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導學案
《生命生命》導學案
《生命生命》一文從尋常生活小事入筆,引出對生命的思考,文章淺顯易懂,易于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本教學設計試圖從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新理念出發,循著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夯實閱讀基本功”、“研探領悟,激發主題探究欲”、“拓展導學,引導學生求發展”,使學生在教學中得到關愛生命的人文熏陶。
一.以文本為例子,夯實閱讀基本功
1.借助音樂,創設教學情景:嘗試用激昂的音樂來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可以用來創設情景。讓學生在音樂旋律迸發出的堅毅、頑強的生命力中去感受生命、珍視生命。
2.導入新課。生命,是人類藝術的永恒主題,中外藝術大師都為此不惜努力,為探索它的真諦而歷盡艱辛。屈原曾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清照說“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今天,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更是飽蘸著作者生命的汁液,從心靈深處唱出的一曲珍愛生命的美妙樂章。
3.介紹作者珍愛生命的故事。
杏林子,本名劉俠,臺灣女作家。陜西扶風人,1942年生,北投國小畢業。12時染上了類風濕關節炎,至今全身關節均告損壞;但她以頑強的毅力強忍病魔的折磨,筆耕不輟,先后出版多部文集,讓灰心的人鼓足勇氣,使畏縮的人勇敢地走在人生道路上。她在1980年,當選臺灣十大杰出青年;1983年獲國家文藝基金會散文獎;1990年獲吳三連社會服務獎。于1982年創辦了伊甸園殘障福利基金會,為全臺灣一百萬殘障朋友服務,把自己的愛心實踐出來。
4.開展多種形式的讀議,使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全身心的投入課文,去體驗、領悟。同作品、同自己的心靈對話。
(一)美讀。配樂朗讀,便于引導學生整體感知內容:A、小飛蛾在險境中掙扎。B、香瓜子在墻角的磚縫中長出一節小瓜苗。C、“我”靜聽自己的心跳,感受自己的生命。同時,感知整體結構是前敘后議。
(二)精讀。方式采用四部曲:默讀課文——思考問題組——同桌討論——組織小組討論(師生研討)。設計的問題組如下:①文章前半部分是記敘,敘述了哪三個事例?引發了怎樣的思考?請從文中指出相應的主題詞。②三個事例為什么這樣排列?為什么前兩個例子舉的都有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小生命?③三個事例有三點思考,它們的側重點有什么區別?試就這些思考再從生活中舉出一、兩個事例?④用心體味、探究作者的寫作用意,暢談你從中得到的教益。
(三)品讀。
指導學生品味文章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如“僅僅活了幾天”、“擎天撼地”、“肅然起敬”等,品味、分析,為學生積累詞語和妙句做準備。
(四)賞讀。讓學生在感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賞讀,回味全文,體驗作品的精妙。
二、以文本為靶子,激發主體探求欲。
利用課后同題文章《生命生命》(美國克倫沃森)給學生搭建合作探究的活動平臺。可圍繞以下思考題來閱讀、討論。
1.思考問題:兩篇《生命生命》,你更喜歡哪一篇?為什么?
學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相同之處有哪些?
提示:內容都是感悟生命,都是選取生命中的尋常小事。
3.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同課文相同之處有哪些?
提示:(1)課文選取三件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選取一件事。(2)課文在記敘的基礎上,以議論形式揭示題旨;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主要通過細膩的描寫刻畫顯現主旨,結尾言盡旨遠。
三、以文本為引子,引導學生求發展
以“生命”為引線,給學生介紹一些珍惜生命、與疾病災難頑強抗爭的知名人士的事跡,并引導學生閱讀其作品。
①聽朗讀錄音:奧斯特洛夫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奧斯特洛夫的名言表達了強烈的生命意識,愿每個人珍視生命,讓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安排學生課外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②講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事跡。推薦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③講當代作家史鐵生的事跡。課外閱讀其感悟生命的文章《秋天的懷念》等。
敘述議論
小事
飛蛾的求生欲生命的意義
珍惜
香瓜子的生命力思考生命的價值
自己的心跳生命的把握
鋪墊感悟
【《生命生命》導學案】相關文章:
《孔乙己》導學案(精選6篇)12-14
濟南的冬天導學案(通用12篇)06-20
晏子使楚導學案設計(精選12篇)07-28
學案導學五步教學法09-23
《秋天的雨》導學案范文(通用11篇)09-22
靜夜思導學案參考(通用12篇)03-14
生命的意義感想(精選19篇)08-21
《再塑生命的人》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