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一文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北京大學教授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作者先點明了德國是一個愛花的國度;然后回憶了自己早年在德國留學時親身感受到德國人非常愛花;接著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德國家家戶戶窗口都開滿鮮花的情景,并抒發了自己的感慨:“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最后講述作者再次來到德國,又看到這番情景,表達了自己舊地重游的感受,即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
我把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定位在感悟一個“美”字上,抓住文句“我說:‘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我說‘美麗’指的東西很多,其中也包含著美麗的花。”,讓學生逐步品味那里的花美、人更美。然而當我再回過頭來看這篇課文時,發現這一次教學線路雖然也可以達到目標、突破難點,但似乎過于強調了人文性。編者把這篇課文安排在第七單元中,其目的是讓我們感受異國風情,品味他國的民俗民風,細細地讀一讀課文便會發現文本中就有值得我們去感受去品味又與本單元的教學主題相匹配的內容──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當我把教學主題定位在感受奇麗的景色,感悟奇特的民族時,我帶領著學生去異國他鄉盡情地暢游在花團錦簇、姹紫嫣紅的花海中,感受著德國這個民族特有的風情,學生由衷地發出感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創造了多么美麗的奇景啊。由此我的思考是:當我們拿到一篇語文課文時,切不可草草地束縛了自己的思想,覺得中心是什么就該是什么,應該把此文放在一個單元中,細細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想,又要照顧到編者的設計意思,再加上自己的獨特體驗,如此才能夠把課上得深刻、豐厚。
細節操作講究度:
在感受“景色奇麗”這一板塊中,我的第一次設計是這樣的:
1、讓學生讀課文,找出描寫花美的語句,然后讀一讀。
2、抓住重點詞讓學生談感受。
3、出示圖片寫感悟。操作比較簡單,方法比較陳舊。
針對這些不足,我在第二次設計中有了改進:
1、請同學們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景色奇麗的語句,并把它讀好。
2、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這段話,把它讀正確,讀流利,然后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了景色奇麗。
3、你能抓住重點詞談談感受嗎?
4、把我們想象到的通過我們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5、隨機出示圖片,師配樂朗讀。
6、請把這奇麗的景色加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筆流淌下來吧!
出示練習:
此時此刻,我仿佛……
(提示:你可以抓住花的形狀、顏色、芳香等。)
如此細化了的環節,不僅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那奇麗的景色,更是有指導性地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我的思考:
特級教師沈大安說過:有效教學的要求之一就是讓學生親歷過程。何為“親歷”呢?讓是學生親自去讀一讀,親自去品一品,親自去感受一下,親自去體驗一番,才能激發他們內心的情感。教師要想方設法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只有在學生的內心里鋪墊起足夠的情感,才能厚積而薄發。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經典教案03-20
看燈花的教學反思03-20
《百合花》教學反思敘述03-08
《花非花》教學設計06-08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