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范文(通用7篇)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 1
一、課題名稱
有效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合情推理能力養成
二、課題的提出
《新課程標準》在重新審視傳統幾何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證明重新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通過觀察、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據,給出證明或舉出反例”,“從幾個基本事實出發,證明一些有關三角形、四邊形的性質,從中體會證明的必要性,理解證明的基本過程,掌握用綜合法證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學生要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是分不開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過程要靠語言表達,而語言的發展又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更多地說理。如:說定義、定理、法則、公式、過程、算理、方法、規律、題意、思路、數量關系、式義等,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目的。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學生能夠想到問題的結論,但是不能說清思考的過程,不能講清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學生只重視問題的結果,卻忽視了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有的學生會說不會寫或會寫不會說,漸漸地就走入了不敢說、不想說、不會說、不能說的誤區。針對以上問題,我確定了“有效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合情推理能力養成”這一課題。
三、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尋行之有效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及書面表達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學生養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規范答題的習慣,力爭使學生敢說、想說、會說、能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索學習的能力,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并適應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以實驗操作性活動為主要形式,通過類比、歸納的方法,來使學生建立空間與平面的各種位置關系和數量關系,以達到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幾何直覺的實驗幾何,逐漸擺脫歐氏幾何的那種環環相扣的邏輯聯系,以及嚴密抽象的演繹推理形式。
五、課題研究過程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
(1)學習和掌握初中數學課程標準中關于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要求。
(2)研究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原因。
(3)制定研究方案
2、試驗階段:
(1)在數學教學中尋求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策略。
(2)實施具體方案。
(3)反思經驗與不足。
3、總結階段:
(1)根據課題研究,觀察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的變化。
(2)對課題進行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二)實施過程
數學家波利亞說:“數學可以看作是一門證明的科學,但這只是一個方面,完成了數學理論,用最終形式表示出來,像是僅僅由證明構成的純粹證明性。嚴格的數學推理以演繹推理為基礎,而數學結論的得出及其證明過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發現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結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憑空想象,它是根據一定的知識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斷,因而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去表達出來,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的課題。
首先,我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談話法和問卷法進行調查。通過調查主要總結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質差,虛榮心強,怕答錯或答不好而被同學或老師笑話。二是性格內向,不想或不敢表現自我,或沒有機會發言漸漸封閉自我。三是對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不能有條理的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四是沒有嚴謹的學習態度,不會走就想跳……不會用數學語言規范答題。
可見,語言表達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也會間接影響學生的個人交往能力,及綜合素質的發展。新課程加大了實驗幾何的內容。因為它更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同時降低了幾何學邏輯嚴謹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都可以從數學活動中獲益;而且通過活動掌握空間性質,更易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歸納類比,以及創造力等,這些明顯的長處日益受到重視。下面我就結合新課程理念,結合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成因,結合課堂教學談一下自己的幾點做法:
1、正人先正己,規范自身的教學行為。認真備課,課堂語言力爭不拖泥帶水,做到正確、科學、簡練、規范、有條理,邏輯清晰,連貫。堅持使用數學語言授課,不口語化。板書示范有針對性,給學生以良好的引導,讓學生從簡單的模仿做起,逐步認識到答題規范的重要性,同時,板書設計要美觀大方、簡潔規范,讓板書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從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時,我邊板書邊領學生總結了五字方針:設、列、解、檢、答。學生按照這五字方針,就能較規范地完成類似的數學問題了。
2、創設學生語言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如果只以教材的內容為素材對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進行培養,毫無疑問,這樣的教學活動能促進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發展。但是,除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以教材內容為素材)以外,還有很多活動也能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作出判斷和推理,許多游戲很多中也隱含著推理的要求。所以,要進一步拓寬發展學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學生感受到生活、活動中有“數學”,有“合情推理”,養成善于觀察、猜測、分析、歸納推理的好習慣。
3、注重學生對新知的經歷與體驗。教師在課堂上要積極營造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有展示、表達數學的權利和機會。如在學習“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這一平行公理時,教師和學生一起通過畫圖、試驗后,讓學生歸納出這一公理,此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表述。在教師進行補充歸納后,學生對此公理中的“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專業化的用語難以掌握可讓學生讀一讀感受一下,領會其意義,或與同桌互相
進行交談。在充分給予學生“說”的機會的同時,教師逐步地要求學生答對所問,用詞準確,語句完整,注意引導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簡潔性、條理性、邏輯性、長期堅持下去,能讓學生學好數學術語,用好數學術語,講好規范的數學語言。有了親身的體驗和經歷,學生才會有感而發,有話可說。
4、榜樣力無窮,用學生去影響學生。數學教學中經常遇到用語言表達有困難的問題,我讓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學生先說,使其他學生在無形中感受到怎樣去表述問題,怎樣表達才有條理;另外,讓那些書寫規范的學生到前面板演,這樣要遠比教師一遍一遍的強調作用更明顯。對于剛剛接觸的問題,我讓同桌之間,小組內的同學之間,在解答問題后,互相檢查,指出對方的不足。在作業或試卷的解答中語言表達比較突出的學生,我讓他們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同學,用他們的規范解答去影響其他學生。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強化了對語言表達的重視程度。
六、課題研究的反思
傳統數學教學中,就是以幾何教學為主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以及學習數學證明方法的。長期以來,數學教學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發展學生的演繹推理能力,忽視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應當指出,數學需要演繹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學結論(包括數學的定理、法則、公式等)的發現往往發端于對事物的觀察、比較、歸納、類比……即通過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過演繹推理證明猜想正確或錯誤。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輔相成的兩種推理形式。新課程中關于幾何教學的處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學生合情推理與證明能力的要求,也與過去有所不同。教學中要通過觀察、猜想、實驗、討論、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導到證明,這是一個完整的推理逐步發展的過程。
通過此課題的研究,大多數學生都達到了敢說,想說,會說,能說的程度。學生能夠主動約束自己的語言表達習慣,力爭規范。但是研究過程中還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語表達向書面表達的過渡,如何把數學中的語言表達與其他學科整合起來,如何更好的照顧到那些超弱勢群體;作為老師都希望能不斷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但時間從何而來?教學內容完成不了怎么辦?若學生就是不肯說,該怎么辦?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課題研究的方案及報告。
2、案例分析及論文。
八.課題研究的體會
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全新的認識。初中數學教學中,掌握數學語言與數學知識是相輔相成的,語言作為“思維的外衣”可以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而知識作為語言的內涵,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語言。因此,初中數學教學應該重視數學語言的教學。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 3
課題的提出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內容的呈現應采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以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我縣抓住新課改的有利時機,積極探索合作學習的基本內涵和科學實質,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尤其以安圖三中數學學科課堂教學改革為翹楚,小組互動,六步達標課堂教學模式已在全縣全面鋪開,我校也積極響應,首先在數學學科嘗試采用小組互動,六步達標教學模式。
但小組合作不能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小組內缺乏有能力的組織者,不會進行合理的分工,不知道怎么進行合作學習,有的甚至不知道小組活動的目標是什么。目標不明確原因一個可能是學生沒有認真聽講,另一個原因可能是教師對目標描述的不夠清楚。教師也缺乏適當的組織和指導,所以六步教學通常只能完成四步或五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提出了初中數學有效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的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小組合作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熱鬧,不求實效的現象。通過有效的合作學習,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成績。本課題的研究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題關鍵概念界定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即組間同質、組內異質,也就是說小組內的成員是由性別不同、性格不同、成績不同的學生組成的,從而使小組間的整體素質相仿,差別不大,具有可比性。
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會與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即: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把交流與合作能力視為當今學生必需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我們要盡可能多地開展生生合作交流、師生合作交流、家長學生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促進學生間、師生間、親情間的感情交流,融洽人際關系,促成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探索出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方式和策略。
通過本課題研究,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實驗教師組織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重點解決教師在學科探究活動中,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與交流。
《初中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方式的研究》的課堂操作流程。
(1)教師設計合理的預習內容,它是學生合作學習的知識基礎。教師要提前一天把預習反饋內容給學生。
(2)教師精心設計出合理的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根據目標閱讀教材,獨立完成要達到目標而提出的問題,弄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
(3)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在上一環節中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小組通過合作學習,討論交流梳理出疑難問題的答案,若仍有些問題不能解決則由小組長整理好,準備在下一環節講解質疑中提出來共同解決。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4)學生講解質疑,教師恰當點拔。對各小組合作交流中存在困惑不解的問題由其他組來講解,共同探討,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教師做適當的點拔,破解迷團。
(5)鞏固練習,互幫互助。以小組為單位,采取一幫一的互助方式,讓學困生逐步提高,盡量轉化學困生。
(6)達標檢測,綜合評價。最后通過典型的習題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逐漸改進。本環節采取小組互批的方式進行,公平、公正、公開。
課題研究的方法
具體研究方法有:
個案研究法:通過對典型課例的分析,尋找出其中規律性的東西,加以整理,逐步完善。
經驗總結法:依據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事實、分析、概括、篩選、總結出教師在科學探究中,指導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的方法策略。
問題探討法:根據學生合作交流中共同存在的問題,組織實驗教師進行探討,總結出有效的方法與策略。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 4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市參加初中數學課改已有幾年了,教師們遇到前所末有的提高理論認識與教學水平的機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明了方向,現代教育理論武裝了頭腦,廣大實驗區數學教師認真學習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精神,積極進行“分層遞進教學”、“指導自主學習”、“自學輔導”等課改課題研究,改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努力拓寬學生數學知識面,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許多教師積極開發課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通過新課程的熏陶,不少教師的教學水平(特別是課堂調控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
與傳統教材相比,數學課改新教材的面孔變得“親切可愛”,內中除有必要的雙基知識外,還不乏有現實生活中美麗精致的畫面、有趣的閱讀材料及自然、社會與其他學科中的生動素材。教材中設置許多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新教材編寫者不再躲在幕后,而是經常深入課改第一線,為實驗區教師詮釋教材編寫的理念、意圖與結構,與教材使用者面對面互動,傾聽使用者的心聲,交流創造性使用課改新教材的經驗。在三年的初中數學課改實驗期間,新教材編寫者經常來我市調研、指導、培訓,并及時采納課改實驗區廣大教師、教研員的合理化建議,爾后對第二輪該教材中的某些結構與內容作了修訂與改動。
前一輪初中數學課改工作雖然取得上述成績,但在新課堂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誤區,在新教材的使用方面尚有較大的不足,參加課改的老師們也遇到不少問題。例如:課堂的教學活動尚有“膚淺”、“浮躁”之嫌;一些教育心理學的前沿理論在沒能真正理解其真諦的情況下被作為課改研討或論文的“標簽”;現行高考制度尚未根本改革,要解決初、高中數學學習的銜接問題,初中課改新教材是否應適當補充一些高中學習急需的重要知識、內容與能力要求?針對本地區、本學校的具體情況,初中課改新教材應如何合理使用才能體現其最大價值?等等。以上諸多問題與疑惑時時困擾著課改教師與教研員。
及時回顧、數學課改的經驗得失,有效研究數學課改新教材的使用方法,既是一種動力,又可作為借鑒。為推進學校數學課改工作深化與發展,我們決定進行“初中數學課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的課題實驗。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為:促使實驗區老師正確、創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促進教師、學生與新教材的共同生成與發展,推動初中數學課改工作順利進行。理論意義為:通過學習與實踐,進一步樹立實驗老師的課改理念,提高他們創造性使用課改新教材的水平與能力。
三、國內研究概況:
初中數學課改開展一輪以來,許多實驗老師在國內一些刊物雜志發表不少有關新教材使用的文章,對幾家出版社的初中實驗教材進行分析與比較,并結合課改理念對新教材提出許多合理化的修改意見。但迄今在國內尚缺乏對初中數學課改新教材的使用方面進行系統的課題研究。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基本理念:“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奧蘇伯爾(美國教育心理學家)的“有意義學習理論”:“不僅要以學科知識作為組織教材的理論基礎,而且要以心理學作為組織教材的理論基礎。”“影響學習的最重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應根據學生的原有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3.弗賴登塔爾(荷蘭數學教育家)的“數學化”、“再創造”等數學教育思想:“數學教學必須做到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數學教師的任務之一是去了解學生的數學現實,并由此出發組織數學教學。” “所謂數學化的過程,就是將學生的數學現實進一步提高、組織、抽象的過程。”“數學是通過自己的思想實驗創造數學知識的。學數學和學游泳一樣,不實踐是不會獲得真知的。”
4.華東師大出版社專家、學者對使用該社初中課改新教材的有關輔導材料。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切實深化數學科課改工作,從而力求達到下列目標:
1.促進教師發展,提高教師的數學教學素養。通過對新教材的研讀,新教法的實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課改隊伍,培養一批研究型的教師。
2.促進學生發展,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通過課堂教學改革,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的本領。
3.促進教材發展,有效實踐新課程。通過課程專家、數學教材編寫專家、實驗老師的密切接觸互動,努力使教師成為新課程的執行者、創造性使用者與開發者。
4.促進學校文化的發展,形成校本教研的開拓創新氛圍。通過個人反思、同伴交流與專家引領,使校園充滿著生動、熱烈、有效的教學教研氣氛。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 5
一、本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理論意義: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學生發展為本,關心學生需要,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為落腳點,強調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生活,強調學生要充分運用經驗潛力進行建構性學習。同時《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夠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由此可見在數學學習中合作這種學習方式的確很重要。
應用價值: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夠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主體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新課標下已成為數學課堂教學探討的焦點問題之一。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有利于充分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建立各教學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彼此協調、取向一致的關系;使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指導方式得到有效的改善,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數學教學 學習快樂、快樂學習 的目的。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創新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省內外同類研究現狀述評:我國自90年代初期起,開始探討合作學習,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不少學生從中受益,教師們在實踐中也開發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但是目前國內對合作學習的研究主要是在高等學校,中學階段的合作學習剛剛起步,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初中階段需要進一步開展合作學習,小學階段尚未看到數學與合作學習整合的研究課題。因此現在進行初中數學與合作學習整合的研究帶有前瞻性。國內目前的合作學習研究比較多的是提出一些原則,而對實踐的、具體層面的、可操作的方式與途徑的研究則比較少,本課題注重合作學習方式的`探索,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二、研究內容、目標、思路
什么是主體合作學習形式就是通過小組目標、小組分工、角色分配與轉換、集體獎勵等形式,激發每個學生 榮辱與共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道德情感,通過感染輿論,集體榮譽體驗等活動,使每個學生都感悟到只有自己努力對小組做貢獻,人人都能夠獲得必需的數學。
學習方式現狀的調查與分析。
目前數學教與學形式上存在著種種弊端,要么是學習沒有目標,或目標不能落實;要么教師責任心不強,對學生的問題不聞不問,要么是教師主觀臆斷,脫離學生實際,總之數學學習形式亟待改變。
主體合作學習在學習數學中的作用。
高效率地利用時間,使學生有更多主動學習的機會。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能使學生互相取長補短,縮小兩端學生的差距,雙方都能獲益,尤其對后進生有很大的幫助。更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師在主體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和地位。
轉變觀念是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下,教師的地位和角色也發生了改變。教師在小組中不是局外人,而是學習目標的制造者,程序的設計者,情景的創造者,討論的參與者,協調者,鼓勵者和評價者。
如何引導學生合作學習?
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關鍵在于精心設計討論話題。從教師這方面看,設計話題應突出趣味性、情景性、可操作性、創造性。
小組學生合作學習評價對象和方法。
評價的對象包括評價自己、評價同學等。評價的內容主要是學習態度、合作精神、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等幾個方面。合作學習作為系統的學習方式,必須具備相應的評價機制,建立合理的合作學習評價機制能把學生個體間的競爭,變為小組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總體成績作為評價依據,形成一種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格局。把整個評價的重心由孤立的個人競爭達標轉向大家合作達標。
本課題試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轉變的實踐過程,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真實地感受、理解、掌握數學思想、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生活能力協同發展,培養學生能數學地分析、解釋、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能力及運籌優化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逐步養成自主意識、合作意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真正的實現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學習相融合轉變觀念是學習型社會的要求。在開放的教育環境下,教師的地位和作用也發生了改變,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而應該轉變為學習者學習的向導、參謀、設計師、管理者和參與者。通過課題的研究,培養出一支具有先進教育理念,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教師隊伍。
研究視角 本課題從新課標合作學習的角度出發,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方式,建立合作研究的多元互動,注重開放的合作過程,強調合作方式的建構。
研究方法:
1、調查法:運用座談、問卷等方式,向學生了解數學學習的現狀,并對此作出科學的分析。
2、實驗法:在學習方式的實驗階段,通過實驗班與對照班比較分析的方式,研究這一學習方式的實踐操作效果。
3、行動研究法:在課題實施研究過程中,通過學習、實踐、反思、評價分析,尋找得失原因,不斷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
4、經驗總結法: 在教學實踐和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課題研究重點,隨時積累素材,探索有效措施,總結得失,尋找有效的小組 合作 的途徑、方法和原則。通過各種方式全面搜集反映小組 合作 學習中事實材料,經過分析、整理和加工到理性認識的高度,作為 合作 學習方式的理論依據。
研究階段
⑴準備階段(20xx年4月— 20xx年5月):
⑵實施過程(20xx年6月— 20xx年1月)
根據課題設計方案,有計劃、有步驟進行行動研究。不斷實踐,定期總結,每學期都有階段成果。
⑶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5月)
在以上成果總結的基礎上,對課題進行全面、科學的總結。寫出結題報告,召開成果匯報會。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 6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與《數學新課程標準》貫徹實施的新環境下,為了進一步提高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培養初中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全面推動新形勢下農村初中學生的合作學習,特成立本課題小組。結合我校目前開展進一步貫徹素質教育新精神,我們確立了“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研究課題。這里將課題研究有關的幾個重要問題報告如下:
一、課題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1、課題研究的意義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不再是課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課堂小組學習中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在新形勢下,發展學生的能動性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2、課題的應用價值 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實際應用價值:
1)扭轉教學現狀 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的是教師的教,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現代教育的發展則趨向以學生,學法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知識的基本技能并重視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因此,小組合作學習適應了現代學生課堂學習的需要。
2)學習形式的轉變 傳統的學習方式,注重知識的記憶,注重知識的運用,而現代的學習形式更加注重讓學生明白知識的轉變和形成過程,然后,在這個前提下,進一步推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繼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的合作學習,正好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平臺。小組內同學的相互合作、交流,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也將產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與觀點
1、課題的涵義界定
1)學生課堂合作小組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其目的是指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理論中的“引導”之涵義在于以下三個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標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標是教育活動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動直接或間接地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開。
2)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負有道義上的責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教師在學校肩負著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追求成功的責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具體的、現實的個體。尊重學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內在的規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有著內在的聯系。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思想。創新學習是一種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礎,后者是超越和升華。
2、課題研究目標
1)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內學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個知識點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進步的格局,互幫互助,“一個都少不了”。
2)更新課堂學習觀念 小組合作學習,旨在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在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合作學習,體會到知識的形成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趣味性,為今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課題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課堂觀察、教師和學生訪談,
2)深入一線廣泛調研和深度反思相結合,
3)綜合運用實驗法和經驗總結法。
4、課題的研究步驟
(一)20xx年3月—20xx年5月 理論學習與開題論證階段 主要內容是:
①認真學習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研究方法,填寫申報表;
②運用文獻研究法,深入學習關于合作學習的相關教育理論,對合作學習進行理論上的研究;
③制訂實驗計劃和方案。
(二)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第一階段實驗 主要內容是:
①采用教育調查法,對教師成功和失敗的合作學習教學案例設計進行調查,并進行分析和總結;
②對學生進行關于合作學習的問卷和訪談,了解學生對于合作學習的態度、看法,調查學生喜歡和能夠接受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比較和研究;
③制訂第二階段實驗方案,為下階段實驗做準備。
(三)20xx年11月—20xx年6月 第二階段實驗 主要內容是:
①按計劃在繼續第一階段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②學生撰寫小組合作學習的體會;
③總結第二階段的實驗成果。
(四)20xx年9月—20xx年12月 總結階段 主要內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分析和研究實驗情況;
2)制定總結階段計劃;
3)總結和提煉研究成果;
4)全面總結實驗工作;
5)結題論證;
6)成果展示(研究論文、研究報告)。
5、預設研究成果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3—20xx.5)
確定課題,制定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6—20xx.10)
1、調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階段計劃 (20xx.11—20xx.7)
1、改進措施,鞏固成績
2、總結經驗,整理數據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8—20xx.12)
整理材料,撰寫研究報告、結題報告,總之,在每個階段的研究過程中,要定期召開研究人員交流會、研討會、學習理論,提高認識水平,交流經驗,及時反思,用校本研訓的理念,指導課題研究。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飽滿的工作熱情,精誠合作,同心協力投入到這項課題研究工作當中,為我校的校本課程的研發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做一點貢獻,更重要的是通過研究使我們自身的執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 7
一、課題提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新課程改革。其中強調改變學生方式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學習反思。《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隨著課改不斷擴大,反思學習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終身學習”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長保羅郎格朗說:“未來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幾年來,指導學生反思成功之處,反思自己的不足,研究學習正確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反思和研究這一活動,探索學習反思的恰當方法和策略,及時對現有方法作出調整或完善,使學生的反思學習更科學、更有效。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反思意識、反思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服務。
二、課題的涵義
“學生學習反思”指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學習動機上自己產生學習的欲望和沖動,不斷增強主體意識和自我反思意識,積極參與創設學習的環境、自我尋找學習的機會,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等方面進行“自我認識、自我選擇、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管理”等一系列以“自我反思”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主動地學會教育自己、發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的學習方式。學習反思是有效主體參與的認知特征,是主體意識發展的充分體現。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以探索“指導學生培養學習反思的方法”為目標,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宗旨。研究目標如下:
1、提高學生學習落實效益:學生在寬松、民主的環境中,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發揮主體性,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反思學習,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習落實效益。
2、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能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能提出多種設想、采用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促進團結協作,充分發揮人際互動與資源共享:學習反思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利于協作與溝通的良好空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能學會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重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資源共享。
4、通過多元評價,改進反思方法:通過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對自己的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已有反思方法的利弊,從而改進反思方法。
5、養成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生在學習反思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養成認真細致、實事求是、尊重他人的科學態度,同時要培養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和嚴謹治學、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的,與學生的反思學習密不可分。在教學中,學生的反思學習是培養創新意識較為有效的途徑。
7、培養自我反思、自我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服務。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們認為數學學科實施“學生學習反思”關鍵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和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出發,喚起生反思意識,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意系統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建構、自我提升。根據學生反思學習發展的特點,此過程可分為“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能發展”五個不同層面的發展階段,在這五個階段中教師應遵守“學生反思學習三原則”,積極創設“開放、互動、合作、探究”四位一體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反思意識、反思學習能力的全面形成。
1、充分認識學生學習反思中相互聯系的五個發展階段。“學生學習反思”從理論上講應有五個發展層次,即“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能發展”五個發展階段。自我認識是研究的基點,它可喚起學生反思意識的萌芽;自我調節是學生學會按自己的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以適應自已興趣、愛好和認知方式等,以協調興趣愛好、個性情感與學習目標之間的矛盾;自我監控指學生自我控制不良的學習作為和習慣,使學習的潛能充分發揮;自能發展是反思學習的最高水平和終極目的,從而達到“學會反思學習”的研究目的。
2、確立數學學習反思“三個原則”
(1)因材施教的原則
學習反思必然使一些學生充分展顯出自己個性和發展情況,也有一些學生的發展因素是潛在的,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差異,采取合適的方法、策略,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已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各個層面上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因材施教是開展學習反思活動的第一原則。
(2)尊重學生興趣和選擇的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內驅力在學習主體的內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有自己決定和選擇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問題,并自行設計或活動。教師不能強行讓學生去做某項活動,或不能做某項活動,要采取一些措施,吸引學生的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向他們提出建議,讓他主動地參加某項數學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并不意味著教師主體地位的削弱,而是強調教師組織、啟發、引導、點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導、建議和激勵的原則
在數學學習反思過程中,教師重視創設數學學習環境,設計各種誘發學生興趣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斷向學生提供適當的引導、建議、幫助,進行恰當的激勵。
3、建設“開放、互動、合作、探究”的學習反思環境。
(1)開放反思。指有開放的教育思想,有開放的教學方法,有開放的數學思維活動,只有在開放的數學學習活動才能為學生提供最多的選擇機會,學生才會有最大可能的反思性地學習。
(2)互動反思。指數學教學中師生、生生實現積極的交流互動反思,注重教學過程中多層次的互動評價和反思,有自我反思、小組交流、全班互動等。多層面的交流才能讓每個學生充分表露出的他們的興趣、喜好和個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反思性地學習。
(3)合作反思。指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庭、學生與社會其它人員之間共同完成反思性學習任務的一些活動。合作有利于學生認識自身的價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利于學生作自我調整和自我反思。
(4)探究反思。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尋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開展學習反思中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以上四個方面在教學中應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
4、實施學生學習反思的策略
(1)認識反思讓學生認識學習反思的重要性和讓學生學習反思的方法。以成功的學習事例,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2)學會反思學習反思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的反思性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因而方法的指導和反思習慣形成是關鍵的一環。學會如何反思要點,如何合理確定反思過程,恰當使用反思方法。
(3)目標反思讓每個建立適應自己發展的學習目標體系,進行自我導向,讓學生不斷向自己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反思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針對自己建立自我奮斗目標,形成自我小組師生三層次互動的反思性目標學習。
(4)活動反思以趣味性的反思活動激發反思意識。學生反思意識的喚醒和形成需要興趣和動機的引導,需要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保持其學習興趣,強化其動機,因此有必在針對數學教學的特點設計各種學習反思的興趣活動。
(5)情境反思。學習反思需要民主、平等、和諧教學情境。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反思性常常受情緒的制約。創設學生敢于說話表達,勇于反思的教學情境,創設富有情感體驗的情境,創設感受成功的情境等。
5、探索數學“學習反思”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發現合作反思點撥創新
此模式以創設情境為切入口,以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反思為主,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
(2)自悟自評自饋
此模式以自得自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自我領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結果的互動反饋。
(3)質疑探究反思發現
此模式以懸念和質疑引入,激發學生興趣,以啟發學生發現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為主,教師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進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發現。
(4)創新評價反思點撥
讓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然后開展各層次的評價的活動,引導反思,教師在各環節中僅作點撥。
五、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一)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資料文獻法: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
2、調查法:搜集有關學生學習反思現狀調查及歷史材料,用問卷、訪談、測評等方法,發現問題,探索教育規律。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案例,進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4、行動研究法:教師直接對所從事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包括“計劃、實施、反思與評價”三個環節。
(二)實施步驟課題實驗時間三年: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1、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資料文獻的準備、信息收集;學習討論,進一步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及觀念,確定課題目標與課題內容,成立學校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調查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現狀調查與分析,學生自主反思學習的現狀,包括師生對學習反思的認識與觀念、現有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分析對現狀對研究的影響。制定更有效的學習反思的方法、途徑和策略、
3、實驗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研究工作全面展開,進一步研究數學學生學習反思的方法、途徑和策略;研究學生學習反思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如何實施,研究數學“學習反思”的課堂教學模式
4、結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析、反饋、總結提高并撰寫研究報告。進行成果鑒定及推廣研究。
六、課題組人員及分工
課題組組長:小臣
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小臣:負責方案的制訂,撰寫課題研究的主報告。
小星:收集資料,做好建檔工作
小起:完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的撰寫等
小堂:參與方案的制訂、研究報告,參與調查并完成書面材料。
七、成果形式
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學生探究、反思小論文、圖片資料等。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 8
一、 研究背景
初二數學成績兩極分化成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于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2、掌握知識、技能不系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3、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初二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初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二、研究意義
一句流傳很廣的話:初一不分上下,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精辟概括了初中三年的學習發展狀態。作為初一到初三的過渡期,學生的成績是在初二開始拉開距離的。從摸索的初一階段進入到初二,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后,有些同學一下子就放松下來,以為初二是初中三年里最輕松的一年,可以更多的豐富課外生活和發展興趣了。心理上的盲目松懈,導致學生學習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初中二年級數學兩極分化現象尤為明顯。同時它還波及和影響其他一些學科的兩極分化,使一批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防止兩極分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范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起始階段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高,好奇心強,學習成績較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同學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勤學苦練,因而繼續保持優異成績,進入良性學習循環。而有些同學隨著難度的加深及興趣的減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學習成績一步步地落后掉隊。優等生的越學越好,及學困生的越來越差,便形成了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影響著教學計劃的實施,不利于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我們教學中的難題之一就是要防止學生的兩極分化。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么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范)
本課題作為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20xx年度的小課題,研究進程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第一階段:組建團隊,選題申請。
依據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所發布的《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指南》中所列研究范圍,我們自愿結合,組成了以楊艷玲,李莎為負責,曹珍珍、李海智、杜靜、王俊彪參加的`小課題研究小組,經小組成員商議和討論,自主確定了本課題,并有課題負責人填寫了《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我校教研室申請報送立項。
第二階段:立項培訓,準備開題。
參加教研室小課題統一培訓,學習《西安市小課題管理辦法》(試行),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文件、書籍,思考、討論和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填寫《西安市小課題實施方案》表,準備參加作為基地學校的統一開題儀式,獲取專家指導。
第三階段:分工協作,實施研究。
1.調查研究:采用談話和問卷等方法,弄清兩極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
2.行動研究:用最新的理論,針對我校存在的實際情況,修訂行動方案,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新的教育行動方式,實現師生雙向協調的一致性,確保行動結果的績效。
3.經驗總結:邊操作邊總結,邊反思邊調整,課題結束。 在此階段完成結題報告。
第四階段:申請結題,準備答辯。
1.準備結題材料。由楊艷玲負責健全小課題“檔案袋”一式兩份,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結題申請·評審表》一式三份,并將課題結題報告發到微博里,請求學科指導專家組負責人審核結題報告,并簽署同意結題的初步意見。
2.準備答辯材料。
(1)檢查結題材料;
(2)準備答辯提綱:
成果闡述、研究過程、初步成果,后續問題——
a.自己為什么選擇這個課題?
b.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c.取得了哪些成果?
三、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里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過對學困生心理問題和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及早發現造成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及時總結對策,使學困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成材、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和諧目標。
⑴ 階段成果: 通過對某一個具體問題(如兩極分化的成因、學困生的轉化、防止兩極分化對策等)的初步認識,形成課題的研究成果,并形成論文等。
⑵ 最終成果:收集各個階段的研究成果,匯總。分析、研究,得出最終成果,形成論文等材料。
【初中數學小課題研修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動手課題操作結題報告02-22
數學課題研究的計劃02-16
小學數學課題結題報告(通用5篇)04-26
學術課題開題報告09-25
課題中期報告03-19
小學英語小課題研究計劃范文(精選9篇)07-18
課題結題報告的撰寫格式11-09
關于課題自評報告大全02-09
情境教學課題結題報告02-15
音樂學科的課題結題報告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