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
《消費及其類型》的教學反思
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認為,真理和科學理論正確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能夠指導人們提出正確的實踐方案。因而,理論聯系實際,成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老教材的教學,都要求堅持這一原則和方法,只不過的是,那時的具體做法是從理論到實際,是用實際來說明理論,強調的是理論,甚至過分的強調理論而忽視實際。
現在,高中思想政治實行新課程、新教材,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欣賞和寬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仍然沒有過時。然而,課程標準變化了,教材變化了,即教育理念變化了,因而這一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也應該賦予其新的內涵,或需要更加全面地理解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和方法,那就是:在具體做法上,更要做到從實際到理論,是從實際、生活中概括出理論,抽象出理論,用理論指導實踐。這樣,才是真正的堅持了實踐第一的認識論精神,才是全面的堅持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經濟生活以“生活邏輯”為主線,強調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對涉世不深的中學生而言,最熟悉的是經濟生活中的消費環節。而由于各種各樣的社會原因,學生的家庭消費水平會有很大的差異,學生對消費的分析也往往會觸及學生敏感的心靈。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在《經濟生活》的教學中必須要用心呵護學生純凈的心靈。以下是我對《消費及其類型》教學的一點反思: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有:影響消費的因素;三種消費類型及其特點;理解當前收入和預期收入的高低對當前消費的影響,以及收入分配狀況對消費的影響;理解物價變動對消費的影響;比較錢貨兩清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的異同點;了解消費結構及其變化的原因。
我的教學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消費入手,讓學生了解影響消費的因素,知道消費的類型以及消費結構的變化等經濟現象及相關經濟知識;讓學生通過感受生活提高理論思維能力、深入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以及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養成適度消費、量入為出以及避免盲從等消費觀念,使學生成為理性的消費者。
在消費及其類型的教學中,我主要是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一般情況下,你喜歡到什么地方買零食和衣服?購買時你會考慮哪些因素?
2.你覺得影響你家買房的因素有哪些?
3.假如你家要買冰箱或彩電,通常要考慮哪些因素?
4.你感覺你們家消費水平變化最快的時期是什么時候?
5.你認為你們家怎樣能過得更好?
設計這幾個問題的目的,主要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影響消費的因素。在設計這些題目時,經過查閱有關對中學生的調查資料發現,中學生在日常消費中最具有自主決策性的消費項目中,100%可以自己決定的消費是零食,對其他的消費項目,中學生只有簡單的認識。所以這5個問題是按照由簡單到復雜的層級設計的。
學生對5個問題的討論過程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新課程所強調的“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的重要性。在問題1的討論中,大部分學生都基本能夠概括出影響自己選擇的因素,而在其他問題的討論中出現了明顯的差異。
問題2和問題3對部分同學來說是比較簡單的,而對部分同學,尤其是一些女生而言是比較難的。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男生在家庭消費中的關注范圍一般情況下比女生要寬,而且,父母一般更傾向于男生談論這些家庭消費的問題,而和女生談論的比較少。這恰恰是中國家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缺陷,當沒有兄弟姐妹的女孩子只關注要讓生活好起來,卻不關注家庭消費中的具體問題解決時,未來的由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在消費上將存在諸多問題。教育面向的是個體的發展可能,我們在進行經濟生活的教學中不僅僅是要完成課標的教學任務,而且還要盡可能解決學生今后發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至少也要通過教學過程給學生指出問題的所在。在教學中有時有意無意的點滴看似“畫外音”的提示,有時候比長篇累牘的說教對個體的發展影響更大。
問題4和5的設計原本是想要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來思考國家經濟發展和個人收入變化對家庭消費的影響,希望通過這2個問題的設計,增強學生全面分析問題增強對國家和家庭的責任感。而在實際課堂討論時,發現其實很多學生是傾向于掩蓋家庭收入的變動情況,而且對消費水平的變化簡單地理解為是消費水平的提高。可見大多數剛剛進入社會生活的學生對于消費水平的降低沒有任何心理的準備,在課堂教學中,我真不忍心向孩子們提出其實家庭消費水平是有降低的可能的。期望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幫助他們正確地正視生活的多變性,正確地認識消費水平的變化,而不是把過年的一段小的時期作為自己家庭消費水平變化的代表,這樣的認識只能說是一個類似于圣誕老人的傳說,只有讓他們走出這個傳說,學生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對于家庭的責任,對于國家的責任。當然,還有一種解釋是更多的學生將自己家庭的消費水平作為個人隱私,這種對個人隱私的保護是值得肯定的。還有一種解釋是學生內心存在著自覺不自覺地相互攀比,都傾向于讓他們掩蓋家庭的消費情況和消費變化情況。
總的來說,這幾個問題引起了大多數學生對自己家庭消費的思考,這種思考是可以有效地給予引導的。學而無疑必定所獲甚少,有疑方能走向真知,向自我探究更近一步。在完成《消費的類型》教學后就要放國慶長假了,剛好可以利用國慶長假的機會讓學生和父母談談收入,說說消費,一方面可以增加閱歷,親自交流溝通,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學習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更加深刻地體會《經濟生活》來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祝福孩子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安排好自己的消費,承擔起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的重任。
教學體會:在教學方法上堅持感性與理性,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按照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內容決定形式,形式是對內容的反映。
本節內容是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內容,在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生動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論知識,切忌讓學生死記硬背。讓學生在積極思考與討論中,在社會實踐中,自主探索、領會有關經濟生活中包含的經濟學道理,學會獨立分析,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教學方法就是教學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方法的好壞無疑對教學效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巧妙的教學方法讓人賞心悅目、茅塞頓開,實現事半功倍,而拙劣的教學手段則會直接導致教學的失敗。但是,內容才是根本的決定因素,衡量形式的好壞除了其本身以外,還必須根據是否符合內容才能作出客觀判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情景和教學方法固然重要,但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創新,忽視教學方法與知識要求的內在聯系,課改就會成為一項“形象工程”,那么,教學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樣的話,當前推行的課改也就失去了原來的初衷。
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法,也包括學生學法。在政治教學中常用的教法有:講授法(歸納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演示法、辯論法、情景教學法(情景模擬)、練習、復習法等;學法包括參觀法、調查研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和討論探究法等。這些方法本身不存在好壞之分,必須根據教學內容作出合理的選擇,著重是幫助學生提煉、總結、理解理論觀點及原理性、結論性的知識。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反思05-11
消費及其類型教學設計06-26
消費及其類型的教案06-20
多彩的消費及其類型教案設計05-05
《合理的消費》教學與反思08-15
透鏡及其應用的教學反思06-24
教師教學反思類型05-07
《長度、時間及其測量》的教學反思07-08
教學反思氣象災害及其防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