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1
念奴嬌·赤壁懷古
作者: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注釋
(1)大江:長江。(古時“江”特指長江,“河”特指黃河)。
(2)淘:沖洗。
(3)故壘:黃州古老的城堡,推測可能是古戰場的陳跡。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4)周郎:周瑜(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東漢末年東吳名將,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稱。周瑜精通軍事,又精于音律,江東向來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周瑜的指揮下,于赤壁以火攻擊敗曹操的隊伍,此戰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僅36歲。(安徽廬江有其周瑜墓。)
(5)雪:比喻浪花。
(6)遙想:形容想得很遠。
(7)小喬:喬玄的小女兒,生的閉月羞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是周瑜之妻;姐姐大喬為孫策之妻,有沉魚落雁、傾國傾城之貌。
(8)英發:英俊勃發。
(9)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10)檣櫓: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所謂檣櫓,物也;所謂強虜,人也。自古便有檣櫓與強虜之爭,記得上此課時,老師也曾對這兩個詞進行了分析,出于不同的版本,要看編者的喜好以及個人的理解,并沒有所謂的對錯,這兩個詞用于此處皆對,所以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用,不過考試時最好根據課本。鄙人認為,有爭論的東西出在考試卷上需要慎重。現在人教是用“檣櫓”。)(現有教材作“檣虜”“強虜”)
(11)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
(12)華發:花白的頭發。
華:《現代漢語詞典》這個字讀hua(二聲),花白義。
古代沒有“花”這個字,只有“華”這個字,“華”在古代有“花”這個字的義項,后來才有了“花”這個字,但是在一些較早的文言文或者成語中,我們是見不到“花”字而只有“華”字。這里作通假字“花”。
(13)人生:現有版本作人間。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注:一尊還酹江月,“還”字的讀法
古時讀音是 huán 。
其實就是在現代,稍早一點——比如1960年代,也是只有一個 讀音,沒有普通話中“hái”這個讀音。也就是說,在用于“歸還”的“還”時,讀作“huán”,在用作“還是”、“還有”這一義項時,仍然讀作“huán”。事實上在古詩詞中沒有“還是”、“還有”的用法。hái這個讀音最早是在明清小說中開始出現的。如《紅樓夢》第五十回:“他竟比蓋這園子還費工夫了”。
此外,就是在“一尊還酹江月”中,“還”也不是現代人很容易就聯想到的
一尊“更”酹江月(“還”有“更、更加”的意義)。試想,“人生如夢”,怎么 一尊“更”酹江月呢?這里“還”是“回還”的意思,不是人回還,是人的“神思”回還,從夢中回還,醒來。杯中尚有余酒,何不一酹江月?
在許慎的《說文解字》中,“還”(繁體字為“還”),也只有一個讀音:
卷二 辵部 還 復也。從辵瞏聲。
戶關切
戶關切,切出來就是“ huán” 。注:其他版本。拍岸又作裂岸,人生又作人間。
譯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神游于故國(三國)戰場,應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賞析
①如果把破除傳統作為"偉大"的一項基本素質的話,蘇軾之于偉大是當之無愧的。與《花間》詞中"花落子規啼,綠窗 殘夢迷"的幽約詞境相比,蘇軾詞的逸懷浩氣、舉首高歌,無疑是為我們開拓了一個新的世界。他的那些"似詩"的小詞、"句讀不葺之詩",盡管在當世備受爭議,但是如此高遠的氣象、如此開闊的境界、如此曠達的風格,畢竟是此前罕以見到的。即此我們也可估量到蘇軾這一類詞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
這首《念奴嬌》詞作于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風景優美,是文人清賞之地。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卷二十八載東坡語:
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涌,大魚皆出,山上有棲鶻,亦驚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蘇軾這里所描述的風起水涌景象和對曹操、周瑜赤壁之戰的聯想,在這首《念奴嬌》詞和《赤壁賦》中都有鮮明生動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對于黃州之赤壁是否三國時赤壁之戰的故地是頗存疑慮的。
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上片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云健舉,包舉有力。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并收筆下。
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那么一己之榮辱窮達復何足悲嘆!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于一時功名,不免過于迂腐了。接下兩句切入懷古主題,專說三國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極有分寸。赤壁之戰的故地,爭議很大。一說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已改為赤壁市。但是今湖北省內有四處地名同稱赤壁者,另三處在黃岡、武昌、漢陽附近。蘇軾所游是黃岡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議論。
"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杰"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
蘇軾重點要寫的是"三國周郎",故下片便全從周郎引發。換頭五句寫赤壁戰爭。與周瑜的談笑論戰相似,作者描寫這么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也是舉重若輕,閑筆紛出。從起句的"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杰"再到"遙想公瑾當年",視線不斷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只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綸巾"看作是諸葛亮的代稱,因為諸葛亮的裝束素以羽扇綸巾著名。但是在三國之時,這是儒將通常的裝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復古《赤壁》詩云:"千載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風揮羽扇,烈火破樓船。"
蘇軾在這里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是感情是復雜的。"故國"兩句便由周郎轉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七歲。孔子曾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蘇軾從周瑜的年輕有為,聯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應笑我"之句,語似輕淡,意卻沉郁。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參破世間寵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覺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的沉溺苦海,自傷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個江山歷史之中進行觀照。在蘇軾看來,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的周瑜現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盡了嗎。這樣一比,蘇軾便從悲哀中超脫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后,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但是上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有什么大的差別。有了這樣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結句"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詞中所說的那樣:"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消極悲觀不是人生的真諦,超脫飛揚才是生命的壯歌。既然人間世事恍如一夢,何妨將樽酒灑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脫卻苦悶,從有限中玩味無限,讓精神獲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賦》于此說得更為清晰明斷:"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這種超然遠想的文字,宛然是《莊子?齊物論》思想的翻版。但是莊子以此回避現實,蘇軾則以此超越現實。
黃州數年是蘇軾思想發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護自己淳至的精神。這首《念奴嬌》詞及其作于同一時期的數篇詩文,都為我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詞自問世后,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譽之者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貶之者如俞文豹《吹劍續錄》所云:"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七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幕士的言論表面上是從演唱風格上區分了柳、蘇二家詞風的.不同,但是暗含有對蘇詞悖離傳統詞風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認為此詞"平仄句調都不合格"(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朱彝尊《詞綜》并詳加辯證,亦可謂吹毛求疵者。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幾上幾下。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是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
《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闕。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周瑜,并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 作者吊古傷懷,想古代豪杰,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
上闕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于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后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但是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用豪壯的情調書寫胸中塊壘。
詩人是個曠達之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這種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雖然書寫失意,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詞作中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長江的非凡氣象,古戰場的險要形勢都給人以豪壯之感。周瑜的英姿與功業無不讓人艷羨。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2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所作,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①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釋]
①赤壁:指黃州西赤鼻磯。三國時周瑜敗曹的“火燒赤壁”之赤壁傳說有五處。但以黃州赤鼻磯為古戰場。
②故壘:古時的軍營四周所筑的墻壁。人道是:人們傳說是。周郎:周瑜,字公瑾,廬江(今安徽廬州)人。建安三年,自居巢還吳,孫策授其建威中郎將,逾時年二十四歲,吳中皆呼為周郎。穿空:形容峭壁聳立,好像要刺破了天空似的。千堆雪:形容很多白色的浪花。
③當年:當時,或解作盛壯之年。
④小喬:周瑜之妻。時在建安三年或四年,周瑜二十四五歲,赤壁之戰在建安十三年,周瑜三十四歲,結婚已十年。言“初嫁”是突出其風流倜儻,少年得志。雄姿英發:周瑜有姿貌。英發:指談吐不凡,卓有見識。
⑤羽扇綸巾:魏、晉時儒雅之士的裝束。羽扇:白羽做成,可用作督戰指揮的標幟。綸(guān)巾:用絲帶做的便巾。灰飛煙滅:形容火燒赤壁時曹軍的慘敗及周瑜的事功。
⑥故國神游:神游故國。此“故國”指舊地、古戰場。
⑦多情應笑我:應笑我多情的倒裝。
⑧尊:酒器。酹(lèi):把酒澆在地上祭奠。
(8)英發:英俊勃發。
(9)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諸葛亮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10)檣櫓: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
(11)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指古戰場。
(12)華發:花白的頭發。 華:《現代漢語詞典》這個字讀huā(一聲),花白義
(13)人生:現有版本作人間。
(14)尊:同“樽”,酒杯。
(15)酹:(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
譯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祖國的江山美妙如畫,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神游于故國(三國)戰場,應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過早地生出白發。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現代翻譯: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祖國的大好河山啊,那時有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他的姿態多么的雄峻: 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
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神游于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發。
人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賞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蘇軾所作,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蕩,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蘇軾謫居黃州,游黃岡赤壁礬,撫今追昔,寫下了這首詞。詞中描繪了赤壁雄偉壯麗的景色,歌頌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戰功,并抒發了作者自己的感慨。全篇將寫景、懷古和抒情結合在一起,縱橫古今,意境寬闊,是豪放詞風代表作。起調將奔騰的長江與飛逝的歷史相交織,造成寬闊邈遠的抒情空間。然后聯想自己壯志未酬、人生失意的際遇,感慨萬端。全詞的氣氛是開朗、豪邁的,雖然露了一種低沉、消極的情緒,但不是主要的。全詞既有歷史的沉重感,又有對現實的責任感,是一支磅礴凝重、回腸蕩氣的悲壯樂章。
題中的赤壁,是黃州(在今湖北省黃岡縣)城外,長江北岸的一段紅色山崖。“懷古”,是古人寫詩詞常常采用的一個題目。在這類作品中,作者往往借助歌詠歷史事跡來抒發自己的感慨。這首詞就是蘇軾游覽黃州赤壁想到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有所感觸而寫。其實,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魏、蜀、吳三國爭雄,吳國名將周瑜聯合劉備,利用火攻大破曹操水軍的地方是另一個赤壁,它是今天湖北省武昌縣西南的赤磯山。這里詞人借懷古以抒懷抱,不一定拘泥于地點的確鑿。
懷古的重要一環,是怎樣把今和古聯系起來。蘇軾望著波禱滾滾的長江,想到自古以來那些才華出眾的人物都已隨同時間流逝而消失,猶如被源源而來的浪濤從歷史上沖洗掉了一樣。于是,他用“浪淘盡”三個字,把眼前的長江和歷史上的人物巧妙地聯系起來,在這種自然而又形象的聯想中,表現他對歷史人物的懷念。大江即長江。這里用“大江”,除去由于聲韻的要求外,也顯得更有氣魄。“千古”,指久遠的年代。
接下去,作者把目光從江濤轉向赤壁,而首先引起他注目的是古代留下來的戰爭遺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故”,舊的。“壘[lěi]”,指營盤。“人道是”,據說是。“周郎”,即周瑜,他二十四歲就當了將軍,當時吳國人稱他為周郎。這三句詞說,在那古代營盤西邊,據說,就是三國時代周瑜打勝仗的赤壁。點出了赤壁的歷史意義,也為下片歌頌周瑜埋下了伏筆。那么,作者當時看到的赤壁,景象如何呢?“亂石穿空”,陡峭的石崖直插高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嚇人的大浪頭,拍打著江岸,激起的浪花象無數堆耀眼的白雪。面對著這雄偉的景象,難怪作者要贊嘆不已:既贊美這雄偉的大好河山,更贊美歷史上曾經在這里叱咤風云的無數英雄豪杰。
詞的上片,著重寫景,帶出了對古人的懷念。下片,就轉入對赤壁之戰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歌頌。蘇軾寫這首詞時,距離發生于公元二○八年的赤壁之戰,已有八百多年。他想象著幾百年前的往事,用“遙想”兩個字把我們引向了遙遠的過去。“公瑾[jǐn]”,周瑜的字。“小喬”,周瑜的妻,是當時著名的喬氏姊妹中的妹妹。詞中提到他們的婚事是為了突出周瑜年輕得意的神態。作者用“雄姿英發”來形容周瑜氣度雄偉、人才出眾。在作者的想象中,周瑜身著戎裝,手搖羽毛扇,頭戴著配有黑絲帶子的頭巾(綸[guān]巾),風度瀟灑,從容指揮,在說笑之間,輕而易舉地就把曹操水軍戰船燒成灰燼。“檣[qiáng]”,帆船上的桅桿。這里用“檣櫓”代表曹軍的戰船。“羽扇綸巾”,寫出了周瑜的神態。“談笑間”,突出了他的自信和才略。“檣櫓灰飛煙滅”,六個字就再現了一場歷史性的大戰。寥寥幾筆,顯示了作者藝術概括的才能;字里行間,傾注了作者對周瑜的由衷贊賞。
對歷史人物的景仰,正包含了對自己現實狀況的不滿。對比之下,四十七歲的蘇軾深為自己不能象周瑜那樣年紀輕輕就建立了卓著的功業而感嘆。他只好用自我嘲笑的口氣說:“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象他這樣,通過想象去經歷(神游)那三國(故國)的赤壁之戰,人們大概會嘲笑他太富于感情,因而過早地有了花白頭發(華發)吧!自嘲之余,一種看破紅塵的消極情緒油然而生。“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尊”,酒杯。一尊是一杯酒的意思。“爵[lèi]”,灑酒表示祭奠。他忽然覺得,人間不過象夢境一樣,不要徒然感嘆了,還是給江上的明月,獻上一杯酒,伴月痛飲吧!
這首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雖然結尾流露了消極情緒,但從全詞看,氣魄宏偉,視野闊大,對壯麗河山的贊美,和對歷史英雄人物的歌頌,構成了豪放的基調。
賞析二:
本篇是蘇詞中具有豪雄氣格的代表作,是北宋詞壇上最為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這首詞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謫居黃州時所寫,當時作者四十七歲,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余。蘇軾由于詩文諷喻新法,為新派官僚羅織論罪而被貶,心中有無盡的憂愁無從述說,于是四處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緒。正巧來到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此處壯麗的風景使作者感觸良多,更是讓作者在追憶當年三國時期周瑜無限風光的'同時也感嘆時光易逝,因寫下此詞。
此詞開篇從滾滾東流的長江著筆,隨即用“浪淘盡”把大江與千古人物聯系起來,布置了一個極為廣闊而悠久的空間時間背景。它即使人看到大江的洶涌奔騰,又使人想見風流人物的非凡氣概,體味到作者兀立長江岸邊對景抒情的壯懷,氣魄極大。“風流人物”,指出色的英雄人物。接著“故壘”兩句,點出這里傳說中的古代赤壁戰場。“人道貌岸然是”意謂“據人們講”。周瑜大敗曹兵的赤壁戰場究竟在哪兒,向來眾說紛紜,現一般認為是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長江南岸,也有說是在蒲圻縣西北的,蘇軾在此不過是姑且借景懷古以抒感而已。“周郎”,即周瑜。以下“亂石”三句,集中寫赤壁景物: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洶涌的駭浪搏擊著江岸,滾滾的江流卷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這種從不同的角度而又訴諸于不同感覺的濃墨健筆的生動描寫,一掃平庸萎靡的氣氛,把讀者頓時帶進一個奔馬轟雷、驚心動魄的奇險境界,使人心胸為之開擴,精神為之振奮!歇拍二句,總結上文,帶起下片。“江山如畫”,是作者和讀者從以上藝術地提供的大自然雄偉畫卷中自然得出的結論。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出色的英雄,三國正是人才輩出的時代:橫槊賦詩的曹操,馳馬射虎的孫權,隆中定策的諸葛亮,足智多謀的周公謹……真是“一時多少豪杰”!
上片重在寫景,將時間與空間的距離縮短集中到三國時代的豪杰人物身上。但蘇軾在如此眾多的英雄人物中,尤其向往那智破強敵的周瑜,所以下片“遙想公瑾當年”六句就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將領周瑜的形象。“公瑾”,周瑜的字。“小喬”,喬公的幼女,嫁給了周瑜。作者在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挑選表現人物個性的素材,從幾個不同的方面進行刻劃,把人物寫得栩栩如生。據史載,建安三年東吳孫策親自迎請二十四歲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將”的職銜,并同他一齊攻取皖城。周瑜娶小喬,正在皖城戰役勝利之時,而后十年他才指揮了有名的赤壁之戰。此處把十年間的事集中到一起,在寫赤壁之戰前,忽插入“小喬初嫁了”一句,既從生活細事上烘托周瑜的年輕得意,同時也是在向人們暗示:贏得這次抗曹戰爭的勝利,方能使東吳保有江東,發展勝利形勢,否則難免出現如詩人杜牧《赤壁》詩中所寫的“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嚴重后果。這就強調了這次戰爭的重要意義。“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是從肖像儀態上描寫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反映出了他對這次戰爭成竹在胸,穩操勝券。綸巾,青絲帶的頭巾。《三國志·蜀志》說諸葛亮同司馬懿交戰時“葛巾毛扇,指麾三軍”,因此有人認為這里是寫的諸葛亮。但是,這種裝束也是三國六朝時期儒將常有的打扮,蘇軾移用來刻畫周瑜,以表現他臨戰的從容鎮定,這樣理解不會割裂周瑜的形象,且符合上下文意。“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抓住了火攻水戰的特點,集中概括了這次戰爭的勝利過程。當時周瑜指揮吳軍用輕便戰艦,裝滿燥荻枯柴,詐稱請降,駛向曹軍,一時間火烈風猛,飛埃絕爛,燒盡北船。詞中只用“灰飛煙滅”四字,就將曹軍的慘敗情景形容殆盡。試看,在滾滾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異不凡的青年將軍周瑜,談笑自若地指揮員水軍,抗御橫江而來不可一世的強敵,使對方的萬艘艫,頓時化為灰燼,這是何等的氣勢!蘇軾為什么如此艷羨周瑜?這是因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他時刻關心邊庭戰事,有著邊疆危機的確良加深,目睹宋廷的萎靡慵懦,他是多么渴望有如三國那樣稱雄一時的豪杰人物,來扭轉這很不景氣的現狀呵!這正是作者所以要緬懷赤壁之戰,并塑造導演這一戰爭劇的中心人物周瑜的思想感情契機。然而,眼前的政治現實和詞人被貶黃州的坎坷處境,卻同他振興王朝的祈望和有志報國的壯懷大相抵牾,所以,當詞人一量從“神游故國”跌入現實,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嘆光陰虛度,而無可如何地歸結為以酒澆愁了。雖然詞的結尾調子失之低沉,但這也是歷史與現狀,理想與實際經過尖銳的沖突之后在作者心理上的一種反映,就藝術表現的角度而言,這種故作超曠的寫法,從某種意義上說,有時更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這首詞從總的方面來看,氣象磅礴,格調雄渾,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氣魄和藝術力量塑造了一個英氣勃發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國、壯懷難酬的感慨,為用詞體表達重大的社會題材,開拓了新的道路,代表了蘇詞的獨特面貌,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俞文豹《吹劍錄》記載,當時有人認為此詞關西大漢手持琵琶、鐵綽進行演唱,雖然他們囿于偏見,其中不無微詞,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這首詞的出現,對于仍然盛行纏綿悱惻之調的北宋詞壇,確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3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最本色的閱讀,就是不借助外力的細讀。靜靜地讀,細細地想,利用自己的知識積累與人生體驗,透過文本,把感情注入其中,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從而獲得新的人生體會,這種作者種花,讀者修剪而拈花的閱讀結果,應該是閱讀的極高境界了。
靜讀的基礎是細讀文本,細讀一個字,一個詞,一個標點。這些文字、符號的背后,隱藏著作者的獨特情感體驗。當我們去觸摸作者精神觸角之際,我們會發現,自己的精神、感知早已被作者探透,自己內隱的精神體驗早被作者巧妙地寫了出來。靜讀文本,獲得與作者一樣的感受和共識,而后你不由長嘆一聲,或把酒臨風,或對月抒懷。
靜讀,應該是我們的閱讀原則。
現把《念奴嬌·赤壁懷古》細讀如下:
文化傳統的聯想機制與作者情感探究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意境開闊,豪邁之情頓生,觸景生情,情由景生。一個淘字,讓人由豪邁之情轉換為一種苦澀而遺憾的理性思考建功立業的風流人物在哪兒?全埋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了。
作者由江水東去聯想到時間的飛逝,讓人并不感到突兀,原因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認可這種聯想。在千年的漢語文化發展中,人們因為歷史、民族、哲人思想文化等元素的影響,存在著一種潛在的聯想機制。孔子說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是把流逝的時間比喻為流水東去,從此,人們就認可了江水東去的隱喻意。蘇軾寫過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的詞句,也是從新的角度發揮這種文化的聯想機制。
第一句,讓人豪興大發,但也讓人對風流人物進行重新評價與定位。詞的開頭就把情景交融的氣勢推到如此高度是很冒險的,我們都知道,古文人寫詩詞,大都是把充滿氣勢與思辨的詞句放在下片。蘇軾開頭如此拔高情感氣勢,下句怎樣降勢呢?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漢民族文化的聯想機制再次被用來作為情感階梯,讓人慢慢進入到詞的情感世界。大凡特殊的地名人名,都會引起我們的聯想,看到赤壁,就想起赤壁之戰;說起永州,就能讓文人想起永州八記;說起盧溝橋,我們就想起七七事變。用三國周瑜來疏導作者寫作開頭的博大氣勢,緩和讀者閱讀的情緒,堪稱絕妙。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聯想:由長江想到赤壁,由赤壁想到周瑜。
不過,蘇軾對這里的古遺址說法表示懷疑,所以他說人道是,是別人說的!這三個字也把讀者的閱讀感知從開頭的超級情感中慢慢拉下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詞中的景物描寫使人看到一種開闊的景象穿空,巨石直插天空,波濤拍岸使人內心驚動,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不禁令人豪邁之情頓生,其中穿、驚、千堆雪都可和毛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豪放、宏大意境相比對。雪本是一種寒冷的意象詞,但是千堆一出,寒冷之情淡化,精神振奮的感受強化,創造出一種壯美的意境。抒情詩不同于散文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想象性和虛擬性,強烈的感情不能直接噴發,只有通過想象的感知,才能獲得自由抒發的空間。(孫紹振)
妙就妙在一個詞千堆。這個數量詞不簡單。
本句景物的描寫,由視覺寫到聽覺,再寫到感覺(人為比喻句的使用),空間上下交疊,層層遞進,由自然普通之景過渡到人為賦予的情,是為下文抒情張本。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個人認為這是毛詞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的摹本。豪杰和前文風流人物形成了照應。為什么要照應呢?上片的詞句要讓讀者的閱讀情感達到新的高潮,由上片的豪杰引出下片的周郎,要為下片蓄勢。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遙想一詞,可以和下文中的神游相照應,凸顯作者情感的波動起伏。小喬是美女,嫁給帥哥周瑜,周瑜很帥的,無論外形內涵極為瀟灑。雄姿英發不僅指娶了美女小喬,還應指受到孫家重用,年輕之際便能建功立業,盡顯周公瑾的雄峻姿態。
我們是否可以推斷,這里彰顯了中國傳統文人的政治理想抱負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禮記·大學》)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知識者的最高理想。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羽扇綸巾,典型是儒將打扮,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夢想便是文武雙全,平定天下,這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心中理想。明代王陽明便是一證。這里提一下,辛棄疾在詞中對孫權十分贊賞,其實也隱喻了一種對開明君王的贊美,孫權敢于啟用年輕人的氣魄,使辛棄疾引曹詩生子當如孫仲謀對其贊美。蘇軾其詞中是否也暗示了這種渴求明君的情懷。
談笑間,這里看出,作者是多么羨慕周瑜能輕松地擊敗強敵的能耐,其實,我們不妨這樣理解作者的意圖:周瑜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啊!突兀想到阮籍至楚漢古戰場時候的話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這里,讀者隨著作者的神思,仿佛回到了那個古戰場,看到了風流人物的英姿,看到了知識分子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理想的誕生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神游!只是如此,苦笑聲中,作者先前所造氣勢全然瓦解,建功立業變為了無奈感傷。一種歷史的沉重感涌上心頭,我們讀者,有點閱歷的讀者,很容易跟隨作者一起被拖入傷感的深淵。因為民族歷史的聯想機制告訴我們:中國文人多以貶官、降職的悲劇收場。劉禹錫、韓愈、柳宗元、王叔文、歐陽修、蘇軾別說在封建時代,就是現在,單位里,職場中,同樣有這樣的悲劇在上演。所以,情感的突兀轉換我們并不感到奇怪,反而隨作者一起體會、演繹、釀造著悲情。
多情應笑我是個不尋常的倒裝的句子,這句子為什么倒裝?這和這首詞的平仄規定有關系,同時,多情一詞放在前面,就是表示強調,強調自己的自作多情,這是一種自我自嘲,這是一種無奈情緒的體現。
早生華發,正是多情,才使自己頭發早白。蘇軾早期才華出眾,外向得很,對被貶官一事很不甘心,頭發不白才是怪事。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無法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負,只有自我安慰了,以此來平衡這種失意人間不過象夢境一樣,不要徒然感嘆了,還是給江上的明月,獻上一杯酒,伴月痛飲吧!很多授課者分析詞尾的消極情緒,在我眼中,這反而是積極的,正是蘇軾的這種自我平衡的情緒,才能讓他從容的活下去,讓我們的詩人從悲傷中做點小小的解脫,也為后來的`失意者做了榜樣。
從古至今,想治國、平天下的知識分子不勝枚舉,但是他們在政治上的無力感,讓我們看到的,常常是知識分子在上演著一出出的悲劇,以致我們的課本中充斥著大量的貶官集團的作品。作者蘇軾通過自我情感的調節,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贖,這是一種失意知識分子的人生境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品讀此詞,為傳統文人的積極入仕而喝彩,又為傳統文人的無奈收場而感傷。
附小文一篇:
詠菊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后,千古高風說到今。
此為《紅樓夢》中林黛玉所寫的一首詩,被評為第一。我在仔細品味了幾首參賽詩之后,也判定這首詩最好。
為什么呢?這首詞和我們華夏民族文人的心靈密碼有關,結合上述對《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解讀,就知道,這首詩托物言志,表達了古代文人出世入仕的矛盾情緒,最后還是以出世的千古高風悲劇收場,很有民族文化的心理圖式。
什么?看不出來?
頷聯中筆尖蘊秀,文采斐然的詩句卻只能在霜滿天的時候寫出;口中美好的詩句如同噙香,卻只能對月吟。這就顯示了孤獨,把月亮當成朋友,這里隱含著詩人在人世孤獨的悲涼。月亮從另一個角度的襯托,越發使詩人形單影只。文學想象就是讓客觀對象的形態性質發生變異,使之和主體之間的關系發生變異,有了這種變異,感情就滲透進去了。
還有,一寫菊花,我們就能和陶淵明聯系在一起,這也是漢民族文化的一種聯想機制。這首詩,林黛玉寫不出來,這是曹雪芹寫的,代表的是曹雪芹的心態。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4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代: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間;尊 通:樽)
譯文
大江浩浩蕩蕩向東流去,滔滔巨浪淘盡千古英雄人物。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周瑜鏖戰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聳云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
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一時間涌現出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瑜春風得意,絕代佳人小喬剛嫁給他,他英姿奮發豪氣滿懷。
手搖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
我今日神游當年的戰地,可笑我多情善感,過早地生出滿頭白發。
人生猶如一場夢,且灑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注釋
⑴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
⑵大江:指長江。
⑶淘:沖洗,沖刷。
⑷風流人物:指杰出的歷史名人。
⑸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⑹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遙想:形容想得非常遠;回憶。
⑼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已經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儻風流。
⑽雄姿英發(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⑾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綸巾,青絲制成的頭巾。
⑿檣櫓(qiánglǔ):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一作“強虜”,又作“檣虜”,又作“狂虜”。《宋集珍本叢刊》之《東坡樂府》,元延祐刻本,作“強虜”。延祐本原藏楊氏海源閣,歷經季振宜、顧廣圻、黃丕烈等名家收藏,卷首有黃丕烈題辭,述其源流甚詳,實今傳各版之祖。
⒀故國神游:“神游故國”的倒文。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場。神游:于想象、夢境中游歷。
⒁“多情”二句:“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的倒文。華發(fà):花白的頭發。
⒂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⒃強虜:強大之敵,指曹軍。虜:對敵人的蔑稱。
賞析
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涌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云健舉,包舉有力。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并收筆下。
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那么一己之榮辱窮達復何足悲嘆!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于一時功名,不免過于迂腐了。接下兩句切入懷古主題,專說三國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極有分寸。赤壁之戰的故地,爭議非常大。一說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已改為赤壁市。然而今湖北省內有四處地名同稱赤壁者,另三處在黃岡、武昌、漢陽附近。蘇軾所游是黃岡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議論。
"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涌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杰"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
蘇軾重點要寫的.是"三國周郎",故下闋便全從周郎引發。換頭五句寫赤壁戰爭。與周瑜的談笑論戰相似,作者描寫這么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也是舉重若輕,閑筆紛出。從起句的"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杰"再到"遙想公瑾當年",視線不斷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只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綸巾"看作是諸葛亮的代稱,因為諸葛亮的裝束素以羽扇綸巾著名。然而在三國之時,這是儒將通常的裝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復古《赤壁》詩云:"千載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風揮羽扇,烈火破樓船。"
蘇軾在這里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然而感情是復雜的。"故國"兩句便由周郎轉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七歲。孔子曾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蘇軾從周瑜的年輕有為,聯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應笑我"之句,語似輕淡,意卻沉郁。然而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參破世間寵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覺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的沉溺苦海,自傷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個江山歷史之中進行觀照。在蘇軾看來,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的周瑜現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盡了嗎。這樣一比,蘇軾便從悲哀中超脫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后,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然而上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什么大的差別。有了這樣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結句"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正如他在《西江月》詞中所說的那樣:"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消極悲觀不是人生的真諦,超脫飛揚才是生命的壯歌。既然人間世事恍如一夢,何妨將樽酒灑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脫卻苦悶,從有限中玩味無限,讓精神獲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賦》于此說得更為清晰明斷:"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這種超然遠想的文字,宛然是《莊子?齊物論》思想的翻版。然而莊子以此回避現實,蘇軾則以此超越現實。
黃州數年是蘇軾思想發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護自己淳至的精神。這首《念奴嬌》詞及其作于同一時期的數篇詩文,都為咱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詞自問世后,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譽之者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貶之者如俞文豹《吹劍續錄》所云:"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七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幕士的言論表面上是從演唱風格上區分了柳、蘇二家詞風的不同,然而暗含有對蘇詞悖離傳統詞風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認為此詞"平仄句調都不合格"(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朱彝尊《詞綜》并詳加辯證,亦可謂吹毛求疵者。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幾上幾下。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后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閑職,他在舊城營地辟畦耕種,游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然而由于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云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
《念奴嬌》詞分上下兩闕。上闕詠赤壁,下闕懷周瑜,并懷古傷己,以自身感慨作結。作者吊古傷懷,想古代豪杰,借古傳頌之英雄業績,思自己歷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詞作抒發了他內心憂憤的情懷。
上闕詠赤壁,著重寫景,為描寫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僅寫出了大江的氣勢,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進來,表達了對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詠的人物。“亂”“穿”“驚”“拍”“卷”等詞語的運用,精妙獨到地勾畫了古戰場的險要形勢,寫出了它的雄奇壯麗景象,從而為下片所追懷的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環境氣氛。
下闕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于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的戰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多情”后幾句雖表達了傷感之情,然而這種感情其實正是詞人不甘沉淪,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表現,仍不失英雄豪邁本色。
用豪壯的情調書寫胸中塊壘。
蘇軾詩人是個曠達之人,盡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詞就是他這種復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雖然書寫失意,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詞作中的豪壯情調首先表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長江的非凡氣象,古戰場的險要形勢都給人以豪壯之感。周瑜的英姿與功業無不讓人艷羨。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5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北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崩云,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注釋】:
①又名《百字令》。雙調,一百字,仄韻,多用入聲。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縣,蘇軾所游為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
③千堆雪:流花千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亂石崩云,驚濤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歲為東吳中郎將,人稱周郎。小喬為喬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為赤壁之戰十年前事。
⑤“笑應我多情早生華發”的倒裝。
⑥酹: 以酒灑地,用以敬月。
【譯文】:
長江向東流去,波浪滾滾,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隨著長江水)逝去。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候周瑜(作戰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擊著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麗的圖畫,那個時代匯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當年的周瑜,小喬剛嫁給他,他正年經有為,威武的儀表,英姿奮發。(他)手握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船燒得灰飛煙滅。(此時此刻),(我)懷想三國舊事,憑吊古人,應該笑我自己多情善感,頭發早早地都變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場夢一樣,我還是倒一杯酒來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賞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起句寫長江給人以雄奇壯麗之感,“大江東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興。日夜江聲,滾滾滔滔,使人感到歷史的流逝,對往昔英雄人物無限懷念。
這句是作者觸景生情,面對滾滾波濤,感到歷史的流逝,有如東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對歷史英雄人物的緬懷。這兩句既寫江景,又點明懷古,從大處落筆,寫得氣勢磅礴,感情飽滿。“浪淘盡”三字,把作者憑吊古戰場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達出來。這樣開頭也為下面描繪赤壁和緬懷周瑜做了環境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一句除要達到點明題意之目的,其根本則在于通過對赤壁地理位置和歷史人物周瑜的述說,引出對三國戰事的回憶,而自然聯想到赤壁之戰宏偉的戰斗場面。“故壘西邊”兩句,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人物和地點,引入對古戰場的'憑吊。作者這樣寫,是通過聯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讀者引到這段歷史的回顧中去了。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正面描寫赤壁的景色。從中不難想象出當時戰斗的激烈和周瑜統領水軍英勇善戰的戰斗風姿。山勢險峻、參差錯落的山巖直指天空,狂奔的巨流洶涌澎湃,猛烈地沖擊著巖石。這是何等的雄奇景觀!這里只用十三個字,便從形、聲、色幾方面生動地勾畫出這個古戰場的壯麗雄奇的圖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江山的感情,同時也為下面歌頌周瑜做了鋪墊和蓄勢。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作者從神游中又回到現實。英雄人物已經隨著長江水而流去了,只剩下如畫的江山和無所建樹的“我”。
此兩句,一承上,一啟下,由描景過渡到寫人,十分自然。“一時多少豪杰”是虛寫,既照應開頭“千古風流人物”,也為下闋寫周瑜作了鋪墊。
上闋即景抒懷,通過描寫古戰場,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緬懷。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他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這一段具體描寫千古風流人物中的周瑜。作者沒有直接寫周瑜的胯下馬、掌中槍,而是武官文寫:周瑜年輕英俊、氣概俊偉、雍容嫻雅、指揮若定的儒將風度。這充分顯示出周瑜的杰出指揮才干和蔑視強敵的英雄氣概。作者著力寫周瑜其目的全在于憑吊古人以抒自己大志難酬的郁悶愁苦的情懷。周瑜年輕有為,建功立業名垂青史,而自己年近半百,功業無成卻又遭貶。如此之磨難自然會哀愁的。他也只有借古來自我排遣了。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此句表達了作者極其矛盾和苦悶的心情。面對大好河山,緬懷周瑜少年得志,又深受孫權信賴,年輕時便建功立業,而自己雖有抱負,但有志難伸,毫無作為,相比之下,無限感慨。心情由激昂奮發轉入消極苦悶。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結尾句,一方面表現出作者消極悲觀的情緒,這是作者階級局限性和時代局限性的反映。在封建社會里一旦人們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卻常常用達觀來解決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作者也不例外。同時也應看到另一面,那就是還不失追求功業的豪邁心情。
下闋著重寫人,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相關文章: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11-03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設計06-24
語文《念奴嬌赤壁懷古》教案(精選19篇)11-03
赤壁懷古教案設計06-05
語文《赤壁賦》蘇軾06-11
《水調歌頭》蘇軾07-04
《赤壁》教案示例06-07
赤壁的優秀教案06-13
守財奴教案08-22
懷古詩詞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