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核》蕭乾
一、說教材
1980年初,當代著名作家蕭乾訪美歸來后,發表系列隨筆《美國點滴》共10篇,《棗核》是其中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遠在大洋彼岸的風燭殘年的老人,作者的舊時同窗,離開故土50余年后,在美國家庭事業都如意的情況下,托“我”捎帶幾枚生棗核給他試種的事。全文表達了海外華人身在異國他鄉,卻心系故土的濃烈的思鄉愛國之情。
本篇課文被安排在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第二單元的第一篇,編者建議把它定為學生略讀課文,因此教學本文我只安排一個課時。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愛國情懷”, 學生在學習了前面以“長征之歌”為主題的第一單元之后,感受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培養了民族自豪感,這對學習第二單元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學生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傾聽愛國主義的贊歌,感受仁人志士的愛國情懷,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
二、說學情
學生經過第一個單元的學習后,對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有了敬愛自豪之感,然而由于八年
級學生閱歷尚淺又缺乏特定的情感體驗,可能對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表現還缺少一定的感知和體會,尤其是對文中那位漂泊在外許久的老人的想法和做法也未必能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因此教師應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如詩歌孟郊的《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國心》等等,來激活學生原有的情感體驗,進而聯系課文并更深一層地明白:愛國主義精神往往集中表現在對故鄉的思念和熱愛,而這種思念和熱愛又牽連著故鄉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一人一物。
三、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上面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為本課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
①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飽含深情的語言
②學習課文以棗核為線索結構全篇的精巧構思
2、過程與方法
以朗讀為主線,聯系人物所處的生活環境,扣住人物言行品評人物,領會人物情懷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悟海外華人對故土的依戀之情,樹立熱愛家園、報效祖國的意識
4、教學重點: 文章精巧的結構,熱愛故土的深情
教學難點: 理解美籍華人深厚的民族感情
四、說教學方法
教學教學,有教有學,教學過程是一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教師教法的運用,又要重視學生學法的引導。因此,我從教法和學法這兩個方面來談教學方法。
1、教法:情境體驗法、線索引導法、點評引導法
2、學法:朗讀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說教學過程
預習設計:閱讀全文大致了解內容,借助工具書和文下注釋把握重點詞語的音、形、義,并查閱有關作者的資料,并形成書面作業。
(設計意圖: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積累重點字詞及常見的文學常識,夯實基礎。)
(一)導入新課
播放多媒體課件:詩歌《游子吟》和歌曲《我的中國心》片段。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情境體驗法,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增強學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更快進入課堂氣氛,融入文章內容。)
(二)扣住標題、理清脈絡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畫出與標題“棗核”有關的句子。
2、交流后試著圍繞棗核來概括全文的結構?并找出全文的主旨句。
(索)棗核,用途(蹊蹺)-(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愁)—(議)棗核,(民族)之情
“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4、課文中多處寫到棗核或與棗核有關的事,那么“棗核”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呢?
線索 設置懸念,推進懸念,揭示懸念
(設計意圖:本環節采用線索引導法,啟發學生學會從課文標題入手,把握全文的結構,進而明白棗核是全文的線索,用棗核設置了懸念,推進了懸念,揭示了懸念,從而初步感知了本文作者用線索“棗核”設置懸念的巧妙構思,很好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深入研讀、體悟情感
1、這篇文章體現了同窗思鄉的深沉情感,但卻未出現“思”“戀”一類的詞語,并且同窗的很多言行值得我們欣賞品味。,請跳讀課文,看看同窗的哪些言行深深的打動了你,找出來并說說理由。
2、同學們分小組進行活動,相互討論
3、課堂交流,學生互評,教師點評。(要對學生的交流進行中肯的恰當的評價,對學生討論中不容易理清的問題要進行精要的講析。)
“年紀越大、思鄉越切”(語言)
“想廠甸、想隆福寺、想舊歷年、想胡同棗樹”(心理)
栽楊柳、養睡蓮、堆假山,還想種棗樹(動作)
重點引導理解:“家庭事業都如意,各種新式設備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總好像是缺點什么。”這句話的深層含義。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采用了朗讀感悟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研讀文章語言,充分調動了學生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真正地感悟了老人是把思鄉的感情寄托在這些事物上,寄托在這幾顆看來普通平常的棗核上,與人物形成共鳴,讓學生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身在異國,心系故土,“都如意”,“都有了”,也無法替代故鄉的溫暖,無法彌補心上的缺憾,這樣解讀人物,復活了她活生生的思想情感。學生超越了時空,做了一次精神的遠行,與游子同行,與游子對話,透過這位友人,學生看到了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到此水到渠成地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四)由點及面、歸納寫法
這篇文章,表現的是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為什么以“棗核”命題,而且,就這么幾顆棗核,作者這樣反復渲染,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了?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
(1) 從內容上看,棗核形象生動地寄托了思鄉之情
(2) 從結構上看,棗核是本文敘事線索
(3) 從寫法上看,是以小見大
師小結:感受生活,要由表及里,做深入思考;反映生活,要獨具慧眼,從小處著筆,從大處著眼,寓情于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俗話說,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我們要學習這種小中見大的寫法。
(設計意圖:由點及面,總結寫作手法,強化學生體會。)
(五)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將你對這篇文章的閱讀體驗寫下來,作為內心的祝福感言送給美籍華人朋友,讓海外游子傾聽來自故國的美妙鄉音。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既有利于學生再次對文本深入領悟,又能夠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個性表達的意識和能力。)
(六)結語:
悠悠老人心,濃濃棗核情。
“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著你,不要問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牽著你......” 每一位中華兒女無論身在何方,心中惦記的永遠是自己的祖國。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 . . .
(設計意圖:這樣的結語,主要是加深學生對文中主題的理解,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與依戀。)
(七)布置作業
課外閱讀一篇具有以小見大、以某物作為線索之特點的文章,與本文比較,并嘗試用這種方法寫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視野,學習并鞏固本文的優秀寫法,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學以致用。)
(八)板書設計
《棗核》 蕭乾
索棗核,用途蹊蹺
見棗核,如獲至寶
說棗核,為解鄉愁
議棗核,民族之情
思鄉-----(以小見大)----愛國
(設計意圖:這一板書展現了全文的脈絡,突出了標題的線索作用,顯示了主要的寫作手法,表明了文章的中心,簡潔明了,重難點突出。)
【《棗核》蕭乾】相關文章:
《棗核》的課程教學反思(精選9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