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分配》教學反思
《按比分配》教學反思
一、結合生活中的素材,為自主探究形成氛圍。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本課教學設計時,我考慮到教材中例題講的事例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難以理解,并有一定的困難。為了創設讓學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課設計從學生調查生活實例發現,并發現產生問題引出與例題相類似的問題。課前布置預習,組織學生到生活中調查某些事物各組成部分的比,思考可以從中得出哪些有用的信息,并說一說是怎樣獲取這些信息的,在此,教師成功轉換了自己在課堂中教學的角色,能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組織和展開教學活動,充分發揮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切感受到按比分配的計算來源于自己的生活實際,感受到數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系。
二、結合生活中的素材,增強教學的開放性。
開放性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有效途徑。本課教學中試圖在呈現方式和解題策略兩方面有所轉變。一方面所選取的學習內容是從學生課前調查研究中得到的,從學生獲取的信息中提出問題,學生感到有真切感。另一方面,為學生創設了解題策略開放的機會,讓學生從自己提供的素材中,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尋求數學信息;討論解題和檢驗方法,這都不是教師去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所得的解題方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空間。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思考了、經歷了、交流了,想出了多種解決方案。整個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解決了實際問題,教師既開放了課堂空間又開放了學生思維。
三、結合個人實際引導反思,為展現個性創設平臺。
《課標》強調: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本課引導學生歸納按比分配應用題的一般解題規律和學生匯報了多種解題方法后,引導學生交流不同解答方法的解題思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體實際,反思在不同情境下選擇哪種方法更合適,在回顧反思中理清思路,形成不斷超越的意識。
四、靈活處理練習,讓學生走進生活。
由于課本相應練習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且練習量比較少,遇到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巧妙設計練習,使練習內容走進學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促進全面發展。在練習中,我根據學生在本節課已有的認知基礎和解題經驗,設計了一個有關環保教育內容的練習,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另一個開放性的練習:體育課上,吳老師要把16個籃球分給六(1)班的男、女同學進行練習,可以怎么分呢?讓學生爭論、判斷,讓學生理解在此情況下,按人數的比來分配比較合理。布置課后作業,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向家人說一說按比分配的例子,互相交流。這樣的練習和作業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和反思的積極性,體會成功的喜悅。
【《按比分配》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大全06-24
教學反思的作用10-28
seasons教學反思04-27
《驚蟄》教學反思03-07
《登山游戲》教學反思12-20
《漢字的發展》教學反思03-09
蝸牛的秘密教學反思04-01
《永生的眼睛》教學反思05-31
《剝豆》教學反思02-06
0的認識教學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