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基本步驟(精選10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基本步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1
1、教學對象:具體分析所選班的學生的基礎、學習情況,及學生對本次課的知識的理解能力,通過這次課學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內容,對內容進行分層,哪些內容是學生必須掌握,是學生容易掌握,哪些內容較深,與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有哪些差距,學習的內容對學生有哪些實際的'幫助。
3、教學目標:根據該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材的要求具體分析,設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重點要突出技能目標(目標要實際、具體)。
4、教學重點、難點:突破教材,來確定學生在學習本次課時的重、難點知識點。
5、教學思路:為實現教學目標的而選擇何種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能達到的預期教學效果。
6、教學策略:能充分體現本次課的教學思路,在課堂教學中所采取的具體做法;對教學過程能有一定預測,并如何調控。
8、教學流程圖:用圖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課的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
7、教學過程:與教學策略相符,充分體現師生互動,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2
教學設計的過程一般包括: 前端分析(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目標、制定策略、選擇媒體或資源、試行方案、評價和修改等過程。
其中,學習者分析、確定目標、制定策略、教學評價是構成教學設計過程中比較重要的要素,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特別予以注意:
1、“學習者分析”就是要明確“教給誰”,是“導向”。在教學設計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通過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其行為和情感變化反映出來,學習最終是由學生自己完成的。所以教學設計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以學生為導向。教學設計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分析,在分析學生學習一般規律的基礎上,了解學生的需求、接受能力、個別差異等,對學生學習的外部環境和刺激,及其內部學習發生過程加以統籌分析,以便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2、“確定目標”就是要明確“教什么,學什么”,是“核心”。
師生的活動、教學資源和媒體的設計與選擇、教學策略的確定及其應用,要以目標為核心,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
3、“制定策略”就是要明確“如何教,如何學”,是重點。
教學策略是為實現預期目標所采用的途徑和方法,教學策略是教學過程中的綜合解決方案,是保證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
4、“教學評價”就是要明確“教的怎樣,學的怎樣”,并進行調控。
教學評價是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預期目標相比較,通過各種評價方法和手段,收集真實的評價數據,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價值判斷,從中獲得對教學方案修改的信息,調控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3
我國的課程實施或教學主要有三種類型: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基于教科書的課程實施和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我們應該從基于教師自身經驗或教科書的課程實施,走向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即教學目標源于課程標準、評估設計先于教學設計、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以及如何設計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希望教師能夠“像專家一樣”整體地思考標準、教材、教學與評價的一致性問題。
教學是一個充滿問題的專業領域,“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應該是該領域的四大核心問題。然而,人們一直以來對“教什么”和“怎么教”關注較多,而對“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探討得較少。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總是沒有把教學置于“課程”的視域下來思考,沒有整體地、一致地關注著同樣重要的上述四個問題。
在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盡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2001)中規定:國家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也就是說,關注“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等問題的“國家課程標準”應該成為課程實施的依據,即教學應該是基于課程標準的。但是,走進中小學的課堂卻發現,這一意圖至今并未很好地得到實現。盡管在教師的日常話語中,課程標準已經代替了教學大綱,但課程標準似乎并沒有給教學實踐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影響。新課程到底倡導什么樣的“新”教學,教師應該根據什么來組織和開展教學:是根據上級或專家規定的“好課”的標準上課,還是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與目標來開展教學;是根據教材按部就班(即“教教材”),還是基于課程標準自主處理教材(即“用教材教”);是模仿別人的“優質課”,還是基于課程標準創造自己的優質課。這些問題還依然存在。更進一步地,關于作為學生應知和能做的“期望列表”——課程標準如何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的討論,就更是鮮見了。
因此,本文首先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我國的課程實施取向,指出當前我們應當基于課程標準來實施課程,進而探討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設計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以期為我國推進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個參考框架。
課程實施的三種取向
盡管人們對“課程實施”有不同的理解,如有學者認為,課程實施是教師怎樣將規劃好的課程方案付諸于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有學者認為,課程實施除上述提及的學校/課堂層面的教學外,還應包括地方層面的課程推廣,但是,不管怎樣,教學是課程實施的重要范疇。本文將課程實施限制在教學范疇來探討。
關于課程實施取向的研究,最為大家熟知和廣為引用的'是Snyder等人提出的忠實(fidelity)取向、相互調適(mutual adaptation)取向和課程創生(enactment)取向。這三種取向構成了一個連續體,囊括了實施中一切可能與不可能的情況。事實上,對任何政策、方案或計劃的實施都可以拿這個框架去分析,因此,在理論上它具有廣泛的解釋力。但是,回到我們課程實施的現實情況,一方面,忠實取向的課程實施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課程實施中的兩個主體——教師和學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教學離不開他們的情感、動機與價值觀,何況學校與課堂在情境方面又存在著如此大的差異,教師勢必要靈活地處理這種差異;另一方面,三種取向的劃分缺乏現實的執行力,如“相互調適”如何調適,調適的依據與標準是什么,“課程創生”創生什么,創生的依據與標準又是什么,這些核心問題都是沒有答案的,因此,它對教學缺乏實際的指導意義。更關鍵的是,它無法為回答我們前面提到的、我國當前正面臨的課程實施問題提供適宜的概念工具。這促使我們從我國的傳統和現實出發,嘗試提出更具本土性的課程實施取向分類。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國的課程實施或教學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二是基于教科書的課程實施,三是基于課程標準的課程實施(教學)。當前,盡管有了國家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該基于課程標準開展教學,但事實上絕大部分教師還是依據教科書來實施課程。
(一)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
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就是教師憑借自身所具備的知識和所信奉的理念開展教學,“教什么”和“怎么教”主要依賴于教師自身的經驗,“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還沒有真正進入教師關注的領域。這種課程實施取向主要存在于普及教育和教科書(正式的學生課本)出現以前。
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的基本特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中的課程與教學系于教師一身。教師成為教育內容的活的載體,教師所具有的經驗成為課程的內容,教師所具有的教育理念左右著課程實施的格局,教師的素養決定著教育教學的質量。“教什么”和“怎么教”都由教師自身有什么可以教和他所信奉的怎么教得好的理念所決定。
(2)教師在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中扮演著神圣的角色。也正因如此,在漫長的教育史上,教師往往被看成是某種神圣的或社會主導性觀念的傳播者。教師有如牧師,是圣訓的代言人,或者,是統治者聲旨的發布者。
(3)在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為教師的教育理念和他所擁有的經驗主宰著學生的發展方向和學習結果。 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也具有一定的歷史合理性。在古代,由于受教育的人數少,對教師的要求高,能擔當教師這一角色的人多數都是那個時代的精英,他們的言傳和身教被社會認可,被人們奉崇,具有權威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需求逐漸擴大,基于教師經驗實施課程失去了它的現實性。即便教學真的如有些學者所認為的:“教師所能教給學生的只有自我。”那么,教師的自我也必須有質的規定性,有底線的要求。不然,教學就存在太大的隨意性。也正是從這種意義上,有學者指出,“不少時候,語文教帥在教學生的,還是小集團內流行的或個人現行生產的‘知識’。而那些闡釋、變異、生產,往往是不自覺的、即興的、無理據或者僅以‘我以為’的個人件反應為理據,從來沒有被要求作學理的審查。僵化和隨意性過大并存,是語文教學內容的嚴重問題。”其實,不僅語文學科如此,凡是基于教師經驗的課程實施都可能存在這一嚴重問題。
(二)基于教科書的課程實施
19世紀三四十年代,由于普技教育的需要,教科書開始在西方出現。在我國,真正的教科書(正式的課本)是20世紀初“廢科舉,興學校”以后的事。教科書的不斷運用和完善,極大地改變了教學的面貌。教科書越來越成為課程實施的主要依據,對“教什么”和“怎么教”起著決定作用。“教科書是學校教育的心臟,沒有教科書就沒有學校。”教科書是“支配性的教室資源”,甚至決定該學科80%的課程內容。
基于教科書的課程實施的基本特征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于教科書的課程實施中的“課程”幾乎等于教科書,大家把教科書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把教科書看做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濃縮和再現,是學科知識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
(2)教師在基于教科書的課程實施中成為照本宣科的“教書匠”,無論是農村的教師還是城市的教師,無論面對的是怎樣的學生,也無論在什么樣的學校,“教科書是教材的權威,是教學方案的心臟;沒有教科書就沒有學校,應該教什么?如何教?幾乎完全取決于教科書。”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教師對新課程帶來的教材更是持抱怨的心態。在他們看來,教材改變了,原來他們習慣并熟練了的教學內容都變了,所以給他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并且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
(3)學生在基于教科書的課程實施中,成為了一個被不斷灌輸的容器,他們視教科書的內容為定論的知識,學生的學只是圍繞著感知、理解和記誦教科書而展開。長此以往,學生形成了死記硬背的習慣,批判、反思。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4
1、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應該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課后反思。其中教學過程里面又包括導入環節,新知呈現環節,操練環節,知識拓展與鞏固環節,再加上總結環節。
2、什么是教學設計:
(1)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
(2)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
(3)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4)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5)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3、教學設計的幾個主要環節:
(1)分析教學內容
(2)學習者分析(學生)
(3)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4)教師分析
(5)教學策略的分析
(6)教學評價的設計
(7)教學反思
4、(1)教學目標的設計:
教學目標包括教的.目標,也包括學的目標。它就是通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最后達到的一種目標。它是教學設計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般依據《歷史課程標準》,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去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
(2)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師在備課時要對選用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教學方法的設計實際上就是確定教學方法的運用: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選用的依據包括五個方面,具體內容參照第二講中的相關內容。注意一個課時的教學往往不止一種方法,在設計方法時最好具體到每個子目或每個知識點上。
(3)教具的設計:
歷史教具是歷史教學必要的輔助手段,包括實物類教具、圖示教具、多媒體教具等。實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種歷史物件的模型或樣品、有利于教學的其他具體物品;圖片教具主要是一些歷史圖片、地圖;多媒體類教具就是多媒體課件及相關的設施。備課時要精心考慮可以選用的教具以輔助教學,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4)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板書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相關內容的學習效果。怎樣進行板書設計,將在后一節講述。
(5)教學反思:
教學后記要重點寫自己教學過程的得與失,教后的體會與認識,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5
教學目標:
一、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使學生了解到進行曲的節拍、速度、情緒、節奏、結構上的主要特點。
二、通過對《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欣賞,使學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點節奏、切分節奏以及休止符的運用,使此曲節奏感強,雄壯有力的情緒,表現當代軍人那種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特點。
三、通過對閱兵式片段的欣賞,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
一、了解進行曲的節拍、速度、情緒、節奏、結構上的主要特點。
二、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感受其中的附點節奏、切分節奏和休止符的作用。
三、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復、旋律的重復與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的運用,使此曲便于傳唱,瑯瑯上口,便于記憶的特點。
教學難點:
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運用的妙處。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著大家上一節欣賞課,首先,老師想請每組前面的五名同學到講臺前面來,我們隨著音樂原地踏步,其他的同學在座位上隨音樂拍手、拍腿,好嗎?播放《一二三四歌》《我們多么幸福》兩首歌曲。
生:隨音樂踏步,拍手,感受音樂的情緒及節拍的變化。
師:剛才,我們隨音樂走路或拍手時,大家在聽到哪首歌曲時的步伐整齊,哪首歌曲時步伐零亂了呢?
生:第一首整齊,第二首亂了……
師:大家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嗎?
生:因為節奏和速度變了。
師:對!第一首歌曲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二三四歌》,而第二首歌曲大家還記得嗎?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我們多么幸福》,那么大家知道為什么我們做完早操回教室時要聽《一二三四歌》而不是聽《我們多么幸福》這首歌嗎?
生:因為《一二三四歌》節奏鮮明,適合走路,能使隊伍走的整齊……
師:同學們說的很對!因為《一二三四歌》是具有進行曲風格的歌曲,所以適合隊伍的行進,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進行曲嗎?學生匯報有關進行曲的知識,講授進行曲及其特點。
那么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進行曲風格的樂曲,感受一下進行曲的魅力。
三、新課教學:
(一)欣賞國慶xx周年閱兵視頻。
師:首先,老師請大家欣賞一段視頻。
生:欣賞視頻。
師:這是一段建國xx周年的國慶閱兵視頻,同學們能說一說你們在看了這段視頻后的感受嗎?
生:激動,振奮人心……
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每當老師看到這段視頻時,總是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每次看到時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激動不已,這份激動不僅來自于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也來自于背景音樂帶給我的感動!大家聽到閱兵現場的背景音樂了嗎?這首樂曲的就是今天老師要跟大家共同欣賞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剛才同學們可能是被閱兵式的恢宏氣勢所吸引而忽略了背景音樂,不要緊,我們再來欣賞一段由軍樂隊演奏的這首樂曲,讓我們好好的感受一下樂曲帶給我們的激動人心的情緒,好嗎?
(二)欣賞軍樂隊演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師:欣賞了由軍樂隊演奏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同學們有什么感受嗎?通過欣賞這首樂曲,我們仿佛看到了解放軍戰士颯爽的英姿,感受到了他們勇往直前的精神。這首樂曲是由軍樂隊演奏的,同學們知道軍樂隊中的四件主奏樂器是什么嗎?
生:匯報軍樂隊中的四件主奏樂器的音色特點。
師:我們了解了軍樂隊中的四件主奏樂器,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首樂曲,請同學們邊欣賞邊思考這三個問題。
生:欣賞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對,我們欣賞一首樂曲或歌曲時,首先都要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只有掌握了這最基本的方法,我們才能更好的欣賞一部音樂作品。
(三)介紹作者: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這么多遍的欣賞,充分的感受到了樂曲的魅力,每當聽到這首樂曲,我們的心都隨著激動不已,那么這么優秀的作品,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誰,對嗎?
生:匯報作者生平簡介
(四)賞析、演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
1、賞析歌曲:
師:同學們聽此曲后的有什么感受
生:振奮人心
師:聽完這首歌曲后給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樂(最容易哼唱的部分)?
生:開頭: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師:分析開頭的旋律:同音重復(只有一個音ⅰ組成)
不加任何節奏的演唱和加人附點和切分節奏的演唱,比較二者的區別,感受加上附點和切分后給人的感覺是什么?(具有號召性,節奏鏗鏘,振奮人心)
全曲大量運用了附點和切分節奏,目的是想表現什么?(音樂豐富了,表現力強,更能表現軍人勇往直前、堅忍不拔的精神)
2、填歌詞,找出旋律的特點
(重復和變化重復、旋律位置比較低,旋律語氣化,便于記憶、傳唱)
3、在這首音樂作品中,有兩處最為精彩的地方(老師示范演唱),哪兩處能引起你的注意?(“聽”)
比較“聽”的后面用休止符和變成用拖拍,其音樂效果有什么不同?
(讓聽眾能有更好的空間去想象各種場面,把時間和空間留給聽眾,摒住呼吸,此時無聲勝有聲!)
4、把學生分組,通過欣賞《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后,給大家的感覺,用自己的方式把這首進行曲表現出來。如邊唱邊拍手、指揮、正步走等。
四、總結下課
今天,我們接觸了進行曲這種音樂體裁,并欣賞了由的作曲家鄭律成所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是我們更好的掌握了進行曲,了解了為什么好歌、經典曲目可以流傳至今,廣為傳唱。同時,我們也了解了以后欣賞樂曲可以通過哪幾方面來賞析,會欣賞更會分析。
今天我們就上到這,謝謝大家!
學生伴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離開教室。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初步掌握三連音節奏、弱起起唱,并能唱準和感受三連音在作品中的表現效果。
2、人文教育目標:通過學唱國歌、介紹聶耳、講述國歌的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使他們懂得唱好國歌的意義,并能用恰當的力度表現歌曲雄壯激昂的情緒。
教學重點:
運用恰當的力度正確的表達歌曲所表現的情緒、內容。教學難點:三連音與弱起起唱在歌曲中準確唱法。
教材分析:
《義勇軍進行曲》田漢詞聶耳曲,是影片《風云兒女》的主題曲,歌曲為四二拍,一段體,旋律線條起伏,節奏的頓挫、歌詞的內容等作相應的力度變化,有層次的表現歌曲的內涵,以表現強烈的戰斗性,使歌曲充滿革命的激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鋼琴。
教學流程:
一、組織教學
學生按要求聽錄音走進音樂教室。師生問好,安定情緒。
二、基本訓練發聲練習
1、教師彈奏C調音階,學生模唱
2、1=C→F2/412
34
54
32
1—演唱時要求有彈性、飽滿。
三、新授
1、聽錄音《紅旗飄飄》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聽歌曲,老師問:通過聽到的歌曲,你想到了什么?學生可能回答想到了為祖國爭光、要熱愛祖國……這時教師引導出國歌——切入正題。
2、講故事:老師問:你對國歌了解多少?請你告訴我好嗎?老師根據學生的了解介紹國歌的由來,《義勇軍進行曲》是抗戰題材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歌——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會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人大會通過決議,將《義勇軍進行曲》定為國歌。由國歌的`由來,介紹聶耳,原名聶守信,是云南玉溪人,在他二十三歲的生命中創作了三十多首歌曲和一些民族器樂曲,作品集中反映了中國人民奮起抗戰的堅強決心,具有強烈的時代精神,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富于獨創的藝術形式,他的作品由《義勇軍進行曲》《大路歌》《賣報歌》等。
3、聽國歌我們來聽一聽國歌的演唱,播放課件,動畫中出現了哪些人物?(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國家領導人)你知道國歌是怎樣寫成的嗎?你知道新中國是如何成立的嗎?
4、唱國歌
下面同學們用自己對國歌的理解來唱唱這首歌。
5、分析作品
認識三連音、弱起起唱。通過屏幕上的顯示,你怎樣理解?說一說作品中三連音給你什么感覺?(一拍里包含三個等長時值的音,在進行曲速度中顯得矯健雄壯,仿佛行進的號角、鏗鏘的軍鼓聲)大家隨伴奏音樂演唱。
6、想一想國歌在什么情況下演唱?它給你一種什么感受?并進行表演。
四、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國歌有了更深的認識,說說你今后將怎樣為祖國和國家做貢獻呢?
五、下課
學生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目標是演唱國歌,國歌大家都會唱,所以在學唱時我只把容易出錯的地方(如三連音、弱起等)重點講述、練習。通過演唱國歌,表演升旗儀式或運動員上臺領獎儀式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意教育,明白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激發他們的愛國情緒。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7
一、自主學習階段
自主學習階段包括復習、導入、檢查預習等內容。復習時教師設計好知識點,有檢查,有鞏固提高,又有對本節知識的聯系鋪墊。新課引入要自然新穎,布魯納說過:“學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生們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創造力的形成。因此,一節課當中,巧妙設計導語,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學《燕子》一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導語:“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中有很多景物都來爭著報春,誰來說說,你都知道有哪些景物都來爭著報春?”“小河開化”“小草發芽”“楊柳泛青”,等等,一個個答案呼之欲出,正在同學們興趣來潮時,緊接著再問:“還有一位從南方遠道而來的好朋友,你們猜猜看,它是誰?”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說:“燕子”。這樣,同學們帶著滿腔熱情和求知欲投入到了學習當中。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針對新課提出學生自主學習目標,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共性問題共同引導。其中抓好課前預習十分重要。預習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讀準字音,理解新詞,讀通句子。了解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查資料,收集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課堂上就能節省時間,組織學生交流時,學生們也能各抒己見,這樣,學生學的輕松,課堂效果良好。
二、啟發交流階段
啟發交流階段包括知識要點、應用舉例、問題探究等內容。針對學生自主學習反映的情況,教師啟發學生自己對知識點進行剖析,通過應用舉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培養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精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講解必須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要把關注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使學生樂學、善學、會學。學起于思,思起于疑。課堂上教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得以充分發揮。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抓住可疑點,就會促進學生的思維,帶來求知上的創新。
例如,在講《月光曲》一課時,可以引導學生首先對課題進行質疑,這樣既有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出示課題后,可以問學生看到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學生回答之后,又引導學生質疑,同學們知道《月光曲》是誰創作的.?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這時就讓同學們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正確的答案。在講解課文時,教師要抓住重點段落,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不斷的提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驗。
三、練習反饋階段
練習反饋階段包括練習檢查和歸納總結等內容。教師可采用課后練習、同步訓練等不同方法檢查反饋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目的是了解學生本節基本學習目標是否達到。教師要及時點撥、簡要總結,站在本學科的高度,站在教學全局的高度,讓學生理清思路,掌握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使學生感到有明顯收獲。
四、拓展提高階段
本階段包括知識拓展深化和延伸提高等內容。教學可通過典型題目進行重點點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體現通性通法,引領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教師是在“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吃透文本,把文本作為載體,走進生活,培養學生的技能。愛因斯坦也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展的源泉。”一課結束后,對學生提出想象性的問題,做到課外延伸,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結束《跳水》一課后,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當孩子被救上來以后,請同學們想一想船長、水手會對孩子說些什么?孩子會對船長、水手說些什么?學生們懷著極大的興趣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著孩子被救以后的場面:
(1)船長會說:“你為了逞強完全不顧后果,差一點失去了生命,你應該吸取這次的教訓。”
(2)水手會說:“幸虧你爸爸出來的及時才挽救了你的生命,要不后果真不敢想象。”
(3)孩子會對船長說:“爸爸,這次經歷太驚險了,為了一頂破帽子,我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以后我再也不做這樣的傻事了。”
(4)孩子會對水手說:“謝謝你們救了我。”這樣,在拓展練習中,展現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個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是:教師首先要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然后將啟發、閱讀、探究、點評、總結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發展探究思維為目標、以學科的基本結構為內容、以再發現為學習方法,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和學習,經歷一個提出問題(研究專題)――探索研討――總結提高過程,去發現學習規律,掌握科學學習方法。另外,還體現了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原則,在前三個環節基本知識和技能充分掌握的基礎上,最后有拓展、有提高,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總之,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它的內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8
一、指導思想:
《觀潮》(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第十三課)是一篇描寫祖國壯麗河山的文章。本課的設計旨在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現代教育媒體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觀看錄像了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感受祖國河山的壯麗,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周圍事物,注意積累材料的習慣。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四自然段。
三、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有關“潮來時”的描寫。
四、教學準備:自制課件、錄像機、鵬博士教學軟件、液晶投影儀、大屏幕、錄像帶、多媒體電子教室。
五、課堂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13課《觀潮》。(齊讀課題)教師提問課文寫的是什么潮呢?(板書:錢塘江潮)
教師介紹:錢塘江是浙江省最長的一條河流,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板書:天下奇觀)(解釋“觀潮”與“天下奇觀”中的“觀”有什么不同)。
(二)匯報交流
1、請同學們談一談通過預習對這“天下奇觀”有何初步的了解?
2、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看課本,說說預習時你是怎樣給課文分段的?能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嗎?(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
(三)放錄像(潮來時一段)。初步感知“天下奇觀”的.壯麗與雄奇。
1、過渡:錢塘江大潮氣勢非凡,那奔騰咆哮的壯麗圖景讓人驚心動魄。難怪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八日,在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匯集了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們爭先恐后地早早趕到,盼望一度錢塘江大潮的風采。同學們,你們見過那種景象嗎?想不想親眼看一看?老師這里有一段錄像,請同學們戴上耳機,看看畫面,聽聽聲音,來初步感受一下這“天下奇觀”。
2、學生談看錄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課文內容
過渡:剛才我們在錄像上看到的景象書上也有,同學們看看是哪一段?
(學生通過看書找出是3、4自然段)
1、學生自讀3、4自然段。劃出能寫出潮來時氣勢的語句,把不明白的問題用問號標出,對特別喜歡的句子就努力讀精彩些。
2、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提問隨即板書關鍵詞語)
(1)教師通過視聽教學幫助學生解疑。
課件出示:
①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a、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
b、怎么會出現“一條白線”?看到白線人們怎樣沸騰的,學學看,就這種場面可以用文中的哪個詞來形容?
c、齊讀這句話,讀出那種沸騰的場面。
②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墻。
a、怎么會形成“白色城墻”呢?
因為大潮由遠而近,遠看像白線的白浪越變越大,越漲越高,看上去就像一道白色城墻。)
3、交流學生喜歡的句子。(根據學生的交流隨即通過大屏幕展示寫潮水的句子,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想象錄像上的景象有感情地朗讀等手段加深理解體驗大潮的奇特。)
課件出示:
①午后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a、潮來時是什么樣的聲音?誰能學學看?
b、就這種聲音作者用什么詞來形容的?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a、師:看到白線拉長變粗,潮水很快地占滿江面,迅速向我們奔涌而來,那氣勢越來越雄偉,你的心情也會隨之越來越激動,誰能讀出這種感覺來?
b、指讀。
c、男女同學比賽讀。
③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a、從這句話中你讀出了什么?如果這句話換成“浪潮越來越近,氣勢越來越雄偉,聲音越來越大。”你覺得怎么樣?
b、如果換成原來的內容,又覺得怎樣?怎樣才能讀出那種氣勢來?
c 、指讀、師讀、齊讀
4、教師小結:作者把大潮到來時的氣勢寫得多形象,正如預習提示中所說的,把大潮寫得有聲有色,雄偉壯觀,使人如臨其境。(板書:有聲有色、雄偉壯觀)
5、學生將3、4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得邊讀邊想象,再次體會潮來時的雄偉氣勢。
6、學生通過訪問教師計算機,調做“根據課文內容填空”。(教師在網上查看學生練習情況)
7、調一學生的練習作示范,投影到屏幕集體訂正。
(1)作者按什么順序寫潮水變化的?(教師指屏幕啟發學生說出由遠而近)
(板書:遠近)
(2)師小結:作者隨著時間的推移、位置的變化,按由遠及近的順序寫潮水變化,使我們仿佛站在錢塘江畔,聽到聲音越來越大,看到潮水越來越近,浪頭越來越高,使我們感受到大潮滾滾而來,奔騰咆哮的非凡氣勢。我們為在祖國大地上有如此壯觀的景象而自豪、而驕傲。
(3)讓學生帶著無限贊嘆之情大聲朗讀這段話(課件出示: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一段話)。
(4)師生接讀(教師說括號中的詞,學生接讀余下的內容)
(5)小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潮來時”一段,通過學習了解到錢塘江大潮來勢兇猛,氣勢非凡,那么“潮來前”、“潮過后”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8、學生自學余下的幾段。
(五)學生質疑。
(六)學生通過網上查閱,自己解疑。
(七)學生通過網上訪問教師計算機。調作鵬博士軟件中《觀潮》一課的練習,
據自己情況自由選擇,自我檢測(教師網上查看,個別輔導)。
(八)課堂總結。
(九)放錄像(讓學生整體領略“天下奇觀”的非凡氣勢)
(十)布置作業。
附:板書設計:
觀潮遠潮來前雄偉壯觀、(錢塘江潮)潮來時近潮過后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9
一、情感培養目標:
1、培養學生對進行曲的興趣,通過欣賞中外樂曲熱愛和理解多元文化。
2、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接受音樂審美教育。
3、通過課件的展示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二、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中外進行曲,在現有認知結構基礎上了解進行曲在節拍、速度、情緒、節奏、結構上的特點。
(2)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聽辨、分析,體驗音樂片斷,通過體驗與感受,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高音樂鑒賞、分析能力。
(3)在教學中,激發學生不斷通過對音樂材料的呈示產生愉悅的審美,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積極主動參與音樂音樂實踐,體會音樂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地位。
三、教學難點
1、在現有認知結構基礎上了解進行曲在節拍、速度、情緒、節奏、結構上的特點。
2、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比較羞澀、敏感,教師要在課堂中創造表演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表現音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我們在聽音樂的時候,經常會隨音樂律動我們的身體,有時會點頭,有時會踮腳,有時會拍手,下面呢,就請幾位同學走上講臺一起隨音樂動起來。(對表演的學生要求:跟隨音樂節奏原地踏步,音樂不停踏步不停)(播放幻燈片一中的音樂)生:走上講臺實踐
師:接下來請同學說一下自己的感受,哪段曲子讓我們感覺到踏步整齊一些呢?生:第一首師:同學們說的很好,第一首是進行曲,它具有步伐節奏特點,有著行進的感覺,步伐節奏特點是進行曲最基本的特點。那什么是步伐特點呢?步伐節奏通常指二拍子(放幻燈片講解2拍子與3拍的強弱特點,通過律動對比2拍子與3拍子的'不同)
(放音樂)隨音樂律動體驗2拍子,和3拍的區別,老師帶領下進行
二、新課教學,拓展深入
1、《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講析
師:接下來我們就走進豐富多彩的進行曲,分析一下進行曲還具備那些的特征,首先我們來欣賞一首由鄭律成先生創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他是中國國籍的朝鮮作曲家,他創作過很多作品?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這首樂曲,欣賞的同時請同學們說一下,該樂曲是用什么來演奏的,是幾拍子的,速度是怎樣的,情緒又是怎樣的,一般什么場合會用到該樂曲?
(播放視頻)板書設計:演奏樂器、幾拍子、速度、情緒、步伐力度、場合學生:銅管樂隊
2/4
中速激越昂揚鏗鏘有力閱兵儀式
2、《婚禮進行曲》講析
教師:是不是所有的進行曲都有著激越昂揚的情緒呢,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進行曲,感受一下這首進行曲在什么場合會用到,用什么樂器來演奏的?學生:婚禮進行曲
師:這首樂曲是用管風琴來演奏的,管風琴歷史悠久,發源于4世紀,13世紀在歐洲盛行,多在教堂使用。(展示圖片)
這首樂曲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瓦格納創作的,這首樂曲選自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第一場開始時的一段混聲合唱,簡單介紹羅恩格林劇情接下來我們在欣賞一下混聲合唱版的《婚禮進行曲》。(律動身體,用拍手和跺腳的方式感受音樂)生:回答
板書設計:管風琴2/4稍快中板、歡樂幸福、步伐歡快、婚禮儀式
3、《葬禮進行曲》講析
師:接下來,我們繼續欣賞另外一首樂曲,分析一下這首進行曲又有著怎樣的不同之處?播放《葬禮進行曲》
板書設計:鋼琴
4/4慢速、悲哀、悲傷,哀婉抒情
步伐沉重、葬禮儀式生:回答
師:簡單介紹肖邦,愛國主義者,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這首樂曲偉大的1837年,肖邦和他心愛的姑娘瑪麗亞·沃德津斯基的戀愛終結了,這使肖邦很痛苦。也就是這一年,他第一次出現了嚴重疾病的征兆。想起自己流亡在異國他鄉,而祖國還在帝俄統治之下,他感到憤懣,這樣,疾病更加重了。肖邦認為再也見不到親人和祖國,于是,他寫下了一首《葬禮進行曲》。這首《葬禮進行曲》是降B小調,4/4拍,慢板,用復三部曲式寫成。樂曲沒有前奏。開始,是描寫送葬的行列,肅穆而緩慢地行進,遠處不時傳來低沉的喪鐘聲。主音“6”為其基礎音,加上大量附點音符為其特色)教師簡單講解該部分。師:三首樂曲聽過之后請同學們說一下,三首曲子的共同點?(教師引導)生:都是偶數拍子,具有步伐節奏師:都是進行曲,為什么情緒不同呢?
生:伴奏樂器,速度,旋律等音樂要素的不同,所以音樂表現情緒也不同。(教師引導)
師:欣賞了這么多進行曲,下面就請同學們想一想還有那些場合會用到進行曲,請根據下面的音樂片段來判斷一下(播放音樂片段)學生:回答
三、結束本課
最后在老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拉德斯基進行曲》中結束本節課(同學們隨音樂主題拍手律動)。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 篇10
一、教學內容
人音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欣賞教學—《同伴進行曲》
二、教材分析
樂曲為復三段體結構,是一首用管樂器(包括銅管樂器、木管樂器及打擊樂器)演奏的進行曲。作者泰克早年曾在軍隊中供職,在此期間創作本曲,但樂隊隊長并不欣賞,還加以嘲諷。后來廉價賣給出版商,演出后卻受到人們極大的歡迎,作者一舉成名。樂曲的曲名系以后所加,用以表示對就是軍樂隊中同伴們給予他的關心和幫助的感激。
三、教學目標
1、了解進行曲體裁音樂的強弱、速度、風格特點等知識。
2、聆聽《同伴進行曲》,能聽辨樂曲的不同樂段,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內容,能邊聽音樂邊進行列隊表演和打擊樂伴奏。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音樂實踐,激發音樂欣賞的興趣,體會同伴之間的珍貴友誼之情。
四、教學重難點
1、感受進行曲的風格特點,聽辨樂曲的異同樂段
2、聽音樂進行隊列表演和打擊樂伴奏
五、教學準備
紙杯、鋼琴、多媒體、哨子、打擊樂
六、教學過程
一、杯子節奏游戲
1、師:我們先來做一個杯子的節奏游戲。請同學們仔細看桌上的六個杯子,胡老師要用擊掌的方式,打出一條節奏。你們可以嗎?
2、師:看!我的杯子發生了變化。(第一拍為強拍)
再來打一打,但是這次我要加大難度了,請同學們一邊拍一邊要觀察杯子的變化,我的杯子發生變化的時候你的節奏也要發生變化。(強弱強弱強弱)
3、師:現在的這條節奏若果用強弱來表示的話就是:強弱強弱強弱
4、師:我們就用這樣的節奏來為下面的樂曲打一打拍子(播放《運動員進行曲》)
5、師:咦,這段旋律熟悉嗎?在什么場合聽見過?
6、師: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運動員進行曲》,它的強弱規律就是強弱強弱設計意圖:通過杯子節奏游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感受進行曲二拍子強弱的特點
二、了解進行曲
1、師:如果用一幅圖來表現一下剛才那首曲子所表現的畫面,你覺得哪一幅比較合適?
2、師:對,進行曲就是一種用步伐節奏寫成的曲子,通常會出現在閱兵式、運動會、開幕式等比較隆重的場合。
3、師:我要請同學們來給進行曲把一把脈,數一數進行曲每分鐘的心跳。拿出你小手,輕輕地拍一拍你的大腿
4、師:進行曲每分鐘的心跳是120——130下,速度怎么樣,很快,但是卻跳得很有節奏。所以進行曲可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播放的,它有很多的講究。我們來回顧一下進行曲的知識
設計意圖:在實踐中學習進行曲知識,熟悉A段旋律,激發學生學習欲望,也有利于知識地更好吸收
三、揭題
1、師:今天,胡老師要請同學們來欣賞一首世界上非常著名的進行曲——《同伴進行曲》。首先,請用熱烈的.掌聲請出作者
2、(教師化妝成作者,用第一人稱講述作品創作背景)
設計意圖:教師用第一人稱講故事的方式介紹作者及作品,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體會作者與小伙伴的友情。
四、聆聽樂曲
(一)聆聽A段
1、師:今天,泰克先生要帶同學們去軍隊里看一看,學一學本領。聽!他的小伙伴們來了!播放A樂段
2、師:我這兒有兩種圖形,哪一種圖形更能表現剛才所聽到的音樂。(一種波浪線,一種小圓點)
3、師:小圓點,因為剛才聽到的音樂有什么特點?剛健有力,仿佛好像是泰克先生和小伙伴們在隊列練習
4、師:我們趕緊看看他們在隊列練習的時候都做些什么?師隨音樂做踏步、敬禮、轉頭的動作,學生仔細觀察。
5、師:請你學一學他們的動作。
6、學生跟隨老師律動,當音樂發生變化是,仔細觀察老師的手勢進行隊列變化表演
(二)聆聽B段
1、師:哦,小伙伴們有點累了,坐下休息一下,聽泰克唱支歌吧!教師用B段旋律創編歌詞,演唱,學生聆聽
2、師:泰克在唱什么?(仿佛在和老朋友回憶以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適合用什么線條?(波浪線,旋律優美,比較抒情,不像之前那么鏗鏘有力)
3、師:我們也加入吧。用“唻”模唱,注意口型
4、帶歌詞演唱B段
(三)聆聽C段
1、師:我們來聽聽樂曲的最后一部分,聽辨一下,這一樂段和之前我們聆聽的哪一樂段相同?是完全相同嗎?
2、師:和第一樂段相同,但比第一樂段少一次主題。所以這首曲子的結構是:A+B+A的三段體結構,也叫做復三段體結構
3、師:還記得我們在第一樂段時做的踏步、敬禮、轉頭的動作嗎?我要用另外的東西來替代他們?
4、師:請同學們看一看你手中的樂器,打一打,想一想,你的樂器發出的聲音和屏幕上的那個圖形相似?(響板:實心點串鈴:波浪線)
5、師簡單講解樂器的演奏方式:用響板代替踏步,用串鈴代替敬禮,用哨子代替轉頭
6、和著音樂演奏
設計意圖:低年級孩子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聆聽的習慣還在不斷培養中,教師要運動用律動、模唱、打擊樂等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各個感知器官,使其參與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聆聽樂曲中來
(四)完整聆聽
師:讓我們來一次完整的閱兵儀式吧!
A段:隊列演習B段:靜靜聆聽,休息A’段:打擊樂
五、情感升華
1、師:同學們,不知不覺,我們把泰克先生的《同伴進行曲》都聆聽完了。最后,泰克先生還有幾句話想跟大家說。
2、泰克:同學們,今天真的很高興認識這么多的小伙伴,你們之間配合的默契讓我很感動,也讓我想起了在軍隊時候我和我的小伙伴們一起訓練的美好時光。我想送大家一首歌—《友誼地久天長》
友誼需要真誠去播種,友誼需要熱情去灌溉,友誼需要原則去培養,友誼需要諒解去護理。
希望同學們能珍惜你生命中每一段珍貴的友誼!再見!
【教學設計基本步驟】相關文章:
關于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02-27
比例的基本性質小學教案設計01-31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3-20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