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木葉》林庚
學習語文,是一個閱讀、思考、寫作相結合的過程,讀讀、思思、寫寫多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木葉》林庚,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九歌》)自從屈原吟唱出這動人的詩句,它的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們,許多為人傳誦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了啟發,如謝莊《月賦》說:“洞庭始波,木葉微脫。”陸厥的《臨江王節士歌》又說:“木葉下,江波連,秋月照浦云歇山。”“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木葉”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釋,“木”就是“樹”,“木葉”也就是“樹葉”,可是我們在古代的詩歌中為什么很少看見用“樹葉”呢?一般的情況,大概遇見“樹葉”的時候就都簡稱之為“葉”,這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但一遇見“木葉”的時候,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沈佺期《古意》)可見洗煉并不能作為“葉”字獨用的理由。這里關鍵顯然在“木”這一字。
“木”要比“樹”更顯得單純,所謂“枯桑知天風”這樣的樹,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這正是“木”的第一個藝術特征。
要說明“木”它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中暗示性的問題,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們不留心就不會察覺它的存在。“木”作為“樹”的概念的同時,卻正是具有著一般“木頭”“木板”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了葉子,因為葉子原不是屬于木質的,“葉”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這排斥也就是為什么會暗示著落葉的緣故。而“樹”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葉的,它與“葉”都帶有密密層層濃陰的聯想。至于“木葉”呢,則全然不同。這里又還需要說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個藝術特征。
“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了樹干,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樹的顏色,即就樹干而論,一般乃是褐綠色,這與葉也還是比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著黃色,而且在觸覺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濕潤的。盡管“木”是作為“樹”這樣一個特殊概念而出現的,而“木”的更為普遍的潛在的暗示,卻依然左右著這個形象,于是“木葉”就自然而然有了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它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的氣息,它是屬于風的而不是屬于雨的,是一個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葉”之與“樹葉”,不過是一字之差,“木”與“樹”在概念上原是相去無幾的,然而到了藝術形象的領域,這里的差別就幾乎是一字千里。
(摘編自林庚《說木葉》)
1. 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屈原詩句鮮明的形象,影響了此后歷代的詩人,謝莊、陸厥的詩篇正是從這里得到啟發。
B. 古代的詩歌中很少看見用“樹葉”而多用“木葉”,可以說是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
C. “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個落葉的因素,要比“樹”顯得單純,是“木”的一個藝術特征。
D. “木葉”有落葉的微黃與干燥之感,帶來了整個疏朗的清秋氣息,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2. 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章由屈原的詩句引出話題,即“木葉”是那么突出地成為詩人們筆下鐘愛的形象。
B. 文章列舉含“木葉”的實例,讓讀者從具體可感的詩中認識到這一意象的普遍性。
C. 文章在“木葉”和“樹葉”的對比中把論證推向深入,引出詩歌語言暗示性的問題。
D. 文章在提出問題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問題,最后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系列具體方法。
3. 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詩歌語言中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會察覺它的存在。
B. “木”有“樹”和“木頭”雙重形象,影響著我們更多地想起了樹干,而很少會想到葉子。
C. 古詩中“木葉”的“木”是作為“樹”的特殊概念而出現的,樹的概念一直左右著“木葉”的形象。
D. 藝術形象的領域,一字之差在表達上就相差千里,因此在寫作和鑒賞中要培養謹嚴的態度。
答案:
1. BB項,“可以說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曲解文意。根據原文第二段,樹葉簡稱為葉,是由于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但一遇見“木葉”的時候,詩人們似乎都不再考慮文字洗煉的問題,而是盡量爭取通過“木葉”來寫出流傳人口的名句。可見并不是詩人們文字洗煉的緣故。故選B。
2. DD項,“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系列具體方法”文意理解錯誤。本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后,指出藝術形象的領域,“木”與“樹”的差別幾乎是一字千里。文章并未提出了解決問題的一系列具體方法。故選D。
3. AB項,“‘木’有‘樹’和‘木頭’雙重形象”曲解文意,依據原文第五段,“木”具有著一般“木頭”等的影子,這潛在的形象常常影響著我們會更多地想起了樹干。可見是“木頭”的形象,而并不是“雙重形象”。C項,對象錯誤,樹的概念一直左右著“木葉”的形象,說法錯誤。應是木的概念一直左右著“木葉”的形象。D項,一字之差在表達上就相差千里說法絕對化。文章最后一段,是緊扣著“木”與“樹”的差別來推理的,而選項“就”字使表述絕對。故選A。
【《說木葉》林庚】相關文章:
《說“木葉”》教案設計(精選10篇)04-21
精品語文教案《說“木葉”》(通用8篇)06-27
《馬說》韓愈賞析06-29
公益林調整報告范文(通用10篇)07-20
《馬說》優秀教案與板書設計(通用10篇)05-10
最新《捕蛇者說》教案設計(通用10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