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數).
3.培養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學具和教具
投影片,紙條、小棒、各種尺子、釘子、圖釘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讓學生們用課前準備好的鉛筆、小紙條、釘子等物體和自己的課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測量工具為標準匯報每個人課桌的長度.(答案五花八門:有4拃那么長,8根小紙條那么長……)
2.教師談話:同學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結果卻都不一樣呢?(因為我們測量課桌所用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3.導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結果,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課桌到底有多長.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所使用的單位和測量的方法.(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4.師:當我們要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時,一般用“厘米”做單位進行測量.(擴展介紹:厘米在國際上,都用字母cm來表示.板書:cm)
二、新授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師: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
師: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長呀?
師:閉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問:找找看,大家帶來的物體中,還有你的周圍,什么物體的`長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徑、指甲蓋的寬度、牙齒的寬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答案,如:從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從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3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匯報)
問: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們有什么發現?
(1.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3.是幾厘米,這幾厘米里就有幾個1厘米.)
2.學習用厘米量
嘗試測量同一個學具(一根8厘米長的小棒)
師:每個同學都有一根小棒,請你用尺子試著量一量這個小棒有多長?
問:測量的結果是多少?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正確的量法與錯誤的量法對比(利用實物投影演示兩種量法),使學生鑒別出正確的量法.
小結:量一個物體時,要把尺子“0”刻度對準物體的一端,再看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厘米.
學生活動:先從自己帶來的學具中任選一件,舉給同學們看一看,大概估計一下它的長度有幾厘米.然后實際測量所選物體的長度,看是否與估計的數值相等.
3.師:通過學習,你們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每人拿出一根細繩,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鄰的同學比一比,看有什么發現?
2.發展性練習
問:假如一個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幾個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圖片“磨損的尺子”),你們有什么辦法能就用這把磨損的尺子測量出物體的準確長度嗎?
四、歸納質疑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布置作業
1.回家后,以厘米位為單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歡的物體的長度.
2.課后調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是以厘米做單位的.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2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二)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數)
(三)培養學生觀察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的方法。
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具和學具
教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長的紙條,投影片若干張、
學具:學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圖釘,一條繩子,沒削過的新鉛筆一支,裝墨水瓶的空盒一個,三張紙條(分別長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幣一個。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提問:誰能說一說你的課桌面有多長?
同學們可能不知所措,無從回答,教師提示,可以用你有的東西比一比,學生可能用鉛筆、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學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結果時,有的同學可能說3支鉛筆那么長,8根小棒那么長。
那么長,有的同學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樣說明其長度。
敘述:有的同學說課桌有3支鉛筆那么長,8根小棒那么長。
那么長,你們說得都對,但為什么數都不一樣啊?(使學生體會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這樣說起來就很不方便。因此,我們需要有統一的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剛才有同學用尺子來量課桌的長,但不知道用什么單位表示它有多長。今天我們就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厘米”做單位。(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學習新課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敘述:請同學們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是1厘米,請同學們用尺子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厘米。
教師將1厘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請學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
看看你的尺子,說一說:
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到哪兒是3厘米長?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2、學習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紙條的長度。
敘述:量紙條時,把尺子“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正好對著“5”,說明紙條長5厘米。
學生動手操作
1、請同學們將你事先準備好的三張紙條拿出來,量一量,它們分別長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條,把量得的結果寫在上面。
2、看一看這支鉛筆長________厘米。
從圖中看出鉛筆長8厘米,如果讓我們去量削尖的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取整厘米數)
由學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鉛筆,實際量一量,從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來量。
3、量一量
一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因為每個同學手掌寬度和一長度不盡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三)鞏固反饋
1、基本練習
(1)每人拿出一根繩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給相鄰的同學看,把每次量出的繩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繩子一樣長。
(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沒削過的鉛筆,長( )厘米。
②量數學課本,長( )厘米,寬( )厘米。
③量裝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2、發展性練習
量一量下面兩個圖形每邊的長度。
3、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8)、或將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來量。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厘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計了讓學生測量課桌的長,由于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得出的數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實際需要用統一單位的尺子來量物體的長度。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課堂設計中,通過從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從哪兒到哪兒,教師在尺子上畫出1厘米的長度,圖釘的長,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目的都是為了建立1厘米的空間觀念、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體長度。
在指導學生量物體的長度時,除了老師示范外,充分讓每個學生操作,由易到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板書設計(略)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3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頁,練習一
第1—3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理念,知道1厘米的長度單位。教學準備:尺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老師:過了一個假期,在教家里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動,如果你們在家里有些物體是有長短的'要知道有多長該怎么辦(教師做示范)記錄下來。
讓學生自由發言,可能學生會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師不作評價。老師:要想準確的答案該怎么辦。
二、出示直尺
師:我們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經常用直尺來量。
1、首先老師說明尺上“0”是表示起點,就象我們在賽跑時,從起點開始尺子上有豎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2、認識1厘米
問:一厘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一畫1厘米有多長。
問: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畫出1厘米有多寬。問:在尋找1百米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3、用手比畫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厘米有多長,在用學生在桌上或紙上畫出1厘米長度。
4、認識幾厘米
剛才我們認識了1厘米有多長,那3厘米又有多長呢?在用手指比一比,誰能上來試一試,有不同的方法嗎?學生活動匯報從“0”刻度到刻度3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4也就是3厘米
5、用厘米量
同學們都懂了1厘米有多,3厘米有多長,如果老師指數量你們能用尺量出它們有多長。
老師巡視發現問題在黑板上訂正。
三、練習
練習一
第1—3題
1、填一填,第一題
2、量紙條,拿一張紙條,先估計3厘米大約多長,再用尺量出它的準確數。
3、量實物
如課本、練習本等。
四、布置作業:設計思路:
本節課我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對教材做了大膽處理,體現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采用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從學生的實踐活動入手,認識厘米到建立幾厘米就幾大格的抽象概念,通過指、認、量、說、比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經歷了認識厘米,建立長度單位的過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的過渡,充分享受到學習數學樂趣。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4
課題
長度單位厘米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3.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1.了解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尺子、小棒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案
一、導入
師:這個故事發生在小人國和巨人國兩個國家之間。有一天,小人國和巨人國的人見面了,小人國的人說:我們那里有棵樹特別高,有100個人那么高,巨人國的人一聽,怎么會有這么高的樹,就很想去看看,結果去了發現,這棵樹只有巨人那么高。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呢?
引導學生發現在描述一個物品的長度時,不同的標準會有不同的結果。
二、新授
環節一:通過活動發現統一測量單位的重要性,并認識“厘米”
1.師:同學們,你們說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們: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說一說數學書有多寬嗎?(教師示范對應邊)
2.對比發現矛盾:沒有統一的長度的單位無法準確的描述物體的長度。
3.引出:如果要準確描述一個物品的長度,就要有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
4.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長度單位厘米”
5.學寫“厘”字,并了解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環節二:認識1厘米,并拓展到“幾厘米”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長。
2.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幫助總結:從數字0到數字1之間的一個大格就是1厘米。
3.尋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厘米”的物品。
特別說明我們的一根食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4.直尺上的0—2是幾厘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厘米有多長呢?4—8呢?2—5呢?
5.引導學生發現:有幾個大格就是幾厘米。
環節三:學會用直尺量物品的長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長度。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提問:怎么樣才能知道他們誰說的是對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樣量
(1)請學生嘗試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長度,并說一說你是怎樣量的。
(2)教師引導并提問同學:為什么要從0刻度開始量?
(3)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測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對準直尺的0刻度線
第二步:觀察小棒的另一端對著幾
(4)完成練習單第一題,并說說為什么。
環節四:通過練習鞏固。
(1)完成作業單第二題,看看誰量的又快又準
(2)完成作業單第三題
三、課堂總結
師:請你們在下課后估一估身邊物品的長度,然后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對不對。
教學板書
長度單位
厘米cm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初步學會用尺子量比較短的物體(限整厘米長)的長度。
2、在實際的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并在實際觀察和操作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厘米這個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加強學生觀察和操作等活動。
教學難點:
學會用尺子量比較短的物體(限整厘米長)的長度。
教學準備:
學生用尺、米尺、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師:(教師出示兩支長短明顯不同的鉛筆)問:這兩支鉛筆哪支長些?哪支短些?
生:作答。教師引導發現:物體有長有短。
師:孩子們,你們想知道自己的課桌有多長嗎?我們一起用鉛筆、數學書、手指、動手量一量好嗎?
生:好。(動手量。)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量的?
生:我用數學書量的,課桌比三本數學書的長度短一點。
生:課桌有四支鉛筆長。
生:桌子有兩個文具盒那么長。
生:我用尺子量的,有53厘米。
生:我用作業本量的,有兩個作業本那么長。
師:孩子們都用自己的方法量出了桌子的長度,真能干。想一想剛才大家量的結果,為什么大家的課桌都是一樣長的,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生:因為我們量的工具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了。
師:你的這個發現很有價值。因為測量工具不一樣,所以大家測量數據也不一樣,這給我們帶來不便,看來有必要統一測量工具。有誰知道測量長度的工具是什么?用什么單位呢?
生:作答。
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板書課題。
二、合作探究,發現新知
(一)認識直尺
師:出示直尺,問:這是什么?
生:尺子。
師:對,這是直尺,是測量長度的工具。拿出你們手中的直尺,看看,你有什么發現?四人小組合作討論。
師:誰來說說,你有什么發現?多媒體課件出示直尺。
生:尺子上有一些長線和短線,還有數字和cm。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誰知道這些長長短短的線叫什么嗎?
生:叫刻度線。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問過姐姐的。
師:你真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對,這些線叫刻度線。找一找,這些刻度線和數字是怎樣排列的。
生:0和第一根線是對著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我們把這條線叫做0刻度線。你能學著給數字1對著的長刻度線取名嗎?
生:1刻度線。
師:真棒,數字5對的長刻度線就叫什么? 7呢?
生:5刻度線。7刻度線。
師:相鄰的長刻度線之間的距離我們稱它為1大格。,比較一下每一大格的長度怎樣?
生:每一個大格的長度相等。
師:數一數,你的尺子上有幾個大格?
生:有10個大格。
(二)認識1厘米
師:直尺就是通過這些刻度線和數字,大小格,告訴我們長度的。你知道直尺上這樣的一大格是表示多長嗎?
生:不知道。
生:1厘米。
師:對,直尺上這樣的一大格表示1厘米,厘米可以寫成cm。(多媒體課件閃動顯示1厘米)。從0 到1是1厘米。你還能說出從哪兒到哪兒是1厘米嗎?
生:從5到6是1厘米。
生:從1到2是1厘米。
師:看著自己的尺子說一說:從幾刻度線到幾刻度線的長度是1厘米。從0刻度線到4刻度線有幾大格,是幾厘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是從幾刻度線到幾刻度線。同桌互相說說。
(三)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師:從直尺上指出1厘米的長度,用手指從自己尺子上比劃出1厘米,看看1厘米有多長?量量我們的手指寬度,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的手指寬度大約是1厘米。
師:(多媒體課件顯示)。呵呵,這個重大發現有價值嗎?
生:有,我能看它記住1厘米的實際長度。
師:真會動腦子。1厘米有這么長(手勢比劃)那2厘米呢?4厘米呢?(驗證一下)
(四)量長度
師:知道了長度單位,我們就能用它作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了。請孩子們拿出小棒,猜一猜,小棒大約有多長?
生:小棒大約有4厘米。
生:小棒大約有6厘米。
生:小棒大約有5厘米。
師:你能量出它的長度來驗證嗎?試試看。把你量的方法說給同桌聽聽。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量好的?
生:(到前面邊說邊演示)我是這樣量的,尺子和小棒的左邊對整齊,小棒的右邊對著尺子的4和5之間,小棒長大約4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對著0,另一端對著5,小棒長是5厘米。
生:我把小棒的一端對著2,另一端對著7,7減2是5,小棒長5厘米。
師:為了便于比較,老師把小朋友量的方法用多媒體課件顯示出來。你同意哪種方法?為什么?(多媒體課件顯示三種量小棒的方法)
生:我同意第二種。因為從0到5才是5厘米。第一種0前面沒有刻度,不能量出那一部分的長度。
生:第二種也可以,但容易讀錯。
師:說得好,剛才都是那些孩子猜對了?
師:誰能說說怎樣用直尺量物體的長度?
生:用0刻度線對著物體的一端,物體的另一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三、應用提高
(一)自主探究
1、量鉛筆
師:小朋友會量物體的長度了,想不想知道你的鉛筆的長度 ?
生:想。
師:選出你手中最長的一枝鉛筆,先估計一下它的長度,再量出它的長度告訴同桌,并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師:剛才你們量的時候遇到困難了嗎?
生:我的尺子沒有那么長。
生:一次量不完,要量兩次。
師:你能說說你是怎樣量的嗎?
生:我是這樣量的。先把鉛筆的一端對著0刻度線,量到直尺的右端10厘米處時,我在鉛筆上作上記號,把記號對著0刻度線再量。把兩次的長度相加就是鉛筆的.長度。我的鉛筆長12厘米。
師:真會動腦子,你是用這種方法量的同學真棒。如果不是的請大家用這位同學的方法再量一次好嗎?
2、量數學書的長度。
師:還想量嗎?
生:想。
師:這一次量數學書,先猜一猜,數學書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
師:誰量出來了?說說你是怎么量的?
生:我先量了一次,看看剩下的與第一次量的差不多,我就知道大約是20厘米。
生:數學書長21厘米。我是這樣量的,先把數學書的一端對著0刻度線,在直尺的右端10厘米處作上記號,把記號對著0刻度線再量。再作上記號,再量。把三次的長度相加就是數學書的長度。
師:真能干。
師小結:當尺子不夠長時,量一次后,在直尺的右端作上記號,順便寫上量的數字,再量。把幾次量的長度相加就是數學書的長度。
(二)小組合作
師:每人選一種你喜歡的物體,量給小組的伙伴看一看,并說出量出的長度。有時間的孩子可以自由選擇物體量。
師:想一想,剛才我們量的這些物體你認為是長還是短?
生:短。
師:那你有什么發現?
生:用直尺可以量較短的物體。
生:用厘米作單位可以量較短的物體。
師:說得好,量較短的物體我們用厘米作單位。
四、交流評價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么收獲、感想,你的表現如何,并且把你的收獲和感想告訴大家。
生:我知道1厘米有一個手指的寬度。
生:我知道量物體的長度要用直尺。
生:我知道量物體要把它的一端對準0刻度線。
生:我知道用厘米作單位可以量較短的物體。
生:
師:測量物體的長度是生活、生產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只要我們善于動手,多觀察,多思考,測量長度的問題就難不到我們。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通過量一量,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
(2) 學會用直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
突破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突破重點。
難點;體驗1厘米的長度,并形成直觀印象。
突破方法:通過合作學習突破難點。
教法與學法:
教法:談話、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
教學準備:
圖釘、刻度尺、小木棒、紙條、鉛筆、練習本、墨水瓶盒、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老師節就要到了,我們班布置教室掛拉花時發現差了截,同學們準備用彩紙補做一條拉花,還要做多長呢?我們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結論:測量的工具不同,長度標準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為了準確的測量,人勻發明了帶刻度的尺子,我們今天就來認識“厘米”并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厘米。
①認識刻度尺。
大格、小格、數字和厘米。
0刻度線
②認識1厘米。
1厘米有多長(從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從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認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2是幾厘米?4厘米有幾大格?請同學們說一說。
學生匯報。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發一張紙條,先估計大約有多長,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說一說是怎樣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線對準紙條左端,紙條右端對著數字幾,就是幾厘米)
③ 課件演示測量紙條過程。
④ 測量下面物體的長度。
數學書的長、寬,鉛筆的長。
三、 拓展延伸,學會應用
(1) 完成“做一做”、練習一第1題。集體訂正。
(2) 小組使用完成練習一的第2題,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四、 回顧全課,總結提高
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認識厘米 用厘米量
(1) 認識厘米
認識1厘米 從刻度0到刻度1
認識幾厘米
(2) 用厘米量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7
教學內容:
用米作單位量長度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與操作,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概念,知道米與厘米之間的進率。
2、掌握用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能正確測量生活中較長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體會測量長度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具準備:
每組1把米尺。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和分米,還會測量物體的長度。你能量出我們的黑板的長度來嗎?
教師:哪兩位同學愿意來量一量?(請兩位同學用學生尺量黑板長度。)經過剛才的測量,有什么感覺?
教師: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可以用長一些的尺子來量,用大一點的單位來量
教師:請大家看教科書第62頁的第一段話,把它讀一讀。 學生讀后,教師拿出米尺,給同學們介紹1米的長度,認識米尺。 [板書課題:用米(m)作單位量長度]
二、探索新知
1、1米的概念
教師:每組有1把米尺,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米尺,看一看,比一比,你有哪些發現?學生分小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小組內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請小組內同學每人都把手臂伸平,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有多長。)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活動,都初步感受到1米的實際長度。請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教室里門的寬度約1米、日光燈管的長度約是1米、我的身高約是1米、老師課桌的長度約是1米。)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了1米有多長(舉起米尺),那么,量哪些物體的長度可以用米作單位呢? 量黑板的長、教室的長、人的身高,量門、窗的.長、寬,量樹木的高、樓房的高都可以用米作單位。
教師:對,量這些比較長(高)的物體或距離,我們通常用米作單位。
2、教學例1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米尺去測量出黑板的長和寬,并且把測得的結果記錄在書上的表格里,待會兒我們再交流。 學生測量,記錄。
教師:請各小組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測量的,測得的結果是多少。
各小組交流測得的黑板的長和寬的米數及測量的方法:
(1)米尺的0刻度與黑板的一端對齊。
(2)用米尺緊靠黑板邊,量一次作上一個記號,下一次從這個記號量起。
(3)測完后把每次測的米數加起來就分別得到黑板的長和寬。
黑板的長約3米,寬約1米。
三、鞏固練習
1、教學第64頁課堂活動 第1題
教師:下面我們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請大家用米尺或卷尺互相量一量身高,并將量的結果填在書上的表中。教師:大家先想一想,可以怎樣測量身高?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 請被測量的同學站直,用卷尺從他的腳后跟到頭頂進行測量。請被測量的同學靠墻站直,用一本書平壓頭頂觸到墻作好記號,再用米尺測量墻的這個高度就是同學的身高。測量時被測量的同學要站直,卷尺要拉直,要從尺子的零刻度算起。學生分組進行測量,教師參與。
教師:通過剛才的測量,從填好的表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2、教學課堂活動 第2題
請你找出教室里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體,并實際量一量。學生量后再告訴同學或老師,看你估計得對不對。
四、課堂作業
獨立完成練習十三第1~2題。第2題學生填后請學生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填。
五、反思小結
教師: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8
學習目標
1、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進行正確的測量物體長度(限整厘米)
2、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重點難點
1、認識厘米,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
2、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過程
學案導案
知識梳理
一、復習導入。
老:請同學們用我們上節課用的方法來量一下桌子的長?(請用拃來量)
學生量出來是拃,老師量出來是拃,一樣嗎?哪里不一樣?(老師的手大)
總結:因為長度單位不一樣,所以量出來的結果不一樣。為了更好的學習具體長度,讓我們學習今天的內容。(引入今天學習內容)
提示:
(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間的距離。
(2)注意總結
基礎練習
二、新知探究
(1)觀察尺子
(2)認識、感受1厘米(cm)
“0”表示起點,就像我們賽跑時從起點開始跑,用尺子量物體長度時,也要從“0”開始。
(4)認識幾厘米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離(小組合作)
三、知識運用
看課件做題
四、總結
尺子上每鄰相兩個刻度之間的長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學生從刻度0開始。
(2)讓學生量自己指甲蓋、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離。
(3)第5點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
課堂檢測
一、課本上第8頁練習一,第一題
二、 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當堂檢測
結合所學知識,認真思考每個問題,正確填空。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9
教學內容:
課本P3,例2,練習一1、2、3。
教學目標:
1、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進行正確地測量物體。(限整厘米)
2、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尺子、圖釘、紙條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上一節課我們都知道要統一長度單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進行了測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來量物體的長度是很不方便的。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
2、介紹認識尺子。
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一規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
[設計意圖]:介紹認識尺子提高學生的知識面,為下面的學習作準備。
二、操作活動,建立表象
(一)、認識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師生一起觀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顏色標出1厘米的長度,說明前面正方體的一邊正好是1厘米。
2、讓學生量圖釘的長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師:“請小朋友拿己的尺子,量一量圖釘大約有多少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得出一個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長。
3、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圖釘的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對著幾。
4、請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學生活動,同桌交流。
5、鞏固1厘米的表象。
請小朋友用手勢比劃1厘米的長度。
閉上眼睛想1厘米的長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圍,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約1厘米長的?讓學生去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幫助學生形成1厘米的鮮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們已經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對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們就來量一量物體的長度。
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條。注意測量的方法要正確。
2、學生測量紙條。教師巡視,加強個別指導。
3、交流反饋。教師再次強調測量的正確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請學生隨意拿己的一枝鉛筆,量一量你的鉛筆有多長。量好后同桌交流檢查。
2、4人小組合作,每人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看。教師個別指導。
3、學生自己選擇身邊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鉛筆的長,數學本子的長,橡皮的長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鞏固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課堂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 10
教學內容:
用厘米作單位測量長度
教學目標:
1、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1cm的實際長度觀念。
2、在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中,掌握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讓學生養成細心,認真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建立1cm的實際長度觀念,能正確使用尺子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斷尺測量
教學準備:
直尺、小棒1厘米,7厘米小棒、吸管,紙條等。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產生需要
通過聽故事《阿福作新衣》的故事引發沖突,從而產生需要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引出課題《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
二、觀察體驗,探索方法
(一)了解人們常用來測量物體長度工具:米尺。
1、通過觀察,同桌交流,集體匯報發現直尺上的(數字,刻度線,字母)等,達到初步認識直尺的目的。
2、認識1厘米
(1)認識直尺上的1厘米
先課件演示01間的1厘米長的線段,認識1厘米的長度。然后通過學生找一找直尺上還有哪一段長1厘米?同桌相互指一指,說一說,然后集體匯報認識直尺上的1厘米的長度。并發現相鄰的兩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米,接著通過比一比初步建立直尺上1厘米的表象。
(2)感受生活中的1厘米
通過找一找的活動真正建立實際生活中1厘米的表象。師:請小朋友們找一找,杯子中1厘米的小棒,觀察它長度是長還是短?(短)再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或物體上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大約是1cm?
(3)我們一起來寫一寫,讀一讀。感受一下文字和用字母的優越性。
3、認識幾厘米
(1) 找一找:同桌合作在你直尺上分別找出哪一段長2厘米,5厘米。
(2) 分組練習,歸納出讀數的一般方法,初步體驗從0起讀數的優越性。
(二)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長度
1、探究測量方法。
(1)學生自主測量紙條,并把長度記錄到紙條上。
生獨立操作,師作巡視和作一定的指導。
(2)同桌交流量法和結果。
(3)抽同學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量法,并優化方法。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量的?用實物投影展示,教師傾聽并引導學生表述。 及時請學生評價方法的.對錯。還有不同的量法嗎?通過對比優化學生的方法。 請小朋友們想想,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注意什么呢?(一端對準0刻度,另一端對著幾,要仔細看清楚)
2、量小棒和吸管,并記錄到課練本上。鞏固測量方法。
3、測量紙條的長度,了解不是整刻度的該怎么讀數。
三、強化訓練,深入拓展。
1、完成練習十三1題。認刻度。
2、斷尺測量,量出橡皮的長度。
3、判斷測量方法和結果。
4、估計,并測量書的長度。
四、全課小結。
師:今天我們測量的這些物體的長度,你感覺在生活中屬于長還是短?一般情況下,量較短的物體,可以用直尺做工具,用厘米作單位。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這節課表現最棒的組是哪組呢?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的教案04-26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案05-29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的教學反思07-16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反思05-06
教學反思:《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后總結05-06
二年級數學《認識厘米用厘米量》06-11
《厘米的認識 》教案05-12
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教學反思07-11
認識厘米和米的教學反思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