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建設的實施計劃
專業建設的實施計劃
篇一: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加強專業建設與改革,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建院以來,學院建成了涵蓋理工、農、醫、財經、信息科學、建筑、藝術、航海等12個門類,共54個專業,初步形成了專業門類齊全、種類較多的專業結構布局;并建成7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示范專業。但是,依據學院專業建設調研情況(見附件1),學院專業建設尚存在專業結構不合理、優勢不強、特色不夠明顯、與區域產業對接不高、社會服務能力較弱等問題,影響了學院的內涵發展。為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教學改革要求,按照2011年下半年工作要點,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全面培育學院專業特色,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圍繞“藍黃”兩區發展,貫徹落實教高?20xx?16號、教高?20xx?8號、教高?2010?27號、教職成?20xx?9號等文件精神,以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為中心,以內涵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專業建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培育專業特色,打造國內、省內知名品牌;并根據山東省高等教育內涵提升計劃啟動情況,力爭年內創建省級特色專業1~2個。
二、工作任務
(一)調整優化專業結構
圍繞“藍黃”兩區發展,針對紡織家紡等六大支柱產業,定期開展專業調研,建立專業調整和優化機制,逐步形成規模適宜、結構優化、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專業發展格局。
1.深入行業企業,扎實開展調研
各二級學院深入職能部門、行業企業、人才市場、同類及中職院
校等,對接好魏橋集團、西王集團、盟威集團等區域重點企業,針對區域行業發展、企業人才需求、全省同類專業布點、畢業生就業等要素,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訪談、文獻查閱、現場調研等方式,面向行業企業專家、管理操作人員、畢業生、同行等對象,制定年度專業調研方案,開展扎實有效的調研,撰寫20xx年度專業調研報告。
2.強化優勢專業,培育專業集群
根據在校生規模,圍繞護理、機電一體化技術、會計電算化、會計、工程造價、數控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術、生物制藥技術10個專業,扶持航海技術、輪機工程技術、軟件技術等專業,通過集中投入、內涵建設等途徑,在全院打造醫療衛生、制造、財經、土建、化工、生物、電子信息、交通運輸等專業群。
3.調整弱勢專業,優化專業結構
對于招生規模小、特色不突出、服務能力差的專業,如應用電子技術、園林技術、裝潢藝術設計、旅游管理、空中乘務、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工業分析與檢驗等8個招生人數最少的專業,給予調整。對于生物技術及應用、現代紡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口腔醫學技術等招生處于下降態勢的專業給予改造。
4.對接產業發展,積極設置新專業
依據產業調整方向,進一步抓好制造類、材料類、新興技術和現代服務類等新專業的開發工作。做好冶金技術、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石油化工生產技術、汽車服務技術與營銷專業4個新上專業的前期準備工作。繼續抓好魏橋鋁電冶金學院的建設工作,在新上冶金技術專業的基礎上,數控技術專業設置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方向。根據專業調整情況,力爭2012年新上專業3~4個。
5.適應文化建設,推動專業改造
對接山東省及濱州市文化強省強市建設,建筑工程學院調整裝潢
藝術設計和室內設計技術2個專業的培養方向,面向濱州民俗工藝產品出口企業,培養民俗產品工藝設計人才。工商管理學院針對區域內旅行社、飯店、旅游景區等企業需求,積極開拓專業方向。護理學院根據社區服務業發展,在護理專業設置家政服務、老年護理方向。基礎教學部做好社會體育專業的設置工作。
(二)打造品牌特色專業
推動護理、機電一體化技術、會計電算化、會計、工程造價、數控技術、應用化工技術、物流管理、建筑工程技術、生物制藥技術等10個優勢專業及其他骨干校重點建設專業,創新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師資隊伍、課程和實訓基地建設,爭創精品課程群、教學名師、特色專業、教學團隊等內涵品牌,打造專業特色,力爭年內創建省級特色專業1~2個。
1.明確建設重點,落實目標任務
機電一體化技術、護理、會計電算化和建筑工程技術等4個強勢專業要進一步落實建設任務,增強實力,擴大規模。現代紡織技術、生物技術及應用、計算機網絡技術3個專業統籌考慮招生萎縮的實際情況,拓展專業方向,在骨干校投入上要盡量兼顧專業群,開拓企業技術研發、社會培訓、成人教育等領域,增強社會服務能力。
2.利用實訓廣場,加大實訓投入
要利用骨干校和實訓廣場建設平臺,提升實訓設備技術水平,科學規劃實訓室和實訓基地,使重點專業生均儀器設備值不低于6000元;與企業合作,因地制宜,引進企業資金、設備和技術,設立研發中心,開展產品生產,體現真實職業情境。
3.加強師資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開展師資隊伍現狀調查,摸清優勢專業的師資水平。引進和培養一批技術業務精湛、行業企業領軍人物,擔任專業帶頭人。通過研修
鍛煉、業務培訓,提高職業技能、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建設一大批能站在專業前沿,貫通行業企業、具有較高職業技能的專兼職教師隊伍,開展技術指導、社會培訓和技術研發。力爭年內創建省級教學團隊1~2個。
4.強化校企合作,推進教學改革
各專業以2012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抓手,推進校企合作,創新體制機制,深入“兩區”產業企業,確定對接崗位,定位專業方向,明確培養目標,校企企業共同分析崗位職業能力,開發課程,構建課程體系,創新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結合教育部、山東省“十二五”高職教育規劃,創建“國字號”、“省字號”內涵品牌。
(三)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各專業全面把握政府、行業、企業、社會等各類需求,集中優勢資源,推動教師密切聯系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術研發、社會培訓等,全面提高社會服務能力。
1.強化產學研結合,開展技術研發
各專業深入行業企業開展調研,強化產學研結合,參與企業核心技術研發。運用人才、設備、土地等各種資源,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綜合性大學等開展合作,創新合作機制,在學院成立研發機構。吸引企業在學院設立研發中心或生產車間,使師生參與企業的研發和生產,不斷提升技術研發能力。
2.把握社會需求,強化社會培訓
研究國家政策,對接政府職能部門,承接政府購買培訓,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與鑒定。與企業合作,開展崗前培訓,承擔員工素質、技能培訓。開設涉農專業,深入田間地頭、鄉村集市等,開展農業技術、健康醫藥等培訓。服務社會各類需求,舉辦職業(執業)資格、技能提升等培訓班。利用航海技術等特色專業,舉辦行業培訓班。
3.服務職教發展,增強輻射能力
面向各縣區職教中心、中職學校等,深入調研,搞好對接,積極安排領導能力、教學能力、技能實訓等培訓,為學院爭取中職生源。加強對中、西部院校的支援,開展師資和學生培訓,擴大省外影響力,為增加省外生源打基礎、創名牌。
三、實施階段
(一)建設方案制定階段(9月20日~9月30日)
1.各二級學院根據學院專業建設實施方案,認真研究現有專業實際情況,確定專業建設與發展思路。
2.各二級學院組織制定本學院專業建設實施方案,落實學院專業建設要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培育專業特色。
3.各二級學院于9月30日前,向教務處教研科提交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二)建設方案論證階段(10月1日~10月20日)
1.教務處組織專家對各二級學院專業建設實施方案,進行論證,提出修改意見與建議。
2.各二級學院根據專家提出的整改意見,進行整改,直至通過論證。
(三)專業建設實施階段(10月21日~)
1.教務處負責指導各二級學院開展專業調研、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積極培育專業群,調整弱勢專業,設置新專業;并與相關二級學院一起,切實抓好魏橋鋁電學院建設和文化類專業的改造。
2.教務處對10個優勢專業及骨干校重點建設專業進行分類指導,分別與相關二級學院一起,落實建設目標與任務,制(修)訂2012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教學改革,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學團隊建設,培育專業特色;并根據山東省內涵建設情況,創建內涵建設
篇二: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陜西經濟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一、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以提高人才質量為目標、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為主體,根據本地區產業發展趨勢,以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以會計行業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知識、素質、能力要求為依據,以全面推進 “工學結合”、“項目驅動”、“雙證融合”的教學模式改革為抓手,創新構建具有鮮明高職教育特色的教學環境,構建以應用為主旨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把服務產業、內涵建設、提高質量放在專業建設的突出位置,強化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以深化校企合作為重點,優化整合社會資源,建立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學校辦學為基礎,學校教育與企業培養緊密聯系、社會與學校評價相結合的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通過3-5年努力,把本專業建設成基礎理論適度、專業實踐技能強,知識面寬的陜西省特色專業。
(二)具體目標
1、深入推進“工學結合”、“項目驅動”的教學模式,實現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的新跨越。
(1)建立企業調研機制。在項目論證、實施以及效果跟蹤的全過程中,通過企業調研機制的建立,實現持續改進,通過到企業進行初期調研、過程調研和目標調研,保證方案制定的先進性和可行性,實現方案實施的精確性和規范性,最終達到企業的高滿意度。
(2)建設學習領域課程體系。通過導入企業專家訪談制度,分析和凝練典型工作過程,設計學習領域一體化課程標準,完成學習任務設計,形成本專業的《課程標準》,編寫不少于5本的校本教材,建立本專業的教學資源庫。
(3)加強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施。通過新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每年進行1次展示和評比表彰活動,逐步形成能體現“工學結合”、“項目驅動”的教學精髓的課堂教學模式。
(4)創建仿真模擬教學環境。根據學習領域工作情境,進一步建設和完善
仿真模擬教學環境,建立本專業相關的互動教學平臺軟件,進一步提升教學信息化建設水平,完善實訓條件,滿足實踐技能培訓的要求。
2、以能力為核心,不斷推進評價模式改革。
在目前“雙證融通、技能提升”的評價模式探索的基礎上,不斷推進以職業資格標準為紐帶,社會與學校共同參與的人才評價體系改革。進一步推進“雙證書”制度,積極組織和參與技能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技能和社會認可度,不斷吸收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將畢業生就業率、就業質量、創業成效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形成相互銜接的多元評價機制。
3、以“高端引領,營造成長階梯”為隊伍建設機制,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
建設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項目期內的重中之重,是推進專業發展的源泉。
(1)組織新課程理念全員培訓。項目期內,組織覆蓋本專業全體教師的新課程理念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10次以上
(2)培養專業帶頭人。建立專業帶頭人培養制度,引導建立一支“師風正、人品好、理論扎實、技能精湛、開拓創新”的專業帶頭人隊伍,為本專業培養1-2名專業帶頭人,引領專業發展,擴大專業影響力,強化專業功能,擴展示范服務作用。
(3)建立“新教師、骨干教師、教學名師”的階梯培養制度。通過校本自培的長效機制,使“新教師入門有人帶,骨干教師成長有人推,教學名師發展有人追”,力爭體現“對象覆蓋面廣,內容涉及面寬,發展階梯性強”的特點,引導中青年教師思考和規劃自己的發展目標、路徑,鼓勵骨干教師提煉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風格,具體做法是:
①以新教師為主要對象,以一學期為周期,實施青年教師帶幫制度;
②以專業教師為主要對象,以一個月(重點對象三個月)為周期,實施進企業研修制;
(4)實施師資隊伍教科研能力提升計劃。將培養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師作為學校的管理目標之一,通過 “教科研成果展示評比”等介質,營造教師參與科研的氛圍與條件;發揮理論引領、專家帶路、課題帶動、制度保障的聯動作用,建
立學校科研工作的活力機制;深化產學研工作,促進教師參與企業項目研發和技術攻關。力爭本專業每年有1項以上的科研成果。
4、建立和完善工學結合、開門辦學的運行機制,辦“企業關注,企業參與,企業滿意”的學校。
在兩年的專業建設項目期內,要將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運行機制進一步提升和完善:
(1)進一步加強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工作。進一步完善本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管理制度,細化工作,充分發揮其在專業建設中的積極作用,與學校共同承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師資培訓、課程改革的方案論證與制定工作。
(2)強化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期內,將與企業合作,本專業的手工模擬實驗室、ERP實驗室進一步改進,并增設審計信息化實驗室、ERP沙盤模擬實驗室等校內實訓實驗室,進一步體現企業的工作環境。
(4)增設校外實訓基地。在目前校外實訓基地的基礎上,鞏固或新建1-2個校外實訓基地,更好地完善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實實在在地做好頂崗實習和教師進企業研修工作。
4、開展社會培訓,服務社會。
依托學校的教學資源,積極為企業開展技能培訓和業務咨詢服務,力求使本專業成為社會反映良好,培養特色鮮明的優質專業。
二、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一)主要建設內容
1、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建立企業調研機制,深入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改革研討,制定新模式下的人才培養方案,并形成動態調整機制。 課程建設方面,成立行業企業專家共同開發課程體系團隊,構建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體系,制定專業主干課程的課程標準,完成學習任務設計;實施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新課程教學模式并進行實施效果分析,加強質量監控。
教材建設方面,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新課程標準,在實施新課程教學模式的同時,編寫項目驅動校本教材,并在教學實踐中豐富完善。
教學資源建設方面,結合新課程教學模式的實施,引進企業機制,對教學資源進行建設:創建適應工作過程導向課程模式的學習環境;創建學習資源庫;加
強教學軟件建設,創建仿真和模擬教學;加強教學硬件建設,創建工作過程導向教學情境,建設滿足教學需要的多媒體教室;調研制定ERP沙盤模擬實訓室提升方案;建設信息化多媒體教室,在校園數字化教學平臺上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2、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培訓方面,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主干課程教師每年培訓研修至少1次以上。繼續推行教師進企業研修制度,專業教師每年不少于一個月。鼓勵教師繼續教育,努力提升教師學歷及職業技能等級。專業帶頭人隊伍建設方面,結合學校專業帶頭人培養制度,啟動選拔并培養專業帶頭人1-2名。
骨干教師培養方面,啟動選拔并培養骨干教師4名以上。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進一步擴充兼職教師隊伍,新聘兼職教師5名以上,并每年聘請2名行業專家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新教師的引進和培養方面,不斷加強新教師教學教研能力培養。
3、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
加強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設,建立主要由企業技術專家和行業領軍人物、職業教育專家、部門領導和專業骨干教師組成的會計電算化專業建設委員會,定期開展活動,與學校共同承擔專業開發、專業發展、師資培訓、校企合作、課程改革等一系列專業建設重大問題的方案論證與制訂工作。
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方面,建立1個校內實訓基地(財務咨詢公司),開展學生實習和企業財務人員培訓。
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新建2個校外頂崗實訓基地,并開展學生專業認知實習及頂崗實習。
4、依托專業教學資源,積極服務社會
依托專業教學資源,積極服務社會,積極進行社會培訓,為企業進行技術服務。
(二)質量目標及監測指標
篇三:省特色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特色專業
建設實施方案
項
申目報名專稱 省特色專業 業 畜牧獸醫 所屬專業大類 農林牧漁 項目單位(蓋章)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所屬市州 郴州市 項目負責人 田振江 項目聯系人 廖 敏
辦公電話 0735—2877051
聯系
方式 手機號碼 13487890089
電子郵箱 1258289657@qq.com
湖 南 省 教 育 廳 制
二○一三年四月十三號
目 錄
序 言……………………………………………………1
一、建設背景與基礎………………………………… 2
(一)建設背景…………………………………………2
(二)建設基礎…………………………………………3
二、建設思路與目標………………………………… 9
(一)主要問題…………………………………………9
(二)指導思想…………………………………………9
(三)基本思路…………………………………………10
(四)建設目標…………………………………………11
三、重點建設內容…………………………………… 16
四、主要保障措施…………………………………… 39
(一)機構設立…………………………………………39
(二)保障機制…………………………………………40
(三)過程管理…………………………………………41
(四)經費保障…………………………………………42
五、實施步驟………………………………………… 44
六、經費預算………………………………………… 46
序 言
為貫徹落實我省職業教育?對接產業(行業),工學結合,提升質量,推動職業教育深度融入產業鏈,有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發展思路,根據《關于湖南省職業教育?十二五?省級重點建設項目申報遴選及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和《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特色專業建設基本要求》,結合郴州市和蘇仙區經濟社會發展對中等職業教育人 才培養的要求,為把我校畜牧獸醫專業建設成為湖南省中等職業學校特色專業,實現?辦學基礎條件好、專業辦學水平高、行業特色明顯、就業質量高,在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改革、教學資源建設、教學團隊建設、實習實訓條件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等方面有明顯特色?的專業建設目標,充分發揮其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的職能,特制訂本方案。
一、建設背景與基礎
(一)建設背景
1、區域相關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郴州地處湖南南部,總面積1.9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504萬人。是湖南主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也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內地供應港澳地區畜禽產品的傳統基地之一,以畜牧、種植為代表的農業是郴州的支柱產業。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46.4億元,同比增長14.3%。以畜牧、種植為代表的農業是郴州的支柱產業。全市現有1.2萬個養殖場,其中年產500頭和萬頭以上的豬場分別為1656個和24個。2011年出欄豬、牛、羊601萬頭(只),出籠家禽3026萬羽,同比分別增長6.3%和5.4%。
《郴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增加農民收入?。2013年2月,在郴州舉行的湖南省擴大開放暨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推進大會,明確提出郴州應著力發展以現代農業、電子信息、旅游業、有色金屬、新材料等為主的產業體系。
2、區域高素質勞動者與技能型人才需求情況。
區域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對畜牧專業培養高素質勞動者與技能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調查,目前全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為9.4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3.4%,總量偏小且層次較
低、結構不合理、人才效益不高。?十二五?期間,全市畜牧業從業人員將達到30萬,對新型畜牧專業人才的需求超過10萬,原有從業人員需要進行新技術培訓的近20萬。蘇仙區作為一個農村勞動力占全區勞動力的80%以上的農業區(縣),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農村建設的推進,迫切需要?打工體力型?農民轉變為?能種養、懂加工、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3、區域教育發展現狀與趨勢。
郴州普職教育發展基本協調。全市現有高職院校、技師學院各1所,市屬及縣(市、區)屬中職學校35所,年均培養中職類學生1.3萬人,我校是蘇仙區唯一的公辦職校,在全市職業院校中只有我校開設了畜牧獸醫專業。本地相關產業和教育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以及高素質勞動者與技能型人才需求情況,要求必須加快加強畜牧專業的建設,大力提高其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
(二)建設基礎
1、校企聯盟訂單培養合作體制機制
2008年專業建設以來,學校成立畜牧獸醫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學校通過校企聯盟形式,與?新湘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九太公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廣東華農溫氏養殖有限公司等10個企業開展了深度合作,簽訂的?訂單?培養協議。校企共同調研論證,制定了《畜牧獸醫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共建了12個實訓就業基地,其中與?新湘農?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在校內共建了畜禽解剖室、畜禽免疫學檢測室、動物微生物研究室等8個專業實習實驗室。雙方
篇四:專業建設章程及工作方案
清遠市職業技術學校
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
為了科學制定專業建設發展規劃,制定和調整專業建設方案,審議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指導教學改革,監控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專業建設水平。經學校研究,特定制定清遠市職業技術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學校的未來發展規劃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是學校專業建設的指導與咨詢機構。
第三條 為了便于加強科學管理和分類指導,將我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分為兩個層次,即學校層次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和各專業類的二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兩級委員會)。
第四條 兩級專業建設委員會是學校教學研究及科學技術研究的學術組織,是學校適時優化專業結構,指導專業教學改革、專業建設、師資隊伍、實驗實訓等教學和教研工作的機構。
第二章 組織機構
第五條 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各設主任、副主任、顧問、秘書長,委員8人到15人,由校長頒發聘書,每屆任期三年,可連聘連任。若實際情況發生變化,個別可在任期內做出調整。
第六條 每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8-10名委員組成。成員為專業科長、骨干教師及校外企業或行業專家。在組成人員中,企業或
行業專家至少有3-4人。校外專家人員名單由專業科提出,報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批準,并由學校頒發聘書。
第七條 主干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各專業科申報,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根據專業開設情況或籌備開設的專業審批、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設在專業科。
第八條 學校應給予專業建設經費投入,保證委員會工作正常進行。
第三章 職 責
第九條 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職責是: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執行上級部門關于教育、教學工作的指示和要求,遵循職業教育規律。
2、審核專業科制訂專業建設工作方案,督導專業科執行專業建設工作。
3、根據學生處提供的畢業生數據,以及各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招生就業辦公室的調研、論證和評估進行綜合測評,結合學校實際情況,確定其可行性。
4、每年主持召開各專業科專業建設總結會。(1)總結一年專業建設情況。(2)總結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活動的情況。(3)提出今后工作計劃目標。
第十條 各專業類的二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工作職責是:
1、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組織會員每學年進行企業專業調研。
2、根據地區經濟發展需求和職業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對專業和專業方向設置的可行性(社會背景、行業背景、辦學條件等),以及專業的調整、招生規模進行調研、論證和評估。
3、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及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以及課程體系進行調研、論證和評估;對相應專業教育教學標準,課程標準進行調研、論證和評估。
4、根據需要及時向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提出制(修)訂本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要求建議。并對教育教學改革、教學管理、教學研究和質量控制提出建議。
5、指導教師教育教學,并做好實訓基地的建設。
6、指導師資建設。對本專業師資需求的質量和數量提出決策參考意見。
7、對專業自編教材、講義、實習實訓手冊等教材的選用向教務處提出建議和意見。
8、各建設委員會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兩種方式開展活動,每學期至少進行一次例會,平時可根據專業建設工作的需要臨時召開會議。
9、根據招生就業辦、學生處調查材料;結合本專業建設委員會調研情況,撰寫專業開發或專業改造市場調查論證報告,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報告。
第四章 工作方式
第十一條 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體委員會議,會議由秘書長負責組織,主任委員主持。根據工作需要,可
適當擴大參加會議的人員范圍和增加會議的次數。
二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可依照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制定相應工作制度,但其工作開展情況應受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指導和監督。
第十二條 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計劃在主任委員主持下,由全體委員討論制定,由各專業委員負責實施。
第十三條 二級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建立與校外委員定期聯系制度,并通過校外委員聯系其所在的工作單位。
第五章 校外委員待遇
第十四條 受聘委員所在單位可優先參與本校組織的“產學研結合、校企合作”活動,合作開發應用技術項目,優先挑選畢業生。
第十五條 可優先利用本校相關專業的教學資料和教學設備,優先安排委員單位的員工輪訓及其客戶培訓。
第十六條 根據工作實績每年給予受聘委員適當的工作津貼。
第六章 附 則
第十七條 本條例未盡事宜由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大會提出,討論通過后再行補充備案。
第十八條 本條例自學校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會議批準之日起生效。
2012年3月13日修改
清遠市職業技術學校專業建設工作方案
為了確保我校教育教學健康穩步地發展,推動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職業教育體系,確保各專業科學、有效的發展。同時也為加強學校與社會、教學與生產、教學與科研的緊密結合,建立學校與社會雙向參與、雙向服務、雙向受益的機制,加快我校的教學改革和實訓場所建設步伐,構建以崗位為本位的理論和實踐模塊教學體系,制定出滿足企業崗位要求、體現地域特色的教學計劃,在工作方案基礎上,修訂學校專業建設工作方案。
一、組織機構
學校專業建設領導小組由學校校長、副校長、教務處、招生就業辦、學生處主任、培訓處、專業科長組成,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采用聘任制,每屆任期三年,可連聘連任。若實際情況發生變化,個別委員可在任期內做出調整。
(一)學校專業建設領導小組
主任委員:徐春偉
副主任委員:黃昌文、湯潔齊、黃勇強、李國新。
成員:陳振強、羅志堅、譚國榮、梁金球、胡嘉榮、陳偉雄、黃國瑩、劉永鋒、袁建鋒、黃友良、黃映華、覃達貴。
(二)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
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專業科長、骨干專業教師、外聘專家組成,一般設10—15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采用聘任制,每屆任期三年,可連聘連任。若實際情況發生變化,個別委員可在任期內做出調整。
篇五:專業建設實施方案
一、提升優勢與特色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依據《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計劃項目》的具體計劃實施方案,響應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戰略要求,探索我校農產品保鮮與加工專業——“工學交替、產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的理論依據,制定該專業建設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修訂完善專業教學計劃。最終使我校農產品保鮮與加工專業建設在當地真正達到改革創新,實現企業與中職學校在培養一線技能型人才方面有效對接,培養出適應現代企業所需要的高、中級技能型人才,滿足和適應目前人才市場的需求。
同時,我校需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融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技術服務等內容為一體的教學改革。具體為:人才的三個結構:素質、知識、能力;實踐教學的三個層次:單項技能訓練、課程綜合訓練、綜合能力訓練;課程體系的四大模塊:職業基本素質與能力課、專業基礎能力課、專業應用能力課、綜合應用能力課;教學過程的四個結合:教學與生產結合、課堂與現場結合、師生互動式結合、教學方法與評價體系結合。
2、穩固建立專兼結合教學團隊
1.要做到教師結構層次合理鮮明、“雙師教師”比例加大、教學團隊科研能力強,行業影響大。
2.按照專業發展要求,農產品保鮮與加工專業需制定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培養計劃,完善兼職教師聘用管理辦法,制定和實施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的政策措施,通過示范校建設,實現培養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目標。
3.加大專職教師到企業鍛煉的力度與頻度,造就一支基礎理論扎實、實踐業務能力突出的“雙師”教師隊伍。
二、指導思想
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加大“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力度,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建設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
力,發揮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
三、建設目標
(一)總體目標
積極加強校企深度合作,著力推進專業建設與職業崗位對接,課程體系、教材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堅持“以崗位需求培養人、按專業標準訓練人、用企業文化成就人”原則,把學生職業素質培養貫穿于教育全過程,在工學結合、學做融合中,著力實現校企合作共育、共管、共享的人才培養目標,傾力做好人才培養,不斷滿足新疆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需求,特別是提升優質農產品附加值、走農牧業現代化道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國家全面實施“科教興社”和“人才強社”戰略,滿足我區對中高技能人才的緊迫需求,堅持強化內涵、注重質量、力推精品、突出特色的方針。通過示范校建設,把學校建成服務‘三農’的“三個基地、二個中心、一個窗口”,即新疆“三農”經濟發展中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農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及社會人員再就業技能培訓基地、涉農行業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新疆涉農中小企業技術服務中心、供銷行業職業資格技能等級鑒定中心,自治區中職教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窗口。增強技術研發及培訓能力,提高社會服務功能。
(二)具體目標
1、創新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機制
順應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趨勢、緊扣企(行)業人才技能及素質要求,積極探索、大膽實踐,靈活選擇多種校企合作模式。
①“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指作為培養方的企事業單位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訂單,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分別在學校和用人單位進行教學,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②“2+1”人才培養模式,是我國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一種方法,是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載體。具體講就是三年教學兩年在學
校組織,一年在企業進行。校內教學以理論課為主,輔之以實驗、實習等實踐性教學環節。
③“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企業和學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教師的教學場所和學生的學習場所由學校延伸到企業,學生到企業生產實踐與在學校學習相互交替,學用緊密結合的合作教育模式。
④全方位合作教育模式,是指產學研各方在合作教育中都投入必須的人力、 物力、 財力, 對合作教育項目負有相應的教育管理責任, 合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實現“多贏”的合作教育模式。
⑤“實訓-科研-就業”一體化模式,是學校與企業共同的合作,通過優質課程與有效實訓的整合,以項目開發或技術服務等科技活動為媒介,旨在培養學生技術應用能力和發展性學力,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模式。
⑥“工學結合,校企雙向介入”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職業人才培養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以培養學生全面職業化素質、技術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主線,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通過學校和合作企業雙向介入,將在校的理論學習、基本訓練與在企業實際工作經歷的學習有機結合起來,為生產、服務第一線農產品加工實施型人才。
2、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
通過國內外進修、學術交流、示范校建設等途徑使“雙師素質”教師比例繼續提高,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教學團隊,不斷深化我校教育教學改革。
①進一步落實人才需求預測、專業調整與設置、人才目標定位、課程開發、教材建設、實習實訓等工作。
②著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要高度重視教師到企業行業的實踐鍛煉,制定相應的政策,推動“雙師型”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業教師到行業企業進行培訓,真正做到“聯系一家企業,學精一門技術,結識一批專家,帶好一批學生”。
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 本專業要加大課程改革的力度、 廣度和深
度, 教材內容要緊密聯系職業實踐,及時引入企業需要的新知識、新技術等內容;要改革教學質量監控體系與評價標準;要加強與實習單位的合作,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要主動與勞動、人事以及行業的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合作,關注新領域職業標準的制定,實現人才培養方案與職業標準的有機結合,為企(行)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持。
④重視鏈接企業文化 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 在注重學生知識、 技能充分適應企業需要的同時, 必須高度重視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融合。要通過文化積淀和環境熏陶,引導學生了解、熟悉、認同優秀的企業文化,以縮短就業上崗后與企業在文化上的磨合期。要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和管理人員到優秀企業學習感受企業文化,把來自企業的反饋信息及時充實到職業指導、實踐等課程中。通過舉辦各種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營造濃郁的校園企業文化氛圍和專業技術環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⑤認真建立考核機制,學校要制訂、完善有關制度,對優秀的“雙師型”教師、“工學結合”工作成效突出的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在職稱評聘中,要突出教師實踐能力的考核。
3.建設“五位一體”的實訓基地
以生產性、開放性、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為目標,按照“設備生產化,訓練崗位化,功能多樣化,管理企業化,服務開放化”原則,擴建實訓中心,進一步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
4.構建“多元”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
建立由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其他社會組織和學校組成的“多元”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將學生實習實訓質量、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創業創新教育成效等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形成多方參與、共同建設、多元評價的管理機制,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實現多方互利多贏。
建立多層面校企密切合作的運行機制。建設期內,本專業將重點在校企合作培養人才運行機制方面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以行業為依托,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校企雙方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人才培
養運行機制。
二是在校企合作辦學的指導下,成立由行業協會專家、企業高管與高級技術人員、科研院所專家和專業帶頭人及骨干教師組成的農產品保鮮與加工建設指導委員會,成立由企業技術骨干、能工巧匠和專業帶頭人、教學骨干組成的校企合作課程開發和改革指導小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開發教材及課件,共同進行教學質量考核與評價,實現專業設置與職業崗位(群)、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教育與終身教育、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銜接,創新人才共育機制。
四、專業建設還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夠完善,與其配套的課程體系有待優化;
2.青年教師的行業企業經歷較為欠缺,技術研發能力有待提高;
3.社會服務水平與示范輻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
4.農產品保鮮與加工、檢驗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
【專業建設的實施計劃】相關文章:
專業及專業群建設總結范文02-14
關于小學班級文化建設實施總結范文03-04
煤改氣的工作實施計劃03-01
學校洗衣房運營實施計劃07-05
鄉鎮宜居環境的建設計劃03-20
有關小學的安全教育實施計劃大全03-19
學校內部控制建設的工作計劃03-19
小學新教育實驗工作實施計劃(精選13篇)10-11
德育隊伍的建設計劃(通用10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