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合運動和分運動的概念;
2、知道運動的合成、分解,理解運動合成和分解法則:平行四邊形法則;
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能是直線運動,也可能是曲線運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簡單問題與復雜問題的辨證關系;
2、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求異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講授知識的同時,滲透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節核心內容;
2、本節的另一個重點是進行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應用;
3、合運動和分運動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
【教學方法】:
演示分析、講解、練習、討論、
【教學器材】:
計算機多媒體展示臺、及相關課件
【主要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前面的教學中,我們研究了兩種簡單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絕大數運動都是較為復雜的。通過本節的學習,我們就能夠利用“運動的合成和分解”及學過的動力學知識來分析一些基本的復雜運動。
提問1、什么是曲線運動?曲線運動是一種軌跡為曲線的運動、
提問2、曲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條件: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而是成一角度,產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也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條直線上。
即:合外力與速度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二、講授新課
1、合運動和分運動的概念
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3頁的實驗部分內容,并提出相關的問題。先在電腦上模擬實驗分析,再在講臺上演示并投影到屏幕。
歸納:師生共同得出物體的復雜運動可以看成同時參與了兩種簡單運動,運動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復雜運動的工具。
歸納合運動、分運動的概念。
利用前面所做的實驗分析。讓學生理解由兩個簡單運動可以合成一個復雜的運動,加深對“同時參與”的意義:
①物體同時參與了兩個分運動;
②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等時性。
合運動、分運動的幾個概念
①合位移、分位移:
②合速度、分速度:
③合加速度、分加速度:
2、合運動與分運動的關系
利用前面所做的實驗分析合運動、分運動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各個物理量的關系。
歸納:①合運動與分運動具有等時性;
②合運動與分運動之間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
3、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運動的合成:已知分運動求合運動,叫做運動的合成。
[例1]如果在前面所做的實驗中(圖5-11)玻璃管長90cm,紅蠟塊由玻璃管的一端勻速地豎直向上運動,同時勻速水平移動玻璃管,當玻璃管水平移動了80cm時,紅蠟塊到達玻璃管的另一端,整個運動過程所用的時間為20s,求紅蠟塊運動的合速度。
分析:紅蠟塊沿玻璃管勻速豎直向上的運動和玻璃管水平的移動是兩個分運動。這是一個已知分運動求合運動的`問題,分運動和合運動所用的時間是相同的,可以先分別求出分運動的速度,再求合速度;也可以先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再計算出合速度。這里我們用第一種方法。
解:如下圖所示,由于合運動和分運動具有等時性,即t=t1=t2=20s。
S1(m)
V1(m/s)
SV
0、9m
0、8mS2(m)V2(m/s)
∴豎直方向:v1=s1/t=0、9/20(m/s)=4、5x10-2m/s
水平方向:v2=s2/t=0、8/20(m/s)=4、0x10-2m/s
根據平行四邊形法則:
v2=v12+v22v=√v12+v22=6x10-2m/s
合速度的方向與合位移的方向相同,即與合運動的方向的相同。
(2)運動的分解:已知合運動求分運動,叫做運動的分解。
例2飛機以300KM每小時的速度斜向上飛行,方向與水平方向成30度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和豎直方向的分速度(圖5―13)。
先動畫分析,再展示解題過程、
4.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兩個直線運動的合成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作圖分析。
學生相互討論,閱讀課本內容,總結:
(1)兩個分運動都是勻速直線運動,合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2)一個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另一個不同方向的分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直線運動,合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
我們看到,兩個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可以是曲線運動,反過來,曲線運動也可以分解為兩個方向上的直線運動。分別弄清楚作為分運動的直線運動的規律,就可以知道作為合運動的曲線運動的規律。
三、課堂練習:課本P85:(1)題、(4)題
四、課堂小結:略
五、作業布置:━鞏固落實
課本P85:(2)題、(3)題
【教學反饋】:
如果時間足夠
課件分析小船過河專題
小船過河問題的分析及處理方法:(假設小船和河水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
1如果小船靜止放在水里,小船會隨著河水漂移,小船的速度和河水的流速相同;
2如果河水靜止,小船將會以原速度駛向對岸。
3如果小船在流動的河水中駛向對面的岸邊,小船既要沿著河水運動,又要向著對面岸邊的方向行駛,所以小船的實際運動狀態是1和2中兩個運動的合運動。
A、最短時間過河問題處理方法:
小船過河的問題有一個特點,就是小船在垂直于河岸的方向上的位移是不變的,我們只要使得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最大,小船過河所用的時間就最短,河水的速度是沿河岸方向的,這個分速度和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沒有關系,所以使小船垂直于河岸方向行駛,
小船過河所用時間才最短。
B、最小位移問題處理方法:
因為兩平行線之間的最短距離是它們的公垂線段。所以只有當小船的實際運動方向
(即合運動方向)是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時,小船的位移最小。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2
一、本節課綜述
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是平行四邊形定則在研究復雜的多運動因素共同參與時的運動規律(教材僅研究兩個分運動的參與),以及解決這類問題的一般方法——合成與分解的方法。通過這節課的教學,為以后學習平拋運動乃至研究一般曲線運動打下基礎。基于這一原因,該節課應更多地研究矢量分析的共性。問題的提出和探究,雖然是以運動量(位移S和速度V)為核心,但應注重與力學量(力F和對應的加速度a)進行類比,在方法上要重視圖象法在矢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通過教學,不僅要達到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理解,更應拓展該定則在矢量分析中的普遍意義,使學生掌握矢量合成與分解的一般原理,學會運用作圖這一最直觀和最簡潔的分析矢量問題的方法。考慮到探究該問題還剛剛開始,所以,我把重點放在運動的合成上。
二、模式運用和流程
由于平行四邊形定則已經在力的合成與分解中學過,所以新課的引入可以從復習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入手。力和運動從矢量分析的角度看雖然相似,但總還有不同的地方,故初級探究應建立在實驗和事實的基礎上,我在教學中采用新教材中的“紅蠟小圓柱體上浮”演示實驗來展示運動合成的情景。因實驗的可視性較差,又設計了多媒體動畫——吊塔模型。通過演示和多媒體展示,給學生提出問題建立基礎。學生提出的問題讓他們寫在小紙條上,教師把學生提出的適合本節課探究的有代表性的問題,用多媒體投影到屏幕上,同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補充問題使其完整。
本節課圍繞重點內容可進行深入探究的問題大致有以下一些:
①分運動和合運動在時間上有什么關系?
②運動可以合成嗎?
③小蠟塊豎直向上的運動跟水平向右的運動是否相干?
④兩個勻速直線運動的合成是否還是勻速直線運動?
⑤運動的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定則嗎?考慮到各人深入探究的時間不同,也考慮到探究運動合成與分解的多樣性和普遍性,我增加了一個很適宜深入深究的問題:輪船渡河的情形是否也與上相似?你能把勻速的輪船在均勻流動的河水中渡河的各種情形挑選有代表性的畫出來嗎?這一階段宜安排5—10分鐘。
深入探究需要讓學生充分思考和討論,所以,采用分小組討論的形式。我在操作中實施以同組的前后四人為一組,并向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討論后把共同一致的意見以簡略的方式寫在紙上,推薦一位代表發言。在學生熱烈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全場參與討論,解答學生遇到的疑問,進行方法指導,也可以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充分發揮其主導的作用。教師參與其中,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通過參與達到了交互的目的。這一階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多安排一些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進行科學爭論,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造性思維,時間一般可安排10—20分鐘。
深入探究達到一定的程度,基本完成了既定的目標后,即可進入歸納探究。(在進入歸納探究前,可以適當向學生介紹邏輯學上有關歸納推理的概念和方法,以實現在課堂上適時插入科學方法教育。)一般來說,各個小組的探究成果不盡相同,教師可選派探究較完整全面的小組進行展示。展示的方法可各種各樣,可以讓各小組把探究成果寫在紙片上用多媒體放映,也可讓小組選派代表講演等,不足的地方還可讓其他小組補充,教師也可補充自己的意見,最后形成歸納性的材料。這一環節不僅可完善學生的思維機制,還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發揚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這一流程可控制在5~10分鐘。
歸納探究的完成,標志著本節課重點內容的突破,從學生的角度講,預示著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知識點的初步領會和掌握,是探究的一個高潮的結束,但并不意味著探究工作的完結。緊接著的是發散探究的開始,這一階段實際上也就是應用、提高階段。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結合知識的重點難點以及學習方法,教師要有預見性地挑選一些既有利于鞏固學生新的認知結構,又有利于開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訓練題。
選題應根據教學內容因地制宜,既可以選擇一題多變的變式訓練,也可從“小”、“精”、“活”上下功夫,選擇形式多樣、適合學生參與探究的問題。訓練時應提倡學生先獨立思考,展開自主性探究,在探究遇到困難時才與其他同學討論。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時將充分地體現出來,要精心設計、提出如何使學生把探究工作引向深入的問題,為以后研究平拋運動打下基礎。
我設計的發散探究問題如下:我們已經得出合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兩個分運動必須是勻速直線運動。如果兩個直線分運動的其中一個是勻速直線運動,而另一個是勻加速運動,請你想一下,合運動是直線運動還是曲線運動?
然后,在學生充分思考的基礎上,我以多媒體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以下兩個積件:
①一個勻速直線運動,一個初速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
②一個勻速直線運動,一個初速不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合運動。得到兩種情況下都是曲線運動的結論。在此基礎上,還可向學生提出更深層次的思考題:如果兩個直線分運動都是勻加速運動,你認為合運動是什么呢?這里要說明的是:兩個分運動在同一直線上時的運動的合成,可以作為簡單的特例讓學生課后看書自學。
在“交互探究”教學中,所設置和發現的問題有一部分會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特別是在發散探究的最后階段所設置的問題,課堂上不一定能徹底解決。同時,對問題的引伸拓展,深入探討還會引發新的更多的問題,需要留在課后讓學生反復思考爭論,甚至實驗證實。即使問題探究相對圓滿,教師也應開發一些適合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問題,讓學有余力的優秀生進行更深層次的自主探究。因此,我們應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和評價標準,有意識地留問題給學生,使教學延伸到課外,把探究問題的創造性活動引向深入。我布置的課后思考題為:某人騎車以速度V人→地向東行駛,刮南風(風速大小也為V)。試問人感到風從何處吹來?設置的課后思考題應盡可能生動和聯系實際,這樣才能令學生感興趣,有利于延伸活動的自發開展。
三、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交互探究是圍繞問題而展開的,所以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現狀,注意探究的問題適合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和知識水平;
第二,該模式注重的是探究過程而不是結果,探究過程是產生創造性思維的溫床,對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正確對待,不能一帶而過,如果真的出現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可留待課后解決了再告訴學生;
第三,交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鼓勵學生的積極性,以肯定為主,讓學生有成功感,即使學生的探究存在問題,也應著眼于從思路、方法上加以引導,而不能簡單地否定了事。
要牢記:創造性來源于良好的環境。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分運動、合運動,理解運動的獨立性,能夠對復雜運動進行合成或分解。
2、通過對合運動與分運動的分析,認識科學本質,提高模型建構能力。
3、經歷知識構建的過程,逐漸形成嚴謹認真、實事求是和持之以恒的科學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難點:運動具有獨立性。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提問學生之前所學習的內容,請學生思考后回答。物體只受一個力的時候分析起來很簡單,如果物體受多個力的復雜情況如何處理?(將多個力進行合成或分解。)
教師提出,通過合成或分解把復雜的運動轉化為簡單的運動是物理學常用的方法。拋體運動也是比較復雜的曲線運動,如何把拋體運動轉化為簡單的運動?引出本節新課《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二)新課講授
1、分運動與合運動
教師在多媒體中演示實驗:用小錘擊打與小球貼近的金屬片,使小球沿水平方向飛出。學生能發現,小球沿曲線路徑從拋出點運動到落地點。
此時在多媒體呈現小球的運動軌跡,學生能發現小球實際發生的運動可以看成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兩個運動合成的結果。繼續講解合運動與分運動的概念。
請學生思考,從運動產生的效果來看,合運動與分運動是一種什么關系?(合運動和分運動產生的效果相同。)
2、運動的獨立性
教師繼續在多媒體演示實驗:用小錘擊打彈簧片,被彈簧片夾住的小球2和貼近彈簧片的`小球1會同時被釋放。學生能發現小球1沿水平方向飛出,小球2做自由落體運動,并且多次試驗中兩小球都同時落地。
教師組織學生同桌之間相互討論兩個運動的聯系與區別。經過討論,學生能得到結論:1、2兩球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完全相同;小球1同時還有水平方向的運動,并且對豎直方向的運動沒有影響。
教師總結學生的結論,并提出,一個復雜的運動可以看成是幾個獨立進行的分運動的合運動。
3、運動的合成與分解
教師提出,如果已知分運動,就可以知道合運動,請學生參考力的合成和分解思考,求合運動的位移可以是用什么方法?學生能想到位移是矢量,可以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根據實驗中小球1的運動軌跡,教師提出合位移和分位移,并解釋兩者的關系;總結得出結論:合位移是兩個分位移的矢量和。接著請學生根據剛才對位移的學習,動腦思考,分析一下合速度和分速度之間的關系。緊接著教師講解運動的合成與運動的分解兩個概念。
多媒體出示書中例題,請學生思考并解答。(籃球的運動可以看成是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的兩個分運動的合運動,使用平行四邊形定則就可以求得分速度。)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如果兩個分運動都是勻速直線運動,合運動是什么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教師補充,如果分運動中有一個做變速直線運動,那么合運動就是曲線運動;并介紹研究曲線運動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提升
思考初速度不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可不可以分解為兩個運動?如何分解?
(四)小結作業
1、小結:請學生總結本節收獲。
2、布置作業:查找資料,了解最簡單的曲線運動——拋體運動。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4
活動目標
1、學習多人合作運動走的技能,發展身體的平衡能力。
2、培養幼兒不怕困難,互相協作的品質。
活動準備
1、音樂:一起走
2、長松緊帶墊子,拱形門,椅子。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韻律操。
二、學習多人合作向前走的動作。
1、小蜈蚣學走路
兩人為一只小蜈蚣,練習向前走,并能配上口令:
“左右左”、“一二一”。
2、蜈蚣長大
練習三人、四人、五人走,要求動作協調,步伐一致。
告訴他們,小蜈蚣可以站著走,還可以蹲著走,大家試一試。
3、幼兒連在一起,沿場地走一圈,并配上兒歌
小蜈蚣,學走路,
許多只腳不打架,
喊聲口令齊步走,
一二一,向前走”。
三、練習腳受束縛向前走的動作
1、出示腳環,講解戴法。
2、幼兒五人一組,戴上腳環,練習走路。
要求步伐一致,注意安全。
四、蜈蚣練本領
1、設計三個情景:草地(軟墊)、山洞(拱形門)、樹林(椅子)。
2、幼兒依次練習,教師給予指導。、
五、蜈蚣走路比賽
五人一組,分成四組,過草地,鉆山洞,繞樹林,
比賽哪組走得最快,最穩。
六、做放松動作。
坐在墊上,解下腳環。
七、活動評價
幼兒園大班運動教案,我們的身體健康與我們平時生活中的.運動是分不開的,對于小孩子來說,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他們的身體發育更加健康,所以我們應該要讓幼兒每天都有充足的運動量。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5
活動目標
1、對對跑步感興趣,能體驗到跑步活動中運動、競賽和交往的樂趣。
2、發展自身的耐力、速度和靈敏性。
3、訓練往返跑的動作。
活動準備
1、設計場地,設置起、終點。
2、分別放置1、2、3、4標志物。
活動進程
一、活動開始
在教師帶領下作熱身運動,活動全身關節。
觀察場地,啟發幼兒想出玩法:如:跳、跨、繞著跑等。
二、游戲活動
1、教師組織幼兒學習往返跑是動作。
2、對比動作,掌握要領。
(1)教師示范一次,請幼兒看教師是怎樣做的?
玩法:先把手放在1標志物上,跑去摸一下2標志物,再跑回摸3標志物,然后跑去摸4標志物,跑回結束。
(2)請2位幼兒和教師一起跑,對比動作的'不同。
(讓幼兒仔細觀察:提醒幼兒觀看教師轉身時腳的位置和身體的轉動)
(3)教師總結往返跑動作要領:
到達轉彎處前2——3步時步子要大,上體直或后仰,后腿蹬地用力稍小。
最后一步腳向轉身方向內扣,然后轉身180,重心移至轉身后的前腳,繼續跑動。
(4)幼兒練習往返跑動作。
教師用語言提醒幼兒摸哪個點,提醒幼兒腳下動作,提示幼兒掌握動作要領。
3、比賽激趣,鞏固練習。
(1)講解比賽規則:以比賽接力進行,先跑完的隊獲勝。
(2)進行游戲2遍,隨時指導幼兒注意動作要領。
三、活動結束
講評游戲。
師幼做放松活動,結束。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6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交流,了解各種運動護具及其用途。
2、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已經初步掌握身體上會動的部位。
2、一個身上穿戴著各種護具的幼兒圖例(護具包括:頭盔、護腕、護肘、護肩、腰帶、護腿、護膝、護踝等)。
3、運動員穿戴著護具參加運動時的照片或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1、回憶身體上會動的部位。
2、出示幼兒圖例,討論:
這個小朋友身上的穿戴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
你知道他們有什么用嗎?
猜猜他要去做什么?
為什么要穿戴上這些運動護具?(幼兒無法識別的運動護具教師可加以補充,提升幼兒經驗)3、出示運動員圖片,討論:
他們是誰?在做什么?
他們戴了哪些運動護具?為什么要戴?(進一步鞏固運動護具的名稱及其作用)4、說說我們平時在做哪些運動時要戴上運動護具?如果沒有穿戴運動護具會怎么樣讓幼兒體會到運動護具對運動安全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幼兒在運動中穿戴運動護具的積極性,提高幼兒在運動中的自我保護意識。
5、實踐游戲:運動護具真正好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7
活動目標:
1、能用記號筆隨意勾勒出人類或動物做運動的形象,嘗試運用三原色進行著色。
2、初步體驗在濕畫法中用鹽進行創作,感知鹽在融化時將顏色化開,干后產生雪花的肌理效果。
3、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情緒,和撒鹽畫的新奇有趣,在繪畫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4、在創作時體驗色彩和圖案對稱帶來的均衡美感。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三原色“紅黃藍”顏料(每組兩份顏料);粗鹽和細鹽(每組混合一份);
2、不同粗細水粉畫筆若干;畫紙若干;抹布、盛水水桶(每組一份);
3、人類、動物運動圖片;撒鹽畫范畫;
活動過程:
一、游戲情境導入
1、游戲名稱:運動猜謎
在游戲中,老師先做一些運動的動作,請幼兒猜這是什么運動?
再請幼兒來做動作,其他幼兒猜。(并用身體展示該運動)
2、談話討論:
師:小朋友們,你會做哪些運動呢?你最喜歡做什么運動?
鼓勵幼兒簡單表述不同運動中身體的形態。(跑步、跳繩、游泳、做操、跳舞……)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會這好多項運動吶!運動不僅使我們身體變得健康更強壯,還會給我們帶來愉快的心情,我們要堅持天天做運動喲!
二、游戲模仿激發興趣
1、集體展示動物、人類運動的圖片,幼兒自主選擇一幅圖片進行游戲模仿。
2、逐幅出示動物、人類運動的圖片,個別幼兒進行游戲模仿。(教師拍照)
(人類:跑步、跳繩、游泳、做操、跳舞、……)
(動物:蝴蝶飛、小鳥飛、魚兒游、毛毛蟲扭動……)
3、展示幼兒游戲模仿活動照片
師:小朋友們學的可真像,真有趣!我們一起來瞧瞧剛才做了哪些運動?
師:我發現你們的臉上都是笑嘻嘻的,原來做運動時人們是很快樂的。
三、講解示范
1、出示運動圖片,
師:現在我們把這些快樂的.運動畫下來,把快樂帶給更多的小朋友。
2、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繪畫。(用記號筆隨意勾勒出人類或動物做運動的形象)
3、運用三原色進行著色
(1)集體分辨三原色,清楚說出他們的名稱。
(2)提示幼兒涂色謹慎,不涂到輪廓外,保持畫面整潔。
4、撒鹽示范
(1)教師進行撒鹽畫示范,將混合的粗細鹽均勻撒在運動的人(動物)身上。
師:畫面上撒上鹽后效果是怎樣的呢?會發生什么事兒呢?畫面干了以后就可以看出來了!
(2)展示運動撒鹽畫的前后對比圖
師:在做運動時,我們都會出許多的汗水。圖中的小朋友、小動物也流了許多汗水,你瞧見了嗎?
(3)引導幼兒觀察發現畫面有不同的肌理,
師:“鹽撒過的地方有什么變化?像什么?為什么會這樣?”
(鹽會吸收水分,留下像雪花的痕跡和鹽粒反射的亮光,就像運動后的汗水。)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平時在廚房用的鹽也可以拿來作畫。這種用鹽作畫的方法就叫撒鹽法,這美麗圖畫我們叫它撒鹽畫。
四、幼兒創作,師巡回指導。
1、愉快輕松地勾勒出人類或動物做運動的形象。
2、選擇三原色中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搭配涂色,正確使用排筆,控制好水分。
3、上色動作快,注意色彩的銜接和畫面整潔。
4、耐心、細心進行撒鹽活動,撒鹽要均勻且量少。
五、欣賞交流作品,運動快樂
1、教師展示幼兒水分未干、未完成的撒鹽畫作品。(照片)
2、把幼兒完成的撒鹽畫運動作品平鋪在一塊大墊子上展示。(集體流動欣賞)
3、請幼兒說說喜歡哪幅運動作品?為什么?學學他是怎么運動的。
4、請個別繪畫較優秀的幼兒簡單介紹,講解繪畫撒鹽畫時注意要點。
5、請個別繪畫較弱的幼兒表述作品內容。
六、結束活動
師:運動后真的很累,需要休息,請把運動的小人(作品),放到陰涼處休息。(教師事先余留的擺放圖畫的場地)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8
活動目標:
1、感知人的運動與物體的移動的關系。
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球、羽毛、積木、廢舊輪胎
活動過程:
1.激趣導入。
(1)幼兒在操場上自由玩籃球球、羽毛球、積木、廢舊輪胎等
(2)請幼兒說一說剛才玩了什么,是怎樣玩的。
小結:剛才小朋友用拍、吹、搬、搭、滾的動作使物體動起來,這說明要使物體移動必須要借用外力。
2.探索不同的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
(1)請幼兒嘗試,同樣一件物體(出示輪胎)用力大和用力小的時候,物體的'移動是否一樣。
(2)幼兒移動積木和廢舊輪胎。說一說移動輪胎和積木所用的力是否一樣。
小結:對于同一件物體,用力大的時候,物體就移動快,移動遠或移動高。用力小時候,物體就移動慢、移動近、移動低,移動不同重量的物體,使用的力不一樣。
3.閱讀幼兒用書p26頁,說說圖上的物體是怎么移動起來的。(推、吹、風、水、掰使物體移動)
小結:使物體移動起來的動力可以是人力,也可以是畜力、風力、電力、水力、蒸汽等各種動力。
活動延伸
請幼兒嘗試移動不同物體的移動方式。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9
一、活動目標:
1、能積極參與自己選擇的運動項目。
2、能較好地與同伴配合,共同完成比賽項目。
二、活動準備:
1、和幼兒一起設計運動會項目,并制作運動項目胸牌和獎牌。
2、幼兒自由報名,每人選擇2到3個項目參加運動會。
3、在每天的晨間鍛煉活動中,提供所需的運動器械,讓幼兒反復練習為運動會做準備。
4、《運動會進行曲》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1、運動員入場。
幼兒掛著自制的運動項目胸牌,在《運動員進行曲》的音樂聲中,有精神地入場。
幼兒進行早操表演。
2、小小運動會開幕。
根據運動會項目表,逐項進行比賽。
運動器械的準備、更換、收拾等,由參加該項目比賽的幼兒協助教師共同完成。
鼓勵幼兒積極參加比賽,爭當文明觀眾。
3、舉行頒獎儀式。
在雄壯有力的進行曲音樂聲中,頒發各個項目的金、銀、銅牌。
“采訪”個別“運動員”,請他們談談自己的感受。
四、活動建議:
1、在設計運動會項目時,教師可啟發幼兒回憶看過的'體育比賽或玩過的體育游戲進行設計,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力度。與此同時,還可給運動項目起個有意思的名字,如螞蟻搬豆、小牛拉車、小老虎下山等,以增強幼兒的參與興趣。
2、如有接力賽,可引導幼兒規定每組人數,并事先選好隊員,共同練習。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 10
活動目標:
1.理解序數的含義,能用序數詞正確表示5以內物體排列的次序。
2.從不同的方向(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判定某一物體所處的位置,初步理解物體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變化而不同。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動物運動會”課件、小動物圖片若干、房子圖卡、幼兒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以“小動物參加運動會”引入活動,引導幼兒復習5以內的數。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什么是運動會嗎?
幼兒1:知道,就是比賽
幼兒2:有賽跑、游泳、打球
幼兒3:還要評出冠軍什么的。
師: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要開運動會,(出示小動物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來了幾只小動物?它們是誰?
幼:有獅子、小羊、兔子、牛、豬,一共五只小動物。
(孩子們運動會還是比較熟悉的,可是老師這個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孩子們諸多的討論。孩子們對動物運動會的話題比較感興趣,注意力一下就集中過來,并且很快數出動物的數量)
二、游戲:“小動物排隊”。
教師引導幼兒用序數詞正確表述物體在數列中的位置。
師:五只小動物很快排好了隊伍,(出示圖片2)請小朋友說說小豬排在哪里?
幼兒1:小豬排在第四。
師:你是怎么數的?(請這名幼兒示范點數)(教師提問各種動物排在哪里?)
師:你們對小豬排在哪里有不同意見的嗎?
幼兒2:排在第二
師:你也來數數怎么是第二呢?(請這名幼兒示范點數)
(讓幼兒掌握序數詞是本環節的重點,教師的提問是小動物排在哪里而不是排在第幾,能較好的達成目標一。從幼兒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幼兒對序數的掌握是比較清楚的,能很快說出每種動物所處的位置。教師拋出問題“還有什么不同意見?”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同一種動物會有不同的排列位置,引出下個環節。)
三、引導幼兒初步理解物體的排列位置因起始方向的變化而不同。
師:為什么小豬一會兒是排在第四一會兒又排在第二了呢?
幼兒1:第四是從這邊數起的(中班孩子還分不大清楚左右),第二是從另外一邊數的。
幼兒2:從不同邊數第幾就不一樣了。
師小結:判斷一個物體所處的位置時,由于方向的不同,物體所處的位置也會發生變化。
(相對性問題在序數的判定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也是幼兒學習序數中的難點問題。本環節通過讓幼兒觀察、比較、思考,孩子們很快明白了數排列變化的問題。)
四、以“比賽開始了”(出示圖片3)復習判斷5以內物體所處的位置。
師:小動物們開始比賽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比賽什么項目?
幼兒1:是賽跑啊
師:請小朋友們來說說ⅹⅹ動物排在第幾,從哪開始數的?
(本環節讓幼兒根據上面所學的經驗,從不同的方向數出動物的排列次序)
五、幼兒操作活動,復習5以內的序數,進一步理解序數的含義。
1、出示房子圖卡,認識小動物的新家,根據小動物身上的數字把小動物送到相應的樓層。
2、“快樂的郊游”,根據提示畫出動物的相應位置。
3、“找一找,連一連”,根據兩次動物排隊的次序,按要求寫出動物每次的各是第幾位。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學會了5之內的單向序數,初步建立了序數的概念,并且能按從左到右和從右到左的順序進行點數,為今后學習不同的方位序數奠定了基礎,也為幼兒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準了坐標。整節活動環節安排比較合理,,思路也比較清楚,幼兒所學效果較好。具體體現在:
1、關注幼兒對序數詞的掌握。序數詞的掌握是序數教學的重點,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能關注幼兒是否已經正確掌握序數詞,借助直觀教具進行講解演示,幫助幼兒理解數的含義,能用序數詞正確表示物體排列的次序。
2、滲透物體排列位置的相對性問題。相對性在幼兒數學教育中是一個重要的數量關系,在序數判定中,即物體排列的'位置不變,但對其所處位置的判定會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變。在本次活動活動中,教師能用很自然的問題“為什么小豬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說是在第二,而有的小朋友說是第四呢?”引發幼兒思考、討論,讓幼兒初步理解從不同的方向點數,其結果是不同的。
3、注重通過操作和游戲進行學習與鞏固。學習序數不僅要讓幼兒掌握序數詞,而且應注重讓幼兒在積極操作的過程中,構建初步的數概念,在本次活動中,教師設計了“小動物運動會”的游戲情節,先出示五只小動物,在幼兒點數數量的基礎上說說“什么小動物排在哪里?”讓幼兒學習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說出某個動物在整排動物中的序數;接著出示動物比賽的圖片,讓幼兒說說哪只動物站在哪條跑道,幫助幼兒利用剛學的有關對序數的認識解決新的問題;最后讓幼兒操作練習,按幼兒能力不同分成三組,投放難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鞏固對序數的認識。
4、應用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深奧的序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將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變為生動有趣的教學軟件,整個活動以小動物運動會的形式,貫穿始終。每當電腦顯示小動物參加比賽的畫面,大大激發了幼兒學習的欲望,同時電腦又以不同的聲音來判斷幼兒回答的正確與錯誤,有聲有色,情景交融,優化了教學情境。
不足之處:
1.生活即課堂,可以將幼兒學到的知識經驗應用到幼兒的生活當中,如可增加幼兒排隊的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排列的位置。
2.整個活動的信息量不是很飽滿,活動時間偏短,可以增加幼兒操作練習的機會,讓每個幼兒嘗試做各種難度的練習。
3.注意避免活動中的無效提問。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提問很重要,通過提問可以激發幼兒思維的積極性。但是在活動一開始,教師的導入就顯得有點走過場,“你們知道什么是運動會嗎?”,屬于與目標無關的無效提問,沒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集中教育活動時間。
【高中物理《運動的合成和分解》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08-09
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07-23
高中物理速度和時間的關系教學設計10-27
關于力的合成與分解公式總結07-04
運動的合成教學反思10-25
《圖像的選取及合成》教學設計07-11
高中物理《磁場對運動電荷的作用》教學設計07-10
《因式分解》教學設計10-07
高中物理《磁現象和磁場》優秀教學設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