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精選12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要怎么寫好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1
新課標中指出:“物理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與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這節課利用不同導體(銅線和鎳鎘合金線)接入電路,導致小燈泡亮度不同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為什么不同導體(銅線和鎳鎘合金線)接入電路,燈亮不同?”從而指導學生閱讀,從導電性和對電流的阻礙兩方面分析原因,幫助學生理解電阻的概念,對學生掌握電阻理解其含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對控制變量法及轉換法,類比法等科學方法進行了很好的的滲透,通過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學生掌握了控制變量的基本方法通過用小燈泡亮度體現電阻的大小使學生對轉換法有了進一步認識,電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個知識,直接用教材知識下定義學生很難明白,不利于后面相關知識的學習。通過汽車走不同路面阻礙不同與電阻類比,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電阻的含義。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2
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電阻是電學中一種基本的測量電阻的方法。以前的教材在安排這一內容時,是對定值電阻進行測量,最后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本節安排了測量小燈泡電阻的實驗,要求學生“多測幾組數據”、“比較計算出的答案”,從而“能看出其中的規律”。這兩種安排都能使學生學會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量電阻的方法,加深學生對歐姆定律的理解,為學生提供了常用電學器材綜合使用的機會,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但不同的.是,所測量出來的數據,會引發學生不同的思考,從不同方面加深學生對電阻概念的理解,對于學生的方法學習和能力培養有著不同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只對操作感興趣,對于分析實驗數據得結論、對實驗過程的評估這兩個環節不感興趣。針對這一現象,結合這節課的問題,舉了一些科學家發現科學規律的例子,很多規律和發明并不是有意去研究得出的,而是科學家們在研究問題時分析數據的過程中無意得到的,正所謂“無意插柳柳成蔭”。生活中也是如此,不少的小分明都是在使用過程中感覺不好用,有心人發現了才發明出更好用的。同學們如果堅持去分析評估,養成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說不定你們也能發現新的科學規律,或者是有新的發明創造。這樣激勵學生去分析評估。
在今后的教學中,多設計這樣的問題,多引導學生去分析,我相信,學生的能力一定會提高,將來的發明家中就會有我們的學生。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3
如何探索一條適合學生主動發展、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品質培養的教學方式,成為在新課改中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主要課題。我在教學工作中,體會到課程改革后的物理課堂應創設富有探索性、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僅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實施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發生、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將學生主動學習的培養落到實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意識到創新課堂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我在《導體的電阻》這堂課中的反思:
在一節物理課的開始,教師若能善于結合實際出發,巧妙地設置懸念性問題,將學生置身于“問題解決”中去,就可以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在這節課的開始,我首先給學生展示了燈光,并改變不同導體,問:你觀察到了什么?學生很容易答出燈的亮度發生了變化。燈的亮度為什么會發生變化?根據前面的知識同樣可以知道是由于電流發生的變化。可以用什么方法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大小呢?請你嘗試利作課桌上的器材設計相關的實驗。這樣設計,迅速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認識了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改變被動狀態,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本節課的第二個實驗是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主要是引導學生完成自主探究的過程,通過自己的猜想與驗證猜想來達到學習的目的,但在探究的過程中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如在連接電路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困難,教師應該給予及時的指導還有要對實驗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一一總結,使沒有弄明白的同學知道如何改進自己的實驗才能成功,使有新想法的同學也能夠從中找到答案。教師應該多做少說有很多想法要讓學生自己說出來,這樣可以鍛煉學生,教師也可以從中知道學生的需要是什么?學生的困難是什么?
學生們很難憑空去想像電阻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關,我就舉了一些生活中簡單易懂的例子。
如(1)某人要從A地到B地,一條是泥濘的小路,一條是平坦的水泥路,我想問一下,哪一條路人走的時候受到的阻礙小?(平坦的.水泥路)看來人所受到的阻力跟地面的組成材料有關。
(2)同樣是這個人從A地到B地,當地面都是水泥路面時,一條是直線到達,還有一條是要轉一大圈子才能到達,同樣到達目的地,從哪一條路走起來比較輕松,也就是說受到的阻礙比較小?(直線到達的比較輕松)說明其他條件相同時,人所受到的阻礙跟人所通過的距離的長短有關。
(3)電影散場了,電影院的工作人員是打開大門還是打開旁邊的小側門讓觀眾出去?(打開大門)為什么呢?(如果僅僅打開側門,很多人就會被阻在門口不能很快的出去,而打開大門人們很快地就能通過了。)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人群通過門的快慢跟門的大小有關,也就是跟門的橫截面積有關。橫截面積越大,人群越容易通過,也就是受到的阻礙越小。
利用這種就教學內容設計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適應性和開放性的情境性內容,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指導,通過精心設置支架,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讓學生產生認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認知沖突,從而促成對新知識的建構。
要板書和多媒體結合在一起使用,多媒體課件在實驗室里應用有他的局限性。要根據學生的適應程度隨時改變自己的引導方式。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4
《導體的電阻》這節課,讓學生初步體會了改變電流的兩種途徑,探究了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了解電阻大小與長度、橫截面積的定性關系,認識到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初步形成電阻的概念,知道電阻的單位及換算關系。強化了用控制變量法解決問題的思想。在今后的學習中要多觀察、多思考、多動手,并活學活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著通過兩種方法來完成教學任務,而且經過實踐,效果不錯。
一、大膽放手,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我結合教材設計實驗,通過討論來設計電路圖,選擇器材,設計實驗步驟。一方面可以使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所提高,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自主探究,他們都能積極地實驗,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究”發展,從而落實了新課程理念: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二、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我還重視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得到了科學思維和方法的`熏陶。成功的愉悅是學生的終身學習愿望、對自然科學的親和力等情感態度都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心智方面也可得到培養。物理課程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本節在實驗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活動中,學生小組合作比較成功,組內同學能夠達到互動的目的,充分體現了自主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并且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到了一種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深刻地理會了方法的實質,在探究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依據問題設計電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搭建了舞臺。從學生的檢測和調查反饋情況來看,就學生的學習這一塊的目標基本達到。
同時,也認識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語言表達能力不強;心理素質不好,遇到公開課這樣的場合,有點怯場。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正。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5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覺著有許多感觸,即有新的課改精神,又有一些不足之處。現在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如下:
1、成功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的創設一種和諧,輕松的探究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帶著疑問去探究。并用語言去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敢于質疑,敢于創新。
2、不足之處
在課堂教學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設計上用時過長,使的反饋練習用時有些少,在整個教學環節上顯的“頭重腳輕”。使得反饋練習的時間不夠用。
3、教材設計
地位和作用:“伏安法測電阻”是學習并理解歐姆定律之后的一節探究課,是對歐姆定律知識的升華,也是對電壓表和電流表使用的更深一層次的練習。為以后的電學探究左打好堅實的操作基礎。
教材處理:本節內容分教材開門見山的提出用“伏安法測小燈泡在不同亮度下的電阻”,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安排不利于中下等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和應用,所以我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學生理解“伏安法測電阻”,所以導課時間比較長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容易出現的思維障礙,本課的教法主要采用引導探究法。精心構筑體驗的平臺,把握“開”、“引”、“放”三個環節。“開”即開放情境、提供資源,提出課題、交給學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務。“引”即在學生的探索活動遇到困難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給結論,更不能“代替”學生得出結論。“放”即“放開來讓學生學活”,允許學生提出不同見解,鼓勵“標新立異”。
本課采用體驗探究的學法,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析、歸納,突出“做中學”,在體驗中去發現、去認識、去領悟。去分析,從而得到結論。最后,由于本人年輕,工作經驗不足,在本節課的設教授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希望大家的多多指教,多多批評
《伏安法測電阻》評課記錄
1、準備相當充分,語言少而精。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圖,自己連接電路實物圖,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2、小組實驗開展很成功,真正地讓學生動起來了。
3、能充分體現出小組的合作意識,遇到問題能及時在小組內進行溝通、交流并解決問題。
4、能將實驗的數據完整的讓學生展現在黑板上。
5、在展示電路圖和實物連接圖時做得很好,能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資源,通過動畫展示實物圖的連線順序。
6、在整個課堂上,安排了兩次學生幫助老師檢查電路圖連接及實物連接,讓學生真正地參與了進來。
建議:該實驗可以利用定值電阻來代替小燈泡,做起來可能會更好些。
7、這是一堂很好的實驗研究課,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很少,語言都很精練,學生積極性相當高。
8、能及時對課堂進行評價,并交先完成的組去幫助老師檢查其他組。
9、老師和學生的優勢都充分體現出來了。
10、從教學設計和學生參與情況可以看出對教材挖掘較深,針對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合理的教學案。
小結:本課教學中教師充分以學生為主體,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能很好的應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設計了許多問題,多次提問,多次讓學生討論,努力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探究中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昂,教學效果明顯。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多互相聽課,加強集體備課,更好的在教學中滲透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更快、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6
收獲:
1、從三個角度(外接法、內接法、試觸法)講解伏安法測電阻,對比講解學生理解深刻,反復討論,突出了知識的建立過程。以例題做平臺對過程和方法進行滲透。
2、關注了對學生情緒的調動,能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課堂節奏,112班理地學生,物理基礎較差,上課時需要更多的關注他們聽的情況,當感覺他們反映不好時,必須學會放的慢慢的,一點點的去講解。
3、語言表達精煉、準確,準備充分,問題提問指向性明確,具有啟發性、引導性
不足:
1、周二下午第二節是物理課,一進教室發現只有二十幾個學生,一問情況原來其他三十幾個學生回家拿身份證了,頓時在猶豫課上還是不上?上,只有不到一半人,下節課還要重上,效果也不一定好;不上,邵校長聽課。最終上吧,但學生并沒有形成上課的氣氛,我認為還是自己沒有調節好。
2、剛開始上的急、快,心里較緊張
3、外接法、內接法講解較順利,試觸法是難點,先后找李彬彬、包恒、孫同帥三位同學回答出現錯誤,未對他們的錯誤作透徹分析。實際,電壓表示數變化明顯是電流表分壓造成的,說明待測電阻是小電阻應該采用外接法;電流表示數變化明顯,說明待測電阻是大電阻,應該采用內接法。教學生認清電壓表、電流表的`本質是電阻,結合電路結構的分析,伏安法測電阻便不是難事。要學會及時調節自己的情緒!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7
電阻這節課的設計立足在“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思路上,以科學探究為主線展開教學的。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直接感知出發,逐步形成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先設計簡單易行的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確認導體對電流有阻礙作用,而不是硬性地將電阻的概念灌輸給學生。
在引入電阻的概念后,用設問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依據生活的經驗或情景,將生活與物理緊密的聯系起來引出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猜想和探討,體現出“從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的新課程理念。由于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在學生設計方案和進行實驗時,引導學生采用變量控制的方法去研究每一個因素對電阻大小的影響,鼓勵學生設計多種探究方案,利用自制教具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驗器材進行分組探究,通過觀察、分析、類比歸納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最后對電阻的應用進一步拓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環節,尤其是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大膽創新,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的教育觀念。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8
第七章歐姆定律是初中電學知識的基礎和重點,處于電學的核心位置。第三節“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作為歐姆定律的一種應用,不僅使學生獲得了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并能使學生體驗到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還可以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獲得新的發現,提出新的問題,促使學生把前后知識進行聯系,完成知識的系統化。
本節內容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電路、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記錄表格等,根據我校的自主學習模式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先設計了一份自學練習,通過題目的引導作用,使學生更容易設計實驗,從而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學生在自學環節上表現還是很不錯的,都基本能認真地完成好試卷。由于本校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一看到難一點的題目都懶于動筆,所以在試卷的設計上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題目不能設計太難,要有一些簡單的題目讓基礎差的學生能夠完成,以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另外試卷也設計了填寫實驗步驟等題目,以此提高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如果是學生的基礎比較好的,可以設計有一定難度的題目。
對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個實驗,教材的安排是通過“伏安法”測量小燈泡的電壓和電流,然后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我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問題上覺得不是很妥當。因為小燈泡在整個實驗中,燈絲的溫度是不斷升高的.,所以電阻不斷在變化,每組數據計算出小燈泡的電阻只是一個瞬時電阻值,不能簡單用求平均值的方法確定本次實驗小燈泡的電阻。我覺得在實際電壓等于額定電壓下計算出的電阻值才有代表性,才算是小燈泡的電阻。通常情況下用電器的標簽上都標有電壓和電功率的數據,那都是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如果要標出小燈泡的電阻,我覺得也應該是額定電阻。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每組數據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只是一個實際電功率。當實際電壓等與額定電壓時,實際功率才等于額定功率。所以在對于《測量小燈泡的電阻》這個實驗,應該也是要實際電壓等于額定電壓下計算出的電阻值才是小燈泡的電阻。
以前的教材在安排這一內容時,通常是先對歐姆定律進行復習后才引入新課的,我也反復思考是采用一貫的溫故而知新的方法還是利用一些新穎的實驗引入,最后我卻利用開門見山的方法直截了當,直接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這樣做,教學重點突出,能使學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最本質、最重要的問題研究之上,誘發學習動機、興趣和積極性。
在分組討論的環節中,學生表現不是那么積極,課堂顯得比較沉悶。這可能是由于我在提出問題后就直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了,所以效果不是那么理想。以后在分組討論前應讓學生先思考一下,有了自己的見解以后再互相交流看法,使彼此得到進一步發展。另外在教學語言方面我要加強鍛煉,只有教師良好的引導語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會得到有效得提高。由于實驗的所限,學生實驗時所用的時間稍微多了一點,課堂時間沒安排好,造成了最后結課的時候顯得倉促。在今后的教學中在有實驗的課堂中對于時間的安排要加強。
總之,物理教學中要求我們反思的層面是很多的,我們應在新課堂改革的理念下加強對教學情節的回顧,反思和分析,總結教學的得失,改進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教學實踐更趨于合理。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9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覺著有許多感觸,又有一些不足之處。現在對這節課進行了反思如下:
1、成功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積極的創設一種和諧,輕松的探究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帶著疑問去探究。并用語言去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敢于質疑,敢于創新。在課堂教學安排上,在探究之前的方案設計上用時過長,使的反饋練習用時有些少。在猜想與假設的環節中,有很多學生提出的都是錯誤的猜想,當時我真的有點暈,其實猜想的對錯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調動學生主動思考的積極性,即使是錯誤的猜想,我們也可以通過實驗、討論、探究來排除。從而得到正確的結論,而我卻直到有正確的猜想提出才停止提問。使得反饋練習的'時間不夠用。
2、學生探索
在探究的過程中,有學生的電流表壞了,我便給了他們一個新的探究課題,只用電壓表測小燈泡的電阻,結果他們真的成功了,雖然誤差大了些,但培養的他們的創新能力,因此我也把我的反饋練習改動了一下。讓學生們設計只用電流表或電壓表測電阻,這樣把本節可的教學內容給加深了。
3、教材處理
本節內容分教材直接提出用“伏安法測小燈泡在不同亮度下的電阻”,所以我在進行實驗探究之前用了一定的時間去讓學生理解“伏安法測電阻”,所以導課時間比較長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容易出現的思維障礙,開放情境、提供資源,交給學生富有探索性的任務。在學生的探索活動遇到困難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實踐探索,而不是超前指路、給結論,更不能“代替”學生得出結論。
本課采用體驗探究的學法,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分析、歸納,在體驗中去發現、去認識、去領悟。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10
《導體的電阻》這一節知識內容不算太難,學生對電阻定律的認識關鍵在于實驗,實驗用到的主要方法是控制變量法。我上完課后,認真反思,記錄下下列問題。
1、在課題的引入上,“為什么用銅鋁做導線”,學生經過初中的學習回答這樣的問題是很簡單的,如果能進一步追問“銅做的導線是不是一定比鋁做的導線電阻小?”這樣在引入上可能更順暢一些,與本節課的知識關聯性更強一些。
2、學生在進行實驗的'時候,幾乎全部的同學操作、動手能力還非常的薄弱,這方面主要還是因為條件限制和以前的不重視。實驗室在此之前幾乎沒什么器材,現在多了一些,但能做的實驗非常有限,所以今后應多做實驗,并且希望能把以前本應該做而沒有做的補上。
3、這節課的重點是電阻概念及其三個決定因素,在這方面的練習還不夠。
4、為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應多展示一些電路板上電阻實物和圖片,以及介紹人體電阻等等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11
本節課是九年級第十六章第三節的內容。在設計本節教學時,首先明確本節課的兩個重點:電阻的概念和電阻的影響因素。在引入部分,通過演示實驗,改變燈泡亮暗,提出電流在導體中是否受到阻礙,從而引出電阻概念。在這里強調了電阻是導體的一種屬性,與導體兩端的電壓、電流大小無關,為接下來猜想電阻的影響因素做鋪墊。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采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實驗的方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科學探究中找出規律,學習科學探究方法,培養觀察、分析實驗能力。
本節課還是我的第一次公開課,初出茅廬,很多東西還很不成熟。感謝老師們給予我頗具建設性的建議。
一、朱燕歡老師建議
1、學生做完實驗,在PPT的模板上回答完結論之后,應該要進行總結。結論要強調前提條件是什么。
2、邊總結的時候邊在數據上處理,教會學生處理數據。
3、第一組上去的`時候就應該規范他們的操作,讓后面上來的學生模仿。
二、鐘肖媚老師建議
1、語言不夠嚴謹,板書“電阻的因素”應改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板書“概念:電流、大小”應為“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實驗過于累贅,每一組都上來測兩組數據,測過的數據就可以不用再測一次了。
三、實習老師們建議
1、讀錯字了,提前查字典不要給學生起哄的機會。
2、當學生上來講臺操作有錯誤時,應該面向全班改正學生的錯誤。
3、將PPT上的結論模板打印下來,作為學案給學生們寫下來,增加他們動筆的機會。
4、在學生操作完應該總結一下,把結論簡練地打在PPT上。
5、后面時間不夠,前面引入概念時應該要更緊湊一些。
6、說完后面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時候,應該用剛學的知識去解釋引入的第一個實驗,讓課堂變得更完整。
7、阻礙電流作用的大小是電阻,兩個概念都比較抽象,應該用一下類似的事例去形象化一些。
最后,我自己也有發現了一些問題:
1、剛引入電阻這個概念,說完阻礙電流作用大小是電阻后,應該接著說:阻礙作用越大、電阻越大;阻礙作用越小,電阻越小。給多一點學生與理解這個概念。
2、多說一些延伸知識,例如歐姆是一個人科學家、人的電阻有多大等等,增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
3、沒有說電阻是物質的一種屬性,與U、I無關。
4、沒有提及超導體、半導體材料元件。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 12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學到了一種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深刻地理會了方法的實質,在探究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依據問題設計電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的內涵創造了條件,為學生能力的發展搭建了舞臺。從學生的檢測和調查反饋情況來看,就學生的學習這一塊的目標基本達到,應該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從學生反饋的信息來分析:喜愛這樣課堂的人達到了88%,原因大多是:教師講的少,自己動手機會多;課堂比較輕松;具有挑戰性;但也有同學反映部分同學沒有積極性,玩了兩節課,什么也沒學到;同組的同學太霸道沒有別人動手的機會;這些跡象表明在探究課中如何調動全組同學的積極性?組內成員間如何協調?教師如何有效監控各個組的動向?怎樣在探究的過程中加強同學間的協作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是教師必須關注的問題,也反映出在新的課堂模式下教師的駕馭課堂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關于多媒體技術在探究課中的應用學生普遍反映:在猜想階段,電壓的作用和電阻的性質的動畫對他們正確的猜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電阻一定時的電流和電壓關系的電腦動態畫圖在他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影象。這說明多媒體技術在探究性課堂中的提出假設時提供豐富的'背景資料,有助于學生形成假設;在形成結論階段,由于學生的歸納能力的局限,多媒體技術的動態、抽象功能對學生的知識的深度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另外多媒體的大容量高速度在提高課堂效率上的作用也是無庸置疑的。
【導體的電阻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
《What are these》教學反思03-09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反思性教學03-19
數學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物理教學反思03-20