察,善于模仿的天性,設計了以下環節的教學:
1、找一找:找出課文中三個動詞所在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2、看一看:通過播放軟件,讓學生從觀察中初步體會三個動詞表示的不同方向。
3、貼一貼:教師制作幾個箭頭,讓學生根據看到的畫面,通過箭頭的不同擺貼來釋義。
如:“迎上去”表示為:
“追上去”表示為:
“游過去”表示為:
4、演一演:理解詞語的目的是應用詞語,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迎上去”一詞的意義,我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當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會怎樣?(師生表演)演完之后,請同學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景說一句話,要求用上“迎上去”一詞。
如:江老師來到王明家,王明主動迎上去,說:“江老師,您好,歡迎您!”
通過演一演,說一說,學生們體會到“迎”指的是兩者方向相對,而且帶有主動熱情的意思。課文中小蝌蚪迎上去的目的是找聽媽媽的下落,所以讀起來也要特別有禮貌。
四、引──巧妙過渡,渾然一體
在整堂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順利地從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轉向另一知識點,我巧妙地設計了如下過渡語:
同學們,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畫面更加生動,下面請大家欣賞第一幅圖──池塘里的小蝌蚪。(播放軟件)
小蝌蚪雖然生活得很快活,但是沒有媽媽,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什么。這不,他們正商量著一起去找媽媽呢,他們找呀找,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原來就是一保可愛的大青蛙。(貼出青蛙圖)
課文中青蛙媽媽說: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同學們,你們知道小蝌蚪是什么時候長成青蛙的嗎?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到了他們的身體發生了變化?
小蝌蚪,你們找到媽媽,多虧了誰的幫助啊?(引出二、三自然段內容)
青蛙是人類的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農民伯伯親切地稱之為“護谷神”。為了讓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適、安全些,我們作為他的朋友,應該用心去愛護關心他。同學們,你們能為他做點什么嗎?(環保教育)
五、板──畫龍點睛,提綱挈領
這篇課文的板書,我試圖把“文字”與“圖片”結合起來,突出趣味性,體現板書的“美”。
小蝌蚪找媽媽
六、讀──讀中悟情,積淀語感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語文,就是為了掌握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既積累語言,積淀語感。于永正說過:掌握自行車、汽車等代步的工具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擁有。車子可以買,語文呢?語文得靠讀、背。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也是一篇很好的朗讀訓練范文。文中有三段對話,教學時指導學生體會對話的語氣,從中學習交際,這也是本文的一個重要教學任務。
指導小蝌蚪與鯉魚媽媽的對話朗讀,應強調讀出禮貌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烏龜的對話時,應讀出急切的語氣;指導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時,應讀出高興,愉悅的語氣,體會母子相逢激動的場面。
【《小蝌蚪找媽媽》課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手指》優秀教學設計02-27
語文課文《長征》教學設計03-03
課文《軍神》優秀教學設計(精選8篇)07-02
課文《一棵小桃樹》教學設計02-28
小班寶寶找朋友活動教學設計03-20
課文《愚公移山》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29
我的戰友邱少云課文教學設計(通用11篇)04-27
課文泊船瓜洲的教案設計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