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咬文嚼字》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2.從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獲得一些啟示。
3.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教學重點:分析評價課文的觀點。
教學難點:寫作技巧(將簡單的內容表現得搖曳多姿)。
教學方法:評價討論法。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者:
朱光潛,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筆名孟石、孟實,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次年進入香港大學,主攻教育學;1922年畢業后,在上海中國公學和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1925年入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1929年畢業,轉入倫敦大學,以論文《悲劇心理學》獲文學博士學位;1933年回國。回國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藝心理學》《詩論》,開華人美學研究的先鋒。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學史》是中國第一部系統論述西方美學歷史的著作,迄今無人敢代他的地位,無作品敢代替此書。他早年就讀愛丁堡大學時寫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國時期出版業的一大景觀。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譯了百萬言的黑格爾的《美學》。
朱光潛腳踏著中西文化,穿越20世紀,與苦難中奮斗的中國一同走過從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淺近而深奧的大書。我們對他的理解,只限于現在閱讀的《咬文嚼字》,相信通過今天的閱讀,同學們一定回收益匪淺。
二.思考問題(讀書),教師板書字詞。
1.第一個實例,“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兩句話有什么差別?你得到什么啟示?
2.讀《史記》的原句和王若虛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體會?
3.先想想“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再讀課文的分析,你從中又得出什么感想?
三.字、詞(學生看書思考間隙,教師板書)。
1.選出注音無誤的一項(D)
A 下乘(cheng) 岑寂(cen) 付梓(zi) 錙銖(zizhu)
B 沒鏃(mozu) 咬文嚼字(jiao) 咀嚼(jue) 嚼舌(jiao)
C 蘊藉(yun) 累積(lei) 憎惡(zengwu) 便宜(pianyi)
D 尺牘(du) 灞橋(ba) 剝啄(zhuo) 清沁肺腑(qing)
2.下列解釋有誤的是( B )
A 援引:引用 不求甚解:很深刻 咬文嚼字:比喻斟酌
B 尺牘:書信 一川煙草:一片平地 付梓:刻字
C 蘊藉:含蓄 拘禮:限制 游離:不確定的
3.辨析詞語:
①斤斤計較——錙銖必報
②順暢——通暢
③簡潔——簡練
四.解題: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這個成語的含義是:①形容過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書袋或買弄才學。③謂不重視實質,只在某些字句上糾纏,或強詞奪理。題目的含義則是:對文學作品的語言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度,只有這樣,才能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五.解答思考題,并分析課文。
(一)分析第一層(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這”和“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什么區別?有什么啟示?
①“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語氣堅決。
②六個“你這……”。——感情強烈。
→啟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個好小子。”——表假定語氣。
④“你有革命家的風度”改為“你這革命家的風度”。→啟示:B.結構不同,不合邏輯
→啟示:C.連郭沫若用好一個字也頗費周折,說明用好語言文字很不簡單,一定要細細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態度。
2.作者列舉改字不當之例,常常用怎樣的寫作方式?作用何在?
對比;正誤比較分析,使之更有說服力。
3.所句舉例子的共同點是什么?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例子來源于名家名篇。啟示:要注意資料的積累、梳理。本文的材料豐富,無論是記憶中的,還是資料中的,都得有資料。如文中的《紅樓夢》、《水滸》、《屈原》、《史記》等。積累知識的方式:筆記、卡片、索引等。
(二)分析第二層(3、4段):說明文字一增一減意味不同。
1.為什么我們在咬文嚼字時,非這樣錙銖必較不可?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們必須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謹嚴。
2.修改后的句子為什么不好?給你怎樣的啟示?
①原文“草中石,以為虎”并非“見草中有虎”。②原文“視之,石也”有發現錯誤而驚訝之意。③原文“終不能復入石矣”有失望而放棄得很斬截之意。總之,說明文字一增一減,這表面形式的變化,就引起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變化。
啟示:我們咬文嚼字也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這樣品味才能到位。
3.由此例改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當地表情達意。
(三)分析第三層(5段):不同的字眼不同的意境。
1.用“推”或用“敲”各自不同的意境是什么?
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
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
2.世人與錢鐘書就“推敲”的用法是否一致?你從中得到怎樣的啟示?
A.世人認為“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
B.錢鐘書不迷信,不盲從,獨抒新見。他認為哪一種境界是詩人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調和的就用哪一個字。
啟示:品味語言要獨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合情合理)就行。
3.與前面例比較,此事例從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從文字表達的意境。總之反復強調: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強調語言是跟著思想感情走的,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意境。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實在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六.總結:第一部分舉三個例子說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關系。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一部分的寫作特點:
即舉事例,講道理。不舉例子,道理是空的;例子不典型,道理也不到位;例子解說不好,道理也講不好;例子不充分,道理也不充分。本文例多,又分析精辟,令人心悅誠服。
例子是具體的,具體的例子可以給人以豐富的啟發。
二.分析第二部分:講文字聯想意義的使用,有正負兩面。
1.文字聯想意義的運用有兩種情況,請各用一個成語概括。
A.正面:點石成金。B.負面:陳詞濫調。
2.什么叫直指的意義?什么叫聯想的意義?各有什么特點?各用什么修辭格?(略)
3.科學的文字與文學的文字的區別是什么?(略)
4.合情合理的想象,“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兩句詩,回答問題:
①詩中人物所處的環境是(夜晚,月影朦朧,山間泉水旁)
②詩中人物所進行的活動是(品茶,賞月)
③詩中表達的是詩人(獨處清凈,安享自然,怡然自樂)的情趣。
④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
5.“聯想起于習慣,習慣老是歡喜走熟路”一句可否變換分句順序?為什么?
不行。前句與“聯想”銜接,后句與“熟路”銜接。換后,就不銜接連貫了。
6.作者舉從前做詩文的人的例子,其意圖何在?
表明他們的套語濫調根本與文藝無緣。
7.產生“套板反應”的弊端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作者無創作動機。②讀者無新鮮真切的情趣。
8.作者認為人們為什么容易產生“套板反應”?怎樣才能克服“套板反應”?
①套板較省力(人生來有惰性);②遇事往深一層想。
9.最后一段文字中有哪些值得你吸收的東西?
A.運用文字應有謹嚴的精神。.B.必須勤奮。C.推陳出新,時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相吻合,你才會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
三.歸納總結:
1.全文的線索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關系。
2.寫作目的:讓讀者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標(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的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謹嚴的態度,刻苦自勵,留心玩索,推陳出新。
四.造句:活用詞語,推陳出新的句子。
初來乍到→初學乍練。
五.讀《如何積累知識》小報,讓學生做累積工作。
六.作業:課后練習(第二題是兩種讀書方法,各有裨益)
(本文比較長,一共有5千多字。碰到這樣的長文章,我們不用擔心。也不用急于了解作者的觀點。我們只要由易到難,通過多次閱讀一步一步來就可以完全掌握全文。)
1,本文題目為“咬文嚼字”,顯然作者將論證自己的觀點。那他的論證方法最明顯的是哪一種?
明確:例證法。
2,現在就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文章。找出作者用了哪些例子呢?
明確:(1),郭沫若改臺詞。(2),王若虛改“李廣射虎”。(3),“推敲”。(4),《惠山烹小龍團》的詩句。(5),套語的實例。
3,作者舉例子就是用來證明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觀點更具有說服力。我們分析例子就是分析作者的觀點。現在就請同學們前后形成小組,各自選五個例子中一個,來細讀那一部分,看看作者是如何分析那一例子,他舉這個例子想說明什么觀點?
明確:(1)第一個實例,“你是沒有骨氣的文人”,“你這沒有骨氣的文人”,兩句話有什么差別?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可以讓同學讀一下,比較情感變化。)
雖然只改變了一個字,但是句式已經變化。而且“你這……”一般都帶有極端憎惡的語氣,表示強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罵人時,在贊美是不適宜。看來要慎用字詞。
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郭沫若這樣的文學家,用詞還斟酌很久,甚至有些地方用的不妥。何況我們呢?因而我們在閱讀和寫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有一字都不可以放松的謹嚴。
(2)第二個實例,讀《史記》的原句和王若虛的改句,想想原句和改句意味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有什么心得體會?字數不同,意味不同。
(讀第四小節)
金代文學家王若虛把“三石”去掉,簡潔多了,但卻比原文少了韻味。原文把射虎者發現“虎”的緊張情緒、勇悍的性格,體現得淋漓盡致。可見,并不是字數越少越好,當然也不是越多越好,“老太婆的裹腳布,又長又臭。”是簡筆還是繁筆,要“各得其宜,各得其妙”。
文字的好壞,主要是意味、表達效果,而不在繁簡。所以用簡用繁,需要我們斟酌。
(3)第三個實例,先想想“僧推月下門”好,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再讀課文的分析,你從中又得出什么感想?字眼不同,情境不同。
韓愈代替賈島定“敲”字,歷來傳為美談。世人認為“敲”字好,有動作、形象,有聲音。作者卻不盲從,獨抒新見。他認為推——步月歸寺——冷寂場合,敲——月夜訪友——熱鬧場合。“推”固然顯得鹵莽一點,而“敲”就顯得拘禮些。所以選“推”“敲”,重要的是“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和全詩調和的。不同的字眼,要不同的情境相協調。
所以我們在閱讀中推敲語言,其實是推敲思想感情,而寫作中推敲語言是使感情更清楚、透徹。
(4)第四個實例,《惠山烹小龍團》詩句的分析。作者想說明什么?
聯想的意義比直指的意義更意韻豐富,更適合文學的語言。“直指的意義載在字典上,有如月輪,明顯而確實,”是固定的,偏于類型,易用;而聯想的意義,隨時變化,不宜捉摸,是游離的,是偏于個性的,難用,但卻可以使意韻豐富。
“天上小團月”其實就是“小龍團”茶。正是因為蘇軾善用字的聯想意義,把“明月照著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點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覺聯起來,從而使詩句在不即不離、若隱若現之中,含混中顯得豐富,比直接說更有韻味。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兩句詩句想象當時那種場景:夜晚,月影朦朧,在山間泉水旁,詩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賞月,十分之怡然自樂。如果直接寫,那還會有這樣的想象嗎?(用書上的詞語)這就是點石成金。
(合情合理的想象,“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兩句詩,回答問題:
①詩中人物所處的環境是(夜晚,月影朦朧,山間泉水旁)
②詩中人物所進行的活動是(品茶,賞月)
③詩中表達的是詩人(獨處清凈,安享自然,怡然自樂)的情趣。
④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
因而字的難處在意義的確定與控制。我們在平時應大膽發揮想象和聯想,不能滿足于平淡的表達,要從字詞上咬文嚼字,達到最佳。
(5)第五個實例,套語的實例。有哪些例子?作者想說明什么?
聯想意義如果進入習慣,就回讓你只想起一些套語濫調,而沒有一點新奇的意味。最后就會形成“套板反應”,與藝術無緣。這種“套板反應”和創造的動機是仇敵,也引不起讀者新鮮而真切的情趣。如果你用俗濫的語言,也就會用俗濫的思想。所以我們在寫作文是一直強調要有創新的構思,要從創新的語言開始,才會有新的思想和感情。因而,千萬不要形成“套板反應”,遇事應往深一層想。
(例子可以熟悉,了解)
總結:大家都說的非常好。現在我們對五個例子各自要表達的觀點都很清楚了。其實這五個例子都是圍繞“咬文嚼字”。(重復五個例子的道理)
5,到現在我們就只剩下最后一小節。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一小節。同時思考這一小節起什么作用,又有哪些內容?
明確:這一小節是總結作用。讓讀者再次明白①咬文嚼字的目標(逐漸達到藝術的完美)②咬文嚼字的要求(求思想感情和語言的精練與互相吻合)③咬文嚼字的方法(以謹嚴的態度,留心玩索,不能懶,不能粗心,不能輕易自滿,要刻苦自勵,推陳出新。)就是咬文嚼字的態度、方法、要求、最終目標。
今天,我們由《咬文嚼字》這篇課文的例子入手,清晰的分析了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觀點。我們了解到作者所強調的“咬文嚼字”不在是是原本含義,作者賦予其新的意義,使這個詞語貶詞褒用了。同時作者的諄諄教誨,也是要求我們在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中,要努力做到“咬文嚼字”。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聯系。所以我們在閱讀中,品味語言,在其基礎上品味語言背后的思想感情。在寫作中,時時咬文嚼字,推敲語言,從根本上調整思想感情,從而使語言與思想感情完全吻合,使作品達到最佳。
擴展
下面我們就來試著咬文嚼字一下。
1,首先在閱讀方面。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話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你簡
要分析。
咽,冷。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
2,其次在寫作方面。
請根據特定的情境增加詞語,使下面的文字表現出特定的意思。(擴句)
早晨,太陽發出光芒,樹上的鳥兒鳴叫著,樹下的流水流向遠方。
1,要求擴展后的句子抒發主人公歡快的心情。
早晨,溫暖的太陽發出金色的光芒,茂密的樹上有幾只可愛的鳥兒清脆地鳴叫著,樹下清澈的流水歡快地流向遠方。
早晨,太陽發出柔和的光芒,樹上的鳥兒歡快地鳴叫著,樹下的流水叮叮當當奏著樂曲流向遠方。
早晨,微風習習,暖融融的太陽發出金色的光芒,樹上的鳥兒迎著金色的陽光歡快地鳴叫著,樹下的流水輕快地流向遠方。
2,要求擴展后的句子抒發主人公苦悶的心情。
早晨,太陽發出凄清而冷寂的光芒,光禿禿的樹上幾只寂寞的鳥兒凄惶地鳴叫著,樹下的流水在清冷的寒風中無言地流向遠方。
早晨,太陽發出刺眼的光芒,樹上的鳥兒唧唧喳喳令人煩躁地鳴叫著,樹下的流水無精打采嘆息著流向遠方。
早晨,太陽發出冷清的光芒,樹上那只離群的鳥兒不時悲哀地鳴叫著,樹下寂寞的的流水懶洋洋流向遠方。
總結。
“咬文嚼字”正如福樓拜對他的學生莫泊桑說:“無論你所要講的是什么,真正能夠表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適用的動詞和形容詞也只有一個,就是那最準確的一句、最準確的一個動詞和形容詞。其他類似的卻很多。而你必須把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動詞、唯一的形容詞找出來。”一樣。總之,在文學語言的運用上,都不能離開這一條:細細錘煉,細細品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閱讀和作文中時時進行“咬文嚼字”,從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高中語文《咬文嚼字》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庖丁解牛》教學設計02-24
高中語文《荷花淀》教學設計(精選12篇)11-01
《咬文嚼字》語文教案(精選10篇)07-04
《標牌設計》的教學設計03-14
高中語文教學之導學案教學初探論文03-19
旋轉的教學設計02-16
《茶經》教學設計02-18
《國殤》教學設計12-11
《賽馬》的教學設計05-21
國慶的教學設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