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精選6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 1
教學目標:
1、體會加法的意義,會讀、寫加法算式,正確計算和是2~6的加法。
2、在具體情境中初步感知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主動探索的精神。
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語言表達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加法的意義,正確計算和是2~6的加法。
教學難點:
能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加法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西游記》了嗎?
生:看過了
師:你們喜歡《西游記》里的孫悟空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知道孫悟空的老家在哪兒嗎?
生:知道,花果山。
師:同學們想不想去花果山看一看啊?
生:想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花果山,看看花果山上有什么。請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
二、探索加法的意義
1、提出問題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你都發現了什么?
生1:花果山上有猴子,桃子。
生2:小鳥,鮮花……
師:同學們說得都真好!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小猴子是花果山的.主人,我們先來看一看關于小猴子的信息,好嗎?
(情境圖出示關于小猴子的部分)
第一次出示樹上的猴子
師:圖畫中都有什么呀?誰來說一說?
生:樹上有3只猴子。
第二次出示石頭上的猴子
師:瞧,又出現了什么了?誰來說一說?
生:石頭上有2只猴子。
師:誰能將這幅圖完整地說一說呢?
生:樹上有3只猴子,石頭上有2只猴子。
師:根據剛才同學說的“樹上有3只猴子,石頭上有2只猴子”這兩句話,老師想問大家:一共有幾只猴子呀?
生:5只。
師:同學們好厲害啊!這么快就知道答案了,你是怎樣得到“5”的呢?
2、用加法解決問題
方案一
生:我是數出來的。
師:數是一種很方便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2、3、4、5
師介紹:數是一種很方便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要求一共有幾只猴子,也就是將這邊的3只猴子和那邊的2只猴子怎樣呢?
生:合起來。
方案二
學生回答是用加法來算的。師:這位同學知道的真不少啊!是的,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猴子,也就是把3只猴子和2只猴子合起來,
師:好,現在我們就把它們合起來。
(黑板演示合的過程)
師:老師用1個正方形表示1個小猴子,那樹上的3個小猴子要怎樣表示?
生:用3個正方形。
師:那河邊的兩個小猴子呢?
生:用2個正方形表示。
師:把3個正方形和2個正方形合在一起數一數一共是幾個?同學們一起大聲說,把3和2合起來是幾?
生:5
師:把3和2合起來是5可以用一個算式表示,誰能說一說?
師:哦?你來說一說
生:3加2等于5
師:你知道的可真多,把3和2合起來就用3加2等于5,前面寫3,后面寫2,合起來用“+“,寫在3和2中間。這個符號,就叫加號。(強調加法算式在田字格中的書寫規范)
黑板出示:3+2=5加號
師:誰來一讀這個算式?(生試讀)
讀作:3加2等于5。跟老師讀一遍。
女生來一遍,男生來一遍。
師:表示3個猴子和2個猴子合起來一共是5個猴子。誰還能像老師一樣給大家說一說?
生:3個猴子和2個猴子合起來一共是5個猴子。
師:哎呀。這位同學說得真完整,誰還能像他一樣呢?
生:3個猴子和2個猴子合起來一共是5個猴子。
師:結合圖片,誰來說一下,這個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意思?
生:樹上的3只猴子
師:“2”表示什么意思?
生:河邊的2只猴子。
師:加號什么意思?
生:加起來。合起來的意思
師:5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共有5只猴子
師: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求一共有幾只猴子”就是把樹上的猴子和河邊的猴子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板書加法
3、鞏固練習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加法。送走了淘氣的小猴子,我們又迎來了可愛的小鳥。(出示小鳥部分)前面的小鳥飛的可真快,后面的小鳥都追不上了,誰能快速的告訴我,前面有幾只小鳥?后面有幾只小鳥?
生:前面有5只小鳥,后面有1只小鳥。
師:一共有幾只小鳥呢?
生:6只。
師:5只小鳥和1只小鳥合起來一共是6只小鳥。誰還能像老師這樣完整地說一說?
生:5只小鳥和1只小鳥合起來一共是6只小鳥。
師:誰還能說一說?
生:5只小鳥和1只小鳥合起來一共是6只小鳥。
師:哦,意思大家都明白了。
師:拿出自己手里的小棒擺一擺,有信心嗎?
學生取出小棒,擺5和1合起來的過程。
師:老師發現我們班同學們都已經擺完了,老師想找一位坐的最端正的同學到前面來演示給大家看看。
學生上臺演示的同時說一說5和1合起來一共是6
師:你能不能用我們剛才學過的加法算式表示一下呢?
生:5+1=6
4、拓展練習
白板顯示桃子
師:一共有幾個桃子呀?怎樣列式?你能想出幾種不同的方法?
師:小朋友可以用手中的小棒來擺一擺,再列算式算一算,看誰想的辦法最多?
師:好,現在我們來看一下你都找到了多少種不同的方法呢?
老師根據學生的答案有規律的書寫在黑板上。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7。
師:對呀!因為這些所有的算式都是解決同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個桃子。
師:再請同學們橫著觀察這些算式,你又發現了什么?
生:前面2個數位置換了。
師:你發現了嗎?它們的位置換了,但是得數怎么呢?
生:得數不變。
三、練習
課本31頁的自主練習1——3題
1、基本練習:自主練習第1題
2、看圖說話:自主練習第2題。(師引導學生看圖說話,把條件和問題說完整)。
3、學生自己編題。(讓學生自己模仿第2題,編加法應用題)
四、小結
師:同學們我們這節課主要學習什么知識了呢?
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 2
教學內容:
P56 P57頁 8和9的加減法
教學目的:
1、會熟練口算10以內加減法,能正確解答
2、能用10以內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簡單問題,初步感知數學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3、在計數過程中,初步培養同學數感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同學心算計數
教學準備:課件
一、創設情景
出示花果山和孫悟空,
小朋友,今天俺帶你們到花果山去觀光好嗎?
二、探究知識
1、8的加減法
A獨立考慮
你們看,我們的山上景色不錯吧,看小猴子們都下山來歡迎呢,出示課件圖
出示課件
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嗎?
說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計算?
寫加法的.理由是什么?
同學說出加法的意思,樹上有6只猴,樹下有2只,一共有幾只?
B評價,你認為誰寫的好?理由呢?
C小結:同樣一幅圖,俺們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減法,只要能正確地說清圖意,就能列出算式。
2、9的加減法
小朋友們上山一定口渴了吧,前面就有一棵桃樹,結子很多又大又好吃的桃子。
課件出示:兩棵桃樹,一棵樹上有7個桃子,一棵樹上有2個桃子
請你們用學具代替桃子來擺一擺,然后獨立寫出算式。
誰愿意向大家說出你的算式,
評價:你認為哪個組寫的好?
三、練習
1、動畫演示,小男孩踢足球,最后定格為踢進2個,網外7個,看圖,你能寫出幾個算式?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
2、同學分組拿出數字卡片,同組兩人互相拿出相加得8,相加得9的兩個數。
用“小青蛙找家”或“摘蘋果”的游戲來完成。
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 3
一、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一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不進位、不退位)的筆算。
教材分六段安排:
1、兩位數加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P46~48)
2、求原來有多少的實際問題(P49~51)
3、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的口算(P52~54)
4、求去掉多少的實際問題(P55~58)
5、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P59~60)
6、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P61~64)
最后還安排了單元復習(P65~67)。
二、教材編寫特點和教學建議
1、教學內容容量大,安排妥當。
從上面的內容安排可以看出口算、筆算的題型多,解決實際問題的類型多,這是一個很大的很重要的單元。
這么多內容的安排有如下特點:
(1)先口算后筆算,口算筆算緊密結合。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事實上也是在一次次地進行口算,只不過是把口算的結果隨時記錄下來減少運算過程中的記憶負擔罷了。對于兩位數的加、減計算來說最重要的是明白一條算理:相同單位的數才好進行單位個數的相加或相減,即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這些算理在口算時解決,可以把它運用到筆算中,所以教材先安排口算,再安排筆算,使口算為筆算服務,筆算又使口算得到發展。
(2)加、減計算有分有合。
先分別安排加法和減法的口算,后同時安排加、減筆算。因為口算時重在弄清算理,而加、減口算的算理是有所不同的,分散安排便于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筆算的算理與口算時基本相同,重在豎式的寫法和計算方法上,而兩位數加減豎式的寫法是相似的,計算順序是一樣的,所以可以把加法的豎式計算的格式、計算順序遷移到減法的筆算中去,因而合并在一起進行教學。
(3)在計算教學過程中穿插安排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
本單元安排的解決實際問題就數量關系來講,前兩類仍是學過的求總數,求剩余的實際問題,只不過敘述方式與以往不同,第三類是新出現的數量關系。教材分散在三段計算數學中各安排一類解決問題,一方面可增加計算練習的機會,另一方面可以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利用多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并在算法多樣化的基礎上融合成一般算法。
先看兩位數加整十數(P46),先讓學生自己探索,學生的算法可能借助小棒計算,也可能借助計數器計算,也可能根據數的組成直接計算,但最后掌握的算法都是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70,再算70+5=75。
兩位數加一位數的計算方法探索過程與兩位數加整十數相同。
再看兩位數減整十數(P52),與加法口算的探索過程也相同,兩位數減一位數則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計算,提高了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再看兩位數加兩位數(P59),也是先讓學生探索,例舉的學生的思考更多些,除了用小棒、計數器計算外,還利用數的組成分別進行十位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的加減,以及把加兩位數拆成加整十數和加一位數兩步計算,最后整合成筆算,示范豎式的寫法。兩位數減兩位數則讓學生嘗試計算。
這樣看來幾次計算方法的探索所經過的過程大體上是相同的,都是: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找算法相同點--呈現一般算法。讓學生找不同算法的相同點是關鍵的一步,是算理所在。以兩位數加整十數為例,不管擺小棒、撥算珠還是直接計算都是把40和30相加,也就是把4個十和3個十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有了這樣的認識,呈現一般算法就水到渠成了。
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也是這樣。擺小棒時是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單根和單根的相加;撥算珠是十位上的數撥在一起,個位上的數撥在一起,抽象思考是40和30相加,3和1相加,相同點都是4個十和3個十相加,3個一和1個一相加,即十位上的數和十位上的數相加,個數上的數和個位上的數相加,弄懂了這個道理,所以寫豎式時就讓數位對齊,計算時應該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學生可能從十位加起,也可能從個位加起,這時不要強求一致,但要指出用豎式計算加法提倡從個位加起。
(2)重視算法比較,深化對算理的理解。
P47在計算過45+30和45+3之后提出問題:計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就是3個單位各應加在哪里,使學生再次悟到十位上的數要和十位上的數相加,個數上的數要和個位上的數相加。
P52在減法口算例題教學之后也作了類似的安排。
另外,練習中以題組的形式安排了大量的對比練習,如P47②進行兩位加整十數與加一位數的對比,P53②進行兩位數減整十數與減一位數的對比。P65①加法與減法的對比等。
這樣的題雖然比較的內容不同,但在教學處理上都應該一組一組地做題,做過后要讓學生進行同組題目的比較,說出自己的發現,上升為理性思考。
(3)重視算法的總結。
加法的口算,減法的口算,例題教學后的比較實際上也是在領悟和總結口算方法。而兩位數加、減筆算在例題和“試一試”教學后則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用豎式計算加、減法要注意什么?(P59)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總結計算方法。要明確兩個問題:
①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方法是必要的。這種總結可以使認識升華,把學生計算中的零散的體會上升成比較系統的認識,把具體的計算上升成理性的結論;在總結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思維水平;總結出計算方法后對以后的計算能起到指導作用。
②要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自己去總結。教師要作必要的引導,對于豎式計算加減法要注意的問題暫時突出兩點:一是數位對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二是提倡從個位算起。
(4)開始教學估算。
課程標準關于計算寫了三句話: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口算、算法多樣化都講過了,現在說一說估算。
①什么是估算?估算一般是把參與計算的數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等數進行口算,得到準確值所在的`范圍。它與求近似值的計算有所不同。求近似值一般是用準確值計算,算出結果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等辦法得到近似值,而估算是把參與計算的數看成整十、整百等數,再口算;求近似值得到的是一個符合要求的數值,而估算是得到一個準確值所在的范圍;近似值的精確度是規定好的,誤差在一定的范圍內,而估算沒有精確度的規定。
②為什么要學習估算?
A、估算是現實生活的需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計算,估算不少于。
B、估算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選擇,特別是在應急的情況下更能發揮作用,因為它計算快捷。
C、學生計算前的估算可以對筆算起預測和監控的作用,計算后的估算可以對筆算起檢驗作用。
D、估算還能培養學生的數感。
③教材安排了哪些估算題,怎樣教?
P51②第一次學加法估算,P51③可利用估算作出判斷,P54⑥也可利用估算作出判斷,P57③讓學生先估算,發揮估算的預測、監控作用,P58⑦用估算的方法作判斷選擇,P60④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問題,P65⑤先估算,再筆算,發揮估算對筆算的預測、監控作用。
怎樣教?總的想法是先讓學生思考,再加以引導。以65+30為例,學生可能先算出得95,再說得九十幾,要指出,不要這樣算,因為估算是為了算得快,這樣反倒比口算麻煩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不要求算準得數是哪個兩位數,只要求說出幾十多,想想可以怎樣算。學生可能有以下算法:把65看成60加30得90,所以65+30得九十多;把65看成六十幾加三十,得九十幾;只看十位上的6+3得9,所以得九十多。在肯定學生這些算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最后一種方法,十位上是6+3得9,個位上不夠十,所以得九十多,而56+3,學生就會看到十位上是5,個位上加起來不夠10,所以得五十多。
再看P65⑤,第1題十位上6減2得4,個位上夠減,得四十多,第3題十位上4+4得8,個位上相加不滿10,得八十多。
估算題要認真教學,不要求估算的題也可在計算后估算一下,看計算對不對,或者在計算前先估算,再計算,提高做題正確率。對于平時做題能這樣做的學生要大加表揚。如果能養成估算的習慣,不但可以提高正確率,而且能培養學生認真仔細、工作負責的態度。
3、逐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難度。
本單元中除了結合加減計算繼續安排圖文結合的或表格式呈現的求總數、求剩余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解決外,重點安排了求原來有多少,求去掉多少和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都安排了例題,安排了一定數量的習題。前邊已經說過求原來有多少和求去掉多少的問題,就其數量關系來講前者是把兩個數合在一起求總數,后者是從總數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這兩種數量關系仍然是在一年級上冊學過的,只不過是敘述順序發生了變化,增加了學生理解題意的難度,而求兩數相差多少的確是一種新的數量關系。下邊分兩個問題來談。
(1)逆敘的求和求差問題。包括P49的例題和P55的例題。
什么是逆敘?如果題目中信息的呈現順序與事情的發展順序一致為順序,不一致為逆序。
兩道例題都是有關桃子的事。P49例題事情的發展順序是樹上原有28個桃,采了23個,剩5個,如果問剩幾個,就是順敘,學生憑生活經驗很容易列出算式。而P49的例題是知道采了23個,知道剩下5個,倒過去求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就是逆敘。同樣的,P55例題,事情的發展順序是一共有28個桃,吃了22個,剩6個,如果問剩幾個,就是順敘,現在是知道一共有28個桃,剩下6個,倒過來求吃去幾個,就是逆敘。
教學這樣的問題時要注意五點:
①要仔細審題,觀察畫面,閱讀文字,認真收集和用三句話表述信息,即說清楚兩個已知條件和一個問題。要注意有的題目中的條件是用圖畫呈現的,要從圖畫中找出這個條件,如P49①的“還要拼3塊”P50②中的“車上已經坐了7人”,P50③的“還剩12個蘋果”。
②要借助直觀聯系情境確定算法,再反思算法上升成對數量關系的思考。
例如P49例題,先從圖上看出筐里是采下的23個桃,樹上還剩下5個桃,原有的桃是這兩部分合成的,所以用加法算,23+5=28。也有的學生倒過來想,把采下的23個桃再粘在樹上,5+23=28,以上過程讓學生自己想。在列出算式計算后反思:算式中的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從而得出數量關系:采下的+剩下的=原有的。P55例題也應該讓學生從圖上看到28個包括筐里剩下的和小猴吃掉的兩部分,從28個里去掉剩下的6個就得到吃掉的,列出算式后再反思式中每個數表示的數量,抽象出數量關系式。
③通過題組對比等形式完整地認識數量關系。
P58⑨通過填表,反思數量關系,使學生從三個角度認識原有的、賣出的、剩下的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即:原有的-賣出的=剩下的,原有的-剩下的=賣出的,賣出的+剩下的=原有的。
④對于方程解法不提倡,但出現后要予以引導。
所謂方程解法就是把未知數當成已知數列式。如P49例題學生列式成:28-23=5,遇到這種情況,先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在肯定這種想法是有道理的基礎上,指出:列算式時要求的數寫在等號右邊,人們一眼就看出問題的答案,如果像這樣寫在等號左邊,人們不知道哪個數是問題的答案。怎么辦呢,應該這樣處理:先想幾個去掉23等于5呢?列式成:()-23=5,再想到28-23=5,所以在括號內再填寫28,成為(28)-23=5,這樣寫,想的過程表示清楚了,答案在哪里人家也容易看到了。
⑤從P49例題開始,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算式的得數注明單位,并提倡口頭作答。
(2)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即P61例題和“試一試”。
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安排注意了三點:
①早作鋪墊。P50⑤,P60⑤,在一年級上冊也有類似的題目,學生在做這些題目時,從圖上可以直觀地看到兩種物品個數的差,可以領會公雞比母雞少幾只以及母雞比公雞多幾只的含義,知道這兩句話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知道圖中的哪一部分就是問題的答案。學生這時只需觀察畫面填出得數,不必列式計算。這些圖為學生解答求兩數相差多少的題目提供了表象。
②讓學生自己通過操作思考探索算法,不用成人的思維和語言講述算理。以往教這類題時先想紅花片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和藍花片同樣多的8個,另一部分是比藍花片多出的部分,求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就是從13個里去掉和藍花片同樣多的8個,得到比藍花片多的5個。這里用的是嚴謹的推理,借助“同樣多”實現兩個轉化,把8個藍花片轉化成同樣多的8個紅花片,把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轉化成從總數里減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應用題。這樣推理很嚴密,但不少學生只會按語言模式填空,未必真懂。
現在的教法是問題提出后學生鑒于以往的一些表象支撐,就會想到兩種花片一個對一個地排一排,排過后就會看到多出5個。然后再討論可以怎樣算。學生的思考可能是兩種花片一個對一個,紅花片對掉8個,所以從13里去掉8個,列式為13-8;也可能是上一排的個數減去下一排的個數,13-8。這些想法都是學生自己想到的,他們真懂。例題中接著又提出了“藍花片比紅花片少多少個”的問題,學生會憑借以往觀察圖時的多次體驗想到“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藍花片就比紅花片少幾個”,所以用13-8=5這個算式既解決了上一個問題,也解決了下一個問題,教材這樣安排就及時地溝通了問題的兩種提法之間的聯系,使學生很快地形成了清晰的認識,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所以下面的“試一試”學生就可以自己嘗試計算了。
③練習題貼近生活,注意變式。
貼近生活就不再說了,所謂變式,就是題中不出現“×比×多幾”“×比×少幾”之類的句式。如P63⑤已知“做了24件上衣,35條褲子”,問題是“還要做幾件上衣才能和褲子配套”,實際上就是“求褲子比上衣多幾件”或“上衣比褲子少幾件”,P67⑾也有類似的題目。學生在做這些題目時就會認真分析數量關系,而不是機械地看到比多比少就用減法計算。這樣的題目也更貼近生活現實。
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 4
教學目標:
1、理解與掌握用豎式的方法來計算兩位數加法。
2、能正確地掌握豎式計算的格式與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能夠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并正確計算進位加法。
教學準備:
位值板、雙色片、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
1、給學生提供位值板,請學生用雙色片擺出所要求的數,5、10、13。
2、請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算式,分兩次在位值表上放雙色片:5+8
3、請學生對照兩種不同擺法,說說哪種看起來更直觀,為什么?
小結:在位值表上,一般個位上滿十就要向十位進一。
4、請學生繼續放
6+1015+7
二、算法探究
1、出示38+25=?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計算?
(指名,教師板書)
30+20=5038+20=5830+25=5538+2=405+25=308+5=1358+5=638+55=6340+23=6333+30=6350+13=63
2、揭題:這是我們以前學習的各種算法,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另一種計算方法。
3、媒體演示。
4、仔細看,剛才發生了什么變化?
(關鍵在于個位上的10個藍色雙色片進入十位后變成1個紅色雙色片。)
5、豎式計算 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用一個豎式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新知識:筆算加法。 同步在黑板上與位值板相應的位置,板書豎式的計算過程。
6、教學豎式
⑴你認為豎式計算要注意些什么?
(小組討論,反饋)
⑵小結:我們可以歸納為簡單的3句話:“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滿10進1。”
⑶為什么個位上的10進到十位上變成了1?(10個一就是1個十。)
三、豎式練習
1、歡歡給大家出了幾題,請你們用今天學習的'方法來計算。(習題2) 題1集體完成,題2、3、4學生獨立完成,小組批改。
2、習題三:不計算,在你認為需要進位的題上標上進位的符號。
3、媒體演示,請學生找錯。
⑴忘記進位。
⑵不應該亂進位。
⑶進位的數將十位上原有的結果擠到百位上。
⑷個位上計算結果為10,進位后漏寫零,導致結果變成一位的事故。
4、請學生任意挑2題在方格紙上用豎式計算,小組檢查。(習題5)
四、小結
1、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你有什么想提醒小朋友的嗎?
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 5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主要由 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5以內各數的認識,另一部分是5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本單元的安排是:先教學1-―5的認識和加減法,再教學0的認識和加減法,這部分教材,是數概念中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開始。在這一階段通過讓學生初步經歷選擇恰當的方法5以內數的口算,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 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認、讀、寫5以內各,并注意書寫工整。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
2、使學生掌握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
3、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4、使學生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會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內的加減法。 提倡算法多樣化。
5、能運用5以內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數感,運用數學來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進行交流。
單元重難點:
1、教學生寫數字和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感。
2、解決好多種算法與數的組成計算的關系
3、注重集合、對應、統計思想的滲透,不給學生講這些名稱。
4、數的認識,比較大小,加減法的認識過程中,要發分類為基礎。也就是在分類的基礎上提煉出數而進行大小的比較和加減法。
單元課時安排:
1、1-5的認識3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4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的加減法2課時
4、單元訓練 2課時 計 11課時
單元教案設計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1―5的認識及書寫(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頁的第1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會讀、會認、會寫1-―5以內的各數,并注意書寫的工整
2、能用1-―5以內的各數來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數量,初步建立數感,并能進行交流。
3、會用5以內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
教學重、難點:
會寫1-―5各數,初步建立數感。
教學準備:
師:各種動物的卡片5張以內,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實物投影儀
生:1-5的數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主題畫:
問:你認為這幅圖是什么意思?畫的是什么?你從這幅圖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動探索:認識1-―5各數
(一)認真觀察,主動學習
1、認識1
(1)問:你看到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1表示的?(學生隨意回答)師:凡是象這樣:1個人、1個太陽等都可以用數字1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1表示的?
(3)請你拿出1根小棒
2、認識2
(教學方法同上)
3、認識3
(1)問:圖中有哪些物體是用3表示的,請你說一說。 師:象這樣的,就可以用數字3表示。
(2)你還可以說出哪些物體可以用數字3表示的?
(3)請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擺成一個什么圖形?請你擺一擺。
4、認識4、5
(教學方法同上)
(二)出示計數器
先拔一顆珠,問:你認為可以用數字幾表示?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1)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2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3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4
如果再增加一顆珠,又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板書:5 板書:1、2、3、4、5 (全班齊讀:正、反讀)
問:3的前面是幾?后面呢?與2相鄰的兩個數是幾?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
(三)教師說,學生操作
1、請你伸出4個手指頭
2、請你畫出3個三角形
3、請你拿出5個圓片。
三、教學寫數字1-5
1、教師教拿筆姿勢
2、教寫每個數字的起筆,運筆、落筆。先教師示范,緊接著,學生書空,然后學生在書中描紅。
四、練一練
第21頁的第1--4題,學生做在書上
(1)學生互評 (2)集體評 (3)教師評價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比大小(第17頁的內容)
完成第21頁的第5、6題
教學要求:
1、初步建立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學生認識符號“>”“<”“=”的含義,知道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歡的比較方法,并能夠進行正確熟練地比較。 教學重難點:建立數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準備:
師:主題圖或小猴圖片三個、梨的圖片4個,桃的圖片3個,香蕉的圖片二個。 生:1-5的數字卡片、<、>、=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昨天我們學習了哪幾個數字,你還記得嗎?請你說一說。
(2)與4相鄰的兩個數是幾?3的后面是幾?
(3)有誰能夠寫出1-5每個數字。請你試一試。
二、新知講授
1、出示主題畫
問: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
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了什么?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從這些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板書: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師介紹等號、大于號、小于號(開口朝大數,尖尖朝小數)
(2)誰會讀,請會讀的學生帶領大家讀
(3)你還有其它的比法嗎?
2、出示第17頁下面思考:
(1)學生自由看圖:你從圖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蘿卜各有多少?請你一數
有誰能夠把你數出來的個數分別是多少寫出來?(指名上臺寫)
(3)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5<3誰會讀?
(4)一只小免吃一個蘿卜,夠嗎?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夠吃?(再增加一個蘿卜或者是趕走一只小免)
三、練一練
第21頁的第5題
學生自由獨立完成,然后學生互評,最后全班集體評價 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評價,最后教師評價。
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 6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24~25頁。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會正確計算5以內數字的加法。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及看圖表達,使學生經歷加法的計算過程。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加法的含義,正確讀寫加法算式。
【教學難點】理解加法的意義,并能將加法的知識運用于生活。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紙片。
【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利用PPT呈現圖片和小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師:小朋友們,上一節我們學習了《2—5的分與合》,先一起來回顧一下。(PPT呈現圖片,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對《2—5的分與合》進行復習回顧,為學習《1~5的加法》奠定基礎。)
二、觀察圖片,展開新課
創設情境,用PPT展示圖片。
師:在公園門口,我們經常看到賣彩色氣球的,非常漂亮。我們看圖片上就有一個小丑在公園里賣氣球(學生初步感知圖中有3個紅氣球和1個綠氣球)。 下一頁PPT,提出問題(圖片中小蜜蜂提出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 師:圖中一共有多少氣球?
生:四個,小丑右手有3個紅色的氣球,左手有1個綠色的氣球。
師:非常好。下面請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圓紙片代替氣球,表示一下圖中我們看到的氣球。(之后電腦演示用圓紙片代表氣球的過程。)
師:大家剛才表現都很好。我們看到,算氣球的總個數就是把左手的氣球和右手的氣球放到一塊兒,也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的動作,初步滲透加法的.含義。)
師: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表示合起來的過程(教師板書“+”,并帶領學生讀一讀)。把3和1合起來,我們就能用加法來表示(板書:3+1=4)。 讀作:3加上1等于4(強調:“+”為加號)。
[設計意圖]:由直觀圖抽象到數字的加法計算,使學生感知加法的含義,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寫法及讀法。
剛才我們認識了新朋友“+”,下面我們聽一聽這個式子中“+”和“=”的介紹,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記住它們。(PPT播放小視頻)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使學生對“+”和“=”更深入的理解。
師:對“+”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問題(PPT動態呈現小丑交換左右手氣球的過程,引導學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氣球個數)。
師:小朋友剛才說的都很好。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副圖,看松鼠一共有幾只?
[設計意圖]:數氣球個數的例題,是學生在理解“+”含義的基礎上,借助于上一節學習過的4的分與合,引導列出加法算式。數松鼠個數的例題,使學生借助于5的分與合,列出算式。
三、知識應用
1、看圖說一說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確的數字。
3、先用
擺一擺,再填得數。
4、思考題。
四、課堂小結
五、課后作業
1、P28-29練習五:
第1,2題和第6,7,8加法部分習題;
2、《同步練習冊》 第三單元《加法》練習。
【板書設計】
加法
3 +1=4 1 +3=4
讀作:3加1等于4 讀作:1加3等于4
【小學一年級上冊《加法》教案】相關文章:
20以內的進位加法復習教案(精選12篇)12-17
《65432加幾》一年級上冊蘇教版教案(精選12篇)12-08
西師版一年級上冊《月亮圓圓》教師教案11-18
小學生一年級上冊語文期末試卷07-27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單元期末練習卷11-08
初中一年級英語上冊單詞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