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游記二則教學設計(精選11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湖游記二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1
一、導入新課
俗語云:“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美又以西湖為最,有詩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描寫西湖的文章,仔細品味西湖的美。
二、簡介作者
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公安縣)人。他.與其兄宗道、弟中道都是晚明反復古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當時稱“三袁”。他主張文學創作要“獨扦性靈,不拘格套”,作品語言清新明快,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三、分析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并用多媒體設備打出生字詞,學生在書中畫記。
①突兀:高聳的樣子。②棹:船槳。這里作動詞用,劃船③勒:抑制。④相次:一個接一個地。次:按順序排列。⑤發:打開、開掘,引申為“花開”。⑥數:屢次。⑦去:離開。⑧彌漫:滿,遍。⑨歌吹:唱歌奏樂。這里是說歌妓很多。吹,管樂器的演奏。⑩羅紈:精細的織品。這里指富貴人家的裝束。⑩艷冶:美麗,妖艷。⑩染翠:變成綠色。⑩嵐:山氣。⑩設色:用顏色描畫。⑩夕舂:夕陽。⑩尤:更。⑩目酣:形容非常愛看。酣,喝足了酒。⑩花態柳情,山容水意:花的姿態,柳的情調,山的容顏,水的意境。意思是一切景物。
2.學生自讀課文,并理解課文內容,試著翻譯。
3.教師答疑。
四、理解課文內容安排
打開多媒體,展示畫片。
學生根據畫面了解作者游蹤。
“西湖一”:武林門一保叔塔一昭慶寺一西湖
“西湖二”:斷橋—蘇堤(全在湖上)
指名學生在文中找出寫景部分與畫面一致的語句,并齊讀這些語句。
這一過程可靈活安排,主要使學生對西湖有更形象的認識。
五、作業
教學建議
一、課文主旨
《西湖游記二則》是明代袁宏道的一篇優美的山水小品,文章主要采用了記敘和抒情的表達方式,抒發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
二、結構內容
《西湖一》全文共5句。
第一層(第1句)寫作者出杭州武林門西行游覽西湖。
第二層(2—4句)寫游西湖所見及內心感受。
第三層(第5句)補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覽時間。
《西湖二》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寫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時候是春天,是月下,一日之內最盛美的則是晨霧,是晚嵐。
第二段:寫西湖蘇堤上綠柳紅花,游人如織的繁盛華艷的景象。
第三段:暗諷杭州人不會欣賞西湖美景,表達了作者對世俗庸人的嘲謔。
三、寫作特點
1.運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寓情于景、寓思想于景物描寫之中。
2.多用比喻、擬人、夸張、對偶、排比等修辭,使文章語句艷麗多姿。
3.運用典故,豐富了文章內容
四、關于引導學生誦讀課文的教學建議
本文是文情并茂的山水小品,文辭清麗簡潔,內容意趣盎然,非常適合誦讀,因此將誦讀作為自讀的第一個步驟。其要點是通過誦讀活動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并受到感染。
具體操作程序如下:
①進入情境。誦讀之前,教師先向學生提供相關的.背景資料,如本文作者袁宏道的生平,文章的寫作背景,西湖的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等等,以激發學生興趣,進人課文學習的情境,從而為誦讀活動醞釀情感,作好準備。
②誦讀感知。在這個步驟中,要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誦讀課文,對作品的內容獲得初步的感知。本文描寫了秀美如畫的西湖風景,表達了作者輕松喜悅的心情和高雅的情趣,誦讀時要指導學生用心體會,讀出感情。為了增強誦讀感知的效果,可采用形式多樣的誦讀方式,如低聲吟誦、表情朗誦、分組朗讀、隨機(VCD、計算機)跟讀等。
③誦讀評估。誦讀結束,師生就誦讀情況進行交流,作出簡要評價。如,誦讀是否正確流暢,對語調、語速的處理是否恰當,對課文的感知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評估既可以由教師評述,也可以由學生互評,個人自評。
五、關于引導學生鑒賞閱讀的教學建議
鑒賞是本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學中要注意通過分析比較,品讀出課文所蘊涵的思想感情、文化內涵,以獲得審美的愉悅,并培養初步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本文作者袁宏道是用自己的心來感受西湖之美的,他筆下的西湖如同青春靚麗、婀娜多姿的少女,富有鮮活的生命力和靈性。鑒賞本文如果沒有個體生活體驗的融入,沒有聯想和想像的參與,將是蒼白無效的。因此,教學中首先要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驅遣豐富的想像。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或者口頭言語,調動起學生的情趣,使學生‘投身處地”地體驗描寫的對象,以增強鑒賞的效果。
其次,鑒賞要善于運用比較的方法。學習本文可以與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作比較,認識兩篇詩文的異同;還可以與晚明小品作家張岱的《西湖七月半》相比較,從而拓展閱讀視野,提高欣賞修養。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2
一、導入新課
杭州西湖,是我國優美的名勝之一。多少文人墨客不惜筆墨來贊美它。宋朝蘇東坡《飲湖上初晴雨后》中談到西湖的兩句詩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今天,我們學習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寫的《西湖游記二則》,看看作者是怎樣獨具慧眼,描繪西湖勝景的。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1)袁宏道:明代文學家,字中郎,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人。他的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作品有《錦帆集》《解脫集》《瓶花齋集》等。
(2)寫作背景:袁宏道于萬歷二十三年二月由京師至江蘇吳縣任縣令,雖頗有政績,但卻感到“性與俗違,官非其器”,羨慕陶潛“歸去來兮”,萬歷二十五年春被準解官,此時恰如游鱗縱壑,大有“無官一身輕”的解脫之感,是年辭官后自春至夏,乃暢游惠山、西湖、五泄、天目等東南山水名勝,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寄托其追求自由的心靈,欣賞造化之奇妙。將其所見所感形諸筆墨。其中描敘杭州西湖山水風光的散文即十六篇之多。
三、閱讀分析
分析欣賞《西湖一》,品味其重點詞、句。
1.再次請學生朗讀課文。
2.重點詞語理解:
突兀:高聳的樣子。棹zhào:劃船。娥:這里指眉上的彩“黛”(青黑色)。頰jiá:面頰。這是說桃花艷麗如少女的顏面。
3.分析課文,品味語句。
①中哪句話寫出了作者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討論后回答)為什么?
答:“從武林門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因為作者初至杭州,最為心往神馳的是西湖。作者渴慕已久的是一睹西子芳容以解相思之苦。這種感情蓄積已久,其發必速,故游記開篇不容許多筆墨交待,一落筆就直抒性靈:保叔塔為西湖北側門戶,塔身挺秀,卓立山巔,未近西湖而先人眼簾,本也是一處勝景,但作者僅以“望保叔塔突兀層崖中”一筆帶過,是因為他心不在焉,“已心飛湖上也”。整個杭州山水風物此時惟“湖上”才是作者鐘情之所在。“心飛”的夸飾把他急欲見西湖的.渴望心情表露無遺。
②為何插入一閑筆“午刻人昭慶”?(思考后回答)
答:這是欲揚先抑,造成頓挫之致,然后才續“心飛湖上”之意。
③下文“茶畢,即棹小舟太湖”中哪個字寫出作者此時急不可待之意。
答:“即”最能表現。
④當作者終于親眼目睹到朝思暮想的春日西湖時,運用了什么修辭寫出了它的嫵媚與迷人?
答:作者連用了四個比喻、一組排比句描摹之:“山色如娥,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遠處孤山蔥綠,宛若美人的黛眉;岸上春花嫣紅,恰似少女的面頰;湖上和風,如同酒香一樣醉人;湖中波紋,似白統一樣起伏。
⑤以上描寫西湖風景是實寫還是虛寫?
答:僅四句話,但由于選取了西湖典型風物,足以見西湖秀媚的風姿。此為實寫。
⑥作者見到此景后,內心感受如何?是實寫還是虛寫?起到怎樣的作用?(分組討論后回答)
答:“才一舉手,已不覺目酣神醉”,這是虛寫西湖,借以反襯西湖之美。
⑦同學們感悟一下“目酣神醉”是何等心態?
作者雖云“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實際上他卻已巧用一精彩之至的妙喻:“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退洛神時也。”這種感覺與聯想雖然模糊,但境界空靈,意蘊豐富,頗堪品味。它既啟發人聯想到西湖如洛神,又使人想像作者如曹植“浮長川而忘反,思綿綿而增慕”的癡情醉態。作者的感情由此進入極高的審美境界。由此可見,山水在作者心目中是具有性靈的,是極其嫵媚迷人的。這樣比擬就顯示出山水風物的精神、情趣,亦體現了作者對自然山水的愛戀之情,與“吏情物態,日巧一日;文網機阱,日深一日”(《與何湘潭》)的官場相比,就更覺自然界的清純可愛。作者對其初游西游之日,如同與心愛的女人第一次約會一樣珍視,因此鄭重其事地記下具體日期:“時萬歷丁酉二月十四日也”。而在另外十五篇西湖游記中則不再注明日期。
⑧本文在寫作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答:西湖在作者筆下重在寫意,勾勒西湖天然娟秀的風情,一種引人酣醉的整體魅力,以及作者的內心體驗,而不精雕細刻其山水面目細節。這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
四、總結、擴展
總結:這節課我們分析了西湖美景及作者的內心感受,品味了重要詞語和句子,從而提高了我們鑒賞古文的能力。
擴展:據你的理解,互相交流你的欣賞點。
五、布置作業
課下搜集寫西湖美景的詩文,寫在札記本上。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3
【教學目標】
1、在借助書中注音和字典自主預習的基礎上,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感受西湖美景,陶冶審美情趣的同時,引導學生初步體悟文章言之有序、合理想象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喜歡的語句背誦。
3、初步體會比喻這一修辭手法能把事物寫得更加生動與形象,并借助情境嘗試運用。
【教學準備】
學生自主預習卡、學生游覽過的景點圖片或照片。
【教學過程】
一、課堂預熱,博聞廣記,形成期待
1、組織學生進行對詩游戲,教師說上句,學生對下句。(選取學生熟悉的描繪自然風光的古詩。)
2、接下來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西湖,請同學們聽詩意,誦詩句。
(1)師描述楊萬里的《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大意,同步出示詩句,學生誦讀整首詩。
(2)師描述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大意,同步出示詩句,學生誦讀整首詩。
3、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西湖》,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博聞廣記”是我們班每節語文課必備的環節,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選取的內容也會有相應變化,有時是古詩,有時是成語,有時是歇后語,等等。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由課外閱讀引入課內閱讀,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期待,從身心兩個方面都做好上課的準備。】
二、交流預習,主動識寫,正確朗讀
1、看課文,聽教師范讀,留意預習時認為難讀的字、詞、句是否讀正確了。
2、組織學生結合自主預習卡交流(預習卡及相關要求如下)。
(1)出示生詞(生字加點),組織學生交流容易誤讀的字音。隨機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本課最易誤讀的“幅”“堤”。
(2)組織學生交流生字中以前認識的熟字,并用一用。
(3)組織學生交流原先不理解,預習后理解其意的詞語,教師隨機重點指導以下詞語:
鑲嵌——學生匯報后,教師出示幾幅圖片(寶石戒指、西湖全景、無框畫),讓學生選擇何為“鑲嵌”及理由。結合西湖全景圖,朗讀文中“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并結合圖片理解文中第3自然段提及的“鑲邊”一詞。
宛如——學生匯報“猶如”“仿佛”“宛如”其中之一,即引導學生說說其近義詞(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文外的)。
(4)組織學生交流生字書寫注意點,當堂完成生字描紅。
3、組織學生交流“朗讀加油站”一欄中所選取的難讀長句,隨機重點指導以下長句:
(1)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重點指導學生注意標點的停頓,并遷移練習,讓學生讀好文:“夜幕初垂,明月東升,輕風徐來,湖水蕩漾。”)
(2)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重點指導學生注意長句中的.適當停頓。)
4、四人小組內練習朗讀課文,要求將課文讀正確。
【設計意圖:預習能力是學生學習力的重要組成,教師布置預習并不代表就能落實預習,唯有課堂上留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進行預習交流,才能實現對預習能力的有效指引,從而促進學生預習能力的發展。】
三、感受西湖,品味《西湖》,會意得言
1、在正確、流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交流對“西湖”這一舉世聞名的風景點有了哪些了解。(預設以下幾種可能性,教師結合學生匯報隨機安排教學順序。)
預設一:學生匯報第1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讀好這一自然段。
(2)這一自然段沒有具體介紹西湖如何美麗,像這樣總體介紹的文字一般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或者結尾,一起讀一讀吧。
預設二:學生匯報第2、3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引導學生補充,隨機板書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導學生結合板書,按照一定的順序連貫起來說一說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體出示西湖地圖及相關景點的圖片,引導學生邊看圖邊連起來說說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結:閱讀寫景的文章,我們一定要讀懂“在哪兒?有什么?”(隨即板書),同樣,如果同學們要向別人介紹一處景色也要說清——在哪兒?有什么?
預設三:學生匯報第4自然段中的內容。
(1)結合學生匯報,板書“月光下”。
(2)引導學生發現本文介紹西湖的順序。
(3)讓學生說說除了時間,你還發現什么順序,隨機追問從何處看出。(由遠及近、由邊緣到中間等。)
(4)正因為作者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西湖,所以即便沒有到過西湖,我們也能對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設計意圖:“教材內容”并不等同于“教學內容”,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了解課文“寫了什么”,更要引領學生去發現課文是“怎么寫的”。學生既“會意”又“得言”,才能提升語文素養。】
2、在學生整體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說對西湖的印象,并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找出帶給自己如此感受的語句,讀一讀。
3、組織學生匯報體現西湖之“美”的語句,順學而導,隨機出示文中四個比喻句(如下),圖文對照,指導朗讀。
句一: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
句二: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感知運用比喻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會用“猶如”口頭造句。
3、學習歸納自然段段意。
4、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集和處理資料。教師事先要了解,精選學生的圖片,可以事先存入電腦,也可以用u盤當堂展示。不管用何種方法,一定要幫助學生精選圖片,圖片不是越多越好。
教學過程:
一、走進西湖
1、導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今天這節課,就請同學們和陳老師一起,來一次文中游西湖吧。(出示課題,齊讀)
2、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賞,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下西湖風光吧。看,遠處就是西湖!(幻燈片播放一組西湖的圖片,定格在課文插圖:西湖全景圖。)
3、眼前的西湖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
二、感受西湖
1、同學們說的真精彩,其他同學聽的也很認真,我知道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走進西湖去欣賞一番。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語文書打開到32頁,再去回顧一下課文。
2、課前,同學們都已經借助評價手冊做了充分的預習,陳老師就來考察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效。
3、指名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每自然段讀完,出示本段生字詞,指名生讀,齊讀字詞。
三、感受西湖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同學們,置身西湖,我們的眼里有山,有水,有景。一切都如詩、如畫、如夢,真像到了人間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寫到: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生讀。
2、從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生交流。
△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指導理解“素有”、體會“天堂”。
△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指導理解“明珠”。
3、請同學們通過你們的朗讀,把西湖這顆鑲嵌在人間天堂里的明珠的魅力展現出來吧!齊讀第一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西湖這顆明珠,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平靜,碧波蕩漾,倒映著柳絲飄逸的湖堤,黛綠的小島,湖光山色美如仙境。
1、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什么?請同學們自由地輕聲朗讀第二自然段,尋找答案。(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生交流。
(1)(板書:山巒)你覺得這山怎樣?從哪里體現出來的?
a、山多:從哪兒看出多?
△理解“層層疊疊”。指名讀。【評價朗讀: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山很多,是層層疊疊的,你讀出了那種感覺……
△理解“連綿起伏”。指名讀一讀“連綿起伏……”,師做手勢幫助理解“連綿起伏”。【評價朗讀:山巒通常既不高,也不陡,這連綿起伏的山巒,顏色也很有層次
b、山的顏色不同: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評價朗讀:你讀出了不同顏色的美
△看圖引說:這山綠,那山青,一山濃,一山淡,讓我們看了感覺就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c、請你把這優美的景色讀出來。自己讀,指名生讀,齊讀。【評價朗讀:通過你的朗讀,真的使我看見了一幅優美的山水畫。
(2)你還看到了什么?(板書:湖水)讀讀描寫西湖水美的句子。你覺得西湖的水美在哪里?
△平靜:怎么看出很平靜的?(課文把它比作銀鏡,說明它很平靜)
師:是的,鏡子是很平的。把湖面比作鏡子,就等于告訴我們,作者當時看到的湖面是風平浪靜的。誰愿來讀這句話?(指讀1人)
師:有人知道“碩大”的意思嗎?(讓學生說,學生不會則由老師說)
師:說到“碩大的銀鏡”,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樣的情景嗎?(生說。很大、閃閃發光。)
師:真是太漂亮了。誰能讀出它的大,讀出它的美?(生讀。關鍵是讓學生讀好“碩大的銀鏡”
師:這句中的“猶如”可以換成什么?(好像,仿佛)你能試著用“猶如”來說個句子嗎?(說話訓練)
出示:西湖岸邊隨風飄拂的柳絲,猶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猶如__________。
你可以根據老師給你的提示來填空,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補充句子。
b、靜靜的湖面有了這白鷗,顯得更有生趣了。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西湖湖面上點點白鷗飛掠的景色,讀好這兩句。自由試讀,指名讀,齊讀。
(3)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那兩層意思?遠處的山(或環繞西湖的山)很美;西湖的湖面(或西湖的水)很美。合在一起該怎么說?這一段主要寫(環繞西湖的)遠山和湖面都很美。
教師小結: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今后學習每一篇課文,我們都要鍛煉一項新本領——能用比較簡潔的話來說自然段的意思,掌握了這項本領,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課文。這一自然段看起來挺長,其實是抓住兩點來寫的,一是山,一是水。
2、站在湖邊眺望,真是遠山近水皆有情。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讓我們一起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吧!齊讀第二自然段。
3、面對如此美麗的遠山和美景,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背誦第二自然段。
4、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西子湖。人們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宋代詩人蘇軾就曾說:“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漂亮的人怎么打扮都是美的。西湖之美,使人賞心悅目。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作為著名的風景名勝,西湖與我們南京的玄武湖一樣有眾多的景點。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課文中主要向我們介紹了哪幾個景點,然后在地圖上找出來。(電腦出示地圖)
2、交流課文寫到的景點,讓學生盡可能多的在地圖上指出來。
教師小結(引導學生口頭填空):這一自然段首先寫了圍繞著西湖的一圈綠色鑲邊,接著寫了十里明湖中蔥綠的孤山,又寫了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最后寫了湖心的三個小島。
3、把你喜歡的景點多讀幾遍,想一想為什么喜歡它呢?(電腦出示第三自然段,但其形式與課文不一樣,它把各個景點都作為一段出示,而且可以去掉最后一句寫總體感受的部分。每個景點最好做成“熱點”,以便于在隨機匯報時隨機點出)
4、隨機匯報,隨機點出,隨機朗讀。
△圍繞著西湖的是一圈樹木織成的綠色鑲邊。
(出示句子和圖片)指名生讀,說說喜歡它的理由,指導讀好句子。
小結:如果我們把美麗的西湖比作漂亮的裙子,那它就是綠色的裙邊;如果我們把美麗的西湖比作一幅畫,那它就是活生生的畫框,真是夠神奇的。
△十里明湖中,蔥綠的孤山顯得格外秀美典雅。
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蔥綠”——孤山上樹木繁茂,滿眼青翠,顏色很美。)
小結:蔥綠的孤山靜靜地處在碧水之間,它雖不險峻,卻格外秀美典雅。能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它的美嗎?指名讀。
△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這里的白堤和蘇堤就是為了紀念白居易和蘇軾兩位詩人。(板書:湖堤)
我們都見過隨風輕輕飄動的紅旗,輕輕柔柔的(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課文說“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就像兩條綠色的綢帶,輕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那該是多么奇妙的景象啊。請同學們一邊想象著畫面,一面讀一讀這句話。
【評價朗讀:建議讓學生朗讀,分層次評價,如第一次提示為“似青綢綠帶的長堤漂浮在波動的水面上,有著一種動態的美”,第二次提示“輕柔(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或用手摸摸學生的小臉),就像媽媽輕輕撫摸你的臉的那樣一種感覺,那是很美好的',要讀出這種感覺”。這里的關鍵是“輕柔地漂浮”要讀慢些、讀輕些。學生讀不好,教師要范讀,然后讓每個學生自讀體會,再指名讀,最后齊讀。“輕柔”的漂浮又是怎樣的感覺呢?沒有對“輕柔”之義的提示,學生可能讀不好。故由教師提示詞義。
△湖心的三個小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綠樹叢中。明凈的湖水晃動著綠島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板書:小島)
仙境是什么樣的一種情景?朗讀體會。
小結:小島在樹木的遮掩下,若隱若現,十分迷人。
5、這連綿起伏的群山,水平如鏡的湖面,秀美典雅的孤山,似青綢綠帶的湖堤,樹木掩映下的小島,仿佛仙境一般。看了之后我們感到十分舒暢,真是“心曠神怡”啊!請你來讀一讀這一段的最后一句話,一邊想象西湖的美景,一邊用舒暢的心情朗讀。
6、誰能像第二自然段那樣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主要講了西湖的各個景點都很美。
△學生羅列景點“主要講了湖的四周、孤山、蘇堤白堤、湖心小島很美”時,首先要肯定其正確,然后指導:可以抓住你認為最重要的兩個景點,其它的用一個“等”來代替就可以了,如“主要講了湖的四周、孤山等景點很美”。誰會像老師這樣來概括。(學生嘗試概括)指名生回答。
7、你還知道哪些景點?下面就請同學們自己來介紹一下搜集到的西湖景點。指名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可配圖片。老師這里還有班上其他同學收集的許多關于西湖的資料,課后我們再去交流。
7、西湖各個景點的風光如此旖旎,難怪作者說: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呢!(出示第三段最后一句話)齊讀。
8、這是作者欣賞了西湖美景后的感受,那么你欣賞后又有怎樣的感受呢?請用下面的句式說一說。
出示:看到了這樣的美景,我()
9、讓我們再一次齊聲朗讀第三段,把美麗的西湖深深地映入我們的腦海。
10、白天的西湖美景使中外賓客目不暇接,而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下節課我們一起去游賞月下的西湖!
四、印象西湖: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的畫卷,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五、板書設計
6、西湖
山巒湖水(遠眺)
湖堤小島……(近賞)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5
教學目的:
1.理解有關詞語及課文三、四自然段內容。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種文中的比喻句,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詞句感受西湖的美。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昨天我們一起到西湖岸過去欣賞了西湖那迷人的風光,回
憶一下,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什么?
2.站在西湖岸邊就能欣賞到西湖三面環山、層巒疊嶂、湖水
平靜、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個景點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學們想不想一起去飽覽一番?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3自然段,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
要求:(1)數一數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2)找一找這段介紹了西湖中的哪些景點,用"。"圈出。這些景點分別有什么特點,用""在文中畫一畫。
2.集體分析:
(1)指名答,板書
(2)十里明湖中,孤山有什么特點?指名答、板書
"格外秀美、典雅"是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試讀--齊讀)
(3)孤山東邊的白堤和西南的蘇堤又有什么特點呢?
a.看投影"蘇堤、白堤"(簡介有關蘇堤、白堤的知識)
b.再看書上是怎樣描寫的?
這句作者采用什么方法寫的?把什么比作什么?
這綢帶怎樣?(綠、輕柔的飄帶拂在碧水之上。)
把白堤和蘇堤比作這樣的綢帶,突出了兩堤的什么?(綠、輕柔)
板書:綠、輕柔
指導朗讀(試讀--范讀--女生讀)
(4)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長的蘇堤比作兩條翠綠的綢帶,迎風飄逸,真令人賞心悅目,那湖心的三個小島又有什么特點呢?(投影兩島)
看圖理解"掩映"
(5)我們已經知道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那么這些美景座落在這銀鏡上,又呈現出怎樣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造句板書:仙境
"仙境"是什么樣的地方?
誰能通過朗讀把我們帶入仙境。試讀--男生讀
(6)太美了!如果你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會怎樣呢?(愉快、舒暢)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這種心境的?(心曠神怡)
板書:心曠神怡
帶著這樣的心情齊讀最后一句。
三、自學第四自然段:
1.自由讀第4自然段
要求:(1)完成填空
(2)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說說為什么?
填空: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岸邊的華燈(),宛如()。遠處,()。人們泛舟湖上,會覺得(),()。
2.指名讀
(1)描述"夜幕初垂……湖水蕩漾"的情景。
(2)理解"岸邊的華燈……游動"這一比喻句
把"宛如"換詞。造句
(3)欣賞著這樣的美景,再聽到遠處飄來的悠揚琴聲,此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放錄音看投影)
齊讀最后一句。
3.指導背誦
(1)看投影、配樂、師朗誦第四自然段
(2)自由準備2分鐘,指名上講臺邊指圖邊背誦
(3)齊背
4.小結:從大家的朗讀中,從大家的神情中,我看得出你們已經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最后,讓我們再由遠到近欣賞一次西湖的奇麗風光。(多媒體)
四、布置作業:
1.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起伏明月()()神怡
()疊疊湖水()()徐來
2.造句:
(1)猶如--
(2)仿佛--
3.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6.西湖
孤山秀美、典雅
近賞兩堤綠、輕柔心曠神怡
三個小島仙境
華燈游動
夜游溶為一體
琴聲悠揚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6
一、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
2.學生分析:
學生都沒有到過西湖,對西湖的美景毫無感知,再加上學生只有九歲,常規教學中,單憑語言文字的描述他們是不能夠完全領會西湖如詩如畫的美景的。因此,根據學生特點,我在本節課主要應用了信息技術手段,解決重、難點。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教學要求,我設計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使學生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二)、研讀課文,領略西湖風光。
(三)、全課小結。
(四)、拓展延伸。其中前兩個是我在本節課中整合點的主要表現部分。具體我是這樣操作的:
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了西湖美景的視頻,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西湖迷人的風光,隨著播放,學生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激發他們對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然后,乘勢導入新課。
六、研讀課文,領略西湖風光。
首先我讓學生認真傾聽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朗讀,讓他們從文字中感受杭州和西湖的美麗,再結合圖片重點幫助學生理解“鑲嵌”和“明珠”的意思;接著我引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讓他們從優美的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麗風光。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只是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是無法真切的感受到西湖的清奇秀麗的。這時我就想到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親自到西湖體驗一回。因此我為學生展示了由聲音、文字和圖片組成的畫面…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真切感受到了西湖的美景,也學會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后我為學生展示了夕陽斜射和華燈倒映下西湖的美景,將月光下西湖的景色呈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后我讓學生配樂朗讀,提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這也是對教學重點的鞏固。
七、全課小結
我以蘇軾的古詩<<飲湖上初晴后雨>>結束了今天在西湖的游覽,也為本節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八、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幾個西湖的相關網址,讓學生課后自由發揮,,激發他們進一步探索西湖的興趣,也增大了本節課的信息量,使語文教學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的。
1、閱讀課文,邊讀邊想像課文所描繪的畫面。
2、想想作者抓住那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3、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4、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怎樣抓住景物特點寫出了自己對西湖的獨特感受。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西湖美景圖。
2、讓學生介紹自己所認識的西湖。
二、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查字典,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三、學習課文。
1、學生分段朗讀完課文后討論:
(1)作者為什么沒說過西湖的一句好話?西湖不美嗎?談談你的看法。
(2)東坡的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應如何理解?
(3)作者這次來西湖是什么季節,什么天氣?
(4)作者去訪靈隱具體寫了幾方面的綠?用筆把它畫下來。
(5)想像一下西湖的.美景,并說一說。
五、給課文分段。
六、鞏固練習。
1、邊讀邊想像西湖的綠的美景。
2、體會作者表達的對西湖的贊美,對西湖的綠的喜愛之情。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8
一、調動積累,激發興趣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學過的《憶江南》嗎?我們一起背背。
學生背誦《憶江南》,老師后背誦。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杭州和西湖真摯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天堂"里的一顆明珠。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讀課文
1、配樂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⑴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⑶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想他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不理解的地方。
3、檢查自學效果。
⑴出示詞語:
杭州天堂遠眺掩映一般猶如典雅輕柔秀美連綿起伏
⑵指名讀詞,開火車讀,齊讀。(重點讀準后鼻音、翹舌音)
⑶解釋疑難詞意,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⑷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4、感知全文
在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中描寫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書:山巒湖水
湖堤小島
華燈
學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5、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6、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三、指導朗讀
1、教師啟發:我們讀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了文中的美景。
你們還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嗎?
2、學生提問。
3、教師小結。
四、作業
1、描紅;
2、抄寫詞語;
3、練習朗讀課文。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9
設計構思
西湖除了景美,其蘊含的深厚的人文底蘊,更顯其無盡魅力。一個個神話,一篇篇詩文,一曲曲悠揚的樂聲在西子湖畔回旋飄蕩著,難怪詩人張岱由衷感嘆“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
為了讓學生了解西湖秀麗的景色,拉近文本與學生的距離,在課件制作中可配上相關的圖片、音樂以及視頻,借助鮮活的畫面幫助學生領略本課語言文字的清新、流暢。課件以網頁形式呈現,體現了良好的交互性。學生可根據老師提出的各種要求,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也可以將自己的學習體會通過博客回復發表出來。課件的設計,在圍繞課文的基礎上,大膽挖掘,使之成為一個關于西湖的綜合性學習網站。
課前準備
利用各種渠道廣泛搜集、整理、篩選有關西湖的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聲頻和視頻。建構網頁框架,確立網頁欄目,選定網頁色調,用Frontpage制作一個網絡課件,用于課堂教學。
基本演示
《西湖》是三年級上學期的一篇課文,在教學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嘗試上了一堂網絡課。
一、錄像導入,引導入境。
播放一段西湖的錄像。教師配以優美的語言:西湖三面青山,宛如鏡框,一泓碧水恰似明鏡。亭、臺、樓、閣點綴在青山綠水之間猶如一幅秀美多姿的畫卷。
二、初讀課文,正確讀詞
請學生自己讀一讀課文,再從語言文字中感受西湖的美。讀時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學生可借助于每小節后的小花所連接的詞語FLASH,掃除朗讀障礙。
三、再讀課文,媒體解難
請學生再讀課文,這一次要求學生讀出自己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讀時,碰到不理解的地方讓學生看看相關的連接;讀不好的句子,點點小喇叭,聽聽電腦中的朗讀。
四、質疑問難,學習文首。
播放悠揚的琴聲,讓學生借著《春江花月夜》這首優美的曲子朗讀課文第一小節,并鼓勵學生讀后質疑。
五、感情朗讀,理清脈絡。
西湖這顆明珠一景一物,無不突顯出它獨特的美來,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景讀給大家聽,要求讀出它的美來。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大致了解了文中的美景。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配上音樂選上一景來讀一讀。
六、學習生字,體現自主。
請學生點擊生字FLASH,自主學習左右結構的生字,了解生字的書寫筆順,并想想用什么方法記憶生字。
七、結束本課,布置作業。
結束本課之前,激發學生深入了解西湖的興趣,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瀏覽網站,去領略西湖的美景,以及它深厚的文化底蘊。
本課特色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運用,網絡教學也在基礎教育領域不斷發展。本課,我嘗試利用網絡使第一課時也出彩。
一、新課導入——教學伊始的第一個高潮
課伊始,利用一段西湖的錄像導入,讓學生從錄像中,親自體驗西湖的美,孩子們一邊看,一邊輕聲地贊嘆著,渾然一個旅游者的`角色。錄像的介入渲染了氣氛,使學生對所學習材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較快地進入情境,為下面的學習作了一個鋪墊。
二、讀通課文——不經意間所蘊涵的興趣
學生要讀通順課文,首先要讀準讀好生字組成的詞語。當學生知道點擊每小節的后面的小花里藏著難讀的詞語時,都想試上一試,朗讀詞語的興趣濃厚。而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或一些常識性的詞語,我在文中做了許多的連接,有圖片的,有視頻的,也有網頁形式結合圖片、文字的。這些視頻和畫面為學生提供了鮮活的表象。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當他們碰到學習障礙時,就能點點相關連接幫助掃除障礙,理解詞語。
三、自主學字——無形中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在字詞教學中,我設計制作的一些FLASH動畫,將傳統教學手段中相對枯燥的讀音、筆順、記憶等環節通過動畫、聲音、小游戲的形式來激發孩子的主動學習。學生在自主地選擇生字FLASH進行學習。自學時,他們通過操作知道了生字的筆順、讀音、組詞等,并能調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相互交流自己記憶生字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借助網絡,通過眼、耳、手、腦多中感官自主地學習,讓學習生字也“活”了起來。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第五冊第6課《西湖》
二、教材解讀:
蘇教版第小學語文第五冊《西湖》一課,作者以詩一般清新的語言描繪了西湖的秀麗風光,字里行間飽含了作者對西湖風光的喜愛與贊美。課文先概括地介紹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觀察順序,循著“遠眺——近賞——月下”的線索,緊緊扣住景物的特點,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圖。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教材。
三、設計理念:
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大力提倡綜合性學習”這一理念,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四、學習目標:
(一)認知目標:(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地址)
本文轉載
1.學習本課11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會用“猶如”、“像”、“仿佛”,“宛如”等詞語口頭造句。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了解西湖美麗的自然景觀,體會西湖擁有“人間仙境”“明珠”稱謂的獨特內涵。
(二)情感目標: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語言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引發課外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背誦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積累語言,提高文字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教學準備:
1、課件設計。
2、課前要求學生查找與西湖有關的資料、及圖片,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
六、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
1.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朗讀中品味西湖優美的風景,得到美的享受;
2.能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初步感知運用打比方手法對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嘗試用比喻詞說句子。
七、課時安排: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導入新課前,首先利用課件展示西湖的迷人風光,讓學生隨著展示,進入西湖美麗神奇的湖光山色之中,領略自然創造的奇跡。之后,讓學生敞開心扉說說給自己印象最深的景物是什么,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乘勢導入新課。
此設計意在以西湖優美的畫面,讓學生陶醉,激發他們對西湖深深的向往之情。
(二)初讀感知,整體把握
讓學生自讀感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讀通課文,把最喜歡的地方讀給大家聽。二讀初知,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三讀感知,“西湖有哪些美麗的景觀”。此時,教師不問也不講,給學生以較大的自由發展空間,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整合文中信息。通過一遍一遍地通讀,整體地記,整體地感知,西湖群景也就立體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了。
(三)再讀生疑,研讀感悟
1.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問。待學生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自行梳理主要問題。如:為什么說西湖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西湖周圍的遠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麗?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對小的問題當時予以解決,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如上述問題)以待研究解決。
這一設計意在讓學生在發現問題的活動中,掌握主動權,也就是優化了學習目標指向,能極大地激活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
2.精讀思考,解決問題
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并可以互相討論。在學生交流時,教者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化解難點,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感悟賞析語言文字。
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可通過析詞賞句抓特點的方法來領悟文中的情感。學習伊始,可組織學生欣賞第二自然段的錄像,然后讀課文,小組討論: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怎樣?引導學生通過“綠”、“青”、“濃”、“淡”等詞語聯系多彩秀美的畫面,體會“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給人的美妙意境。通過對“銀鏡”、“飛掠”、“一閃一閃”等詞語的品讀,感受“平靜的湖面”那獨特迷人的美景。
此處設計意在采用圖文并茂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畫面的同時,理解感悟語言文字,在感悟賞析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如此一來,學生對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如:“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碩大”等也就不攻自破、迎刃而解了。這樣處理教材,學生思維品質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得到了發揮,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促進了學生認識的發展。
通過第二自然段的學習,學生已初步了解了學習的方法。教師就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啟發學生運用賞、議、品、讀的方法,來學習三、四兩個自然段,通過抓住“綠色鑲邊”、“蔥綠”、“掩映”、“晃動”、“華燈倒映”等詞語的理解,來品味西湖“仙境一般”的旖旎風光和月下西湖令人陶醉的美妙景象。
(四)評讀促悟,提高能力
在領悟了文中的情感之后,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愛的朗讀方式,朗讀自己喜愛的句子。然后請一名同學試讀,引導其他同學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論這位同學的朗讀好在哪里,為什么,還需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讓評論的同學試讀,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這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去評論教師和學生的朗讀情況,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提高了他們的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的閱讀質量。
(五)真情流露瀟灑導游
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感受到了西湖的美麗景色,對西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油然而生。教師可以及時引導:西湖這樣美麗,可是還有很多人沒有去西湖游覽過,你能給他當小導游,介紹一下西湖的一個景點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個方面進行介紹(可以介紹遠眺西湖,也可以介紹近賞西湖或月下西湖)。教師可允許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搭配組成幾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以圖片或課文為依據,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講解或提問)進行介紹,帶著“游客”游覽。全班匯報時,各組推薦一名小導游作介紹,教師適時點撥,最后評出“最佳小導游”。
這一環節,把讀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了,情感得到了升華,既是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的過程,同時也是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檢測過程。允許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讀、說、練,調動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的尊重。
(六)交流資料拓展延伸
1.指名匯報收集的西湖圖片、資料以及描寫西湖的古詩等。
2.四人小組交流資料,實現學習資源共享。
3.動腦筋思考:為西湖設計一條廣告語,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
西湖的美麗,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古人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詩句來贊美西湖,現在,你能不能為西湖設計一條廣告語,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人?
這一設計意在培養學生自主獨立的能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學生在自主協作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生學習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去,把學生的視野拓展到書本之外去,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觀。
九、自我評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注意引導學生在探究中學習,讓學生感受學習空間的自由和探究內容的深刻,激發、維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獨立的能力、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合作的樂趣,讓學生在自主協作的氛圍中主動建構知識,實現學生學習從“服從書本——跳出書本——回歸書本”的理想境界。
教學時,立足于學生自己體會感悟,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只作適當點撥引導。讓學生在開放自主、歡快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激發欣賞情趣,調動體驗與感悟,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
(一)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活動,弘揚和培植受教育者的主體性,是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也是新《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習方式。本課正是基于這一理念進行教學設計的。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的去探索、研究,自己解決問題。最后安排自我評價、調節補救環節。這樣充分挖掘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都得到發展。
(二)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能動性,培養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
1、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主體地位,體現教為學服務。
課前預習,讓學生質疑;課內學習,解答學生的疑難問題,讓學生自由品讀自己最欣賞的詞句,暢談感想;課外延伸,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去探究。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真正體現了教為學服務的思想。
2、倡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設計中,我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查找有關介紹西湖的圖片、資料以及有關描寫西湖的古詩等,讓學生對西湖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然后并根據自己的需要有選擇地收訂和處理資料;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課后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單獨或與人合作完成一份研究報告。這樣,就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架起了課內向課外延伸的橋梁。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 11
教材分析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之勝,在于西湖。西湖,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地上,三面青山一面城,遠山含黛,湖光旖旎。它是大自然和我們人類共同創造的杰作。許多聲名顯赫的文人賢士曾用詩一般的心境整治、疏浚西湖,方才造就了今天西湖“長堤數痕、島浮幾點”的基本格局。“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都呈現出各自特有的美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西湖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靜之美。
西湖秀麗的湖光山色如同一幅水色交融、淋漓流暢的水彩畫,二者在審美意趣上非常相似。本課整體上的框架就是以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觀為內容,以水彩畫的技巧技法為形式,兩者有機結合,既讓學生初步地了解了水彩畫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又培養了他們熱愛西湖、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本課內容編排上,先讓學生在古人贊譽西湖的詩詞佳句和西湖圖片的欣賞中感受西湖的美,有了美感后再尋找表現形式,既而轉到對水彩畫的欣賞。
水彩畫有系統、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本課盡量避開這一點,從比較容易掌握的水彩風景畫切入。色彩調和等知識、技能、技巧,安排學生在嘗試探索中自主獲得。在呈現順序上較之傳統的水彩畫教學有了較大轉變,如先出示各種各樣的小技法,再由學生說說這些技法最適合表現什么。降低了難度,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目標
1.了解水彩以及水彩風景畫的基礎知識。
2.初步掌握水彩風景畫的技法,學習用濕畫法、干畫法表現自然景物。
3.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內涵和秀美的景色,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感受西湖的美,初步掌握水彩畫的技法,體會水彩畫的美感。
難點:掌握水彩畫技法中的濕畫法、干畫法以及對樹木、景物的造型與表現。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關于西湖的傳說、詩詞等
(教師)音樂、有關西湖的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從西湖的.神話傳說導入課題,揭示課題,板書《美麗的西湖》
2、感受西湖
(1)我們班有沒有同學游過西湖?老師想請他們為沒游過西湖的同學做個小導游,談談西湖的美景,及對西湖美景的切身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導向:三潭印月(出示圖片:月西湖之美)、斷橋殘雪(出示圖片:雪西湖之美)......
(2)還有哪些詩詞也是贊譽西湖之美的?
學生討論、教師導向: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出示圖片:雨西湖之美)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出示圖片:晴西湖之美)
教師評價:西湖是歷代文人賢士共同筑建的一個天然大盆景,春夏秋冬、陰晴昏曉、雨雪風霜,不同的情景會給人不同的美感。
(3)由學生講述、討論他最喜歡什么時候的西湖,它具有怎樣的美。
教師小結:西湖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秀麗的美、淡雅的美、恬靜的美。
3、欣賞作品
你覺得下面這些水彩畫是否把西湖的那種秀美感覺描繪出來了?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水彩畫《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滿湖曲折》。
(1)欣賞課本中的《春到西湖》、《斷橋初春》,感受水彩畫是通過怎樣的效果表現出西湖春意盎然。(畫面表現出的是淡雅、輕快、朦朧的效果,水色交融,雨霧朦朧。簡介并板書濕畫法)
這種效果是怎樣表現的?(學生看畫面效果討論,師生交流)
(2)欣賞《滿湖曲折》,可以通過與“接天蓮葉”、“映日荷花”的西湖盛夏景象進行對比欣賞。
(畫面表現出的是淡泊、簡單、蕭疏的美。線條畫在底色上不滲化且很干枯,簡介并板書干畫法)
這種效果是怎樣表現的?(學生看畫面效果討論,師生交流)
夕陽余輝下,西湖的殘荷別具一番風味,讓人感受到了“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意境。但是同一景點和事物,往往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這取決于作者當時的心境與對大自然的不同感受。
4、嘗試與探索
帶著干、濕畫法的效果如何表現的問題,請四組同學分別按相應的四個要求做一些嘗試與探索:
第一組:將整張紙弄濕,也可以弄濕一小塊地方,向紙中分別滴入或涂上不同顏色觀察其效果。
第二組:將含水量較多的顏色抹在紙上,趁濕往上滴清水或另一種顏色,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第三組:將含水量較多的顏色抹在紙上,趁濕緊挨邊上畫上另一種顏色,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第四組:將含水量較少的顏色抹在紙上,干后緊挨邊上畫上另一種顏色,或這兩種顏色相互的疊加,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1)注意觀察畫面的變化,并請每組選出代表談談你發現了什么?
(2)說說哪組是濕畫法?哪組是干畫法?
(3)這些效果分別在以上欣賞的畫面中或哪些地方可以看到?
5、深入了解
(1)結合潘天壽先生的《荷花圖》,請學生說說水彩畫與我國傳統水墨畫有什么相同之處。
(2)根據水彩畫的藝術特點,由學生談談它還適宜表現什么樣的景物。
6、課堂總結
附:課件
【西湖游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寫西湖游記》的教學設計07-20
西湖的綠教學設計07-01
《西湖名堤》的教學設計06-10
西湖的綠教學設計三篇06-26
《再游西湖》教學設計范文07-18
徐霞客游記教學設計06-08
《滿井游記》教學設計07-02
滿井游記的教學案設計07-08
《滿井游記》教學流程設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