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數學教學反思
《比例尺》數學教學反思
《比例尺》一課是比例的應用第一課時,以比、比例為知識基礎。本課時我預設的教學目標是理解比例尺的含義.會應用比例的知識求平面圖的比例尺,以及根據比例尺求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在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三大板塊:
一:設疑:
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一定的,但是在大小不同的兩張中國地圖上(出示兩張中國地圖),這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這是為什么呢?有什么奧密嗎?
二、學習探索中國地圖。
請學生量出每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并求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
交流得出所求的比是1:41880000,為什么這幾個比是一樣的?再得出在同一幅圖上,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是一定的,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三、求比例尺和利用比例尺計算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拓展題:上海到北京的距離是1050千米,在一幅地圖上的距離是4厘米,廣州到北京的距離是5880千米,在這幅地圖上的距離是多少千米?這題可以依據比例尺一定寫出比例計算。
一節課下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很高,特別是在處理一個生成環節的時候,學生討論得尤為激勵:在第三環節計算圖上距離時,如果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圖上繪制兩個城市的距離,與剛才這幅1:41880000的地圖上比較,有什么不同?有學生說:圖上距離會短一些,有學生說圖上距離會長一些,這時教師適當地點撥:數據比較大,你能否舉一個例子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于是,學生講出了1:10和1:100兩個比例尺,一個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10厘米,一個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100厘米,1厘米代表的實際距離越長在圖上畫的就越小。
本節課欠缺之處:
1、教師扶得比較多,學生的活動沒有充分展開。
2、課時劃分應該更細化,本節課應更側重于認識比例尺,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上,課堂時間的分配應該更優化。
3、學習探究環節應該考慮得更為細致,同一道探究題可以給同桌兩人大小不一的中國地圖,造成矛盾沖突,更為深刻地理解比例尺的意義
4、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拓展題,教師逐一將這幾種方法進行評價,而沒有很好地將這幾種方法聯系起來,應該在評價反饋的過程中找到這幾種方法之間的相通之處,不僅讓學生進一步地理解本課時的內容,在基礎之上加強拓展提升.
【《比例尺》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反思(通用22篇)12-07
數學教學反思格式(精選22篇)08-29
數學教學反思(通用8篇)08-11
數學教學反思(通用20篇)12-06
數學教學反思(通用6篇)08-09
初三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6篇)08-23
搭一搭二數學教學反思02-24
大班數學教學反思(精選16篇)08-23
數學教學反思筆記(通用10篇)08-28
《排列》的數學教學反思(通用12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