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的教學反思
《推敲》的教學反思
篇一: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這個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中的一個字眼,不知不覺闖入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課文表現了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表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里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比如“吟哦”這個詞語,在表演中有的學生快速地念了一遍詩,“小觀眾”就提出了意見,“他口中念念有詞做得不對。課文中說賈島在吟哦,吟哦的意思是有節奏的朗讀詩文。而且賈島在認真的思考,應該念的慢一些,也可以反復念推和敲。”我認為在具體的語境里理解詞義才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了重點詞語,我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和鉆研精神。通過“他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推門、敲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體會賈島為了斟酌一個字眼是多么的認真啊!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推敲”,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如果賈島當時碰上的不是韓愈,而是你,你會幫他出什么主意呢?推?巧敲?還是其他的詞?小組之間可以討論,但一定要有根有據。”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改為“拍”字,因為賈島走了很長時間的路,沿著山路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他肯定又累又餓,迫不及待的想見到他的朋友,也想快點進去弄點吃的,再好好休息一下,所以是“拍門” ;有的說改“推”字,因為賈島和李凝是好朋友,兩人關系密切,用不著這么多禮節;還有的說“扣門” ??對于他們的答案我給予了肯定,孩子們儼然一個個小賈島,以個個小韓愈,推敲的不亦樂乎。 再就是讓學生練說這個故事,不僅讓學生再次回顧課文內容,以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培養語感,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這節課中,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的開心,學的靈活,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篇二:《推敲》教學反思
盤龍區新迎二小 楊蘭仙 《推敲》講的是唐朝“苦吟詩人”賈島與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講述了“推敲”這個詞語的來源,也體現出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設計時,我準備緊扣“推敲”這個主題,通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感受詩句之中美麗的情景,去體會故事中人物的真實情感,從而學習人賈島認真嚴謹的鉆研態度,繼而帶領學生學習斟酌字詞,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一 感受景美
賈島摸黑找到朋友李凝家時,適逢圓月當空,郊野之中,有一種寧靜的美。“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這樣獨特的景色,引得賈島詩興大發,才有了《題李凝幽居》中的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推(敲)月下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體會這樣的美,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觀察插圖,再聯系自己曾經觀察過的月夜進行“入境”,最后通過朗讀課文及詩句,把這種寧靜的美傳遞開來,
二 體會情真
賈島應該是個性情中人,尊敬朋友,對朋友的友誼是很看重的,這在這學期所學的《尋隱者不遇》中,學生已有初步體會。在《推敲》這個故事中,賈島訪友,更是誠心誠意——“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
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我再次讓學生觀察插圖,并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這兩個詞,想象郊外道路的崎嶇綿延,走夜路的諸多困難,從而體會到賈島訪友之誠心。然而,李凝不在家,賈島并不沮喪,反而留詩一首,“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這次沒見著,下次還來!這時,補充《題李凝幽居》的全文就很有必要了。這讓學生想到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一樣的誠心誠意啊,或許,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會對朋友相處之道有所感悟吧。
三 直面“推敲”
第二天,賈島突然想起昨夜的題詩,感覺到“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更恰當些,于是開始了他的“推敲之路”。這一部分,我采取了圖文結合,激發想象,自讀自悟的方法進行教學。先出示了“賈島獨自騎著毛驢走在路上”的畫面,要求學生用一兩個詞說出對這幅圖的第一印象,學生很快說出了“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等詞,由此抓住了賈島推敲之時的神韻。接著,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的3-4自然段,找找里面的句子來驗證這種專心致志。在交流朗讀這一環節,我還要求學生想象當時長安街上人們見到賈島這幅模樣時的語言、動作等,體會了賈島當時沉浸于推敲,對周圍事物無知無覺的入神狀態。另外,我還引導學校回憶以前學過的一些人物故事中主人公專心研究學問的故事,入《黑板跑了》中潛心算術的數學家安培,《貝多芬》中在道路上進行音樂創作的貝多芬,如此聯系起來,可見古今中外,但凡能在自己的領域作出一番成就來的,專心、執著是必不可少的品質。
篇三:推敲教學反思
課文是關于“推敲”一詞來歷的典故。故事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為了斟酌詩句中的一個字,不知不覺地沖撞進韓愈的儀仗隊,當韓愈弄清真相后與之一起思考,并由韓愈敲定,從此,“推敲”的故事得以流傳下來。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以問促讀,自主誦讀。
在簡單的復習導入課題之后,我便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2-7自然段,然后同桌討論以下填空題:
(1)賈島去( ),不巧( ),賈島( )寫下了( )這首詩。
(2)返回長安途中,他對詩中( )這個字猶豫不決,不知不覺( )。
(3結果他沖撞了( ),和( )商量了起來。
(4)韓愈認為還是用( )好,理由是:一、( ); 二、( )。
這樣讓學生自主誦讀故事,在整體感知故事的基礎上,仔細研讀故事內容。
二、抓住關鍵語句,品讀感悟
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緊緊抓住“拜訪”一詞。讓學生通過朗讀下面的兩句話,抓住“找了好久”、“才摸到”、“沉睡”等詞,感悟賈島對李凝的尊重之情以及誠意,同時感悟出兩人的友誼非同一般。再請學生聯系《尋隱者不遇》這首詩,學生能感受到它們是相通的。
課文第三自然段寫了賈島為了詩中的一個字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是本文的重點段落。我讓學生根據“想起、覺得、不夠妥帖、或許、更恰當些”等詞語來體會賈島嚴肅認真的創作態度,通過比較句子、看圖想詞語來感受賈島斟酌文字時如癡如醉的樣子。
三、創設情境,以演促悟,注重口語訓練。
學習賈島專心推敲詩句一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圈出表現賈島認真推敲的句子,認真讀一讀,想象當時的情景。接著指名一大膽的男生進行即興表演,讓其他學生擔任長安街百姓的角色。
同時組織學生評議表演,指出優缺點,力求讓表演入情入境。表演中,學生大笑,心情充分放松。時機成熟,我做起了采訪者:“各位父老鄉親,你們在笑什么呀?”學生馬上心領神會,說出了笑的原因。當學完下一個自然段時,再問:“各位,現在,你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還覺得賈島可笑么?為什么?”課堂上,通過營造寬松的交際氛圍,就能使學生進入逼真的教學情境,他們的心靈就能得到解放,表達也就靈動起來。
四、深入淺出,滲透知識點
文章有一個知識點是關于“反襯”手法的運用。韓愈認為用“敲”好的第二個理由是“用‘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我問學生為什么用“敲”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生心中有數,但說不出來。我便問學生:“文中還有這樣的用法嗎?”學生立即饒有興趣地思索起來,然后集體討論出:
1.“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而“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2.韓愈出場,“行人、車輛紛紛避讓”而“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斟酌得很投入,已經到了如癡如醉的程度。”3.韓愈見賈島沖撞自己的儀仗隊質問他,后來知道原因后,也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
我見學生已經理解“反襯”的用法,時機也成熟,便相機點撥:“古人很講究字韻,“推”(tuī)的韻母是“ui”,“敲”的韻母是“ɑo”,當然后者讀起來要響亮些。月夜的“寧靜”是無聲的,而“敲”字讀得響亮,用有聲襯托無聲,這叫反襯,更顯環境的安靜。
五、拓展延伸,學會推敲
我把課后第4題的練習適時地穿插到課堂中,從推敲文中的詞語入手,教給學生推敲的方法,從而使學生學以致用。學完課文,我還嘗試讓學生推敲王安石的“綠”字之妙。讓學生比較“綠”與“到”、“過”、“入”等詞,從而感覺到“綠”字寫出了春風吹后江南水鄉那生機勃勃的景象。
這節課中,學生在邊學邊演中興趣濃厚,演的開心,學的靈活,相信這樣的教學情景也會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海中。
篇四: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一課,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來表現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是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是“推敲”。讓賈島結識了韓愈,讓“推敲的故事”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因為如此,所以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感悟“推敲”的好處。
首先,在揭示課題后,我嘗試著做了做“推門”和“敲門”的動作,引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義。雖然是很簡單的兩個動作,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也學著我的樣子,伸出手比劃著,思索著……然后我問:你們覺得“敲”和“推”這兩個字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家紛紛舉手發言。說得也許不是很正確,但是我尊重他們的理解。在沒有學習課文之前,這樣的理解是憑借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而的來的,是多么的難能可貴。接著,在學習課文時,我充分地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請學生觀察書上“賈島敲門”的插圖,讓他們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些什么景物,這些景物給你傳達了怎樣的信息,以此來體會月夜的寧靜;看看圖上賈島的動作、表情,猜測他此時的心情怎樣,心里會想寫什么,以此來體會他的斯文、禮貌,從而感悟出和環境、人物、事實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的時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韓愈說的話,在熟讀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韓愈的話講了幾層意思,還說明了用“敲”字的幾點理由。
這樣,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賈島這一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顯露出來,學生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篇五:推敲教學反思
《推敲》這篇課文,講的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和韓愈一起斟酌詩句中用詞的故事,是“推敲”,再現了賈島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形象,顯示了賈島極為嚴肅的創作態度,是詩人贏得了“苦吟詩人”的雅號;也是“推敲”,啟示人們在寫詩和作文時,要反復比較,多加斟酌,使所用詞語更加準確、傳神。
本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創作態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所以我在教學時,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實際,多渠道引導學生感悟“推敲”的好處。
首先,在揭示課題后,我嘗試著做了做“推門”和“敲門”的動作,引導學生憑借生活經驗,感知“推”和“敲”的不同含義。雖然是很簡單的兩個動作,卻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也學著我的樣子,伸出手比劃著,思索著……然后我問:你們覺得“推”和“敲”這兩個字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家紛紛舉手發言。在學習課文時,我充分地運用了文中 “賈島敲門”的插圖,讓他們仔細觀察,看看畫面上有些什么景物,這些景物給你傳達了怎樣的信息,同時出示句子:“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邊讀邊想像,進入文中所描繪的情境,來體會月夜的寧靜,使學生對賈島能即興寫詩的背景有了深入的理解。再看看圖上賈島的動作、表情,想像他此時的心情怎樣,心里會想寫什么,以此來體會他的斯文、禮貌,從而感悟出和環境、人物、事實相符的是“敲”字。然后,在學習課文第七自然段的時候,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韓愈說的話,在熟讀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韓愈的話講了幾層意思,說明了用“敲”字的幾點理由。引領學生走進現場,置身其中,想人物所想,說人物所說。并與前文聯系,呼應開頭,讓學生深切感悟“敲”字的妙用。
這樣,從不同的途徑感悟“推敲”, 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以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賈島這一人物形象就逐漸地豐滿、鮮活起來,人物的品格就容易充分地顯露出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悟到了賈島嚴謹的創作態度,也就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欣賞、認同、向往、追求“推敲”了。
【《推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