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
《剪枝的學問》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我”在桃園看王大伯剪枝并了解到剪枝的原因,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減少”是為了“增加”,減去又粗又壯的枝條是為了剩下的枝條能更好的吸收營養,更好的生長;也告訴了我們: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這篇課文以事情發展的順序,以“我”“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的心理變化為線索,以輕松活潑的筆調娓娓道來。最后,“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蘊藉,雖未一語道破,但讀者心中自明。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揭示課題后,就引導學生緊扣課文中“我”的心理變化來進行探究性學習。第二、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通過邊讀邊想,主要讓學生明白:王大伯為什么要剪枝?重點理解王大伯的話,同時還要從王大伯的剪枝動作中體會他確實是種桃能手。這一部分學完之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種桃能手王大伯話中所蘊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點,也非難點,但寫得很美,于是我就讓學生用多讀練背。
學習第五自然段,我先讓學生通過默讀、朗讀等形式體會桃子豐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話與王大伯剪枝時說的話遙相呼應,進一步印證了王大伯所說的話有道理。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學問可真大呀!在課文教學之后,告訴學生:我們要隨時留心周圍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學習,多學多問,向一切有經驗的人學習。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讓孩子體驗了心理變化的過程,怎么樣是滿懷好奇?又怎么樣是一臉疑惑?怎么樣是將信將疑?怎么樣是又驚又喜?孩子們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一心理變化的感覺,在課堂最后,進行了拓展思考的練習,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文中“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
其實,在教學中,我覺得單純的要引導孩子去留心日常發生的一些事情是很難的,而這樣的現象也方便了我在教學中怎樣引導這種思想這樣一個難題,可以說,不用我去說,孩子們的生活閱歷已經告訴了我們:在生活中,他們也在做有心人,留心著生活中的學問。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